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動物園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9 22:53: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小動物園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小動物園作文

篇1

"我的家是個動物園,你不信就來看看吧。

首先是我們家的小熊弟弟,弟弟不僅身材像小熊,還笨笨的。有一次放學回家媽媽教弟弟背《對韻歌》,左背右背都背不出來,一個小時后才被出來。

我家還有一只調皮的小牛犢啊,那就是我。我非常調皮,我搞了一次惡作劇,把弟弟的玩具給藏了起來。結果被媽媽給罵了,大家不要學我喲。

最后介紹一只兇猛的母老虎——媽媽,媽媽雖然沒有老虎那又尖又長的牙齒和尖銳的爪子,但是媽媽和老虎一樣兇猛,有一次我沒寫完作業就出去玩,媽媽暴跳如雷,拉我回家面壁思過。

這就是我家的動物園,你要是來玩就得小心我家的“母老虎”媽媽。"

篇2

我家有許多“動物”,憨憨的“花貓”,有貪吃的“老虎”,還有愛吃青菜的小白兔。這就是“動物”一家。

我的媽媽是一只憨憨的“花貓”。她愛吃魚,眼睛又大又亮,好看極了。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手欠,把媽媽記賬的本子撕了折成紙飛機,往外一扔,不知道飛到哪里了。媽媽知道了這件事情,雖然很著急,但是她并沒有罵我我,看到我一臉驚慌失措的樣子,反而還安慰我說:“沒關系,我們一起去把它找到?!蔽倚睦锷陨云届o,跟她找了好久終于找到了。想著她溫和的樣子,我覺得她真是一只憨憨的“貓”。

我的爸爸是一只貪吃的“老虎”。他跟老虎一樣愛吃肉。在一個美好的中午,媽媽做了爸爸最愛吃的菜。爸爸一看見紅燒牛肉,便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像是十年沒吃過紅燒牛肉似的。爸爸,你也太能吃了吧,一分鐘不到,盤子都快見底了。

你喜歡我家的小小“動物園”嗎?

篇3

激動人心的校園舞比賽

今天,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個校園舞比賽,真是激動人心,驚心動魄呀!

下午1:20了,全校的同學蜂擁而至。出了教室的同學們像浩浩蕩蕩的軍隊一樣向操場走來。到了操場上,我們更加緊張,看著一個班一個班的表演完畢,好像時間霎時間走的飛快,像一堆沙飛快的流進了沙漏,又飛快的從沙漏里流了出來?!跋旅嬲?年級2班入場!”。這時,我們的心跳像小兔一樣,飛快的跳著,好像場上有幾千雙眼都在盯著我們一樣。成敗再次一跳!音樂緩緩奏響,同學們的舞步也緩緩抬起,與優雅的音樂融為一體……好像場上的人都消失了一樣,60多個人在自己的舞臺上盡情發揮,舒暢地跳著,觀眾好像也被我們優美的舞步陶醉了——我們成功了!我們跳得幾乎沒有一點瑕疵,第一名非我們莫屬!

公布名次了,場上頓時鴉雀無聲,每個人都在仔細地聽著名次,有失望的嘆聲,也有激動地喊聲。我們的心也已經提到嗓子眼了,就在這時:“5年級7班——第一名!”嗯?我沒聽錯吧?怎么會呢?有好幾個同學也都很遺憾。我也感到惋惜。

比賽真是一碗粥??!有一絲微甜,也有意思苦澀……

篇4

/

關鍵詞 生物課外活動 校園文化 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與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生物課外活動是生物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生物必修課教學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延伸,它的突出特點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尤其強調動手實踐,對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初步技能,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校園文化對于學校來說,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空氣與土壤,是學校形成特色與品味的遺傳基因,是學校發展與成長的動力之一。校園文化的教學作用是潛移默化式的,是潤物無聲式的,是與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與內容互動共長的。因此,校園文化的建設要與學科課程的建設與實施相結合,要把新課程的思想與理念通過校園文化的形式,落實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和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中。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生物學教學也因其獨特的學科性質和功能,在校園文化建設及對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環境是對學生施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物學科的課外活動新形式。幾年來,筆者結合初中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課外活動充分挖掘生物學科優勢,在使生物學教學為校園文化建設服務,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1 調動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積極進行校園綠化設計

校園文化是師生成長發展的環境與內在動力。學校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美麗的校園需要有良好的綠化。優美的校園綠化能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激昂和生活的豐富多姿。蘇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的教材中,安排了“綠化,我們共同的行動”這一節內容,編者在這一節里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調查自己所在學校的綠化情況。由于學校的教學進度、課時安排的問題以及學生的興趣問題,本節課的這個活動不能夠要求所有學生都去進行。因此就把這個內容作為生物課外活動的內容之一。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校園綠化設計。校園綠化設計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1.1 了解學校的綠化狀況,包括校園的綠化規劃、校園的綠化現狀等

填寫蘇教版生物教材109頁的表格(表1)。

經過學生的調查發現,我校的總面積為153 341 m2,綠地面積為50 000 m2,綠化率=綠地面積/學??偯娣e=50 000/153341=32.6%,學校師生人數為3 510人,人均綠地面積=綠化面積/師生人數=50 000/3 510=14.25 m2。

1.2 調查了學校的綠化情況后,調查校園現有的綠化樹種和草坪植物

南京地處長江下游,屬長江三角洲地區,亞熱帶氣候,冬、夏兩季長,春、秋兩季短,冬、夏溫差較大。根據地區特點,筆者所任教的學校科學地將不同植物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校園,學生置身其中,生活在一所園林式學校,親切實在,又有美的享受。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要求參加活動小組的學生以班級為單位,調查校園現有的植物(表2)。

經過學生的調查發現,本校栽有花木60多種(不包括盆栽植物),主要用了以下植物對校園進行綠化、美化:白玉蘭、廣玉蘭(荷花玉蘭)、紫玉蘭(木蘭,辛夷)、含笑、桂花、桃、榆葉梅、馬尾松、紫荊、紅花 木、構骨、葡萄、杜鵑、夾竹桃、金葉女貞、迎春花、梔子花、棕櫚、麥冬、樟樹、山茶花、櫻花、臘梅、月季、法國梧桐(懸鈴木)、瓜子黃楊、金邊大葉黃楊、杜英、木槿、紫薇、雪松、蘇鐵、銀杏、黑松、樸樹、芍藥、牡丹、垂柳、合歡(馬纓花)、雞爪槭、火棘(火把果)、海棠花(梨花海棠)、紅葉李、八角金盤、垂絲海棠、鳶尾、探春(迎夏)、丁香、意楊、地龍柏、紅楓、蔥蘭、欒樹、法國冬青(珊瑚樹)、五針松、芭蕉、茶梅、紫藤、棕竹、剛竹、叢生竹、慈孝竹、馬瑞拉草、天堂草等,展現出一幅“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圖畫,師生好比畫中人。

1.3 進行校園綠化設計,以科學性、實用性為核心,繪制綠化設計圖

了解了學校的綠化情況、學?,F有的綠化植物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校園綠化模擬設計”,讓學生以校園為模本,充分運用抽象思維和所學知識,勾畫出一幅幅校園美好景象。綠化設計圖應該在學校的整體規劃圖上完成,圖上應該標有標題、標注、說明、方向、圖紙的比例尺、設計者的姓名等。通過這次設計,那些調皮好動的學生也能進行認真主動地通過各種方法了解了一些植物的花、果實的特點,使他們進一步豐富了生物學知識。學生不僅拓展了知識視野,鍛煉了思維能力,還為校園綠化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有的小組建議擴大種植珍稀物種的數量,如種植有極高科研和經濟價值的紅豆杉以及有特殊環保功能的木麻黃、胡楊柳等;有的小組意識到綠化不單單要考慮生態功能,還必須考慮樹木的形態、生長的速度、適宜生長的環境,甚至要考慮今后的養護費用。

校園文化不是僵死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而不斷地提升和發展,隨著一代一代師生的建設與創造,不斷增加內涵,不斷提升品質。師生既是校園文化的傳承者,又是校園文化的建設者與創造者。校園綠化是構成文化校園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這次生物課外活動,學生學到了綠化設計的知識和方法,加深了對這門課的認識。通過實地的考察、圖表的繪制,學生對可愛的校園有了更深的了解。

2 給校園花木辦理“身份證”,結合古今詩詞,普及植物知識,了解植物資源

作為校園文化建設和環境育人的一種嘗試,生物課外活動中教師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校園植物入手,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植物,并在教師及園林工人的幫助下弄清各種校園植物的名稱、特征、習性、用途;學會收集相關資料,比如收集古今中外與這些花木有關的詩詞,從而學會將文學知識和生物知識相結合,熔科學、文學、美學于一爐。師生按照統一的格式為校園花木設計出精美的“身份證”,內容包括花木的生物學特性(名稱、科屬、生境分布及實用經濟價值等)和有關花木的詩詞,置于花木之側,希望師生在觀賞花木的同時,也能閱覽相關的文字,從中增長知識,愉悅精神,陶冶情操,汲取道德和人格的力量。

現將學生設計的花木“身份證”展示舉例見表1~表3。

3 利用葉脈書簽的制作、植物畫的制作展示學生成長的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指導思想就是要與學生的成長相結合,把學生的成長過程與校園文化融為一體。本校充分利用學校的櫥窗將生物課外活動的成果展示出來,形成了一道亮麗的校園文化風景線。

參加課外活動小組的學生通過開展葉脈書簽、植物畫、蝴蝶標本等活動,制作了許多包含他們辛勤勞動和聰明智慧的作品,享受到了收獲的喜悅,激發了對生物學科的興趣以及對生物界和生命現象的好奇心。大部分學校都會在課外活動中開展葉脈書簽的制作、植物畫的制作,筆者沿襲了其他老師的做法之余,還特別注意了以下兩點。

(1) 在課外活動中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不盲從,不唯上,不唯書,不唯師,只唯實,敢于大膽提出質疑。在課外活動中,學生個性能夠充分地體現出來。如制作植物畫的時候,多數學生是在校園里采集一些常見種類的植物制作標本,有個別學生專程到紫金山、老山采集稀有種類的植物葉片制成標本。由于植物器官顏色的單一,有的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用顏料對植物器官進行染色。在植物畫制作完成以后,學生發揮想象給自己的作品配上了好聽的名字,如“孔雀開屏”、“大樹底下好乘涼”、“春江水暖鴨先知”、“夜曲”等。這些學生追求與眾不同,作品有新意,應該得到教師的鼓勵和好評。

(2) 保護學生創新的自尊心,多給學生創新成功的體驗。例如,在制作葉脈書簽時,選材用桂花葉較易取得成功,桂花葉在用堿液加熱的過程中容易將葉肉腐蝕掉而保留完整而美麗的葉脈。有的學生采集了一些具有網狀脈的葉子用來進行葉脈書簽的試驗,有的葉片太嫩,葉脈和葉肉的耐腐蝕程度差異不大,是極難做成葉脈書簽的。但是,這時教師應該肯定學生的創新意識,贊揚他不墨守成規,勇于求新的精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鼓勵他大膽地試驗。有的學生將葉片的葉肉部分去掉以后,覺得葉脈書簽就做完了,其實不然,后期的加工過程也很重要。學生要充分展示他們的藝術想象力,可以將葉脈染成不同的顏色、將葉脈分成兩半,或者將葉脈剪出一個圖形,然后在葉脈下面墊一張漂亮的信紙,并寫上幾句鼓勵的話語,再經過封塑、鉆孔并扎上漂亮的絲帶,這樣的課外活動的開展將學生的創新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4 生物課外活動中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所受到的啟示

4.1 開辟了廣泛普及生物學知識的有效途徑

學生參與校園綠化設計、校園植物調查和掛牌等活動,積極主動地了解植物資源情況,認識常見植物的種類及其實用、經濟、藥用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也使學生找到了教材與現實的結合點,起到了課堂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4.2 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

在師生的努力下,本校綠化初具規模,但優美的教學環境需要大家的共同愛護,這就需要在學生中強化環保意識。師生為植物掛牌,介紹它們的基本特點和實用價值,進一步理解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使學生深深地感到有責任愛護這些植物,也進一步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

4.3 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學校教育中“素質教育”是永遠不變的主題。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以生物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把課堂知識引入實際,在創建良好校園文化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開辟了一條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M].2001:1~3.

[2] 王羽.生物興趣小組與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J].引進與咨詢,2004,8:74~76.

[3] 汪忠等.生物教學參考書(七年級上冊)[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174~175.

篇5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征及教學優勢

這種教學方法著眼于工作生活中的客觀需求,將學習內容轉化為某一具體任務的解決,在接近真實的典型工作任務中構建教學內容。它改變了過去以知識為主的教學,要求師生轉變角色,在教學中以任務為線索、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

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任務驅動教學法具有以下優勢。

1.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是知識的輸出者,學生是客體,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知識信息的加工者。在接近真實的典型工作情境中,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完成任務,學習主動性得以加強。

2.能夠提高學生溝通、合作、創新等綜合素養

任務驅動教學法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完成對學科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思想交流、溝通協作、取長補短,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深入認知加工,從而最終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聽取他人的意見、理解他人的想法,并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溝通、合作、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1.設計任務

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任務,將學生所需掌握的知識點融入其中。設計任務時,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興趣等。同時,任務的設計應具有層次性,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既要有立足于本節課基礎知識的難度小的任務,又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加深,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此外,任務的設計還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分析任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先向學生展示任務。任務的展示不能泛泛而談,而要向學生講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務的內容、條件、目標等,并通過對工作任務的分析,讓學生能在有效的時間內理解任務。

3.完成任務

通過教師的分析,學生理解任務后,即可讓學生嘗試完成任務。在這一步驟前,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必要條件,例如配套的教材和必要的操作設備等。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給予適當指導,并鼓勵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總結經驗,查漏補缺,提升能力。

4.評價任務

對學生完成任務情況的評價,不能僅僅關注任務完成的結果或作品,還要關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例如,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組織、溝通、協作、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的表現。因此,對學生學習的考核應涉及知識獲取情況、學習過程中的行為態度和行為表現。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應用文寫作課程中的實踐――以《條據》教學為例

應用文寫作是技工院校普遍開設的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應用文寫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寫作要領,能夠寫出符合實際需要的實用性文章。文因事而生,應用文是為了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進行的寫作,解決實際問題是應用文寫作的根本宗旨。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主動建構知識。在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將學習內容以任務的形式交給學生,而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在相互協作中完成任務。這不僅能使學生熟練掌握應用文的寫作要領,而且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以《條據》教學為例,設計教學方案如下。

1.M建學習小組

根據教學班級人數組建學習小組,6~8人為一組。先由學生自由組建,教師在學生組建的基礎上,根據性別比例、個性差異、成績優劣等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以確保每個小組之間水平相當。之后選舉小組長,要求小組長必須能夠在小組中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敢于負責,善于調動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最后,明確小組學習的原則。小組學習采用圓桌形式,讓學生能夠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合作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共同體。

2.任務設計

條據是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應用文,也是日常事務文書寫作教學的重點。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兩個教學目標:一是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通過完成任務,掌握條據寫作的基本格式,能夠撰寫符合要求的借條、收條、領條、欠條和請假條;二是培養學生互相協作、溝通交流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根據教學目標設計1個教學總情境:班級將于12月31日舉辦迎元旦聯歡晚會,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組織此項活動。在總情境下,設計5個具體學習情境,并從中歸納出5個工作任務。

情境1:A同學需要去校團委借一套音響。任務1:寫作借條。

情境2:本學期,班級獲得了學校先進集體稱號。經班主任同意,將獎金200元用于此次活動。B同學代表班級收到了學校財務科發放的200元獎金。任務2:寫作收條。

情境3:C同學需要從生活委員處領取500元,用于購買氣球、彩帶、糖果等物品。任務3:寫作領條。

情境4:D同學去禮儀服務公司租用演出服裝,但所帶現金不夠,還欠該公司租金100元。任務4:寫作欠條。

情境5:E同學因感冒不能參加晚會。任務5:寫作請假條。

學生通過完成以上5個具體工作任務來掌握知識。

3.課堂實施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是學習資源的開發者、提供者,課堂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自主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首先,教師要向學生展示學習目標和工作任務,并引導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找出完成任務需要解決的問題,將任務進行分解,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其次,學生領取任務,進入角色,通過自主學習和相互協作,理解寫作知識,掌握寫作要領,撰寫文稿,完成任務。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生的實際操作,發現學生遇到的問題,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其中,對學生的疑問進行點撥,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最后,學生展示學習成果,通過小組互評和教師點評,師生共同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總結,并從學習成果(占80%)、學習態度(占5%)、學習能力(包括合作學習能力,占5%;溝通交流能力,占10%)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

四、小結

任務驅動教學法以生活、工作中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為依據,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工作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技工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打破了過去應用文寫作課程先講后練、多寫多練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具有系統性和可操作性,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鄧素林.應用文寫作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難點與突破[J].應用寫作,2014(2).

[2]薛國鳳.當代西方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研究[D].河北:河北大學,2003.

[3]夏惠敏.對高職應用文寫作“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理解運用[J].群文天地,2011(1).

篇6

北京市、黑龍江省、河北省勞動局(組):

關于一九五七年延期畢業的技工學校、半工半讀學校、技工訓練班的學員,他們的工作年限如何計算的問題,經與有關部門研究,我們意見,凡是根據國務院一九五七年總周字27號通知的規定延期畢業和分配工作的,應當從他們正式分配工作列入在冊職工,并且領取了工人標準工資時,開始計算工作年限。個別地區和單位沒有這樣辦的,應當照顧全局,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及時糾正過來。

其他年度延期畢業的上述學校和訓練班的學員,其工作年限也應按上述意見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