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隨筆范文
時間:2023-04-10 12:13: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散文隨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記憶在光陰的流轉中游走,追憶一程相思年華,往事浮現眼眸。曾經的千百次回眸,殘缺在昨日的相思湖畔。此刻,蕩起陣陣漣漪,擴散到生命的每一個角落,訴說著一段段屬于愛與被愛的故事。
某個旭日東升的清晨,遠方的地平線,開啟一天新的歷程。開始了那份守候與等待,也許只是瞬間,也許就是一生一世。一個清晨。生命新的一頁,寫滿了紅塵往事,悲歡離合。不經意間,一頁頁翻過。有一天,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歲月的扉頁早已泛黃,模糊在未來的每一天。
某個華燈初上的夜晚。街角處,燈火闌珊。昨天、今天交織在今夜。尋覓守候的背影,期盼久違的容顏。仰望星空,星輝斑斕。今夜,我們守望同一片天空。伴著月光,聽著夜曲,又見一簾幽夢。
某個四季交替的光陰,春花,夏陽,秋風,冬雪。出現在生命的輪回中,感受季節的愛,人間的冷暖。
某個時間節點上,往事觸動心弦。
篇2
原想就是那么一株,沒想到沿著蜿蜒的小路隨意走去,道路旁,田埂上,瓦礫上,雜草叢中,到處都有它的蹤影。花朵有如凝脂的白色,有如三月桃花的粉色,有若紫珍珠似的紫色,每一朵都充滿了盎然生機,每一朵都充滿了歡聲笑語。它們形如小喇叭似的花朵,朵朵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開放?;ǘ潆m然柔弱,一陣秋風吹來,它們就在綠葉叢中不停打顫,但風兒一過,它們又高昂起頭顱。它們多像一個個敢于與秋天宣戰的吹響號角的勇士啊。我不禁被它的美怔住了。在秋風蕭瑟、白露為霜中,竟有如此嬌艷的花朵在蓬勃怒放。不,這盛開的哪是花呀,這盛開的分明是一種偉大而蓬勃的生命。
我蹲下來,俯下身去,在片片綠葉中,我看到了它孱弱的莖,是那么細小,那么嬌嫩,那么孱弱。而它的花朵是那么嬌艷喜人,葉片是那么生機勃勃。我發現只要周圍有一根木樁,或者哪怕是一株渾身是刺的植被,它就敢于向上攀登,用細小的須莖抓牢物體,用盡全力向上攀登。不管腳下的土地多么貧瘠,它都從不抱怨。這多像一位出身寒門的學子,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理想而拼搏,最終實現了滿腔抱負。我不由得贊美它的花,驚嘆它的莖了。
記得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牽?;▍s不像其它的花,爭名奪利,文秘站:競相邀寵,它只獨自盛開在一些貧瘠、偏僻、無人問津的小道旁,田埂上。不像牡丹富麗堂皇地跑進人家的庭院,不像玫瑰憑借體香擠進青年男女的懷抱,也不像荷花受到那么多高潔之士的青睞。它既不爭名,也不爭利,就是那么謙卑、靜寂地盛開在廣袤的原野。
篇3
隨筆(三)
今天,我寫完作業,坐在椅子上,隨手拿起一本書來看。這本書很不錯,有很多有哲理的小故事。我看了后,受益淺匪。在這,我就講其中的一個小故事給大家聽聽吧。
這個故事講的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大臣奉命去與鄰國的商人做買賣,由于路程很遠,只能走水路。他帶領著一群手下坐上了一個裝滿貨物的輪船,到達岸后,他們把貨卸下來,順利的與鄰國的商人作成了買賣,他們個個都帶著高興的心情而歸。在回來的路上,海面上突然刮起了大風,船搖搖擺擺,差點被海水吞沒。這時,船長命令水手們打開倉庫,往倉庫里放水。要知道這是很危險的事情,搞不好船可能會沉下水去,水手們都不同意,都說這是險上加險的事情,都勸船長。但船長卻不理他們,反而如果不執行的人就要處死。水手們聽了個個都一言不發,只能奉命行事。水手們很不情愿的打開倉庫的大門往里面放水。當倉庫快裝滿水的時候,奇跡出現了,船漸漸的停穩了,海面上的海風仍然在無情的刮著,呼呼作響,過了幾分鐘后,船完完全全的停穩了,他們也順利的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我看完這個故事后,心里很受感動,從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負重才不會被摔倒,當然太重也不行,太輕也不行一定要有點“重”才行。就好象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壓力,那我們能把壓力變為動力,努力學習么?壓力其實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任何人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點壓力,才有可能成功!你說呢?
PS:本來我是想寫讀后感的,但我認為這個故事很不錯,所以就把故事多寫了點,讀后感就沒寫那么多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篇4
太陽仍然懸掛在天上,但它已經收回了午時刺眼的光芒,轉化成了一束束溫柔的光。
時光流逝,太陽已經擁入云中,將黃燦的光轉化為彩虹色的,染紅了朵朵云彩,猶如開放在天邊的一朵朵紅牡丹。
漸漸地,落日已逼近陸地,變為了深紅色的大燈籠,照亮了天空,在天邊涂抹上了一片片燦爛的紅霞。
眨眼間,落日已退入樓層之中,只露出了半邊臉來。似在仰望天空,又似凝望大地,充滿期望。像一位懷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含情脈脈。
慢慢的,夕陽越來越接近大地,變得越來越巨大,色調也越來越暗。。。。。。夜晚終于來臨了,天空變為了繁星的世界。
下雨
天公不作美,連續幾天了,都沒讓太陽露個臉。
天空一直是陰蒙蒙的,時不時的還下幾場雨,有時下的雨多而急,而有時,下的少而慢。
當下大雨時,豆點般的雨滴砸在人們臉上,使人們無法抬起頭來。如果此時有人舉著傘,也會因為雨的急劇而無法拿穩傘柄。地下凹下去的部位一會兒就聚滿了水,
下水道里也一直都在傳出水流動的聲響,嘩啦啦的,沒有間隙。
而當下小雨時,則又是一種情況。瘦弱的雨滴從天上掉落下來,撒在了地上,宛如一面面銀白的鏡子,反射出草的光,天的光,五顏六色的,漂亮極了。
渴望天晴。
星
好久沒有見到在天上閃爍的繁星了。
這些天來,一直在下雨,烏云,遮住了月兒和星星。天空中飄落下的雨滴,是不是它們的淚水?
天空,漆黑而又微微泛藍的一片,看不見群星的光影,聽不到月兒的歡笑。在天空只有飄落下來的雨滴,澆了我一頭一臉。
沒有星星雨與月亮的天空,失去了往日的生命力,變成了毫無生命力可言的黑色,籠罩在我們的頭上,像一塊漆黑的大破布,遮擋了九天之外的光。
黑暗,黑暗,遮擋住光芒的黑暗,何時才會消散?
篇5
一弦一柱思華年。
“不是每個人的童話結局都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在一起,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伴隨著童話和風車。”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十七個字就讓我看見一個很長很長故事的縮影。這是小說的第一句話。只一眼,我就沒由來的喜歡。我的童年,有童話有風車,還有漂亮的衣服和一樣傻得可愛的伙伴。總之,是絕對正常的。記憶的年輪里,有一圈一圈童年的甜美回憶,只是,它們漸漸被此后的日子包圍,越來越難尋了。也許有一天,我甚至找不到它。
好像很小的時候,就被帶去學琴,直到變成一種習慣。現在開始迷戀一種為一首又一首難曲子,崩潰的一敗涂地的感覺。有時體驗被高出我級別許多的曲子折磨的那一種,不知怎么形容的高興。直到在和淳第三次提起的時候,她一臉嚴肅的對我說:“媛,你別再這樣了,像自殘一樣。”我愣了至少五分鐘。隨即笑笑:“自殘?有那么嚴重嗎?我只是喜歡,好了啦,下次不了。”
我知道淳是我的好朋友,從來都是。
開始·帷帳
聞歌始覺有人來。
不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習著成長,開始養成習慣。有時會很自以為是地寫很稚氣的文字;喜歡在放學路上,表面平靜地聽十分嘈雜的音樂,并一再告訴自己:我很安全,沒有人會想到,表明這面平靜的女孩會聽這么嘈雜的聲音;討厭那些經常炫耀自己并不怎么好的東西的人,卻不會說穿他們,只是想維護他們那廉價的自尊;在看見內容蒼白卻充滿華麗辭藻的滿分作文時會厭惡的笑笑;喜歡吃蘋果,尤其喜歡聽甜甜的果汁在牙齒間翻滾的聲音,覺得那是一種享受;最宏偉的夢想是和三四個好朋友一起去云南的原始森林,看長相怪異的鳥和遮住天穹的樹……有時猛然間會想:你想這么多干什么?沒有這些,你還有什么?然后是揮之不去的冰涼……
真實·夢境
莊生曉夢迷蝴蝶。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虛偽。在有許多像觀眾一樣圍著我的人面前,我是純真的乖乖女:不干壞事,不打架,不和同學挑起事端,總是天下太平……只有在和少數一起當演員的朋友在一起時,我會像個傻子一樣,或者說我們會像一群傻子一樣。放肆地笑,放肆地哭??梢詾橐痪湓捫Φ亩亲犹郏瑸橐粋€眼神不爭氣地流下透明的液體卻依舊裝作很成熟。我不知道哪一個是真的自己,哪一種是虛假的殼。也許兩種都是,卻又兩種都不是。也許許多人和我一樣,也有可能只有我自己這么想吧。像生活在兩個世界,想選一個做我自己,但是是真的不知道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情景·昨天
兩情若在長久時……
昨天去見一個兩年多沒有見的朋友,在去的路上,想象著我們會以什么方式,再一次打開交流的匣子,我們怎樣打招呼,我們會說什么,我們會不會哭……令我頹喪的是:思路像一團被貓咪玩散了的毛線——處處打結。就在我還在胡思亂想的時候,目的地就在我的眼前了。然后我看見了她。然后她也看見了我。然后我們就抱在了一起?,F在想起來,好簡單啊。時別兩年的相見,卻是以這么簡單的擁抱開場。不過,這樣的場景,在我這個完美主義者的眼里,為什么又這么無懈可擊。答案應該是真實的感情吧。我們久違后的那份感情被燃燒了。
漂泊·暫住
夜泊秦淮近酒家。
不知是哪一天,我發現自己是一個十分糾結的人:一邊喜歡熟悉錯綜的郭敬明,一邊喜歡真實質樸的王安憶;一邊欣賞妮可基德曼的魅力,一邊嗚咽著林黛玉無雙;一邊喜歡維也納古典浪漫鋼琴曲,一邊享受著熱情如花的搖滾樂;一邊向往著哥特式建筑的獨有華麗,一邊盼望住進有濃濃田園風味的小木屋;一邊看郭敬明,一邊看韓寒;一邊向往平凡寧靜的生活,一邊覺得要活出精彩……這些感覺,同樣的方向,幾乎相反的結果,讓我不知所措。它們都真真實實的存在著,卻都只有隱隱約約的影子。我卻都無由來的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想起這些,我就感覺自己真奇怪。生活就像是纏在一起的風箏線,只是因為一點點事情就弄得一團糟
未來·夢想
恨不相逢未嫁時
一年以后。夏天。六月。
太陽,把花兒曬開了,把草曬綠了,把人曬暈了;街上,女孩的裙邊像氣溫一樣上升;也許還會有男孩在旁邊吹著口哨。路邊,也許還會有叫賣綠豆湯的老婆婆和在樹下乘涼的老爺爺扯著家常,哪個地方也許還會出現多少年一遇的旱情亦或是多少年一遇的暴雨……但是,這些都和我沒關系。六月,中考。早在初三開始,或許還沒開始,時間就注定把我鎖在一個房間里:我被從窗戶扔進來,房子通向兩個門,一扇是通向高中意味著以后三年的充滿疼痛的幸福,另一扇通向以后“自由”的生活。去哪里,有我自己決定。而六月的那幾天的那幾場考試的那幾張試卷,會變成鑰匙。有一個聲音在問我:你要去哪里?你要去哪里?好吧,我承認我腦子壞掉了,寧愿要疼痛也不要“自由”
中考,一年之期,我和你相約在夏季
總結·收尾
萬紫千紅總是春。
呆呆的看著書桌,好亂。筆,書,本子,紙張,訂書機,計算器,尺子……也許在上面還有橡皮擦和灰塵在溫柔地說著悄悄話,陽光還是那么調皮地畫出陰影??纯幢恚敲脶樧叩煤每?,讓我在剎那間有一種驚慌。過分巧合的拿起一個沙漏,翻轉,看藍色的沙子在隙間流淌。小小的空間,一粒粒沙子。讓我感到有種時間像流水的無情,走掉就再不會回來了。是這樣嗎?我要不要和她說聲再見?我的大腦斷了電。像迷路的孩子,驚慌地站在十字街口,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篇6
s車的經歷啟示我們,很多時候不妨再堅持一下,就能達成所愿。
我有一個文友,喜歡文學,在學生時代就有詩歌發表,可以說是很有天分的。這位文友最初是寫散文隨筆的,在散文隨筆遇到低谷,發表困難的時候,他開始學寫小小說,堅持一陣子,也小有發表,這時候網絡小說又開始興起,這位文友又放棄小小說,開始創作網絡小說。幾個月后,一次酒局上,這位文友感嘆,網絡小說實在是無趣,且不說每天的更新就像有人拿鞭子趕你,網絡小說大多是情節雷同,胡編亂造,而且賺錢不易,文友感慨網絡小說的路子實在不適合他。在這之后他又開始做論文,最近又聽說在搞文學微信公眾號。
我是很替他惋惜的,我想,以他的天分,如果在散文隨筆領域多堅持2年,一定會迎來散文隨筆的發表春天,定會取得不錯的成績。
說到堅持,讓我想起了一個成功的案例。
上世紀九十年代,英國有個叫布羅迪的教師,在整理自家閣樓時,他發現了一疊練習冊,那是他當年給學生布置的作文,題目是:未來我是……
布羅迪本以為這些東西在二戰德軍空襲倫敦時被炸飛了,沒想到它們竟安然地躺在自家閣樓上,并且一躺就是五十年。
布羅迪決定將這些作文重新發到當年的學生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一年后,僅剩一個叫戴維的孩子的作文還沒有發出去,就在布羅迪準備將這個本子贈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布倫克特信中寫到,那個叫戴維的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兒時的夢想一直在我的腦子里,我沒有一天放棄過,五十年過去了,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
篇7
《老王》的作者楊絳。
楊絳(1911年7月17日到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論文摘要]在新潮散文作家中,鐘鳴的創作具有鮮明的實驗意識。這種實驗意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具有清醒的文體意識。他主張隨筆從散文的母體中分離出來,并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二,較為鮮明的文化批判色彩;三,想象力的馳騁和語言狂歡色彩。
在新潮散文作家中,鐘鳴的創作是最具實驗意識的。迄今為止,他已經出版了《城堡的寓言》《畜界·人界》《徒步者隨錄》《旁觀者》《秋天的戲劇》等多部散文集,并引起較大反響。北京大學的佘樹森、陳旭光在《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展史》中就曾給予高度評價:“鐘鳴的隨筆體散文異軍突起,融貫中西散文隨筆傳統而又有 自己獨特的發揮與創造。他為隨筆作為獨立文體所作的理論思考和努力實踐,在散文史上的重要意義是毋庸置疑的?!贝ǖ灿械脑u論者認為這樣的評價過高,并認為其作品無異于“天馬行空的語言自戀”。這種各持己見而又相去甚遠的評價,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鐘鳴散文的某種意義和價值。本文擬就鐘鳴散文的特點做出簡要分析。
一、清醒的文體意識
所謂文體意識,是指一個人在長期的文化熏陶中形成的對于文體特征的或明確或朦朧的心理把握。鐘鳴的散文創作一開始就具有清醒的文體意識。他極力主張將“隨筆”當作一種獨立的文體,從散文中分離出來,并且認為“隨筆已由于它傳統的使命感和在現實中逐漸成為‘一種非語言的反論符號’而成熟起來,以至于成為知識分子的文體或知識分子的寫作風格”川。這種清醒的文體意識使得鐘鳴的散文創作一開始就不同于那些處于僧懂或自在狀態的寫作活動。
作為一切文章的母體,散文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分崩離析:通訊、報告文學、自傳、回憶錄等等陸續分解了出去,而隨筆,作為一種亞文體,目前正處于即將走向成熟并脫離母體的狀態。而“知識分子寫作”是上世紀80年代末由一群年輕詩人提出的與“民間寫作”相對立的創作口號。他們認為詩歌的創作首先是一種對藝術負責的寫作態度,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對詩歌語言的精密處理,充分發揮各種寫作技術的藝術效果,從而準確地表達詩歌的主題。作為詩人的鐘鳴,將詩歌界出現的“知識分子寫作”這一概念平移到散文界,主張以知識分子的姿態進行散文創作,并進一步以自己的散文—或隨筆創作實踐這一主張。
對于自己的隨筆創作,鐘鳴曾經明確地指出其創作意圖:即使做不成“由英雄們的不同心性和冥想構成的、既是英雄的向往所在,也是英雄撻伐舊秩序和宿弊所在的……英雄城堡”,也要“給那鵲立在陡峭山巖上的城堡,送去自己的一絲呼吸,幾塊慘痛、但卻灼人的石頭”——這也就是說,從文體的角度看,鐘鳴認為自己寫作的是與抒情、敘事散文有所不同的隨筆;從思想內容的角度看,其隨筆創作又擔負有某種不無艱難的社會責任,或者說具有某種啟蒙性或文化批判傾向。
鐘鳴散文—隨筆的創作就是在如此清醒的文體意識指導下進行的。
二、文化批判
鐘鳴20世紀70年代服過兵役,并曾到越南參加過戰爭,改革高考制度后又進人大學讀書。豐富的人生經歷使鐘鳴較早獲得了個體和文化意識的覺醒。在他的隨筆創作中,我們可以看見他不無深刻的文化批判?!蛾P于曼德爾斯塔姆的黑太陽》一文,大致記敘了作者對俄國詩人曼德爾斯塔姆及其詩作的理解與評價。
曼德爾斯塔姆是表達“對世界文化的眷念”的阿克梅詩派的重要成員,他“透過歷史文化的比較和聯想,對各個文化歷史時代、對現代及其前景進行思索”。“曼德爾斯塔姆雖然理智上理解革命到來的必然性,卻不能接受其破壞性的方面?!币蚨安粸樾碌默F實所需要,為新的現實所拋棄。”在《關于曼德爾斯塔姆的黑太陽》中,鐘鳴對詩人曼德爾斯塔姆和其詩作歷史價值的理解是深刻而令人回味的:“當一個時代,借助社會的本能和權利的慣性,放肆營造文化平面氣氛時,詩人便會處于非常危險的邊緣,他的死證明了這一點,同時也證明了詩的有效性。
在《侏儒野史》中,鐘鳴用真真假假的敘述表達了對中國數千年以來的封建集權制度及其衍生物的反諷:“他們從不承認自己是矮子。確實,當你周圍盡是和自己一樣高的人時,你又怎么能知道自己就是那聞名的侏儒呢。所以哲學家尼采說,有種侏濡就踩在我們的肩上,它是一個精靈,但卻像一個偵察兵,隨時都可能跳下來。當他跳下來,蹲伏在你面前時,它會告訴你,所有的真理都是彎曲的。當然,也并非全部是?!?/p>
需要指出的是,鐘鳴的文化批判并不是用傳統的方式、從正面直接進行的,而是夾雜在大量類似寓言加想象的“奇文”之中,人們常常會在貌似荒誕不經的行文中突然感覺到思想的光芒,明亮耀眼,但隨即又塵埃落定,仿佛什么也不曾有過。或者說這種批判帶有比較明顯的詩性特征,它曲折含蓄,同時又尖刻犀利,隱含著的鋒芒既令人捉摸不定,又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存在。而兩者所形成的巨大張力,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而且給人以某種意味深長的啟示。
應該說,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是繼承并發展了魯迅雜文的某些特點,在思想上也與五四時期的反封建主題和“國民性批判”有著承續關系。由于市場經濟及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一些新潮散文作家片面追求后現代主義的所謂“削平深度”,有意無意地放棄了作家應該勇敢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啟蒙意識,使散文的整體思想品質有所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鐘鳴的寫作表現了對人類現實生存狀況和精神生活的深刻批判。鐘鳴的視野是廣闊的,立足于此的思考也是嚴肅而認真的。他用藝術形式上的種種嘗試,成功地打破了某種話語空間的密閉性,使自己的隨筆創作向著更為廣闊的意義空間敞開、向著更白由的精神境界沖刺。
三、想象力的馳騁和語言狂歡色彩
鐘鳴的隨筆最突出的特點是想象力的馳騁和語言狂歡色彩。林賢治認為:“鐘鳴的隨筆也有著自己的敘述語言,典雅、跳宕,不乏想象力和幽默感;其中最突出的,也最為人看重的是‘引書以助文’。
所謂“引書助文”,就是頻率很高地引用古今中外的各種文獻資料,或講述事件,或印證自己的觀點,并由此形成一種獨特的文風,頗有點當年周作人“文抄公”式的文體特征。但是,與周作人引用大量古書有所不同的是,鐘鳴的引用常常以想象為橋梁,語意由此及彼,跳躍而曲折多變,就此形成一種使人真假難辨的藝術效果。他似乎是充分地沉浸于古舊的書本和自己的想象中,由此構筑起令人耳目一新確有將信將疑的文本?!妒笸酢肥晴婙Q散文中的“名篇”,其中引經據典地記敘了唐鼠、香鼠、隱鼠、紅飛鼠、土撥鼠等,簡直就是一個老鼠的文字世界。然而,他并未涉及任何一種老鼠的生物特性,而是僅僅是梳理它們在文字世界里作為符號的意義,其中有許多種老鼠也許只是在文字記載里才存在過的。如他寫鼠王:“大地有烏合之眾,土里有烏合老鼠,統稱‘鼠王’。這是加斯卡爾對‘鼠王’性質形而上學的限定”。這樣,“鼠王”似乎就成了和人類社會有著某種對應意義的符號,但是人們又無法像對號人座那樣絲絲人扣地將兩者聯系起來?!驗椋@個文本世界說到底是作者鐘鳴馳騁個人想象力的即興之作,就在這種若有若無、若即若離之間,讀者所得到的根本不是關于老鼠的認知,而是一種極為新奇的藝術感受。或者可以說,《鼠王》是鐘鳴以各種支離破碎、或者干脆就是杜撰的所謂“經典”為材料,以自己的想象為藍本搭建起的一座文學迷宮,其中某個局部可能具有某種象征和隱喻意義,但說到底,象征和隱喻并非文本的主要目的,而建筑(對于作者而言)或走過(對于讀者而言)迷宮本身才是其基本意義和價值所在。
應該說,這樣的隨筆作品和上世紀90年代的先鋒小說一樣,都是在西方各種文藝思潮的影響下具有某種實驗意義的文學作品。相對于80年代盛行的帶有“傷痕”色彩和鄉土色彩的兩類主流散文,90年代的新潮散文特別是鐘鳴的隨筆具有明顯的超越意義。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其價值首先并不在于建構了什么,而在于繼巴金和賈平凹之后,再度解構了某些早已成為束縛的陳規戒律,為散文隨筆的創作清理出一片曾經人所不知的空間。
語言狂歡色彩。巴赫金在談到狂歡理論時曾說:“如果文學直接地或通過一些中介環節間接地接受這種或那種狂歡節民間文學(古希臘羅馬時期或中世紀的民間文學)的影響,那么這種文學我們擬成為狂歡化文學。”“狂歡節上形成了整整一套表示象征意義的具體感性形式的語言,從大型復雜的群眾性戲劇到個別的狂歡節表演?!梢栽谝欢ǔ潭壬限D化為同它相近的(也具有具體感性的性質)藝術形象的語言,也就是轉化為文學的語言,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狂歡化?!鄙⑽南鄬τ谛≌f而言,“沒有較多的技巧可以憑借,因此在藝術表現的形式上,主要就得依靠語言本身的光澤了。”
篇9
奇在哪里呢?奇就奇在她初涉散文就能如老手般神完氣足,自在無礙,筆隨意轉。用劉勰的話說,“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情往似贈,興來如答。”其敘事、狀物、言情,無不得心應手;文氣、文思、文筆,既自由放達又自成規矩,既能量充沛又開闔有度,既飽滿結實又機敏跳脫。
隨筆一般都很生活化。但生活一詞已過于繭化,所以我更愿意將它拆開,說舒羽的隨筆既“生”且“活”?!吧蓖怀龅氖前l現,是表達的陌生化;“活”突出的是語言織體的質感,是細節的雕刻、凸顯和氣韻生動。二者都更多關系到怎么寫,寫得怎樣,而不是寫什么。散文再怎么與日常生活經驗有關聯,也不意味著有一個現成的“生活”等著你去寫。要說現成的倒是有,就是也有現成的難度。譬如揚州、南京一帶,由于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的交織過于出彩,招來太多人涉筆且太多佳作,假如不能在寫法上脫穎而出,就會立刻跌入現成的死地。你看舒羽怎么贊美揚州美食的魅力:“就這么小心翼翼地吃撐了,步行回去的路上,我突然想到,自己這會兒豈不像只灌湯包?”再看她怎么寫與昔日“江寧織造府”那座牌樓的緣分:“像襲人開門被寶玉踹了一腳,我在牌樓下面照了一張像,以一種被歷史貫穿了心窩子的感覺”。所謂“生”且“活”,某種程度上就是不時被這樣的文字踹一腳吧?
舒羽隨筆語氣近于聊天,有一種特別的親和力,讓你每每“如坐春風”。這“春風”一半來自她運筆時總是蓬勃的興致,一半來自她邀請我們分享其蓬勃興致的內在語言姿態。說得更具體些,包括那種娓娓道來的調性、隨心境和場景變化而跌宕起伏的節奏,以及轉折、跳躍處似乎不經意留下的空白。正是這些構成了某種相互往還的交流場域,讓我們自得其中。那些過于執著于觀念的讀者將得不償失,因為舒羽的散文很少以觀念取勝。當然我們會不時驚訝于閃耀其間的超常智性和悟性,卻從不會感到作者試圖強加給你什么,不會感到絲毫居高臨下或咄咄逼人的態勢;相反,即便是完全獨白的場合,也有激發、召喚、對話或潛對話的意味溢出。比如《馬友友的天方夜譚》的開頭:“一個人的閱歷大約是有重量的,我想。這重量讓人變得低沉,所以,年紀大了,走路就慢了。”這樣的語氣出于獨自的冥思,但也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說話。
舒羽的隨筆,是小說筆法,詩歌魂魄。她既注重情境描敘,會講故事,尤擅刻畫人物和人物關系,又總在與虛無博弈,為虛無賦形。一個沒有透徹參悟過虛無的寫作者必行之不遠,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若不是心中以“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作底,曹雪芹決不可能把《紅樓夢》寫得那樣既花團錦簇,又凄清孤冷,還入木三分。普魯斯特和《追憶似水年華》也映證著同一原理,盡管他們悟及的虛無并不是一回事,與之博弈,為之賦形的路徑方式也大不相同。其小說筆法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寫親情和友情的篇什;而最能集中顯示其詩歌魂魄的,則是《普魯斯特三題》。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因為讀了《三題》而起興去讀普魯斯特,但我知道,讀了《三題》再返身品味那些寫親情和友情的篇什,定能品出更多的東西。
自然也包括像《螺螄青》那樣貌似閑筆的小品——我的意思是,只有在同一種“愛的迷醉和幻想”的場域中,才能理會作者何以會為一盤小小的螺螄而大動干戈,而且寫得那么風生水起,一波三折。表面看像是一個精于美食者在炫技,實則在鍛煉自己“強大的敘述虛無的能力”。敘述虛無就是為虛無賦形,就是雕刻時光,就是使那些以萬劫不復之勢墜入遺忘黑洞的瞬間記憶獲救,重組唯美的星空。當然,所有這些都必須以細密而精準的感受力,不拘一格、出奇不意的想象力為前提,否則小說筆法也好,詩歌魂魄也好,都會統統落空。
當代文學在觀念和技法上早已產能過剩,而感受性和想象力的萎縮卻成了一個痼疾,在此舍本逐末的背景下,讀舒羽的散文真如同置身一場語言的饗宴。
篇10
——讀姜鐵《流年絮語》散文隨筆集有感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行為高尚的人在談話。我說,讀朋友書,這談話就變得更加愉快和親切。近讀我市文學藝術節聯合會、作家協會、書法協會名譽主席姜鐵的《流年絮語》,便真如和他在論文品茗,促膝交談,對姜鐵的認知更進一步。正如姜鐵本人的簡介里面所說:“出生在共和國誕生的曙光里,成長于艱難困苦的希望中;夢想在文化被革命的歲月,得意于改革與開放的時代”。他曾經身為機關干部,儒雅淳樸,躋身政界,書生氣十足,從不設防;于工作內外,詩書畫印,無不涉獵;“有過幼稚,有過激情,有過困惑,有過勢力。”經歷則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他有過挑戰困難的經歷,有過積極向上的驚喜;才高八斗,總是順勢而為;他感恩之心長存,為家鄉的文化建設做點實事,常思涌泉相報;不快之事淡之,閑談不論人非。積極性時常涌動,知足常樂。這便是我對姜鐵和他《流年絮語》的總體印象。
《流年絮語》收錄了姜鐵一百篇散文隨筆,此書分為“感悟人生篇”和“品味歲月篇”兩部分。文如其人,果如是也。
他寫老家,寫親人,寫師長,飽含深情;寫同事,寫朋友,寫工作,熱情洋溢;寫曾經發生的那些如意的和不如意的事情,娓娓敘出,淡淡的,不經意間叫人感動;而對于介紹書法繪知識,他也是條分縷析,傾囊托出,毫無保留。此外,書中很多的文章都是寫給自己的,還有自己留下來的帶有明顯時代痕跡的抒發心曲的“留白”,以及對妻子和女兒無限呵護的關愛……于是我們更看到了一個全面真實的姜鐵,一個才華橫溢而又淳樸灑脫的姜鐵,一個已知花甲,淡泊名利,卻又積極進取的姜鐵。
書中《與心靈對話》自序中――姜鐵自述:“在靈魂的深處,我渴求著寧靜,渴求著安定,渴求著簡單,渴求著充實,并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中獲得樂趣,攀登著已不再年輕的歲月階梯,品味和感悟著逝水流年帶給自己的苦辣酸甜?!薄肮ぷ髦啵x一讀書,動一動筆,那不是一種勞累,而是一種快樂?!迸加杏嘞荆瑑刃睦锍3S科饘τH人、友朋的牽掛和往事的回憶,人生經歷中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感時常浮現在眼前,憑依自己曾多年人生閱歷,喜于從文,不敢倦怠,便潛心躬身,秉筆撰寫文稿,這便是姜鐵自己與心靈的對話《流年絮語》。( : )
“感悟人生篇”中,《別在意虛名》一文中寫到:“大聲無言,大象無形,內斂是名分的重要基因,底氣厚實的名人,從不炫耀,從不趾高氣揚,就像無花果的成長,有果、隱花,默默甜蜜,從不喧囂?!钡拇_,“千山花開萬樹香,唯獨無花不競芳;綠衣婆娑默然立,累累甜蜜請君嘗?!睙o花果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人們,沒有一句怨言,不掛一絲哀愁,卻含著暖人的微笑、化作無私的營養。無花果這種質樸、慷慨獻身的品質不正是我們向往和崇拜活在當下那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無名英雄嗎?我們贊美無花果,愿做具有無花果品格的人吧。
“品味歲月篇”中,《走在路上》、《書香還自心香來》、《浮生若茶》、《多留余地鋪明天》等文章,篇篇猶如滋養生命的水,視之無色,嗅之無香,卻不染紛華,修美于內。這是他幾十年工作之余從業求藝的實錄,可見他很執著,也很勤奮,表達了他對事業鍥而不舍的執著和對藝術難以割舍的情結。
流年絮語,本色人生。人生要有多種境界:活得自信且富于創造,是第一境界;活得充實而輕松,為第二境界;活得無憾而超脫,乃最高境界。順也樂觀,逆也樂觀;為官樂,為民亦樂;得樂,舍亦樂;富樂,窮亦樂;樂以解憂,樂以忘苦,樂觀的全部含義就是人生的信念。相信學兄年逾天命之齡,能啟發心智,頓悟脫俗,看破紅塵浮云和世態炎涼,工作上不計功名利祿,生活上不想酒色財奢,交往中勿分遠近親疏,挺住“山重水復疑無路”之困,必能跨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這就是他自己與心靈的對話。
姜鐵有如此成就,常常令家人感慨,同事贊嘆,朋友驕傲,而他自己,卻十分內斂,在《生活還要繼續下去》中,他又寫到:“活在當下,就是最大的幸運;活在當下,就是最大的幸福?!闭驗樗麜@樣“品味歲月”,才會“一路走來”,不斷進取,永不停步,生活還要繼續下去。
學習、交往、生活,樂觀面對;事業、愛好、工作,融為一體;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勇于擔當。這就是姜鐵,這就是我在《流年絮語》中讀到的更在朋友交往中感受到的本色人生的姜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