雷鋒讀后感范文

時間:2023-03-26 22:09: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雷鋒讀后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雷鋒讀后感

篇1

   雷鋒的故事學生讀后感

   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

   因為雷鋒為人民服務已不是一次、兩次了。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

   雷鋒小時候家里非常的窮。后來,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革命戰士。盡管他的生命很短暫,但是雷鋒做過無數件好事,卻從不留名字。

   我們小學生更應該向雷鋒叔叔學習。雷鋒叔叔在及其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努力的學習文化知識,再看看我們現在富裕的環境下,應該怎樣把雷鋒精神用在學習、生活上呢?

   我認為在學習上要互相幫助,不會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在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主動地幫助他,把題目講給同學聽,直到他弄懂為止。我們中有的同學在學習上不專心,不努力,成績總是在班上倒數幾名,我們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他們一起溫習功課。

   當然,在學習上互相幫助是不夠的,在生活中我們還要樂于助人。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要伸出友誼之手,在精神上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通過多次朗讀《雷鋒的故事》這本書,他時時激勵著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多為別人著想,長大后,能為國家做貢獻

   雷鋒的故事學生讀后感

   今日我讀完一本書叫做《雷鋒的故事》他告訴我什么叫做無私奉獻,這本書給我的感觸非常深刻,里面的故事十分感人,都是有關雷鋒舍己為人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個故事。

   在傾盆大雨中,一位婦人抱著孩子在泥濘上邁著艱難的步子,雷鋒叔叔正好路過,見此情景,就主動跑上去,要求來背孩子,無情的大雨打濕了雷鋒叔叔的衣服,但是他沒有半點怨言,直到把婦人孩子送到家才停下了腳步,而這時他已經全身濕透了。當婦人問他住在哪時,雷鋒回答說:“我家住在中國說完他就走了。聽了這個故事,我十分感動,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真值得我學習。

   在當今社會中,有多少人能像雷鋒叔叔那樣無私,大部分人都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利益,不想后果例如販賣,制造地溝油,不健康食品的種種行為,如果販賣的人能想到別人吃了我的后他就會無所是事,最好導致,親人家破人亡,如果制造地溝油的人能學習一下雷鋒精神,能為別人著想。能想到別人吃了我的東西以后會拉肚子嚴重的會導致死亡······那就會使他的親人傷心欲絕。

   讓我們一起弘揚雷鋒精神,更美的明天和中國。

   雷鋒的故事學生讀后感

   讀了雷鋒的故事,我深深的被雷鋒那樂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所感染。

篇2

有一次,雷鋒要回撫順的部隊去,在人流中,雷鋒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拿著個大包,正吃力地走著。雷鋒趕緊跑上前去問那個大娘要去哪兒,原來大娘也要去撫順,她要去看兒子。一聽是和自己同路,雷鋒立刻接過大娘的包袱,攙扶著大娘一起上了火車。下火車后,雷鋒又帶著大娘東打聽,西打聽,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了大娘的兒子家,大娘的兒子拉著雷鋒的手,一再感謝……

雷鋒所做的好事真是怎么說也說不完!

雷鋒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我們身邊每個人,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篇3

老師推薦我們讀了一本書,叫做《“雷鋒車”的故事》,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許多道理,讓我深受啟發。

雷鋒說得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精神”激勵著我們。,“雷鋒車”繼承了雷鋒精神,給人們送來無限的溫暖:他們不僅為杜先生找回失去的錢包,給張女士送回她的手機,還為小周娟解決了經濟問題,守護了吳潤霞一天一夜,為李菲母親“百里追娃”,在中秋節送溫暖,在車站為于濟福“深情地呼喚”等等等等。最打動人心的是車手們的付出,雷鋒車”組始終如一,兌現著“寧愿自己千般苦,不讓旅客一時難”的諾言,錘煉出與時俱進、感人至深的“雷鋒車”精神。“雷鋒車”組所體現出來的助人為樂、服務人民的奉獻精神,愛崗敬業、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團結協作、爭創一流的優良作風,抱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堅韌意志值得我們學習。

同學們,讓我們學習雷鋒車,崇尚雷鋒故事,爭當雷鋒小榜樣。多做好人好事,為他人服務。

六年級:章曉玲

篇4

“推了一天又一天,眼睜睜看著爸爸的病勢越來越嚴重,媽媽終日以淚洗面,卻毫無辦法,家里整天吃了上頓沒下頓,又哪里有錢替爸爸治傷看病呢?一年后爸爸終于含恨離開了人世,這時的雷鋒剛剛5歲。”

“剛剛埋了哥哥,小弟弟又得了傷寒病,悲痛欲絕的媽媽為了保住這條小生命,東奔西走,四處求人。但是地主有錢不肯幫,窮人沒錢幫不了,又是眼睜睜看著小弟弟病餓交加,死在了媽媽的懷里。”......

每當讀到這些段落的時候,我都會敬佩他。我從小就喜歡雷鋒叔叔,佩服他的高尚品質。雷鋒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自豪。這本《雷鋒的故事》,給了我很多教育,讓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也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做一個堅強的人,發揮釘子精神,永不后退,樂于助人。

雷鋒雖然離開了我們,可是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來吧!讓我們都做像雷鋒叔叔的一樣人吧。

篇5

在我心目中,雷鋒是個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的人。他經常幫助那些有困難的老人、小孩和家庭。也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教誨。

每一次他去外地執行任務,他都不知疲倦、不知厭煩的天天做好事。“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句佳話就是這樣子來的。

他曾說:“我就是一顆螺絲釘,黨把我擰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起作用”這句話他說到做到。

篇6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難忘的小事》這個故事主要說了:”我”和媽媽去坐公交車,看見了一位頭發蒼白,年過半百的老奶奶舉步艱難的上了車。正在“我”內心展開激烈的斗爭:要不要給老奶奶讓坐時。一位小妹妹主動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老奶奶,這讓“我”羞愧不已。

不可否認,文字的確是一樣美麗而神奇的東西,因為它可以輕易觸動人的內心。

這不經讓我想起發生在我眼前的一件事:一天,我如同往常一樣,邁著輕盈的步伐,踏著熟悉的路,向著學校前進。放眼望去,一位老奶奶正坐在地上。突然,一輛自行車以疾風般的速度從我身旁駛過,我看著那坐在地上的老奶奶,覺得不對勁,下意識的喊了一句:“停車,你別跑。”話落,人已不見了蹤影。我望著眼前的老奶奶,心里糾結著:要不要上去扶她呢?扶吧,萬一她說是我把她撞倒的話,我該怎么辦?不扶吧,又有點對不起良心!對不起胸前的紅領巾!經過一番內心的糾結,我決定上前去把老奶奶扶起來,哪怕她說是我撞倒她的也罷。我一個箭步上前,將老奶奶給扶了起來,“來,老奶奶,快起來。“我一邊扶起老奶奶一邊說道。老奶奶扶住我的手臂,吃力地從地上站了起來。站起后,老奶奶握住我的手,拍了拍,滿懷感激的說:”你真是個好孩子!現在很少有你這樣的孩子了。““是嗎?”我尷尬的一笑。“唉,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啊?哪天我好去......""老奶奶,就這樣了,我要去學校了,下次您小心點。”我急忙打斷老奶奶的話,倉皇而去了。

篇7

很小的時候,我就聽說過雷鋒這個名字。但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上學后,有一次老師給我們講了雷鋒的故事,后來,我又從爸爸媽媽那里了解了更多關于雷鋒的事跡,我就對雷鋒這個人有了很深刻的印象,知道他是一個無私奉獻的,助人為樂的人。但我總認為這樣的人離我們太遠了,生活中不可能有這樣的人。有一次老師給我們發了一本書,這本書叫《“雷鋒車”的故事》。我只知道有雷鋒這個名字,不知道有雷鋒車呀!我很有興趣的看了起來。書中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是我心潮起伏,激動萬分。原來,這些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的城市,就是我們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讀完這本書使我不禁感慨萬千。我想是什么力量使他們五十年如一日地和雷鋒一樣貢獻社會的呢?

首先她們都有一顆純樸善良的心,。最打動人心的是她們的真情付出。無論遇到什么事,我們都能用愛心去幫助別人,影響、帶動周圍的人一道做好事獻愛心。其二,她們都不怕麻煩,有獻身精神。她們都是主動、熱情地去尋找需要幫助的對象。其次,她們都是有心人,在平時她們努力學習,總結經驗,以備不時之需,例如她們在搶救一位老司機時,如果不是有為旅客隨身預備的速效救心丸,如果不是她們有搶救心臟病人的常識,僅僅憑一腔熱情,也許會事與愿違。

她們解人危難,拾金不昧,幫貧濟困,急人所急,奉獻愛心,助人為樂,以人為本的精神產生了“雷鋒車效應”,使我們連云港的好人好事層出不窮。贛榆班莊鎮大溝埃希望小學涌現出一個“雷鋒車”班,長途車司機救助病危女乘客,連云港“葉欣仁愛心基金會”成立。一車主6000元現金拋灑一地,路人主動維持秩序,幫助撿拾,一分不少地交還失主……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愛的奉獻》這首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間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二年級:龍瑞欣

篇8

讀《老外撿硬幣》有感

藍海廣場前上躺著一枚面值僅一角的硬幣,很臟且略顯舊色,許多中國人對他不屑一顧,可一位非常有錢且開著奔馳車的老外卻非常珍愛地把它撿起來。人們沒有因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反而說老外撿中國人的便宜。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到不可思議,竟有這等事。一個很有錢的老外竟然在乎那一角的硬幣。他并不是缺錢花,可他認為只要是錢,哪怕一毛我都很珍惜??蛇@點我們中國人就是做不到!

我們難到不感到悲哀,不感到羞愧嗎?錢幣是國家的象征之一,愛護錢幣也是維護國家尊嚴的一種行為呀!一個很有錢的外國人,他都很珍惜一分一角,我們中國人并不富裕,而中國人認為自己有錢就不珍惜人民幣,這是一種多么鮮明的對比呀!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在這枚硬幣面前切蕩然無存了,多么悲哀!我們口口聲聲說愛自己的主國,硬幣上印有國徽呀!你就忍心看到國家的尊嚴被人在腳下踩來踩去嗎?老外以前也是一個窮光蛋,他的錢是一毛一毛積累起來的。我們中國人卻不懂勤儉節約的美德,裝做有錢得樣子。老外的這種精神我們卻做不到!

相關閱讀:

寒假讀后感作文專輯 《十萬個為什么》_讀后感 《西游記》讀后感 《長腿叔叔》讀后感 《圍城》讀后感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 讀《麻雀》有感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讀《偉大的母愛》有感 讀《凡卡》有感 《童年》第一章讀后感 讀《信任》有感 《童年》第二章讀后感 讀《圓明圓的毀滅》有感 《童年》第三章讀后感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后感 《童年》第四章讀后感 讀《購買你的時光》有感 《童年》第五章讀后感 再讀《背影》有感 《童年》第六章讀后感 讀《瑞恩的井》有感 《童年》第七章讀后感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 《童年》第八章讀后感 《斑羚飛渡》讀后感 《童年》第九章讀后感 讀《老外撿硬幣》有感 《童年》第十章讀后感 《成吉思汗和鷹》讀后感 《童年》第十一章讀后感 讀《只有一個地球》有感 《童年》第十二章讀后感 讀《巨人傳》有感 《童年》第十三章讀后感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高爾基的《童年》讀后感 讀《福爾摩斯偵探小說全集》有感(2) 偉大的童年——讀《童年》有感 讀《福爾摩斯偵探小說全集》有感(1) 讀《童年》有感(1) 勇者拾夢——讀《傲慢與偏見》有感 讀《童年》有感(2) 《愛的教育》讀后感——愛的人生 讀《童年》有感(3)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讀《童年》有感(4)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后感 讀《童年》有感(5) 讀《林肯這一生》有感 《童年》讀后感(1)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童年》讀后感(2) 讀《野生的愛爾莎》有感 《童年》讀后感(3) 讀《水滸傳》有感 《童年》讀后感(4) 讀《苦惱》有感 《童年》讀后感(5) 《雷雨》讀后感 《童年》讀后感(6) 《哈利波特》讀后感 《童年》讀后感(7)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童年》讀后感(8) 《細節決定成敗》讀后感 《童年》讀后感(9) 不要因小失大——讀《三國演義》有感 《童年》讀后感(10) 卑微的愛——讀《巴黎圣母院》 《童年》讀后感(11)

篇9

每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梢哉f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游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么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篇10

看了《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我的心里掀起了千層巨浪,感慨萬千。它描寫了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

每一只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這是一種為了種族的延續而甘愿犧牲自己的偉大精神!是一種用生命為下一代搭起一條生存道路的精神!“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沒有一只老年斑羚從注定死亡的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它們的心里很坦然,很踏實:為了下一代,我們有了堅定的勇氣,可以無悔地犧牲自己,完成這一幕悲壯的斑羚飛渡。

我敬佩這些勇敢的斑羚,特別是鐮刀頭羊,他沒有做人類的奴隸,沒有做人類的囚徒。“只見它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它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種族的尊嚴。而有的人,卻甘于屈服,在生死抉擇之際,他們毅然選擇了在他人的膝下茍活,只為了一己私利。這是可恥的自私蒙蔽了人類的思想,沖昏了人類的頭腦,埋沒了人類的心靈。

但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們一樣的犧牲精神,那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來能逃生卻為了救別人而犧牲。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譚千秋老師。這是一位英雄的教師,當救援人員發現他時,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下來,他卻永遠離去了。還有一個小男孩手刨四個小時從廢墟下救出了同學,但他的雙手卻血肉模糊,他就是馬健。

他們的心靈是偉大高潔的。假如我們能搏擊藍天,那是他們給了我們騰飛的翅膀;假如我們是擊浪的勇士,那是他們給了我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們是不滅的火炬,那是他們給了我們青春的光亮。他們和斑羚們一樣,都是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為他人付出全部的英雄,他們是我們的驕傲。

在贊美斑羚的同時,我也為那些狩獵的人感到心痛,他們是罪魁禍首。大自然是需要和諧的,雖然我們是最高級的動物,但其他的動物依然有它們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們也有深愛的伙伴,也有感人至深的親情,但幾聲槍響,破壞了它們的安寧,讓它們失去了美好的家園。這對我們來說并不算什么,因為我們不是斑羚,但對它們來說呢?失去親人的痛苦又有誰能體會,人們為什么不能和它們和諧相處呢?畢竟它們也是生命,我們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將心比心吧,蒼天最終還是讓斑羚們繁衍了下來,這是它們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而我們人類,從來不需要用任何的代價來換取生存的機會,和它們相比,我們幸福多了。它們用無私感動了上蒼,它們的善良代代相傳,這一飛渡的壯舉譜寫了生命的樂章,也帶給我們深深的自責與愧疚。

其實,生命需要奉獻與犧牲,這樣才有意義。當你的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你生命的芳香就會燦爛一片;當你的生命為他人增添一份溫暖,你生命的芳香就會沁人心脾;當這一切在你的心田蕩漾著漣漪的時候,你一定會感受到一種溫情關愛的芳香。我想,那些為了救年輕斑羚而失去生命的老斑羚們一定也是這樣想的。

我合上書,閉上眼,只聽見窗外蕭蕭細細的雨聲,那一幕情景,依舊栩栩如生,只是生命已去,再多悔恨的眼淚也只能化作春夜的一絲細雨,滋潤那片曾經茂盛歡騰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