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事跡范文
時間:2023-04-11 02:01: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村醫生事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立志農村衛生事業
李麗在很小的時候,受到父親的熏陶,就立志要成為一名醫生。因父親是一名鄉村保健員,從小看到父親經常半夜三更穿梭于鄉間小道,為生病的人看病,父親常常教導兒女:醫生要有“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理念。耳濡目染下李麗從小在心中種下一顆成為醫生的種子。長大后看到了農村由于極度貧窮閉塞,經濟極為落后,村民缺醫少藥現象十分嚴重,很多人都患有風濕病,一些村民40來歲就骨骼變形、直不起腰。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夠對癥下藥的好醫生。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更加堅定了學醫的信念。于1998年9月,為了實現這一信念,她用三年時間參加了縣職中開辦的衛生函授班。在學習期間,她刻苦學習,勤奮鉆研,盡可能地多學習和掌握醫學知識。2004年,她到鄉衛生院實習,實習期間,她日診臨床夜讀書,在專業上力求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經常向衛生院的老師們虛心請教。由于個人的發奮,先后取得鄉村醫生資格證和鄉村醫生執業證。
情系群眾一心一意
從事鄉村醫生工作以來,不但每天上門就診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診現象也很普遍。還記得在2016年10月的一個夜晚,時間已是十點多,勞累了一天的李麗剛剛睡覺。突然間,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來電稱果園組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哮喘病發,病情十分嚴重,急需救治。李麗急忙起床,向他們簡單了解一下情況后,備齊藥品,不顧一天的疲倦,立刻出發趕到現場,對病人進行搶救,終于,病人得以脫險了。像這樣半夜出診的事對于她來說真的是太多了。十三年來,她共接診病人兩萬余人次,出診幾百人次,卻從沒有收取群眾的一分出診費。這十三年來,李麗跑遍本村和周邊民主、新建等村每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小道,熟悉了本村每一戶村民身體健康狀況,尤其是2017年云南省開展健康扶貧以來,誰患過哪些慢性病、哪些重大疾病,誰家有幾個小孩,在她心里一清二楚,對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規范管理,李麗堅持每年4次面對面隨訪、至少兩次家庭隨訪,對于病情控制不滿意者及時進行轉診治療。由于工作繁忙,她從沒睡一個安穩覺,從沒過一個完整的節日,常常端著飯碗,接到病人的電話就背著藥箱出門了。
簽約服務落實到位
作為鄉村醫生,李麗同志把黨和政府健康扶貧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群眾支持擁護和稱贊。
篇2
本人自從事鄉村醫生工作20以來,在縣衛生局、黑山鎮防保站的領導下,緊緊圍繞農村衛生工作大局,認真開展各項醫療工作,全面貫徹執行各級領導安排和布置的各項任務,全面履行了鄉村醫生崗位職責。
自從負責計劃免疫接種工作以來,無一例因技術操作(本;文由;方案-范文庫為您搜集-整理)等因素出現過不良反應。曾先后參加了縣疾控中心舉辦的免疫規劃相關知識及擴大免疫規劃知識(本;文由;方案-范文庫為您搜集-整理)等培訓。并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認真落實各項方針,使擴大免疫規劃工作及時有效地落到實處。
2006年開展農村合作醫療,本人能積極協助村干部做好宣傳工作,主動向村民介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內容及補償辦法。接待本村患者和村外患者。能夠做到小病不出村,從根本上解決了廣大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并能認真做好門診病志及處方管理,詳細填寫門診補償登記表,及時上報。
多年來,在各級領導的幫助和同道們的支持下,無論是思想方面,還是業務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并得到上級領導和廣大村民的一致好評。但與其它同道相比還有差距,自己尚須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并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并為實際服務的原則,學以致用、用有所成。在今后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對待學習一絲不茍;對待患都熱情周到,盡自己最大努力,更加扎實地做一名合格的鄉村醫生。
篇3
應用微生物、微生物代謝產物、寄生蟲和人或動物的血液或組織、動物的毒素等,直接制成或用現代化生物技術、化學方法制成,作為預防、治療、診斷特定傳染病或其它有關疾病的制劑,通稱生物制品。 醫院常用的生物制品有干擾素、精制破傷風抗毒素、精蛋白鋅胰島素、人血白蛋白、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注射液、人血丙種球蛋白等。本文著重闡述其保存及注意事項。
生物制品多由微生物或其代謝產物所制成,從化學成分上看,多具有蛋白質特性,因此,生物制品一般都怕熱,保存條件不佳會影響其質量,一般宜放于冰箱中,保存溫度2~8℃,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其質量。生物制品都有有效期,如過期應報廢,不可再用。
生物制品在使用時,經常發生反應,特別是破傷風抗毒素,易發生過敏反應,所以應做皮試反應;白蛋白也會發生反應,如引起患者發熱、嘔吐等,應注意放慢滴注的速度,因此,為了預防反應的發生,要注意以下事項:
1 人血丙種球蛋白
本品只限肌注,不得用于靜脈滴注,若要靜滴,應用靜注丙球。本品應為澄明或微帶乳光液體,如有搖不散之沉淀物或安瓿裂紋等,均不得使用。每支應一次用完,不得分次使用。
2 精蛋白鋅胰島素
應于早飯前半小時皮下注射,由于本品作用緩慢,不能用于搶救糖尿病昏迷患者,故不能用于靜脈注射。用前須搖勻,用藥期間應注意低血糖反應。由于一瓶可多次使用,故應注意防止污染,用后應及時放入冰箱冷藏。
3 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注射液
極少數患者用藥后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因此,初次使用本品時,建議先使用少量,確定無異常反應后再注射全量,如發現異常,應立即停藥并妥善處理。對膜透析病人,皮下給藥較好一些,對非透析病人皮下或靜脈給藥皆可。本品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紅細胞,注意避免過度的紅細胞生成,治療期間可適當補充鐵制劑、葉酸或維生素B12,以增加療效。
4 精制破傷風抗毒素
必須做過敏試驗,陰性后方可注射,陽性者必須進行脫敏后方可注射,若發生過敏,應立即采取皮下注射腎上腺素、給氧、保暖、抗過敏等治療,對于有發熱或過敏史者一般不用。
5 人血白蛋白
應用鹽水稀釋后靜滴,滴注速度應緩慢,根據病情用5g或10g裝,不應分次使用;對于幼兒要合用時應注意操作,均應按嚴格的消毒程序進行,人體發熱時應不用,有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用。
篇4
關鍵詞: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醫學教育;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4-0049-02
全科醫生行使的醫學行為稱為全科醫療,美國家庭醫師學會(AAFP)規定[1]:全科醫療是一種集生物醫學、行為科學和社會科學于一體的醫學行為,以家庭作為醫學實施的范疇和對象,而不是以病人的年齡、性別或疾病來分類。全科醫生是指在社區、診所、醫院里向個人和家庭提供人性化、初級、連續性醫療服務的醫生,承擔對病人病情和診療作出初步決定的責任,并在適當時請??漆t師會診。隨著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全科醫療服務被確定為改革的重點,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出臺《關于印發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教育部2010年起連續三年每年將給予我校100名免費醫學生訂單定向招生計劃指標,我校根據本省的農村衛生工作需要,認真思考探索,如何實現預定的培養目標、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認真開展調研,明確培養要求
以我校2010年8月招收的100名五年制本科免費醫學生為分析對象,考生分別與我校和當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簽署定向就業協議,承諾畢業后到有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六年。在學期間新生戶籍仍保留在原戶籍所在地。錄取專業為五年制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生源范圍面向南寧、柳州、玉林、貴港、欽州、防城港、北海等七個地級市,涉及40個區縣。農村生源占82%。招生錄取執行廣西二本控制線。從招生錄取情況看來,我校生源足,計劃招生100名,實際報名考生近800人,一次性完成錄取計劃。總體生源質量好,錄取平均分為503分,超出二本控制線70分。對于這100名國家訂單定向農村醫學生的培養如何進行地位,我們開展社會調查研究,以研究成果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將其培養規格從全科醫學的能力分析入手,分析應當具備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并作為制定培養方案的依據。全科醫生的方法能力包括學習方法能力、工作方法能力、更重要的是發展能力,它決定將來是否能成為優秀全科醫生的能力。定向培養的特殊性決定人才培養的途徑特殊性,即人才培養應滿足定向農村對全科醫生的要求,所以應當采取校市合作強化實踐的模式。全科醫生的社會能力有其特殊性,社會能力即社會適應能力、社會生存能力,一要適應全科醫生職業的特殊性,二要適應基層農村工作的特殊性。培養全科醫生的專業能力,是對常見病地方病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和處理,對疑難重癥能判斷并及時處理,承擔基層主要的預防保健任務,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教育工作,從業能力與他們定向農村關系甚大,到少數民族地區的,應當學習民族醫藥技能。
二、堅持辦學特色,建立應用型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培養特點進行分析后,我們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定位為能夠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及教學和科研等工作,適應農村和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醫學人才。 為此我們積極推進面向農村服務基層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的構建。在西方國家,社區醫療機構承擔了約80%以上的門診服務及大量的預防保健工作[2]。中國現有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醫技人員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學歷和職稱偏低,真正能從事全科醫療工作的醫師很少,而美國的全科醫師占醫師數的34%,英國、加拿大的全科醫師達到50%[3]。目前中國高校全科醫學教育發展滯后,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廣西醫科大學地處省府廣西南寧,是廣西醫學教學的最高學府,長期以來為本省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積極地貢獻,培養了大批的醫藥衛生人才,多數人在省內各專業學術上發揮領軍作用,為使培養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能滿足基層醫療衛生需求,我校發揚“造就本省人才,為本身之用”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傳統,
三、更新教學培養理念,構建科學的培養方案
1981年Clarke等[4]認為全科醫生畢業時應做到:(1)對預防疾病和保護健康應采取積極的、始終如一的和理智的態度;(2)應意識到個人和社區健康的重大變化,可能會取決于人的行為改變;(3)對全科醫生這個角色應持正確的態度,并具備成為合格醫生的必要能力和信心。國外的全科醫生培養一般需要六七年時間,如美國,就包括四年的本科教育和四年的醫學培訓。中國當前基層農村醫學人才匱乏,需要一批全科醫生盡快進入基層衛生機構開展服務,以利于衛生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F階段國外的培養模式顯然不適合中國的國情。目前國家訂單免費定向醫學生學制五年,五年內如何能培養出初級的準全科醫生,我們依據《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和全科醫生的工作崗位要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行教學設計,以突出實踐教學、突出應用型、突出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將課程設置為綜合素質模塊、基礎課程模塊、臨床課程模塊、預防保健課程模塊、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并將課程進行優化整合。為加強動手能力,采取3.5+1.5模式進行,前三年半為理論學習,后一年半為實習期,真正達到培養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為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全科醫學實用專門人才的目標。
篇5
從全國稅費改革大政策看,農業特產稅取消是大勢所趨。煙葉特產稅雖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今后也將逐步取消。目前,國家煙草部門正在研究煙葉特產稅改革辦法。據網上反映,四川省從6月1日起取消煙葉特產稅,并根據煙草行業的特殊性,要求將停征的煙葉農業特產稅及其附加,由煙草收購部門在每年煙葉收購完成后,12月底前,按計劃內實際收購量,通過行業補助的形式,直接全額兌現給煙農。如果取消煙葉特產稅,對我市地方財政收入將會產生較大影響。2002年,我市煙葉特產稅收入1474萬元,今年如果不出大的自然災害,按現有植煙面積和黃煙長勢,煙葉特產稅將在1650萬元左右。特別是對部分鄉鎮財政影響較大。從2002年煙葉特產稅征收情況看,我市煙葉特產稅過百萬元的有馬莊(150萬元)、孟疃(142.8萬元)、辛興(142.6萬元)、賈悅(116.4萬元)、石橋子(116萬元)、程戈莊(100.6萬元)等6處鄉鎮。如果取消煙葉特產稅,將會對以上6處鄉鎮,尤其對二三產業基礎相對較差的馬莊、孟疃、賈悅等鄉鎮產生巨大的影響。
針對上述情況,下步農村稅費改革工作中,建議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
1、嚴格執行現行農村稅費改革政策。農村稅費改革是國家的一項大政策,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對有關政策,必須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鄉村公益金,從現在開始要全面暫停征收;對逐步取消農業特產稅政策,根據省委、省政府及省財政部門即將下發的意見,從實際出發抓好落實;對其他政策,也要按要求抓好落實。
3、對轉移支付分配作適當調整。取消農業特產稅和暫停征收鄉村公益金,部分鄉鎮(街道)收入減少。要根據有關政策,對鄉鎮(街道)減收情況進行調查測算,對減收較大的鄉鎮(街道),可適當調整轉移支付分配數額,以實現稅費改革“三個確?!钡哪繕?。取消煙葉特產稅后,應該根據有關政策規定,對現行鄉鎮財政體制作適當調整。
篇6
【關鍵詞】 意識;自我;因素分析,統計學;學生;農村人口
【中圖分類號】 R 395.6 B 84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8-0921-03
Levels of Self-concept and Corresponding Factors in Left-behindPupils in Rural Areas/JIA Wen-hu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hangqiu Normal College,Shangqiu(476000),Hen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levels of self- concept and corresponding factors in rural left-behind pupils, so as to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education program. Methods Totally 477 pupils left in rural areas in Henan Province were tested using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 general status questionnaires. Results Rate of self- concept was higher. There was not remarkable different in gender(P>0.05). One-way ANOVA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actors influence self-consciousness form guardianship types, communication with their parents, family care, teacher attitudes, friends number and score(P
【Key words】 Consciousness;Ego;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Students;Rural population
【基金項目】 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編號:B377)。
【作者簡介】 賈文華(1970- ),女,河南商丘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發展與教育心理。
【作者單位】 商丘師范學院教育系,河南 476000。
自我意識是意識的一種形式,是個體對自己及周圍事物關系諸方面的認識、體驗和調節的多層次心理系統,是個體人格結構中的核心部分[1-2]。自我意識是個體心理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對個性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小學時期正處于發展自我意識、獲得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時期。兒童自我意識的產生和發展受家庭、學校環境和個體自身因素的影響。該文對影響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形成與發展的家庭與學校相關因素進行研究,為留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取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河南省商丘、周口、開封、駐馬店地區農村小學三至六年級、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外出務工0.5 a以上的留守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年齡8~15歲 ,平均年齡為(10.96±1.55)歲。發放問卷50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獲取有效問卷477份,有效回收率為95.4%。其中男生240份,女生237份。
1. 2 工具
1.2.1 自編一般情況調查問卷 包括性別、年齡等一般人口學特征及家庭、學校因素等情況,其中家庭因素包括監護類型、親子分離時留守兒童的年齡、通常與父母溝通交流情況等項目。學校因素包括教師對留守小學生的態度、學習成績、好友個數等項目。
1.2.2 家庭關懷度問卷 家庭關懷度是測查監護人對留守小學生的關愛、理解、支持與幫助程度。該問卷是根據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量表[3]編制的,該問卷共5個測試項目,采用3級記分, “基本沒有”記0分,“有時這樣”記1分,“經常這樣”記2分。總得分越高,表示關懷度越高。
1.2.3 兒童自我意識量表 兒童自我意識量表是美國心理學家Piers及Harris于1969年編制、1974年修訂的兒童自評量表,該量表適用于8~16歲兒童,主要用于評價兒童自我意識的狀況。該量表分為6個分量表,即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合群、幸福與滿足,來評價兒童的自我意識狀況。此量表為正性記分,得分高表明該分量表評價好,即無此類問題。按原量表規定,總分得分在第30百分位(P30)到第70百分位(P70)之間為正常范圍,得分低于P30(相當于粗分46分)為自我意識偏低,提示該兒童可能存在某些情緒或行為問題或社會適應不良,有自信心不足、自我貶低或自暴自棄傾向;得分高于P70(相當于粗分58分)為自我意識過高,提示該兒童可能對自己要求過高,過于求全或存在焦慮情緒,對挫折的耐受能力不足[3]。該量表在國內外應用十分廣泛,信度與效度較好[4-5]。
1.3 調查過程 對抽取的學生群體進行集體施測,由調查員發放問卷,對學生不理解的條目由調查員給予中性解釋,并當場收回問卷。施測過程班主任不在現場,以排除對被試不必要的干擾。
1.4 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1.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農村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水平 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偏低的占32.5%,偏高的占27.7%。綜合來看,有60.2%的留守小學生的自我意識不在正常范圍內。
2.2 不同性別、年級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量表得分比較 不同性別小學生自我意識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行為與合群分量表女生得分均顯著高于男生(P值均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表1 河南省農村不同性別、年級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量表得分比較(x±s)
性別與年級統計值行為智力與學校軀體外貌焦慮合群幸福與滿足總分
性別 男 11.84±2.789.74±3.036.95±2.838.95±2.608.29±2.036.95±1.8352.73±10.94
女 12.71±2.249.45±3.256.65±2.928.87±2.449.05±1.667.16±1.6253.90±10.39
t值-3.7701.0131.1430.333-4.487-1.328-1.201
P值0.0000.3120.2540.7390.0000.1850.230
年級 三 12.30±2.789.64±3.107.06±3.279.57±2.278.53±1.836.87±1.8053.97±10.77
四 11.96±2.549.56±2.856.71±2.748.83±2.648.47±1.817.10±1.7552.63±10.27
五 12.11±2.629.48±3.266.63±2.808.54±2.598.50±2.196.86±1.7552.12±10.98
六 12.99±2.239.81±3.477.01±2.919.14±2.309.35±1.357.42±1.5953. 31±10.67
F值3.6370.2350.5933.0675.5962.4342.652
P值0.0130.8720.6200.0280.0010.0640.048
2.3 家庭因素與農村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的關系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監護類型(母親監護、父親監護、祖父母監護、親戚監護、獨自生活)在自我意識總分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2.644,P=0.033);在焦慮與合群分量表上的差異也均有統計學意義(F=2.530,P=0.040;F=2.701,P=0.030))。由祖父母監護的留守小學生在總量表上得分均最低(51.68±11.02),在智力與學校情況、焦慮、合群分量表上的得分也最低(分別為9.32±3.22,8.50±2.52,8.36±2.04);而由親戚監護的留守小學生在行為、軀體外貌與屬性、幸福與滿足分量表上得分最低(分別為11.79±2.69,6.21±3.79,6.64±1.55)。而獨自生活的留守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總量表得分最高(58.00±8.16)。
與父母溝通情況的不同(溝通良好、有點困難、無法溝通、很少溝通)在自我意識總分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8.734,P=0.000);在各分量表上,除軀體外貌與屬性分量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2.169,P=0.091)外,其余分量表和總量表得分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家庭關懷度對自我意識總分有影響,復相關系數為0.347,其解釋量為12.1%。見表2。
表2 河南省農村留守小學生家庭關懷度與自我意識的回歸分析
預測變量偏回歸系數標準誤β值t值P值
常數42.2341.446
家庭關懷度1.7640.2190.3478.073
2.4 學校因素與農村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的關系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教師對留守小學生的不同態度(不太了解、很關心、很喜歡、很少注意 )在自我意識總分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4.588,P=0.000);教師“很關心”的學生自我意識總體水平最高(55.08±10.22),并且在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分量表上得分最高;教師“很喜歡”的學生自我意識水平其次(54.52±11.41);教師“不太了解”的學生自我意識水平處于第3(48.60±10.13);教師“很少注意(忽視)”的學生自我意識總體水平最低(46.16±9.82),并且在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合群分量表上得分最低。教師對留守小學生的態度不同,在各分量表(除合群之外)上得分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0)。
不同學習成績(優秀、良好、中等、較差)留守小學生在自我意識總分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2.073,P=0.000)。學習成績優秀的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水平最高(57.59±11.03)。學習較差的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各分量表以及總量表(45.50±8.75)得分均最低。
不同好友個數(1~2個,3~5個,5個以上,沒有1個)的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總分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3.652,P=0.000),并且在各分量表上得分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有5個以上要好同伴的留守小學生在自我意識各分量表及總量表(55.39±9.98)均為最高;沒有1個好友的留守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在各分量表及總量表上得分均為最低(37.67±1.53)。有1~2個要好同伴的留守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在各分量表及總量表上得分次低(48.10±10.64)。表明自我意識狀況與好友個數密切相關。
3 討論
調查顯示,男生存在較多的行為問題,女生則易產生焦慮情緒,與其他研究結果[6-7]一致。從監護類型看,由祖父母監護的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水平較低。祖父母監護時,較多地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但求物質、生活上全方位的滿足,而缺少在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與引導;只關心孩子的吃、穿、住,不關心學習;祖父母文化程度、知識水平普遍較低,缺少對孫輩進行學習輔導、思想教育和人格培養的基本條件。由于祖孫隔代人之間生活經歷的時代差別很大,孩子從作為最親密撫養者的祖輩身上獲取的影響兒童認知結構形成的元素中,許多是距離兒童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較為久遠和陳舊的東西。這些因素都限制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由親戚監護的留守小學生,有一種被父母拋棄或寄人籬下的感覺,從心理上會把自己當“外人”, 很難與親戚建立親密關系,容易形成“棄兒”觀念,對自己的評價較低,心里孤獨、行為孤僻,幸福與滿足感較低。另外,寄養在親戚家的留守小學生常常壓抑著自己的個性,膽小怕事,退縮、自卑而親戚也常因為害怕出現矛盾,不敢管教過嚴,使之處于放任自流狀態,行為問題明顯。家庭關懷度與自我意識關系表明,無論哪種監護類型,只要對留守小學生關心、愛護、理解、支持、正確引導,讓他們感到“家”的溫暖,可能就不會影響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
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與評價是小學生自我認識與評價的重要途徑,影響著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在小學生心目中,教師是權威,是偶像,是知識的向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與評價對他們的學習和在校表現、心理狀態和主觀幸福感產生很大影響。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與評價起著風向標的作用,引導著其他小學生對某個學生的評價與交往。因為在小學時期尤其是低年級,往往以成人的評價來評價別人或自己。因此,教師的態度對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水平的影響是巨大的。
學業成績、好友個數與自我意識密切相關,這與以往的關于中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研究[8]一致。學業成績、好友個數與自我意識可能是互為因果關系。學業成績是小學生取得社會認可、建立自尊和正常的自我意識的重要來源。留守小學生成績差,往往受到教師、家長、監護人、同學的貶低和輕視,會造成他們對自己缺乏自信和抱負,引起自我意識水平降低;另一方面,留守小學生因為成績差,父母又不在身邊,其自我價值感水平低,易產生負向自我價值評價,在學習和生活中多呈現消極態度和退縮行為,進一步阻礙學習能力的發展。學習成績好的留守小學生,經常能夠得到教師、家長贊許與表揚,深得教師、家長的喜愛,深受同學的好評,同學愿意與其交往,抱負水平高,自信心強,從而提升自我意識水平。
影響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水平的相關因素很多,家長、教師及學校應根據農村特有的情況,努力改善家庭與學校中的各種不利因素,給予孩子適當的照顧、肯定和鼓勵,鍛煉其自信心與承挫能力,在教育中注意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自我評價,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
4 參考文獻
[1] 彭以松,聶衍剛,蔣佩.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特點及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內蒙古師范人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 10(20):93- 97.
[2] CONANT KD,MORGANAK,MUZVKEWICZ D,et al.A karate program for improving self-concept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hood epilepsy: Results of a pilot study.Epilepsy Behav, 2008, 12(1):61-65.
[3]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42-149,306-310.
[4] HONORE MH. Measures of self-concept and self-esteem for children ages3-12 years.A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 Clin Psychol Rev, 1984, 4(6):657-692.
[5] 蘇林雁,羅學榮,張紀水,等.兒童自我意識量表的中國城市常模.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2, 16(1): 31-34.
[6] 柯雪琴,范雪理.杭州市中小學生自我意識水平調查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5,39(3):223- 224.
[7] 蘇林雁,萬國斌,楊志偉,等.Piers- 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在湖南的修訂.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4,2(1):14-18.
[8] 何麗,蘇虹,趙科,等.農村中小學生自我意識水平及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公共衛生, 2008, 24(11):1293- 1295.
篇7
關鍵詞: 免費定向醫學生 畢業實習 質量 評價 監控
2010年國家開始開展的鄉鎮(社區)免費定向醫學生培養計劃是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如今,第一批免費定向大專生已經到協議單位就業,第一批本科生將于2014年進入畢業實習。臨床畢業實習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學生的基層就業質量和穩定性,關系國家培養計劃的實現。通過對實習基地和學生的調查了解,目前免費定向醫學生的實習方面尚存一些不足和問題,急需適時予以處理。筆者擬在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提高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質量的對策與舉措,以期能夠為當今各類醫學生畢業實習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當前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縱觀當前我國免費定向醫學生的畢業實習情況,非常不樂觀,出于這樣那樣的原因,存在問題和不足[1],急需從各方面著手提高其質量和效益,具體如下:
1.很多免費定向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因為工作單位已經提前確定,且協議規定不能參加統招研究生考試,所以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實習期間不能恰當地結合未來的工作崗位進行實踐技能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實習質量。
2.學生對未來的基層就業存在無奈甚至抵觸心理,實習期間學校若安排在三級以上醫院便導致實習與未來工作環境相差太遠,若安排在基層醫院提前適應環境,又面臨基層實踐教學基地的教學能力不足的擔憂。另外,新時期學生家庭條件的優越導致其對基層工作人際關系估計不足,與基層群眾交往的能力尚不足,導致其行醫服務態度與實際需要存在差距。
3.現在很多學校的做法是在三級醫院及基層醫院進行輪轉實習,但很多基層實踐教學基地并未承擔過大專尤其是本科層面醫學生的實習,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對學生的實習指導帶教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同時,存在病人、病種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免費定向醫學生的行醫操作和臨床行醫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4.實習期間,免費定向醫學生處于無人監控的狀態,教學基地與學校班級輔導老師缺乏順暢的聯系渠道,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教育無法跟上,導致學生職業素質退化。
以上這些方面表明我國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質量還存在不足,導致這些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層面的,其中最關鍵的是對整個實習過程的監控和評估不夠。
二、提高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質量的對策與舉措
針對當前我國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質量存在的各種問題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我們很有必要采取積極的、主動的科學措施,形成對畢業生實習過程的全程全域督導、監控和評估[2],比如建立起一整套質量指標體系、培訓評估教師和實習指導醫生的技術和態度、健全監控評估措施和實習質量考核體系等,具體如下:
1.科學地建立健全醫學專業學生實習質量評價體系,奠定對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質量督查的基礎[3]。
醫學專業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科,其實習質量評價標準主要應以學生的臨床行醫表現、技能為主。因此,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質量的評價應以臨床為中心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學的量化指標體系。這個量化指標體系應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是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態度與紀律情況,這一點主要從參加實習天數、查病房的次數和聽醫學相關的講座和參加實習討論的次數等指標進行考核。
(2)是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病例與病歷卡的記錄和分析,主要可以從實習生記錄病例的次數、記錄分析的內容等進行量化考核。
(3)是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的行醫技能訓練情況,以從實習生參加手術次數、參加打針次數、參加換藥次數和動手術次數和看病次數等方面進行考核。
(4)是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的行醫思維訓練情況,可以從實習生的病史病例采集情況、輔助各種醫療檢查、疾病診斷和治療計劃和思考等方面進行考核和規范。
2.從各個方面,建立健全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質量的全程監控機制[4],形成全域全覆蓋的質量督導評估機制。
在建立健全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后,關鍵是建立健全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整個過程的全域監控和督導,并將監控的學生實習情況納入這些學生的整個畢業考核體系中,形成對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質量的全程監控機制。這個機制的實施有賴于免費定向醫學生所在學校和實習醫院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兩個單位的指導老師要建立起長期合作監控評估關系,這樣才能使免費定向醫學生的畢業實習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總之,免費定向醫學生的畢業實習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已經引起了醫學校、實習醫院和實習學生的注意和重視,也正在采取各種措施加以改進和提高。筆者在借鑒和吸收醫學同行觀點的基礎上,提出建立健全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質量全過程全域監控和督導體系,希望能夠對當今的免費定向醫學生畢業實習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宋朝輝.影響醫科學生畢業實習質量因素的分析及對策.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3).
[2]冉茂成.醫學生臨床畢業實習質量監控探析.川北醫學院學報,2008(3).
[3]劉翔.醫學生外科臨床實習質量評價的量化指標研究.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6)
篇8
【論文關鍵詞】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擴大內需;關系
一、引言
內需,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兩個方面。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運行過程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存在投資過熱與消費偏冷的矛盾。啟動消費,擴大內需已經成為我國今后相當長時期內的一項基本國策。政府也把“增加消費,擴大內需,啟動市場”作為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內容。河南省被定義為中國的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在政策經濟部署中卻處于劣勢,以其作為樣本,在探討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對刺激農村居民消費以及擴大內需的關系方面具有極強的代表性。本文通過對河南省鄭州、洛陽、南陽、周口、新鄉五地市農村的調研和對相關數據的分析,認為:農村消費市場沒有真正啟動是影響中國消費過冷的重要因素。
二、河南省城鄉消費現狀差異性比較
(一)河南農村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第一,農村人口總數。人口總數一般被認為是考量一個市場大小的直觀指標之一,至2008年底,我國城鎮人口數60667萬人,鄉村人口數72135萬人,分別占總人口比重的45.68%和54.32%;其中,河南省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截止到2008年底,總人口9918萬人,其中農村6345萬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農村居民每增加1元的消費支出,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2.o8元的生產性支出和消費需求。也即如果河南省每個農民多消費1元錢,就會拉動全省消費需求13197.6個億,可見河南農村市場消費潛力巨大。
第二,農村資源,其核心體現為土地。農村土地既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又是農民消費的重要途徑;河南省連續11年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基本農田面積繼續穩定在1.034億畝以上,2009年補充耕地規模超過40萬畝,這意味著農業大省的基礎地位沒有改變,農村土地資源豐富。
第三,農民gdp。農民的多元化就業,涉及到三大產業的多個領域,因此農民gdp要遠遠大于農業gdp,產值與收入水平的正相關關系同時決定其與購買力的正相關;河南省勞務輸出人數超過2000萬,僅2007年就已通過勞務輸出賺回1000多億元,其中勞務輸出的主力軍就是農民工群體。
第四,農村消費需求。多元化消費和消費結構的重大變革,體現出農村旺盛的消費需求;河南省是中國傳統文化發源地之一,在農村更是重視風俗民情,如婚喪嫁娶等紅白喜事的開支巨大,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農民強烈的消費需求。
(二)河南農村內需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
河南作為農業人口大省,農村居民在全省的消費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但通過對河南省統計數據和五地市調研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河南省農村居民消費現存問題主要有:
第一,農村居民的支出項目多元化,消費支出所占總開支比重下降。通過spss16.0對l0年間河南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與人均消費支出進行相關分析,r值為0.986,二者高度線性相關,也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是人均消費支出的主要決定性因素。但2000至2009年10年間,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85.82元增加至4806.95元,增幅為142.06%,人均消費支出由1551元增加至3388元,增幅為118.44%,人均消費支出十年增長率低于人均純收入增長率。
第二,農村居民消費帶動第三產業增加的總產出所占比重低于城鎮居民的同類指標,也即農民消費還以物質性消費為主要特征,本文在五地市周邊農村的抽樣調查共600戶農民,根據農村居民大項支出所占最終開支的比重,將農村居民開支分為以下七個大類:l、日常生活支出,2、住房支出,3、土地投入支出,4、醫療保健支出,5、子女教育支出,6、紅白喜事支出,7、其他開支。全年中:①包括土地投入支出和紅白喜事支出,日常生活支出占總開支的比例依然排在第一位;②食品消費支出占農民日常生活支出的比例最高,09年河南省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6%。
第三,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傾向嚴重的受到當地風俗習慣的影響。調研數據顯示:96.4%的農民選擇子女養老,87.5%的農民抵制養老機構養老;95.9%的農民表示即使借錢也會為子女籌集基礎教育或婚嫁蓋房的費用。
第四,農村居民預防性儲蓄傾向要大于城鎮居民,并集中反映在針對社會保障相關的問題上。調研問卷中針對“您認為自己存錢的目的?”設計了7個多選選項,分別是:“醫療費用”、“養老費用”、“再生產投入”、“獲取利息收益”、“子女教育或婚嫁”、“子女就業或創業”、“其它”。統計排名顯示:子女教育或婚嫁87.4%、醫療費用72.8%、養老費用69.6%、子女就業或創業35.1%、再生產投入24.6%、其它5.5%、獲取利息收益不足1%。這里必須要說明的是,還有超過90%的農村居民是基于子女受教育成器或婚嫁成家之后的“防老”、“防病”意愿而對于“子女教育或婚嫁”的進行預防性儲蓄的。
三、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對擴大內需的影響
(一)現行刺激農村消費的方式比較
由上文分析可見,啟動農村消費市場是啟動消費的關鍵,是我國擴大內需的立足點。對于如何快速有效的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社會各界人士已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其中一些已經付諸實踐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行的刺激農村消費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第一,政策補貼型惠農政策。如2007年起試點的家電下鄉、2009年推行的汽車下鄉、2010年推行的建材下鄉等。
第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如2003年啟動試點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9年啟動試點的新農保等。
第一種方式顯然要更加直接,收效更為明顯,但是通過對大宗耐用商品的政策補貼來刺激消費并不具有可持續性;第二種方法更為間接,收效也需在一定時間內才能有所體現,但無疑是最具可持續性的方法。在這兩種刺激農村消費方式下,河南省農村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在2004年達到最高的0.8444,隨后開始逐年下降;在國際經濟整體不景氣和金融危機肆虐的2007年、2008年,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分別降至0.7355和0.6834,其中2008年為近l0年歷史最低水平;2009年以來由于刺激內需方面惠農政策的全面鋪開——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如新農保試點方案的施行,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略有回升。
(二)基于預防性儲蓄理論的分析
根據利蘭(leland,1968)的預防性儲蓄理論,人們之所以要儲蓄,不僅僅是為了將一生的資源合理地分配于一生的各個階段,更主要的是為了應付未來不確定性事件的發生。后來迪頓在預防性儲蓄模型中加入了流動性約束因素。假設當消費者遇到意外沖擊使收入較低時,即使他們愿意也不能用借款來維持他們希望的消費水平。這時消費者就會產生額外的儲蓄動機,在收入較高時多儲蓄,以保證消費不過多受收入下降的影響,也就是“以豐補歉”。這時的儲蓄起著一個對收入不確定性的緩沖層的作用,消費者通過儲蓄和負儲蓄使消費在收入不確定的情況下盡量平滑。
通過對河南省農村消費現狀和社會保障現狀的分析,我們發現:農民消費不足,不是因為農民沒有消費意愿,而是因為農民收入低下,且有后顧之憂。既要用于眼前的生產、生活,又要防老、防病、子女上學,他們想消費,但沒有能力消費、不敢消費。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有利于增加困難農民收入,而且可以改善農民的收入預期,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無疑能夠刺激消費需求,有利于保持經濟穩定持續發展。因此,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減輕農民的生活壓力和不確定性,減少農民的預防性儲蓄,增強農民的消費意愿,使整個農村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進而確保經濟增長。
(三)農民與政府的重復博弈模型
對未來的預期是影響農民行為的重要兇素。一種是預期收益:我這樣做將來有什么好處;一種是預期風險:我這樣做將來可能面臨問題。這都將影響個人的策略。醫療和養老是農村居民最關注的、占預防性儲蓄傾向比重最高的社會保障項目。在這兩個領域的重復博弈中,農民和政府都不知道對方下一步會怎么做,但無疑表現最好的策略直接取決于對方采用的策略,特別取決于這個策略為發展雙方合作留出多大的余地。這個原則的基礎是絕大多數的農民認為未來是重要的。
對于醫療來說:最初,政府對于農民醫療并沒有提供很好的保障措施,農民病不起醫不起,農村普遍存在有病不醫的心理,因此要增加預防性儲蓄;隨后,政府開始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多數農民會觀望,這個制度是不是真的能夠保障自己的醫療,若已參加舊農合的人覺得保障效果并不好,于是大多數人會拒絕參加舊農合;政府意識到這個問題后,開始試點新農合,少數人參保后發現效果不錯,于是激發更多人的參保意愿;有少數不信任政府的人拒絕參加新農合,當其他人生病住院可以領到報銷費用、而這批未參保的人只能自己承擔時,這些未參保人后悔了;最終,新農合得以全面鋪開。
對于養老來說:最初,政府在農民養老領域的財政投入一片空白,農民必然要選擇土地養老和家庭養老,盡可能的增加預防性儲蓄;隨后,政府選擇試點新農保工作,農民對于新農保的保障力度持懷疑觀望態度;在未來一段時期,若農民發現參保老人的老年生活確實得以保障,則會激發更多農民參保積極性;若農民發現參保老人的老年生活沒有得以保障或保障效果很差,則會因此退保或者拒絕參保;這樣的話政府只有繼續改進新農保的制度設計,才能達到其制度設計初衷。
四、總結
通過分析河南省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對擴大內需的影響,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當前的內需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農村消費低迷引起的,而這深層次的原因則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因此應著力解決農村社會保障的建設問題,改變農民在收入分配中的弱勢地位,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無力消費和不敢消費的問題。推而廣之,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建立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現代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符合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總體要求,又要從廣大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至少包含兩個重點:既要擴大覆蓋面,又要提高待遇水平。只有充分體現農村居民的實際需要與可能,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這最為明顯地體現在農村養老保障方面。盡管新農保制度的推行彌補了國家在農村養老方面沒有財政投入的空白,但是覆蓋面之窄和待遇水平之低很難滿足農民養老保障需要。
(二)明確政府在農村社會保障建設中的主要責任
社會保障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一種政府行為,任何社會保障項目的實施都是在政府的引導和計劃下進行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是以保障廣大農民基本生產和生活的正常進行為目標的,具有普遍性、強制性和非盈利性的基本性質,而非商業性質保險,這就決定了政府應該承擔起農村社會保障的主要職責。第一,政府應該為農村社會保障的建立提供有效的財政支持;第二,政府應在在解決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籌集問題上發揮組織作用;第三,政府應該農村參與社會保障觀念上起到引導作用。
(三)建立和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相關法律法規
篇9
關鍵詞:鄉村醫生;職業道德;研究
一、鄉村醫生及鄉村醫生職業道德的界定
在中國歷史現代衛生事業發展史上,鄉村醫生曾立過赫赫戰功。鄉村醫生都是全科醫生,許多人既懂中醫又懂西醫。醫生對患者的家庭病史、經濟情況等了如指掌,而且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患者的初始病情資料。他們工作在農村第一線,除了醫療,還擔負著轄區內的預防保健任務,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衛生防疫、除害滅病、初級合作醫療、兩管五改、地方病普查、瘧疾殲滅戰,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公共衛生宣教、計劃免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宣傳指導等,鄉村醫生幾乎把初級合作醫療建成了較為規范的農村衛生網絡。
鄉村醫生,又叫“赤腳醫生”,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當時農村衛生條件極其惡劣,各種疾病肆意流行,在嚴重缺少藥品的情況下,政府部門把工作重點放到農村。“赤腳醫生”半農半醫,一根針、一把草治療,曾和農村衛生網、合作醫療制度并稱我國農村三大支柱。這部分人當時由三大部分成員組成:一是醫學世家;二是高中畢業且略懂醫術病理之人;三是一些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F在的鄉村醫生基本還是靠體溫計、聽診器和血壓計等“老三件”診治疾病。由于政府對農村醫療基本上沒有投入,地方政府也不重視農村醫療,因而鄉村醫生收入非常微薄,這也限制了他們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錢“預存”在鄉村養老,更沒能力購置儀器改善就醫環境。
鄉村醫生的職業道德,是醫務人員應具備的思想品質,是醫務人員與患者、社會及醫務人員之間關系的總和,是社會公德在醫療行業中的特殊表現。鄉村醫生作為村衛生室的主體,處于農村三級衛生網的終端,他們直接承擔著廣大農村居民的醫療、預防及保健任務。鄉村醫生的醫德水準及服務水平直接關系到廣大百姓的身心健康,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所以,加強鄉村醫生的醫德教育,引導鄉村醫生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從思想上重視醫德修養,將有利于全面提高鄉村醫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廣大農民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有利于農村衛生工作目標的實現和健康發展。對推動農村衛生事業改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進一步完善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鄉村醫生的職業道德現狀及其成因
有關資料顯示,占全國人口20%的城市人口占有我國衛生資源的80%,而占全國人口80%的農村人口卻只占有20%的衛生資源。農民是弱勢群體,鄉村醫生也是弱勢群體。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農民還會非常依賴“鄉村醫生”這一群體。研究表明,目前我國貧困地區的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存在諸多問題:數量少,無法滿足農民的衛生服務需求、年齡結構偏大、分布不均、知識老化、職業素質低等,未能充分發揮農村三級醫療保健網網底的作用,鄉村醫生隊伍急需整頓,等等。
新農村建設中鄉村醫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形勢不容樂觀,存在很多問題。究其原因是國家沒有把鄉村醫生的門檻提高,鄉村醫生無法和鄉村教師相比較,更不用說公務員等。我國衛生主管部門對鄉村醫生醫德教育重視不夠,鄉村醫生培訓從內容到形式都跟不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跟不上醫學科學的發展和醫學模式轉變的需要。在培訓中只重視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而輕視醫德醫風教育,沒有將醫德教育和醫學專業知識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鄉村醫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也在發生著變化,市場經濟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不可避免地反映到鄉村醫生的觀念中來,在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影響下,一些醫德修養淡薄的醫生把從事醫療工作看作賺錢謀生的手段,以致出現亂收費、賣假藥和過期變質藥品、小病大治、開大處方藥、拿回扣和差錯事故頻發等現象。鄉村醫生受所處環境和受教育程度的制約,很多人習慣于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來處理問題,得過且過,不懂得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更不注重自身的醫德修養,這也是醫德滑坡的原因之一。
三、提升鄉村醫生職業道德的舉措
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并保證各項經費的落實和投入,從制度上解決鄉村醫生職業素質提升的問題。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就是為了提高鄉村醫生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加強鄉村醫生從業管理,保護鄉村醫生的合法權益,保障村民獲得初級衛生保健服務。2011年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則明確指出,“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醫改工作的深入推進,鄉村醫生隊伍發展遇到了新的情況和問題”,并明確規定了“鄉村醫生的補償和養老政策”,這充分表明了國家對鄉村醫生的重視。
鄉村醫生應加強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的再教育和再培訓,并要兼顧以能力為本的學歷教育和以臨床實踐技能為主的非學歷教育,要制定符合鄉村醫生的教學大綱,加大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和運用。鄉村醫生醫德教育體系的建立,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目前新農村衛生工作和鄉村醫生的特點出發,完善鄉村醫生教育的規劃。要把醫德教育作為鄉村醫生培訓中的必修課,重視醫學知識的培訓,做到經?;⒅贫然?、規范化。找出鄉村醫生醫德教育的側重點,幫助他們提高醫德認識,形成醫德情感,磨練醫德意識,堅定醫德信念,指導醫德行為,養成醫德習慣。使鄉村醫生們真正做到敬業、樂業、精業、清正廉潔、尊重和關心病人,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誘惑,較好地完成“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職責。加強鄉村醫生醫德教育的課程建設,全方位多層次開展醫德教育。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進步,現代醫學模式已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該模式把人作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體,認為影響其健康狀況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心理和社會因素,醫生的服務不僅要醫治患者生理上的病痛,還應承擔維護和促進患者健康的心理狀態及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等,這就要求鄉村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還要有廣博的人文科學、社會學、心理學、法學等知識。所以,在鄉村醫生的培訓中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特別要學習科學發展觀相關理論,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增設心理學、醫學倫理學、人際關系學、社會學和衛生法學等課程,還要注重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的教育,不斷提升鄉村醫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對鄉村醫生的要求。
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下的鄉村醫生繼續教育制度,構建和實施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向鄉村醫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服務平臺。為增強鄉村醫生醫德教育的實效性,對鄉村醫生來說,不能僅局限于課堂的空洞理論和單純的說教,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有針對性地對鄉村醫生進行醫德教育。寓醫德教育于專業教學中,醫學專業課中蘊涵著豐富的醫德教育資源,這是其他教育方式所無法替代的。
同時,要積極建立鄉村醫生績效考評制度,逐步形成良性競爭,以提高鄉村醫生整體隊伍的素質。重視發揮榜樣的示范教育,選擇典型的醫德標兵介紹個人的先進事跡或用報告的形式介紹我國歷代涌現出的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專家,使其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啟迪、教育,引導他們弘揚民族精神,增強責任感,恪守醫德,牢記救死扶傷的天職。發揮培訓教師主渠道的作用,培訓教師是進行道德教育的主體,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在關注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重前提下,積極拓寬專業口徑,增設符合鄉村醫生的特殊專業,加大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有針對性地進行職后培訓。
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適應新形勢的鄉村醫生管理規章制度和監督機制,以有效地約束和規范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這也是加強醫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通過設立監督投訴電話、意見箱、聘請社會監督員、召開患者及其家屬座談會等形式,構建群眾、患者、社會監督制約體系。
參考文獻:
[1] 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Z].http:///
law/law_view.asp?id=79062.
[2] 楊靜.鄉村醫生職業素質提升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9.
[3] 汪小云,鐘初森.在醫學生職業指導中加強職業道德教
育的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0,(9).
篇10
**,男,40歲,中專學歷,家住**居委會。他中等個頭,多年的奔波忙碌練就了他那健壯硬朗的體質。自1996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他就牢固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定“扎根基層、服務社區”的理念,不為市場經濟的金錢誘惑,忠于職守,踏實工作。他熱情、直爽,辦起事來總是勿勿忙忙,走起路來咚咚作響,給人總是有做不完工作的印象。說起他,并沒有過多轟轟烈烈的感人事跡,僅是平凡崗位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老百姓認可他、贊成他,組織上信任他。被評為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
一、堅定不移地做一個黨的衛生工作方針的踐行者
**鎮地理位置較為特殊,鎮政府以及大部分行政區域面積在京杭大運河東,另有幾個行政村在大運河河西,京杭村、西園居委會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交通很不便利,帶來網多年來運西幾個村的衛生面貌比較落后,老百姓居住環境、衛生知識知曉率比較而言還較低,**同志自1996年7月從寶應衛校畢業后,懷著一顆赤誠的心,來到了京園衛生室工作,他立志要通過自己和同行的努力,徹底改變本村落后的衛生狀況。1996年正是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繁榮時期,他的同行、同學都下海發了財,有的買了車子,有的在縣城買了房子,同學看他依舊住在父母給的三間房子里,紛紛拉他入股,幫助他走出困境,都被他婉言謝絕了,很多誘人的條件都沒有動搖過他對衛生工作的忠誠。他的業績得到了全村人民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認可。但他不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參加工作以來,他對家里的事問得很少,父母年邁體弱又有病,愛人在企業上班,上中學的孩子成績一直下滑,老師的責備,父母妻子的責備,使這個硬朗的漢子,終于說出了對不起家人、對不起孩子的話來。
在工作中,**同志堅持以黨的衛生工作方針為指引,認定目標不動搖。20**年,鎮上根據上級要求,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工作,由于種種歷史原因,長期以來對村衛生組織管理不到位,沒有一定的管理制度約束,加上經濟利益的驅動,重醫輕防的矛盾非常突出,工作阻力很大。對此,**同志對新形勢下的衛生工作方針有較清醒的認識,他認為這是從以醫療為重點向社區綜合衛生服務的轉型,是對村衛生室工作的準確定位,是提高全民健康知識和改善居民健康健康衛生行為的重要舉措。對此,他不僅自己積極響應率先做好,而且還以朋友的名義邀請運西幾個村的同行談認識,做同行的思想工作,使我鎮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設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加快了工作進程。
二、愛站如家、優質服務
**同志在工作中,始終心系全村人民的健康和預防保健工作,想方設法滿足人民的健康需求,在資金十分緊缺的情況下,積極創建省級合格社區衛生服務站,團結全站人員,發揮集體力量,投入3萬多元,用于服務站的建設投入,改善預防、醫療就診環境和辦公條件,一次通過了省級合格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評審驗收,滿足了全村人民的健康需求。20**年5月,縣人大對該村農村衛生工作進行了視察,在聽取了匯報、查看了相關資料及現行的就醫環境等方面后,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評。在醫療工作中,**同志總把患者的疾苦放在第一位,為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堅持做到主渠道進銷藥品,保證了患者用藥安全有效。從不多收患者一分錢,患者欠的3塊5塊的,全記了他的頭上,這也是他至今還過著一般般生活的原因吧。在公共衛生服務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兢兢業業做好各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及時完善各項公共衛生服務資料;二是嚴格執行中心的各項管理,全面完成中心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三是注重站內管理,教育全員以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為重點,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培養廣大居民的健康衛生行為,以減少慢性病、傳染病的發生。同時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契機,廣泛開展居民健康體檢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堅持做好慢性病的隨訪工作。全村居民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受到了全村村民的一致好評。
三、良好的醫德、精湛的醫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