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歇后語范文

時間:2023-04-06 22:4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趣的歇后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有趣的歇后語

篇1

今天,老師要教新課,就是歇后語,老師說:“今天上歇后語,就來一場歇后語大賽吧。可以用歇后語表揚或批評別人。好,開始!”

一開始,林子森對梁振宇發出表揚:“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梁振宇一聽,心里很高興,但又一想:他平時又對我很毒,這次肯定是假惺惺的。說道:“尼姑撿到一把梳子——沒用!”全班哄堂大笑。林子森一聽,火了,心想:我說他好,他反而說我壞,不給他苦頭吃吃,他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了。便說:“電線桿上綁雞毛——好大的(撣)膽子!”梁振宇一聽,更火了,因為他是個尖子生,大多數都是表揚,很少聽到批評。他立刻對林子森怒哄:“清潔工挑大糞——前后都是屎(死)!”林子森一聽,皺起眉頭,頭頂上冒煙,兩眼直冒怒火:“請狼來做客——活的不耐煩了!”梁振宇也不甘示弱:“和尚打傘,無發(法)無天?!比堑拇蠹倚ζ屏硕瞧?,就連老師都笑的合不攏嘴。林子森實在沒招了,只好乖乖地“投降”。我原想助林子森一臂之力,可是下課的鈴聲把剛才的高興全部掃光了。

啊!多么有趣又詼諧的歇后語呀!

篇2

今天,老師要教新課,就是歇后語,老師說:“今天上歇后語,就來一場歇后語大賽吧??梢杂眯笳Z表揚或批評別人。好,開始!”

一開始,林子森對梁振宇發出表揚:“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梁振宇一聽,心里很高興,但又一想:他平時又對我很毒,這次肯定是假惺惺的。說道:“尼姑撿到一把梳子——沒用!”全班哄堂大笑。林子森一聽,火了,心想:我說他好,他反而說我壞,不給他苦頭吃吃,他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了。便說:“電線桿上綁雞毛——好大的(撣)膽子!”梁振宇一聽,更火了,因為他是個尖子生,大多數都是表揚,很少聽到批評。他立刻對林子森怒哄:“清潔工挑大糞——前后都是屎(死)!”林子森一聽,皺起眉頭,頭頂上冒煙,兩眼直冒怒火:“請狼來做客——活的不耐煩了!”梁振宇也不甘示弱:“和尚打傘,無發(法)無天?!比堑拇蠹倚ζ屏硕瞧?,就連老師都笑的合不攏嘴。林子森實在沒招了,只好乖乖地“投降”。我原想助林子森一臂之力,可是下課的鈴聲把剛才的高興全部掃光了。

啊!多么有趣又詼諧的歇后語呀!

篇3

1.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2.通過了解字謎、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引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3.認識10個生字。

課時安排

“有趣的漢字”整個綜合實踐活動安排五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

第二、三課時:分組活動。根據制定的計劃,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調查、整理學習的資料。

第四、五課時:展示、交流活動成果。

活動過程

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一課時)

1.激趣:漢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讓我們在這段時間里,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紹活動內容:搜集或編寫字謎,開展猜字謎活動,體會漢字的有趣;查找體現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后語、對聯或笑話,和同學交流;搜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

3.分組:自由組合成合作小組。每組7-8人,選出小組負責人。

4.制定計劃:

例:

“有趣的漢字”活動計劃

活動時間:x月x日

活動地點:xx家

活動內容:

(1)搜集或自編字謎

(2)查找諧音笑話、諧音歇后語

(3)了解漢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資料編成小報,貼在教室里。

分工:

組長:xx搜集資料:xx

插圖: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組交流計劃,并張貼在教室里。

搜集和調查資料(兩課時)

通過上網查詢,閱讀書籍、采訪、看電視等多種途徑進行探究,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

相關資源介紹。

網站:

/chinesearts/?nav=writing

/experience/hanzi

交流活動成果(兩課時)

一、猜字謎

1.激趣:現在請大家張開想象的翅膀,一起領略漢字的魅力。請以小組為單位猜字謎,看哪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謎。

(1)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2)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

(3)一點一橫長,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見水裝不完,長草難收拾,遇食就可餐。

(5)這里是兩幅畫:一個人靠在樹旁休息,鐘指向了十二點

(6)一些運動員在運動場接受記者采訪。當記者問及他們的姓氏時,他們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個動作,讓記者自己猜。

籃球運動員指了指前面的兩棵樹;跳高運動員順手撿起一根木棍,放在一個土堆旁;武術運動員信不過教練的書,放在劍的旁邊;圍棋運動員撿了一顆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這幾位運動員分別姓什么?

3.小組同學間相互猜字謎。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劉孟

5.剛才猜的字謎都是書本上的,1-4是文字謎,5-6是圖畫謎,第7題是動作謎語。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編制了許多字謎,哪一組給大家猜?

二、有趣的諧音

1.說諧音性歇后語

(1)引言:歇后語是由近似謎面和謎底兩部分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頭用語。它淺顯易懂,語言幽默,深受人們的喜愛。

(2)讀歇后語。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小蔥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

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3)介紹:歇后語兩部分之間有間歇,說的時候往往只說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隱去,讓聽的人去猜測,所以叫歇后語。以上六組是諧音性歇后語,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聯系,產生俏皮風趣的表達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組都是諧音性歇后語,看哪一小組猜得又對又快?

A一連三座廟──

B石頭蛋腌咸菜──

C隔著窗戶吹喇叭──

D關公打噴嚏──

(5)宣布答案:A妙(廟)妙(廟)妙(廟);B一言(鹽)難盡(進);C名(鳴)聲在外;D自我吹噓(須)

(6)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每個小組都搜集了不少諧音性歇后語,哪一組先來出題?

(7)小結:歇后語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繼承和發揚。

2.諧音笑話

(1)讀一讀。

(2)交流:看了笑話,你有什么感想?

(3)小結:漢語同音字多,不能隨意亂用,否則會成為笑話。

(4)講述:前一階段搜集到的諧音笑話。

三、漢字的起源

1.指名講述:《倉頡造字》的故事。

2.介紹:“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其實,漢字不可能是由倉頡一個人創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個時期創造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項偉大的創造活動。

3.交流:關于漢字的起源,還有許多傳說呢。哪一組給大家講一講?

4.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默讀《“冊”“典”“刪”的來歷》。你還知道其它漢字的來歷嗎?

5.以小組為單位介紹。

6.認讀課后的十個生字。

篇4

關鍵詞:《金瓶梅》;歇后語;連用;藝術效果

歇后語是漢語特有的一種文化語言現象,它帶有很強的俗文化的特質,因為它常出現在現實語言中的口頭語中。而在《金瓶梅》一書中出現了很多有趣的歇后語,分布在不同的章節中,據有人統計《金瓶梅》歇后語共有二百二十余條,這恐怕是任何一部小說都無法與之相比的,在作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的語言中表現出來的意義和樣式有所不同的歇后語,它不僅很好的應和了這部書的語言風格,而且這其中有的歇后語的獨特使用,形成了它獨特的語用風格。

表現得尤為突出的是歇后語中有這么幾處典型而獨特的歇后語連用,這是典型的“金瓶梅”式的歇后語運用。以下就《金瓶梅》歇后語連用方式形成的不同的兩種典型用法加以舉例分析。

一、格式連用歇后語

《金瓶梅》中出現的很多歇后語絕大多數是單用的。如:馬蹄刀木杓里切菜一一水泄不漏,賣粉團的撞見了敲板兒蠻子叫冤屈一一麻飯胳膽的帳,山核桃——差著一哩等在書中都是由某一人物就某一事而使用的歇后語,使用的格式單一,意思有明顯的針對性。

與上面所示不同的是在《金瓶梅》一書中卻有與其它作品不可多見的連續使用歇后語語用現象。

例如:

金蓮聽了,一聲兒沒言語,使性子回到上房里,對月娘說:“賈瞎子傳操——干起了個五更!隔墻掠肝腸——死心塌地,兜肚斷了帶子——沒得絆了!剛才在門首站了一回,見陳姐夫騎頭口來了,說爹不來了,醮事還沒了,先打發他來家?!?/p>

(第三十九回寄法名官哥穿道服散生日敬濟拜冤家)

這里連用的三個歇后語能巧妙地將意思連串起來,既單獨有意,又貫穿一氣,使要表達的意思得以增強,而又不顯零散,把人物形象、性格特點展露無余。在時間上和語意邏輯上都顯得那么自然,似乎有一種推移,而把人物的思想推到了一個極端,產生了急劇的炫染力。

“起得早——癡心地等——徹底絕望?!钡拿}絡,一個使性的人——潘金蓮,就這樣遭到了一次徹底的打擊,而這藝術性的表現卻全包含在三個很通俗的歇后語中。

又如:

罵的人那絕情絕義。怎的沒我說處?改變了心,教他明日現報在我的眼里!多大的孩子,一個懷抱的尿泡種子,平白扳親家,有錢沒處施展的,爭破臥單——沒的蓋,狗咬尿胞——空歡喜!如今做濕親家還好,到明日休要做了干親家才難。吹殺燈擠眼兒——后來的事看不見。做親時人家好,過三年五載方了的才一個兒!”(第四十一回兩孩兒聯姻共笑嬉二佳人憤深同氣苦)

同樣是三個連用,而這里卻又有微妙的差別,除了語言的自然順勢外,也有著一種情緒糾結的節奏,而這種節奏中間的鋪設“如今做濕親家還好,到明日休要做了干親家才難?!笔拐Z式既做了回環,又增添了敘事的補充,形成的對比,又在“吹殺燈擠眼兒——后來的事看不見?!焙藓拗酗@示了人性的陰暗、歹毒、怨恨,統統活現。

再如:

“話說潘金蓮見孩子沒了,每日抖擻精神,百般稱快,指著丫頭罵道:“賊!我只說你日頭常響午,卻怎的今日也有錯了的時節?你斑鳩跌了蛋一也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兒——沒的椅了。王婆子賣了磨——推不的了。老鴇子死了粉頭——沒指望了。卻怎的也和我一般!”李瓶兒這邊屋里分明聽見,不敢聲言,背地里只是掉淚?!?第六十回李瓶兒病纏死孽

西門慶官作生涯)

篇5

我們在形容做事果斷、能采取堅決有效措施從而解決復雜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說一個成語“快刀斬亂麻”,殊不知,它還是一句歇后語呢!而且這則歇后語背后可是有很有趣的故事存在的。下面小編來告訴你詳情——

快刀斬亂麻——干脆利索;一刀兩斷

兩個版本的故事

版本一:

1482年7月23日,剛滿24歲的小伙子吳東勝準備去街上買二斤白菜。突然,看見了一個人群擁擠的地方。他看見人群內部似乎有一個擂臺。于是,他使用輕功飛過人們的頭頂,落在了擂臺的最前方。

原來,臺上正站著一位美麗的少女正在與一個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結。兩個人各拿了一個復雜的用麻繩捆的結。這個大結上至少有90個小結。小姑娘和大漢開始比賽誰先解開結了。吳東勝明白了,這是比巧招親呢!

沒過5分鐘,少女就已經把所有的結解開了。而那位中年漢子卻才解30多個結。于是,那位少女對大漢說道:“對不起,失敗了。”中年漢子只好垂頭喪氣地走出了擂場。接著,少女又對大家說道:“現在只剩兩個結了,如果也失敗的話,今天就到此結束了!” 吳東勝想到:我也要到結婚的時候了,老母親也還沒有看見過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飛上了擂臺。

底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吳東勝上臺就問:“有沒有規則?”“有,誰先弄開誰就勝!”聽了規則后,吳東勝和少女的比賽正式開始。吳東勝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結給砍斷了。因此也贏了這場比賽。 后來,此事被傳開了,就成了歇后語:快刀斬亂麻——一刀兩斷。

版本二:

高歡是南北朝時期東魏孝靜帝的丞相。他一共有六個兒子。

有一天,他想考查一下哪個兒子最聰明,就把六個兒子都叫到跟前。他對兒子們說: "我這里有一大堆亂麻?,F在發給你們每人一把,你們各自整理一下,看誰理得最快最好。"

比賽開始了,孩子們手忙腳亂地十分緊張。他們都趕快把亂麻一根根抽出來,然后再一根根理齊。這種方法速度很慢,有的孩子一著急,還把麻結成了疙瘩。孩子們一個個都急得滿頭大汗。二兒子高洋則與眾不同。他找來一把快刀,把那些相互纏繞的亂麻狠狠地幾刀斬斷,然后再加以整理,這樣很快就理好了。

高歡見高洋這樣做,很是驚奇,就問:"你怎么想到用這個辦法?"

高洋答道:"亂者須斬!"()

高歡聽了十分高興,認為這孩子的思路開闊,思想方法不同一般,將來必定大有作為。

篇6

1.學生能從總體上明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了解綜合性學習的特點,通過綜合性學習,能夠學會制訂活動計劃,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參與,勇于承擔一定的任務,并能通過獨立或合作學習,較好地完成任務。

2.學生能夠認真閱讀提供的相關閱讀材料,從中受到啟發,搜集到更多體現漢字神奇、有趣的資料,感受漢字的美,激發對漢字的熱愛之情,從而樹立從小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做貢獻意識。

3.通過活動學生能夠很好地參與合作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促進探究意識的形成,讓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在活動中自主生成、提高。

教學內容:展示本單元的學習成果。

課前準備:提供網站供學生收集資料作參考。

教學過程:

老師導語:古老的漢字生生不息,從形成,發展,到成為文字體系的甲骨文,其間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延綿至今,承載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它不僅記錄漢語的文字符號,而且負載著古代科學知識和文化觀念的全息的標志。上幾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五單元――遨游漢字王國,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對關于漢字的知識有了許多的了解。之前我們已經布置了大家做好了語文綜合實踐課――遨游漢字王國的準備,這節課請大家把學習活動的成果展示出來。

下面請我們的小主持人主持今天的展示活動:

主持人甲:漢字歷史悠久,記錄承載著中華文明。

主持人乙:漢字的出現標志著我們祖先向文明邁出了第一步。

主持人甲:一個漢字一幅畫。

主持人乙: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

合: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漢字。五(1)班遨游漢字王國綜合實踐活動現在開始。

主持人甲:漢字不僅神奇,更充滿了趣味性,下面隆重請出我們的第一組。

一、漢字謎宮

1.字面謎:生小組活動,互猜謎語,贈送燈籠。

2.肢體謎:

3.圖畫謎:

4.考考你:大家都是猜謎高手了,我們小組在收集謎語的時候遇到了一些難題,我們猜了很久但不能確定答案,不知道大家能否來幫忙,請大家看屏幕,這些謎底到底是什么?我們讓紀老師幫我們聽聽答的對不對。

主持人甲:謎語小組的同學可花費心機了,他們不但根據文字意思,還用圖畫、動作來展示他們小組的活動成果。接著我們看諧音小組的同學為大家帶來了什么?――

二、諧音樂園

請同學們找出對聯、古詩中的諧音字。

1.對聯、古詩

上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

橫批:缺一少十(衣食)

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2.諧音笑話

笑話A:一個外國女孩嫁到中國來,在早飯時,對于不會吃油條的她被指點說:“你蘸著吃?!?/p>

她馬上站起來,又被告訴“你蘸著吃!”

她一頭霧水,委屈的說:“讓我站著吃,我已經站起來了,還要站到哪兒去?”

笑話B:那天在樹下軍訓,教官對同學們說:第一排報數,第一位同學驚訝地看著教官,教官又大聲說了一遍:報數!于是,他極不情愿地轉過身跑去抱住了樹。

3.歇后語

組員: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歇后語幽默、生動,要是準確運用它,會為你的語言增色不少呢。你們會接歇后語嗎?我們組有兩個同學對歇后語都著了迷,他們可以隨時朗朗上口地對上十幾條來,不信我們看看:

雨打黃梅頭――倒霉。(倒梅)。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和尚的房子――廟。(妙)。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鏡――假聰明。(假充明)。

西瓜地裹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接受挑戰:

飛機上做夢―― 孔夫子搬家――

老九的兄弟―― 梁山的軍師――

牛角上抹油――

4.歇后語運用

(1)華強是我們班的乒乓球高手,我與他比賽,只能是: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2)張蘭上課不再遲到了,真是:新鞋換舊鞋――改鞋(邪)歸正。

主持人:是呀,歇后語一般產生俏皮、風趣的效果,所以我們要注意在適當的場所才能運用,否則就會鬧笑話。

三、漢字醫院

主持人:諧音小組為大家展示了漢字諧音的奧秘,現在該把機會讓給其他小組了吧,看漢字醫院里的錯別字醫生已經迫不及待了。我們請他們展示。

1.出示街頭、廣告的錯別字讓學生修改。

2.組員互查找作業本中的錯別字,并改正。

3.編順口溜:

(快板)漢字漢字真奇怪,一筆一畫很簡單,一不小心就變樣,怎樣分得清聽我唱一唱:辯辨辮瓣,有心能辨別,有言能辯論,有絲能扎辮,有瓜能開花。巳已己,全封巳,半封已,不封是自己。栽裁載,有木要用栽,有衣要用裁,有車要用載。同學們,寫錯字,小則鬧笑話,大則毀千軍,咱們千萬要小心,要小心1

4.書法殿堂:

古今書法名家展示:

主持人:的確,用錯字,小則鬧笑話,大則毀千軍,所以我們不僅要寫對漢字,還要寫好漢字。

主持人甲:幾千年使用漢字過程中,為了記錄語言,相互交際的需要,人們不斷地改進著文字的形體,字體的演變經歷了一個又一個階段。下面請書法小組的同學展示:

(1)(展示老師作品)這是我們請我們學校的書法老師為我們寫下的幾種字體,第一行是――

(2)書法老師還告訴我們:中國的文字歷史悠久,在古代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書法家,讓我們認識并記住他們:東晉時期的王羲之,被稱為書圣,宋朝時期的趙孟俯,唐朝的歐陽旬、顏真卿、柳公權。

(3)下面請大家欣賞我們收集到的書法作品:

分別欣賞歐陽旬、顏真卿、柳公權、趙孟俯等的作品,重點欣賞王羲之的《蘭亭序》。

主持人:同學們,剛才我們在漢字王國盡情地遨游了一番,現在你有什么感受想與大家交流嗎?

學生交流。

主持人:一個個方塊字,就是一幅幅跳躍的畫。細細讀她,如同一段雋永秀美的小詩;用心品她,好似一則意蘊深遠的故事;靜靜賞她,仿佛走進了多彩的歷史畫卷……,讓我們用贊美的語氣讀出我們的心聲吧,請打開課本88頁,一起美美地讀《贊漢字》。

主持人甲:走進漢字,我們領略了它的神秘

主持人乙:走進漢字,我們感受到它的有趣

四、最后請班主任老師總結

五、宣布活動結束

篇7

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又美麗而獨特,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在這次活動中,我通過看每個小組播放的精心制作的幻燈片,我發現中國漢字非常有趣,可以構成有意思的諧音笑話和諧音歇后語,也有它獨特、神秘的演變過程,使我大開了眼界,知道了許多知識,讓我更了解中國漢字,但現在也有很多人喜歡寫錯別字,亂改成語,為了自己的利益把它們變成一個個笑話和有錯別字的廣告,如:煙灑(煙酒)、騎樂無窮(其樂無窮)……我感覺真是中華文明史上的恥辱!我們一定不能寫錯別字,不能改變中國傳統的文化!

通過這次綜合性實踐活動,我懂得了每個漢字都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作,是中國民族的光輝榮譽。漢字!我真想對你說:“我愛你,漢字!”

五年級:冰雪fiy

篇8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高中語文選修課“語言文字應用”是直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的課程,是最具“語文性”的一門選修課。在《語言文字應用?編者的話》中也明確地提出了這門課的“五個特色”和“三點建議”,這無疑是為這門課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但是,這也只能是一個“方向”,具體要怎樣去教才會更有效,還需要語文教師“因材施教”,結合實際去探索。

一、教什么:興趣、知識、“應用”

概括起來說,“語言文字應用”這門課程的主要目標也就是三件事:培養興趣,學習知識,學會“應用”。

1. 培養學習語言文字知識的興趣。興趣很重要,但是,我們尤其要分辨,都對《金瓶梅》感興趣,結果有人成了“語言大師”,有人成了學問大家,可有的人卻成了“罪犯”。為什么?要學好一點東西甚至有所專長,要有濃厚的興趣,但這興趣必須是“純正”的。用朱光潛的話說,就是要有“純正的趣味”。

(1)利用“引子”激發學生的興趣。以第三課《神奇的漢字》第一節《字之初,本為畫》為例,這一節主要介紹了漢字作為表意文字的特點,介紹了“六書”的常識,其主要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教材舉出了“舟車又其月水刀……”(39――下面括號中的數字未作特別說明均是指人教社2007年版《語言文字應用》中的頁碼。作者注。)等字的甲骨文或金文。教學之中,最重要的不是要學生認識這些字,而是要讓學生從例子中去分析和歸納漢字造字方法上的一些特點,明確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書畫同源”。其中有一個“女”字,有學生就“看”出這個“女”字是一個跪著的“女人”,于是生疑,“為什么最先的女子是跪著的呢”?從這里可見學生不但能夠“看”懂一些簡單的漢字了,而且對漢字所表達的意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如果教師有興趣,可以適度補充一些材料,引導學生去探究漢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文化意味。比如,在第六課《語言的藝術》第四節《入鄉問俗――語言和文化》中就舉到了古漢語中“藏、獲”的稱呼、獨龍語中“結婚”的意思就是“買女人”,苗語中有“妻夫”一詞等很生動的實例(116)。

(2)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第五課《言之有“理”》第四節《說一不二――避免歧義》中,非常具體地介紹了歧義的主要類型和產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義的主要方法。應該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也是很有趣味的問題。教學之中,如果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啟發學生理解、思考、歸納歧義的基本特征,那才是更為生動,更有趣味的。筆者在教學之中就舉出了這樣的一些實例供學生欣賞。①wān柏樹(wān既可以理解為“彎”,也可以理解為“灣”);②“我比你多吃了一個雞蛋”(你可以是吃了雞蛋,也可能沒有吃雞蛋);③你說不過他也得說(有兩種理解:你說不過他,(你)也得說;你說,不過他也得說);④雞不吃了(可以是雞不吃食了,也可以是人不吃雞肉了)……這樣的教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生活化,突出了應用,學生相互啟發,自然來勁了。

(3) 結合語言藝術(作品)欣賞,激發學生的興趣。巧妙地使用引子,引導學生咀嚼、鑒賞引子,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的興趣。比如,第一課《走進漢語的世界》第二節《古今言殊――漢語的昨天和今天》的引子是一則笑話(7)。講的是一個酸秀才到街上買柴的事情。酸秀才的“討價還錢”中用了“荷薪者過來!”“其價幾何?”“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钡仍捳Z。結果樵夫聽不懂,自然酸秀才沒有買到柴。(如果故事接下去講,可以添枝加葉,酸秀才受凍,挨餓,窘迫,生病,行醫……或許也是有“趣味”的,而且可以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品味”這則笑話,可以發現這“秀才”的性格特征就一個字“酸”,“酸”的內涵就是迂闊、脫離實際、自我炫耀等。而這則“笑話”也就是通過對秀才的語言描寫和動作表現來“刻畫”秀才的“酸”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語言描寫,就三句話,就將秀才的“酸”刻畫得惟妙惟肖。進一步從“理性”上分析,那秀才的“話”錯了么?不是,只是因為他用“文言”來說話,讓樵夫聽不懂,結果就鬧了笑話。但是,這秀才卻不知道他的“話”為何可笑?這才是一個酸秀才的可悲可嘆之處。欣賞笑話之余,學生自能懂得,說話要得體、要看對象的道理。教師再引導,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古今漢語的差異是很大的。

2. 具備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知識。曾經有語文教育家提出,語文知識的教學要“精要,好懂,有用”,這是準則。學好知識對于培養能力的確是“有用”的。但是,怎樣地教,怎樣地學,才會更有效呢?

(1)注重基本概念的學習。比如,第四課《語言的藝術》第二節《語言表達的十八般武藝――修辭手法》,其中“課堂活動”以“廣告修辭大擂臺”為“主題”,從現行的廣告中遴選了18條(104),涉及到比喻、夸張、引用、對偶、對比、雙關、排比、摹繪、鑲嵌、同音等10多種修辭格,其中摹繪、鑲嵌、同音等三種修辭格是以前的語文教材沒有提到的。在教學中,最主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白,修辭就是語言應用的藝術方式,目的是要使語言表達更為形象、生動、簡練和“美”。從修辭格的角度來說,教學的重點還是在比喻、夸張、引用、對偶、對比、雙關、排比等常見的修辭格,在本節“工具箱”所介紹的修辭格,一是比喻、借代、比擬、夸張、雙關等五種偏重于語句意義變化和特色的修辭格,二是對偶、排比、反復、回環、頂真、粘連、鑲嵌等七種偏重于語句形式變化和特色的修辭格,其中重點介紹的則是比喻、借代、比擬和對偶、排比等五種修辭格。

(2) 注重語言法則與原理的學習?!墩Z言文字應用》的最大特色就是引導學生從“例子”入手,通過對“例子”的鑒賞與研究來理解和歸納語言法則與原理。比如,第五課《言之有“理”》第三節《有話“好好說”――修改病句》,其主要內容就是病句的類型、辨別與修改。類型與高考大綱的“說法”基本一致,辨別的方法主要提出了類比法和緊縮法兩種,修改方法也就是“四味藥”:換、添、調、刪。教學之中,最重要的還是要引導學生運用語法知識來分析句子。因為新課改十年弱化結果常常是取消了語法教學,好多學生根本不明白什么句子成分、什么修飾成分與中心語之類的常識。所以,教學之中,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從實例分析之中去舉一反三,總結規律。

(3) 重視緘默知識、“程序性知識”的學習。緘默性知識,是指那些“可以意會難以言傳”(并非不可言傳)的“知識”。程序性知識也就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這就是要重點突出一個“應用”。

比如,關于“比擬”這種修辭手法,從原理上說,其“根本特征”在于一個“擬”字,“擬”就是要把物當作人(或者把人當作物)來描摹、刻畫。要寫出物(或人)有人(或物)的動作、心理、感情、言語等。如果沒有“擬”,只有“比”,那是不能算是“比擬”的。從應用的角度來說,比擬最重要的是要描寫出物(或人)有人(或物)的特性。

3. 在學習目標上注重了有效用。就語文來講,“應用”就是用語文知識來解決語文問題。注重“應用”,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和提高語言文字應用的能力。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里的“應用”絕對不是“依樣畫葫蘆”,絕對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有效有用”,要靈活,要有創意。

(1) 知識只是“工具”,其價值在于“應用”?!墩Z言文字應用》中每一節都有“工具箱”這一版塊,這是集中介紹本節所要學習的“語言知識”。但從“工具箱”這個名詞就可以領悟到,這些“知識”其實只是“工具”,其價值也就在于“應用”。

(2) 在語言藝術欣賞之中學習語言文字應用的法則。讀《語言文字應用》,我們可以分明地感覺到,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語言藝術”的元素。比如,每一課以及每一節的“題目”都是包含著語言藝術性的。再如,每一節的“引子”所引用的“語言材料”也是包含著藝術性的。初步統計,全書一共6課23節,其中涉及到小說、笑話、相聲、童謠、對聯、謎語、脫口秀等多種語言藝術形式。這些“語言材料”的引用,不但是要增添本書的趣味性,更是要給學生以語言藝術的熏陶;不但要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閱讀之中獲得語言知識,形成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還讓學生了解中國現代語言藝術的主要品種與特征,并且培養和提高學生欣賞語言藝術的鑒賞力。在每一節的“小試身手”的“練習”中也涉及到了很多語言藝術。這就說明,在教學之中,要特別引導學生從語言藝術的角度切入,從欣賞語言藝術作品進入到語言法則和語言藝術的學習。

(3)從生活的語言現象中去“領悟”語言應用的法則。比如,第六課《語言的藝術》第三節《淡妝濃抹總相宜――語言的色彩》開篇的“引子”是某學院甲乙丙三位教師到超市買“帶魚”,三位老師說出來的話中分別使用了“切口”“截面”“氧化”這樣的“專業術語”而鬧了笑話。接著這個“笑話”,筆者講了學校一位老師的笑話,他老婆叫他到豬肉攤去賣肉,他對肉販說“切1000克臀部肉”,結果肉販聽了幾遍也“一頭霧水”……這兩則笑話,隱含著的是一個道理:口頭語體與書面語體有差異,原因主要是對象、場合、目的不同。

二、怎么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優化“練習”

十年課改,就語文教學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而言,最為重要的策略就是要“順著學生的思路去教”,就是“把學生引進探究的境界”(19-22)。就“語言文字應用”這門選修課而言,具體的策略歸納起來也就是: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指導學生進行優化“練習”。

1. 自主學習:激勵學生憑著自己的興趣去學習,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解剖麻雀”,獲取語言智慧。

從教法上說,選修課并不需要教師“教”得太多,或者是要漸漸趨近于“不教”,也就是說,選修課更需要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去學,讓學生自己去探究。也就是說,要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教材,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墩Z言文字應用》的教學,作為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地“閱讀”教材,要引導學生用“語言”的知識和眼光去研讀教材,質疑,釋疑,從而“發現”語言知識和語言規則,探尋運用語言文字的藝術。

特別要重視的還有一點,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解剖麻雀”,通過對典型事例的分析,舉一反三,推一知十。《語言文字應用》教材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根據“循例說法”的原則,援引了大量鮮活的“語言實例”,以“實例”來“說明”語言文字應用的“知識”“方法”“技巧”,非常具體,非常生動,也不乏趣味,這為教師引導學生“解剖麻雀”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自然,自主學習也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內。教師還要設計一些小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外去開展“自主學習”。比如,在第三課《神奇的漢字》第四節《咬文嚼字――消滅錯別字》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要求學生課外在街頭去尋找錯別字,然后小組討論,分類研究,探尋錯別字出現的原因,并提出修改錯別字的具體策略。

2.合作探究:讓學生們在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的活動過程之中學習,在“探究語言文字現象”上下工夫,通過搜集資料,分析解決問題,從“類”問題研究中去發現語言規則。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實踐中要將這一理念轉化為各種具體的“細微”的教學活動。就《語言文字應用》的教學而言,尤其要重視課堂討論。教材中的“課堂活動”這一模塊的設計,就是要將學習過程“活動化”,就是要讓學生在“想想”“說說”“議議”“寫寫”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在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的活動過程之中學習“語言文字應用”的“常識”,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實際能力。

除了“課堂討論”之外,還要在“探究”上工夫。從教師“教”的角度來說,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語言現象之中去提出問題;通過搜集資料,分析解決問題;然后從“類”問題研究中去發現語言規則。比如,在第四課《詞語萬花筒》第一節《看我“七十二變”――多義詞》“小試身手”第三題中涉及到了“歇后語”;在第四課《詞語萬花筒》第四節《中華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語》“小試身手”第二題中也涉及到了“校園流傳著許多學生創作的歇后語”;從教師“教”的角度來說,可以引導學生去做以下的“探究”:①盡量多地搜集歇后語;②根據一定的標準給歇后語分類;③分析歸納歇后語的形式特征(可參照《語言文字應用》第77頁);④搜集使用歇后語的例句,揣摩應用歇后語的基本技巧及其應注意的一些問題。這是“開放性”的“題目”,目的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去發現、理解歇后語的有關知識。只有這樣的“學習”才是生動活潑的,才是有深度的,有“硬度”的。而且,這才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

3.優化“練習”:創設一些有趣味的“練習”或“活動”,讓學生在富有創造性的“練習”中運用知識,鞏固知識,形成創造性地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語言文字應用”這門課程的核心目標是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自然,能力的形成離不開“練習”,或許,《語言文字應用》每一節中的“小試身手”就是要引導學生在“練習”之中去運用知識,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并在高質量的訓練中熟能生“巧”。

篇9

一放暑假,我就一頭扎入書的海洋,在書中尋找我的快樂。整個暑假,我讀了很多好書,有從圖書館借的,有從書店買的,還有在網絡上找到的,這些書讓我掌握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也讓我開開心心地度過了暑假。

最讓我愛不釋手的是《小學生優秀作文一千篇》,在它的“肚子”里,裝著許許多多生動的作文。就是這本書,教會了我很多寫作方法,讓我知道了如何在生活中選取作文素材,如何寫好作文。我還讀了一些名著,像《昆蟲記》,《勇敢船長》、《魯濱遜漂流記》等。它們讓我感受到文學名著的精采。我也看了楊紅櫻寫的馬小跳《好詞好句好段》叢書,這套書是寫作參考書,它讓我學到了許多成語,好詞,優美的句子,還有許多有趣的歇后語?!锻孓D語文》讓我在游戲中學到了許多語文知識,《淘氣包馬小跳》系列讓我捧腹大笑,《機器貓哆啦A夢》是日本漫畫,它能讓我輕松一刻,還有《十萬個為什么》則讓我學到了天文地理,交通化學,動物植物等各類知識。

有這么多好書的陪伴,我的暑假過得又充實,又快樂。

篇10

在古代兔子的別稱很有趣如:“缺鼻”?!叭辍倍@些特別的別稱的由來是,兔子的嘴巴是三瓣嘴,中間有一條縫,所以鼻子看起來沒有一樣。而到了現代“月精”?!霸碌隆??!懊饕暋??!坝裢谩薄@些別稱也是因嫦娥奔月這個故事開了個響頭!相信這些有趣的別稱已經讓你大開眼界了吧!

接下來,我來給你講講狡兔三窟這個成語,狡滑的兔子一般要做三個窩,比喻做事很隱蔽,方法多。而白兔赤鳥這個成語你們想知道什么意思嗎?讓我告訴你:白兔指月亮,赤鳥是指太陽,一般表示時間。

有關兔子的小知識還不止這些,還有歇后語等。

狐貍哭兔子——假慈悲。狐貍喜歡吃兔子,這為一只兔子哭,肯定是假的。兔子打架——小打小鬧。小兔子們打架,你說小兔打小兔是不是小打小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