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五大核心素養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8: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化學五大核心素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化學五大核心素養

篇1

【關鍵詞】素質 科學素質 培養 策略

步入21世紀,教育改革更著重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初中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在新教改的形勢下,對初中生進行化學科學素質的培養更是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然對學生進行化學科學素質的培養的同時也存在諸多的問題,需要教師有相應的策略。

1.初中化學科學素質的涵義

化學科學素質的內涵比化學科學文化素質的內涵窄, [1]化學科學素質主要由化學科學知識、化學科學能力、化學科學方法、化學科學意識和化學科學品質五大要素構成。

2.初中生化學科學素質的培養

2.1 培養學生的化學科學知識。

化學科學知識是構成化學科學素質的基礎要素,[2]沒有掌握一定的科學事實,所謂科學素質也無從談起。初三化學基本概念教學,體會化學基本概念是化學基礎知識的概括反映。初三化學基本概念多而抽象,學生領會和完整掌握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難度。

2.2 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科學素質教育的第二個方面應該強調培養、發展學生的化學科學能力。化學科學能力是科學素質教育的核心。

2.3 培養學生科學方法。

科學方法是人們在科學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徑和所運用的各種方式及手段的總稱。[3]掌握科學方法無論從學習知識的角度或者從發展能力的角度來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階段,要求學生掌握科學方法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教給學生普通的自然科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2.4 培養學生的化學科學意識。

科學意識包括兩重含義,一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自然科學觀;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實際問題,要有科學意識的進行對待、處理或解決。

2.5 培養學生的化學品質。

化學科學品質是一種非智力因素,[4]它主要包括興趣、情感、意志、態度等方面。因為這些品質具有強化學習過程的驅動力的作用,又對學生學習化學科學具有控制調節的反作用。所以,我們把這些品質稱為化學科學品質。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通過多種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對發展學生化學科學素質有重要意義。

3.培養策略

3.1 認真學習化學科學理論,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要認真學習《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5]學習和研究初中化學教學大綱,真正認識到九年義務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實施素質教育,使初中化學教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樹立化學科學素質教育觀點。

3.2 研究教學大綱,用好化學教材。

只有認真學習新的教學大綱,研究新教材,明確和掌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使之難易適度,減輕學生不必要的負擔,真正用好教材,培養學生的化學科學能力,為提高學生化學科學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3.3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學習并借鑒一些先進、行之有效的國內外中學化學教學經驗,積極參加教學改革,精心組織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真正、徹底改變“滿堂灌”、“題海戰”、“黑板上做實驗”的落后教學方法。教師應由勤奮型向科研型發展。要走:學習 ――思考――實踐――總結的道路,用啟發式教學為指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將來能夠終身不斷繼續學習,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3.4 加強實驗教學,開展課外活動。

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化學科學素質的重要一環。教師要認真做好演示實驗,創造條件完成學生分組實驗,可以把一些知識改為學生分組實驗,提高實驗質量。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實驗課外活動,提高學習興趣,開闊視野,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

總之,從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初中化學科學教育內容應該是最低限度的、為適應社會需要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它的內容也是科學的、有序的,但不追求邏輯嚴密和系統完整。在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知識、技能和能力的關系。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形成能力的基礎,而能力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必要條件,是促進他們提高學習水平的重要因素。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采取多種方式激勵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和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等。同時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學生,對他們采用不同的方法。我們盡可能的按照新教改的要求使21世紀的初中生的化學科學素養有一個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治國.試論中學化學教育與科學素質的培養[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1):57-58.

[2] 解守宗,師雪琴.中學化學與實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2-15.

[3] (蘇)蘇霍姆林斯基.周蕖等譯.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

篇2

關鍵詞:對口招生模式;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

1“科學素養”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解析

“科學素養”這一概念,自首次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到現在,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其深刻的內涵,一直處于研究發展中,目前還沒有形成廣泛認可的概念界定。一些權威組織機構如美國科學院、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和個人研究者都對科學素養進行了定義。美國學者米勒(Miller)提出了科學素養的三個維度:科學術語和科學概念、科學過程的理解、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而我國學者韋鈺認為科學素養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習慣于對遇到的問題用探究的方式來對待、讓探究成為基本的生活態度和思維方式。盡管不同學者對科學素養概念表述不同,界定的科學素養都包含了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探究;科學情感和態度;對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的認識等四個方面的內容。而學前教育專業,其教學對象為幼兒,是幼兒科學素養的啟蒙者,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較一般的公民科學素養在內涵上存在差異。教育部2001年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其中明確了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內容和要求,同時也對幼兒教師提出了具體的指導要求,其具體要求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這些具體要求,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該具有的科學素養。依據科學素養相關文獻分析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有關幼兒科學教育文件精神,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1)科學情感態度方面,應具有科學的態度,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親近大自然、熱愛科學,有辯證思維、創新意識。(2)科學探究方面,應具有較強的動手動腦、手腦并用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具有利用各種科學方法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進行實驗實踐、科學評價等能力;具有針對具體的問題情境,整合不同學科內容解決問題的能力。(3)科學知識和技能方面,應具備系統的科學知識體系,扎實的幼兒科學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等。

2對口招生模式下專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

2.1對口招生模式下??茖W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教育情況分析

對口招生模式下??茖W前教育專業學生,是指中職畢業生通過文化課考試和專業技能測試,升入高等院校對口專業或者相關專業繼續學習的學生。這些學生沒有經過高中的學習,是初中畢業后直接到中職學習,再升入大學。經過對這些學生進行了解得知,他們在初中所學的科學知識是十分有限的,物理、化學等課程還是他們的短板;他們所在中職學校開設的主要課程是專業課程和文化基礎課程。文化基礎課程主要是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一般都不開設生物、化學、物理等科學相關課程。這些學生進入大學,學校開設的課程主要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而針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僅有的一門科學相關課程就是幼兒科學教育,很顯然,這對培養原本科學基礎薄弱的對口招生模式下??茖W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是遠遠不夠的。

2.2對口招生模式下專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現狀分析

2.2.1科學情感態度方面

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有著相信科學的態度,對周圍的新事物和新現象比較感興趣,并且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熱愛并親近大自然;但是也存在部分學生把科學看得十分高大上,認為科學應該是像牛頓這樣的科學家的事情,跟我們沒有多大的關系,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學習;甚至有部分對口招生模式下??茖W前教育專業學生片面的以為科學僅僅就是做實驗,對科學沒有正確的認識;雖然大部分學生對新事物和現象感興趣,但是僅僅停留在意識層面,如對于看到的現象較少積極主動的去了解背后的科學原理,科學學習的主動性不強;此外,在辯證思維和創新意識方面,大部分的學生表現為缺乏辯證思維,創新意識不夠。

2.2.2科學探究方面

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科學探究缺乏基本的認識,如有學生認為科學探究就是做實驗;大部分學生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的了解不夠深入,如不懂得有哪些科學方法,甚至認為觀察僅僅是依靠眼睛;缺乏真正的科學探究的親身實踐經驗,大部分對口招生模式下??茖W前教育專業學生反映從小學入學以來,幾乎沒有自己動手操作過實驗,有的只是在初中化學課上,觀察過老師在化學課堂上的化學實驗演示;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大部分學生缺乏分工協作意識,并且依賴思想嚴重。

2.2.3科學知識和技能方面

在調查中,發現對口招生模式下專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知識基礎薄弱,技能水平較差。大部分學生缺乏正確的科學基礎知識,如有些同學錯誤的認為一天二十四小時是因為地球公轉一周,有些同學想當然的以為“光年”是時間單位;對科學原理的了解不夠深入、全面,如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到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卻不理這一科學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對科學現象不能結合科學原理進行解釋,有些可以做出解釋,但是也存在不全面或是概念混淆等問題,如大部分的學生不能正確解釋光和影子的關系、不能利用物質的三態變化原理解釋霜、雪的成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