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護理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1 07:22: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個人護理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個人護理調研報告

篇1

(一)居家養老服務機制不健全。政府購買服務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人員不足,運營經費短缺,僅有社區工作人員維持居家養老服務難點大。

(二)老年人活動場所少,供需矛盾突出。隨著老年人口的快速發展,老年人活動場所供需矛盾日顯突出,因老年人活動引發的糾紛、上訪也越來越多。

(三)養老專業服務人才短缺。按照我州60歲以上19.77萬老人服務需求10%計算,約有1.9萬老年人需要提供養老服務,按每6位老人需要1名家政服務員計算,養老護理員缺口3000名。民營養老護理機構招收專業護理人員難的問題更為突出。

(四)養老服務建設用地難。隨著自治州出臺的鼓勵社會養老服務業發展政策引導,企業、個人新建養老服務機構的熱情逐漸升溫,但是,很多投資意向因用地無法解決而擱淺。養老用地成為制約養老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五)老年協會建設不規范。特別是基層老年協會,僅限于組織機構寫在紙上,無章程、無經費、無活動場所、活動未經?;葐栴}突出。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區、州黨委全委擴大會議及全國老齡工作會議精神,統一思想,振奮精神,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突出問題整改,促進老齡工作。

(二)加大老齡工作和積極應對人口老年化工作的宣傳力度。深入開展“敬老宣傳月”、“老年節”宣傳活動,做好第二批“敬老文明號”創建工作和“老有所為”、“孝親敬老”先進典型的評選推薦宣傳工作。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打造立體式敬老愛老助老宣傳格局,不斷擴大宣傳面。

(三)深入開展涉老問題調研工作。根據自治區老齡辦的安排,確定主題,組織開展老齡問題專題調研活動,做好縣市、成員單位上班調研報告的評選和推進上報工作,完成1-2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報黨委、政府決策參考。

(四)加強居家養老服務示范點建設的指導。按照規范要求,結合實踐,指導建設各具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示范點,提升服務水平,積極籌備居家養老服務示范點現場觀摩會,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五)抓好信息服務平臺項目建設。按照國家老齡辦和自治區老齡辦的要求,做好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項目建設和申報工作,力爭此項目首落昌吉,服務全州。

(六)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加強宣傳力度,引導企業、民營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主動指導社會養老服務業規范建設和健康發展。

篇2

不堪重負,催生員工醫療福利創新

美國的醫療保障體系主要由政府出資的公共醫療保障體系和企業或個人出資的商業醫療保險體系構成。在全球的主要經濟實體之中,美國的醫療支出一直居高不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2006年美國醫療支出達到一萬六千億美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遠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美國的人均醫療支出為6714美元,而印度和中國僅為96美元和62美元。

在美國,員工的醫療福利主要由雇主提供團體醫療保險,但雇員也通常需承擔一部份保費。在過去的十年里,由于慢性病發病率增高、人口老齡化加劇、生活方式轉變,以及醫療技術進步、新藥品的研發成功和使用等原因,員工醫療福利成本不斷攀升,其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了薪資平均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率。美世的《2007年美國雇主資助的員工醫療計劃調研報告》顯示,在2001~2003年中,美國每年員工人均醫療成本呈現驚人的雙位數的增長。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由于美國的企業在過去幾年里采取了一系列創新的措施來控制醫療成本,員工人均醫療成本的增長率在過去三年逐漸回落并穩定在年增長6%的水平。

縱觀近年來美國企業在控制醫療成本方面的嘗試和實踐,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類:成本轉移策略、消費者導向策略和員工健康管理策略。

成本轉移策略是指企業在設計團體醫療福利計劃時,通過讓員工分攤一部分成本,或要求員工在每次就診時個人承擔一定比例或金額的醫療費用,或設置全年免賠額的方式,將員工醫療福利成本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這種方式見效最快,并對員工醫療成本增長放緩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消費者導向策略是指企業在團體醫療福利計劃的設計中,賦予員工更多的自,提供更多的信息幫助員工做出如何使用其醫療福利的決定,以及通過激勵措施引導員工做一名精明的醫療消費者,從而達到醫療計劃成本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消費者導向醫療計劃(Consumer-Directed Health Plan,簡稱CDHP)”可謂是消費者導向策略的代表。許多大型美國企業允許員工選擇參與傳統的員工醫療福利計劃,包括“優先供應商組織計劃(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簡稱PPO)”和“健康維護組織計劃(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簡稱HMO)”,或者參與新興的“CDHP”。典型的CDHP是一個高免賠額醫療計劃和一個雇主資助的“醫療報銷賬戶(Health Reimbursement Account,簡稱HRA)”或“醫療儲蓄賬戶(Health Saving Account,簡稱HRA)”相結合的計劃。未使用的醫療福利資金可以累積到未來年度用于醫療費用開支,這樣可以鼓勵計劃的參與者明智地使用累積的資金。如果員工使用該計劃報銷醫療費用,那么他需要承擔一個較高的全年免賠額;如果他使用計劃允許的預防保健服務,如年度體檢、打疫苗、兒童保健等,則不適用免賠額。這樣的計劃設計鼓勵員工采取更多措施預防疾病的發生,以減少未來因疾病導致高額醫療支出的機率。如果選擇“醫療儲蓄賬戶”,存入賬戶里的資金是免繳個人所得稅的,可用于支付退休后的醫療保險費。

雖然消費者導向策略操作起來比成本轉移策略復雜得多,但美世的調研顯示,許多企業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策略。美世2007年的調研數據顯示,美國大型企業(指員工人數在500人以上的企業)的CDHP的成本比PPO和HMO低得多。CDHP員工人均醫療成本是5903美元,而PPO和HMO分別是7429和7486美元。雖然CDHP和PPO相比最明顯的成本差異原因是CDHP免賠額較高,但這并不是惟一的原因。年免賠額在1000美元以上的PPO員工人均醫療成本是6944美元,仍高出CDHP許多。

除了消費者導向策略以外,員工健康管理策略可謂是美國近十年來最流行的員工醫療福利成本管控手段。許多企業都相信員工健康管理策略有助于控制醫療成本、改善員工健康狀況和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根據美世的調研結果,美國80%的大型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實施了員工健康管理計劃。

未雨綢繆,推行員工整體健康管理

有別于傳統的醫療福利計劃,員工健康管理策略強調的是整體健康管理的理念。傳統的醫療福利計劃只考慮在員工發生意外或疾病時為員工全部或部分承擔醫療費用,而整體員工健康管理考慮的是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通過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員工保持他的健康狀態,規避健康風險;幫助已經存在一定健康風險的員工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降低或消除他們的健康風險,延緩或避免某些疾病的發生;幫助患有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員工通過合適的醫療和護理,減輕疾病癥狀,降低他們的缺勤率和醫療費用開支。

根據美世的調研結果,美國大型企業通常采用以下一些方式進行員工健康管理:

健康風險評估(Health Risk Assessment,簡稱“HRA”)

有56%參與調研的大型企業提供的健康風險評估計劃是員工健康管理的基礎。它提供給企業關于員工健康狀態和生活習慣等有價值的信息,企業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有針對性地為員工設計一些目標行為方式變革計劃,如戒煙計劃、減肥計劃等,這些信息也可以應用于疾病管理和個案管理。當健康風險評估被個人重視時,它常常能有效地推動生活方式的改變。幾乎三分之一的大型企業和超過一半的員工人數在2000名以上的企業相信吸煙、不良的飲食習慣等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慢性病的發生,因此盡早地協助員工改變這些不良生活方式至關重要。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有很嚴格的保護消費者個人隱私的法律,企業不會得到任何員工的個人健康信息,但是仍可通過評估企業整體的健康狀況來設計有針對性的方案。

健康管理網站和護士咨詢熱線

企業會主動為員工提供信息,讓員工可以更主動地參與自身的健康管理以及與醫療服務供應商有更好的溝通。78%的大型企業提供健康管理網站,76%的企業提供護士咨詢熱線。

疾病管理計劃

疾病管理計劃用于幫助患有某種特定疾病的員工改善健康狀況,減少住院或發生殘疾的可能性。參加美世調研的三分之二的大型企業和86%員工人數在2000名以上的企業為一種或多種疾病提供疾病管理計劃,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是最常見的需要管理的疾病。

個案管理和臨終個案管理

個案管理是員工健康管理計劃的常見組成部分。76%參加美世調研的企業為患有多種疾病或病患情況復雜的員工提供個案管理計劃。42%的企業提供臨終個案管理計劃。

如果沒有員工和其家庭的參與,健康管理計劃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因此許多企業同時也采取一些激勵措施來提高員工參與的積極性,比如員工如果完成了一次健康評估、參與或完成了一個特定生活習慣改變計劃,或參加了一個疾病管理計劃,都可以獲得獎勵。

實施員工健康管理計劃不可避免地會涉及一定的資金投入。55%的員工人數在2000名以上的企業表示采取了一定的方法來衡量員工健康管理的投資回報。衡量的方法之一是分析員工的缺勤成本。美世《2008年美國員工缺勤成本調研報告》顯示,在美國由于員工缺勤導致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占工資成本的比例高達36%。由此可見,通過員工健康管理降低員工因疾病缺勤為企業帶來的財務損失極其重要。

因地制宜,中國企業如何起步

美國嚴峻的醫療福利現狀催生了創新的員工醫療福利管理方法和實踐。那么,這些創新的方法和實踐對我們中國的企業是否有借鑒意義呢?

中國大部分企業成立的時間還比較短,員工的平均年齡也比較年輕。但我們不可避免地能預見到,隨著員工隊伍的逐漸老齡化和醫療服務價格的不斷上漲,中國的企業在不遠的將來也會面臨如何應對醫療福利成本上升、減少員工缺勤率、提高員工生產力這些挑戰。有170多家企業參與的美世《2008年中國員工健康和福利現狀調研報告》顯示,88%的企業對員工現在和未來的健康狀況感到擔憂,50%的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內推出新的員工健康管理計劃。

在中國,美世建議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設計和實施適合本企業的員工健康管理計劃:

員工健康風險評估和健康管理計劃診斷

首先對相關數據,包括員工結構、健康狀況、目前醫療福利的使用情況、因疾病導致的缺勤率等數據,進行多維度的深入分析,找出本企業員工中存在的健康風險。其次,對本企業現行員工醫療福利和健康管理計劃進行逐項評估,診斷這些計劃或措施對于評估出來的本企業員工健康風險來說,是否有很好的針對性,是否存在缺陷或不足。

制訂員工整體健康管理目標

一套完整的健康管理方案通常應圍繞以下目標制訂:健康狀態保持――讓身體健康的員工保持健康狀態;健康風險管理 ――幫助存在健康風險的員工發現、消除和管理他們的健康風險;慢性疾病管理 ―― 為患病的員工提供援助,控制病情,避免惡化;人身傷害管理 ――幫助受傷的員工盡快痊愈,返回工作崗位;疾病缺勤管理 ―― 確保缺勤的合理性和必需性,盡量幫助員工縮短缺勤的時間。

制訂員工整體健康管理計劃

最后,針對處于不同健康狀態的員工設計一套整體的員工健康管理計劃,并在實施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溝通和激勵,提高員工的參與度和計劃的有效性,最終達到讓盡可能多的員工處于并保持健康的狀態,幫助患病的員工提高出勤率和降低醫療費用的目的。

篇3

【關鍵詞】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活動

社區健康教育是以社區人群為教育對象,以促進全面的健康為目標,有組織、有計劃、有評價的健康教育活動。它作為初級衛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區護理的工作重點。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健康的認識在不斷深化。21世紀,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自身的健康,各國政府和科學家正在投入巨資和精力研究健康問題?,F代醫學表明,許多疾病與人們的不良生活方式或習慣有密切關系。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文化教育落后,醫療衛生水平低,傳統的不衛生的生活方式和不良行為習慣未能根除,一些傳染病、寄生蟲病、皮膚病等仍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經濟較發達地區,與人們行為生活方式相關的現代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病、性病等,還沒有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健康教育作為社區護理的重要措施,其影響超過疾病預防或治療性干預??傮w來說,國內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還不平衡,仍處于起始階段。

1 社區護理的特點

社區護理是醫院護理的延伸及補充,與我們平常熟悉的醫院臨床護理有許多不同點。社區護理的特點在于。

(1) 以健康為中心。 醫院的臨床護理多以恢復人的健康為主,而社區護理則強調促進健康而不是單純治療護理病人,其中心任務是提高人民身體、心理、社會整體水平。(2) 以集體為主。 社區護理工作就是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狀況,然后解決這個人群中主要的健康問題。社區護士的工作任務是從一個護士照顧一個病人擴展到照顧人群、集體,甚至到對世界健康負責的全球觀點 。(3) 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與獨立性。 醫院護士經常是在醫囑指導下進行工作,而社區護士由于工作范圍廣,到個人或家庭中訪問護理往往是一個人,應具備一定的辨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展社區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一是范圍大、單位多;二是對象廣,有各種人群;三是可利用資源多,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場所以及行政支持,并具社區凝聚作用。由于這些特點,也就使社區健康教育既有復雜性和相當的難度,亦為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備了發揮的空間。

2 開展社區健康教育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1)宣傳社區衛生服務,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知名度。通過健康教育讓居民了解社區衛生服務相關政策、目的、方式、優越性、對居民的作用等。讓全社區公民參考衛生保健工作中來,加強防病保健認知教育,培養優良的生活習慣,高素養的道德行為。(2)扭轉居民的健康理念。社區居民的健康觀念整體是:有病先忍,忍不住了再吃藥,吃不好又忍不了再看病,看病要上大醫院,預防沒用,應該優先注重這方面的教育,改變現有健康理念。突出預防在健康護理中的重要性。(3)推廣普及衛生基本知識,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加大投入,大力推廣和普及衛生基本知識,幫助居民形成健康觀念,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定期更新內容,開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建全健康教育檔案。(4)激勵社區居民為自己的健康負責,改變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

不良生活習慣讓人短命,這是人所共知的,不良生活習慣或行為方式,在不經意中影響人的健康,讓居民深刻認識到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的危害,并自覺改變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在社區內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社區居民的健康。比如在“愛耳日”,“結核病日”,“禁毒日”,“愛牙日”等宣傳日加大宣傳力度。(5)在社區內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豐富社區居民的生活,營造有利于健康的社區環境和社區意識,激發社區居民對衛生服務的需求,鼓勵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

3 未來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對策的幾點建議

(1)將健康教育引入社區護士的服務項目中。居民健康教育是老百姓健康知識的最基本來源,護士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又長期與居民接觸,充分發揮其在社區健康教育的主動性,參與性。(2)加大護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養。多數社區護理人員未接受過系統指導,當前教育方式也簡介,內容泛化,接受群體教育背景不盡相同,教育方式顯然不能一概而論。所以對于護理人員就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抓緊教育人才的培養勢在必行。(3)健康教育充分結合到公共衛生實踐中。社區護理是由護理實踐和公共衛生實踐綜合而成的。凡是健康教育能夠融入社區衛生服務各項工作之中,社區健康教育就能夠發展,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成效。(4)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應以“行為矯正”為核心。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行為矯正”,通過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進個人、家庭、人群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達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5)結合國情,并改善管理體系 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可行的、統一的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程序和各項規章制度,以及建立各種規劃和評價體系,使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服務盡快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在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盡快研究建立更適用的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指導、評價及評價測量工具等,使社區健康教育不斷提高層次和水平,真正達到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4

[論文摘要]在大三護理專業學生中組建護理科研寫作的團隊小組,并將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應用于護理專業學生科研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實踐。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護理科研的實踐與論文的寫作,能夠激發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提高護理科研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護理科研論文寫作的能力。 

 

本科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就是使護理專業本科生具備初步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識、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備護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來,我們以課題《探索以社區為教學輔助背景的護理實踐教育模式》研究為抓手,以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為中心,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背景,以綜合素質培養為目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科研創新性思維。 

一、合作學習的方法 

1.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基于我們是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教學輔助背景所進行的學生護理科研能力素質的培養,因此,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主要以社區點實踐小組為基礎,每個小組配備1名社區醫護人員和指導老師,并以這個小組為一個科研項目申報學校課題,科研立項的申報人就是該小組的負責人。 

2.理論授課。(1)合作學習方法介紹。在以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開展護理科研前,我們先進行護理科研與論文基本技巧的講授和指導,使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確立自己小組的科研意向。(2)護理研究理論指導。制訂護理科研理論授課計劃,利用學生晚上課余時間進行護理科研理論授課,使學生對護理科研具備一定的研究理論基礎。(3)科研選題與立項指導。組織學生下社區見習,參觀和收集與社區整體健康狀況相關的資料,老師根據各小組的選題,征詢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的意見,初步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課題。最后指導老師根據課題的名稱、任務、目標等提出指導性要求。 

3.研究實施。(1)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目標。在社區見習和理論授課的基礎上,結合老師提出的社區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方向,小組成員帶著問題,利用網絡、圖書館、社區老師咨詢、社區人群走訪等各種資源獲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最終選出一個題目作為自己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目標。(2)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在確定課題后,小組成員從針對課題立項申報到最后論文形成課題結題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工,每個小組成員對自己負責的階段任務進行具體的策劃,當課題研究進行到哪個階段,那么該階段負責的學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組其他成員就聽從該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務,達到既分工又協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3)成果交流形成論文。當課題研究進行到最后時,要求各小組在集中討論、匯合充實的基礎上,將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燈片進行交流匯報,再由指導老師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進行點評,然后,各小組再進行積極修改最后形成論文。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 

自2006年我們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應用于培養護理學生的科研與論文的寫作能力的教學中,共有數百名大三護理學生受益。幾年來參與的學生共協助社區衛生服務完成了學校所在地區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情況、農村合作醫療就醫狀況、社區老年高血壓認知誤區的調查與干預、湖州地區更年期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等多項調查,完成調查問卷數千余份,形成調研報告十余篇,編寫了社區多種常見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冊。在此基礎上,同學們積累了資料和數據。許多同學完成了自己的論文選題,并在《解放軍護理雜志》《護理研究》《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社區醫學雜志》《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中外醫療》《全科護理》等省部級以上正規刊物上公開近百篇。 

三、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總結 

1.小組合作學習精神的內涵及意義。小組合作精神是一個集體團結的象征,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護理學科多元文化護理的發展,其交叉性和滲透性的特點日益突出,各種知識領域之間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錯、相融,一個人的專業知識面早已遠遠不能滿足護理學科發展的需要,當臨床搶救生命,當我們進行護理科研,許多尖端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小組團隊的攻關。為此,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一份《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報告中指出,學會合作是面向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為高校的護理教育工作者在對護理學生的培養中不但要求培養的個體具有淵博的醫學知識、嫻熟的護理技術、科研的創新意識和獨立的工作能力,還要求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地融入社會和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 

2.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研究的特征。小組目標一致,與知識、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合作進行護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曾指出: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的工作,那么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化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組團隊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的一致性。實際運作中,小組目標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殺個人目標。當個人目標最大限度地與小組團隊目標同步時,必會推進小組團隊研究的進程。這樣的一致需要對共同目標的忠實和堅持。知識和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研究內部知識互相傳遞和積累的過程。通過一定的規則和激勵措施達到知識和資源的共享,可以有效發揮團隊成員個人的優勢,達到團隊內部的互助。在科學研究中護理一直是一個較弱的學科,為了實現護理學科科學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須發揮團隊合作研究的優勢,使團隊智慧超過個人智慧的總和,實現“1+1 >2”的目標。 

3.小組合作學習在護本生進行護理研究中的優勢。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證實,學生會吸收所讀的10% ,所聽的20%,所看的30%,看與聽結合的50%,聽與說結合的70%,說與做結合的90% ,教別人時的95%。那么在學習者之間建立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互相學習、傳遞經驗時學習效果應該是最好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實踐就是在團隊成員之間建立了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在進行課題研究過程中傳遞經驗、相互交流、相互質問對答,在辯論中產生新的思維和見解。(1)團隊內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員的新知識、新思想,節省成員獨自學習的時間,避免走彎路。(2)有利于在課題研究成員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團隊中只要有一個成員努力,她的研究收獲就會在團隊中進行傳播,給其他成員帶來壓力,進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克服懶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學習。(3)每個人所學習獲得的新知識在團隊內的傳播,有利于交換信息并進行深入討論,對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難題能盡快解決,從而推進更深的研究,開闊更廣的空間。 

4.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影響。合作能力是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與周圍環境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本領,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合作能力是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發展的客觀需要。隨著現代醫學和護理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對醫護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醫院科室之間、醫生護士之間、護士和患者之間的交往與合作也將變得更加重要。因此,許多用人單位在對護生的素質進行考察時對其合作精神也十分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研究進行護理科研實踐的鍛煉,既培養了小組學生彼此相互寬容和謙讓的意識又達到了知識資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組的課題和論文的合作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霖,袁長蓉,陳曉英,等.淺析《護理科研》教學與提高護理人員自主學習能力的關系[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 

[2]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3). 

篇5

關鍵詞:物聯網;發展;人類生活;管理方式;影響

引言

物聯網通過互聯網和電信網等網絡進行承載信息。物聯網的用途非常廣泛,它涉及到各個行業,如交通系統、日常購物、服務行業、信息監測、健康護理、信息搜索等眾多領域。物聯網作為一個新經濟增長點的戰略新興產業,具有良好的市場效益,《中國物聯網行業應用領域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數據表明,2010年物聯網在安防、交通、電力和物流領域的市場規模分別為600億元、300億元、280億元和150億元。2011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達到2600多億元。調研機構Gartner的市場調研報告稱,全球每秒接入物聯網的設備將達63臺,預計2015-2020年間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千億美元量級。而來自浙商證券的研報也預計到2020年,中國物聯網的整體規模將超過1.8萬億元。在萬物互聯的大趨勢下,物聯網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物聯網將實物與信息匯聚成一張巨大的網絡,使得每個人或物體都產生關聯,并讓人們更加方便和精準的去運用以及管理這些實物和信息。物聯網正在以一種飛快的速度在世界范圍內流行起來,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將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享受這種生活方式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要學會去如何管理和正確看待物聯網。

1 物聯網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1.1 智能化交通方面的影響

交通問題一直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不能避免的一個問題,如高速收費、停車位、交通卡等問題。但通過物聯網我們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

1.1.1 ETC車道收費問題

ETC車道由于收費原因降低了車輛通行的速度,使車輛通行效率下降,并且也會導致汽車燃油浪費,造成空氣的污染。通物聯網可解決這一問題,設立不停車收費系統車道,車輛無需人工交費,采用智能手段便可進行交費,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避免了停車和等待,解決了擁堵問題,挺高了行進速度。

1.1.2 跨地域公交一卡通

城鎮居民出行一般會選擇公交或地鐵等方式,這些方式即環保又方便,但如果是在非居住地出行的話,購票或是查找路線都會造成時間和金錢的浪費,采用物聯網這種方式,通過一卡通使得人們無論是在哪座城市都可搭乘公交或地鐵,這種方式提高了出行的效率,同時也能促進我國旅游業的發展。

1.2 智能化支付方面的影響

傳統的支付方式是使用現金進行支付,但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購買貴重的東西,就需攜帶大量現金,非常的不方便,物聯網改變了這一傳統的支付方式,將銀行賬戶和手機綁定在一起,通過手機進行付款,手機代替了錢包的作用,方便了人們日常的購物,節省了付費和找錢的過程,提高了購物的效率。如今手機在多種領域都可進行支付,如購買車票、酒店預訂、轉賬、繳費等方面。

1.3 智能醫療方面的影響

通過物聯網建立智能醫療能夠有效地幫助老年人和病人進行醫療方面的服務,例如通過家庭醫療傳感設備,可以對病人或是老年人進行醫療檢查和身體測試,檢查身體各項指標,能夠有效的預防病發,并且能通過網絡將信息傳送給護理人或醫生,以便能及時的對病人進行診斷和治療。通過緊急呼叫設備,當病人或老人獨自在家時,如病發或身體不適可以通過此設備呼叫醫護人員,以便及時得到救助。

2 物聯網發展對管理方式的影響

物聯網的發展不光對人們生活的各方面有著深刻的影響,同時對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管理方式也有著廣泛的影響。

2.1 對城市管理的影響

我國如今正在加快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的形成離不開合理的規劃和有效的管理。與此同時,城市化也存在著重重的矛盾,如今我們可以運用物聯網去解決這些管理方面的問題。城市離不開水、電、交通、可用能源等生活所必需的資源。

通過物聯網,可將這些資源在城市范圍內形成網絡,通過建立系統平臺,有效的監督和管理這些資源。物聯網能夠更加宏觀的把控城市中的各種資源,并且能夠進行合理的分配。在城市管理方面物聯網大大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費,并且能夠獲得更精準的數據從而進行更有效的管理。

2.2 對公共管理的影響

我國在公共管理方面一直存在著缺失和管理不當,每年由于公共方面造成的損失非常巨大。通過物聯網設立管理平臺,將我國的公共資源的信息上傳到網絡中,由平臺及時的獲取這些信息,對公共資源進行合理的管理,將合適的資源放置到合適的位置中,合理的運用公共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同時還可以對公共資源進行監管,一旦發現資源被破化或是非法占用,能夠及時的作出反應,找出責任人,減少國家和人民的損失。

2.3 對信息化管理的影響

由于網絡的發展,我們每天都在接收著數以萬計的數據和信息,但其中很多都是無用的或者是虛假消息,通過物聯網可以對信息進行更加合理的監控,過濾掉虛假和有害消息,從而使網絡環境更加安全和健康。

3 結束語

迄今為止,全球每秒接入物聯網的設備將達63臺,預計2015-2020年間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美元量級。物聯網PaaS平臺Xively的分析也顯示,截至2020年,全球將有400-800億設備接入物聯網,其中政府設備至少占77億,總金額約21億美元,預計投資回報為47億美元,人均擁有的物聯網設備將有10臺。物聯網現如今廣泛的應用于我們的生活中,為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便利。物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這種革命性的技術在世界范圍內流行了起來,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影響著我們,我們在利用這項技術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它的管理,合理的運用這項技術才能為人民帶來便利。物聯網將是未來發展的必要趨勢,我們應重視這項技術并加快物聯網在各方面的研發。

參考文獻

[1]劉長興.淺析物聯網對城市管理的影響[Z].2015.

篇6

關鍵詞:誦讀內容;職業道德;誦讀形式

職業院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修養,筆者認為以國學經典誦讀為切入點,讓國學經典誦讀走進職業學校,與學生朝夕相處,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國學經典誦讀走進職業院校的意義

1.誦讀國學經典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有一位企業老總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中職生,品德好、技能好是‘合格品’;品德好,技能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技能也不好是‘廢品’;品德不好,技能好是‘’?!边@充分說明個人綜合素養已成為企業用人的第一標準。提高個人綜合素養,誦讀國學經典是一個有效途徑。比如《弟子規》中提到“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都是關于個人修養的問題。知識的積累、品德的修煉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更不是輕易能做到的,一個人要經過“苦、勞、餓、空乏”的磨煉,使自己的身心得到鍛煉,才能經得起生活、工作的壓力,才能擔負起職業的使命。

2.誦讀國學經典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職業素養和能力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規定,在職業教育中應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為本,重點做好以培養誠信、敬業精神為主的職業道德教育。因此職業院校應該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具有職業使命感的人才。筆者所在學校是衛生職業學校,主要培養與人打交道的醫務工作者。而我們的生源主要是無望升入高中的學生,他們往往受到的批評多、表揚少,自信心差。如何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觀,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培養學生高度的工作責任感顯得尤為重要。中國醫師協會2010年的《醫患關系調研報告》顯示,在頻發的醫療糾紛中,因技術原因引起的不到20%,80%都源于服務態度、語言溝通和醫德醫風問題。所以,衛生職業院校的學生應“回歸”國學經典誦讀,用“仁、義、禮、智、信”來約束自己,促進學生“溫、良、恭、儉、讓”良好道德品格的養成,努力成為具有職業使命感的人才。

二、職業院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的可行性策略

1.精選國學經典誦讀內容

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我校語文教研室組織編寫了國學經典誦讀讀本,選取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易經》等名篇?!搬t乃仁術”,醫學作為直接服務于人體健康和生命需求的科學,是最貼近人性本質特征和體現人文關懷的行業。《論語》中出現次數最多的一個字就是“仁”,有100多次;孟子也說“仁者愛人”。所以在選擇經典篇目時,根據我校是衛生類職業學校的特點,增加了《大醫精誠》《黃帝內經》中《素問》條文精選和《靈樞》條文精選。

2.與職業道德培養相結合

筆者曾經選取本校護理專業一年級和二年級各4個班共215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發放問卷215份,回收有效問卷共204份。對于“是否是自愿來衛校上學”這個問題,只有38%的一年級學生和44%的二年級學生是自愿來衛校上學的,而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護理是父母做主或親戚朋友中有從醫人員或是覺得從事護士工作比較穩定,所以來到衛校學習。這部分學生對其從事的職業沒有清晰的認識。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很多學生學習目標模糊,刻苦精神下降。有近一半的學生回答學習的目的是找個好工作,過上好日子;部分學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習;還有一些學生對所學護理專業缺乏熱情,對待學習不刻苦,得過且過。所以對于這部分學生,在校期間增強他們的職業使命感和職業責任感特別重要。而誦讀國學經典名篇,可以潛移默化地浸潤學生心靈,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大醫精誠》論述了醫德問題,要求醫者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愿立誓“普救含靈之苦”。經常誦讀,定能從中受到熏陶。

3.創新國學經典誦讀形式

一是把國學經典誦讀內容與音樂和舞蹈結合。如在筆者的班級,學生把《詩經》中的《關雎》配樂歌唱并輔以舞蹈,這種形式把誦讀與娛樂結合起來,達到了以娛樂促誦讀的目的。二是搭建網絡互動平臺,創建良好誦讀環境。如在筆者的班級,我們建立了一個國學經典誦讀展示QQ群,學生可以在群里分享一些優秀的國學經典誦讀視頻,推薦一些優秀的誦讀篇目等。也可以上傳自己的誦讀視頻,群主定期把視頻匯總起來,舉辦國學經典誦讀比賽,讓學生在網上投票選出優秀者。

總之,在職業院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通過經典的力量來熏陶其思想,美化其心靈。筆者認為其意義和可行性應該引起更多教育者的重視和研究。

參考文獻:

篇7

一、傳統護理教育學業評價的弊端

1.評價目的模糊。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無論是管理者、教師,還是學生,對考試的導向性作用認識模糊,學業評價往往以課程考試所代替。結果教師批改試卷只是為了評價學生的成績,學生學習是為了考試,管理者不能有效地通過考試深入了解學校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整體水平。正因為評價目的的模糊,成為了改革教學評價進程中的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2.評價主體單一。教師掌握著評價的絕對主動權,評價過程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傳統教學的考試試卷由教師出,分數由教師定,而且一旦分數確定就是一錘定音,即使學生有疑義,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查卷和變動的,學生在評價中處于被動地位。更忽視了用人單位醫院的參與,使得評價缺乏多方的交流和理解,這樣一來教師傾聽不到學生的意見,不利于教學相長,傾聽不到行業專家的意見,也就談不上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

3.評價內容片面。整體護理思想要求護理工作者在護理實踐中以人的生命過程為軸心,綜合生物醫學科學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認識人、理解人、關懷人,為人類健康服務。然而傳統護理學生學業評價往往以技術操作為中心,脫離“以人為中心”的醫學護理模式,過于注重護理技術操作程序的精確性、操作動作的規范性,而忽視了護生臨床實際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考評方式往往導致學生操作時只注重完成操作技術,卻忽略了病人的感受,甚至有的學生為考試而學習,機械地完成操作步驟。

4.評價方式單調。我國職業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學業評價方式仍主要采取紙筆形式,即便是護士資格證書考試,也主要應用紙筆測驗,這種評價模式過于偏重學術性學習的結果,很少顧及被評價者的實際工作能力,其缺陷十分明顯,那就是所評價的主要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狀況,而不是技術實踐能力。學生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甚至考時抄筆記,最終導致只會理論不會操作,這與應用型護理人才培養目標相背離。

5.評價環節松散。過分強調評價的總結,評價反饋作用微乎其微。重結果輕過程的傳統評價方式把評價僅僅當作教學管理的一種手段。在考試過程中學校教師往往重視命題、施考、監考、成績評定等前序環節,忽視對考核結果的分析、講評等收尾工作,使得整個考試過程前緊后松,內緊外松,漏洞甚多。缺少了考核結果分析、講評,管理者、教師就無法知道現行考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改進方向,學生也無法通過考試來改進自己學習上的不足,提高學習能力和整體素質。

二、多元化的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建設

1.構建基于“學做一體”的課程體系。我院圍繞醫療衛生改革及護理科學的發展,秉承“人本關懷,全程照護”的服務理念,構建“院校融通、學做一體”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在全面分析護理人才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能、態度的基礎上,以護理工作過程為邏輯主線重構課程體系。充分利用臨床的教學資源和“仿真醫院”護理實訓基地,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或進行模擬實訓教學,實現“教學做一體”[3]。課程體系包含五個課程模塊即文化課程、專業基礎課程(人體結構與機能、護理用藥、病原生物)、通用技術課程(基礎護理、健康評估、護理人文、護理心理)、專業課程(婦嬰護理、兒童護理、圍手術期護理、成人護理、老人護理、精神護理、社區護理)、拓展課程(口腔護士方向課程、涉外護理方向課程、ICU方向課程)等。

2.確立多元化評價指標體系。在分析傳統護理專業學生學業評價各環節和方法基礎上,圍繞護理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和臨床護理職業能力需求,由教學指導委員會、學校和用人單位(醫院)共同參與制定評價體系。包括評價原則、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標準等[4]。對于不同類別的課程其學業評價的具體指標將不全相同:(1)文化課程,評價體系包含平時課堂考勤、課堂提問和討論、布置作業、小論文等組成部分,以形成性考核為主;(2)專業基礎課程,評價體系包含平時考勤、提問和討論、布置作業、小論文、實驗考核、書面考試等組成部分,不采取技能測試的方式;(3)專業課程評價體系包含平時考勤、提問和討論、布置作業、小論文、技能考核、操作考核、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組成部分,重視學生職業能力的評價。(4)拓展課程以學生自選為主,包含提問和討論、布置作業、小論文等,以調研報告、社會評價為主。

3.學業評價體系的實施。構建“學生+教師+臨床護師+患者”一體的評價體系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學業評價標準。將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筆試考核和面試考核、知識考核和技能考核等多種評價方式結合到一起,全方位對學生的學業進行評價,并以此為依托全面規范和標準化相關教學過程。附表為基礎護理課程評價方案[5]。

4.評價結果分析及反饋制度的形成。學業評價既是一個教學過程和教學管理過程的終結,更是下一個同樣過程的開始,具有一定的診斷和鑒定作用,通過全面科學的評價結果分析獲得的信息不僅有利于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指導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同時對提高教學質量、改進評價設計和提高考試命題質量都大有裨益。增加評價的可控度和操作的可行性做法是建立評價信息反饋系統,以進一步加強對評價結果的分析和應用。

三、多元化學業評價體系特色

1.評價的職業導向性。將學業評價與護理執業資格證書掛鉤,使學業評價更具有職業導向性和實效性。也可選擇與主干課程相關的職業技能鑒定項目,加強職業技能訓練,指導學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考取職業資格證書。

2.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多元化學業評價的主體不僅涉及到高職院校中的任課教師與學生,還涉及到諸如醫院醫師、護士等,評價主體由原來的一元變成了多元評價。主體的多元既體現了教師在評價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又突出了學生評價的主體性,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滲透了評價的社會性,凸顯出評價的全面性、公平性、民主性與客觀性。

3.評價內容的多面性。除考核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之外,更側重考核學生職業能力,同時還注重評價學生的職業素養、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與反思能力,這體現出評價內容的多面性。

篇8

關鍵詞:環境污染;生態保護;綠色化學;化學教學;廢水處理

作者簡介:羅恩平,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化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0-0080-02

一、化學素質應成為公民素質的基本要素

人類的經濟、社會活動與自然和生態有著廣泛而直接的聯系。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所需的一切物質到居住的地球、空氣、陽光及我們自身,都是化學研究的對象。化學是人們理解生命現象、破解生命奧秘的鑰匙,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的同時,也帶來負面影響?!叭蚴蟓h境災害事件”皆因化學污染所致,無一例外。因此,只有提升化學素質,才能有力地促進人們對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意義的科學理解,增強環境與生態保護意識,摒棄與生態文明相悖的觀念和行為。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將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意識內化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二、教學內容要體現綠色化學理念

綠色化學強調“原子經濟性”,即有效利用每個原子,在原子層面謀求反應物利用率的最大化,從源頭上控制廢棄物的產生(零排放)。此外,還強調“四個R”:即rejection(拒用有害物質)、Reduction(“減少用量”)、recycling(回收)和reuse(再利用)??梢?,綠色化學是高效、無害、循環利用及可持續的化學,它應從化學的技術、原理和方法等方面設法消除對人體和生態環境有害的化學品。這與生態文明的要求相一致,不但有重大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消除化學行為的負面作用。因此,應按照綠色化學的要求進行化學課程的開發和教材編寫,并融入環境與生態保護的內容,使化學課程的專業性、職業性、技能性與環境和生態保護的知識性統一起來,以提高學生的環境、生態保護意識。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實施:

1.應考慮試劑及產物對環境的影響。精選課程內容,優化實驗方案的,妥善貯藏和管理化學試劑及用品;實驗原理和方案設計要盡量采用無毒、低毒、低污染試劑及產物的方法與途徑,而不是只考慮試劑的廉價、易得、產率等因素,最大限度減少廢棄物。例如,甲醇羧化制醋酸工藝,具有原子經濟反應的高選擇性和對環境的友好性,是制備醋酸的最佳合成路線,現已代替了乙烯二步氧化制醋酸路線。而對于乙醛合成方案的擬定,應優先考慮無汞合成(如電解銀催化劑法)方案;若采用汞催化合成方案,即以汞鹽為催化劑的乙炔水合法,就應當對有毒汞鹽的污染及其處理作適當介紹。再如,對還原性物質的測定,若重鉻酸鉀和高錳酸鉀均可以作為氧化劑,可優先選擇毒性較小、其產物較易處理的高錳酸鉀法測定,避免使用毒性較大的六價鉻化合物。

2.應當介紹重要物質的環境生態知識,以無機化學為例,如下表。

3.開展微型化學及多媒體模擬演示實驗輔助教學減少污染。微型化學實驗試劑耗量僅為常量實驗的10-1~10-3倍。符合綠色化學的“4R”理念。優點:①試劑、水、電、時間、空間及三廢排量大幅減少;②現象明顯易觀察、微型實驗系統易攜帶;③實驗系統流路設計可調性強,產物量少,并作吸收及轉化處理,使系統與外部環境“軟隔離”而更為安全。目前,微型化學實驗儀器種類尚顯不足,用于基本操作規范性訓練有待探索,其應用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并非所有的實驗都能實現微型化。只有對傳統化學實驗的思想、方法、儀器、計量手段等創新,從定性到定量實現對微型化學實驗技術、設備及計量手段、方式的根本性突破,形成自身的儀器設備、計量方法體系的特色,才能拓展更廣闊的應用空間,為減排降污提供新手段。此外,對僅以知識性、演示性而非操作訓練為目的的實驗內容,可采用多媒體模擬演示實驗教學,效果動態、直觀,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

4.規范“三廢”的收集貯存,加強其回收利用及無害化處理研究。按《教育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實驗室排污管理的通知》要求,高校實驗室應嚴格執行排污申請登記制度、危險廢物污染監控及處置安全許可制度等,全面實施有害物質的達標排放管理。廢水的收集存儲應根據其來源、種類及特性進行分類,用特定的收集裝置密閉貯存,貼上標簽,注明廢水名稱、性質、日期。禁止將不明性質的廢液混合存放,避免人為加大廢水處理的難度和成本,防止激烈反應、火災、爆炸、中毒及容器材質劣化滲漏等風險發生。

廢液處理應及時、原位、以廢治廢,降低處理難度、成本,力求環境效益、回收價值和成本價值的“綜合效費比”最大化。不便回收利用的須作低毒、無害化處理;對不能自行處理的污染物應根據“轉移聯單制度”移交有關部門處理。廢液的處理應根據情況選擇方法及方法組合,不斷創新。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踐行環境與生態保護

以小組為單位,以環境、生態為主題,開展多種形式課外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環境與生態問題:①查閱資料、觀看視頻、環境調查(如工、礦、企業;小區、城鎮;江、河、湖泊;餐飲、超市、垃圾場等)等,了解環境污染及生態狀況,撰寫調研報告;②針對具體問題開展專題調研,收集資料,分析問題,提出見解,擬定方案,實施及討論;③結合課程存在的實驗問題,從實驗原理、實驗方案、流程設計、試劑選擇、條件優化、節能減排、回收利用、產物轉化與毒性降低等多方面,多角度進行實驗改進設計,以減少污染。通過實際項目的參與和實施,幫助學生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轉變行為方式,節約資源,減排降污,履行應盡的環境與生態保護義務。

近年來,貴陽護理職業學院藥、檢等專業無機、分析等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環保參與意識,學習更為主動,而且對教材建設、實驗室管理及“雙師能力”建設等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也為教學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癌痛;品;疼痛評分

[中圖分類號] R969.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2(c)-0096-04

Analysis of the anesthetics used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in Yuhuan County in 2011

LIN Hua LIU Qiy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hua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Yuhuan 317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nesthetics used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in Yuhuan County in 2011,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rugs, ADR and other influences on pati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anesthetics, moreover, to call for the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medical workers, patients and patients' family and other parties. Methods A EXCEL forms was pre-designed. Five medical units qualified to use anesthetics in Yuhuan County cooper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basic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the out-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the use of anesthetics and assistant drug would be registered. Before purchasing medicines, the cancer pain was assessed by the pain scores rule, and the effect of drug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most common medicine for out-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was Morphine Sulfat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followed by Fentanyl Transdermal System. The percentage of the out-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who purchased the drugs for less than twice was about 54.41%, and the percentage of the out-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who purchased the drugs only for once was about 37.74%. In the summary evaluation on the whol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pain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ients were not relieved from the standardized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relieving effect of the drugs on the clinic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pain is not outstanding in Yuhuan Coun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ment on cancer pain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Key words] Cancer pain; Anesthetics; Pain scores

據WHO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新發癌癥患者1000萬。該類患者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我國每年約有180萬新發癌癥患者,約有50萬癌癥患者經受疼痛的折磨,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精神等方面受到嚴重影響[1],尤其是晚期腫瘤患者,癌痛率可達60%~80%[2],癌痛讓患者痛苦、焦慮,甚至喪失生活信心,加速病情惡化[3]。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由于多種原因,很多癌癥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且80%的患者就診于基層醫院。根據玉環縣(以下簡稱“我縣”)腫瘤報卡,2011年新診斷癌癥患者1212人,占全縣總人口比例的0.29%,2011年因腫瘤原因死亡204人,其中111人為2011年確診癌癥患者,2011年癌癥確診患者的病死率為9.2%,也就是說十個確診癌癥患者中,當年就會有1人因腫瘤而死亡。為了解我縣門診癌癥患者的癌痛治療現狀,調研癌痛患者在基層醫院的控制水平以及相關使用問題。由玉環縣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藥劑科申請,聯合全縣具有品供應資格的5家醫療單位,對有品專用病歷的癌痛患者實行跟蹤記錄,歷時1年,現做如下匯報:

1 對象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一是聯合我縣有品購用印鑒卡的5家醫療單位,玉環縣人民醫院、玉環縣第二人民醫院、玉環縣中醫藥、玉環縣紅十字會醫院、玉環縣陳嶼衛生院。通過前瞻性設計EXCEL表格,由5家門診藥房專職藥劑師進行登記。對象為2011年到5家醫院辦癌痛專用病歷的患者。登記內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地址、文化程度、職業、癌癥類型、診斷醫院、診斷時間、治療手段、醫保情況;每次購藥時登記內容包括:止痛藥名稱、用藥種數、開始服用時間、藥品不良反應、輔助用藥、藥品價格、疼痛評分。二是2011年我縣腫瘤報卡中癌癥患者的資料;三是2011年我院門診有專有病例的癌癥患者回訪記錄;四是2011年我院門診和住院特殊藥品使用登記表。

1.2 方法

對所得的資料采用EXCEL數據處理系統進行統計,并對每項進行匯總、排序。5家醫院都統一用疼痛評分尺來對患者進行疼痛評分,疼痛評分尺由北京萌蒂公司提供。一面為臉譜評分法(VAS法),一面為數字分級法(NRS法)。每次購藥前,用臉譜評分法讓患者家屬辨認,再由藥劑師轉換為數字分級法進行疼痛評分登記。采用0~10 NRS評分法:0為無痛,10為最嚴重疼痛。1~3為輕度疼痛,4~6為中度疼痛,7~10為重度疼痛[4]。

2 結果

2.1 基本資料情況分析

共收得204張登記表,其中男144張,女60張,分別占總人數的70.59%和29.41%;患者年齡分布廣泛,為27~92歲,以60~80歲最多,40歲開始使用率明顯上升,未見兒童使用,這與中老年人群癌癥發病率高有關。具體情況詳見表1。

表1 癌痛患者一般情況分析

2.2 癌痛患者癌癥類型

根據癌癥部位命名,共有28種癌癥診斷。從表2可知,癌痛患者應用品占前5位的分別為:肺癌患者、肝癌患者、胃癌患者、腸癌患者和胰腺癌患者。在癌痛的性別比例中,男性占70.59%。第1位為肺癌,占所有癌痛患者的比例為26.96%。在前5位癌痛的性別構成比中,男性肝癌、肺癌率明顯高于女性,這也許與男性喜歡飲酒和吸煙有關,特別是肝癌癌痛患者,男性占83.33%。從2011年全縣腫瘤報卡中癌癥確診患者中,肝癌的男性比例為81.13%,同樣可以得到確證。其他如胃癌、腸癌和胰腺癌,癌痛比例同樣是男性占多數。表3的統計數據同樣支持表2所得出的結論。但從表3可知,男性患癌比例為56.52%,這說明總的患癌比例男女還是比較接近的。

表2 癌痛患者常見癌癥類型及性別構成比[n(%)]

表3 玉環縣2011年腫瘤報卡中癌癥確診患者常見癌癥類型

及性別構成比[n(%)]

2.3 品使用情況

我縣目前供應的品有5種,分別有嗎啡緩釋片(美施康定)、芬太尼透皮貼(多瑞吉)、可待因片、嗎啡針、哌替啶針。根據目前統計,用于癌痛患者品有4種,最常用的為嗎啡緩釋片,嗎啡可用于癌癥患者的長期治療,是“癌癥三階梯治療”推薦治療癌癥疼痛的首選藥物[5]。根據統計,2011年我縣門診癌痛患者單用嗎啡緩釋片的為91人,占全部用藥人數的44.6%,最多用到2次/d,8片/次;單用嗎啡針劑的18人,占用藥總人數的8.8%,最多用到4支/q6h;單用芬太尼透皮貼劑的13人,占用藥總人數的6.4%,最多用到一次4張。聯合用藥情況,基本為三種,用得較多的為嗎啡緩釋片加芬太尼透皮貼劑,其次為芬太尼透皮貼劑加嗎啡針和嗎啡緩釋片加嗎啡針。哌替啶已不用于癌痛患者鎮痛治療。癌痛患者有37%在使用阿片類止痛藥前已開始使用其他止痛藥,并且部分患者在阿片類藥物使用期間也合用其他止痛藥。輔助止痛藥有曲馬多片、非甾體類抗炎藥、苯二氮卓類(如安定)等,其中用得最多的為曲馬多片。阿片類止痛藥最常見的副作用為便秘、惡心、嘔吐、頭暈、嗜睡等,與登記情況相符??杉泳彏a劑、止吐藥用于對抗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由于購藥者大多為患者親屬,對患者病情的認識是間接的,登記時可能會存在漏登的情況,有不良反應者約占8.29%,該類藥品總體耐受性較好?;颊咧委熁痉先A梯治療原則。

2.4 購買次數、費用及保險情況.

對于首次購買品者,門診藥房的藥劑人員會告知辦理品專用病歷及其他相關手續,對于擁有專用病歷的患者會按文件要求進行規范化管理。購買次數≤5次者156例(76.47%),占2/3多;購買次數≤2次占54.41%,占了一半多;其中,購買1次為77例(37.74%),購買2次為34例(16.67%)。購買次數最多為35次,也為費用金額最高的患者,合計金額8911元。我縣癌痛患者中農醫保126例,自費52例,占癌痛總人數的87%,門診不享受報銷。

2.5 癌痛評分情況

采用VAS法和NRS法相結合評價疼痛程度。購買阿片類藥物的癌痛患者多處于生命終末期,大多由親屬來購買止痛藥物,每次購買阿片類藥物前由購買者通過VAS法辨認疼痛程度,再由藥劑人員轉換為NRS法(0~10)進行登記。表4中對購買2次以上麻醉性鎮痛藥的患者首次購買和末次購買的疼痛評分進行匯總,中重度疼痛患者占大多數。對每例患者治療過程的疼痛評分情況按加重、不變、減輕、減輕到加重進行統計,疼痛評分升高的患者31例,占25.40%,疼痛評分不變的患者50例,占40.98%,疼痛評分下降的患者28例,占22.95%,疼痛評分有所下降又上升的13例,占10.66%。從以上統計可以看到,從止痛治療開始到生命終結,癌痛幾乎沒有得到緩解。癌癥疼痛是癌癥患者主要痛苦之一,是造成癌癥患者恐懼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時甚至勝過死亡的威脅[6]。以上數據反映出門診癌痛患者沒有得到很好的鎮痛治療。

2.6 門診有專用病歷的癌痛患者回訪情況

我院2011年建有專用病歷的癌痛患者共55例,根據隨訪記錄,其中43例當年死亡,死亡率為78.18%。說明來門診辦專用病歷的癌癥患者,都是接近死亡邊緣的患者。43例死亡患者中,14例有住院記錄,29例無住院記錄,從辦專用病歷到死亡的平均日期住院者為52.93 d,沒有住院記錄者為24.45 d。

3 討論

我國推行WHO癌癥三階梯止痛原則至今近20年,付出的努力已初見成效,數十萬癌癥疼痛患者從中受益[7]。但據最新統計資料,我國腫瘤疼痛患者中僅有41%得到有效緩解,而晚期癌癥疼痛僅有25%得到有效緩解。這說明還有許多癌痛患者是在長期忍受癌癥疼痛折磨中走過他們的最后人生。由于多方面障礙因素及地區發展不平衡,許多癌痛患者仍未得到合理止痛治療,如何能進一步提升我國癌癥疼痛規范治療整體水平,讓更多癌癥疼痛患者得到合理止痛治療,是臨床實踐及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面臨的挑戰。2007年,在《醫療機構診療科目名錄》中增加一級診療科目“疼痛科”,要求在二級以上醫院開展“疼痛科”診療科目診療服務。2011年3月原衛生部頒發開展了“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創建活動通知。這一系列工作的開展和推進,說明了我國治療癌痛的決心。為避免形式主義,避免走過場,切實改進癌痛治療臨床實踐,“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創建活動列出了明確的范圍、對象和時間。

從本次的調研情況來看,我縣癌痛治療現狀不容樂觀。晚期癌痛患者由于行動受限,基本上都在家中治療,查看我院2011年開始建有專有病歷的門診癌癥患者回訪記錄,55例癌癥患者,43例死亡。43例死亡患者中14例有住院記錄,29例在家中治療,平均存活天數住院者為52.93 d,門診患者為24.45 d,門診和住院患者存活天數的明顯區別,也質疑門診癌痛患者癌痛治療是否規范。晚期癌痛患者由家屬定期到醫院配一個療程的止痛藥物,而在這期間,患者癌痛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有無藥品不良反應等,基本上沒人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課題的需要,筆者對每次來取藥的患者家屬都進行了癌痛的評估,但得到的數據很不理想,患者絕大多數為中重度疼痛。癌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嚴重影響了晚期癌癥患者的生存質量[8]。在本次調研中,門診患者以嗎啡緩釋片口服為主,不能口服的,有的以塞肛的形式,或者用芬太尼透皮貼劑和嗎啡針。芬太尼透皮貼(多瑞吉)是一種無創型通過皮膚給藥控制疼痛的強效阿片類鎮痛藥,其鎮痛效果比相同劑量的嗎啡高50~100倍,不良反應較嗎啡輕,它在72 h的用藥期間可持續地、系統地釋放芬太尼,在首次使用后的24~72 h內達到峰值[9],對癌痛療效顯著,可代替嗎啡類藥物。在治療前期有37%的患者用曲馬多片等其他鎮痛藥物來控制癌痛,治療期間也針對各種不良反應進行了處理,基本符合三階梯治療原則。兩聯用藥的有嗎啡緩釋片加芬太尼透皮帖劑、芬太尼透皮帖加嗎啡注射劑和嗎啡緩釋片加嗎啡注射劑。根據癌癥疼痛診療規范(2011年版)藥物止痛治療中,對疼痛病情相對穩定的患者,可考慮使用阿片類藥物控釋劑作為背景給藥,在此基礎上備用短效阿片類藥物,用于治療爆發性疼痛。因此,聯用嗎啡緩釋片和芬太尼透皮貼不是很合理。

統計我縣2011年每例癌癥患者從建專有病歷到死亡,最短的當日死亡,最長的存活了160 d,平均存活33.72 d。購買麻醉性鎮痛藥僅1次的占37.74%,購買次數≤2次的為54.41%,占了一半多。這和晚期癌痛的比例不符,晚期腫瘤患者,癌痛率可達60%~80%[2]。根據統計,經過合理運用鎮痛藥物后,可使85%以上的癌痛患者疼痛得到緩解[10]。但患者不敢輕易使用麻醉性鎮痛藥,這與患者對麻醉性鎮痛的顧慮有關?;颊邞峙路面偼此幬锍砂a、耐受或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是有效鎮痛的主要障礙[11],也與癌痛治療的宣傳不普及有關。WHO將嗎啡的消耗量作為癌痛治療標度,是評價癌痛改善癥狀的一個重要標志[12]。

近年醫保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農醫保覆蓋率高,對住院患者的治療給予一定比例的報銷。然而,癌痛患者大部分在家中服藥,目前我縣供應的非創傷性阿片類藥物多為進口藥品,藥品單價較高,如嗎啡緩釋片(30 mg)11元/片,芬太尼透皮貼(4.2 mg)86.2元/張,雖說阿片類藥無天花板效應,但不斷的加量,每天的費用可觀,長期治療對患者及其家屬來說,也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在癌痛患者中農醫保占了較大比例(61.76%),門診不享受報銷。我縣從2011年開始放開門診報銷,僅限于社?;颊吆褪筇厥獠》N患者,癌癥患者雖在十大病種內,但需要提供6個月內化療證明。本研究204份調研報告中能夠享受報銷者寥寥無幾,而購買金額千元以上者占38.97%,患者及其家屬承擔著巨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

從我縣門診癌痛患者的治療現狀來看,止痛治療不充分現象仍然非常普遍;臨床醫師對止痛藥物認知仍然不足,缺乏足夠的使用經驗;患者和家屬對癌痛缺乏必要的知識,也未接受過有關癌癥疼痛治療的培訓或指導,患者和家屬常常不知道如何使用鎮痛藥物,而提高患者家屬健康知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3];對醫生的培訓不足,使患者和家屬難以得到指導,不能適應疼痛在家治療的模式。應加強醫務人員使用品的培訓,根據患者的病情個體化給藥[14],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其在家庭和社會發揮正常的職能。建議對癌痛患者實行特殊關懷政策,提高門診報銷程度,降低自負比例,從經濟上給予止痛治療的保障。希望通過國家的一系列政策的推行和各方的關注,讓我國癌痛患者無痛的愿望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 王曉明.芬太尼透皮貼劑治療78例中重度癌痛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新護理,2009,18(6):45.

[2] 孫華,陳秀珍,趙麗君.阿片類鎮痛藥用于癌痛的再認識[J].中外醫療,2010,29(16):180-182.

[3] 麥桃香,吳娜影,謝春梅,等.癌癥患者疼痛和社會心理狀況的調查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1):133-135.

[4] Yu S,Sun Y,Zhang H,et al. Transdermal fentanyl for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 in elderly patients in China[J].Chin German J Clin Oncol,2004,3(2):85.

[5] 唐小荷.我院品使用現狀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9):125-126.

[6] 劉雄華.譯有關癌癥疼痛治療若干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88,6(4):181.

[7] 晏軍,梁玉芬,任曉勇,等.鹽酸嗎啡緩釋片治療重度癌痛132例臨床觀察[J].重慶醫學,2008,37(2):179-180.

[8] 馬青,李蓉瓊,秦久娟,等.心理護理對多瑞吉治療癌性疼痛療效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9,23(2):344.

[9] 秦鑫添,李玉齊.奧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貼治療中重度癌痛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2):229.

[10] 孫燕.顧慰萍.癌癥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M].2版.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15-17.

[11] Sun V,Borneman T,Piper B,et al. Barriers to pai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 cancer survivorship [J]. J Cancer Surviv,2008,2:65-71.

[12] 祝芳.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住院部2006-2008年品使用情況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 41(2):153-154.

[13] 尹萍,蔣東育.家屬健康教育對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8(1):147-148.

篇10

關鍵詞:糖尿病;皮下注射;脂肪增生;皮下硬結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4-0038-02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發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升高。近年來,中國糖尿病患患者數達9840萬[1],已確診的糖尿病患病率為11.6%[2],使用胰島素治療是糖尿病藥物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胰島素注射人群達30%[3]。胰島素屬于生長因子,有促合成作用,反復同一部位注射會導致該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產生硬結[4],從而導致胰島素吸收不佳、糖尿病病情加重等不良后果。筆者通過查閱大量文獻,現將胰島素注射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的發生、危害、原因以及干預等問題進行綜述,以指導臨床護士合理預防及處理胰島素注射所致的皮下脂肪增生,保證胰島素治療效果。

1胰島素注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的發生率及其危害

1.1胰島素注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的發生率

2010年全球注射技術調研報告,全球胰島素注射患者脂肪增生的發生率為48%,其中中國的發生率為31%[5]。2013年西班牙的一項發表在內分泌代謝雜志上的研究結果顯示[6]:約有2/3(64.4%)的胰島素注射患者會發生脂肪增生,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增生的發生率為72.3%,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增生的發生率53.4%。我國一項多中心研究(北京、南京、鄭州、重慶)發現,胰島素注射患者脂肪增生的發生率為53.1%[7]。

1.2胰島素注射患者發生皮下脂肪增生的危害

據西班牙研究發現[6],由于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胰島素會導致吸收率下降,若要達到等效的血糖控制效果,患者必須逐步提高胰島素的注射劑量,如患有脂肪增生的患者需注射胰島素56 IU/d,若未發生脂肪增生,其胰島素注射量僅需41 IU/d,相對節約了15 IU,如果將人群細分后可以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的注射劑量在是否患有脂肪增生時差異更明顯,達到21 IU。我國研究也得出相近的結論,有脂肪增生的患者胰島素日總劑量平均多出11 IU,日均胰島素劑量增加了1/3,而患者的血糖控制仍欠佳,脂肪增生患者的HbA1c水平比無脂肪增生的患者高出0.5%。研究證實,在脂肪增生的患者中有49.1%的患者會出現血糖波動,39.1%的患者會發生不明原因的低血糖;而在未發生脂肪增生的患者中,該比例僅為6.5%和5.9%。注射部位發生皮下硬結再在該部位注射胰島素吸收減慢而造成血糖控制不良[8],從而導致血糖波動,糖尿病惡化。不難看出,皮下脂肪增生不但影響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療效的發揮,而且給社會及家庭帶來了額外的經濟負擔。根據長期向脂肪增生處注射胰島素導致患者每日多消耗的胰島素這一數據進行假設:假設胰島素每IU 0.23元,中國約有2952萬胰島素注射患者,按照53.1%的皮下脂肪增生的發生率,所用胰島素日劑量比正?;颊叨喑?1 IU,每年皮下脂肪增生導致的胰島素浪費金額高達144億人民幣。

2皮下脂肪增生的相關因素分析

祖國醫學認為,胰島素注射所致的皮下硬結屬局部脈絡損傷,血氣瘀滯,蘊而化熱,瘀熱內結之范疇。西醫認為皮下脂肪增生產生的原因有多種:①由于組織長時間受胰島素刺激后,出現水腫和細胞代謝紊亂,致使藥液不能及時吸收而滯留在局部,對局部產生化學性刺激;②由于注射時間延長,注射深度不夠,局部血循環不良及局部感染,使結締組織內毛細血管逐漸減少,膠原纖維增生形成硬結;加之一些患者反復連續在一處注射,使肌纖維受損、變性、萎縮也同樣可形成硬結[9]。西班牙學者基于本國的研究也表明注射部位的脂肪增生與患者未進行注射部位的輪換之間具有強相關性,進行正確的注射部位輪換與對脂肪增生的預防相關性最強[6]。皮下硬結的產生還與針頭復用有關,尤其針頭重復使用5次以上時發生皮下硬結的風險明顯增加。多次重復使用的針尖不可避免會出現變鈍變彎,可使注射部位的皮膚組織損傷,出現腫脹、硬結、甚至誘發感染,導致局部反復的慢性損傷,可加速皮下硬結的形成[10]。相比無脂肪增生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患者與以下因素存在顯著相關:年齡、BMI、糖尿病類型、胰島素使用年限、針頭重復使用率、針頭自費率、每日的注射次數、胰島素日劑量以及HbA1c[6,10-11]等。因此,對于糖尿病接受胰島素注射患者,做好皮下脂肪增生的防治至關重要。

3皮下脂肪增生的治療性及預防性干預方法

3.1治性干預方法

3.1.1外治療法 中醫理論認為,胰島素注射所致的皮下硬結治療當以活血化瘀、散結止痛為法。土豆學名馬鈴薯,它不僅可當美味食用,在臨床上更有多種醫療作用,具有消炎、散結、止痛、解毒的功效。利用土豆片外敷治療注射部位腫脹、硬結療效顯著,是預防和治療胰島素注射后硬結形成較理想的護理方法之一[12]。另有研究發現,硫酸鎂局部濕熱敷可引起神經肌肉傳導阻滯,使周圍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解除局部炎癥,對皮膚組織輕度的紅腫、疼痛、輕度硬結有效,但對中度硬結作用效果緩慢,對深部硬結作用效果甚微,而采用中藥濕熱敷+紅外線照射治療胰島素所致的皮下硬結效果明顯,可浸透、祛瘀、消腫止痛,增加局部組織血液循環以消腫止痛,促進硬結吸收[9]。

3.1.2手術療法 國外有研究采用振動脂肪抽吸術來去除患者腹部硬結,但只有當硬結大到類似于腹部包塊,影響美觀時,患者才會選擇手術治療[13]。

3.2預防性干預方法

國內外學者[14-15]均認為,預防的重點應放在患者的教育上,教會患者正確的注射技術,及早發現潛在的代謝異常以防止不良結局的發生。

3.2.1胰島素注射前的皮膚檢查 每次注射胰島素之前都要評估局部皮膚狀況,觀察擬行注射部位的皮膚顏色以及是否有隆起等,用手指指腹游走性輕壓注射區域,感知觸碰硬結的存在及大小,避開皮下硬結處進行胰島素注射[16]。

3.2.2注射部位的選擇與輪換 由于注射部位不同胰島素起效時間也不同,為避免這種差異以及同一部位的反復注射,護士應教會患者在不同注射區域內大輪換和同一區域內每一次注射之間的小輪換,根據患者每天胰島素注射頻次為患者制定胰島素注射部位輪換計劃,每一次注射點均與上一次注射點間距1 cm以上[17]。由于胰島素注射針頭的短小,單憑肉眼幾乎辨認不出既往注射點,利用手掌五指關節將注射部位評分成四個象限[18],按照象限劃分的區域順時針進行部位輪換,此法簡便易行且有效避免同一部位重復注射。

3.2.3胰島素注射針頭的一次性使用 胰島素注射針頭即使使用一次針尖也會損傷,重復使用會增加注射部位周圍組織損傷從而促進皮下脂肪增生的發生,所以建議患者每次注射均更換針頭[16]。

綜上所述,長期注射胰島素患者所致皮下組織增生發生率高,不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及額外的經濟負擔,更會影響胰島素的吸收和療效。因此,臨床上應重視預防胰島素注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的可逆性因素,如教會患者及家屬合理選擇注射部位、做好注射部位輪換和避免注射針頭重復使用等措施以減少皮下脂肪增生的發生。對于已發生皮下脂肪增生的患者,應教會其自行檢查注射部位皮膚及定期更換注射部位的方法,如避開硬結、瘢痕部位注射,嚴格皮膚消毒等從而促進組織的恢復,但采取何種有效的方法來促進已形成的硬結的消散研究文獻極少,應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探討一種安全、有效、簡單易行且無創的護理干預方法來促進硬結的吸收、預防硬結的形成是目前重要的課題之一,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紀立農.豐富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措施的臨床證據鏈,建立基于中國人群證據的糖尿病防治指南――紀念第1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0周年[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01):1-4.

[2]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3]白艷玲.非內分泌科臨床護士胰島素注射相關知識調查分析及對策[D].吉林大學,2014.

[4]王裕麗.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部位的管理[J].中國臨床護理,2013(03):207-208.

[5]De Coninck C,Frid A,Gaspar R,et al.Results and analysis of the 2008-2009 Insulin Injection Technique Questionnaire survey[J].Journal of Diabetes,2010,2(3):168-179.

[6]Blanco M,Hernandez MT,Strauss KW,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lipohypertrophy in insulin-injecti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J].Diabetes&Metabolism,2013,39(5):445-453.

[7]L Hirsch,L Ji,Z Sun,et al.Lipohypertrophy-Prevalence,Risk Factors,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sulin-requiring Patients in China[J].Diabetes Technology&Therapeutics,2015,17(2):A58-A59.

[8]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使用教育管理規范[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38.

[9]艾莉蓉.中藥濕熱敷結合紅外線照射治療胰島素注射所致皮下硬結的療效及護理[J].中醫藥導報,2013(04):115-116.

[10]錢慧,何文霞.規范胰島素注射技術對減少皮膚并發癥的作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22):76-78.

[11]李飛霏,劉智平,傅仕敏,等.重慶市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部位脂肪增生現狀調查[J].重慶醫學,2015(34):4818-4820.

[12]魏春紅.土豆法外敷快速消腫、散結266例分析[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4(03):214-215.

[13]Gandolfi E,Thione A.A case of insulin lipohypertrophy in a young diabetic female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vibroliposuction[J].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9,62(12):e601-e603.

[14]Gentile S,Guarino G,Giancaterini A,et al.A suitable palpation technique allows to identify skin lipohypertrophic lesions in insulin-treated people with diabetes[J].Springerplus,2016(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