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數學單元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6 06:08: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七下數學單元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英語教學;游戲;表演;競賽
游戲教學就是圍繞教學目標,將游戲的形式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目標內容。將游戲引入教學,絕不是將游戲與教學簡單相加,而是要找到它們之間的切合點,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游戲可以使死氣沉沉的英語語句變成有目的,有內容的自然交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最終對踐行素質教育起到重大的意義。
那么如何在教學中開展游戲呢,筆者在一線從事英語教學多年,積累了一些方法,下面談談我采用的一些方法。
1猜謎游戲
猜謎游戲是廣大英語教師在課堂中運用的最多的一種形式。上新課可以通過實物或者多媒體課件呈現部分圖片的方式,讓學生猜是什么東西來練習目標詞匯。七上學習顏色的單詞時,我用課件制作了一個活動的轉盤,上面有多種顏色,通過轉盤來讓學生猜測可能出現的顏色來練習詞匯。七下What does he look like?需要學生掌握描述他人外貌的短語和句型,我在課件中遮住圖中人物的身體部分,只露出頭和腳,讓學生先用Is he tall/short/heavy?這樣的句型提問,再由易到難,遮住人物的大部分,只露出腳,再讓學生復雜一點的句子。
具體到不同學期不同單元,可以靈活采用“猜”這種形式來練習目標語言。
2接龍游戲
接龍游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完成,所以教師可以事先和學生約定,接不上或者反應慢的同學要接受處罰。在七年級學習各種類別的單詞時,就可以采用頭腦風暴,讓學生說出不同的單詞,比如顏色類或者動物類的單詞。這種單詞類的教學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在課堂上用一到兩分鐘完成。在八下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這個單元中,也可以用接龍的方式,讓全班學生依次向下一個學生提問,并回答上一個同學的問題,這樣就動員了全班的力量,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游戲中來。我上這個單元時,剛好武漢下了大雨,每個同學都經歷了暴雨來臨時的狼狽,所以在課堂上問答時,多數學生都有話可說。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們強化練習了過去進行時的句型,而且課堂的氣氛幽默搞笑,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另一種接龍的形式適用于中考復習。每到元調之后,英語課的主要內容就是各種知識點的復習和各種題型的練習。單選中會有幾道情景交際的題目,如果只是單純讓學生讀背記,時間一長,學生會產生厭煩情緒,所以這時可以采用以下形式:把情景交際的問答句打印出來,并剪成小紙條,保證每句不重復,然后在課前發給班上的每一個同學。課前熱身時,隨機點同學甲起來大聲念出自己紙條上的句子,然后拿到和甲的句子配成一組對話的句子的同學要馬上站起來念自己的句子,照這樣讓大部分甚至全部同學有機會練習情景交際的句子。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進來,每天堅持也可以加深他們對這些知識點的印象,達到好的復習效果。
3表演游戲
人教版新目標的教材自2012年改版之后,每個單元A部分里有一個2d對話,我經常讓學生用這個對話進行role-play,讓他們練習口語,熟悉目標句型。有時還會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把對話內容進行擴充或者改編,讓學生表演。在七下I’d like some noodles這個單元的學習后,我給了學生一節課,讓他們分組表演不同場景下和點餐有關的小品,孩子們的想象力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他們在小品中加入了各種元素:餐廳之間的競爭,地溝油,麥當勞的外賣送錯地址,家庭聚會等等,孩子們既得到了快樂,也在練習口語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我想,課堂上學習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花上一節課,能讓絕大部分的孩子都融入這個主動說英語的環境,也是教學成功的一種表現。
除了2d的role-play,八下的6單元主要內容是中西方的各種故事,包括《西游記》,《愚公移山》,《糖果屋》,《皇帝的新衣》等等,還沒上完課文,就有學生主動來找我,要求表演那些故事。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我班上的學生開始了劇本的創作和課本劇的排練,一周后,我用自習課讓孩子們進行了表演。孩子們自己寫臺詞,自己動手用報紙制作服裝和道具,自己一點點的精益求精的排練,雖然沒有獎勵,但他們都很珍惜這個能參與課本劇排練的過程,并且收獲了知識和快樂。
4競賽游戲
游戲有競爭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斗志。我在學期開始前就把學生分成了若干組,每次開展活動都分組進行,每組的學生都希望能在競爭中取勝,所以他們就十分關注游戲的結果,這時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也比較高。朗讀課文時,分組競賽,大家都會認真讀書來贏得加分。課堂提問時,也可以引入小組競爭,大家舉手就更加踴躍,課堂參與度更高。評講練習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把一些習題的講解下發到每個組,讓他們來給其他同學講解。
我所在的學校給每個班訂閱了英文版《長江周刊》,內容跟報紙類似,但是會有各種有關武漢的實事新聞,或者最新上演的話劇,音樂會的信息。我讓孩子們根據周刊里的內容,挑選素材,并且仿照考試卷A篇,分組自己出題,完全按照考試中經常遇見的題型,然后統一做成幻燈片,讓全班其他的同學一起來做題。因為到了八下,已經經歷了不少考試,對于A篇的考題類型有了大概了解,所以出題質量比較高,有的組出的題還帶有陷阱。因為是孩子們自己出的題,所以他們很感興趣,做題也比平時認真的多。全部題目做完,大家再來投票評選看哪一組的題目出的最好。通過這樣的形式,既能讓孩子們重視身邊的素材,讓他們愿意閱讀英文類雜志報紙,也能讓他們在這樣的過程中進行閱讀的訓練,并且學習怎么樣在生活中應用英語。
課堂的教學活動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服務的,合適的游戲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調整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但如果運用不當,也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組織游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游戲設計不能太過隨意,要常變形式。
2游戲的組織要井然有序,要把握好時間。
3游戲結束時要及時總結,要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則。
作為一線英語教師,我們一定要明白,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對英語學科知識的積累,單一的游戲會無法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這時就需要設計和學生學習生活貼近的任務。七年級的學生英語基礎較低,不好進行復雜的任務操練,這時游戲就是讓他們引入門的最好方法;而到級,帶有游戲和競賽性質的任務型課堂就是最好的選擇。
游戲是英語教師幾乎每節課都會使用的教學活動,要想讓它發揮更好更大的功效,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嘗試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李麗.淺談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教師),2010(06)100-102.
篇2
關鍵詞:由點到面;英語;快樂學習
1 背景
新教材go for it的使用,對學生的詞匯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對詞和句的運用更是學生的難題所在。在英語課堂中,我們的學生碰到一些學過的單詞經常會有似曾相識卻又有陌生之感,再加上目前多數學校還是大班教育,且學生學了英語之后,可使用的范圍相對有限。在這樣一個學習環境和語言環境都比較差的情況下來學習一門外語,難度相當大,導致學生學習比較被動。
2 案例
教學片段1:
(這是筆者在處理七年級上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復習課時的教學片段。)
在屏幕上呈現一張籃球的圖片,然后問學生;
t:what can you see on the screen?
ss:we can see a basketball.
(然后在籃球旁邊再出現一位男孩。)
t:what does the boy usually do?
(學生紛紛舉手。)
s1:he usually plays basketball.(把這些字幕全打在屏幕上。)
(然后在屏幕上再增加一個地點的圖片。)
t:where does he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成績好的學生馬上舉手,可基礎差一點的學生要經過思考,速度稍慢,筆者請了一位成績一般的學生來作答。)
s2:he usually plays basketball at school.(同樣寫在屏幕上。)
(然后在旁邊再出現一位男孩名叫tom。)
t:with who?
(大部分學生已理解了老師的意思,都爭先恐后的想發言。)
s3:he usually plays basketball at school with tom.
(最后在屏幕上出現一時間 5o’clock。)
t:when?
s4:he usually plays basketball at school with tom at 5 o’clock.
(以此方式循序漸進的學習字、詞、句,并把他們有序的組合在一起,學生學起來也相當輕松,有利于作文的書寫。)
教學片段2:
(這是筆者在處理unit5 i’m watching tv. 的片段。課前筆者準備了三組紙條:一組上面寫著人稱如i, she, they, my father,…;一組上面寫著活動內容如 have lunch, swim, read a book,…; 一組上面寫有地點如 pool, restaurant, library,…。讓學生在每一組各抽一張,并用現在進行時態描述出來,并寫在黑板上,比比誰的最有趣。)
一位同學上來抽的內容為i,have lunch ,pool
學生哈哈大笑。
ss:what are you doing?
s:i am having lunch at the pool.(該學生并把答案寫在黑板上。)
(之后學生躍躍欲試,都想要自己來試試,一位學生抽的內容為my father,swim , street, 學生笑的更離譜。)
ss:what is your father doing?
s:my father is swiming in the street.(學生把它們寫在黑板上。)
t:swiming? right?
…….
t: let’s see whose is the funniest?&nbs
p;
….
(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說和寫,來落實本單元的語言知識點,對字和詞的連用和運用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教學片段3:
(在教學七下unit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時,我利用學生豐富的想像力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make stories”。)
(之前筆者復習了一些動詞的過去式,并把他們寫在了黑板上,動詞有 found, made, felt, read, spent, bought, helped, …)
t:ok. my girls and boys, can you make a story about your vacation with some of the words.
(學生沉默不語,大家在緊鎖眉頭,認真地思考著,突然一位比較調皮的學生舉起手來,我非常高興并讓他來說一說。)
s1:i spent my vacation in beijing. i bought some books there.
(雖然僅僅只有兩句,但我也大大地表揚了他,這也激勵了其他的學生想參與的勇氣。又有幾個學生舉手了。)
s2:i stayed at home on vacation. i read a book, then i helped my mother clean the room. i felt tired.(學生在說的時候有點結結巴巴,但總的還可以。)
t:you did a good job. just now you used four words of them.
(經過了其他學生的嘗試和自己的認真思考和想像,接下來學生舉手的人數慢慢多了起來,并且說的越來越好。下面是一位學生的故事。)
s:i went to shanghai on vacation last summer. the weather was sunny and hot. on day, i bought some food in the supermarket, and then i went to the park. the park was very beautiful. that made me feel very happy. at that time i found a dog. he was lost….
(下課后沒有輪到發言的學生還在繼續他們的故事,很想知道他們自己在這個故事里用到了多少的動詞。)
3 案例評析+反思
新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部分論述了語言教學和學生全面發展之間的辨證關系,指出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形成運用英語的技能,而且要磨練學生的意志,陶冶其情操,拓展其視野,豐富其生活經驗,開發其思維,發展其個性,提高其人文素養。據此新課標把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定位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自信心、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在發展學生聽、說、讀、寫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
在案例1中,整個環節輕松而快樂地進行,學生積極響應躍躍欲試。對學生而言,直觀教學易于接受,有視覺沖擊力。在本環節中對詞和句的連用利用圖片循序漸進的進行,一步步到位,學生易理解,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積極性。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nbsp;
在案例2中筆者通過游戲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并通過學生的一問、一答、一寫,讓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把重點內容以點帶面的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這一環節有效的結合了初一學生愛玩的心理特征。在課堂上學生表現出了極強的表現欲。筆者認為語言教學應關注課堂教學過程給予學生的體驗和感受,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既有獲得知識的體驗又有形成語言能力的過程,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有效的事情。
在案例3中,雖然沒有像前面的環節那樣風風火火,但穩扎穩打,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并且在處理語言知識時,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重點、有層次地采用形式多樣的機械性操練和意義性操練進行強化和鞏固,為學生進入、運用、演繹所學語言并最終完成交流設置合理遞進的臺階,讓學生每時每刻都沉浸在語言的氛圍中。讓英語走進生活,讓生活編織英語。其次教師的課堂評價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課堂流程的發展。
初一學生的可塑性很強,是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以及歸納等方式發展思維、想象和創新等綜合素質的良好時機。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從初一開始對學生的詞和句進行有效的訓練。在三個案例中,筆者都是以詞到句,以句到段,慢慢的落實語言知識點,讓學生去觀察,發現和總結,使學生快樂學習英語,并為寫好作文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