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冬天的詩歌范文

時間:2023-04-01 04:29: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冬天的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于冬天的詩歌

篇1

論文關鍵詞:天津市房地產價格波動,經濟發展,實證研究

目前房地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對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投資模式、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等方面有重大貢獻。同時,房地產業又存在著較大的區域差異性。一個區域的房地產價格水平應當與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相適應、相制約。

在房地產業發展過程中,其與建筑業間的關系非常密切,不容忽視。根據數據顯示,建筑業發展對于一個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建筑業作為房地產業的支撐性部門,由此我們可以斷定,房地產開發通過建筑業對地區經濟發展也能起到很大的間接性的拉動作用。房地產業作為建筑業的上游產業,房地產業的發展情形決定著建筑業的興旺與否,因此二者密不可分,要積極發揮協調作用。

另外,房地產業作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社會生產部門,與其相關聯的產業部門也應當中類繁多。下面則通過價格波及效應對具體產業部門的影響進行定量計算與分析。

2 天津市房地產業的價格波及效應計算

根據《天津市2002年42部門投入產出表》中42部門投入產出表數據,利用公式4.1計算房地產業提價對其余部門價格的影響。把計算結果按照房地產業提價1個貨幣單位對其余部門價格影響的大小進行分類,結果如表4.1所示。

表1 天津房地產業提價1個貨幣單位對其余部門價格影響大小分類

相應提價

部門

部門分類

相應提價

部門分類

相應提價

>0.03

(9部門)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

0.038682115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0.105699778

金融保險業

0.062502663

批發和零售貿易業

0.049945712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

0.031450885

服裝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

0.03825511

其他制造業

0.030063136

郵政業

0.030643094

住宿和餐飲業

0.052135907

0.01~0.03

(23部門)

農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紡織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造紙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化學工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制品業、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綜合技術服務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0.005~0.01

(7部門)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旅游業、科學研究事業、教育事業、其他社會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非金屬礦采選業、

(2部門)

金屬礦采選業、廢品廢料

由表1可以分析出,我國的計算結果中提價大于0.03的部門中可以發現金融保險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服裝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其他制造業、郵政業受房地產業影響較大,這些部門中多屬于第三產業,也包括少部分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各部門的業務范圍與房地產業緊密相關,我們也不難看出,關系到城鎮居民生活和消費水平的如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服裝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都直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有著緊密聯系,這也和上述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中,商品房價格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Granger原因的結論相一致,說明商品房價格確實會影響到城鎮居民的收入及消費情況。因此,房地產價格的提升必然會導致上述各部門的產品提價。而第二產業相較之下受房地產業提價的影響較小。

3 小結

與房地產業關聯較大的一半為第三產業中的相關部門。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第三產業對房地產的建設、使用和維護中均能占據較大比重,或者其從事的相關業務范圍與房地產業有密切聯系,因此,房地產價格的上升會引起其相關部門的提價。第二產業收到房地產提價的影響則相對較小。

參考文獻:

[1]天津統計局.天津統計年鑒[M].天津: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2]沈悅,劉洪玉.住宅價格與經濟基礎面: 1995 —2002 年中國14 城市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4 (6):78-86.

篇2

執教教師:劉美珍

目標:

1、幼兒理解詩歌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

2、認識生字:心,葉,方,飛

3、初步教育幼兒要多幫助他人。

二、 準備:

1、秋娃娃寫信PPT課件

2、自備信封實物4個。(每個信封分別裝一片紅或黃色樹葉,樹葉上分別貼有松鼠,大雁,獾子,小朋友的圖片)

3、字卡心葉方飛

4、歌曲《秋天多么美》《秋娃娃寫信》

5、樹葉

三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律動《落葉》,秋風吹,樹葉搖,紅葉黃葉往下掉,紅樹葉、黃樹葉,片片飛來像蝴蝶。激發幼兒對秋天的感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2、神秘出示落葉,讓幼兒直觀感覺秋天到了,樹上綠色的樹葉變成落葉。

(二) 基本部分

(1)引出,收到秋娃娃的信

今天我拿到了秋娃娃寫的幾封特別的信,你們猜猜秋娃娃是用什么做信紙的?給誰寫的信?又會說些什么呢?

(2)教師出示4個信封,并一一拆開,拿出每個信封里的樹葉信,引起幼兒的興趣。

(3)出示PPT,幼兒欣賞,教師講述故事《秋娃娃寫信》,秋天來了,天氣涼了,大樹上的樹葉有的變黃了,有的變紅了,秋娃娃也來了,它的心腸特別好,想幫幫它的好朋友們,于是,它就摘下樹葉來寫信,寫給誰呢?

(3)給大雁吧,秋娃娃摘下一片紅樹葉來,寫呀寫,寫呀寫,寫完了,就把這封樹葉信寄給了大雁,信中告訴大雁:天氣涼了,趕快飛到溫暖的南方吧,大雁接到了這封信,就起程飛到溫暖的南方了。

(4)再寫給誰呢?給松鼠吧,秋娃娃摘下另一片樹葉,寫呀寫,寫完了,就寄給了松鼠,告訴它:冬天快要到了,快準備過冬的糧食吧,免得冬天挨餓,松鼠接到信之后,就趕快去摘松果準備過冬了。

(5)再寫給誰呢?給獾子吧,秋娃娃又摘下一片樹葉,寫呀寫,寫完了,就寄給了獾子,告訴它:秋天來到了,天氣涼了,快快打洞造新房吧。獾子接到信后,就趕快打起洞來。

(6)秋娃娃又摘下樹葉,寫呀寫,寫呀寫,寫完了,就寄給了你、我、她,告訴大家:天氣涼了,多穿衣裳別著涼。

(7)他寫給這兒,寫給那兒,把黃葉、紅葉都寫光了。到最后,大雁、松鼠、獾子,小朋友因為接到秋娃娃的信,做好了過冬的準備,才沒在冬天挨餓、受凍,都很感激秋娃娃。

(8)于是,他們一起寫了一首兒歌來感謝秋娃娃,這首兒歌就是我們今天帶來的詩歌《秋娃娃寫信》(教讀課題,幼兒集體讀,分組讀) (三)提問問題,認讀漢字:

(1)、這首兒歌的名字是什么?(秋娃娃寫信)出示字卡:秋(教讀,組詞:秋天、秋風、秋葉、秋千)

(2)、秋娃娃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好心腸)出示字卡:心(教讀:好心,愛心,關心)

(3)、秋娃娃摘下什么來寫信?(樹葉)出示字卡:葉(教讀,組詞:樹葉、葉子)

(4)、秋娃娃寫信給大雁,讓大雁干什么?(快快起程飛南方)(教讀,飛機,起飛,方向,南方)

(5、)教讀字寶寶一遍,請幼兒當小老師(我們認識了字寶寶,哪位小朋友來當小老師教小朋友讀?)

(6)、小朋友,秋天來到了,秋天的景色可美了,下面我們欣賞歌曲《秋天多么美》來感受、體驗一下秋天(放音樂,幼兒欣賞,感受、體驗秋天)

(7)、做游戲:小兔,小兔跳一跳,找到“心”“葉”“方”“飛”字抱一抱,幼兒鞏固生字。

篇3

關鍵詞:海子;精神氣質;詩歌理想

本文把海子精神領域和詩歌領域的形成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進入北京大學學習之前和進入北京大學學習之后。這樣分期的原因是:海子本人出生在農村,但他非常聰明,十五歲就考入了北京大學,他是農民的兒子,貧困的出身這個背景在他走入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后,使他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這個階段的他接受許多新鮮事物,又促使他有更博大而高遠的精神追求。海子詩歌的獨特意象和真摯感情,源于他所接受的淳樸的父母之愛和農村鄉土環境的教育以及在這一時期形成的善良,質樸,淳厚的精神氣質和熱愛生命和土地的情懷以及由此造就的秉性;而他的詩歌所呈現出的博襟和崇高境界,則是在考入北京大學之后,感受了北大深厚的知識儲備與淵源學養,兼容并包和刻苦上進的文化精神后自主接受人類文明成果并且把自己的生命藝術化所產生的理性追求。如果說海子十五歲前的生活和經歷培養了他善良淳樸的性格和自強自信的品質,虔誠而真摯的看待世界和人生的胸襟,形成了他熱愛生活和人類的赤子情懷;那么,北大的學習和教育則形成了他系統而扎實的知識底盤和以詩歌為途徑拯救人類的詩歌理想

一.海子精神氣魄和詩歌領域理想狀態的形成

海子給我們每個人留下的印象是:他來自農村,對農村的一切事物有著天然的情感聯系。在《活在珍貴的人間》中他寫道:"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徹底干凈的黑土塊。"[1]他這份對土地的特殊情感,不可能是一個在大城市里成長的人所擁有的,它只能出自一位像海子這樣的農民家孩子之手,它帶著海子對童年時期農村生活的所有回憶。從農村里長大的孩子本身就有著質樸、純真以及對農村的土地的深厚感情。山川,溪水、綠草,藍天等特有農村氣息的自然味道都在海子的記憶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事物都是是海子一輩子也割舍不掉的故鄉情緣。

十五歲的海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后,接受的是完全不同于農村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在這里,海子的精神氣質和詩歌理想得以最終形成。海子憑借他的聰慧和勤奮學習了除他本專業外的很多其他的書籍,這其中有關于美術的,文學的,哲學的,尤其是文學和哲學的。這時期的知識積累為海子日后的詩歌創作積淀了豐厚的理論基礎和知識儲備。海子的詩歌理想是通過他的詩學論文來表現的。海子具有自己的詩學觀,他的詩學觀為他的詩歌創作起到了方法論和航標的作用。海子說,"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不想成為一個抒情詩人,或一個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為一名史詩詩人,我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的結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

二.生命與藝術的交織

海子把自己的生命藝術轉化為詩歌的形式,詩歌包含了海子太多的理想和理念。他詩歌的內容是他自己全部生命及藝術的貫通。海子的詩歌有短詩也有長詩。短詩主要都是抒情詩,是他對生命本身的高度凝練。正如他自己說的,他的短詩是“絕對抒情的”,具有“刀劈斧砍的力量”[2]。鑒于篇幅和海子1985年后的短詩,尤其是1987年后的短詩實質上都是伴隨著《太陽七部書》的行進而產生的,是“七部書”這一粗碩的太陽火軸輻射出的火星星群。就像一滴海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芒,海子的短詩同樣折射著他的詩歌理想,所以本文將討論的重點放在海子抒情詩的內涵的分析上,而對他的長詩只從宏觀的角度來把握。

三.海子詩歌對現代人們的啟迪

海子以詩歌為途徑來拯救當代人類走出精神落寞、追求物質化的生存狀態做了一次大膽的努力和嘗試,他以最原始的手段,從人類文化的源頭出發,運用象征的手法,顯示出一位詩人對這個不能讓他滿意的時代的既恨又愛的深沉反思和執著關注。海子的詩歌對于當下生存和精神境況的意義,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首先,從海子獻身藝術的精神來看。人們繁忙的為自己工作而奔走,城市里鋼筋水泥建筑起來的高樓大廈和廢物污染隔斷了與大自然與人清新靈動的交流,從而導致了人所需要的真誠溝通不能實現。這些閃耀著人的智慧之光的詩句和我們由此感悟到的美好生存和人性之美為我們這個心靈干燥如沙漠的時代澆灌了精神的甘露。如果說后工業時代是物質對人的異化,是精神凋萎的冬天;那么,海子的詩歌則是對精神家園的復歸,是萬物蘇萌的春天。王家心說我們"可以按自己的內心寫作,卻不能按自己的內心生活"是這個時代的無奈,那么海子的詩歌創作和詩歌是對這個時代的反抗,他的赤子情懷和他獻身于藝術的勇氣和精神是高懸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類精神之光。

注釋:

[1]西川《詩學:一份提綱》,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版,第914頁。

[2]余徐剛《海子傳》,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頁

篇4

關鍵詞:史蒂文斯;《我們氣候的詩》;道教;佛教;柏格森;尼采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2-0158-02

相比于美國20世紀的著名詩人T.S.艾略特和龐德,華萊士?史蒂文斯對于普通中國讀者來說,可能還比較陌生。雖然貴為美國五大巨擎之一,但是現代主義詩人史蒂文斯因其詩歌“常常措辭華麗,意蘊深邃,以至于晦澀艱深”[1],而被人們所忽略或誤解。

《我們氣候的詩》寫于1938年,此時史蒂文斯已經59歲,所以,該詩屬于他后期比較成熟的作品。有人認為該詩主題是關于藝術與自然的關系,認為第一節中的康乃馨和瓷器是指插花作品,并以此比喻詩歌的創造,認為二者皆取材于自然并需要人工修飾。這種說法雖有一定道理,但是還不夠深刻和全面,因為本詩不僅僅描寫了花、瓷器和文字聲音,還有“雪”“永不休止的心靈”“天堂”等意象和“欲望”“痛苦”“簡化”等抽象概念。筆者認為,這首詩不僅僅是在描寫當時文人做詩的風俗,還是在展現當時整個社會的風土人情;不僅僅是在探討詩歌創作的規則,更是要用詩歌為世界立法、為大眾重塑信仰。

一、詩中蘊含的道家思想

20世紀以來,中國文化對西方文學尤其是美國詩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體現在許多方面:大量中國藝術品流入美國,其精美的造型和不同于美國本土藝術品的內容題材給予了許多美國詩人以創造靈感,比如“‘中國瓷’、‘中國斧’與‘中國畫’等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征物,在美國繪畫詩里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2];中國的詩歌作品直接對美國詩歌產生重大影響,比如20世紀70年代,“寒山詩與寒山傳說開始成為一些美國詩人創作作品中的典故,成為他們仰慕及追求的精神與境界,也成為他們詩歌作品模仿的對象及靈感的源泉”[3];中國的儒釋道哲學思想在西方文學作品中也有著表層或深層的體現。

“史蒂文斯大部分詩作蘊含了道家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淋漓盡致地詮釋了中國道家美學精髓”[4],《我們氣候的詩》當然也不例外。本詩共分三節,第一節描繪了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清水、白雪、康乃馨、瓷器。康乃馨是花朵、是自然的產物,瓷器是藝術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白色的瓷器與紅、白的花朵相映成趣、和諧自然。如果說因為康乃馨已被人采摘、造型,整個插花作品已經更偏向藝術的話,它卻又被放置在一個大雪初停的大背景下。雪又是自然的象征,插花作品與雪兩者相得益彰、和諧自然。這樣,就是有兩組藝術與自然的配套意象,大中有小,層層相扣,緊密相依,象征自然與人類的和諧相處,恰到好處而又構思巧妙地表現了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道家的“虛無”思想在《我們氣候的詩》中也有所體現。詩歌中有許多意象可以表現虛無(Nothing)。史蒂文斯常用“玻璃、空氣、冰、光以及冬天的寒冷來描寫‘虛無’這一抽象概念”[5]?!段覀儦夂虻脑姟凡粌H用“清水”、“雪”(水和雪都是冰的其他形態,甚至與堅硬的固體的冰相比,液態水與松軟的雪更具有“虛無”的特性。)“白色”、“光”等意象表現Nothing(虛無),詩中更是直接出現了Nothing(With nothing more than the carnations there)這個詞匯。虛無是道家美學的最高境界,《老子?道德經》中寫道“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6]。所以,虛無是萬物的源頭,世界的最高準則。史蒂文斯一直在混亂無序的世界中尋找秩序,道,亦即是虛無,也許就是史蒂文斯提供給我們的秩序之一。

二、引佛教思想入詩

靜,是佛家的一個特定范疇。它既是達到寂滅的一種狀態,又是一種修煉方式。

《我們氣候的詩》給讀者呈現的場景是絕對靜寂的,這與史蒂文斯以往的詩歌有很大不同。史蒂文斯的詩歌中感官意象很多,特別是聲音。在《蒙翁克勒的莫那克勒》中有“風和水的合唱”,在《觀黑鳥的十三種方法》中有啼鳴的黑鳥、驚叫的老鴇,一些詩歌更是直接引樂器或音樂入題,如《歡快的華爾茲悲傷的曲調》《風琴》《彈藍色吉它的人》等等。而《我們氣候的詩》卻是靜寂的,沒有聲音,沒有動作。然而,這靜寂僅僅是表面的靜寂,物的靜寂。無聲無為的事物中隱藏的是“永不休止的心靈”,不斷地“需要的還更多,還更多”?!秹洝分杏涊d了這樣一段公案:“時有風吹幡動,一僧云幡動,一僧云風動。惠能云:‘非幡動、風動,人心自動?!∽诼勚と??!盵7]這段公案深刻地揭示了物動與心動的關系,心不動,則萬物動亦如不動;心若動,萬物皆隨之而動。所以,《我們氣候的詩》描繪的景物雖未動,但是因“永不休止的心靈”中的萬千思慮而風云變幻;描繪的景物雖未發聲,但是讀者仿佛聽到了一個甚至一群不斷想要“更多”、“還更多”的人在歇斯底里地尖叫。實際上,詩中外物的靜寂更是為了突出人內心的躁動,一組對比更顯出詩歌的張力。

20世紀,受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影響以及科學技術和經濟的不斷發展,西方世界的人們越來越功利、越來越浮躁,如前文所說,史蒂文斯一直在混亂無序的世界中尋找秩序,試圖用詩歌傳遞給我們世界的真諦。沉靜心靈、返璞歸真,或許是史蒂文斯從東方佛教思想中獲得的一個重要啟示,借助詩歌給讀者的又一建議,正如詩中所言,“……這徹底的簡單/能剝除一個人所有的痛苦”[8]。

三、“上帝已死”,詩歌尋求新的秩序

“上帝已死”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的一句名言,是其名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重要命題?!吧系垡阉馈闭f明人類不再相信基督教這個宇宙秩序,因為無人能確定這種秩序是否真正存在。尼采不僅對人對宇宙或物質秩序失去信心,更是在否定絕對價值。

人們不再相信一種客觀而且普世存在的道德法律,紛紛開始自尋出路。和其同時代的人一樣,史蒂文斯也深深的受到尼采“上帝已死”言論的影響,對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史蒂文斯曾經宣稱詩歌要取代失去權威的宗教,承擔改造世界、拯救人類的重任。人類的心靈將與大自然相結合,締造人間天堂以代替虛無的天上樂園?!盵9]

《我們氣候的詩》的英文名稱為The Poems of Our Climate,也可譯為《我們風俗的詩》,這向讀者展示,這是一首關于當時的風尚的詩歌。那么詩歌創作之初的社會風尚到底是如何呢?“20世紀的歐美社會危機四伏,矛盾重重。傳統的崩潰、信仰的喪失和人的非理性化使得人們的現實生活變得相當復雜?!盵10]詩歌中對當時的社會和人也有描寫:“人需要的還更多,還更多”,“不完美是我們的天堂”。

如果說詩人是拯救人類命運的上帝,那么詩歌以及藝術就是這個世界新的圣經、新的秩序。在文章開頭,詩歌第一節中的“瓷器”是藝術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而在史蒂文斯的詩歌中,瓷器是有著特殊含義的意象。在《壇子的軼事》這首詩中,壇子被放置在田納西的山頂上后,“就統治了整個大地。這樣一來,這只壇子就顯得異乎尋常的重要了。壇子‘不像田納西別的事物’,‘它無法產生鳥或樹叢’,它只是君臨田納西州整片的荒野,讓本來無序的自然都以此為中心.慢慢變得有序”[11]。

《壇子的軼事》中的壇子是人類的作品,它不同于田納西的荒野和其中的自然生物,當它一被放置在山頂之后,荒野不再毫無秩序、沒有中心,而是以壇子為中心,建立起一種新的秩序。同樣,在《我們氣候的詩》中,大雪初停,一片白茫茫,世界也是沒有秩序、沒有中心,但是瓷器以及插在其中的花的出現,吸引了所有讀者的目光,建立了一種新的秩序。這瓷器、這插花作品正是代表了藝術。

在《我們氣候的詩》結尾,詩人寫道:

不完美是我們的天堂。

注意,在這種凄楚中,

喜悅在于言辭的瑕疵,聲音的固執,

我們自身本來就不那么完美[12]。

我們的世界是不完美的,有歡樂也有痛苦,而在“凄楚”中,“喜悅”都在“言辭的瑕疵,聲音的固執”中,這“言辭”和“聲音”結合在一起就是我們的語言、我們的詩歌,“詩成了不可缺少的東西,詩以它所能提供的美感經驗代替了昔日,使人們獲得了滿足,賦予了生活以美學關照及秩序”[13]。

四、柏格森的時空觀念為詩歌帶來更大的藝術魅力

亨利?柏格森是法國著名哲學家,他認為時間可以分為“空間時間”和“心理時間”。心理時間不同于物理學、天文學中的時間,不是靠鐘表或者太陽運轉進行計算的,而是與人的思維和精神活動緊密相關。

《我們氣候的詩》表面上看像一幅靜物畫,定格在一瞬間,但是因其心理活動的描寫而使詩中蘊含的心理時間無論向前還是向后都有著無限的延伸?!坝啦恍葜沟男撵`”存在的時刻是此時此刻;而在“這完美的簡化”“使人擺脫了一切痛苦”之前,人心是存在痛苦的,這痛苦是什么?這就把讀者的想象力帶向了過去,將時間拉回了過去;而“但人需要的還更多,還更多”,人還需要什么?還想要什么?還追求什么?這些問題又把讀者的注意力帶到了未來,將時間推到了未來。對人心理、欲望等的描寫將心理時間引入詩歌,使短短的三小節詩歌有了無限的張力和可能性。

綜上所述,史蒂文斯的詩歌之所以較為晦澀難懂,是因為其詩歌雖然短小,但是意蘊深刻,既與中國文化關系緊密,援引中國道家、佛教精華入詩;又深受西方哲學的影響。“上帝已死”,到底什么才能取代宗教成為人們新的信仰?思索著這一問題,史蒂文斯進行著自己的詩歌創作?;蛟S從對《我們氣候的詩》的分析中,讀者可以獲得些許啟示。

參考文獻:

〔1〕李賀青.華萊士?史蒂文斯《冰激淋皇帝》解讀[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11(1):76-80.

〔2〕譚瓊琳.中國瓷:西方繪畫詩學中“靜止運動說”的誘發文化因子[J].外國文學,2010,(2):75-83.

〔3〕鐘玲.寒山與美國詩歌作品,1980至2007[J].學術論壇,2008,(7):61-65.

〔4〕黃曉燕.論中國文化對史蒂文斯詩歌創作的影響[J].外國文學研究,2007,(3):159-169.

〔5〕〔11〕〔13〕黃曉燕.試論史蒂文斯詩中的“現實想像情結”[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0(2):40-43.

〔6〕老子.道德經[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2.163.

〔7〕尚榮.壇經[M].北京:中華書局,2010.

〔8〕〔12〕史蒂文斯.史蒂文斯詩集[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9.98-99.

篇5

精選關于《飛鳥集》讀后感范文   “決不要害怕剎那——永恒之聲這樣唱著。上帝感到自己的清晨無比新奇?!薄傍B兒愿為一朵白云,云兒愿為一只鳥?!薄疤炜諞]有留下痕跡,但我已經飛過。”這是多么優美的句子??!沒錯,它來自泰戈爾的詩歌集《飛鳥集》。

  “水里的游魚是沉默的,陸地上的獸類是喧鬧的,空中的飛鳥是喧鬧著的。但是人類卻兼有海洋的沉默,陸地的喧鬧與天空的音樂。”我讀到這一句,不知道泰戈爾想說的是什么,卻仿佛看見泰戈爾站在窗前,看著外面的景色,夜風輕輕拂面,窗外燈火輝煌。所有的人都是那樣忙碌。工人在加班,老師在備課,學生在學習,還有許多人在唱歌、跳舞、打麻將……泰戈爾卻留住了那一個動人的畫面,而許多的動人畫面就成了這本詩集。

  “太陽穿上樸素的光之衣,云朵卻披上了絢麗的衣服?!薄澳嗤溜柺苋宋耆?,卻以花朵為回報?!薄伴苑蛴酶^向大樹乞求斧柄,大樹給了他?!陛p輕合上書,我感到泰戈爾的文字像雨后清新的空氣,像冬天午后的陽光。

  泰戈爾的靈感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他熱愛生活,因此也隱去了生活中的苦難與陰暗,保留的是光明與歡樂。他捕捉了大量關于自然界的靈感。他說天空的黃昏像一盞燈,說微風中的樹葉像思緒的斷片,他讓鳥兒和云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總之,在泰戈爾的詩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萬物都有它們自己的生長與思考。而這,便也是《飛鳥集》名字的由來:“思想掠過我的心頭,仿佛群群野鴨飛過天空,我聽到了它們振翅高飛的聲音?!?/p>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彼莱隽巳诵缘膬r值。“我投射我自己的影子在我的路上,因為我有一盞還沒有燃點起來的明燈。”他反省自我,謙虛謹慎?!拔也荒苓x擇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選擇我?!彼托淖非?,無怨無悔?!肮怅幦缫粋€的孩子,快快活活地在綠葉當中游戲。它不知道人是會欺詐的?!惫怅幋_實是不知道人是會欺詐的?!爸恢腊炎约赫赵跇淞种校尨蠹疑L。”“如果你因為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么那也將失去群星了?!边@些詩句都是濃縮的智慧和真理。如果有了悲傷的事,要盡快走出來,要不然就會再一次悲傷。我們可能會考試成績不佳,可能和同學產生誤會……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煩惱來臨時,把它看得輕一點,淡一點,一切都好。何必庸人自擾?讓我們勇敢地面對失敗,積極戰勝挫折。

  多讀幾遍《飛鳥集》,再細細品味,你會有不一樣的發現。有時一句話能讀出許多意味。多讀讀這種詩歌,可以學會如何做人做事。有人看這本書只是消遣,有人細細體會。還是讓我們細細品味吧!“不要因為你自己沒有胃口而去責備你的食物。”這寫的不正是沒有道德的人做錯了事還怪別人有錯嗎?我們應該勇于認錯并承擔相應的責任,不斷進步?!爱斘覀兇鬄橹t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接近偉大的時候?!笔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如果學會了謙虛,我們就離成功不遠了。

  《飛鳥集》是一部偉大的詩歌集。我希望大家都喜愛它!

  精選關于《飛鳥集》讀后感范文

  《飛鳥集》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看過的書中比較特別的一本。它不像故事書一樣人物眾多,也不像小說一樣長篇大論,《飛鳥集》僅由三百二十五則簡短的詩句組成。在這本書中,泰戈爾運用了很多自然景物去反映一些事情或現象,例如“云”,很多詩句都以“云”為題,但隨著泰戈爾年齡以及心情的變化,“云”的含義也都大不相同。

  首先,請大家看第三十五則:鳥兒愿為一朵云,云兒愿為一只鳥。顧名思義,飛翔的鳥希望成為一朵云,安靜的待在空中,而云朵卻希望能成為一只鳥,在天空中翱翔。在生活中,我們似乎總是得不到滿足,只會羨慕別人的好處,卻對自己的幸福視而不見。就像現在的我們,會羨慕那些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天真和自由,和沒有作業的生活;但那些小朋友也在羨慕我們,因為我們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所以我認為,不要覺得不滿足,或是只會看到別人的好,因為也許你在羨慕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羨慕你。好好享受與珍惜自己現有的幸福,你便會得到快樂。

  還有一些人,特別樂于奉獻且不求回報,泰戈爾也發現了他們。請看第一百七十四則: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它們自己卻藏在遠山之中。結合一句名言: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這句話讓我知道了水終究會變成云,和云化為一體,而云也非常歡迎水的到來。但泰戈爾發現,為了不讓水半路蒸發,能順利流進大海,云們不惜把自己藏在遠山之中,看著水奔騰,以另一種方式默默地付出。生活中,有很多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人,例如我們的老師。眾所周知,如果一個師父帶一個徒弟,那么在教學當中,師父定會給自己留幾手,以防止自己的徒弟超過自己。但我們的老師卻不同,他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毫無保留的教給了我們,并且從來不要求學生回報自己。泰戈爾不但在夸贊他們,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和他們一樣,向他們學習。所以,我們都應該做一個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人。

  《飛鳥集》中還有很多像這樣的詩句,它們雖然都很短小,但是這每一句詩中,都蘊含這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是作者對世人的希望,他們教我們如何做人做事,教我們如何生活。

精選關于《飛鳥集》讀后感范文   《飛鳥集》出自印度詩人泰戈爾筆下。

  第一遍讀這本書時,我這是懷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心不在焉的讀了一遍。讀完后,便對媽媽說:“《飛鳥集》到底講了什么啊?為什么看這個和看文言文一樣,云里霧里的。”

  “泰戈爾可是大文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眿寢屄犃宋业脑捄髮ξ艺f道,“要是這么好理解,那你們老師為什么讓你們讀?你再認認真真讀一遍,不懂得問我?!贝笪暮??諾貝爾文學獎?這兩個頭銜安在泰戈爾頭上,這讓我對《飛鳥集》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篇6

一、堅持讓孩子讀詩品詩

一年級如何對學生進行童詩教學呢?是單獨拿出整節語文課對他們進行“填鴨式”灌輸嗎?這樣學生會不會厭倦呢?還是將這些童詩作為每天的“甜品”,讓他們嘗一點就愛上這甜絲絲的味道?再三思量后,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在每一次語文課上抽出五分鐘的時間開展讀詩、品詩活動。讓學生感受詩歌、吟誦詩歌、熱愛詩歌。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教學安排。

在一次語文課的讀詩、品詩環節中,當時正值秋高氣爽,我給學生讀了一首描寫秋天的詩——

師:同學們,果園里果子熟了,稻谷露出了笑臉,落葉在清涼的秋風中舞蹈。豐收的秋天又到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詩歌當中秋天的美景吧。

師有感情地朗誦《秋天是秋姑娘的身影》:“悄悄地落到地上/瞧金黃的谷穗是她的發/通紅的蘋果是她的臉/彎彎的香蕉是她的眉/綠綠的豆子是她的眼/呵,秋天啊/感謝你的美麗”

生:哇,秋天真美,這首詩寫得更美。再讀一遍好嗎?我想記住這美好的秋天。

于是我應學生的要求又讀了一次,不少學生還在下面跟著我低聲和著,完全沉浸在詩歌的世界之中,許多孩子在品讀中紛紛有了創作詩的熱情,陶醉在詩的美與想象中。

又比如,今年五月份,廣州市開展了“傳唱優秀童謠,做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本人積極向學生推薦優秀童謠,讓學生利用課前五分鐘進行誦讀,引導學生讀詩、品詩。但我認識到,這樣的課外閱讀缺乏指導性,學生容易蜻蜓點水、一讀而過,沒多大作用。于是,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里,不僅安排了由教師推薦的優美童詩,還讓學生交流各自喜歡的童詩,通過引領,讓學生從小學會選擇課外閱讀內容,接受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的熏陶。一段時間后,發現孩子們很喜歡和老師、同學一起讀詩、品詩。

二、用好教材,讓孩子盡情寫詩

一年級的語文課本里有許多富有詩意的課文和孩子喜歡的兒童詩,這些內容是引導孩子走近兒童詩的橋梁。因此,本人在課堂上非常重視利用這些內容,引導孩子走進兒童詩的天地。

一年級上冊有一首關于春夏秋冬的童詩《四季》。這首詩句式簡單,充滿童趣,學生一讀就朗朗上口。我很好地利用了這個教學資源,指導學生仿寫。請看《四季》這課的教學片段:

師:在你們眼中,美麗的四季是怎樣的呢?你能用一個最具特點的事物、現象或活動來概括嗎?

生1:美麗的柳枝是春姐姐的頭發。

生2:冬天,我們在田野里堆雪人、打雪仗,多么快樂!

生3:在我眼里,荷花美麗的笑臉就是夏哥哥在和我們打招呼!

……

(還沒等我表揚這些學生,一位性急的學生就站起來打斷了我。)

生:我可以把他們說的話都連起來,這樣的話就更美了(在同學們的期盼中,他清了清嗓子說了起來)。

柳枝真美麗/春姐姐的頭發長又長/荷花在點頭/是夏哥哥在對我們微笑。

師(驚訝、贊嘆):你真是太棒了。這就是一首詩!謝謝小詩人為我們帶來了這么一首美妙的童詩。同學們,你們也想成為小詩人嗎?

生(情緒激動):想!

師:你可以像這位詩人一樣自己創作,也可以抓住四季的特點,仿照今天這首詩創作。比如:你們都覺得到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是一件快樂的事。我們仿照書上的這首詩就可以創作了。雪娃娃真可愛,他對冬爺爺說:“我是冬天!”

生:這容易??!我也會!黃葉飛飛,他對秋爺爺說:“我是秋天!”

師:你們真棒!同學們,開動腦筋,相信你們都能成為小詩人。

接下來,教師讓學生以《四季歌》為題寫一首詩。下面這首詩是一位學生的作品:

《四季》

柳枝隨風擺/她對太陽公公說:/“我是春天?!?/p>

荷花點點頭/她對大地說:/“我是夏天?!?/p>

樹葉飄呀飄/她對人們說:/“我是秋天。”

梅花挺著腰/她驕傲地說:/“我是冬天。”

可以說,那一堂課是在學生的歡聲笑語中度過的,學生寫詩的熱情也相當高。因為學生喜歡,他們在寫詩時都能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力,都寫得很不錯。

又比如,教《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時,在課堂上創設這么一個教學環節,來發揮孩子的想象,進行兒童詩創作:

師:你們都很愛荷葉。其實在荷塘里還有很多頑皮的家伙也和荷葉成了好朋友。在它們的眼里,荷葉又變成了什么呢?它們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老師的話音剛落,就有學生舉手想回答了,老師巡視了一會兒。屏幕顯示荷葉,響起了動畫音樂。)

師:你們有答案了嗎?

生:小蝌蚪說:“荷葉是我的雨傘?!毙◎蝌蕉阍诤扇~下,高興地游來游去。

師:說得真好!特別是用了一個“躲”字。還有誰——

生:小魚兒說:“荷葉是我的秋千。”小魚兒在荷葉底下,歡快地蕩起了秋千。

師:說得多像是美麗的童話故事??!想象力真好。還有誰——

生:水蟲說:“荷葉是我的游樂場?!彼x高興地在荷葉上走來走去。

師:比喻真好,把荷葉比作了“游樂場”。還有誰——

生:荷花說:“荷葉是我的伙伴,我每天和她聊天﹑嬉戲?!?/p>

(學生們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把荷葉比做棉被、土地、運動場、樂園、滑梯……)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你們再把這句話讀一遍。(屏幕顯示: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生(齊聲說):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師:如此美麗的荷葉,希望你們永遠記住它,也記住這篇課文。

為了保護學生寫詩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寫詩興趣,我把學生們寫的詩全發到班級公共郵箱,讓家長前去欣賞,并經常向家長表揚孩子的詩寫得不錯。學生們被家長表揚開心極了,很有成就感。從此以后,他們愛上了寫詩。每當我布置寫話作業時,學生們總要問一句:“可以寫詩嗎?”看來,他們邁出的第一步成功了!

孩子從咿呀學語、蹣跚地邁出人生的第一步開始,他們就開始了模仿。邁出學寫童詩的第一步也應該是仿寫。童詩仿寫讓學生減少了習作起步階段的畏懼感,從趣味當中著手,既能開啟學生“異想天開”的想象力,又可以憑借童詩作品中的語言框架寫話、寫詩,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詩意語言的表達能力。

三、童言童語放膽寫,讓孩子在詩中輕舞漫步

為了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力,培養孩子對兒童詩的興趣,本人還積極上兒童詩創作指導課,精心布置語文作業。比如在一節童詩寫作課上,我讓學生用詩來寫自己的文具,孩子們能用上平時所背誦的童謠的形式進行想象和模仿,并且互相討論,寫出的小詩也像模像樣。如孩子寫的《小筆盒》:“小筆盒,小筆盒/五顏六色真好看/它的胃口可真大/鉛筆、尺子、橡皮都能吞下/大家夸它大胃王”,很富有童趣。

又比如學完《雨點兒》這課后,我布置了一項作業:畫一畫你心目中的小雨點兒,畫完后寫上幾句小詩。學生對這項作業非常感興趣,交上來的作業不但畫得好,也出現了不少富有詩意的句子:“小雨點像調皮的小朋友,在我的雨傘上玩滑滑梯。小雨點像音樂家,落在屋檐上玩架子鼓”;“雨點兒從空中落下來像鋼琴曲。又像是舞蹈天使,它們越跳越快樂”;“小雨點兒像愛哭的娃娃,哭得滿臉都是淚水”;“小雨點像珍珠一樣美麗/小雨點像小魚的眼睛/小雨點像花瓣”……

篇7

大學英語后續課程教學是對基礎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的補充和完善。 2007年9月,教育部頒布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之后,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備受關注。尤其是隨著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提高,大學英語教學不再能夠滿足學生對提高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技能的要求,大學英語后續課程的開設成為必然。 然而大學英語后續課程的開設多半是以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和取得較為理想的考研英語成績為目標,或者是以提高某種單項語言技能為主,因此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其中包括學生對英美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缺乏了解,在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時表達能力較弱,較為集中的表現是口語和寫作能力相對較差。此外,學生對后續課程的開設需求較為廣泛,很難逐一滿足。筆者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遵照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針對大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提出的培養目標,嘗試改革創新,強調素質培養,提倡個性化學習,力求實施更為切實可行的后續課程教學。通過對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后續課程需求進行相關調查研究,結合多年英語專業以及非英語專業的教學實踐,嘗試將英美文學作品諸如經典散文及詩歌引入大學英語后續課程中,將英美文學作品賞析作為人文素養課程的一部分,同時兼顧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針對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的培訓,做到將工具性需求課程教學與人文素養課程教學進行有效融合。

詩歌是文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我國的專業英語教學中,詩歌教學占據一定比重。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系列英語閱讀教材《大學英語》第三、四冊中,每一課的練習之后都附有英文小詩一首,供學生欣賞,而教師的輔導方式各不相同。鑒于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各大高校對大學英語后續課程的開設越來越重視,筆者認為,在大學英語后續課堂中引入詩歌教學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下面就如何開展詩歌課堂教學進行探討。

一、詩歌與情感

有關愛情、友情和親情以及描寫父母的詩歌是最容易為學生所理解和欣賞的,以美國現代詩人西奧多?羅特克的《爸爸的華爾茲舞》為例:

My Papa’s Waltz

Theodore Roethke

The whisky on your breath

Could make a small boy dizzy;

But I hung on like death:

Such waltzing was not easy.

We romped until the pans

Slid from the kitchen shelf;

My mother’s countenance

Could not unfrown itself.

The hand that held my wrist

Was battered on one knuckle;

At every step you missed

My right ear scraped a buckle.

You beat time on my head

With a palm caked hard by dirt,

Then waltzed me off to bed

Still clinging to your shirt [1].

這首按照傳統格律創作的帶有自傳成份的詩采用抑揚格三音步和交韻,通過生動細膩的細節描寫表達了父子之間深厚而真摯的情感。詩中描述了父親酒醉后同兒子跳華爾茲舞的滑稽可笑的場面:直跳得廚房的鍋從架子上掉下來,母親心煩而眉頭緊鎖;父親每跳錯一個舞步,矮小的兒子的右耳就會狠勁兒地蹭在父親的腰扣環上;父親在兒子頭上打節拍;兒子如此不舒服仍要緊緊抓住父親跳下去,直到被甩到了床上還使勁兒地抓著父親的襯衫不放。詩人的父親勤勞質樸而且生活并不輕松,他的手指曾經斷過,手掌上結了厚厚一層泥巴。他喝了酒之后跟兒子的一通胡鬧反倒讓兒子感到親切而并非討厭,甚至成為詩人一生中難以忘卻的記憶。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欣賞、翻譯這首詩的同時,考慮到他們一定會有相關經歷,即父親與孩子的生活點滴和趣聞軼事,因此可以激發其閱讀和創作熱情,培養用得體地道的語言表達情感和感恩的能力,同時將其他詩人創作的父與子的詩歌一同朗讀,使他們在欣賞和比較的學習過程中仔細體味英文表達的魅力,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了解不同時期和不同詩人的作品風格、社會背景以及創作特點。

二、詩歌與想象力

這里列舉的一首小詩是英國著名詩人羅伯特?赫里克的《這兒安睡著一位漂亮的小孩》:

Here a Pretty Baby Lies

Robert Herrick (1591-1664)

Here a pretty baby lies

Sung asleep with lullabies:

Pray be silent, and not stir

Th’ easy earth that covers her[2].

這是一首很短的墓志銘。學生在朗讀前三行時容易理解為詩人在描述一個熟睡中的嬰兒,搖籃曲伴隨著她進入夢鄉,祈求保持沉默,別去打擾她。然而讀到最后一行 “別碰那覆蓋其上的舒軟塵土,讓她睡得安詳”時,馬上會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的想象和詩人想表達的情感大相徑庭,從而給學生強烈的震撼。原來這并不是一個躺在床上安然入睡的嬰兒,而是一個行將入土、躺在棺材中的女嬰。那歌聲不是母親的安眠曲,而是教堂葬禮的悲歌。如果教師能夠更深層次地引導學生,帶著他們用恰當的語氣朗讀這首詩,讓他們去充分領略英語詩歌的韻律和節奏感,會進一步提高其審美能力和文學鑒賞力。比如在這首小詩中“lies”和“lullabies”、“stir”和“her”的押韻,使整首詩歌更富于感染力。教師帶領學生仔細閱讀并深刻理解這首小詩的意境,會使其對詩歌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激發強烈的學習欲望和創作熱情,由此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再如英國19世紀著名作家羅伯特?路易斯?斯蒂芬森的《風》:

The Wind

Robert Louis Stevenson

I say you toss the kites high

And blow the birds about the sky;

And all around I heard you pass,

Like ladies’ skirts across the grass ?

O wind, a-blowing all day long,

O wind, that sings so loud a song!

I saw the different things you did,

But always you yourself you hid.

I felt you push, I heard you call,

I could not see yourself at all ?

O wind, a-blowing all day long,

O wind, that sings so loud a song!

O you that are so strong and cold,

O blower, are you young or old?

Are you a beast of field and tree

Or just a stronger child than me?

O wind, a-blowing all day long,

O wind, that sings so loud a song[3]!

這首詩酷似兒歌卻并非簡單的兒歌,似乎是用孩子天真爛漫的口吻在和風對話:你是一頭野獸呢,還是和我差不多的大一點的孩子呢?它采用抑揚格四音步、偶韻、疊句來烘托和渲染氣氛,每一段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意象、多層次的畫面、生動而又口語化的節奏、豐富的想象表現了更為深刻的內涵。

為了將工具性教學和詩歌教學有效融合,教師應注重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高效組織課堂教學。在詩歌教學過程中強調以下諸要素,讓學生在充分理解和欣賞詩歌的同時兼顧五項基本技能的培養。

三、詩歌的題目與背景

題目是一首詩的核心,通常給出相關信息同時告訴學生詩歌的內容。例如,一首題為“Schoolville”的詩很可能是詩人對學校生活的一些感想。再如“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是詩人在一個寒冷而寂靜的環境中對生活和人生的一些想法。學生看到 “The Man He Killed” 這個題目時馬上就會想到,這首詩很可能是關于戰爭和謀殺的主題?!癓oveliest of Trees, the Cherry Now ”,很可能是詩人由樹林寫到自然進而做出對美好事物的贊美。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讀詩之前,一定要讓學生仔細閱讀題目,猜測其最有可能是關于什么內容的詩歌,這對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思辨能力以及主觀能動性大有裨益。

詩歌的背景對于理解一首詩至關重要。背景能夠烘托氣氛,亦會告訴讀者詩人是在怎樣的一種特定背景和環境下擁有什么樣的心境。下面以美國詩人羅伯特?佛羅斯特的《雪夜停在林邊》為例: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Robert Frost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4].

在這首具有田園風格的詩中,詩歌展現的背景十分鮮明,在一個黑暗的雪夜,詩人在趕路時被湖邊一片森林中的美麗雪景所吸引,不禁勒馬駐足欣賞起來,對那個寂靜的世界悠然神往,使得伴他而行的小馬奇怪地搖起脖子上的鈴鐺,深邃的森林因此而更顯幽靜。主人公忽然想起自己還有信守的諾言要去實現,只好戀戀不舍地繼續前行。當學生在腦海里留下如此美麗、動人的景象時,其內心深處也一定會被一種激情感染。這首詩采用的是四行連環韻式,末尾兩行巧妙擬生重復,語言通俗淺顯,有著極富音樂感的優美音律,并非簡單寫景,而是富有深刻哲理,因此能夠激發讀者強烈的愿望想要將這首詩朗讀下去。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詩歌的意境方面有更深的領悟力。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背景和不同心境下創作出的詩歌風格迥異。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幾個不同版本的較為權威的翻譯文本,比如余光中、江楓和覃軍的譯文,讓他們通過對不同譯文的評價和鑒別來欣賞和理解詩歌的深刻內涵,同時嘗試翻譯和創作詩歌。

四、 詩歌的形式

不同的詩人用不同的形式來抒發感情。 詩歌通常有以下三種形式:

(一)敘事詩

比如前面提到的Bill Collins 寫的“Schoolville”。

(二)抒情詩

下面這首詩是英國著名現代派詩人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的《冬日黃昏》:

The Winter Evening

T.S. Eliot

The winter evening settles down

With smell of steaks in passageways.

Six o’clock.

The burnt-out ends of smoky days.

And now a gusty shower wraps

The grimy scraps

Of withered leaves about your feet

And newspapers from vacant lots;

The showers beat

On broken blinds and chimney-pots,

And 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A lonely cab-horse steams and stamps.

And then the lighting of the lamps[5].

這首詩表面是在寫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字眼是在講述作者的內心世界,但是所描寫的冬天傍晚荒涼而破敗的街區景象其實就是作者心境的真實寫照。詩中的雙關語“burnt-out ends”不僅指“燃燒盡的煙蒂”,而且指“烏煙瘴氣的環境”,“settle”用于表現傍晚讓人壓抑的感覺,“steam”用來形容孤獨的馬兒因為奮力拉車而在寒冷的街角冒汗的形象。盡管這首詩本身沒有整齊的韻律,但是達到了寓情于景的效果。

(三)寫景詩

下面這首詩是英國浪漫主義奇才威廉?布萊克的《倫敦》:

London

William Blake

I wander thro’ each charter’d street,

Near where the charter’d Thames does flow,

And mark in every face I meet

Marks of weakness, marks of woe.

In every cry of every Man,

In every Infant’s cry of fear,

In every voice, in every ban,

The mind-forg’d manacles I hear.

How the Chimney-sweeper’s cry

Every black’ning Church appalls;

And the hapless Solder’s sigh

Runs in blood down Palace walls.

But most thro’s midnight streets I hear

How the youthful Harlot’s curse

Blasts the new born Infant’s tear,

And blights with plagues the Marriage hearse[6].

這首詩僅有十六行,卻用生動鮮明的形象、極為簡潔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最有力的筆觸,描述了處在動蕩的法國大革命和產業革命時期的英國社會,從商業公司大肆霸占土地、成千上萬掃煙囪孩子的哀號一直到黑夜倫敦街頭年輕的詛咒,觸及到了社會政治、經濟、宗教、家庭等各個層面的本質問題,極其深刻,發人深省。詩人不僅懷著真摯的同情心,而且發出了憤慨的呼聲,預言革命風暴即將到來。

相比較而言,同樣是在描寫倫敦,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湖畔派魁首威廉?華茲華斯筆下的景象卻迥然不同。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September 3, 1802

William Wordsworth

Earth has not anything to show more fair:

Dull would he be of soul who could pass by

A sight so touching in its majesty:

This City now doth like a garment wear

The beauty of the morning: silent, bare,

Ships, towers, domes, theatres, and temples lie

Open unto the fields, and to the sky;

All bright and glittering in the smokeless air.

Never did sun more beautifully steep

In his first splendour valley, rock or hill;

Ne’er saw I, never felt, a calm so deep!

The river glideth at his own sweet will:

Dear God! the very houses seem asleep

And all that mighty heart is lying still[7]!

華茲華斯在詩中所描繪的是在威斯敏斯特橋上遠眺清晨的倫敦所看到的景象:大地無處呈現更壯麗的景象:氣象萬千,如此沁人心脾,倘若漠視,必然心靈麻痹。此刻都市宛如披上晨裝……。倫敦依舊沉睡,朝陽放射金光,河水潺潺流淌,一切如此靜謐安詳。這首精美的十四行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音韻優美,節奏舒緩,完美地表達了莊重而恬靜的情感。

篇8

唐小米:早晨上班,要穿過小城最喧囂的一條街道。街道緊鄰長途車站,炸油條的,攤煎餅的,開出租的,在站旁兜售各種零食和打火機的,急急追趕汽車的……他們擁擠在城區最北邊的這個角落,散發著濃烈的汗味兒。而這座車站,也猶如一顆大汗珠兒,整日掛在小城的額頭,擦也擦不掉。其實我極其厭倦了這條街道,下水口旁永遠堆放著垃圾,臨街的店鋪臟水隨處亂潑,每年冬天,路面上都結著厚厚的冰。有一年,我衣著光鮮地在冰上摔了個四仰八叉。很多次我發誓一定要搬家,縣城里已經有了很多漂亮的小區,和大城市里的一樣,每年春天,花兒開得都瘋了。理想中的生活不過如此。我想,這,就是距離。我寫詩就是因為愛上了距離。現實可觸,而在現實和理想之間,總有那么多未知在遠處模糊著、美著。

霍俊明:小米你好!我一直以來關注女性寫作中的家族譜系形象,你的詩歌中的女性形象尤為值得注意。談談你的家族里的女性對你的性格和寫作的影響吧!

唐小米:我奶奶,閨名王躲。對,是躲藏的躲,不是花朵的朵。1923年,也就是民國十二年,大中國正在面臨腥風血雨,而冀中平原的某個小村莊也遭受著軍閥混戰的動蕩,我奶奶的娘就把我奶奶生在了高粱地里。這樣描寫完全沒有抄襲莫言小說《紅高粱》的意思,我說的也不是歷史,是我家的家族史。我奶奶說:她娘躲在高粱地里好不容易把她生下來,她爹剛松了口氣,喝了口水,那邊他娘又叫喚上了。她爹一看,怎么還有一個黑頭發的小腦袋一冒一冒的?這次沒等怎么費勁,她娘又生出一個女娃娃。這個比我奶奶晚出生幾分鐘的人就是我的姨奶奶――王藏。我始終認為我的世俗遺傳了我奶奶的基因。據說我奶奶選擇嫁給我爺爺只因為兩句話。當年她在另一塊高粱地里問這個男人:你家攢了幾塊大洋?我爺爺悶頭說:兩塊。我奶奶又問:那你家過年能吃上白面不?我爺爺說:能。一點兒懸念沒有,我奶奶就嫁給了他。懷著痛悔的心態看看掛在北墻上的照片,那個叫王躲的老太太佝僂著腰,穿著一水兒洗得發白的麻灰色棉布褂子,手里攥著兩張不知道從哪兒撿來的廢報紙。就算有些呆傻了,她依然能迅速分辨出人民幣的面值,依然舍不得穿新衣服,舍不得吃白面。所幸她的老伴兒始終跟在她身后,笑瞇瞇地看著她。

霍俊明:王躲,一個多么具有時代性和歷史意義的名字!說到女性和女性詩歌不能不注意到情感以及關于愛情想象的不可或缺性。你對此怎么看?

唐小米:其實每個人的情感歷程都有相似之處。一個人走在路上,轉彎處會遇到迎面走過的人;下雨時會遇到手中打傘的人;或者如三毛所寫,還有夢中的那個,已然看不清面目,卻固執地站在開滿桃花的樹下等著你圓少年夢的那個人。但誰,會成為你的藏品?相信這個問題愛情中的人都會想。想多了,千回百轉,愁腸郁結,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也不過是徒增煩惱。忘了是誰說過,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愛情。過程相似方式卻大為不同,畢竟愛情并非不堪到只有拋棄和分離,也不會像1+1=2那樣清楚和理性,它更像一塊兒剛出爐的奶油蛋糕,熱騰騰散發著人類生理和心理都渴望的香氣。聽到多少癡男怨女都在說:既然做不成藏品,寧愿做你的寵物,也不愿與你錯過。所以如管它是藏品還是寵物,既然做了飛蛾,撲一回火又有何妨?談到愛情,說似游戲,有人搖頭;說不似游戲,依舊有人搖頭,看樣子,人人都是糊涂的吧。

霍俊明:是的,無論是三毛還是張愛玲,她們在寫作中如此清醒,然而在現實生活和愛情面前她們卻可以稱得上十足的悲劇者。詩歌是否讓你重新了解和發現了生活?或者說寫作也是一種生活,起碼是對生活的一種補充。正如你詩集的名字《距離》,詩歌和生活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距離?這段距離需要什么樣的力量能夠涉渡而過?

唐小米:是的,詩歌讓我將我在生活中養成的特殊癖性得以發揮。生活中好像到處游離著肥皂泡一樣的東西,瞬間盛開,瞬間破滅。這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游戲,用一只空瓶裝滿肥皂水,再從葦席中抽出一節空葦桿,蘸了肥皂水輕輕地吹,一朵朵大大小小的肥皂泡兒就從葦桿的另一端飛向天空。我時常在身上沾滿了肥皂泡到處走。這些帶著七彩光的泡泡讓我覺得自己是個仙女,而它們,是我最華麗的魔法。肥皂泡帶來的美好體驗助長了我長大后服從于幻想的陋習――明知道它只是肥皂泡,卻依然被吸引。追逐。沉醉。并承擔它爆炸后在空氣中留下的微小洞口。這與我的日常經驗多么相似。生活,讓我一次次目睹自己在同一時刻成為營造者和毀滅者的過程。如果每天都是一樣的,一天和一生會有什么差別?很多次我站在窗口,看著相同的風景,會這樣問自己。但昨夜,窗外因霧有了不同。我親眼看到它漫卷而來,越來越濃。不是紗巾,不是輕音樂,而是牛奶。仿佛無盡的牛奶自天空傾倒,帶著絲綢般的質感迅速彌合了天,與地。沒有旅人和站臺,車燈和路燈像是螢火蟲尾巴上一點模糊的光暈。緊挨著我的大樹開出白棉花的花朵。我隔著玻璃,看到被牛奶淹沒的房子。伸出手,我的手就被淹沒了。我還想拿出我的身體,平躺著,從窗子這個小小的洞口遞出去。讓我遍身流淌著牛奶,像一個將要融化的人。

霍俊明:再說說寫作在你的生活中處于什么樣的一個位置?你和文字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唐小米:母親曾經幻想我將來成為一名作家,那是她心目中最崇高的職業。因此,小時候不會作文的我常常被母親責打,無奈之際,父母把我交給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劇作家教寫作文。當我作文中的詞句全部以合轍押韻的面目出現的時候,母親終于意識到了她的失敗。更令我慚愧的是,母親這種失敗一直延續到我上師范學校,當時有一門功課叫語言基礎,我沒有一次是及格分數。老師暴跳如雷,說:我就不信了,還有這樣的中國人?于是他從造句兒開始教我。翻著白眼兒造句時,我想我這輩子再無聊也不會愛上寫作,那些字,以及它們生發出的無數種含義,簡直就像一枚枚圖釘,把我牢牢釘死在墻上。但生活是個被青草掩蓋的大陷阱,它在你的春天來臨時等著你陷落。就像我,最終落入文字的陷阱,并為它帶來的煩惱狂喜。當然,文字的好處就是這樣,在你懶于交談,連目光都懶得望向別處的時候,它們是你的一種生存狀態?;蛘吣憧梢园阉鼈兿胂蟪沈蝌剑诟∮蔚乃葜写┽樢€;再或者是一粒粒安眠藥片,支持你和內心深處的某個人等距離慢性自殺。但千萬不要掙扎,這些小石塊兒比你更知道方向,它們打算把你埋在永遠無法預知的地方。這時候你如同把自己放進一條隧道里,你在隧道里穿行,它們,那些浮游的星星碎片一樣的文字從你的身邊飛過去了,帶著長長短短的尾巴。這就是我所想象的文字的游離,類似于在草原的風雪中,馬群脫離了牧人,蒼茫間射出無數個方向。這樣的場景有一次在我的夢中出現,那時我是一塊被分割的木偶,急于找到刻在木片上的文字把自己完整地拼接起來。我帶著滿身殘片在一條隧道里跑來跑去,宛如一塊兒找不到龜板的甲骨。我為此疲憊了一晚上,醒來后,極其痛恨文字。不,也許在未來的世界,文字長在一棵樹上,需要哪個字,就隨手摘下來,像摘下一片樹葉,把它放在最適合生長的地方?;蛘撸淖謺蔀榻M成人類身體的一部分,彼此能看見,想什么,什么文字就像心臟一樣跳動。我相信不只是幻想,生活中會發生這樣的事,在我們每天安排文字的時候就發生了。把愛和情放在一起,組成愛情。把欲和望放在一起,組成欲望。把生和死放在一起,組成一生。很多人都在生活中組詞,拼拼湊湊,過著縫縫補補的人間幸福生活。不能準確地把一件東西放在屬于它的位置上,結果就只能有一個。我仿佛看到一件精美的瓷器摔碎了,碎片四濺。仿佛文字,從白紙的內部游離了出去。

霍俊明:好像我讀過你很多的散文和隨筆,但是幾乎看不到你關于詩歌寫作的專門的文章。此次要求你談你和詩歌的關系甚至觀感,是不是有些難為你了?

唐小米:說實話,向來懼怕創作談之類的寫作,也懼怕說觀點之類的話題,如果讓我向“組織”匯報思想我倒是輕松的。為此,身邊的朋友如是說:此人懶!慣說夢話!不善思考!且,情商超大于智商!其實面對寫作,我要坦白的也只有三句話而已。第一,我是新人;第二,我是笨人;第三,我是好人。關于我是新人之說,很慚愧。我明白,如今這話是成了星的人們嘴里的謙遜之辭,從那些閃光的嘴里說出來時,不亞于溢美。我說,卻是用來搪塞。凡聽到有人談論詩歌,凡有人問起我的詩歌寫作時,我就說:我是新人。這話是我的借口,我的遮羞布。新人嘛,寫得爛些,總是會被原諒的。最重要的是,新人是被期待的,我渴望我的詩歌被期待,我渴望人們期待我像期待新人出場那樣,甜蜜而不安地拍打鄰座的大腿和肩膀。因為我總是懷著這樣的熱情去看待我喜歡的詩歌。那樣的詩歌,哪怕它是粗糙的,破碎的,稚拙的,但它充滿了新鮮味道,一下子打動了你,讓人能夠在不完美中感到可塑的潛力,在空隙中看到成長的希望。沒錯,一首詩歌,因為它是可見的,是質地純粹的,因此也是最可期待的。正因為這樣,我愿意永遠做個新人。但可悲的是,我已寫作多年,但我的詩歌卻還是在模仿老人走路。也只是模仿而已。我模仿了老人遲緩的步伐,卻沒能夠悟到遲緩之中的智慧和其中隱藏的奔跑之速。因此,當我說我是新人時,內心從不原諒自己。

霍俊明:閱讀你的詩歌很踏實。這一定程度上與你的生長環境有關,當然更重要的是與你的性格直接關聯。你的詩歌無論是那些安靜抑或沖突之作都能夠讓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這是一個具體的“人”的寫作。換言之,你的寫作是有體溫的。這與那些自我沉溺、消費現實或者修辭癖和知識狂的寫作有著本質的區別。

篇9

關鍵詞:戈麥 語言 張力 否定 絕對性意味 多重轉喻 色彩變形

戈麥,原名褚福軍,1967年生于黑龍江省蘿北縣寶泉嶺農場,198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89年畢業后被分配至《中國文學》雜志社工作,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西郊萬泉河。至今日,戈麥離開人世已經十二個年頭了,但他的詩歌仍不如比他稍早時期的北大詩人海子、駱一禾等人那樣知名。戈麥的長期被“埋沒”,并不證明他的詩歌是平庸之作,相反,這位把詩歌作為“語言的利斧”的詩人,生前一直致力于在自己的詩歌中發現語言突破之可能,并通過語言張力的運用使詩歌本身呈現出詞與詞、句與句之間的緊張感,互否與悖論充斥與詩句之中。正如同戈麥對詩歌的理解中所陳述的那樣,他的詩歌的確是“在詞與詞的交匯、融合、分解、對抗的創作中,一定會顯現出犀利奪目的語言之光照亮人的生存”。i因此,對戈麥詩歌語言中呈現出來的張力進行分析,能夠從一個角度展示戈麥詩歌的美學特征,也使這位喜歡一切“不可能”的事物的詩人的作品的價值得到應有的評價。

一.詩歌語言中的“張力”概念綜述

“張力”一詞,本是物理學術語,是指事物之間與事物內部——力的運動所造成的緊張狀態。1937年,艾倫·退特首先將張力引入詩學,主要在事物內涵和外延的范疇上進行討論。稍后,1943年羅伯特·潘·沃倫進一步提出詩歌解構的本質即張力的觀點,新批評流派的代表人物克林斯·布魯克斯最終確定了張力在詩歌藝術中的“本體性”地位。因此,“張力”是一個從西方文論中引進的概念。然而,在中國古典哲學、詩學中,“張力”的含義也隱約有所體現,但尚未形成完整、具體的言說系統,如道家強調的“有無相生”、格律詩中的“一字易詩”(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運用)等。所以,“張力”的被提出,有其歷史淵源。

中國大陸近年來對詩歌語言中“張力”這個概念的研究,比較系統和具體的有陳仲義教授。本文所引用的觀點大多來自于他在2012年的著作《現代詩:語言張力論》一書。陳仲義教授在書中對“張力”一詞做了這樣的定義:“張力是詩語活動中局部大于整體的增值,詩語的自洽能力(即“自組織”狀態)以最小的‘表面積’(容量)獲取最大化詩意?!眎i并且陳仲義教授認為,詩歌語言中的“張力”是“對立因素、互否因素、異質因素、互補因素等構成的緊張關系結構”iii,因此“張力”主要體現為詞與詞、句與句以及整體與部分之間通過“差”與“合”建構起來的,在語感方面給讀者緊張感、驚奇感的語言藝術修辭效果。不僅如此,詩歌語言中的“張力”還可以讓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詩人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思想與情感,“張力”的存在好比潛伏、流動于詩歌內部的熾熱熔巖,使詩人的平淡語言充滿力量。因此,“張力”對詩歌語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富有張力的詩歌語言,自然也是富有詩性的詩歌語言?!皬埩Α钡拇嬖谀苷蔑@一個詩人運用語言的藝術功底。

二.戈麥詩歌語言中的“張力”分析

如前文所述,“張力”對于詩歌語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戈麥,作為一名熱愛語言、重視語詞、“意識到我們時代的語言的弱點并竭力創造新的語言元素來加以矯正”iv的詩人,在詩歌中運用“張力”完全是潛意識中對語言的創新,也是個人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的體現。不僅如此,戈麥對詩歌語言“張力”的運用也是“利用樸素的形式傳達超負荷的情感”v的需要,他在表達上追求客觀性,將內心熾熱的情感壓縮至近乎于“無”的境界,呈現出一“冷”一“熱”的對比,這種對比在他自《誓言》之后的那些詩作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詩人意識到了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人類中的一員”的所有悲劇與不幸,他對人類的命運始終保持著警覺態度,并對俗世生活表現出了排斥。而語言讓戈麥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性”,通過“讓不可能的成為可能”這種對詩歌語言“張力”的自覺追求,使戈麥“在自己和語言之間建立了一種特殊和親密的關系,他從中找到了生命的拯救”。vi因此,戈麥雖然自沉于萬泉河,使自己的肉身在塵世中消失,但他的靈魂卻在詩歌語言中得以保存,讀戈麥的詩歌,便會感受到他看似平淡、冗長、繁瑣甚至晦澀的語言背后“張力”的奔流,“張力”的存在使他的詩歌語言不同于稍早于他的海子的“熱烈”,也不同于駱一禾的“平靜”,而是類似于兩者的綜合,呈現出“外冷內熱”的特點。而具體到文本,戈麥詩歌語言中的“張力”又有如下特點:

1.否定性連接詞的大量運用,如“不可能”“不是”“不會”“不好”等,使連接起來的意象和詩句之間產生尖銳的對立感和緊張感,通過“不可能“來達到詩人心目中的“可能性”。如《界限》:“發現我的,是一本書;是不可能的。/飛是不可能的。/居住在一家核桃的內部,是不可能的。/三根弦的吉他是不可能的。/讓田野裝滿痛苦,是不可能的。/雙倍的激情是不可能的。/忘卻詞匯,是不可能的。/留,是不可能的。/和上帝一起消夜,是不可能的。/死是不可能的?!痹娙讼仍O置了一系列陳述句和意象,然后立即進行斬釘截鐵的否定:“……是不可能的?!蹦鞘裁词恰翱赡苄浴蹦??詩人并沒有直接回答。但細讀詩篇,結合詩人生平的信念和觀念,可以推測出詩人雖然對現實生活和人生命運持悲觀態度,但詩歌使他發現了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性”,他把自己的靈魂置于詩句中,因此“死是不可能的”。戈麥詩歌中運用否定性連接詞的例子還有“學不會的舞蹈”(《命運》)“不再理會活的東西”(《我要頂住世人的咒罵》)“生活是再也編織不好的花籃”(《我是一根剔凈的骨頭》),等等。詩人對現實中的“存在”總體上是持否定態度的,“現實不過是一場令人驚悸的破碎的噩夢”,因此他“渴望一種超越的生活”“向往現實背后的彼岸世界”vii,所以戈麥在詩歌中設置的否定,實質上是為了達到心中對“超越”、對“彼岸”的肯定,在“否定——肯定”之間,張力得到了凸顯。

2.戈麥對于富有“絕對性意味”的詞語的喜愛,在他的詩歌語言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示。戈麥喜歡把話說“絕”,與前文所述的否定性連接詞的運用一起促成了詩歌中的緊張感,并彰顯出詩人在詩句中流露出來的對世界、對人類徹頭徹尾的絕望。如“人類呵,我要徹底站在你的反面”(《我要頂住詩人的咒罵》)“在這最后的時刻,我竟能夢見/這荒蕪的大地,最后一粒種子/這下垂的的時間,最后一個聲音/這個世界,最后的一件事情,黃昏的星”(《獻給黃昏的星》),同時,戈麥詩歌中的“絕對性”詞語的運用也有“完成性”的意義,就像海德格爾所說,“只要此在存在,它也向來已是它的尚未”viii。而“最后”“毀滅”“死亡”這些詞語,在意味著“存在”的終結的同時,也意味著它的完成:“死是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ix。如詩人在《誓言》中所述:“好了。我現在接受全部的失敗/全部的空酒瓶子和漏著小眼兒的雞蛋/好了。我已經可以完成一次重要的分裂/僅僅一次,就可以干得異常完美?!备犒湹纳昂糜盐鞫烧J為,《誓言》這首詩標志著戈麥的寫作風格從此發生了重要轉折,詩人從而更為徹底、決絕地拒絕俗世生活,走上一條追求內心理想完整性的道路,直至死亡。

3.戈麥詩歌語言中的“張力”還有一個表現是戈麥善于把表面上相互之間沒有關聯的詞語用“串珠串”的方式連接起來,把它們組合成詩句。這使戈麥的詩歌語言簡短、簡潔、富有力度的同時,又增加了讀者理解戈麥詩歌語言的難度,有時甚至晦澀。這些詩歌多以“十四行詩”的面目出現,也從一個角度說明戈麥對于詩歌語言形式規范的嚴謹性。如《愛情十四行》《兒童十四行》《歡樂十四行》等。《愛情十四行》的主題是“愛情”,但詩句中出現的卻是與“愛情”不相關的詞語:“黑夜??嗨U找械娜兆?。/早晨的花。一個瞎子眼中的光明。/蒼白的腳趾。苔蘚。五行血的歌子。/死者喉中翻滾的話語。/不知名的犧牲者。殘廢的啞巴。……”一個詞,就是一句詩,運用了一種類似于“換喻”的手法。所謂“換喻”,“是以密切相關的事物在推理過程中從本來事物轉換到另一事物去”x,因此詩中出現的詞語,表面上看與“愛情”沒有太大聯系,給讀者一種陌生感,這是因為詩人常對“此在”的人生存在懷疑與悲觀情緒,“愛情”在詩人眼中也是具有消極意義的,而詩歌中出現的詞語,如“黑夜”“苦水”“死者喉中翻滾的話語”等,皆有悲傷、痛苦、短暫的特點,無形中契合了詩人心中對“愛情”主題的認知,把個人的情感緊密在包裹在詞語的內部,如果不仔細品味,很難發現詩中所指,也很難體會詩人的感情。因此戈麥的詩歌語言,有一種“謎語”的韻味,這便是“張力”造成的效果。

4.戈麥詩歌語言中出現的色彩,也呈現出視覺上的“張力”感,這是因為戈麥把色彩的傳統象征意義取消了,換之以陌生的意義,用來表達詩人的獨特認知,與整首詩的氛圍相契合??v觀戈麥的詩歌,這種“陌生化”效果最顯著的是對“綠”的運用。有的研究者曾認為戈麥對“綠”是持一種“厭棄的態度”xi,其實細察戈麥詩歌中出現“綠”的詩句,其中蘊含的情感的不僅是“厭棄”,還有“絕望”“悲傷”的寓意,給人一種冷冽的感覺,甚至與死亡相掛鉤,與“綠”在傳統意義中所持有的“生機、美麗、活潑”等具有積極意味的意義相逆反。如“死死命定的冰冷/指甲已染為綠色”(《經歷》)“那些冷綠的太陽/從不曾預期的位置/向你走來”(《冬天的對話》)“在云渦中抖動的是一顆發綠的心/在一朵黑云上張望的是一個靈魂的空殼”(《大風》)等。這種對色彩陌生化意義的運用,與海子在后期詩歌中對“桃花”色彩的描寫有相似之處。人們經驗中的桃花是粉紅色的,從色彩學上講,這是一種柔和的,給人以美好希望的色彩。而海子筆下的桃花卻是血紅色的,這是一種處于壓力與爆炸力邊緣的顏色,從某種程度上講,血紅比黑色更黑暗xii。海子對桃花的色彩進行了“變形”,而戈麥也對自己詩歌中“綠”的色彩意義進行了變形,“張力”即在“變形”中產生。

“語言對個人的壓力常常轉而表現為個人對語言的貪婪。”xiii正如臧棣所說,對語言的珍愛以及對語言“張力”的運用造就了戈麥詩歌的“尖銳”的特點,這在當代詩歌史上是一個較為獨特的現象。但對語言的熱烈追求,也使得戈麥的詩歌創作呈現出“加速”的特點,加之戈麥自覺地“站在人類的反面”,因此他的詩歌在冰山般的表面下是洶涌奔突的火海。戈麥在詩歌語言中找到了通向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性”,但他卻使自己的肉身消遁于塵世中,只留下他的那些閃爍著苦痛靈魂的詩作,以及他的格言:“讓不可能的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戈麥:《戈麥詩全編》,西渡編,上海文聯出版社,1999年。

2.陳仲義:《現代詩:語言張力論》,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年。

3.譚五昌:《詩意的放逐與重建》,昆侖出版社,2013年。

4.孫基林:《崛起與喧囂——從朦朧詩到第三代》,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

5.【德】馬丁·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

6.孫佃鑫:《戈麥詩歌色彩論》,《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年第5期。

7.吳 昊:《海子詩歌中的桃花意象分析》,《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注 釋:

i戈麥在《關于詩歌》一文中曾有如下觀點:“詩歌直接從屬于幻想,它能夠拓展心靈與生存的空間,能夠讓不可能的成為可能?!痹d《詩歌報》1991年第六期。

ii 陳仲義:《現代詩:語言張力論》,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年,第88頁

iii 同上,第73頁

iv 臧棣:《犀利的漢語之光——論戈麥及其詩歌精神》,《戈麥詩全編》,西渡編,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第438頁。

v 譚五昌:《詩意的放逐與重建》,昆侖出版社,2013年,第252 頁

vi 西渡:《拯救的詩歌和詩歌的拯救》,《戈麥詩全編》,西渡編,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第454頁。

vii 孫基林:《崛起與喧囂——從朦朧詩到第三代》,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第127頁。

viii 【德】馬丁·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第 282頁。

ix 同上,第302 頁。

x陳仲義:《現代詩:語言張力論》,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年,第128頁。

xi 孫佃鑫:《戈麥詩歌色彩論》,《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年第5期。

xii 吳昊:《海子詩歌中的桃花意象分析》,《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篇10

對雪花最真誠的懷念

在這個夏天

濃成一片綠蔭五顏六色的吆喝

溪水一樣穿行于大街小巷

而我是魚一尾

總愛逆流而游的黑葉子我知道我要負傷的

甚至對流不出血的內傷

都夢得習以為常每次與冰棒們對峙

我不能不為囊中羞澀而羞澀

一枚鎳幣竟子彈般

洞穿我所有的詩歌與愛情雷在遠方哭鬧

閃電如劍

擊傷朵朵潔白的云在這個多雨的夏天

我是一尾暴躁的小魚

憑一朵記憶中的雪花消暑

就象那個冬天夢一簇玫瑰祛寒

——引子晝日的夏天:

烈日當空,知了在樹上不停的叫著,花兒草兒都焉了。道路兩旁,成熟的谷物在熱得彎下腰,低著頭。蚱蜢多得像草葉,再小麥和黑麥地里,在小麥和黑麥地里,在岸邊的蘆葦叢中,發出微弱而嘈雜的鳴聲。獨自一人坐在電腦前,看著QQ……

傍晚的夏天:

夕陽在天邊漸漸收斂住自己的光芒,晚風輕柔地吹拂過每一棵樹梢,枝葉沙沙作響,仿佛心有所屬的女子,充滿愛戀的心跳。 玩了一下午的電腦,眼澀頭暈,于是晚飯后,獨自一人步出家門到外邊去散散步,行至街上已是華燈齊放,燈火輝煌,性情釋然……

夜晚的夏天:

夜晚,星星閃爍著亮晶晶的光芒,一點,兩點……閃爍不定,就像一只只淘氣幼稚,然而又充滿智慧的眼睛。它們仿佛看到了我們,便和我們玩兒起了“藏貓貓”。它們那靈巧的身軀,東躲,時隱時現,弄得我們眼花繚亂。忽然,一顆流星飛來,吸引著我們的目光,一眨眼的工夫,它又從我們的目光底下隱遁了…… 雨水洗凈盛夏的天空

微藍瀉露了一地的寂寞

鉛筆紀錄下那年的故事

別離場景老電影般回放

你說對不起我愛你然后落下淚 我不知所措更不了夢將殘愁將駐

從你走后的第一個夏天

我就試著用最美的詩句記載關于我和你

無奈指尖冰冷

寫不出溫暖的話語

哦寶貝可是我還是不明白

不明白你為何選擇離開 我是否繼續等待

路旁的梧桐葉飄了又綠月光在門外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