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孿生在教育中的應用范文
時間:2023-06-06 17:58: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孿生在教育中的應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策略一:構建數學文化課堂教學的目標體系
數學作為一種文化體系的教育,就是要通過數學使學生在知識教養、情感教育、智能發展、數學審美和數學文化觀念等方面得到發展。數學文化課堂教學的目標體系應構建為:教養性目標(知識技能)――認識價值;發展性目標(過程方法)――實踐價值;教育性目標(情意審美)――美學價值。
策略二:營造數學課堂文化的教學氛圍
1.倡導教學民主
教學民主能提供給學生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營造平等、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氣氛下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這樣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體會數學學習的快樂,加深對數學文化的情愫。
2.強化自主活動
讓學生自主活動,就是要把思維的空間、研究的時間留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潛質得到充分的開發。新教材呈現出學生周圍世界和現實生活背景下豐富有趣的學習素材,為學生提供了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并感受數學文化在生活中的價值體現。
3.創設學習情境
數學作為一門藝術學科,蘊涵著許許多多有趣而美妙、獨特而神奇的知識奧秘,教師要積極地開發和應用,把情趣盎然的數學文化內容生動有趣地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品位、去享受,無疑是一種樂趣。
策略三:揭示數學文化的內涵
1.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
在教學“分數的認識”時,可設置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打開課本看圖,說說有關分數產生的情況。分數是在分物體得不到整數結果時產生的。在我國古代用算籌表示分數,當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和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后,分數就變成現在的表示方式了。這足以見得有了數學家的不懈努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分數的表達方法也就愈來愈簡潔,直至今后我們還可以用字母符號來表示所有的分數。另外,還要學生理解分數的產生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之上的,體會“平均分”是最公平公正、最合情合理的分法。
2.展示教材知識點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如,我在教學《角》時,從現實素材中挖掘出了很多角的應用事例:(1)照相機的標準鏡頭和廣角鏡頭,可以改變拍攝的范圍。一般的標準鏡頭拍攝的范圍在45度到50度之間,而使用廣角鏡頭,可以擴大拍攝范圍。(2)看幼兒園滑梯的角度,一般是多少度為合適呢?根據詢問專家,得知一般滑梯的斜度在40到56度之間為宜。(3)學生椅子的靠背多少度適宜呢?
3.讓學生了解數學與其他學科間的聯系
在學習“分數、百分數”時,可向學生提供這樣的數學文化信息:我國科學家王菊珍對待實驗失敗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還有50%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敗?!贝蟀l明家愛迪生在談天才時用一個等式來描述,他說“天才=1%的靈感+99%的血汗。”這些“格言”不僅折射出偉人的人生信仰,同時還折射出數學的光輝。
4.讓學生了解數學家們的杰出貢獻
在學習“數的整除”之后,有必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他認為“任何大于2的偶數都是兩個質數之和?!痹诋敃r無人問津,200年過去了,這一猜想就像一座堅固的堡壘,巋然不動。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1966年證明出了這個震驚世界的“1+2”。讓學生了解數學家們的貢獻,讓他們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對培養學生認真學習鉆研的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讓學生寫數學故事、數學小論文、猜數學謎語、編寫數學兒歌,參加一些數學知識競賽、數學智力游戲,做一些數學小剪報,都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通過實踐創作也能達到以美衍趣、以美激情、以美啟智的目的。
5.讓學生感受數學的趣聞、軼事
七月八月為何連續兩個大月、“數學黑洞”“親和數”“完全數”“孿生數”都是數學文化課堂教學的寶貴資源,已成為數學文化生活中一道美麗的大餐,挖掘出來必將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數學不但能促進人們邏輯思維的發展,而且能培養人們的創造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借助數學科學的文化價值,把蘊含在數學課程中的思想方法、價值觀念、審美情趣進行挖掘,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熏陶。作為知識,無需終生銘記,但數學精神會激勵終生;解題技能無需終生掌握,但觀念及其文化哲學會受用終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是一種應有的現實的價值追求。
篇2
【關鍵詞】 文化背景 口語交際 初中英語
初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中學英語教學必須通過引導學生有序開展聽、說、讀、寫訓練活動,引導學生學到最基本的英語知識,具備最基本的英語口語交際和英語社會交往能力,要求學生掌握下列兩種英語實際運用知識:(1)英語基礎知識,比如英語單詞、語法、句型等;(2)英語口語交際知識和英語口語交際規則,即歐美文化背景知識。事實證明:當學生牢牢掌握了上述兩個方面的知識后,才會充分發揮其英語的社會交際功能。
1. 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交際中的重要性
語言與文化是一對密不可分的孿生姐妹。學生如若對英語文化背景不了解,就無法正確理解英語,就更談不上正確運用英語開展交際活動。例如,到歐美留學的許多中國留學生,均掌握了非常豐富的英語詞匯和非常準確的英語語法。可是到了歐美國家,卻無法與外國人進行正常的口語交際活動,或在口語交際中Chinglish(中國式英語)頻出。究其根源,是因為他們不具備最起碼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在校初中學生學習英語,原本就不具備英語社會環境和英語文化環境,況且缺少社會閱歷,缺乏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因此,要想引導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口語交際,就必須在授予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再授予學生英語交際規則、英語交際知識、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等。例如,可以在講解英語課文內容的同時,有意無意地告訴學生:在歐美等國,人們認為13這個數字非常不吉利而對之非常忌諱。也正是出于這種忌諱心理,在歐美等國的賓館與高層建筑中,既不存在13層樓,也不存在13號房間,12之后就是14。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是其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培養學生在與對方進行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根據文化背景、語境、話題等說出恰當得體的語言。
2. 在英語閱讀理解中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性
2.1 文化背景知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推斷文章的諸多未知信息
英語閱讀理解具有多層次性與多元化特點。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掃除閱讀障礙既需要具有大量的詞匯儲備,更需要從文字閱讀的層次上升到理解的層次。高層次的英語閱讀理解必須建立在對厚重的背景文化知識的了解之上。唯有如此,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才可以做到流利與曉暢,才能夠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因為,作者在創作閱讀文本時,對于某些他認為是眾所周知的信息便會惜墨如金,對于某些不宜直接表白的信息,往往會采用比較含蓄委婉的手法來表達,有時作者還會將深刻的含義隱藏于文字的背后等。如此,則在無意中給學生設置了程度不一的閱讀理解障礙。而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與文本創作相關的背景知識推斷文意,可以有效地排除上述閱讀障礙。
2.2 背景知識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提高英語言語的應用能力
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學生具備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綜合應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因為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即為言。學生只有熟悉并掌握西方比如英國、美國等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才能加深對英語語言的理解,才能迅速提高自身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與英語交際能力。以閱讀理解《A Freedom Fighter》為例。學生如果對美國的黑人運動與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等毫無所知,美國黑人因為 “公交車事件”而罷工和與游行的行為就無法理解,馬丁?路德?金會發表《I Have a Dream》演說的動機也就無從知曉。
可見,閱讀理解英語文本的障礙多種多樣:既有來自語言層面的障礙,又有來自對西方諸如美國、英國等國家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而造成的障礙。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注意文本背景知識的介紹,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背景知識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的巨大作用,鼓勵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過程中,關注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為多層次地理解閱讀文本、提高自己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