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挑戰書范文
時間:2023-04-03 10:01: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銷售挑戰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圖書館開展手機移動閱讀的現狀
最近,南京曉莊學院移動圖書館服務試用開啟,我校師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接入無線信號網絡的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享用我校的移動圖書館帶來的便捷體驗。通過移動圖書館,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在線閱讀查詢校內的200萬冊電子圖書,同時可下載的圖書超百萬冊;在線可檢索閱讀到超過2億篇中、外文期刊論文文獻;瀏覽400余種當日報紙;還可將文獻傳遞到郵箱功能輕松獲取我校未購買的文獻資源;個性化訂閱設置讓讀者的個人閱讀空間可得到無限延伸。
這種高校移動圖書館服務模式在國內已是屢見不鮮,國內學者高春玲早在2011年通過調查發現,在美國90%以上的大學圖書館和城市公共圖書館都已經提供了移動圖書館服務,而反觀國內只有不到40%的大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提供了移動閱讀服務。根據調查還發現,書目信息查詢是移動圖書館最常用的服務功能,音頻資料、電子書以及視頻資料是讀者使用移動圖書館閱讀的主要內容[4]。而手機作為中國網民的第一上網終端,利用手機這種媒體進行移動閱讀正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
2 手機移動閱讀給圖書館帶來的挑戰
現代高新技術為圖書館目標的實現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從開放存取運動到信息共享空間,再到移動閱讀,均給圖書館帶來了無線的發展契機和挑戰,尤其是移動閱讀環境下各種移動終端設備的廣泛適用和無線移動網絡的深入普及促進了移動閱讀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變化圖書館必須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現代技術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5]。手機移動閱讀給圖書館帶來的挑戰主要有資源整合利用、服務方式更新、業務流程改變等。
2.1 手機移動閱讀對圖書館資源整合的挑戰
手機移動閱讀方式的運用對圖書館資源整合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圖書館的原有的資源如果想成為移動閱讀的新資源,就必須經過資料的重新加工和組織,也就需要與多個數字圖書館的系統進行對接和集成。圖書館必須進行顯示模式轉換、電子文獻格式的轉換、文件和內容的剪輯等處理,才能成為能在最終移動終端設備上閱讀的資源[6]。
2.2 手機移動閱讀對圖書館服務方式的挑戰
目前絕大多數的高校圖書館都是采用與第三方合作或以外包的形式存在,研發和利用自身的圖書館應用技術等資源,這種方式最大的優勢是解決了圖書館技術研發人才有限的問題[7],但是適用手機移動閱讀的服務人員還是來自館內,這就對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方式提出了高層次的要求,移動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服務方式,是對傳統借閱一體化方式的極大顛覆,需要建立專業的移動圖書館網站,如南京曉莊學院圖書館就專門建立了移動閱讀網站(Web版網址為:http://njxzc.superlib.com)并成立了專部門專人負責移動圖書館服務,這些館員既要承擔手機移動閱讀的宣傳,也要實時提供咨詢,并及時為用戶解答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這些新增服務內容都是對原有圖書館館員能力的極大挑戰,每個圖書館館員在承擔這些工作前,必須自己首先會使用手機移動閱讀方式,熟練的處理中間出現的相關問題,并給與解答,否則是所談到的一切都為紙上談兵。
2.3 手機移動閱讀對圖書館業務流程的挑戰
在傳統大學圖書館業務中,流程主要指相關文獻加工,過程分為采訪、編目、典藏、流通、咨詢和技術保障等環節,這樣的過程通常被稱為“文獻流”。隨著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傳統的資源構成和手工操作逐步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業務外包、射頻識別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又稱為射頻識別技術。信息技術帶給圖書館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變化使得圖書館的服務重心將轉移到數字化知識服務上。在移動閱讀環境下,讀者希望圖書館能夠根據他們自身的需求創造更加便捷的集成式、一站式、個性化服務,能夠讓他們隨時隨地的閱讀文獻。這就要求未來圖書館的業務流程按照“即需即所得的智能化數字服務”的“服務流”進行設計[8],以便讀者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事。
3 手機移動閱讀對圖書館提出新的發展要求
手機移動閱讀服務,通過提供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服務,讓讀者根據自己的需求通過終端載體來定制所感興趣的信息或服務。它濃縮了現實圖書館的各項功能,最大程度上節約了讀者的時間,盤活了圖書館的資產,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公共服務價值及社會地位[9],同時給高校圖書館的發展也帶了思考。
3.1 加強移動數字服務培訓,提高館員服務水平
在圖書館開展移動閱讀服務,將對圖書館館員自身的知識結構及能力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圖書館不僅要注重信息技術開發、工作人員的引進工作,也要注意信息咨詢相關業務員工的培訓工作。圖書館員首先自己要學會使用移動設備檢索圖書館相關資源,熟練利用的移動設備進行閱讀服務,理解數字化圖書館的服務員里,這樣才能更好的應對讀者咨詢,進行相關業務指導。
3.2 加強數字圖書館建設,創新館藏建設思路
眾所周知的卓越網、當當網、京東商城等電子書服務提供商,他們對市場需求進行全程掌控,所提供的電子書都是順應時尚潮流,極大程度上滿足了普通讀者的閱讀需求,相比之下,這方面高校圖書館處于明顯劣勢。為此,圖書館應該加強移動閱讀數字圖書館建設,提供新型服務平臺和閱讀交流平臺,積極組建基于現實或網絡的閱讀組織,如讀者協會、社會網絡空間等,使大學生能夠經常分享閱讀體驗,提高閱讀興趣,分享共同興趣的閱讀主題,提高對圖書館紙質及網絡資源的利用率。
3.3 適當引導,培養讀者優良的移動閱讀品質
在高校中,圖書館承擔著輔助教學功能,因此如何更好的引導大學生讀者進行閱讀,提升讀者自身的文化素養,也是高校圖書館的工作核心任務之一[10]。
篇2
但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倒不是產品數量,而是其多樣性:問世的機型涵蓋便攜式PC的每一種形狀和外觀,普遍配備觸摸屏,甚至還有一些新穎的雙啟動系統。如果說PC市場奄奄一息,廠商們正在以創新而不是以放棄的姿態來應對。之所以出現這一幕,有幾個充分的理由,本文將逐一剖析。
新處理器和新操作系統帶來新希望
IDC公司的首席研究官克勞福德·德爾·普雷特(Crawford del Prete)表示,三星和聯想的新品表明了基本面在如何為PC市場匯集到一起。德爾·普雷特說:“Haswell有望大幅提升電池性能?!?/p>
Haswell是英特爾第四代酷睿處理器的代號,它在經歷了數月的宣傳和造勢之后,終于開始出現在新系統中。針對搭載Haswell的Macbook Air進行的早期測試表明,這款芯片的確兌現了其承諾:保持出色處理器性能的同時,大大延長了電池續航時間。Haswell還為PC帶來了一個新的超極本規格:要求機身薄度、配備觸摸屏,以便與Windows 8更好地協同運行。
說到Windows 8,Windows 8.1很快就會問世。德爾·普雷特說:“Windows 8.1對不喜歡Windows 8的消費者來說將是一種更熟悉的界面?!贝蠹覍λ挠枇撕裢?,希望這款改頭換面的操作系統最終會說服用戶升級,同時可能購買一臺新PC。
會出現價格區間更廣泛的觸摸屏
觸摸屏是去年助Windows 8一臂之力的一大創新,現在觸摸屏終于出現在更多的系統中(也是所有搭載Haswell的超極本所要求的標配)。Moor Insights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分析師帕特里克·穆爾黑德(Patrick Moorhead)說:“消費者在尋求觸摸屏和非傳統格式(比如可變形機型和可拆卸機型)?!?/p>
剛的三星Ativ Book 9 Plus還沒有公布售價或上市日期,但它首先是一款超極本。13.3英寸觸摸屏擁有極高的分辨率:3200×1800,重量僅為1.39kg,鋁質底座的厚度也只有1.3cm。三星稱,其電池續航時間可長達12小時。這類筆記本電腦使得Windows PC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亞于Macbook Pro和Chromebook Pixe。至少業界希望是這樣。
但即使三星Ativ Book 9 Plus最后的價格很貴,聯想新的IdeaPad S210 Touch會以更實惠的價格提供觸摸功能。比如說,IdeaPad S210 Touch的起價將為429美元,包含11.6英寸高清觸摸屏。
平板電腦和混合機型將繼續增多
平板電腦/混合機型領域仍是創新沃土。顧名思義,聯想Miix旨在擁有廣泛的用途。它采用了英特爾凌動雙核處理器,配備分辨率為1366×768的10.1英寸屏幕。你可以購買帶內置鍵盤的可拆卸保護套。起價為500美元,充滿電后預計可持續使用10小時。
三星Ativ Tab 3這款Windows平板電腦旨在讓iPad用戶猶豫不定。它尺寸更大,配備10.1英寸屏幕,而iPad配備9.7英寸屏幕。它機身更薄,厚度只有0.8cm,而iPad厚度為0.9cm。此外,它份量更輕,只有0.55kg,而iPad重0.65kg。你可能會說iPad在其他所有規格方面很強悍,比如iPad的視網膜屏依然出色,不過三星已下了挑戰書。
亦敵亦友的安卓
在最近的2013年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PC的風頭完全被移動設備和安卓設備蓋過。宏碁甚至展出了一款PC大小的安卓原型機,徹底顛覆了我們對于PC的認識。
三星Ativ Q則將這兩個原本是冤家的對手融為一體。這款13英寸的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混合機擁有與Ativ Book 9 Plus超極本一樣的超高分辨率——3200×1800。Ativ Q的設計類似宏碁的Aspire R7,借助活動鉸鏈,屏幕可以像筆記本電腦那樣撐起來、往后傾。它還隨機裝有Windows 8和安卓4.2。
當然,Ativ Q不同尋常。其創新力度之大讓我們知道了廠商們在戰略會議上開展的討論。分析師穆爾黑德說:“它表明PC廠商們仍處于探索階段,尋找扭轉PC銷量的錦囊妙計。就Windows 8而言,它表明業內大多數人已經知道的一點:Windows 8缺少合適的應用程序。”
對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的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J·P·高德(JP Gownder)來說,Ativ Q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高德說:“安卓無法代替Windows。它存在與Chromebook同樣的問題:它如何融入到你的整個計算環境?”
不再是沉悶的外觀
沒有人知道這些產品中有多少在一年后依然存在,不過它們的創新精神表明了PC廠商們并沒有放棄努力。
NPD Group的副總裁斯蒂芬·貝克(Stephen Baker)說:“Windows PC和平板電腦OEM廠商仍在對Windows 8和Windows 8.1進行嘗試。它們根本不確信哪種組合的外觀、特性和價格可以帶來最佳的產品和最佳的銷售業績?!?/p>
穆爾黑德認為,新機型在填補Windows 8產品組合中的重大漏洞。他說:“新機型有助于解決阻礙Windows 8銷量上升的兩大因素:可變形電腦缺少觸摸屏、價格高昂。”
暫且不說別的,至少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基于Windows的機型其種類變得更豐富多樣了。這正是PC市場迫切需要的。
即將的Windows 8.1有望拉動新PC的需求
三星Ativ Book 9配備超高分辨率的觸摸屏和鋁質底座。
IdeaPad S210 Touch含有11.6英寸觸摸屏,起價為429美元。
聯想Miix是一款標準的Windows 8平板電腦
三星Ativ Tab 3超輕薄,厚度只有0.8cm,重量也只有0.55kg
篇3
大雨中,碧桂園十里銀灘“濱海踏浪一日游”大型看房團活動的網友和手機報名用戶近5000人來到該項目參觀游玩。十里銀灘處處都融入了微信二維碼元素,讓手機用戶隨時可掃一掃關注十里銀灘的官方微信,并通過微信平臺實現獲取項目信息、領取禮品、參與抽獎、現場互動等功能。
這種科技的時尚感和新鮮感帶來的感受在幾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隨著中國城鎮住房制度商品化改革政策出臺,房地產營銷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從最初的“豆腐塊”廣告到概念炒作,從整合營銷到大戰紛爭,從傳統營銷方式到網絡再到PC、移動,每一個改變,表面上是形式的不同,其實是賣方主導、營銷驅動和客戶主導的過程演變。
市場總是在沿著其規律前行。作為房地產業營銷主角的房地產企業和房地產公司,不管是多么地懷念過去那種“游手好閑”的營銷歲月,伴隨著市場變化和技術進步帶來的營銷手段的變化與更迭,房地產營銷者只有不斷“換腦”,參與進去,勇敢擁抱這些變化,才能在進化中升華自己并體會到其中的驚喜與樂趣。 從單一到多元
最初,中國內地房地產營銷是從香港學來的。
1988年,萬科競得廣州“天景地塊”,急于把項目快速地以理想價格售出,不得不求助于廣告。但那時中國內地地區報紙尚不允許隨便投放房地產廣告,凡打投廣告都要通過非常嚴格的審查,萬科只得把目光投向香港。1989年初,萬科派出香港物業考察團到香港進行見習,考察團到香港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偷香港的房地產資料――公寓、工地、成熟的住宅小區,甚至樓書……當年7月22日,香港文匯報出現了一版地產廣告――“天景花園……”,而建國以后的中國內地第一本樓書也應運而生。
和萬科等一些房地產企業不同,許多房地產企業并沒有走出去,更談不上請營銷公司自己賣房子,而那時的廣告更像是一則通知。
1992年6月6日,《中華工商時報》出現了第一個房地產廣告――北辰集團的匯園公寓。標題為“匯園公寓歡迎您!”廣告只有豆腐塊大小,沒有圖片,沒有效果圖,沒有華麗的辭藻,總共才100來字。與現在的形式相比,那時的地產廣告明顯過于簡陋,案名重復無個性化,大部分冠以花園、豪庭、別墅等詞匯,缺乏品牌傳播的唯一性、可識別性。但這種單一的局面隨著鄧智仁的來京發生了很大變化。
1992年年底,42歲的香港人鄧智仁來到北京,他帶領的利達行為萬通新世界做了推廣和銷售,香港的成功經驗也被鄧智仁搬到了北京市場。1993年11月19日,鄧智仁在《中華工商時報》首次推出主題為“萬通行動、蓄勢待發”的公司整體形象宣傳廣告。該廣告以停在天安門廣場上的F16戰斗機作為背景,象征萬通如同一架隨時準備沖上云霄的飛機。正中間最醒目的地方赫然列出公司架構圖。緊隨其后,鄧智仁以飛機起飛的形象,推出的萬通新世界廣場廣告,成為當時尚處于蹣跚學步階段的房地產廣告學習的樣板。不僅如此,一反之前如通知一樣做廣告的思路,“做整版廣告,派出銷售員到北京的酒店、寫字樓做直銷,給外企名錄上的公司打電話”被統統采用起來。
鄧智仁的營銷策略,讓中國內地第一次見識了什么叫兇悍的廣告手法。也給未來四五年的房地產廣告和營銷立下了規矩:第一,引起你的注意;第二,傳達理念;第三,引起你的欲望;第四,加深你的記憶;第五,讓你行動。在一段時間內,鄧智仁的營銷策略成為開發商的尚方寶劍,甚至是營銷的唯一利器,“目前北京的地產大腕當年很多都曾經雇用利達行做顧問,或者干脆是就職于這個曾經大名鼎鼎的公司。鄧智仁把香港地產營銷的規定動作進行了一次普及教育?!痹浽谕瑫r期著名高檔公寓聚龍花園從事營銷工作的王宏宇對記者說。
看準中國內地巨大的潛力,中原地產、戴德梁行(后更名為DTZ戴德梁行)等海外的房地產公司紛紛進入,并為中國內地帶來了新的營銷觀念。
1998年,《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出臺,“商品房”三個字第一次闖入了人們的視野。中國人民銀行也積極開展個人消費信貸,貸款買房、按揭等新概念開始逐漸為民眾所了解。一個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作為購房者,面對眾多的廣告,究竟要買誰的房子呢?
“一個上身穿著西裝的人在打手機,戴著游泳帽和太陽鏡,翹起二郎腿上套著足球襪,腳上穿著足球鞋,網球拍就立邊上。我可以去踢球、我也可以去游泳、也可以去健身房、還可以去溜溜彎兒、跑跑步、釣釣魚、可我現在什么也不想干、只想坐在中心花園里、打電話……”1999年,潘石屹為SOHO現代城做了一個整版廣告。他引進了一個新鮮的概念,給建筑賦予一種生活方式。
中國人就是在那時候知道SOHO和潘石屹的?!?999年8月,潘石屹和鄧智仁矛盾激化,鄧智仁利用潘石屹的末位淘汰制度的壓力,挖走了現代城23名銷售。而潘石屹卻寫了一封信《現代城的四名副總監被高薪挖跑》,并在《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和《精品購物指南》上都買了半個版的廣告?!蓖鹾暧罨貞浾f,“潘石屹并不在乎人們說他的末位淘汰是殘酷的缺乏人情味的管理模式。他無所謂爭議,有爭議才會有興趣,才會知道SOHO?!?/p>
SOHO的營銷手段,預示著房地產營銷開始從最原始的打廣告向深層次的客戶需求延伸――建筑需要生活方式,生活方式需要按照不同階層劃分,房地產需要品牌。為了打造出更高品位的文化品牌,北京的房地產項目開始冠之以洋名,純粹精神層面的案名開始出現如CLASS、后現代城等,起名范圍加大,地理位置也由傳統的歐洲擴張到北美和澳洲。以廣東合聲、珠江系地產商為代表,直接搬來廣州叫座的歐式項目設計,在報紙上連打整版廣告。這種做法,在2000年新住宅運動論壇上一度引發了一場口水戰,上升為落后文化與當代文化、俗文化與雅文化的矛盾,房地產企業、專家、媒介對房地產品牌的討論更是轟轟烈烈。但是,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房地產品牌的孱弱,激烈的爭辯似乎更像是噱頭的炒作。
2007年,初到重慶的“奧園集團”就撒下挑戰書“重慶,對不起,奧園剛到!”,接著一紙有關“奧園商標”的聲明出臺,矛頭直指已扎根重慶精耕4年的重慶奧林匹克花園。執行了3個月的“家在重慶,住奧園”的“年度主題”受阻,幾百萬營銷費用付諸東流,重慶奧林匹克花園不得不被迫終止“家在重慶,住奧園”的年度推廣方案的執行,繼而推出主題為“中國式鄰里”的“紅城”組團。
短暫的避其鋒芒之后,2008年4月11日,重慶奧林匹克花園反擊了,其把新一期項目案名確定為“康城”。當天,在重慶四家主流媒體頭版通欄如出一轍。上方為奧園康城“做生活的冠軍”、“習慣了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值得重慶58天的等待”,紅色的大字赫然而現;下方為奧林匹克花園康城的通欄,“康城”“4月19日開盤”被綠色的黑體無限放大。這代表山城“兩個奧園”、“兩個康城”“兩個生活的冠軍”之戰火正式點燃。同時,重慶奧林匹克花園銷售現場電話被打爆,成交巨增。
兩個項目的火拼,令重慶樓市分外熾熱,“無論說你什么,就怕沒有人說你”的傳播定律,讓兩個項目放大為樓市的焦點。而由于南北“兩個奧園”兩個項目區域不同、客戶群定位不同,各自性格鮮明,只不過是一唱一和,相互借勢,彼此相互抬勢。正如重慶奧園幕后的操盤手李戰洪的觀點:兩個奧園不是戰爭,而是共贏。“這里沒有勝負之師,兩個盤一個在西一個在北,但兩個同時出現,就會做足市場影響力?!?/p>
其實,營銷大戰歸根到底是人的戰爭,是對人才的爭奪。2009年的春節期間,萬科嚴峰跳槽到了華潤新鴻基。嚴峰雖然在業界名氣不是很大,但是他的流動就是一個信號,地產的營銷已經到了大顯身手的時候,各個地產公司可以缺資金,但是沒有營銷人才,房子賣不出去,資金就回不來。
“譜不可以盡弈之變,法不可以盡戰之奇”,房地產營銷手段花樣不斷翻新,各地開發商不約而同重金邀請明星、名人前來項目助興,高舉文化和藝術的旗號:演唱會、音樂會、座談會、交流會等形式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在房地產營銷中,客戶是各開發商可持續發展的最大依靠,最終為找到客戶、傳遞項目價值、達成交易是營銷的最終目的?!惫銓τ浾哒f:“營銷要符合目標客戶群的喜好,客戶體驗和客戶服務基本成為所有開發商‘標配’的營銷活動?!?/p>
按照郭毅所言,客戶服務大體分為兩類,即業主回饋活動和準客戶體驗活動。前者旨在給老業主帶來貼心享受和增值服務,這種類型的活動能讓業主感受到開發商的關懷,有利于凝聚忠實客戶,同時有利于“老帶新”等人際口碑傳播,形成可持續性銷售。而對部分定位更高端的度假型或商業投資型樓盤來說,則需要增加后期的增值服務。比如招商地產、金都集團、世茂集團和駿豪會的管家和返租服務等。這種類型的增值服務的特點“在精不在多”,多針對高端客戶和投資型客戶。而后者的準客戶體驗活動,則多是有針對性的蓄客活動,通過趣味性和娛樂性吸引和回饋準業主,促成成交。如金都?海尚國際的沙灘體驗季、中航城?國際社區的路虎越野賽等活動。 新時代來臨
在硝煙彌漫的營銷大戰中,一股新生力量迅速崛起。這股新生力量,不僅是80后成熟、90后成長帶來的商機,還包括技術手段更新帶來的從未有過的體驗,更是消費者變被動為主動的過程。
其實,早在2003年6月,通過網絡聯絡業主,宣傳品牌就為房地產企業所嘗試,比如中海集團為代表的“陽光奇緣”網絡游戲總決賽就在深圳的中海陽光棕櫚園舉行。事實上,像這種以網絡為傳播渠道的營銷方式一直被房地產企業所嘗試,尤其是在6年之后,微博、微信的出現。
2009年,微博出現,人人皆可做傳播者、評論者的特性讓其逐漸深入人心,其所帶來的信息爆炸式的傳播功能甚至被美國《時代》周刊評價為“地球的脈搏”。對于房地產企業而言,微博魅力在于,微博所帶來的強大粉絲團能夠形成一個持續的關注,其帶來的客戶群不容忽視,而開發商在 “轉發贏大獎”的類似活動中可以適當“植入”項目的銷售動態,網友會了解到樓盤的各項信息,再通過粉絲的持續轉發,營銷效果會被成百倍的放大。尤其是那些知名開發商,優勢更為明顯。在評論功能的支撐下,其產品價值能得到更多的凸顯,買賣雙方也就能夠實現無障礙互動。對比其他渠道,微博用戶具有高學歷、高智商、高收入的“三高”特點,購買力相對更強,這一切,都為銷售創造了很好的機會。
萬科利用網絡開展“尋找紅人”的微博營銷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2010年,萬科以線上微博活動與線下尋找“紅人”拍照的行為藝術方式相結合,迅速在深圳刮起一陣紅色旋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項目微博每天平均轉發2552次,取得開盤即售罄的奇跡??梢哉f,到目前為止,從開發商、承銷商、商、研究咨詢機構到廣告商,不管是官方微博,還是企業高層的微博,都在利用這個平臺信息,通過與用戶的共享和互動,得到用戶的認可,進而建立其企業的口碑和品牌。
微博營銷的這種燎原之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燒到了網上賣房的活動中。2011年4月初,南京江寧一家開發商拿出一套總價36萬元的海南房產,由網友進行秒殺抽獎,12名入圍的網友將共同擁有這套房產的產權。幾乎在同一時期,在北京,4月初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宣布與淘寶網旗下的淘寶房產啟動全面戰略合作,共同探索房地產交易的電子商務化; SOHO中國進行網上賣房的拍賣活動;搜房網宣布314城聯動,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啟動“0元起拍,限價封頂”大型新房拍賣活動……
初期的網上賣房活動引來的是“炒作”還是“趨勢”的爭議,然而事實勝于雄辯,兩年之后,爭議被事實所代替,房產電商對促進房源交易作用使得國內主流開發商和商紛紛參與,華潤、恒大、金地等房地產企業亦展開電商營銷。根據企業公開數據,截至2012年12月,易居電商平臺易居購房網實現覆蓋全國23個城市,銷售房源29179套,全年累計成交金額達328億元。
互聯網營銷時代尚未過去,移動互聯網傳播時代又已到來。在開放平臺和應用商店模式引領下,移動互聯網在音樂、電商、游戲、搜索等領域的產業價值凸顯。移動互聯網民的規模、構成、使用的行為習慣促成了手機媒體化的進程,而隨著目標受眾的行為習慣發生變化,房地產企業的營銷行為也隨之變化。
2012年五六月,廈門中駿?四季陽光啟動了微電影主角全城征集大賽,10月19日,時代山湖海6期《親愛的魚》游戲會舉行,這是首個將游戲、二維碼結合的房地產營銷方式,而全國首個房地產官方微信碧桂園十里銀灘正式上線后,從掃二維碼加關注、網上報名、實際到場參加時隔一個月,共有2.5萬人關注碧桂園十里銀灘官方微信,報名人數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