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市場分析范文
時間:2023-06-12 16:38: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科技市場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常州市;銀行業;科技金融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10-0102-02
1 科技金融的內涵
嚴格意義上的科技金融概念第一次正式使用是在1994年,但長期以來,對于科技金融的概念卻沒有明確、完整、科學的定義。趙昌文、陳春發、唐英凱(2009)首先給出了“科技金融”的定義,他們認為“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與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創新型安排,是由向科學和技術創新活動提供金融資源的政府、企業、市場、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主體及其在科技創新融資過程中的行為活動共同組成的一個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
2 銀行業科技金融文獻綜述
對銀行業而言,Gurley(1960)認為,銀行系統有助于經濟發展與科技創新[2]。King和Levine(1993)認為,銀行可以通過判斷企業與項目的前景,對其中最具潛力的企業和項目加大信貸資金的支持,從而實現支持科技創新的作用[3]。Stulz(2000)認為,銀行通過對科技創業企業的監控,可以較為準確地把握項目的進展與科技企業的狀況[4]。林毅夫和李永軍(2001)論證了中小銀行對于科技創業企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的積極影響[5]。
其中針對銀行在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方面,國內學者給出了建設性意見:陳軍、蔣明珍(2009)[6]和洪銀興(2011)[7]指出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需要政府的引導性投入,國家應從政策方面給予傾斜,如省級地方政府在銀監會的支持下,可從銀行本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建立防火墻,在財務會計上給予科技型企業更多的支持。黃成蓮(2010)[8]提出銀行應完善針對科技型企業的貸款擔保機制,以解決科技型企業的貸款擔保難問題。趙又力、陳逸君(2010)[9]提出為解決科技型企業缺少抵押品這一難題,銀行等金融機構應開發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相適應的融資產品和服務,積極探索開辦股權、倉單、應收賬款、商標、專利權為質押品的質押貸款方式。
科技金融,不僅涉及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而且包含銀行類金融機構、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對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支持。但由于常州市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還是依賴貨幣市場和銀行,因此,本文的研究重點是基于銀行視角。本研究將在上述學者們研究成果基礎上,基于對常州市不同銀行的實地調查,著重研究常州市科技金融現狀,提出相應對策。
3 基于常州市銀行金融支持常州科技型企業的調查
3.1 常州市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貸款特征
在銀行科技型企業的信用評級指標中,不同銀行的評級指標相差不大。其中常州市農業銀行和常州市建設銀行的評級指標一樣,包括企業的基本素質、創新能力、成長性、償債能力、現金流量、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七個指標;江蘇銀行除以上七個指標外還包括企業家素質指標;常州市建設銀行的評級指標在以上七個指標中剔除了創新能力指標;農業發展銀行則不包括企業基本素質指標和企業成長性指標;招商銀行的信用評級指標是企業基本素質、償債能力、現金流量、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五個指標(見表1)。
3.2 常州市銀行金融產品創新
對科技型企業融資方式,常州市建行仍堅持“優質客戶+有效資產抵押”為主的經營模式。有管理經驗的分行結合特色專業市場的客戶需求,經總行準入后可適度開展聯?;ケ5忍囟〒7绞降臉I務創新。常州市農業發展銀行只有針對科技型企業的企業票據融資方式,科技型企業融資產品創新不足。招商銀行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的融資產品有限,主要也是集中于有限的傳統融資方式(見表2)。
4 銀行業科技金融的推進
4.1 金融產品的創新
商業銀行應積極發展應收賬款、訂單、倉單、出口退稅賬戶、股權、保單質押;充分運用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信托計劃,對高新園區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可組織聯合發行“高科技企業集合票據”,“高新技術企業融資信托計劃”,滿足科技型企業經營發展的資金需求;探索開展高新科技融資租賃業務,增強科技型企業資產流動性,緩解企業債務負擔;江蘇各銀行應加大對種子期和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支持,積極研究針對種子期和初創期的科技金融創新產品;發展離岸金融,與境外基金、外幣基金、離岸基金合作,利用外資幫助中小企業融資。
4.2 建立銀行合作機制
商業銀行應積極與科技中小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主動配合對科技型企業的融資能力培育工作,共同為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創造條件;加強高科企業的跟蹤服務,對其進行信貸投向專項統計,并及時將信貸支持情況反饋給政府部門。同時,要加快開展科技型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工作,不斷完善企業信用檔案,促進銀企之間建立長期的信用合作關系。參考文獻:
[1]趙昌文,陳春發,唐英凱.科技金融[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Gurley J G,Shaw E S. Money in A Theory of Finance[M].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60:13-18.
[3]King R,Levine R. Finance,Enterpreneurship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513-542.
[4]Stulz R M.Finance,Financial Structure,Corporate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2000,1(1):11-38.
[5]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1(1):10-18.
[6]陳軍,蔣明珍.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和科技創新機制與對策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09,6.
[7]洪銀興.科技金融及其培育[J].經濟學家,2011,6.
[8]黃成蓮.對新余市金融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狀況的調查[J].金融與經濟,2010,10.
[9]趙又力,陳逸君.科技型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問題初探[J].江南論壇,2010,03.
[10]李紅浪,蔣沖.關于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業務發展的若干思考[J].中國市場,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