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投資概念股范文
時間:2023-04-28 08:43: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業投資概念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兩會后,創業板規則征求意見稿有望公布,普遍認為創業板將在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出。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后,創業板即將破繭而出。而與之相關的股票,在今后的幾個月中,也蘊含著很多投資機會。那么創投概念股的投資機會到底有多少呢?
什么是創投概念股
按照一般理解,創投概念股是指主板市場中涉足風險創業投資、有望通過相關項目在國內或者國外創業板上市獲得收益的上市公司。有券商研究還將此概念以狹義與廣義之分加以解釋,狹義創投概念股是指參股創司的上市公司;廣義創投概念還包括持有準上市公司股權的公司和傳統行業中已經或者正在以創業投資為渠道實現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的公司。
創投概念的核心在于那些擁有創業投資公司股權的個股。而創業投資公司的經營模式其實很簡單,就是發現小型企業的好苗子,然后注入現金入股,最終把這個苗子培育成大樹;或者在成為大樹之前賣出股權,成功套現。這就是創投,擁有這些專業投資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就是創投概念股。
受追捧的背后是高收益
創投概念之所以受追捧,在于創投所給市場講述的超高收益的“故事”。以無錫尚德為例,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參股的創司對其進行種子期投資,此后尚德公司在美國上市,創司從投資到退出,4年多的時間回報率達到17倍。離我們更近的是,深圳中小板給相關創投帶來的高收益。有數據顯示,在2006年通過中小板實現資本退出的創司獲得了25.8倍的平均回報。如此高的賺錢效應激發了各路資金對創投概念股的追捧激情。
據了解,推出創業板之初對于上市資源的需求是巨大的。而創業板的融資規模普遍偏小,每家公司融資的規模一般不會超過一個億,2008 年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有望達到300-500 家。
創投概念股將成為短期熱點
清科資訊最新公布了中國創業投資機構50強,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聯創投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排名第3位和第5位。而在2006年,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聯創投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名列第29位和第28位。由此可見,本土創業投資機構的綜合實力正在得到加強。
在創業板推出時間表日益明確,對上市資源需求可能超出預期的背景下,本土創業投資企業的最大問題――退出機制不暢通――將逐漸得到解決,創投板塊將成為短期市場關注的焦點,相關公司的投資價值將逐步得到市場認可。
A 股市場目前最為缺乏的就是優質的上市資源。創業板上市的股票大多是具有高成長性的中小公司,未來市場對于這些公司都將給予較高的溢價水平,這種良好的預期將體現今后一段時間內對于持有主要創司大比例股權的上市公司的價值挖掘上,創投板塊有望在短期內成為新的熱點。
概念炒作正趨于白熱化
在去年八九月之間,由于當時市場就預計創業板即將開設,創投概念股曾經有過一波行情。比如說大眾公用、紫光股份、力合股份在8月29日至9月7日間,漲幅分別達到39.0%,50.5%、64.18%,超越同期上證綜指表現分別達到37.4%,48.9%、62.6%,折射出多頭資金對創投概念股的追捧激情。
問題是,在如今大盤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創投概念股的行情能否延續下去?創投概念股與券商概念股、期貨概念股有著相同的特征,即對股權價值的重估。不同之處在于,創投概念股是對那些擁有創司股權的重估,券商概念股與期貨概念股是對公司所持有的券商股權與期貨股權的重估。由于券商概念股、期貨概念股一直被市場視為概念炒作,股價走勢往往會出現波動性。
對此,創投概念股與券商概念股、期貨概念股略雖然同屬于主體投資,但略有不同,主要在于兩點:一是創投概念股所擁有的創司股權更符合我國產業政策的發展方向。不僅僅是創投本身,還包括投資對象,大多是新材料、醫藥等產業的前沿領域,符合未來的產業發展趨勢,業績成長更為樂觀。二是因為不少創投概念股公司本身的質地就很不錯,因此,創投股的股價重估只不過是催化劑。因此,未來股價走勢將更有底氣,行情有望反復活躍,尤其是那些基本面相對樂觀的創投概念股。因此,在目前行情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創投概念股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根據以往的經驗,現在的創投概念炒作還只是預演。一旦政策更加明朗,那時的機會更多。創業板推出后,真正擁有優質項目的創司會獲取高額收益,與之相關的上市公司會迎來真正的“春天”。
投資創投概念股有跡可循
投資創投概念股有兩條主線可尋:
1、尋找那些擁有巨量優質創司股權的個股。
優質創司往往擁有較多的準備上市的企業,業績增長趨勢相對樂觀。而巨量優質股權有望給這些上市公司帶來新的估值溢價空間。未來增長動能相對強勁,從國內主要的創司看,比較受關注的有深圳創投、紫光創投、清華創投、浙江天堂硅谷等。其中,深圳創投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創投企業,大眾公用、粵電力、鹽田港等上市公司各持有其20%、20%、3.13%、3.13%的股權;紫光股份、常山股份、天茂集團、中海海盛等11家上市公司則參股清華紫光創投。專門從事高新技術產業創業投資的浙江天堂硅谷股東中,錢江水利持有37.9%。
篇2
據記者觀察,參會人士對此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期盼。中金聯合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陸步青對《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創業板的推出,無疑會影響A 股市場,并產生相應的投資機會。激活市場熱情,對主板也會有一個促進作用。
創業板催生創投行情
1月7日,A 股市場受證券期貨監管會議召開、進出口數據連續兩個月萎縮消息的影響,早盤滬深兩市指數雙雙低開。不過隨后在2008年12 月底M2 增速強勁反彈,暗示我國寬松的貨幣政策開始顯現消息的影響下,金融股領漲,帶領滬深股指震蕩拉升。中小板塊個股回調后,跟隨大盤上攻,整體漲幅略高于大盤。
記者了解到,創業板開創初期上市公司數量不多,再加上靜態估值偏高,機構投資者大多會在創業板初期持觀望態度。香港創業板推出時,融資額遠遜于主板,成交金額不到主板的1%。
中海基金王知對《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金融危機引發的實體經濟衰退不會很快結束,因此,隨著財務報表披露季節的到來,宏觀經濟數據、企業盈利數據將逐一公布,市場的動蕩恐難避免,股指的波動幅度也將有所加劇。而政策利好對于證券市場的刺激作用將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效應遞減現象,除非有進一步超出市場預期的利好出臺。
“這次證券期貨監管會議,創業板成為會議熱點,可以預期創投概念股(參股創業投資公司的上市公司)將成為近期市場的一個重要的投資主題。創業投資指通過向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業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與增值服務,使其迅速的做大做強,而創投資金則通過多種有效的退出模式,實現資本增值,給投資人帶來豐厚回報?!?德同投資經理許謙對《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
江南證券研究員王鵬對《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說,創業板的推出一方面會使活躍資金流向創業板,因為創業板具有小市值、高換手率的特征。日本創業板推出時月換手率高達25%,是主板的5 倍之多。創業板公司對于私募和個人投資者等高風險偏好的資金更有吸引力,而這部分資金往往也是垃圾股行情的主力。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帶來殼資源貶值。創業板的上市標準低于主板及中小板,中小企業通過IPO 直接融資更加便捷,不用再通過資產置換等借殼上市的途徑。ST 股、績差垃圾股的殼資源價值大大削弱,退市風險增加,重組預期減小,也就失去其主要的炒作價值。
王鵬還認為,創業板利于主板的“創投概念”股。創投概念股是指主板市場中涉足風險創業投資的公司,他們通過先期的風險投資,直接或者間接持有了那些可能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股權,一旦后者成功在創業板上市,就將給參與投資的各方帶來絕對的收益。
“加速”創新與成長
“日前,在中小盤成長股活躍的同時,大藍籌則因為‘成長性’預期不明確,而被冷落。大藍籌遭遇內憂外患,國內宏觀調控陰影仍在,通脹勢頭不止,貨幣政策從緊;而海外,美國經濟衰退的壓力加劇。雖然大藍籌股價面臨著被恐慌式‘錯殺’,估值優勢已現,然而大行情尚須等待經濟預期明朗、業績超預期等“催化劑”出現。這樣,創業板推出對A股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蓖貔i對記者表示。
業內普遍認為,創業板的推出將為大量的風險投資提供資金退出渠道,并為A股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可投資品種。
記者了解到,創業板推出將使創投投資資本退出渠道的日益順暢,創司通過先期投資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公司股權,做大做強后,一旦成功在創業板上市則將給參與的投資方帶來巨大的收益。目前我國創司投資能力參差不齊,業績相差懸殊,暫時只能從創司的過往投資業績來推斷其未來的孵化能力。
許謙對記者表示,加快推出創業板,積極發展公司債券市場,力爭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取得突破。完善制度體系與配套規則,爭取在盡快推出創業板。由于我國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在多種利益格局制約下,無法發揮創業板市場制度功能,蘊含著一定制度風險,且附屬于主板市場框架的運行模式增加了其延伸主板市場制度缺陷的可能性。
篇3
改革開放激蕩30年,彈指一揮間。而靈活、激進、創造力無窮的民間資本,不僅積淀下了足以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財富,更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和思維模式。在面對急速發展而暴露出的諸如增值速度減慢、經營模式受束縛、投資方向變得迷茫等種種問題以及整體經濟面臨轉型、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國民間投資群,也在對前景眾多選擇的徘徊中,在當初的澎湃回歸于對自身的拷問后,積極尋找新的發展支點。
如何促進民間資本正確投資,引導民間資本的有序流動,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所必然要思考的問題。其原因并不僅僅因為中國的各個產業領域已經成為國際資本的“蠶食”目標,更重要的是民間資本發展過程的自主需要。在我國,民間充裕的資本,多數時候都是以借貸、私下募資、股權擴充、合伙創業等途徑來達到快速積累的目的,我們把這稱之為“自由民間資本管理方式”。隨著現資管理理念的深入和運用,國際通行的私募基金管理方式逐漸被引入我國民間投融資體系。
私募基金:民間資本下一個熱潮?
當一種管理方式伴隨一個產業迅速發展時,必定是社會需求快速膨脹使然。通常每個國家的投融資體系,都是放在金融監管體系之內的,無論是銀行、信貸、證券、保險、典當等,都是以國家資本和大型合法合規的集團資本為主構架投融資體系,除此以外,則可能產生違背法律法規的地下錢莊,或其他通過非法集資等超出法律底線的途徑、違規運作的資金組合。法律底線的存在,制約了民間資本自由走向規范途徑。這并非只發生在中國,全世界都不例外。但大量民間資本以游資的方式自由流動,不能有效地納入國家投融資體系內進行監管,會給國家經濟體系和金融體系帶來無窮的風險與后患。私募基金的管理方式幾乎可以用“應運而生”來形容,其在國際上逐步試行、推廣、流行、規范也是順勢而為。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我國又稱為“產業投資基金”,它最早起源于美國。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出現大量新興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基金”誕生;后來,“創業”的概念擴展到“創造新企業和老企業再創業”,由此出現了“企業并購基金”。當創業投資基金在80年代傳入亞洲后,又出現了專門投資于基礎設施項目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經過不斷演變,這幾類基金形式組成了現在所謂“產業投資基金”概念的外延。 2006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在中國私募股本市場國際研討會上發言稱:“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把富人的錢籌集在一起,投資于未上市的股權”,她的表述是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PE)的典型性描述。私募股權投資在交易實施過程中附帶考慮了將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上市、并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并獲利。
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是證券投資基金的一種集合證券投資方式。它通過發行基金單位,匯集投資者的資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用這筆資金,從事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投資。投資者與基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是證券投資基金的兩種基本運作方式。私募則意味著這類基金以有限合伙人方式,只能通過私下定向募集股份。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與私募證券基金的區別在于私募股權投資相對于“公眾股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投資于未上市的公司股權,這里的“私募”指的是所投資公司為未上市的“私”有公司;而私募證券基金主要是指通過私募形式,向投資者籌集資金進行管理并投資于證券市場(多為公共二級市場)的基金,主要區別于共同基金(mutual fund)等公募基金。私募證券基金的投資產品,是以二級市場債權等流動性遠高于未上市企業股權的有價證券為投資對象。在美國,私募股權市場出現于1945年,參與其中的各家基金表現始終超過美國私募證券投資市場的參與者。
民資私募基金的發展趨勢
資本流動的實質在于保值和增值,資本流動方向以產業投資為基石、以市場投資為導向。目前,國家大力提倡民間資本進入產業投資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進入資本投資市場,為民間投資開拓了全新的局面,為民間投資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未來的民間資本,必將以合伙制私募基金的形式長久存在和發展下去。以下三個方面不可避免地成為近階段民間資本家需要慎重思考的重點:
首先,整合產業將形成細分產業鏈中的產業龍頭,搶占這些行業龍頭,為產業投資基金的發展鋪路搭橋。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現代高科技產業,都有自身發展的空間。國際私募基金的投資行為中, 英聯、霸菱投資了蒙牛、李寧,華平基金給國美投資1.5億美元等,都是以傳統產業為主;聯想控股為實際投資人的廣源傳媒,是一家生產3G通信列車電視技術為主的高科技企業,獲美國私募股本基金蓮花注資1600萬美元。
其次,融合資本,梳理民間資金流動方向,倡導先行理念,為證券投資基金的創立積蓄力量。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的中星資本在對青島軟控(002073)實施了五年的輔導和支持后,已使后者在深圳中小企業板成功掛牌上市;浙江的網盛科技也以“中國第一概念股”成功登錄資本市場。可見證券市場是民間資本流動的重要領域。索羅斯在1995年投資海南航空約2400萬美元,取得14.8%股權后,又于2005年10月對中國海南航空增加投資2500萬美元。
最后,有效跨接,把握產業與市場的良性互動,規范出入制度,全面服務于產業投資市場和證券投資市場的對接。 被稱之為“美國總統基金”的凱雷投資集團, 管理著總額超過 89 億美元的資產,旗下共有 26 個基金產品。按照計劃,凱雷收購徐工機械50%的股權,徐工機械則持有徐工科技19367.94萬股國有法人股,并通過控股子公司徐州重工持有徐工科技4103.15萬股境內法人股,合計約23471萬股,約占徐工科技總股本的43%,僅僅通過徐工科技的10送3.1的股改對價方案,凱雷投資集團就可以獲得直接賬面價值1.8億人民幣。
若按照凱雷投資對徐工科技的下一步包裝上市計劃,一旦徐工機械在美國證券市場成功上市,其產業投資與證券投資的市場對接,就使凱雷獲得更大的投資收益。
目前我國民間資本正走在由混沌向有序的進程中。一些先知先覺的民營資本集團和民間資本倡導者,已經從引導和梳理民間資金流的進程中,發展和壯大了自己。但發展和壯大以后的民營集團,也遇到了發展過程不可避免的困擾:資金流下一步的流向與歸宿在哪里? 民間資本如果僅僅停留在炒作概念層面,盡管很熱,卻始終都不可能得到政策的明確保障。對于個人而言缺乏事業的基礎,而對于監管層則談不上有序和規范。
篇4
本月23日,品牌折扣電商唯品會成功登陸紐交所。收盤價為5.50美元,較發行價跌15.38%。至3月28日,其股價下跌30%左右。
而這還是其將發行價下調23%、以6.5美元的價格上市換來的結果。
2011年中國概念股爆出誠信危機后,中國公司赴美IPO窗口即遭冰封,在去年8月土豆網上市之后就再也沒有公司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唯品會上市無異于是投石問路,也將成為中國公司赴美IPO的“風向標”。
上市遇冷
唯品會上市之路頗為曲折。3月22日,當當網CEO李國慶透露,唯品會在香港路演中遇冷,未獲得任何訂單。一位金沙江創投合伙人也在微博上直播唯品會的認購過程,稱投資人對價格一壓再壓。甚至有媒體和分析人士認為其IPO進程將會“擱淺”。
但最終,唯品會在23日晚間“流血”上市。
唯品會22日確定首次公開招股(IPO)發行價為6.5美元,比之前宣布的8.5-10.5美元的定價區間下限下調23.5%,融資規模為7150萬美元。
繼首日下跌15.38%后,第二個交易日大跌14.55%,收于4.7美元,較IPO發行價已經累計下跌27.7%。截至記者發稿前,其市值約為2.29億美元。
唯品會為什么寧愿選擇流血上市?
唯品會招股書數據顯示,其賬上只有4646萬美元,而其2011年運營開支達到7633.1萬美元。如果再不開辟新的融資渠道,將面臨無錢可花的境地。
“唯品會現在上市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資金,以投入到市場推廣、物流等環節。目前國內電商營銷成本仍然很高,電子商務企業為了爭取用戶還要維持低價,因此毛利非常薄,大家基本上都是虧本拼殺,唯品會也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應對市場競爭?!蔽寮咀稍兒匣锶撕椴ǚ治龇Q。
公開資料顯示,唯品會的兩位創始人沈亞和洪曉波都是溫州的傳統商人,此前曾合伙做電子外貿生意,唯品會還有三個創始投資人,都是沈亞和洪曉波在長江商學院的同學,也是老鄉,5人籌集3000萬人民幣作為創始資金。
其商業模式為“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險”,即“閃購”模式。成立的這三年多來,實現了爆炸式增長:2009-2011年營收分別為280.48萬、3258.2萬、2.27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800%。
“強勁的消費需求加上大量的庫存商品供應,以及中國線下打折零售的極度不完善,給唯品會創造了很好的線上折扣零售市場機會。”i美股投研報告認為,唯品會在合適的市場時機用合適的模式做了合適的事,成了消費者尋找品牌打折商品和供應商消化庫存的渠道之一。
前景不明朗
除了外部資本市場環境沒有好轉,投資人對中概股心存戒心、“用腳投票”以外,唯品會上市首日即遭破發也跟其自身經營情況關系巨大。
唯品會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底,其尚未實現盈利。2009-2011年運營虧損則分別為:138.07萬美元、836.6萬美元和3298.9萬美元(加入非現金支出的期權薪酬為1.07億)。2009-2011年其毛利率分別為8.2%、9.8%和19.1%,仍屬偏低。
“限時搶購類的實物B2C至今確無盈利案例。投資者對虧損的中國電商企業信心仍不足?!本凵芯W副總裁易宗元告訴記者。
“很多人以為電商就是電子產品+電子服務,其實不是那么一回事,這是個線下大于線上的生意?!睗h能投資董事長陳宏認為。
而唯品會就曾表示發展或受制于第三方物流,而自建物流就需要巨額資金投入。
“電商網站在初創期,由于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供貨商議價能力較低,采購成本較高導致毛利率低;運營過程中需要進行較大的倉儲物流投資,需要進行市場推廣獲取用戶、早期得花重金吸引人力資源,運營開支高導致運營利潤率低?!眎美股報告如此分析其虧損原因。
那未來唯品會能否盈利呢?答案是“很難”。如要實現盈利,唯品會必須提升毛利率以及降低運營費用、提高客單價。但是電商的本質是零售,注定是一個“微利”的行業。以當當網為例,其成立10年后,在2009年才扭虧為盈,而開賣百貨后則再次陷入運營虧損。
在洪波看來,唯品會上市之后還要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品牌折扣模式在被驗證可行后會吸引更多公司進入。
唯品會的發展隱患還在于,其用低價和正品吸引消費者,做的是幫品牌商清理庫存的生意,唯品會和供應商目前有一些很好的合作關系,比如只需要交部分押金即可拿貨、賣不完的貨可以退給供應商等,這種和供應商的合作模式是唯品會資金周轉的保證,如果這種產業生態鏈不穩固,對唯品會將會是很大的打擊。
就此問題,本報記者致電唯品會相關負責人,但其表示公司還處于緘默期,不接受媒體采訪。
據了解,沈亞披露的融資資金的投資方向包括:增強物流配送能力、增加IT系統方面的資本支出、行政支出以及投資和收購。
資本寒冬
曾經的“香餑餑”現在卻“人見人躲”。電商在經歷了瘋狂燒錢、極低毛利率、長期虧損之后,資本已經放緩了對電商的投資,大多持觀望態度。
“唯品會上市首日破發向參與首次公開招股的投資人亮出紅牌,機構投資人可能不應該再參與中國公司的首次公開招股,否則將會遭遇虧損。”美國投資界人士表示。
近期,盛大文學、唯品會、神州租車等中國公司紛紛開啟IPO進程,讓人以為資本市場重新打開了窗口。但隨著唯品會流血上市且股價大跌,希望則再次破滅。
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甘劍平則對時代周報表示,歐債問題還在解決中,中、美兩國經濟沒有看到非常強勁的復蘇,股市最近稍有上揚,但也沒有大的好轉。因此,未來幾個月窗口期基本不存在。
“中國企業誠信方面的問題和IPO的問題等因素結合在一起,導致美國市場對中國企業上市追捧度有所降低,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除非萬不得已必須上,否則現在不一定是好的時機,如果有機會在私募市場拿到代替IPO的大融資,等海外資本市場對中國概念股更加歡迎的時候,那時候上市是更好的選擇?!币讋P資本CEO王冉建議說。
國內一家排隊上市的團購網站高管也對本報記者表示,“正在等待好的窗口時機”。
篇5
目前中國內地中小企業上市的選擇地主要有美國納斯達克(NASDAQ)、香港創業板(GEM)、新加坡創業板(SESDAQ)、英國倫敦創業板(AIM)、加拿大創業板(TSX-V)以及深圳中小企業板。從內地公司在這些市場上市后的效果看,中小企業板正體現出一定的優勢。隨著全流通的開啟,中小企業板可望在吸引資金和優質上市資源方面顯示更強大的競爭力。
股票流動性遠超海外市場
從股票流動性來看,中小企業板股票2005年的換手率超過800%,遠遠超出其他海外市場(表1)。
在海外市場中,新加坡創業板的換手率較高,相當于新加坡主板換手率的2倍,但也僅為108%,其中,中國內地公司的平均換手率略高于這一市場的平均水平:而倫敦創業板、加拿大創業板、香港創業板的換手率都低于當地主板市場,其中,香港創業板股票2005年的換手率只有33.1%。
從上市公司的國際化程度看,香港創業板的非本地公司比例最高,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公司最多;新加坡創業板次之,截至2006年5月,非本地公司數量占其上市公司總數的22.73%,市值占41.45%。
估值水平逐步提高
從中國內地公司2005年底在各個市場的市值中位數來看,納斯達克最大;香港創業板和美國OTCBB較小,不到納市的1/20;中小企業板和倫敦創業板處于中間(表2)。股權分置改革以后,中小企業板公司的市值中位數為納斯達克中國內地公司市值中位數的1/3左右,差距在縮小。
從盈利的中國內地公司在各個市場的市盈率水平來看,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最高,其次是納斯達克,而香港創業板、美國OTCBB和倫敦創業板相對較低。市凈率方面,中國內地公司在香港創業板的估值水平最低,而中小企業板、納斯達克、OTCBB和倫敦創業板相近。
納斯達克市場的投資者對于具有高增長潛力的企業會給予相對較高的估值,例如百度和分眾傳媒的市盈率分別超過300倍和80倍。但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內地公司需要滿足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的要求,該法案從長遠來說可以促使企業在內部控制上更為規范,從而減少企業的運營風險,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業的上市成本,小規模的公司選擇到納斯達克上市可能會不劃算。美國OTCBB市場上市要求較低,目前交易的中國企業有30多家。但由于柜臺交易市場不為主流投資者所關注,在OTCBB上報價并不能提高企業的知名度,籌資作用也不如人意。截至2006年6月底,共有48家來自中國內地的公司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目前,有4家公司由于沒有能按時公布2005年的年報而處于停牌狀態。由于香港創業板流動性不佳,后續融資較難,已有幾家中國公司申請轉到香港主板上市。
盈利能力和分紅比例領先
從盈利公司占該市場全部中國內地公司的比例來看,中小企業板最高,但是盈利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最低,這可能與行業屬性有關。倫敦創業板和OTCBB的這一比例不到30%,但盈利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卻相對較高,說明這兩個市場的中國內地公司大部分還處于風險較大的前期投入期,盈利波動性較高。納斯達克和香港創業板的這一比例分別是86%和71%,凈資產收益率在13-15%之間,顯示出這兩個市場的中國內地公司大部分已經度過了風險較高的前期投入期而進入高速增長期。
從股利發放來看,倫敦創業板和OTCBB的中國內地公司幾乎未發放過股利,納斯達克的中國內地公司也極少發放股利,而中小企業板的公司最為慷慨,2005年的盈利公司中有86%選擇了分紅,而且平均股利分配比例達到了58%。
給予創投機構回報較高
截至2006年8月底,中小企業板的66家上市公司中,14家具有創投背景,這14家公司共通過創投機構融資超過7400萬元(表3)。
介入這些公司的創投中,沒有一家外資機構,而主要是本土國有創投。究其原因,外資創投具有海外上市的資源優勢,往往傾向于推動被投企業實現海外IPO。此外,股改前,創投機構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多屬于非流通股,難以通過二級市場順利變現,這也令外資創投對中小板上市公司望而卻步。而對于國有創投,回報最大化并不是其唯一目標,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是其另一使命,因此,國有創投成為中小板企業的融資者,也有支持企業發展的考慮。
股改前,創投機構要實現退出,往往通過協議轉讓所持公司股份,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傳化股份、京新藥業、華翔電子的投資者都有這樣的交易,它們平均獲得了11.1倍的回報。由于協議轉讓價遠低于二級市場價和發行價,創投機構的回報遠低于通過二級市場變現退出。例如,2005年7月13日,浙江利豐投資有限公司轉讓持有的8,055,846股京新藥業,價格僅為每股4.5元,遠低于協議簽訂當天京新藥業的每股收盤價8.56元,也低于其每股10.05元的發行價格。
股改完成后,創投機構持有的股份度過禁售期后就可以在二級市場變現。14家公司中,總計有10家公司的創投機構都可以通過這一方式退出。按這些公司的上市發行價計算,創投機構通過這種方式退出所獲得的平均回報為25.8倍。
全流通后上市的公司,其創投機構可以通過二級市場直接變現退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小板已有同洲電子、瑞泰科技兩家具有創投背景的公司上市,它們的投資者由此可望獲得16.3倍的平均回報。
總體來看,14家具有創投背景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為創投機構平均貢獻了21.4倍的回報,這一水平略高于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給予創投機構的平均回報。2004年1月到2006年8月,共有16家創投支持的中國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這些創投機構的平均回報為21.3倍。同一時間,只有中芯國際、尚德電力兩家有創投背景的中國企業在紐交所上市,它們給予創投的平均回報僅為4.8倍。香港市場一直是中國企業海外IPO的主要陣地,21家有創投背景的中國企業在此上市,其中,18家在主板上市的公司為其創投機構帶來了37.1倍的平均回報,在各市場中最高。分行業來看,中小板創投的回報則均高于海外市場(附圖)。
隨著全流通的開啟,中小企業板已經顯示了作為創投IPO退出通道的巨大潛力。其較高的回報率,必然會刺激創投機構將精心培育的企業通過中小板IPO的欲望。
相比之下,由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將從9月8日起施行,國內企業境外上市慣用的“紅籌”模式,將受到全方位的審批限制,海外紅籌上市的難度將大大增加。部分“兩頭在外”的外資創投機構,因此也開始將IPO退出通道轉向中小板。
篇6
8月17日,土豆網正式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掛牌交易,開盤價為25.11美元,較發行價下跌13.41%。土豆網此次IPO的發行價為29美元,位于之前確定的28-30美元發行價區間的中值,融資總額為1.74億美元,交易代碼為“TUDO”。
此次共發行600萬股美國存托股(ADS),土豆網將提供其中的557萬股ADS,售股股東將提供43萬股ADS。土豆網已授權IPO承銷商在30天內以IPO發行價購買額外90萬股ADS,其中每股ADS相當于4股B股普通股。
按照29美元的發行價計算,土豆網估值為8.22億美元,約為優酷網27億美元市值的三分之一。土豆網的靜態市盈率約為16倍,而去年上市的競爭對手優酷網當前的市盈率約為41倍。以市值和營收的比例計算,土豆網的IPO價格較優酷網有著62%的折扣。
土豆網IPO經歷很是坎坷,先是遭遇其CEO王微個人的離婚財產分割案截殺,后又因有高管違反緘默期規定而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責。今年6月掃清上市障礙后,卻又遭遇中國概念股在美國資本市場“黃金時期”的中止。
在迅雷、盛大文學IPO計劃接連被迫延遲之后,同時,土豆網或被收購的消息也是滿天飛,傳出的收購方先后有百度、騰訊等。如今,隨著土豆網的最終上市,各種傳言不攻而破。
亞夏汽車中小板上市
8月10日,蕪湖亞夏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每股發行價為22.35元,市盈率為26.61倍。招股說明書顯示,本次發行股票數量為2200萬股,占首次公開發行后總股本8800萬股的25%,共募集資金約4.92億元。亞夏汽車是一家以乘用車銷售和綜合服務為主體,業務包括乘用車整車銷售和后市場服務兩大領域,涵蓋乘用車銷售、汽車駕訓、轎車維修、裝潢、美容、轎車用品、二手轎車經銷、二手轎車經紀、會員增值服務、保險經紀等業務于一體的股份制公司。
開山股份登陸創業板
8月19日,浙江開山壓縮機股份有限公司登陸深交所創業板,發行價63元/股,發行市盈率46.99。招股說明書顯示,本次計劃發行36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為143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為25.17%,共募集資金22.68億元。開山股份成立于2002年7月,致力于壓縮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為工業企業提供空氣動力。2010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25億元、凈利潤2.23億元,螺桿式空壓機市場銷售數量占有率近21%,居行業首位。
2009年12月,金石投資以4000萬元認繳開山股份新增股本5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4.67%。截至上市前,金石投資持有開山股份3.50%股權,賬面退出回報3.15億元,賬面回報率6.87。
九鼎投資辰欣藥業
8月1日,全國最大的治療性大輸液生產企業之一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九鼎投資9300萬元注資。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東濟寧,具有近40年綜合性化學藥品制劑生產歷史,屬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資料顯示,在大輸液行業中,辰欣藥業全國排名第三,僅次于四川科倫與雙鶴藥業。此外,辰欣藥業還是國內涵蓋高端制劑最齊全的藥企之一。公司產品覆蓋了包括輸液、針劑、凍干粉針劑、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和緩(控)釋片在內的七大制劑類型。
KKR投資聯合環境
8月1日,KKR宣布購買在新加坡掛牌的中國污水處理公司聯合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價值1.138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以把握中國高速成長的水資源產業市場的巨大商機。此批公司債轉換價格為0.45新元,與前30日均價0.328新元相較,轉換溢價為37%,期限五年,年利率2.5%,該轉換價格相較于新加坡交易所前3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值0.328新元,溢價為37.3%。
聯合環境市值約1.4億美元,主要業務為利用先進膜技術,如膜生物反應器(MBR)設計、建造、安裝及經營污水處理及回收系統,客戶包括中石化、中海油等。
天圖投資易盟網絡
8月2日,天圖創投旗下投資機構已完成對易盟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獨家投資,總投資金額5000萬元。易盟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明,是一家致力于家庭服務行業平臺研發和業務綜合運營的公司。以“讓天下家庭后顧無憂”為企業使命,致力于打造家庭服務信息平臺,對接家庭客戶和家庭服務機構,通過精準化匹配,為家庭客戶提供滿足其需求的家庭服務機構,實現一站式服務受理,全程服務跟蹤監管。易盟已在全國近40個城市建立家庭服務信息平臺,其“95081”的服務熱線品牌已得到家庭客戶的廣泛認可。
弘毅投資重組耀華玻璃
8月3日,弘毅投資參與重組的中國耀華玻璃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其中弘毅投資出資1億美元,持有60%股權。在股權結構上,弘毅投資持股60%,秦皇島市國資委持股30%,IFC持股10%,弘毅向新耀華增資1億美元,耀華同時還得到了1.5億美元的長期貸款,其中5000萬美元由IFC直接提供,另外1億美元由IFC協調銀團組織。在耀華的規劃中,到2015年底,耀華將擁有浮法玻璃生產線13條,硼硅玻璃生產線2條,鋁硅玻璃生產線1條,浮法玻璃年生產能力達到4139萬重量箱,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
漁愉魚獲1000萬元
8月4日,佛山市南海漁愉魚公司獲得1000萬元融資,投資方是蘇州瑞鑫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漁愉魚的前身為由成都芳草藥業有限公司和南海科達恒生共同出資組建的芳草恒生技術服務部,前期只是提供魚苗漁藥產品及相應的技術服務。2009年初,通過引入天使投資,轉型為獨立的公司漁愉魚。漁愉魚顛覆傳統漁需市場經營模式,從廠家到用戶,實行連鎖會員制,囊括了銷售店、信息店、服務店和培訓店,為養殖戶提供放心實惠的產品,實用的信息,指導漁民科學養魚,實現增產增收。從2010年4月第一家漁愉魚連鎖店開張以來,目前已經發展合作伙伴250家。
阜新振隆融資7000萬元
8月9日,君盛投資旗下的中小企業(天津)創業投資基金成功完成對阜新振隆土特產有限公司的投資,投資規模7000萬元。阜新振隆創建于2000年10月,是香港振隆行有限公司在阜新投資興建的具有出口自營權的中外合資企業。公司的生產經營范圍是收購、加工、出口農副產品及土特產品。現主要產品有南瓜籽仁、杏仁、葵花籽仁等二十幾種,是中國籽仁行業的龍頭企業。
立華畜禽獲3000萬美元
8月12日,常州市立華畜禽有限公司日前與聯想投資舉辦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聯想投資將注入資金3000多萬美元,此外,九州投資也將注入資金近1億元。立華畜禽成立于1997年,2010年上市肉雞1.02億只,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合作農戶3500多戶,合作農戶養殖收益2.1億元。截至目前,立華畜禽建立了“兩所兩站一中心”研發平臺,在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廣東、河南等省擁有13家全資子公司。立華畜禽即將啟動鵝和豬的產業化生產項目,計劃到2015年新建養雞、養鵝、養豬一體化公司8-10家。
英飛尼迪投資好聯絡
8月15日,英飛尼迪集團完成對北京數字天域有限公司旗下好聯絡科技700萬美元的投資。本次投資由英飛尼迪集團旗下美元基金完成,投入資金將用于支持好聯絡的新產品開發和營銷網絡建設。北京數字天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擁有領先手機互聯網技術的科技創新公司,目前主營以“好聯絡”手機通訊錄為代表的手機互聯網管理軟件平臺,同時數字天域還擁有多項包括手機鈴聲、手機短信、彩信等技術方面的軟件著作權及專利。
江陰浩博獲4000萬元
8月15日,君盛投資旗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基金宣布完成了對江陰浩博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總投資額超過4000萬元。江陰浩博主要業務是生產太陽能硅片的切割刃料及為各大太陽能硅片切割企業處理廢砂漿。隨著太陽能行業目前遭遇了國際市場寒流,硅片切割企業也都開始考慮回收利用切割后的廢砂漿,從目前技術來看,經過高質量的二次處理和回收后,40噸廢砂漿可獲得12噸回收砂(切割刃料),及16噸回收液(切割液)。相對于新的切割刃料和切割液,回收產品的售價只有其一半,這將極大降低了硅片切割企業的生產成本。
CC視頻完成第二輪投資
8月18日,國內領先的視頻云服務提供商CC視頻宣布正式完成第二輪2000萬美元融資。由迪士尼旗下思偉投資領投,IDG資本、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跟投。CC視頻成立于2005年,一直專注于視頻技術的研發。2006年10月,CC視頻免費視頻服務。2007年底,CC視頻完成了首次融資,2008年收購一家同行業公司。截至目前,CC視頻為超過12萬家網站提供視頻技術服務,每日播放量播放5000萬次,客戶范圍已經輻射到整個大中華區、日本、歐洲等地。第二輪融資將重點用于引進優秀人才,加速產品研發和市場方面的投入。
安潔士融資1000萬美元
8月19日,油田工業污水處理企業安潔士石油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獲得盈峰創投、經緯中國和德豐杰合計1000萬美元投資。安潔士董事長何文意表示,安潔士是國內將定向微波技術運用于工業廢水治理的企業,公司研發的絮凝劑可以實現在較小空間內30秒快速達到絮凝效果。此次所融得的資金將主要用于此兩項技術的市場推廣和技術服務。由于石油開采過程污水種類繁多,處理難度大,一直是環境污染的主源頭,國內各油田體系近幾年一直在加大處理和研發的投入力度。
長星風電獲3億元
8月23日,長星風電科技獲得黃三角產業投資基金3億元資金,用于3MW風電機組和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據了解,這是黃三角產業投資基金首期50億元募資簽約的27個投資項目之一。長星風電科技是中國第一家集大型成套風力發電設備研發、設計、主要部件制造、成套風力發電機組生產、裝配、調試及大型風力發電場開發、運營、管理于一體的國際化大型企業,具有承建EPC項目豐富經驗。
尊酷網完成首輪融資
8月24日,奢侈品折扣一站式購物平臺尊酷網宣布,獲得好望角啟航電商基金第一輪注資。尊酷網CEO侯煜疆介紹,新一輪的融資將用于品牌打造以及國內首家高端定制化衣櫥顧問服務。尊酷網隸屬北京尊酷極致科技有限公司,所售商品均為正品,大部分商品由廠家100%授權,并有歐洲原產地證明,倡導奢享生活的理念,為國內日漸龐大的高端消費人群和時尚人士提供極致的一站式奢侈品折扣購買體驗及個人形象顧問,私人高級定制等服務。
走秀網獲華平1億美元
8月18日,電子商務網站走秀網獲得1億美元第二輪融資,投資方是美國華平基金。資料顯示,走秀網是目前國內領先的時尚類電子商務網站,其定位也是全球中高端商品。其公司副總裁陳易佳表示,走秀網的定位是一家中高端時尚類網站,是線上的“星光天地”,其經營模式主要跟全球大的時尚百貨合作。今年3月份,走秀網曾獲凱鵬華盈注資2000萬美元。中國消費市場潛在的消費潛力使電子商務網站市場前景普遍被投資者看好。
沃爾德超硬工具公司獲投資
8月10日,北京沃爾德超硬工具有限公司與達晨創投、啟迪創投、華創盛景、分享投資等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引進了投資基金6150萬元,共同致力于北京沃爾德的持續快速增長。北京沃爾德超硬工具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希波爾重組而成,擁有超硬行業內專業技術和日趨強大的生產能力。
主營產品有三大類:國內獨家生產的PCD金剛石玻璃刀輪系列產品;具有強競爭力的PCD金剛石刀具、PCBN刀具及特種硬質合金刀具系列產品;PCD聚晶金剛石拉絲模芯產品。
華威設立4億美元PE基金
8月2日,華威國際投資將在重慶發起設立4億美元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該投資基金首期到位2億美元,將主要針對重慶IT及配套產業進行投資。華威國際進人重慶將通過自身投資實體運作、尋找重慶本地項目進行資本投入兩個步驟來完成。而資金的主要投入領域,集中在筆記本電腦配套、云計算等科技領域以及醫療、教育、物流、連鎖行業等與IT相關的服務業。華威國際集團管理資產達10億美元以上,迄今已投資120余家企業,涵蓋高科技及內需型產業,其中有近40家公司在海內外上市。
首支保障房PE基金成立
8月2日,昆明市人民政府與匯力北信(有限合伙)私募基金舉行保障房投資簽字儀式。首期規模為40億元的匯力基金投向昆明市保障房工程。這是國內首支專門進行保障房及配套工程建設投資的私募股權基金。
匯力基金是國內專門進行保障房及配套工程建設投資的私募股權基金,由匯力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起成立,通過匯集社會金融資金,以股權投資模式,對中國二三線城市舊區開發改造工程和保障房建設進行戰略性投資,以推動保障房建設。目前匯力基金已在國內
數個重點城市進行投資,投資規模超過100億元。
泰豐資本在華設立代表處
8月3日,歐洲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泰豐資本(TerraFirma)宣布,已獲準在中國設立代表處,辦公地點將設在北京,由中國區總裁石博領導。
泰豐資本管理著超過300億美元的資產,其代表處稱著眼于泰豐資本旗下公司的業務拓展機會、投資和并購機會,以及同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機會上的合作。泰豐資本的投資策略偏重于再具有豐富資產、提供基礎產品或服務的企業中發現并抓住價值。泰豐資本通過轉變企業戰略、持續投資以及完善管理來培育其投資的企業。
洛克菲勒入華成立合資基金
8月8日,美國洛克菲勒家族全資公司羅斯洛克資本有限公司(Rose Rock Capital LLC)宣布,與天津于家堡金融區城市運營商天津新金融合資成立羅斯洛克(天津)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資公司將采用人民幣和美元平行基金的形式,首期募集資金將在年底前結束,預計今年募資約50億元,包括人民幣和美元,整體募資約20億美元。商業地產投資一直是洛克菲勒家族的長項。據了解,新公司此次募資將主要用于興建于家堡羅斯洛克金融中心,這個金融中心的目標是成為東北亞地區的地標性建筑,計劃于2011年底之前動工。
上海成立創意產業基金
8月24日,上海市創意產業投資基金聯盟下半年整體規劃正式出臺。規劃稱,今年10月與12月將分別召開項目對接會,向投融資機構推薦15家企業,并力爭促成1-2筆融資。該聯盟由上海市創意產業展示與服務平臺管理中心聯合上海國盛集團投資公司、紅杉中國等8家投融資機構共同發起成立,資金管理規模折合人民幣共計約269億元(其中人民幣93.5億元,美元27億)。文化部2010年對300家民營文化企業的專題調研結果顯示,56.7%的企業認為融資困難,超過80%的企業主要依賴自身積累,融資方式極為單一。
篇7
[關鍵詞]傳媒業 資本運作 戰略
[基金項目]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轉型戰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13AXW006)
傳媒業一方面作為創意性行業,風險極大,需要通過金融支持(如VC等)和相關的金融安排,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創始人獲取巨大的回報,以更好地支持和鼓勵這些創新行為,因此,天然地能和金融業有機結合。另一方面,傳媒業是智力密集型行業,需要和金融業相結合。
一、互聯網企業是傳媒與金融結合的最大受益者
1.互聯網投資和市值大幅度增長。
(1)互聯網投資從2001年的約0.5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20.9億美元,9年的時間增長了40多倍,復合增長率高達50.69%。
(2)互聯網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從2000年 4.2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中期的近1462億美元,在短短的11年內增長了347倍多,復合增長率超過70%,是中國GDP平均增速的5倍以上。
(3)互聯網業務不斷深化?;ヂ摼W業務開始從門戶到搜索,從網游到移動增值,從視頻到社交,乃至方興未艾的團購、微博。
2.互聯網企業上市的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1999年到2002年。1999年,中華網是第一只互聯網中概股,在納斯達克登陸,已于2011年10月5日申請破產保護。第一個階段的代表企業主要有中華網、新浪、網易、搜狐,新浪、網易和搜狐已經成長為中國主要的門戶網站。
第二個階段為2003年到2006年,在互聯網泡沫散去之后,2003年12月攜程網的上市再次開啟大量互聯網上市的夢想,在這個期間上市的代表企業主要是盛大、騰訊、百度,其中,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以融資1.09億美元刷新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IPO融資記錄。
第三個階段為2007年到2009年,這個階段的主要代表企業是阿里巴巴和巨人。在該階段,百度股價沖破300美元大關,成為中國概念股在納斯達克第一家邁入百億美元市值規模的公司;2009年,暢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分拆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騰訊市值折合約300億美元,也成為中國第一家市值超過300億美金的互聯網公司。
第四個階段為2010年,代表企業主要是麥考林、當當網、優酷,在這個階段,電子商務與視頻網站成為主流,同時垂直門戶網站搜房與易車網也在美國上市,多元業務模式開始盛行。
第五個階段為2011年,代表企業為奇虎360。
二、媒體金融業發展現狀
我國的新媒體業自發展開始就和金融密不可分,從早期的風險投資的進入,中期的多輪融資支持以及成功的上市,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金融業的巨大支持。目前,傳統傳媒業尤其是出版業近幾年進入上市密集期。
1.傳媒企業海內外上市基本情況。
目前,在海外上市的傳媒類企業主要有42家,在國內上市的傳媒類企業主要有36家,具體見表1和表2。
2.我國傳媒企業上市情況分析。
(1)新媒體主要在海外上市。新媒體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作為重大的技術創新和媒體創新,風險較大,資金需求也很大,在國內資本市場不能提供融資需求的情況下,多采取在海外上市的方式來實現直接融資,主要是在納斯達克、紐交所和港交所上市。
(2)新媒體多是經過多輪融資之后上市的。新媒體發展的時間時間較短,資金需求量大,但是由于多是創新型企業,在上市前,多是經過了風險投資和多輪融資之后在海外上市的,因此,存在著巨大的投資需求。
(3)海外上市的傳媒企業主要是通過VIE結構安排上市的。所謂“VIE結構”,是指“協議控制”的方式,通常是境外注冊的上市公司和在境內進行運營業務的實體相分離,上市公司是境外公司,而境外公司通過協議的方式控制業務實體。
采用這種結構上市的中國公司,最初大多數是互聯網企業,比如新浪、百度,其目的是為了符合工信部(MIIT)和新聞出版總署(GAPP)對提供“互聯網增值業務”的相關規定。中國互聯網公司大多因為接受境外融資而成為“外資公司”,但很多牌照只能由內資公司持有,MIIT就明確規定ICP是內資公司才能擁有的,所以這些公司往往成立由內地自然人控股的內資公司持有經營牌照,用另外的合約來規定持有牌照的內資公司與外資公司的關系。后來這一結構被推而廣之,應用許多非互聯網赴美上市的公司中。
但是隨著國家對采取“VIE結構”的上市方式的控制更趨嚴格,更多的傳媒企業將采取在國內上市的方式上市,這也為人民幣基金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資機會。
(4)具有意識形態屬性的傳統媒體主要在國內上市。由于傳媒媒體多具備很強的意識形態屬性,為國家嚴格控制行業,所以多采取在國內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且絕大多數采取的是借殼上市的方式。
(5)上市的傳媒企業發展速度更快。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上市后的傳媒企業的發展速度都遠遠高于沒上市的傳媒企業,如新媒體的代表騰訊控股2011年上半年的總收入為人民幣130.8億元,同比增長47.0%,凈利潤為人民幣52.3億元,同比增長40.0%。
(6)上市的傳媒企業已經具備了很大的規模。截止到2011年8月底,42家海外主要上市的傳媒企業的市值為1603.1億美元,平均每家市值為38.17億美元;36家國內主要上市的傳媒企業的市值為2158.52億元,平均每家市值為59.96億元。
海外上市傳媒企業的總市值以及平均市值遠遠大于國內上市的傳媒企業,此外,國外上市的單個傳媒企業的市值相差懸殊,如最高的騰訊(519.1億美元)是最低的聯游游戲(0.1億美元)的5191倍,而國內上市的單個傳媒企業的市值相差不大,市值最高的中南傳媒(166.31億元)是最低的天舟文化(15.53億元)的10.71倍。
(7)上市不僅給傳媒企業帶來了資金,更帶來了科學的企業制度和規范化的管理。傳統媒體由于長期的非市場化狀態,不僅受管制,而且多采取“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方式,不僅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而且管理落后,更是缺乏有效的直接融資通道。但是傳媒企業在上市之后,通過倒逼機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傳媒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提升管理水平。
三、國內傳媒企業投資主體
目前,對國內傳媒企業進行投資的不僅有以中央和各省的國有資產主導的文化產業基金,還有國外的知名投資公司,更有大量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1.國際知名的投資公司主要有IDG、MIH、摩根大通、高盛等。
(1)IDG資本。成立于1992年,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風險投資公司之一,IDG資本已成為中國風險投資行業的領先者,管理總金額達25億美元的風險基金。目前已經在中國投資了100多個優秀的創業公司,包括攜程、百度、搜狐、騰訊、金蝶等公司,已有30多家所司公開上市或并購。
(2)MIH集團(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MIH 公司是在美國NASDAQ和荷蘭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場的上市公司,從2001年到2002年,在互聯網產業最低迷的時候,MIH先后從電訊盈科、 IDG和騰訊主要創始人手中購得騰訊46.5%的股權,成為騰訊最大的單一股東,也成為MIH集團在海外迄今最成功的一筆投資。除了投資騰訊,MIH還持有北青傳媒10%的股份,體壇傳媒30%的股份。
(3)摩根大通。美國著名投資銀行摩根大通計劃成立一個新基金,對互聯網和數字媒體公司進行投資。預計融資5億美元至7.5億美元。在大約2個星期前。
(4)高盛。高盛投資的主要有分眾傳媒、華視傳媒和搜房網。
2.國有資產為主導的文化產業基金。
(1)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部、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和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4家共同發起設立,歷經3年多籌劃和準備,目標總規模將高達200億元人民幣。
(2)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2009年4月,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審批,基金規模50億元人民幣,成為第一個在國家發改委獲得備案通過的文化產業私募股權基金。基金的主要發起方及出資方,包括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原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控股的上海東方惠金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國家開發銀行下屬的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大眾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上海大眾集團資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招商局中國基金下屬的深圳天正投資有限公司、寬帶資本等機構。
(3)湖南文化旅游文化產業投資基金。2010年12月22日,總規模達30億元的湖南文化旅游產業投資基金在長沙正式成立,這是湖南省第一只文化旅游產業引導基金。湖南文化旅游產業基金是湖南省聯合達晨創投、湖南高新投等機構共同組建,該基金采取定向私募運作模式募集,進行為期10年的封閉式管理。基金計劃總規模為30億元,三年內按3:4:3的比例分期到位,首期9億元。
(4)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和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投資業務的專業公司,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于2008年6月設立。中信產業基金目前管理的第一支人民幣基金――綿陽科技城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90億元人民幣。
(5)建銀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中國建設銀行成立“建銀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該基金規模為20億元,投資范圍涵蓋出版、電影、廣播電視、網絡游戲、動漫產業等受到十二五規劃重點扶持、潛力巨大的文化創意產業。
3.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主要有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軟銀賽富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鼎暉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凱鵬華盈中國基金、經緯創投中國基金等。
四、媒體金融業未來新趨勢
1.私有化退市成風。
2011年以來,大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股價低迷,被腰斬的個股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一大批淪為一兩美元的“垃圾股”,面臨被摘牌的悲慘境地。在這種背景下,很多中概股開始私有化。
根據羅仕證券有限公司的統計顯示,不包括被強制摘牌的企業,2011年在美已經或正在通過私有化交易退市的中國企業股本總額為78億美元,其中已經被管理層、戰略收購財團和私募股權基金等買斷的中概股股本總規模達到35億美元,此外還有43億美元的此類交易正在進入被收購或托管程序。據投中集團的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2年2月,已經有同濟堂、康鵬化學、中消安、盛大網絡、環球雅思、亞信聯創、中房信、國人通信等超過25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正在執行或已經完成“私有化”交易。
私有化的主要類型有五種:一是公司市值被嚴重低估,導致融資困難;二是為到估值更高的國內市場重新上市,如盛大游戲等;三是上市公司身份不利于長期戰略的實施;四是為了套現而實現的私有化;五是由于戰略合并而私有化退市,如優酷網和土豆網合并后,土豆網實現私有化退市。
2.互聯網企業國內上市將多。
隨著我國國內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證券市場規模大,上市公司數量多,股民相對成熟,承擔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發展潛力大、但盈利能力弱的互聯網企業開始在國內資本市場上上市,尤其是在創業板市場上上市,如樂視網等等。
3.互聯網金融。
近日,中國建設銀行以“善融商務”正式進軍電子商務業,GOOGLE給廣告主提供貸款,亞馬遜和阿里系也都給其第三方賣家提供信貸業務,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也正準備進入信貸業務領域,這些新的發展趨勢說明互聯網業、金融業和電子商務業之間的界線日漸模糊,行業融合日漸深入,已經形成新的“互聯網金融業”藍海,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前景。
互聯網技術的出現一方面可以拓展金融業的邊界和市場,實現之前不能實現的用戶需求,通過提高用戶體驗來激發和拓展用戶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省用戶的時間,為用戶帶來價值增值服務?;诨ヂ摼W技術的網絡經濟具有自身的顯著特點,在市場模式方面,網絡經濟是典型的雙邊市場,即同時面向廣告主和用戶,這樣就可以通過搭建平臺形成自身的生態系統;在平臺實際運作方面,網絡經濟具有邊際成本趨向于零的顯著特點,這樣互聯網企業就可以搭建巨型平臺來吸引大量的用戶和商家。
(1)互聯網企業不僅具備先進的技術而且已經有巨量的現金儲備?;ヂ摼W企業以用戶和市場為導向,以平臺為基礎,以技術為驅動,不僅搭建了巨型平臺,而且作為高技術企業,企業規模大,利潤率很高,已經儲備了大量的現金。
國外發達國家的新媒體具備了開展互聯網金融的良好基礎。谷歌201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總營收為141億美元,同比增長45%,凈利潤為21.8億美元,銷售收入利潤率高達15.46%;截至2011年12月31日,現金、現金等價物及有價證券的總額為446億美元;目前Google搜索廣告客戶多達100萬,多為中小企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且對資金的需求旺盛。亞馬遜2012年第二季度營收為128.3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來自電子產品和其它日用商品的銷售額為81.61億美元,同比增長38%;2010年全年凈銷售額為480.8億美元,同比增長41%;凈利潤為6.31億美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現金等為39.0億美元,同比增長12%。
反觀我國,百度、騰訊和阿里系也都具備了良好的條件。百度2012年第二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54.56億元,同比增長59.8%;度凈利潤為人民幣27.70億元,同比增長69.6%;活躍網絡營銷客戶數量約為35.2萬家,同比增長18.1%;來自每家網絡營銷客戶的平均營收約為人民幣1.55萬元,同期增長34.8%;截至2011年12月31日,百度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值為人民幣141.79億元。騰訊2012年上半年總收入為人民幣201.751億元,同比增長54.3%;網絡廣告業務收入為人民幣14.198億元,同比增長79.0%;期內盈利為人民幣60.729億元,同比增長16.2%;銷售收入利潤率高達30.1%;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的財務資源凈額為人民幣176.670億元。
至于阿里系更是領跑互聯網金融業,阿里系主要通過其旗下的阿里巴巴B2B業務、淘寶和天貓三個平臺為其會員分別提供訂單貸款、信用貸款兩項服務,金額控制在100萬元以內。相關數據顯示,阿里金融從2010年自營小額貸款業務以來累計發放280億元貸款,其服務的客戶超過13萬家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僅僅2012年上半年,就提高高達130億元的貸款。
雖然互聯網企業在金融業方面的業務發展順利,但和幾大國有銀行的規模、資金、實力等相比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2011年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凈利潤分別為2083億元、1694.39億元、1303.19億元、1220億元、507.35億元。
(2)互聯網金融的三種主要模式?;ヂ摼W金融主要有傳統金融業務的在線化、基于電子商務、廣告等平臺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基于互聯網的新金融模式三種模式,每種模式各有其特點。
首先,傳統金融業務的在線化,這種模式主要包括網絡銀行、網上支付、手機銀行和手機支付等。傳統金融業務借助互聯網技術,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地降低顧客在傳統銀行機構實體店的排隊時間,為顧客節省大量的時間成本,同時由于在線化金融業務的收費標準遠遠低于實體店的收費標準,也為顧客節省一定的成本;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也可以大量降低實體店的服務數量,大大降低傳統金融機構的成本。綜上所述,傳統金融機構通過傳統金融業務的在線化,大大提升了效率,不僅為顧客提供了更多的讓渡價值,也為顧客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務,極大地提升了顧客滿意度。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網上銀行和網上支付用戶分別為1.91億和1.87億,滲透率分別為35.50%和34.76%;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88億,手機在線支付的網民規模為4440萬人,滲透率為11.44%。在建行手機銀行與瀚銀科技聯合舉辦的“手機刷一刷,奔馳Smart開回家”活動中,參與者近400萬人,并創下11.48萬人次的單日用戶參與紀錄, 3個月中,建行手機銀行日均交易量為88.56萬筆,大大提升了手機銀行交易的活躍度。
其次是基于電子商務、廣告等平臺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2011年,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183919億元,廣告收入規模為3125.55億元。目前,傳統零售業正借助互聯網技術來實現徹底的升級和改造成電子商務業,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 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6萬億,同比增長33%,其中B2B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9萬億,同比增長29%。淘寶網的2011年單日成交額最高高達43.8億元,超過北京和上海的單日零售業銷售額之和,同比增長200%;2011年手機淘寶的全年成交額高達108億元,同比增長500%。在網絡媒體的廣告收入方面,2011年主要上市公司加上淘寶網和谷歌中國的廣告收入就高達387.55億元。
由于我國的電子商務業和網絡媒體的規模巨大,已經搭建了淘寶網、阿里巴巴、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大型的電子商務平臺以及百度、谷歌中國、騰訊等大型的廣告銷售平臺,圍繞這些平臺已經形成了信任性強、互動頻繁、粘性度高的生態圈,基于這個生態圈基礎上形成的互聯網金融圈比傳統的金融業務產業鏈條更為安全、緊密和牢固。一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平臺上的交易數據,放貸企業可以相對準確地計算貸款企業的現金流、業務規模情況,進而能夠計算出利潤等指標,這樣就能大幅度地降低貸款風險,提升風控能力,信貸安全就能更好地得到保障;二是由于圍繞這些大平臺已經形成了十幾萬家小企業的生態圈,客戶群規模大,尋找和甄選顧客對象的成本很低。當然,一方面由于有些平臺企業尚未取得相關金融牌照,不能吸收存款,也決定了在一定時期內互聯網金融業的規模相對較?。涣硪环矫嬗捎诜抠J對象多是小企業,也影響了房貸對象的范圍選擇。
第三是基于新媒體的新金融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是通過搭建互聯網金融信息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好、更多的投資建議,進而吸引更多的用戶來組建巨型信息平臺,在此基礎上開展相關金融業務,例如銷售相關基金業務等。目前這種模式尚處于初創期,但是未來將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對傳統金融業務帶來重大挑戰。
4.孵化器。
目前,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結合出現了一種新的方式:孵化器。主要有李開復先生領銜的創新工場、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傳媒夢工廠等。
篇8
Dealogic的報告指出,2011年投資銀行在華的總收入46億美元,同比下降20%,但仍是亞太區之首。當年,全球股票資本市場發行額為6283億美元交易,比2010年的8961億美元下降30%,是自2005年以來發行額最低的年份。
Wind的統計顯示,作為中國市場上最成功的合資投行,瑞銀證券過去3年的內地IPO市場占有率僅為2%;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在外資投行中排名第二,其合資公司中德證券的市場份額為1%;高盛高華的市場份額只有0.3%。
雖然中國IPO市場的總體規模很大,但單項IPO的融資規模卻要小得多:2010年中國平均每項IPO的融資額為1.83億美元左右,2011年縮減為1.47億美元。對于合資投行來說,承銷小型IPO所獲得的收入,與為弄虛作假的企業融資所需承擔的法律及名譽風險相比,并不具有吸引力。即便是外資投行憧憬中的國際板業務,正式推出后也會被中國國際金融公司(CICC)、中信證券和中銀國際(BOCI)等國內大行分掉大半,多家合資投行還要激烈爭奪剩下的份額。
長期來看,內地市場已成為外資投行全球布局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合資投行有助于在華組建完整的業務平臺。然而,由于中國證券監管部門對合資投行33%的外資持股限制,以及最近三年A股市場以中小板、創業板為主的小規模、高風險的IPO企業群體,包括高盛在內的幾乎所有合資投行短期內都面臨水土不服的局面。
內地業務不見起色的同時,外資投行占據主導地位的海外上市業務也遭遇嚴峻考驗:在VIE事件與中國概念股被做空的雙重沖擊下,中國企業赴美IPO急轉直下;盡管在2011年香港H股IPO市場前六名的承銷商均為外資大行(德意志銀行、高盛和瑞士信貸包攬了前三名),然而隨著中銀國際、建銀國際、中金公司、中信證券等為代表的中資投行的步步緊逼,外資投行的香港上市業務面臨巨大的壓力:中資券商為贏得市場份額,壓低了香港IPO的承銷費率。目前,香港IPO承銷的平均費率為2.2%,較2010年前的3.5%下跌37%。
在慘淡的市場環境中,即便是外資大行保薦的新股也難免破發。2011年,10家外資投行承銷了35家香港IPO,其中超過半數在上市日即跌破招股價:高盛、花旗等大投行也在其中。摩根大通去年承銷了6家香港IPO,掛牌首日表現在美資投行中最佳,平均賺3.85%。相比之下,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成為外資投行中最盡責的保薦人:該行去年發售7只新股,首日平均賺6.34%。
目前,全球性投行的在華業務已涉及投資銀 行、企業銀行、現金管理、證券服務、大宗商品、期貨交易、股權投資等多個領域。通過收購國內信托公司進軍信托市場,從而向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與產品成為外資投行內地業務布局的下一步。
高盛:最佳股票承銷
Dealogic的統計顯示,2011年高盛繼續領先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瑞銀集團(UBS)、德意志銀行等強勁對手,同時位居亞太區股票承銷額、完成并購交易額與投行業務收入等多項排名榜首(見表2、3、4)。在當年《亞洲金融》(FinanceAsia)的系列成就獎的評選中,高盛被授予最佳投資銀行、最佳股票行、最佳IPO承銷行等多個獎項。
2011年中國企業前5大海外IPO中,高盛參與承銷了上海醫藥(集資21億美元)、新華保險(集資18.9億美元)、高鑫零售(集資12億美元)、華能新能源(集資8.5億美元)等4宗。同時,該行協助奢侈品牌普拉達、箱包制造商新秀麗、周大福、京能清潔能源在香港上市,分別籌資25億美元、12.5億美元、20億美元、2.71億美元;高盛還促成優酷在紐交所完成5.9億美元的再融資。
高盛在中國并購市場相當積極:2011年,該行在如家以4.7億美元收購莫泰168、蘇格蘭皇家銀行出售飛機租賃業務的交易中,均擔任賣方財務顧問;還協助兗州煤業斥資21.3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煤炭公司Gloucester。
在外資投行中,高盛在華的股權投資業務最為活躍。2011年3月,高盛牽頭的財團獲準收購中國第五大壽險公司泰康人壽12.02%的股份。同年5月,高盛與北京市政府合作,設立規模達50億元的人民幣股權基金;該基金由高盛亞洲直接投資部負責管理。
2011年7月,國有水泥集團華潤水泥控股出資2.42億美元,向高盛收購了內蒙古蒙西水泥40.6%的權益。9月,該行向達內IT培訓集團注資2000萬美元,完成達內的第三輪融資。同年11月,高盛又投資3.35億元人民幣,入股青島利群百貨。
高盛中國投行業務主管、高盛高華CEO蔡金勇指出,該行在拓展中國市場時,注重與具有市場領導地位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企業合作,將優秀的企業推薦給投資者。蔡金勇在“新股估值定價研討會”上表示,對于目前國內新股發行存在的“三高”問題,過多依靠市盈率等機械指標進行判斷,并不利于中國資本市場長遠的發展。投資者應該更多關注公司的成長性、管理層的可信度等指標。與不少國內券商過于關注IPO不同,高盛將中國視為其全球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在華拓展包括承銷、并購、研究、機構銷售、大宗商品、股權投資、財富管理等在內的綜合金融服務。
同年,高盛先后聘請了日本央行經濟學家Naohiko Baba、歐洲央行經濟學家Huw Pill、英國央行經濟學家Andrew Benito。雇用前政府官員只是高盛宏偉計劃的一半內容,另一半內容是將高盛雇員送進政府部門。
在“旋轉門”的另一側,高盛前首席英國經濟學家Ben Broadbent加入了英國央行,前副董事長Mario Draghi自2011年11月起出任歐洲央行行長。紐約大學金融學教授、高盛前合伙人Roy Smith稱:“高盛正在從各大央行聘用的人才傾向于對貨幣政策、外匯和監管規定發展趨向擁有極具價值的認識,而且能與各種權要人士取得聯系。”
高盛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后,由于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規定和資本要求,導致其盈利能力受損。2011年至今,該行有40多位合伙人離職。
摩根士丹利:最佳并購咨詢
摩根士丹利多年來一直全力以赴拓展中國市場:2011年3月,該行同時任命孫瑋、William Strong為亞太區聯席CEO;孫瑋繼續兼任中國區CEO。
2011年,摩根士丹利分別協助中化集團旗下金融租賃子公司遠東宏信、油田服務及設備制造商海隆控股、中國地板、華油能源、華能新能源、寶信汽車、高鑫零售、新秀麗等通過香港IPO籌資6.59億美元、1.33億美元、1.42億美元、5280萬美元、8.5億美元、4.12億美元、12億美元、12.5億美元;該行推動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貿易公司嘉能可完成香港和倫敦的兩地上市,集資75億美元。
同時,摩根士丹利接連擔任了全球性股權投資基金凱雷集團(The Carlyle Group)出售中國太平洋保險持股、Permira轉售6.14億美元銀河娛樂股份、淡馬錫(Temasek)出讓36億美元建設銀行股份及50億美元中國銀行股份轉讓等大宗交易的獨家簿記行。摩根士丹利還參與了2011年9月中信證券融資17億美元的香港IPO,該行因此被《亞洲金融》評選為當年最佳金融機構業務行。
摩根士丹利在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領域,也不甘落后:2011年促成人人網、世紀互聯、鳳凰新媒體成功IPO,分別融資8.5億美元、2.24億美元、1.4億美元。其中,人人網是當年中國企業集資規模最大的美國IPO。
2011年5月,在如家以4.7億美元收購莫泰168的交易中,摩根士丹利擔任賣方的財務顧問。此項并購被《亞洲金融》評選為當年最佳中國交易。同時,該行協助通用電氣金融服務公司(GE Capital)以7億美元向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出售GE Money新加坡業務、安盛集團(Axa)向高盛/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牽頭財團轉讓12億美元的泰康人壽股份、美國國際集團(AIG)以22億美元向臺灣潤成投資出售南山人壽、雀巢(Nestle)17億美元收購在新加坡上市的徐福記60%股份等大型并購交易?;谏鲜龀錾珮I績,摩根士丹利被《亞洲金融》評為當年最佳并購行。
同年6月,摩根士丹利與華鑫證券的合資投 行在上海浦東新區開業。該行董事長麥晉桁(John Mack)表示,新的合資公司在業務定位上與中金公司完全不同?!爸薪鸸臼鞘澜缧缘耐缎校Ω康だA鑫不會有國際性的覆蓋,而是專注于中國資本市場?!敝档米⒁獾氖牵湑x桁同時也是摩根士丹利華鑫的董事會成員,足以證明該行對大摩華鑫的重視。
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席CEO兼中國區CEO孫瑋指出,牽手華鑫證券,意味著該行建成了為在華客戶提供涵蓋商業銀行、信托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在內的全方位業務平臺。2011年5月,摩根士丹利人民幣股權投資管理公司在杭州成立,首期基金募集15億元。摩根士丹利擁有合資公司80%的股份。
2011年3月,摩根士丹利聘請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北京主管合伙人封和平為中國區副主席。自2003年起,封和平在普華永道主要負責大型國有企業重組上市。
借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被做空大幅下跌之機,摩根士丹利旗下股權投資基金主動出擊,逢低吸納:2011年5月,摩根士丹利亞洲股權投資基金(MSPEA)向永業國際投資5000萬美元。同年8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鑫達集團獲得摩根士丹利1億美元的投資,MSPEA擁有鑫達23.8%的股權。2011年12月,MSPEA又向中國化妝品包裝企業興中控股提供了5年期、總額2.3億美元的并購貸款,用于興中在歐洲的業務擴張。
摩根大通:最佳批發銀行
與高盛、摩根士丹利的商業模式不同,摩根大通(JPMorgan)作為全球領先的綜合性金融機構,業務涵蓋投資銀行、消費金融、小型企業及商業銀行服務、金融交易處理、資產及財富管理、股權投資等領域。
2011年3月,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將旗下的亞洲基金傳真交易處理系統轉包給摩根大通,并為其亞太區發展計劃提供支持。此項合作有效地提升了摩根大通在交易執行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并促使貝萊德更專注于服務亞太客戶。同期,該行亞太區資金管理部任命姚家華、Hendra Lembong、Adrian Godfrey分別出任銷售主管、現金管理主管、客戶服務與管理實施負責人。
同年10月,摩根大通任命資深交易與企業銀行家許偉揚為資金及證券服務部中國區主管、資金服務部大中華區主管。許偉揚在交易與企業銀行業務方面擁有近20年的工作經驗,他曾任德意志銀行全球交易銀行中國區主管、企業現金管理部貿易融資大中華區主管。
2011年12月,摩根大通將資深銀行家Jeff Zajkowski派至香港,出任該行亞太區股票資本市場與衍生產品(ECDM)主管;之前的聯席主管吳繩祖和Doug Howland則分別負責大中華市場和日本市場。2012年1月,摩根大通聘請前瑞士信貸投行部主席Marc Granetz為全球金融業務主管,領導與發現新的市場機會。
摩根大通在大中華區資本市場非常活躍:2011年,該行先后協助中國最大的民營氫氧化 鋁生產商宏橋集團、5100冰川礦泉水、遠大中國、新華保險、周大福和寶信汽車等企業在香港成功IPO,分別集資8.17億美元、1.77億美元、18.9億美元、20億美元、4.12億美元。摩根大通也參與了世紀互聯2.24億美元的美國IPO,并擔任盛大網絡私有化交易的財務顧問,提供1.8億美元的貸款。該行還出任天合化工、有色金屬礦業、光大銀行、海通證券、復星醫藥等中國企業的海外上市承銷商。
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2011年摩根大通在華并購咨詢業務以138.2億美元的交易總額在業內拔得頭籌。該行被《國際金融評論》亞洲版(IFR Asia)與《亞洲金融》評選為當年最佳股票關聯交易行。
摩根大通亞洲投行副主席、中國投行CEO方方表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越來越快,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越發明顯,建議可以重新考慮“港股直通車”,同時可以參照QDII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人民幣要想成為國際貨幣必須具備貿易結算、投資和儲備三大功能,而要實現這三大功能就必須在海外有一個地方進行交易、儲備,香港則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香港作為一個離岸人民幣市場,是人民幣國際化當中的橋頭堡,可以發揮巨大作用。
在方方看來,香港要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必須解決三大問題,資金池要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相關投資產品品種要增大,還需要進一步打通在岸和離岸市場。人民幣國際化對在港中外資券商來說都是機遇,他對香港市場的人民幣IPO前景相當有信心。
2011年6月,合資券商第一創業摩根大通在華開業,曾任中金公司投行部董事總經理的貝多廣擔任該公司CEO。與其他合資投行類似,一創摩根接下來的發展成敗取決于是否采取適應內地市場的靈活策略來贏得客戶,同時吸引人才加入,加強專業團隊。
同期,摩根大通(中國)創業投資公司向方正國際軟件投資了2500萬美元,并參與了團購網站滿座網第二輪超過5000萬美元融資。該行還出資與北京首創合作,成立合資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首期管理1.5億美元的資金,以環保節能、新能源和高科技為投資核心。
2011年11月,摩根大通投資約2億美元,參與在華設立中外合資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該合資擔保公司的簽約金額為51億元人民幣(合8.034億美元),由摩根大通、西門子(Siemens)、寶鋼集團、海航資本、中國進出口銀行以及其他幾家中方投資者共同出資設立。摩根大通擁有這家合資公司24.9%的股權,為該公司在風險控制、發展戰略及產品創新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
與此同時,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子公司獲北京市政府批準,根據新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 簡稱QFLP)制度成立一只規模達20億美元的人民幣/美元雙幣基金,該公司也因此成為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家外資人民幣基金管理公司。摩根大通在北京及周邊地區進行股權投資時,可把不超過10億美元的外幣兌換成人民幣,這一規模相當于北京市QFLP總額度30億美元的三分之一。
德意志銀行:最佳進步投行
自從“首富園丁”蔡洪平出任德意志銀行亞洲區投行主席以來,德銀在中國企業上市融資業務領域的表現較以往更為進?。簻吠傅慕y計顯示,2011年德意志銀行憑借承銷9項發行、總承銷金額15.6億美元,在中國企業境外IPO承銷排名中高居榜首,市場份額達12.4%。該行推動人人網、鳳凰新媒體、土豆網在美國成功上市。同期,德銀在亞太區(日本除外)總共完成了16項IPO、11項高收益債發行,數量領先于競爭對手。該行被《亞洲金融》推選為當年最佳高收益債券行。
然而,由于中外資股東的利益沖突,合資投行中德證券在2011年遭遇了高層動蕩的考驗:2011年6月,來自外方股東德意志銀行的中德 證券投行部總經理費翔離職;同年9月,中德證券CEO王仲何也加盟工銀國際,主管投資銀行和資本市場等業務。2011年至今,中德證券承銷在A股上市的漢王科技、華銳風電等企業接連曝出營利暴跌、被合作伙伴等不利的市場消息,也對保薦人的聲譽帶來負面影響。
在中國市場,德意志銀行擁有諸多業務互補的戰略性投資:中德證券33.3%的股份、華夏銀行19.99%的股份、嘉實基金30%的股份。除了投資銀行之外,該行在華也積極拓展企業銀行、環球市場交易、私人與中小企業等業務。2011年4月,德意志銀行率先執行了首批國內人民幣對外匯期權交易。該行執行董事兼環球市場部中國區業務主管高峰表示,隨著人民幣波動率的增加,外匯期權為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了一項新的匯率避險工具,有助于其更有效的進行外匯風險管理。德銀中國外匯交易主管李民宏認為,人民幣匯率機制逐步向更加靈活的匯率機制靠攏,允許更大的匯率波動率,有助于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同年6月,德意志銀行同時任命高峰、朱彤為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德意志銀行集團中國區總經理。
蔡洪平在“《財經》年會2012”上指出,中國應改變絕對控股的概念,可在如航空、石油、電信等重要行業保留國家戰略性的控股;從控股的成本來看,可降至30%,以此套現40萬億元。各級政府所套現的巨額資金,可以有三大用途:首先,解決全國性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其次,可以用于投資政府建立的公共服務平臺,如教育、文化、體育等;還可以繼續用于政府的公共建設,如通信、交通等硬件設施的建設。
瑞銀集團:最佳合資投行
瑞銀在一系列投行高層離職的沖擊下,2011年沒有延續過去8年核心投行業務收入在亞太區(日本除外)排名榜首的勢頭,被華爾街大行高盛趕超。
為了加強其亞洲領導團隊,瑞銀將其全球投行業務聯席主管艾維思(Alex Wilmot-Sitwell)調至香港,出任亞太區聯暨CEO。該行還調派全球資本市場亞洲業務主席Peter Burnett、股權辛迪加亞洲業務主管Sam Kendall等資深銀行家常駐亞太;2008年離職的瑞銀前高管John Sturmey也重返瑞銀,成為其全球資本市場亞洲業務聯席主管。
2011年,瑞銀在中國企業海外上市融資領域完成的主要交易包括:遠東宏信、百宏實業、興源動力、高鑫零售、新華保險、京能清潔能源、中國服飾的香港IPO;奇虎360的美國IPO。
湯森路透的統計顯示,作為在內地股權資本市場排名最高的合資投行,瑞銀證券當年承銷了包括龐大汽貿、比亞迪在內的9項發行,總額達33億美元,在A股承銷市場排名第七。
瑞銀亞洲投資銀行部主管金弘毅認為,市場時機只是上市成功的一個因素,企業自身基因和承銷商的銷售實力同樣至關重要。由于香港市場非常國際化,國際資本市場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香港股市的大起大落,但只要公司對定價沒有不合理的訴求,依然有望逆勢成功發行。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持續活躍也為瑞銀帶來了不少業務機會,該行曾在兗州煤業收購澳大利亞Felix Resources、五礦收購澳大利亞Oz Minerals等交易中擔任財務顧問。
2011年7月,瑞銀聘請郭德勝任大中華區投資銀行總裁:通過強化“一體化”戰略,統領從危機中復蘇的瑞銀大中華區與大客戶相關的投行業務。此外,他還負責拓展瑞銀新成立的全球家族理財師計劃(Global Family Office),該計劃針對于資產超過5000萬美元的超高端高凈值客戶。以財富管理資產規模計,瑞銀在亞太區排名第一。
瑞銀中國區副總經理張化橋于2011年6月宣布提前退休、投身小額貸款業,同期瑞銀證券執行董事白離職加入渣打銀行,出任渣打戰略客戶全能銀行部董事。在美資投行Jefferies Group從瑞銀挖走了亞洲金融機構業務主管Ren Wang、執行董事Ronald Tam與Dai Qiang等銀行家之后,瑞銀于2011年8月將歐洲、中東與非洲金融機構業務聯席主管波立德(Patrick Porritt)從倫敦調任香港。
2011年11月,瑞銀憑借綜合的研究和銷售優勢,成功超越了此前連續4年排名第一的里昂證券,獲得《亞洲貨幣》(Asiamoney)“亞洲最佳經紀商”的殊榮(日本除外)。瑞銀在中國內地的證券研究和銷售服務評比中也榮登榜眼。
瑞銀在華拓展投資銀行業務的同時,積極進軍中國方興未艾的股權投資市場:瑞銀環球資產管理通過在北京設立一家資產管理公司,開拓中國快速發展的股權投資和顧問服務市場。該行提供包括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受托管理股權投資基金資產、為所管理的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的企業提供管理服務、股權投資咨詢等股權投資相關業務,以及參與股權投資(包括直接投資和母基金)。
瑞銀環球資產管理中國區主席凌新源透露,過去兩年來該公司中國區的業務量增長超過10倍。他認為,瑞銀在中國公租房REITs(房地產信托基金)市場已占得先機;該公司也提供股權投資的估值服務;瑞銀還會參與藝術品投資基金、組合基金(FOF)。此外,瑞銀環球資產管理準備設立境內的人民幣基金,投資內地的基礎設施項目。
瑞士信貸:最佳中型股承銷
作為源于瑞士的兩大全球性金融機構之一,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2011年在大中華資本市場表現活躍:該行參與的主要上市融資交易包括:上海醫藥、中國罕王、天福茗茶的香港IPO;嘉能可的香港和倫敦兩地上市。當年,瑞信還協助人人網、土豆網在美國IPO。2011年7月,瑞信促成中華鋼鐵成功完成8.26億美元的GDR發行,這是臺灣地區自2007年10月以來規模最大的股票發售。該行還擔任英國曼聯俱樂部新加坡上市的承銷商。同期,瑞信被《亞洲金融》評為最佳中型股承銷行、最佳股票經紀行。
當年,在方正證券A股上市融資58.5億元的交易中,瑞士信貸在華合資投行瑞信方正出任財務顧問。該行還在歐洲最大的股權投資基金安佰深(Apax Partners)收購餐飲連鎖企業金錢豹、英國培生集團(Pearson)2.94億美元收購環球雅思等交易中提供財務咨詢服務。
2011年7月,瑞士信貸任命周紀恩、Carl Bautista和George Pavey為其全球市場解決方案部亞太區聯席主管,加強該行亞太區資本市場和結構產品部門的管理團隊;瑞信還委任洪長福為大中華區投行部和全球市場解決方案部副主席。洪長福繼續負責大中華區的重要客戶,與該行中國投行部主席胡知鷙密切配合。瑞信大中華區固定收益部主管周韶健同時被提升為大中華區私人融資和企業衍生產品主管,以改善該行固定收益產品向大中華區投行客戶提供的服務,并加強兩個團隊之間的協作。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報告稱,瑞士信貸在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并購交易市場上排名第一:該行去年為總共14宗可再生能源并購提供咨詢服務,交易總額達156億美元;摩根大通與諾斯德(Lazard)以107億美元的交易總額并列第二。
為了大幅削減成本,瑞信于2011年12月宣布將整合私人銀行和投資銀行的運營業務,并從2012年初起合并全球外匯業務和新興市場固定收益業務,由Chris Corson、Todd Sandoz出任新興市場與外匯業務聯席主管。目前,該行45%的外匯業務收入來自新興市場;成立全球外匯與新興市場集團是為了滿足客戶對“一站式”服務的需求。
精品投行進軍大中華市場
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包括諾斯德、洛希爾(Rothschild)、Evercore、Greenhill在內,以并購和重組咨詢為主的精品投資銀行(Boutiques)在全球并購收入中所占 比例達17%,較2000年時的9%增長近一倍,市場影響力與日俱增。
面對大中華資本市場的業務機會,精品投資銀行也躍躍欲試:2011年3月,諾斯德任命基德律師事務所(Gide Loyrette Nouel)原合伙人閻蘭為大中華區投行部董事總經理及總裁。
諾斯德董事長兼CEO杰高博(Kenneth Jacobs)認為,當前的歐美債務危機不會對全球并購市場形成長期影響;而在此過程中,由于很多面臨融資困難的企業不得不選擇通過資產出售來獲得資金,中國企業將迎來眾多的海外市場并購良機。
諾斯德曾在1970年代幫助美國政府設計全套金融拯救方案,使紐約市政府免受破產之災。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后,該行幫助愛爾蘭財政部完善和實施對愛爾蘭整個銀行業的重組計劃。目前,諾斯德正在幫助協調希臘政府與各主要市場參與者之間的關系。
美馳集團(Moelis & Co.)在2010-2011連續兩年被《銀行家》(The Banker)評為最具創新力的精品投行。該行于2011年4月通過收購位于香港的獨立金融咨詢公司APA進軍亞洲。APA由原荷蘭銀行(ABN Amro Bank)亞太區全球客戶部主管歐達熙(Richard Orders)創辦;自2009年初成立以來,APA曾為太古集團(Swire Pacific)、國美電器(GOME)等上市公司提供并購與重組咨詢。
盡管創建至今不足5年,美馳已在不少復雜交易中為客戶提供咨詢服務:包括為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提供出售給英博(InBev)事宜的咨詢、為雅虎(Yahoo!)提供微軟主動收購雅虎提議的咨詢、為迪拜政府提供迪拜世界重組的咨詢。美馳還為中國企業的跨境交易提供專業咨詢:包括太平洋世紀汽車系統(一家受北京市政府支持的企業)收購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Nexteer Automotive部門、Orkla向中國藍星出售Elkem。同時,在新秀麗集資12.5億美元的香港IPO中,美馳出任財務顧問。
同年6月,美馳聘請周凡為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此前,周凡擔任盛金資本(CJC Partners Inc.)創始合伙人,為中國企業提供跨境收購與融資服務。他曾任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中國網通副總裁、通用電氣金融服務公司商業融資部經理等職。11月,美馳在北京設立辦事處,正式進軍內地市場。
2012年1月,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團(SMFG)旗下投行子公司SMBC日興證券向美馳投資9300萬美元,收購其5%的股份。此項交易使美馳順利進軍日本市場,向SMBC日興的客戶提供跨境并購咨詢。
與大型投資銀行不同,曾參與安然、世界通信等經典破產案的獨立投行華利安諾基(Houlihan Lokey)主要提供并購、資本市場融資、財務重組及估值等業務;華利安被湯森路透推選為過去10年全球排名第一的財務重組與并購公平性意見顧問。該行專注于10億美元左右的中型交易,這類交易無論是在經濟周期頂部或底部,仍然保持穩定增長,且執行風險較低,更能保證雙贏的局面。
2011年4月,華利安聘任陳為民為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區總裁,負責中國投行業務。此前,陳為民擔任諾斯德北京辦事處總經理,負責開發其在華業務。他曾在垂直一體化的光伏企業江蘇常州天合光能擔任CFO,協助天合光能成功到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