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詩歌朗誦范文
時間:2023-03-29 14:29: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詩歌朗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詩歌教學;語文教學;應用
北師大李道英教授認為:詩歌,是一種高雅藝術,是一種文化素養,尤其是古詩,是古代文學的精華所在,它膾炙人口,對中學生來說,是學習古代文化的一個切入點,學好詩歌,懂些詩歌尤為重要。文學教育離不開詩歌,詩歌是最純粹的藝術……詩歌在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上比散文和其他形式更優越,更適合。
一、詩歌朗誦的意義
詩歌教學離不開朗誦,正如魚蝦離不開江河,虎豹離不開山林,花木離不開土地一樣。分而述之,詩歌朗誦有如下意義:
1.啟悟人性美
朗誦詩歌,既為人類,也為個人。首先,人類需要詩歌為生命找一個理由。該如荷爾德林所說:“人類詩意地棲居在這個星球上?!?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說,青少年是詩歌。于朗誦中青年人將詩情、詩意、詩心、詩性潛藏于心,于吟誦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壯志、多了一份從容雅趣。
2.體味感情美
古人云:“詩緣情”,“情動而辭發”。朗讀者必須披文以入情,表情以達意。這要求學生朗讀時必須先體會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務求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方能打動聽眾。沒有感情的朗誦肯定是不成功的。
3.再現形象美
我們可以通過對作品形象的載體——文字加以聯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讀者心中形成“內心視象”,當自己的“內心視象”與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朗讀要打動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內心視象”不可,并在朗讀中貫徹之,使聽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4.理解思想美
古人讀書當是今人之朗誦。朱自清先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音里頭。他說:“要增進學生理解和寫作的語文能力,得從正確的朗誦教學入手”,文章要由老師、學生反復讀,“有時還得背誦”。
5.感受語言美
朗誦,課文內容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多方感知,對文章感受極為深刻。朗讀課文以至于成誦,文章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誦“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生同病相憐人世一嘆;誦“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傷之情。
詩歌語言形象、精煉,這就要求學生用心去讀,久而久之,培養了語感,進而化為自己的東西,終身受益?!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舊文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二、朗誦的技巧與策略
朗讀是一種再創作活動,要求師生用有聲語言表現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藝術美感,從而使聽眾領悟作品內容,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1.恰當選材,陶情養性利其誦
“凡事預則立”,這必要求選好朗誦材料。對高中生來說,好的朗誦材料應該以深刻的思想內涵為內核,以積極進取、樂觀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為依托,以無窮的詩意為動力,以富于形象性而適于口誦的簡約質美的語言為外觀,以節奏、韻律、音樂的美感為引線。
2.正確理解,把握內容悟其義
古語說“詩言志”,古詩詞往往用唱的形式來表現,在音樂的美感中傳遞動人之情,凸現其深邃的思想和喻世的道理。準確地把握作品內容,透徹地理解其內在含義,是作品朗誦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固然,朗誦中各種藝術手段的應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能準確透徹地把握內容,那么,藝術技巧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一種純粹的形式主義。要準確透徹地理解作品,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創作動機。這是理解作品的基礎。其次,理解作品主題。主題是作品中表現的思想、觀點,是作品內容的核心。理解主題是理解作品的關鍵。朗讀要求再現作品原貌,要準確傳達作品思想,表達作品感情,闡明作品觀點,說明作品道理。再次,了解詩人的寫作風格。對中學生來說,基本了解文學史中重要的作家風格并不困難,同時也很有必要。如《詩經》是現實主義之源,《楚辭》是浪漫主義之頭。漢魏古詩悲愴凄涼,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詩則蒼涼雄健。王維詩含蓄生動等。
3.朗誦以法,激情激趣融其境
朗誦有法多矣,但教無定法。對于高中生來說,領導讀、抽簽讀、對話讀、高低音讀大可棄之不顧,而伴讀法、接讀法、交互讀、齊讀法等不宜多用。以下略舉幾例常用的詩歌朗誦法:范讀法、分組輪讀法、自由讀、指名讀、表情讀、引讀法。
4.技巧為輔,吐納珠玉悅其聲
(1)停頓
停頓是指朗讀過程中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的斷和連。它既是顯示語法結構的需要,也是朗誦者的生理需要,更是明晰表達語意、傳達感情的需要,還是給聽者領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理解文章含義,加深印象的需要。停頓包括生理停頓、語法停頓、強調停頓。
(2)重音
為了準確地表達語意和思想感情,而被強調的這個詞或短語通常叫重音,或重讀。
(3)語調與語速
語調千變萬化,根據表示的語氣和感情態度的不同,可分升調、降調、平調、曲調四種基本類型。驚疑召喚用升調,肯定贊揚是降調,嚴思冷淡悲為平,曲是強調夸和諷。語調在朗讀藝術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朗讀語言不同于生活語言,其語調起伏變化明顯,語意表達在抑揚頓挫中更加順暢、明晰、突出。
朗誦的速度則依托于文章的思想內容。一般來講,急劇變化宜快,平靜嚴肅宜慢;緊急歡亂宜快,悲沉緬悼宜慢;抨斥控辯宜快,敘說追憶宜慢;年輕潑辣宜快,年老遲鈍宜慢。朗讀者要根據作者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朗讀速度。快時吐字清晰不含混不清,慢時聲音明朗實在不疲沓松垮??傊?,要做到“快而不亂”和“慢而不拖”。
葉圣陶先生明確提出:“聽、說、讀、寫的訓練都很重要”,“讀就是用眼睛聽,寫就是用筆來說;反過來,聽就是讀,用耳朵來讀,說就是寫,用嘴巴來寫?!笨梢姡?、說也是一種“行為”,也“必須養成習慣才行”。
中國曾經是一個泱泱詩歌大國。從《詩經》到《楚辭》,從陶謝到“建安七子”,從唐詩到宋詞到元曲,迭起,名家輩出,璀璨奪目。詩歌是語言藝術的精髓所在,她從來就代表著文學藝術的最高成就。目前,教育改革迭起,語文教育正在逐漸回歸詩性和人性,朱光潛說得好:“詩是培養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夠欣賞詩的人們不但對于其他種類文學可有真確的了解,而且也絕不會覺到人生是干枯的?!被居昙镜闹袑W生們,讓我們一起來愛詩、讀詩吧,讓我們在詩歌的海洋中吟詠性情,在文學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厚壤上放飛心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韓志湘.再談課文朗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文教資料,2006(9).
[3]王群峰.朗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教研交流,2009(12).
篇2
在班里,老師很器重我,給我很多舞臺,讓我表現自己。老師說,我就像一匹黑馬,自己跳出來,讓伯樂看中了我。在中隊里,隊員眼中,我一向很嚴肅,但卻不是整天繃著臉。當上自修課,有哪個人不遵守課堂紀律時,我就站起來,走到講臺前,大喊幾聲“安靜”!如若不行,我就會把繼續說話的同學拉到辦公室,讓老師處罰他(她)。
2010上海世博會快到了,只有一年倒記時了。在這段時間里,學校舉辦了很多活動。有英語周、詩歌朗誦比賽等。
詩歌朗誦比賽下周二開始,我班準備了一首《青春中國》。我是4個領誦之一。最近幾天,孫老師總是會陪我們一起練習。在這幾天,我感冒了,嗓子一直不舒服,還有點嘶啞,說起話來沒以前那么好聽,聲音聽起來總是很厚。但我還是堅持練習,不放棄。嗓子痛馬上吃西瓜霜,潤一下,只要不疼了,又馬上開始練習了。在我們中隊的共同努力下,現在我們朗誦起來,聲音很響亮,而且又很有感情,配上音樂之后,跟好聽了,孫老師也夸我們朗誦得好呢!。當然,迎世博不會只有那么一項工作的。為了迎接世博會,我們出了好幾期黑板報,我也參加出了好幾期呢。還有學校里安排我們賽一場世博知識競賽。在賽前,老師給我們發了一張報紙,報紙上全部都是關于世博的知識。我日夜準備,一有空就拿著報紙看。競賽那天早上,我特意五點鐘就起床,背相關的內容,競賽時,我做得很快,很順利,自我感覺良好,在競完后,我看報紙,錯得不多,心里很高興。
篇3
男:尊敬的、親愛的同學們:
女:敬愛的教官們:
合:大家晚上好!
女:浪漫而又溫馨的仲夏之夜,讓放松心情,抹去傷痛。
男:美好時刻,激情滿懷,心情舒暢。
男:幾天的,一生,只是短短的一瞬。
女:幾天日的汗水,經歷風雨,也只是個短短的開始。
男:今晚,讓敞開心扉,不受思想的羈絆。
女:今晚,讓插上翅膀,在快樂的海洋里翱翔!
男:讓手牽著手。
女:讓肩并著肩。
合:讓一同放聲歡唱!**中學2010級新生軍訓文藝晚會現在開始!
中間串詞:
1、女:人生是個大舞臺,人人主角,怎么演好的角色?請欣賞歌曲《我的舞臺》,表演者:**
2、男:走進紅外,意味著新生活的開始,意味著奮斗,娛樂的要讓給學業。在這群優秀的學子當中,人多才多藝。**,下面請她為大家演奏鋼琴曲《夢中的婚禮》。
3、女:同學們,我想問大家問題,你們當中人是次離開家住進學校,你們喜歡住校嗎?面對陌生的同學,你們相處的怎么樣?請欣賞小品《宿舍趣事》,表演者:**
4、男:同學們,剛才的小品精彩嗎?下面一群女孩,巾幗不讓須眉哦,請欣賞舞蹈《supergirl》,表演者:**
*
5、女:請欣賞詩歌朗誦《的靈魂》表演者:**
6、男:童話讓想起了的童年,童年里有許多夢想,也曾種過太陽,請欣賞歌曲《種太陽》表演者:**
7、女:青春是?青春是一首歌。青春是?青春是一支舞。**、**兩位同學的青春要的是?請欣賞歌曲《我要的飛翔》
8、男:同學們,最近誰與你們接觸最多?誰最你們?對,是教官。教官個個是好漢,個個有絕活,你們想看表演嗎?下面有請高一(2)教官**為大家表演《太極和武術》,大家歡迎。
9、女:學校名有外國語三個字,下面就見證同學的英語:英語互動
10、男:軍訓是磨礪,苦不苦想想二萬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輩;吃點苦算?請欣賞《一起喜洋洋》表演者:**
11、女:當我懵懂的女孩,遇到愛,不懂愛,從,到現在,直到他也離開,留我在云海徘徊,明白沒人能取代,他曾給我的信賴。同學們,你知道這是歌曲嗎?請欣賞歌曲《揮動翅膀的女孩》表演者:**
12、男:綠色的風景能讓人感受到空氣的清新,綠色的風景能讓人陶醉。請欣賞詩歌朗誦《綠色的風景》表演者:**
13、女:提到法西斯,你對詞強烈的反感,甚至惡吐,教你的老師有點兒法西斯,那會怎樣呢?請欣賞相聲《法西斯老師》表演者:**
14、男:晚風輕輕吹,心情格外好,讓我對你說一聲《Goodnight》,請欣賞歌曲《Goodnight》,表演者:**
15、女:有一首樂曲,熱情歌頌了鋼鐵工人的豪邁氣概和沖天干勁,形象地描繪了爐前出鋼時激動人心的場面。請欣賞古箏獨奏《鋼水奔流》表演者:**
16、男:年輕,快樂!請欣賞街舞,表演者:**
17、女: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帶去我深情的祝福,請把你的微笑留下,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請欣賞小合唱《歌聲與微笑》,表演者:**:
結束詞
男:請記住你身邊的臉吧,是你真正的朋友!
女:請記住這段時光吧,這是值得你珍藏的記憶!
男:記住今晚的歡聲笑語。
篇4
本文就英語節奏學習過程中困難可能產生的原因進行討論,并對如何練習和提高英語語音節奏方面提出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議。
一、英語語言節奏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英語學習者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語語言節奏,一方面是因為母語節奏習慣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英語語言節奏自身的特點,而英語學習者缺乏正確的節奏知識所造成的。
1.漢語語言節奏的影響
根據Abercrombie(1967:97)的觀點,語言節奏可分為兩大類:重音計時節奏(stress-timed rhythm)和音節計時節奏(syllable-timed rhythm),前者重讀音節間的時間相等,后者所有音節都以相同的間隔出現。英語的節奏屬于前者,為重音計時節奏,而中文的節奏屬于后者為音節計時節奏。
英語的節奏規律以重音為主干,輕音為陪襯,重輕音交替。
例1.I like to sit down with a good cigarette.
例2.He says that he wants us to take it away.(句中斜粗體部分表示重讀音節。下同)
例1和例2相比,例1為9個單詞組成的一句話,例2為10個單詞組成的一句話。就重音節奏而言,兩句的重音節奏如下:aAaaAaaAaaA。我們以重音節開始,可以看到Aaa模式最多,并且具有相同的長度和分量。那么,在同一句子里,從第一個重讀音節開始到下一個重讀音節結束,時間間隔是一樣的。因此,對于重音計時節奏的英語,例1和例2讀完的時長是一樣的。
而漢語則不同。漢語中的一個字就是一個音節,每個音節的時間所占的時間大致相同。
例3.我想坐下來抽根香煙。
例4.他說他想讓我們把這個東西帶走。
顯然,例4比例3所用的時間要長。例4為14個音節,而例3為9個音節。這也就意味著,同樣意思的兩句話,用漢語說出來的時間不一樣,而用英語說出來所用的時間長度大致相同。因此,英語中決定句子所用時間的是句子中重讀音節的數量以及重輕音節的搭配結構,而漢語句子所用時間的長短由音節數量決定。
中國英語學習者大都是漢語語言熟練使用者。漢英語音節奏方面的不同導致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負遷移,即學習者將漢語語言節奏模式用于英語語言。這樣的結果導致了大多數英語語言學習者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語語言節奏。
2.缺乏正確的語音節奏知識
在英語語音的學習過程中,許多英語學習者往往忽視了英語語言節奏的訓練。同時,英語學習資料缺乏對英語節奏的介紹和教師對英語語言節奏的不甚了解和不夠重視,也導致了英語語音節奏知識的普及緩慢。此外,英語語言節奏不單單是音節數量的問題,還存在如何判斷重音位置和重輕音間的搭配問題。這也是英語學習者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語語言節奏的障礙之一。
例5.Where’s your hat?
例6.I think so.
例5和例6兩個句子都是3個音節,然而重音卻截然相反,例5是AaA,而例6是aAa。兩個句子的讀法也不相同。又如:
例7.It’s not the one I want.
例8.I wanted you to know.
例7和例8兩個句子都是6個音節,重音節奏卻不相同,例7是aAaAaA,例8是aAaaaA。因此,面對相同的音節,如何判斷重音位置令英語學習者感到困惑。
再者,對句子較長的句子,不僅要求英語學習者能夠找到重音,還要求能夠合理地對句子進行節奏停頓。仔細分析語句節奏停頓,可以發現節奏停頓間的意思都為獨立的意思片段,加上合理的節奏讀法,英語就會意思清晰易懂,而不采用合理的語句停頓和節奏讀法,則會造成聽者不知所云,意思不清??梢钥闯觯Z音節奏又與句意理解和語法結構不可分割。因此,掌握好語音節奏,這不僅需要英語學習者掌握一定的語法基礎,還需要英語學習者的長期練習和經驗積累。這也就是英語語音節奏難以掌握的原因之一。
二、如何進行英語語言節奏的訓練
在英語語言節奏的訓練中,英語學習者應該注重循序漸進的原則,盡量克服漢語語言節奏的干擾,在訓練過程中,運用語法知識,體會英語語言節奏。這里就幾種具體可操作性的節奏訓練法做一個介紹。
1.詞組擴展法
英語語言屬于重音計時節奏,要求我們掌握重音和重音間的時長。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感受重音和改善句子節奏感覺非常重要。詞組擴展法會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屠蓓,2005:133),例如:
A book
A good book
A very good book
A very good text-book
A very good school text-book
This is a very good school text-book
通過最開始A book兩個音節的詞組,AA結構開始擴展,擴展到三個音節AaA的A good book再到6個音節AaaaaA的a very good text-book。在朗讀過程中,注意A book重讀,同時盡量保持讀出他們時長相等。最后擴展到九個音節的This is a very good school,感受重輕音的錯落。
在練習擴展的時候,英語學習者一定要注意克服漢語語言節奏習慣的干擾,不能把音節時間等同,而應是長短錯落。運用同樣的方法,英語學習者也可以創造自己的詞組擴展。
2.詩歌朗誦法
詩歌的文體形式決定了它適合用于訓練英語節奏。英文詩歌一般語句短小精悍,雖然沒有平仄之分,但有重音輕音之分,其節奏通過重讀音節和輕讀音節表現出來。同時,詩歌的押運也使詩歌在朗讀過程中比普通的語言材料更容易練習節奏。以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節選為例,進行重讀和節奏處理后變為(||表示可適當停頓處):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節選)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how I wonder ||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like a diamond || in the sky.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how I wonder || what you are.
When the blazing sun is set,and the grass with dew is wet.
Then you show your little light,twinkle,twinkle || all the night.
可以發現在長句中,aAaA的結構非常多。詩歌按照一定節奏感讀出來就非常悅耳動聽。長期進行詩歌朗誦練習,不僅可以加強學生語言節奏感,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情感的理解和運用。
綜上所述,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英語節奏的學習和訓練對于掌握好英語是非常重要的。而了解節奏訓練過程中困難產生的原因有助于英語學習者提高學習效率,找到捷徑,掌握好英語。在這個基礎上,循序漸進地進行語音訓練,可以促進英語學習者對良好語音能力的掌握,進而提升英語學習者的學習信心,促使英語學習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Abercrombie,D. Elements of General Phonetic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67: 97.
[2]李延福.國外語言學通觀(下).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802.
篇5
摘 要: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都忽視了英語詩歌的存在。然而,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而言,英語詩歌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討英語詩歌教學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詩歌鑒賞能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 英語詩歌 詩歌鑒賞
引言
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曾說:“詩歌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寧靜中積累起來的情感?!边@種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讓詩歌具有別樣的節奏感和韻律美,詩歌的永恒魅力讓古今中外的諸多文人騷客為之著迷和驚嘆。英語詩歌作為世界文學的一部分,更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五彩斑斕、意境深遠的藝術空間。然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信息化的今天,非英語專業學生在學學英語的時候,竟然忽略了這一寶貴的學習資源。
一、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一方面,大學英語作為高校的一門通識教育課,大學英語教師大多從教學實際出發,為了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規定的教務任務,只注重教材上主體課文的分析和講解,忽略詩歌的存在。以大學英語精讀(第三版)為例,盡管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收錄部分經典的詩歌,但大學數英語教師上課的時候幾乎很少涉獵這方面的內容。
另一方面,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更注重英語技能方面的訓練,他們寧愿多花費時間準備和參加各種類型的英語考試或競賽,而很少注重個人人文素質方面的培養。
無論是從教師教學的角度還是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看,英語詩歌這個寶貴的資源都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然而英語詩歌作為一種語言的藝術,不僅給我們帶來美的感受,還蘊藏著很多其他的重要作用。
二、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詩歌鑒賞能力的重要意義
《論語?陽貨》記載孔子告誡他的學生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其意思是說:“學生為什么不學習《詩》呢?《詩》可以啟發想象力,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使人合群,可以學得諷刺方法。近可以運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遠可以用以侍奉君主;還可以多認識一些鳥獸草木的名稱。”[1]言下之意,詩歌可以涵養人的心靈,提升人的修養。英語詩歌,作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和主要表現形式之一,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英語詩歌充滿了人生哲理。
生命之河并不總是一帆風順,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讓人不愉快的事情。尤其對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重要時期的大學生而言,英語中那些優美簡潔且又充滿人生哲理的詩歌會給予學生深刻的人生啟迪、思想感悟和正能量,讓他們以更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例如美國詩人朗斯頓?休斯(Langston Hughs)的詩歌《夢想》(“Dreams”):
Dreams
Hold fast to dreams
For if dreams die
Life is a broken-winged bird
That cannot fly.
Hold fast to dreams
For when dreams go
Life is a barren field
Frozen with snow.
某些大學生在大學的不同階段表現出對于學業、情感或未來的迷茫。這首關于夢想的詩歌,有意識地引導和鼓勵學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有助于學生走出困境,用一顆勇敢堅強的心面對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戰。
2.英語詩歌可以提升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蘇軾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優美的詩歌可以給人無限的想象,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個人修養,有助于培養高雅脫俗的氣質和高尚的情操。英語詩歌作為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有著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構思、意境、選詞等各方面也都自成體系。英語詩歌以其獨特的方式把對美的感悟傳遞給讀詩的人。例如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Wordsworth)的詩歌《水仙花》(“The Daffodils”)讀來朗朗上口,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The Daffodils
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
英Z詩歌作為人類文華的精髓,蘊含著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養,對于培養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審美情趣有著不可估量的熏陶作用,對學生的成長成才也有著一定的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3.英語詩歌可以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文化養育了詩歌,詩歌銘刻著文化”[2]。詩歌中深藏著文化的密碼,詩歌不僅是人類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蘊含著人類全部的文化心理原型。詩歌作為一種文化載體,記錄了人類文化的發展歷程。英語詩歌作為英美國家文化的鏡子,深刻地反映了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例如英國敘事長詩《貝奧武夫》中記敘了民族英雄貝奧武夫屠殺噴火巨龍的英勇故事。在中國文化中,龍是權利和吉祥的象征,而在西方的神話傳說中,龍是一種邪惡的動物。《貝奧武夫》中英雄與龍的搏斗被認為是善與惡的較量。由于不同的文化體系和不同的文化內涵,龍的象征意義完全不同。由此可見,英語詩歌佳作讓我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很好地了解了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從而有效地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三、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詩歌鑒賞能力的具體措施
1.努力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詩歌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老師為中心角色完成知識傳授的過程,學生只能是被動地學習。近年來,隨著翻轉課堂理念的興起,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嘗試將翻轉課堂引入大學英語詩歌教學中。還是以大學英語精讀(第三版)為例,該套教材共有四冊,供非英語專業學生大一和大二使用。該教材第一冊共收錄詩歌七首,第二冊收錄詩歌九首,第三冊收錄詩歌五首,第四冊收錄詩歌五首。這二十六首詩歌短小精悍、風格各異,讀起來朗朗上口。對于教師而言,大學英語教師首先可以以教研室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把任務分配下去。由于大學英語教師人數眾多,每個人負責一首詩歌,這樣可以確保備課的質量。接下來就是查找、整合資料,制作PPT演示文稿和錄制微課視頻的過程。最后將錄制完成的整套視頻資料上傳至學習空間,學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利用課下時間去觀看老師上傳的視頻并進行自主學習。由于課時有限,老師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輪流上講臺做展示。每次課可以預留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每一組的代表上講臺做匯報,闡釋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微課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加深學生對于英語詩歌的理解和感悟,進而引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2.積極利用網絡交流平臺,拓展英語詩歌學習空間。
除了正常課堂的教學之外,英語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一步強化英文詩歌的學習功效。由于科技的發展,4G網絡的普及及智能手機的興起使網絡交流平臺成為學生之間的主要交流方式之一。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QQ、微信、微博等各種網絡社交工具填補了他們學習生活之余的時間。據某項研究表明,“大部分大學生每天使用QQ和微信的時間大約在1小時―4小時”[3]。面對網絡信息化時代促成的新局面,英語教師可以借助各種社交工具讓網絡不僅成為師生之間的溝通橋梁,還可以讓網絡發揮其積極的作用,讓QQ、微信、微博等成為一個移動的學習平臺。
大學英語老師可以創建一個學習群,在群中定期上傳一些優美的英文詩歌。師生可以利用網絡移動平臺暢談詩歌與人生,既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慢慢鍛煉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理解詩歌的美妙意境及詩人的思想情懷,又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對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進一步的了解。例如泰戈爾的著名詩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The Fa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這首詩歌以其精致的文字和動人的主題深受學生喜愛,讀起來讓人印象深刻,久久難以忘懷。
The fa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the distanc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But you don’t know I love you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優美的詩歌總是能夠給人帶來心靈的純凈和共鳴。對于處于青春年少階段的大學生而言,這首關于愛情的詩歌走進了他們的心田,觸動了他們的心靈。
3.大力開展英語課外活動,培養校園英語學習氛圍。
近年來,為了營造更好的學習英語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創建更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很多高校都舉辦了外語文化節活動,涉及各種各樣的活動,例如英語歌曲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話劇比賽、英語配音比賽等。筆者認為,除了以上活動之外,外語學院還可以舉辦英文詩歌朗誦比賽。這項活動不僅可以為同學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而且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揣摩詩歌的含義,更好地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和語言表達能力。
結語
英語詩歌形式各異,魅力無窮。加強英語詩歌的學習既可以給予學生深刻的人生啟迪,又可以提升W生的文學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將英語詩歌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網絡交流平臺及英文詩歌朗誦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與課外活動,從而讓學生充分領略到英文詩歌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孔丘,著. 劉崎,譯評.論語[M].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158.
[2]葉潮 .文化視野中的詩歌[M]. 成都:巴蜀書社,1997:1.
篇6
英語教學中,由于班級人數多,使學生口語練習的機會少,有些口語能力差的學生更是不敢開口,怕說錯受到同學的嘲笑,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更是不愿意開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們積極參與口語練習的欲望,并且課堂教學只有短短的40分鐘,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課外的努力。英語教學毫無疑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第二課堂活動在時間和空間(操場樹蔭下、觀摩室、多媒體語言教室等)的選擇上有著很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能幫助學生對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加強理解并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鞏固和補充課堂教學所獲得的知識。另外,通過這種虛擬的語言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開展 聽、說方面的專項訓練,讓學生自己鍛煉語言的表達能力并積累一些簡單的中英文差異的文化知識,消除課堂教學的強迫性、枯燥性。
1. 英語第二課堂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英語第二課堂活動是學生自愿參加的,他們可以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置身于一種良好的英語環境中輕松愉快地學習。學生在英語第二課堂活動中的口號是-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胗⒄Z教學中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就得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演變成學習的動力,學生的智力才能得到發揮。反之,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英語第二課堂無疑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愛好、興趣和特長來自由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活動方式來進行,因此,他們的積極性高,主動性強,遇到困難時,自己能夠想辦法去克服或解決,因此,學生就能夠持之以恒的學習英語了,也提高了學生在學習英語中的耐挫能力,他們就能夠在英語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就會形成一種學習英語的良性循環,會影響到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英語第二課堂中來學習,在英語教學中則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們應該使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豐富多彩地內容:英語課外活動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大致包括英語角、英語游戲、英語歌曲、英語繞口令、英語勵志短片欣賞、詩歌、故事、話劇、墻報、手抄報、書法、英語廣播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愛好,進行不同的英語比賽,比如書法比賽、英語繞口令比賽、唱英語歌曲比賽、英語詩歌朗誦比賽、各班的英語墻報比賽、講英語故事比賽等,開展這些活動既可幫住學生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又可增長學生的見聞,加強學生對所學語言國家的了解。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英語卡通原版影片《Kung Fu Panda Ⅰ/Ⅱ》、《The rise of planet of the Apes》、《Despicable me》等,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 多樣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形式
(1)英語角。邀請外籍教師和英語教師參加,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進行自由的交流,這樣使學生感受到一種說英語的氛圍,給學生一個仿真的口語交際與應用環境。學生也可以在英語角大聲背誦課文、繞口令、詩歌朗誦;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練習自己喜歡的英文歌曲;學生也可以根據老師給的題目進行口語練習、辯論;還可以以比賽形式組織一些有趣的英語游戲,讓不同班里的陌生的學生可以通過這種形式認識,并建立團結協作可以共同完成任務的小組,也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了解和理解,為今后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奠定更好的基礎。英語角的活動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獲得英語知識和技能。
(2)英語廣播和墻報。英語廣播可以采取各班征稿,專人負責編輯的形式,招聘口語好的學生進行播音,每周一到兩次;也可以選教材,教師播音,讓學生感受到迎面而來的英語之風。英語墻報根據各班不同的主題可以分班進行,再分年級評比。這種活動形式,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英語水平展示的舞臺,同時,也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3)英語表演。英語表演可以是學生根據劇本編排,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自創劇本,學生在這項活動中自己設計臺詞、表情、動作、道具、服裝、燈光、舞臺背景等,學生的合作能力,語言運用能力都能得到了鍛煉。可以讓學生編排《羅密歐與朱麗葉》、《灰姑娘》,使學生各方面的才華都能地到充分的展示。
(4)收集并設計英語廣告語。教師先收集各類食品、體育用品、學習用品等的英語廣告。向學生展示這些廣告,引導學生分析廣告語言的用語和句子特點,利用中英文翻譯之間的差異產生的幽默笑點,激發學生自主收集的興趣和愛好。學生課后收集印象最深刻的英語廣告,將它們設計制作成英語卡片或剪貼裝訂成圖文相映的英語畫冊,師生定期舉辦英語廣告集萃展。學生通過收集并給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廣告,從而擴充自己的詞匯量,也能掌握很多書本外的句型,學生在寫作上就會有很多的好詞、好句可以用。
(5)網上英語閱讀。如今因特網是獲取信息最快、最便捷也是獲取信息最大的來源,學生充分利用網上信息資源增加閱讀量,拓展視野,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網上查詢小組合作完成小任務。比如找些流行的英文歌曲下載下來,當然也包括歌詞;還可以下載一些他們看過的勵志或有意義的英文原聲電影、卡通片和大家一起分享,并說說自己的觀后感,觀后感是需要學生把大量的詞匯組合在一起表達出自己的心聲,如果在課堂上,學生就會顯得非常緊張怕說錯,而第二課堂上學生是在不知不覺中開口說英語,如果有想不起來,其他的同學會站起來幫忙接著說,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掌握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增強語感、開拓視野。
此外,英語課外活動還可以采取唱英語歌、英語詩歌朗誦、英語辯論賽等形式的主題班會,這些活動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
3. 英語第二課堂有利于塑造學生的性格 英語第二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要體現學生在課堂80﹪,教師占20﹪的教學理念。學生是活動的中心,一切活動都是學生自己設計并參與,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發展。在這些活動中,有時做游戲,有時自由發言,有時競賽,有時討論,有時唱歌,學生敢于參加這些活動,在無形之中學生樹立了自信心,合作意識增強了,也養成了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1)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英語第二課堂是建立在和諧、輕松的氣氛上的,這種友好的氣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感,學生的表演欲得到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參與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的自信心無形中就增強了。
(2)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英語的第二課堂有別于常規課堂教學活動,這些活動需要學生創造性的設計并參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篇7
[關鍵詞] 讀 感情 形象 思想 語感 口頭表達技能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這里所說的“讀”,即誦讀,又稱朗讀、朗誦。古人學語文(過去不叫語文),把“讀”書看得非常重要。
現代語文教育也重視閱讀教學,它有三種重要手段:讀、思、議。讀是前提,思是基礎,議是關鍵。可是,目前的語文學習,好多人將古人的經驗之談拋到了九霄云外。試想,現在的學生,有多少時間在“讀”書,又“讀”了多少書。課堂上難聽到讀書聲,即使是晨讀課,也難以聽到瑯瑯的讀書聲。這樣的結果便直接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相當差,進入社會后與對方溝通時有所欠缺,不能恰到好處的運用語言文字。
因此,我以為明確“讀”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又有現時意義。下面就談點個人的淺見:
“讀”,可以體會文章的感情。古人云:“詩緣情”,“情動而辭發”。朗讀者披文以入情,表情以達意。學生朗讀時能與作者的感情溝通,進而產生共鳴。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豪放之情,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的悲憤之情,陶淵明《飲酒》(其五)的淡雅閑情,學生們都只能好好地“讀”,才能品出味來。當然,文章的感情并不單一,朗讀時更需留心,如郁達夫《故都的秋》清靜中寄悲涼,莫泊?!俄楁湣吠橹杏髦S刺,陸游《書憤》豪壯中流露憤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另外,文章言盡而意無窮處,朗讀時更需細心揣摩。如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的第四部分“天氣愈冷了……”一節。當得知時刻懷念、牽掛的戰友忽然被槍斃了,柔石“身上中了十彈”,作者的悲憤與仇恨之情,思念和痛悼之意是何等的強烈而復雜,但魯迅只寫了“原來如此!……”四個字。我們只有真正把握了這四個字的含義,才能讀得到位。筆者以為:“原來”之前宜停足夠時間,“原來”之后應稍作停頓:“如此”要深沉,緩慢,“如”字拖長音;讀完后停足時間再往下讀。
“讀”,可以再現文章的形象。我們可以通過對作品形象的載體――文字加以聯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讀者心中形成“內心視象”,朗讀要打動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內心視象”不可,并在朗讀中貫徹之,使聽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嗅其味,如捫其形。例如,《守財奴》中老葛朗臺搶奪梳妝匣一節。讀的時候,要浮現出這樣一組鏡頭:骨瘦如柴的干癟老頭一見金子立刻眼冒金光,餓虎撲食般一縱,撲上匣子,奪將過去。一連串的尖音“噢,是真金!金子!”奪口而出,連聲音也因貪婪的滿足而顫抖,失去了正常的音質。老太太害怕得在一旁連聲哀求:“上帝呀,救救我們!”歐也妮四肢發抖,目瞪口呆。只有再現了這些情景,朗讀者才會不自覺地把這些“意會”的形象,通過聲音傳達給聽眾。這也能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讀”,可以理解作者的思想?!皶x百遍,其意自見”――古人讀書當是誦讀。朱自清先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音里頭。他說:“要增進學生理解和寫作的語文能力,得從正確的誦讀教學入手”,文章要由老師、學生反復讀,有時還得背誦。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誦讀的先決條件,同樣,學生也因朗誦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領悟。朱熹也有同樣的體會:“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爾?!?例如《阿Q正傳》中“土谷祠暢想曲”一節,初讀覺得好玩;聯系背景及前后文方覺阿Q可笑;后來才明白魯迅先生的用意:阿Q之所以有這樣可笑的想法,是因為革命者并沒有發動下層愚昧的勞動人民;再讀是時便覺阿Q可憐、可悲;涵泳再三,又讀時阿Q的心態已了然于心,尚未張口已覺阿Q活靈活現地浮現在眼前,仿佛不是自己在讀,而是阿Q在傾吐“革命心聲”。無論朗讀者還是聽眾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雙方都受益非淺。
“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朗讀,課文內容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多方感知,對文章感受極為深刻。朗讀課文以至于成誦,文章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詩歌語言的形象、精煉,小說語言的個性化,散文的抒情性,議論文的邏輯性,記敘文的敘述性,這些都要求學生用心去讀,久而久之,培養了語感,進而化為自己的東西,終身受益。無需舉例,借兩句古語為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舊文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讀”,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技能。目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差,學生“不敢說”和“不善說”的現象十分嚴重,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從“讀”書入手,讓學生運用普通話,洪亮、清晰、流暢、自然地讀現成的書面文字。這一方面可促進學生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和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使學生掌握技能,熟悉語氣、語調的變化;另一方面,學生自己讀,沒有心理壓力,能自由自在地讀。此外,讀書能使人口齒伶俐,講話滔滔不絕,這樣,就會增強學生口頭表達的技能和信心,使學生從“不敢說”和“不善說”變成“大膽說”和“善于說”。
綜上所述,“讀”,是溝通書面語與口頭語,實現語文學習目的有效途徑,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梁,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是對課文最好的預習。有經驗的老師一聽學生誦讀的水平就立刻可以判斷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誦讀還有其他作用,比如有利于推廣普通話,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寓教于樂,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對實施素質教育也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可見,提倡誦讀教學意義重大。那么,如何進行誦讀教學呢?筆者以為應做好以下三點:
首先,教師要加強范讀。好的范讀不僅可以設置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果,還能給學生一種美的精神享受,也有利于提高教師威信。筆者音質不佳,普通話也不很標準,但我用心動情的范讀,常常博得學生們的滿堂喝彩,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當然,在范讀的同時應輔助必要的教學設備。如:根據課文內容選定適當的音樂,配套的教學音像,各種晚會的詩歌朗誦節目等等均可以不定期的運用到日常教學中。2008年我們湖南省遭遇了罕見的冰雪災害,為紀念先進,激勵斗志,發揚互助精神,湖南衛視舉辦了一個特別的賑災晚會,其中最能打動人的一個節目就是詩歌朗誦。根據這一情況,我立即從網上把這個節目下載下來,然后組織學生到多媒體教室授課,首先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意境,結合自己親身體驗,再讓學生自己上臺朗誦。這次教學效果出奇的好,因為有了親身的體驗,朗誦時便充滿了真情,大部分同學在朗誦時眼眶中都飽含淚水。由此,我引導學生:在朗誦時一定要根據課文內容投入真情實感,方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其次,要善于指導學生朗讀。特別是單個指導。應針對學生朗讀中音量偏小,速度過快,破句多,缺乏感情的缺點,進行個別的針對性的輔導。筆者對學生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朗讀在很大程度上有自娛自樂,自我滿足的特點,不要怕人笑,要大聲地大膽地忘情地旁若無人地甚至“肆無忌憚”地朗讀。比如著名的李陽“瘋狂英語”便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這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朗讀氛圍,有效地調動了朗讀的積極性。
篇8
關鍵詞: 詩歌選材 課堂教學 考核方式
1.引言
“英語詩歌選讀”是英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知識選修課,我國大部分院校的英語專業也都開設有這門課程,但很多學生卻對英語詩歌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和動力,詩歌教學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大概有兩個方面,一是與人們對文學課的偏見有關。當前社會,功利主義思想盛行,這種思想也影響到了學生,他們選課、學習的唯一準則是是否實用,他們重語言、重文化,然而卻輕視作為語言文化主要載體的文學,當然詩歌這種純文學課程就更不例外了。其二,與教師處理這門課的方式有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逐首分析詩歌,將詩的意思告訴學生即可,很少考慮學生的興趣點和需求,形成了講座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嚴重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袄硐氲挠⒄Z詩歌教學是要讓學生自己進入到詩所創造的想像的世界中去,根據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層次從‘內部’去賞析和體驗一首詩歌,享受詩歌帶來的美感和樂趣”(閆建華,2004,(3):64)。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認為教師可以拓展英語詩歌教學的思路,比如可以尋求詩歌與文化的契合點,使學生看到英語詩歌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另外,教師應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教師不僅僅是講授者(lecturer),更應該是學生的助手(helper)、學習的促進者(facilitator)、學生的咨詢者(consular)(Richards & Rodgers, 1986: 77-78)。本文作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詩歌選材、課堂教學、考核方式等幾個方面對詩歌教學進行探討,以期對英語專業詩歌教學有所幫助。
2.詩歌選材
目前出版的英語詩歌選讀教材或讀物多達數種,按選材形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按照年代順序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著名詩人的詩作,這是最普遍的一種;二是按詩歌主題分類取材,如劉守蘭教授編著的《英美名詩解讀》(2004);三是按英詩要素取材,如陸如鋼教授編著的《英語詩歌欣賞》(2007),以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于2004年引進出版的Cleanth Brooks和Robert Penn Warren合著的Understanding Poetry(《理解詩歌》)。這些教材各有各的優點,為我們教授英詩選讀課的教師帶來了很大方便。然而,筆者認為英語詩歌選讀課的取材還可以拓展思路:除了英語詩歌外,還可以加入漢語詩歌的內容,讓學生們在比較中學習,體會中西方詩歌所體現出的文化差異。因為英語詩歌選讀課作為一門專業知識選修課,除了讓學生們了解英語詩歌的要素和基本的欣賞技巧外,還應當起到陶冶性情、了解文化的作用?!陡叩葘W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了專業課程的教學原則,即:“專業課程教學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專業課程教學不但要提高學生的業務素質,而且要培養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⒅嘏囵B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p>
鑒于此,筆者在講授這門課的時候,在選材方面做了一些嘗試:按照詩歌主題選材,如愛情詩、友情詩、自然詩、政治詩、哲理及其他詩等。教師選編,同時也讓學生們自己搜集同一主題的代表性詩作,既有英美詩歌,又有中國詩歌。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中西方詩歌的相似與不同,探討其背后的文化內涵與差異。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學生們都有閱讀和欣賞漢語詩歌的基本經驗和能力,如先調動他們欣賞漢語詩歌的體驗,再使之自然過渡到英詩欣賞中去,會大大減少他們在閱讀英詩時的畏難情緒。第二,學生在學習了如何欣賞英語詩歌的同時,還通過中英詩歌的比較了解了中西文化差異,一舉兩得。
當然,按這種方法取材也有一個應該注意的問題,那就是所選詩歌特別是英語詩歌要具有代表性,既要體現英語詩歌從古至今的發展變化,還要體現英詩有的語言特質:如格律、意象創造、辭格使用、語音特點等,要在按主題講授詩歌的同時,能將英語詩歌的基本知識(如:什么是詩,英詩的特點,英詩形式的發展,英詩的分類等)和欣賞技巧(格律分析、意象創造、辭格使用、語音特點等)滲透進去。
3.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的組織原則是: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讀懂和欣賞英文詩歌,進而探討詩歌背后特定的人文情懷;其次,要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分析和比較,發現中西方詩歌的異同,進而體驗文化的異同。為此,教師要認真設計課堂活動和問題,處理好示范講解與討論引導的關系,并借助多媒體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真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3.1 示范講解。
雖然漢語詩的引入調動了學生興趣,但在過渡到英語詩歌欣賞時學生仍感到很困難。這是由于英語詩歌無論從語言還是從文化背景上都明顯不同于漢語詩歌,學生們閱讀經驗有限,對英語詩歌的特點和欣賞技巧都不太了解。因此,在初始階段,教師對英詩知識的介紹和具體詩歌的示范講解是十分必要的。
在詩歌課上,教師最好先把英語詩歌語言上的特點介紹給學生,比如語法上的不規范現象,如:倒裝、省略、跨行等,引導學生漸漸適應這些特點。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對一些詩的示范講解,從語法、意象、音韻、修辭、主題等不同層面入手,將自己欣賞詩歌的步驟潛移默化地傳達給學生。
下面筆者將以丁尼生的“Break, Break, Break”為例對此加以說明:
′| ′| ′
Break, break,break
ˇˇ′|′ ′ |ˇ′
On thy cold grey stones, O Sea!
ˇ ˇˉ | ˇ ˇ ′| ˇ′ˇ
And I would that my tongue could utter
ˇ ′| ˇ ˇ ′ |ˇ′
The thoughts that arisein me.
′ ′|ˇˇ ′|ˇˇ′
O wellfor the fisherman’s boy,
ˇˇ′| ˇ ˇ ′|ˇ ′
That he shouts with his sisterat play!
′′| ˇˇ ′|ˇ ′
O wellfor the sailor lad,
ˇˇ′ | ˇˇ ′ |ˇ ˇ ′
That he sings in his boaton the bay!
ˇˇ′ |ˇ′|ˇˇ
And the stately shipsgo on
ˇˇ ′ | ˇ′ |ˇˇ ′
To theirhavenunder the hill;
ˇ′ |ˇˇ ′|ˇ ˇ′ |ˇ ′
But Ofor the touch of a vanished hand,
ˇˇ′| ˇˇ′ |ˇˇ ′
And the sound of a voice that is still!
′| ′| ′
Break, break, break
ˇˇ′|ˇˇ ′|ˇ ′
At the foot of thy crags, O Sea!
ˇ ˇ ′|ˇ ′ |ˇˇ′ |ˇˇ ′
But the tender grace of a daythat is dead
ˇ′ |ˇ′| ˇ ˇ′
Will never come back to me.
在講這首詩時,我先將閱讀詩歌的幾個基本步驟告訴學生,然后一步步引導、一步步分析該詩的意蘊。
第一步,通讀全詩,掃除生詞障礙,體會全詩的基調。
第二步,找出一些關鍵的詞或詩行,領會詩歌所傳達的基本觀點或感情。
第三步,逐一分析詩中的意象、韻律、修辭等,進而印證這種感覺。
第四步,查閱相關的參考資料,加深理解。參考資料包括詩人的生平、創作背景、他人評論等。
第五步,運用想象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玩味詩歌的神韻,并熟讀甚至背誦該詩。
對于前兩個步驟的要求,學生們讀幾遍詩后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全詩的基調是比較哀傷的,學生們在教師的提示下也能找出使自己產生這種感覺的關鍵詞和詩行,比如“a vanished hand”,“a voice that is still”,“the tender grace of a day that is dead”。接下來,教師就可以與學生一起分析詩中出現的意象或意象組合,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里面出現的各種意象,然后請學生描繪一下在腦海中形成的畫面:詩人站在波濤洶涌的大海邊,聽到巨浪“拍擊灰暗陰冷的巖石”發出的巨響,心中涌起難以抑制的“思緒”;“漁家兄妹”在“嬉戲”,“年輕的水手在歌唱”,海上的“船只在平穩地駛向港灣”,可是詩人置身這樣歡快的情景并不快樂,他在深切懷念那“業已沉寂了的嗓音”,想再次觸摸到“那只消逝了的手”,重溫過去的“美好時光”,可是這一切都“一去不復返了”。
再來看詩歌在用詞和韻律上的特點(我們僅以第一、二詩節為例),整首詩除了第三、四詩節的第三行是四音步詩行外,其他均是三音步詩行,主要節奏形式為抑抑揚格和抑揚格。
詩的第一行以三個重讀單音節詞“break, break, break”開始,形容波浪撞擊巖石碎裂并且發出巨響,同時也暗示詩人由于對亡友的思念,心都碎了。第二行以輕快的抑抑揚格起步,緊跟一個重重的揚揚格,似乎在形容迅疾翻滾的波浪突然撞到了灰暗冰冷的巖石上。而且這兩行大部分音節都是雙元音和長元音: /ei/,/ai/,/?藜u/,/i?蘼/,暗示出詩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沉痛,恰似一聲聲發自心底的嘆息。后面兩個詩行是一個意群,中間沒有停頓,使得節奏再次加快,仿佛詩人沉痛的思念之情像波浪一樣在翻騰,難以自制。
第二詩節以抑抑揚格為主,節奏輕快,正好與漁家兄妹和年輕水手的快樂輕松相吻合,但本節的第一、三行的兩個重讀詞“O well”又不得不使人感到詩人內心的沉痛,漁家兄妹和年輕水手的歡樂與詩人的沉痛形成強烈的對比。
實際上,這首詩發表于1842年,是悼念亡友亞瑟?哈勒姆(Arthur Hallam)的。哈勒姆是丁尼生在劍橋大學的同學,是他的摯友,也是他妹妹的未婚夫,對丁尼生的創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墒呛懿恍?,他于1831年在去維也納的旅途中亡故。丁尼生萬分悲痛,永遠地懷念他,還于1850年發表了悼念他的長詩《悼念集》(In Memorial)。
學生們了解了詩的創作背景后,對該詩的理解就更深刻了。接下來就是玩味、欣賞階段了,給學生們時間讓他們靜靜地去展開聯想,盡情體味詩歌帶給他們的美好享受;另外,朗誦也是欣賞詩歌必不可少的一環,學生們可以借助于英詩音韻方面的知識,更好地朗誦詩歌,朗誦其實也是再創作的過程,學生們會在朗誦中體會成功的樂趣,從而大大地激發出學習詩歌的熱情。
3.2 適當引導。
當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了一定的英語詩歌閱讀體驗后,教師講解所占的比重就應該減少了,這時教師可以把側重點放在引導上,只講解一些必要的背景和典故。實踐證明,在教師適當的指引下,學生們是完全有能力理解和欣賞英語詩歌的,教師要動腦筋設計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的課堂活動,并且提出難易適度、循循善誘的問題讓大家思考和討論,同時鼓勵學生多提問題。
這樣,學生會逐漸學會欣賞英文詩歌的基本技法。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考慮如何使學生通過中西詩歌對比的學習來了解詩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及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為此,可以將比較文學中平行研究的方法引入進來,“平行研究是對那些沒有事實聯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學現象進行研究,比較其異同,并在此基礎上引出有價值的結論?!叫醒芯坎粌H注意到文學現象之間的相似和相同,也注意到它們之間的相異,它的重點是發現和辨析這些相同和相異,通過異同比較來發掘文學作品的美學價值,探討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研究文學的共同規律及它們各自的民族特性”(陳, 1997: 67)。
在這方面,筆者也做了一點嘗試。首先,筆者比較注重作品的時代背景,在討論詩歌時,經常將作品置于大的時代背景中去,讓學生了解作品與歷史的關系,體會作品所傳達的時代精神。其次,對同一主題的詩歌,筆者經常引導學生從中西詩歌的內容、思想和表現方式等方面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使之體會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比如在愛情詩部分,筆者選擇了中英情詩中的一些名篇,分別表現了愛情生活的各個階段,如相思,求愛,約會,贊美愛人,婚姻受阻,離別,負心,悼亡等。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分析、比較,總結出了中西方在表達愛情上的不同,比如:從內容上看,西方愛情詩多以追慕愛人、贊美愛情為主要內容,而中國古代愛情詩則著重表達與妻子(戀人)的相思離別,閨怨詩、送別詩、悼亡詩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從愛情表達方式上看,西方愛情詩大多直率、熱烈、奔放,而中國愛情詩則比較含蓄、委婉,注重借景抒情;另外,西方詩大多體現出一定的基督教思想,特別是對來世的信念,所以即使是悼亡詩(學生們比較了蘇軾的《江城子》,彌爾頓的“夢亡妻”-“On His Diseased Wife”,以及愛倫?坡的“安娜貝爾?李”-“To Annabel Lee”),也蘊含著向往天堂生活的樂觀情緒,而中國的愛情詩則缺乏這樣的宗教成分,表現出非?,F實和現世的特點,所以悼亡詩多是徹痛徹悲的。雖然有些觀點已在朱光潛先生的《詩論》里得到了比較明確的論述,算不得新穎,但這是學生們自己的總結,就顯得十分可貴了。
此外,我還鼓勵學生自己課下閱讀,探討其中的原因,然后安排一些學生給班上同學做講座。比如有的學生做了關于中國儒、道、佛學的講座,還有的學生做了關于希臘神話和基督教對西方人文思想影響的講座,雖然很簡短,且涉及的方面有限,但十分精彩,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
3.3 借助多媒體手段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詩歌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詩歌是語言的藝術,但它兼有音樂和圖畫的特點,這兩方面的美感特質單純靠語言的講解有時難以盡言,多媒體的音、視頻手段則可以對此形成有益的補充。教師應充分挖掘多媒體在英語詩歌教學中的作用,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比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詩歌的朗誦錄音,比如英美等國的朗誦專家的錄音,以及詩人本人的朗誦錄音,英國著名詩人Wystan Hugh Auden和美國著名詩人Robert Frost等都曾親自朗誦過自己的詩歌。
另外,網上還可以找到很多演唱出來的經典詩歌,比如William Butler Yeats的“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和“When You Are Old”, Robert Burns的“Auld Lang Syne”和“A Red, Red Rose”等詩歌曲目旋律都很優美,且融入了歌唱家傾心的演繹。在學完一首英文詩歌后,再來聽一下美妙的歌曲,那將是何等美妙的享受啊!
除了播放詩歌朗誦和詩歌歌唱曲目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詩中的意象圖片,比如在講華茲華斯的“Daffodils”一詩時,就可以展示一下水仙花的幾組圖片,學生們會馬上對詩歌中的中心意象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并很快能夠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中去。
當然,在詩歌教學中,還是應以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為主導,多媒體只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輔助手段,萬不可喧賓奪主。
4.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學中的必要環節,既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又是督促學生學習的推動力。因此,對這一環節的把握也應該加以重視。長期以來,大家都在沿用比較傳統的兩種方式:試卷形式和論文形式。
這兩種考核方式在檢驗學生學習效果方面確實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不可否認,學生針對這兩種考核方式漸漸形成了兩種消極的應對措施,即:考前死記硬背以應付考試,上網搜索東拼西湊以應付論文,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使考核失去應有的意義。
鑒于此,筆者認為,考核方式可以不拘泥于以上兩種,完全可以多樣化;比如:詩歌背誦,寫讀后感,寫詩歌評論,進行詩歌翻譯(中西詩歌互譯),詩歌創作,等等。
另外,還可以加大平時考核的比重和力度,甚至平時的考核成績可以作為這門課的結業成績,但要保證平時考核的數量和質量。這樣,考核就可以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隨時檢驗,時刻督促學生學習,而且學生也能很快得到反饋,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同時這也有利于形成教研結合型的教學模式。比如,通過讓學生經常翻譯一些詩歌,既可以加深他們對詩的理解,又能增強他們的成就感,提升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而且,有些學生的譯作確實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長年教授“英語詩歌選讀”課的教師可以將歷年優秀的學生譯作匯編成冊,予以出版,這將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同樣,詩歌評論和詩歌創作均可以采用類似的做法。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多做些漢詩英譯的練習,增強學生對我國優秀文學作品的了解,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激勵他們成為向世界介紹中國的文化使者。
5.結語
以上是筆者在教授“英語詩歌選讀”這門課的過程中所做的幾點嘗試和探索,總的目標是希望學生既能從中學到一些關于英語詩歌的基本知識和欣賞技巧,又能體會到其中的文化內涵,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為此,無論是在詩歌選材、教學,還是在考核形式的選擇上,教師都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時刻注意鼓舞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鼓勵研究型的學習,使他們看到學習詩歌的意義和價值,真正培養起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Richards, Jack C & Rodgers, Theodore 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M].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2]陳,孫景堯,謝天振等主編.比較文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篇9
練出好口才的方法:.練習普通話
盡量標準,但不要成為負擔。聽央視新聞、廣播、詩歌朗誦、念報紙,平時看見好文章可以讀一遍。日常說話中朋友指出錯誤處立即修正,有意識地多練習幾遍。從看、聽到說,你緊張的話,可以選擇在空曠的地方大聲朗讀。像英語,不也是靠大聲讀出來的?!
想講的話,一句一句地講清楚,語速慢點也沒關系,重要的是要先讓別人聽清你講的是什么。
練出好口才的方法:去掉口頭語
去掉口頭語,說真的、老實說、的確、不騙你等.....想說的話用書面語言表達。措辭盡量精確,用簡單的語句表達清楚就好。
練出好口才的方法:專業術語要少用
動不動專業術語的做法盡量避免,特別是生僻的專業名詞,需要讓聽者可以清晰理會。隔行如隔山,專業里的術語,別人可能聽不懂,直接就給你扣一個口才不好的帽子。
練出好口才的方法:注意坐姿、站姿
坐著時挺直腰,不要晃腿;站著時挺直腰,不要動來動去。
練出好口才的方法:.注意語調
說話時語言應有抑揚頓挫,該停頓時停頓,不要一個聲調講到尾;眼神、表情、手勢配合到位。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可以看演講大師的視頻,先從模仿開始。
練出好口才的方法:盡量參與培訓
如果有培訓師培訓的機會,盡量參與。沒有,就自費報名學習也很好。培訓課程中多參與互動,積極發言,跟著老師的步伐。
練出好口才的方法:錄音
錄自己的聲音,聽自己的聲音。適當地調整一下語調、語速。并且認真聽聽內容,看看有沒有失言的地方。
篇10
關鍵詞:青島市圖書館 閱讀推廣活動 志愿者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11-0068-01
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的第二課堂,是人類知識文化積累的寶庫,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精神土壤”。青島市圖書館在面向市民開展的閱讀推廣活動中充分發揮圖書館自身的優勢,積極開展了市民喜聞樂見的各種活動,并且積極為廣大市民創造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的機會,把加強未成年人閱讀工作滲透到讀者工作中,把志愿服務與未成年閱讀推廣活動相結合,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走進圖書館,在文化的氛圍中健康的成長。
一、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系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睍侨祟愔R的總匯,是文明進步的階梯。閱讀是人們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發展智力、獲得教養的最根本途徑。一個人閱讀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他的個人成長和他對社會的貢獻?!伴喿x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閱讀可以開發智力,開闊視野,提高人的自信心,同樣也是青少年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青島市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實踐舉措
1.充分發揮圖書館知識寶庫的優勢,組織閱讀主題活動
以2014年為例,青島市圖書館舉辦了“名家薦書 共品書香”閱讀推廣活動,并且和青島市報業集團在閱讀季里重點打造了“好書大家談 ―文化青島從閱讀開始”活動。少兒部主辦的“小貝殼親子讀吧”活動定期為廣大市民組織親子讀書活動,小貝殼“四季閱讀夜”活動,引導孩子們交流讀書心得和閱讀方法;“激情學外語 快樂求發展公益”外語沙龍活動在2014年也連連推出了針對性較強的讀書活動,少兒板塊中的“Happy Reading Corner”定期舉辦原版繪本閱讀活動, 2014年5月份舉辦的“品西方兒童經典 薦文學優秀之作”活動,帶領孩子們閱讀英文原版圖書的同時向孩子們推薦了青島市圖書館館藏的優秀的原版繪本;成人版塊中的“我愛讀書,書香青圖” ―贈書助讀活動,“情系你我,精彩共享” ―我喜歡的圖書推薦活動,也讓讀者更多地走進圖書館,了解圖書館。
2.發揮陣地作用,舉辦大型活動,吸引市民走進圖書館
以2014年為例,青島市圖書館外文部舉辦的大型活動“走馬觀燈”新春英語燈謎喜樂會,邀請市民到圖書館參與燈謎答題活動;為給廣大島城人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的平臺,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青島市圖書館外文部為廣大市民舉辦了一場主題為“The Holiday of Labors’ Day―英文詩歌朗誦會”大型廣場活動,活動以“領略詩歌魅力,感受詩歌韻味美,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為宗旨,分為少兒組和成人組,最終由圖書館頒發獎品和證書;為進一步滿足廣大市民的文化和精神需求,更大限度的發揮青島市圖書館社會第二課堂功能,為市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和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在2014年上半年青島市圖書館外文部還籌辦了第一屆英語才藝大賽,大賽分為預賽、決賽和總決賽三個階段,經過緊張的預賽和決賽環節青島市圖書館第一屆英語才藝大賽“貝諾杯”少兒口語大PK總決賽暨頒獎典禮;紀念黨的生日特別活動:大型公益講座:《寫好規范漢字 傳承中華文明》在清明節期間,為在緬懷與敬意中認知傳統、繼承傳統,豐富清明節文化內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同時為配合“第九屆全省讀書朗誦大賽”,我館在清明節期間舉辦的“清明憶前輩,經典頌深情”清明詩文朗誦大賽”暨“第九屆全省讀書朗誦大賽青島地區選拔賽”活動,邀請青島市十區市公共圖書館共同參與,大賽在全市范圍內展開,活動設置一二三等獎若干名,并頒發精美獎品和證書,通過選拔賽最終確立3名優秀選手參加了全省總決賽。
三、青島市圖書館引入志愿者服務的舉措
1.協助館員完成日常工作以及特殊讀者群服務工作
近些年,我館引進志愿者服務協助館員進行日常工作管理,例如:我館少兒部招收的小貝殼志愿者,招募條件為:年滿11至16周歲,身體健康,自愿參加“小貝殼志愿者社會實踐活動”;具有志愿服務崗位必備的綜合素質;能夠遵守青島市圖書館規章制度,并能夠保證出勤時間,能夠保證自身安全,具備一定的獨立能力。這些小志愿者主要在寒暑假期間到到少兒部幫助完成日常工作,例如:書籍的整理與排架以及衛生的清潔等工作,大大減輕了工作人員的負擔。
另外,我館還面對一些包括盲人、智障人士、老年人等社會特殊群體的讀者服務工作,招募一些懂得特殊群體教育的志愿者,例如懂得啞語和盲文的志愿者參與到為特殊讀者服務的工作中去,對書籍以及資料有實際需要的老人和殘疾人,由青年志愿者主動送書上門等。
2.參與圖書館的公益性活動
圖書館都會舉辦一些公益性的活動, 以青島市圖書館為例,目前我館有閱讀推廣服務品牌,如:“青島文化大講堂”、“驛動書香”、“小貝殼快樂營”、“青圖外語沙龍”、“小小莫扎特故事音樂會”,這些活動品牌展現了圖書館的多彩神韻,同樣也為我館深化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外延探索了新路,在活動日益受到上級領導的重視和肯定,活動形式日益多樣化的情形下,引進志愿者參與到活動中來,有益于活動的創新和發展,其中以外文部舉辦的“激情學外語 快樂求發展”公益外語沙龍活動為例,自2006年便開始招募志愿者參與活動,招募條件為:年齡在18歲至50周歲,身體健康;外語水平在專業四級以上,或者英語水平六級以上,熱愛外語,志愿參與志愿者服務;能夠遵守青島市圖書館規章制度,并且能夠保證服務時間。這些外語志愿者或參與活動的組織與協調,或在活動中做外教的助教,或自己開展某一主題的講座,在活動中興致勃勃、不斷發揮作用,
總之,我館引進志愿者參與日常工作或是活動組織, 一定程度上既減輕了我館人手方面的壓力, 又讓志愿者對圖書館工作有更深刻的體驗,加深市民與圖書館的聯系,使圖書館的服務更加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