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日記怎么寫范文
時間:2023-03-17 05:56: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學日記怎么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媽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紙板被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著1-24個數。媽媽,游戲規則是什么?你快說呀! 我心急地說?!坝螒蛞巹t很簡單,就是:指針轉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假如加起來是單數就是我贏,假如加起來是雙數就是你贏。媽媽笑著說。
我見游戲規則這么簡單,就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贏不了媽媽,媽媽笑了起來。為什么總是單數呢?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 你自己想一想吧!于是,我絞盡腦汁地想呀想,終于讓我想起了老師曾經講過的公式:奇數+偶數=奇數。這下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針轉到單數格,那么加下一個數就必然是偶數;假如指針轉到雙數格,那么加下一個數就是奇數,所以,無論指針轉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都是奇數。媽媽就是利用這個規律獲勝的。
的!
在數學的世界里,有著許多奇妙的規律,只要我們學好數學、善用數學,它,就是無處不在。
2、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帝國大廈的模型。我用了大約50分鐘的時間把它拼好了,模型的高度是58cm。它的實際高度是448m,大約是模型的750倍。
帝國大廈擁有許多世界之最:在建筑創每周修建4層半樓的紀錄;每天參加施工的人員高達4000人,全部工作量超過700萬工時;共使用6萬噸鋼、1000萬塊磚、80萬公里長的電纜與電線、192公里長的管道; 1600公里長的電話電纜; 6500扇窗戶; 1860階臺階;安裝了73部電梯、電梯速度高達每分鐘427米。
帝國大廈占地面積為2.66公頃,當時全部造價4100萬美元,后來的維修費用累計為6700萬美
篇2
一、數學日記有助于學生整理知識,促學生主動學習。
孔子曾說過:溫故而知新。通過寫數學日記有目的地進行知識的整理,喚起他們對知識的回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能通過反思整理形成知識網絡,促學生主動學習。如:胡鑫同學寫到:今天的數學課,周老師給我們講了怎樣把整數或帶分數化成假分數,你們學會了嗎?我可知道怎么做了。如果把整數化成假分數,就用指定的分母作化成假分數的分母,分子就是分母和那個整數的乘積。如果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就用原來帶分數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數的乘積再加上原來的分子作分子。很簡單吧!同學們,你們知道怎樣把整數或帶分數化成假分數了嗎?
二、數學日記剖析學習過程,提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眱和鷣砭陀泻闷嫘?,他們越是不斷探索周圍世界,了解周圍世界,就越是從中得到滿足。這種滿足感,作為一種“激勵”,又會進一步強化他們的求知欲,即增強他們的認知內驅力。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如果能在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整個過程基礎上,讓他們通過日記的形式反思整個學習的過程,想想我學到了什么,特別要想想我是怎么學的?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如楊晨韻同學寫到:周老師布置了一道課外作業,叫我們回家找一個長方體的包裝盒帶到學校去。我找了很多個放在書桌上,心想:拿哪個呢?也許其他同學拿的和我一樣的,不,我要找一個與別人不一樣的,仔細一看,我發現裝酒的盒子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它盒子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在課堂上老師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的時候,讓我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小組觀察長方體的特征,按照面、棱、頂點的順序去找。匯報時同學們都說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我主動代表小組發言:老師,我發現長方體的六個面不都是長方形,你看我這個盒子。老師特高興,拿著盒子讓同學們看,驗證了我的發現,當時老師表揚了我愛動腦筋,能大膽提問,發表見解,我心里好高興,同學們投來羨慕的目光。
學生最初的數學日記的內容主要來自課堂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在課堂的教學設計上要下一番工夫,讓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來,不僅使學生掌握知識,而且對學習過程記憶猶新、體會深刻。如: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采用兩個學生交換座位,但本質屬性沒有改變的事實來說明問題,學生就覺得有趣、易懂。當天的數學日記就有同學寫道:今天老師一上課,就神秘xixi地對兩個同學說了幾句,只見兩位同學迅速地交換了座位。老師又問:“剛才大家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沒想到問題這么簡單,于是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有的說:交換了位置,人還是沒有變。有的說:衣服也沒有變。有的說:兩個人的體重加起來也沒有變。我說:兩個人的年齡加起來也沒有變?!又?,老師一本正經地問:“同學們,看到這些算式,猜一猜有什么規律?”李南第一個叫了起來“交換位置和不變”。我們就在草稿本上開始舉例了,不一會兒,我們的猜想就得到了證明,就這樣,我們發現了加法交換律。這節數學課真有趣。新課標指出: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本課的教學內容雖然簡單,但教師的教學設計生動有趣,十分注重知識的建構過程。課堂上生動有趣、邏輯嚴謹的教學環節,為學生寫數學日記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三、數學日記可鼓勵學生自我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篇3
關鍵詞: 數學日記 日記形式 指導方法
自古以來,日記被視為語文學科的專屬領地,與數學學科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是新課程條件下,重視學科之間的整合、滲透。在新的教學模式下編寫的數學課本,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數學成為學生對知識、經驗提煉與升華的有力工具。因此寫日記也成為一種學數學的理想方法,并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能力提升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和機會。
寫數學日記,要明確日記的內容、格式和方法。
一、從日記內容上說,數學日記所包含的內容是各式各樣的,只要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常識、情感活動、經驗等等都可以當做數學日記的素材。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內容。
1.課堂日記:主要針對學生對課堂學習情況的記錄和評價,通常學生會記錄在課堂中掌握知識技能、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的自我評價、思維情況、創新情況、靈活運用知識的情況等,通過對這些情況的記錄有利于學生對自己學習的過程有全面的了解,也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例如:姓名:祁永強 日期:4月28日 天氣:陰
今天我們學習了“正比例”,知道了什么叫正比例,正比例的判斷,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這節課我學得最好的地方是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還有一個地方我還不理解:正比例有沒有圖像?明天我再請老師給我們講一講。你看,寫日記就是好,它能讓我回顧知識發現問題,有助于我把所學知識理解得更透徹。
2.思維日記:主要記錄解決問題時的思維過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姓名:劉雅婕 日期:5月8日 天氣: 晴
老師給我們講了一道題:68立方米=( )立方厘米。我同桌是這樣做的: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000,就用68立方米乘以進率1000000,即小數點向右移動六位,是68000000立方厘米,我的想法:先把68立方米改寫68000立方分米,再把68000立方分米改寫成68000000立方厘米。怎么樣,我的方法簡單嗎?
3.合作日記:主要記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與同學互相幫助、促進、交流的情況。
例如: 姓名:張國浩 日期:6月3日 天氣:晴
由于昨晚貪玩睡晚了,今天早晨遲到了,老師很嚴厲地批評了我,因此上數學課的時候沒有認真聽講,晚上回家作業寫得很慢。好幾道題都不會做,我就去問住在隔壁的同桌,他有點不想理我,這我知道:是因為這幾天我總問他題把他問煩了,我不怨他。哎!今后一定認真聽講。
4.復結日記:主要記錄一學期復習情況用不同形式把學到的知識或感受記錄下來,一般在期末復習的時候才會寫復結日記。數學日記用來記錄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并且親身經歷的有關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從中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還要記錄學生在數學考試前的應試情況,考試中的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試卷講評后的反省和經驗總結情況,還要記錄自主學習過程中主動發現、自主探究、實踐創新過程的“探索日記”等。
二、在日記形式上,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分為兩種形式。
1.口頭日記。它適用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目的是培養學生接觸數學日記這種學習方法,初步培養他們有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等,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小學高年級寫數學日記做鋪墊。低年級的學生識字不多,書寫能力有限,所以不要求學生寫出來,抽時間與學生口頭交流,并且交流的知識面也不固定,可以創造條件加以引導。只要學生能盡量運用數學感受生活、記錄生活、思考生活就可以了。
2.書面日記。它適用于小學高年級學生,通過小學低年級兩到三年時間的口頭日記的鋪墊,書寫數學日記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在內容上為了提高孩子對數學日記的興趣,四年級的學生允許寫一些流水賬的購物日記,五六年級的學生教師漸漸地引導啟發學生寫有思考價值的日記。要求學生將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數學問題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并記錄下來,沒有固定的形式,限定的字數和規定的范圍,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篇4
一、小學生寫數學日記的時候易于與老師交流,縮短師生間的距離
由于長期的作業和考試壓力,數學在學生的心中已變成了數字和符號的代名詞,作業只有對錯之分,學生看到的也只是大紅的“√”和“×”,而教師也看不到學生的喜怒哀樂,更看不到學生的思維過程和個性品質.而數學日記的出現恰可以讓學生像談心一樣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態度、困惑之處和感興趣之處,老師正好可以采用這個機會了解到學生的迷茫困惑及心中的真實想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的個別輔導,達到師生間的溝通,促進學生的興趣和信心的提高及教師的教學方法的改變.如,有一位學生寫到“老師你每次布置得作業有的太難,我們有的不會寫,可是又怕你說我們的作業沒有完成,只好對那些難題胡了了事.你能不能讓我們每次在做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有一到兩題不做呢?”學生的話說到了老師的心里去了,這樣做的話既認可了學生的建議,又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還有的學生會和老師談談近一段時間自己在學習上的得與失,說說自己的學習困惑,這時老師就可以和他們溝通,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從而促進了他們的學習,甚至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
二、學生寫數學日記的時候經常翻閱課外書籍,多了解數學知識
學習,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積累、提高,再積累、再提高……這樣一個不斷反復的過程.那么學生在寫數學日記的時候如果能養成愛翻閱課外書籍,將閱讀納入數學學習中來,引導學生將自己捕捉到的數學信息整理成數學日記,從中多了解數學甚至是各方面的綜合知識,就將達到學習的目的.有一位學生在自己的日記中介紹了這樣的知識“我在讀一本叫《六年級教你數學題》,書中有一題:有三棵樹,樹上一共有24只鳥,其中第一棵樹上的13等于第二棵樹上的14還等于第三棵樹上的 15,問這三棵樹上各有多少只鳥?一看就想起了我們學習的按比例分配,可是怎么分配呢?我再一想,第一棵樹上的鳥×13=第二棵樹上的鳥×14=第三棵樹上的鳥×15,假設他們都等于1,第一棵樹上的鳥︰第二棵樹上的鳥∶ 第三棵樹上的鳥=3∶ 4∶ 5,那么樹上的鳥就是……”這樣通過自己翻閱課外書籍把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找到了用武之地,又豐富了自己的課外生活,更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生寫數學日記的時候可以樹立自己的目標,找到學習的方向
學習就會有成功者和失敗者,尤其是前者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可以在練習、檢測后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總結,特別是在寫數學日記的時候有時會介紹一下子自己近一段時間的學習情況,談談下一階段自己在班上或學校的學習目標.甚至是具體的某個知識的學習目標.“今天,老師在課堂上布置了20道計算題,我錯了兩題,第一題是可以簡便的我沒有簡便,第二題我應該寫對的,可以粗心又錯了.通過今天的計算我重新確立一個目標,那就是在學習時一定要認真的付出,每次寫作也是要認真面對,在考試中以優異的成績報答自己,報答家長,報答老師,我真希望每次成績都達到心目中的目標,不是90而是100”.我也相信這位同學的信心,他既然在老師面前夸下了??冢鸵欢〞鋵嵉阶约旱膶W習中去,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找到了方向和目標.
篇5
“數學日記”就好像是一座新型的橋梁,一頭連著充滿問號,有著強烈求知欲的學生,一頭連著滿腹知識,卻又不知該如何道出的教師?,F在的年輕教師,他們可以在課后與學生打成一片,有著共同的話題,可以成為好朋友,但在課上卻對學生不了解,難點、重點,該講的不該講的把握不好。經驗老道的教師,對知識點了解,但對學生的心理就把握不透。如果說三年是一個代溝,那相隔的豈止是千溝萬壑。所以我說,“數學日記”就是聯系著教師與學生的橋梁,讓他們平等面對,一個讓對方知道我什么懂什么不懂,一個知道講什么,從哪里開始講。
那么,作為一個學生,到底該怎么寫“數學日記”呢?
一、思想、方法的總結、歸納
“數學日記”可以是解題思想、方法的自我總結。如多元問題是高中階段相對困難的一種題型。有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就總結了解決多元問題可以嘗試的方法:
①消元;
②基本不等式;
③線性規劃;
④齊次問題還可以用分子分母同除以一個數,并配有例題。
2012江蘇高考卷就考了一個多元問題:已知正數a,b,c,滿足:5c-3a≤b≤4c-a,clnb≥a+clnc,則b1a的取值范圍是 。此題一出,很多同學束手無策。變量較多,有三個,又不能化簡或提出b1a,甚至還出現了對數。其實只是①觀察不等式,其實是一個齊次式。所以不等式兩邊同時除以c,把a1c,b1c看做兩個變量,變量個數減至兩個;②分別把a1c,b1c看做兩個變量x,y,作圖;③根據圖形,求出b1a=b1c1a1c=y1x,即為點(x,y)與原點連線的斜率。觀察圖形即可得到答案。三步輕松解決高考第14題。我們說關鍵在于平時的觀察及時總結歸納,“數學日記”就是督促你每天勤于思考,功不可沒。教師看到這一份”日記“他是興奮的,學生會自己思考了。當教師與全班同學都學習了這個結論后,影響是深遠的。教師在日后的教學中有了一個新的結論,學生之間默默的增加了一種新的競爭,我要當最好的那個。
二、錯題的整理
“數學日記”還可以記錄一些你平時的錯題。在三年的高中學習中,不可能沒有錯題。我們說數學題雖是千變萬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數學主要考查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五能(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況能力、推理證明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每一個錯題,相信每個同學都有他不同的錯因。對于此問題或這一類問題,以后肯定會再次出現。要想有進步,絕對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一定要杜絕錯過的題再犯同樣的錯。此時,“數學日記”中的錯題整理就可以大顯身手。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對于當天的錯題分類整理、消化。空暇時間也可以看看之前的錯題整理,加深記憶,歸納錯因,總結方法。做到真正理解,以后不要再犯類似錯誤。教師通過學生的“日記”,知道他們的問題到底在哪里,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在以后的課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
三、反思平臺,促進競爭
“數學日記”也可以成為一種學生反思的平臺,使學生更具競爭意識。能夠考上高中的學生,無論從智力上還是基礎知識上講,都還是可以的。應該來說他們都能很好地完成基礎題與中檔題,暫時落后的學生很大程度上是沒有找到正確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不少同學甚至是到了高三,對于數學才“頓悟”,這期間將會是一個相對痛苦的煎熬過程。堅持不了者,即為放棄。有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寫到:“我們初中成績差不多,現在是相同的時間學習,聽同樣的老師講同樣的課,我們也做同樣的作業,為什么考試成績差那么多?為什么?”教師在與其的交流中了解到,就是因為某次的考試,與同桌差距較大,受了刺激,自此反思。各方面尋找自己的不足,他覺得是因為自己思考不夠,平時學習也有一定的放松。之后筆者發現該名同學上課比以前更認真,不但會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主動提出他自己的問題,讓全班同學一起與其思考。整個班級都處于一種思考、競爭的狀態下。該同學也在學年期末考試中數學成績大幅度超過了他的同桌。
實際上,“數學日記”也是一種自己與自己心的交流。因為有了每天的“數學日記”,每天都會反思,我今天哪里做得不夠好,為什么會這樣,明天該怎么做。只要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不論是思想上還是行動上,或者是直接的解題能力上,相信經歷了365×3=1095天的進步,量變引起質變,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篇6
關鍵詞 數學日記;教學反思;數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073-02
數學日記,就是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思考和經歷。數學日記記錄的內容,包括自己對每天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評價和意見;包括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真實心態和想法;也包括課內課外發生的與數學相關的故事;等等。數學日記的撰寫貼近實際、不拘格式,而且短小精煉,比較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然而,正是這小小的日記,讓筆者在日常教學中嘗到了甜頭。根據實踐和總結,筆者認為數學日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數學日記能夠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會學得積極主動,學得輕松有效。然而,興趣并非天生,它需要引導和培養,數學日記何以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呢?
1.1 日記讓教師變得可親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寫數學日記,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平時因害怕老師或礙于面子不敢說的均可以寫到日記里,如學生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對老師或同學的意見,自己的心里話,等等。而教師如能針對各個學生的情況及時地給予回復和幫助,在日記中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不僅能解開學生的疑惑,而且能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并最終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激發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1.2 日記讓數學變得可近
數學日記是一座連接生活和數學的橋梁,通過數學日記,可以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靠近學生,使他們真切地體驗到數學不是枯燥的,不是空洞的,數學就在身邊。
例如,一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舅舅是個大胖子,他一見我,就說:‘小華,你要快點兒長啊,你看,我一個人都能抵你三個了?!?個抵3個,這也太吹牛了!我問了舅舅的體重——186斤,就算開了:我自己是58斤,3個的話,58×3=174斤,174小于186,哈哈,還真是抵不過?!?/p>
像這樣的日記,學生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使他們有成就感,使他們認識到數學近在眼前,從而引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調動他們學習和運用數學的熱情。
1.3 日記讓作業變得可愛
新課標提倡小學數學的學習方式應該多樣化、趣味化、生活化。當教師將數學日記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形式推薦給學生時,首先要考慮不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應該減少其他機械性的作業,以數學日記來替代部分課外作業。而這份作業,學生真正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自由地選擇寫的內容??梢允呛唵蔚闹R整理,也可以是復雜的解題思路、思維方法,還可以是有趣的生活經歷。作為教師,則可以在批改數學日記時,盡量尋找某一閃光點加以表揚,如:“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薄罢姘?,你把所學的用到生活中去了?!薄澳愕囊庖姴诲e,老師要謝謝你!”等等。如此一來,當學生拿到作業本時,面對的不再是冷冰冰的“×”和“√”,而是鼓勵,是關懷,于是,這份作業也就變得可愛起來。
2 數學日記有助于優化教學效益
“高效課堂,有效學習”,這是教師對教學效益的共同追求。關于如何提高教學效益,專家和同行多有研究。筆者發現,通過合理指導和利用,數學日記也能優化教學效益,成為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有力推手。
2.1 改善學習方式
數學日記可以改善學生學習的方式。
在預習階段,教師可指導學生寫預習日記,讓學生注意搜集生活中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實際信息,并將自己的觀察、實踐或思考寫在數學日記中。如學習統計前,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調查。學生有的查閱一個月內的氣溫變化;有的測量班級里每一位同學的身高;有的記錄跳繩比賽中每個同學的成績。然后,筆者又讓他們把自己的調查過程和搜集的數據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這樣的預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有了直觀的認識,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
有了預習日記的“預熱”,課堂上,數學知識就顯得生活化、多樣化和個性化。學生帶著日記中自己的觀察、發現、思考或是困惑進入課堂,他們會變得專注,會樂于參與,會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所有這些都使得數學課堂向效益最大化發展。
在課后的復習鞏固階段,教師又可以指導學生寫知識整理日記或反思感悟型日記。通過日記,有目的地進行知識的整理,能喚起他們對知識的回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收到溫故知新的效果。而反思感悟型日記,學生在日記中記錄自己理解知識的方式,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尋找學習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所有這些,都能激發他們尋求進步的沖動,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2.2 促進教學反思
數學日記是學生為教師打開的一個了解他們的窗口,通過這個窗口,教師可以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看到他們的解題思路、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他們在學習中感到的困惑、遇到的煩惱等。這些都是寶貴的教學資源,可以推動教師進行有效的反思,及時地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效益達到最優化。
如有一位二年級的學生日記里這樣寫到:“放學回到家,我就認真地做《口算天天練》,做完了,我讓媽媽幫我改。前面幾排,我都對,媽媽臉上笑瞇瞇的。不料改到最后一排,10道題竟然錯了4道,媽媽的臉立刻晴轉陰了。哎,我怎么每次都這樣,做到最后老是出錯,什么時候才能改正這個毛病???”看完日記,筆者敏銳地感覺到這個問題毛病不在學生而在老師。二年級的孩子,他們注意集中的時間比較短,要求他們一天做一頁口算訓練,總共有40道題目,題量一大,學生就難免急躁,時間一長,不但影響作業質量,而且容易養成不良習慣。筆者于是將題量減少一半,并且規定3天連續全對可以免做一天。這樣一來,學生的訓練質量提高了,口算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3 提升知識質量
數學日記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思考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自然會將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由此,各種數學知識就以生活為舞臺,以日記為載體,被學生不斷地再現、重建、整合乃至拓展和延伸。這樣一來,數學日記對課堂知識的作用,就不僅僅是復習鞏固,更重要的是,它使知識生活化、行動化,為知識注入一種探究和創新的活力,使知識的質量得到極大的提升。
3 數學日記有利于培養數學素養
日本著名教育家米山國藏在談到數學時曾說:“在學校里學的數學,畢業后若沒有什么機會用,一兩年后很快就會忘掉。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么工作,記在心中的數學精神、數學思維方式、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問題的著眼點等,卻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在這段話中,教育家旗幟鮮明地指出——學數學,不僅要讓學生擁有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擁有數學的基本素養。
數學素養是一種綜合素質,通俗地說,一個人的數學素養好,不僅僅表現為擁有良好的數學知識,在數學考試中能順利解題,更多的是表現在日常生活中能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而數學日記恰恰有助于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
請看下面這則數學日記:“星期天,媽媽買了部新手機。手機有兩種付費方式,一種月租費30元,通話費0.30元/分鐘;另一種無月租費,通話費0.60元/分鐘。選哪種呢?媽媽有些猶豫不決。我問媽媽:‘你平常的手機費大概是多少?’媽媽說:‘100元左右?!?,這還不簡單,算一算呀!100元,如果交月租費的話,100-30=70元,70÷0.3,大約可以通話230分鐘;不交月租費,100÷0.6,只能通話大約170分鐘。當然選擇交月租費啰!’媽媽一聽,直夸我厲害?!?/p>
這篇日記中,學生表現出強烈的數學意識,懂得用數學的方法去推理和判斷,并最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表現出良好的數學素養。而作為生活的記錄,數學日記反過來又必將影響學生生活中的思維方式,影響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以及研究、推理和判斷的方法。這樣,日記和生活相互影響,相互推進,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學生在不斷認識和實踐的過程中,使數學文化知識和數學能力得到內化,逐漸形成“數學化”的思維意識與“數學化”的觀察世界和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正是數學素養的核心所在。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數學日記還具有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鍛煉學生處事能力、改善學生心理狀況等作用。一句話,小日記藏有大智慧,只要愿意行動,必定會有收獲。
參考文獻
[1]吳正憲.兒童心中的數學世界:數學日記[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篇7
一、在泛讀中領悟“說”。
閱讀是了解和學習數學的一種常見的方法,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基本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閱讀材料不僅僅限于數學書,我校學生訂閱的數學報,其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有介紹數學家的故事,有數學童話,還有很多的經典解題思路方法等。數學報和數學故事書都應成為他們閱讀的材料,從中通過這種有序和廣泛的閱讀,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不同的角度和關系中了解和學習數學,學習他人思考問題的方法,分享他人的解題策略。這既給學生的學習拓展了一個自然、親切而有價值的空間,又能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也能積累學生的數學術語詞匯,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語感。
二、在示范中模仿“說”。
一個好的數學老師,首先自己應有良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給學生以示范。有意識地說好自己的示范語,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這樣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有所進步和發展。例如:在教學有關“倍”的應用題“文具盒是7元一個,書包的價格是文具盒的8倍。書包是多少元?”孩子見了題目,紛紛說7×8=56元。我問為什么用乘法計算呢?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有的孩子心里有數,卻不知道怎么說。于是,我說書包的價格是文具盒的8倍.也就是書包的價格有8個7,所以用7×8=56元。學生一聽恍然大悟,紛紛舉手想告訴我他是怎么想的。我接著讓學生學著老師的說法,自己試著說一說,然后找表述能力較強的學生說給大家聽。再讓學生互相說說,檢查對錯。個別學生說不完整,我在領說、學生再學著說。
三、在操作中促進“說”。
操作是學生動手和動腦的協同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而語言是思維的外化,是思維的物質形式,知識的內化與相應的智力活動都必須在伴隨著語言表述的過程而內化,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要注意多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同樣多”內容時,首先讓學生擺一擺,先擺3個圓形,再擺出和圓形同樣多的正方形,然后讓學生想一想,啟發學生想剛才動手操作的過程,最后讓學生說一說:“一個對一個地擺就是同樣多。同樣多就是一樣多,圓形擺3個,正方形擺3個”。這樣動手實踐,使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步學會抽象思維,用較簡單的語言把思維過程表達出來。既讓學生理解了“同樣多”的含義,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這種心到、口到、手到的自主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有效地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的能力,也加強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在回顧中書寫“說”。
數學語言的表達更多的是以口頭語言表達為主,但我們也可以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寫數學語言”,就是引導學生把他們學習數學的觀察發現、計算過程、計算算理,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課堂小結、一堂課所學內容用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并進行交流,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并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和探索研究能力。所以,我培養我們班的學生寫數學日記。例如讓學生寫知識小結: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如在學習了“6”的乘法口訣之后,課堂小結時,我問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后,紛紛舉手發言,而且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和一些后進生也很積極。有些學生話雖簡潔,卻抓住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又要求回家把你今天的知識小結寫進你的數學日記里。還有讓學生寫解題思路,學生在做作業方面(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等)有不少成功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讓學生寫下來,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而且通過表達,教師也可以從中看出教學中應該改進的方面,其它同學也可以從中受到啟發等。數學,有很多值得學生寫的日記,長期訓練要求學生堅持不懈的寫,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數學語言。
五、在傾聽中校正“說”。
篇8
一、勤于撰寫教學反思日記
什么是數學教學反思日記?
顧名思義,數學教學反思日記,是教師對當天數學課堂見聞的記錄.
數學教學反思日記記什么?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反思日記記錄的內容是不拘一格,多元呈現的.有教師行為方面的內容、有學生行為方面的內容、也有教學方法方面的內容,不一定總是記錄不足,也有教學成功之處的記錄,學生的閃光點,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靈感、頓悟等等.
為什么要寫教學反思日記?
因為,每天都有數學課,因此都有收獲和反思,記錄的時間要及時、詳盡,所以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同時注明時間,這樣便于回憶當時的教學實錄.
如何寫教學反思日記?
課堂實錄和課后的反思、評論分區撰寫.筆者在實踐中,通常將課堂實錄寫在日記本的正中間,左右各留一定的空白:左邊的空白用于記錄對自己(或他人教學)的診斷和評論;右邊的空白用于自己寫將來二次教學所做的初步分析.
此外,我們教師應該意識到寫數學教學反思日記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優化教學,同時便于自己與其他老師進行交流、研討.因此,反思日記寫好后不能束之高閣,而應該將其合理地應用.首先,對于反思日記中記錄的教學困難,應該及時與同行、專家交流,以期獲得專家的指導與幫助,促進教學反思更為深入,避免走彎路.其次,要勤于與同事交流和討論,便于教學反思日記的內容更為豐富,促進教師群體共同成長.
二、師生交流
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生教學.因此,通過交往,重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倡導合作學習,讓知識、技能在“師生對話”的課堂上實踐,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倡導師生在課堂中平等對話能夠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要主動”的新型師生關系.這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情境刺激,萌發學習興趣,產生探究意識,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在師生、生生的平等對話中完成知識與能力的同步增長,促進價值與情感的協同發展,達到三維目標.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讓學生更輕松容易學習是每位教師不斷進行反思和改進教學行為的最終目的.如果教師能將教學常規中的一部分時間用于與學生互動,那么,在某種程度上,學生會由此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溫暖,并對數學產生興趣;反過來,如果教師在互動中感受到學生的進步和變化,那么,教師就會產生成就感和幸福感.而這種成就感和幸福感又會鼓舞和強化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從而促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此外,在師生互動中,學生也為教師傳送著豐富的反思材料和信息.大多數數學教師都通過學生的眼睛審視自己的教學,許多優秀教師表示通過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效果來調控教學進度和教學行為,并把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成績作為自己教學成效的日常反思尺度.
課堂教學是多方互動的,信息的反饋是多渠道的,教學中善于把來源于課堂內外師生之間的信息集中,并及時進行反思,是落實教學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師生交流方式進行反思.
1.作業反饋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師生面對面互動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所以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另外一個重要渠道就是作業反饋.課外作業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環節之一.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可以了解他們對本節課重難點的掌握情況,對基本題型、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這也有利于教師對作業布置和設計的科學性作出判斷,逐漸實現課外作業的創新教育功能,還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準確定位,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自習輔導
對于高中生來講,要想學好數學單靠課堂上的時間是不夠的,自習輔導是很必要的.通過自習輔導,教師可以解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問題,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查漏補缺.
3.改錯本
數學解題中的錯誤是數學學科的一個突出現象,糾錯這一環節也就顯得非常重要.針對錯題,教師講解得很詳細,但有時效果卻不一定好,學生遇到同類問題,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反思,選擇典型錯例,結合練習題,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改善學生認知結構中不完善的地方,尋找克服錯誤的有效途徑.對于學生,可以把錯題總結在一個本上,在每個錯題下標注做錯的原因、正確的解法以及通過此題得到的啟示.這樣,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反思發現“癥結”所在,然后“對癥下藥”.
三、教學反思案例
例如,筆者在和學生一起復習“基本不等式及其應用”,這節課進行了如下教學反思.
記錄1 例題的選擇與學生總結出的規律方法
考點1 利用基本不等式證明簡單不等式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困難,怎么辦?課堂上筆者借助于問題引發學生深度的思考:解決與基本不等式有關的最值問題,你學會“配湊”了嗎?
解決問題的途徑在哪里: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問題,要根據代數式或函數解析式的特征靈活變形,湊積或和為常數的形式;條件最值問題要注意常數的代換,湊成基本不等式的形式求解最值.
學生可以通過例2的解答總結出如下的規律方法:(1)利用基本不等式解決條件最值的關鍵是構造和為定值或乘積為定值,主要有兩種思路:①對條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建立所求目標函數的不等式求解.②條件變形,進行“1”的代換求目標函數最值.(2)有些題目雖然不具備直接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條件,但可以通過添項、分離常數、平方等手段使之能運用基本不等式.常用的方法還有:拆項法、變系數法、湊因子法、分離常數法、換元法、整體代換法等.
記錄2 本節課的思想方法
1.基本不等式具有將“和式”轉化為“積式”和將“積式”轉化為“和式”的放縮功能,常常用于比較數(式)的大小或證明不等式,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分析不等式兩邊的結構特點,選擇好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切入點.
2.對于基本不等式,不僅要記住原始形式,而且還要掌握它的幾種變形形式及公式的逆用等,例如:ab≤(a+b2)2≤a2+b22,ab≤a+b2≤a2+b22(a>0,b>0)等,同時還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條件和等號成立的條件.
記錄3 易錯防范
1.注意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條件是a>0,b>0,若a<0,b<0,應先轉化為-a>0,-b>0,再運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篇9
【關鍵詞】 數學日記 實踐與探索 回顧 創新思維 生活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薄敖處煈摮浞掷脤W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比绾巫寣W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發自內心地喜歡數學,從而提高自己對數學的認識,我進行了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的實踐與探索。
一、 課堂學習的回顧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有什么收獲?有什么發現與思考?數學日記可以及時對數學課堂的學習進行回顧、小結,整理知識的探究過程。
徐炎珂在學習了《列方程解稍復雜的百分數應用題》之后,在日記中寫道:“這星期,我們學會了列方程來解決比較復雜的百分數應用題。說起來也不難,只要找到關鍵句,就成功了一半。然后找準單位‘1’和關鍵詞,再寫出數量關系式,最后列方程;也可以畫出線段圖,那樣思路就更清晰。”
錢子昂同學學習了《圓柱和圓錐》之后,結合課堂上在圓錐里裝滿水向等底等高的圓柱倒水的實驗,進一步推導出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因為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13,用字母表示是V=13sh?!蓖ㄟ^這樣的回顧整理,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同時也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思考能力逐步提高。
二、 記錄創新思維
我們學校班級生額大,一個班六七十人,一節課的時間也有限,不可能每個學生的想法都能在課堂上交流。學生在學數學、做數學作業時,有時靈感突現,思維火花迸發,會有新發現、新想法、新主張、新方法、新創意等,都可以寫在日記上,然后老師再安排時間進行交流。
愛思考的張明宇在日記中寫道:“數學書上雖然8+6不等于2,但是現實生活中,8+6可以等于2啊。比如,早上8點加6個小時,就是下午2點啊。類似的,3(天)+4(天)=1(星期),16(天)+14(天)=1(個月),900(米)+100(米)=1(千米)……”并且感受到:“一個人的思維如果被禁錮,就蒼白如一張白紙,而它一旦插上翅膀,任何事情都會變成可能??磥?,學數學就要多動腦筋才行。”張璞成在探索中間有小路的草坪面積時,發現“如果我們把小路‘擠’掉,然后再把它們拼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從而研究出巧算草坪面積的方法。他覺得“今天真高興!因為我們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而且學會了把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解題方法,今天的收獲真大呀”。
三、 課后的操作實驗
不少動手操作的實驗在課堂有限時間內沒法完成,學生可在課后完成并寫成數學日記,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
潘梓良同學在家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周五老師布置了測量土豆體積的作業?;氐郊液螅野偎疾坏闷浣?,怎么可能測出土豆的體積呢?正在一籌莫展之際,我瞟到爸爸正端著有刻度的杯子喝茶,腦子里突然閃現‘曹沖稱象’……我平視了一下杯子,有水300毫升,我小心翼翼地把土豆放進去,水位慢慢抬高,直至450毫升,那么,上漲的部分不就是土豆的體積了嗎?”
單文君在上了數學實踐活動課后在日記中寫道:“剛剛才把圓柱部分的內容全部完成,下課鈴就響了,我們只好停了下來。老師要我們回家后繼續完成,特別是‘長方體多次切’,讓我們回去自己想?;氐郊乙院?,我在書桌上用橡皮泥在那來回地切,工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知道了答案。長方體多次切:橫著一刀,豎著一刀,增加了4個面,橫著一刀增加了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長方體的長,寬是長方體的寬;而豎著一刀也是增加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長方體的高,寬是長方體的寬。”
四、 整理所學的知識
數學是系統性極強的學科。一個單元結束后,我指導學生將本單元的知識點在數學日記中進行梳理,回顧知識系統,回顧所出現的錯誤、失誤,以嚴謹求實的態度梳理和思考知識之間的聯系。
錢子昂在學習了《圓柱表面積》之后,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表面積方面的歸納整理:“這個星期我們繼續學習了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如何求圓柱的表面積。這個內容不難,但是計算起來非常麻煩,不細心的話,很容易出錯。比如求做油桶需要鐵皮多少平方米,首先要知道油桶要求幾個面,油桶一般情況下是有蓋的,要不然在運輸的過程中會淌出來,也就是要求兩個底面積再加上一個側面積。而通風管只用求側面積,有時要求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總之要聯系生活想一想。有時候題目還要我們求近似數,有的時候不是用四舍五入法。比如做衣服的時候要用進一法,求油桶里能裝多少油用去尾法,還有的時候要聯系實際想一想?!?/p>
五、 學習方法的推薦
在學習過程中有許多方法要探索和選擇。通過數學日記學生可以把探索選擇方法的過程寫下來,并推薦給其他同學。
例如王延升發現了找單位“1”的竅門:“我們找準關鍵句……這里誰是誰的幾分之幾,這個幾分之幾對應的量就是單位‘1’……‘比’是這題的題眼,跟誰比的誰就是單位‘1’?!蓖醺窀裢瑢W在做選擇題時發現舉例是個好方法:“圓錐和圓柱底面半徑的比是3∶2,高的比是1∶3,體積的比是( )。A. 1∶2
B. 1∶6C. 3∶4D. 1∶4。我是這樣想的,我們可以舉例子……”
六、 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學生體味著數學的簡單應用,在數學日記中吐露心聲,展示學到的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學習《利息問題》時課堂上出現了一點風波,王冠朝同學帶來的存單存款時間為2011年3月13日,取款時間為2012年3月13日,利率為3.0000000%,本金為7200.00元整。那么利息應該是7200×3%×1=216(元)??纱鎲紊厦髅鲗懼?19.60元”!他在日記中寫道:“銀行出錯了?不可能!后來到了下午,還是邱爽給我揭開了背后的秘密:有些銀行是直接按1年365天計算的,而我存的這家銀行是按1年360天計算的,然后再加上5天(6天)的日利率。哦!原來還有這樣算的!??!數學真奇妙!”
姚子鷗在學習“打折問題”后留心生活中的打折問題,記錄了“艾萊依”和“雪中飛”的打折情況,并利用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計算到哪家買劃算,感受到“買東西還真得‘貨比三家’才可以”!
七、 課外學習的收獲與體會
學生的學習并不僅僅限于課堂,課外與長輩、同學的交流,課外書上的講解,上網查閱資料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好方式。我鼓勵學生把課外學習所得用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并在全班交流,很好地激發了同學們研究數學的興趣。
嬴泊文同學在玩陀螺時發現有的陀螺轉得時間長,有的則轉得時間短,于是上網搜索,弄明白了轉的時間長短與陀螺重量的關系,并結合列方程解應用題自編自解應用題,樂在其中。李東升同學在計算壓路機的軋路面積時算成了一個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爸爸說:‘你的這個壓路機可真厲害呀,左右也能軋,還全方位軋路呀?’經爸爸一說我想起來了,壓路機左右是不能軋路的,只要算出側面積就是軋路面積了”。思維敏捷的邱爽在看到《數學報》上介紹的巧妙方法后在日記中記錄了自己的收獲:“當我看見《數學報》4版之時,一個大標題‘靈機一動,巧算表面積’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忙認真讀了起來,殊不知得到了一種計算圓柱表面積的好方法……”
八、 學習中的困惑或心里話
學生在學習數學、做數學題時碰到疑難問題不能解決時,可以把這些難題寫在日記中,請求老師幫助解決;或者有什么心里話要對老師說,也可以寫在日記上。
剛接手六(4)班不久,倪小天在日記中寫道:“我覺得我前一個星期表現非常不好。這是因為什么呢?一是因為感覺我們的程老師人很好,這樣使我有點目中無人的感覺,所以我寫字漸漸地就不認真了。二是課堂上認為題目很簡單,所以也就沒有怎么認真聽,做題也不怎么細心,造成學習成績下降?!蔽以谠u語中及時對他加以鼓勵,經過幾個星期的努力,他的成績很快提高上來了。
篇10
【關鍵詞】低年級 數學 語言表達能力
關于課堂發言,老師們一直很重視,但是課堂上依然存在著越到高年級舉手發言的孩子越少的普遍現象。這除了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低年級的時候我們沒有把握好時機,為孩子打好口頭表達能力的基礎。
1.營造輕松氛圍,克服畏難心理,使學生敢說
葉圣陶先生要求在說話訓練時能為學生設計一種“境界”,“迫使學生的口頭表達愿望合理且豐富地產生”。他說,這是一種“開源”的辦法,比一般單純指定學生說這說那要合理,而且有效。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消除心理壓力,激發他們參與說話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敢說愿說。
以義教數學第四冊“倍的認識”一課教學片段為例。這節課的難點是理解倍的含義,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是學生理解的重要途徑。怎樣從直觀的觀察引到抽象的語言描述呢?
[鏡頭一]在黑板上貼出圖片:藍花2朵、黃花6朵、紅花8朵。讓學生拿出圖片照著黑板擺一擺,比較這三種花的朵數,試著找出其中的倍數關系,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鏡頭二]藍花的朵數不變,變一變黃花的朵數后,再來比一比變了之后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學生用圖片操作,并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變法)
[鏡頭三]
食品牛奶餅干面包薯片
價格2元3元6元9元
選擇兩樣食品,說一說,( )的價錢是( )的( )倍。(組內交流)
以上三個環節的教學,我有意識地配上了輕柔的音樂,使學生放松心情,大膽地敞開心扉,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學生從開始的小心翼翼到第二次的大方交流直至第三次的爭先恐后,學生從心理上戰勝了自我,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2.提供思考模式,化解表述難點,使學生會說
數學語言不是簡單的書面語言,也不同于生活語言,它的特點是準確、簡潔和嚴謹,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而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往往不夠嚴密,缺乏邏輯性、完整性,語言的組織能力比較弱,這樣就阻礙了對數學知識的正確表達。
如計算教學中,學生們往往滿足于答案的得出,對于結果的由來則不感興趣。如學習第二冊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口算)”時,許多學生在新課學完后不知怎么做這類口算題,感覺很困難。我認為教學時老師應多和學生交流每一題的思考過程,讓學生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思考模式。如計算“24+9”,教學時老師可采用擺小棒的方法(如下圖)讓學生明確有兩種思考方法:第一種,把9分成6和3,先算24+6=30,再算30+3=33;第二種,把24分成20和4,先算4+9=13,再算20+13=33。一節課下來學生已經能清晰地說出計算的過程,原本枯燥的計算課散發出了一股童趣的芳香。
3.變換師生角色,提供交流機會,使學生想說
在低年級學生心目中,老師是最了不起的,如果能當一回小老師,那無疑是值得驕傲和興奮的事。抓住學生這一心理,我在義教版第一冊“連加連減”時,于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聯系自己身邊的事物口頭編一道連加的題目或者連減的題目,誰編的題被大家認可了,就可以當一回小老師,指定班內的某個同學來回答,并由小老師判斷對錯。這一招很有效,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紛紛編起題目來。
4.引進家長評價,延展練習空間,使學生樂說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為課堂的主角,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然而課堂上的時間有限,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發言的機會。為此,我們不妨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將課上來不及一一反饋的內容,布置學生回家講給家長聽,讓家長對學生進行評價,在互動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教第四冊的“認識方向”后,我設計了一個親子活動。
[活動1]將課上學到的四個新方向(東南面、西南面、東北面、西北面)結合家中的實際環境說給家長聽,( )在( )的( )面。
[活動2]在地圖上找到呼倫貝爾、烏海、赤峰,說出這三個城市之間的位置關系。
家長根據學生的回答,在評價表上對學生作出評價。學生會說了,自然就會寫了,接下來我就讓學生漸漸的學會寫。通過“寫數學日記、交流數學日記”這么一個形式來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來發的數學問題,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的數學問題。
通過一個學期的嘗試,我發現收獲頗豐。數學日記不僅僅給學生帶來了數學眼光,數學思維、數學的應用意識。
(1)寫數學日記的形式是一種自我評價的方式。
養魚
同學們送給我3條小魚,我平均給它們3三粒食,有一天,我問爸爸、媽媽,我的小魚10天吃多少粒食呢?媽就說:“要吃90粒。”我說答對了,媽媽自豪地說:“當然了?!?/p>
(2)能夠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7:40早讀,我該什么時候起床?從家到學校一共要花25分鐘,穿衣、刷牙、洗臉一共要花10分鐘,吃早飯一共要花10分鐘,從起床到學校一共要45分鐘,我應該6:55起床。
(3)了解到上一天課堂學習之后某個學生的具體情況。
前幾天在做練習冊的時候,碰到一道數學題,是:25×19,我先用25×10加25×9??蓩寢尶戳苏f:“這個方法并不好,你只學會了兩個數的積相加,可這道題用兩個數的積相減的方法會更方便?!蔽野粗鴭寢尩姆椒ㄔ嚵艘幌拢缓芊奖?。我先用25×20再減去一個25×1,就很快算出它的得數475。媽媽說:“在學習中一定要多動腦筋?!?/p>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數學手抄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