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9 10:07: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實驗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實驗報告,就是在某項科研活動或專業學習中,實驗者把實驗的目的、方法。步驟、結果等,用簡潔的語言寫成書面報告。

實驗報告必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成功的或失敗的實驗結果的記載,有利于不斷積累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提高實驗者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寫作要求

實驗報告的種類繁多,其格式大同小異,比較固定。實驗報告,一般根據實驗的先后順序來寫,主要內容有:

1.實驗名稱名稱,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定律,可寫成“驗證×××”;如測量的實驗報告,可寫成“×××的測定。”

2.實驗目的實驗目的要明確,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定律,并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儀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實驗用的儀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屬用具、溶液、顏料、粉劑、燃料等。

4.實驗的步驟和方法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要寫明經過哪兒個步驟。還應該畫出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數據記錄和計算指從實驗中測到的數據以及計算結果。

6.結果即根據實驗過程中所見到的現象和測得的數據,作出結論。

7.備注或說明可寫上實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實驗后的心得體會、建議等。

有的實驗報告采用事先設計好的表格,使用時只要逐項填寫即可。

三、撰寫時應注意事項

寫實驗報告是一件非常嚴肅。認真的工作,要講究科學性、準確性。求實性。在撰寫過程中,常見錯誤有以下幾種情況:

1.觀察不細致,沒有及時、準確、如實記錄。

在實驗時,由于觀察不細致,不認真,沒有及時記錄,結果不能準確地寫出所發生的各種現象,不能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地分析各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故在記錄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記錄什么,不能弄虛作假。為了印證一些實驗現象而修改數據,假造實驗現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許的。

2.說明不準確,或層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學實驗中,出現了沉淀物,但沒有準確他說明是“晶體沉淀”,還是“無定形沉淀”。說明步驟,有的說明沒有按照操作順序分條列出,結果出現層次不清晰。凌亂等問題。

3.沒有盡量采用專用術語來說明事物。

例如,“用棍子在混合物里轉動”一語,應用專用術語“攪拌”較好,既可使文字簡潔明白,又合乎實驗的情況。

4.外文、符號、公式不準確,沒有使用統一規定的名詞和符號。

驗證歐姆定律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加深對歐姆定律的理解,熟悉電流表、電壓表、變阻器的使用方法。

【知識準備】學習有關理論(略)

【實驗器材和裝置】器材:電流表、電壓表、電池組、定值電阻滑動變阻器、導線、開關、裝置(略)

【實驗步驟】

1. 按圖示連接電路。

2.保持定值電阻r不變,移動滑動變阻器的銅片,改變加在r兩端的電壓,將電流表、電壓表所測得的電流強度。電壓的數值依次填人表一。

3.改變定值電阻凡同時調節變阻器,使加在r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將電阻r的數值與電流表測得的電流強度的數值依次填人表二。

4.通過實驗分析:當r一定時,i和v的關系及v一定時,i與r的關系。

表 一

r(歐姆)=4ωv(伏特)0.4v0.8v 1.2v

i(安培) 0.1a0.2a0.3a

表 二

v(伏特)=0.6vr(歐姆)1ω2ω 4ω

i(安培)0.6a0.3a0.15a

【實驗記錄】

1.調節滑動變阻器礦,觀察電壓表和電流表,可以看出,電阻r兩端的電壓增大到幾倍,通過它的電流強度也增大到幾倍。這表明,在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強度同這段導體上的電壓成正比。

2.更換不同的定值電阻,調節滑動變阻器礦,保持r的電壓不變,可以看出,定值電阻r的數值增大到幾倍,通過它的電流強度就縮小到幾分之一。這表明在電壓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強度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篇2

學 號:

姓 名:

教 師:

年6月28日

實驗一 去塑膠芯片的封裝

實驗時間: 同組人員:

一、實驗目的

1.了解集成電路封裝知識,集成電路封裝類型。

2.了解集成電路工藝流程。

3.掌握化學去封裝的方法。

二、實驗儀器設備

1:燒杯,鑷子,電爐。

2:發煙硝酸,弄硫酸,芯片。

3:超純水等其他設備。

三、實驗原理和內容

實驗原理:

1..傳統封裝:塑料封裝、陶瓷封裝

(1)塑料封裝(環氧樹脂聚合物)

雙列直插 DIP、單列直插 SIP、雙列表面安裝式封裝 SOP、四邊形扁平封裝 QFP 具有J型管腳的塑料電極芯片載體PLCC、小外形J引線塑料封裝 SOJ

(2)陶瓷封裝

具有氣密性好,高可靠性或者大功率

A.耐熔陶瓷(三氧化二鋁和適當玻璃漿料):針柵陣列 PGA、陶瓷扁平封裝 FPG

B.薄層陶瓷:無引線陶瓷封裝 LCCC

2..集成電路工藝

(1)標準雙極性工藝

(2)CMOS工藝

(3)BiCMOS工藝

3.去封裝

1.陶瓷封裝

一般用刀片劃開。

2. 塑料封裝

化學方法腐蝕,沸煮。

(1)發煙硝酸 煮(小火) 20~30分鐘

(2)濃硫酸 沸煮 30~50分鐘

實驗內容:

四、實驗步驟

1.打開抽風柜電源,打開抽風柜。

2.將要去封裝的芯片(去掉引腳)放入有柄石英燒杯中。

3.帶上塑膠手套,在藥品臺上去濃硝酸。向石英燒杯中注入適量濃硝酸。(操作時一定注意安全)

4.將石英燒杯放到電爐上加熱,記錄加熱時間。(注意:火不要太大)

5.觀察燒杯中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6.取出去封裝的芯片并清洗芯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腐蝕效果。

7.等完成腐蝕后,對廢液進行處理。

五、實驗數據

1:開始放入芯片,煮大約2分鐘,發煙硝酸即與塑膠封轉起反應,

此時溶液顏色開始變黑。

2:繼續煮芯片,發現塑膠封裝開始大量溶解,溶液顏色變渾濁。

3:大約二十五分鐘,芯片塑膠部分已經基本去除。

4:取下燒杯,看到閃亮的芯片伴有反光,此時芯片塑膠已經基本去除。

六、結果及分析

1:加熱芯片前要事先用鉗子把芯片的金屬引腳去除,因為此時如果不去除,它會與酸反應,消耗酸液。

2:在芯片去塑膠封裝的時候,加熱一定要小火加熱,因為發煙鹽酸是易揮發物質,如果采用大火加熱,其中的酸累物質變會分解揮發,引起容易濃度變低,進而可能照成芯片去封裝不完全,或者去封裝速度較慢的情況。

3:通過實驗,了解了去塑膠封裝的基本方法,和去封裝的一般步驟。

實驗二 金屬層芯片拍照

實驗時間: 同組人員:

一、實驗目的

1.學習芯片拍照的方法。

2.掌握拍照主要操作。

3. 能夠正確使用顯微鏡和電動平臺

二、實驗儀器設備

1:去封裝后的芯片

2:芯片圖像采集電子顯微鏡和電動平臺

3:實驗用PC,和圖像采集軟件。

三、實驗原理和內容

1:實驗原理

根據芯片工藝尺寸,選擇適當的放大倍數,用帶CCD攝像頭的顯微鏡對芯片進行拍照。以行列式對芯片進行圖像采集。注意調平芯片,注意拍照時的清晰度。2:實驗內容

采集去封裝后金屬層照片。

四、實驗步驟

1.打開拍照電腦、顯微鏡、電動平臺。

2.將載物臺粗調焦旋鈕逆時針旋轉到底(即載物臺最低),小心取下載物臺四英寸硅片平方在桌上,用塑料鑷子小心翼翼的將裸片放到硅片靠中心的位置上,將硅片放到載物臺。

3.小心移動硅片盡量將芯片平整。

4.打開拍照軟件,建立新拍照任務,選擇適當倍數,并調整到顯示圖像。(此處選擇20倍物鏡,即拍200倍照片)

5.將顯微鏡物鏡旋轉到最低倍5X,慢慢載物臺粗調整旋鈕使載物臺慢慢上升,直到有模糊圖像,這時需要小心調整載物臺位置,直至看到圖像最清晰。

6.觀察圖像,將芯片調平(方法認真聽取指導老師講解)。

10.觀測整體效果,觀察是否有嚴重錯位現象。如果有嚴重錯位,要進行重拍。

11.保存圖像,關閉拍照工程。

12.將顯微鏡物鏡順時針跳到最低倍(即: 5X)。

13.逆時針旋轉粗調焦旋鈕,使載物臺下降到最低。

14.用手柄調節載物臺,到居中位置。

15.關閉顯微鏡、電動平臺和PC機。

五、實驗數據

采集后的芯片金屬層圖片如下:

六、結果及分析

1:實驗掌握了芯片金屬層拍照的方法,電動平臺和電子顯微鏡的使用,熟悉了圖像采集軟件的使用方法。

2:在拍攝金屬層圖像時,每拍完一行照片要進行檢查,因為芯片有余曝光和聚焦的差異,可能會使某些照片不清晰,對后面的金屬層拼接照成困難。所以拍完一行后要對其進行檢查,對不符合標準的照片進行重新拍照。

篇3

(1)題目。應以簡練、概括、明確的語句反映出教育的對象、領域、方法和問題,使讀者一目了然,判斷出有無閱讀價值。

(2)單位、作者。應寫明研究者的工作單位,或寫明某某課題實驗者或牽頭人、組長、撰稿人,其他人員可寫在報告的結尾處。以示對實驗報告的負責,并便于讀者與之聯系。

(3)課題部分。是實驗研究工作的出發點和實驗報告的核心。課題的表述要具體、清楚,明確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說明課題來源、背景、針對性及解決該課題的實際意義的價值。

(4)實驗方法。這是實驗報告的主要內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結果是在什么條件下和情況中通過什么方法,根據什么事實得來的,從而判定實驗研究的科學性和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進行重復驗證。關于實驗方法主要應交代:①怎樣選擇被試,被試的條件、數量、取樣方式,實驗時間及研究結果的適應范圍。②實驗的組織類型(方法)及采取這種組織類型的依據。即:單組實驗、等組實驗還是輪組實驗;采取這種實驗類型的依據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試成績及評分標準;基礎測定及測定內容等。③實驗的具體步驟;對實驗班進行實驗處理的情況。④因果共變關系的驗證(要注意原因變量一定要出現在結果變量之前,或兩者同時出現,但不能產生于結果變量之后,否則先果后因,實驗就不成立了)。這里,要對兩個變量進行測定。測定方法也應交代清楚:是口頭測定,書面測定還是操作測定;是個別測定還是集體測定;有無后效測定的時間等。因此,在實驗前,就應對與效果變量測定內容相關的原因變量進行測定,以便與效果變量對比。只有經過這樣的對比,才能發現共變關系。⑤對無關因子的控制情況。只有嚴格控制無關因子的作用,才可運用統計檢驗來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實驗結果。實驗結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數據和典型事例。數據要嚴格核實,要注意圖表的正確格式。用統計檢驗來描述實驗因子與實驗結果之間的關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實驗結果,使實驗更有說服力。

(6)分析與討論。即運用教育教學理論來討論和分析與實驗結果有關的問題。其主要內容有:①由實驗結果來回答篇首提出來的問題;②對實驗結果進行理論上的分析與論證;③把實驗結果與同類研究結果相比較,找出得失優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問題及本實驗存在的問題,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確,少走彎路。

篇4

實驗報告格式實驗名稱

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寫成"驗證×××";分析×××。

學生姓名、學號、及合作者

實驗日期和地點(年、月、日)

實驗目的

目的要明確,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實驗設備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調試方法。一般需說明是驗證型實驗還是設計型實驗,是創新型實驗還是綜合型實驗。

實驗原理

在此闡述實驗相關的主要原理。

實驗內容

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詳細理論計算過程。

實驗步驟

只寫主要操作步驟,不要照抄實習指導,要簡明扼要。還應該畫出實驗流程圖(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實驗結果

實驗現象的描述,實驗數據的處理等。原始資料應附在本次實驗主要操作者的實驗報告上,同組的合作者要復制原始資料。

對于實驗結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種方法:

1. 文字敘述: 根據實驗目的將原始資料系統化、條理化,用準確的專業術語客觀地描述實驗現象和結果,要有時間順序以及各項指標在時間上的關系。

2. 圖表: 用表格或坐標圖的方式使實驗結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較,尤其適合于分組較多,且各組觀察指標一致的實驗,使組間異同一目了然。每一圖表應有表目和計量單位,應說明一定的中心問題。

3. 曲線圖

應用記錄儀器描記出的曲線圖,這些指標的變化趨勢形象生動、直觀明了。

在實驗報告中,可任選其中一種或幾種方法并用,以獲得最佳效果。

討論

根據相關的理論知識對所得到的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實驗結果和預期的結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驗證什么理論?實驗結果有什么意義?說明了什么問題?這些是實驗報告應該討論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論或生活經驗硬套在實驗結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實驗結果與預期的結果或理論不符而隨意取舍甚至修改實驗結果,這時應該分析其異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實驗失敗了,應找出失敗的原因及以后實驗應注意的事項。不要簡單地復述課本上的理論而缺乏自己主動思考的內容。

另外,也可以寫一些本次實驗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問題或建議等。

結論

結論不是具體實驗結果的再次羅列,也不是對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針對這一實驗所能驗證的概念、原則或理論的簡明總結,是從實驗結果中歸納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斷,要簡練、準確、嚴謹、客觀。

實驗報告范文1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實例的目的是設置頁面的背景圖像,并創建鼠標經過圖像。

二、儀器用具

1、生均一臺多媒體電腦,組建內部局域網,并且接入國際互聯網。

2、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建立iis服務器環境,支持asp。

3、安裝網頁三劍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網頁設計軟件;

4、安裝acdsee、photoshop等圖形處理與制作軟件;

5、其他一些動畫與圖形處理或制作軟件。

三、實驗原理

設置頁面的背景圖像,并創建鼠標經過圖像。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 在“頁面屬性”對話框中設置頁面的背景圖像。

2) 在頁面文檔中單擊“”插入鼠標經過圖像。

五、實驗結果

六、討論與結論

實驗結束后我們可以看到頁面的背景變成了我們插入的圖像,并且要鼠標經過的時候會變成另一個圖像,這就是鼠標經過圖像的效果。當然這種實驗效果很難在實驗結果的截圖里表現出來。這個實驗的關鍵在于背景圖像的選擇,如果背景圖像太大不僅會影響網頁的打開速度,甚至圖像在插入會也會有失真的感覺,因此在插入前對圖像進行必要的處理能使實驗的效果更好。

實驗報告范文2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實例是要創建邊框為1像素的表格。

二、儀器用具

1、生均一臺多媒體電腦,組建內部局域網,并且接入國際互聯網。

2、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建立iis服務器環境,支持asp。

3、安裝網頁三劍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網頁設計軟件;

4、安裝acdsee、photoshop等圖形處理與制作軟件;

5、其他一些動畫與圖形處理或制作軟件。

三、實驗原理

創建邊框為1像素的表格。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 在文檔中,單擊表格“”按鈕,在對話框中將“單元格間距”設置為“1”。

2) 選中插入的表格,將“背景顏色”設置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選中所有的單元格,在“屬性”面版中將“背景顏色”設置為“白色”(#ffffff)。

4) 設置完畢,保存頁面,按下“f12”鍵預覽。

五、實驗結果

篇5

姓名:汪堯

班級:072141

姓名汪堯班號072141學號20xx1002094

日期20xx。 10。27指導老師張老師成績

實驗名稱微分積分電路的研究

實驗名稱:微分電路與積分電路 實驗目的:

(1)進一步掌握微分電路和積分電路的相關知識;

(2)學會用運算放大器組成積分微分電路;

(3)設計一個RC微分電路,將方波變換成尖脈沖波;

篇6

摘要

目的:觀察乙酰膽堿對離體家兔小腸腸肌的影響和機制。方法:將離體小腸固定在離體小腸灌流裝置里,在保證各影響因素不相互干擾的情況下,分別給予家兔離體腸肌標本生理鹽水(Nacl)、Ach、阿托品、阿托品+乙酰膽堿刺激,完成每次刺激并出現明顯現象后用38℃的臺氏液沖洗腸肌標本,觀察其收縮活動的特點并記錄。結果:結果顯示當滴加生理鹽水(Nacl)刺激離體腸肌時,張力曲線沒什么變化;當用乙酰膽堿刺激離體腸肌時,張力曲線則明顯上升,且頻率加快;當滴加阿托品刺激時,張力曲線明顯下降,且頻率減慢;當滴加乙酰膽堿加上阿托品刺激時,張力曲線變化較不規則。結論:乙酰膽堿(Ach)對離體家兔腸肌有增強其運動的作用,且作用于M受體。 中文關鍵詞:離體家兔小腸腸肌;乙酰膽堿;張力曲線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cetylcholine on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muscle of rabbit small intestine in vitro. Methods: in vitro small intestine in vitro intestinal perfusion device fixed, in guarante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ach influence factor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in vitro intestinal muscle specimens were given the rabbit saline (Nacl), Ach, atropine, atropine + acetylcholine stimulation, complete with 38 ℃ after each stimulus and a significant phenomenon of Taiwan's fluid colonics muscle specimens and obser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contraction activities and recor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add saline (Nacl) stimulation in vitro intestinal muscle, nothing change tension curve; When using the acetylcholine stimulation in vitro intestinal muscle, tension curves are obvious rise, and the frequency to speed up; When add atropine stimulation, tension curve decreased obviously, and slow frequency; When add the acetylcholine and atropine on, tension curve is irregular. Conclusion: acetylcholine (Ach) on in vitro rabbit intestinal muscle has enhanced the role of the movement, and the effects on M receptor.

[Key words]:Isolated rabbit intestinal muscle;Acetyl choline;Tension curve.

引言

消化道平滑肌與骨骼肌、心肌一樣,具有肌肉組織共有的特性,如興奮性、傳導性和收縮性等。但消化道平滑肌興奮性較低,收縮緩慢,富有伸展性,具有緊張性、自動節律性,對化學、溫度和機械牽張刺激較敏感等特點。給予離體腸肌以接近與在體情況的適宜環境,消化道平滑肌仍可保持良好的生理特性。Ach能激動M受體,而阿托品能阻斷M受體。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家兔、HSS-1(B)型恒溫浴槽、臺氏溶液、生理鹽水、Ach、阿托品、通氣機、超級恒溫器、張力換能器、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 ;

1.2方法:(1)實驗裝置準備和儀器參數設置:把臺式液在恒溫器中加熱并保持到38℃左右,然后在麥氏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38℃左右的臺式液。通氣管接95%O2+5%CO2混合氣體。用螺絲夾調節氣體管道的氣體流量,調節至浴槽中氣體一個個逸出為止。換能器輸出線接微機生物信號處理系統,設置好相關儀器參數;

(2)離體家兔十二指腸標本制作:取家兔一只,用木槌擊其頭部至暈,立即剖開腹腔,找到

十二指腸,取出十二指腸,置于冰冷的氧飽和的臺氏液培養皿中,沿腸壁除去腸系膜,用5ml注射器取臺氏液將腸內容物沖洗干凈,然后將十二指腸剪成1-2cm數小段,換以新鮮,通入95%氧氣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的臺氏液備用。把十二指腸管置于有臺氏液的培養皿中,然后穿線結扎2cmz左右腸肌的兩端,然后把通混合氣體的機制放在浴槽中一會;

(3)標本固定:腸管一端連線系于浴槽固定鉤上,然后放入38℃HSS-1(B)型恒溫浴槽中,再將腸管另一端系結在張力換能器的懸梁壁上,調節肌張力1.87g,在其中加入20ml的38℃的臺氏液; (4)實驗觀察:離體腸管在浴槽中穩定適當時間后,記錄一段正常張力曲線。然后滴加0.2ml的生理鹽水,觀察并記錄其曲線張力,反應穩定換液沖洗,以此方法依次做如表1.的添加實驗;

(5)數據的記錄:將實驗所得的一組曲線進行選擇,將曲線變化明顯且能夠較好反應實驗結果的曲線進行編輯,并記錄收縮頻率、幅度等值,做成文檔保存并進行拷貝。

2.結果

在正常情況下,離體腸肌收縮的幅度、頻率、張力、時間及間隔都相對穩定,波形沒有明顯的變化;加入生理鹽水后,離體腸肌張力曲線沒有什么變化;加入Ach后,離體腸肌張力曲線明顯上升,收縮幅度減小,頻率加快;加入阿托品后,離體腸肌張力曲線下降,振幅減小,頻率減慢;加入乙酰膽堿和阿托品混合液后,離體腸肌張力曲線變化不規則。 2.1生理鹽水對離體家兔腸肌運動的影響

2.2乙酰膽堿對離體家兔腸肌運動的影響

2.3阿托品對離體家兔腸肌運動的影響

2.4阿托品5個波后加乙酰膽堿對離體家兔腸肌運動的影響

3.討論

3.1在恒溫通氣的情況下,離體小腸平滑肌能自發地有節律地進行收縮,其收縮的幅度、頻率、張力、時間及間隔都相對穩定,波形沒有明顯的變化。在此條件下,腸段生活的環境與在體內的環境相似,所以它的表現正常;

3.2乙酰膽堿(Ach) 對離體腸運動的影響:Ach是一種神經遞質,能特異性的作用于各類膽堿能受體。Ach可明顯興奮胃腸道平滑肌,使其收縮幅度、張力、蠕動增加。其作用機制是:Ach作用于十二指腸M受體,使平滑肌Ca2+通道開放,Ca2+內流,Ca2+胞漿濃度增加,平滑肌收縮加快加強。表現為收縮力變大,頻率增強;

3.3 加入阿托品,曲線快速下降,收縮頻率變慢,幅度減小,離體小腸活動減弱。腸道主要受副交感神經支配,小腸有一個復雜的壁內神經叢,它的終末神經元屬于膽堿能,主要與運動有關,可被阿托品阻斷,從而使運動受到抑制。阿托品對膽堿受體都有高度親和力,都可

以和受體產生可逆性結合,產生競爭性拮抗作用,阿托品與受體結合后,對節后膽堿能神經支配的效應細胞上的M受體有阻斷作用,所以平滑肌收縮頻率和收縮張力都減小。M-膽堿受體拮抗劑,能阻斷節后膽堿能神經所支配的效應器細胞上的M受體,故可對坑Ach及擬膽堿藥的M樣作用。

3.4因為阿托品阻礙了Ach與M受體的作用,導致腸肌收縮的變化不規律。在實驗的過程中,在滴加Ach和阿托品混合液時,離體腸肌的張力曲線沒有明顯的變化且不規律,有可能是因為加入的Ach和阿托品滴加順序問題,使得兩種液體沒有很好的混合。

4.結論

一定濃度的Ach可以促進腸肌的運動,而且促進的作用是作用于M受體。

5.參考文獻

5.1[1]陸源、林國華、楊午鳴.機能學實驗教程.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160~1625.2[2]張志雄.生理學.第1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105~111

【注】:因電腦死機導致小組實驗操作數據丟失導致實驗失敗,故小組各自分散進入別的小組進行實驗操作。本實驗報告數據來自于第八組。

篇7

作業場所的合理采光與照明,對生產中的效率、衛生和安全都有重要的意義。它是工作場所設計中的重要項目,無論是天然采光還是人工照明,其主要目的都是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提供必需的視覺條件。

適當的照度設計應遵循工效學的原則,使照度設置達到保證物體的輪廓立體視覺,有利于辨認物體的高低,深淺,前后遠近及相對位置,有利于眼睛的辨色能力,有利于大視野,降低疲勞、減少錯誤和工傷事故的發生。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識別速度和主體視覺,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度。但照度值提高到使人產生眩光時,會降低工作效率。此外,利用照明設計對人的情緒的影響,根據場所功能的需求,可使光環境對人產生興奮或抑制的作用。在綠色照明理念的指導下,人工照明應考慮節能和環保的要求。

二、實驗目的

正確熟悉和使用照度計,采集光環境數據,并通過分析數據來判斷光環境的照度是否合理,假如不合理則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三、實驗場所

上海海洋大學圖書館二樓大廳自習室(室外)

四、實驗要求

1、照度采集

2、對自習室的照度情況進行分析 3、分析光照度合理性,并提出改善措施

五、分析

1、主觀分析

(1)、主觀評價調查數據

(2)、主觀評價結果分析 A、計算每個項目的評分S(n):

S(n)=

式中,S(n)為第n個項目的評分

P(m)為第m個狀態的分值,其中,P(1)=0,P(2)=10,P(3)=50,P(4)=100, V(n,m)為第n個評價項目的第m個狀態所得的票數。 所以: S(1)= S(2)= S(3)= S(4)= S(5)= S(6)=

=16.4=10.8=12.4=12.6 =12.4=12.6

S(7)= S(8)= S(9)= S(10)=

B、計算總的光環境指數 S S=

=9.2

=8.2

=9.4

=10

式中,W(n)為第n個評價項目權值,設其權值均為1 所以: S=11.4

為了便于分析和確定評價結果,本方法將光環境質量按光環境的指數范圍分為四個質量等級,其質量等級的劃分及其含意如下表所示:

因為10<11.4<=50所以根據上表的結論,本實驗的光環境質量等級為3,含義是:問題較大

篇8

課程名稱: 化工原理實驗 實驗名稱: 精餾實驗實驗日期

北 京 化 工 大 學

實驗五 精餾實驗

摘要:本實驗通過測定穩定工作狀態下塔頂、塔釜及任意兩塊塔板的液相折光度,得到該處液相濃度,根據數據繪出x-y圖并用圖解法求出理論塔板數,從而得到全回流時的全塔效率及單板效率。通過實驗,了解精餾塔工作原理。 關鍵詞:精餾,圖解法,理論板數,全塔效率,單板效率。

一、目的及任務

①熟悉精餾的工藝流程,掌握精餾實驗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結構,觀察塔板上汽-液接觸狀況。

③測定全回流時的全塔效率及單塔效率。

④測定部分回流時的全塔效率。

⑤測定全塔的濃度(或溫度)分布。

⑥測定塔釜再沸器的沸騰給熱系數。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餾塔中,由塔釜產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與來自塔頂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實現多次接觸,進行傳熱與傳質,使混合液達到一定程度的分離。 回流是精餾操作得以實現的基礎。塔頂的回流量與采出量之比,稱為回流比?;亓鞅仁蔷s操作的重要參數之一,其大小影響著精餾操作的分離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兩種極限情況: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離任務,則需要無窮多塔板的精餾塔。當然,這不符合工業實際,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個操作限度。若操作處于全回流時,既無任何產品采出,也無原料加入,塔頂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這在生產中午實際意義。但是由于此時所需理論板數最少,又易于達到穩定,故常在工業裝置的開停車、排除故障及科學研究時采用。

實際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餾操作中,若回流系統出現故障,操作情況會急劇惡化,分離效果也將變壞。

板效率是體現塔板性能及操作狀況的主要參數,有以下兩種定義方法。

(1) 總板效率E

E=N/Ne

式中E——總板效率;N——理論板數(不包括塔釜);

Ne——實際板數。

(2)單板效率Eml

Eml=(xn-1-xn)/(xn-1-xn*)

式中 Eml——以液相濃度表示的單板效率;

xn ,xn-1——第n塊板和第n-1塊板的液相濃度;

xn*——與第n塊板氣相濃度相平衡的液相濃度。

總板效率與單板效率的數值通常由實驗測定。單板效率是評價塔板性能優劣的重要數據。物系性質、板型及操作負荷是影響單板效率的重要因數。當物系與板型確定后,可通過改變氣液負荷達到最高板效率;對于不同的板型,可以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條件下,測定其單板效率,以評價其性能的優劣。總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離效果,常用于板式塔設計中。

若改變塔釜再沸器中加熱器的電壓,塔內上升蒸汽量將會改變,同時,塔釜再沸器電加熱器表面的溫度將發生變化,其沸騰給熱系數也將發生變化,從而可以得到沸騰給熱系數與加熱量的關系。由牛頓冷卻定律,可知

Q=αAtm

式中 Q——加熱量,kw;

α——沸騰給熱系數,kw/(m2*K);

A——傳熱面積,m2;

tm——加熱器表面與主體溫度之差,℃。

若加熱器的壁面溫度為ts ,塔釜內液體的主體溫度為tw ,則上式可改寫為

Q=aA(ts-tw)

由于塔釜再沸器為直接電加熱,則加熱量Q為

Q=U2/R

式中 U——電加熱的加熱電壓,V; R——電加熱器的電阻,Ω。

三、裝置和流程

本實驗的流程如圖1所示,主要有精餾塔、回流分配裝置及測控系

統組成。

1.精餾塔

精餾塔為篩板塔,全塔共八塊塔板,塔身的結構尺寸為:塔徑∮(57×3.5)mm,塔板間距80mm;溢流管截面積78.5mm2,溢流堰高12mm,底隙高度6mm;每塊塔板開有43個直徑為1.5mm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間距為6mm。為了便于觀察踏板上的汽-液接觸情況,塔身設有一節玻璃視盅,在第1-6塊塔板上均有液相取樣口。

蒸餾釜尺寸為∮108mm×4mm×400mm.塔釜裝有液位計、電加熱器(1.5kw)、控溫電熱器(200w)、溫度計接口、測壓口和取樣口,分別用于觀測釜內液面高度,加熱料液,控制電加熱裝置,測量塔釜溫度,測量塔頂與塔釜的壓差和塔釜液取樣。由于本實驗所取試樣為塔釜液相物料,故塔釜內可視為一塊理論板。塔頂冷凝器為一蛇管式換熱器,換熱面積為0.06m2,管外走冷卻液。

圖1 精餾裝置和流程示意圖

1.塔頂冷凝器 2.塔身3.視盅4.塔釜 5.控溫棒 6.支座

7.加熱棒 8.塔釜液冷卻器 9.轉子流量計 10.回流分配器

11.原料液罐 12.原料泵 13.緩沖罐 14.加料口 15.液位計

2.回流分配裝置

回流分配裝置由回流分配器與控制器組成。控制器由控制儀表和電磁線圈構成。回流分配器由玻璃制成,它由一個入口管、兩個出口管及引流棒組成。兩個出口管分別用于回流和采出。引流棒為一根∮4mm的玻璃棒,內部裝有鐵芯,塔頂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順著引流棒流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實現塔頂冷凝器的回流或采出操作。即當控制器電路接通后,電磁圈將引流棒吸起,操作處于采出狀態;當控制器電路斷開時,電磁線圈不工作,引流棒自然下垂,操作處于回流狀態。此回流分配器可通過控制器實現手動控制,也可通過計算機實現自動控制。

3.測控系統

在本實驗中,利用人工智能儀表分別測定塔頂溫度、塔釜溫度、塔身伴熱溫度、塔釜加熱溫度、全塔壓降、加熱電壓、進料溫度及回流比等參數,該系統的引入,不僅使實驗跟更為簡便、快捷,又可實現計算機在線數據采集與控制。

4.物料濃度分析

本實驗所用的體系為乙醇-正丙醇,由于這兩種物質的折射率存在差異,且其混合物的質量分數與折射率有良好的線性關系,故可通過阿貝折光儀分析料液的折射率,從而得到濃度。這種測定方法的特點是方便快捷、操作簡單,但精度稍低;若要實現高精度的測量,可利用氣相色譜進行濃度分析。

混合料液的折射率與質量分數(以乙醇計)的關系如下。

?=58.9149—42.5532nD

式中 ?——料液的質量分數;

nD——料液的折射率(以上數據為由實驗測得)。

四、操作要點

①對照流程圖,先熟悉精餾過程中的流程,并搞清儀表上的按鈕與各儀表相對應的設備與測控點。

篇9

1. 認真完成實驗報告,報告要用中國海洋大學實驗報告紙,作圖要用坐標紙。

2. 報告中的電路圖、光路圖、表格必須用直尺畫,數據使用鋼筆、圓珠筆不得使用鉛筆。

3. 應在理解的基礎上簡單扼要的書寫實驗原理,不提倡大段抄書。

4. 應結合具體的實驗現象和問題進行討論。

實驗報告格式

1. 學生姓名、學號、實驗組號及組內編號;

2. 實驗題目;

3. 目的要求;

4. 儀器用具: 儀器名稱及主要規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等)、用具名稱;

5. 實驗原理:簡單但要抓住要點,即要寫出原理依據的公式名稱、公式表達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公式成立的條件。畫出電路圖、光路圖等;

6. 實驗內容:應包括主要實驗步驟、測量及調節方法、觀察到的現象、變化的規律以及相應的解釋等;

7. 數據處理:畫出數據表格(寫明物理量和單位);按實驗要求處理數據。

寫出處理過程及誤差。

篇10

實驗內容 1種子發芽對比實驗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種子發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溫度。

實驗器材 種子發芽實驗盒、注有“1”、“2”的標號紙、綠豆種子、紙巾、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步驟 1、準備好6個水杯,每個水杯都放好紙巾(中間挖兩個洞)貼上標簽

2、將種子放入洞中

3、6個小盤中1號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適量的水。

4、用塑料紙將3號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號杯,用紙箱罩住6號杯。

5、將1號杯和2號杯,3號杯和4號杯,5號杯和6號杯進行對比。 實驗現象

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水、空氣、溫度。

實驗結論 種子發芽的條件是水、空氣、溫度缺一不可。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 2 )

實驗內容 2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陽光)

實驗器材 綠豆芽、實驗盒、

實驗步驟 將種有相同綠豆芽的兩個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過一段時間觀察。

實驗現象 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的不好甚至死亡。

實驗結論 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3)

實驗內容 3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

實驗器材 綠豆芽、水、紙巾

實驗步驟 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3----5天后觀察觀察。

實驗現象 豆芽的根會向有水的方向生長

實驗結論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4)

實驗內容 4蚯蚓的選擇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蚯蚓適宜的生活環境是什么樣的?

實驗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實驗步驟 1、(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一邊干燥,一邊濕潤。

(2)把10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3)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記錄。

(4)再做2次

實驗現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濕潤的一方爬行

實驗結論 1、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2、蚯蚓喜歡濕潤的環境。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5)

實驗內容 5做一個生態瓶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能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實驗器材 大飲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動物

實驗步驟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進行觀察記錄。

實驗現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結論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6)

實驗內容 6改變生態瓶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實驗器材 生態瓶、小魚、水草

實驗步驟 1、減少生態瓶里的水。

2、增加生態瓶里的生物。

實驗現象 1. 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2. 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實驗結論 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群落的變化。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7)

實驗內容 7陽光下的影子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

實驗器材 木板、白紙、橡皮泥、木棒

實驗步驟 1、做一個簡易的日影觀測儀。

2、每隔十分鐘,量鉛筆影子的長度,在白紙上做下記錄。

實驗現象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結論 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8)

實驗內容 8光是怎樣傳播的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實驗器材 卡紙4張,其中3張在同一位置打一個洞(一枚硬幣大小,夾子,手電筒、水管3段,彎頭2個

實驗步驟 1、用夾子夾住卡紙,橫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齊的一行,間隔距離為15cm(沒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電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實驗現象 光在物質中是直線傳播。

實驗結論 光在同一物質中沿直線傳播。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 9 )

實驗內容 9光的反射能力

實驗地點 五年級教室

實驗目的 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實驗器材 卡紙(紅、黃、綠、黑、白)各一張,手電筒一支,夾子 實驗步驟 1、夾子夾住卡紙

2、將夾橫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頁有字的紙。

3、打開手電筒開關,對著卡紙,觀察文字

實驗現象 黑色反光弱,紅色反紅光,黃色反黃光,綠色反綠光,白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結論 深色反光弱,淺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效果

實驗人

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 10 )

實驗內容 10光與熱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系

實驗器材 溫度計1支,鏡子3面,膠布

實驗步驟 1、用膠布將溫度計固定在墻上。

2、用鏡子反光對著溫度計(一鏡反射或多鏡反射)

實驗現象 一次照射的溫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溫度低。

實驗結論 一次照射的溫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溫度低。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 11)

實驗內容 11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物體的顏色和吸熱

實驗器材 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

實驗步驟 1、把不同顏色的直對著做成袋狀。

2、分別插上溫度計放在陽光下。

實驗現象 1、 深色紙比淺色紙升溫快

2、 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實驗結論 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12)

實驗內容 12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陽光直射、斜射與吸熱

實驗器材 溫度計、黑色紙袋

實驗步驟 1、把三個同樣的黑色紙袋分別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陽光垂直的方式擺放。

2、看哪個升溫快。

實驗現象 和陽光接觸面集越大升溫越快

實驗結論 和陽光接觸面集越大升溫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