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月刊范文
時間:2023-03-14 07:0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詩歌月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提高教師自身專業理論知識修養,盡量做到對于學生的提問,保證準確性,直觀地講解,并能及時做示范,切勿含糊不清。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灌輸正確的理論知識。比如告訴學生發聲的原理是:當氣流流經聲門時,沖擊聲帶引起震動而發聲。如果你把手貼在脖子上喉的部位,發聲時,手會感到輕微的震動,這是因為聲帶在震動等諸如此類通俗易懂的言語。切勿使用“兩片帶狀的纖維質薄膜附在喉部的勺狀軟骨上,由四塊肌肉組成的喉肌,各司其職地控制著聲帶的緊張和松馳以及聲門張開的大小?!边@樣較難的專業解釋。使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有了正確的理論認識基礎,才可以在上歌唱課時事半功倍。
二、如何理解積極與放松
在聲樂演唱中,積極與放松這一對辯證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不能脫離開積極說放松,同樣也不能脫離開放松說積極,積極與放松恰到好處地協調好才能有動聽的歌聲。這里我們可以先從放松和積極的概念來看一下。所謂放松,是指放松那些不需要的,那些對發音是阻力是障礙的部分,所有不參與歌唱發聲運動的器官、肌肉,在發聲的整個過程中不參與,不干擾。這主要是指下顎舌根、頸部肌肉、上胸、雙肩、雙臂、積極是指心情,全身吸氣、肌肉、嗓子,語言肌肉。共鳴腔體要積極參與歌唱,所需要的發聲器官都要處于積極的狀態,但是這種積極絕對不是僵硬,而是放松前提下的積極 在歌唱中的放松,也絕對不是松懈,它是一種擺脫緊繃和拘束的相對狀態。所以說,在聲樂演唱時要該用的用,不該用的不用 在聲樂演唱中,關鍵也是要弄清楚什么地方需要積極起來,什么地方需要放松,這也是決定演唱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要使聲樂演唱水平得到提高,就必須要客觀的分析演唱中的積極與放松,使各發聲器官得到內部的平衡,從而才能唱出優美的聲音。
聲樂演唱中呼吸的積極與放松呼吸的積極與放松,直接影響學生發出的每一個音的力度 長度和高度,這就要求我們在聲樂演唱時的呼吸必須加以控制,不能同說話時的呼吸一樣不需要控制,對氣息的控制,也就等同于對聲音強弱力度的控制,所以聲樂演唱中呼吸的積極與放松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它關系到整部聲樂作品演唱的是否有彈性我們在上聲樂課時,許多老師會讓學生想象聞花的感覺,當老師拿著一朵鮮花,對學生說:這花很香,你聞聞看? 她把花靠近學生的鼻子,又慢慢的離開,這時學生已經很自然的吸好了一口氣了,這種吸氣就是歌唱時所需要的吸氣 仔細體驗一下,要點應是:首先保持自然而挺立的狀態,全身放松 自然,雙肩也要放松,腹部和胸膛下部有明顯的擴張現象 吸氣沒有雜音,也不可吸的太深 當你感覺到氣息充滿到頭部后保持氣息幾秒鐘,然后緩緩的送出去 吸氣,在做呼吸練習時,先做好正確的演唱姿勢,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寬,頭自如,眼望遠處,從內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滿情意,然后,痛快地嘆一口氣 使胸部放松,吸氣時,口腔稍打開,硬軟腭提起,并與提眉動作配合,很興奮地以后腰為主,將腰圍向外松張,讓氣自然地,流暢地流進,使腰、后背都有氣感 ,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寬闊的感覺,例如我們可以教學生用打呵欠去感覺以上動作。
三、在教學中“因材施教”
筆者認為,在聲樂教學中應該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來對待每一位學生。交流中所出現的問題,正是教師教學中所忽視的問題。每一位同學的生理構造、聲帶的長短厚薄程度、閉合能力都不同,身材也不一。故每一位同學都應具備一套個體化的教學模式,或許幾個同學見存在共性,但切不可因為幾個學生的共性對其他同學也“依樣畫葫蘆”。教學風格可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不同的方法在每位學生身上都可嘗試直至找到一套適合學生個體化的方法。
每個學生對于聲樂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明白,故在講授時必須改成通俗易懂的言語。比如:高音上不去時有的教師可能會說肚子用力!“肚子用力”可能對于教師來說這句話明白是什么意思,而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明白什么是肚子用力,如果改成“橫膈膜用力或是氣息下沉有往下嘆的感覺”這樣會更好??傊驹趯W生的角度,用學生現有的思維來考慮問題。
四、用健康的歌唱心理去感染藝術
音樂自身帶有濃厚的感彩,不賦予感情的音樂是空洞無力的,無法征服聽者的心,那它就是不成功的,教學中我們要以情感為紐帶來培養學生對歌唱的興趣,并以對音樂作品的情感體驗為中心。創造一種自由的、無拘無束的輕松自然的學習環境。心理學講,讓學生參與學習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個人的興趣只有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音樂老師應該爭取在校園里經常開展各種音樂活動,從而使其產生更濃對聲樂的學習興趣,通過老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體驗、激起學生們的情感共鳴。
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信心理的確立。沒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會產生緊張心理,導致 聲樂課的失敗。因此,信心和技術對于學生大聲歌唱是同等重要的, 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信心越小.心理就越緊張.演唱水平就越差。在教學實踐中證明了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多肯定.少否定是培養學生確立自信心的一條有效途徑肯定是對學生的心理起很大的作用.每一次的肯定導致更深的肯定.而一味的否定則起著相反消極作用,在教學中采取的以表揚、鼓勵為主的教學態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多鼓勵學生,要善于發現并抓住學生聲音中“閃光”的東西.經常及時 的給予充分肯定。使學生確立一種“我要唱好,我能唱好”自信的心理 。
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歌唱觀,首先要以平常心去歌唱。正確的歌唱觀是建立在對歌唱的興趣,愛好為基礎的??v觀估計多少科學家、藝術家都是先由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強烈興趣、愛好而轉化為熱愛的情感,正是由于這種熾熱的情感。支持他們不斷忘我的追求著其中的真諦對于學習聲樂的歌者。只有讓學生熱愛上這個課程,才會以平和的心態,忘我的精神去學習,去歌唱。
五、學生最初感性認識是正確示范演唱
篇2
眼看同齡寶寶大都在7~9個月長出了最初的2顆乳牙,而陶陶依然沒有要出牙的跡象,我多少有些不安。陶陶從第3個月就開始補鈣,不會還是缺鈣吧?又或者,她天生牙齦偏厚,出牙偏遲?
懷著種種疑慮,我忐忑地觀察著,終于,在第十個月的中旬,我們發現陶陶下牙齦的中部出現了發紅、增寬的跡象,隱隱顯出了2個小小的白印!三天以后,2顆潔白的下門牙“破土而出”,到了第五天,就出得有4毫米高了。沒過幾天,陶陶的上牙齦中部又開始增寬,在四五天之內,又長出2顆上門牙!這樣一來,她就有4顆乳牙了,把那些出牙早的小伙伴甩在了后面!
只是,在出牙的那段時間,她明顯口水增多、食欲下降,平時愛吃的小餅干都扔到了一邊,吃輔食吃到一半就會伸手推開。而且兩次出牙中,都各有一個晚上睡不安席,半夜哭鬧,連哭上兩個小時才重新睡去。而在第二天下午又會有37.3℃左右的低燒。我們知道這是出牙時的正常現象,也就耐心地撫慰她挺過去。
王醫生來幫忙:
寶寶的乳牙約在出生后4~10個月開始萌出。一般來說,6個月左右萌出第一顆乳牙;2--2.5歲出齊,共20顆。寶寶牙齒生長得好壞不僅關系到面部的美觀,更直接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因此出牙前后做好清潔和護理工作很關鍵。
寶寶出牙前后的家庭護理(小標題)
寶寶的牙齒快萌出時要特別注意口腔清潔。方法很簡單,即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輔食后喝幾口白開水,用以沖洗口腔內殘留的食物殘渣。切忌讓寶寶含著裝有奶液或其他飲食的奶瓶入睡。
6個月后,寶寶的乳牙萌出,此時,可以讓孩子坐在父母的膝上,將干凈紗布或手帕纏在手指上或用軟毛的“指套”牙刷,輕輕擦洗寶寶剛剛萌出的乳牙。
多數寶寶出牙無特殊反應,但也有少數會出現低熱、暫時性流涎、煩躁、睡眠不安等癥狀??斐鲅赖膶殞殨霈F經常性流涎、牙肉癢、抓什么咬什么的現象。這時,可以使用由硅膠制成的牙齒訓練器,讓寶寶放在口中咀嚼,以鍛煉頜骨和牙床,使牙齒萌出后排列整齊。也可以買磨牙餅,用以促進牙齒萌出。
我要自己吃飯!
這個月的后半段,陶陶因為出牙而影響了攝食量,可她對食物的興趣卻不降反增。喂水果時,她會一把搶過水果,自己來啃,雖然沒啃幾口就會丟開,或又張口吐出來。喂輔食時也是這樣,她不再乖乖地張口接食,而是把手伸得老長,很大力地來搶大人手中的勺子和碗,搶到之后就會很專心、很費力地把勺子伸進嘴里舔,只是此時勺子里的食物都被她倒得差不多了。所以這段日子,陶陶的形象有些狼狽,每天換圍嘴的頻率比換尿片還要來得快。
我意識到,十個月大的陶陶,她想要自己吃飯了!于是我準備了一套學習餐具,有手柄偏短的小勺子,拴在一起的小筷子,還有摔不爛、可固定的小碗。趁陶陶一心擺弄小餐具的時候,我們用勺子一口口地給她喂食,往往要耗費20~30分鐘,才能喂進大半碗軟飯。本月末,陶陶身高74.5厘米,體重約9公斤。
王醫生來幫忙:
陶陶媽媽能注意到寶寶有想要自己動手抓餐具的興趣,這一點特別好,很多媽媽會覺得這是寶寶在阻撓自己喂飯,進而阻止寶寶去抓,其實破壞了寶寶自己學吃飯的興趣。
6~7個月:讓寶寶動手抓食物吃
寶寶在六七個月的時候,就想自己用手抓起食物來吃,而且不用你教他,他自己就能辦到。媽媽你要做到:放手讓寶寶用手抓著吃。先讓寶寶抓面包片、磨牙餅干;再把水果塊、煮熟的蔬菜等放在他面前,讓他抓著吃。剛開始時,一次少給他一點,防止他把所有的東西一下子全塞到嘴里。
10~12個月:別不讓寶寶拿勺子
寶寶10~12個月時,給他喂飯最頭痛的莫過于他總是要搶勺子。這是個很重要的契機――訓練寶寶使用吃飯工具。用勺子盛起食物,并把它送到嘴里,這兩件事對于大人來說易如反掌,對于寶寶來說,可都是難度系數很大的。他需要時間來練習,在寶寶成功時,給予熱烈的鼓勵,容忍寶寶吃得一塌糊涂。剛開始時,給寶寶一把勺子,你自己拿一把,在寶寶自己吃的同時喂給他吃。你可以利用游戲來增加寶寶鍛煉的機會,而且寶寶會覺得好玩,樂此不疲。
12~18個月:讓寶寶自己吃飯
12~18個月的寶寶最喜歡學習了,這時你讓他自己吃飯,媽媽要做到:(1)為寶寶提供他最愛吃的食物;(2)讓就餐的環境輕松而且愉快;(3)為寶寶準備一套他喜歡的餐具。
Hold不住的玩具我才喜歡!
陶陶長大些了的另一個標志,是她開始喜歡擺弄一些她其實還hold不住的玩具,比如,裝飲料的小紙箱,只比她個頭稍小一點的布娃娃,還有奶粉罐等。而在不久之前,她的眼睛還在追逐那些會發出聲響和光亮的小玩具。我由此想,寶寶對玩具的興趣,可能也是分階段的吧。其實憑她小手的力量,還拿不穩這些大個兒的物體,她總是一遍遍地拿起又掉下,掉下又拿起。
考慮到這些“非正式”的玩具一般沒什么危險,我們也就放心地讓她坐在爬行墊上玩到盡興為止。她會把包裝盒反復打開、關上,前后左右地研究,把布娃娃一次次地扔出去,再伸手夠回來,也會在奶粉罐上用力地敲敲打打,制造雜亂的聲響。有時我會陪她一起玩,指著若干個布娃娃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她很快就記住了這些稱呼;但是,當我指著一排奶粉罐重復數“1、2、3”時,她卻半點興趣也沒有。這家伙長大了以后,該不會像我一樣是個文科生吧?
王醫生來幫忙:
很多媽媽都會給寶寶買很多玩具,但有時候你會發現,你買的價格不菲的玩具,寶寶可能不喜歡,或者興趣點轉移很快,同時媽媽發現寶寶更鐘愛家里日常用品,其實,如果利用好家里現有的物品也能讓寶寶玩的開心哦。比如陶陶發現紙箱子、奶粉罐,媽媽還可以利用(1)各類有蓋的瓶子(礦泉水瓶子、你的用完的護膚品瓶子,適合1~2歲寶寶),他們喜歡研究瓶蓋和瓶子的關系,喜歡旋開和擰緊,絕對的;(2)各類豆子,把豆子裝到瓶子里聽聲音;(3)各種的廣告紙,可以用來練習撕紙。
還有些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的物品與寶貝無關,所以從不讓他們接觸,但事實上,寶貝是在真實的環境中成長的,環境中的真實物品會在許多方面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
媽媽上班,寶寶拜拜
這個月中,我聯系了一家單位,開始正式上班。支持我做這個決定的,一是這份工作相對清閑,個人時間充裕;二是長輩們對陶陶的用心照顧。雖然女兒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重心,可是,重新融入社會,做一個優秀的職業人,也是言傳身教的一種方式。每天一早,我總是親手給陶陶穿好衣服、把完便、沖調好奶液、備下第一頓輔食,再出門。中午打一通電話,關心一下小家伙上半天的表現如何。下午我一般回來得很早。
小家伙從前很黏我,但也漸漸就適應了我離開的節奏。每天早上,我會親她幾下,然后外婆會抱著她走到家門口,遠遠地看著我上車,教她揮動小手說:“媽媽,拜拜!媽媽上班去了,下班就回來!”小家伙也跟著說:“媽媽,拜拜!”而到了下班的點兒,我們也會來一個親密接觸。因為有了這樣告別和迎接的儀式,陶陶很快明白了:媽媽離開一段時間之后,還會再回來!所以,她極少鬧情緒。
王醫生來幫忙:
這個方面陶陶媽媽做得很好,在媽媽去上班前后要給寶寶一個適應的過程。你可以:
(1)和寶寶做“躲貓貓的游戲”,媽媽也可用手帕遮住自己臉說“媽媽不見了”,“媽媽出來了”。
(2)教會寶寶獨自玩。家長可以給一些寶寶喜愛的玩具玩,然后在他玩得高興的時候,離開他一會兒讓他獨自玩。孩子習慣了獨自玩,媽媽離開他的時間也可逐步延長。
(3)讓寶寶自己離開媽媽。帶孩子到有孩子的家里去玩,可引導寶寶與別的孩子一起玩,孩子會因對玩伴發生興趣而主動地離開媽媽去玩。
篇3
[論文摘要]本文從實證研究的角度,對通化地區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質量現狀做了定量分析,反思了目前高師音樂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高師音樂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議。
2001年7月,我國頒布并實施了《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這是我國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標志。在這項重大的改革中,從事基礎音樂教育的教師承擔著不可替代和義不容辭的義務與責任,他們是開展基礎音樂教育改革、實施“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主要力量。高師音樂教育是基礎音樂教師培養和培訓的主要渠道,高師音樂教育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基礎音樂教師素質的建構。在新課標實施多年的今天,研究高師音樂教育如何適應“新課標”要求下的基礎音樂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的音樂教育人才、適應基礎音樂教育市場的需求、改變傳統專業化的培養觀念,以及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教學策略等,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一、當前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質量現狀
1.教師音樂專業知識不全面、知識結構失衡。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畢業時由于受所學專業及愛好的限制,在音樂的某一領域很有特長,或在聲樂方面、或在器樂演奏方面、或在理論方面有較深的造詣,但偏科現象比較突出;還有的音樂老師在音樂教育教學、音樂教育心理學、新課程標準方面的知識明顯不足,對國內外教育思想及相關學科知識特別是姊妹藝術知識、藝術之外的文化知識、民族民間音樂知識等方面明顯薄弱,知識結構失衡,不能更好地勝任一線教育教學工作。
2.音樂教師專業基本技能和教學技能參差不齊。調查結果表明,部分音樂教師雖然具有基本的音樂理論和技能,具有某方面的音樂專業特長,但實際教學水平卻很有限。如在與教師交談的過程中,一位教師這樣告訴我們:“一支歌,我能唱好,能處理好換氣、換聲、聲帶的控制及高低音的處理,但是如何讓學生學會這種方法、讓他們更好地掌握這方面的技巧,我卻不知道用什么教學方法”。
3.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在音樂教育中的運用與普及程度不夠。音樂作為融知識傳授、技能培養、人文素養、審美情趣為一體的學科,掌握、運用多媒體方法進行教學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調查表明,有60%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從來沒有用過多媒體教學方法進行音樂教學,有27%的教師也只是在上公開課時偶爾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而平時很少或根本不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方法。這說明現代信息技術方法在中小學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普及,一些教師還不能夠熟練地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
4.音樂教育的專業化傾向違背了基礎音樂教育的規律。在音樂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上,由于受師范專業教育的影響,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主動參與;重知識技能的訓練,輕對音樂的鑒賞與理解;重教學的結果,輕教學的愉悅過程;重音樂課程的輔德價值,輕音樂課程的審美價值,從而漠視音樂教育在開發潛能、培養創造力、完善人格及美化人生等諸多方面的獨特作用,也導致了在音樂教育教學實踐中,音樂課程審美性和藝術性的喪失。
5.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運用新課程標準。在當前實際教學中,很多音樂教師對新的課程標準理解得不透徹,也不知道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而只是過分地強調學生學習的結果,忽略他們對音樂體驗的過程和參與態度。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音樂成績時,主要是看他們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與水平,即僅僅重視音樂基本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對學生音樂感受力及表現力的培養。
總之,大多數音樂教師都具備一定的音樂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一定的教育實踐經驗,基本能夠根據課本的要求安排、組織一些音樂活動。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一些音樂教師在知識結構、能力水平、教育教學觀念及教學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當前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的定位不準,即在培養目標上與現行的中小學音樂教育要求還沒有接軌。
二、反思目前高師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1.師資隊伍高技能化的培養模式。音樂師范院校教育分科過細、專業性過強。當一些已畢業或在讀的師范生被問及所學專業時,大部分回答的是:我學的是鋼琴專業、我學的是聲樂專業,而很少有人說我學的專業是音樂教育。從上面的問答,可以看出,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概念還不是十分清楚,也比較模糊,這和我們音樂師范教育專業化的培養是分不開的。其結果就是淡化了音樂師資隊伍的教育職業意識,形成重技能、輕理論、片面追求單一技能提高的學習導向,培養出的部分教師專業技能單一,知識面較窄,導致教師人文素養和知識結構的嚴重失衡。這與音樂教育對教師教學素質全面化的要求是相悖的。
2.課程設置和內容比例等不盡合理。在課程設置上,過于強調音樂學科本位,門類過多,追求單科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窄、專、深的課程體系,從而使課程之間缺少橫向聯系,缺乏互相滲透和整合,課程結構比例失調。只注重專業知識,忽視綜合文化知識,就會使文化課程形同虛設,無法起到真正提高文化素質的作用,導致學生的人文素質較低。這種以專業音樂院校教育模式辦師范音樂教育的做法,難以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迫切需要,而與學生將來就業要求不相符合的發展趨勢無疑也是對學生前途的一種誤導。
3.教學沿用專業院校的方法,沒有師范院校特色。在教學中,由于高師音樂教育存在著向專業音樂院??待R的現象,使學生在專業思想和專業知識的要求上偏離了師范院校音樂教學目標的方向。他們只重視對選修、主修課,及唱、奏技巧的學習,而對其他科目的學習不重視,致使學生從事音樂教育的實踐能力較弱,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4.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觀念不牢固,不能與音樂新課標的需求相適應。高師音樂教育存在著嚴重的與基礎音樂教育相脫節的現象。高師音樂教育忽視來自基層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聲音,沒有及時地調整和改革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為培養適應“音樂課程標準”要求的優秀音樂教師創造條件。特別是在課堂教學、課外輔導、節目編排等方面的能力及相關知識的掌握,與基礎音樂教育的要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畢業生到了教學崗位后才發現,由于在學校所學知識和所掌握的能力不夠全面,而無法勝任基礎學校的音樂教學工作。由此可見,高師音樂專業教育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基礎音樂教育發展的瓶頸,直接影響著基礎音樂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教學質量與水平,影響了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
三、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幾點構想
1.發揮高師音樂教育的引領,建立以地方高校為依托的音樂師資培訓基地。作為音樂教師培養基地的地方高校,應在當地各市縣建立培訓基地,積極干預中小學和社會音樂教育,發展非全日制成人音樂教師教育,為當地在職中小學音樂教師提供有效的業務培訓。對中小學音樂教師除了在專業理論、技巧上進行培訓外,還要開設音樂教育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教法等有關課程。結合實際,采取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課堂調查法等更直觀、更生動、更具思辨性的教學方法,讓學員在觀察、體驗中增長教學經驗,在評價、質疑中反思各種教育現象,在調研、討論中將教育理論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使其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步提高。通過熟悉教材、分析教材、課例研究,加深在職教師和“準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充分發揮地方高校對當地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引領和指導作用。
2.高師音樂教學模式應呈現多元化。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要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建立適合基礎音樂教育發展的教學模式。具體地說,一是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自我講解、相互輔導、共同提高,使學生在邊做、邊學、邊練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要致力于把音樂教學作為各種感性體驗、探索、發現和認知的手段,從而挖掘和培養學生的內在潛力和綜合智能。二是專業教師應到基層學校去掛職鍛煉,這樣有助于了解基礎音樂教育,了解當前中小學需要什么樣的音樂教師。三是要采取多種途徑和形式,走出校園,組織學生參加教育實習和教育觀摩實踐,參加社會上組織的一些有意義的音樂實踐活動,進而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四是要把專業教學內容與情境相結合,把教育原理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進行情境教學、案例教學,讓學生從入校學習開始,就面臨作為一個未來基礎教育的教師所應接受的種種挑戰,在思想上牢固樹立起作為一個現代合格的人民教師的專業思想。
3.以適應基礎音樂教育需要為出發點設置音樂專業課程。在課程地設置和安排上,必須有明確的指導思想,既要考慮適合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需要,又要考慮到未來的發展;要針對“新課標”內容中的四大“教學領域”和學生實際,以及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與社會發展的現狀來設置課程。要改革不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內容和形式,突出學生學習領域內容的整合性和綜合性?;A音樂教育應多以活動課為主,要適當增加一些應用型技能課的時數,如即興伴奏、樂隊編配常識、舞蹈編導等,以豐富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課外藝術活動的組織能力。
4.高校音樂教師要轉變和更新教育觀念。新的教育觀念是推動教學創新和改革的基礎,具備新的教育觀念、新的教育方法和新的教育技術,是新時期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師素質的主要標志。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師應徹底改變那種把音樂教育僅僅當做傳授音樂知識與技能的狹隘眼界,真正把音樂教學作為自主學習、交流和探索音樂藝術的過程。要注意搜集教育信息,了解代表時代特點的教育教學觀念、研究成果和教改思路,要主動更新現有的專業知識,改進陳舊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5.立足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需要,體現師范性。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要堅持師范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專業教育教學要緊緊圍繞基礎音樂教育的要求進行不斷的研究,及時對學科建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進行合理的調整,做到教育教學能夠適應基礎音樂教育及合格基礎音樂教師的要求,真正體現出“師范性”,并在實踐中找出與基礎音樂教育要求的差距,從調查中了解基礎音樂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明確高師音樂專業教育教育教學的改革方向,制定具體措施,使高師音樂教育教學真正服務于基礎音樂教育,成為基礎音樂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堅強后盾。
6.積極構建新的教育實習模式。教育實習是高師音樂專業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高師音樂專業教學目的、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培養合格基礎音樂教師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實際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高師音樂專業“師范性”的象征。針對目前高師音樂專業在學生即將畢業的前一學期安排僅一次實習的方式,對此,要積極地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即要將學生的教育實習安排在學生入學到畢業學習全過程的始終。包括教學基本功訓練、教育調查、教育見習、模擬教學、教材教法研究、教學實踐、教育實習等活動,還包括課內教育實習與課外教育實習、校內教育實習和校外教育實習、有形教育實習與無形教育實習相結合的教育實習方式。這些實習方式以其“長期性”為最大特點,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盡早地進入教師角色。如果這種實習方式能夠真正在高師音樂專業教育教學中實施與推廣,將對基礎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7.培養學生多媒體網絡教學能力。隨著時代的前進,多媒體和網絡的發展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改革,還要培養學生把傳統技能與現代教學技術融為一體、協同互補以及應用開發利用CAI教學課件等能輔助教學的信息技術處理能力,通過電腦網絡學習音樂的邊緣學科知識,為未來基礎音樂課堂教育教學的現代化技術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8.充實、完善教材體系。針對目前教材中缺乏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內容介紹的問題,要鼓勵高師音樂教師在新課標的引領下,結合基礎音樂教育教學實際對現有教材進行拓展與整合。要充分利用本地區的各種音樂教育資源,建設富有地方文化特點和校本特色的音樂課程。不斷地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和培訓,使教材能更適合基礎音樂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孫榮達,從中小學音樂教師素質談音樂教師繼續教育[J],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1,(3)
篇4
【關鍵詞】形式標記 《荷塘月色》 風格再現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1-0026-02
散文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形散神不散”是其主要特色。由于散文的這一獨特風格,其風格的可譯性曾經引起激烈爭論。目前,風格可譯與再現已成為共識。其中,劉宓慶的形式標記理論是很好的識別和再現風格的工具。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朱純深的譯本為藍本,從中選取例子根據形式標記理論對原文和譯文進行分析,強調關注原文的形式標記,盡可能再現原文的語言風格,提高譯本的質量。
一 形式標記理論
劉宓慶在《新編當代翻譯理論》中提出風格可以見之于行,表現為風格的符號體系。他認為風格符號體系就是在原文的語言形式上被我們認識的風格標記。劉宓慶將風格標記分為“形式標記”和“非形式標記”兩類。形式標記包括音系標記、句法標記、詞語標記和修辭標記。
二 《荷塘月色》原文、譯文風格的對比分析
1.音系標記
《荷塘月色》中疊音詞的多次使用賦予了這篇散文顯著的韻律節奏美。
原文: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
譯文:in the room,my wife was patting the son,Run-er,sleepily humming a cradle song.
“迷迷糊糊”是典型的疊詞短語。但英語缺少相應的音系特征的詞語,譯者以元音重復的方式來達到原文的疊音效果,將“迷迷糊糊”譯成“sleepily”?!皊leepily”一詞中有三個元音,一個長元音[i:]和兩個短元音[i],這樣照應了原文的疊音結構,并貼切表達了原文意思。sleepily一詞的使用,生動形象,再現了原文的風格。
2.詞語標記
詞語標記是指作者的用詞傾向。在《荷塘月色》中,作者高頻率地使用動詞,用詞精練、準確,營造出動靜結合、虛實相映的美感。
原文: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譯文:The moon sheds her liquid light silently over the leaves and flowers,which,in the floating transparency of a bluish haze from the pond,look as if they had just been bathed in milk,or like a dream wrapped in a gauzy hood.
原文以動寫靜,“瀉”、“浮”、“洗”、“籠”這四個動詞,將荷塘上的月光寫活了。“瀉”化靜為動,譯文借用動詞詞組“shed liquid light”,將月光的流動感生動地反映出來?!案 北憩F了霧的動感與朦朧,譯文轉換詞性將動詞“浮”譯成 “floating”來體現?!跋础焙汀盎\”通過葉子和花虛寫月光。譯文用“bath in milk”表明月光猶如少女出浴時的白皙與嬌媚。用“wrap”來表達月光將葉子和花包裹著的朦朧美。譯文通過恰當的選詞傳達了原文意境,再現了原文的美感和風格。
3.句法標記
風格的句法標記表現為各種有特色的句法形式。散文的句法形式很多,在《荷塘月色》中,最典型的句法標記是平行結構。
原文: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譯文:I like a serene and peaceful life,as much as a busy and active one; I like being in solitude,as much as in company.
原文使用了平行結構“愛……也愛……;愛……也愛……”的句式。譯文采用了與原文相同的句式結構,譯為“I like,as much as…;I like…as much as…”。分句中使用了“熱鬧”和“冷靜”、“群居”和“獨處”這兩對反義詞。對這兩組詞的翻譯也注重結構的把握,展現形式和意義上的對稱美。譯文的整個句子保持了與原文相同的均衡和對稱,再現了原文的句法特征。
4.修辭標記
在《荷塘月色》中,比喻、擬人、反復、通感、引用等修辭手法的使用,加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增添了美感。
原文:微風吹過,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譯文:A breeze stirs,sending over breaths of fragrance,like faint singing drifting from a distant building.
原文使用了明喻性通感的修辭手法,將“縷縷清香”比喻成“渺茫的歌聲”,用渺茫的歌聲描繪荷花的清香,將嗅覺感受轉移到聽覺感受上來,這種通感手法的運用,使人對荷花淡淡的清香有了更為真切的體會。譯文在處理這種修辭手法時,為了盡可能地實現原文風格的表達效果,采用主動語態和明喻相結合的方法,再現原文意境,讓讀者不由得感受到荷花的動態美。
三 結束語
散文有其獨特的風格,因此散文翻譯的關鍵在于再現原文的風格,達到最大限度的一致。語言具有符號的本質特征,將語言風格符號化有助于再現原文韻味。所以譯者在翻譯時可以從關注原文的形式標記入手,對原深入的分析,從而提高譯文的翻譯質量。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支教實踐 教學現狀 師范性特征 改革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5-0010-02
我國高師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經過長足的發展,獲得了可喜的成就,這主要表現在鋼琴教學設施的改善和師資力量的壯大、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等方面。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因其專業的特殊性而顯示出與其他高師專業和專業音樂院校不同的教學特色。專業音樂院校與高師音樂教育的鋼琴專業訓練在演奏屬性方面雖有共同之處,但由于培養目標的不同,從而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顯示其各自的特點。
目前,有些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增設了學生實習支教這一實踐環節,支教實踐既是對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也是對學校教學成果的客觀檢驗。從學生實習支教實踐反饋的信息來看,無論是中學還是小學音樂教育實踐,大部分學生存在學習內容與實際教學相互脫節的現象。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可以嫻熟地為中小學生彈奏世界鋼琴名曲,卻無法完成教科書上或課外樂曲和歌曲的演奏與彈唱,有扎實的鋼琴演奏能力卻缺乏即興彈奏與視奏能力;對于學生提出的有關音樂、鋼琴的知識一問三不知,知識面貧乏,只追求演奏技能不追求音樂內涵;出現你彈我不聽的教學狀況時不知如何應對,上課欠缺音樂感染力、教學組織能力、應變能力等。
高師音樂專業學生支教實踐現狀表明,高師院校鋼琴教學存在著多種弊病,師范性在高師鋼琴教學中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教學目標模糊,培養的學生較多注重鋼琴演奏技巧,缺乏綜合的彈奏能力,畢業后不能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教學相結合,教學能力相對薄弱。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基礎教育輸送具有綜合音樂文化素質的師資。與專業音樂院校相比,其專業發展的特點在于它的師范性而不是純粹地追求鋼琴技巧和演奏水平。具體地講,高師鋼琴教學的“師范性”,指的是學生鋼琴彈奏的綜合能力(包括基本技術、視奏能力、即興伴奏能力和對樂曲的理解能力)、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等。
現階段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受音樂院校的專業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上雖然承認鋼琴演奏專業訓練與師范鋼琴專業訓練有所區別,但在教學實踐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傾向鋼琴演奏專業訓練,教學時不能將鋼琴彈奏能力和實際教學能力的培養有機地融合起來貫穿在學習過程中,在教學中一味追求鋼琴的技能、技巧而忽視了鋼琴綜合彈奏能力的培養;在實踐能力上,學生在校所學的內容由于過于強調技能技巧的訓練,培養學生沒有從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需要出發,使得所學知識與基礎教育階段的實際教學相脫節;在主觀意識上,學生較少主動意識到自己的未來角色與其在校學習的關系,教師在傳授彈奏技術和技能的同時,未能及時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從而模糊了培養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音樂師資的總目標,后果是培養的師資質量和綜合能力的下降。
加強“師范性”特征的高師鋼琴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和發展方向,提高鋼琴彈奏的綜合能力,能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使學生在實際教學中有較強的適應性,為日后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高師鋼琴教學模式的改革,不僅對培養和造就實用性師范人才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推動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提高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針對原有的高師鋼琴教學結構,從課程設置、教材、教學方式和評價體系四個方面,實施高師鋼琴教學模式的改革。
一 優化課程結構
將鋼琴即興伴奏和音樂實踐作為每學期的必修課程,同時增加視奏課程,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多彈、多練、多想,讓學生掌握鋼琴演奏的基本技能的同時加強伴奏與視奏能力的訓練,在教學中滲透音樂教學的基本規律,使學生在彈奏和教學能力上得到全面發展。學習、借鑒與引用國內外各師范院校先進的教學模式,對即興伴奏課程和視奏課程以及音樂實踐課程進行合理的調整,培養學生鋼琴彈奏綜合能力及教學實踐能力。
所謂即興伴奏,指的是在一首歌曲沒有配好伴奏譜的情況下,由伴奏者通過作品分析、和聲編配、伴奏音型及鋼琴技巧在短時間內綜合地運用。課程的主旨應從基本教學手段的掌握轉為兼容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開發音樂潛能,即興進行音樂的深層階段創作。
視奏是視譜和彈奏同時進行的一種鋼琴技能,是彈奏者在其大腦活動主導下實現的視覺、聽覺、運動覺和觸摸覺等多種神經過程協同合作的產物。鋼琴視奏要求視奏者瞬間完成復雜的心理操作和技能展現。課程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視譜能力、敏銳的辨音能力、熟練而精細的手指控制能力以及良好的節奏感、曲調感和美感等。
音樂實踐課程,指的是在課程內容拓寬、延伸的基礎上,進一步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音教法和教學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顯現。
二 強調教材運用的非局限性與多元性
在鋼琴教學中,根據學生的鋼琴程度及彈奏特點對現有鋼琴教材進行適當補充,增添歌曲伴奏和視奏教材,合理、科學地選擇適合師范教學的鋼琴教材,使學生在鋼琴演奏中既能彈奏古典作品,還能接觸到具有現代風格的作品,如爵士樂、流行音樂的作品。同時,讓學生通過分析、練量鋼琴教材中的譜例,了解鋼琴演奏、伴奏、視奏的基本特點,熟練掌握演奏、伴奏、視奏的彈奏技巧,培養快速的反應能力和即興能力,為適應實際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
對教材作適當的調整與運用,表現為從古典到現代鋼琴音樂的擴展、純鋼琴作品與歌曲伴奏譜例的搭配、視奏教程的補充與使用,從而擴展學生學習的知識面,通過積累大量的譜例,使鋼琴演奏、視奏、伴奏能力得到平衡發展。
三 突破“一對一”的傳統教學方式
傳統的鋼琴教學,均采用“一對一”的授課方式,體現了鋼琴教學的特點?,F代電子技術與網絡的高度發展,推動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鋼琴教學的“師范性”特征,也是極其重要的手段之一。運用電子鋼琴、多媒體進行教學,采用集體授課的方式彌補小班教學時間短、進度慢、信息流量窄等不足,提高效益與質量,從多方位、多角度展開教學活動,既可增強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模擬教學,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可利用因特網在各校之間互通信息,展開諸如名師答疑、教學研討、資料互傳等網上教學、教研活動,學習先進的鋼琴教學技術,開闊學生視野,提高鋼琴素養。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實現小班、大班交替授課的教學模式,在電子鋼琴的大班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教學互動,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學生音樂教學模擬實踐的場地;運用網絡技術,及時掌握有關專業方面的信息,探討、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積累經驗、豐富知識、提高修養。
四 建立健全學生成績的評價制度
作為評定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目前高師鋼琴專業檢查學生的成績以觀摩的形式進行,學生考試時彈奏1~2首早已準備好的樂曲。這種檢查方式既沒有客觀的衡量標準又完全不能體現學生的鋼琴演奏的實際能力。根據學習進度,將觀摩演奏、視奏能力與即興伴奏能力納入每學期鋼琴學科的考核內容,同時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和音樂實踐能力,使考核成績更能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
鋼琴教學考核制度的改革,首先,將演奏、視奏、伴奏融入考核內容中,體現學生全面的鋼琴彈奏素質,使考核制度規范化、合理化。其次,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可將學生的考核成績按理論30%、實踐70%進行評定。第三,實踐考核的評定可由社會、學校、學生三部分組成。第四,學習態度也是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
篇6
文/陳希
預防心臟病
清除牙結石及治療牙周病可大大降低C反應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的水平,而這些蛋白都會增加心臟病危險。
降血壓
雅典大學心臟病專家的一項研究指出,慢性牙周炎與血壓升高及高血壓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
減少肺病
研究發現,口腔衛生與慢性阻塞性肺病之間存在關聯性。美國牙周病學會稱,口腔細菌及其他細菌會進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部,并導致炎癥反復發作。
預防糖尿病
牙周病病情與糖尿病死亡率之間存在關聯性。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研究發現,牙周炎會加大血糖控制難度。糖尿病患者牙病發病率高3倍。
強壯骨骼
牙病可能還是骨質疏松癥的早期信號之一。
降低死亡率
美國一項涉及1.1萬名參試者的調查發現,與沒有牙病的人相比,嚴重牙病患者64歲前因各種原因造成死亡的比例增加2倍。
愛好越多 抑郁越少
文/劉永軍
老年抑郁癥的主要表現是,對周邊事物不感興趣,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失眠或是睡眠過多,遇事憂心忡忡,疑神疑鬼,總想活著沒有什么意思。預防老年抑郁癥,老年人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要培養愛好
在職時什么愛好都沒有也沒有關系,在退休之后,可以從頭學起。如養花喂鳥、學書法、做家務。
正確對待疾病
老年人有一些慢性病很正常。不要總是想自己的病越來越重,從而破壞自己的情緒。
要寬容
對一些看不慣的事,或聽到對自己不滿意的言論,要寬容,不去計較。從另一個角度看事、處事,能海闊天空。
鄰里關系好 幸福感更強
文/臧恒佳
據美國“心理中心網”報道,與左鄰右舍關系處得好,會讓你生活更滿意、幸福。
穩定平和的生活環境,比如家庭成員關系和睦、社區氛圍和諧、與鄰居關系相處融洽等,能顯著提高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
個人經濟收入僅能解釋不到10%的生活滿意度差異,人際關系等外部因素發揮著更大的作用,而且還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特點。
從寵物看出個性
文/唐勁松
在心理學家看來,喜歡什么樣的寵物,還能很好地反映主人的性格。
篇7
這一切的詩意盛事,離不開“汴京詩群”的悄然崛起,因了她,曾經輝煌的宋都,才有了今天迷人的詩情畫意,才能讓人處處感悟詩詞的美好與風韻。
開封,八朝古都。千年帝王氣,萬代文脈傳。自宋朝起興,社會空前繁榮,以150萬人口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批文人匯聚,大量佳作問世,宋詞在此誕生。詩歌塑造了這座城市特異的精神和靈魂。而當今開封詩歌成績斐然,特別是以“汴京詩群”為核心的詩歌創作,正以精粹而高端的詩歌藝術追求和持續不斷的集體成果,日益引起詩歌界的特別關注。
那是2013年8月,開封市詩歌學會悄然成立。他們堅持現代詩創作,極具探索精神和前衛素質,突破思想的和創作的傳統,掀起后現代主義詩歌創作的浪潮。通過自我審視與批判,通過對民族意識和世界意識、傳統意識和當代意識的思考,并致力開封詩歌創作向著縱深的開掘。開封市詩歌學會的成立直接奠定了“汴京詩群”的詩學理論基礎和實現自我價值維護獨立寫作的思想基礎。“汴京詩群”是一個以開封籍或在開封工作、生活的詩人和詩歌愛好者的群體。弘揚“宋詞”精神,即繼承傳統,力求革新,以相同或相似的現代詩歌創作理念為支撐,以創作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機結合的優秀作品為目標,以構建開封詩歌生態的良性建構承擔必須的責任和義務。詩群團結、和諧、向上,通過近年來的努力,在當代河南乃至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文藝評論家耿占春、肖開愚、郭偉、紀梅、邦吉梅朵等從文藝理論角度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讀,給予詩群強大的詩歌藝術支撐力,助推了詩群向著更高層次的攀升。
開封市詩歌學會會長劉海潮說,放眼詩歌的當下,隨著對古今中外大量優秀詩歌文本的精約博讀,對登臨詩歌高峰意識的進一步加強,對詩歌審美的吁請十分強烈,詩群成員日益迫切地從精神需要出發,對“舊我”進行不間斷地創新和否定,表達內心深處期盼的光芒與拯救、贖罪與救贖,讓詩歌帶來精神上的辨認和明亮,化育人類精神的內在訴求,創作出有棱角、有銳氣、有理想、有真理、有智慧、有溫度的優秀詩歌文本。為此,“汴京詩群”自形成之日起,便倡導博覽廣取,撮要經典,堅持創新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中西合璧,融會貫通。
利用搭建好的學習交流平臺,提升詩群成員的思想高度,是他們自始至終的追求。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他們開展了一系列推進詩歌創作的活動:圍繞2013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和文化節,《東京文學》推出“文學汴軍”專號和中國(開封)文化節“百人寫”專號。舉辦“公仆心,情”詩歌散文大賽。參與主辦“詩興開封”國際詩歌大賽,兩年內邀請國內外50余名著名詩人來開封采風,增進交流。2015年6月,舉辦“宋風詞韻,詩意傳承”開封詩歌創作研討會。策劃、舉辦河南省第四屆散文詩年會,省內外70多位詩人參加,出版年會作品集《千年咸平》。2015年11月組織20名開封詩人參加在開封舉辦的第20屆黃河詩會。主編出版一套《汴京詩叢》(10本)。舉行首屆中國詩歌春晚開封分會場、2015年開封市元宵節詩會等以及一些詩集出版研討會。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他們還與時俱進,建立了“汴京詩群”“開封詩歌學會”等微信群,互相交流,切磋詩藝,共同提高。通過新媒體,他們不遺余力推出詩歌新人,培養詩歌創作后備力量。2015年第4期《河南詩人》用40多個頁碼集中推出了“汴京詩群”26位作者的組詩。如今,“汴京詩群”已經形成了老中青相結合的三級梯隊,在《詩刊》《星星》《詩選刊》《詩歌月刊》等省級以上專業文學期刊發表了數量較大、質量較高、影響較強的詩歌作品,并頻頻在全國性文學評比和大賽中獲獎,作品大量入選《中國詩歌年選》《中國年度散文詩》等年度選本。
作為汴京詩群的領軍人物,劉海潮相繼在《人民日報》《詩刊》《星星》《散文詩》《中國詩人》等多家報刊發表作品,出版《黑里河》《黃河最后那道灣》等詩集,在《星星》詩刊社舉辦的全國散文詩大賽中獲優秀獎;張孝杰,致力于“大視野,無功利”的詩歌創作,2013年9月《詩刊》頭題“發現”欄目重點推出了其組詩《搏擊》后,《星星》《揚子江》《詩歌月刊》《綠風》《詩林》先后在重點欄目推出其組詩;納蘭,在《詩刊》《青年文學》《中國詩歌》《詩選刊》等刊物發表組詩,《美的判決》在《詩刊》2015年8期的“雙子星座”欄目推出;智啊威,作品在《詩刊》《詩林》《散文詩》《詩歌月刊》《天涯》等發表;安子,在《詩刊》《星星》《中國詩歌》《詩選刊》等發表組詩;李俊功,相繼在《詩刊》《揚子江》《星星》《中國詩歌》《延河》《詩歌月刊》《詩選刊》等多家報刊發表作品,以頭題出現《散文詩》《中國年度散文詩》等雜志和選本。出版詩集《彈響大地風聲》《長晝》等,獲第7屆中國天馬散文詩獎,并在《詩刊》《星星》等刊舉辦的全國散文詩大賽中多次獲獎。樊城、岳杰、張曉亮、秦彩霞、汪燃、李東紅、柳喜長等20多位詩人相繼出版了頗具影響力的詩集。
篇8
感謝父母,給了我健康的身體
感謝親人,給了我真誠的祝福
感謝祖國,讓我擁有流水、山川和歌聲
感謝時光,讓我活著,愛著
還要深深地感謝生活
讓我有了一顆良心
面對苦難,總是不斷扶正自己的步伐
感謝這一切--
就不會認為我是一個神經錯亂的人
是多余的人,是在風中
拼命揪出對手的人
宛如
把它還原一滴露珠
一聲鳥鳴,一根火柴
在三種不同事物的中間,我會看到最初的顫抖
直到最后都是有硬度的表達
它喚醒了我的記憶,我的思念
我的夢想,我的心房
如果它開口說話
請不要奇怪,一直以來
它在我的體內流動,像一聲秋風里的咳嗽
扯疼了我的神經
盛開與低落
我總是期望
讓時間的針腳停滯不前
讓天空藍得徹底
讓自己破繭而出,享受成功的喜悅
與痛苦
也許我還沒有放下這揮之不去的牽掛
如一次孤獨而美好的暗戀
陪伴我,想著什么時候
被白雪覆蓋
在度過了煎熬和磨折之后,成為
一小捧無聲的靜水
想到
想到飛鳥,我就有了長出翅膀的欲望
想到紙,我就有了慢慢撕碎的欲望
想到杯子,我就有了葡萄酒一般流溢的欲望
這么多年,我還分不清
欲望究竟是怎樣的一副長相
它是善良的,還是猙獰的
它是空虛的,還是充盈的
一想到欲望,我要松開它的喉嚨
讓它低沉地吼叫
在星空下,咆哮如雷
獨角戲
我渴望在這出戲中
受傷、痊愈
我渴望在這出戲中
遇到和我同樣的一個人
許多年過去,這出戲的蒙太奇閃爍不停
只是不會看到
小小的我,從熒幕中
走進走出
友情鏈接:
倪偉李,生于1984年,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作品集《綠了青春的傷疤》、《石頭的婚禮》。作品散見于《詩歌月刊》、《福建文學》、《詩選刊》等。曾在《青春潮》發表過詩作。現為福建莆田僑鄉時報社編輯。通信地址:(351100)福建省莆田市僑鄉時報社。
黃穎英,曾在本刊發表過詩歌作品,出版詩集《如果我有翅膀》。通訊地址: (350001)福建省老干局。
吳偉華:1978年9月出生,當過兵,現供職于廣東電網梅州平遠供電局。1995年開始詩歌創作,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詩刊》《星星》《詩選刊》《中西詩歌》《作品》《敦煌詩刊》《中國詩人》《中國電力報》等刊物,收入《2005中國年度詩歌》《2007中國詩歌精選》等年度選本,曾獲《人民文學》征文獎。
篇9
用手中的筆來講述奧運
舉辦周期如此之長的主題采風,主辦方對此次活動關注程度自不用說。北京文學月刊社新任社長兼執行主編楊曉升介紹說,2008年奧運會是展示北京國際形象的一個機會,各方面有關奧運的文化活動都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北京文學》作為首都重要的純文學刊物,多年來都在以文學的形式為展示北京的文化成就作出自己的貢獻。在這千載難逢的時期,《北京文學》理應作出更大的努力來支持北京奧運。
2007年初,在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北京文聯的直接領導和支持下,北京文學月刊社和北京作協共同組織了采風活動的作品選題策劃會。北京作協駐會副主席李青和北京文學月刊社原社長章德寧、執行主編楊曉升在會上介紹了活動的要求和進展情況,北京奧組委宣傳部宣傳處處長張承鋼介紹了奧運會的籌辦理念、要求和期望。與會作家們就如何對奧運會進行文學化的表現、奧運如何與文化對接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選題和建議。
作家們說,奧運會不僅是北京人民的大事,它也是全人類的一個體育盛會,體現人類的普遍價值。北京奧運會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展現自己實力與文化的一個時機。一些重大的時刻、場景、事件值得銘記。有作家提出寫作記敘開幕式整個事件的紀實文學;有作家希望寫幾個為奧運作出巨大貢獻的人;有作家希望將奧運村和奧運場館作為寫作題材,用一個文學工作者的眼睛來看這些標志性的重要場地,用更人性、更深刻的方式看待中國的發展與進步;還有作家提出寫一個普通市民或普通運動員在奧運過程中的經歷,以小見大,突顯奧運會的全民性,展現奧運的整體形象。大家紛紛表示,將盡自己所能,將北京奧運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用文學的方式記錄和描述下來。如果作品能夠使后人受益,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
作品創作碩果累累
選題確定以后,大家便展開了行動。去年以來,作家們到北京奧組委采訪幾年來北京奧運會籌備的總體情況,并由北京奧組委提供采訪的重點線索,組織作家分頭深入采訪采寫。北京文學月刊社還組織作家參觀鳥巢、水立方等一系列與奧運相關的現代化場館建設,親身感受北京自申奧成功以來的巨大變化。作家們的創作成果也陸續在刊物上出現。從2007年9月開始,《北京文學?精彩閱讀》每期增加一個印張而且不加價,開辟了“作家奧運采風活動文學作品展”欄目,先后刊發了澤津的《千萬里,母親的呼喚石破天驚》和孫晶巖的《中國奧運夢,悲壯劉長春》兩篇報告文學與一批散文詩歌。2008年以來,刊物推出了張海飛的《奧運前夜的空港脈動》和王希泉的《北京特警風采錄》兩篇報告文學,以及劉孝存寫人文奧運的《古都記憶,北京魅力》、馬淑琴寫綠色奧運的《為了如約的綻放》、孫晶巖描述海外華人奧運熱情的《愛心凝聚的水晶宮》、邢渤濤寫北京出租車司機奧運情結的《奧運風箏飛祥云》,此外還陸續刊發了上百篇奧運題材的詩歌和散文。與此同時,北京文學月刊社主辦的另一本雜志《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也破例在2008年第6期加頁刊登達度、洛沙《體操群星升起的地方》和張海飛的《為了祥云圣火九萬八千公里的遠航》兩篇報告文學,還有商澤軍和其他作家的《奧運中國》等詩歌散文。這些作品,展示了作家以文學的形式熱情參與奧運的姿態,為迎接北京奧運營造了喜慶熱烈的輿論氛圍,受到讀者的歡迎。迄今為止,一些作品被《作家文摘》《南方日報》《青島日報》《瀟湘都市報》等報刊連載或選摘。主辦方還計劃在北京奧運結束之后,精選作家奧運采風中的文學精品結集出書,進一步擴大讀者群和影響力。
作家馬淑琴在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的協助下,用半年多時間采訪了29個部門的70多人,地跨6個區縣,上至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下至綠化隊工人。在采訪的基礎上,她完成了7萬字共9章的報告文學《為了如約的綻放》。她說,“綠色奧運”是北京2008奧運會的三大理念之一。而首都城鄉的綠化美化、生態環境建設、奧運場館及周邊道路的綠化、首都綠化隔離帶的建設、奧運花卉的培植等無疑又是“綠色奧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內容。她在采訪中交了許多綠化戰線的朋友,也被植綠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
作家劉孝存在地方志辦公室工作,對北京歷史的材料掌握得比較全面。他說,他心中的北京的“人文奧運”自然與北京的社會文化緊密相連。北京的社會文化,包括3000余年城建史,800余年建都史等方面的歷史文化,中軸線、胡同兒、四合院、五壇八廟、紫禁城及其宮苑等方面的建筑文化,烤鴨、涮羊肉、北京小吃等方面的飲食文化,北京方言等方面的語言文化,京劇、相聲、京韻大鼓等方面的戲曲文化,節俗習慣等方面的民俗文化等。他從人文奧運、人文北京的視角進行寫作,力求將北京特色的社會文化元素與現代化的2008奧運會用文學的方式結合起來集中表現。
篇10
1、為新月社詩歌理論作出了最重要貢獻的是聞一多. 他主張戴著格律的腳鐐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建筑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2、新月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影響較大的一個文學社團,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來最大的以探索新詩理論與新詩創作為主的文學社團。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遷往上海,1933年結束,主要成員有、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前期他們把《晨報副刊》作為陣地,后期創辦《新月》月刊(1928.3.10),《詩刊》季刊(1931年)。新月社是一個涉及政治、思想、學術、文藝各領域的派別,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表現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特點。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