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規劃法范文
時間:2023-03-13 23:16: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鄉規劃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城鄉規劃法》頒布實施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始終堅持規劃先行,不斷完善“政府主導、專家論證、公眾參與”的決策機制,促進了我市城鄉規劃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
(一)城鄉規劃統籌正在形成共識?!冻青l規劃法》的頒布施行,打破了多年來城鄉二元結構規劃管理模式,城鄉分治,只重城市規劃不重鄉村規劃的觀念得到改變。“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正在全市廣大干部群眾中形成共識。
(二)城鄉規劃體系逐步完備。一是完成了我市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將木店組團納入到城市規劃區范圍,城市空間結構調整為“一個中心+三個組團”,即中心城區、巖屋廟組團、金橋組團和木店組團。二是制訂實施了156個村的村莊規劃。據統計,2009年我市農民新建房2197戶,建在規劃點內的1772戶,規劃點以外建房425戶。三是編制了《巖屋廟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交通規劃》、《關陵廟保護性開發利用規劃》、《長坂坡規劃》以及《住房建設規劃》、《農(居)民建房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初步形成了從總體規劃到專業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規劃體系。
(三)城市規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一是制定了相關政策措施。先后出臺了《當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當陽市城市規劃區個人住宅建設規劃管理辦法》、《當陽市城市“四線”管理辦法》以及《當陽市農民公寓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近期,又出臺了《當陽市村鎮個人住宅建設規劃和用地管理暫行辦法》,細化規劃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二是強化規劃審批管理,城市、個人住宅建設過多過濫情況得到有效遏制。三是科學定位城市發展方向、產業布局和功能分區,逐步解決城市功能分區不明晰的問題。四是推進城市成片開發,合理布局居民點。通過文化廣場、城東新區、錦繡江南小區等地綜合開發,城市面貌和市民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觀,城市土地得到增值。
(四)規劃執法力量得到加強。今年1月6日,我市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負責全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截止到目前,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共查處規劃違法案件164件,結案30件,查處無規劃手續或擅自變更審批內容的116件,拆除違章建筑和亂搭亂建共48處,建筑面積2487.75平方米。規劃執法力度得到加強。
二、《城鄉規劃法》貫徹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鄉規劃法》的宣傳缺乏深度和廣度。各地各部門在《城鄉規劃法》頒布實施后,采取多種形式進行了宣傳貫徹。但由于《城鄉規劃法》頒布實施的時間不長,廣大市民對規劃法學習不夠。尤其是在農村,部分農戶和少數干部對《城鄉規劃法》的主要內容知曉率低,規劃意識淡薄,只注重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缺乏整體觀念和大局意識。
(二)城鄉規劃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一是由于目前正處在城鄉規劃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轉變的過渡期,全市城鄉建設“一盤棋”統籌規劃的機制尚未形成。二是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低??刂菩栽敿氁巹澥且巹澒芾砗蛯徟姆ǘㄒ罁?,目前我市控詳規覆蓋率僅為38%。三是現有村莊規劃在編制過程中,由于時間倉促,缺乏調研論證和群眾的廣泛參與,部分村莊規劃不符合當地實際,存在矛盾。首先是現有村莊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矛盾?,F有村莊規劃中的部分居民點屬于基本農田,而不能占用,導致村莊規劃難以實施。其次是現有村莊規劃與農村生產生活實際需要的矛盾。現有些村莊規劃居民點離農戶的責任田和責任山太遠,農民從事生產管理活動不方便,尤其是在偏遠山區,情況更為突出,導致農戶不愿到規劃點建房。同時,現有村莊規劃的居民點,基礎設施建設沒有資金來源,對農民缺乏吸引力。
(三)土地集約利用不夠。一方面,受飛機場凈空限高的影響,城市土地開發強度不高。同時部分工業企業用地規模偏大,少數企業多圈多占,圈而不用,導致土地集約節約利用不夠,城市發展建設可用地不足。另一方面,我市農村大多數村組為自然村落,居住分散,部分農戶宅基地面積過大。還有部分已建新房的農戶不愿把老宅基地交村,影響了土地集約經營和規?;a,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
(四)城鄉規劃管理難度大。一是管理體制不順。7個鎮的村莊規劃建設管理由國土資源所負責各項具體工作。由于此項工作專業性強,加之管理區域大、人手少、經費不足等因素影響,導致管理流于形式,農村建房基本上處于失控狀態。二是農民建房審批辦證程序復雜。據調查,農戶建房要將所有證件辦齊一般需時一個月以上,往返城區不少于兩次。因此,絕大多數農戶無證建房。2009年全市農戶建房2197戶,未辦理相關證件的就有1325戶,占農戶建房總數的60.3%。三是土地置換難度大。由于規劃居民點部分在承包到戶的責任田,承包人要么不愿意讓他人將房建在自己的責任田里,要么就漫天要價,導致部分建房戶因調田無望而不得不另選址建房。四是相關政策不配套,相關部門協調配合不夠,管理工作難以開展。按照村莊規劃一些屬于取締居民點內的房屋以及拆遷房屋的補償,沒有具體政策規定及實施辦法和操作規程,在實踐中土地流轉和房屋拆遷安置工作很難開展。城區居民的危房政府收儲政策及安置問題,相關部門落實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村莊規劃的實施。五是建房不規范。部分農戶建房時相互攀比、各行其事,屋臺子一個比一個高,甚至有的正負零相差70—80公分,造成高低不平,積水難排,引發鄰里糾紛。六是去年的雪災、風災之后,為盡快恢復重建,保證災民有房住,放松了規劃的管理工作。根據各鎮(辦事處)上報數據,去年全市因災重建(含維修翻新)1419戶。其中在規劃點內建房1169戶,占82.3%;辦證戶214戶,只占22.1%。
(五)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一方面,城市規劃區內“城中村”農民公寓的建設不能滿足拆遷農戶的住房需求。據調查,目前我市擬建農民公寓1394套,已建成(指年內完工的在建項目)574套,而城市規劃區內有住房需求的農戶達1526戶,供需矛盾突出,建設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財政轉移資金有限,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規劃點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難以配套。
三、貫徹實施《城鄉規劃法》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城鄉規范法》及相關法律的宣傳力度。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城鄉一體化新格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的重大意義,要采取多種形式,全方位的宣傳《城鄉規劃法》。尤其是要加強對農戶的宣傳,要將村莊規劃的內容廣而告之,做到家喻戶曉。要向農民廣泛宣傳“一書兩證”制度、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辦法、申請條件和報批程序。同時,通過總結推廣村莊規劃建設管理的先進典型,(如半月鎮先鋒村遷村騰地示范點和新中源項目拆遷安置點等),以現場會的形式教育引導農戶增強規劃意識,形成依法依規建房的良好氛圍。
(二)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體系,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一是在完善我市城鄉規劃體系時應遵循城鄉統籌、區域統籌、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綜合考慮局部與全局、近期與遠期、需要與可能、發展與保護等各種關系,適度超前,統籌兼顧。二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大規劃的公眾參與度,提高規劃編制水平,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做好城鄉規劃。三是要結合今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進一步完善村莊規劃,保持村莊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一致性,增強村莊規劃的可操作性。四是要進一步擴大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覆蓋率。
篇2
今天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議題就是城鄉規劃法執法檢查動員。開展城鄉規劃法執法檢查是今年市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前段時間主任會議專題作了研究,經過認真的準備,各項前期工作基本就緒,執法檢查的實施意見也已下發。今天召開動員會議,并邀請建設局中層以上干部參加,目的是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任務,部署工作,以確保執法檢查取得實效。剛才大家都聽取了城鄉規劃法的法制講座,下面,我就開展好這次城鄉規劃法執法檢查,講四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明確執法檢查的重要意義
這次城鄉規劃法執法檢查是監督法實施后,本屆市人大常委會第一次開展的執法檢查活動;也是城鄉規劃法自1月1日施行以來,第一次就這部法律在我市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開展好這次執法檢查,對于深入貫徹實施監督法,推進“法治建德”建設;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貫徹市委全會精神,推進“三個年”活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開展執法檢查,是貫徹實施監督法,推進“法治建德”建設的需要
對法律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的執行情況開展檢查,是法律賦予人大常委會的職能,也是人大監督工作的一種有效形式。《監督法》規定人大常委會“每年選擇若干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有計劃地對有關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組織執法檢查?!遍_展執法檢查,針對法律法規執行中的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意見,進行跟蹤監督,其主要目的是確保法律得到正確實施,確保政府行政權得到正確行使,確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執法檢查的過程,既是有效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促進一些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逐步解決的過程,同時也是宣傳普及法律,糾正違法現象,解決執法難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執法環境的過程。因此,開展執法檢查對于增強人大監督實效、推進“法治建德”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開展執法檢查,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
當前,全市上下正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什么是科學發展?只有漂亮的城市,沒有美麗的農村,那不叫科學發展;只顧加快城市建設,不去統籌城鄉建設,那也不叫科學發展。堅持科學發展,不僅要著眼于城市,也要著眼于農村,著眼于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當前,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內容不斷拓展,力度不斷加大;市里也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成本,著手編制了市域總體規劃,這些充分說明,市委市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都非常重視統籌城鄉的規劃和建設。而城鄉規劃正是政府指導、調控城鄉建設發展的基本手段,是保障城鄉科學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公共政策。城鄉規劃法的實施,標志著我國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規劃制度,進入城鄉統籌規劃、一體化管理的新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講,在我市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期間,市人大常委會對城鄉規劃法開展執法檢查,本身就是學習實踐活動的一個很好的載體,有助于我市加快建立城鄉一體的規劃體系,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開展執法檢查,是貫徹市委全會精神,推進“三個年”活動的具體舉措
規劃是總綱,規劃就是效益。規劃出點小偏差,會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一些帶來持久的、難以突破的障礙。規劃失當,就會喪失發展的先機,延緩發展的速度。近年來,以《建德市域總體規劃》編修和制訂為突破口,我市城鄉規劃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各項規劃較好地指導了城鄉建設,城鄉面貌都有了很大的變化,美麗的城市給來過建德的人都留下了美好印象,廣大農村也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對此大部分市民是滿意的。這與我們高度重視規劃、高標準編制規劃、嚴格執行規劃是完全分不開的,要感謝從事規劃建設的所有同志!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我們的城鄉統籌規劃工作正處于探索階段,城市和鄉村統籌規劃管理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鄉村規劃體系不健全、欠賬太多,城鄉建設的差距日益拉大;規劃執行不嚴,隨意變更規劃,規劃跟著項目走、跟著建設走的現象時有發生;違法建設行為得不到及時有力查處等等。這些問題,有的是事關全市發展的重點,有的是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今年,市委開展了推進主攻工業年、項目推進年、招商引資年“三個年”活動。要使“三個年”活動順利推進并取得實效,規劃是龍頭,必須先行,而且必須能夠落實到位。因此,通過這次執法檢查,推動有關規劃的科學編制和正確實施,將有利于推進“三個年”活動扎實開展。
二、突出重點,嚴格程序,提高執法檢查的實際效果
這次執法檢查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嚴格程序,依法辦事,講求實效,最終實現“四提升”:提升執法檢查的組織水平、提升全社會對執行規劃法的認識、提升“一府兩院”貫徹實施規劃法的工作能力、提升規劃法在建設“一流山水旅游城市”中的引領功能。具體的要求是:
第一,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這次執法檢查,市人大常委會在與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溝通銜接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確定檢查的重點是“一主四團”,并明確了5個方面的重點檢查內容:一是城鄉規劃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情況;二是城鄉規劃的編制和公開情況;三是城鄉規劃的審批和批后管理情況;四是城鄉規劃調整及違規違章建設查處情況;五是市人大常委會關于規劃審議意見的落實情況以及執行城鄉規劃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第二,要把握步驟,嚴格程序。這次執法檢查分策劃準備、組織動員、自查自糾、檢查審議、整改落實五個階段進行。
今天會議結束后將進入第三個階段:自查自糾階段,時間為4月至5月上旬。期間市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根據執法檢查的重點內容和各自的職責,開展自查自糾工作。
5月中下旬為檢查審議階段。期間,市人大常委會將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開展集中檢查,形成執法檢查報告。鄉鎮人大也要組織鄉鎮人大代表調研和視察本鄉鎮規劃執行情況。5月底的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20次會議將專題審議,審議后進行分項測評投票。
6月上旬以后為整改落實階段 。各部門根據自查中發現的問題和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意見進行整改。考慮到規劃工作的特殊性,整改情況于6月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
第三,要嚴格要求,依法辦事。檢查組要嚴格按照監督法的規定、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實施辦法和這次執法檢查的實施方案開展工作,嚴格各項程序,把握工作要求。一是要認真檢查。在市政府及有關單位自查的基礎上,檢查組要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深入相關單位和鄉鎮進行重點檢查,同時開展座談,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外出考察,實地察看,掌握真實情況。檢查組要專題聽取市政府關于貫徹城鄉規劃法的情況匯報,全面了解這部法律在我市的貫徹實施情況。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重大問題,檢查組要及時轉有關部門核查處理,并限期匯報辦理情況,以推動執法檢查的有效開展和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二是認真匯總情況。檢查組要認真匯總檢查情況,形成檢查報告。檢查報告要綜合分析各方面的情況,突出重點,客觀真實,既要講成績,也要講問題,對存在的問題要提出切實的整改意見。三是要認真審議。檢查結束后,市人大常委會將于5月底的例會上,專題聽取和審議市政府和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的相關報告,并形成審議意見。會后,審議意見將函告市政府,市政府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人大常委會匯報整改情況。市人大常委會將按照監督法的要求,把執法檢查情況和政府辦理審議意見的情況,向社會公告。
三、積極配合,主動協調,形成執法檢查的工作合力
對城鄉規劃法的貫徹落實,政府負有組織領導、規劃實施、統籌協調、考核獎懲等責任;建設等部門負有相關的具體工作職責和監督管理責任;司法機關、各有關行業組織和社區基層組織也都有相應的職責。今天的動員會,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同志都來了,希望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主動協調,自覺接受監督。一是要認真自查。自查是開展執法檢查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相關單位和部門要按照執法檢查實施方案的要求,進行一次全面、深入的自查工作,既要重視總結成績和經驗,又要注意查找工作中存在(來源:文秘站 )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并按時向檢查組提交自查報告。二是要主動配合。市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尤其是建設部門,要以此次執法檢查為契機,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結合“三個年”活動的開展,認真研究迎檢工作。要建立工作小組,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確保此次執法檢查工作順利完成。三是要切實整改。要把整改工作貫穿于執法檢查的全過程。對自查自糾階段檢查出來的問題,要堅持即查即改;對檢查組提出的問題,要綜合分析,查找原因;對常委會提出的審議意見,要認真對照,研究整改措施。同時要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切實通過這次執法檢查,進一步強化有關各方的責任,協調工作關系,形成工作合力,進一步推進我市城鄉規劃工作。
四、加強領導,精心組織,保證執法檢查的順利進行
為了加強對城鄉規劃法執法檢查的領導,市人大常委會成立執法檢查組,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蘇旭升任執法檢查組組長,城建環保工委主任董光和、法工委主任鄧建昌任副組長。在開展集中檢查時,組建3個檢查小組,具體負責各項檢查工作。執法檢查組和各檢查小組要精心組織,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確保圓滿完成這次執法檢查任務。
一要認真學習。熟悉和掌握好法律法規是搞好執法檢查的重要前提。為此,市人大常委會專門在這次會議上安排了法制講座。會后,檢查組要組織相關人員對這部法律開展進一步的學習討論,切實把握法律的精神,熟悉檢查內容所涉的相關資料,明確檢查方法,做到心中有數,依法履職。
二要求真務實。檢查組要深入到有關單位、企業、工地、鄉鎮、村和干部群眾中走訪,傾聽意見;采取聽匯報、召開座談會,查看資料、抽樣調查等各種方式進行調查了解,既要明查,也要暗訪,力求掌握客觀真實的情況。檢查要做到“真”、“實”、“嚴”?!罢妗本褪钦娌椤⒄婵?,真正發現問題、真實反映問題、真心幫助解決問題;“實”就是切實做到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不走過場、不搞形式;“嚴”就是要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對發現的問題不回避,要認真核查,嚴肅處理。
三要通力合作。市人大常委會各委辦和參加執法檢查的同志要集中精力,密切配合搞好執法檢查,做到有始有終。要服從安排,團結協作,相互配合,努力工作。檢查中要注意傾聽各方面意見,及時溝通情況,形成整體合力,共同做好這次執法檢查工作。
篇3
一、城鄉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的差異。這兩者在規劃目標、指導思想及規劃部門、規劃時間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土地利用規劃是以土地資源供給為出發點,依照上級所下達的對建設用地的控制指標為限制,按計劃進行的土地規劃編制,其指導思想是制約供給和引導需求,重點在于對土地利用的控制上。城鄉規劃是對社會發展、經濟狀況、產業政策及人文因素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并依據市場經濟下城鎮的客觀發展規律與社會需求進行編制的規劃,其指導思想是以滿足需求和方便生活為出發點,重在發展。土地利用規劃是以規劃期的耕地和其他主要農用地的保有量、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數量及控制規模、土地的開發,整理及復墾規模、總體布局要求及土地利用率與產出率的提高等方面為主要目標。城鎮規劃則主要目標則是在城鎮的性質、規模及發展方向確立的條件下,對城鎮的規劃區范圍及擬定分期建設技術經濟指標等方面進行確定。
二、 統籌兩種規劃的整體思路。
城鄉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深化,而城鄉規劃和土地規劃又是區域規劃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在時間上,兩個規劃要統籌編制,城鄉規劃的編制要兼顧土地規劃,因為土地規劃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城市總體發展,土地規劃是城鄉規劃的重要內容;土地規劃也要兼顧城鄉規劃,城鄉的土地規劃是否有效要看是否符合城市發展的總體標準。在空間上,兩個規劃要互補互利,在城市區域的發展中,必須要堅持城市規劃指導與土地規劃,必須要堅持土地規劃服務于城市規劃,即前者的發展是為后者的發展做鋪墊,后者的發展是為了前者的更進一步發展。因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做到彈性規劃。無論是城鄉規劃,或土地規劃都要具有可量化性,要留有一定的空間。而彈性規劃能夠有效適應變化的市場環境,根據不同地點、不同時期做出適時調整,避免規劃失靈以及出現重復規劃。第二,做到協調規劃。在整個城市區域規劃中,不能片面強調城鄉規劃,也不能一貫重視城鄉規劃。第三,做到多元規劃。在兩個規劃的具體編制中,對規劃的目標要明確,實現社會的全面發展。第四,做到效益規劃。沒有價值的規劃是沒有意義的規劃,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效益高低決定市場成敗,為此,在兩個規劃的編制中,一定要注重規劃的效益性,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大一統。第五,做到整體規劃。在兩個規劃的實施中必須從國民經濟發展大局出發,從城市區域經濟發展大局出發,做好整體布局,既要搞好物質方面的規劃,也要搞好非物質方面的規劃,既要做好整體規劃,又要做好局部規劃。第六,做到實用規劃。任何規劃都是用來指導發展實踐的,所以在兩個規劃的編制過程中,要注重規劃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使得制定的規劃能夠落實到城市經濟發展中去,為城市的發展搞好理論鋪墊。
三、 統籌兩個規劃,做到制度創新。
我國到現在都還沒有為土地規劃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這就導致在規劃的實施進程中城鄉規劃比土地規劃更加嚴肅、更加科學、更有可操作性。而從管理角度看,城鄉規劃和土地規劃分別由兩個行政級別對等的管理部門加以編制,這必然導致兩個部門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溝通,行政指令措施無法進行統一,效率低下、浪費資源。我國已經是市場經濟國家,規劃的行政屬性 還相當濃厚,在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中 常常忽略市場經濟規律,不考慮客觀的供求狀況,主觀行事,造成規劃與經濟規律不服,與市場經濟脫軌的嚴重后果。基于以上的種種制度詬病,要統籌兩個規劃必須進行制度創新。一、要創新法律制度,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特別是要盡快制定《土地規劃法》來為土地的實際規劃保駕護航,使得兩個規劃都有相關法律制度的庇護,為統籌戰略提供法律保障。二、要創新管理制度,將兩個制定規劃的部門合二為一,統一政令,增強規劃的執行力度和社會經濟效應,為統籌戰略提供管理保障。三、要創新環境制度,要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行政主導,市場為次的管理方法,堅持市場運行為基礎行政干預為輔助的管理,尊重客觀經濟規律,尊重市場規律,為統籌戰略提供環境保障。
四、走集約型的城鄉建設道路
城鄉建設規劃應從過去的粗放式建設方式轉變為充分發揮城鄉可利用空間的集約型建設方式。城鄉規劃要樹立建設用地緊張的觀念,對土地進行更加科學、精密、詳盡的安排規劃,對城鄉空間充分利用,適當提高建筑的密度、高度及容積率。當前許多城鄉建筑的密度與容積率都比較低,有著很大的開發改造潛力。同時也可通過加強舊城改造,提高舊城用地在布局、結構及功能方面的緊促性與合理性來提高舊城土地的利用效率。另外還可以土地置換的方式,壓縮農村的居民點及村鎮企業用地,以達到節約用地的目標。
綜上所述,城鄉規劃和土地規劃雖然在概念上各不相同,但是,站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上,而這卻是可以統籌的,它們是相互彌補、相互促進的,城鄉規劃離不開土地規劃,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規劃也離不開城鄉規劃,前者需要以后者為坐標,為其前進明確方向。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為了更好地統籌兩個規劃,不論是在發展思路上,還是在發展途徑、制度創新上,都要進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將城鄉規劃和土地規劃共同納入城市經濟的發展中,城鄉規劃兼顧土地規劃,土地規劃參照城鄉規劃。統籌兩種規劃才能提高經濟效益,才能提高社會效益,才能提高環境效益。
參考文獻:
[1]王萬茂.士地利用規劃學[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0.
篇4
【關鍵詞】城鄉規劃;城鄉統籌發展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Guo Ling-ling
(Kuitun Nongqishi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Limited) Kuitun Xinjiang 833200)
【Abstract】ban planning is a strategic spatial plann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an integrated control mean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o-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needs to adhere to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urban development focus shifted from simply better coordina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promot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d balances, shift from one-sided pursuit of economic efficiency better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Key words】Urban and rural planning;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1. 城鄉規劃與城鄉統籌發展的關系
(1)《城鄉規劃法》中明確提出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的原則,將具有密切聯系的市、鎮、鄉和村莊納入統一的規劃,實施統一規劃前提下的管理,加強市、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地區延伸,保證一定空間距離范圍內的城市、鎮、鄉和村莊在資源調配、生活供應、設施共享等方面能夠實現相互依存、緊密聯系、避免各自為政、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2)城鄉規劃需要堅持全面統籌發展的理念,從單純注重城市發展轉向更好地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區域的互促共進,從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轉向更好地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規劃編制要關注公共利益、長遠利益和社會公平,完善城鄉功能,營造良好人居環境,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2. 完善城鄉規劃編制、管理體系
2.1 完善城鄉規劃編制體系,應堅持以城市規劃為重點,以市(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為依托,整合城市總體規劃、建制鎮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控制性規劃以及各種專項規劃,使規劃編制覆蓋到行政區域內的鄉(鎮)、村,構建科學、合理、合法的城鄉規劃體系,強化城鄉規劃對城鎮建設和發展的先導、統籌作用。
2.2 完善城鄉規劃管理體系,建立統一協調的規劃管理體系,按照“三規融合”的原則,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建立規劃的信息共享平臺,在此基礎上進行城鄉空間布局規劃,科學劃分不同的功能區。強化全局意識,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時序,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土地供應計劃,有序推進城市建設;健全制度措施,使各重點建設項目與城市、鎮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規劃相協調。
2.3 積極推行“陽光規劃”,完善城鄉規劃編制過程中的公眾參與機制,擴寬公眾咨詢途徑,依法保障城鄉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使城鄉規劃編制能夠更好地反映社會大眾訴求。
3. 城鄉規劃引導城鄉統籌發展
(1)城鄉規劃是一種空間戰略規劃,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綜合調控手段。城鄉規劃在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統籌城鄉規劃,實現區域產業和人口的合理集聚,增強城鎮的輻射作用,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施好城鄉協調發展規劃,組織編制并落實城鄉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城鄉規劃、環境保護等規劃,是引導城市與鄉鎮之間實現一體化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2)城鄉統籌發展規劃,是通過城鄉規劃創造平等統一的新型城鄉關系,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營造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環境。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改善生態環境,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農村活力和農民生活水平,拓展城鎮發展空間。達到城鄉之間取長補短、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階段。
4. 城鄉統籌發展的規劃原則
4.1 以城帶鄉、以鄉保城。依靠工業化帶動城鎮化,減少農民數量,鼓勵農民進城和在城鎮從事二、三產業,通過城鎮的發展帶動農村的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集約調整城鎮產業建設用地,同時強化農村作為區域生態基礎的特征,保障城鎮地區的良好生態環境。
4.2 空間集聚、劃定城鄉。以“三集中”為基本形式,依據城、鎮、村三級居民點體系的規劃,鼓勵各城鎮和農村集聚發展、集約經營。通過劃定城鎮發展邊界,明確城鎮和農村的地域范圍,保持農村特色風貌。
4.3 設施先行、區域共享。城鄉統籌的首要任務之一是首先實現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和聯通,使城市基礎設施能夠服務于農村地區,通過在中心村市政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優先配置,引導農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4.4 錯位發展、尊重文化。引導城鎮與農村的差別化發展,二、三產業向城鎮集中,農村地區僅發展第一產業以及利用其農業、生態、文化資源發展的第三產業,突出農村的文化特色。
5. 城鄉統籌發展目標
5.1 經濟目標:形成城鄉互補與城鎮產業化的富裕城鄉。城鄉統籌的經濟目標是形成一個優勢互補、合理分工、協調發展的產業布局體系。充分發揮鄉鎮企業和工業園區的優勢,實現城鄉之間的合作;又要以城市為依托、鄉村為基礎、集鎮為紐帶,形成既服務于城市,又提高了鄉村的自增力,使鄉村盡快地富裕起來,并形成城鄉結合、工農結合開放型的經濟實體。同時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聚是實現鄉鎮企業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關鍵。
5.2 社會目標:實現勞動力自由流動與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和諧城鄉。
(1)城鄉統籌建設需要解決勞動力轉移的關鍵問題,而吸納勞動力必須依托城鎮化進程,而由于空間發展機會的不均等性,因此要提高城鎮化的效率必須鼓勵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形成就業崗位與居住空間相適應的健康城鎮化進程。
(2)公共服務設施均化等是城鄉統籌的另外一個目標。在制定城鎮化發展戰略以及新農村發展戰略時要對農村地區發展放到重點位置,城鄉統籌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發展的重視。規劃的實施需要各級政府制定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并建立區域性的協調機制、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制度,從根本上改變各自為政的發展限制。另外引入市場化管理體制,城鄉統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多方籌集資金,可按照國家、集體、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多層次、多渠道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把城鄉統籌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向社會。
5.3 空間目標:構筑內部資源與外部機遇相匹配的集約城鄉。城鄉統籌建設規劃核心在于高效的對空間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實現經濟產出和整體利益的最大化。要鼓勵有條件地區率先發展,優先扶持那些具有戰略意義、交通便捷、水土等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讓具有全局性影響的產業項目率先上馬,充分發揮政府對市場的引導性作用,通過集中建設交通、市政等基礎性設施來引導產業發展,合理規劃布局城市和農村建設用地;城鄉統籌建設同時要兼顧現狀和長遠發展,要禁止或者限制不具備發展條件地區發展,促使國土開發空間的整體高效利用,促進土地集約利用;形成合理國土開發秩序,避免造成無序競爭和空間資源浪費。
5.4 生態目標:建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綠色城鄉。
(1)城鄉統籌建設要將生態文明理念放在首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滿足自身需要而不損害自然環境。城鄉統籌建設要優先關注不可建設用地,優先劃定區域綠地、生態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禁止開發區域,控制戰略性、稀缺性資源,主動出擊應對快速城市化的無序蔓延,為城鄉可持續發展預留充足的生態空間;要優先劃定生態環境空間和布置生態環保設施,再合理布局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
(2)同時要充分發揮鄉鎮的生態優勢就必須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農業上建立綠色農業生產體系,工業上實現循環生產、建立循環經濟體系,同時結合旅游資源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旅游等,建立鄉鎮的綠色產業體系。
參考文獻
[1] 羅承勇.影響城鄉統籌的制約因素和協調發展對策[M].決策導刊.2007.第10期.
[2] 賈若祥.我國城鄉協調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推進決策[M].中國發展觀察.2008.
篇5
關鍵詞:城鄉規劃;經濟社會;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TU98文獻標識碼:A
進入21世紀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城鄉關系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戰略思想,“統籌城鄉”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并首次明確提出了“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 2007年十七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明確提出;再到2012年黨十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標志著我國城鄉關系已進入了國家戰略主導下的“以城帶鄉”階段。國家在戰略上對城鄉關系的認識由“城鄉分治”、“大力推進城市化”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發展一體化階段。城鄉關系轉變為阜陽市城鎮化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為了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解決好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加快推進阜陽市城鄉規劃編制工作,加強規劃的龍頭作用,從引領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一、阜陽市城鄉規劃建設的總體情況
1.城鄉規劃編制、修編情況
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發展的藍圖,是政府指導和調控城鄉建設與發展的基本手段,是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的重要工作。隨著阜陽市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各級領導越來越重視城鄉規劃工作,阜陽市城市規劃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規化、系統化的軌道。在城市規劃區內現已形成以城市總體規劃為綱,各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相輔相成的較為完善的規劃編制成果體系。臨泉縣、潁上、阜南已率先完成新一輪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已經上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太和縣、界首新一輪總體規劃的編制正在進行中。小城鎮規劃工作進一步深化。在阜陽市城鎮體系規劃的指導下,市域交通沿線90%以上的集鎮編制完成集鎮總體規劃,各個縣市區新編制完成30個中心村的建設規劃。
2.城鄉規劃的監督管理情況
阜陽市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安徽省實施辦法》的要求,制定了《阜陽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先后出臺了《阜陽市拆除違法建設暫行規定》、《阜陽市私人建房審批辦法》、《小街巷建設項目審批辦法》等規范性文件,使阜陽市的城市規劃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市的道路。
3.城鄉規劃的實施成效
在城鄉各類規劃指導下,阜陽市城鎮化水平、城市規模、人居環境顯著提高和區域中心城市地位初步顯現;潁上、臨泉、阜南、太和及界首市等4縣1市城鄉面貌顯著改善。
二、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盡管在推進城鄉一體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受長期以來城鄉分割傳統體制等因素的影響,工農差別、城鄉差別擴大的趨勢仍未得到根本扭轉。
城鄉經濟發展上的差距。由于受體制、機制的約束,城市、農村在資源配置和收益分配上不平等。城市聚集了各類城鄉資源要素,并取得了較好的收益。而農村只是廉價提供土地、農產品和勞動力等基礎性資源,大量的收益最終落在了城市,從而導致城市和農村發展不平衡,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特征還很明顯。
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差距。由于資金投入上的“城市偏向”和缺乏統一規劃,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著明顯的二元化現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越來越快,而農村道路、交通、通訊、水利設施建設相對落后,農村集中供水、排污、垃圾集中處理等設施配套性和共享性差,環境臟亂差問題嚴重。
三、推進我市城鄉規劃建設工作全面發展
1.構建政策支撐體系,有序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對于我市城鄉規劃重視的差距和鄉村規劃滯后的問題。政府要抓緊出臺“關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文件”,切實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推進城鄉產業布局一體化、推進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一體化、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推進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一體化、推進城鄉政策措施一體化等“六個一體化”,改變舊的城鄉關系,將城市和鄉村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通過城鄉一體化市場的建立和基礎設施網絡化的建設,賦予城市和鄉村同等的發展機會。
2.制定科學規劃,努力實現城鄉規劃滿覆蓋
一是建立與城鄉一體化相適應的規劃管理體制。為了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的戰略引導、綜合調控和資源配置作用。建議切實加強規劃管理機構建設,以推進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建設。組建阜陽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規劃信息技術中心等部門,形成 “統一規劃、屬地管理、分級審查、強化監督”的城鄉規劃管理體制。二是努力實現規劃滿覆蓋。開展農村地區規劃研究,形成城、鎮、村構成的城鄉一體的規劃體系,開展阜陽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形成城鄉一體的空間格局,以抓社會主義美好農村規劃為重點,努力實現城鄉規劃滿覆蓋。三是提高規劃的質量和水平。為保證空間布局、資源調控、工業集中發展與保護環境相協調,形成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三規合一”。
3.堅持區域中心城市、中等城市、中心鎮和中心村建設并舉,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優化城鎮規模結構,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加快發展中小城市,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4.推進城鄉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城鄉均衡的社會事業發展機制。一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二是推進就業制度改革,建立城鄉一體的就業體系。三是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四是推進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大力推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推動農產品特色產業科技示范等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四、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途徑
1.加強中心城鎮的建設與發展,把阜陽建設成為皖北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強大的中心城鎮是帶動阜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是提升阜陽區域競爭力的核心。中心城市是市域經濟活動的核心。完善中心城市的經濟功能,構建城鄉經濟中樞、技術支撐點及文化創新高地,對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有著決定性意義。
2.加快加強工業發展,壯大第二產業,為城鎮化提供經濟支持。工業化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發動機,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階段。工業化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也是城市化的主要動力。堅持實施“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科教興市”發展戰略,按照總量快速增長、結構優化升級、優勢行業突出、產業集群帶動、區域協調推進、發展模式轉型的戰略要求,主攻外向,激活內源,緊緊抓住煤炭開發的機遇,著力培育新的優勢產業,不斷壯大工業經濟總量,提升運行質量。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以產業信息化和現代物流業為促進手段,重點圍繞煤電、煤化工、機電、生物醫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林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做大做強產業集群。
3.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中小城鎮經濟,抓住產業轉移有利時機,促進特色產業、優勢項目向縣城和重點鎮工業聚集區集聚,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吸納農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鎮集中,使之成為有效轉化剩余勞動力的基地。完善加快小城鎮發展的財稅、投融資等配套政策,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劃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
4.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化。一是圍繞社會主義美好新村建設,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以新農村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為統領,以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為主要任務,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為關鍵,以完善帶動農戶的組織制度和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為基礎。二是著力推進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圍繞區域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調整優化城鄉產業布局,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聚集,農業龍頭向基地和農戶輻射,服務業向生產生活靠攏,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在城鄉間優化配置、合理流動,加快構筑布局合理、特色鮮明、深度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三是加強要職業培訓,積極促進勞務輸出,努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整合培訓資源,規范培訓工作,增強農民科學種田和就業創業能力。
5.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繁榮城鄉經濟。城鎮人口的擴張需要有第三產業的充分發展,只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才能夠吸收大量的勞動力,從而加快城鎮化進程。阜陽市第三產業發展的戰略是:著眼于蘇魯豫皖邊際地區10萬平方公里,5000萬人口的大城鎮圍空區,充分利用阜陽市區位居中和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實施大商貿戰略,形成大區域商貿中心城鎮。
6.通過制度創新,支持城鎮化進程
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城鎮化進程;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引導生產要素向城鎮集中;推進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一體化;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一體化。
篇6
第一條為加強我縣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的監督管理,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遏制和打擊違法用地、違法建設行為,實現土地衛片執法檢查“零”問責目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省城鄉規劃條例》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游設施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
本辦法所稱規劃區,是指縣城、鄉(鎮)和村莊的建成區及因城鄉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h城規劃區范圍內的鄉(鎮)和村莊,鄉(鎮)規劃區范圍內的村莊,不單獨劃定規劃區。
第二章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管理
第四條縣城、鄉(鎮)和村莊應當分別編制縣城規劃、鄉(鎮)規劃和村莊規劃;縣城總體規劃、鄉(鎮)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應當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可以組織編制重要街區、重點景觀區、廣場、公園、大型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重要交通樞紐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塊的修建性詳細規劃。
第五條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以出讓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前,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出出讓地塊的位置、使用性質、開發強度等規劃條件,作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組成部分;未確定規劃條件的地塊,不得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
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在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后,建設單位應當持建設項目的審批、核準、備案文件、環評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領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六條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申請劃撥土地前,持選址意見書和建設項目批準、核準或者備案文件以及規定比例尺地形圖等相關材料,向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規劃許可申請。
建設單位在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后,方可向縣國土資源部門申請用地,經縣人民政府審批后,由縣國土資源部門辦理劃撥用地手續。
第七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土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用地,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征收相當于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兩年未動工建設的,由縣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因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動工開發延遲的除外。
第八條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新建、擴建和改建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設施,必須依法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第九條縣城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規劃建設和用地按以下要求控制:
(一)在國有出讓土地上進行建設,必須符合批準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或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時的一般規劃條件的要求。建設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國有出讓土地使用規劃條件,確需改變的必須按相關規定報經批準,重新簽訂合同或補充合同,按規定足額補繳土地出讓金和相關稅費后,辦理用地批準手續。
(二)在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國有劃撥土地上進行建設,必須符合批準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
在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國有劃撥土地上不得新建、改建或擴建房屋,但政府在實施征地拆遷中用于安置的和祖居、繼承的國有劃撥土地上需要建設的,按歷史問題分類處理,并辦理有關批準手續。
(三)嚴格控制在縣城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個人建房,確需建房的按照《縣縣城規劃區個人建房管理暫行辦法》執行。
第十條在縣城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外規劃建設和用地按以下要求控制:
(一)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農村村民住宅等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村莊和集鎮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建設用地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并依法辦理審批手續。
(二)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向縣國土資源部門申請,按批準權限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涉及占用農用地的,應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鄉(鎮)企業需要使用土地的,應當持有關批準文件,向縣國土資源部門申請,按批準權限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涉及占用農用地的,應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建設住宅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提出申請,經村民會議或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同意、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國土資源部門報縣人民政府批準。涉及占用農用地的,應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鄉鎮企業、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等建設,以及農村村民建房,均應按《省城鄉規劃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三)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160平方米。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
(四)在城鎮規劃區內農村村民建房,建筑面積控制在50平方米/人以內;在城鎮規劃區外農村村民建房,建筑面積原則上控制在50平方米/人以內,層數控制在三層以下,因特殊情況需超過上述標準的必須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準,但每戶總建筑面積不得超過250平方米。
第十一條縣域范圍內,在穿過鄉(鎮)規劃區的國道、省道、縣鄉道路兩側建設,必須嚴格按鄉(鎮)規劃的要求退讓紅線;嚴禁在河道、干渠兩側等水利設施管護區域內建設。
規劃村莊時,同一居民點僅允許在道路一側選址,而且用地界址距道路邊緣必須大于50米。
第三章管理體系與職責
第十二條縣強化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監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縣范圍內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鄉(鎮)人民政府對本轄區內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執行情況、節約集約用地情況、土地執法監管情況,以及鄉(鎮)和村莊規劃編制、執行情況負總責,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查處工作。對違法行為依法責令停止、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按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省城鄉規劃條例》對違法建設實施拆除。鄉(鎮)人民政府要建立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信息員制度,明確信息員職責,健全鄉(鎮)、村(社區)執法監察網絡。
村(社區)負責本轄區內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巡查、勸阻工作,并及時向鄉(鎮)人民政府報告。
第十四條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縣有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能,分別承擔遏制和打擊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相關工作:
(一)縣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對建設項目進行審查,對未能提供縣國土資源部門用地預審意見或未經縣國土資源部門預審的建設項目,以及未經縣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一律不予辦理審批、備案、核準手續;對涉及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項目,依法撤銷有關批準手續。
(二)縣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相關用地審批,指導和監督違法用地案件的調查、取證、立案、處理工作;負責告知相關部門對涉嫌違法用地的項目暫停辦理項目有關批準、許可手續。
(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相關規劃建設行政審批,指導鄉(鎮)編制規劃,指導和監督行政執法部門查處違法建設案件。
(四)縣財政部門負責對土地出讓金收支進行監督管理,負責對違法用地、違法建設案件罰沒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h國資辦及時接收相關部門移交的罰沒物品(包括建筑物及其他設施),并依法予以處置。
(五)縣交通、公路部門負責查處國、省、縣級公路兩側的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對上述區域的違法建設實施拆除。
(六)縣水利部門負責查處位于河道、干渠兩側等水利設施管護范圍內的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對上述區域的違法建設實施拆除。
(七)縣林業部門負責查處非法占用林地的違法用地、違法建設,負責對林業用地的審批,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對上述區域的違法建設實施拆除。
(八)縣招商部門在招商引資年度考核中,對有違法用地、違法建設行為的招商項目不予認定。
(九)縣環保部門負責對縣發展改革部門備案并已經縣國土資源部門進行了用地預審的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負責項目竣工環保專項驗收。
(十)縣公安機關負責維護拆除違法建設現場秩序,及時制止、查處妨礙執行公務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立案查處有關部門移送的涉嫌犯罪的違法用地、違法建設案件。
(十一)縣紀檢監察機關負責對行政執法部門移交的涉及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案件依據相關規定進行問責。
(十二)縣檢察機關負責對相關國家工作人員涉嫌瀆職、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行為進行立案查處。
(十三)縣審判機關負責對行政執法部門依法申請符合條件的、需要強制執行的違法用地、違法建設案件,在規定期限內執行結案。
(十四)其他相關單位(消防、工商、農業、商務、房產、供水、供電、供氣、金融、電信等)按照各自職能嚴格辦理審批、許可等手續,加強對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控管。
第四章建立長效機制
第十五條建立綜合查治機制。縣政府成立縣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綜合執法大隊,負責縣城規劃區建設用地范圍內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巡查和控管,負責對縣城規劃區建設用地范圍內的違法建設實施拆除,指導和支持各鄉(鎮)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執法工作。
分別成立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綜合執法中隊,負責轄區內縣城規劃區建設用地范圍外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巡查和控管,負責對轄區內縣城規劃區建設用地范圍外的違法建設實施拆除。重大任務時由縣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綜合執法大隊統一調度行動。
其他鄉鎮分別成立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執法機構,負責本轄區內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巡查、控管工作,負責對本轄區內違法建設實施拆除。
縣工業園管委會、縣城東北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部、縣臨江產業園建設籌備工作指揮部負責本規劃區建設用地范圍內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巡查、控管工作,配合鄉(鎮)人民政府和縣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綜合執法大隊對違法建設實施拆除。
第十六條建立督查協調機制??h強化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監督管理領導小組對全縣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管理以及執法監察等情況進行督查,結果報縣委、縣政府,并視情通報全縣;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執法監管信息共享制度、聯合辦案制度、案件移送制度等,保證查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案件過程公開、透明。
第十七條建立聯合審批機制??h人民政府集中縣相關職能部門對涉及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的事項進行聯合審批;鄉(鎮)人民政府集中鄉(鎮)各職能單位對轄區內涉及城鄉規劃建設和用地的事項進行聯合審核、審查或審批,屬縣有關職能部門審查審批的事項報送縣相關職能部門審查審批。
第十八條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將各鄉(鎮)人民政府以及縣相關職能部門執行本辦法情況納入縣委、縣政府對鄉(鎮)人民政府和各部門年度考核的內容。對招商引資項目執行本辦法情況納入招商單位招商引資考核內容。
篇7
關鍵詞:新形勢;城鄉規劃;空間發展;問題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society,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modern civilization as the development of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become people to measure a country's material civilization degree of important way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in China i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romote our country's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can develop in an all-round way, and gradually rais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ptimize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life structur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China's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in a series of brilliant achievements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also led to a series of issues. Among them,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space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m cannot small gaze.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in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deal with the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in the process of space development.
Keywords: new situatio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ace development; question
中圖分類號:TU9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我國城鄉規劃概述
城鎮體系規劃是政府綜合協調轄區內城鎮發展和空間資源配置的依據和手段,《城鄉規劃法》規定,要制定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和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包括確定區域城鎮發展戰略,合理布局區域基礎設施和大型公共服務設施,明確需要嚴格保護和控制的區域,提出引導區域城鎮發展的各項政策和措施。所以城鄉體系規劃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這是從以下三方面考慮的:一是完善和深化城市總體規劃的客觀要求;二是完善市帶縣、鎮管村行政體制的要求;三是切實保證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促使城鄉協調發展的要求。
我國城鄉規劃工作從管轄的小片區域人手,開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調查研究,制定相應的區域城鎮體系規劃,發展以城市為中心的市帶縣的規劃模式。通過制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城鄉規劃體系,對區域內城鄉的交通運輸及其他設施建設和基礎規劃建設綜合安排,使之逐步形成以城市為中心、城鄉結合、協調發展的統一整體。
二、我國在新形勢下城鄉規劃面臨的空間發展問題
(一)城鄉空間擴張迅猛,用地結構有待優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的城鎮化、工業化都得到了飛速發展,城鎮化的水平呈現出逐年攀升的軌跡,城鎮的建成區面積也隨之飛快擴展。但是,大量的城市空間沒有得到完全、充分地開發,其內部結構相當不合理,總體來說生產用地的比例大于生活用地比例。城鎮化的發展,使得農村人口銳減,與此同時,鄉村的建設用地卻增長了。這種城鄉人口和用地格局的變化,導致諸多問題:
第一,建設用地侵占了優質耕地以及農民原有的生存空間,例如2003年度全國耕地凈減少量為3806.1萬畝(主要由于生態退耕引起),其中建設占用耕地就達343.7萬畝,導致城鄉矛盾激化,進而危害到了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第二,對城市土地的不當利用(比如利用過度、利用粗放),使得社會用地呈現出短缺和閑置浪費同時存在的現象;農村的土地利用基本屬于粗放型,城鄉整體建設用地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效率較低,城鄉界限模糊,形成大量無序的建設空間。
第三,用地結構的不合理,在城市里主要表現為交通堵塞現象嚴重,城市基礎設施不能滿足市民生活所需,能源的利用率比較低,缺少休憩娛樂空間,居住環境不佳。
(二)生態環境趨于緊張,水土資源沒有保障
生態環境趨于緊張,主要是由于以下兩方面的原因導致的:一方面,我國的資源環境處于地理分布不均勻、分布結構不合理、人均資源比較單??;另一方面,我國的自然資源頻頻遭受廢氣、廢渣以及廢水的破壞,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廢氣對環境造成的水土污染。
首先,隨著局部地區實行的工業化以及城鎮化,我國部分地區開始缺水,而且愈演愈烈,整體為:北方呈現出資源性缺水現象、南方呈現出水質性缺水和中西部呈現出工程性缺水現象。
其次,目前我國是人多地少,自然條件也受限,人均耕地僅為1.46畝,還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后備資源不足,缺乏能夠轉變成建設用地使用的耕地。
(三)城鄉區域之間的競爭激烈,城鎮化的發展路徑充滿困惑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區域之間的競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一方面它能使生產要素集中向優勢競爭區域匯集,另一方面,它會導致城鄉區域之間的收益發生分配不均的問題,從而擴大區域之間的差距。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城鎮化發展的路徑充滿了困惑:
第一,如何在大城市和小城鎮之間合理分配資源配置,如何平衡二者的經濟發展,如何做出符合社會發展形勢的抉擇;
第二,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到底哪個更重要,到底該先發展哪個。
三、新形勢下我國城鄉規劃應對空間發展問題的途徑
篇8
通過對當前的形勢分析,按照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的戰略部署和市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我們確定20*年工作總的思路為:以*大都市區南翼中心為定位,充分發揮規劃先導作用,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全面整頓建筑市場秩序,狠抓工程質量和安全工作,促進建設行業健康發展;深入開展“效能革命”,不斷推進行風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在具體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學規劃,努力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推動城市整體發展。根據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的要求,推動城市按“北接、南跨、東擴、西延”方向發展?!氨苯印保谌ツ暌炎龊锰料轮行膮^規劃、汽車文化走廊、北工業園區、東工業園區前期準備工作基礎上,今年著重做好實施工作;“南跨”,要做好經濟開發區規劃和總體規劃的銜接,編制*中心區規劃和*南岸景觀設計,促進*江兩岸協調發展;“東擴”,要編制實施*大道規劃,加快塘下、汀田、莘塍和安陽的融合,連接*國際輕工業城,形成東部沿海金色產業帶?!拔餮印?,高起點編制*鄉(*公路—*背)片區規劃,加快開發旅游、休閑、渡假、娛樂和一類住宅區開發,帶動西部發展。
主動接軌*大都市。把*的城市基礎設施充分融入*大都市區的基礎設施網絡,實行共建共享和效益最大化。要加強與*方向聯系,與環*規劃銜接,在環*范圍內以生態園區建設為主。要做好*大道、*外環線和濱海大道的銜接。同時要積極爭取*市重大建設項目(如高教園區)在我市落戶,提升城市檔次。
提升城市建設品位。在規劃編制上,要以山水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為定位,充分體現顯山露水和文化深厚的特色。今年要著手城市整體設計,明晰城市空間形態,突出城市節點,凸現城市景觀線,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整體品位。借1*國道汽車文化走廊、*大道、溫瑞塘河整治和工業園區建設,全面帶動沿線、沿岸和區內村莊以城市標準進行規劃建設,促進農村向城市的轉變。同時,在具體項目規劃建設上,以“增加亮點、杜絕敗筆”為準則,要求重要地段、重要部位的小區規劃和建筑設計,必須要有比較方案,要經專家評審,并且在招投標階段明確要求建設工程須進行創優奪杯。
增強城市承載功能。目前,城市問題突出表現在交通擁擠、地上地下開發不協調兩個方面,今年將此作為主攻的難題來抓。編制城市綜合交通規劃,深入研究城市交通發展戰略,重點解決目前交通擁擠、道路卡口多、安全性不強、停車難等問題。編制地下空間利用規劃,整合各種管線資源,防止道路經常“開膛破肚”;設置地下停車場,彌補地面停車不足;建設人防系統,滿足人民防空要求。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繼續推進“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在城市建成區范圍內的村鎮,要結合重點工程和工業園區建設,高起點、大手筆地進行改造,促進村居向社區的轉變。建成區以外的村莊,要以整治為主,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在去年完成25個鄉鎮的村莊布點規劃和139個村莊規劃,以及啟動牛伏嶺等6個示范村建設的基礎上,今年要完成剩余的135個村莊規劃編制任務,并按《實施意見》確定的指標對三類地區進行分類指導。
二、尋求對策,切實抓好違建治理工作
當前,全市普遍存在的違章建筑嚴重影響著城鄉面貌,也成了規劃管理最棘手的問題。今年,我們計劃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加以整治:一是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從改進自身工作方法入手,按照“誰分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管理人員分片負責制,把“責任田”分配到人,把任務落實到人,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加強批后跟蹤管理,做到早發現、早制止。二是加大對設計、施工單位管理力度。要求民房建設必須要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和施工企業,對于未批先建、批少建多的違建現象,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和規定對設計、施工單位進行處罰,從而使業主即使有違建念頭卻無法實施。三是啟動“沒收”處罰方式?!皼]收”是法律規定對違建物處罰的一種方式,但至今一直未予采取。針對利益驅動的因素,采取“沒收”方式進行處罰后再組織拍賣,可以使違建者無利可圖,大大增加違建成本,從而在思想上打消違建念頭。四是聯合房管部門執法。要求市政府做好協調,我局會同房管部門聯合對違建現象進行打擊。凡是有部分違章的建筑物,整幢產權證不予辦理,迫使其拆除違章部分后才予以確權。五是探索管理人員福利保障機制。目前,規劃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大部分來源只能依靠罰款來保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違建拆除力度,縱容了違建現象的蔓延。建議市政府對管理人員轉為全額撥款,如果財政確實有困難,建議探索采取其它經費支出渠道,以解決“以罰養人”機制的弊端。
三、強化管理,大力促進建設行業健康發展
優化建筑業企業結構。針對目前我市建筑業企業總承包偏多,專業承包偏少,勞務分包更少,以及企業資質低、市場競爭力弱的現狀,積極引導企業通過改制兼并、資產重組、引進人才達到總包企業資質晉升,積極發展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企業。此外,建議市政府出臺類似工業四十條的優惠政策,扶持本市建筑業、房地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嚴格執行今年新出臺的《*市建設工程施工招標投標資格預審辦法》、《*市施工、房開、勘察設計、監理、造價咨詢、招標企業建筑市場不良行為管理暫行規定》等6項制度,全力遏制工程交易過程中的掛靠和串標現象。嚴格執行施工許可證制度和竣工驗收備案制度,凡不符合法定開工條件的,一律不得頒發施工許可證或批準開工;凡發現違法行為的,要責令其工程停止使用,經整改后重新組織竣工驗收,切實把好工程開工和交付使用兩道關。要積極探索工程風險管理機制,爭取在投標擔保、工程履約擔保、業主支付擔保和保修擔保方面有所突破。要充分發揮有形建筑市場的作用,努力培育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市場,制定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的評標辦法、交易規則以及配套措施,確保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工程進入交易中心公開交易。要加強建設工程稽查工作,重點查處違反法定建設程序、違反強制性標準方面和招投標領域、裝飾裝修材料市場的違法違紀行為,確保有關法律法規落到實處。
提高工程質量安全水平。增強“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意識,強化對工程質量和安全的監督管理。要嚴格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完善施工圖案審查和竣工驗收備案工作,從源頭和收尾環節抓好工程質量。要完善工程監理制度,建立科學、嚴格的工程監理旁站、壓卡制度,強化監理人員對涉及結構安全的關鍵部位、工序實行現場跟班監督,制止一人監督超要求的多個工地的現象。要探索村鎮民房建設的質量監督、監理模式,提高村鎮民房建設質量。要繼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大依法處罰力度,杜絕三級以上重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
篇9
關鍵詞:城市規劃;影響;戰略;具體分析
Abstract: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refers to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rough the free flow of production factors and resources cooperation,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to the city with rural, rural and city, rural and urban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cess. Because the countryside and city are interrelated, interdependent, mutual complement, mutual promotion, rural development, high without the city's radiation and the impetus of city development, also cannot do without the rural areas to promote and support. Give full play to promote the role of city leading role in rural and rural to ci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overall city plan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influence of our Hebei province Handan city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f city planning.
Keywords: city planning; influence; strategy;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O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城鄉統籌發展中的城市規劃不能簡單理解為城市的經濟發展,而應該聯系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重新認識生產力要素的配置,重新認識土地資源的配置,去認識社會資金在城鄉的配置,還要從改革生產關系的高度去重新看待農民工進城和城市人下鄉。
1城鄉統籌發展理念
以創新為第一生產力的知識型經濟將從根本上改變城市與鄉村的關系:鄉村已不再出于城市的依附地位,傳統的鄉村是城市生產要素的提供者。而知識經濟的大環境下,鄉村與城市的生產要素實現了互相流通合作。鄉村的價值和地位被重新評價: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以鄉村的健康發展為基礎的,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帶動了鄉村的技術進步,促進鄉村的科學發展。城鎮以外的空間不再是單向被動地承受城鎮的資源耗費和經濟、社會的主宰,而對城鎮的發展越來越表現為依賴與制約并存、支持與競爭并存的格局。因此規劃理念也應該與時俱進,把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研究,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2城市規劃概念
城市規劃是指預測城市的發展并管理各項資源以適應其發展的具體方法或過程,以指導已建環境的設計與開發。城市規劃通常包括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在一些大中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之間增加城市分區規劃。傳統的城市規劃多注意城市地區的實體特征?,F代城市規劃則試圖研究各種經濟、社會和環境因素對土地使用模式的變化所產生的影響,并制訂能反映這種連續相互作用的規劃。
3城鄉統籌規劃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城鄉統籌規劃對城市規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3.1總體規劃
總體規劃指綜合性的城市規劃。是確定一個城市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以及制訂城市中各類建設的總體布局的全面環境安排的城市規劃。城鄉統籌發展的戰略要求在城市總體規劃中,要綜合考慮城市和鄉村的整體發展。
3.2 城市分區規劃
在中國,城市分區規劃指根據已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所做的市內各局部地區的規劃。各區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質,有各自的規劃。不同功能區要綜合當地農民工的比重,合理構建有利于農民工生活的城市設施。
3.3 功能規劃
對某些領域(如運輸、住房和水質)的需要或活動定出目標,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規劃,通常由政府制訂。城市規劃時要充分考慮運輸、住房、水質等對附近鄉村的影響,抓住城市功能規劃的契機,制定帶動鄉村發展的整體方案。
3.4 住房建設規劃
住房建設規劃指制訂出若干年內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規劃,包括居住區和住房建造的數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項指標。住房規劃是穩定在城市務工農民的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城鄉統籌發展提出了重視在城農民的要求,城鄉居民的和諧發展是城鄉統籌發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3.5 實體規劃
為開發或改造一個地區而預先做出的設計,把現有一切自然和人為的物質條件納入規劃,加以全面考慮,包括基礎設施、房屋建筑、最佳開發戰略等。對于地區的開發要注意對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對農田耕地的保護;建筑施工注意避免噪音污染:工廠要經過嚴格篩選,禁止將工業三廢排入農田。
3.6用地平衡
在中國的城市規劃中,按土地的使用性質,將全市或局部地區分為工業、農業、居住、道路、綠化等用地;確定各類用地的合宜面積分配與比例關系,編制用地平衡表,從而得出以人為單位的用地面積數,以資分析和比較。城鄉統籌規劃要求城市規劃必須兼顧農村規劃,達到兩者平衡。
4城鄉統籌發展背景下城市規劃新戰略
4.1注重規劃過程,創造實施總體規劃的良好社會環境
①規劃者應立足城市現狀,充分考慮制度環境和社會經濟文化現實,避免片面追求或陶醉于規劃成果的所謂科學和完美的“形式規劃學”;⑦要充分認識規劃過程的價值,規劃過程與規劃結果同等重要,通過多方參與和協同工作過程,宣傳和普及規劃知識,增強規劃意識,使各方統一思想,求大同存小異,使規劃真正成為社會對城市發展的集體意志,自覺形成執行規劃、實施規劃的社會環境。
4.2 注重城鄉協調發展,彌補規劃“真空”地帶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周邊的郊區或鄉鎮地區的發展也極為迅猛,城市郊區的無序發展不僅會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也會給城市遠景空間拓展埋下許多隱患。為了城鄉協調發展!在規劃中不但要考慮城鄉產業互動,更要加強城鄉空間的整體控制,彌補傳統總體規劃的不足。
4.3 剛柔并濟,應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發展的不確定性
新時期的總體規劃要從指導功能布局、用地安排,轉向以資源環境為出發點,指導城鄉可持續發展;從確定性質、規模、指標,轉向科學管理城市規模和制定建設標準;從確定發展重點,轉向合理進行資源利用和空間管制。筆者認為,城市規劃應轉變目標和方式;淡化規劃年限和用地性質,突出市場經濟對土地資源的配置,突出空間結構規劃在總體規劃中的主導地位。使總體規劃成果剛柔并濟,政府要放手讓城市規劃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做到“松緊有度”,過于嚴格的控制手段只會導致城市進入“千城一面”的誤區,不利于城鄉統籌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是中國經濟發展新時期的戰略任務,是實現全面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城市規劃受到城鄉統籌發展的影響,開始逐步重視城鄉一體化。城市規劃,最重要的就是要圍繞“統籌”做文章,把城市和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為整體統一規劃,通盤考慮;要建立城鄉互動機制,通過城鄉有機融合,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要在“發展上”下功夫,最終形成城鄉協同共進、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
參考文獻
【1]吳永生.區域性城鄉統籌的空間特征及其形成機制叫.經濟地理,2006,26(5)810~814.
篇10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設發展;專業建設;實踐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對于城市規劃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探討的話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規劃的發展和專業建設的實踐出現了重大轉機,進入了全新的歷史階段。學術界對城市規劃的發展與專業建設的認識與探究也在不斷深入,對于推進城市規劃發展及專業建設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一、 城市規劃的發展和專業建設現狀
城市規劃的發展與城市規劃專業的建設密切相關,二者是理論與實踐相互發展、相互協調的關系。城市規劃的不斷發展導致該學科專業的建立和發展,而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的規劃發展和一個城市的建設方向,為城市規劃提供了理論基礎,而城市規劃實踐則為該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機會和發展機會。
對于城市規劃發展及專業建設的現狀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體現出來:
1、城市規劃發展與專業建設步驟不協調
作為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 城市規劃在其發展過程中已經向多方向多領域發展趨勢滲透,這種綜合式的發展往往使得規劃學科專業建設的發展與之不相應,跟不上當前形勢的變化。與此同時,對城市規劃更深層次的認識與探究也引發了規劃專業人員對于專業建設定位的思考,并推動了城市規劃的發展。但當前我國的城市規劃發展與專業建設還沒有結合起來形成相互作用的統一體系。
2、城市規劃的發展方向與專業建設有待深入研究
城市規劃的發展方向與專業建設方面的理論空白是我國城市規劃長期以來對各個學科知識綜合卻不適用的現象,應該要在大力強調城市規劃學科拓展的同時,科學地對各個學科的空間屬性進行探究并使其交叉領域知識成為指導城市規劃建設發展向導,如與城市社會學等相互滲透。所不同的是,城市規劃建設發展的交叉領域的研究應始終以空間為中心,再圍繞中心進行探究?;谖覈壳暗膰?,城市規劃領域更應注重城鎮化的發展規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及城市規劃學科基礎知識等方面,在城市規劃過程中逐漸形成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理論體系并且在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建立平衡,使得我國城市規劃在理論與實踐方面不斷革新進取,從而把握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方略。
3、城市規劃的發展方向與專業建設的價值觀等問題更應受重視
當城市規劃的發展方向與專業建設涉及到經濟和政策領域后,規劃工作往往會遭遇價值判斷困惑之類的問題。如在當前發展形勢下的規劃,人們應如何權衡公平與效率?主張公平的人認為規劃應該以社會的長期有效運行為依托。但對于處于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中的現實情況看,這種理念很難充分貫徹。但是若把效率作為城市規劃建設標準,則城市規劃作用的發揮將大打折扣,其存在的合法性也將受到質疑。因此,那些主張效率的觀點的人們希望改革傳統的規劃理念,將經濟學理論等融入到城市規劃實踐與專業建設中來,使之更適應我國當前的發展,并被地方政府所接納。
二、 推進城市規劃科學化發展與專業建設的對策
1、 注重對城市規劃專業辦學的管理
城市規劃專業建設在我國起步晚,并且許多學校在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等方面也都存在許多問題。況且,目前我國的城市規劃專業教育評估體系還是借鑒西方國家的制度來完成對規劃辦學質量的認證,我國的城市規劃教育還未形成完善統一的體制。而專業評估制度對于城市規劃專業的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國外的認證制度并不能完全適應中國國情,存在許多嚴重問題。因此,加強對城市規劃專業的辦學管理刻不容緩。只有全方位加強對城市規劃專業辦學的管理,才能切實提高我國城市規劃專業的教育效率。
2、 明確城市規劃專業建設的辦學方向并呈現特色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城市規劃理論研究的深入,使得城市規劃的教育事業得到了空前發展并呈現出它的特色。探究國情,我國的城市規劃是在公有制的背景下產生與發展的,在城市規劃教育中起主導作用的城市規劃專業,大都是來自建筑學學科,將城市規劃當作設計的辦學理念早已在人們心中占據重要地位。城市建設過程中各工程領域的知識和建筑學知識對于城市規劃同樣非常重要。所以,相對于有較好設計學科基礎的高等院校,有經濟地理背景的規劃可突出區域規劃和區域發展的特點,并可以延伸至社區發展的領域,將社會的和諧發展理念作為城市規劃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呈現不同的辦學特色。
三、城市規劃科學化的具體實踐
1、 城市規劃科學化應增強規劃意識
城市規劃科學化建設應在規劃過程中增強規劃意識,樹立科學的規劃意識。城市規劃是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和總體進步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城市的具體規劃中應樹立整體觀念和總體意識,把區域總體發展規劃與交通規劃、環境規劃等融為一體,樹立全方位城市規劃、全過程城市規劃意識,把宏觀城市規劃與微觀城市規劃,長期規劃與短期規劃結合起來,綜合考慮自然環境、交通、通訊等城市規劃資源配置等各方面因素,確保城市規劃科學化具有具體的實踐方向。
2、城市規劃科學化應樹立科學發展的觀念
城市規劃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把城市經濟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作為第一要素。城市規劃應緊密圍繞城市發展整體大局來開展,而不能只強調理論規劃而不顧具體實際。目前,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政策形勢持續變化,城市規劃要建立靈活機制,保持調整余地,以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形勢。與時俱進才是科學城市規劃的認真負責態度。
四、結語
城市規劃的科學化應建立在城市規劃理論的發展和相應知識的積累之上。城市規劃新的理論、新的理念和新的經驗層出不窮,城市規劃工作者應緊跟時代步伐,及時更新知識儲備。另外,由于城市規劃本身的綜合性和廣泛性特點,對規劃工作者的知識經驗要求較高,需要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自然等多學科。城市規劃的科學化應建立在理論體系的完善和豐富充實的知識積累之上,為城市建設實施提供相應的理論基礎。除了理論知識的完善,還應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實踐,做到學以致用,通過先進的理論模式建立更科學合理地城市,發揮城市規劃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立,肖偉榕;體現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動態規劃布局方法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胡娜;論城市規劃的價值理念與生態城市建設[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3]章光日;關于新城開發熱的冷思考[J];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0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