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市場前景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4: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核電市場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國內外高溫超導電纜發展情況
目前從事高溫超導電纜研究的國家主要有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等。
1.美國1996-2010年,美國出現多次大面積停電。排除人工操作失誤和天氣因素外,停電的主要原因是系統故障和設備老化,美國每年停電造成的損失高達250億~1800億美元,停電已經危及到國家安全。美國政府意識到超導輸電的先進性,在1988年創建了超導計劃,并在1993年底制定了SP(ISuperconductivityPartnershipInitiative)計劃,該計劃聯合了高校和企業進行超導技術的研發,SPI計劃一期投入資金8435萬美元,二期投資1.17億美元,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視、學術界和企業界的積極參與,使得美國的高溫超導電纜技術水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03年美國能源部提出了“Grid2030”設想,把發展超導電力網絡作為解決美國輸電瓶頸問題的重要措施,該設想計劃在2020年實現高溫超導電纜的長距離應用,2030年實現國家電力主干網、區域互聯網和地方小型電網的互聯。目前,美國的Southwire公司和Pirelli公司已分別實現了三相30m、12.5kV/1.25kA和三相130m、24kV/2.4kA高溫超導電纜的并網運行。
2.日本日本在1987年專門建立了Super-GM計劃,致力于高溫超導電纜等超導產品和技術的開發。由于政府的積極態度以及對企業的支持,日本很多企業都積極參與了高溫超導電纜的開發,如住友電氣、古河電工、東京電力、昭和會社和富士公司。2002年日本東京電力和住友電氣合作開發了三相100m、66kV/1kA高溫超導電纜,并實現了并網運行。由于政府的長期支持,日本的高溫超導電纜制造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多家企業已掌握了高溫超導電纜及其制造的核心技術。2011年10月17日,日本古河電氣成功收購了飛利浦旗下的SuperPower公司,后者致力于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的制造,日本古河電氣自身在高溫超導電纜方面就具有獨特的技術優勢,通過本次收購,大大提升了競爭力。
3.韓國2001年韓國政府啟動了“應用超導技術發展先進電力系統”,即“DAPAS”計劃,并把其作為“21世紀高科技前沿計劃”,韓國LS電纜公司、韓國電力研究院和韓國機械與材料研究院均積極參與了該計劃。
4.中國我國對超導的研究最早源于大學和科研院所,隨著國家“智能電網建設”、“新材料產業‘十二五’規劃”和“中國新興戰略產業”等政策的推出,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高溫超導電纜及其技術的開發隊伍中來。2004年4月,由北京英納超導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云南電力集團、國家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等投資的三相交流33.5m、2kA/35kV高溫超導電纜在云南普吉變電站實現了并網運行;2005年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研究開發了75m、10.5kV/1.5kA三相交流高溫超導電纜,并在甘肅白銀市超導變電站實現并網運行。部分高溫超導電纜項目情況見圖2。
二、我國發展高溫超導電纜的必要性及相應舉措
高溫超導電纜的開發不僅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更是全社會的客觀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用電量快速增長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國用電量在不斷增長。2006年全國用電量為28248億kWh,2011年時全國用電量已達47000億kWh,6年時間里用電量增長達66.4%(圖3)。用電量的高速增長,要求電網的容量和規模也要不斷增加。據報道,2011年全國裝機容量已達10.4億kW,除了傳統的火力發電外,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也在不斷開發。但即便如此,每年的“用電荒”還是會如期而至,部分企業在用電高峰期不得不停產,某些省市區甚至出現了拉閘限電的情況,給居民生活帶來了不便,給國民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2.現有電力線路損耗大
據測算,在電力輸送過程中,由于線路電阻原因,約有8%左右的電能以熱能的形式白白浪費了。截至2011年11月,全國發電量已達41939億kWh,如以8%的損耗計算,每年的電能損失為3355.12億kWh。2010年三峽大壩發電量約為1000億kWh的發電量,比較即可知,現有電能輸送方式造成了巨大的電能損耗,如采用超導電纜輸電,由于超導材料的“零電阻性”,則可大大減少電能損失。
3.傳統電纜出現短路故障電流幾率增加
用電量的持續增長,導致電網容量和規模不斷增加,隨之帶來了短路故障電流幾率的增加。短路電流對電氣設備有很大的危害,嚴重的還可能會導致電力系統的崩潰。如采用高溫超導電纜輸電,利用超導材料的“失超”特性,則可以有效地限制短路電流,在短路電流排除后,高溫超導電纜又可主動地恢復“超導態”,具有“智能化”效果。除了以上優勢之外,使用高溫超導電纜作為輸電載體,還可以有效降低火力發電帶來的污染問題??傊?,高溫超導電纜的一系列性能優勢是傳統的銅、鋁輸電電纜無法比擬的。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發展高溫超導技術,“十五”期間,國家“863”計劃專門設立了“超導材料與技術專項”,高度重視超導技術;在“十一五”期間,設立了新材料領域“實用化超導材料制備與超導工程化示范應用技術”專項,并在此期間取得了重要進展?,F在,國家“十二五”規劃已經出臺,關于發展超導技術的具體舉措有:①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提出,要推廣應用輸變電節能、環保技術,注重降低輸、變、配電損耗技術的開發與應用;②“‘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材料部分,明確提出要發展超導材料;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提出將“高溫超導技術”作為優先項目予以重點發展;④“智能電網”的建設。我國電力發展的目標是:以三峽電站為中心,建設東、西、南、北4個方向的聯網和送電線路,在2020年左右建成全國互聯電網,實現更大范圍內的能源資源優化配置;2009年5月國家電網公司首次提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2011年3月“智能電網”正式列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重點支持發展大容量儲能系統、智能配電與用電技術以及大電網智能調度與智能輸變電技術?!叭珖娋W互聯”和“智能電網”的建設為高溫超導電纜的發展帶來了大好機遇。一系列的政策和舉措,將有力推動高溫超導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高溫超導電纜及相關技術作為高溫超導強電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將直接受益。
篇2
1 “全員全過程精細化合同管理”內涵
全員,是指企業及其全體員工參與,強化全員風險防范意識、提高全員合同知識素養、營造全員合同信用文化,將與員工職務行為有關的合同風險預防與控制變成為員工自覺行為。
全過程,是指合同管理是一個系統管理,它既包括合同形式的確定、主體資信審查、合同談判、審核會簽、合同履行、合同變更、立卷歸檔、合同評價等過程,還包含著公司對于各式各樣合同的整體梳理和規范以及不同部門和員工的分工和職責。
精細化,是指在合同管理中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流程,力爭在管理的每一個執行細節上都可以做到數據化、精確化,建立標準化的管理模式,并且持續不斷地創新和改進。
2 “全員全過程精細化合同管理”主要做法
(1)通過對合同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和監控,全面認識面臨的合同風險。對公司涉及到的各種類型的合同進行梳理,逐項分析各環節可能遭遇的風險,找出潛在的風險因素并進行風險分析,根據不同的風險,采取風險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控制等不同的風險管理策略,提出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并持續不斷的監督和改進。
(2)加強對潛在簽約人資格的審查。合同主體問題決定著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問題,主要看潛在簽約人是否具有主體資格、是否依法成立、有無營業執照、營業執照是否已年檢,合同簽署人的資格是否具備等。特別注意從事建筑活動的建筑施工企業、勘察單位、設計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應當持有依法取得的資質證書,并在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內承攬工程,重要工業產品要有生產許可證制度,壓力容器、鍋爐、電梯等特種設備的制造、安裝、改造、維修、使用實行特別許可。
(3)加強潛在簽約人履約能力的調查。主要對財產狀況、生產能力、經營能力等內容進行調查,而且對確需與分公司簽訂合同時,還就分公司的上級公司(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履約能力)的情況進行審查,因為在分支機構無力承擔責任的情況下,其上級公司還應承擔補充責任。
(4)建立符合公司特點合同系列范本。合同條款是合同雙方權利義務關系具體體現、合同履行的依據、合同管理的核心。在參考國家示范文本的基礎上制定了合同系列示范文本,做到合同內容明確,條款準確清楚。示范文本涵蓋了目前公司涉及的合同類型,業務部門簽訂合同時,以該示范文本為基礎,依據具體的情況進行調整,大大減少了合同簽定過程中的隨意性,對減少合同糾紛,維護公司合法權益,提高合同審查效率,降低簽約風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實施合同審核會簽,把風險堵在源頭。將合同的審核會簽作為合同生效的必經程序和主要環節,,從合同初稿的擬定到最終合同的簽訂,形成以合同承辦部門和財務、審計、合同、法律部門以及公司領導三級合同審核會簽網絡。審核會簽人依照各自的職責權限,對合同的可行性、經濟性、技術性、嚴密性等進行把關,凡是對合同條款存在異議的情況都會及時溝通,集中評審,或重新修改,把風險堵在源頭。當各方在合同評審過程中出現不同意見時,公司會召集相關人員對合同條款和業務風險進行梳理分析,掌控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并制定流程控制措施,要求各層面人員在執行過程中落實
(6)實施重要合同交底制度,實現全員參與。對于重要的合同,在合同正式生效后,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實施合同交底,使合同相關人熟悉合同的全部內容,并對合同條款有一個統一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了解自己權利的界限和義務的范圍、工作的程序和法律后果,擺正自己在合同中的地位,有效防止由于權利義務的界限不清引起的內部職責爭議和外部合同責任爭議的發生,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7)加強合同動態監控,掌握合同履行情況。我們在實際管理中,進一步規范存檔合同臺帳,對合同編號、名稱、對方單位名稱、金額、簽訂時間、承辦人和履行情況進行登記。加強合同動態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對合同進行清理,要求合同承辦部門要向合同綜合管理部門通報合同履行情況,對合同進行全過程動態監控,掌握履行情況,使得能夠及時發現影響合同履行的原因,以便隨時向各部門反饋,排除阻礙,防止違約的發生。對于已經履行完畢的合同制作履約報告書歸檔,形成管理閉環。
3 取得的效果
“全員全過程精細化合同管理”在公司的應用,破解了合同管理的難題,不但減少了合同糾紛,降低企業運營和交易成本,實現公司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強化全員風險防范意識,營造全員合同信用文化,增強了全員依法維權的意識,提高了公司正確認識、判斷和化解企業經營管理中法律風險能力以及企業應對法律糾紛能力。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顯著成效。
3.1 構筑起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為主、事后補救為輔的合同風險防范體系
對合同管理實現了全過程動態監控,形成了合同綜合管理部門統一歸口管理、承辦部門各負其責、相關職能部門分別把關的閉環管理的體系。
3.2 提高了合同精細化管理水平,有效化解了合同糾紛的發生
在合同管理中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流程,在管理的每一個執行細節上都可以做到數據化、精確化,堵塞了管理漏洞,建立標準化的管理模式,并且持續不斷地創新和改進,有效化解了合同糾紛的發生。
3.3 全員合同素養和風險防范的意識逐步提高
全員的合同風險防范意識逐步提高,自覺遵守合同的約束,按照合同要求規范自身的經營管理,依照企業內部制度辦事、誠實守信的契約意識,依合同維護自身權益意識均得到了加強。
篇3
【關鍵詞】核電;視頻檢測技術;在役檢查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Video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 Nuclear Power Station In-Service Inspection
ZHAO Wei LI Xin LIU Bo CHEN Shu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TD In-Service inspect Center, Wuhan Hubei 430223, 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expansion of china nuclear power marke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uclear power go out strategy”,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nuclear security. Video inspection combines video technology and visual inspection.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intuition and high reliability and is widely used for inspecting the equipments and components in nuclear power station in order to inspect its surface condition, the structure integrity and leakage trace. I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insuring safety of nuclear power station.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ings great-leap-forward advance of the video inspection equipments’ performance, therefore video inspection technology will be surely used widely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Nuclear power; Video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ervice inspection
0 前言
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及其對氣候與環境的破壞性益發受到各國重視,開發利用新能源將是能源領域的發展趨勢。核電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被諸多國家優先發展,核電地位提升,以至于核電市場進而擴大化,核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視頻檢測技術是科技前沿的視頻技術和目視檢測相結合的一種檢測技術,其借助于光學照明技術、先進的攝影技術和輔助儀器設備,在不損壞、不改變被檢測對象理化狀態下的情況下,對被檢測表面的表面結構、性質及狀態進行高可靠性和高直觀性的檢查,借以評判被檢對象的連續性、完整性、安全性及其他性能指標。作為一種有效的檢測技術,視頻檢測技術已廣泛應用各個領域。
核電無損檢測不同于其他行業探傷,具有作業環境復雜惡劣,部分區域劑量率水平高等特點。由于視頻檢測技術可對容器和泵殼內部、管道、緊固件、支撐件及人員不可接近或高輻照區域進行遠距離檢測,因此核電站設備廣泛采用視頻檢測技術,用于檢測表面缺陷和不連續,包括反應堆壓力容器內表面、反應堆壓力容器下封頭外表面、頂蓋內表面及CRDM貫穿件、蒸汽發生器一次側和二次側水室、穩壓器內部堆焊層、主泵內部蝸殼、堆內構件、燃料組件及其它容器或支吊架的內外表面等。通過對表面發現的缺陷或不連續進行跟蹤,并加以對比分析,可以作為評價核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一種有效手段,以便更好地保障核設施安全可靠運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作為評價核電安全性能的檢測手段之一的視頻檢測技術,其技術能力也得到了不斷升級提高。
1 核電在役檢查標準對視頻檢測的要求
目前國內核電站參考標準主要有美國的ASME標準、法國的RCCM標準及俄羅斯的標準,不同類型的核電站對役前和在役檢測時視頻檢測技術要求的被檢對象及范圍、靈敏度標定及驗證、照明要求、記錄標準和驗收標準有所不同,下面按三種類型的標準來闡述對視頻檢測技術要求。
ASME規范第Ⅺ卷IWA-2211、IWA-2212、IWA-2213中描述視頻檢測對象包括被檢設備表面的不連續性和缺陷,如裂紋、磨損、腐蝕和侵蝕;在進行系統壓力試驗時承壓設備的泄漏痕跡,以及檢測設備和其支撐件機械和結構狀況,如間隙、緊固、實移;還有如螺栓或焊接連接處的完整性和損害、零件松動或丟失、碎片、腐蝕、磨蝕或侵蝕等不連續和缺陷。還包括會影響阻尼器、恒荷載和彈簧類型支撐滿足可運行性和功能要求的條件檢驗。
ASME規范第V卷第9章T-953要求視頻檢測的分辨能力至少應和直接目視檢驗相當。在ASME規范第V卷第9章T-941規程要求,可以采用一條寬度等于或小于1/32in.(0.8mm)的細線或人工傷或一個模擬工況,使其位于被檢表面或其他相似的表面上。模擬工況或人工傷應位于被檢部位中最不利于辨認的位置,并以此來驗證視頻檢測的分辨能力。ASME規范第Ⅺ卷IWA-2216要求視頻檢測系統應有能力辨認和區別適合于進行VT-1和VT-3設備檢驗要求的顏色。
法國RCCM規范要求檢驗對象范圍為焊縫和堆焊層表面狀況,以及結構件、支撐以及連接件的完整性,MC7132要求視頻檢測系統的分辨能力至少應與直接目視相當。MC7133要求被檢制件與(表面試樣或基準標準以外的)對比試樣進行比較。
俄羅斯規范中的焊接接頭和堆焊的檢驗規程ПНАЭΓ7-010-89描述了視頻檢測被檢對象為母材表面的裂紋、夾層、卷邊、不允許的壓痕、氣孔、龜裂、夾渣及其他不密實性的裂紋;焊接接頭表面的裂紋、燒穿、未焊滿的弧坑、針狀氣孔、咬邊、未焊透、縮孔、焊縫表面的氣孔和夾雜物。目視檢驗ПНАЭΓ7-016-89規定中,視頻檢測必須能正常顯示缺陷。無損檢驗光學方法OTC2349-79規定中,視頻檢測系統應保證缺陷圖象質量(亮度,顏色,反差,尺寸,分析時間),制造帶一定缺陷的樣品來驗證視頻檢測系統的分辨能力。
美國CFR50.55a法規中要求,檢驗對象和條件基本要求滿足ASME規范,但分辨能力必須要求檢測出1μin.(0.0254mm)細線或人工傷。
縱觀世界主流規范中,視頻檢測對象大部分為焊縫及設備內外表面,檢測對象的材質大部分為不銹鋼,少部分為碳鋼,作業環境包括水下作業和水上作業,及容器內表面和外表面兩大部分。ASME規范對驗證分辨能力和顏色要求最細致,俄羅斯規范要求嚴格程度最松,但是必須至少能檢測出表面缺陷和不連續性。美國聯邦CFR50.55a中要求的檢驗能力最高,至少分辨出0.0254mm的細線或人工傷,是目前世界上分辨能力要求最高的法規,當前視頻技術能力包括理論、設備、檢驗技術及應用上已完全能滿足該項技術要求。
國內核電在役檢查標準把視頻技術歸結為目視檢測,ASME規范中稱為間接目視,RCCM規范中稱為遠程目視,俄羅斯規范中稱為視頻檢測,對視頻技術的技術能力上強調了光照度、被檢表面及分辨率三方面,從而衍生出分辨率試板,Jaeger等測試分辨率的工具,視頻技術作為一種方法,對記錄標準,驗收標準沒有任何影響,記錄標準和驗收標準 只與被檢對象有關,對檢測范圍卻有非常大深的影響,視頻設備小型化、輕量化、多樣化及高分辨率化,配以輔助的照明設備性能提高,以前視頻檢測設備不能達到的區域變成可達區域,反向推動在役檢查標準加快更新,提出新的標準與新的檢測技術水平相適應。
2 核電視頻檢測技術的應用現狀
當前國內視頻檢測應用各類型核電站,依據ASME、RCCM、俄羅斯標準建立的各個堆型,根據核電主設備的役前檢測和在役檢測要求,衍生出穩壓器、蒸汽發生器、反應堆壓力容器頂蓋、主泵蝸殼、反應堆壓力容器底部外側、燃料組件等視頻檢測系統,形成系統的視頻檢測項目。視頻檢測系統由前端采集器、信號傳輸線、后端顯示及編輯分析系統組成,前端采集器一般為分辨能力不一的攝像頭,信號傳輸大部分采用電纜傳輸,后端顯示各種分辨率的顯示器,編輯及分析系統為安裝編輯和分析軟件的計算機。以下為視頻檢測涉及的主要技術:
1)靈敏度。驗證靈敏度大多采用18%中性灰度卡上的細線,基本以0.8mm細線為準,水下標定采用鑒定后固定不同線徑細線的標定試板,各個電站根據被檢對象不同要求也不同。
2)傳輸方式。根據前端采集器的輸出信號格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傳輸方式,目前主要為模擬信號,采用同軸電纜傳輸,但其傳輸距離較短,且體積和重量大,不利于轉運。進行信號轉換后,通過光纖傳輸,增強其傳輸距離,體積和重量極大的減少。
3)視頻格式及后端顯示。圖像存儲格式一般采用壓縮式的RMVB、AVI、MPEG-2等通用的視頻格式,主流后端顯示為CRT,由于LCD技術革新,顯色能力和亮度與CRT相持平,但LCD體積小,重量輕,適合于現場作業,現已替代大部分CRT顯示。
4)存儲方式和編輯方式。存儲方式和編輯方式分模擬數據的盒式磁帶和數字數據的光盤存儲,視頻編輯軟件是主流的非線性視頻編輯軟件,如VEGAS、EDUIS、Pinnacle等。
5)視頻檢測的載體。根據載體結構分為,長桿夾持和多軸機械臂,按載體功能分為水上載體和水下密封載體,按被檢對象分為容器內作業和容器外作業,由于核電站設備和管道具有多樣性,環境復雜性等特點,視頻檢測載體呈現多樣性,專一性。
現有的視頻檢測技術已普遍應用于國內各種類型核電站,但是因核電站的特殊性,視頻檢測技術存在一些不足和限制,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1)背景反光和表面眩光,顏色失真等問題。核電站內主設備材料大部分為不銹鋼,表面光滑,直射時產生反光和眩光,色溫達不到要求值,圖像不能顯示被檢對象及真實顏色,目前尚未解決此問題,因檢測設備的特殊性,決定了光源的結構,進而影響供電電壓、燈源及輔助設備選擇等,不能在相對狹小的空間內產生柔和均勻的光。
2)輻照噪點。輻照水平高的環境,如在乏燃料水池作業時,對燃料組件進行檢測時,前端采集器CCD或CMOS,在高輻照電離射線轟擊下,圖像形成大量雪花點,影響圖像質量,不能準確判斷和分析,高輻射區域還有反應堆壓力容器底部,主泵內表面,燃料組件等。
3)缺陷的三維觀察及精確測量??梢娠@示及缺陷的判斷,如果缺少三維立體的觀察和精確測量,則無法進一步對可疑顯示和缺陷進行準確評價,受到前端采集器的尺寸結構和視頻載體的結構雙重影響,國內主流視頻檢測設備還未具備多攝像頭檢測能力,三維立體還需進一步開發,精確測量還未精確到毫米級別以下。
4)圖像后期處理技術。在難以達到或者光照條件不足的情況下,采集得到的圖像難以滿足分析,后期對圖像進行對比增強,改進圖像細節等發面還未具備。
5)實時自動分析。目前視頻檢測技術的圖像自動分析還未具備,圖像的建模及運算算法都處于初步研究狀態中。
國外核電發達國家視頻檢測技術開發早,技術成熟發達,已研制出應用各種檢驗對象的專用視頻檢測設備,如專用于檢測CANDU堆型內的上部Feeder管的英國OC-Robotics研制的SAFIRE,見圖1所示,具備32個電動馬達的蛇形機械臂,前端搭載攝像頭,在狹窄的支撐架中檢測各部件的完整性。
圖1 SAFIRE
法國AREVA的HawkEYE如圖2所示,西班牙TECNATOM的浮游視頻檢測設備如圖3所示,美國Westinghouse的DUIT視頻檢驗設備如圖4所示,專用于反應堆壓力容器水下視頻檢測。
圖2 HawkEYE 圖3 浮游裝置 圖4 DUIT
俄羅斯DIAKONT的PRV-Robotics如圖6所示,瑞典Ahlberg的Four-Faces-Fuels檢測設備如圖7所示,用于檢查核一級設備,在攝像頭及載體上的研制已達到成熟。
圖5 PRV-Robotics 圖6 Four-Faces-Fuels
國外核電檢測技術已趨于成熟,視頻檢運載體呈現多樣性,在耐輻照、水下密封、輻照照明系統及后期分析處理等方面層層遞進,功能性及可靠性已產品化,并逐步向新興核電市場拓進。
3 核電視頻檢測技術的發展前景
因視頻檢測技術的直觀性、可靠性及易操作性,視頻檢測技術廣泛應用核電站內,從微型的閥門管道至體積大的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從常規島到高輻射劑量區域,是核電“外科醫生”無損檢測人員的重要工具,視頻檢測技術已成為核電站安全保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檢測手段,隨著我國核電機組數量的不斷擴大以及運行年限的增加,視頻檢測項目幾何級別增長,核電視頻檢測技術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和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應用范圍和應用程度的擴大。隨著應用的場合擴大,運行年限的增加,缺陷的產生幾率增加。周期性役檢的檢驗范圍以及自主檢查范圍增加也將導致視頻檢測技術應用范圍的擴大。
2)設備載體多樣化。視頻技術的廣泛應用,也進一步衍生出更專一,更多樣化的檢測設備,從水下浮游設備至狹小空間運動的蛇形機械臂,從高劑量環境的耐輻照設備至容器底部的多軸懸吊式檢測設備,從低照度環境的搭載照明系統的多功能PTZ攝像頭系統至精度極高的柔性機械臂。
3)高清視頻技術的普及。與以往的模擬信號技術不同,高清視頻技術傳輸的是數字信號,分辨率比傳統的模擬視頻技術更高,細節更豐富。自動化程度的提高,設備載體的自動化與仿真模擬的自動化更進一步結合。
4)非接觸式高精度測量方法的應用。對微小尺寸的快速精確測量,在核電領域,尤其是核一級設備無損檢測中亟需應用。目前,國內在此方面的短缺尤為明顯,市場需求也極其強烈。
5)缺陷自動識別及分析。缺陷識別和自動分析技術一直未能得到在核電視頻領域的大規模應用,主要原因是識別的精確度滿足不了分析軟件的要求,而圖像的分辨率則是影響識別精確度的主要因素,視頻技術的飛速發展,分辨率已提升至1080P,識別精確度的提高,圖像分析運算算法的進一步創新,相信不久的將來,自動識別及分析技術能廣泛應用,甚至能達到檢測人員的分析水平。
6)高速視頻檢測技術。對高速轉運的燃料組件的視頻檢測還處于初期階段,遠未達到在高速運動中精確測量的程度,且燃料組件環境中單相及雙相熱水流產生的熱擾流及輻射噪點問題亦是一個難點,高速視頻檢測技術也是需待加強的一面。
7)360度全景視頻技術。環視成像技術,360度實時視頻檢測,對檢驗對象實施更全面,更直觀的檢測,適合于狹窄,人員難以到達的地方,更未應用至核電領域,尚屬空白。
8)光場視頻技術、立體視頻技術等先進的視頻技術都還處于實驗室階段,還未應用至工程階段,但其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上述方面大部分還屬于實際應用初級階段,從核電站在役檢查來看,需著重發展高清和耐輻照視頻技術,集中了高清和耐輻照兩種特點的視頻技術適合燃料組件、控制棒及二次中子源棒等燃料相關、反應堆壓力容器底部及外側、反應堆吊籃及堆芯等高輻照劑量、檢驗人員不可達區域或對象,且是核電站最重要的部件。從應用環境和檢測要求,對高清耐輻照視頻技術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如圖7所示。耐輻照能力中的累積劑量至少達到105 Grays以上,高清分辨率滿足720P的標準,達到25米水下密封, 輔助照明1米內達到1000Lux,具備Pan & Tilt功能,長時間工作保證功能正常的穩定性。
圖7 高清耐輻照視頻技術特點
Ahlberg公司(如圖8所示)和MIRION公司(如圖9所示)的耐輻照高清視頻技術已發展多年,理論,設備,檢驗方法。應用于燃料轉運、儲存等過程監控,堆芯相關組件,如吊籃、筒體、圍板、構件等。
圖8 Ahlberg耐輻照攝像頭 圖9 MIRION耐輻照攝像頭
目前國內僅有中科院光電研究所研制出一套應用于觀察水下堆芯卸/裝料期間的燃料組件外觀,圖10所示,因其功能單一,還未大規模應用其他視頻檢測項目。
圖10 耐輻照視頻系統
國內尚未完全掌握高清耐輻照視頻技術的核心,可喜的是已對該技術儲備多年,針對該技術進行立項研究不在少數,在未來的三年內,國內完全掌握核心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是可以期待的。
4 總結與討論
隨著世界核電及中國核電的蓬勃發展,市場日益拓展,其核電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核電無損檢測則是核電安全最重要的保證,作為最直觀和最普遍應用的視頻檢測技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視頻技術及其新的功能的應用帶來的檢測能力升級更能保障核電安全,為核電安全進一步增加安全系數。在核電行業追求安全穩定的大前提下,推動視頻檢測技術發展正是未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檢測行業更高的要求。
在中國核電全球全面出擊的背景下,國外核電技術也進一步走進中國核電市場,隨之引入新的視頻檢測技術,對中國視頻檢測技術領域產生沖擊,帶來競爭,讓中國的視頻檢測技術呈現多方角逐的混戰局面,然而對視頻檢測技術領域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革新時期,在以后的幾十年中,視頻檢測技術將是飛速發展的時期,技術將日新月異,針對視頻技術的相關標準也相應的提高技術指標,為核電站的安全運行,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參考文獻】
[1]ASME 2005版[Z].
[2]RCCM 2002版[Z].
篇4
譚建生介紹,今年3月24日,中方參與投資建設的欣克利角C項目進行了核島廊道第一罐混凝土澆筑,項目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坝穗婍椖繉阎袊Y本、中國技術、中國裝備、中國經驗、中國服務全面帶出去,助推‘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廣核在核燃料、新能源等板塊獲得了重大突破,核電站數字化儀控、非動力核技術等領域“走出去”均取得積極進展,創造了中企走出去“八個最”:中國在英國及歐洲最大的投資項目――英國核電項目、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投資項目――湖山鈾礦、馬來西亞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者、中國在愛爾蘭投資最大的企業、孟加拉國最大的獨立發電商、埃及最大的獨立發電商以及比利時最大的陸上風電場。
“目前中廣核國際業務已分布在20多個國家,海外收入占比已經超過20%。”譚建生介紹。
互利共贏開發海外鈾資源
為響應我國“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和“三個三分之一”的資源保障策略,中廣核近年在海外鈾資源開發方面收獲頗豐。
中廣核與哈薩克斯坦原子能公司(簡稱“哈原工”)共同開發位于哈薩克斯坦南部的伊爾科利鈾礦和北部的謝米茲拜伊鈾礦。2016年12 月,中廣核與哈原工合資建設的中哈核燃料組件廠正式開工,推動了哈薩克斯坦核燃料產業向上游的升級,也為中國帶來至少2萬噸金屬鈾的資源儲備。
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志平表示,“中哈核燃料組件廠是哈原工和中廣核實現具備燃料組件生產能力的戰略性突破,堪稱中國‘一帶一路’和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的標志性項目。”
“目前合資組件廠主要進行設備采購,以及相關生產準備,預計在2019年底項目能夠建成投產?!庇嘀酒礁嬖V本報記者,“第一期規模是200噸鈾,主要面向中廣核國內外市場。中廣核和哈原工正在積極謀劃第三方市場。哈薩克斯坦本身也規劃建核電站,這個組件廠也取得了哈薩克斯坦規劃建設中核電站燃料的優先供應權,未來運行方面會有很好的安排?!?/p>
就納米比亞湖山鈾礦,余志平介紹,該項目已于2016年12月31日生產出第一桶鈾,預計今年下半年正式投產。湖山鈾礦項目建設期間可提供約 6000個就業崗位,生產期間可提供1600個就業崗位,并使納米比亞出口增長約20%,GDP增長約5%,有望使納米比亞成為世界第二大天然鈾生產國和出口國。
據了解,結合{米比亞工業基礎薄弱、所需技能不足的實際,中廣核一方面引入了五家中國企業參與建礦,另一方面,投入2億多納元用于當地員工培訓、技能提升,以本地化作為實現國際化。
“湖山礦堅持‘合作共贏、共同建設’方針,成本、進度控制良好,成功開創了投資、建設和經營的 ‘湖山模式’。”余志平說。
海外新能源在運裝機超900萬千瓦
作為中廣核重要的產業板塊,新能源業務覆蓋風電、太陽能、水電、氣電、熱電聯產、生物質能及燃料電池等多種清潔能源類型。
2015年11月,中廣核通過國際競購,收購了馬來西亞埃德拉全球能源公司下屬的電力項目,拿下埃德拉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5國的13個電力項目,控股在運裝機容量662萬千瓦。13個項目分布在馬來西亞、埃及、孟加拉、阿聯酋、巴基斯坦五國,以天然氣發電為主。埃德拉項目的收購,使中廣核成為埃及、孟加拉國最大的獨立發電商,馬來西亞第二大獨立發電商,也是中國在海外裝機容量最大的能源企業之一。
在歐洲市場,中廣核已經嶄露頭角。“2014年6月,中廣核在法國成立了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經過四年多發展,該公司目前已成為歐洲第七大新能源運營商?!?譚建生介紹,“中廣核目前擁有比利時最大的陸上風電場項目,并成功中標法國及歐洲范圍內首個漂浮海上風電項目――格魯瓦項目,這也是中企首次進入漂浮海上風電領域。2016年12月,中廣核收購了愛爾蘭杜凡風電項目,這是中國企業迄今在愛爾蘭最大的投資項目?!?/p>
中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林堅在會上表示,中廣核的海外新能源業務覆蓋十余個國家和地區,控股在運裝機容量超過900萬千瓦,占中廣核新能源業務裝機總量的比例約40%。
今年3月,中廣核正式獲得馬六甲224萬千瓦燃氣聯合循環項目開發權,該項目將引進全球最高科技和最高效率的“H級”聯合循環燃氣機組?!霸擁椖渴侵袕V核收購馬來西亞埃德拉項目后,獲得開發權的首個新項目,是中廣核深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信心和實力的再次展現。”
自主裝備拓展國際市場前景可期
在核電裝備和非核動力核技術產業方面,中廣核勢如破竹。
譚建生介紹,中廣核旗下的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技”)今年3月初成功向印尼出口了一套工業用電子加速器及X射線輻照系統,這是印尼國內首臺配有X射線轉換系統的工業用電子加速器系統。
2016年,中廣核技還實現向美國出口電子加速器“零的突破”,成為國內首家打入歐美市場的加速器制造商。此外,中廣核技在印度非動力核技術市場的占有率也排名第一。目前,中廣核技已進入美國、印度、泰國、韓國、巴基斯坦、巴西、印尼等7個國家,累計出口18套加速器。
中廣核旗下廣利核公司總經理江國進表示,該公司目前正在積極推進自主知識產權核級DCS通用平臺――和睦系統走出去?!霸诤湍老到y研發之初就對 ‘走出去’作了考慮,和睦系統先后通過了功能安全認證機構德國TüV和ISTec,以及IAEA等多個國外權威認證機構的評審和認證,為進入國際市場拿到了通行證?!?/p>
篇5
關鍵詞:能源;核電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6-0032-02
1 核電產業發展現狀
1.1 從全球看,發展中國家核電產業潛力巨大
1.1.1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
自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先進發達國家開始尋找新能源替代品。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世界上已有430多座核反應堆電站并網發電,核電總裝機容量已達3.5億千瓦以上,約占世界發電總量的17%。世界核電產業形成了以美國為首,世界各地競相發展的格局。法國緊居其二,日本位居第三,德國和俄羅斯緊隨其后,成為世界核電產業的5大強國,引領世界核電產業的發展。其具體規模如表1所示:
表1 2009年世界主要核能國家核電情況
排序國 家
運行機組
臺MWe
1美國104101119
2法國5963473
3日本5346236
9印度173779
11中國118587
資料來源:2009年6月1日世界核協會更新公布的全球核電站統計與預測
從世界核電產業的格局來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核電產業的發展相差甚遠,發達國家的核電裝機容量占世界核電總裝機容量的86%,而發展中國家占的比例不到14%,并且技術水平、核電發電量在國家總發電量的比重方面,發展中國家也落后于上發達國家。
1.1.2 核電產業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核電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國際間的產業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北美,歐洲的核電技術日益成熟的過程中,亞洲地區的核電容量也將有大幅度增長。據世界原子能機構的統計,未來65座正在興建或正在立項的核電站中,2/3分布在亞洲各國。中國目前運行核電機組11個,核電裝機容量 900萬千瓦,占全國電力裝機總容量的比例為1.9%,計劃到2020年提高到1億千瓦。印度運行核電機組17個,核電比例為2.6%,計劃到2020年增加20至30個新核電機組。從世界核電的發展趨勢看,亞洲遠東地區尤其是中國將是傳承世界核電發展的主戰場。
1.2 從全國看,核電產業快速發展,市場前景廣闊
1.2.1 我國核電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發電量迅速增加
我國核電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發展歷程可以概括為3個階段: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我國核電產業正處于起步階段,自主設計建造了秦山核電站,并引進法國設備與技術建設了大亞灣核電站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4年,我國核電產業進入小批量發展階段,相繼開工建設了四個核電站項目:秦山二期核電站、嶺澳一期核電站、秦山三期核電站和田灣核電站。
2004年至今,我國核電產業邁入加速發展階段。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供應正在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和環境發展的一個瓶頸,核能在我國能源可持續供應中的重要地位逐漸成為共識。
總的來說,我國核電產業發展具有以下特征:
(1)核電規模迅速擴大。90年代初,我國只有兩大核電廠,秦山核電廠和大亞灣核電廠。經過不到十年的發展,截至2008年底我國現有已建電廠5個,已運行機組11個,在建核電機組14臺、裝機1493萬千瓦,預計在建項目到2013年可以全部投入商業運行,我國近期在建的核電站如下表所示:
表2 截至2008年底我國已運行和在建核電廠情況
狀態核電廠名稱堆型額定功率(MW)開工日期(擬)商業運行
在建
福清核電廠1號機組二代加10802008-11-212013
陽江核電廠1號機組二代加10802008-12-162013
方家山核電廠1號機組二代加10802008-12-262013
臺山核電廠1號機組壓水堆17502009-9-12013-12
(2)發電量和利潤快速增長。2008年我國核電發電量增長較快,總發電量達684億千瓦時,比2007年同期增長8.8%,。與此同時,2008年1-11月,中國核力發電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228.7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13%;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22.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2.15%;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05.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78.86%。
(3)政策大力扶植。國家政策支持發展核電國家發改委的《國家核電發展專題規劃(2005-2020年)》要求,未來必須實現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的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和自主運營,全面建立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模式。對于國家確定的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和國內承擔核電設備制造任務的企業,核電投產后的銷售環節增值稅也將先征后返;對于進口用于核電設備生產的加工設備和材料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1.2.2 我國核電裝備制造業朝“自主化”方向邁進
《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中指出,在核電自主化方面,要實現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的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和自主運營,全面建立于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模式,形式比較完整的自主化核電工業體系。我國高度重視核電自主化發展,百萬千瓦級核電關鍵設備國產化是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攻關項目之一。二代加核電技術裝備的國產化布局全面推進,第三代核電技術裝備國產化工作已經啟動。
1.2.3 核電產業基地朝沿海城市發展
從空間布局上看,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上海、東北、四川三大核電設備生產基地。然而廣東作為最早建設核電站的省份之一,廣東工業的發展特別是高新技術的發展水平,已經使核電設備在廣東配套生產成為可能,一個圍繞以核島、常規島重件設備制造為核心的產業鏈已初步形成,核電裝備制造相關企業逐步向廣州南沙聚集,中國西電集團公司建設南沙高壓輸變電設備基地,省內擁有數十家企業參與核電站設計、安裝和部分備供應。廣東逐步邁向繼上海、東北、四川之后的第四個核電設備生產基地。
2 核電產業面臨的問題
2.1 市場空間廣闊,但競爭激烈
裝備制造企業因核電裝備市場的巨大需求迎來了空前的商機,但同時也面臨著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除了上海、東北和四川三大核電設備制造基地之外,黑龍江、遼寧、山東、浙江、江蘇、湖北、河北等地也紛紛建立起了核電裝備產業園區或基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10月我國包括規劃中或已投產核電裝備產業園區近20個,僅常州市就有30多家各類核電設備制造企業;在廣東省內,也有廣州、深圳、臺山等城市上馬裝備產業園。這些產業園如全部建成投產,至2012年我國就可能出現明顯的核電裝備產能。巨大的產能必將引發空前的競爭。
2.2 核電技術裝備研發能力不斷增強,但高端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短缺制約核電裝備產業的自主創新進程
上世紀90年代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秦山一期核電站的絕大部分設備由國內研制,國產化率達70%以上。此外,通過大亞灣、嶺澳一期和二期核電項目的建設,我國已初步掌握了第二代及改進型核電技術,并具備了批量化建設百萬千瓦核電站的能力。但在核級閥、主泵等關鍵領域,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著差距,無法自行生產或產品達不到質量要求,特別是核電設備研發、維修人才培養的建設長期滯后于核電項目的發展。由于人才的培養到適用過程較長,也導致了我國高級技術人才的不足。隨著我國對核電等清潔能源的需求量不斷擴大,我國的核電設備技術人才的缺口將越來越嚴重,尤其是高端的技術研發人才。
2.3 擁有一定制造基礎,但關鍵核電設備仍依附國外,自主化程度不高
在我國核電裝備產業各環節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領先水平的核心技術研發能力還落后于國外核電發達國家。中國雖然較大比例地實現了核電設備的國產化,形成了一定的核電設備供給能力,但是關鍵核電設備和配套設備中的關鍵部件國內仍無法制造,或者國產的核電配套設備品種、質量、性能尚不能完全匹配于核電產業發展的需要,仍然需要依賴進口。更需看到的是,核電裝備產業具有綜合性和系統性特點,基本上可以把國民經濟中的所有行業門類和學科內容囊括進來,這也正是其具有戰略地位的重要體現,我國核電裝備產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既受制于自身因素影響,也受到其他相關學科門類發展緩慢的影響。
2.4 核電裝備產業資源能力分散,尚未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我國核電裝備產業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有限的資源分散無法形成合力,將極大限制產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核電裝備產業組織結構松散、集中度低,無論是設計研發或技術服務都缺乏專業化分工。由于沒有形成公開透明、公平合理、專業分工、有序競爭的整體環境,核電產業鏈條不夠細化,資源能力分散,不同環節間競爭性不足,也導致核電裝備產業內部發展不夠平衡,專業化和集約化程度還不夠高,無法形成集聚效應。
3 核電產業發展對策
3.1 明確方向,錯位發展
在我國迎來新一輪核電裝備產業熱潮,產能可能過剩的形勢下,各地核電裝備產業的發展,必須順應時展的潮流、緊扣市場走向,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外部條件,在科學的產業政策指導下明確行業和企業的發展方向。同時,合理配置資源,從自身劣勢中挖掘出相對優勢,推動企業錯位發展,使核電裝備產品多元化,產品之間更具有互補性,從而避免過度競爭和資源浪費。
3.2 培訓人才,提高技術
建立核電裝備人才培訓體系,增設核電技能培訓機構,增大人才培養效率。充分開發核電裝備產業多層次的人力資源,加快培養研發精英、高級管理人才和大批高素質勞動大軍。支持鼓勵核電裝備企業與國內外大學、核技術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核電裝備業產學研創新聯盟、省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和創新平臺,實施企業科技特派員啟動計劃等,集聚產業、技術、人才資源,支撐核電裝備產業創新發展,提高技術服務能力。
3.3 加強合作,自主開發
加強政府間的國際合作,尤其是中國政府相關部門與美國能源部、核管會協調,消除政治障礙,營造國際合作氛圍,為項目合作提供條件;加強企業間的國際合作,用中國自身核電市場的優勢,吸引國際核電供貨商與國內核電裝備企業合作來共同開發我國未來先進核電站,通過技術轉讓、人員培訓等方式快速提升中國核電裝備企業的技術水平;加強國內各核電裝備產業基地間的區域合作,統籌各地生產能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同時,依托國家重點核電站項目工程,把精力集中于當前國內核電裝備的薄弱環節,突破關鍵設備的技術瓶頸,實現自主化開發;重視標準和認證工作,注意了解國外的技術標準體系,使自主開發的新產品及時取得認證。
3.4 整合資源,培育集群
加強核電裝備產業鏈縱向整合,充分發揮產業鏈條各環節比較優勢,按照市場需求,根據資源優化配置原則有機組合,形成二三家集研究、生產和成套供應,技術服務于一體的核電裝備集團,使其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加強核電裝備企業之間的橫向整合,形成龍頭企業引領、骨干企業支撐、中小企業跟進的產業集群,通過基礎設施共享和專業化分工降低投資費用和使用成本,通過信息共享降低經營風險,促進創新成果和技術在企業間、模塊間轉移與擴散。
參考文獻
篇6
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必要性
電網調峰穩定運行,需要建設一定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
根據我國能源資源特點,今后相當長時期內的電源建設仍將以燃煤火電為主?;痣姍C組調峰方式主要是常規的出力調峰方式和非常規的開停機調峰方式,滿足不了系統負荷急劇變化的要求,易發生設備事故,對電網的安全運行有一定影響,而且調峰運行時發電煤耗上升、廠用電率高、設備損耗加大、檢修費用增加,發電成本高。常規水電機組開停機迅速,運行靈活,具有較強的調峰能力。但是水電機組出力受季節和水庫水位的影響較大,尤其是水庫調節性能差、水庫庫容小的水電站,參與調峰受到很大限制。
抽水蓄能電站是世界公認的運行靈活可靠的調峰電源,國內外已投產運行的抽水蓄能電站均為電力系統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抽水蓄能電站不僅是良好的調峰電源,還能夠承擔電網調頻、調相和旋轉備用任務,給電力系統帶來可觀的動態效益,有效地改善火電及其他類型機組的運行條件,延長火電機組的使用壽命,減少燃煤機組的燃料消耗,提高電網的供電質量和運行安全。
對于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系統內常規水電裝機容量雖然比較大,如果調節性能好的水電站較少,沒有足夠大的調節庫容,其調節性能會受到限制,豐、枯水期出力變化大。在汛期常規水電站經常處于棄水調峰狀態,而枯水期常由于出力不足,滿足不了電網的調峰要求。如豫、粵、贛、湘、黑、浙、閩、晉、瓊、陜10省,在這些地區修建一定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不僅可以彌補電網調峰容量的不足,增加系統運行的靈活性,也可使水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我國正在興建的湖北省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和湖南省的黑糜峰抽水蓄能電站,通過深入的分析論證工作,表明在水電裝機容量相對較大的地區,建設一定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是也是合理的、經濟的。
風電、核電等新能源的大力發展,需要建設一定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
風電作為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是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核電是國家大力發展的新型能源,風電和核電的大力發展,對實現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風電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2008年底,全國累計安裝風力一發電機11600臺,總裝機容量12153MW,目前共規劃了新疆哈密、甘肅酒泉、內蒙古東部地區、內蒙古西北地區、河北、吉林、江蘇沿海地區和山東沿海地區共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到2020年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0000MW。風能是一種隨機性、間歇性的能源,風電場不能提供持續穩定的功率,發電穩定性和連續性較差,這就給風電并網后電力系統實時平衡、保持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巨大挑戰,同時風電的運行方式必將受到電力系統負荷需求的諸多限制。抽水蓄能電站具有啟動靈活、爬坡速度快等常規水電站所具有的優點和低谷儲能的特點,可以很好地緩解風電并網給電力系統帶來的不利影響。
國家在能源發展政策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水電,適度發展核電”,在核電技術方面提出“采用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到2020年我國核電總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核電機組運行費用低,環境污染小,但核電運行的安全性一直是全社會公眾甚為關注的熱點。核電機組所用燃料具有高危險性,一旦發生核燃料泄漏事故,將對周邊地區造成嚴重的后果,核電站機組出力一般要求在平穩狀態下運行,承擔電網的基荷。而且核電機組單機容量較大,一臺機組的容量可達1M00MW甚至更大,一旦停機,將對其所在電網造成很大的沖擊,嚴重時可能會造成整個電網的崩潰。因此在電網中必須要有強大調節能力的電源與之配合,建設一定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配合核電機組運行,對核電站的安全、經濟運行以及電力系統的穩定有著重要意義。
核電一般帶基荷運行,不參與調峰運行,而風電具有隨機性、間歇性和反調峰等特點,當系統中核電、風電、太陽能的并網規模較大時,會增加系統的調峰壓力,甚至會影響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隨著大核電、大風電的建設,使得系統調峰面臨技術挑戰,迫切需要建設大容量儲能裝置,解決系統調峰問題。
抽水蓄能電站是電力系統最可靠、最經濟、壽命周期長、容量大、技術最成熟的儲能裝置,是新能源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配套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可降低核電機組運行維護費用、延長機組的使用壽命;有效減少風電場并網運行對電網的沖擊,提高風電場和電網運行的協調性以及電網運行的安全穩定性。
特高壓、智能電網建設發展,需要建設一定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正在推進“一特四大”的電網發展戰略,即以大型能源基地為依托,建設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構成的特高壓電網,形成電力“高速公路”,促進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約化開發,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同時,將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發展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堅強智能電網。特高壓交流輸電系統的無功平衡和電壓控制問題比超高壓交流輸電系統更為突出。利用大型抽水蓄能電站的有功功率、無功功率雙向、平穩、快捷的調節特性,承擔特高壓電力網的無功平衡和改善無功調節特性,對電力系統可起到非常重要的無功/電壓動態支撐作用,是一項比較安全又經濟的技術措施,建設一定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對電力系統特別是堅強智能電網的穩定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建設一定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
抽水蓄能電站利用電力系統負荷低谷將下水庫的水抽入上水庫,高峰時段將上水庫的水放到下水庫發電,本身不能利用一次能源產生電力。抽水蓄能電站本身耗能,沒有產生節能和環保效益,其節能降耗和環保等效益,主要是通過不同燃煤機組間的煤耗差轉換作用來實現,這些效益的產生體現在整個系統的火電機組中,如果沒有抽水蓄能電站就沒有這些效益。因此,抽水蓄能電站是為發電機組的節能降耗服務的,實現整個電力系統內發電機組的節能降耗是抽水蓄能電站的主要靜態功能。
抽水蓄能電站機組由于其靈活的調峰、調頻能力,可以減少火電的調峰幅度,提高火電機組的運行效率,降低系統內火電機組的整體煤耗,相應減少COn、CmHn、NOx、SO2等有害氣體的排
放量,達到減排效果。
發展地方社會經濟,需要建設一定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
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可以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優勢,帶動電站所在地區其他工業、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給地方政府帶來可觀的財稅收入,為當地富余勞動力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對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改善當地居民生活水平起到積極的作用。
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前景
加快抽水蓄能電站的發展,是優化電源結構、建設現代化電網的必然趨勢。根據相關資料,到2020年,我國抽水蓄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1300000MW以上,為保證電網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配置一定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勢在必行。
抽水蓄能電站在電網中的合理比重,主要取決于電網負荷水平、負荷特性和電源組成等方面的因素。
考慮到目前抽水蓄能電站的在建規模,到2020年我國需要建設100000―120000MW的抽水蓄能電站。
多年來,有關單位曾對我國不同電網進行了電源最優組合的分析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在以火電為主的電網中,配置8%~15%的抽水蓄能電站容量是比較合適的;為保證核電機組穩定運行,配置40%~50%相應核電機組容量的抽水蓄能電站容量比較適宜。從我國今后電源發展看,預計2010年我國的發電裝機將達到900000MW,2020年將達到1300000MW以上??紤]目前抽水蓄能電站的在建規模,到2020年我國需要建設100000~120000MW的抽水蓄能電站。
從電網的需求和市場前景來看,抽水蓄能電站面臨著新的難得的發展機遇。
電網對調峰電源的需求正在從技術需求向經濟需求轉變,抽水蓄能電站以其獨特的調峰填谷能力和其不可替代的動態效益以及相對較低的工程造價,較好滿足了電網對經濟調峰電源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協調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電網供電質量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廠網分開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電網公司直接調度部分抽水蓄能電站,作為保證電網安全、經濟、穩定運行的手段之一,但現有容量明顯偏小,目前正在抓緊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和前期工作;非電網企業等其它投資主體正在逐步認識到抽水蓄能電站的優良性能和較好的發展前景,正在積極投入到抽水蓄能電站的開發建設中。
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站址資源豐富,已經完成的規劃選點覆蓋華北地區、東北地區、華東地區、華中地區。目前,有關單位正在對西北區域開展較系統的抽水蓄能電站規劃選點工作。
目前,我國正在組織開展全國性的抽水蓄能選點規劃,根據最近完成的規劃選點成果,華北電網覆蓋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省及西部)初步查明可能興建抽水蓄能電站的站點150個,其中38個站址建設條件較好,列入了普查成果,規劃站址有21個,包括:北京市的板橋峪站址(1000MW);河北省的豐寧(3600MW)、尚義(1000MW)、邢臺(1400MW)、易縣(1200MW)、撫寧(1000MW)、阜平(1400MW)、遷西站址(800MW);山西省的大同(1200MW)、交城(1600MW)、運城(1200MW)、太原站址(1000MW);山東省的文登(1800MW)、萊蕪(1000MW)、海陽(1000MW)、泰安二期(1800MW)、濰坊站址(1000MW);內蒙古西部的錫林浩特(800MW)、包頭I(1600MW)、包頭Ⅱ(1200Mw)、烏海站址(1200MW)等。其中板橋峪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豐寧、文登已完成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
東北電網覆蓋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初步查明可能興建抽水蓄能電站的站點111個,其中29個站址建設條件較好,列入了普查成果,規劃站址有17個,包括:黑龍江省的荒溝(1200MW)、尚志(800MW)、前進(12DOHW)和依蘭站址(1200MW);吉林省的敦化(1400MW)、紅石(1200MW)、蛟河(1200MW)和通化站址(800MW);遼寧省的大連I(800MW)、綏中(900MW)、桓仁(800MW)、大連Ⅱ(600MW)和清原站址(1500MW);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1000MW)、烏蘭浩特(1200MW)、赤峰(800MW)和通遼站址(1000MW)等。其中遼寧省的清原站址已經完成了預可行性研究設計,桓仁站址已經完成了可行性研究設計;黑龍江省的荒溝站址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并正在上報項目核準申請;吉林省的紅石站址已經完成了預可行性研究設計,敦化站址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設計。
華東電網覆蓋地區(包括江蘇、浙江、安徽、福建、上海四省一市)據初步統計抽水蓄能電站可開發站址131處,其中列入規劃站址的22個,包括:江蘇省的句容(1350MW)、竹海(1800WM)、連云港蘇文頂(1000MW);浙江省的寧海茶山(1800MW)、泰順(1200MW)、淳安(1200MW)、縉云方溪(1800MW)、建德烏龍山(2400MW);安徽省的績溪(1600MW)、桐城(1200MW)、寧國青龍山(1200MW)、金寨(1200MW)、岳西(1200MW)、涂山(1000MW);福建省的廈門吳鳳(1600MW)、永泰白云(1200MW)、寧德周寧(1200MW)、龍巖漳平(1200MW)、福州鼓嶺(1200MW)、漳州長泰(1800MW)、三明碧溪(1550MW)等。目前,句容、淳安、縉云方溪、天臺九龍、建德烏龍山、永泰白云等站址已經完成了預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勘測設計工作。
華中區域電網五省一市中,除以水電為主的四川電網外,其余各省市均開展過不同范圍的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工作,開發條件較好的站址資源有湖南省的玉池、弼時、平江、下龍潭,湖北省的噴雪巖、花園、城山、九宮山,河南省的天池、五岳、大坪、花園溝、大魚溝、寶泉二期,重慶市的蟠龍、石灘、鎮紫、龍泉,江西省的洪屏、柘林、云居山、社上、江上、廬山等。目前,河南的天池、五岳兩站點正在開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江西的洪坪正待核準。
西北電網地區抽水蓄能電站規劃選點工作開展相對較少、起步也較晚。目前,有關單位正在對該區域開展較系統的抽水蓄能電站規劃選點工作。此前的抽水蓄能電站站址資源僅有新疆的天池。
南網地區的抽水蓄能電站站址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境內,目前有深圳、清遠、陽江、新會、新豐、黨山、天堂、下坪、仙家垌二級、石曹、五華、朝面山、岑田、青麻園、昂天湖、三渡水等16個站址,其中深圳、清遠兩抽水蓄能電站
前期工作較深,清遠電站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目前在南網地區已開展了海南、廣西兩省區的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工作。
國家發改委頒發的“關于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能源[2004]71號文),以及其后頒發的“發改價格[200刀1517號文”和“發改能源[2008]759號文”兩個文件,基本形成了我國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建設管理的現行政策框架。
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體制有“電網控股、地方參股”、“電網全資”和“非電網企業投資”三種形式,其中主要以電網投資控股、地方投資公司參股為主。2004年,為了規范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和管理,促進抽水蓄能電站的健康有序發展,國家發改委頒發了“關于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能源[2004]71號文),其后又頒發了“發改價格[2007]1517號文”和“發改能源[200B]759號文”兩個文件,這幾個文件基本形成了我國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建設管理的現行政策框架。71號文規定:“抽水蓄能電站主要服務于電網,為了充分發揮其作用和效益,抽水蓄能電站原則上由電網經營企業建設和管理,具體規模、投資與建設條件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嚴格審批,其建設和運行成本納入電網運行費用統一核定。發電企業投資建設的抽水蓄能電站,要服從于電力發展規劃,作為獨立電廠參與電力市場競爭。”
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僅靠電網公司全資或者控股開發,融資難度較大。
以國家電網為例,2015年至2020年國家電網內抽水蓄能電站新增規模約36000HW,按照抽水蓄能電站每千瓦投資3500元考慮,如果該部分抽水蓄能電站由一家投資主體開發,則需要籌集資金1260億元。按資本金20%考慮,需要籌集資本金252億元??紤]到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周期,為滿足2020年抽水蓄能電站的規模,在“十二五”期間短短的5年時間內籌集252億元資本金難度非常大。如果僅考慮51%的控股股權,那么需要籌集資金642.6億元,資本金129億元。資金籌措難度非常大。
目前有很多電源公司、民營企業已經進入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市場,有利于抽水蓄能電站市場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國內抽水蓄能電站投資主體以電網公司或其下屬公司為主。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國網區域由國網新源公司控股開發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在南網地區由南網調峰調頻發電公司控股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的格局。
但近期各央企發電公司、各省屬地方企業、民營企業紛紛介入抽水蓄能電站發電領域開發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如湖南五凌電力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黑糜峰抽水蓄能電站(1200MW);中國三峽集團公司投資建設內蒙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電站(1200MW);深圳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建設深圳抽水蓄能電站;河南藍天集團(民營)與中華水電公司(外資)合作開發河南五岳抽水蓄能電站(1000MW)。多種資本進入抽水蓄能電站市場對抽水蓄能電站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從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開工建設的角度來看,多元化的投資方向更為有利。
篇7
關鍵詞 水壓試驗泵;柴油發電機組;抗震要求;新增廠房位置;廠房布置
中圖分類號TM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22-0173-02
1 選題背景
我國已經建成的二代核電站基本上全部采用的是水壓試驗泵汽輪發電機組。但近年來小容量汽輪發電機組市場前景不樂觀,供貨商的數量及其少,并且其工藝系統及維修操作相對較為復雜;而柴油發電機組的優點是熱效率高、設備緊湊、冷卻水耗量少、維修操作簡單,尤其是其迅速、可靠,并且可以頻繁起動的特點,很適合作為應急發電機組或備用發電機組使用。另外,其單機容量等級范圍廣,具有適用于多種容量用電負荷的優越條件。在經過功能、設計、安全性及進度等多方面論證,并參考國外核電站提出的柴油發電機組替代汽輪發電機組的設計思路后,最終確定將原來由汽輪發電機組供電的水壓試驗泵的電能改為由柴油發電機組供給。
2系統功能
每個核電機組都配置有一套系統水壓試驗泵柴油發電機組。兩個核電機組需設有兩套柴油發電機組。
在正常或設計基準事故工況下,本系統不執行安全功能;但在一個機組的兩列配電盤LHA和LHB都不能供電的情況下(即超設計基準事故工況時),該單元機組的柴油發電機組可以自動啟動,并通過水壓試驗泵房內的控制柜向水壓試驗泵提供應急電源,以確保給主泵1號軸封供水,從而保證反應堆冷卻劑系統的完整性。如果該單元機組的柴油發電機組起動失敗,則另一臺柴油發電機組作為備用自動起動,向水壓試驗泵供電。
另外,該系統在超設計基準事故工況下還負責為機組運行所需的儀表和水壓試驗泵房的應急通風機供電。
兩套柴油發電機組互為備用,在任何一臺停機進行維護和檢修時,都不能影響到另一臺柴油發電機組的運行。
3設備說明
3.1 柴油發電機組
1) 柴油發電機組容量
發電機端額定輸出功率為200kW左右。
2)機組設備分級和抗震要求
本系統設計屬超基準設計工況。在正?;蛟O計基準事故工況下,本系統不執行安全功能,故本系統為非安全級,但其體系是安全重要的,設備及廠房均為抗震1類,質保等級為Q3。
3) 柴油發電機組組成及描述
柴油發電機組組成如下:
柴油機一臺
柴油機輔助系統
發電機一臺
發電機用勵磁調節系統和保護系統,
儀表
測量
控制系統。
柴油發電機組輔助系統分為燃油系統、油系統、冷卻系統、啟動系統、進氣系統和排煙系統。
由于機組功率小,油系統、冷卻系統和進氣系統的設備直接安裝在柴油機上,連接管路全部為柴油機自帶,自成體系。
燃油系統設置了設計容量為1500L的日用油罐,在無需額外補充燃油的情況下可保證柴油發電機組連續運行24小時。
每臺柴油機都有兩套可同時使用的獨立的啟動蓄電池。每套啟動蓄電池能夠連續獨立啟動柴油發電機3次。
柴油機排煙管道上設置由法蘭連接的波紋管。排煙管有保溫,以降低其輻射熱,并使柴油機和工作人員有良好的工作條件。柴油機排煙口消音器應選取合適的類型以滿足規定的噪聲級要求(聲功率級)。
輔助系統的設計可保證柴油發電機組在收到啟動信號后10秒鐘內建立額定頻率和額定電壓。
3.2 兩個機組共用設備
兩個機組共用設備有:
風機:一臺
控制柜:一組
4 廠房布置
4.1 水壓試驗泵柴油發電機廠房的位置確定
新增的水壓試驗泵柴油發電機廠房與外部接口主要考慮消防水源和電纜通道的可實施性問題。新廠房位置考慮布置在靠近核島廠房左上角的A系列應急柴油發電機廠房處,可連接其內的系統消防水和電纜進出線。進一步分析方案的實施,是與應急柴油發電機廠房處緊挨著,或者是與應急柴油發電機廠房拉開間距以作為應急柴油發電機組的安裝及檢修通道。 A系列應急柴油發電機組是通過+0.8m標高層外墻上的安裝洞進入廠房內的。由于應急柴油發電機組性能可靠,在40年壽期內不考慮大修時的整體拖出廠外,只需進行零部件的拆裝更換,機組安裝完畢后便將安裝洞二次澆灌,因此無需在兩個廠房之間留有設備檢修通道。并且如果新廠房和應急柴油發電機廠房之間拉開間距,它們之間的管溝因為有抗震等級的要求,設計上會較繁瑣,成本也會較高。由此確定新廠房緊挨應急柴油發電機廠房布置,中間設置伸縮縫,但需注意的是新廠房必須在應急柴油發電機組安裝后方能施工,新廠房內的設備不多,稍后施工不會對核島廠房的總體施工進度產生影響。
4.2 水壓試驗泵柴油發電機廠房布置
兩個核電機組的兩個水壓試驗泵柴油發電機廠房布置在一起,中間用隔墻連接,整個廠房外形尺寸為長10.1米、寬8.2米。由于機組容量小,所用機型的尺寸不大,輔助系統設備也不多,因此只需設置地上一層,在其內部布置有柴油發電機組、日用油箱、排氣消音器、排煙波紋管及控制屏等設備和管道。
4.3 兩個機組共用部分的布置
兩個機組共用的風機和控制柜布置在NA396房間內,標高為+5.00米。這部分的布置不需要改動,可以與參考電站一致。
5 結論
水壓試驗泵柴油發電機組現在的技術已經很成熟,起動可靠性高,完全能滿足系統功能要求。并且,核電站在選址時已充分考慮了地震和海嘯(廠房地坪標高高于廠區防洪降雨量設計,滿足外部水淹設計基準防護要求)的影響;柴油發電機組及設備的設計為抗震1類,有能力應對發生在本地區的地震和海嘯,確保整個核電機組的安全。
參考文獻
[1]葉曉麗. LLS系統柴油發電機組替代汽輪發電機組可行性論證報告[R].
篇8
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大類,涉及的細分行業達百余種。對于新興產業板塊的投資而言,投資者應抱有流水高山心自知的態度,在種類繁多的細分行業之中,選出具備中長期上漲潛力的個股堅定持有,等待時間玫瑰的綻放。
細分板塊市場表現
在過去的一年間,新興產業細分板塊表現普遍良好,大部分板塊區間漲幅均超過A股平均漲幅和中小板個股平均漲幅。Wind數據顯示,稀土永磁、觸摸屏、高端裝備制造等板塊表現尤為搶眼,整體漲幅均超過40%。而三網融合、垃圾發電、合同能源管理、衛星導航等板塊漲幅相對較小。
東莞證券策略分析師費小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新興產業個股從換手率的角度來看受到市場強烈關注,交投十分活躍,區間換手率絕大部分遠超A股平均水平。而從目前的估值水平來看,新興產業細分板塊靜態市盈率普遍在40倍以上,靜態市凈率普遍在5倍以上。由于市場對新興產業較為樂觀的預期,相關板塊個股盡管在大盤走弱的時候出現一定程度的調整,但估值水平依然居高不小,資金逢低介入的意愿較強。
從新興產業細分行業財務同比數據來看,大部分板塊2010年凈資產收益率普遍有所提高,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率有較大幅度提升。這也意味著近兩年隨著政策扶持力度日益加強,產品技術逐步完善,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利潤也有明顯的提高,為后續保持穩定的快速增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大成基金的研報顯示,從過去五年(2006~2010年)市場走勢數據來看,“兩會”前后一個月市場表現要強于“兩會”期間表現,尤以會后一個月的表現更為搶眼。從行業漲幅排名看,受益“兩會”議題的行業在“兩會”前的一個月及之后的一個月的表現均明顯優于大盤整體表現,因而,近期可多關注受益“兩會”議題的行業。
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及的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改善民生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政府工作的重點。日前,國家發改委近期要求加快推進節能環保等七大新興產業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這意味著“兩會”之后,一組由戰略性新興產業擔綱的產業政策群將密集出臺。因此看好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節能環保產業中長期的發展;從長期來看,政府為改善民生而推出的收入分配、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將為生物醫藥及消費等行業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
挖掘潛力較大的細分板塊
對于如何選擇2011年潛力較大的新興產業板塊個股,費小平認為可以從四個角度來甄別:一、前期上漲幅度相對較小,沒有過多透支未來業績;二、行業景氣持續時間夠長,市場前景夠廣闊,年均復合增長率較高;三、具備潛在可能的技術優勢,進口替代空間較大;四、政策面扶持力度可能超預期。
從新興產業細分板塊目前所屬行業景氣度來看,除了少部分如氫能、云計算等細分行業之外,大部分新興產業均處于行業成長期。但觸摸屏、高鐵、合同能源管理、風力發電、三網融合等細分行業盡管仍處成長期,但其行業發展快速時期已經接近到來,該類行業的成長性較難超越市場預期;其次來看新興產業細分行業預期年均復合增長率,部分新興產業由于行業所屬特性,較難維持快速增長,如垃圾發電、三網融合、建筑節能等。
篇9
關鍵詞:能源結構;可再生能源;開發途徑;利用前景
中圖分類號: P75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能源問題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在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中能源問題又十分的復雜和敏感。20世紀70年代以來,面對常規礦物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環境的逐漸惡化,世界許多國家將目光逐漸轉移到了具備可再生、環保、可轉化等優點的生物質能源上。提高對發展生物質能源重要性的認識,為順利開展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創造有利環境。
一、我國能源結構的特點
我國所探明的一次能源中煤炭占93.44%,石油占3.65%,天然氣占2.91%,由此可見,我國一次能源的結構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我國的能源結構具有以煤為主的顯著特點。我國的煤炭產量從1895年的7.67億噸增加到2009年的30億噸,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的70%,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0%,電煤消耗占煤炭產量的50%以上。預計到2010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9.3億千瓦,其中火電占73.7%,水電占22.5%,核電、風電等新能源占3.8%。
到2020年底,全國發電裝機規劃容量為15億千瓦,其中火電約占66%,水電占22.7%,核電、風電等新能源約占11.3%,火電比重隨著核電、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增加而減少。到2020年前,我國以火電為主的電源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改變,火電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占主導地位。我國火電發展存在著電源結構不合理,能耗水平高,環境污染物排放大的突出矛盾?;鹆Πl電廠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達到1200萬噸,占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近一半,二氧化碳排放約30億噸,占全社會總排放量的一半,占世界排放總量的十分之一以上。
火力發電的當務之急就是積極調整優化電源結構,關停高能耗小火電、推廣各項節能技術、潔凈煤燃燒技術和熱電聯產、推進煤電基地的建設、提高機組參數由亞臨界參數向超臨界和超超臨界參數轉變。
無論怎樣提高燃煤機組的各種效率,但是仍然消耗的是不可再生能源,頂多在有限的時空內,緩解一下資源、環境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巨大壓力,從長遠計,必須尋求更好的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發展之路。
二、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意義
能源危機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巨大挑戰。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統計,若按目前的水平開采世界已探明的能源,人類使用的主要能源—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供人類開采的年限分別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1]。
鑒于化石能源逐步開始耗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引起的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問題日趨嚴重,自21世紀開始,全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系統過渡的進程已經起步。21世紀上半葉,我國能源戰略必須走減小化石能源用量、增大核能與可再生能源份額的發展路徑,積極構建能源可持續發展體系。而以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以及相應的技術問題探討,使得這些可再生能源逐漸走向市場,正向人們展示美好的能源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前景。
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途徑
目前,生物質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已成為世界重大熱門課題之一,受到世界各國政府與科學家的關注。美國2000年通過了《生物質研發法案》,2002年制訂了《生物質技術路線圖》,計劃2020年使生物質能源和生物質基產品較2000年增加10倍,達到全國能源總消費量的25%(2050年達到50%),每年減少碳排放量1億噸。歐盟提出,到2020年,運輸燃料的20%將用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替代[2]。世界經合組織(OCED)在2004年9月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各國政府應大力支持和鼓勵生物質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減小它與傳統原油及天然氣產品的價格差距,以最終達到替代的結果。
根據中國中長期能源規劃,2020年之前,中國基本上可以依賴常規能源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能源需要,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地位將日益突出,屆時需要可再生能源提供數億噸乃至十多億噸標準煤的能源。因此,中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戰略目的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供給能力,改善能源結構,實現能源多樣化,切實保障能源供應的安全。
四、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狀況
在目前的能源消耗中,生物質能耗占世界總能耗的14%,僅次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氣,位居第4位。而在發展中國家,生物質能耗占有較大比重達到50%以上[3]。
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我國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是風力發電。我國的風力資源主要集中在內蒙、新疆以及山東沿海,近兩年投運的的風電機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首先是分布在內蒙、新疆風場中的機組,由于風沙大,氣候條件惡劣,經常造成機組的故障,檢修維護困難,位于沿海附近的風電機組由于空氣中鹽霧的腐蝕,也會經常處于不正常狀態。風電機組最大的問題是對電網的沖擊。
太陽能發電,在我國近年也有較快的發展,單晶硅、多晶硅的發電效率有望在較短的時間內,把發電效率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以上。但目前來說,盡管太陽能電池板價格下降得比較快,它發電的成本竟然是火電的五倍多,投入商業運營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另外是沼氣發電,這方面的技術研發在我國早已起步。利用細菌發酵產生沼氣,燃燒后推動燃氣輪機,發電效率較高。但是造價不菲,光一個發酵容器就需要很大的投資。并且發酵效率就不是那么高了,最好用半發酵的原料,比如用牛糞。國內有一些養殖場建有小型的發電廠,但是技術也主要是引進的,光菌種的使用專利,就是不小的費用。沼氣發電最大的問題就是沼氣轉化效率十分低下,成本高昂。
生物質直燃發電方興未艾,主要是直接燃燒生物質,例如秸稈發電,目前我國有很多小熱電機組投產,效益不錯。它的發電方式和常規火電差不多,使用的是鏈條爐排和振動爐排,燃燒技術日漸成熟。
五、生物質能源的利用前景
5.1 生物質資源豐富
中國生物質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大,現有森林、草原和耕地面積41.4億公頃,理論上年產生物質資源可達650億噸以上(在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植物經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有機碳量,每年約為158噸)。以平均熱值為15000kJ/kg計算,折合理論資源量為33億標準煤,相當于中國目前年總能耗的3倍以上。目前實際可以作為能源利用的生物質主要包括秸稈、薪柴、禽畜糞便、生活垃圾和有機廢渣廢水等。據調查,目前中國秸稈資源量已超過7.2億噸,折合約3.6億噸標準煤,除約1.2億噸作為飼料、造紙、紡織和建材等用途外,其余6億噸均可作為能源被利用。薪柴的來源主要為林業采伐、育林修剪和薪炭林,一項調查表明:中國年均薪柴產量約為1.27億噸,折合標準煤約0.74億噸;禽畜糞便資源約折合1.3億噸標準煤;城市垃圾資源可折合標準煤1.2億噸左右,并以每年8%~10%的速度增加。這些都是中國發展生物質產業的穩定資源。
5.2 解決“三農”問題的良好途徑
“三農”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對它解決的質量將直接影響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全國上下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生物質產業利用中國豐富的農林廢棄物和非農田為原料和基地,生產出市場前景廣闊、環境友好和高附加值的能源及生物化工產品,既幫助解決中國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又能夠實現農業和農民增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據推算,只要利用中國50%的低質地,生產能源作物,發展生物質能源,就可以實現年產值約1萬億元,加上秸稈、畜禽糞便等,生物質產業就可以催生1000個生物質能源企業,帶動500萬農戶,促進5000萬農業勞動力轉移,實現農民增收400億元[4]。同時,生物質能源如沼氣等還能為農民提供價廉、清潔的燃料,使4000萬農戶生活用能效率提高2~3倍。除此之外,發展生物質產業還能有效降低秸稈露地燃燒、畜禽糞便污染、石油基地膜等對環境的污染。
六、結論
綜上所述,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最大缺點是在電力系統中無法做主力機組,不能滿足電力的大量使用,并且穩定性差。比如風力發電,盡管我國的風力資源很豐富,但是由于風力發電的不穩定性,它的電量經過潮流計算,大約只能占到總發電量的百分之十,如果機組過多,就會影響整個電網的穩定運行,因為風力是不可控的。太陽能發電和沼氣發電成本很高,入不敷出。目前,生物質發電最為成熟可靠,但要因地制宜。
【參考文獻】
[1] 王道金,姚建林.安徽應積極發展林木生物質能源產業[J].安徽林業.2006,1.
[2] 吳創之,馬隆龍.生物質能現代化利用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5.
篇10
煤炭企業要大力實施多元化經營不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客觀條件使然。主觀方面來說,尋找有發展潛力、利潤高、市場前景好、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顯著的項目和產品,是每一個經營管理者、每一個經營實體的必然追求??陀^來說,由于煤炭企業自身條件的制約,尋求多元化經營之道也有其客觀必然。
1、煤炭行業屬資源消耗類企業,煤碳企業的前景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煤炭資源的儲量多寡、開采條件、煤質狀況等外在條件的制約。
2、煤炭行業開采成本的剛性制約。加大了成本控制的難度,利潤目標不易完成。
3、煤礦安全的問題。無疑,煤礦安全管理難度極高。自然條件的變化多樣以及開采難度的不斷加大,生產、經營、管理極為不易。
4、煤炭企業屬勞動密集型企業,高技術應用不是很普遍,在煤碳開采過程中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較多,技術含量不高,客觀上制約了企業的科研開發實力,企業在面對未來市場的競爭力不足。搞多元化可調整產業結構、資本結構、產品結構等等使之更趨合理化。
5、煤炭屬高污染、高耗能產品,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和水電,核電,石油,天然氣,太陽能等能源的大力推廣應用,必然影響到著煤炭企業的前景。煤炭企業固然不是夕陽產業,也不是高利潤的朝陽產業,因此煤炭企業脫離主業,大力開展多元化經營,開辟新的利潤來源和經濟增長點亦屬必然。
6、煤炭企業搞多元化為富余人員的安置開辟了新的就業渠道,促進了轉產分流、減人提效和礦區的穩定。
7、為衰老報廢礦井培植起新的替代產業,為煤炭綜合利用提供了契機,促進了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科學利用。還有諸如國家產業政策引導,國際行業動態等等不一而足。
綜上所述,煤炭企業搞多元化是自身需求也是客觀所迫。煤炭企業為了自身生存和發展在煤炭主業之外實施多元化經營,其重要意義也不言而寓。
二、煤礦多元化經營現狀
當前,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多元化經營日益成為現代企業的一種發展趨勢。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煤礦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絕不能再走傳統的單純依賴煤炭粗發式生產的發展模式,煤礦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向現代工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實現產業的順利接替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經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社會、環境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三、煤礦企業多元化經營存在的問題
1、多種經營缺乏總體規劃
多種經營缺乏總體規劃,各礦自成體系,小而全,大而全,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
2、多種經營效益差
由于煤炭行業長期以來走粗放型經營的路子,多種經營的產品缺乏競爭力,難以在外部市場上立足,只能靠內部互相保護生存,多種經營的效益不是很理想。
3、多種經營企業管理落后
多種經營企業未能按市場要求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它依附于煤炭母體,其企業管理仍然采用管理煤炭生產的方式,水平低下。
4、多種經營是在安置企業富余人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屬于安置型、依附型、服務型企業。加之煤炭企業多數地處偏僻,區位環境和經濟環境等因素,致使企業很難吸引和留住多種經營發展所需要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
四、對策和建議
1、建立統一靈活的多種經營管理體制
要改革現有的多種經營企業的組織結構,對各單位的資產在全局(礦)范圍內進行優化組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形勢。應當允許有實力的個人或者外商參股控股企業多種經營,發展多元化股東結構和法人公司,實現股權多元化,決策民主化,推動多種經營企業盡快進入現代管理體制。
2、加大技術創新力度
多種經營企業一定要克服過去重速度、輕效益;重數量、輕質量;重基建,輕技改的發展模式。煤礦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優勢,通過建立研究所研究中心、實驗室,或采用股份合作的形式,組建產權明晰、權責分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權責對等的產學研合作實體,提高煤炭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速度。
3、建立健全用人機制
人是企業的第一資源,市場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用事業吸引人才,用政策和感情留住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政策和機制。
第一,要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上,徹底掃除管理層和普通職工之間的障礙,真正實現“能者上,庸者下”。技術人員實行技能與收入掛鉤,把考核、定級、使用、晉升、工資升降、職稱評定和待遇緊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第二,要設立優秀人才專項獎勵制度,對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給予重獎;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實行骨干技術人員年薪制,并且允許技術人員技術入股,為企業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高級人才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