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時間:2023-04-05 10:38: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污染防治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水污染 防治措施 廢水利用

中圖分類號:X70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水污染分類

廢水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據不同來源分為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兩大類;據污染物的化學類別又可分無機廢水與有機廢水;也有按工業部門或產生廢水的生產工藝分類的,如焦化廢水、冶金廢水、制藥廢水、食品廢水等污染物主要有:(1)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工業廢水;(2)未經處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而造成的農田污水;(4)堆放在河邊的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5)森林砍伐,水土流失;(6)因過度開采,產生礦山污水。

2 水體污染來源

2.1工業污染

工業生產所排放的污水是水環境中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雖然其排放量要比生活污水少,但是其危害要比生活污水大得多,如果這些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到自然水體中,將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工業水污染主要來自造紙業、冶金工業、化學工業以及采礦業等。而在一些城市和農村水域周圍的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工業,如釀酒、制革、印染等行業,也往往是水體中化學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來源。另外,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其他廢棄物進入水體也會造成大量的水污染,如大氣污染,最后可能以酸雨的形式污染水體。

2.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來自家庭、機關、商業和城市公用設施及城市徑流的污水。新鮮的城市污水漸漸陳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現厭氧降解反應,產生硫化氫、硫醇、吲哚和糞臭素,使水具有惡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為水,固體雜質不到1%,大多為無毒物質,其中無機鹽有氰化物、硫酸鹽、磷酸鹽、銨鹽、亞硝酸鹽、硝酸鹽和一些重碳酸墁等;有機物質有纖維素、淀粉、糖類、脂肪、蛋白質和尿素等,另外還有各種洗滌劑和微量金屬,后者如鋅、銅、鉻、錳、鎳和鉛等;生活污水中還含有大量的雜菌,主要為大腸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較高,主要來源于商業污水、城市地面徑流和糞便、洗滌劑等。

2.3醫院污水

一般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結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體,如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結核桿菌、致病原蟲、腸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蟲卵、鉤蟲、蛔蟲卵等。這些病原體在外環境中往往可生存較長時間。因此,醫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較長時間內通過飲水或食物途徑傳播疾病。此外,水體中貝類具有濃縮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體污染后,生食水中貝類有很大的危險(如上海甲肝暴發流行)。

2.4農田水的徑流和滲透

我國廣大農村,習慣使用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尿液澆灌菜地和農田。近些年來,化肥、農藥的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經施肥或使用農藥后,通過雨水或灌溉用水的沖刷及土壤的滲透作用,可使殘存的肥料及農藥通過農田的徑流,而進入地面水和地下水。農田徑流中含有大量有病原體、懸浮物、化肥、農藥及分解產物。農藥種類繁多,性質各異,故毒性大小也不相同,有的農藥無毒或基本無毒,有的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有的可能致癌、致突變和致畸,有的對生殖和免疫機能有不良影響。

3 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

工業先進的國家大都經歷過一段污水橫流的歷史。但是現在這些國家的環境狀況都比我們好得多。我們應該好好地吸收、總結在治污方面的經驗,少走一些彎路,少交一點不該交的“學費”,盡管最后還得根據具體國情來確定我們的治理方針和措施。我們認為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有以下基本措施是應該得到確認的。

3.1從源頭治理盡可能徹底地切斷污染源

當然,有很多“污染”是避免不了的,起碼在今后很長時間內會是這樣。問題的關鍵是,有很多可以做又急需做而沒有人去做。我們的決策部門應該在認真分析情況的輕重緩急和處理難易程度的基礎上作出解決污染源問題的具體安排。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在全國各地污染企業正在大規模地向河流上游的貧困山區轉移。在一個流域中,污染源的位置越靠上游,其污染侵害的范圍就越廣。因此,建議國家立法規定:任何企業都不能向公共水域排放有毒污染物;有毒的廢棄物必須經過無毒處理后才能排放;提高現有的污水排放標準,比如規定企業排出的廢水在若干重要指標上不能低于當地水域的水質標準;提高污水排放處罰力度,建立合理的賠償制度,對于正常排污和意外重大污染事故所造成的損失,責任方必須全額賠償,無力賠償的要終身賠償,以充分體現“誰污染誰買單”的公平原則,以此迫使每一個企業、每一個責任人不得不認真考慮污染的后果,從而花大本錢治污防污,從而逐步向徹底切斷有毒污染源的目標邁進。我們認為現行的“水污染防治法”對污染制造的處罰力度畸輕,嚴重背離“誰污染誰買單”的原則,不利于促進污染防治的發展。我們認為只要把企業的“利”和“害”的主、客體關系理清,責任分明,就一定能夠切斷污染源。

3.2廢水利用

目前我國固體廢棄物如塑料、廢紙等的利用率已經相當高,拾荒者們為環保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墒俏廴舅虻膹U棄物利用往往比固體廢料的利用難度大得多,現在鮮有很成功的例子。根據對事情輕重緩急和處理的難易程度的分析,我們認為今后應著力抓以下兩個方面的“廢水利用”工作。

(1)大力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和重復利用率

我國水資源利用率不足50%,重復利用率為20%左右低效的水資源利用,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和嚴重浪費局面。只有施行較高的水資源價格、高額的水污染排污費,才能有效地促使企業采取措施,改直流冷卻為循環冷卻,改漫灌為噴灌或滴灌,采用先進的節水技術和生產工藝,研究污水的治理和重復利用,降低生產成本,進而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的環境效益的統一。

(2)工業廢水的處理及利用

治理中的一個重大的技術方向是廢物利用,從廢水中提取有用的東西,把廢的甚至有害的東西變成有益的資源才會給治理工作帶來后勁。這需要技術,更需要政策上的引導,讓治污者有利可圖,而不是“誰做誰倒霉,不做也沒事”,才能把事情引上正常的軌道。

(3)生活污水的生物利用

生活污水中很大的一部分源于人畜排泄物,而這些“污染物”原先就是農田之寶,由于生產方式和生活狀態的改變才使它們變成有害的污染源?;貧w生物利用,應該是處理這類污染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具體有幾點小建議:

①政府制定有力措施,鼓勵農民使用農家肥。

②對于以“富營養化”為主要污染形式的城鎮污水,應采取生物治理為主的方針,建議將這一點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下來。

③將污水的生物治理、生物利用列為國家的科研戰略重大課題,鼓勵各行各業參與。

④對于有利于污水處理發展的產業特別是生物利用產業給予扶持,做到“治污者得利”,促進水污染生物治理、生物利用產業鏈的形成和健康發展。

3.3水體自凈

水體中污染物濃度自然逐漸降低的現象稱為水體自凈。水體自凈機制有3種。一是物理凈化。物理凈化是由于水體的稀釋、混合、擴散、沉積、沖刷、再懸浮等作用而使污染物濃度降低的過程。二是化學凈化。化學凈化是由于化學吸附、化學沉淀、氧化還原、水解等過程而使污染物濃度降低。三是生物凈化。生物凈化是由于水生生物特別是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污染物濃度降低。

水體自凈的3種機制往往是同時發生,并相互交織在一起,哪一方面起主導作用取決于污染物性質和水體的水文學和生物學特征。水體污染惡化過程和水體自凈過程是同時產生和存在的。但在某一水體的部分區域或一定的時間內,這2種過程總有一種過程是相對主要的過程。它決定著水體污染的總特征。因此,當污染物排入清潔水體之后,水體一般呈現出3個不同水質區,即水質惡化區、水質恢復區和水質清潔區。

篇2

Abstiact: Because of the limitions of water pressure of the water supply network , The majority of our civil adopted systems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By researched,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found that the pollutions caused by the secondary water supply is very seriou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and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secondary water. Then the paper propose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secondary wa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main reasons of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secondary water supply are choicesing unreasonable system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seleting improper equipment and pipe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Lacking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are. Designing reasonable systems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selec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quipment and pipes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which meet the health,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checking the water quality regularly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ollutions caused by secondary water.

關鍵字:二次供水系統 二次污染 變頻泵 屋頂水箱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 A

Key wordsthe system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secondary water supplyVariable-speed pump roof tank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建筑業得到飛速發展,我國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積已超過所有發達國家年建成建筑面積的總和。受城市供水管網的供水壓力的限制,我國大部分民用建筑給水系統均采用二次供水方式。目前二次供水系統存在供水管材老化、屋頂水箱易受到污染、二次供水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的問題。二次供水系統的水質往往難以保證,水質易受到二次污染,甚至引起的中毒事件。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近期惡性水污染事件的爆發,人們對供水水質的安全性的關注越來越高。當前二次供水安全衛生已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如何有效的防止供水的二次污染已經成為研究熱點。

我國二次供水現狀調查

供水單位將來自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設施的供水,經儲存加壓或者深度處理和消毒后,由供水管道向用戶供水稱為二次供水。目前我國二次供水的應用非常廣泛,但二次污染現象也很嚴重[1]。目前我國二次供水方式有多種形式,但二次供水的水質狀況不容樂觀。

1.1二次供水設施現狀

市政供水管網是將水廠的水輸送到用戶,管網中的給水壓力不宜過大。加大城市管網中的供水壓力,所選用的城市管網管材的承壓能力需要加大,管網造價將大大增加。而且城市管網壓力增加,管網漏失水量也會增加,不利于節能節水。因此我國的城市管網壓力一般不能滿足高層甚至是多層建筑的水壓。對于不能滿足水壓的建筑均需要采用二次供水方式。

我國城市二次供水有多種供水方式,主要有:建國初期普遍采用高位設置水塔、水箱等供水方式、八十年代出現的氣壓罐供水方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引用的變頻供水技術、九十年代末發明的無負壓供水系統。近年來由于高位水箱或水塔供水方式水質易受污染、對結構要求高,不實用而被逐漸淘汰。氣壓罐供水方式能耗大,耗鋼量大,一般不宜用于供水規模大的場所。變頻供水系統和無負壓供水系統節能效果好,使用方便,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在給水行業一度成為主流技術,被普遍采用。

1.2二次供水污染現狀調查

水廠供水經二次供水后,各項水質指標下降。研究調查發現某城市自來水公司各水廠的出廠水中各項水質指標均符合現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指標,但二次供水水箱出水濁度比自來水廠出廠水濁度平均上升70%,余氯濃度比出廠水余氯濃度平均下降68%,pH值比出廠水pH值平均下降4%[2,3]。

我國二次供水水質狀況不容樂觀,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2009年,東莞市對873個二次供水單位,共2765個二次供水設施的衛生現狀進行調查。同時隨機采集300份二次供水水池水進行檢測。結果2765個二次供水設施中,設施構造為蓄水池+增壓泵的占調查總數的49.26%。水箱材質類型以水泥為主,占調查總數的41.66%。二次供水水質合格率為61.33%;賓館、酒店的水質合格率明顯高于居民樓、工廠、機關事業單位;在不合格指標中,以菌落總數超標為主,占不合格項目的70.92%。結論東莞市二次供水水質仍存在安全隱患[4]。

二次供水管理不到位,二次供水污染而引起人中毒事件有時發生。據報道2004年5月,長春市某大學學生家長反映其學校內有部分學生出現發熱、嘔吐、腹瀉等癥狀,居住在該校相鄰小區內的較多居民也出現類似癥狀。經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及采樣分析,確認為是二次供水污染所致的人群感染性腹瀉暴發事件。

二次污染主要原因分析

二次供水容易出現污染的地方主要是地下水池和屋頂水箱水。楊衡興調查研究發現屋頂水箱的懸浮物3個月內就會達到幾十mg/L,池底積泥厚達十幾cm,且伴有刺鼻的異味。同時屋頂水箱的細菌總數也經常超標幾十倍。對數個不同水箱取樣分析結果顯示,平均細菌總數約為4 000CFU/mL。水質標準要求≤80CFU/mL,超標50倍。不少屋頂水箱還出現了“紅蟲”,通過管道流入居民龍頭,引起居民不安[5]。造成二次供水水質變差的原因有多種,主要可分為設計技術方面、二次供水設備和管材的選用和二次供水管理三方面。

技術設計方面

二次供水系統設計上不合理是水質收到二次污染的原因之一。采用 “地下水池—水泵—屋頂水箱”的二次供水方式,增加屋頂水箱,水質易受污染;設計過程中水箱、水池的容積設計得偏大,水質也易二次污染。自來水在水箱和水池中停留時,自來水中的懸浮物等容易沉淀聚集。停留時間一長,就會造成懸浮物超標。而且屋頂水箱中的余氯衰減比較快,再加上懸浮物、有機物等生長環境,細菌容易繁殖。監測部門監測結果表明:當水溫大于20℃時,滯留時間超過24h;細菌、總大腸菌群指標明顯增加,可能造成水質的二次污染。

2.2設備材料選用方面

二次供水設備和管道材料選擇不當也是引起二次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在二次供水設備和管道材料的研究和國外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從2000年以后國家根據飲用水安全性以及環保性能,淘汰了一些撐起以來在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的管道產品,之后市場中新型的管道材料層出不窮。目前水箱和水池的材料主要有水泥結構水池、鐵制水池、玻璃合成材料水池。水池和給水管道材料以及其內壁涂料均可能影響二次供水水質。例如鐵制水池其涂料多以防銹漆(紅色氧化鉛、即紅丹漆)為主,其附著力差,脫落的漆會直接影響水質,經對其浸泡水進行有機物分析,其種類多于其它涂料,且含有致癌物質,并可檢出鉛。它們均是毒物、致癌物和理化指標的來源之一。

2.3 管理原因方面

二次供水管理上的失誤是造成二次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國家衛生部和全國愛衛會的“全國城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測方案”中提出了對城市高位水池(加壓或不加壓)水進行監測。建設部規定“二次供水單位應根據本標準和國家有關規定,對設施進行維護管理,確保到達用戶的供水水質符合本標準的要求”。但是這些規定得不到相關實施部門的支持,各地衛生部門開展二次供水監測管理比較困難,某些城市甚至出現監測空白現象。另外很多二次供水管理單位本身技術條件和資金都很有限,對二次供水設備的維護只是定期清理屋頂水箱,對水箱水質維護效果有限。甚至國內有管理單位不能按要求定期清洗屋頂水箱。同時相當部分二次供水水池清理專業隊也缺乏衛生管理,未定期對二次供水水池清理人員進行衛生健康檢查。

二次污染防治措施

針對以上對二次污染的原因的分析,提出幾項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

1、優化二次供水的系統設計:民用建筑的二次供水系統可采用變頻泵系統和無負壓系統供水方式,避免在屋頂設置生活水箱。合理計算生活水池的容積,避免生活水池的容積過大,自來水在水池停留時間不得超過24h,否則應采用相應消毒措施。水池出水宜采用紫外線等消毒措施。二次供水管道布置合理,防止由于虹吸、倒流而受污染。禁止與其他水質的管道誤接。

2、選擇符合衛生要求的設備和管材:二次供水設施和管材必須符合衛生要求,須經市衛生防疫站審查同意后才能使用。目前我國缺乏對二次供水設備和管材選用評價標準,業主和設計單位大多都是通過簡單、直觀的

辦法對各種管材和設備進行比較。開展對二次供水設備和管材各種性能的量化分析、指導二次供水設備和管材選用指南非常重要。

3、強化二次供水設備的管理:經常對二次供水設備進行安全檢查,定期對水池(箱)清洗消毒,頻率為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每年定期為二次供水設施管理人員和水池清理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專業清理隊對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后要對水質進行監測,監測結果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的規定。

4、定期進行水質監測:定期對水池(箱)進行衛生檢查和水質監測,以確保水質符合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的規定。如水質出現異常,及時檢查原因,防止污染擴散。

結論:

目前我國二次供水水質狀況普遍比較差,嚴重影響人民的健康。在設計上采用合理的活二次供水系統、對二次供水設備和管材各項性能進行定量研究,選擇符合衛生標準且不易腐蝕的給水設備和管材、加強二次供水設備的管理、定期檢測水質都是防止自來水二次污染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GJJ 140-2010二次供水工程技術規程.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0.

董志山. 廣州市居民二次供水系統改造方案探討[J]. 中國給水排水,2006,2(14):16-18.

高凌玲. 南方某城市二次供水系統改造方案探[J]. 山西建筑. 2009,35(1):200-201.

篇3

關鍵詞:裘皮加工;地下水;污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6-0034-02

1 鞣制過程工藝簡述

裘皮是以獺兔皮、狐貍皮、貉子皮等為原料經過浸水、去肉、脫脂、浸酸、鞣制等工藝制成。鞣制工藝流程見圖1,主要工藝敘述如下。

原料選取:把有鞣制加工價值的皮子,按皮板的薄厚、有無殘傷、皮板的新陳分類組成生產批號。再把皮張上沒有經濟價值的去掉,以節省化料。

浸水:毛皮投入水槽后,首先除去皮表上的泥沙、血污、鹽和防腐劑等無機和有機物,然后加食鹽、甲酸進行浸水,使原料皮的水分恢復到鮮皮狀態,除去皮內部分可溶性非纖維蛋白,球蛋白和黏蛋白等球狀蛋白,為以后工序材料的滲透作用打下基礎。浸水結束后排水,然后再加入食鹽、甲酸進行復浸水,使原料皮充分均勻充水,復浸水后皮板各部分均有較好的延伸性。

去肉:將浸水后的皮張控水后,用去肉機或鏟刀手工去除皮上的爛肉與油脂。

脫脂:脫脂的目的是除去毛皮上的污物、血跡及油脂等,脫脂在溫水中進行,并加入純堿、脫脂劑等搓洗1~2h。

浸酸:加入食鹽、元明粉、酸性酶、硫酸等化學藥劑開始浸酸。目的是松散生皮連接成束的膠原纖維,使成品柔軟,高檔皮毛如狐皮應選擇酸性弱、松散膠原纖維能力強的有機酸如甲酸和乙酸混合浸酸。為鞣制工序創造合適的pH值。

鞣制:浸酸結束后,加食鹽、純堿、元明粉、甲醛進行鞣制。鞣制對皮張的多項性能指標均有影響,是毛皮加工最關鍵的工序之一,讓皮板充分吸收鞣劑,使皮板變的松散、柔軟、有收縮力、毛板結合牢度高。

洗毛:通過較快的水洗,加漂毛粉和脫脂劑,洗去皮板中和毛中多余的化工材料。

中和:鞣制結束后,調節pH值為后續工序創造有利環境,水洗后即可進行中和,主要工藝參數pH值5。并且根據不同動物毛皮選擇不同化學藥劑如食鹽、礬、甲酸、元明粉。

加脂:人工向毛皮上涂抹少量促進皮板伸展又不會侵蝕皮板的加脂劑,目的是使皮板柔軟。

整理工序:將皮晾至8成千后,噴少量水回潮,通過產軟、轉籠、抻平等工作,把皮張整理好,打捆入庫。

2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2.1 防治原則

裘皮加工對地下水影響主要體現在廢水事故池、集排水設施有廢水滲漏時對附近地下水產生的污染影響,按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導則提出的“源頭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監控、應急響應”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求,提出以下防治原則。

2.1.1 主動控制原則

主動控制,即從源頭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在工藝、管道、集水、排水設施采取相應措施,降低和防止污染物跑、冒、滴、漏,將污染物泄漏的環境風險事故降到最低程度。防滲層的防滲性能不應低于1.5 m厚滲透系數為1.0×10-7cm/s的粘土層的防滲性能。其中地面防滲層可采用粘土、抗滲混凝土或其他防滲性能等效的材料,采用粘土防滲層時防滲層頂面宜采用混凝土地面或設置厚度不小于200 mm的砂石層;采用混凝土防滲層時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抗滲等級不應低于P6,厚度不應小于100 mm。

2.1.2 被動控制原則

被動控制,即末端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污染區地面的防滲措施和泄漏、滲漏污染物收集措施,即在污染區地面進行防滲處理,防止灑落地面的污染物滲入地下,并把滯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來,集中送至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

2.1.3 堅持“可視化”原則

堅持“可視化”原則,在滿足工程和防滲層結構標準要求的前提下,盡量在地表面實施防滲措施,便于泄漏物質就地收集和及時發現破損的防滲層。

2.1.4 工程措施與污染監控相結合的原則

采用先進的防滲材料、技術和實施手段,最大限度的強化防滲防污能力;同時實施覆蓋生產區及周邊一定范圍的地下水污染監控系統,包括建立完善的監測報告制度,配備先進的檢漏檢測分析儀器設備,科學合理布設地下水污染監控井,及時發現污染,及時采取措施,及早消除不良影響。

2.2 地下水污染分區防治措施

根據各生產裝置、輔助設施及公用工程設施的布置,參照《石油化工工程防滲技術規范(GB/T 50934-2013)》,根據生產裝置、輔助設施及公用工程可能泄漏特殊的性質將項目區分為一般污染防治區、重點污染防治區。分別采取不同等級的防滲方案。

2.2.1 一般污染防治區

一般污染防治區是對地下水環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可及時發現和處理的區域。一般污染防治區:生產車間、庫房。

一般污染防治區防滲層的防滲性能不應低于1.5m厚滲透系數為1.0×10-7cm/s的粘土層的防滲性能。其中地面防滲層可采用粘土、抗滲混凝土或其他防滲性能等效的材料,采用粘土防滲層時防滲層頂面宜采用混凝土地面或設置厚度不小于200 mm的砂石層;采用混凝土防滲層時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抗滲等級不應低于P6,厚度不應小于100 mm。

2.2.2 重點污染防治區

重點污染區是對地下水環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的區域,重點污染防治區:固廢暫存處、事故池、中水回用池。

重點污染防治區防滲層的防滲性能不應低于6.0m厚滲透系數為1.0×10-7cm/s的粘土層的防滲性能。采用混凝土化糞池,混凝土的抗滲等級不應低于P8;地下管道應采用鋼制管道,采用非鋼制金屬管道時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滲層(厚度不宜小于1.5 mm),也可以采用抗滲鋼筋混凝土管溝或套管。

3 污染防治措施技術可行性與經濟合理性分析

裘皮加工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無防滲措施條件下的泄漏,在采取合理有效防滲措施的條件下,對地下水體不會產生明顯影響。針對可能出現的事故風險,提出了防滲、監測等措施,均為成熟技術。防治措施實施后,在降低或防止地下水污染所帶來的環境效益及社會效益要遠遠大于該部分的工程投資。因此,措施在經濟上是合理的,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篇4

關鍵詞:水污染; 資源;防治措施;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S8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水污染是意見很嚴重的問題,它是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地下水水質變化朝著水質惡化方向發展的現象。 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都與地下水密切相關,而地下水源的可持續利用如何融入到資源、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中是更是目前社會的熱點問題,地下水污染是關系到每一個人切身利益的問題,所以目前面對我國日益嚴峻的地下水污染形勢,大類可分為自然的和人為兩種,地下飲用水污染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我國目前地下水水質情況示意圖)

一、地下水的污染來源和途徑

在自然狀態環境下,地下水一般具有一定自凈能力,離子的交換作用和吸附作用在含水層的有助于降低水中的污染物程度。但是人類活動排放的廢棄物數量與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就使自然平衡遭到了一定的破壞,它們改變了地下水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使地下水污染物的程度超過規定指標,人類若飲用的話將嚴重危害身體的健康。根據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地下水污染大致可以分為農牧業污染、工業污染、生活污染等類別。

1.1、農牧業和人類生活對地下水的污染

隨著農業的發展,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也越來也普遍,但是農藥和化肥物質卻只有少量被農作物吸收,其余大部分都會殘留在土壤和大氣中,經過降雨,地表徑流的沖刷進入地表水或滲入地表水對地下水形成了污染。使用化肥提高了土地的生產力因素,但這其中只有大約一半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的都溶于灌溉水及雨水,使化肥中的元素滲入地下。這些不經處理就排向江河湖海的大量農業污染物在很大程度上須對水體的毒化問題負責。并且隨著人口的增加,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這些垃圾很多直接用埋填法處理,污水直接排放到下水道。而這些被填埋于城市周圍的垃圾,其溶出物會慢慢滲入地下,污染地下蓄水層,另外還有居民區的糞池也是造成有機物污染的主要途徑。

1.2、工業垃圾和工業廢水對地下水的污染

工業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這些工業廢水一般都含有各種化學物質的垃圾,這些垃圾一般是堆放或簡單的填埋,然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質經地表徑流或雨水的沖淋而滲入地下,對地下水形成了污染。尤其嚴重的一些工業生產過程排出大量的含有各種有毒有害元素的廢水,沒有經過物理和化學處理就排入下水道、江河或直接排到水溝。工業廢水是工業污染引起水體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業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業廢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廠種類有很多種,即使是同類工廠,生產過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質和量也不一樣。另外,工業除了排出的廢水直接注入水體引起地下水污染外,固體廢物和廢氣也會污染水體。

(目前我國地下水的主要污染原因和和類型分析圖)

二、地下水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及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2.1、地下水污染對人體危害

污染的水對人體的影響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人體中七成是水分,若長期飲用不良的水質,而導致體質不佳抵抗力自然減弱,則必會生各種病,若長期累積的污染物到達身體無法承受時,什么方法一直也難以奏效。常見的飲用地下水污染超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很嚴重,有的甚至威脅生命,其中鉛、鎘、砷、汞硒、亞硝酸鹽、總三鹵甲烷等超標攝入,會對腎臟、神經系統、皮膚、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心臟功能、腎臟等方面的影響極其嚴重,多項物質的致癌性已被確認。水是生命之源,對人類極其重要,而污染又是這樣厲害。因此我們更應該預防和保護好水資源,合理并利用好水。

2.2、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2.2.1、對農牧業和生活污染治理水污染的方法

在農業體系中應該使用高效的灌溉技術及科學的耕作農作物的方式,盡量少施農藥的使用及少施化肥,尤其要少施合成農藥;將傳統的漫灌方式改為噴灌的方式,不僅能節約用水,還能減少灌溉用水對地下水的污染。另外對生活中生產垃圾還應進行分類處理,合理回收后再利用,對不可回收的垃圾運用先進的技術進行處理,積極開發研究垃圾處理技術,高效處理垃圾,盡量減少因垃圾掩埋等不良方法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2.2.2、對工業造成水污染的治理辦法

治理水污染的過程中要避免將水環境整治工作同行政強制措施完全等同起來。在工業體系中應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從控制源頭開始,加大各項投入。積極倡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革和清潔生產,對重嚴重污染水的企業進行限期整改,對整改后仍不達標排放的必須關停。以此調動排污單位的內部積極性,使污染物的合理達標排放和綜合治理水污染成為企業主動的自發的自愿的行為。另外,水污染的治理過程應避免將水污染防治與工業企業達標排放等同起來,要將水污染治理過程應當同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改善緊密結合在一起。

2.2.3、加強水文基礎工作,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

水文事業及研究工作,是科學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前提,加強對地下水監測網絡建設和污染防治技術攻關,對地下水水質進行監控并預斷它的未來發展趨勢,開展地下水動態監測和分析研究工作,使用先進的技術成果開發利用水資源。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制度建設,加大對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投入,將地下水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協調起來。地下水污染的防治需從人人做起,需要社會各部門的共同協作、配合,才能起到有效防治的作用作為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它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

三、你我齊努力、共護水資源

加強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對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人類就是在水的滋養下生存和繁衍,今后也將同樣依賴于水資源而繼續存在和發展。無論社會如何進步和發展,我們都不可以不注重水環境的惡化,雖然會帶來一時的發展。但卻會造成人類無法承受的惡果,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人類文明灰飛煙滅。而水污染的問題,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關系到社會穩定,關系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關系現代化建設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我們既然已經逐漸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識到水污染及水生態環境的破壞是我們造成的結果,那么今天,我們就要為水污染的治理保護水資源出一份力,讓我們在水環境治理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增強環境意識,從自身做起,節約用水,節約能源,通過重復利用和舊物修理等各種有效方式以減少垃圾排放,從點滴入手保護有限的地下水。

參看文獻:

[1] 劉佳.中韓地下水資源保護制度比較[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11(01)

[2] 歐壯勝,溫長洲.地下水資源的污染分析及應對措施[J]. 化學工程與裝備. 2010(05)

篇5

關鍵詞:污水處理廠 二次污染 防治措施

引言

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本身是一項旨在削減廢水中COD和NH3-N排放總量的環保工程,但在污水處理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惡臭氣體、噪聲和固體廢物等二次污染問題,在開展城市污水處理廠環評的過程中,必須高度的重視城市污水處理廠的二次污染物問題,并提出切買可行的防治措施與建議。

一、惡臭氣體防治措施分析

1、惡臭氣體主要來源及成份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惡臭氣體主要來源于污水和污泥處理單元,惡臭的化合物種類較多,相關研完和監測表明:城鎮污水廠臭氣中含有的污染物中以H2S、NH3最為常見。硫化氫主要來源于硫酸鹽的轉化和舍硫有機物的脫硫,氨氣則是由污水中的固體顆粒物經過厭氧硝化和好氧硝化產生的。

2、主要治理措施

多年來,我國新建的污水處理廠大多靠設置防護距離來解決臭氣對環境空氣的影響,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土地資源非常緊張,已不能單純靠設

置防護距離來解決污水處理廠的臭氣污染問題。必須采取相應的工程治理措施來消除其污染影響。污水處理廠常用的工程除臭方法包括:

(l)水清洗和化學藥劑清洗除臭法

水清洗是利用臭氣中某些物質能溶于水的特性,使臭氣中的氨氣、硫化氫等惡臭氣體與水接觸、溶解。藥劑清洗法即添加化學藥劑與臭味物質反應,如采用石灰、苛性鈉等去除臭氣中的硫化氫等酸性。采用這些處理方法由于大多數物質不能與藥劑反應處理效率較低。

(2)活勝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臭氣中的舍臭物質,使臭氣與活性炭充分接觸后排出吸附塔,具有較高的處理效率,但活性炭使用有一定的容量,一旦飽和必須更換,更換后的廢活性炭屬于危險廢物,處置不當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該處理方法運行費用高,一般只用于低濃度臭氣的處理和脫臭后的深度處理。

(3)土壤處理法

土壤處理法是利用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臭氣中的化學成份,達到脫臭的目的。氣體由風機進入,經過一定級配的布氣系統再通過擴散層均勻分布,擴散層上部由砂混合物組成,下部由粗、細石子組成,氣體由擴散層進入土壤層.土壤生物處理去優點是設備簡單,投資、運轉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但該工藝需寬闊的場地。

(4)氧化法

目前使用的氧化法主要是低溫等離子氧化法等,該方法是利用高壓靜電的特殊脈沖放電方式,形成非平衡態的低溫等離子體――高能活性氧,其迅速與有機分子碰撞,發生氧化反應,將其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氧化法主要適用于處理氣量規模較小高濃度的情況,比如污泥處理區臭氣的單獨處理。

(5) 生物除臭法

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除臭,通過微生物的生理代謝將具有臭味的物質加以轉化,氣體流經生物活性濾料,濾料上的微生物就會分解致臭物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無害物質,該處理方法在由于處理效果較好,運行費用低,在國內也得到了規?;瘧?。

將處理構筑物加蓋,布設風管,設離心風機將各構筑物內保持負壓狀態,風管集中收集的廢氣先經過預處理去除顆粒物并調溫調濕,經氣體分布器進入生物廢氣濾池內。當廢氣通過2-3m厚的濾床時,介質中的微生物將其吸附、吸收、降解,微生物在填料表面附著生長并形成一定厚度的生物膜把污染物質轉化為自身的營養物質,最終將污染物質轉化為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

二、設備噪聲防治措施分析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主要噪聲源為生化處理所需的鼓風機產生的噪聲,風機一般安裝在專用的機房內。風機噪聲的防治首先要從源頭控制,選擇低噪聲的風機,目前較為先進的鼓風

機為氣懸浮鼓風機,其源強一般在80dB (A)以下。在機房噪聲治理方面厘主要如下幾個方面:

(1)在設備按裝時進行基礎減振:

(2)應對風機進氣口、出氣口安裝的消聲器,并對管道采取軟連接和減振措施:

(3)對風機房動力設備閥的墻體及門窗進行隔聲處理,機房排風口設置消聲器:

(4)在管道設計時盡量減少管道截面變化降低由此引起的渦流噪聲,管道安裝時在管道與鋼箍間墊橡膠條或其它柔性材料包扎進行阻尼減振膈聲處理.

經采取針對性的降噪措施后,一般廠界'噪聲均可這標。

三、固體廢棄物處置措施分析

1、固廢組成及特點

污水處理廠工程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為格柵攔截渣、沉砂池沉砂和和生化處理產生的剩余污泥,格柵渣成分主要為玻璃、塑料等垃圾,沉砂池沉砂主要以無機物固體顆粒物為主,生化處理系統剩余污泥主要成分為有機物。

根據環境保護部《關于污(廢)水處理設施產生污泥危險特性鑒別有關意見的函》(環函【2010】129號):單純用于處理城鎮生活污水的公共污水處理廠,其產生的污泥通常情況下不具有危險特性,可作為一般固體廢物管理。因此一般以處理生活污水為主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均可認定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2、主要的處置方法

為了控制水污染和實現污水資源化,我國對城市污水處理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污泥處理與處置的方法很多,一般可采用“濃縮一離心脫水一好氧干化脫水”預處理,可將含水率將至50%以下,脫水干化后的污泥,有填埋、農用、焚燒、綜合利用制建成產品等最終處置方法.

(1)衛生填埋

污泥填埋是現今使用最多的處置方法。一般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與生活垃圾一并填埋處置。但由于污泥含水率較高,不易碾壓填埋,因含有大量的水分成為滲濾液使配套的廢水處理裝置規模加大,引起填埋場運行費用過高,一些地方已逐步限制污泥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處置。

(2)制復合肥農用

一些污水廠將污泥適當濃縮、脫水后,直接運出作為農肥,但由于城市污水處理污泥成分極為復雜,為避免產生二次污染,國家規定衣用的污泥必須達到《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4284-84)要求,井進行環境風險評估經批準后方可實施。因此污泥農用的處理方法因存在二旋污染隱患一直以來未得到大規模的應用。

(3) 焚燒處置

經脫水干化預處理的污泥進行焚燒是污泥減量化最徹底的處理方法,可使污泥中的碳水化合物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在高溫下殺滅病毒、細菌,在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可以得到利用,但焚燒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飛灰等二次污染控制方面運行費用高,使其在工程應用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

四、結語

在開展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環評中必須提出切實可行二次污染防治措施,其惡臭氣體目前已不能單純靠設置防護距離來解決,必須建設配套的工程設施來消除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可根據情況選擇生物處理裝置或等離子氧化裝置;噪聲防治方面首先應強化設備選型,風機盡量選擇低哚音的氣懸浮鼓風機,并采取配套的減震、消聲、隔聲等措施,真正做到化害為利

篇6

關鍵詞:面源 產生量 參數 農村 農藥 畜禽 地表徑流 措施

中圖分類號:X131文獻標識碼: A

1 面源污染因子

面源污染物流失到環境中的量即排放量。面源污染對水環境影響較大,且面源污染源較分散,控制和治理難度較大。調查因子包括4個部分:農村生活污染源、農藥化肥污染源、分散禽畜養殖污染、城鎮地表徑流負荷。

2 面源產生量

2.1參數確定及計算方法

⑴農村生活污染源

農村生活污水產生的面源負荷,按照人均生活污水定額和污水平均濃度計算,其中COD:50g/人·天;NH3-N:3.2 g/人·天;TN:6.4 g/人·天;TP:1.3g/人·天。固體廢棄物由生活垃圾和作物秸稈組成,生活垃圾按人均產生量指標計算,作物秸稈按畝均產生量指標計算,生活垃圾和固體廢棄物中各項污染物含量按以下比例計算:總氮0.21%,總磷0.22%,氨氮0.021%。

⑵農藥化肥污染源

化肥農藥使用產生的面源負荷,按地級行政區調查統計2010年化肥、農藥施用量,并折算成有效成分(化肥以氮、磷計,農藥以有機氯、有機磷計)。氮肥流失按最低隨水流失量20%進行測算,磷肥按15%流失量計算,NH3-N流失量按照總氮流失量的10%估算,COD按照總氮的30%計算。

⑶分散禽畜養殖污染

分散式飼養禽畜面源污染負荷的估算,排污系數按照環保部的產排污系數手冊中的推薦值,由于手冊中的推薦值是按照畜禽養殖階段進行了分類,本次按照各階段的算術平均值進行選取。禽畜排污系數見下表。

表2-1 禽畜排污系數一覽表

家禽種類 糞便排放量(kg/只d) 糞便污染物含量(%)

COD TN TP 氨氮

雞/鴨 0.1 3.9 1.6 0.54 0.015

豬 3.5 3.9 0.56 1.68 0.021

羊 2 3.9 1.22 0.26 0.046

牛 25 2.4 0.35 0.44 0.014

⑷城鎮地表徑流

城鎮地表徑流產生的面源負荷利用城市地表徑流污染負荷的簡易模型計算,根據多場降雨的徑流污染物平均濃度、集水區面積和年徑流量計算年污染負荷,公式如下。

L=R*C*A*10-6

式中:L年負荷率(kg)

R,年徑流量(mm)

C,徑流污染物平均濃度(mg/L)

A,集水區面積(m2)

根據國內外有關研究成果的綜合,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徑流污染物濃度見表2-2。

表2-2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徑流污染物濃度(單位:mg/L)

土地利用類型 居住區 商業區 工業區 公路 平均值

TN 2.2 2 3 2.5 2.425

TP 0.4 0.2 0.5 0.4 0.375

COD 35-163 124 110

2.2計算成果

根據上述方法,對2010年天津市各區縣面源污染物產生量進行估算,見表2-3。

表2-3 天津市面源污染物產生量估算表

區縣名稱 COD(噸/年) 氨氮(噸/年) 總磷(噸/年) 總氮(噸/年)

東麗區 15564 198 3647 3140

西青區 9001 197 2759 1320

津南區 17878 289 5742 2554

北辰區 34994 381 9772 6010

武清區 67868 839 20085 11552

寶坻區 85880 1132 27365 18114

濱海新區 21913 208 6994 5243

寧河縣 71324 554 27391 11628

靜??h 48802 730 13887 7863

薊縣 124791 1397 34104 23995

市內六區 87 0.19 0.30 1.91

合計 498102 5924 151744 91420

由上表可見,天津市面源污染物COD產生49.8萬噸,氨氮產生0.59萬噸,總磷產生15.17萬噸,總氮產生9.14萬噸。

3 成果驗證及分析

3.1計算成果驗證

為了保證面源污染物計算結果的可靠性、驗證資料的可比性,本次計算成果選擇與《海河流域水資源保護綜合規劃》(2007)進行對比,分別以資料基準年2000、2010代表兩次計算成果。見表3-1。

表3-1計算成果驗證表

面源類型 面源產生量(t)

COD 氨氮 總磷 總氮

2000年 2010年 2000年 2010年 2000年 2010年 2000年 2010年

農村生活 70459.73 39678.37 4772.82 2539.42 11652.63 5951.75 4591.15 1864.88

化肥使用 4228.884 2438.42 1409.628 812.81 3402.03 2422.65 14096.28 8128.08

分散畜禽養殖 65455.17 439063.93 352.45 2498.58 9398.69 143256.19 28196.07 80690.96

城鎮地表徑流 159.10 16835.03 0.36 73.42 0.52 113.53 3.64 734.17

合計 140303 498016 6535 5924 43251 151744 28090 91418

通過對比兩次計算成果,可以發現本次統計污染物氨氮變動不大,COD、總磷、總氮增加幅度較大約為3.2—3.5倍。

3.2結果分析

天津市面源污染物的流失量COD、總磷、總氮在十年間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農村生活、化肥使用對面源污染的貢獻出現較大的下降,而分散畜禽養殖和城鎮地表徑流產生的污染物的量大幅度增長,總體上增加的污染物的量大于降低的污染物的量。

2000年以來,天津市城市化建設的步伐較快,且建設現代化農業的成果顯著。這就導致了農村生活、化肥使用的面源污染物大幅下降。

同時農村城鎮化速度很快,使得城鎮建成區面積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使得人民對肉食品的需求激增。這就導致城鎮地表徑流和畜禽養殖產生的面源污染物出現大幅度的增長。也是導致面源污染物總量增加的最終原因。

4 措施建議

根據本次面源估算成果,地表徑流和畜禽養殖污染物增長幅度較大,應優先針對這兩項開展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4.1 源頭分散控制

⑴污染物源頭分散控制, 就是在各污染源發生地采取措施將污染物截留下來, 避免污染物在降雨徑流的輸送過程中進行溶解和擴散。通過污染物的源頭分散的控制措施可降低水流的流動速度, 延長水流時間, 對降雨徑流進行攔截、消納、滲透, 減輕后續處理系統的污染處理負荷和負荷波動, 對入河的面源污染負荷起到了一定的削減作用。

⑵城市河流周邊地區綠地、道路、岸坡等不同源頭的降雨徑流的控制技術措施主要包括下凹式綠地、緩沖帶、生態護岸等。可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 單獨使用或配合使用。

4.2 末端集中控制

末端技術一般以人工濕地為主。利用雨水入河口的小都分土地構建小型的人工濕地,通過播種植物的方式攔截入河雨水中的污染物質,對進入河中的徑流作最后的過濾凈化處理。濕地構建時為其具體也美化景觀功能, 以各種景觀葉、景觀花的濕地植物為主。

篇7

關鍵詞:白水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案;保障措施

中圖分類號:X5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19

白水縣總面積998.6km2,其中耕地面積4.8萬hm2,轄10個鄉鎮,194個行政村,農業人口21.9萬,是一個傳統的山區農業縣。2015年種植小麥1.2萬hm2,玉米1.3萬hm2,豆科及其它作物0.3萬hm2,蘋果3.3萬hm2,施用化肥4.1萬t(折純),農藥324t,農膜1930t,生產薪柴18.9萬t。全縣有畜禽養殖場666個,其中豬飼養量達到35.9萬頭,牛飼養量1.55萬頭,羊飼養量3.28萬只,雞飼養量76萬只,年產糞便39.63萬t。農業面源污染主要為化肥、農藥的過量與不合理投入,養殖場畜禽糞便的堆放、污水的排放,薪柴的燃燒以及農膜的殘留等。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現農業部提出的“一控、二減、三基本”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目標,結合白水縣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治理方案[2]。

1 目標任務

通過化肥減量工程、統防統治工程、農村能源循環利用工程等6大工程的實施,全縣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0%,不合理施肥減少5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0%以上,減少化學農藥使用30%以上;農作物秸稈基本資源化利用,確保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田間殘留量減少到20%以內;畜禽糞便得到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垃圾與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建成一批美麗宜居村莊。

2 治理方案

2.1 實施化肥減量工程,加快土壤改良修復

大力推廣使用農家肥和商品有機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土壤有機質提升0.2%;鼓勵群眾在果園種植三葉草、大豆等綠肥,全縣示范基地綠肥種植、壓青面積達到667hm2;補充完善采土化驗、土壤肥力定位和肥效監測,開展蘋果肥效試驗、化肥減量試驗、玉米肥料利用率試驗等,為實施化肥減量增效提供技術支撐;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建設測土配方施肥千畝示范片3個、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園150個、增施有機肥示范園50個;培育水肥社會化服務機構,在設施蔬菜栽培集中區域和果樹產業園區開展水肥一體化應用技術,分區域建設史官鎮康惠蘋果現代示范園、林皋鎮美好家園現代農業示范園、堯禾鎮天橋現代農業示范園等水肥一體化千畝示范片5個;推廣應用水溶肥料、緩控釋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

2.2 推廣綠色植保統防統治技術,減少農藥投入與污染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生物有害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對農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預警;推廣應用燈光和性誘劑誘殺害蟲、利用天敵防治農作物害蟲害螨和生物農藥替代化學防治等技術;指導農民科學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先進施藥器械,提高防治效果和農藥利用率;建設新技術集成應用與示范蘋果園,在史官康惠、林皋仙果、杜康仁和等蘋果專業合作社建設示范區各66.7hm2;建成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5個,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有效提升病蟲害防治組織化程度和科學化水平。果樹、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平均防控效果達到80%以上,主要糧食作物專業化防治覆蓋率提高到30%以上。

2.3 實施農村能源循環利用工程,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對歷年建成的“一池三改”農村戶用沼氣池進行全面排查維修,指導農戶積極開展“三沼”綜合利用,變廢為寶,減少畜禽糞便造成的污染;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及清潔能源生產,重點在設施瓜菜種植區域、蘋果示范園區和畜禽養殖區、人口居住較多且集中的校園推進規?;託夤こ探ㄔO,因地制宜發展“四位一體”(沼氣池、廁所、棚圈、日光溫室)養殖小區沼氣;提高農村能源社會化服務水平,健全穩定農村能源管理和服務隊伍,通過加強服務和技術指導,不斷提高沼渣沼液的商品化、肥料化利用水平和沼氣工程的產氣率、使用率;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推動、資金扶持等措施積極推廣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節柴節煤爐等清潔、高效、可再生能源,提高農村能源利用率,減少農村薪柴燃燒污染。

2.4 畜禽養殖場標準化建設,廢棄物實現無害化處理

標準化改造:已建成但未達標的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加大以雨污分流、沼氣建設、無害化處理為內容的標準化改造,完善養殖場標準化、規范化設施建設;標準化建設:新建規模養殖場必須取得相關單位審批同意和環境評估報告,達到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生產要求;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積極推廣新工藝、新技術,實現污染物的減量化、糞污的無害化處理,開展養殖場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試點和綜合利用模式探索,加大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大中型沼氣建設:通過沼氣工程,有效解決養殖場糞源污染與浪費問題,把大中型沼氣建設與發展種植、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推廣“畜―沼―果(菜、糧等)”能源生態模式,打造一批沼氣建設亮點工程和示范工程。

2.5 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程,有效減少焚燒與浪費

以秸稈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利用為重點,大力推廣應用秸稈還田、秸稈生物反應堆、秸稈種植食用菌、秸稈青貯氨化、秸稈固化成型等技術,配套建設秸稈收貯體系。在林皋南馬、北塬鹿角等村建立小麥秸稈還田、覆蓋示范田,在林皋、云臺、北塬等鄉鎮建立玉米秸還田示范片,在雷牙、北塬建設果園秸稈覆蓋示范園;推廣秸稈做食用菌栽培基料和生物反應堆技術,以劉家卓旭錚設施蔬菜示范基地為技術示范觀摩區,在張家塬、中文化、王河等設施蔬菜種植集中區域,實施生物反應堆技術;建設水果、蔬菜秸稈堆漚有機肥,果樹或硬質秸稈做基料或原料等示范點。通過這些試驗、示范園的輻射與帶動,達到長期利用秸稈覆蓋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的目的。

2.6 實施農膜科學使用與示范工程,確保農膜合理利用與回收

廣泛開展田間地頭順手撿拾活動,“順手”撿出廢棄的反光膜、地膜、棚膜、農藥瓶、農藥包裝袋、肥料包裝袋、塑料秧盤等,清除生產廢棄物,并分類處理,防止殘留污染環境。開展試驗示范,生產中推廣使用厚度大于0.01mm地膜。通過建立防治殘膜污染農藝措施、防治地膜污染技術試驗示范點,向農民展示和推廣農膜科學使用、回收、收藏及田間碎片的清除與處理技術。按照“政府倡導、資金扶持、有效監管”的模式,積極爭取旱作農業技術補助資金,在鄉鎮構建一批布局合理、方便群眾的廢舊農膜回收站,扶持一批有輻射作用的回收利用加工企業,帶動廢舊農膜及廢舊塑料制品的回收加工及再利用。

3 保障措施

3.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白水縣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針對農業面源污染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分解任務,層層落實責任,逐步形成責任明確、部署科學、分工合理、相互配合、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確保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3.2 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電視、手機、廣播等途徑,圍繞減量控害、資源利用、產品安全等主題,大力宣傳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推廣普及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的清潔生產技術和污染防治措施,讓廣大群眾認清其來源、本質和危害,理解、支持、參與到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作中來。

3.3 加大資金投入

各相關部門要積極爭取地方財政和上級項目資金支持,加大測土配方施肥、低毒生物農藥補貼、病蟲害統防統治補助、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農業清潔生產示范、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資金投入力度,逐步形成穩定的資金來源。縣級財政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統籌安排專項經費,并做到??顚S茫_保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順利進行。

3.4 培育治理主體

大力發展土肥、植保、農技和農業信息化服務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等服務性組織,構建公益和經營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探索開展政府向經營組織購買服務機制,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組織從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3.5 強化科技支撐

緊緊圍繞科學施肥用藥、農業投入品高效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生態友好型農業關鍵技術問題,在白水縣重點區域實施一批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等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工程,總結一批適合我縣不同資源環境條件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新技術、新模式和新產品。

3.6 強化農業執法

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加大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管力度,優化農業生產環境。加強農藥、化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督、檢查和農產品的質量管理,進一步規范農資和農產品市場秩序。

參考文獻

[1]關佑君.天水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現狀與對策[J].甘肅農業,2016(23、24):48-50.

[2]王燕.訝適信迕嬖次廴痙樂未朧[J].現代化農業,2016(12):

篇8

[關鍵詞]水環境承載力;水質模型;成因分析;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TU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2-0322-01

城市化是社會和經濟進步的產物,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由于生產規模、產業機構、生產布局及環保措施的影響,水環境污染問題顯得尤為突出,也成為制約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水環境承載力的概念自1990年代初提出以來,廣泛的應用于環境管理、環境規劃和區域發展的領域[1]。如何有效的保護和改善水環境質量,實現水資源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用,已成為環境管理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我國諸多學者針對水環境承載力作出研究,并從多方面角度對水環境承載力運算[2]、模型建立[3]及評價[4]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針對太子河遼陽段的現有狀況開展調查,通過實際監測數據融合反算水質模型的各類系數,從而核算出太子河遼陽段的水環境承載力。在此基礎上,對遼陽市水環境污染成因分析及水質改善提出科學的對策和建議。

1 遼陽市水環境現狀

太子河為遼河水系一大支流,河流長度413公里,貫穿遼陽境內。太子河遼陽段位于太子河中游,在雞冠山鄉、寒嶺鎮入窩水庫后,經弓長嶺、西大窯、沙滸、小屯、東京陵和市郊繞城而西,再經望水臺、西馬峰、王家、佟二堡、黃泥洼、小北河、柳壕、唐馬寨等18個鄉、鎮,從大臺子村入鞍山境內。河長413公里,境內流程143公里,流域面積約4000平方公里,約占遼陽市總面積的85%。境內河流多為太子河支流,其中流程10公里以上的支流多達24條,從北、東、南三面匯入太子河,形成向心水系。本文水質現狀調查選取遼陽市國控斷面(干流)窩壩下、下口子,市控斷面(支流)湯河、北沙河、南沙河,以及太子河干流主要入河排污口遼化長排、遼化明溝、慶陽南排、慶陽北排及污水處理廠,并在干流上的水文點和二級支流上布設了進30個監測點位。

2 水環境承載力計算

2.1 水質模型的選取

在水環境承載力計算中,水質模型的選取尤為重要,目前常用的水質模型主要有基于GIS的水質模型、河流綜合水質模型-QUAL2E模型及QUASAR河流綜合水質模型等,綜合太子河遼陽段實際情況以及利用環保部水專項的推薦方法,本文選取了在基于GIS的水質模型基礎上所開發的水環境容量分析系統。

利用GIS的圖形化顯示功能及水質站的空間特性,將水質評價結果與水質站的空間分布建立聯系,進行空間統計分析,可以比較直觀的表示水體水質污染情況。主要內容為水質模型的建立-GIS的二次開發-GIS與水質分析模型的集成-建立數據庫-建立系統管理模塊-結果顯示-水環境水質評價。

2.2 水質模型中各參數的確定

結合以上各斷面監測結果,并參考水文、城建、農業等部門的水文資料,通過結合太子河遼陽段主要斷面剖面圖,利用水質模型的反算功能得出太子河遼陽段各支流、各干流各功能區劃間的降解系數,從而確定其他各項參數,最后對各參數進行核算,即完成了水質模型的參數確定。

2.3 水環境承載力計算結果

按照目前全市的用水、排水和污水處理能力計算,太子河干流水環境承載范圍內僅有1345萬噸廢水余量,湯河水環境承載范圍內尚有563萬噸廢水余量。而柳濠河和北沙河均超出水環境承載范圍。

3 水質污染分析及對策建議

3.1 水質污染成因分析

(1)上游城市跨界污染問題是水質超標的重要原因

太子河、北沙河、運糧河、南沙河均為跨界河流,太子河經本溪市流入我市境內,北沙河從沈陽市進入我市境內,運糧河、南沙河由鞍山市進入我市境內。監測結果顯示,上游城市的四條河流在進入我市境內時,其水質就已超標,嚴重影響我市各河流水質。據2013年1~6月監測數據顯示,運糧河鞍山哈大橋斷面氨氮為12.7~7.3毫克/升,南沙河鞍山城昂堡斷面氨氮為6~17.9毫克/升,北沙河沈陽東羊角斷面氨氮為2.5~7.6毫克/升,都遠遠超出地表水標準五類標準。

(2)農村面源污染是水質超標的重要因素

經監測分析,我市河流水質超標的主要因子為氨氮,說明農村面源有機物污染嚴重。一是河道內淤泥,影響水質。河道內污染物經過多年的積淀,腐爛變質成為淤泥,激流處淤泥被沖起,河水自凈能力下降,影響水質。二是河道兩側農村生活垃圾隨意傾倒,影響水質。

(3)缺乏生態水補償,流河水質很難達標

以柳壕河為例,年平均凈流量為6664萬立方米,每天約為18.26萬立方米,柳壕河承載著市中心區污水處理廠污水(約為14萬噸/日)和遼陽縣污水處理廠污水(約為2萬噸/日),每天排放約為16萬立方米,占每天河水凈流量的87.62%。即使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排放都能穩定達到最高排放標準一級A(化學需氧量50毫克/升,氨氮5毫克/升),各項指標仍然遠高于省考核河流斷面標準(五類水體標準:化學需氧量40毫克/升,氨氮2毫克/升)。因此,如果沒有生態水或者生態水補償太少,河流水質必然超標。而目前我市境內各河流,只有太子河和湯河可以調度生態補償水。

(4)污水處理廠運行不穩定及個別工業企業存在超標排放現象影響水質

2013年新、改、擴建的污水處理廠,大多3月份開始調試,導致設備不能穩定運行,排放的廢水有時超標,也是造成河流水質超標的一個原因。各河流排污口較多,還沒有達到省廳“封口納管”的要求。據各縣(市)區統計,太子河及其主要支流河目前有40個排污口:太子河干流5個,支流河:北沙河5個、南沙河7個、柳壕河14個、運糧河3個、新開河6個、湯河1個(污水處理廠)。其中,企業排污口16個,污水處理廠排放口5個,農村生活污水排污口及排放泵站19個,只有湯河沒有企業或農村污水直排口。企業排放口中,僅遼化、慶化、北沙河的5家企業、柳壕河的3家企業建有污水處理設施。個別企業污水處理設施不能穩定運行(如北方化工),特別是宏偉區羽毛溝地區的企業廢水直排,嚴重污染新開河水質,直接影響了太子河干流水質。

3.2 對策及建議

從水環境承載力計算結果及遼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來看,提高水環境承載力及水環境改善方面應作出以下措施:

(1)鞏固成果,提高全流域水質

將工作重點從工程建設轉移到保證工程持續穩定運營上來,發揮我市污水處理廠運營的經驗,以TOT等方式,不斷完善運營管理模式,實現污水處理廠良性循環,確保污水達標排放,保證污水處理設施(廠)的穩定運行。積極探索中水回用的新途徑。進一步完善鄉鎮污水處理廠的覆蓋面和管網配套工程。全市35個鄉鎮目前有27個鄉鎮未建設污水處理廠。已建成的處理廠管網未實現全覆蓋,需要進一步完善。

(2)加強監督管理,確保環境質量

建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加強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環保執法水平。繼續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強化環境執法監督和環境應急處置。深入開展重點行業和企業污染防治。一是充分利用在線監測平臺,提高污染控制管理水平;二是繼續加大淘汰落后工藝和生產能力的力度,對礦山、化工、選礦、鋼鐵、水泥、造紙和水洗印染等重點污染行業加大整治力度;三是積極做好煙塵整治及本遼遼高速無煙路建設工作;四是加強危險廢物利用企業的規范化管理,逐步將我市危險廢物利用單位向園區內搬遷。

(3)強化治理保護,改善農村環境質量

積極組織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完善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監管體系,并根據農村不同的供水方式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對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建立保護區,堅決依法取締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在村民集中聚居區要逐步實行集中供水;加強分散式供水水源周邊的環境保護,禁止利用滲井和滲坑排放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防止有毒有害的影響。

(4)通過水環境承載力運算調集生態水

利用該水質模型,在確定上游水質狀況的情況下,針對控制斷面的污染物排放濃度預期目標,可計算出所需調撥生態調節水水量,為環境管理提供詳實準確的基礎數據。通過水質模型計算,得出各月份需調集生態水水量。

(5)融合水環境承載力核算和水質在線監控系統建立水環境預測體系

逐步加大流域內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力度,實時了解并應用在環境管理上,為管理部門直接而準確的制定方案和措施提供基礎依據。利用水環境承載力水質模型與廢水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有效融合,建立太子河遼陽段水環境預測體系。

參考文獻

[1] 趙衛,劉景雙,孔凡娥.水環境承載力研究述評[J].水土保持研究,2007,2:47~50.

[2] 宋宏杰,馬軍霞,左其亭.鄭州市水環境承載能力計算及調控對策[J].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05.3:103~107.

篇9

關鍵詞 地下水污染;成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X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16-0118-02

據統計,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124億m3,其中,29%為地下水[1]。地下水屬于我國重要的水源之一。隨著對地下水的需求日益增大,地下水超采也成為一個突出問題。此外,在工業化進程中,我國地下水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和地表水不同,地下水的典型特征是更新緩慢、隱蔽性強。即使受到污染,也不容易被察覺,治理難度大。因此,研究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探討防治辦法,對實現地下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1 地下水污染的成因

1.1 地下水超采

過度開采地下水會造成地下水水質下降。另外,還會引起一些地震災害,比如,地表發生塌陷、地面發生沉降、自然景觀改變等。沿海地區過度開采地下水還會讓淡水和海水間的壓力失衡,引發嚴重的后果。比如,引起海水內侵,導致機井無法使用,土壤鹽堿化、飲水困難、地下水水質下降等。

1.2 地表污水排放和農業生產引起的硝酸鹽污染

農業生產中常常使用氮肥,未經作物吸收利用的氮肥在土壤中會轉化為硝酸鹽或亞硝酸鹽。農業污染范圍廣、面積大。若長期將這種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極易導致多種疾病,常見的有食道癌、氰紫癥。

1.3 石油及石化產品的污染

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石油化工業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石油及石化產品被應用于日常的生產、生活中。而石油及石化產品發生泄漏也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一大原因。根據相關研究顯示,石化產品是污染地下水的重要有機污染物。這類物質不易降解,對人類健康有極大的危害。

1.4 垃圾填埋場滲漏污染

我國很多垃圾填埋場并未對垃圾進行分類,集中堆放在一起。垃圾填埋場采用的是單層結構的防滲層。垃圾填埋場發生滲漏后,若未進行任何處理,長期下去將影響到地下水。

2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危害

2.1 危害人體健康

地下水受污染后,水中將含有一些有害物質。若將其作為生活水源,人喝水后極易引起中毒。如果吃了含有致病菌、相關病毒的地下水,也會引起相關疾病,甚至死亡。

2.2 對工業的危害

工業生產中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可讓機械設備受到腐蝕。同時,也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品質,制約了工業生產的發展。

2.3 對農業的危害

將被污染的地下水用于農田灌溉,會影響農業器械的功能。同時,還會改變土壤的相關物理與化學特性,從而使土壤惡化。因此,不利于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造成農業減產。

3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對策

3.1 重視宣教工作,增強節水意識

針對我國地下水資源面臨的嚴峻形勢,地方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地下水污染問題,將其擺在重要的工作議程中。要積極開展宣教工作,向社會各界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并向人們介紹地下水污染的嚴重后果[2]。同時,健全地下水資源防治的相關法律制度,做到依法治水。遵循“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進一步規范地下水的開采與利用行為。另外,還應組織多種淺顯易懂、主題鮮明的環?;顒樱蚴忻窠榻B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這樣,才能逐步增強市民節約用水、科學用水的意識。

3.2 地下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地下水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更新比較緩慢。如果過度開采地下水,將導致地下水位降低,從而引發嚴重后果,如地面沉降或塌陷,湖泊干涸、水井枯竭等。因此,必須制定地下水資源的管理制度,對地下水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與科學的利用,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地下水進行合理的開采和利用,避免地下水開采過量,引起過多的浪費。在水污染嚴重或地下水較少的地區,必須嚴格控制污染重、能耗高的工業生產。要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并制定嚴格的懲罰措施。

3.3 積極消除污染源

首先要消除引起水污染的三大因素。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生產企業的監管,重點監督工業廢棄物的排放是否達標。對農藥與化肥進行嚴格監管,并對農民給予正確的指導,讓他們正確使用農藥及化肥。一旦發現排污管道滲漏,必須立即解決。此外,可對生活垃圾進行專門的分類、處理,從而減少由生活垃圾造成的水污染。同時,將生活污水經凈化處理后,實現循環利用。其次,針對已受污染的地下水,要借助先進的處理技術進行水質凈化,從而將水中的污染物降至合理范圍。常用的污水處理技術包括抽出處理技術、原位修復技術、滲透性反應墻修復技術、空氣注入修復技術、植物處理技術、原位穩定一固化方法[3]。另外,應構建地方水質監測網絡,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環境監測體系。尤其是對重點污染區域進行監測,采集相關的數據信息,為地下水保護提供有力的依據。

3.4 節約用水,充分利用降水資源

要想解決好地下水污染問題,必須做到節約用水,避免對水資源的過度浪費。農業生產用水量巨大。因此,要改進灌溉制度,積極運用低壓管灌、滴灌等新技術,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其次,工業生產要摒棄落后的生產工藝,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減少對水資源的消耗。同時,要加大研發力度,提高對生活污水的重復利用率。再次,要充分利用降雨資源,緩解部分地區的缺水狀態??衫枚喾N工程技術手段,攔蓄降雨徑流,從而提高對雨水的利用率。

總之,地下水屬于生態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地下水治污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積極研發新的防污技術,增強人們的節水、用水觀念,才能保證地下水的安全和潔凈。

參考文獻

[1]南海龍,鄧鑫.淺析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地下水,2013,3(2):41-42.

篇10

根據《XX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的實施方案》文件精神,對照檢點內容,XXXXX鎮黨委、政府立即組織部署,組織我鎮四個片區領導,對全鎮水污染情況進行地毯式排查,深入開展自查工作,樹立問題,查找原因,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XXXXX鎮域XX河基本情況

(一)基本概況

XX河橫穿XXXXX鎮境域,河道西沿210國道,始于十里鋪村,終于營田村,全長9.2Km。十里鋪村、鮑家溝村、張家鹼村、康家圪塔村、霍家坪村均有小支流匯入,但小支流基本干涸。

(二)主要污染源

XX河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染和近年來的高速建設污染,沿河工業企業較少。上游段有污水處理廠,XX河水質基本正常;中游以下主要有生活污水排放,以及河岸水土流失,造成水質渾濁;下游營田段有采石場2處,均已停止運營。

(三)水污染防治情況

制定了引用水安全保障制度,嚴禁在引用水源地進行養殖、生產等有污染性活動。制定了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成立了應急組織,對突發事件無法應對的及時上報水務局。水污染防治標準、規劃和監督管理制度落實情況。我鎮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河長的水污染管理組織,不定期對水污染防治情況進村、進河督查,并在黨委會研究預案、水污染防治措施;在各村設立水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層層夯實責任,并將水污染防治作為各村年終考評重要內容;叫停石材加工廠2處,關閉搬遷養殖場2處;2018年、2019年我鎮實施河道清理項目2次;十里鋪村左岸由于高速建設棄土傾倒,導致河道變窄,河道排洪能力下降,縣政府下撥160萬護岸工程資金,目前工程基本竣工。

二、存在問題

一是農民飲用水管理松懈。歷年來,對于群眾飲用水源的環境管理力度不夠,尤其存在養殖的村子,沒有進行過仔細排查,嚴格管控,導致部分飲用水源周邊衛生環境差。

二是污水處理條件差。XXXXX鎮域沿河村民均沒有污水處理設施,污水以直排的方式排入XX河,數量小,但仍然使XX河水質下降。

三是河道清理力度小。由于資金問題,我鎮每年對于河道清理距離短,面積小。

三、存在問題原因

(一)我鎮財力不足,XX河治理保護修復、飲用水源地保護等項目的規劃和建設資金來源尚未明確、規劃無法實施。

(二)全鎮居民污處理系統尚未建成,沿河居民污水無法處理。

(三)宣傳力度小,群眾水環境保護意識單薄,不能正確認識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四、改進方案

(一)堅持創新模式,解決資金問題。積極運用“政府+社會資金合作”的投融資和運用模式,補齊項目資金短板,做好項目資金整合工作,積極整合各類資金,共同推進污水處理。例如將鄉村振興建設資金、環境整治資金等集中起來使用,結合水污染整治行動,發揮資金綜合使用效益。

(二)結合水污染整治行動的工作目標及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工作契機,多渠道爭取更多資金,綜合實施XX河水體治理、截污納管、河道整治、岸邊修復等工程,使XXXXX段XX河水質得到提升,生態得到進一步修復,實現XXXXX鎮XX河“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愿景。

(三)加強水環境資源的保護組織建設,爭取成立綜合督查隊伍和機構,加大查辦力度,做到發現一起處置一起,確保水環境安全。夯實村水污染防治領導小組責任,層層夯實責任,切實做到鎮村兩級同部署、同管理、同行動的局面。

(四)加大宣傳力度。利用“中國水日”、“世界水日”、“河長制”宣傳等節點,通過電視、網絡、新媒體等手段廣泛宣傳群眾愛護水環境節約水資源的意識,創造良好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