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患者的護理范文
時間:2023-05-04 13:20: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腹外疝患者的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腹外疝 手術
1 臨床表現
1.1 腹股溝斜疝:好發于兒童及青壯年。其主要表現為腹股溝區出現腫塊。
1.1.1 易復性斜疝:腹股溝區有腫物突出,偶感脹痛。疝塊呈帶柄的梨形,可降至陰囊或大并可自行回納。疝塊回納后壓迫內環口,增加腹壓后腫塊不再出現。
1.1.2 難復性斜疝:除脹痛稍重之外,其主要特點是疝塊不能完全回納。
1.1.3 嵌頓性斜疝:表現為疝塊突然增大,伴有明顯脹痛,疝塊不能回納,腫塊緊張發硬,有明顯觸痛。疝內容物如為腸管,可表現為機械性腸梗阻癥狀。
1.1.4 絞窄性斜疝:全身癥狀嚴重,可有毒血癥表現。
1.2 腹股溝直疝:常見于年老體弱者。主要臨床表現是當患者直立時,在腹股溝內側端,恥骨結節外上方出現一半球形腫塊,不降入陰囊。直疝囊頸寬大,平臥后疝塊多自行回納,極少發生嵌頓。
1.3 股疝:多見于40歲以上的女性。常在腹股溝韌帶下方卵圓窩處表現為一半球形的突起。部分患者可在久站或咳嗽時感到患處脹痛,并有可復性腫塊。由于疝囊頸狹小,故股疝易發生嵌頓,且易發展成絞窄性疝。
1.4 臍疝:有小兒臍疝和成人臍疝之分。小兒臍疝多屬易復性,臨床上表現為啼哭時腫塊脫出,安靜時腫塊消失。成人臍疝為后天性疝,表現為臍部可見半球形腫塊,按壓能回納,因疝環較小,易發生嵌頓。
1.5 切口疝:發生于腹部手術切口處的疝。其主要癥狀為腹壁切口處逐漸膨隆,有腫塊出現。站立或用力時明顯,平臥時縮小或消失。常伴有腹部不適及消化不良。疝內容物可與腹壁組織粘連而成為難復性疝。
2 臨床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對患者可能出現的焦慮不安等情緒反應及時給予解釋和安慰,告知手術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目前采用無張力疝修補的手術方法能大大降低術后的疝復發,消除患者的顧慮。
2.1.2 對有慢性咳嗽、便秘和排尿困難者,要積極治療,待癥狀控制后再行手術,防止術后復發。
2.1.3 老年患者要了解心、肺、肝、腎等主要臟器的功能及有無糖尿病史。
2.1.4 吸煙者在術前2周開始戒煙,注意防止感冒。
2.1.5 術前1d認真做好會及陰囊處的皮膚準備,勿損傷皮膚。
2.1.6 術前晚上肥皂水灌腸,清潔腸內積糞,防止術后腹脹及排便困難。
篇2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9(a)-0179-04
Efficacy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inguinal hernia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total 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FAN Yue-xiu LIAO Qiu-mei FAN Hui-qin HU Xian-ya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Fog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Fogang 511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icacy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inguinal hernia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total 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EP),and the influence on serum level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all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TE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Th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off-bed activity time,length of hospital stays,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complication,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serum CR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off-bed activity time,length of hospital stay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12,24 h after operation,the level of serum CRP in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opera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Laparoscopic;Total peritoneal hernia repair;Inguinal hernia
臨床護理路徑是針對特定患群的一種住院護理模式,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用藥、護理、治療、活動、飲食指導、教育以及出院指導等為縱軸,根據需要給予相應干預措施,為患者提供一套系統、標準、連續且針對性強的護理措施,增強患者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利于患者康復[1-2]。腹股溝疝是普外科常見疾病之一,調查顯示其發病率約為3.6%[3]。Meta分析顯示,在腹股溝疝修補術臨床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獲得的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4]。本組研究選取接受腹股溝疝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TEP)的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和常規護理進行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擬行TEP的腹股溝疝患者8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1例。對照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57~68歲,平均(60.62±8.85)歲;體重62~66 kg,平均(64.17±8.05)kg;類型:直疝11例,斜疝30例;位置:左側疝17例,右側疝15例,雙側疝9例。觀察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58~69歲,平均(60.33±8.71)歲;體重:61~67 kg,平均(63.83±8.12)kg;類型:直疝10例,斜疝31例;位置:左側疝16例,右側疝16例,雙側疝9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得到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診斷標準
根據《成人腹股溝疝診療指南(2014年版)》[5]制定。
1.3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腹股溝疝及相關診斷標準者;②年齡20~70歲;③首次發生腹股溝疝者;④患者或患者家屬知情,且簽署同意協議者。排除標準:①伴心、肝、腎等嚴重功能不全者;②精神病者;③急診手術者;④依從性差者。
1.4治療方法
1.4.1 TEP 常規全身麻醉,臍下做―個長約1.5 cm的縱行切口,在腹直肌前鞘的中間位置縱行切開,逐步分離至腹直肌后鞘,再分離腹直肌后鞘間隙;建立人工氣腹,置入Trocar和腹腔鏡,推鏡法游離腹膜外間隙直達恥骨聯合,在臍與恥骨聯合間處置入5 mm Trocar;分離髂窩間隙(Brogos間隙)和恥骨膀胱間隙(Retzius間隙),顯露恥骨梳韌帶、恥骨結節等,斜疝鈍性將疝囊從精索分離,直疝將疝囊和腹壁剝離,用5 mm Hemlok夾閉后橫斷疝囊,自內環口及其后方的精索血管和輸精管分離5~6 cm,使精索完全腹壁化;常規置入巴德3D補片,將內環口和直疝三角覆蓋后逐層關閉腹腔。
1.4.2對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術前囑患者清淡飲食、禁食、禁飲,術前晚清理腸道。術前至少戒煙2周,對已出現者應給予針對性干預措施。囑患者清潔身體,尤其是臍部清潔,術前30 min 常規備皮。術后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6 h,低流量持續吸氧,術后6 h內禁食,術后6 h后予流食,術后2 d后逐漸正常飲食。對術后出現便秘、疼痛等并發癥者給予相應護理,并針對性處理。在整個圍術期,護理人員需全程監測,做好記錄,尤其對切口是否出現不良反應等。
1.4.3觀察組 采取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干預[6]。①術前。對患者行入院評估,遵醫囑予以相應級別護理;發放疾病健康手冊,使患者了解診治和手術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建立良好醫護患關系,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增強信心;按醫囑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和手術準備;術前1 d根據手術通知單行術前訪視,全面評估患者的心理、生理狀態,講述手術配合注意事項等;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或反饋給醫生。②術中。調整手術室溫度為22~25℃和濕度為50%~60%;安慰和鼓勵患者,以緩解其不安、焦慮等不良心理;根據手術情況保持患者舒適,全麻后注意保護雙眼。③術后。用溫鹽水擦拭皮膚、穿衣等,取低枕平臥位,術后6 h半坐臥位,適當進食、下床活動;密切觀察切口癥狀如出血、感染等,及時報告醫生、進行對癥處理;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宣教,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鼓勵其早期恢復鍛煉、防止下肢深靜脈栓塞等并發癥。④出院指導。囑患者出院后注意切口護理,盡量減少出汗和避免沾水,出?F不適應立即就診;囑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暢。
1.5觀察指標
兩組治療3周后進行檢測指標和療效分析。①觀察兩組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恢復時間。②觀察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③兩組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參照相關文獻[7]自擬《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表》,采取問卷調查形式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愛傷觀念、護理操作水平、解釋的合理性、基礎護理、健康教育等問題進行評分,每個問題按非常滿意、滿意、可以接受、不滿意4級評分,滿分100分。非常滿意為100分,滿意為≥80分,可以接受為50~79分,不滿意為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的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兩組患者血清中CRP水平的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血清中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2、24 h兩組患者的血清中CRP水平有所提高,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4 兩組血清中CRP水平的比較(mg/L,x±s)
與同組術前比較,aP
3討論
腹股溝疝是臨床普外科常見病,治療不及時易導致多種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產生威脅[8]。目前,臨床治療腹股溝疝最有效的方法是手術,包括傳統開放術、無張力疝修補術以及腹腔鏡疝修補術[9-10]。臨床實踐顯示,腹腔鏡疝修補術是腹股溝疝常用術式,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術后疼痛輕及恢復快等優點,其中TEP的技術路線合理性更佳、療效更好,已成為當前腹股溝疝的首選手術療法[11]。然而,常規腹股溝疝TEP術后患者易合并多種并發癥,如血腫、慢性疼痛不適及少數血管和內臟損傷等[12]。
臨床護理路徑是依據特定患者群體而設定的一種新的診療護理模式[13]。該護理模式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診斷、用藥、日常護理、飲食指導以及出院計劃等為縱軸,使各項護理工作有序進行,提高了護理的準確性,促進了患者術后的康復[14]。多項研究顯示[15-16],在腹股溝疝圍術期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和降低住院費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進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利于患者康復。
本組觀察了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股溝疝TEP中的應用,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恢復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
篇3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并以突出的解剖部位命名,其中以腹股溝疝發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較常見的腹外疝還有切口疝、臍疝和白線疝。此外,尚有腰疝等罕見疝。發生在腹股溝區的腹外疝,統稱為腹股溝疝,包括有腹股溝斜疝和腹股溝直疝,以斜疝最多見。疝囊經腹壁下動脈外側的腹股溝管(內環)突出,向內、向下、向前斜行經過腹股溝管,再穿出腹股溝管(外環,皮下環),可進入陰囊,稱為腹股溝斜疝。男女之比約為15:1,以嬰幼兒及老年人發病率最高。腹股溝直疝系指腹內器官經直疝三角突出而形成的疝,以老年男性多見?,F將我院收治的腹外溝疝患者48例臨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是在我院就治的48例腹外溝疝病人。均為男性,年齡48~86歲,平均年齡67歲。
1.2 方法與結果
48例腹外溝疝患者均實施了完全腹膜外補片腹腔鏡疝修補術,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2 護理體會
2.1術前護理
2.1.1一般護理 疝塊較大者減少活動,多臥床休息;建議病人離床活動時使用疝帶壓住疝環口避免腹腔內容物脫出而造成疝嵌頓。積極治療支氣管炎、慢性前列腺炎和便秘等。吸煙者應在術前2周戒煙,注意保暖,預防受涼感冒;鼓勵病人多飲水、多吃蔬菜等粗纖維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
2.1.2病情觀察 病人若出現明顯腹痛,伴疝塊突然增大、緊張發硬且觸痛明顯、不能回納腹腔,要高度警惕嵌頓疝發生的可能,應立即報告醫生,并配合緊急處理。
2.1.3消除引起腹內壓升高的因素 擇期手術的病人,若術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難等腹內壓升高的因素,應相應處理,控制癥狀后再手術。指導病人注意保暖,預防呼吸道感染。吸煙者應在術前2周戒煙。
2.1.4術前訓練 對年老、腹壁肌薄弱者或切口疝、復發疝的病人,術前應加強腹壁肌鍛煉,并練習臥床排便、使用便器等。術前晚灌腸,清除腸內積糞,防止術后腹脹及排便困難。
2.1.5術前準備 ①備皮:包括臍部至大腿中段,包括會。術前清潔會,預防傷口感染。②手術前排空膀胱。③嵌頓性疝及絞窄性疝病人多需急診手術。除上述一般護理外,應予禁食、輸液、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必要時胃腸減壓、備血。
2.2術后護理
2.2.1與活動 病人回室后取平臥位,膝下墊一軟枕,使髖關節微屈,以降低腹股溝區切口的張力和減少腹腔內壓力,利于切口愈合和減輕切口疼痛。次日可改為半臥位。術后1~2日臥床。期間鼓勵臥床活動,一般術后3~7天可考慮離床活動。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病人可早期離床活動。年老體弱、復發性疝、絞窄性疝、巨大疝等病人可適當延遲下床活動。
2.2.2壓迫切口 術后24~48小時在切口處置500g沙袋,以減少傷口內滲血。
因術中分離的創面可有滲血,陰囊比較松弛且位置較低,滲血易沿腹股溝積存于陰囊,術后應用丁字帶托起陰囊,或在陰囊下方墊以手術巾或沙袋等抬高陰囊。觀察切口有無滲血及陰囊有無血腫、水腫。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若被尿液污染應及時更換,以防切口感染。
2.2.3飲食 術后6~12小時,若無惡心、嘔吐,可根據病人食欲進食,不需特殊限制。提高飲食中纖維素的含量,鼓勵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對腹外疝早期的患者,應進食易消化、清談的飲食,減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進餐后加食新鮮水果,如香蕉、梨等。行腸切除吻合術者術后應禁食,待腸功能恢復后,方可進食。
2.2.4病情觀察 注意體溫和脈搏的變化,觀察切口有無紅、腫、疼痛,陰囊部有無出血、血腫。術后回室即按全麻術后常規護理,給予低流量吸氧,監測患者神志、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由于均為年齡大的患者,術后極易發生麻醉意外,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痰堵、呼吸困難、窒息等先兆?;颊咂つw彈性較差,加之有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壓病,對于術后的血壓升高,應及時報告醫生,并進行處理,以免加重術后及切口滲血,注意觀察留置腹膜外引流管的引流情況。對于術后疼痛的患者,一般采取改變,暗示療法等可取得良好效果,少數患者給予曲馬多鎮痛。
2.2.5觀察有無手術后并發癥 ①切口感染;②陰囊血腫;③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受損,使局部知覺障礙、肌肉逐漸萎縮;④精索絞窄,由于重建腹股溝管內環或外環時縫合過緊,阻礙精索血管血流,引起疼痛、腫脹等;⑤膀胱損傷,由于分離疝囊時誤傷膀胱壁,出現血尿、尿外滲等;⑥腸管損傷,縫合結扎疝囊頸時誤將腸壁縫合,出現腹痛、腹脹等。如出現上述任何一種征象均應通知醫生。
2.2.6維持體液平衡 若發生疝嵌頓或絞窄,應予禁食、胃腸減壓、輸液,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同時備血,做好緊急手術準備。行腸切除吻合術者術后禁食期間,應繼續給予補液和支持治療。
2.3心理護理 手術是治療腹外溝疝唯一有效的方法,對于患者來說,既希望盡快手術又害怕手術,最擔心的是手術的成功與否和術后復發問題,因而產生恐懼、憂慮、緊張的心理。我們通過與患者交談,向病人解釋造成腹外溝疝的原因和誘發因素、手術治療的必要性,運用溝通技巧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本病的有關知識,腹腔鏡手術的優越性和安全性。了解病人的顧慮,盡可能地予以解釋。并向患者介紹醫院的先進設備,主管醫師的精湛技術,高質量的護理水平使患者放心,詳細介紹術前、術后的有關注意事項,強調說明腹腔鏡手術可檢查雙側腹股溝區的隱性疝,使用的補片為聚丙烯材料,可永久放置體內,且與組織反應小,使患者和家屬產生安全感和信賴感,對治療充滿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從而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
3 討論
疝氣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如有先天性腹壁薄弱或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慢性咳嗽、排便困難等原因都可能發病,發病后有腹股溝脹痛感,如疝氣嵌頓,可引起腸壞死,甚至危及生命,須及時手術治療,手術前后的綜合護理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腹外疝護理是減少和消除腹外疝復發的因素,對需手術治療的患者必須做好手術前的準備、手術后護理和出院宣教,防止術后復發。所以加強患者手術前后的綜合護理十分關鍵。
參 考 文 獻
[1]陳蓉,王兆錦,侯鶯.臨床路徑在腹外疝無張力修補術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4(2):65-66.
[2]譚敏,霍文遜.中國現代微創外科的現狀與存在問題[j].中國內鏡雜志,1998,4(3):48.
[3]華積德.現代普通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465.
[4]楊梅.老年患者疝環充填式無張力修補術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3,6(18):544.
[5]黎順芝,譚穎娟,李燕,等.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46例護理體會[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07,7(5):399-400.
[6]吳階平,裘法祖.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977. 2.2.4病情觀察 注意體溫和脈搏的變化,觀察切口有無紅、腫、疼痛,陰囊部有無出血、血腫。術后回室即按全麻術后常規護理,給予低流量吸氧,監測患者神志、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由于均為年齡大的患者,術后極易發生麻醉意外,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痰堵、呼吸困難、窒息等先兆?;颊咂つw彈性較差,加之有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壓病,對于術后的血壓升高,應及時報告醫生,并進行處理,以免加重術后及切口滲血,注意觀察留置腹膜外引流管的引流情況。對于術后疼痛的患者,一般采取改變,暗示療法等可取得良好效果,少數患者給予曲馬多鎮痛。
2.2.5觀察有無手術后并發癥 ①切口感染;②陰囊血腫;③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受損,使局部知覺障礙、肌肉逐漸萎縮;④精索絞窄,由于重建腹股溝管內環或外環時縫合過緊,阻礙精索血管血流,引起疼痛、腫脹等;⑤膀胱損傷,由于分離疝囊時誤傷膀胱壁,出現血尿、尿外滲等;⑥腸管損傷,縫合結扎疝囊頸時誤將腸壁縫合,出現腹痛、腹脹等。如出現上述任何一種征象均應通知醫生。
2.2.6維持體液平衡 若發生疝嵌頓或絞窄,應予禁食、胃腸減壓、輸液,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同時備血,做好緊急手術準備。行腸切除吻合術者術后禁食期間,應繼續給予補液和支持治療。
2.3心理護理 手術是治療腹外溝疝唯一有效的方法,對于患者來說,既希望盡快手術又害怕手術,最擔心的是手術的成功與否和術后復發問題,因而產生恐懼、憂慮、緊張的心理。我們通過與患者交談,向病人解釋造成腹外溝疝的原因和誘發因素、手術治療的必要性,運用溝通技巧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本病的有關知識,腹腔鏡手術的優越性和安全性。了解病人的顧慮,盡可能地予以解釋。并向患者介紹醫院的先進設備,主管醫師的精湛技術,高質量的護理水平使患者放心,詳細介紹術前、術后的有關注意事項,強調說明腹腔鏡手術可檢查雙側腹股溝區的隱性疝,使用的補片為聚丙烯材料,可永久放置體內,且與組織反應小,使患者和家屬產生安全感和信賴感,對治療充滿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從而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
3 討論
疝氣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如有先天性腹壁薄弱或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慢性咳嗽、排便困難等原因都可能發病,發病后有腹股溝脹痛感,如疝氣嵌頓,可引起腸壞死,甚至危及生命,須及時手術治療,手術前后的綜合護理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腹外疝護理是減少和消除腹外疝復發的因素,對需手術治療的患者必須做好手術前的準備、手術后護理和出院宣教,防止術后復發。所以加強患者手術前后的綜合護理十分關鍵。
參 考 文 獻
[1]陳蓉,王兆錦,侯鶯.臨床路徑在腹外疝無張力修補術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4(2):65-66.
[2]譚敏,霍文遜.中國現代微創外科的現狀與存在問題[j].中國內鏡雜志,1998,4(3):48.
[3]華積德.現代普通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465.
[4]楊梅.老年患者疝環充填式無張力修補術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3,6(18):544.
篇4
【關鍵詞】 腹外疝;無張力腹外疝修補術;臨床應用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161-01
腹外疝俗稱“疝氣”,是普外科常見疾病之一,一般男性患者多于女性,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多發人群。腹外疝是由于腹壁存在先天性或后天性缺損或薄弱區域,在腹壓增高、腹壁強度降低的情況下,內臟器官連同腹壁膜等組織從腹壁薄弱點進入其他部位,在局部形成腫塊。傳統疝修補手術為有張力縫合術,縫合部位張力過高,剝離范圍大,術后恢復時間長,復發率高,相比采用無張力腹外疝修補術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復發率低,患者舒適度高。我院于2010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無張力腹外疝修補術治療腹外疝142例,均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42例,男性108例,女性34例,患者年齡47-82歲,平均年齡61.5歲。患者均出現腹外疝癥狀,如腹部異常膨脹隆起或凹陷、肝脾腫大、腹水、身體有腫塊突出等。腹股溝斜疝76例,腹股溝直疝33例,股疝29例,切口疝4例。52例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壓17例,糖尿病12例,心腦血管病11例,慢性支氣管炎8例,4例有前列腺增生。
1.2 材料 手術主要使用Bard公司生產的Marlex補片和錐形網塞。一般為8×6cm,手術時根據患者病情和需要裁剪不同規格的網片。
1.3 方法 全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進行常規腹股溝切口,長度約為6-8cm,將腹壁各層切開露出腹外斜肌腱膜,沿纖維方向切開防止損傷髂腹股溝神經,分離精索和系膜。一般對于較小的疝囊,找到疝囊將其從精索組織中分離開,直到內環口推入腹腔,這樣可以降低陰囊血腫的發生。當疝囊過大時需要將其中間離斷,遠端剝離,近端游離至疝囊頸部,囊體橫斷處需縫閉,將大疝囊分離成大小可以放入錐形網的小疝囊,嚴密縫合后從疝環口推入腹腔。直疝要放入直疝三角,網塞外邊與內環周圍的腹筋膜要縫合固定。固定疝塞時縫合6-8針,這樣疝塞在筋膜展開后可以修復缺損部位,囑病人咳嗽判斷網塞是否固定牢靠,沒有網塞彈出說明已經固定好。將裁剪好的覆蓋腹股溝管后壁,供精索穿過的網狀平片放置好,使其平整牢靠地覆蓋于腹股溝管后壁和疝塞表面,內側部位與恥骨結節縫合,外側部位與腹內斜肌腱膜縫合,兩個尾部也要縫合,下方與腹股溝韌帶縫合,上方固定在聯合腱,手術區域止血后將腹外斜肌腱膜間斷縫合,最后縫合腹壁各層和切口,縫合時注意防止髂腹下神經受壓。復發疝精索不能游離,可以不放置網片,嵌頓性疝要重建合適疝囊。股疝股環過小,疝囊過大不能回納時可以分離橫斷結扎,將殘余疝囊從股管回納后,去掉補片內層瓣葉,調整放入股管,將固定填充物間斷縫合。術后常規使用沙袋加壓傷口,托起陰囊,留置導尿管24h。常規給予抗生素預防術后感染,嚴密監測是否出現并發癥。
2 結 果
本組患者手術時間30-90min,平均45min。術后無需特殊監控,術后6-8h可下床輕微活動,切口輕微疼痛無需使用止痛藥。術后3例尿潴留,留置導尿管1-3d后患者正常排尿。所有患者7-10d傷口愈合出院,無一例傷口感染和陰囊血腫,隨訪6-12個月無復發。
3 討 論
無張力腹外疝修補術是微創治療腹外疝的新技術,手術最大程度保留原疝環的強度,同時更好地解決了傳統手術治療疝氣的弊端。應用人造補片可以有效控制腹外疝的術后復發率,通過組織的黏合作用和人造網片的內增生纖維組織形成堅實結構,從而有效修復腹股溝管后壁。
無張力腹外疝修補術后,由于麻醉和手術刺激,膀胱組織收縮會造成暫時排尿困難,術后如果劇烈咳嗽或用力過猛,會引起腹內壓升高,不利于手術切口愈合。因此術后患者要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引起咳嗽,咳嗽時還要注意手掌按壓保護傷口。術后保持切口輔料干燥,如有污染必須及時更換敷料,防止感染出現并發癥。出現便秘的患者要使用通便藥物。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陰囊水腫,有此癥狀可抬高陰囊達到消腫目的?;颊叱鲈阂院筮€要注意觀察傷口有無紅腫、癢痛。注意勤換衣服,保持傷口干燥清潔。多進行輕微運動,逐漸增加運動量,3個月內不能干重活、提重物,以免拉扯傷口,6個月后才能完全恢復正常運動。飲食方面多吃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促進傷口恢復,戒煙戒酒,禁食刺激食物,多吃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注意隨季節增減衣物,防止感冒咳嗽,定期復診。
無張力腹外疝修補術不僅具有創傷小、手術操作方便、省時、患者恢復快、復發率低的特點,而且完全符合人體的生理解剖特點,縫合無張力。無張力腹外疝修補術在外科臨床應用方面越來越廣泛,得到了醫生和患者的一致認可,值得繼續推廣。
參考文獻
[1] 蘇景濤,錢廣勤,王鐵.58例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12).
篇5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pathway in tension-free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 nursing in the peri operation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appli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December 2014 to 2015 December in our hospital by tension-free repair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104 cases of inguinal herni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operation time will be as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included 52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i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perioperativ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Results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satisfac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Inguinal hernia tension-free repair of peri 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reduc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Key words:Clinical pathway; Inguinal hernia;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
腹外疝屬于臨床上常見的外科疾病之一,尤其以腹股溝疝最為常見,占腹外疝的90%以上。臨床中對腹股溝疝的治療,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手術修補。而隨著當代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治療方法的缺點也越來越凸現出來。無張力疝修補術以及廣泛的應用于臨床中,具有操作簡單,無張力,對患者的創傷較小的特點[1]。但是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仍然影響患者術后預后效果,因此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作者結合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采用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104例患者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分析臨床路徑在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患者圍手術期中的護理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采用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104例患者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依據手術時間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52例患者。對照組5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48~68歲,平均年齡(58.79±4.62)歲;斜疝24例,直疝10例;左側12例,雙側9例,右側13例。干預組5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52~73歲,平均年齡(60.13±5.34)歲;斜疝23例,直疝11例;左側13例,雙側10例,右側1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部位、類型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圍術期給予常規護理, 即在入院、術前、術中、術后及出院前給予飲食、活動指導及疾病的相關知識介紹, 其余時間依據臨床情況進行隨機指導[2]。
1.2.2干預組 干預組患者圍術期給予臨床路徑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2.1患者入院后詳細了解患者的病癥、心理狀況,及時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恐懼、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同時向患者講解無張力修補術相關知識,取得患者的認可,促進患者的積極配合。
1.2.2.2術前1 d向患者說明麻醉方式、手術方式,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并且幫助患者做好術前飲食指導。同時,術前與家屬溝通,爭取家屬的配合和理解,給予護理人員自信心[3]。
1.2.2.3術前1 h給予常規抗生素輸注,術前30 min給予苯巴比妥、阿托品肌肉注射,向患者耐心解釋用藥的目的,取得患者的信任,從而利于護理工作的進行。
1.2.2.4術后主動關心患者,仔細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在患者麻醉輕型后幫助患者取平臥屈膝位,從而松弛腹股溝切口的張力,并且減小小腹內壓力。這樣可以減輕患者的切口疼痛,并防止疝修補處組織裂開。
1.2.2.5術后6~12 h患者無惡心等不適時,指導患者進食流質食物,然后次日進食軟食。在患者腸蠕動功能恢復后,再逐漸過度到半流質食物。
1.2.2.6術后3 d內,護理人員給予被動的下肢按摩,防止靜脈血栓形成,3 d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告知患者進行有效咳嗽,以免咳嗽劇烈引起切口疼痛和切口裂開。例如在咳嗽時用手掌按壓、保護切 口[4]。
1.2.2.7術后4~6 d適當幫助患者下床活動。出院時告知患者盡量避免重力勞動。飲食應該以纖維食物,這樣可以保持大便通暢。同時要注意保暖,表面受涼,以防感冒咳嗽引起負壓升高導致疾病復發。
1.3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數據間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有差異學統計意義,即P
2 結果
2.1臨床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對比 干預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臨床患者并發癥和護理滿意度對比 干預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腹股溝的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除先天性的因素外,常常與腹內高壓有一定的關系。臨床中治療采用新型的材料對腹股溝疝患者實施無張力修補術治療,有效促進了患者纖維細胞的恢復,克服了傳統修補術組織融合性差的問題,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復發[5]。
篇6
【關鍵詞】腹腔鏡;小兒腹股溝疝;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342―01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并以突出的解剖部位命名,其中以腹股溝疝發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較常見的腹外疝還有切口疝、臍疝和白線疝。腹外疝是由腹腔內某一器官或組織連同壁腹膜,經腹壁薄弱點或孔隙向體表突出所形成,其中腹股溝疝在小兒外科最為常見。腹腔鏡下小兒疝修補手術與傳統疝修補術相比其優點是:手術操作簡便、創傷小、內環高位結扎可靠、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切口疤痕小、無瘢痕、出血少、患兒痛苦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深受患兒家長的歡迎,除一歲以下小兒暫不手術外,手術修補是治療腹股溝疝的最有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今,我院小兒外科已開展雙孔法腹腔鏡下疝修補手術586例,均收到了滿意的效果,586例患兒術后全部治愈出院。現將我們的臨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8年1月至今,雙孔法腹腔鏡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586例,男466例,女120例,年齡8個月~14歲,單側302例,隱性疝88例,雙側196例。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做好心理護理:由于患兒及家長對疾病有關知識缺乏了解,對患兒因哭鬧,玩耍蹦跳,感冒咳嗽,便秘等原因,使疝塊反復在腹股溝處出現或膨大感到憂慮,加上患兒及家長對腹腔鏡手術,麻醉及手術后存在的問題不甚了解,因而存在焦慮恐懼心理。我們首先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和患兒及家長進行良性溝通,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深入淺出地講解有關疾病的相關知識和預防腹內壓升高的方法,同時告知手術方法、麻醉方式及腹腔鏡下疝手術的安全性和優越性,使患兒和家長解除顧慮,心情愉快地配合手術和護理。
2.1.2 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做好各項術前常規檢查,如心電圖,血常規,血凝,肝功,尿常規,B超等,檢查各項回報單是否齊全,有無手術禁忌癥。
2.1.3 術前準備:術前一日為患兒洗澡做好皮膚準備,如條件不允許,可應用肥皂水清洗陰囊和會皮膚,剃會毛發,小心避免損傷皮膚。臍部用肥皂水棉簽進行徹底清洗后,用碘伏棉簽消毒皮膚一次,直至臍部清潔無污垢,用溫柔手法輔助患兒更換清潔棉質內衣褲。由兩名護士核對后為患兒帶好腕帶,以證明患兒所在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診斷,防止出現手術差錯。指導患兒家長術前一日給予清淡飲食,術前晚24時開始禁食水,并講明禁食水的重要性,取得患兒和家長的配合,囑患兒盡可能排大便一次,必要時給予灌腸,清除腸內積糞,防止術后腹脹便秘。指導患兒家長術前頭一晚一定保證患兒有充足的睡眠。
2.1.4:術日晨給予臍部碘伏清洗一次,以保證臍部清潔?;純喝胧中g室前,囑其排尿,以免術中誤傷膀胱。
2.2 術后護理
2.2.1全麻后護理:與麻醉醫生交接,了解術中情況和用藥情況?;純郝樽砦辞逍亚敖o予去枕平臥位6小時,頭偏向一側,遵醫囑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和嘔吐物。必要時給予吸痰,可有效防止誤吸和窒息的發生。應用心電監護儀監測患兒生命體征變化,視病情15-30分鐘觀察并記錄一次,嚴密觀察,出現異常應及時迅速處理。如患兒術后返回病房時出現體溫過低,手足發冷等情況,應給予保暖。用熱水袋放置足底或身體兩側,水溫不超過50℃,熱水袋外應加套,不可與患兒皮膚直接接觸。
2.2.2 臥位及活動指導:術后平臥三日,膝下墊枕,髖部微曲,或指導家長平抱低年齡患兒。3―5日后下床活動時,應指導家長注意避免患兒跑,跳,蹦等劇烈運動,家長可以牽拉患兒,控制其活動能力。
2.2.3 飲食指導:一般術后6―12小時無惡心嘔吐可進流食,無特殊反應的次日可以進軟食或普食。食物宜營養豐富易消化,并多吃蔬菜與水果,防止術后便秘的發生。
2.2.4 陰囊水腫的護理:為防止術后陰囊腫脹,除平臥三日外,可用丁字帶將陰囊托起或用小軟枕墊高陰囊,并注意觀察腫脹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2.2.5 術后肩背疼痛的護理:由于手術是在CO?氣腹下完成,術中大量吸收CO?可造成高碳酸血癥,引起背肩疼痛及不適感。應向患兒及家長做好解釋工作,并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4―6小時,癥狀可自行緩解。
2.2.6 切口的護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若發現敷料污染或脫落,應及時更換,防止切口感染。
3.出院指導:術后3―5天,如無身體不適,即可出院。指導患兒及家長防止腹內壓增高因素:①注意合理飲食,防止便秘;②注意適當活動,三個月內避免跑跳或下蹲等活動;③注意隨天氣變化增減衣物,防止感冒咳嗽等一切可能增加腹內壓的因素,防止疝復發。如有不適應及時復診。
3 體會
從以上可以看出,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是最佳的治療方法,有著很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尤其在圍手術期做為護理人員應做到: (1)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向患者家屬詳細介紹腹腔鏡小兒疝修補術優點,使患兒及家長配合手術。(2)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水平,掌握腹腔鏡新術式的特點,針對患兒不同的個體差異,全面、高質量地做好心理護理及術前、術后及出院指導等等護理工作。(3)正確引導患兒及家長,確保手術的安全實施及有效預防并發癥,使患兒順利渡過圍手術期。隨著祖國醫學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護理工作也要不斷努力,加大學習力度,跟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王秋爽,李新,曲紅蓮.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吉林醫學,2011,32(2):389-390.
[2] 趙宏志,秦鳴放,王慶等.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術143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31(2):159-161.
[3] 許曉芳,胡夢蘭. 腹腔鏡小兒疝修補術的護理體會[J].西南軍醫,2010,13(5):563-564.
篇7
[關鍵詞] 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無張力疝修補術;前列腺增生;腹股溝疝
[中圖分類號] R69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2(c)-043-02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BPH)和腹外疝是老年男性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既可減少患者痛苦,又不增加術后并發癥。我院2005年8月~2007年8月共收治BPH合并腹股溝疝患者30例,同時行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TUPKRP)和復合平塞補片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復合平塞補片由北京鑫紫竹興業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30例,年齡63~78歲,平均68.5歲。腹股溝疝Nyhus分型:Ⅱ型10例,Ⅲ型15例,Ⅳ型5例。并發腹股溝疝中,腹股溝斜疝21例(其中6例為雙側斜疝),直疝8例,滑疝1 例。前列腺增生,Ⅱ度增生18例,Ⅲ度增生12例,均有膀胱出口梗阻癥狀。BPH術前檢查,最大尿流率(Qmax)50 ml。IPSS>19分,重量>30 g為手術指征,前列腺增生8例有尿潴留史。20例伴有內科合并癥,其中,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8例,慢阻肺8例,糖尿病6例,腦血管意外后遺癥4例。
1.2手術方法
持續硬膜外麻醉,先行復合平塞補片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取腹股溝斜切口,長4~6 cm切開腹外斜肌筋膜及外環口,游離腹外斜肌腱膜下間隙,游離精索結構,一根布帶將其套住牽開,顯露腹股溝管后壁;斜疝者切開提睪肌及精索內筋膜,解剖疝囊和精索血管及輸精管等,將精索血管及輸精管等游離出來,用一根布帶將其套住牽開。解剖疝囊和還納疝囊入內環口,建立腹膜前間隙。置入一圍繞精索血管及輸精管的圓形補片并展開,偏心孔對著髂血管??p合修補內環口,而后將預裁補片放置于腹股溝管后壁上,它的內側端必須超過恥骨結節緣1.5~2.0 cm,補片與周圍組織固定3~5針,與恥骨結節上的腱膜組織固定1針,腹外斜肌和腹直肌前鞘的融合處間斷固定1~2針,腹股溝的斜坡緣間斷固定1~2針,補片尾端的開口兩葉固定1~2針。直疝者于疝囊頸處環形切開腹橫筋膜,顯露腹膜外脂肪,分離腹膜前間隙,還納疝囊,將圓形補片經疝環口置入腹膜前間隙,與疝環口周圍腹橫筋膜間斷縫合固定??p合修補疝環口。最后,將預裁補片圍精索植入腹股溝管后壁,方法同斜疝。改膀朧截石位,采用英國GYRUS等離子雙極內窺鏡系統,F27外鞘,連續沖洗經尿道等離子雙極300電切鏡,電切功率160 W,電凝功率80 W,沖洗液為生理鹽水。經尿道插入電切鏡,觀察尿道、膀朧及前列腺各葉增生情況。先于6點處做縱行切割形或足夠深度的標志溝,從膀胱頸至精阜前作為起止點標志,于12點處切出另一條標志溝,深達包膜,將腺體分隔成2葉,通常先做中葉切除,再做兩側葉切除,邊切除邊將前列腺碎塊推入膀胱,術后用Ellik沖洗器沖出前列腺碎塊,再次置入電切鏡,檢查創面和止血,術后留置F22三腔導尿管,氣囊注水30~60 ml,并牽拉固定,酌情行膀胱沖洗[1]。
2 結果
TUPKRP手術時間為1.0~1.5 h。所有患者術后1周出院,無切口感染及手術死亡病例。隨訪1~18個月,無疝復發。排尿通暢。最大尿流率>15 ml/s,殘余尿量
3 討論
腹內壓增高是腹外疝的重要誘因,而BPH則是老年男性腹內壓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臨床上BPH合并腹外疝者比率較高。Schlegel等報道約5%~12%需手術治療的BPH患者同時伴有腹股溝疝。腹股溝疝的病因之一為BPH引起的腹內壓增高。不去除持續腹壓增高的原因,而單純行腹股溝疝手術治療,可導致部分患者術后疝復發。由于腔鏡技術的發展,當前外科領域的手術治療方法已經向微創方向發展。普通外科應用無張力疝修補法治療腹股溝疝,而復合平塞補片腹股溝疝無張力病修補術是近年來腹股溝疝修補手術中效果良好的一種新方法,可使局部疼痛減輕,操作簡單、創傷小、術后并發癥少、復發率低,而且對大的斜疝和其他類型腹股溝疝的治療也取得了較好效果。大多數BPH患者也不需要開放手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具有損傷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已被認為是手術治療BPH的金標準[2],但其仍有一定的并發癥[3] ,特別是不能完全避免經尿道前列腺電切(TURS)綜合征的發生。而TUPKRP切割電極為雙極,分為射頻電極及回路電極,該系統工作是通過雙極回路產生一種射頻能量將雙電極之間的導體介質(生理鹽水)轉化為等離子體,這種等離子體由高頻顆粒構成,具有足夠的能量可以將欲切除之組織內有機分子鍵打斷,從而使組織破壞氣化,達到切除組織的目的。另外,離子束能使組織產生0.5~1.0 mm的均勻凝固層,起到止血的作用[4,5]。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可避免經尿道前列腺電切(TURS)綜合征的發生。TUPKRP的手術操作方法具有手術更安全、損傷更小、并發癥更少、術后恢復快及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同期手術患者耐受性好。多個研究表明,同期手術安全性高,不會增加切口感染及疝復發的風險,其切口感染率為0%~1%,疝復發率為0%~2%。筆者將兩者結合,一次性完成兩種手術,所有患者手術效果良好,充分體現了TUPKRP和復合平塞補片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的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使患者免受二次麻醉手術的痛苦和風險。而微創技術的應用,對患者全身機能影響較少,手術時間明顯縮短[6],又未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7],避免了分次手術的相互影響。同時大大降低了腹股溝疝的復發,方法簡單,效果可靠,這對合并疾病較多、手術耐受性差的老年人更有意義。
總之,復合平塞補片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及給尿道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對一期治療BPH合并腹股溝疝是一種較好的選擇,既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又節約了醫療資源,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丁春霞.經尿道前死腺汽化電切治療前死腺增生癥術中配合及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7,2(5):90.
[2]顧方六.現代前列腺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194-203.
[3]Desautel MG,Burney TL,Diaz DA,et al.Outcome of vaportode transurethral vaporization of the postate using pressureflow urodynamic criteria[J].Urolgy,1998,51:1031-1017.
[4]Botto H. Electrovaporization of prostate with the Gyrus device[J].J Endourol, 2001,15(4):319-322.
[5]Ramsey EW.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a review[J].Can J Urol,2000,7(10):1135-1136.
[6]楊志堅,王慧潔,陳德志,等.同期行經尿道前列腺電汽化術和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癥并發腹股溝疝[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5,20(2):82-83.
篇8
吉林省樺甸市人民醫院普外科,吉林樺甸 132400
[摘要] 目的 探討和分析細節化護理干預在普外科護理當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自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該院普外科就診的95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原則,分為觀察組478例和對照組477例。對于對照組患者實施一般常規的護理,對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細節化護理干預,然后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 結果 對于研究組普外科患者共發放調查問卷955份,實收955份,回收率為100%。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97.45%(466/4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滿意率87.42%(417/477),該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517,P<0.05)。 結論 在對患者的日常護理當中加強重視護理工作的細節化,通過對于護理細節的完善來達到提高與改善整體護理的質量,使患者在住院期間更加舒適,患者家屬更為滿意,護理人員同患者的關系更加和諧,特別是對于普外科的患者,顯得特別重要。
關鍵詞 普外科護理;細節化護理;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2(c)-0148-03
在普外科的患者中大部分都屬于突然發病,病因情況不但復雜而且多變,在患者身體大部分的地方都會出現轉移性的疼痛,因此,在護理這類患者的時候,更需要護理人員對其全身上下的各個細節進行認真地觀察,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具有很強的耐性與細心[1]。如果一旦發生了意外的醫療事故,參加臨床護理的人員非常容易遭到患者家屬的投訴。所以,該項研究選擇2013年2 月—2014年1月該院普外科收治的955例患者。在觀察了細節化的護理干預在普外科護理當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顯示能夠提高護理的服務質量同患者的滿意程度,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普外科收治的955例患者,按隨機原則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478) 和對照組(n =477 ) 。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共217例, 女性患者共261例, 患者年齡在20~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9±2.4) 歲。按疾病類型劃分,屬于闌尾炎切除術患者的共144例,屬于上消化道穿孔術患者的共108例,屬于腹外疝修補術的患者共77例,屬于膽囊手術的患者54例,屬于肝脾手術的患者共52例。其他4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共295 例, 女性患者為182例, 患者年齡在21~64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34.1±2.7) 歲。按疾病類型劃分,屬于闌尾炎切除手術的患者為161例,屬于上消化道穿孔手術的患者為114例,屬于腹外疝修補手術的患者為107例,屬于膽囊手術的患者為55例,屬于肝脾手術的患者為19例,其他2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構成與性別、疾病類型等臨床資料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對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的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通過細節化護理干預。首先是護理人員自身的素質培養和提高,充分明確臨床護理職業的特殊性,不斷增強其護理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嚴格依照??谱o理標準指引和各種管理理文件,認真落實本科室的工作流程指引,建立和完善科室護理缺陷記錄本,對護理服務的質量進行細化、量化積分表,不斷規范自身護理行為,制定護理目標[2]。具體細節化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1.2.1 在護理時,做到儀態與舉止方面大方得體,時時刻刻做到為患者著想,樹立一切以患者的病情和感受為重的護理理念,對于患者進行積極耐心的心理疏理,尤其是做好對于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并做好健康指導工作。
1.2.2 時刻注意與患者的相處交流的方式方法,特別是在出現某些細節的操作上失敗的時候,護理人員要做到主動向病人及家屬道歉,并且告訴患者可能出現的危害以及需要可以做到的補救措施,以獲得患者的理解[3]。在日常護理過程中,需要做好與病患之間良好的溝通,利用良好溝通來緩解病患在進行治療時的心理壓力,這樣才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1.2.3 加強提高護理專業素質和水平 只有不斷加強和提高護理的專業素質,才可以不斷減少在日常護理工作當中出現的失誤,提高護理水平。在護理時,對于護理流程,要努力做到每一個護理的步驟都進行了明確規范,并加強技能學習和提高,以達到增強每個護理服務的質量。
1.2.4 注重護理中的細節 認真觀察患者的行為舉止,善于通過患者的手勢和表情,以及眼神等細微的變化,并且依據這些信息來獲得患者的具體病情資料,正確判斷患者的實際需求以及心理變化;堅持以人為本,在對患者做細節護理的工作當中,不斷地總結護理經驗,以更好地完善細節護理的規范[4-5]。依據患者的具體實際的需求以及患者的心理變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指導,為患者提供切合實際需求的護理服務。
1.3 護理效果評定標準
對于兩組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問卷調查,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采用VAS 的評分系統,由患者或者患者家屬進行評分,由專人記錄。按照以下標準進行判定[6]:以護理人員的態度良好, 工作認真負責,專業操作做到規范, 患者的疾病恢復良好,為非常滿意;以護理人員的態度比較好, 責任性比較強, 專業操作比較規范, 患者疾病恢復的比較好,為較為滿意;以護理人員同患者之間經常發生護理的糾紛, 遭到患者的投訴比較多,為不滿意??倽M意率為非常滿意同較為滿意率之和。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科學統計與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進行(x±s)表示, 采用t 進行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率和百分數表示,χ2檢驗,如果P<0.05 ,即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于研究組普外科患者共發放調查問卷955份,實收955份,回收率為100%。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97.45%(466/4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滿意率87.42%(417/477),該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517,P<0.05)。詳見表1。
3 討論
普外科中,進行手術的患者大多數由于腹部或者其他內部器官遭受到了損傷。這一類型的患者發病相當急促,如果一旦發病,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發癥轉移或者牽涉痛,因此,單地依靠醫生在臨床檢查當中進行診斷,是非常難以準確診斷出患者的真正的發病部位,要準確診斷出患者的發病位置就迫切需要護理的人員在日常護理當中對患者的細心觀察與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7]。
因為患者身上的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是患者發病的根源,如果一旦做出錯誤的判斷,就非常容易導致不可挽回的過失,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任何一個細節上的護理都必須引起重視[8]。正是由于這項護理工作的特殊性,普外科的護理工作就必須要加強對于細節的護理,這不但是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職責,而且更是對于患者生命做出的保障。
對患者實施細節化的護理,應當具有普外科護理特色,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9]。要做好細節化的護理,最主要的就是必須不斷提高護理素質。該研究中,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97.45%(466/4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滿意率87.42%(417/477),該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517,P<0.05),這和尤小娜等研究[10]結果基本相符。這說明,細節化護理干預對提高護理滿意度方面,能夠產生較大的影響。
袁雙等[10]研究認為,在普外科護理中,護理服務人員必須注意細節護理的技巧。要認真觀察患者的行為舉止,并善于通過患者的手勢和表情,以及眼神等細微的變化,依據這些信息來獲得患者的具體病情資料,正確判斷患者的實際需求以及心理變化;堅持以人為本,在對患者做細節護理的工作當中,不斷地總結護理經驗,以更好地完善細節護理的規范。依據患者的具體實際的需求以及患者的心理變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指導,為患者提供切合實際需求的護理服務,能夠做到這些,通過對于護理細節的完善來達到提高與改善整體護理的質量,使患者在住院期間更加舒適,患者家屬更為滿意,護理人員同患者的關系更加和諧,特別是對于普外科的患者,就顯得特別重要。
參考文獻
[1] 覃朝蓮.做好細節管理—豐富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內涵[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9(1):25-26.
[2] 劉建紅.雙因素理論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醫學創新,2012, 9(6):66-67.
[3] 虎玉蘭. 注重細節護理 提高護理質量[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14(7):390.
[4] 楊湘薇,蔡超英,林麗. 細節服務在創優護理服務中的實踐與體會[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2,20(4):379-380.
[5] 張小芳.淺析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和對策[J]. 中國醫學創新, 2012,9(16):73-74.
[6] Dongjie Yang,Weiling He,Sheng Zhang,et al.Fast-Track Surgery Improves Postoperative Clinical Recovery and Immunity After Elective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rcinom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2012,36(8):1874-1880.
[7] 耿顯艷,吳巖.老年病人的外科護理[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8, 10(19):165.
[8] 熊詠萍,歐陽敏余. 腹部外科護理風險及管理[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11):176.
[9] 薛煥芬.細節安全管理在防范普外科護理糾紛的作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91-92.
[10] 尤小娜.細節化護理管理干預在神經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8):91-92.
篇9
關鍵詞:高齡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圍手術期的護理
腹股溝疝是指腹腔內臟器通過腹股溝區的缺損向體表突出所形成的疝,占腹外疝的90%,術后復發時間多數在1年內。近年來,隨著人口逐步老齡化及老年疾病的增多,老年人腹股溝疝發病率增多,傳統的組織縫合修補疝手術張力大、疼痛、復發率達到7%~10%,而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疝復發率僅為0.1%~3.4%,且無張力修補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復發率低、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使患者對無張力修補術增強了治療信任感,在臨床中廣泛使用并取得了滿意效果。本文總結了2010年1月~2013年5月72歲以上高齡腹股溝疝患者行無張力修補術圍手術期的護理,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齡腹股溝疝患者38例,男36例,女2例,右側斜疝21例,左側斜疝15例,嵌頓疝2例,年齡在72~83歲,平均76歲,合并有高血壓6例,支氣管炎1例,糖尿病3例。
1.2方法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應用美國艾瑞姆公司生產的網狀錐形疝環填充物和平行網眼補片行無張力修補術,手術時間為30~90min。
1.3結果 本組38例患者手術順利,術中出血較少,在渡過麻醉期間之后就下床輕微活動,術后切口愈合好,無1例感染,僅有5例出現尿潴留,留置導尿12h后拔管,3例術后第一次大便難解,使用開塞露通便后自解,患者術后均痊愈出院,經隨訪無復發病例。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熱情接待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介紹既往成功的高齡患者手術病例,找同類疾病恢復期的患者與之交談,現身說教,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讓患者看到希望并增強對手術成功的信心。
2.1.2術前宣教 向患者講解腹股溝疝的病因及誘發因素、傳統手術與無張力修補術的區別,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囑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對煙酒嗜好者勸其戒煙戒酒,對有高血壓、糖尿病、咳嗽、便秘及其他引起腹內壓增高的疾患時,及時治療處理或延期手術,嵌頓疝疑有腸壞死者,禁做手法復位。
2.1.3術前準備 按規定范圍嚴格備皮,備皮要認真防止劃破皮膚,特別注意老年患者臍孔內的污物要徹底清除干凈,備皮后囑患者沐浴,更換清潔衣褲,以減少術后感染的機率。做好抗生素皮試,嵌頓疝需要應用抗生素消炎者,術前充分做好皮試準備。
2.1.4原有疾病的治療及護理 由于患者都為高齡患者,部分患有支氣管炎、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手術前必須對病情全面評估,必須將原有疾病控制在可以手術的指標內,高血壓者控制血壓在正常或稍高水平,心功能不全者糾正心功能,便秘嚴重者術前晚及術晨予通便灌腸[1]。
2.2術后護理
2.2.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老年患者病情變化快,術后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予以心電監護,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給予相應處理。
2.2.2一般護理 術后取平臥位,膝下墊軟枕,使髖關節微屈,減少腹壁張力,減輕患者疼痛及不適感。術后6~8h可下床恢復輕微活動,如排尿等。硬膜外麻醉術后6~12h若無惡心、嘔吐即可進流食或半流食,術后第2d無腹脹或已排氣者,可逐漸由半流食改為軟食或普食,注意多引水多吃蔬菜水果。
2.2.3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2.2.3.1預防腹內壓升高 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防止受涼咳嗽,咳嗽時指導患者用手掌按壓保護切口并及時治療咳嗽,保持大便通暢。
2.2.3.2預防陰囊水腫 術后切口處放置0.5kg沙袋壓迫局部12~24h,勿隨便移動沙袋位置,防止出血,抬高陰囊,可用陰囊托或丁字形帶托起,以防陰囊腫脹。
2.2.3.3預防切口感染 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避免污染,無張力修補術創傷小、出血少,不需每天換藥,如有滲血、浸濕、敷料污染或脫落應通知醫生,立即更換,注意觀察體溫和脈搏變化及切口有無紅腫疼痛,一旦發現切口感染,應盡早處理[2]。
2.2.3.4預防尿儲留及尿路感染 尿儲留是老年人常見的手術并發癥,因此術后要鼓勵患者早期排尿,難以自解的,可留置導尿,留置導尿時要預防尿路感染[3]。
2.2.3.5預防肺部感染和下肢靜脈血栓 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是預防肺部感染和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措施,鼓勵患者術后6~8h下床輕微活動,教會患者活動的方法,說明下床活動能增加血液循環,防止靜脈血栓形成。
3出院指導
3.1出院后注意休息,逐漸增加活動量,3個月內避免引起腹內壓增加的因素,避免重體力勞動,不要提重物。
3.2平時生活要有規律,注意保暖,防止受涼,避免感冒及咳嗽,注意增加進食粗纖維及蔬菜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戒煙戒酒。
3.3告知如有不適主動就醫,做好術后隨訪工作。
做好高齡腹股溝疝患者無張力修補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對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預防復發,確保患者康復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武正炎,李寧.普通外科手術并發癥預防與處理[M].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50.
篇10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局麻無張力疝修補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0(2010)11(c)-061-02
臨床護理路徑是臨床護理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已被確認為一種高效的醫療模式,它是醫護人員共同制訂的醫療及護理程序,是為已確診為某種疾病的一組患者制訂的以患者為中心、從入院到出院一整套醫療及護理的整體工作計劃。它可使服務對象在疾病康復過程中獲得一種已形成模式的醫療照顧方式,以減少康復的延遲及資源的浪費,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護理品質[1]。本文選擇2009年1~12月在我科行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患者中隨機抽取90例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90例2009年1~12月我科在局麻下行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患者為臨床路徑組,選擇另外90例為對照組,年齡18~76歲,平均57.2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變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組臨床路徑患者標準為:單側腹股溝疝患者,排除嵌頓、絞窄疝及其他合并癥。
1.2 方法
1.2.1 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制訂
臨床路徑組按制訂的臨床護理路徑表,以時間先后順序為橫軸,以入院宣教、術前宣教、術后宣教、出院前宣教等為縱軸,擬定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表,對患者的檢查、診療、護理項目及預期目標進行具體而詳細的描述。臨床路徑組按臨床護理路徑表的標準流程進行治療和護理。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醫療及護理模式進行。
1.2.2 實施方法
按臨床護理路徑的入院宣教、術前宣教、術后宣教、出院前宣教及出院后回訪五步流程進行。
1.2.2.1 入院宣教 ①專業護士發放臨床護理路徑表;②介紹住院環境、醫院設施、規章制度、主管醫生及護士及臨床護理路徑相關流程等;③帶領患者進入疝宣教室,觀看腹股溝疝的解剖圖片及疝補片類型;④介紹腹股溝疝的相關知識,發放腹股溝疝教育手冊。
1.2.2.2 術前宣教 ①完善各項輔助檢查;②做好術前準備(如備皮、飲食);③簡單介紹術式、手術效果、麻醉方式、并發癥的預防及有關注意事項。
1.2.2.3 術后宣教 ①講解飲食、用藥、、刀口、活動等的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②飲食:此手術不需禁食,術后可進流質飲食,鼓勵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③刀口:觀察刀口滲血、滲液情況,保持刀口清潔干燥;④術后平臥6 h后可下床活動,注意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量;⑤用藥:應用第三代頭孢抗生素3 d,說明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⑥告知患者避免增加腹壓的誘因,除保持大便通暢外,還應預防感冒、避免負重等。
1.2.2.4 出院前宣教 符合出院標準后,向患者講解出院后活動、休息、飲食的要求及并發癥的預防,避免復發的誘因,復診的時間、地點等,然后發放出院聯系卡及醫院滿意度調查表。
1.2.2.5 出院后回訪 ①回訪時間:出院后3 d、7 d、1個月及3個月;②回訪內容:飲食、刀口、活動、遵醫囑情況、有無復發等;③回訪內容歸檔。
對照組沿用傳統醫療及護理模式。
1.3 評價標準
①住院天數:實際住院天數;②住院費用:住院期間的費用(疝補片等耗材除外);③并發癥發生率:有無切口感染、尿潴留并發癥發生及發生率;④患者滿意度:采用我院出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兩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住院情況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臨床路徑組住院天數及住院費用降低,術后并發癥明顯減少,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3.1 醫療費用有效降低
腹股溝疝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使醫護人員從患者角度出發,優化了患者的住院流程,規范了診療及護理操作程序,減少了不必要的檢查及抗生素等藥物的使用。局麻降低了麻醉費用,平均住院天數明顯縮短,住院費用減少,使患者以最少的費用治病。
3.2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加強質量控制
臨床護理路徑表是以患者的住院時間為順序,把護理內容細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對患者的護理做到定人、定時、定量,有效地控制了環節質量,同時也避免了由于個人能力、水平不同而造成的護理缺陷,因而有效地保證了為患者提供及時、高質量的護理[2]。臨床護理路徑表的應用實現了醫療及護理活動的程序化和標準化[3]。醫護人員職責分明,減少了環節的瓶頸。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護理模式,護理管理者可通過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全程質量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
3.3 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腹股溝疝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有利于融洽護患關系及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患關系已由被動依賴型轉變為主動合作型[4],患者在疾病康復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充分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主動性,患者也主動參與到康復計劃中來。護士以高度的責任心、耐心、細心關愛患者,以更加規范化、專業化的知識做好宣教工作??剖彝ㄟ^成立腹外疝網站也為患者提供了一個溝通的平臺,從而加強了護患溝通,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3.4 減少了并發癥
應用腹股溝疝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健康教育,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滿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5]。由于實施局部麻醉,避免了硬脊膜外或全身麻醉的并發癥。術后加強宣教,早期下床活動減少了尿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
實施腹股溝疝臨床護理路徑使醫療及護理活動實現了程序化和標準化。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激發了護士不斷學習的積極性,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為護理人員實現自我價值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真正達到護患溝通無縫隙,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同時,腹股溝疝臨床路徑也為醫院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筆者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實用、值得推廣的模式。
[參考文獻]
[1]俞玲玲,董葉麗,曹浩強,等.臨床路徑在膽囊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9):27.
[2]陳凌,盧海濤.臨床護理路徑在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8):1-2.
[3]方麗珍.臨床路徑[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30-35.
[4]雷芬芳,鄧麗珍,尹小莉,等.健康教育路徑在經皮腎輸尿管取石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全科護理,2009,7(24):2174-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