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護理護士長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5 13:43: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腦梗死護理護士長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腦梗死護理護士長總結

篇1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 癲癇;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1-154-01

腦梗死是腦血管病中最常見的類型,通常表現為肢體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和失語。而以癲癇為首發癥狀的急性腦梗死病人少見,國內發生率為6.5--14.5%[1],其大多系腦皮質病變所致。為了提高護理質量,促進病人早日康復,現將我科在臨床護理方面的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6年3月-2007年3月,我們神經科共收治以癲癇為首發癥狀的急性腦梗死病人40例。男28例,女12例,最大年齡90歲,最小年齡30歲,平均年齡56歲。癲癇發作按國際抗癲癇聯盟分類,復雜部分性發作24例,單純部分性發作4例,部分性發作繼發泛化1例,全面強直-陣攣性發作11例。肢體在癲癇發作后隨機出現不同程度的癱瘓7例。

1.2 方法

將以癲癇為首發癥狀的急性腦梗死40例病人,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對照組采取傳統的神經科護理常規進行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由??谱o士給病人進行一對一的護理,根據病情不同和不同的病情階段制定護理計劃,由三人組織的質量控制小組監督實施,護士長每周檢查二次,確保了護理計劃的準確、及時性。我科用自制牙墊給癲癇病人護齒,即不咬傷舌體和牙齒又能取放自如。還不影響口腔護理。患者及家屬非常愿意接受,值得推廣。(自制牙墊:竹板整體形狀象馬蹄,馬蹄兩末端形狀與兩側牙弓彎度一致再纏上紗布,馬蹄弓背露在門齒外邊,門齒不墊免受傷害,可帶牙墊吸口腔異物不受影響)。

1.3 護理

1.3.1保持氣道通暢。頭偏向一側。及時用吸引器清理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癲癇病人牙關緊閉時,用我科自制牙墊給病人護齒,避免了咬傷舌體和牙齒的并發癥,同時不影響清理口腔分泌物。

1.3.2 吸氧、皮膚護理。持續低流量吸氧,根據血氣分析可隨時調節氧氣流量。定時翻身拍背,按摩受壓部位,保持床鋪干燥平整無皺褶,防止褥瘡發生。營造一個安靜整潔的環境,讓患者及家屬感到即放心又溫馨。病人癲癇持續狀態時,可加床檔確保病人安全。對高熱病人頭枕冰帽物理降溫。不能進食的可鼻飼飲食,給以足夠水分、熱量、營養素。

1.3.3病情觀察。觀察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腦水腫的發生[2]。觀察神志、瞳孔、癲癇發作時間及持續時間。定時測量生命體征并記錄,。詳細記錄24小時尿量。協助醫生做好搶救準備。病人在腦梗死同時又伴有癲癇,腦組織缺血乏氧水腫更加嚴重。因此用脫水藥的時候,一定要準確、及時、快速。

1.3.4 恢復期護理。向病人宣教抗痙藥的副作用及安全知識,腦梗死的預防知識。指導病人掌握康復要領,按計劃實施。根據病情可以調整計劃,即使出院也要定時追訪。及時予指導。

2 結果

病人在癲癇發作時,使用我科自制牙墊護齒,舌體咬傷明顯減少。即保護牙齒又防止舌咬傷。見表1

表1 二組在癲癇發作時舌體咬傷對比 例

3結論

本臨床護理表明,在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要求護理工作不斷的改革與創新迫在眉睫。我科自制牙墊護齒就屬其一,即經濟又實用,病人易接受,效果很好。所以,作為一名適應時代要求的合格護士既要有一定理論水平,又要有豐富臨床經驗。才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提高了病人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篇2

有研究表明〔1〕,少數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常因各種原因發生跌倒現象,有5%~15%的跌倒患者因此而造成腦組織、骨和關節等損傷。為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損傷,對本病區運用PDCA循環管理法〔2〕進行管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12月在我院隨機抽取生活基本自理(能獨立行走)的住院老年患者58例,男22例,女36例,年齡60~91歲,平均(75±7.51)歲。其中老年性癡呆19例,糖尿病10例,腦梗死后遺癥15例,惡性腫瘤晚期5例,肺心病6例,其他3例。上述病例隨機分組,1~6月28例進行常規護理(常規護理組),7~12月30例運用PDCA循環管理法進行管理(PDCA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文化程度、病程等經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護理組,按防止步態不穩老年患者護理常規進行護理。PDCA組運用PDCA循環管理方法。

1.2.1 計劃階段(P)

1.2.1.1 收集資料 包括年齡、性別、入院時患者身體狀況、病情用藥情況、日?;顒右幝杉吧钚枨?、既往有無跌傷史。

1.2.1.2 分析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 與護士有關的因素:護士責任心不強,安全意識淡薄;崗位職責落實不到位。與患者有關的因素:①內在因素:疾病影響,慢性累積性勞損,老年退行性變。②外在因素:包括環境、衣著及意外傷害。地面積水過多、病床過高、光線不足、廁所、浴室、缺乏扶手、患者鞋底滑等都容易導致病人跌倒〔3〕。

1.2.1.3 制定防范措施 ①對有跌倒危險的患者在一覽表、床頭卡上醒目標志。②勤巡視病房詢問患者需求,及時到床前解決患者需求。③集中管理,專人看護,安排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在離護士站最近的病房,不離視線。④步態不穩者由護理人員攙扶坐好,對坐輪椅的患者做好保護性約束。⑤護理人員每周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患者鞋子是否防滑。⑥保持地面干燥,清除滑膩;檢查設施,及時清除障礙物。⑦履行告知義務:在判斷患者處于跌倒的高危狀態時,應將患者情況及預防措施及時向家屬說明,對不服從管理而又易跌倒者必要時建議家屬陪護,家屬無法陪護者,應詳細說明病情并簽字,以免發生醫療糾紛〔4〕。⑧責任護士每天評估病人,并根據情況修正、增加、變更預防對策。⑨對服用鎮靜安眠藥的老年患者在未完全清醒時,不要讓其下床活動,在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的情況下用約束帶保護。⑩做好心理護理,教會患者按鈴;加強安全防范意識教育,提高老年患者管理的依從性。

1.2.2 實施階段(D) 成立護士長質控組長責任護士三級質控網絡。召開護士會,教育全體護士增強責任心,自覺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按規范標準完成護理工作。進行安全意識教育,使每位護士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加強業務培訓,每月一次講課,要求護士了解老年患者的特點、跌倒的危險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掌握對患者實行健康教育的方法。護士長每天帶領護士床頭交接易發生跌倒的高危病人,以其作為考核內容之一。落實崗位職責,責任到人,如發生老年患者跌傷,應執行逐級報告制度和跌倒應急預案,將病人損害減至最低〔5〕。

1.2.3 檢查階段(C)

1.2.3.1 制定檢查考核標準 根據計劃要求,結合本病區護理工作特點,制定出全面細致的檢查標準。

1.2.3.2 檢查內容 護士的素質、責任心,對老年患者病情、用藥、防范措施的知曉率,巡視病房記錄情況,交接班制度,崗位責任制落實情況。

1.2.3.3 檢查方法 利用本病區三級護理質控網絡,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檢查工作。責任護士全面負責實施老年患者跌倒的防范措施;質控組長負責對護理過程出現新的護理問題不斷補充防范措施并進行指導;護士長定時檢查防范措施的執行情況。

1.2.4 總結階段(A) 根據檢查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把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不足,作為推動下一循環的動力和根據,使PDCA循環管理持續不斷地運轉〔6〕。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3.0對各項資料分析,各項參數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 果

PDCA組的跌倒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P

表1 兩組患者發生跌倒發生率比較表2 兩組患者發生跌傷的結果比較

3 討 論

PDCA循環是廣泛應用于質量管理的標準化、科學化的循環體系。本組結果顯示,在防止老年患者跌倒的護理方法上,PDCA循環管理法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法(P

參考文獻

1 沈亞兒,應佩秀,周孟素,等.PDCA循環管理在護理病歷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7):6045.

2 潘紹山,孫方敏.現代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1.

3 孫玉勤.PDCA循環管理法在手術室新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5):4834.

4 陳淑芬,魏 娜,蹇華勝,等.老年人跌傷危險因素的調查分析及預防對策〔J〕.局解手術雜志,2004:13.

篇3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顱腦外傷;偏癱;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24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12(b)-0125-03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CNP)是按照CNP表的標準化治療護理流程,讓患者從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來接受治療和護理[1]。顱腦外傷是常見的神經外科急癥,其嚴重性在于可引起顱內壓增高導致腦疝;早期及時處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預后。治療上多實施手術治療,但是由于許多患者及家屬對此認識的不足,導致手術不能及時進行,或雖然及時手術,由于病情嚴重,仍然遺留后遺癥,極大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本科對外傷性顱腦損傷患者實施CNP管理,旨在探討CNP對這些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使臨床康復達到最理想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09年8月~2011年12月入住本科的顱腦損傷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既往無腦梗死和腦腫瘤病史,無遲發性顱內血腫。本組共62例,其中硬膜外血腫20例,硬膜下血腫38例,腦內血腫 4例。手術方法:開顱血腫清除術 29例,去骨瓣減壓術16例,鉆孔引流術11例,腦室引流術6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CNP組)與對照組(傳統責任制護理組),每組各31例。觀察組:男21例,女10例,年齡(43.1±12.3)歲;對照組:男 23例,女性 8例,年齡(41.2±11.9)歲。所有患者均經CT或MRI檢查顯示顱內血腫的部位和量。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血腫的分類、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神經外科護理常規,實行功能制和責任制護理,待48 h病情穩定后,責任護士即開始對患者隨機實施健康教育指導。

觀察組在實行責任制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CNP模式管理。①由科主任、科護士長任組長,責任護士、康復師組成CNP小組,以臨床護理路徑實施手冊[2]、顱腦損傷護理計劃為培訓教材,參照李金娜等[3]制訂的顱腦損傷偏癱患者康復訓練方案,制訂CNP表(表1)。CNP領導小組和實施組人員進行專業培訓。②實施組人員制訂細致和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入院后對患者和家屬詳細介紹CNP健康教育方案,入院宣教顱腦手術后康復方面的知識健康教育。在CNP的實施過程中需具體化和個體化,因人而異。③CNP監督小組除醫護人員外,特別要求患者(自知力完整)或家屬參與,監督和評價CNP的實施過程。④晨會后,CNP小組每天都對患者健康教育進行評價并調整內容、詳細記錄臨床監控指標和評估指標制成流程圖,對每天的實施結果進行總結,找出未完成項目的原因,由專家組討論修正和改進,找出最適合每位患者的CNP。

1.3 評價指標

①功能評定:患者入院24 h后、發病1、3個月時,兩組患者均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簡式Fud-Meyer評分法評定其運動功能各1次。②滿意度調查:采用護理部統一制訂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表,出院時由行風辦發放和收取,采用百分制,≥90分為滿意,80~90分為較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和簡化Fud-Meyer運動功能積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24 h后,Barthel指數和簡化Fud-Meyer運動功能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3個月隨訪時,各項指標較入院24 h時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

2.2 兩組患者出院時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的滿意率為96.8%,高于對照組的83.8%(χ2=4.51,P

3 討論

3.1 CNP可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在CNP實施過程中,專業護士是主動地有計劃地進行護理工作,不再是被動機械地執行醫囑,培養了護士的成就感和自律性,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4]。CNP管理更完美地體現了護理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預見性,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護士機械地執行醫囑,健康教育和康復訓練大多以隨機的方式進行,既不系統也不全面,使患者得不到理想的康復效果。CNP對何時該做檢查、治療、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出院等進行描述說明與記錄[5]。護理效果的監督有患者或家屬的參與,變被動執行為主動實施,促進患者早期肢體功能恢復,因此,治療效果也能得到其直接認可。由表2可看出,治療組患者1、3個月運動功能、生活恢復明顯較對照組好,致殘率顯著降低(P

3.2 CNP可提高患者滿意度

CNP把“以人為本”的理念及心理護理、分級護理有效地落實到實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6]。護士深入病房,促進護患交流與溝通,提高患者滿意度[7]。護理人員及時發現患者對治療的情緒變化,利用自己掌握的的科學知識,對患者的康復進行健康指導,從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減少了醫療糾紛的發生,在提高了醫療護理質量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諸多資料報道[8-9],在實施CNP管理后,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也相應提高了護理滿意度,本組資料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

[參考文獻]

[1] 劉莉花,郝建霞.自然分娩臨床護理路徑在提高產科健康教育效果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8):3403-3405.

[2] 袁劍云,英立平.臨床路徑實施手冊[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11-22.

[3] 李金娜,朱云霞,劉雁紅,等.腦梗死患者全面康復護理鍛練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10,19(21):61.

[4] 成翼娟,臧紅霞,寧寧.臨床路徑在膝關節鏡手術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1,39(7):489-491.

[5] 陳凌.臨床路徑在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9,18(8):1-2.

[6] 杜桂珍,劉雁,胡劼,等. 臨床路徑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0,8(9):41-43.

[7] 王美霞.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7(7):55-56.

[8] 王克珍,姚紅.臨床護理路徑在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4):130-132.

篇4

1做法

自2001年至今,對《護理管理雜志》、《中華護理雜志》、《中國療養醫學》等核心及國家級期刊做到每期必讀,對其他類雜志選擇性的閱讀,并做好閱讀筆記。把認為適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嘗試性的應用,并根據使用后的結果進行適當修改、補充完善。

2 討論

2.1提高了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科室護理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士長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鑒護理管理文獻中的理論和經驗方法,是掌握新觀念、新知識、新方法的捷徑。例如閱讀顧海波等[1-4]的論文,可以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書上學不到的適合護理管理者應具備的實踐經驗理論,用這些理論加強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領導藝術的培養。運用權變理論充分使用護理人力資源,按每個人的能力安排合適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閱讀張鳳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養具有專業素質的護理人才,比如定期組織護士對個案病例進行學習、分析、討論,總結因護理原因導致誤診的直接因素或間接因素,以此為借鑒,避免工作中的差錯發生;針對康復病人的特點,培養護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復護理能力、心電圖臨床診斷能力、卒中護理單元的管理能力、護士骨干的組織管理能力等。閱讀劉軍等[8-10]的論文,改進了技術訓練的方法:技術上提高一針見血率、心理上訓練護士參加技術比武的適應性,訓練項目依照季節和病人的病情特點而定。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科學安排,把握重點,康復護理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2.2調動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護士長能夠順利開展工作,保證臨床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離不開護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調動護士的積極性,文獻中介紹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閱讀李鳳等[11-12]的論文,筆者意識到開展護士群體同事支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緩解護士的工作壓力是護士長的任務,并在管理時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實行民主管理,摒除家長式作風,解決護士的實際困難。比如對年輕護士尤其是獨生子女護士經常與其談心,了解思想狀況;對孩子小的護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現問題時,在排班、工作時間上給予照顧;護士過生日時送上一句“生日快樂”、節日時發送一條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寬容待人、虛心聽取同事的意見,使用精神鼓勵法、獎罰激勵法等,調動護士的工作熱情,增加主動性,使護士之間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相互補臺,形成了一種講正氣、講奉獻的良好局面。

2.3加強了對護理風險的管理目前,風險管理已是護理管理工作者探討的熱點問題,姜旖菲等[13-14]對風險管理從不同的角度作了闡述。閱讀這些文獻后,筆者加強了對護理文書的管理力度,專門建立了錯誤護理文書登記本,把不合格護理記錄收集、整理、裝訂后作為護士的學習資料;建立了“護理留言簿”;月質量分析會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設立警示牌,張貼警示語;嚴格毒麻藥品的專人專管制度;為加強護士的風險意識,開展了《康復護理實踐中風險問題的調查與研究》的科研課題,帶領全體護士在科研中培養風險意識,在學習中強化風險意識。

2.4開展了特色化護理服務現代護理觀念、理論和方法層出不窮。借鑒護理文獻中的觀念和方法,對臨床護理措施考慮的更加科學、細致、周到。從席淑華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啟發:注重護士的儀容儀表、禮儀服務培訓,把護理工作當作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在護理服務中注重細節,開展了需求服務護理,應用關懷照護行為,創建和諧環境。如為病人提供針線,為在住院期間過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賀卡和一句祝福,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壺開水等。對臨床護理路徑以前只是理論上的認識,不知道如何使用,閱讀盛華麗等[18-20]的論文后,根據康復科工作特點,制定了腦卒中康復病人護理路徑,提高了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在卒中護理單元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5提高了撰寫護理管理論文的水平要學會撰寫護理管理文章,必須先閱讀有關護理管理文獻。通過閱讀筆者受到了很大啟發,知曉了各類雜志的書寫格式和要求,寫作水平不斷提高。多年來,筆者把學到的管理知識應用到工作中,認真總結經驗,完成護理管理論文5篇,均已發表在核心醫學期刊上。

總之,護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吨腥A護理雜志》、《護理管理雜志》等均是軍隊和國家最高層次的醫學期刊,觀點新穎,聯系實際密切,臨床實用性和指導性較強。筆者正是通過學習護理管理中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方法,有針對性地應用到工作中,從而改進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帶領全科護士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各項護理工作,為康復病人提供了更科學、更系統、更優質的護理,有效地避免了各類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顧海波,杜美芳,鄒月珍.怎樣做好新時期的護士長[J].護理管理雜志,2007,7(4):56-57.

[2]李海蘭,呂娟.新護士長在管理工作中應重視的問題 [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0):766-767.

[3]康琳,宿桂霞.新任護士長工作方法與領導技巧[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0):765-766.

[4]劉萬芳,張利巖,龍彬,等.權變理論在救援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918-919.

[5]張鳳花,李躍芹.腦梗死患者的康復護理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17(8):4140.

[6]姜永飛,劉學文.青年腦卒中腦血管病變研究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27(8):6567-6569.

[7]賈美英.低血糖昏迷誤診為腦血管病18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27(8):6687-6688.

[8]劉軍,林志芳,尋麗彬,等.在動態微光下進行靜脈輸液操作訓練的方法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08,8(1):45-47.

[9]劉曉聯,靳曉玉,畢越英,等.靜脈穿刺訓練量化管理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2):927-928.

[10]陳風桂,李玉芳,肖高尚.靜脈穿刺操作技術訓練方法 [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7):566.

[11]李鳳.軍隊療養院護士壓力源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 國療養醫學,2008,17(1):19-20.

[12]顏艷萍.人性化護理管理的實施與體會[J].護理管理 雜志,2005,5(8):53-54.

[13]姜旖菲,張瑤,劉慧珠,等.我院實施風險管理的方法 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8,8(1):54-55.

[14]李亞潔,張立穎,李瑛,等.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 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918-920.

[15]席淑華,周立,張曉萍,等.開展禮儀服務提高服務質 量[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2):929-931.

[16]韓英.突出以人為本管理 提高護士整體素質[J].護 理管理雜志,2008,8(2):1-2.

[17]李美華,譚惠儀,李書琴,等.細節管理對護理服務流 程再造效果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9): 826-827.

[18]盛華麗,施長春,劉志聰,等.臨床路徑構筑主動護理 平臺[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6):455-457.

[19]馬燕,李欣,朱淑蘭,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骨科住院病 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及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 2005,5(2):42-44.

篇5

【關鍵詞】護理效果;床邊責任制;心血管內科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6-0132-02

隨著近年來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患者及其家屬在就醫過程中對醫療技術水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醫院服務質量的挑戰性。在實際的醫療工作中,護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心血管內科疾病,因其病情嚴重需要特殊照顧,促使護理質量不斷提升[1]。床邊責任制護理是現代醫療護理中的一種新興模式,將其應用于心血管內科護理之中,可顯著改善病情,提高治療效果[2]。本文選取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94例患者作為觀察目標,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94例患者作為觀察目標,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54例,患者年齡30-78歲,平均年齡(59.6±8.5)歲?;A疾病:腦出血30例,腦梗死17例。按照抽簽法分為A組和B組,兩組患者的自然資料經統計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存在比較意義。本院共有28名心血管內科護士,其中護士長2名。A組和B組各分配14名護士進行臨床護理工作。

1.2 方法

A組采用床邊責任制護理模式,每天的24小時之中都有兩名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專業的床邊責任制護理,他們可輪流休息以及值班,責任護士當值期間,基本上不需要其他當班護士對患者進行護理或者管理,只需相應的完成輔護理工作即可。實施床邊責任制護理工作時,應明確以下幾方面的內容:①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各方面的情況進行全面掌握,以其實際病情為準為其制定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和預見性的護理方案,按照制定好的護理計劃完成護理工作,以實際的護理效果為準,對護理方案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提高護理效率;②增強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充分了解,并對其進行心理安慰和輔導,保持良好的醫患關系;③護理人員要對自己應該參與或執行的護理工作進行合理安排,與非責任護理人員之間的護理工作要予以充分協調,非責任護理人員要自覺配合完成相關護理工作,以便在短時間內完成護理任務。除此之外,非責任護理人員要需要將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在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告知責任護士,以便對護理方案進行調整,提高護理質量。

B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給予患者吸氧治療,對其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囑患者遵照醫生指示用藥,對其應用過程中不良反應現象以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安慰和改善患者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

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患者滿意度情況進行評分,同時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以及護患之間的關系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1.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包處理相關數據,以( )表示護理質量評分、患者滿意度評分以及護患關系評分等指標,使用t檢驗,若P

2 結果

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護患溝通評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相比,A組均顯著優于B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心血管疾病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發病人群呈現分散性,近年來愈發年輕化,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為心血管疾病多難以根治,危險性較大,導致發病的誘因復雜,病情進展迅速,所以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心血管內科的患者和護理人員都承受著較大的心理負擔,若未良好的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就可能導致醫患矛盾,影響護理質量[3]。

床邊責任制護理模式是臨床新推廣使用的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方法,其主要指的是將護理責任落實到每個參與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的肩上,其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較強的操作水平和責任意識,還必須充分掌握各項護理要求,綜合素質要強,這樣方便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進行全面觀察,更好的處理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增加醫患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理解程度和信任感,將護理質量提高到一個新層次,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4]。

本次研究之中,在滿意度評分、護患溝通評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三方面比較上,A組均比B組更具優勢(P

參考文獻:

[1]涂麗霞,王靜,陳冬英等.床邊責任制護理在心血管內科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20):28-29.

[2]侯英莉.床邊責任制護理在心血管內科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57-159.

[3]彭敬福.探討在心血管內科施行床邊責任制護理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4(4):209-209.

篇6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5年3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住院患者56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80例。觀察組男151例,女129例,年齡47~78歲,平均(59.5±3.5)歲;對照組男148例,女132例,年齡48~80歲,平均(60.1±3.7)歲。所有患者均診斷確診為神經內科疾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內科常規護理管理模式進行管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基礎上實施細節護理管理,主要內容如下:(1)培養護理人員細節管理意識??苾瘸闪iT的細節管理小組,護士長擔任小組長,晨會時通過回顧總結和晨間床頭交接等方式分析在日常護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討論問題存在的原因,總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細節問題,實施針對性護理技能培訓,增加護理人員細節思維意識,提高細節護理能力。(2)制定規范化的細節管理制度。在神經內科管理工作中,要求根據完善的細節管理流程開展護理管理工作,嚴格規范細節護理中每一項護理技術、護理服務中的細節問題,制定全面的護理工作手冊。如預防患者跌倒、壓瘡及走失等細節護理;并制定完善的護理人員交接班制度、核對制度以及應急預案等,實現流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細節管理,降低各種差錯事件發生率。(3)突出護理工作重點。在神經內科中,由于危重癥的中老年患者較多,例如大面積腦梗死患者及腦出血患者等,安全事故發生幾率大,護理風險較高,因此晨間床頭交接班時,需將危重癥患者作為護理工作的重點護理對象,加強安全監管,每天查看病人每一寸皮膚完整性,進一步細化細節管理流程,減少護理事故發生。

1.3觀察指標

由醫院護理管理部門根據《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價,主要根據醫院相關護理評價標準對包括病房管理、安全防護、護理文書、護理操作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分。并在患者出院前1天采用醫院自制好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本次護理工作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選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P<0.001表示有非常顯著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病房管理評分、安全防護評分、護理文書評分、護理操作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01),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篇7

吳泳鈞: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吳泳鈞 李記華 羅玲玲 張健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術中護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我科2012年4月~2013年4月25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術中護理配合方法與觀察要點。結果:25例患者取栓均獲得成功,術中5例發生劇烈嘔吐,經及時處理后手術順利完成。5例患者術后即刻一般情況和肢體肌力較術前有改善。25例手術中醫護配合良好,術中無死亡病例。結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術中嚴密的護理觀察與密切配合,特別是對術中“三個節點”的密切觀察,是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提高手術成功率和確?;颊甙踩闹匾h節。

關鍵詞 腦卒中;Solitaire AB支架;術中護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34

Nursing of Solitaire AB stent in performing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WU Yong-jun, ZHANG Jian(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528400)

LI Ji-hua,LUO Ling-ling(Zhuhai People′s Hospital,Zhuhai519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methods and importance of nursing and coordination of Solitaire AB stent in performing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25 cases of nursing and observation points of Solitaire AB stent in performing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retrospectiveiy analyzed in my departmen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pril 2012 to April 2013. Results:25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 embolectomy, 5 cases of vomiting were completed operation successfully after timely treatment. 5 cases general conditions and limb muscle strength improved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on. 25 cases had a good health care, no intraoperative deaths. Conclusion:Strict observation and close coordination of care, especially for the "three node" close observation, is important step to descover changes in condition timly,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and ensure patient safety, during Solitaire AB stent in performing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Key wordsStroke;Solitaire AB stent;Intraoperative nursing

急性腦卒中發病率日益增高,其中缺血性腦卒中約占80%[1]。而傳統的經靜脈或動脈溶栓后,腦血管再通率仍不理想。近年來,使用Solitaire AB支架進行機械取栓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但文獻報道多側重于手術方法和術后護理,而有關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術中配合及護理總結較少?,F將我院成功開展的25例急性腦動脈栓塞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術中配合及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科開展了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齡58~78歲,平均(69.5±2)歲。發病時間<6 h 6例,6~10 h 19例。10例患者表現為言語不清及偏癱,8例患者單純肢體偏癱,5例患者表現為眩暈、嘔吐及共濟失調,2例為意識障礙及昏迷。所有患者均有明顯的神經功能障礙,且癥狀逐漸加重持續1 h以上,同時CT平掃均排除顱內出血。

1.2手術方法所有患者術前均給予口服(或鼻飼)拜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150 mg?;颊哐雠P導管床,全身肝素化,局麻后,穿刺右側股動脈置6 F導管鞘,將6 F指引導管置入患側頸內動脈或椎動脈主干內,在0.014英寸微導絲導引下,將Rebar-18微導管插入閉塞血管遠端,手推造影證實遠端血管通暢,將Solitaire AB支架(4 mm×15 mm或4 mm×20 mm)輸送到閉塞段血管釋放,停留1 min后,將支架連同微導管一起回撤,后撤過程中負壓抽吸指引導管,根據造影情況必要時行多次取栓。

2護理

2.1術前護理與準備

2.1.1心理護理由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在患者及家屬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突然發生,患者及家屬均有著強烈的焦慮和恐懼感。因此,護士應關心、安慰患者,向意識尚清晰的患者及家屬介紹介入取栓的目的及簡單的手術過程,同時介紹相關醫護人員的資質及技術水平,消除患者及家屬緊張和恐懼心理。對患者及家屬相關疑惑進行必要解釋,獲得患者和家屬對醫院及相關手術人員的信任,初步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增強患者和家屬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手術[2]。

2.1.2術前準備(1)嚴格查對制度,認真查對患者基本信息和術前相關檢查是否齊全,如血常規、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及心電圖等檢查,若檢查結果有異常,應及時向手術醫師匯報。(2)核對術前用藥是否已按醫囑執行(拜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150 mg),同時檢查是否已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3)取出活動性假牙,必要時留置胃管,防止術中嘔吐窒息。(4)術前30 min肌內注射地西泮10 mg、地塞米松10 mg(糖尿病患者肌內注射鹽酸異丙嗪),使患者術中保持相對安靜并預防過敏反應。(5)對不能配合的患者,應適當固定頭部,約束雙手,防止患者術中因躁動影響手術進行。(6)給予吸氧和心電監護,并備好相關搶救藥品。(7)在患者左側上下肢建立2條靜脈通道,連接輸液三通,為術中用藥和搶救提供方便。(8)雙側腹股溝區嚴格無菌消毒,打開手術包,協助醫師鋪巾。

2.2術中配合及觀察要點

2.2.1肝素化處理術前遵醫囑通過靜脈予以全身肝素化,肝素鈉用量一般按照100~150 U/kg執行。

2.2.2術中加壓袋的管理將配有罌粟堿30 mg的生理鹽水500 ml置入加壓袋內,保持加壓袋以下輸液管無菌,并協助醫師檢查輸液管內氣體是否排盡,將壓力袋加壓到適當壓力水平,將輸液管通過“Y”閥連接指引導管,防止取栓過程中發生腦血管痙攣。在術中注意觀察加壓袋內液體量,并維持加壓袋內適當的壓力。

2.2.3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在取栓前,應將患者意識、語言和肢體肌力情況記錄在案,同時記錄術前基礎血壓、心率和血氧飽和度等指標。術中注意觀察3個節點:(1)若造影開始后,患者立刻出現顏面潮紅、皮膚瘙癢和蕁麻疹等,嚴重者有心慌、心率增快、胸悶和氣促,首先應考慮為造影劑過敏反應,應立即提醒醫師停止手術,并予以吸氧、擴容和靜脈注射地塞米松10 mg或鹽酸異丙嗪,必要時立即終止手術。(2)在Solitaire AB支架拉栓過程中,支架會在不同程度上損傷血管,嚴重者可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在拉栓過程中,若患者突發劇烈頭痛伴惡心嘔吐,血壓突然升高和心率增快,要高度警惕腦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及時提醒手術醫師。(3)取栓成功后,閉塞段血管突然開放,可能出現過度灌注損傷,患者出現腦水腫、嘔吐甚至腦出血,護士應及時發現患者異常表現及生命體征變化,并作出判斷,及時提醒手術醫師,并做好預防和應對措施[3]。

2.2.4術中嘔吐護理患者一旦在術中發生嘔吐,應立刻提醒醫師是否暫停手術,迅速將患者頭部轉向一側,拍擊患者背部輔助其將嘔吐物排出,必要時予以吸痰,防止患者發生誤吸導致窒息死亡。同時可對意識清醒的患者進行安慰,分散其注意力,減緩緊張情緒,鼓勵患者配合手術順利進行。

3結果

25例患者取栓均獲得成功,取栓次數1~5次,取栓時間均在30 min以內(從微導管進入靶血管到造影證實血管開通)。術中有5例發生劇烈嘔吐,及時將患者頭部轉向一側,協助其排出嘔吐物后,手術得以順利完成。5例患者術后即刻一般情況和肢體肌力較術前有改善,25例手術中醫護配合良好,術中無死亡病例。

4討論

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中,特別是在發病前的黃金6 h內快速、有效地開通閉塞血管,挽救瀕臨壞死的腦組織或缺血半暗帶,成為降低缺血性腦卒中致殘率和死亡率的關鍵所在。Solitaire AB支架作為一種機械取栓裝置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中顯示出了高效、安全的特性,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4,5]。在介入取栓過程中,護士要有“時間就是生命”的責任意識,對術中所需物品準備充分,安排有序,注意力集中,醫護密切配合,保證取栓高效、安全地進行。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過程中,由于醫師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手術操作中,難以及時觀察到患者術中病情變化。因此,嚴密觀察患者有無異常表現及監測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成為術中護士的重要職責。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提醒醫師,并快速做出判斷和處理。術中要特別注意對“三個節點”的觀察,并要注意預防形成新的血栓,或血栓脫落導致新的腦梗死。還要特別警惕空氣經導管進入腦血管內導致患者抽搐、死亡等嚴重并發癥。因此,合理使用肝素,及時增加并維持壓力輸液袋的壓力,避免空氣進入導管內,避免導管及導管鞘內形成血栓或血凝塊,是取栓術中護理要點之一。

總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起病急,病情兇險,爭分奪秒開通閉塞血管是成功救治的關鍵。因此,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術中要求護士精通業務,心理素質好,反應敏捷,觀察仔細,醫護密切配合。同時護士要熟悉腦血管解剖、放射學和搶救設備的相關知識,提高術中護理的預見性、針對性,認真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和各項生命體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對提高手術成功率,預防和降低術中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Higashida RT, Furlan AJ, Roberts H,et al. Trial design and reporting standards for intra-arterial cerebral throm-bolysis for acute ischemic[J].Stroke,2003,34(8):109-137.

[2] 張新武,張春云. 舒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1,17(14):95-96.

[3]閆保君,劉佳.腦動脈狹窄介入治療術中的配合與護理[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8):1303-1304.

[4]彭亞,宣井崗,陳榮華,等.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術治療急性大腦中動脈閉塞八例[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1,8(7):373-377.

[5]李貴福,馬朝暉,羅望池,等.Solitaire AB型支架用于急性腦動脈閉塞取栓術31例[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2,21(2):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