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實踐報告范文
時間:2023-05-04 13:09: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商務實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兩個月,短短的兩個月,說不上是每一份經過都會成為內存,但緊張沉默之后的確實是感慨。
署假期間,我在廣東東莞的一家電腦公司做教師,主要是教那些比較簡單實用的辦公軟件,本來開初都沒想到自己一個學英語專業的竟會去做電腦教師,于是真的覺得老師那句話的實在,在學校,學到的任何一種知識都是一種有用的貯備,雖然在平時看來學的很多東西總感覺與自己的想象很遙遠,但說不不定就在某一刻顯現出來。這也許就是有些師哥師姐說的在工作過程中總覺那些東西在學校見過,但卻己經忘了,擦肩而過。,想起這,真的得感謝在校期間學的那些本專業的那些另外的知識。
以前也想過,學我們英語專業的,也許以后最起碼存在那種機會去走向講臺,所以,這短短的兩個月的經歷,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煅練,而且,專門機構統計的現在的畢業生出來后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會做與自己專業相符的工作,因而。、在工作的過程中, 我都在不斷的提醒自己,不斷的對自己要求,把手上的活,當做是自己的本職工作,而老板常常強調的就是每個員工都必需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做事,我也覺得這是以后無論做任何一份工作都會收到的要求。
因為公司的員工都是即訓上崗,所以,一直沒有又休,而且在工作期間最大的體會就是,作為一個教師,或者說是一名授課者,最大的考驗就是耐心,有的時侯,一個問題還得重復很多遍,這個時侯,就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它,而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去感受,慢慢的但有了分冷靜的習慣,這也是在這很短的工作中得到的很大的體會。
在工作之余,我還經常出到外面去看看,也算是一種見識,東莞是一個新起的城市,但它卻己走在了中國城市建設的最前端,在這種地方,看得到的機會,的挑戰,有時會把自己與那些出入寫字樓的同樣年輕的人比較,心里真的感受到那很明顯的差距,當然,這種差距并不是一時一日而起,所以,出到外面,一個正確的心理定位但顯得格外重要,不然,常常因為比較把自己看得很不平衡,而迷失自己的方向,那些在我們前頭的人們,可以當作是榜樣,但不可過多的去計較,自己能做到何種程度,應該有一個很明了很中性的認識,不能過于攀比,更不可自以為是因而。結束工作的時侯,心里就有一種很渴望的感覺,明白了自己與社會所需的要求,因為現在畢業求職,特別是對于像自己一般的人,的時侯是社會,職業選擇自己,面是不是的自己去選擇職業,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先就業再擇業吧。
篇2
署假期間,我在廣東東莞的一家電腦公司做教師,主要是教那些比較簡單實用的辦公軟件,本來開初都沒想到自己一個學英語專業的竟會去做電腦教師,于是真的覺得老師那句話的實在,在學校,學到的任何一種知識都是一種有用的貯備,雖然在平時看來學的很多東西總感覺與自己的想象很遙遠,但說不不定就在某一刻顯現出來。這也許就是有些師哥師姐說的在工作過程中總覺那些東西在學校見過,但卻己經忘了,擦肩而過。,想起這,真的得感謝在校期間學的那些本專業的那些另外的知識,以前也想過,學我們英語專業的,也許以后最起碼存在那種機會去走向講臺,所以,這短短的兩個月的經歷,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煅練,而且,專門機構統計的現在的畢業生出來后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會做與自己專業相符的工作,因而。、在工作的過程中,我都在不斷的提醒自己,不斷的對自己要求,把手上的活,當做是自己的本職工作,而老板常常強調的就是每個員工都必需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做事,我也覺得這是以后無論做任何一份工作都會收到的要求。
因為公司的員工都是即訓上崗,所以,一直沒有又休,而且在工作期間最大的體會就是,作為一個教師,或者說是一名授課者,最大的考驗就是耐心,有的時侯,一個問題還得重復很多遍,這個時侯,就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它,而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去感受,慢慢的但有了分冷靜的習慣,這也是在這很短的工作中得到的很大的體會。
在工作之余,我還經常出到外面去看看,也算是一種見識,東莞是一個新起的城市,但它卻己走在了中國城市建設的最前端,在這種地方,看得到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挑戰,有時會把自己與那些出入寫字樓的同樣年輕的人比較,心里真的感受到那很明顯的差距,當然,這種差距并不是一時一日而起,所以,出到外面,一個正確的心理定位但顯得格外重要,不然,常常因為比較把自己看得很不平衡,而迷失自己的方向,那些在我們前頭的人們,可以當作是榜樣,但不可過多的去計較,自己能做到何種程度,應該有一個很明了很中性的認識,不能過于攀比,更不可自以為是。
篇3
署假期間,我在廣東東莞的一家電腦公司做教師,主要是教那些比較簡單實用的辦公軟件,本來開初都沒想到自己一個學英語專業的竟會去做電腦教師,于是真的覺得老師那句話的實在,在學校,學到的任何一種知識都是一種有用的貯備,雖然在平時看來學的很多東西總感覺與自己的想象很遙遠,但說不不定就在某一刻顯現出來。這也許就是有些師哥師姐說的在工作過程中總覺那些東西在學校見過,但卻己經忘了,擦肩而過。,想起這,真的得感謝在校期間學的那些本專業的那些另外的知識。
以前也想過,學我們英語專業的,也許以后最起碼存在那種機會去走向講臺,所以,這短短的兩個月的經歷,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煅練,而且,專門機構統計的現在的畢業生出來后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會做與自己專業相符的工作,因而。、在工作的過程中,我都在不斷的提醒自己,不斷的對自己要求,把手上的活,當做是自己的本職工作,而老板常常強調的就是每個員工都必需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做事,我也覺得這是以后無論做任何一份工作都會收到的要求。
因為公司的員工都是即訓上崗,所以,一直沒有又休,而且在工作期間最大的體會就是,作為一個教師,或者說是一名授課者,最大的考驗就是耐心,有的時侯,一個問題還得重復很多遍,這個時侯,就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它,而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去感受,慢慢的但有了分冷靜的習慣,這也是在這很短的工作中得到的很大的體會。
篇4
關鍵詞:資產減值;財務報告;資產負債表;上市公司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8—0060—03
一、資產減值的含義
從會計學角度分析,由于使用不同的計量屬性即:歷史成本法和可變現凈值法兩種方法對資產進行計量,口徑不同,差異必然會產生,導致發生資產減值。當資產的可變現凈值低于歷史成本時,資產減值發生。對于應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的具體數額,企業往往按照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熟低法計量,當資產的賬面價值低于可收回金額時差額應計為減值準備。計提減值準備可以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資產狀況,保證財務報告的有效性。中國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遵循謹慎性原則,每年至少在年終,對于資產進行合理的檢查和預計,對于可能發生損失的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边@是為了防止企業夸大利潤,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可比性。但是在現實中,國家制定資產減值準備的初衷沒能完全實現,一部分企業曲解其意,也正是利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方法操縱了利潤。
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影響
(一)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1.增加資產項目的真實性
國家要求企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目的是為了夯實企業資產,防止企業高估資產,虛報利潤,影響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幫助信息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資決策。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也是向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重要步驟。舉例來說,在原會計制度下,無論外界經濟發生怎樣的變化,無論固定資產價值降低多少,只要固定資產按照歷史成本計價入賬的,并且按時計提了折舊,就按賬面價值列入報表,即使現價與歷史成本存在巨大的差距,也完全符合會計制度的規定。如果計提減值準備,公司應預先將固定資產賬面價值高于可回收金額的差額作為“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出來,計入營業外支出。通過這種方式,使資產負債表中固定資產的余額更貼近現實情況。那么,新的資產減值準備有所不同,它擴大了資產減值計提的范圍,并且引入了“資產組”的概念,使資產負債表更為全面的反映了資產的實質。
2.對資產負債表的財務比率分析產生影響
由于資產減值部分不能夠體現任何的償債能力,不能夠給予價值的保障,是所以在計算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時,如: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計算時,應該使用資產的“凈額”。使用“總額”會虛增財務指標,誤導信息使用者進行判斷。與反映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恰恰相反,營運能力的財務指標需要用“總額”計算,例如:“應收賬款周轉率”的計算,報表中披露的是計提過減值準備的凈額,如果使用凈額,當計提的減值準備增加時,在銷售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應收賬款周轉率還會提高,周轉天數減少,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財務比率顯然失真。
(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利潤表的影響
1.資產減值準備對上市公司利潤的影響
一方面,資產減值準備可以分為長期資產和短期資產,對于新會計準則而言,禁止長期資產減值轉回,所以在長期資產計提減值時,企業往往會非常的謹慎,很少計提。那么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就變成資產減值準備中計提和轉回的重點項目。大多數的公司對此計提準備十分頻繁,甚至有些公司的波動很大,所以存在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另一方面,資產的減值準備計入當期損益,有一些公司會利用這一點,不計提或者少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來控制當期的損益,減少當期費用,增加當期資產,從而虛增當期利潤,最終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影響利潤表的真實性、可靠性。
2.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盈余操縱
通過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盈余操縱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巨額計提減值準備、應計提而不計提減值準備、大額沖回減值準備等情況。當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出現問題,可以通過巨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來調節利潤,是當期發生虧損,一方面緩解了經營上的壓力,另一方面也為將來巨額沖回打下伏筆,使未來經營狀況及財務狀況明顯改善,隱瞞真實經營情況,欺騙信息使用者。第二種方式:應計提而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情況。運用這種方式大多是為了虛增利潤,虛增利潤可能是公司的管理者為了表現自己的業績,獲得年終的獎勵而隱瞞董事會的行為,即自欺欺人。也可能是當公司為了上市融資,需要連續三年盈利,凈資產收益率達到一定標準的資格,為了滿足條件公司只有虛增利潤,即使多付稅金也在所不惜。第三種情況:大額沖回減值準備。當上市公司的前一年凈利潤為負時,它就會有被掛上ST虧損標致或者退市的危險,在此種情況下,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肯定存在問題,很難在下一年度扭虧為盈,只有通過調節利潤的手段,利用大額減值準備進行沖回是提高當期利潤的最有效方式,所以管理層會利用這一點進行利潤操控。
3.追溯調整法可能成為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工具
追溯調整法是當資產減值準備政策發生改變時而采取的一種調節方法,它可以將因資產減值準備改變對于利潤的影響分散到各個會計年度當中。它還可以防止企業濫用會計估計。當企業濫用會計估計多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時,采用追溯調整法,對于企業利潤的影響分別調整,不會只轉入當期。例如:當上市公司計提大量的存貨跌價準備時,就會導致當期的利潤降低,期末存貨的成本也隨之降低,那么以后期間的銷售成本都會隨之降低,使產生的利潤上升,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三、規范上市公司計提減值準備提升財務報告質量的對策
篇5
關鍵詞:穩健性;應計數字;盈余/報酬關系;凈值/市值比率
一、引 言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會計信息的披露已成為外界了解我國上市公司的重要途徑。為了消除各界對于我國A 股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疑慮(Chen,et al,1999;Chen,et al,2004)),我國主管機構積極推動會計準則與國際標準接軌,并落實各項監管機制。學者們從各種角度研究了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穩健性的問題。Ball等(2000)以會計盈余作為變量,對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穩健性進行了初步的研究,結果發現,不管是基于國內的企業會計制度還是國際會計準則所編制的會計報告,都缺乏穩健性,而李增泉等(2003)利用同樣的方法則發現,中國上市公司具有會計穩健性。趙春光(2004)則根據現金流量與應計利潤的變化,對1994—2001年間會計盈余的謹慎性進行了分析,發現在1998 年之后中國會計盈余的謹慎性比以前年度有很大提高,會計盈余謹慎性的提高主要來自于現金流量而不是應計利潤。Jia (2004)利用中國證券市場1993—2001年間的數據,對中國會計穩健性的時序變化以及中國制度背景特征是否能夠解釋會計穩健性的變化規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發現:隨著中國注冊會計師訴訟風險的增加,會計穩健性增強;國有股少的公司,會計穩健性增加;銀行貸款多的公司,會計穩健程度增強。研究結果提供了會計穩健性的訴訟和契約解釋的證據。陳旭東(2006)運用basu(1997)模型,計算了中國上市公司分年度的會計穩健性以及行業特征。實證研究發現,隨著中國會計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證券市場監管和處罰力度的強化,中國證券市場的會計穩健性在1998年后逐漸增強,2001年以后上市公司的會計具有穩健性,并且會計穩健性具有行業特征,在制造業尤其明顯。
然而,以上文獻在研究會計盈余的穩健性問題時,多以單一度量的方式進行,例如有些文獻從損益表觀點切入,認為穩健性為“會計盈余對于好(壞)消息的確認、驗證要求越不對稱,會計處理越穩健”,有些文獻從公司財務報告操縱權切入,以應計基礎與現金基礎差額的應計數字來觀察穩健程度的變化。也有部分文獻從資產負債表切入,以市值為評比標竿,認為穩健性是“權益證券凈值對其市值向下偏誤的程度”。然而Dietrich等(2003),Ball 等(2005)以及Givoly等(2006)等人在研究中發現,以會計盈余作為單一度量方式存在一定的計量問題以及結果難以類推的問題,因此建議采用多重度量的方式,以加強結果的可比較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將以多重度量的方式來研究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穩健程度的跨期變化問題,并分析定義的不同是否會導致結果存在較大的差異。
二、研究設計
(一)假說建立
在我國,對穩健性原則的關注僅是近20年的事。1992 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一次把謹慎性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之一, 標志著中國會計改革向謹慎性邁出了第一步。1998 年財政部頒布的《股份制企業會計制度》,對收入的確認進行了更為嚴格的限制,財政部和證監會要求在境外上市的公司擴大資產減值的計提范圍。同時對所有的上市公司要求對應收帳款、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和存貨計提減值準備,通稱“四項計提”。 除了上述“四項計提”的強制性規范外,1998 年會計改革還了7 號具體的企業會計準則,包括現金流量表準則、資產負債表期后事項準則、債務重整與清算準則、收入準則、投資準則、建造合同準則、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變更準則(Haw,et al ,1999)等,希望藉此提高財務報表的穩健性。后續的會計改革中,穩健慣例仍然占據了改革的主導方向,2000 年《企業會計準則——或有事項》要求對能合理確定金額和未來很可能發生的或有損失,應在財務報表中予以反映(即計入當期損益) ,但不得確認或有收益。2000 年12 月29 日,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制度》,取代《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制度》進一步擴大了資產減值的計提范圍,包括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和委托貸款計提減值準備。這進一步說明了穩健性原則在我國得到了充分運用?;谏衔乃觯疚念A期1998年以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穩健程度將顯著增加。
由于文獻上對于穩健性并沒有一致的操作性定義,因此,本文將采用多重度量方式來檢驗財務報告穩健程度的變化。基于文獻考察,我們以以下三種模式定義穩健性:一是應計數字的符號及幅度變化;二是盈余確認好壞消息的時效性差異;三是凈值與市值進行比較時的比率變化。上述三種度量方式中,由于應計數字受限于會計準則規范,本文進一步以累積應計數字度量,其余兩種度量方式由于涉及到好、壞消息確認的不對稱以及權益市值與賬面價值的落差程度,因此可較完整地捕捉到管理階層與審計人員對于財務報告的穩健態度。據此,建立如下三個假說:
假說1-1:1998年會計改革后中國A 股上市公司應計數字與累積應計數字顯著降低。
假說1-2:1998年會計改革后中國A 股上市公司盈余確認壞消息的時效性,相對于好消息,顯著增加。
假說1-3:1998年會計改革后中國A 股上市公司凈值/市值比率顯著降低。
(二)穩健性變量的度量
根據上文所述,本文采用以下三種模式定義財務報告的穩健性,下面分別敘述之。
1.以各期應計數字與累積應計數字的符號與變化幅度定義穩健性
本文首先以應計數字的變化定義財務報告的穩健性。在理論上,應計數字一般是指會計盈余與營業現金流量之間的差額。理論界之所以以應計數字作為穩健性的代表變量,是因為會計盈余與營業現金流量之間的差額中隱含了管理階層對于財務報告的操縱權(Givoly,et al,2000)。顯然,當應計數字顯著為負時,表示管理當局采用了減少盈余的會計方法,此時會計政策相對穩健,而當應計數字顯著為正時,表示管理當局采用了增加盈余的會計方法,此時會計政策相對不穩健。因此,以應計數字作為穩健性的代表變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必須注意的是,按照會計準則規范,應計數字一般具有返轉的特點。主要是因為各類商業交易具有跨期度量與確認的特性,本期的穩健處理可能造成未來各期盈余的不穩健結果,因此本文除了觀察各期應計數字的正(負)以推論各期財務報告的穩健(不穩?。┬酝?,還觀察樣本公司各期累積凈利潤與其各期累積營業現金流量的差異,亦即累積應計數字,來分析財務報告穩健程度的變化。Givoly 等(2000)將累積應計數字分解為累積營業應計數字和累積非營業應計數字,前者主要來自日常營運以及銷貨增長,管理當局可操縱的空間較?。缓笳咧饕獊碜越M織重整、資產處分、遞延收益以及資產沖銷等項目,管理當局操縱空間較大。因此,相對于前者,后者更能代表管理階層財務報告的策略。本文亦以此為依據,進一步考察樣本公司在所考察期間內各期累積非營業應計數字的變化。為進行對比,本文亦列出所有各期累積營業應計數字的變化。考慮公司規模差異,各數字均以期初總資產予以相除。依據預期,1998 年以后財務報告會趨于穩健,因此,1998 年之后的應計數字會顯著小于1998 年之前,所有公司累積應計數字,特別是所有公司累積非營業應計數字在1998年后應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
2.以盈余反應好壞消息的時效性差異定義穩健性
從文獻來看,以“會計盈余對各類消息反應的對稱與不對稱確認程度”來定義財務報告穩健性是學者們最為常用的一種方式,國內學者大都如此。此思想來源于Basu(1997)等人。Basu(1997)從損益表觀點出發,將穩健性定義為“會計盈余對于好(壞)消息的確認,要求嚴格(寬松)的驗證,驗證要求越不對稱,會計處理越穩健”。由于股票市場反應所有信息,因此該文以正(負)的股票報酬替代好(壞)消息,以此來研究穩健性的變化問題。依據上述穩健性定義,同期盈余與負報酬關系應顯著大于同期盈余與正報酬關系。
對于盈余與股票報酬的度量方式,學者們一般采取未經調整的原始數據或以市場平均值調整過后的數據進行分析。然而對于中國市場而言,由于政府經常對證券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因此我國證券市場向來有政策股市之稱。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將采用調整市場平均值后的盈余與報酬建構下列回歸模型來研究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穩健程度的變化:
AEPSit=α0+α1×DARit+β0ARit+β1ARit×DARit+εit(1)
其中:AEPSit代表i 公司第t 期調整后的每股盈余;ARit代表i公司第t期調整后的股票報酬;DARit代表調整后的股票報酬正負的虛擬變量,ARit小于零為1,否則為0;εit代表i 公司第t 期誤差項。依據穩健性定義,β1度量盈余對于壞消息的增額確認程度(相對于好消息),應顯著大于0;至于(β0+β1)/β0則代表盈余對于壞/好消息確認的敏感度差異,應顯著大于1。本文預期1998 年以后財務報告會趨于穩健,因此1998 年以后的β1應顯著大于1998 年以前的β1,且1998 年以后的(β0+β1)/β0應顯著大于1998 年以前的(β0+β1)/β0。
3.以凈值/市值比率定義穩健性
Feltham等(1995)從資產負債表觀點切入,認為穩健性是“權益凈值相對于權益市值向下偏誤的程度”。之所以以凈值與市值比率定義穩健性,主要是由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穩健會計的不對稱確認使得凈值持續低于市值;另一是遞延政策的使用也可使得凈值暫時低于市值(Beaver,et al,2000)。因此,以此定義穩健性,也在學術界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在此定義中,一般以凈值/市值比率對當期與過去各期股票報酬進行回歸的方式來研究財務報告的穩健性變化。然而必須注意的是,股票報酬對凈值/市值比率的影響一般隨著遞延期數增加而減少,考慮中國證券市場歷史較短,為了解1998 年前后轉折變化以及避免樣本數大量流失,本文參照Ryan 等(2003)等人的研究方法,將遞延期數采取四期,由此建立如下回歸模型:
BTMit=α+β0D1998+β1Rit+β2Rit-1+β3Rit-2+β4Rit-3+β5Rit-4+εit(2)
其中:BTMit代表i 公司第t 期凈值/市值比率,以期末普通股權益賬面價值除以其市值;D1998 為虛擬變量,1 代表1998年(含)會計改革后,0 代表1998年會計改革之前;Rit-k代表i 公司第t-k 期的股票報酬;εit代表i 公司第t 期誤差項。依據本研究預期,1998 年以后財務報告會趨于穩健,凈值/市值比率變小,因此應顯著為負,至于當期與前期股票報酬的估計系數代表遞延確認,因此預期符號為負。
(三)選樣標準與資料來源
本文選取1992—2005年所有在上海和深圳證交所交易的A股公司。鑒于上市公司在IPO當年的會計盈余與其他年度存在較大差異,我們剔除了當年IPO的公司、當年停牌超過1個月的公司和數據不全的公司。另外本文亦排除金融保險業公司,因其會計政策與制度有特殊的規范,與一般產業有所不同。本文數據全部取自深圳國泰安信息技術公司開發的CSMAR數據庫2006年版。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年度盈余、年度營業現金流量與年度應計數字變化
表1為在上海與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A 股的上市公司14 年來會計盈余與營業現金流量的時間序列型態,前者代表應計基礎的獲利指標,后者代表現金基礎的獲利指標,另外考慮截面樣本公司的規模差異,本文以總資產對上述兩指標予以平均,相除后分別簡稱為ROA 與CFOA。
注:ROA=盈余/總資產;CFOA=營業現金流量/總資產。中國上市公司1998 年起才提供現金流量表,因此1998 年之前的營業現金流量依下式估計:營業現金流量=盈余-(流動資產變動數-流動負債變動數-現金`變動數-折舊與攤銷+未來1年到期長期負債變動數)。
由表1左半部分可以看出,中國證券市場應計基礎的虧損比率(ROA
表1右半部分為改用CFOA 度量公司績效的結果(Healy,et al,1992; Givoly,et al,2000)。由結果可知,CFOA 為負值的比率逐年減少,1998 年以后更為明顯。進一步觀察CFOA 平均數, 1998 年為轉折年度,之前CFOA 平均數均為負值但呈現改善的跡象,由于1998 年之前中國證券市場未要求上市公司提供現金流量表,該數據系估計所得,實證結果難以避免度量誤差。但在1998 年之后,上市公司提供現金流量資料,可信度提高,CFOA 平均數由負轉正且波動不大,介于0.040~0.051,顯示公司績效平穩改善,CFOA 中位數趨勢類似,同樣支持公司經濟績效在1998 年之后明顯改善且相當平穩。由表1左右對照可發現,全體樣本ROA 與CFOA 趨勢相反?;谝陨戏治?,本文認為,虧損比率上升以及報告盈余衰退主要來自于會計應計數字的變化,而非上市公司經濟績效的實質下滑所致。
將表1中的ROA平均數與CFOA平均數分別進行平減,可得應計數字的變化。結果顯示,由于全體樣本的ROA在1992—1997年間均大于CFOA,因此1992—1997年間的應計數字皆為正,但1998—2005年期間的ROA 均小于CFOA,因此1998—2005各年的應計數字皆為負。實證結果顯示,在1998年之前,上市公司的管理階層有利用財務報告操縱權來調節賬面盈余的做法,但在1998年之后則采取了相反的方法。因此,我們可得到如下初步結論:從應計數字來看,相對于1998 年之前,1998 年之后的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中所披露的賬面盈余日趨穩健。
(二)累積應計數字、累積營業應計數字以及累積非營業應計數字變化
由于年度的應計數字具有自動回轉的特性,因此有必要進一步觀察樣本公司逐年累積的應計數字變化,累積應計數字部分反應公司財務報告策略(包括會計改革的強制性規范與管理階層自愿性的會計選擇),部分反應公司營運變化,為了排除營運變化的干擾效果,本研究進一步拆解累積應計數字為營業性質與非營業性質,并特別觀察累積非營業應計數字的變化以捕捉財務報告策略逐期變化的純粹效果。其中變量拆解過程如下:(1)應計數字=盈余-營業現金流量;(2)營業應計數=應收帳款變動數+存貨變動數+預付費用變動數-應付帳款變動數-應付稅金變動數;(3)非營業應計數=應計數字-營業應計數。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對于全體樣本而言,累積營業應計數字在1992—2005 年變化不大,介于0.0974~0.0560(1998 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僅0.0147 除外),至于累積應計數字與累積非營業應計數字的變化,大致可分為下列三個階段:(1)1994—1997年,二者呈現單調遞增的趨勢,具體而言,累積應計數字由0.2267增加至0.4034,增幅約2 倍,累積非營業應計數字由0.1596增加至0.3320,增幅亦約為2 倍。因此財務報告不穩健程度呈現增加的趨勢。(2)1997—1999年,二者呈現先減后增的趨勢,累積應計數由0.4034迅速滑落至0.1560,次年緩和上揚至0.2056,累積非營業應計數字趨勢一致,先大幅減少再小幅回升。主要原因是1998 年中國進行大幅度會計改革,強制要求上市公司追溯調整過去年度應收帳款、存貨、長期投資以及短期投資的跌價損失等,過去潛虧掛帳的問題被迫浮現與解決,由于應計數字有自動回轉的特性,因此1999 年趨勢反轉,形成相當特殊的型態。(3)1999 年后累積應計數字與累積非營業應計數字均呈現單調遞減的趨勢,前者由0.2056 滑落至0.0206,后者由0.1496 降至-0.0768,顯示樣本公司財務報告明顯趨于穩健。此段期間會計準則仍持續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架構,如2001 年將資產減損測試推展至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另外中國證監會在《證券法》頒布實施后,積極監管與懲處財務報表舞弊事件,此舉亦發揮一定的成效。以上結果說明,1998年會計改革后,中國A股上市公司應計數字與累積應計數字都發生了顯著的降低,因此假說1-1獲得支持。
將上海與深圳證券市場分開觀察,發現其累積應計數字和其組成項目變化趨勢與全體樣本一致。具體如下:上海、深圳市場累積非營業應計數字1997—1998年分別大幅下滑0.1795、0.2032,1998—1999年分別小幅回升0.0077、0.0053,1999年起單調遞減,財務報告明顯趨于穩健。因此結果亦支持假說1-1。
(三)盈余反應好壞消息的時效性差異
財務報告穩健程度的第二種度量方式是用盈余對于各種不同事件的反應程度進行度量,即對不利經濟事件的迅速反應程度與對有利經濟事件的延遲反應程度。參考過去文獻,本文分別以正負報酬分別代表有利與不利的經濟事件,并采用調整市場平均值后的同期盈余與正負報酬的關聯性差異來檢驗1998 年前后財務報告穩健程度的變化。結果見表3。
表3顯示,對于全體樣本而言, 1992—1997年期間,β1為-0.293,顯示盈余延遲確認壞消息(相對于好消息),財務報告并不穩健,但1998—2005年期間,β1轉為0.641,符合預期方向且其p 值低于0.001,顯示盈余對于壞消息(相對于好消息)有顯著增額的反應,財務報告轉為穩健,1998 年前后,β1值增加約3 倍,因此結果支持假說1-2。另外觀察全部樣本的(β0+β1)/β0,在1998—2005年為3.17, 顯著大于1,支持財務報告穩健的預期,反觀1992—1997年,β0與β1均為負且與預期方向相反,因此(β0+β1)/β0不具意義。
最后觀察bias ,1992—1997年的bias值為-0.002,1998—2005年的bias值為0.006,由結果可知,1998年之后,bias的值由負變正,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從理論上講,bias值越大,財務報告越穩健。因此,以上回歸結果說明,1998年之后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盈余的謹慎性比以前年度有很大提高,因此bias結果亦支持假說1-2。
將樣本分為上海證券市場與深圳證券市場進行觀察。對于分樣本而言,上海證券市場資料顯示,β1在1998 年前后期間,其值由-0.170 轉為0.809,(β0+β1)/β0在1998 年前后期間由-2.03 轉為4.30,顯著增加,bias 亦由-0.003 增加至0.005,因此結果支持1998 年起財務報告趨于穩健。深圳證券市場資料顯示,β1在1998 年前后期間,其值由-0.978 轉為0.491,(β0+β1)/β0在1998 年前后期間由-162 轉為2.40,顯著增加,bias 亦由-0.005 增加至0.004,深圳市場的實證資料同樣顯著支持1998 年起財務報告趨于穩健。因此分樣本檢驗結果未發生改變,假說1-2亦獲得支持。此結論與國內學者李增泉等(2003)、 趙春光(2004)等的研究結果基本相同。
(四)凈值/市值比率
最后,我們以凈值/市值比率對當期、前四期股票報酬與1998 年度虛擬變量進行回歸來觀察財務報告穩健程度在1998 年會計改革前后的變化,由于凈值/市值比率越小代表財務報告越穩健,因此本文預期1998 年度虛擬變量的估計參數應顯著為負。表4為檢驗結果,由結果可知,整體樣本下的β0為-1.061,達到1%統計顯著水平,顯示1998 年起財務報告穩健程度顯著高于1998 年以前年度,支持假說1-3。當期與前四期股票報酬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負,且隨遞延期數增加而遞減,顯示會計信息無法及時反應經濟事件,延遲確認的現象隨時間消逝而減少。
Pae等(2005)等人曾用期初的權益市場價值/權益帳面價值(P/B)來計量資產負債表的穩健性,發現盈余穩健性和資產負債表穩健性之間有很強的負相關關系,同時,這種負相關關系主要來源于盈余的應計部分,而非現金流部分,這與會計應計導致了會計穩健性的觀點一致。這意味著穩健性來自于兩個因素:一個為會計準則的強制要求,另一個為訴訟風險的上升。因此,有了盈余穩健性和期初資產負債表穩健性的負相關。本文的結論與以上學者基本相同,亦即我國上市公司的盈余穩健性和資產負債表穩健性之間亦存在負相關的關系,這種負相關關系說明,隨著會計改革的深入,我國上市公司的盈余穩健性在逐步提高。
將上海與深圳證券市場分開觀察。對于上海證券市場而言,結果與整體樣本類似,β0為-0.781,達到1%統計顯著水平,當期與前四期股票報酬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負,且隨遞延期數增加而遞減,顯示會計信息無法及時反應經濟事件,延遲確認的現象隨時間消逝而減少。對于深圳證券市場而言,結果未發生變化,因此,分樣本檢驗結果亦支持假說1-3。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對于整體樣本,還是對于分樣本而言,三種度量方式均支持1998年會計改革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穩健性顯著增加。
四、結 論
會計信息是經濟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能夠影響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資源,如何有效地開發利用會計信息,是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的一項重要任務。由于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早在會計準則產生之前,奉行穩健主義已是會計確認和計量的一項重要原則,它對會計實務和會計準則的制定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從多重角度出發研究了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穩健性的變化。研究結果均支持1998年會計改革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穩健程度顯著增加。結果進一步揭示,我國在會計領域推行的各項會計改革與監管措施發揮了一定的成效。1998 年以前,中國證券市場法規不全,實施多頭管理,相關機構權責重迭;會計準則陳舊僵化,許多資產潛虧掛賬;會計師事務所附屬于政府機構不具獨立性等。從1998 年起,我國加速了與國際會審準則接軌的步調,“四項計提”與資產減損規范使得A 股過去潛虧掛賬的問題獲得改善,財務報告明顯趨于穩健,A 股報表的比較性與信息透明度提升,市場參與者與信息中介業基于穩健性的考慮,也使得盈余質量顯著提高。因此,自1998年之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穩健程度在顯著增加。
參考文獻
陳旭東. 2006. 中國上市公司會計穩健性的時序演進與行業特征研究[J]. 證券市場導報(4): 59 - 65.
李增泉,盧文斌. 2003. 會計盈余的穩健性:發現與啟示[J]. 會計研究(2):21-27.
趙春光. 2004. 現金流量價值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 會計研究(2):32-41.
BALL R, P KOTHARI S, ROBIN A. 2000.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9 (February): 1-51.
BALL R, SHIVAKUMAR L. 2005. Earnings quality in U K private firm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9:83-128
BASU S. 1997.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4 (December): 3-37.
BEAVER W H, RYAN S G . 2000. Biases and lags in book value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ability of the book-to-market ratio to predict book return on equ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8 (Spring): 127-148.
CHEN K C, GUL F A, SU X. 1999. A comparison of reported earnings under Chinese GAAP vs. IAS: evidence from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J]. Accounting Horizons, 13 (June): 91-111.
CHEN K C, YUAN W H. 2004.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apital resource alloc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accounting based regulation of rights issue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79 (July): 645-665.
DIETRICH R, MULLER K, RIEDL E. 2003. Using stock returns to determine bad versus good news to examine the conservatism of accounting earnings [R]. Harvard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FELTHAM G E, OHLSON J A. 1995. Valuation and clean surplus accounting for operating and financial activities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1(spring):689-731.
GIVOLY D, HAYN C. 2000. The changing time-series properties of earnings, cash flows and accruals: has financial reporting become more conservativ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9 (June): 287-320.
GIVOLY D, HAYN C, NATARAJAN A. 2006. Measuring conservatism [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les Working Paper.
HAW I M, QI D, WU W. 1999. Value relevance of earnings in an emerging capital market: the case of A-shares in China [J].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4 (October):337-347.
HEALY P M, PALEPU K G, RUBACK R S. 1992. Does corporate performance improve after merger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1 (April): 135-175.
JIA Y. 2004. Essays o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D]. Hong Kong: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KOTHARI S P, LYS T, SMITH C W, WATTS R L. 1988. Auditor liability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3 (Fall): 307-339.
PAE J, THOMTON D, WEAKER M. 2005. The link between earnings conservatism and the price-to-book ratio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2:693-719.
RYAN S G, ZAROWIN P A. 2003. Why has the contemporaneous linear returns earnings relation declined?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78 (April): 523-553.
篇6
一、方式
本專業的社會實踐提倡采用多種形式,從當前的實際出發,采用社會調查方式,即由學生自主確定調查題目,報當地電大審核批準,學生根據題目開展調查活動,寫出調查報告。
二、內容
電子商務專業的社會實踐必須具有專業特色,活動內容應當在電子商務系統的運用、管理和維護等范圍內。
三、要求
1.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必須參加社會實踐。
2.開展社會實踐的時間由學生自主安排,學生向所在學校,作好調查過程記錄。
4.參加社會調查活動的學生,根據調查結果寫出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的內容應包括:調查對象一般情況、調查內容,調查結果,調查體會。字數要求不少于3000字。
調查報告要求語言簡練、明確;敘述清楚、明白;資料、數據真實;結論要有理、有據。
5.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社會實踐的,要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原則上每人提交一份調查報告,如小組合寫,需在報告中附上每一位成員承擔的任務和完成情況說明,且字數須在5000字以上。
6.提交調查報告或項目報告時必須附調查過程記錄或活動記錄。
7.調查報告應自主完成,禁止抄襲,如有抄襲行為將視同考場作弊,取消下次補做機會。
四、考核與成績評定
1.考核內容
社會實踐時的基本情況與表現;
調查報告的內容與文字表達。
2.考核標準
社會實踐成績原則上分合格和不合格兩等。
對于社會調查,調查過程記錄清楚完整,調查內容真實,完成調查題目指定要求者為合格;調查過程記錄清楚完整,調查內容真實,沒有完成調查題目指定要求者,如果能夠對調查過程進行認真分析并寫出體會者也為合格。凡調查過程記錄不完整,調查內容不真實者為不合格。
3.成績評定辦法
由個人填寫鑒定表,由被調查單位或從事電子商務實踐活動所在單位簽署意見。
調查報告由兩人評定,其中一名應為被調查單位有關負責人。分校負責審核。
初評不合格者,允許補寫一次。
4.調查報告經審核合格后給予3學分。沒有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未交調查報告者不計學分。
五、時間安排和步驟
1.學員于前一學期的第16周填寫社會實踐資格審核表,學校通過學員自審、班主任審核及專業責任教師審核三個環節對學員參加社會實踐的資格進行審查。
2.學校于前一學期的第16周確定社會實踐指導教師,學員應及時與指導教師取得聯系。
篇7
關鍵詞: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2-0267-02
電子商務課程是指電子商務概論及電子商務實務等與電子商務相關的課程,它是電子商務專業和經濟類、管理類以及與商務相關專業的主干課程。電子商務課程本身實際操作性很強,課程發展十分迅速,涉及學科范圍也比較廣,所以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不易把握,另外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參差不齊也給電子商務類課程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目前,各高校的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普遍是教學內容側重電子商務的原理性、理論性知識,缺少有針對性的、實用性的教學應用模板方案,學生很難在課堂上深入了解電子商務,導致缺乏對電子商務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無法保證。因此,要想使學生學有所得,對電子商務課程教學的改革十分重要。
1 建設完善電子商務實驗教學體系,確保實驗教學質量
電子商務實驗教學是對已經學習過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進行重復、加深和運用,用實踐的形式來鞏固知識、理解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把在專業理論課中學習過的知識點轉變為可以操作的活動和過程,形成一個具有明顯實踐特征的經驗型知識體系,并運用于實踐之中,引導學生完成對知識的認知、驗證、應用和創新的活動。電子商務實驗教學是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電子商務理論、進一步掌握電子商務方法與技能的重要渠道。因此,建設電子商務實驗教學體系對于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1)建立電子商務實驗室。在電子商務實驗教學體系中,建立現代和適用的電子商務實驗室是保證電子商務實驗教學質量的前提。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專門用于電子商務課程教學的模擬軟件可供選擇,比如德意電子商務實驗室、浙江大學電子商務實驗室等。電子商務實驗平臺及其軟硬件實驗配套設施建設是優質電子商務實驗課程的載體和工具。
(2)加強實驗課程管理。在建立適用的電子商務實驗平臺的基礎上,要加強對電子商務實驗課程的管理。建立各項健全規范的電子商務課程的管理制度是保證課程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電子商務實驗教學的管理、實驗日常管理、學生管理、實驗指導教師的管理、實驗設備設施的管理等都應該逐步地建立形式化和規范化的規章制度。
(3)建立實驗教學評估體系。建立電子商務實驗課程檢驗和綜合評估體系是電子商務實驗課程系統不可缺少的因素。電子商務實驗的檢驗和綜合評估是保證完成電子商務實驗課程規劃任務和實驗目標的重要手段。檢驗的內容包括電子商務實驗課程系統的設計、規劃、實驗流程、流程形式化、課程系統要素確定、系統要素質量、系統運行、系統要素關系管理、實驗考核指標、實驗結果等。
電子商務實驗教學除了安排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內容外,還要根據實驗的要求開設一些輔的講座,以便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所要進行和正在進行的實驗內容。有計劃地聘請校內外的專家,組織電子商務理論和應用最前沿的學術報告,特別是電子商務行業應用案例和經驗的報告將大大增強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理解。
2 有針對性地安排專業實習和實訓。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
中國的電子商務在不斷的發展,學校培養的電子商務人才應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應更加靈活,這樣才能根據企業的需求提供合適的、可創新的服務。專業實習是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的體現。也是全面檢驗和進一步提高電子商務教育質量的必要措施。因此在新的電子商務課程體系中應對專業實習模塊加大篇幅,在教學計劃中予以重點安排。同時各高職校也應深刻認識專業實習的重要意義,積極認真地對待專業實習,大力開拓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為學生進行電子商務軟件實驗、網頁制作和網上貿易模擬實驗提供良好的模擬環境,使學生通過專業實習了解社會、了解企業,初步接觸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并通過所學的知識解決力所能及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專業實習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深化專業知識;在實習中發現問題,試著解決問題,找到自己的專業定位,切實提高電子商務的專業技術和能力。
另外,深入企業交流、學習,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推進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實訓基地,讓在校大學生和面臨畢業尋找工作的學生了解企業的需求,親臨體驗企業化的實際運作以積累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是目前高職校切實貫徹“4+1”辦學模式,注重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一項重大舉措。特別是針對當前電子商務嚴峻的就業形勢,學校主動與電子商務類型企業聯系,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交流,一方面可以通過實地考察增進對企業的了解,以改進教學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這類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當前電子商務形勢與發展的認知,更好的讓學生意識到把理論結合到實踐的重要性,培養出“實用型電子商務人才”。
3 注重實踐性教學
電子商務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電子商務教學實踐性強的特點,采用實驗分解教學模式是非常合適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教學內容設計成多個具體的實驗,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實驗,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例如“電子商務網站建設”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完成一個電子商務網站的開發。學生在開發過程中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來提出解決方案,然后根據方案來開發網站,教師在此過程中主要起指導作用。這種實驗分解的教學模式,以完成任務作為驅動來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多方面能力。它體現了教學中“學生主體,教師引導”的新型的教學思維。
4 在原有基礎上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電子商務是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商業流程、產品和服務等構成的復合體,因此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改革也應圍繞著這個主題進行。電子商務專業的基礎課程涉及計算機、通訊、網絡、經濟、商務、數據庫管理系統、現代管理基礎和電子商務技術基礎等。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系統建設與管理、網絡營銷、電子支付與結算、企業電子商務管理、電子商務系統結構、電子商務安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法律等。最后按照各個學校開辦該專業的不同特點和方向,可以針對金融、證券、財務、政務、國貿、制造型企業、流通型企業、服務型企業等不同的行業領域的需求開設一些相關的專門課程。即改革后的電子商務課程體系應該是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專門課程三部分構成。
篇8
關鍵詞: 電子商務;實踐教學;項目驅動
0 引言
伴隨云計算的深入研究及推廣應用促發了經濟、生活、工作等模式的急劇變革,催生了電子商務在中國的日新月異發展及各領域愈來愈廣泛的應用局面,乃至基于云計算的高智能、自由、精確的電子商務應用出現,使人們對電子商務反過來對經濟、生活、工作等模式改變的作用得以重視。然而滑稽的是,一方面,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難覓,一方面高校(本文主要研究對象是高職)培養出來的電子商務人才卻找不到對口的崗位。這個問題說明了什么?顯然,當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與企業脫節,尤其是實踐教學方法存在很多問題,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展開探討。
1 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和特點
1.1 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和高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我國教育體系中與經濟發展聯系最為緊密、最直接的部分。因此,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應結合自身的背景和特色,思考辦學宗旨和模式,全面構架和逐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探索出一條專業特有的教學改革創新之路、成功之路。
我國電子商務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尤其是在高職院校的推廣、應用和發展較空前活躍,目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教學體系一般由課程體系、實驗教學、實踐教學三模塊構成,而實踐教學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是重要環節。
1.2 特點 電子商務實踐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對本專業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而且使學生通過社會實踐,進一步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人才的培養目標。而目前我國各高職院校設立電子商務專業是自上而下從網絡和商務實踐中發展起來的?,F有的電子商務理論及實踐未能和企業電子商務活動進行卓有成效的銜接,因此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不能突出實戰性特征,不易使電子商務人員迅速理解、適應和進入電子商務實務環境。這就需要建立實踐教學的整體觀念,打破各個實踐環節各自為政的局面,經過系統設計,對應于教學模塊,將實踐教學分為基礎實驗,專業實訓、現場實習三部分,使其形成一個完整體系。
2 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方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2.1 教學方法與教學體系構建不一致 教學體系的中心是“基礎 + 核心 + 特色”的課程體系建構。其中,理論基礎課程主要依托于商學院經濟和管理學科優勢,打造學生扎實的經濟、管理和計算機理論知識。核心課程主要闡述電子商務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特色課程則是圍繞著電子商務的應用與開發來構筑的,主要是商務與技術相結合的特色選修課,鍛煉學生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目前高職院校大多數不能從電子商務的實踐教學體系出發,在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方法傳統、陳舊,不能從體系的各個模塊因應創意、創新方法,開放方法,使得本應自下而上的主動教學過程變成自上而下的被動教學過程。
2.2 偏重理論,忽視實踐 基本教學方法偏重理論闡述,而相應的電子商務實務模擬與社會實踐教學相對較少,尤其是教育部推行的高職“2+1” 模式導致課時精減與授課內容未減的矛盾處理不當,從而也大大影響了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效果。
2.3 人才需求定位與培養過程脫節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屬于閉門造車,沒有看到企業、社會的需求,而是慣性思維從學校的常規培養角度出發,自然在教學方法上不能與時俱進,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4 校企銜接疏離,吻合較差 電子商務的實踐教學與企業、行業結合不緊密,缺乏針對性、互動性。目前的電子商務已經從傳統的模式發展到3G乃至4G移動模式,而多數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軟硬件還甚至沒有更新建設的初步規劃,導致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到企業還要重新進行上崗培訓,而這是大多數企業不想看到的,不想做的,當然也不是高職院校的初衷。
2.5 缺乏科學、完整、突出高技能型的評價、考核體系 目前的高職院校大都采用三元考核,即“平時考勤作業+大作業+筆試”,避難就輕,恰恰把實踐教學要體現的培養效果屏蔽了,而電子商務實踐教學培養的最終目標是學生能夠承擔真實的項目,解決實際問題。
3 探索、創新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方法的實施
3.1 對于商務經濟類課程來說,一是要求“走出去”,即教師帶領學生針對擬定專題,到目標公司實地調研,了解電子商務的經營過程和技術,感受電子商務的工作環境和氣氛,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分析歸納總結、理論與實踐結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從公司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授課。三是組織學生參加學術技術報告會,豐富和擴學生的知識面。這些課程與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篇9
隨著互聯網應用技術進入Web2.0時代,網絡經濟高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主要能力要求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有商業網站建設與運營能力,不少企業希望畢業生有個人網站運營經驗,具有較好的文案撰寫能力,數據分析能力;二是要熟悉大型電子商務系統,能使用如ERP+CRM+SCM的綜合電子商務系統,能對其中部分模塊進行分析、設計并實現代碼重構。而目前現有的實驗平臺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從軟、硬件配備上,完全不能滿足當前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在高校建立一個面向能力培養,服務于專業培養目標,符合本校教學對象實際,集實用性、技能性及初級孵化器功能于一體的電子商務實戰模擬平臺迫在眉睫。
1實戰模擬平臺建設目標
Web2.0電子商務實戰模擬平臺建設要以學生更好和更高層次就業為目標,逐步建設成為集課程實驗教學、實踐實習教學、網上在線實訓及初級孵化器功能于一體,多用途功能全新的電子商務實訓基地。通過這個平臺,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實現由獨立決策到站點營運全程的實訓,在實際的商務環境中使分析、組織、應變、管理與交往能力得到真正鍛煉和培養,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1)實戰模擬平臺不僅為學生提供網站建設平臺,而且還能作為學生個人站點運營。以網站人氣量,全球排名來直接衡量網站建設與運營能力。甚至可以進一步通過網站廣告(如:百度廣告聯盟,Google廣告聯盟,搜狐廣告聯盟等廣告)獲利多少,或在法律許可范圍內創新模式獲利多少來評價網站商業運作優劣。通過這樣的實戰,學生以個人站長身份完全融入到“電子商務企業”實戰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如:網頁設計、網站建設、Web程序設計、網絡營銷等,不斷優化自己的運營思路,獲得大量實戰經驗。優秀的站點甚至可以成為畢業生初步創業平臺。
(2)實戰模擬平臺為學生提供大型電子商務套件。模仿不同行業傳統企業的不同需求,讓學生進行客戶化,從而熟悉企業電子商務流程。從二次開發平臺的可用性,業務的完備性,是否符合行業特征等方面來評價平臺客戶化的優劣。通過這樣的模擬實戰,學生可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如:電子商務系統分析與設計、企業管理、數據庫、程序設計等,融入到“企業電子商務”流程實戰模擬中,熟悉業務流程,獲得大量實戰經驗。實驗中所用的軟件平臺可以直接應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去。
2實戰模擬平臺建設的主要內容
2.1軟硬件平臺建設實戰模擬軟硬件平臺建設宜采用國內主流電子商務軟件和設備。一方面這些產品均已廣泛應用于教育、金融、電信、政府、企業、醫療、軍隊等各個領域;另一方面,這些軟件和設備均采用業界主流的標準,使得學生能緊跟市場潮流,貼近實際。
(1)硬件平臺建設。硬件平臺建設是電子商務實戰模擬平臺的基礎環節,主要包括:服務器,工作站,防火墻路由器,集成控制器,南北雙線10M光纖通路各1條,其他外設和輔助設備(如:打印機、掃描儀、復印一體機和投影儀等)。
(2)軟件平臺建設。軟件平臺建設是電子商務實戰模擬平臺的關鍵環節,主要由基礎軟件平臺和專業軟件平臺兩個部分構成?;A軟件平臺主要用于實戰模擬平臺的軟件基礎環境搭建。其基本構成是:Windowsserver2000/2003+Windows2000/xp雙操作系統,SQLSERVER2000/2005,MYSQL數據庫,支持PHP,ASP,JSP,JAVA相關開發平臺的程序支持軟件以及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Photoshop界面軟件和其他輔助軟件。專業軟件平臺主要用于實戰模擬平臺開展電子商務業務的軟件。其基本構成是:主機管理軟件,ASP/網站建設套裝:動易+動網+Blog軟件(教學研究及非商業個人網站運營免費),PHP網站建設套裝:康盛公司產品套裝CMS+論壇+博客+播客+商城(教學研究及非商業個人網站運營免費),IBM電子商務套裝軟件(非二次開發免費,服務收費),ComPiere電子商務組件(程序開源免費,可二次開發,使用文檔及服務收費)。
2.2與實戰模擬平臺建設同步的實戰指導書建設
如果沒有合適的實戰指導書加以指導,實戰模擬平臺的整體效益很難體現。畢竟實戰模擬離不開理論和成功商務模式的指導,所以在建設實戰模擬平臺時應同時開發具有特色的實戰模擬項目、教學軟件和在線網絡環境,編寫完善的實戰教學大綱和成熟的實戰指導書,這同時也是一個積累模擬實戰教學經驗的過程。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改變以往指導材料越詳細越好的做法,精簡其內容,給學生留出更多的發揮空間。對各項實戰內容,設置不同的實戰要求,體現不同的實戰目的,適應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實戰指導書的開發可走校企合作之路。如學校可與國內外電子商務企業開展合作,由學校提供場地、管理人員、共享軟硬件平臺,共同設計相關實戰方案。這樣可從根本上解決傳統的實踐教學內容與用人單位需求銜接不緊密,實踐教學過程與目標難以互動,實踐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
2.3Web2.0電子商務實戰模擬信息平臺建設
Web2.0電子商務實戰模擬信息平臺除進行實戰模擬的日常管理工作外,主要用于實戰模擬指導。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查閱實戰模擬大綱、指導書、課件、實戰評價等豐富的網上教學信息。此外,還為學生與教師提供了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將教師和學生聚在一起,通過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把知識有機地組織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繼續將知識深化,并產生新的思想火花。采用Blog(博客),Podcasting(播客),SNS(社會性網絡服務)等一系列方式,讓學生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都可時時參與其中,使學生商務意識的培養無處不在。電子商務實戰模擬信息平臺主要由實戰教學互動、實戰教學資源、實戰教學管理3個模塊構成。
(1)實戰教學互動模塊。該模塊不僅為教師和學生之間實現無障礙交流提供平臺,還具有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效果評價的功能。借助于Tag,RSS和SNS建立教師互動式個人主頁系統和課件平臺,可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為教師課后答疑、網上輔導和教學交流提供新的空間。而Web2.0所具有的“可讀可寫”特性可以為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效果評價提供更多的信息,使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更具有多維度和人性化的色彩。
(2)實戰教學資源模塊。該模塊主要集成不同形式與實戰教學相關的資源,如:文檔、視頻、聲頻、圖形文件等,可以根據教學實踐活動發展的需求,不斷添加特定形式的信息類型。建立開放式的實戰資源庫,為師生提供豐富的優質實戰教學資源,如:教學課件、學術報告多媒體數據庫、商務經典案例等。所有網站資源均可升級和擴展,能為師生提供24小時在線學習服務。
(3)實戰教學管理模塊。該模塊主要是針對教師與學生建立一個集網絡化、開放式于一體的實戰教學管理平臺。在教學上,學生可通過網上注冊,登錄自主預約的實訓項目,自主選擇實訓時間等。在管理上,教師與管理人員可實現網上無紙化辦公,各種文件、通知和學術動態等均可通過網絡傳遞。管理人員可以很方便地在網上進行資產查詢、增減和使用管理。
2.4實戰教師隊伍建設
Web2.0時代電子商務實戰模擬教學,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僅是一個單向的知識組織者,而如今,教師不僅要精通電子商務具體業務內容和運行模式,還必須熟悉Web2.0下教學互動平臺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例如:如何選擇實戰模擬教學內容,如何設計具體的電子商務實戰模擬的商務環境,如何在實戰模擬商務活動過程中與學生共同探討和適時交流,如何運用現代的視頻錄像技術錄制實戰模擬的指導等。目前,由于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多是由學校到學校,很少參與商業企業的實際運作管理,自身電子商務實戰的經驗相對不足,同時又把工作重點放在理論教學和科研上,使得案例來源、案例分析、實戰引導、創業指導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學校在實戰教學隊伍建設方面要加大力度:一是學校應當制定相關政策,結合職稱評定和分配制度,對雙肩挑的教師給予政策傾斜,從而鼓勵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實戰模擬的指導中來。二是實施“青年教師深入企業行動計劃”要求青年教師全職到企業相關業務部門進行崗位實踐活動,在了解基層情況的過程中,調研相關企業和行業的科技人才需求,參與技術研發和生產經營管理等活動,進一步促進學校與相關單位的產學研合作。三是走校企合作之路。聘請國內外電子商務企業實務部門專家授課。在實務性強的專業課程中每學期定期舉辦實務專題講座,列入工作計劃并監督執行。
3實戰模擬平臺運行模式
一個專業實戰模擬平臺的建設是否成功,不僅在于硬件與軟件平臺的建設,更是在于教學理念的改變以及與電子商務發展相適應的實戰項目推出。實戰項目與教學方案的融合與滲透,在于是否具有先進可行的運行模式。
(1)全天候開放模式。全天候開放是實戰模擬平臺建設成熟的重要標志。實戰模擬平臺全天候開放不僅大大延伸和拓展了實戰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確保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學習內容,取得豐富的商務實戰經驗,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篇10
實際上,相比其他課程,電子商務教學的實踐活動容易展開和產生影響力。因為,互聯網有虛擬性、高效、低成本的諸多優勢,在互聯網上的電子商務實踐的門檻低、成本低、風險低,電子商務或相關專業大學生通過實踐獲得的技能和成功可能性都比較高。電子商務教學實踐活動有以下四種,四種實踐活動有逐漸深入的關系,但無嚴格的前后順序,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實踐的內容和順序。
1.案例講解和演示
電子商務活動是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來實現的。目前高校都建有多媒體機房和電子商務實驗室,可以連入互聯網。因而,案例講解和演示可直接在學校的機房和實踐室完成。用于演示的支付類電子商務網站有: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支付寶等;信息服務類網站:阿里巴巴、慧聰網、中國制造網等;零售類電子商務網站(包括B2C和C2C)有:天貓、淘寶網、京東商場、凡客、1號店、蘇寧易購、我買網、淘寶網、拍拍網等;物流網站有:順風、EMS、申通;旅游電子商務網站:攜程網、去那兒等。通過有影響力電子商務網站背景、產品、商務流程和功能的講解演示,能對大學生產生更深刻的影響。以國內著名電子商務網站為例,演示與實際操作是在電子商務教學中一種最易實現的實踐活動,效果也較好。
2.撰寫網站規劃報告
在大量觀察的基礎上,同學們可以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并形成自己的認識,將認識加以整理和升華,就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撰寫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是大學生電子商務實踐的重要環節,并且對他們以后從事電子商務應用的高端工作有較大幫助。電子商務規劃可以從經營和功能兩個方面來寫,前者注重運營,后者注重技術支撐及實踐。關于每一方面的指標已有許多研究成果,可以由指導老師選定適合的電子商務網站規劃模板提供給學生撰寫規劃使用。撰寫電子商務網站規劃的具體實踐可以分兩步:第一步仔細瀏覽、分析老師指定知名商務網站,根據規劃的分項指標進行對知名網站規劃內容的撰寫,這步工作主要是鍛煉大學生觀察、分析能力。一般這項實踐至少要對信息、交易、支付、物流等各類十個以上的知名商務網站進行瀏覽和分析,分別撰寫電子商務規劃,當然每個規劃可以簡單一些,以反映實際情況和深度分析為主要目的。第二步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虛擬一個電子商務網站,同時撰寫電子商務規劃方案。除虛擬外,也可以找一個實際的對象,建議找一個生產或商貿類的上市公司較好。主要因為上市公司電子商務應用的基礎好,電子商務應用的需求也比較好,上市公司的信息公開程度高,有利于完成高質量和有針對性的電子商務規劃,最終形成的電子商務規劃可以發給上市公司,供上市公司參考,更有實際的意義。撰寫網站規劃雖沒有進入到電子商務的實際操作,但需要瀏覽大量的商務網站,同時對大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書寫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3.網上購物
大學生是消費者,尤其在學習用品上。以書籍為例,網上購買圖書的費用是線下書店的75%左右,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學習用品,這對沒有收入的學生來講十分重要。因而,鼓勵同學們通過網絡購買學習和生活用品不僅對他們的生活有較大幫助,而且也是電子商務教學進行自我實踐活動的最簡單和直接方式。大學生通過網上購物的實際操作深入了解電子商務各環節的實現過程,對電子商務的實現過程和效果較容易形成直觀和清晰的認識。在網上購物的具體實踐上,一是需要學生開通銀行卡的網上支付功能,同時要求至少有五次以上的購物經歷,將購物過程中的體會以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并以課堂討論的方式一起交流,從而在購物體驗的過程中也可以形成對購物網站更深入的認識。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同學在突然接觸到一個物美價廉的購物方式后會出現大量購買,甚至購買無用產品的情況,這需要提前和同學們進行溝通;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網購經驗少,過分以價格決定購買行為,容易產生網上購物糾紛,一方面是出現糾紛后幫助學生加以解決,另外也要做好提前溝通,盡量避免在網上購物實踐中存在的以上兩個突出問題。
4.網上銷售
當大學生在網上有多次購物經歷后,很容易產生自己到網上銷售的想法,這不僅十分正常也是對推進深入電子商務實踐較為有利的條件。從淘寶網上數據看,20%的網上店主是學生。大學生的網上銷售建議通過在國內知名第三方平臺上建店方式實現,從目前平臺網站的影響力和學生的認可程度上來看,第三方網上實踐的平臺首推淘寶網,除此之外的可選的平臺還有拍拍網,不過,從現階段看,選擇后者的成功率會更高一些。淘寶網是阿里巴巴旗下的C2C網站,約占C2C交易額的80%左右,是國內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C2C網站,是大學生網上電子商務實戰的首選平臺。在淘寶網上進行電子商務實踐需要以下幾步:網上注冊,這步工作很簡單,只需要幾分鐘;第二步,下載旺旺,旺旺是一個用于商務交流的即時溝通工作,使網上交易活動簡單;三是注冊支付寶及支付寶認證,這個工作流程也比較簡單,不過因為需要2天的驗證時間,因而,這步實踐所需要的時間略長;第四步,10件商品,商品可以是二手的。經過四步后網上店鋪上線,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網絡營銷,讓更多的消費者進入自己的網上店鋪買到適合的產品。網上銷售是大學生電子商務實踐較深入的階段,對大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提出了較高要求,尤其在網絡推廣方面。網上銷售不需要物理場地、投入小、風險低,大學生有熱情、對網絡較熟悉、在時間上也有一定保障,這些都是電子商務實踐中的有利條件。因此,當電子商務實踐活動深入到一定階段時,可以引導學生在國內知名電子商務平臺上開展銷售活動,同時還可以模擬公司營銷流程,與大學生一同制訂一定階段內的銷售計劃并推動他們完成,效果更好。
二、開展電子商務實踐活動需要解決的問題
雖然電子商務的實踐較容易開展,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這需要高等院校對此有一定的認識,有相應對策并在學生網上創業過程中給予支持。目前來看,電子商務教學實踐中的主要問題有:
1.貨源問題
貨源是開展網上商務活動的關鍵要素,在校大學生并不直接進行產品的生產,同時獲取產品的渠道也較有限。貨源的匱乏,對大學生電子商務網上實踐的有效性、持續性和示范作用均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尤其在現階段電子商務進入到網貨競爭的階段,貨源問題更加明顯。貨源問題的解決一是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家庭、朋友、市場等多種渠道加以解決;二是學校的就業實習部門可以和關系緊密企業聯系,由企業提供適合產品,將大學生的電子商務實踐與創業、實習和就業緊密結合。
2.物流問題
物流問題已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短板,對大學生的網上實踐產生巨大壓力,如果物流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大學生電子商務的實踐基本上會以失敗告終。關于這個問題的解決,一是建立大學生的網上實踐可以選擇不需要物流的虛擬產品;二是尋找一些有影響力的電子商務企業或網店,成為其推廣,包括貨和物流等問題均有委托企業或網店處理;三是學??梢栽谛@內組織第三方的物流服務團隊,在校園里搭建較為完整的電子商務產業鏈。
3.信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