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作文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3: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蟬脫殼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金蟬脫殼作文

篇1

你們知道蟬是從哪里來的嗎?哈!哈!你們肯定不知道吧!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它是從地下鉆出來的,據說他們已經在地下生活七入年了。

它沒脫殼前的樣子胖胖的,身體濕濕的,它的身子被殼包裹著,只有爪子能爬動,看起來笨的可愛。

它脫殼前,先找到一個有利于脫殼的地勢,然后牢牢地抓住,再用頭頂它的外殼。漸漸地它那黑珍珠一樣的眼睛出來了,接著它那嫩綠的頭也出來了,身體在殼里蠕動著,慢慢地它的幾個爪子也出來了。就在這時,它突然不動了,真害怕它在脫殼的這一瞬間死去,我感到萬分焦急,卻幫不上忙。因為有一只就是被我碰到,沒有脫殼成功,死在里面了。過了一會兒,它又開始動彈了,它先把六只爪子攀在殼上,然后一直往上爬,最后淺綠色的尾巴也出來了,注意看!它的身體開始變了。從淺綠變成了淡淡的金黃色,嫩綠色像四片芽的翅膀也舒展開了,越來越透明,真神奇呀!這應該就是所謂的金蟬脫殼了。

多么美麗可愛的金蟬,可因為我的緣故,殘害了一只生靈,就讓我放了這只金蟬來彌補我的過錯吧!

天津市北辰區普育學校二年級:吳宇彤

篇2

我用一個塑料杯把它罩在桌子上,然后就去看書去了。過了一會兒,當我回來時,發現蟬已經爬到桌子的邊緣,而塑料杯早已被拱翻在地。原來,小小的生靈為了逃生,居然爆發出這么大的力量,用上渾身的力氣,一步一步,把“統治”它的杯子了!

我把它放在沙發上,給它更大的“自由空間”。許久,“金蟬脫殼”開始了,堅實的外殼開裂,蟬一節一節向外爬,仿佛要把窄小的外衣硬生生脫下來。不一會兒,身體的大部分已經出來,可是它卻不再“脫殼”了,可能是在舊殼里生活太久,對舊殼有感情,也可能是太累了,想歇一會兒。我把它小心翼翼的捧在手里,金燦燦的胴體,透明的翅膀,我終于明白“薄如蟬翼”的貼切了。

蟬用它的生命與黑暗斗爭,終于獲得重生。

篇3

一、外貌描寫

外貌描寫的作用不只是在于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為了以“形”傳“神”,即通過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來揭示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果戈里說:“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鑰匙”,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態、衣飾等方面。形神兼備的肖像刻畫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內心世界,表現出時代的特征;結合情節的發展,還能顯示人物的命運。

如《一面》中對魯迅的三次肖像描寫,不避重復,由遠及近,由粗到細,由略到詳,由整體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隨著“我”的觀察豐富清晰起來。第一次肖像描寫,由于“陰天,暗得很”,加上距離較遠,只能模糊辨出人物形象:外形,瘦的;年齡,五十上下;衣著,“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嗜好,“嘴里咬著一支煙嘴”。由于抓住了人物特點,雖只是模糊辨認,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第二次肖像描寫,由于離得近,觀察的更細致了,作者對第一次的的外貌描寫做了補充。剛才看到的是“瘦瘦的”,現在看得更清了:“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臉色是“黃里帶白”。還增加了對人物精神的感受:“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接著又描寫了他的頭發和胡子?!邦^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立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得隸體一字。”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加以描寫,雖疏淡的幾筆,卻刻畫了魯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鑠、意志頑強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的形象。第三次肖像描寫,除了臉色、頭發、和胡須這些帶有特征性的描寫外,作者對其“長衫”和“煙嘴”又進行了更細致的刻畫。不僅連長衫、煙嘴的顏色,甚至連長衫質地“羽紗”,煙嘴的一頭已經熏黑,也看得十分清晰、明了。三次比較集中的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突出他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

二、語言描寫

是指抓住能表現人物個性的語言,使讀者“聞其聲而知其人”?!段业氖迨逵诶铡芬晃目死惤z聽到丈夫要請孩子們吃牡蠣說“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边@一番話說得冠冕堂皇,實際上是既要面子又怕花錢。還有當知道眼前這個買牡蠣的小販就是于勒時,她吩咐丈夫“多加小心”,為防止于勒“又回來吃咱們”,告誡丈夫“別叫他們看出來”,“別叫咱們女婿起疑心”,與丈夫商量好躲開于勒。這些語言都生動刻畫出她精明、刻薄、潑辣的個性。

再如《范進中舉》中胡屠戶說的、罵的、訓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維的話,占了很大的篇幅,通過他自己的語言,把這個典型的市儈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畫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范進中舉前,被他罵“現世寶”,受他的訓斥、“教導”;范進向他借參加鄉試的盤費時,又被他“罵了一個狗血噴頭”,說范進長的是“尖嘴猴腮”,不配中舉做官。范進中舉后,他對范進的態度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稱范進“賢婿”“老爺”,當眾夸范進“才學又高,品貌有好”,是“天上的星宿”,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

范進的語言也隨著他的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不同。范進中舉前,對胡屠戶的訓斥只是“唯唯連聲”,低頭哈腰地說:“岳父見教的是。”表現了他的迂腐、無能,逆來順受。中舉以后,他不再稱胡屠戶為“岳父”,而改稱“老爹”了。張靜齋拜會范進時,用了表示最親密友誼的詞語,什么“親切的世兄弟”,什么“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這就充分地表現出這個老奸巨猾的鄉紳的拉攏手段。

三、行動描寫

行動描寫是反映人物思想、性格、心理等有效手段之一。成功的行動描寫往往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孫悟空的抓耳撓腮,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錢”都是行動描寫的范例。那么怎樣才能寫好行動描寫呢?

首先,要精心選擇恰當的動詞,描寫人物富有個性的習慣性動作,以此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如:“……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走了。”(魯迅《藥》)作者對康大叔取錢的動作描寫,準確地寫出了他接錢、數錢的熟練程度,連聲生動地刻畫了康大叔兇狠、貪婪、慣于敲詐的丑惡嘴臉。

第二、觀察要細致入微,要善于捕捉人物細微的動作,以此反映人物的心理。如《孔已己》中“孔已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中“罩”字寫出了孔已己生怕孩子們還要吃他的豆時的慌張,反映他善良、誠懇以及迂腐性格。還有“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中“踱”字寫出了闊綽的穿長衫主顧養尊處優、悠閑自得的神態。

第三、要描寫人物連續性的動作,使描寫富有動感,以此傳神。如《背影》中“望父買橘”這一情節。父親是一個胖子,平時走路就蹣跚,過鐵道、爬月臺的艱難就可想而知了。“下去”只寫了“慢慢探身下去”,一個“探”字就極其準確地寫出了下去的過程:先兩手撐地,把兩腳伸出月臺邊,然后身子向外沿月臺慢慢往下挪,直到腳踏地。爬那邊月臺“背影”寫得比較詳細。“攀”是的動作,顯示了月臺對父親的高和陡;“縮”是寫腳的動作,表現了父親的年老體衰、動作遲緩,不可能像年輕人那樣靈活,一撐即上;“向左微傾”是寫身子的動作,“向左微傾”有兩個原因,一是右手支撐比較有力,二是要把右腳跨上月臺有困難,要借助身子的傾斜。這里連用“攀” “縮”“傾”三個動詞,細膩而又簡練地寫出了父親爬月臺的整個動態過程,表現了父親爬月臺的艱難。如此艱難地去買,這就感人至深了。

四、心理描寫

心理活動,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心理活動的描寫,能表現出人物在不同境遇中內心的情感變化。在進行心理活動描寫時,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符合人物思想變化的過程。作為書中經典場景的“寶釵撲蝶”,也是通過內心獨白刻劃人物性格的重要一筆:寶釵在外面,聽見這話,心中吃驚,想道:“怪道從古至今,那些奸狗盜的人,心機都不錯,這一開了,見我在這里,他們豈不臊了。況才說話的語音大似寶玉房里的紅兒的言語。她素昔眼空心大,是個頭等刁鉆古怪東西,今兒我聽了他的短兒,一時人急造反,狗急跳墻,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第二十七回,282頁)

“撲蝶”就是為了顯示寶釵性格中的另一面,我們平時眼中的寶釵穩重豁達,而“撲蝶”中的寶釵,則體現了相反的一面,從撲蝶玩來看,說明寶釵也有活潑的時候,在從金蟬脫殼計的一番盤算來看,雖是寶釵臨時應變,并非蓄謀已久,但以寶釵的才智,若僅僅是為了脫身則并非一定要拉上黛玉,書中這一段心理描寫,一來說明她也有小心眼的時候,只因她到瀟湘館去時偏偏看到寶玉進去了,心里不是滋味而陷害黛玉,二來說明她在明面上吃了虧,暗地里也要找補回來。這正恰恰就體現了人性復雜的一面。

篇4

關鍵詞:小學語文;成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9—0120—01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關乎小學語文教學的新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成語教學、指導學生積累、運用成語,不但能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豐富他們的知識視野,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提高了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的重要性

所謂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就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成語,在課程中應用成語,讓學生理解、體會并識記,進而運用的一個有機過程。成語的獨特性讓其在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作為智力能力發展、認知水平提高、道德水平形成的小學階段,成語教學顯得尤其重要,因為成語教學在教育的初級階段具有其他教學內容和形式無法代替的作用。

首先,成語教學有利于小學生的思想教育。成語是經過千百年積累起來的約定俗成的固定短語,它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的各方面,至今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有些成語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哲理性,我們通過這些成語的教學可以達到對小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思想教育有其民族性和繼承性,而我國的思想道德標準長期以來主要是受儒家、佛家、道家思想的支配和影響。雖然它們的思想既有精華也有糟粕,但不可否認,正因為它們的存在,才有了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思想和品德。

其次,成語教學有利于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而成語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語言簡練,內涵豐富,對啟迪智慧、培養創造力有特殊效果。教成語釋義時,培養學生的敏覺力。人們在使用成語時,大多用其比喻義或引申義,而少用本義。但我們在成語釋義教學中,應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語的字義、來源上,從而引導學生敏銳地覺察到其中蘊含著許多古代語言文化知識。

第三,成語教學有利于小學生的漢字認知能力。成語典故有的來自古代文獻。像“夸父追日”,表現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堅強決心;“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去辦事,不但無益,反而有害;“聞雞起舞”,則是對某一歷史事件的概括;有的是由古書中的名言警句節縮而成,如“水落石出”;有的來自群眾口語;有的來自宗教經典或中外寓言……成語為小學生識字提供一個廣闊的、可以使小學生產生聯想、盡情發揮想象、超越歷史時空的語言環境。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的方法

成語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專長,配合學生的需要,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成語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有這樣幾種方法可供參考:

第一,朗讀教學法,即會意朗讀。理解成語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幾乎都采用兩兩隔開的方法教學生讀成語,如“三顧/茅廬”“圍魏/救趙”“綠草/如茵”等。因為這樣的朗讀聽起來既整齊,又有力量。其實,有些成語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意思找停頓,例如“川/流不息”,這樣讀便于學生聯想到“水不停地流動”。朗讀是教學的一種常態,成語教學的朗讀中要注重節奏,就能起到朗讀的明顯作用。

第二,意義教學法,即挖掘成語內涵。教師在教學中,盡量準確的掌握成語的內涵,將四個字分解成一段話來講解,就是將成語的涵義詳盡的講解給學生,讓學生知道這些含義可以用四個字概括。比如,水落石出的教學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

第三、追本溯源法,即故事教學。如學習到“三顧茅廬”的時候,老師給學生詳細的講解一下三顧茅廬的故事,學生聽了之后定會記住,并且掌握了一段歷史典故?!皣壕融w”也可以如此教學,諸如此類的成語不勝枚舉。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的意義

首先,成語教學能夠傳承優秀文化傳統。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恐怕成語典故的數量是最多的。掌握大量的成語就掌握了諸多的歷史典故,也掌握了文化傳統。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認知能力十分強,給他們認知大量的成語,無疑有利于文化傳統的傳承。

其次,成語教學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成語教學是發展學生語言的需要。成語是構成語言的建筑材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理解文中出現的成語,才能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提高閱讀能力。同時,學生理解、掌握的成語越豐富,就越能夠提高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所以,成語教學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5

一、資本經營的概念

目前在關資本經營的討論中存在多種觀點, 不論在提法上還是在界定相關內容上都有所差異。 有的稱謂“資本運營”,強調“存量資產”的流動與重組;有的稱謂“資產經營”強調“存量資產和增量資產”的優化配置;有的稱謂“資本營運”,強調“可支配資源和生產要素”的謀劃與配置。我們主張采用“資本經營”這一術語。首先從資本經營與資產經營的關系看,根據資產負債表的平衡關系,“資產=資本”,如果從產權關系的角度看,這一平衡式還可描繪成“企業法人財產=債務資本+股權資本”。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兩權分離的情況下,資產與資本也是分離的,即資產以物權的形式由企業的經營者掌握,而資本則以股權或債權的形式由出資人或債權人擁有。從狹義的角度講,資產經營的對象是企業法人財產,強調的是資產物權的交換或轉讓,即通過改變資產的實物組合形態或存在方式,通過吸收、集聚資產的方式實現資產經營規模的擴張和增值;資本經營的對象是資本,強調的是股權、債權的交換或轉讓,即通過資本的流動、重組、轉讓(兼并與收購)等方式實現資本的擴張和增值。從廣義的角度講,資產是資本的載體,資產是實物形態,資本是價值形態。資產與資本是從兩個不同方面說明同一事物。事實上,在資產經營中就可能包含股權的形成或轉讓,而在資本經營中也可能會涉及到資產的重組、置換或轉讓等。從這一意義上說,這兩者沒有本質區別。但兩者的側重點是不相同的,資產經營強調的是資產經營的物質流,資本經營強調的是資本經營的價值流,不但包括實物資產的價值變化, 而且包括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的優化配置。 由于資產實物形態的流動和重組必須借助于價值形式進行,即資產只有資本化、證券化才能進行交易。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資本經營”比“資產經營”的概念更寬泛些。至于“資本經營”、“資本運營”、“資本營運”,我們認為這些提法并無內涵上的區別,只是人們習慣上不同而已。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資本經營是以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為目的,以價值形態經營為特征,通過生產要素的流動與重組和資本結構的優化配置,對企業全部資產或資本進行綜合運營的一種經營活動。

二、資本經營與生產經營

資本經營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階段時所要采取的一種戰略措施,它以生產經營為基礎和起點,經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最終又回到生產經營,為生產經營服務。但資本經營與生產經營在經營對象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經營對象不同。生產經營的對象是各種產品或勞務,經營的核心問題是根據市場需求狀況及變化趨勢決定生產什么、生產多少以及如何生產。資本經營的對象是價值化、證券化了的物化資本,或者說是資本化了的企業資源,其核心問題是如何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來提高資產的運行效率,確保資本保值增值。前者經營的是實物形態,后者經營的是價值形態。

(二)市場條件不同。 生產經營面臨的市場主要是商品市場, 經營者關心的主要是原料和產品的市場價格、產品的銷售渠道和市場份額。資本經營面臨的不僅是商品市場,更主要的是資本市場,經營者更關心各種證券的價格、金融市場的動態、資金的流向等。

(三)發展戰略不同。生產經營是一種內部管理型戰略或稱產品擴張型戰略,即在現有的資本結構下,通過調整內部資源,包括控制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調整組織結構、提高管理能力等維持并發展企業競爭優勢。資本經營是一種外部交易型戰略或稱資本擴張型戰略,即通過吸納外部資源,包括兼并、收購、聯合等活動迅速擴張企業可控制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種方式下,企業不僅可視為某一生產部門,也可以看作是價值增值的載體,通過企業的“買賣”實現資本擴張和價值增值。

(四)資本循環不同。生產經營中的資本循環一般依次經過供、產、銷三個階段,順序地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三種形態。資本經營中的資本循環,從廣義的角度說,不但包括了生產經營的三個階段,而且還包括資本的籌措和投放,其資本形態包括虛擬資本(產權憑證)、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等;從狹義的角度說,資本經營可越過產品這一中介,以資本的直接運作方式(購并、融資、資產重組)實現資本保值增值,其資本形態表現為虛擬資本和貨幣資本兩種形態。

(五)收益來源不同。生產經營的收益主要來自向市場提品和勞務所取得的利潤,并以此實現原有資本的保值增值。資本經營的收益主要來自于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后生產效率的提高所帶來的經營收益的增量,或生產效率提高后資本價值的增加,在某種情況下也直接表現為購售活動的資本利得收益。

三、資本經營的基本方式

資本經營的方式在不同的論著中有不同的表述,從資本價值總額變動觀察,資本經營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做加法,即實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發展規模經濟,取得規模效益;二是做減法,即淘汰一批長線產品和虧損企業,以及低水平、重復建設企業,為經濟發展減虧解困;三是做乘法,即走聯合、并購、控股、參股之路,在啟動存量資產,縮短建設周期,促進存量資產優化組合的同時,實現規模經濟,取得規模效益。

從具體運作實踐分析,企業資本經營的方式主要有五種:

(一)股權轉讓式。股權轉讓式是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中發生頻率最高的資本經營方式。它又可細分為協議轉讓與無償劃撥兩種方式。股權轉讓的對象一般是國家股和法人股,由于我國上市公司絕大多數是由國有企業改制形成的,且國有股、法人股在企業中占絕對比重,通過國有股權的轉讓與集中,成為上市公司重組過程中最迅速、最經濟的一種方式。上市公司股權無償劃撥是指上市公司的所有者(一般是指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將上市公司產權(通常指國家股)無償劃撥給有關公司的重組行為。

(二)并購、聯合式。并購與聯合是企業資本經營中最為活躍的運作方式。并購方式一般有購買式,即并購方出資購買目標公司的資產以獲得其產權,并購后,被并購公司的法人主體地位隨之消失;承債式,即并購方以承擔目標公司債務為條件接受其資產并取得產權,這種形式在我國現實中應用最為廣泛;控股式,即一個企業通過購買目標公司一定比例的股票或股權達到控股以實現并購的目的;吸收股份式,即并購企業通過吸收目標公司的資產或股權入股,使目標公司原所有者或股東成為并購企業的新股東的一種并購手段;杠桿式,即指并購方以目標公司的資產為抵押,通過舉債融資對目標公司進行并購的一種方式。據統計,1997年全球企業購并總額達12023億美元。世界范圍內并購浪潮最顯著的特點是強強聯合,繼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出資126億美元收購麥考移動通信公司后,波音公司購進擁有世界民用客機15%市場占有率的麥道公司,并引發了歐洲航空公司的聯合。在我國, 繼1997年8月廣東TCL電子集團實現了與年銷售額10億元的河南新鄉美樂電子集團的聯合后:9月北京西單市場集團與北京友誼商業集團結束單體經營合二為一, 組建了北京最大的商業企業集團,總投資15億元;11月由江蘇南京地區四家特大企業金陵石化公司、揚子石化公司、儀征化纖集團公司、南化集團公司及江蘇省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成中國東聯石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

(三)資產剝離式。資產剝離是指將非經營性閑置資產、無利可圖資產以及已經達到預定目的的資產從公司資產中分離出來。從表面上看是公司規模的收縮,但其實質是收縮后更大幅度更高效率的擴張。資產剝離使公司選擇適合自己經營的資產,剔除自己不善于管理的資產,可大大提高公司資產運作效率。資產剝離的方式一般包括減資、置換、出售等。國外一項研究表明,與同業兼并相比,無關聯行業兼并的成功率很低,這種兼并后的低效率往往使公司在兼并后重新剝離資產,出售分支機構和其他經營單位。如賽格集團在資本經營中,采取激活有效資產與流動無效資產并重的策略,在盤活有效資產的同時,采取種種方式,讓無效資產也流動起來。在1993年至1996年4年間,對那些產品不適應市場需要,資產回報率低,且不符合集團整體發展戰略的26家企業,果斷地進行清理和解散。對一些承擔無限責任、經濟效益低下的6家租賃企業宣布終止經營, 對部分嚴重虧損的12家國內外銷售網點予以撤消。對一些參股比例小、經營無前途的企業和雖然處于盈利狀態,但從整體上看對集團發展幫助不大的企業進行股權轉讓,到1997年初,已轉讓股權10家,還有17家在洽談之中。對一些因經營管理不善,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的企業,根據《破產法》的規定,宣告破產。在4年間, 賽格集團成功地調整了50多家企業,收回資金2億多元,使資本在運動中得到了增值。4年間, 集團不僅消化了歷史上2億元的潛在虧損,而且實現稅后利潤11.85億元,其中1996年實現稅后利潤3.5億元,比1992年增長了3.5倍。

(四)租賃、托管經營式。租賃和托管這種方式能夠在不改變或暫時不改變原有產權歸屬的前提下,直接開展企業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從而有效地回避了企業破產、購并過程中某些問題和操作難點,是現有條件下大規模進行國有企業改革的有效方式之一。如江蘇大地集團租賃了停產半年多的黑龍江安達植物油廠、租賃了虧損的徐州利康爾食品廠,既解決了自己的生產線短缺問題,又盤活了閑置的資產。又如,1996年,南京金箔集團公司托管經營南京起重電機廠;鞍山一工采用期權方式托管遼工集團的三家合資企業等。由于租賃與托管并沒有引起產權變更或資本易位,因此它們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資本經營。但與破產兼并相比,租賃和托管可以避免破產、兼并等某些敏感性問題,引起社會震動小,操作成本低,且能起到穩定社會、減輕政府負擔的社會效應。因此有人把租賃與托管經營稱為“承包的有效延伸,兼并的溫和過渡”。

(五)品牌經營式。品牌經營主要是利用名牌效應進行低成本擴張。名牌作為一項無形資產,具有強大的市場開拓力、文化內蓄力、信譽輻射力、資產擴張力和超常獲利力。如無錫小天鵝集團利用“小天鵝”商標與武漢荷花洗衣機廠聯姻,既實現了小天鵝的品牌價值,又盤活了荷花洗衣機廠閑置的生產線。雙方戰略合作3年之后,到1997年底,荷花洗衣機廠向小天鵝集團贈送3410萬元固定資產的51%的產權,從此正式成為小天鵝集團的重要成員之一。這是小天鵝集團由品牌經營邁入資本聯合的新舉措,也是國內企業重組方面的一個新動向。

在實務操作中,不同形式的資本經營方式可單獨運作,也可結合在一起共同使用。

四、資本經營的現實誤區

資本經營作為現代企業的有效管理手段,曾被一些具有超前意識的企業家成功地應用,并創造了企業超常發展的經營業績。但是,由于資本經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時間較短,加之資本經營所需要的制度環境和條件尚不完全,以至于在資本經營的理念和操作中存在著不少誤區,從而使一些實施資本經營的企業未達到預期目的。

誤區一,認為資本經營高于生產經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人士認為資本經營是一種高級的經營形式,企業要從生產經營轉向資本經營;而一些企業抓住資本經營題材,在行業內外、地區內外大舉擴張,忽視了自己的主營業務。這種觀念上的錯誤極有可能把資本經營引入歧途。

從理論上說,資本經營屬于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的業務,與生產企業有關的主要是并購、融資、股權重組、資產重組等項業務。這些業務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暫時脫離生產經營而單獨運作并獲得一定的資本收益,但本質上資本經營最終必須服從或服務于生產經營。這是因為,第一,生產經營和資本經營都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目標的手段,只是經營方式不同,前者側重于產品擴張,屬于內部管理型,后者側重于資本擴張,屬于外部交易型,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配合,并無高低之分。第二,生產經營是資本經營的起點和歸屬,也是資本經營存在和效能發揮的基礎。從經濟學意義上說,能夠創造市場需求的物質產品的生產經營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也是資本增值的源泉。作為建立在生產經營基礎上的一種經營手段,資本經營必須具備一定的內在條件,諸如要有名牌產品、要有過硬的核心技術、要有相應的管理優勢、要有完善的銷售網絡等。也就是說,只是具備良好的生產經營基礎的企業才能有效地實施資本經營,很難設想一個生產經營境況較差的企業能夠成功地進行兼并或收購活動。

誤區二,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有些人認為兼并、收購某些與自己主業無關的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會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實現穩定的經營利潤。但實際上,如果企業實行無關聯多元化經營戰略,不太熟悉所進入的行業,反而會加大風險。正如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所言,一個企業的多元化經營程度越高,協調活動和可能造成的決策延誤越多。無關聯多元化使企業所有者與高層經理進入全新的領域,對并購對象所在行業不甚了解,往往難以作出明智的決策。同時,這些并購還使企業分支機構迅速增多,鏈條拉長,使總部很難根據變化了的情況迅速作出反應和決策,單純追求投資領域多元化經營是資本經營的最大誤區,它使主性業不精,副業不旺。無關聯多元化擴張的結果不僅不能給企業帶來跳躍性發展和機遇,反而使本充滿活力的企業走向衰退或破產。有的企業本無良好的基礎和業績支撐,由于收購項目與企業原先所具有的核心產品、技術缺乏內在的聯系,又未能在新產品中培育出新的核心產品,最終把自己原有的競爭優勢也喪失了。

誤區三,過分強調低成本擴張。在目前的資本經營中,有一些比較流行的方式,諸如無償劃撥式、自愿聯合式、無形資產控股式、企業托管式、承債并購式、租賃式、產權置換式、聯合參股式、股票發行上市式、定金收購式等。所有這些方式,相對于全額并購方式來說,直接動用的現金較少,甚至“一分不動”就可以實現并購目的。這種看似低成本的擴張方式很為一些企業界人士所看好。事實上,許多并購案例,看起來直接投入很少,其實背上了巨額債務和無底的開支負擔。這些成本或費用主要包括:

第一,并購前期費用,主要包括:(1)交易成本,即并購過程中所發生的搜尋、策劃、談判、文本擬定、資產評估、法律鑒定、公證等中介費用;發行股票時支付的申請費、承銷費等。(2)改組改制成本,在并購或資產置換或托管方式下,并購方還要派遣人員進駐,要安置原有領導班子和富余人員,要剝離非經營性資產,要淘汰無效設備,要進行人員培訓,要建立新的董事會和經理班子,這些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3)更名成本,并購成功后,還要發生重新注冊費、工商管理費、土地轉讓費、公告費等。

第二,并購后費用。為使并購企業立即運行起來,還需要支付:(1)啟動資金或開辦費;(2)為新企業打開市場,必須支付的市場調研費、廣告費、網點設置費等; (3)管理費,既包括與新企業有關的生產、技術、人員的費用,也包括因公司總部管理鏈條拉長而加大的管理費用;(4)財務費用,既包括承債式并購或租賃式經營所需支付的原有的債務本息或租金,還包括為新企業發生債券、取得銀行借款所需支付的債務本息。

第三,機會成本。一項并購活動所發生的機會成本不僅包括并購活動中的實際費用,還包括因這些費用支出所放棄其他投資而減少的收益,即“機會成本=并購實際費用+投資于其他項目的收益”。

1997年6月,湖北康賽集團有限公司為填補真絲類產品生產空白,實現低成本擴張,決定兼并浙江亞馬絲調集團有限公司。雙方簽訂初步兼并協議后,康賽就借給亞馬200萬元資金,讓其先行啟動生產。隨后花費了近百萬元聘請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對亞馬公司進行資產評估和審計。隨著審計和評估前期工作的開展,亞馬內部的諸多問題逐漸暴露,使康賽面對無數的“黑匣子”而無法解決,兼并終于陷入僵局??蒂惣娌嗰R計劃擱淺,其原因之一就是康賽在沒有弄清亞馬公司真實情況下就匆忙與之簽訂兼并協議,結果不但沒有吃到“餡餅”,反面瀕臨“陷阱”。

誤區四,把資本經營等同于股票上市和企業改制的妙方。資本經營作為企業的一種外部交易戰略,不僅在微觀上具有擴大企業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規模效應的作用,而且在宏觀上具有調整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盤活存量資產的效能。正是資本經營這一特殊作用,引起了我國經濟界、企業界的廣泛重視與關注,以至于以此相關的話題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和熱點。但在資本經營的實務操作中,許多企業把它等同于股票上市或股票炒作。于是一些經營狀況不佳、本身不夠上市條件的企業,卻通過母體裂變,將企業中效益好的部分組成股份公司,企圖上市“圈錢”。另外一些小型企業為達到上市目的,通過各種方法尋求與其他企業進行資產重組,一旦取得上市資格,企業內部又各自為政,經營分散,既談不上主業,也未形成規模,使企業成為一個個“獨聯體”。甚至一些經營虧損的企業,為實現扭虧,不是在主營業務上努力,而是把工作重點放在盤活土地存量資產,通過土地評估和置換取得級差收益,僅在賬面上作文章。

資本經營與股票上市有一定的聯系,如股票交易可為企業兼并、收購和重組提供一些便利。但股票交易并不是資本經營的唯一的形式,事實上大多數企業是非上市公司,股票不上市,則很難通過股票市場進行資本經營活動。資本經營也不等于股票交易,很多企業有意無意將其當成一回事,放棄主業于不顧,從事股票、證券的炒買炒賣,不但有悖于資本經營的初衷與本質,而且可能使企業陷入更糟的境地。

事實上,資本經營作為企業外部擴張的有效機制,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企業的主營業務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企業的凈資產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資本經營中的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或產權流動實質上就是資本關系的重新界定,企業的并購、分拆都依賴于一定資本規模這一基礎,沒有一定規模的主營業務,沒有一定規模的凈資產,企業的融資和投資策略都會受到限制。因此,資本經營不是也不應該是任一企業隨時都可進行的,不是也不可能是所有企業都能引用的靈丹妙藥。

誤區五,把資本經營異化為政府行政推動行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經營主體必須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而不是政府。但由于目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及企業產權改革不到位,政府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對企業資本經營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介入是必要的,它對于解決國有企業資產配置中的“凝固性”和“偏置性”,促使資源流向資產運營效率高的行業或企業,優化產業結構具有重要作用。但現在的問題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是從效率效益原則出發,而是從政績出發,把資本經營搞成“群眾運動”。1998年初,少數地方在國有小企業改制中,出現了一股出售小企業成風的傾向,某些地區甚至召開動員大會,定進度,壓指標,實行“一賣了之”的政策。有的地區借助政府力量,組建了一批并未形成規模效益和集團優勢的“企業集團”,甚至把一些效益很差陷入困境的企業依靠行政力量硬性搭配效益好的企業,大搞“拉郎配”,結果壞的企業沒變好,好的企業被拖垮。政府對一些經營不善的企業實施優惠政策(如減免債務等,轉移不良資產),不僅不利于市場主體的培育,而且也使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失靈。

從經濟學的意義上說,在企業資本經營過程中,任何資產的轉讓、交換、分離、合并都意味著企業產權和產權關系的改變。從法律的角度分析,企業產權主要包括出資者所有權和企業法人財產權,出資者一旦把資產變為資本金注入企業,就以價值形態存在于企業,從而與出資者的其他財產相分離,變成了企業法人財產;出資者不能再直接支配這一價值形態的財產,并且除依法轉讓外,不得從企業中抽回;出資者依法享有財產收益權和產權轉讓收益權,依法約束和監督企業的經營活動;出資者不能隨意直接干預企業法人財產權,只能運用其所有權的讓渡去影響企業的行為和資產的重組。企業法人財產權一般由董事會代為行使,并得以自主企業的經營活動。因此,企業資本經營的主體應是具有法人財產權的企業,政府的責任只是為企業實施資本經營提供外部條件,制定經濟規則和保持社會秩序穩定。對于國有企業來說,資本經營必須以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為目標,必須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有效監督下進行,但有效監督決不是包辦代替。在一般情況下,企業出資者應該多元化,不能只有一個國家股東,且國家股東不宜占絕對控股地位,否則企業永遠不能改變政府的附屬地位,也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資本經營自主權。

誤區六,把資本經營作為逃債廢債的渠道與途徑。在當前的現實中,許多企業熱衷于資本經營的內在動機是為了逃避債務。自1995年以來,按照中央對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部署,我國進行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資本結構、組建企業集團和國家控股公司試點及“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強”等工作,對企業實施資本經營,包括資產重組、業務重組、債權債務重組等。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借重組之機,采取各種形式逃避銀行債務,如搞假破產、合資嫁接、母體裂變、國有民營、化整為零、金蟬脫殼等方式逃避和架空對銀行的債務。同時,政府的一些政策,又助長了這種逃債廢債行為,如實施“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和相應沖銷呆賬壞賬準備金政策,的確助長了“假破產、真廢債”行為。如現行政策允許銀行將呆賬壞賬準備金支付那些經營困難的企業,給予它們免息減息的好處,這無疑為企業的逃債廢債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和契機。

西方人說,馬克思把“資本”留在了西方,把“論”留在了東方。而今,東方不僅在談論“資本”,而且在實實在在地經營“資本”。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產權制度的變革和資源配置方式的改變,以資本導向為中心的資本經營為企業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方式,而在資本經營的背后,又隱含著資本權力和利益的較量和重新分配。風險與機遇并存,只有真正把握資本經營的內涵和運作方式,才能有效實施資本經營,獲得企業資本價值最大化。

__________

參考資料:

1.葛兆強:《資本經營的現實誤區及其矯正對策》,《經濟研究參考》1998年第16期。

2.邵勛:《試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與國有資本運營》,(經濟研究參考)1998年第16期。

3.徐元旦:《試論資本運營中的若干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工業企業管理》1998年第8期。

4.劉紅燦、江時強:《康賽兼并亞馬未果另有隱情》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工業企業管理》1998年

第8期。

5.蘭發欽:《論企業資本經營的若干問題》,《審計與經濟研究》199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