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通知函范文
時間:2023-03-30 12:19: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漲價通知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尊敬的客戶:XX公司YY部門ZZ職位您們好!2010年由于國內企業生存環境承受了勞動力價格上升、原材料價格上行、通貨膨脹趨勢和政策因素變動的多重擠壓,我們WW公司也不例外,對于我們傳統低端下游產品主要依靠其加工費并通過規模效應及加強開源節流的公司內部管理獲取微薄利潤的包裝制造行業更是雪上加霜,目前給貴公司供貨的一些產品已是負利潤或接近零利潤,讓我們的合作難以為繼。本著長期誠信服務、共同發展、質量取勝、創造價值、共享利潤的經營理念,為了我司的可持續發展并能更好的為貴司長期服務,我司的一些產品需要增加生產成本,我們希望對如下產品的價格進行調整,如果貴公司覺得不合適或有問題,我們可以及時協商。
2、漲價產品范圍:漲幅:
3、時間段:鑒于雙方此前的合作關系一直較好,現特致函貴公司2011年2月1日起執行,為此對貴司造成的不便或工作上帶來的困難深表歉意,同時希望能夠得到您們的諒解與支持。
4、特此函告順祝商祺!WW公司業務部:MM二零一零年元月十三日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作為企業的采購人員,必須關注原料行情。首先要理解各項物資的生產原材料,總結出他們的主要上游原料,這些原料的價格行情及走勢、市場分析將是你每天必修課。你要做到原料行情與供應商一樣清楚了解。
一、應對材料漲價的策略
首先要界定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成本分擔問題,成本應由供應商承擔、客戶承擔,還是共同承擔?這個在于你和供商的合作關系。
價格被雙方所承認(當然供應商還是在里面加了水分),也將作為以后價格變動的基礎。這樣,原材料價格上漲給供應商帶來的實際成本增加應該由客戶承擔,但采購此時可以和供應商討論:如何合理降低他的采購成本?如何在成本結構其他項目上尋找降低的機會?此時需要供應商的合作,而其是否合作決定于你公司的實力,或者你是否具備了踢人的條件!
如果沒有清楚的成本信息,采購可以要求其提供,供應商盡管不樂意或不同意,他也知道這個要求是合理的。如果他不同意,你就慢慢要,在要的過程中拖延新價格的實施,并且做好尋找新的供應商的工作。
要強調的是,除非你公司很有實力,否則一定要有合適的供應商儲備,并且對于專用的模具一定自己控制所有權,以便在轉換供應商的時候方便行事。比如GE,GE在找供應商時花費的精力很大,簽訂的合同很多,一大堆英文的,很多公司因為其聲譽而愿意一味接受,所以GE的每個part的供應商只有一個,這樣便于他管理,如果供應商不合作,GE會拿出一堆文件和他說事,誰都知道GE是大公司,是做大生意的,一旦有閃失損失肯定不會小,供應商怕擔當不起,所以即便不樂意也得繼續做,當然GE會因為你合作不好會愿意讓你退出來,但是還得是他表示主動踢你。但更多的客戶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不要參考GE的做法。
以上分析的是配套產品的供應商關系,而我們還會接觸直接的原料供應商。要相信,現在還沒有什么原料被一家公司壟斷,因而有國產和進口,品牌和非品牌的差別,這時你要看你公司產品的定位了。若公司對產品品質和原料近于品牌崇拜的話,那你就不要想著選擇國產或非品牌的東西。此時如果你是跨國公司的話,你可以和其他兄弟公司一起向供應商簽訂集團采購合同,如果你聯合采購的量也讓人家沒興趣,或者你公司的品牌或影響力在行業里不行的話,你就像經理如實打報告吧。如果公司愿意,則可以在質量保證的情況下考慮國產或非品牌公司產品。
但有一些大的跨國公司原料供應商往往會有很多,換個有時會很有用,可能你會在他那里可以拿到低一點的價格,原因在于作為,制造商會給他在價格上有優惠,而商愿意通過跑量給你比市場上價格低一點的價格,還有,大公司可能對小客戶沒有什么興趣,所以對小客戶的報價會高,以此把小客戶擠出,或者轉給商來做,比如EXXOMMOBILE公司。
關于大公司產品的,其實也有方式可以降低采購價格。要知道各個地方的產品價格往往是不一樣的,所以采購可以根據公司采購量和運輸費用的比較來確定是否可以從外地進貨。當然,有些公司規定全國各地的須在本區域內銷售,要相信有差價就會有人去冒險,采購可以引入新供應商從外地調貨,外地的不會拒絕,因為他也想賺錢。
二、節約采購成本的策略
就企業采購來說,節約成本的方法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九種:
1.價值分析法與價值工程法(VA與VE法):適用于新產品,針對產品或服務的功能加以研究,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透過剔除、簡化、變更、替代等方法,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價值工程是針對現有產品的功能、成本做系統的研究與分析,現在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已被視為同一概念使用。
2.談判:談判是買賣雙方為了各自目標,達成彼此認同的協議過程。談判并不只限于價格方面,也適用于某些特定需求。使用談判的方式,通常期望采購價格降低的幅度約為3%-5%。如果希望達成更大的降幅,則需運用價格、成本分析,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VA、VE)等手法。
3.早期供應商參與ESI:在產品設計初期,選擇伙伴關系的供應商參與新產品開發小組。通過供應商早期參與的方式,使新產品開發小組依據供應商提出的性能規格要求,極早調整戰略,借助供應商的專業知識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杠桿采購:避免各自采購,造成組織內不同單位,向同一個供應商采購相同零件,卻價格不同,但彼此并不知的情形,無故喪失節省采購成本的機會。應集中擴大采購量,而增加議價空間的方式。
5.聯合采購:主要發生于非營利事業的采購,如醫院、學校等,通過統計不同采購組織的需求量,以獲得較好的折扣價格。這也被應用于一般商業活動之中,如第三方采購,專門替那些需求量不大的企業單位服務。
6.為便利采購而設計,DFP-自制與外購的策略: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利用協辦廠的標準與技術,以及使用工業標準零件,方便原材料取得的便利性。這可以大大減少自制所需的技術支援,同時也降低生產成本。
7.價格與成本分析:這是專業采購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結構的基本要素,對采購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采購不了解所買物品的成本結構,就不能算是了解所買的物品是否為公平合理的價格,同時也會失去許多降低采購成本的機會。
8.標準化采購:實施規格的標準化,為不同的產品項目或零件使用共通的設計、規格,或降低訂制項目的數目,以規模經濟量,達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但這只是標準化的其中一環,應擴大標準化的范圍,以獲得更大的效益。
9.尋求新的供應渠道。如果原材料價格有增無減,且持續的時間較長,企業可以考慮尋求新的供應渠道,如采用招標采購的方式尋求材料價格較低的供方,尋求處理積壓產品(同類材料)的供方,有條件的企業必要時也可考慮實施國際采購等。
另外還有電子采購(逆向競拍),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流程等。
三、降低采購成本所需考慮的因素
以上所說的幾種降低采購成本的策略只是理論上的方法,就現實實踐中,企業擬定采購策略的時候,應同時考慮下列幾項因素。
1.所采購產品或服務的型態。所采購產品或服務的型態,是屬于一次性的采購,或者是持續性的采購。這應是采購最基本的認知,如果采購的型態有所轉變,策略也必須跟著作調整,持續性采購對成本分析的要求遠高于一次性采購,但一次性采購的金額如果相當龐大,也不可忽視其成本節省的效能。
2.年需求量與年采購總額。年需求量與年采購額各為多少,這關系到在與供應商議價時,是否能得到較好的議價優勢。
3.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賣方、傳統的供應商、認可的供應商,到與供應商維持伙伴關系,進而結為策略聯盟,對成本的分享方式不同。如果與供應商的關系一般,則肯定不容易得到詳細的成本機構資料,只有與供應商維持較密切的關系,彼此合作時,才有辦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