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兒童詩歌范文
時間:2023-04-06 18:52: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現代兒童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 兒童詩歌 教學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7-0196-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在教學模式、內容方面也隨之發生變化。兒童詩歌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培養兒童人文素養的具體措施,而且對于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提高兒童教學質量是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1 小學語文兒童詩歌教學的重要性
1.1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表現
通過對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們不難發現,教材中兒童詩歌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占比逐漸升高,數量不斷增加,并逐漸受到教師的重視,這與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相吻合,也是小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另外,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內容涉及范圍較廣,例如:大自然、生活風貌等,通過詩歌學習,不僅能夠豐富兒童的見識,還能夠培養小學生高尚的情操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1.2培養小學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徑
在社會迅速發展的影響下,小學生的人文素養逐漸被忽視,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小學作為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對小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培養是極為重要的。而兒童詩歌以其獨特的優勢,能夠影響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其健全的人格。相比較發達國家兒童詩歌教學,我國缺少對小學生進行詩歌教學。因此,加強對小學生進行詩歌教學勢在必行。
1.3滿足小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小學生處于身體、心理發育階段,對文學的接受能力一般是以生理器官的感覺等為基礎的,兒童詩歌的韻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小學生的聽覺等器官的和諧發育,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并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提高小學生閱讀等各項能力方面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小學生進行兒童詩歌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提高小學語文兒童詩歌教學質量的有效對策
2.1實現兒童詩歌教學多元化
兒童詩歌內容是影響小學生的關鍵,不僅要考慮兒童的年齡特點,也要充分結合多方面資源,促進兒童詩歌教學多元化發展。首先,教師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重中之重,要注重在詩歌教學過程中,深入研究兒童詩歌的內容、教學形式等,通過收集和整理相關詩歌題材,引導學生發現其中存在的共同點與不同之處,并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結合,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有效的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其次,優秀的兒童詩歌不僅能夠吸引學生閱讀,而且對于兒童健康成長具有積極作用,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詩歌,并鼓勵學生自行創作簡單的詩歌,讓學生深入體驗詩歌,激發小學生的創作熱情;最后,僅僅學習教材內容中的詩歌是不夠,教師要結合課外詩歌進行補充教學,豐富學生見識和知識面,引導小學生樹立獨特的審美觀念,從而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1]。
2.2充分把握兒童詩歌教學內容
兒童詩歌教材內容不單純是語言學習材料,其涉及的范圍較廣,具有歷史、人文特征,而且與其他學科練習比較密切,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小學生通過學習詩歌,能夠深入了解當時社會生活,與創作者產生心靈共鳴;而且,小學詩歌教學內容中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江南》這首詩歌時,讓小學生計算這首詩歌中魚出現的比例等,在培養小學生的習慣和人格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傳統的詩歌教學是將詩歌拆分為幾個不同的畫面,讓小學生理解,破壞了詩歌的整體性。教師要結合兒童詩歌教學內容的特點,引導小學生將各個部分的畫面結合到一起,實現詩歌畫面的整體性,并促使小學生與生活中的場景練習起來,激發小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突破傳統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進入到詩歌的意境當中,促使兒童詩歌發揮感染力量,從而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2]。
2.3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兩個關鍵主體,缺乏一方教學都無法順利進行。首先,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做出充分準備,結合學生年齡特點與教材內容,制定相應的計劃,例如:詩人創作環境等,并在詩歌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詩歌創作背景等,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引導作用;其次,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只有對詩歌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夠投入到詩歌教學過程中。因此,教師要結合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等工具,例如:為學生播放視頻、音頻等課件,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詩歌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詩歌教學質量和效率[3]。
3 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兒童詩歌作為一種情感教學內容,對于小學生成長具有深遠影響。因此,提高小學語文詩歌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教師要通過結合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兒童詩歌多元化發展,培養小學生健全的人格,從而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捷鵬.既是語文課,也是美育課――淺談詩歌朗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教學改革《新西部》,2010,18(03):259-261.
篇2
關鍵詞:兒童;詩;想象;創意
兒童詩是一種特別重視節奏、聲韻,文字流暢,內容生動活潑,情趣盎然,適合兒童誦讀的文學詩歌作品。它在啟迪兒童心智、激發兒童想象、提高兒童的審美能力、培養兒童的優美情操和良好習慣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我們需要通過優秀的兒童詩歌促進兒童智力發展,陶冶幼兒美好的情操和良好的個性。當代著名兒童詩作家圣野說過:“一個自幼受過兒童詩熏陶過的人,長大肯定是個有是非觀的人,有真性情的好人?!?/p>
我在幼兒園早期閱讀課題研究中,結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利用兒童詩的教育作用,對培養兒童道德情感和健康個性進行了探索。
一、以兒童詩的音韻之美培育幼兒的語言審美感
兒童詩以特有的聲韻感染著千萬兒童,影響著孩子的精神。在形式上,兒童詩特別重視節奏的表現,主要表現在押韻和節奏上。通過韻腳的變化、句式的錯落有致,讓孩子們誦讀起來朗朗上口,鏗鏘有聲,自然而然產生樂感,讓孩子感受到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奏美。
例如《七個阿姨來摘果》:“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個阿姨來摘果,七只籃子手中提,七個果子擺七樣,蘋果、桃兒、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边@首詩就像果園里錄下的一支歌,i韻猶如樂曲中反復出現的一個主音,將整首樂曲貫穿起來。那童心與果農阿姨的對話,和水果寶寶的對話,那童稚和果園的交融,洋溢著幼兒的語言審美感。這首兒童詩常常在孩子們的口中誦讀著,聽著孩子清脆悅耳的聲音,我們感受到了孩子們對韻律鮮明的兒童詩和生活的熱愛。孩子們還根據這首詩的韻律仿編了《七個伯伯來摘菜》:“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個伯伯來摘菜,七只籃子手中提,七種蔬菜擺七樣,白菜、生菜、包菜、萵苣、菠菜、西紅柿、玉米?!焙⒆觽冊诜戮幍倪^程中,體驗了兒童詩的韻律美,同時也表達了孩子們對農民伯伯的尊敬喜愛之情。
《夏天的歌》:“夏天的歌,在哪里?‘蟈、蟈、蟈’,在綠綠的草叢中。夏天的歌,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樹上?!谛⊥尥迾泛呛堑男β暲?。”這首甜美的小詩中描寫的一切都是愉快的。詩中的描寫的是夏天的景象,詩歌中簡潔明快的節奏、和諧的音韻、重疊詞“綠綠的、高高的、清清的、甜甜的、樂呵呵的”的運用,形成了詩歌的音樂美,給人進入夏天清爽舒適的感覺,在幼兒的朗誦里,把孩子引入夏天萬物富有生命力的意境中。
二、以童話般的兒童詩激發幼兒的童真與想象
童話的世界是想象的世界,是美麗的奇妙的世界。而兒童詩不光是個童話般的世界,還是孩子們通過想象實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大樹會說話、草兒會喝水、蝴蝶會跳舞……因此,兒童詩的世界是符合兒童心理的,能豐富幼兒想象的,能創造優美意境的,能抒發兒童童真童趣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例如《海上的風》:“海上的風是花神,她一來,就綻開萬朵浪花……海上的風是琴師,她一來,就奏出萬種歌聲……海上的風是大力士,他一來,就送走萬片魚帆……海上的風是獅子,它一吼,就掀起波浪滔天………”。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海是孩子的朋友,孩子們對大海再熟悉不過,受這首詩歌的啟發,孩子們對大海進行了想象:“海上的風是小蜜蜂,它一來,就帶來了甜甜的蜂蜜……海上的風是歌王,他一來,就唱得浪花起舞……海上的風是農民伯伯,他一來,就送來一片菜園……”,平凡的大海在孩子們的想象中變成了勤勞的小動物,變成了成功的歌者,變成了辛苦的勞動者。孩子們的大膽想象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使我們的勞動者變得更加偉大。
兒童詩能夠用語言把人、事和情景等具體地、生動地表現出審美特質,刻畫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借此表達思想感情,把孩子引入詩歌所創造的藝術境界中去。孩子們把蝴蝶想象成花朵,把樹葉想象成小鳥,把花瓣想象成自己喜歡的發夾……這都是孩子們對事物進行的想象。例如《樹》:“春天的樹,是花兒們選美的舞臺。夏天的樹,是蟬兒們唱歌的教室。秋天的樹,是水果們睡覺的搖籃。冬天的樹,是風兒們賽跑的運動場。”樹的形象是多么的生動,在孩子們的心中是多么的美妙啊!根據這首兒童詩,我也引導孩子對大樹進行了想象創編“烈日下的樹,是一把綠色的大傘,為我們遮擋烈日。大雨下的樹,是件大大的雨衣,為小花小草和小動物們遮雨。黑夜中的樹,是一個小鳥溫馨的家……”孩子們眼中的大樹是棵多么有愛心的大樹啊,相信受到詩中大樹的影響,孩子們也會是充滿愛心的孩子。
兒童詩思想深刻、形象鮮明,只有用凝練、形象、具有表現力的語言來表現,才能成為好的兒童詩。
篇3
A
我率先示范。課間,我開始在教室、在走廊閱讀一些詩歌集,如《讓太陽長上翅膀》《飛鳥集》《新經典日日誦》《世界經典兒童文學:童詩精選》《世界經典兒童詩》等。當天就有學生問我:“管老師,你讀的是什么書呀?”我故作神秘:“這可是我的秘密哦,暫時還不能告訴你,我只能說我特別特別喜歡讀。”
兒童就是這樣,好奇心很容易就隨著教師的“故作神秘”越發膨脹起來。漸漸地,下課圍在我身邊的學生多了,悄悄趴在講臺邊盯著我那幾本書的小眼睛也開始多起來了。有些甚至忍不住開始“竊讀”,眼里全都是光。以至于后來,我在班級講起這幾本詩集的時候,好多學生都跟我說早就買好了。一切都在我的預期之中。
半個月之后,一個星期一的早晨,我在班級的語文角寫下了泰戈爾的一首詩――
“海水呀,你說的是什么?”/“是永恒的疑問?!?“天空呀,你回答的話是什么?”/“是永恒的沉默?!保ㄌ└隊枴讹w鳥集》)
課堂上,我跟學生說:“這叫現代詩,這首詩是大文豪泰戈爾的作品?!蔽易寣W生反復讀幾遍,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情感。同學們讀得興致盎然。
從那以后,5分鐘的課堂詩歌誦讀時間成了每節語文課的“餐前甜點”,也成為同學們每天的必修課。今年的教師節,這批已經畢業的學生回來看我,跟我講他們的語文課堂有5分鐘的演講、5分鐘的美文欣賞、5分鐘的好書推薦……但,每一個都很懷戀我們班的5分鐘詩歌誦讀。
5分鐘詩歌誦讀,我和同學們一起為之取名:“每日一誦”。語文角上的詩歌每天翻新,泰戈爾的深邃讓同學們沉浸于思考,金波的情趣又讓同學們樂在其中。我還經常拿來一些獨特的兒童詩給同學們欣賞,如:加拿大詩人但尼斯?李的小詩《進城怎么走法》――
進城怎么走法/左腳提起/右腳放下/右腳提起/左腳放下/進城就是這么個走法。
單純、淺顯、質樸、平?!袠銓崯o華的詞語似乎都可以用來形容它給人的感受。我還記得,同學們剛開始誦讀時,個個露出嘲諷的神情,還有的同學不屑一顧地笑道:“這也太簡單了吧!”我笑道:“提起,放下;提起,放下。世界上又有哪件事不是這么個‘走法’呢?”同學們愣住了,若有所思。下課的時候,我看到了同學們將這首小詩認真地抄寫在自己的小筆記本上。其實,兒童詩里深與淺的辯證,趣與理的交融,何止讓同學們驚異萬分,就連我,也一樣是漸入其境,樂在其中。
B
不久,我開始有意識地將尋覓兒童詩的工作交給同學們。我利用班級語文學習加分獎勵平臺,鼓勵大家尋覓兒童詩,誦讀兒童詩。我在班級宣布獎勵方案:推薦一首加1分,被選中并且自己愿意在語文課堂感情誦讀出來再加1分,被老師選中抄寫在語文角上一次性加3分。第二天,我就給班級中尋覓到兒童詩歌的學生每人加了1分,給三位被選中并且愿意誦讀的學生每人又加了一分。同時,我在黑板上抄下了大家選中的小秋同學推薦的一首詩:《安慰》――
青青的野葡萄/淡黃的小月亮/媽媽發愁了/怎么做果醬//我說/別加糖/在早晨的籬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紅太陽(顧城《顧城的詩 顧城的畫》)
同學們選中的理由是:將自然景物和孩子的生活巧妙地結合到了一起,畫面感強,將孩子的活潑可愛與奇妙想象表現得極為自然。那一天簡直快樂極了!同學們盡情地讀詩,盡情地發現兒童詩中的奇妙幻境。這也將班級誦讀兒童詩的活動推向了。
從那天起,課間到處是同學們在比賽誰找到的兒童詩多,誰找來的兒童詩精彩,甚至有的比賽誰讀得最好。每每走進班級,時而有學生拿著網上打印的兒童詩在讀,或捧著買來的詩集,一臉燦爛地走到我的面前,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樣:“老師,老師,這是我帶來的……”瞧,兒童的世界就是這般鮮活而妙趣橫生!仿佛你只要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太陽,他們立刻就可以燦爛炫目起來。就這樣,語文角和“每日一誦”展示的,幾乎都是同學們自己尋找到的兒童詩,如《露珠》――
誰都不要告訴/好嗎//清晨/庭院角落里/花兒/悄悄掉眼淚的事//萬一這事/說出去了/傳到/蜜蜂的耳朵里//它會像/做了虧心事一樣//飛回去/還蜂蜜的(金子美玲《向著明亮那方》)
全班同學都非常喜歡金子美玲的這首詩。如此這般奇特曼妙的想象,賦予動植物以生命,又與兒童的生活體驗息息相關,讀來使人的內心不知不覺地變得柔軟而又明亮。這首詩引發了班級中的“金子美玲”熱,課后,有很多學生去搜集金子美玲的兒童詩,有的同學還買來了她的詩集《向著明亮那方》。同學們自然地實現了從一首詩到一位詩人、一本詩集的跨躍,這確實是讓我驚嘆的事情。是的,兒童喜歡一首詩的理由很簡單――只要自己單純地喜歡就行了,似乎沒有那么多成人眼中可以成為理由的理由。
當然,也有不少同學帶來的不是兒童詩,但是,這些詩距離兒童的世界,尤其是五六年級的同學很近,我覺得這樣的現代詩也是可以給學生誦讀的。如,有一個學生帶來的這一首詩――
霧 [美]桑德堡
霧來了/踮著貓的細步/他弓起腰蹲著/靜靜地俯視/海港和城市/又再往前走。(網絡《譯詩精選》)
詩人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了霧的夢幻身姿,這讓一貫喜歡或只會運用“蒙”“神秘”等詞語形容霧的同學們眼前一亮。
誦讀,不求甚解,也一樣可以讀得詩意盎然。
記得小時候,走在雨后的田野上,常會看到許多不知名的小野花。它們開得并不鮮艷,但小小的花瓣貼著地面又朝向藍天。我曾好奇地問媽媽是誰家所種,媽媽告訴我,有些種子是天生就藏在泥土里睡覺的,雨點打醒了它們,它們就鉆出來了。有一天,我遇到了類似這樣的情景――班里一個男生笑嘻嘻地跟我說:老師,我說我能寫兒童詩,您信嗎?
篇4
兩個月了,同學們誦讀了大量兒童詩和現代詩。教師的職業敏感越來越強烈地提醒我:班級已經形成了兒童詩創作的氛圍,已經具備了兒童詩創作的條件了,可以試著啟動了。
2012年4月的一個放學前,我對全班學生說:“同學們,明天我們將進行首次‘兒童詩創作大賽’,主題是‘真善美’。今晚就回去思考思考,準備準備吧。”“?。卡D―”底下一片嘩然,“老師,我們哪會寫詩?。俊蔽乙沧⒁獾?,很多同學臉龐是興奮的笑容。我微微一笑:“相信自己!”
或許,第一次兒童詩創作采取自由命題的方式會更好,讓兒童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因為詩歌本身就是非常自由的,何必用一個命題約束學生們的思維呢?可是,我最終選擇命題式創作。這是因為:一是我們班在誦讀現代詩和兒童詩的過程中,強調了這些詩作中的真善美,同學們對此有更多的感知,“真善美”這一主題范圍比較寬泛,且能起到誘因的作用,喚起他們內心的詩情;二是命題式創作具備約束性的同時,也具備了真實性,利于教師了解同學們真實的創作起始水平。
兒童總是能創造奇跡的。第二天,我安排了20分鐘的時間,讓同學們現場創作,53個未經任何詩歌寫作指導的小學五年級學生帶給我無比的驚訝和喜悅。現摘錄其中幾首――
《真善美》(陳)
哦,月亮/你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嗎//真,不是那清澈的湖水嗎/那么的清澈,沒有一絲雜物/讓湖底世界映入我們的眼簾/很真,很真//善,不是那小鹿的眼神嗎/那么的純潔,不染一絲灰塵/讓那動人的目光打動我們/很善,很善//美,不是月亮你自己嗎/那么的無私,不留一絲惡念/讓我們感受到大地媽媽的關懷/很美,很美//水波映月,月光似水/一只小鹿用那眸子在湖邊賞月/這,就是真善美
《霧?泉》(王羿丹)
美麗的霧啊/你是這么夢幻/但卻不能讓我觸碰/所以/我穿過你/掬起一捧清泉/感嘆它的晶瑩/即使它不是如夢似幻/起碼/那溫柔的泉水是真實的
《湯》(余顯城)
人生就像一碗湯/傷心時會感覺太咸/生氣時會感覺太燙/哭笑不得時會感覺又甜又咸/讓我們一起掌握人生的船帆/使這碗湯變得甜蜜,甜蜜再甜蜜
細細讀來,不管從詞句的選用上,意境的營造上,還是其間流淌的或情趣或理趣的角度上看,這幾首兒童詩都各具其味。最重要的是你能從中深深感受到這些簡潔文字中兒童的存在――兒童的真生活,兒童的真情感,兒童的真智慧。一年多來,我閱讀了大量我班學生創作的兒童詩,這種徜徉在文字間的兒童本體的存在感,有時候比我任教多年來所閱讀學生作文時感覺到的要強烈許多。
同學們寫好之后,我選了幾首,請小作者在全班現場朗誦。始終忘不了那個場景:教室里的每一個同學和我一起,深深沉浸在他們自己的文字之中,時而笑顏如花,時而若有所思,誦讀者興奮而真摯,聆聽者專注且羨慕。每一雙小眼睛都是透亮透亮的,那是兒童被新奇事物深深吸引時才會有的眼神。而此時,讓他們感到新奇的詩意文字的創作者不是大詩人,不是大作家,正是他們自己!
第一次嘗試取得了意料之外的絕佳效果。當天,我給全班同學的家長發送短信:“今天,班級進行了第一次兒童詩創作大賽,同學們的精彩作品令人驚嘆??旌秃⒆恿牧慕裉靹撟鲀和姴Ⅰ雎犓麄冋b讀作品的感受吧?!?/p>
篇5
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詩歌普遍進入了中小學語文教材,從目前通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已占課文很大比例。教材中收錄的有古詩詞、現代詩歌、兒歌、童謠等。詩歌進入教材后,教師要進行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改革,特別需要提高兒童文學修養。但現狀是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對詩歌教學重視不夠,兒童文學素養不高。兒童自創詩相對較少,能提供給學生閱讀的兒童詩集很少。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愛幻想,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記憶力強,正處于學習的最佳時期。教學中通過搜集整理、賞詩誦詩寫詩等途徑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童年充滿詩意。
正基于此,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賞詩誦詩、嘗試寫詩、編輯詩集等活動,對兒童欣賞詩歌、自創詩歌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培養學生詩性文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促進教師的詩性智慧和業務素養的提高,拓展素質教育的語文新天地,實現教學由文學、到美學的升華。
一、引導學生與詩同行,掌握詩歌學習的基本方法
1.搜集詩歌。古今中外詩人創作的優秀詩歌,給我們美的熏陶。指導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采訪記錄等信息渠道,搜集創作的詩歌或記錄當地流傳的民歌、童謠。也可以搜集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此活動的目的是了解古今中外詩人創作的優秀詩歌,給我們美的熏陶。
指導學生閱讀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閱讀唐詩、宋詞、元曲,再閱讀國內外優秀的現代詩。古詩語言凝練,內涵豐富。讓學生熟讀成誦,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讀懂詩歌,感受詩歌中包含的情感?,F代詩寫法自由,更適合抒發現代人的情感。
2.整理資料。通過閱讀詩歌,讓學生學會給詩歌分類,從不同角度搜集詩歌,整理詩歌。如:按題材分,有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等;按形式分,有格律詩、自由詩等;按體裁分有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等;還可以按國家和作者分。搜集詩歌時,要提醒學生不要局限于創作的詩歌,還要記錄當地的民歌和童謠。個人和小組將搜集到的詩歌進行分類整理,在小組和班級中進行交流,為下一步開展詩歌欣賞打下基礎。
3.欣賞詩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借助工具書了解大意,體會情感。在組內向同學推薦自己喜歡的詩,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首詩。在欣賞詩歌時,可以在小組內閱讀,看作家是怎樣欣賞詩歌的,重點是學會明詩意和悟詩情。
4.動手寫詩。在學生賞詩誦詩后有了一定的積累,讓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只要我們有一顆童心,大膽想象,錘煉語言,就可以寫出有趣的童詩。推薦優秀兒童詩,想想他們是怎樣把自己的感受用詩歌表達出來的,再試著寫一寫詩,鼓勵學生之間交流自己寫的詩。
5.詩歌朗誦。可以朗誦搜集到的詩,也可以朗誦自己寫的詩,在班級里開展詩歌朗誦會。
6.知識競賽。將搜集到的詩歌知識編成題目,用比賽的方式看看哪些同學的詩歌知識最豐富。
7.編輯詩集。小詩集里可以編入收集到的詩和同學自己寫的詩,也可以編入詩人的故事或詩歌的相關資料或給詩配上插圖。給詩集取個好聽的名字,裝訂后在班上展示。教師將優秀詩集搜集起來,編訂出一本小學生詩集,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8.辦手抄報。舉辦“我愛詩歌”手抄報評比,通過“我愛讀”“我會賞”“我會寫”及詩歌知識答題等板塊,使學生愛上詩歌。
二、引導學生在詩里發現美,提高詩性文學素養
1.激發學習詩歌興趣,提高誦詩賞詩水平。教學中與詩同行,通過誦讀所傳達作品的情,所闡述的理。誦讀作品本身內容的新奇豐富,表現風格的多姿多彩,表現手法的精妙絕倫,吟誦品味之中,學生自然會被作者所抒發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觸動,自然會被作品高超的藝術手法而驚嘆折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強烈興趣,體會到詩歌學習原來是如此的奇妙而精彩。走進校園,常能聽到朗朗誦詩聲;看到孩子們在比著誰誦的詩多;時常能聽到學生在游戲中,在與人交流中不經意地吟詠出幾句蘊含詩意的話;孩子們經常通過“朗誦”“吟詠”“歌唱”“配畫”等形式表達對詩歌的理解。
兒童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真摯的情感,富有鮮明個性。學生在一次次的美讀指導中,漸漸掌握了誦讀方法和技巧,激發了學習詩歌的興趣,詩歌誦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對詩歌更加喜愛,漸漸體悟到了詩歌的美,豐富和提高了文學素養。
2.加強學生詩歌創作指導,提升詩歌寫作水平。學生通過對詩歌的品讀、模仿、創作和評價,了解了有關詩歌的基礎知識,并初步學會了欣賞、寫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讀詩、寫詩興趣盎然,他們以此為樂,互相傳閱,互相品賞,積極進行詩歌創作。2011年出版了一本兒童詩集《花瓣飄香》,刊號為:ISBN978-7-204-10902-92011,詩集的正式發行,突破了目前國內兒童自創詩相對較少的現狀,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好反應。同年我校成立花瓣飄香文學社,至今出版六期《花瓣飄香》校報。2012屆畢業班優秀作文選《五彩斑斕》出版發行。2013年畢業班又編印了第二輯《花瓣飄香》詩集,共選入213首兒童詩歌。
3.構筑詩意校園,促進了師生和諧發展。有詩的人生一定會多一點精彩。我們通過滲透、熏染、陶冶、美化等形式,達育人、美育的效果。事實證明,受詩熏陶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的情感更細膩,更懂得關心人、體貼人,能更多地為別人著想。校園蓬勃生機,充滿詩意。
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經常通過“朗誦”“吟詠”“歌唱”“配畫”等形式表達對詩歌的理解。隨著詩歌閱讀量和創作的加強,在詩的熏染陶冶下,學生變得更純潔、更善良、更樂觀,涌現了一批校園小作家、小詩人。他們以自己獨到的筆觸描繪著自然、刻畫著生活、抒寫著情感,創作了大量優秀詩作,在各級競賽中獲獎。創作詩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發表與獲獎更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積極性,使他們寫出了更多、更好的作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這悄無聲息中豐富并提高了學生詩性文學素養,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與詩同行教學相長
1.探討了有效的詩歌教學模式。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勇于實踐,促使學生詩情激蕩,思維飛揚,使課堂詩意彌漫。經過實踐,總結了搜集整理―誦讀賞析―仿寫創作―成果展示的詩歌教學模式。
首先,指導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搜集經典詩歌或感興趣的現代詩歌、民歌、童謠。小組搜集到的資料,按一定的類別把詩歌分類。然后引導學生閱讀、欣賞優秀詩作,指導學生把握優秀詩作的字音、節奏、輕重、緩急,讀出詩歌蘊含的感情,美讀成誦,促進學生理解詩作。對經典詩作誦讀、感悟、內化,真正理解和領會詩作的思想情感后,指導學生模仿寫出同類和類似的詩作。與此同時,有目的、有組織地帶領學生到大自然、社會中體驗生活,取舍素材,進行詩歌創作。教師將優秀詩集搜集起來,進行詩歌知識競賽,在班級里開展詩歌朗誦會,匯編學生創作詩歌,出版了一二輯兒童詩集《花瓣飄香》,優秀詩歌選《五彩斑斕》,內容富有生活情趣,編排更系統更科學,為學生搭建了展示的平臺,學生嘗到了寫作詩歌的甜頭,提高了閱讀和寫作能力。
篇6
那么,中小學語文教育存在哪些制約新詩教育的問題呢?
一、教材問題?,F在的中、小語文教材普遍是按照主題單位來編排課文的。這種編排重視的是課文里的思想和知識的主題內容,卻忽視了課文文體形式的差異,沒有導向學生對文體之美的感受,很難建立起文體感,形成文體意識。此外,教材里,新詩的選編也有大問題。一是大部分入選教材的新詩不是按照審美標準來選的,而是根據單元主題的需用來選的。如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中,把牛漢的《華南虎》與鄭振鐸的《貓》、沈石溪的《斑羚飛渡》、布封的《馬》和蒲松齡的《狼》列在一起,形成一個“動物文學”單元,但選編者可能沒有想到,牛漢的《華南虎》這首詩既不是“動物詩”,也不是“生態文學”。這首詩中的“華南虎”只是生命的隱喻,是詩人對知識分子和詩人處境的時代描述與思考。二是對入選新詩進行改編,使原作之美喪失。這是中、小學語文教材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只是入選的新詩經過了改編,其他名家名篇也都經過了改編或縮寫。三是選入或編寫了一些劣質新詩。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里的《延安,我把你追尋》,就是一首缺乏美感的朗誦詩,它過分強調主題思想,缺乏語言之美,幾乎沒有詩意。四是新詩選編缺乏連貫性與審美邏輯。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四年級上、下兩冊里的比例就失衡,上冊里只有一首新詩,下冊里有三首,而且它們之間沒有任何審美關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新詩更是編排很亂,初二課本里沒有新詩,而初三課本里兒童詩的比例比初一課本里的大。按照審美邏輯,初一課本里可以多選兒童詩、少年詩,初二、初三課本里可以多選青春詩、抒情詩,可是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里的新詩就毫無審美邏輯和難度層次。
二、教法問題。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很多語文老師不會講新詩。教學參考書也沒有給語文老師很恰當的指導。很多小學語文老師一遇到新詩課文,就跳過去,干脆回避。還有的語文老師只是簡單地帶學生朗讀幾遍,或者把新詩分成一段一節,分析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有的語文老師壓根兒就不懂什么是詩,不知道什么是意象,不知道什么是意境,也不會帶領學生感受意象,進入意境;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里,新詩也只有思想品德教育價值。筆者曾去一所中學聽語文老師講新詩,這位老師給學生們講鄭愁予的《錯誤》,竟然讓學生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覺得這首詩是男追女,還是女追男?”問的很可笑,完全把一首很輕靈的抒情詩的美感粗淺化了。古詩詞的講授,他們也不過是按照傳統的方法去教,先是講解里面的生字生詞,然后帶著學生把古詩詞翻譯成現代文,然后歸納思想主題。
三、教師素養問題。很多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和新詩素養是非常欠缺的。這與大學的中文教育和教師教育有關。現代很多小學語文老師是教師教育學院畢業的,學的是小學語文教育專業或者課程與教學論專業。這兩個專業畢業的學生普遍存在一個文學修養不夠,文學基本知識掌握不系統的問題。另外,現在各師范大學中文系重視“文學史”系列課程,也很重視“文學理論”課程的教學,卻缺乏對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文本的解讀能力的培養。很多大學教授從來沒在課堂上教學生解讀、分析與欣賞過一首新詩,他們自己也只能模模糊糊地給學生講些空洞的所謂“知識”與“理論”。因此,這些大學生在中文系學了四年,甚至有的還讀了中文研究生,可他們不會細讀文本,細品小詩。當他們走到語文教學崗位上,面對一首新詩的時候,他們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么解讀,不知道從哪里入手。
四、考試問題。多年來,中小學語文考試基本上回避新詩。試卷中的閱讀理解題目,大部分都是“心靈雞湯”類的短文,因為這些短文很容易歸納主題思想,很容易找到標準答案。小升初、初升高到高考的語文試卷中的作文,絕大部分都是寫材料作文。之所以考試都以寫材料作文為主,主要是因為材料作文很適合學生表達老師們想要的觀點。應該說,材料作文是作文的一部分,作文不可回避這種寫法。但材料作文不能成為各種語文考試的最主要的作文題目。最令人費解的是,語文高考極少鼓勵學生寫新詩,甚至還明確表達“詩歌除外”,這其實是語文教育自相矛盾,畫地為牢的表現,也是語文考試片面性的證明。
以上幾個問題,都制約著新詩教育,當然也導致了語文教育不可能真正全面培育學生語言能力,并感受母語魅力,體驗創造母語的快樂。那么,新詩教育要提高,要改進,需要如何推進呢?
第一,語文教材要修訂,讓真正的優秀新詩進小學、中學語文教材。而且教材編寫要顯示詩歌教育的邏輯。需要體現新詩學習的規律,把現代新詩的文化脈絡和審美追求融進教材里。比如說,小學語文教材,低年級的課本里可以選些精美的兒歌、幼兒詩和童話詩,中高年級的課本里可以多選些有趣的兒童詩,可以是優美的抒情詩,也可以是生動的童話詩,還可以是幽默的敘事詩。而初中語文教材,初一里可以適當選一些兒童詩,到了初二、初三,則盡量多選些少年詩、青春氣息濃郁的抒情詩。高中語文,則可以多選五四現代新詩、“朦朧詩”和“后現代詩歌”等比較有深度的新詩。
第二,詩歌教學要提高,就要改進新詩的教法。新詩教法,不能簡單地分段落講述,歸納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新詩教學要從新詩的語言技巧入手,讓學生理解語言之美,才能達到讓學生領會詩歌的思想和情感。沒有進入新詩語言的門檻,就難以體驗新詩之美。新詩之美,美在語言,美在意象,美在思想,也美在新詩有它獨特的藝術氣質與現代追求。
第三,提高教師的詩歌素養。語文教師要教好新詩,要把新詩之美展現給學生,真正能夠引領學生進入詩意的空間,體驗新詩之美,自己就得會讀詩,善于解讀新詩,能夠把新詩里常用的修辭、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新詩內在的節奏與情感轉達給學生。當然,語文教師要提高詩歌素養,得多讀新詩,要學習一些基本的鑒賞方法,語文教師最好要會寫新詩。
第四,改革考試形式和內容,讓新詩進入考試試卷,讓新詩閱讀成為檢驗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好的方式,讓新詩寫作成為檢驗學生寫作能力的一部分。尤其是高考,再也不能武斷地“詩歌除外”了。平常的作文和語文測試,也要盡可能讓學生練習新詩欣賞與寫作,讓學生從新詩里找到語文之美之趣。
篇7
“人文需要”是人作為一種歷史的生命所產生的“體驗自我”、“認識自我”、“表達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以及“籌劃自我”的需要。作為教育的主體,兒童同樣有這種人文的需要。這一點,現代教育理論對此進行了很好的認同和論證。現代教育理論承認并尊重兒童是“完整意義上的人”。他們同成人一樣,擁有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是完全獨立的生命主體,對自我有認識、表達、理解、質疑、反思、體驗、籌劃等需要。童詩的特點正好與兒童的人文需要深刻吻合。童詩創作為兒童的人文需要找到了一條很好的途徑和表現形式。古人說“詩言志”,將“志”字解釋為“人文需要”也是恰當的。詩歌的抒情言志、直覺感悟就是以指向人的內心世界為前提的。朱光潛先生認為,讀一首詩和作一首詩都常須經過艱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貫通,全詩的境界于是像靈光一現似地突然現在眼前,使人心曠神怡,忘懷一切。這種現象通常人稱為“靈感”。可以說,童詩創作是兒童自我體驗、反思、感悟、表達的結晶。兒童眼中的世界與大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兒童眼中的世界更加純潔、神秘,更加新鮮活潑,更加富有吸引力。一句話,更加富于童話的色彩和詩意的感受。所以,朱光潛先生曾說,“真正欣賞詩,要有幾分原始人或嬰兒的制造神話或童話的心理”。因此,不能把兒童天真的體驗簡單地斥責為“不深刻”而懷疑兒童是否可以寫詩。例如,有一次,我發現不少同學喜歡玩紙飛機,我借機引導學生以“紙飛機”為題創作小詩。有幾位同學合作寫了這樣一首小詩:“我們把歡樂/變成小飛機/在藍天下飛翔/時起時落/時高時低/載著童年美好的記憶/將秘密珍藏在心里”。簡短的詩句中體現了兒童對內心體驗和感悟的一種歡樂的表達。詩在古希臘文中是創造的意思。創造是詩的本性之一。引導學生嘗試創作兒童詩歌,學生會感受到學習語文,運用語言進行“創造”是多么富有樂趣。宜曉華在詩中寫道:“我自由地飛翔/只因用夢與想/編織心靈的翅膀”;徐珺說:“給心靈裝上眼睛/帶心靈去放風/讓它瞭望蔚藍的天空/帶回繽紛的彩虹”……天地間的一草一葉,一蝶一鳥,一磚一瓦,蠢動含靈,山河大地,日月星輝,整個天地世間的人情物事都可以成為吟詠的對象,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積累,喚醒自己的生活經驗,激活自身的思維方式,用整個身心來創作,樂在其中,樂以忘我。其意義早已超越作品本身的水平,其目的也不僅僅在于作品本身的文學水平,“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保ǖ谒苟嗷荩﹥和姼鑴撟骶褪且环N激勵、喚醒和鼓舞。就如我的學生所說:“寫詩是一種創造,思想就有多妙,詩就有多妙。寫詩是一種樂趣,每寫完一首詩,心情別樣的舒服。詩是生活中的伙伴,每當不開心時,把所有的一切寫上去,折成飛機,放飛在天空中。學詩使我生活中的話語變得優美,泛著一些詩意。”這就是一種人文需要。
二、童詩創作要體現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精神體現在對于自己、他人、社會、環境等總體存在關系的關注和關心,對“人在這個地球詩意地安居”(荷爾德林)的一種精神理解,期望從內心對此進行綜合的和諧的把握。童詩創作對兒童的人文關懷精神的培養有重要作用。創作是心靈“詩化”的過程。用“詩”的眼光觀察世界、把握世界,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詩心”可以說是童年的天性,有人將童年期稱為一種“繆斯性存在”,正說明了這一點。創作實踐基于兒童的詩心,將這種詩心引導出來并進行渲染、培養、放大,使它能夠有力支撐起兒童充實的內心世界,這就等于鋪設好兒童人文關懷精神培養的“溫床”。學生的童詩創作實踐明顯地體現了這一點,如《綠》:“你把年輕還給大樹/你把清澈還給小河/你把生機還給小草/你自己的生命/卻屬于———整個世界”(周乾);《理解》:“因為向日葵理解太陽/所以它的笑臉總與太陽面對/因為楓葉理解秋風/所以秋風一吹它就笑紅了臉/因為自然的一切理解我們/所以總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精神飽滿地迎接我們/但人類卻最最不理解/自己生活的地球/這,是為什么?”(林俊安)等,都有著人文關懷的內涵。創作是“擦亮”生活的過程。生活是詩歌創作的源泉,兒童用詩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的過程,也是內心對生活中的人、事、物、境的解讀和交流的過程,這是一種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喚起兒童對生活更加深刻的體會,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感,將他們的想象力和激情調動起來,用到升華自身的精神品質之中去。他們在創作中用更加睿智的眼光將生活“擦亮”,正如學生的一首詩《信》:“采一朵七色花/寫成一封信/寄給———/小鳥白云田野/寄給———/老師同學朋友……/所有的祝愿/如花瓣/美麗留在他們的身邊”(林曉曼),童詩創作將一種“堅實的美麗”留在了學生的心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比诵灾斜救话蛏频囊幻妫钔怀霰憩F于人類的童年時期。飲譽全球的兒童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講到,在兒童身上具有“愛的智慧”,兒童的愛從本質上來講是單純的。兒童對環境的愛,對成人來講似乎是他們天生的樂趣和活力,成人并沒有把這看作是一種精神的能量,一種伴隨著創造力的道德美。并且,兒童愛成人勝于其他任何東西。兒童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這種“精神的能量”、“伴隨著創造力的道德美”是什么呢?就是兒童一顆向善的心。這種向善的精神,如果沒有得到引導、得到鞏固、得到培育,隨著兒童向成人過渡,它一樣有退匿甚至消失的可能。而兒童詩歌中所展現出來的種種美好的真情、高尚的情趣、優秀的品質等,是引導兒童向善的絕佳材料。
三、童詩創作要錘煉人文信念
篇8
就像今天,學習《兒童詩兩首》,劉吉沖這個孩子就著實讓人驚喜。他竟在我的簡單引導下,寫出了優美的詩歌,讓人贊嘆不已。
那是第一節的課堂上,當我讓學生運用“閱讀——體會——感悟”的方式學習了《兒童詩兩首》后,興之所至,就給孩子們補充了些文學知識。這是我上課的一貫風格,總希望在文本之外,可以讓他們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一些中國文學的厚重與華美,用一種渴望而尊崇的目光仰視祖國文學藝術的殿堂,進而培養儒雅的個人氣質?;蛘吒叫囊稽c說,我希望他們掌握更多知識的同時,長大后,會為曾經有我這樣一位語文教師而感到榮幸。
這次我補充的是古詩與現代詩在意象運用和寫法上的異同,以課本上的詩歌和學生耳熟能詳的古詩進行對比,從中找出差異。盡管孩子們聽得一知半解,但我相信高起點的教育會提升他們自身的接受能力,這種方法的效果短期內或許看不出來,但對學生的影響卻是長久而有效的。講完之后,我便讓他們拿出練筆本,模仿《童年的水墨畫》一詩,用詩歌的形式寫一寫自己心中的童年。
教室里靜寂得落針可聞,只聽見筆尖劃過紙張時的沙沙聲,讓我不由地想起兒時夢醒,聽見蠶食桑葉的境況來;又像是秋雨瀟瀟,落葉簌簌的聲響……茫然中回過神來,便看見有學生放下了筆,小聲討論起來。我抬頭看看表:好家伙,不過十分鐘的時間,倒有一半的學生寫完了。難道詩歌在他們眼中就是如此輕率可成的文字嗎?雖然只是短短的六句,就是我也不會有這樣的速度啊——心念一轉一回間,早有些不自知的疑慮。
見大部分學生停了筆,我讓他們毛遂自薦,朗讀自己的詩歌??上В@幫小家伙你望望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先舉手,想必怕自己寫得不好,惹人笑話。我開始鼓勵他們發言,終于有幾個孩子相繼舉起了手。
先是班長車夢寧和學習委員李杰,她們倆都是女孩子,平素文靜得很,詩如其人,中規中矩,照本宣讀,沒什么大的突破,不過,對于場景的描寫倒是把握得不錯,只可惜這不是在寫散文,徒有好詞佳句是遠遠不夠的——我在心里暗暗嘆息。
然后是李昕瑩和王梓瑩,這兩小姑娘是班里的尖子生,只是聽起來寫得也不太讓人滿意,詩意平平,缺乏了想象的美感。我忽然覺得有些失落:是我把難度拔得太高嗎?要不怎么連這幾個學習不錯的孩子也寫不出讓人心動的詩歌呢?
劉吉沖把手舉得高高的,臉上洋溢著天真的笑意。他是我一直很喜歡的男孩子,家教很好,心思純真無邪,但學習向來不好不壞?!皠⒓獩_,把你的詩歌讀一下?!蔽覍λf。他慢慢站了起來,用他那特有的磕絆腔調讀著自己的詩作。剛聽了兩句,我的心忽然震顫了一下,像有什么虜獲了自己的靈魂。我飛快地伸手過去,拿過他的練筆本,霎時,一股清泉流瀑注滿了心窩。我忍不住把他的詩歌大聲讀了出來:
山谷/沒有人群的喧嘩/沒有車輛的忙碌/靜靜的山谷里?搖住著回音的腳步/溪邊的牛背上?搖柳笛嗚嗚/驚醒水里的小魚兒/碎了一湖的夢
我激動而欣喜地讀著這首小詩,忽然有把劉吉沖抱起來親親的沖動!這孩子,竟有詩人的天賦呢!那么美的意境,竟然在一次不經意的習作中流露了出來,盡管在格律上還有不少缺陷,但這又有什么?想象不是足以彌補他這個年齡的所有不足嗎?我用自己最熱烈的贊美表揚了他??此樕涎笠绲男θ?,天真而純澈,我忽然有了一種自豪!
經此一招,孩子們積極起來,紛紛把自己的詩歌讀了出來,整個教室里詩意盎然,充滿了浪漫、清澈的文學氣息。忽然間,我覺得有些感動:一直以來并不太喜歡小學教育,卻在這一刻變了初衷。
篇9
活動一開始,我們先制定了活動計劃。我們計劃在一周的時間內,搜集關于詩的知識,學會給詩歌分類,能夠正確地賞析詩歌,我們還希望能自己學寫一首小詩呢!為了完成計劃,我們確定了組長,并給每位同學合理地分了工。。
我是負責查資料的,上網進入了“google”頁面,輸入了關鍵詞“詩歌”。哇!關于詩歌的知識可真不少呀,據google搜索統計現共有2850萬個詞條是關于詩歌的。我立即點開了其中幾個網頁,進入了詩歌知識的海洋——“《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距今已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我國另外兩部詩歌總集分別是——《楚辭》、《漢府樂》……”,“我國的元曲,是一種小令,興盛于元代,大多由民歌而來……”,“泰戈爾是亞洲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在詩歌知識的海洋里,我流連忘返,增長了許多知識。
通過這次活動,我的收獲可不小。我們小組的同學搜集了許多的古詩和現代詩,可這么多的詩,涉及面這么廣,怎么整理呢?當我們學會了給詩歌分類后,這些整理的事情就變得容易得多了,真是小菜一碟。我知道了詩歌分類可以按作者分、按題材分、按形式分、按體裁分……我們按照作者給搜集來的詩歌分類,不一會兒,就把小山似的資料整理好了。
我們還學會了欣賞詩歌,知道了欣賞詩歌前,要先把詩多讀幾遍,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讀,可以用不同詩人寫的詩對比著讀,還可以邊讀邊在腦海里描繪畫面,走進詩中讀。學會了這些,欣賞詩時,我們就可以體會詩人創設的意境,更加了解詩歌背后的情感和含義了。比如:讀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倍潭處拙?,讓人感到琴聲初起,仿佛小兒女在耳邊竊竊私語。忽然,琴聲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像勇猛的戰士揮戈躍馬沖入敵陣。與敵人奮力拼殺,那驚天地、泣鬼神的情節仿佛就在眼前。
最后,我們還嘗試著當了一回小詩人,一首首富有童趣的小詩,就從我們的筆尖流露出來。我也寫了首詩——《四季的樹》。
四季的樹
春天的樹,
秋天的樹,
發了綠芽,
金黃一片,
歸來的鳥兒
孩子們收到
有了新的家。
秋姑娘送來的信。
夏天的樹,
冬天的樹,
郁郁蔥蔥,
光禿禿的,
炎熱的天氣
像年邁的老人
有了一絲的清涼。
篇10
一項研究要走得久、走得遠,首先在于方向的明確。什么是兒童文學,兒童文學與小學教育(語文教學)的關系是什么?這是“聯盟”首先需要厘清的基本問題,是開展兒童文學教育的邏輯起點。2012年3月,聯盟顧問、著名兒童文學理論家、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院長方衛平教授,作了“兒童文學與語文教學”的專題報告。誠如方衛平教授所言,兒童文學文本以其獨特的文化積淀、人生內涵、藝術魅力,成為人類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從這些作品中,小讀者和大讀者們既可以享受它們的天真和趣味,也可以領略其中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學。對于青少年讀者來說,人類所積累下來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既是他們課堂學習的一個樂園,更是他們可以追尋的一片文學天地,可以遙望的一個精神遠方。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存在正相關,這已被越來越多的教育有識之士認同。浙江有2013年,“聯盟”開始醞釀和思考建構兒童文學課程,以期進一步拓展教學資源。在不少專家學者的引領下,大家進一步明確到:語文學科本身就應該是開放的、發散的。語文課堂的基本姿態,除了講授,還更應該重視引導,從教材學習向課外書籍拓展,從課堂教學向課外閱讀延伸,從相對狹隘的知識獲取進入更加廣闊的語感培養、審美體驗和文化吸收的自由空間。三年來,兒童文學理論家方衛平教授、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周一貫先生、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劉堂江等多次到會,親臨指導,就“聯盟”的研究方向和實踐策略,提出了各自的經驗,為“聯盟”的各項工作不斷走向規范和深入提供了堅強的理論后盾。
二、課堂主導課外延伸
語文課堂教學無疑是兒童文學教育走向深入的主陣地。在這幾年中,“聯盟”組織了特色鮮明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有力地推動著兒童文學與小語課程改革?!奥撁恕背闪⒁詠?,已經成功舉辦了6次課堂研討活動,形成了系列化的課堂教學課例成果。其中,既有義務教材中的童話課,也有各校校本教材課,還進行了數學童話課、繪本閱讀課、兒童文學小說閱讀課、詩歌教學課、寓言教學課、民間故事閱讀課等多主題的教學實踐探索,極大地豐富了兒童文學教學的內涵。2014年3月,在我國著名童話大師,《神筆馬良》的作者洪汛濤先生的母?!憬〗鹑A市浦江縣浦陽一小,“聯盟”和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等聯合舉行了第六次活動,來自北京、浙江、上海等600余名小學語文教師,聚集一堂。會長何夏壽執教的民間故事閱讀課《鯉魚報恩》,更是開啟了童話教學跟民間故事結合的探索之路。周一貫老師在評課中說:何老師本著對民間文學的珍愛和推廣民間文學的擔當,選擇了這一類的語文課程資源開發,把民間文學從被語文教學遺忘的角落里“營救”出來。這節“另類”語文課,啟示我們語文教育不應偏守在現代文明的殿堂里,把三千寵愛結集于“教材一本”,而應該問鼎民間,親近民間,走進民間唱“民歌”,將民間故事(民間文化)作為資源加以充分利用,讓母語教育因為“民間”而更接民情、更得民心。精彩紛呈的兒童文學教學課例的開設,輕松有趣的文本,童心勃發的課堂,獨到的兒童文學教學思想,睿智的文學教學方法,彰顯了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中的獨特魅力,大大開闊了教師們開展兒童文學教學的視野,展現了“浙派語文”教師的文學情懷,以及沉醉其中的激情!
三、系統推進文化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