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區建筑設計范文
時間:2023-06-22 09:49: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居住區建筑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居住區的建筑設計規劃是建筑專業的一個分支,通過科學的設計規劃,出具最為合理的戶型,能夠使城市的用地矛盾得到緩解,使居住區的環境得以優化。當前我國對居住區建筑設計規劃的研究及應用水平還有待提高,建筑設計師應看到設計規劃的重大意義,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升國內居住區的建筑設計規劃水準。
一、居住區建筑設計的重要性
1、居住建筑對人居的重要性
隨著住房政策的改革,住房商品化使城市住房成為城市居民的消費重點。特別在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大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居住用地緊張;中小城市的環境保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的時代背景下,居住建筑的質量好壞,直接決定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和效果。
2、居住建筑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良好的居住建筑,特別是良好的居住環境,將使城市的發展更具活力。它能通過良好的物質環境,結合文化環境的法制管理,吸引和容納更多城市發展需要的人才。在住房市場化的情況下,良好的居住建筑和居住環境,能加快建筑資金的市場周轉,從而扭轉當前大量商品住房積壓的被動局面;同時,良好的居住環境和居住建筑,還可以建立良好的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美化城市形象,促進城市的旅游業和居民的社會凝聚力,增加居民的社會參與感和推進民主社會生活,為解決環境生活惡劣、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就業困難等問題提供了物質解決出路。
二、現階段居住區建筑設計的原則
住宅是一種建筑物,也是一種社會藝術的體現,不僅要用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物質需要,還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作用,為人們提供文化、娛樂、交往等賞心悅目的社會交誼場所,因此只有當建筑的三維幾何空間與人結合在一起而成為四維空間時,建筑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在進行室內的設計時應從“以人為本”的原則出發,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運用整體優化設計、配套布置的觀念及方法,按照合理的功能需要來精心組織空間、設計細部,力求使設計方案合理化、舒適化。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心理要求:住宅要求有“家”的感覺,使居住者感到安全、親切、有歸屬感。設計中應考慮到住宅使用者的家庭狀況及文化素質對生活空間的要求,使住宅中的各個功能空間既有良好的聯系,又能夠相對獨立,不相互穿插干擾。在視覺效果上,空間組合、家具設備的造型及色彩的變化也應充分考慮心理需要以達到最佳效果。
人體工效:良好的室內生態環境是居住者健康體魄的保證,在廚房、衛生間內,這一點更為重要。在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使用者的需求,如家具、炊具、衛生器具的尺寸規模和布置方式,都要適應人體尺度而方便使用。廚房、衛生間內的聲、光、溫、濕度與空氣潔凈度都要達到保健衛生和人體舒適的標準。
三、居住區建筑設計策略
1、居住區的規劃設計
(1)整體空間
居住區在總體規劃的空間結構構思上,要體現文化的、地區的設計理念??傮w布局能與自然環境與城市環境相和諧統一,并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而其整體空間又能為城市創造出優美的城市景觀與天際輪廓線。在局部的空間結構上能突出街區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為下一階段建筑設計的個性化與多樣化創作留出一定的空間。
(2)技術層面
居住區規劃設計在技術層面要注重整體的協調性與科學性。首先,總體設計的功能分布要合理,各項用地面積指標和技術指標恰當。交通道路規劃系統骨架明確,人流與車流的組織線路要清晰,并有完善的停車設施和市政配套設施。
(3)總體布局的重點
總體布局要講究住宅的朝向、陽光、通風,并有利于安全與健康。合理處理居住區公共空間的共享關系,來完善文化、藝術、體育、娛樂、商業等公共的配套設施。這既是符合新時期的一種生活方式,滿足一種生活需求,又為住區人們的公共活動、社交活動、情感交流提供較好的保障,并營造了社會的、公共的環境意識。
2、居住套型設計
套型是為住戶使用服務的,研究套型模式的最終目的是分析和預測套型設計的演變規律,從而提高、改善套型功能與質量,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產品。直接影響戶型變化的因素很多,大致分為四類:社會形態、家庭關系、住房條件、人口結構。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組成細胞,深受社會形態和文化模式的影響,而每一個家庭,由于所處地域的區別,又受到各地域氣候、環境、當地經濟水準、生活習慣等的影響,因此,套型又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及特殊性;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口結構與生活方式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對套型空間也會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套型又須具有多樣性與靈活性。
城市住宅套型模式的多樣性,其根本目的就是為居住者提供合適的套型,為不同家庭的住戶創造一種適宜的居住環境;而對于建筑設計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了解影響住宅套型模式的各種因素,并加以綜合考慮,最終貫穿落實于方案中,為入住居民提供最佳、最適宜的住宅空間。
3、室外環境設計
(1)道路交通的設計
居住區環境離不開道路和場地,在交通組織上,應充分考慮居民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將小區人流和車流完全分隔開來,做到互不干擾。主人口應明確合理,便于內外聯系,同時滿足消防、救護、抗災、避災等要求。
(2)綠化設計
綠化設計要以人為本,“可以遠觀而謝絕入內”的綠化不可取,要摒棄那種以草坪為主的做法,因為樹木與草坪相比,不僅更能吸收有害氣體,產生氧氣,而且還能減少噪音,降低小區熱島效應,也有利于鳥類的棲息,使小區生物多樣化。另外,還可根據一些建筑布置,做些墻面、屋頂立體綠化。
(3)公共活動及配套設施的布置
一方面要設計布置合理,在方便居民的同時,還應避免對居民生活的干擾和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采用底層架空,擴大單元入口和樓梯問面積,高層將外廊局部擴大,增加交通樞紐的前室等措施增加居民聯絡、交往的機會,也可較好地滿足居民的休息、娛樂,以及社區服務、停車等需要。盡管這樣做會損失可銷售建筑面積,但卻能使建筑內外空間延伸,美化居住環境及改善生活質量,最終導致該樓盤熱銷。
(4)提供無障礙的活動空間
住宅建筑無障礙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對每一個人的關懷”,使所有的人在走道通行和設施卜沒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礙。因此,住區老年人活動中心和活動設施的建設應引起重視。樓梯入口平臺應能方便輪椅回轉,小區活動中心、室外道路高差以及住宅入口應做無障礙設計。
4、居住建筑室內環境設計
(1)適應個性化發展的平面布局
除必要的分戶、承重墻體外,盡量采用輕墻分隔,形成可變空間,適應不同家庭構成和生活階段的需求。盡可能地為用戶在水管布置、插座設置、容量預留、門洞位置等方面作潛伏設計,滿足用戶的個性化發展。
(2)整體設計的廚衛空間
從設備選型、通風排氣、管道暗藏、集中管井及細部裝修等要求出發,對廚衛空間實行了一次裝修到位。這樣做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避免二次裝修帶來的水、電、煤氣等方面的隱患。
結束語
居住區建筑的設計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它涉及的行業十分廣泛,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居住區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到設計的每個細節部分,把優化規劃和建筑設計思想充分結合起來,對居住區建筑的市場潛力要進行充分體現,這樣才能營造出一個優美和舒適的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王輝,吳龍洙.建筑設計方法分析[J].中國房地產業,2011.
篇2
關鍵詞:居住區 商業建筑 設計 空間設計 問題
中圖分類號:TS958文獻標識碼: A
1、我國居住區商業建筑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居住區商業建筑在設計上總體的狀況而言,實際上,矛盾在于“商”與“住”這兩個方面。
1.1建筑的整體規劃布局方面
居住區商業建筑的整體規劃應該站在整體全局的角度來實現,這樣才能較好完成建筑本身溶入社會中的要求。在居住區商業建筑較為發達的國家,一般情況下,政府對于居住區的商業建筑的開發持有控制權,而開發商需與當局結成開發的伙伴關系,以確保開發的合理性。而在國內,開發商擁有較大的變動權利,這樣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現象,諸如,規劃的滯后、分期建設、分批入住,導致達到規劃的終極狀態需要一定的時間,從而影響居民生活。同樣,規劃規模的不合適,有些居住區開發商將投資和開發的重點轉向商業地產,出現了商業建筑的開發過度,結果導致商業建筑“供大于求”,對居民生活造成巨大的浪費。
1.2建筑內外部設計方面
(1)內部空間處理不當
有些居住區商業建筑在空間處理方面較為草率,平時生活中經常看到居住區多層建筑中,往往一層的經營和銷售比較紅火,但是因為沒有提供通往二層及以上部分的通道,因此銷售和出租均受到影響。
(2)外觀設計不當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居住區呈現出更加豐富的形態,而大多數店面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缺乏特色,不能和外部環境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得商業建筑與居住區沒有銜接。與之相反,一些商業建筑則是一味的為了博得眼球,刻意的使用一些花哨的外觀,其主要缺點是忽視了商業建筑使用的基本功能,并且和居住區的形象格格不入,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業氛圍的營造。
1.3商業主題定位方面
最近幾年居住區商業建筑中,獨立的大型的步行街較為常見,這種商業建筑設置是對傳統的I臨街鋪面的一種革新,開始的時候會給人以方便清新的感覺,獲得了較好的口碑。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這種商業建筑模式存在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正是這種一站式的購物街,包含的東西大多相同,時裝、百貨、休閑等等一應俱全,這樣就失去了其個性元素,造成商業主題定位的模糊,區分困難,最終導致經營不佳。
2、居住區商業建筑的空間設計方法
商業建筑的空間設計分為兩種,內部空間設計和外部空間設計。內部空間主要是人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技術手段從自然空間中圍起來的,一般是使用諸如墻、柱、屋頂等建筑實體圍成一個密閉的空間,這個空間不但包括建筑的室內空間,同時也包含由建筑實體圍成的內街市、內庭院等等。相對于內部空間,外部空間是指由建筑實體分隔而成的屬于城市公共部分的空間,很容易受到氣候,溫度,陽光等的影響。
2.1內部空間圍合和開敞的變換
圍合與開敞的變換,在居住區商業建筑的內部空間設計中,可以使用靈活多變的隔斷要素進行設計手法的變換。例如,對于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內部空間,中間可以使用具有分隔功能的隔板隔斷,進行靈活的分隔。打開后成為一個連通的整體空間;收起來,可以變成幾個或者更多的小的獨立空間。通過變化的隔板,實現各個獨立空間的高度和寬度的變化,滿足居民在商業建筑中進行不同活動對所需空間的要求。
2.2內部空間的豎向高差的變換設計
在商業建筑設計中,豎向高差的合理變換對于內部空間設計至關重要。高差的設置可以區分不同領域。一般可以采用多種高差設計手法來實現內部空間的二次劃分,從而到達―種特殊空間的效果。比如,通過臺階處理地面的高低變化,連接高低不同的空間,營造出一種動人的線造型。在多功能空間或者內部空間有限的地方,將臺階作為休息設施就是應用這一原理。同時,當基面之間的高差較小時,可以將不同邊緣空間有效的劃分,保持空間的連{賣眭,使身體容易接近。
豎向高差的設置對于商業建筑設計中有利也有弊。其不足之處在于占據的空間較大,因此在居住區集中式的商業建筑中一定要慎用。
2.3內部空間物理環境設計
居住區商業建筑的內部空間物理環境設計要素包含:材料和質感,光環境和色環境以及聲環境。物理環境設計對于商業建筑的內部空間設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材料和質感設計
居住區商業建筑內部空間主要的形態取決于空間界面的形狀構成方式。界面要保持一定的連續性和整體性。材料分為人工和自然材料兩種。自然材料淡雅含蓄,具有親切感。人工材料色澤鮮明,富有時代氣息。合理的選擇變化可以達到豐富的效果。材料的質感要求注重整體性,在統一中求變化,以體現商業環境自身的氣質。
(2)光、色、聲環境的設計
光使得建筑產生了生命力,沒有光就沒有空間造型。光環境設計可分為自然采光設計和人工照明設計兩類。在居住區商業建筑中這兩類設計都非常重要,一般從利于環保,以人為本等角度出發。
色彩具有改變物體形狀及空間形式的功能,創造舒適的色彩環境不僅可以彌補某些建筑設計上的不合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向顧客傳遞一種性格和信息。
和上述兩種環境設計一樣,聲環境同樣是內部空間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往往被人們忽視。在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中,某些利于舒緩人們壓力,消除空間噪音的設計元素是利于改善聲環境的,諸如,雕塑、柔美的音樂等。
2.4外部空間的設計
商業建筑的外部空間主要是指依托商業建筑之外的室外空間,是人們有計劃,有目的的從自然環境中界定并加以改造的具有商業價值的外部環境。
(1)商業廣場
一般的商業建筑如果定位于道路的交匯邊緣,則在此地帶對于行車的視距與交通安全、人流的聚集與疏散、車流的組織都需要適當的安排緩沖地段。商業廣場不僅用于人流的疏散,并且可以作為商業活動的舞臺,這種形式活潑自由,充滿輕松的氛圍。有力的增強了城市活力,吸引了顧客,可謂是一舉兩得。
(2)沿街退讓
這種外部空間設計是一種緊臨道路而設的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稍诮值赖倪吘壍貛叫杏诮值劳俗尦鰧儆诮ㄖt線范圍之內的私有空間。它可以搭造建筑與居住區和城市之間的橋梁。
(3)建筑周邊灰空間
柱、廊、棚、架等都屬于商業建筑周邊的灰空間,這些結構具有室內空間和室外空間的共同特點,和室外空間有一定的聯系和區別。和室外空間相比,它可以使人們少受到自然不利條件的影響,起到保護作用。
3、我國居住區商業建筑的的發展建議與方向
3.1對我國當前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的建議
總的來說,我國現在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還比較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設計缺乏特色,設計手段雷同等。
針對上述問題有以下建議:(1)使用全過程設計系統。使用一整套有特色的設計與服務,達到獨特的設計理念并開拓全新的城市商業
建筑空間。每一項設計,不單是一個設計,更是一個真正為居民服務的作品。(2)針對具體設計實例,完成與周邊環境,人文要求,商業氣息等結合的創造性設汁。
3.2我國居住區商業建筑的發展方向
對于我國居住區商業建筑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從兩個層面考慮。(1)街區型居住區商業建筑的發展方向。街區及底層一般多是商業建筑,內部為住宅。這種布置模式,可以方便利用現有城市資源,同時可取長補短,根據周邊環境有機整合整體設施。(2)居住區商業建筑集中化,多種商業經營和城市交通系統有機結合。隨著家庭汽車的普及,這種居住區商業建筑集中化和大型化必然成為主流。
4、結語
在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中,我們應該注重人性化的設計,設計中創造多元化與立體化的商業空間,實現人們向往的空間環境和心里預期,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商業效益。成功的商業建筑應該是一個地區,一個時期文化的濃縮的寫照,對于傳播物質文明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馬曉泉.淺談居住區商業建筑[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22)
[2]郭旭博,韓永杰.淺析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理念[J].土木建筑學術文庫2009(1 2)
篇3
【關鍵詞】建筑節能技術;居住區;分析
1、引言
我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隨著近些年對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國家能源日趨緊張,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戰略將節能減排納入國家發展層面。建筑業的迅猛發展和對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建筑的節能勢在必行。建筑節能技術的推廣和使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何在住宅建筑設計中更好的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建筑設計人員需要探討的問題。本文對住宅建筑節能技術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探討,為相關設計人員進行建筑節能設計提供依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建筑節能技術
2.1 墻體節能技術
外墻外保溫技術和外墻內保溫技術是當前墻體節能技術的兩種主要應用技術,其中外墻內保溫應用較為廣泛。在強調和推廣建筑節能之前的建筑設計中,由于不需要進行節能考慮,建筑墻體的材料采用一般是單一的材料,比如空心砌塊墻體、加氣混凝土墻體。隨著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和強制性措施的要求和需要,這種單一材料的墻體由于其導熱系數太大(一般是保溫材料的20倍)導致不能滿足保溫、隔熱的要求,繼而被淘汰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承重材料與保溫材料組成的復合墻體,這種墻體因保溫材料的位置不同,將節能保溫技術分為多種形式。我國建筑節能技術尚處于初級發展和應用階段,在前期外墻內保溫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特點,使得其在推廣應用方面比較容易,其優勢特點就是成本低、施工比較方便。隨著我國住宅建筑節能標準的提高,內保溫的節能技術不能夠適應時展的需要,同時外墻外保溫技術的成熟和發展,相比而言,具有以下優勢。
1)對住宅建筑的主體具有保護作用,能夠提高和延長建筑的使用時間。外墻外保溫技術是在建筑節能設計中將保溫層設置在外墻體的外部,將墻體本身包圍,阻礙了與外部接觸的程度,繼而減少了墻體的受損速度。比如,溫度變化、有害氣體入侵、紫外線的照射,這些影響都會對結構墻體產生不利的影響,可以通過這種外部保護層進行隔離和保護,延長有效使用年限,并降低了長期以來受雨雪等自然損害帶來的維修費用的增加。
2)降低熱橋影響。外保溫可以防止熱橋部位產生結露,同時可以消除這種現象帶來的熱量損失。
3)無需設置隔氣層,墻體保持干燥狀態。外保溫技術能夠使外部水汽與墻體材料處于隔離狀態,從而保護了墻體中的滲透性高的材料不受濕氣的影響而降低自身材料性能。這是內保溫技術無法比擬的優勢所在。
4)室內溫度能夠保持穩定。當室內溫度受到內部環境影響上升或下降時,墻體的結構層能夠吸收或釋放熱量,來保持室內溫度的穩定,如果保溫隔熱層設置在墻體內側,墻體就起不到吸收或釋放熱量的作用,繼而無法維持溫度的穩定。
5)在對住宅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或者裝修時,首先不影響房屋的使用功能,外保溫屬于外部作業,室內可以正常生活,其次,裝修時,保溫層由于在墻外,而不會受到裝修得影響。另外,外保溫的保溫材料在墻體外側,不影響房屋的使用面積。
2.2 屋面節能技術
屋面節能技術主要包括架空板隔熱、種植綠化、倒置式三種節能技術。
1)架空板隔熱技術,是指在屋面和外部環境之間設置一道空氣層,利用空氣層進行隔熱和節能。具體方法就是在已經完成的防水層屋面上方,通過架設平板和設置通風屋脊、風口等,形成一個空氣隔離帶,將屋面和外部環境隔離開來,使屋面不直接照射到屋面,而是通過隔熱板下方的空氣層進行熱量交換。
2)種植綠化技術,就是在屋面進行綠化,通過種植花草將屋面隔離開來,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和防水性能。對防水十分有利。
3)倒置式屋面技術,是將傳統屋面構造中的保溫層與防水層顛倒,把保溫層放在防水層的上面,結構層往上依次是防水層、保溫層、砌塊保護層。倒置式屋面將憎水性材料作為保溫材料,同時具有低熱導性、高抗壓性能。保溫層在防水層上方,可以避免防水層受到陽光直射,其溫度受到保溫層的保護而穩定,不易結露。
2.3 門窗節能技術
門窗是維護室內溫度的薄弱環節,嚴重影響夏季的空調耗能、冬季的采暖。據相關研究,門窗消耗的能量占據熱量損失的一半左右。因此改善門窗的保溫性、氣密性是提高住宅建筑節能的關鍵。在保證日常的采光、通風等要求的條件下,要盡量減少住宅外門窗的孔洞面積、減少風滲透、提高氣密性和門窗自身的保溫隔熱性能,減少室內外的熱量傳遞,主要有以下節能技術措施:
1)住宅窗墻比的嚴格控制。窗墻比是窗戶洞口面積與所在立面的面積比值,在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對住宅的窗墻比有明確的規定,在進行建筑節能設計時,需注意不同朝向的住宅的窗墻比。
2)提高門窗的氣密性。通過在窗戶和門邊設置一些泡沫塑料封條、使用密封性較好的門窗減少空氣的滲透。門窗框與墻體之間的縫隙填補材料主要有彈性松軟型(毛氈)、彈性密閉性(聚乙烯泡沫)、膏體密封??蚝烷T窗扇之間需要用密封條(橡膠、塑料、泡沫型)、回風槽、高低縫等進行密封設計。門窗扇之間的密封可以用縫外壓條、高低縫、密封條,門窗扇與玻璃之間可以使用各種彈性壓條。
3)提高門窗的保溫性能。在門窗的中間層空腹內填充保溫隔熱材料,如巖棉板、聚苯乙烯;窗戶的玻璃積極使用中空玻璃、鍍膜玻璃,窗框使用塑料或者鋼塑復合型。減小小窗扇的使用,推廣使用大窗扇,合理減少各種縫隙和銜接,對開啟窗扇的面積要適當減小。
4)溫度阻尼區的安設。在進行住宅節能設計時,例如將陽臺的外門窗全封閉,外門設防風門斗防治冷風的入侵、樓梯間設計成封閉型。這樣可以將室內和室外通過一道中間層隔離開來,減少風滲透和熱損耗。
2.4 太陽能技術
充分利用太陽能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技術,但是對太陽能的開發和利用還不夠,擁有無限的開發潛力,該能源環保、無污染,而且可以說是可再生資源,我國幅員遼闊,日照時間長,可以充分利用。在住宅建筑中,主要的應用有被動式太陽能采暖、主動式太陽能采暖、太陽能發電、太陽能供熱水等等。
3、結束語
住宅區建筑節能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住宅建筑對能源的消耗和使用量占據我國能源消耗的大部分,如何開發了利用建筑節能技術,是建筑設計中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大力開展和推廣建筑節能技術和節能保溫材料的使用,是當前提高建筑節能的重要舉措和途徑,需要設計人員和研究人員在住宅建筑設計中重視和考慮,只有這樣才能將節能減排落實到位、保護環境和資源利用,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邱永亮,朱菊梅. 住宅建筑節能設計優化設計的探討[J].陜西建筑,2005.
[2]黃定鐘. 住宅工程中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J]. 施工技術,2010.
[3]宋金寶. 淺談住宅建筑節能設計的思考[J]. 民營科技,2012.
篇4
【關鍵詞】居住區 商業建筑 設計 空間設計 問題
1、我國居住區商業建筑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居住區商業建筑在設計上總體的狀況而言,實際上,矛盾在于“商”與“住”這兩個方面。
1.1建筑的整體規劃布局方面
居住區商業建筑的整體規劃應該站在整體全局的角度來實現,這樣才能較好完成建筑本身溶入社會中的要求。在居住區商業建筑較為發達的國家,一般情況下,政府對于居住區的商業建筑的開發持有控制權,而開發商需與當局結成開發的伙伴關系,以確保開發的合理性。而在國內,開發商擁有較大的變動權利,這樣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現象,諸如,規劃的滯后、分期建設、分批入住,導致達到規劃的終極狀態需要一定的時間,從而影響居民生活。同樣,規劃規模的不合適,有些居住區開發商將投資和開發的重點轉向商業地產,出現了商業建筑的開發過度,結果導致商業建筑“供大于求”,對居民生活造成巨大的浪費。
1.2建筑內外部設計方面
(1)內部空間處理不當
有些居住區商業建筑在空間處理方面較為草率,平時生活中經??吹骄幼^多層建筑中,往往一層的經營和銷售比較紅火,但是因為沒有提供通往二層及以上部分的通道,因此銷售和出租均受到影響。
(2)外觀設計不當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居住區呈現出更加豐富的形態,而大多數店面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缺乏特色,不能和外部環境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得商業建筑與居住區沒有銜接。與之相反,一些商業建筑則是一味的為了博得眼球,刻意的使用一些花哨的外觀,其主要缺點是忽視了商業建筑使用的基本功能,并且和居住區的形象格格不入,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業氛圍的營造。
2、居住區商業建筑的空間設計方法
商業建筑的空間設計分為兩種,內部空間設計和外部空間設計。內部空間主要是人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技術手段從自然空間中圍起來的,一般是使用諸如墻、柱、屋頂等建筑實體圍成一個密閉的空間,這個空間不但包括建筑的室內空間,同時也包含由建筑實體圍成的內街市、內庭院等等。相對于內部空間,外部空間是指由建筑實體分隔而成的屬于城市公共部分的空間,很容易受到氣候,溫度,陽光等的影響。
2.1內部空間圍合和開敞的變換
圍合與開敞的變換,在居住區商業建筑的內部空間設計中,可以使用靈活多變的隔斷要素進行設計手法的變換。例如,對于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內部空間,中間可以使用具有分隔功能的隔板隔斷,進行靈活的分隔。打開后成為一個連通的整體空間;收起來,可以變成幾個或者更多的小的獨立空間。通過變化的隔板,實現各個獨立空間的高度和寬度的變化,滿足居民在商業建筑中進行不同活動對所需空間的要求。
2.2內部空間的豎向高差的變換設計
在商業建筑設計中,豎向高差的合理變換對于內部空間設計至關重要。高差的設置可以區分不同領域。一般可以采用多種高差設計手法來實現內部空間的二次劃分,從而到達―種特殊空間的效果。比如,通過臺階處理地面的高低變化,連接高低不同的空間,營造出一種動人的線造型。在多功能空間或者內部空間有限的地方,將臺階作為休息設施就是應用這一原理。同時,當基面之間的高差較小時,可以將不同邊緣空間有效的劃分,保持空間的連續性,使身體容易接近。
豎向高差的設置對于商業建筑設計中有利也有弊。其不足之處在于占據的空間較大,因此在居住區集中式的商業建筑中一定要慎用。
2.3內部空間物理環境設計
居住區商業建筑的內部空間物理環境設計要素包含:材料和質感,光環境和色環境以及聲環境。物理環境設計對于商業建筑的內部空間設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材料和質感設計
居住區商業建筑內部空間主要的形態取決于空間界面的形狀構成方式。界面要保持一定的連續性和整體性。材料分為人工和自然材料兩種。自然材料淡雅含蓄,具有親切感。人工材料色澤鮮明,富有時代氣息。合理的選擇變化可以達到豐富的效果。材料的質感要求注重整體性,在統一中求變化,以體現商業環境自身的氣質。
(2)光、色、聲環境的設計
光使得建筑產生了生命力,沒有光就沒有空間造型。光環境設計可分為自然采光設計和人工照明設計兩類。在居住區商業建筑中這兩類設計都非常重要,一般從利于環保,以人為本等角度出發。
色彩具有改變物體形狀及空間形式的功能,創造舒適的色彩環境不僅可以彌補某些建筑設計上的不合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向顧客傳遞一種性格和信息。
和上述兩種環境設計一樣,聲環境同樣是內部空間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往往被人們忽視。在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中,某些利于舒緩人們壓力,消除空間噪音的設計元素是利于改善聲環境的,諸如,雕塑、柔美的音樂等。
2.4外部空間的設計
商業建筑的外部空間主要是指依托商業建筑之外的室外空間,是人們有計劃,有目的的從自然環境中界定并加以改造的具有商業價值的外部環境。
(1) 商業廣場
一般的商業建筑如果定位于道路的交匯邊緣,則在此地帶對于行車的視距與交通安全、人流的聚集與疏散、車流的組織都需要適當的安排緩沖地段。商業廣場不僅用于人流的疏散,并且可以作為商業活動的舞臺,這種形式活潑自由,充滿輕松的氛圍。有力的增強了城市活力,吸引了顧客,可謂是一舉兩得。
(2)沿街退讓
這種外部空間設計是一種緊臨道路而設的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稍诮值赖倪吘壍貛叫杏诮值劳俗尦鰧儆诮ㄖt線范圍之內的私有空間。它可以搭造建筑與居住區和城市之間的橋梁。
3、我國居住區商業建筑的的發展建議與方向
3.1對我國當前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的建議
總的來說,我國現在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還比較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設計缺乏特色,設計手段雷同等。
針對上述問題有以下建議:(1)使用全過程設計系統。使用一整套有特色的設計與服務,達到獨特的設計理念并開拓全新的城市商業
建筑空間。每一項設計,不單是一個設計,更是一個真正為居民服務的作品。(2)針對具體設計實例,完成與周邊環境,人文要求,商業氣息等結合的創造性設汁。
3.2我國居住區商業建筑的發展方向
對于我國居住區商業建筑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從兩個層面考慮。(1)街區型居住區商業建筑的發展方向。街區及底層一般多是商業建筑,內部為住宅。這種布置模式,可以方便利用現有城市資源,同時可取長補短,根據周邊環境有機整合整體設施。(2)居住區商業建筑集中化,多種商業經營和城市交通系統有機結合。隨著家庭汽車的普及,這種居住區商業建筑集中化和大型化必然成為主流。
4、結語
在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中,我們應該注重人性化的設計,設計中創造多元化與立體化的商業空間,實現人們向往的空間環境和心里預期,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商業效益。成功的商業建筑應該是一個地區,一個時期文化的濃縮的寫照,對于傳播物質文明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馬曉泉.淺談居住區商業建筑[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22)
[2]郭旭博,韓永杰.淺析居住區商業建筑設計理念[J].土木建筑學術文庫2009(1 2)
篇5
[關鍵詞]公共建筑;居住區;外部空間
中圖分類號:TU98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2-0207-01
前言:一個人性化,完善的多功能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小區公共建筑設計的目的,就是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務。合理配置和優化設計,已經成為衡量小區整體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
一、居住區公共建筑概述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是居住區公共建筑對應的建筑形式,居住區的公共建筑可以充分的體現小區的整體面貌、生活水平,居住區的公共建筑配置水平是判斷居住區文明與居民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居住公共建筑是居住區這個有機的整體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同時也是城市公共建筑的關鍵內容。
1、商業服務類
形式包括餐飲建筑、醫療服務機構、零售商店、超級市場、農貿市場、郵電所、儲蓄所等公共建筑。
2、教育配套類
包括中學、小學、幼兒園、托兒所等教育機構的公建形式。
3、管理與鄰里交往類
主要包括老年活動中心、會所、居民活動中心等公建形式,現代社會通常以綜合性居住會所來表現。
4、市政公用類
主要包括路燈管理中心、消防控制中心、天然氣調壓站或煤氣、垃圾收集地點、水泵房、變電所、公共廁所自行車庫等公共建筑形式。
二、居住小區公共建筑外部空間設計
1、建筑與空間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雖不具備強烈的視覺沖擊,如爆炸性的顏色、怪異的形體,然而它的確存在于建筑的形態和空間的關系里。我們一進入某個空間里就能感覺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將給我們帶來截然不同的空間感受。
2、具有視覺興奮點的景觀布置與富有層次的空間
在一些舊居住小區是很難找到視覺興奮點的,滿眼都是排列整齊的一模一樣的行列式住宅。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精神上的需求越來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區都或多或少對景觀進行了考慮,效果怎樣不一定,但這種意識給設計人員提出了新課題。小區入口越來越成為一個設計的重點,有特色的小區入口是小區可識別性的一個重要來源。
3、個性化的建筑設計
在統一協調的前提下,個性化的小區公共建筑是豐富空間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使公共建筑具有個性,如與眾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創造性運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4、特定場所的營建
場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來活動的地方,這里將是小區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場所設計必然能夠提高居住小區空間的質量,增加小區空間形態的可識別性和歸屬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當今我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小區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為老人和小孩,他們多的是閑暇時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們希望能有個地方坐下來,欣賞一下小區的景觀,或者只為看一下熱鬧的人群。
三、商業建筑設計
居住小區內的商業建筑在居民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對小區內商業建筑設計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設計。首先,小區商業所包含的內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諸如涉及面較廣的各類便利店、藥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發、書店、家居飾品、餐飲等等,這些商業服務場所往往由于規模小,所需的面積也較少。其次,為了給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務小區商業要考慮合理的服務半徑,通常服務半徑不宜超過500m。另外社區商業作為整個房地產業的一部分,還要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即其本身作為商品也要做到商業價值的最大化,要能夠順利銷售或租賃出去。因此,要做好小區商業就必須對其內在規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認知。
四、教育保育公共建筑設計
1、托兒所和幼兒園的建設
托兒所和幼兒園應建立在一起,這樣方便家長接送。因此,托幼建筑應滿足以下條件:⑴幼托應布置在小區中心或小區入口處,這樣利于家長接送孩子;⑵幼托應有足夠的場地,供幼兒活動之用;⑶幼托所處的環境應安靜,不能有噪聲干擾。⑷幼托在聯合布置時也應相互隔開,防止相互影響。
2、小學建設
小學在布置規劃時為了不影響居民的生活,其布置應該滿足如下條件:首先,小學生上學不應穿過馬路;其次,學校服務應規定在一定的范圍內,有便利的交通和明顯的出入口;另外;學校應該有良好的環境;最后,遠離交通樞紐和噪聲源。學校具有的本身特殊決定了其異質性。功能單一的住宅構成了小區同質的面貌,學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為小區的活躍元素,甚至成為其標志性的建筑。
3、居住交往類建筑的設計
在進行這種條件前提下的建設的時候,應該將這種建筑的建設結合居住小區的中央的草地進行布置,并且能夠很好地和附近的商業服務區能夠很好地聯系起來共同構成交往類的建筑小區。在這種建筑設計中這個公共活動的中心就是整個小區的中心。這種建設不僅能夠瞞住人們對物質的需求更能夠使得人們精神上的到很大好處。這樣的建筑能夠更好地聯絡人們之間的感情。
五、鄰里交往類公共建筑的規劃設計
鄰里交往類公共建筑包括居民活動中心、俱樂部、會所、鄰里中心等,這類公共建筑適合與居民小區的中央綠地規劃設計在一起。鄰里交往類公共建筑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顯得越來越重要,所以這類公共建筑的規模應該擴大,形式也應該多樣化。它的規劃設計要充分體現人情味原則,要方便居民日常的生活交流。
六、市政公用類公共建筑設計要合理布局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車家庭越來越多,車庫的問題成為每個小區都存在的問題,對車庫的設計對居住小區十分重要,車庫的設計主要包括分散布置以及集中布置的兩種,多層的住宅車庫建在底層,其布置比較集中,同時,車庫的設計還要保證存取車的便利,在高層建筑中,大多數車庫以地下或半地下為主,但是也有在室外集中停車的方式來布置的,只要將車庫的外觀設計好,室外車庫不僅不會破壞小區內的整體環境,而且還能成為在小區內的一道特殊的風景。
在居住小區內的公共廁所的的位置既要相對隱蔽,又要容易找到,通??梢詫⒐矌O置在沿街處但又不是正面對著街的地方,各個廁所要使用明顯的標志,以便小區居民能夠快速找到其位置。
垃圾站是居民居住的小區內不能缺少的設施,但是,每個人都不希望垃圾站與自己離得近,但是居民生活又離不開它,因此,在進行居民小區垃圾站的設計時,務必要在在每個住宅樓前都設置上垃圾站,并且要使用的是蓋式垃圾桶,蓋式垃圾桶能夠降低垃圾桶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情況,其使用后統一由用物業管理部門收取,最后將垃圾運送到垃圾站進行最終綜合的處置。
七、結語
綜上,小區公共建筑設計應注意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布置上考慮居民的生活要求及行為軌跡。在做公共中心的時候,要有整體的概念,使其與整個小區的環境有機結合,創造出富有空間特色的小區公共空間。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居住小區;公共建筑;設計
居住小區作為城市居住區規劃的一種基本結構單元,小區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小區公共建筑設計的目的是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務,其合理配置和優化設計己成為衡量小區整體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小區公共建筑可以分為四類:教育保育類、商業服務類、鄰里交往類和市政公用類。在具體規劃中,我們應根據不同類別公建的不同特點,在充分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計。
1居住小區公共建筑設計的依據
二十一世紀將是我國居住小區建設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跨躍發展的新紀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僅取決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積,人們還非常看重小區的環境建設,如商業服務設施、文化體育設施、老人與兒童活動設施、綠化、景現、物業管理等綜合指標和科技含量。如果說以前人們只是選擇一種生活空間,而現在人們不僅只限于選擇一種生活空間,還在塑造一種生活方式。其中,公共建筑服務設施的發展完善與否,亦成為新世紀居住小區規劃設計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迫切需要建筑師予以密切關注。
1)對公建的衛生要求有兩個層面上的內容:一是對小區生活垃圾的處理能力,這是小區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衛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風是否良好,其產生的噪聲、空氣污染是否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2)公建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區的安全,J.Ja-cobs強調城市住區內要明確劃分公共活動區與私有區的領域界限,要對街道進行監視。另外還指在使用公建的過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問題。
3)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對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一一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為了滿足這種要求,它必須具有多樣性和良好的可達性。而要實現公建良好的可達性就必須通過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務半徑盡可能小、到達路線盡可能順暢。4)居民的識別性、歸屬感是較高層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滿足這個層次上的需求同樣能有所作為??梢酝ㄟ^公建功能的多樣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樣性來達到其可識別性,可以通過其功能集結而成的小區中心來形成有特征的環境,還可以和小區街道、綠化、廣場來共同構成有生活氣息的場所,從而使居民產生歸屬感。5)居民的共享和參與是最高層次上的需求。是指居民對小區文化創造共享的需要,表現為試圖參于到公建的設計中。
2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這是幼兒受保養,青少年受基礎教育的場所。屬居住小區級的建筑類型有托兒所、幼兒園和小學。托兒所和幼兒園宜聯合設置這樣既可以節約住區用地也便于家長的接送。在規劃布置中,考慮到安全性和嬰幼兒的健康成長,托幼建筑應滿足以下條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區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務半徑應控制在三百米以內,便于家長接送。2)幼托前應留有一定規模的場地以供幼兒室外活動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陽光和新鮮空氣。3)幼托所處的環境應保持相對安靜,不能有噪聲干擾。4)當幼托聯合設置時也應相互隔開,避免互相影響。
小學在規劃布置時,應考慮到其本身也是一個噪聲源。若單純從服務半徑考慮,將其置于小區中心,對居民干擾就比較大。因此,許多居住小區將小學布置在小區翼側,這樣在合理的服務半徑下,就能保證小學對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擾。另外小學規劃布置還應滿足以下條件:第一,學生上學不應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務半徑應控制在五百米以內,有方便的道路連接和明顯的出入口,第三,學校應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風條件,第四,遠離鐵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聲源。
3商業服務公共建筑
商業服務設施是小區公建的主體,這是與居民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公建類型。對其進行合理安排將對百姓生活具有深遠意義。在其位置選擇上,若將其置于小區幾何中心,雖然服務半徑小了,卻不符合居民出行規律,實踐證明這樣的商業設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過程中,發現一些新建的比較成功的居住小區均將商業服務設施集中布置在小區的主要出入口。這樣既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經濟效益。其原因己在上一節關于小區公建的商業性做出論述。
至于商業設施的具體形式無外乎以下幾種:1)成街布置。2)成片布置。3)成街成片混合布置??傊?,商業設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漸被淘汰,因為其沒有考慮到商業設施的聚集效應。另外,筆者將物業管理、衛生站也歸入此類公建。物業管理現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會的地位,為了方便聯系,比較適合將其置于小區主要出入口。
4鄰里交往類公共建筑
這類公共建筑宜和小區中央綠地結合布置,并和商業服務設施共同構成小區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區看作城市的細胞,那么小區公共中心就是這個細胞的細胞核,為整個細胞提供養分。商業服務設施提供的是物質養分,而鄰里交往類設施則提供精神養分。事實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類公建己顯得越來越重要。其規模應該擴大,形式應該多樣化。小區公共中心現在已形成一種模式:商業服務設施從小區主入口開始向小區內部縱深沿街展開直至小區公共活動中心,而且是連續布置,就如動脈和心臟相連。作為鄰里交往類設施,這一類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們有許多名稱:居民活動中心、俱樂部、會所、鄰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質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規劃布置的重點。
5市政公用類公共建筑
這類公共建筑是小區得以良性循環的基礎設施,如垃圾站、公共廁所、自行車庫等。
篇7
關鍵詞:布局,朝向,綠化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author's own design actual engineering, YaJu music in heyuan wan garden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layout, front, afforestation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 項目概況
河源雅居樂花園二期為商品住宅用地,位于河源市規劃區的北部,東城區的西面,東至黃沙大道,南至永福路,西至人民公園、京九鐵路,北至東源縣蜀,總用地面積為891169.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不包括普通地下車庫和人防地下車庫面積)為1990348.72m2,其中低層住宅共145棟,共290戶,建筑面積63535.64m2;高層104棟,共17382戶,建筑面積1774608.08 m2;配套設施(包括幼兒園,中學,小學,消防站,商業,小區門診,居委會,電房,公廁,垃圾站)約152205 m2。
基地緊鄰東源縣城和人民公園,西南面和西北面分別連接緯十四路和文昌路,總體地形比較平整,現結合地形,已作合理的土方平衡。
住宅區規劃以南北向為主。結合原有地形條件,由南至北依次布置中高層住宅、低層住宅、幼兒園,小區中心為低層住宅區,用地周圍布置商業街、酒店、綜合樓等商業設施,充分發揮商業價值。中高層與高層采用前高后低布置,使用地沿街立面層次豐富,形成豐富通透的城市天際線。
二. 設計指導思想和設計特點
1. 小區本項目規劃布局以南北向為主,保持用地良好的自然風貌,充分結合其原有的東城西片區的環境特色及用地旁邊人民公園的自然環境,以水景為該區的設計特色,區內有明確的人車分流,豎向設計在結合原地形的情況下,結合各種高度的建筑組合,力求營造高低錯落有致的氣氛,在住宅區內布置怡人親水環境,創造優質的居住條件。同時充分利用小區東面、南面的排洪渠,建設一條舒適且富趣味性的體育公園活動帶。
2. 設計本著對社會、對業主負責的態度,在規劃中貫徹執行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嚴格按照民用建筑的抗風、抗震、消防、交通、環保、安全等有關規范、規定進行設計。
三.總體布局
1.根據規劃原則,確定居住區的總體布局。居住區內主干道由西南至東北橫穿整個住宅區,設有三個主要出入口,兩個貫穿小區的文昌路北段,一個位于小區西南路邊,另設一個人行出入口于體育公園,有效地解決居住區與外部的交通聯系,原規劃用地中間路,根據小區整體規劃設計,改為一個弧形小區主干道。力求使居民出入便捷,同時形成主要的交通軸線使小區與河源城區有機、有效地連成一體。
2.小區規劃在尊重現有自然地貌的基礎上,利用大面積水休的相結合的景觀設計手法,使美麗的水景引入到住宅小區內。在力求取得南北朝向的同時采用了現代城市設計的手法,使空間結構和道路組織富有導向性和趣味性。
結合整個小區特點由西南至東北設置一條曲線優美的弧形的主干道;小區西南和文昌路北段住宅(帶商鋪)與中心低層住宅間形成一條環小區的商業配套帶,兩段商業帶與雅居樂花園一期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配套街區,使居住、生活形成連續的片區,在城市道路各居住小區之間形成合理的過渡空間。主干道與文昌路、河源規劃路C路緊密相連,沿主干道各次干道自然形成區內最主要的開放空間,包括人工湖、帶狀綠化公園和配套設施(包括:小學,幼兒園,文化活動中心,各類運動場地和商業等)。中小學、幼兒園教學用地設文昌路與C路交叉路口地塊,正好處在雅居樂花園一、二期中心地塊,能為小區提供方便的教學配套,小區在沿C路、黃沙大道路旁的排洪渠設計了體育運動公園,公園上建有單車徑、籃球場、休閑廣場等運動設施、場所。
3.根據內部交通管理模式,為了控制居民步行距離,方便居民出行,區內道路由19米、15米、8.5米等三級道路組成,道理系統由環狀和樹枝狀布置。
4.本區交通組織依據人車分流的主導思想,在區內設置了地下車庫,并在相關道路上合理設置車庫出入口,不但使車行系統便捷通暢,還避免了人流與機動車流的交叉沖突,保證了小區安靜的環境與居民安全,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區內道路在主要環境景觀地段,除預留消防車道外,考慮以步行景觀廣場空間為主,同時考慮了景觀變化的層次感和步行系紡的趣味性,強調居住外部環境與步行系統、綠化體系的相互滲透和有機結合。停車體系根據建筑類型的不同,設置成地下車庫、半地下車庫、地面車庫與室外停車四種不同的停車方式,以創造符合居住行為特征的動靜態交通環境。
5.綠地系統規劃
綠地系統分為公共綠地和庭院綠地。公共綠地主要設置有水體和廣場空間,公共綠地與庭院綠地有機融合,曲折有致的溪流、人工湖、休憩綠地、廣場及小塊的庭院綠地與各建筑組群溶為一體,在不失其自然風貌的前提下,通過精心的綠化環境設計,形成了極具詩情畫意的優美景觀。規劃力求戶戶可親水,家家有湖景,充分體現了居住環境自然化,小區總體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的設計理念。
四.建筑設計
住宅布局以南北向為主。低層住宅區以半島式的盡端組團設計將區內人車流作合理的分開,加強住宅的私密性。住宅采用坡屋頂結合淺米色外墻涂料,立面采用西班牙式設計風格,結合自由的組團布局,極力營造一個舒適、親和的居住氣氛;多層、中高層、高層采用自由的組團或半圍合組團布局,與會所、環境小品等配合形式和諧的組團氛圍,立面采用坡屋頂造型結合柔和親切的外墻顔色,極力打造一個富親和力的住宅小區。
設計功能合理,符合國家相關規范和衛生標準。
環境設計以水景為整個規劃的主題,營造出一個親水的住宅形象,通過錯落有致的城市立面設計,渾然一體的圍合中又處處滲透著外部景觀,與外部環境緊密相連又內有乾坤。
變形縫設置
考慮施工及溫度收縮所產生的影響,聯排低層住宅每三~四棟設置變形縫,縫寬100mm;多層住宅每兩棟間設置變形縫,縫寬100mm;中高層住宅每兩棟間設置變形縫,縫寬200mm;高層住宅每兩棟間設置變形縫,縫寬250mm,滿足抗震要求。
消防設計
篇8
關鍵詞:生態綠色建筑;小區設計;建筑設計
Abstract: Green building is mainly refers to provide a more comfortable, healthy, safe living and working space for people, can use resource efficiently, is the minimum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f buildings.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residential project design, residential design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are analyzed, and some key point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unterparts.
Key words: green ecological building; residential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項目概況
唐山市鼎旺世嘉項目地處唐山市豐潤區中心地帶,毗鄰豐潤區中心城市級公園---曹雪芹公園,地理位置極其優越。項目用地南臨公園道,西鄰團結路,東側與曹雪芹公園隔還鄉河相望,北側為公園綠地及園內道路。整個用地呈南北向狹長形,與西側的曹雪芹公園綠地形成長達近800米的接觸面,使整個用地能全方位地感受來自公園的綠化景觀。本工程總用地面積:72244.37m2,可全部用于建設 , 地上可建建筑面積不大于130039 m2。綠地率不小于35%,建筑密度不大于25%,建筑限高50米。
生態綠色建筑構思
本項目生態綠色設計以“四高”為基本指導思想,為把該項目建設成為配套商品房“精品樓盤”,在設計中重點探索了以下方面:
(1)構建生態人居的高品質住區。堅持“以人為本”的開發理念和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的“四高”指導原則;在總體布局,單體平面,綠化環境,立面外觀,設施配套等方面精心設計,形成穩重,大氣,高品質的現代居住區形象。同時充分挖掘用地周邊的生態景觀優勢,在建筑布局、樓宇朝向的設計上以整個社區最大程度上享受曹雪芹公園綠地為前提條件,使小區內的每棟建筑,每一戶都能感受到公園內的河道景觀及綠地景觀。
小區內的景觀設計與布置在結合小區原有的地形地勢基礎上,合理分析新建建筑的空間形態與公園景觀的滲透關系,構建出軸線清晰,層次豐富的景觀綠地系統。社區的景觀設計中注重控制小區景觀與城市空間之間的視覺走廊和綠化走廊,加強城市空間與自然景觀的聯系。
(2)低成本高效的設計理念。在對本項目規劃上強調各住戶朝向及綠化環境的均好性,提高住戶居住品質;地庫外形規整,布局緊湊,并與住宅主體脫開,提高了停車效率并降低建設成本;戶型設計強調在有限的戶型設計的合理性與舒適性。通過戶型空間的復合利用,提高空間利用率,剪力墻布置考慮靈活可變的可能性,提高住房使用的靈活性。
(3)打造具有獨特文化氣質的居住社區。本項目地處曹雪芹公園西側,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文化優勢。項目設計中將曹雪芹的紅樓文化融入其中,在小區整體規劃和建筑設計、景觀布局、細節處理上都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靈魂貫穿其中。建筑風格處理手法上以現今主流的新古典主義簡約歐式造型為主要風格,適當融入中式的建筑元素,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適合本項目的建筑形象。
(4)開放的社區,獨立的組團。本項目在整體規劃設計中提出了“開放的社區,獨立的組團”的設計理念。整個小區不設圍墻,整體呈開放的形態。整個社區分為三個獨立的組團,組團周邊利用地形的自然高差配合景觀綠化形成圍合,與外界分隔。人行流線通過組團大堂的設置進入組團內部,車行流線通過靠近小區主要出入口的地下車庫出入口進入地下后進入組團內部。小區內部盡量減少車行的可能性,做大最大程度的人車分流。組團出入口設立門禁系統,強調保證住戶的私密感。
(5)綠色建筑理念----開敞的景觀地庫。本項目的地庫設計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順其自然地將地下車庫靠近還鄉河一側的外墻做了敞開式處理,將優美的綠化景觀引入到地庫之中,顛覆了原有地庫通風、采光不足的缺點,體現了綠色建筑理念。
小區生態型的規劃布局
3.1總體布局
通過對基地整體布局的合理性分析,將本案分為高層住宅和配套公建兩部分。結合用地條件的限制,高層住宅基本上采用點式布局,最大程度的增加了每一戶的舒適度和景觀優勢。高層住宅分為三個獨立的組團。配套商業包括為社區服務的少量沿街商業,一棟集中配套服務和社區活動功能的會所,一個幼兒園。本案高層住宅部分由22棟13-16層小高層住宅組成,樓宇主要朝向取向正南,小區主要出入口的樓宇根據城市道路走向做適當偏轉,強調了入口的空間感。住宅部分的樓宇布置采用錯動排布的方式形成通透開敞的空間,使公園綠地的景觀能有效地引入到小區內部。
3.2生態環境設計
(1)濱河的大綠地景觀體系和小區內的景觀體系形成相互滲透互補的整體。本項目緊鄰曹雪芹公園,有著得天獨厚的外部景觀條件,建筑排布上留下了足夠的間距將公園景觀引入其中,整個小區的建設以曹雪芹公園大綠地為背景展開。
(2)基地落差自然形成的多層次高度的景觀體系。本案規劃設計中利用項目基地南北高差塑造出立體的多層次的景觀體系。組團內部與公園沿河的高差自然地將車行流線和人行流線分隔開。同時形成兩個層次的景觀體系。三個組團的景觀體系各自獨立,同時擁有各自的高程體系,通過一條南北向的景觀軸線貫穿成為一個整體。
(3)中西風格結合打造獨一無二的組團景觀綠地空間。本小區組團綠地作為室內外空間的銜接部分,空間營造更突出私密的感受,以密實的綠化,個性化的景觀小品塑造出組團庭院空間,強調室外環境與室內環境共同構筑自然和諧的家庭空間。同時強調序列化與秩序化的空間分別予以不同的景觀特征,強調城市到家庭細胞的過渡,最終完成生活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建筑戶型設計
(1)本項目采取新古典風格與新中式的建筑造型塑造出典雅的高層住宅形象。采用簡約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造型,擯棄了歐式建筑繁復的線腳,與新中式建筑造型的細節相融合,力求塑造一個典雅,溫馨的建筑形象。建筑體量的塑造追求比例關系的和諧美感。住宅造型設計采用自然構成的手法,力求塑造挺拔簡練的建筑形象。同時不同戶型的建筑形象又略有不同,增強了識別感。高層住宅的建筑材料以仿石涂料為主,基座部分及住宅入口采用石材砌筑,增加了建筑整體的厚重感覺。
(2)同時本項目設計多面積段的戶型設計滿足不同階層消費者的需求。為適應當前市場的需求和本案對應消費者的特殊需求。本項目為目標人群度身打造多種需求的房型。戶型配置組合合理,在滿足唐山市住宅設計標準的同時充分考慮戶型的可變性與可改造性,滿足居住者的多種需要。戶型設計中無論大小都充分考慮了住戶的實際使用和景觀特色,盡量將主要房間置于景觀最優的朝向,使每戶都有最佳的景觀視野。房型設計做到動靜分離、布局合理、房間規整、空間尺度適宜。
(3)戶型設計中重點考慮的抗震特性和人員緊急避難和疏散需求。本項目地處唐山這一獨特的地質區域,本案設計過程中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通過戶型平面布置、剪力墻設計的合理性、避難空間的設置、結構強度及增加抗震手段提升了建筑對地震破壞的抵抗能力,有效增加了住戶面臨自然災害的時候的生存幾率。
結語
當今工業文明對居住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動了住區的可持續設計的研究。為實現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的發展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提倡,并逐漸成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最新方向。"綠色建筑"是人類運用科學技術尋求與自然和諧共存,實現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理想居住模式,它集成了多種高新技術具有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筑環境健康舒適等特點。"綠色建筑"的發展必將推動住區的可持續設計。
參考文獻:
王進軍. 淺析綠色建筑設計[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09(22):30-31.
篇9
關鍵詞:居住小區;公共建筑;環境綠化;設計
Abstract: the multifunctional, good, high quality residential area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the green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 is a modern district's basic standard and reduce modern highly stressful life rhythm a welcome antidot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public buildings design basis and method, showing for the zone of afforest decorate principle and method.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Public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al landscaping;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7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居住小區作為城市居住區規劃的一種基本結構單元,小區公共建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區公共建筑設計可以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務,而小區的環境設計則可提升小區的品位,其合理配置和優化設計已成為衡量小區整體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小區公共建筑可以分為四類:教育保育類、商業服務類、鄰里交往類和市政公用類。而小區的綠化類型可分為樹林型、花園型、草坪型、果園型。在具體的規劃設計中,我們應根據園區的地形、地勢及住宅建筑的風格,在充分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科學的設計。
一、居住小區的公共建筑設計
1居住小區公共建筑設計的依據
二十一世紀將是我國居住小區建設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跨躍發展的新紀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僅取決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積,人們還非??粗匦^的環境建設,如商業服務設施、文化體育設施、老人與兒童活動設施、綠化、景現、物業管理等綜合指標和科技含量。如果說以前人們只是選擇一種生活空間,而現在人們不僅只限于選擇一種生活空間,還在塑造一種生活方式、享受一種生活情調。其中,公共建筑服務設施的發展完善與否,園區綠化優美整潔與否,亦成為新世紀居住小區規劃設計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一個優秀建筑師的重要標準。
1)對公建的衛生要求有兩個層面上的內容:一是對小區生活垃圾的處理能力,這是小區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衛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風是否良好,其產生的噪聲、空氣污染是否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2)公建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區的安全,J.Ja-cobs強調城市住區內要明確劃分公共活動區與私有區的領域界限,要對街道進行監視。另外還指在使用公建的過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問題。
3)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對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一一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為了滿足這種要求,它必須具有多樣性和良好的可達性。而要實現公建良好的可達性就必須通過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務半徑盡可能小、到達路線盡可能順暢。4)居民的識別性、歸屬感是較高層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滿足這個層次上的需求同樣能有所作為。可以通過公建功能的多樣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樣性來達到其可識別性,可以通過其功能集結而成的小區中心來形成有特征的環境,還可以和小區街道、綠化、廣場來共同構成有生活氣息的場所,從而使居民產生歸屬感。5)居民的共享和參與是最高層次上的需求。是指居民對小區文化創造共享的需要,表現為試圖參于到公建的設計中。
2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這是幼兒受保養,青少年受基礎教育的場所。屬居住小區級的建筑類型有托兒所、幼兒園和小學。托兒所和幼兒園宜聯合設置這樣既可以節約住區用地也便于家長的接送。在規劃布置中,考慮到安全性和嬰幼兒的健康成長,托幼建筑應滿足以下條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區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務半徑應控制在三百米以內,便于家長接送。2)幼托前應留有一定規模的場地以供幼兒室外活動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陽光和新鮮空氣。3)幼托所處的環境應保持相對安靜,不能有噪聲干擾。4)當幼托聯合設置時也應相互隔開,避免互相影響。
小學在規劃布置時,應考慮到其本身也是一個噪聲源。若單純從服務半徑考慮,將其置于小區中心,對居民干擾就比較大。因此,許多居住小區將小學布置在小區翼側,這樣在合理的服務半徑下,就能保證小學對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擾。另外小學規劃布置還應滿足以下條件:第一,學生上學不應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務半徑應控制在五百米以內,有方便的道路連接和明顯的出入口,第三,學校應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風條件,第四,遠離鐵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聲源。
3商業服務公共建筑
商業服務設施是小區公建的主體,這是與居民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公建類型。對其進行合理安排將對百姓生活具有深遠意義。在其位置選擇上,若將其置于小區幾何中心,雖然服務半徑小了,卻不符合居民出行規律,實踐證明這樣的商業設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過程中,發現一些新建的比較成功的居住小區均將商業服務設施集中布置在小區的主要出入口。這樣既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經濟效益。其原因己在上一節關于小區公建的商業性做出論述。
至于商業設施的具體形式無外乎以下幾種:1)成街布置。2)成片布置。3)成街成片混合布置??傊虡I設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漸被淘汰,因為其沒有考慮到商業設施的聚集效應。另外,筆者將物業管理、衛生站也歸入此類公建。物業管理現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會的地位,為了方便聯系,比較適合將其置于小區主要出入口。
4鄰里交往類公共建筑
這類公共建筑宜和小區中央綠地結合布置,并和商業服務設施共同構成小區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區看作城市的細胞,那么小區公共中心就是這個細胞的細胞核,為整個細胞提供養分。商業服務設施提供的是物質養分,而鄰里交往類設施則提供精神養分。事實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類公建己顯得越來越重要。其規模應該擴大,形式應該多樣化。小區公共中心現在已形成一種模式:商業服務設施從小區主入口開始向小區內部縱深沿街展開直至小區公共活動中心,而且是連續布置,就如動脈和心臟相連。作為鄰里交往類設施,這一類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們有許多名稱:居民活動中心、俱樂部、會所、鄰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質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規劃布置的重點。
5市政公用類公共建筑
這類公共建筑是小區得以良性循環的基礎設施,如垃圾站、公共廁所、自行車庫等。
1)垃圾站人人討厭卻又離不開它,歷年來想了許多方法,卻都有不如意處。筆者以為最好的方法還是垃圾袋裝化,在每個住宅樓前設有蓋垃圾桶。由物業管理部門統一收取,運至垃圾站。2)公共廁所不宜單獨設置,宜和其它類型的公建聯合設置,如商業服務設施、小區活動中心。它應布置在容易找到又相對隱蔽的地方,所以將其布置在沿街又不正面對街,街上設明顯標志是個不錯的選擇。3)自行車庫是個老大難問題,現在一般有下列兩種布置方式:分散布置、集中布置。對于多層住宅,可以將其底層作為自行車庫進行分散布置,每戶一間:也可以集中布置,集中車庫宜布置在組團的出入口,這樣存車取車均不須走回頭路了。而對于高層住宅,車庫一般設于底下或半地下層。有些小區采取室外集中停車的方式,經過設計的車棚不僅沒有破壞環境,其高技的外觀還可以成為小區獨特的風景線。
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省略
二、居住小區的環境綠化設計
居住區綠化是居住區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利用綠化植物構成了一個既有統一又有變化,既有節奏感又有韻律的居住空間。對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居住小區的環境綠化要講求效益,要講求價值與功能的結合。
(一)生態效益
綠化創造了一個局部的生物多樣化環境。它不僅提高綠量,而且水質、空氣、聲音、土壤、局部氣候等等都會明顯改善,這將吸引百鳥筑巢,蝴蝶戲花,成為動物的天堂,動物的相對多樣性也就建立起來。隨著大量的生態小區和生態建筑的建成,居住
(二)生命效益
綠化有利于保護人民身心健康。綠色植物大量地吸收或吸附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放出新鮮氧氣,使空氣得到凈化,人們視覺清新,感受到生命回復大自然的喜悅;綠地公園等戶外休閑空間,可使城市人松弛神經,恢復疲憊的身心。因此,綠化將減少由各種污染引起的疾病,如常患的氣管炎、肺炎、哮喘、鈣質缺乏癥、神經官能癥及精神系統緊張、心血管病以及由重金屬污染引起的各種疾病。
綠化工程能提供高質量的休閑。普遍分布在生活區、居民住宅中的近距離小型園林、草地可供人們散步,在樹蔭下設置石凳、藤架等設施可供人們休息,鋪裝草坪和曠地可供人們進行體育鍛煉。
(三)美學效益
以綠色為主調,不僅富于生態特色,富于人性色彩,而且符合美的原則。大面積的綠或主調是綠色并不影響和約束小面積的多樣色彩。鮮花、霓虹燈、戶外廣告、低層外墻、室內裝修等色彩紛呈,獨具特色,人行道和公共場所用地采用硬質地面(如鵝卵石、大理石、花崗石等),鋪成不同形狀和不同顏色的幾何花式,易造成一種更高層次上的多樣統一的境界。
鋪滿綠色植物,同時配以和諧的多種色彩,整個小區就有一個美好的形象。綠色植物不是一種次要的陪襯,而是富于蓬勃生機和審美魔力的構筑材料,灰色的高樓大廈沒有繁花綠樹的“包裝”,會給人僵硬死板、單調乏味的感覺。在建筑物四周,有高低參差的喬木、灌木、青青的草地、色彩繽紛的花卉和路面裝飾,能將分散的建筑統一起來,使建筑物剛硬的線條變得柔和,使整個建筑群和小區的色彩豐富起來,小區形象便顯得厚重而輕柔,多樣而統一,居民就會感到神清氣爽、輕松愉悅。
(四)經濟效益
綠化事業能創造可觀的直接經濟效益。綠地、公園并不只是花錢的地方,其中一部分土地可栽種各種植物、花卉以贏利。現在道路、頂層一般是種植綠化用途的植物,可提倡創造一定的條件,種植既能產生比較大的綠量,又具有可觀經濟價值的果樹、桑樹、木本油科植物,在屋頂種植蔬菜、花卉和珍貴藥用植物,甚至發展無土農業,實際上增加了耕地面積。
篇10
關鍵詞:場地設計; 前期方案; 場地施工圖設計;場地前期方案設計
Abstract: the design is mainly refers to residential building orientation, various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ex, landscape node and control the axis of the square layout design, pedestri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and the vertical design.
Keywords: place design;Prophase schemet; Site design of construction; The field project desig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居住區環境的要求也越來也高,同時,國家對地產項目的調控使地產界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如何切身考慮開發商利益,在不降低居住區檔次的情況下,爭取建筑面積更加合理化、最大化;建筑景觀、朝向最優化。從而在同等項目中保證居住社區檔次更高,能為居民創造更加優秀的居住環境。本文將從建筑前期方案設計、場地施工圖設計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 建筑前期方案設計:
1、 住區流線設計
a、 車行流線
優秀居住區應采用人車分流設計,機動車宜在小區主出入口(或專業的機動車出入口)行車流線盡可能短的情況下進行停放。如果條件允許,建議多采用地下車間停車場,地下車庫頂板根據園林專業要求進行1-2m覆土,則可將地面綠化做得更豐富。部分地面停車位、硬鋪地面也按照生態設計原則,盡量留綠孔、綠縫,以減少混凝土的輻射,創造清涼宜人的生活環境。
b、 人行流線
住區干道以迂回的設計增強空間層次感,同時也為路面景觀提供變化和驚喜。區內園路則以幽徑為主,園路結合大面積綠化、立體綠化,將不同季節、不同種類的花木進行合理的配置,做到一步一景、移步換景。園林綠化與亭臺樓榭巧妙結合,豐富空間層次。
2、 住區管理模式
a、 采用封閉式管理,保證居民生活的優越感,同時也是考慮安全的重要因素。
b、 小區建設要給居民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社會服務體系,同時要注意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
c、 小區各組團之間不同階層的居民既有混合,又有隔離。
3、 規劃和設計模式注意傳承文化、同時關注周邊環境資源的利用和在開發。
a、 整體規劃設計要有主體思想,朱區內建筑風格統一、建筑設計與風景園林詳協調,良好的空間感受、濃郁的文化氛圍加上住區外部便捷的交通聯系、自然的生態環境已成為人們置業的消費時尚。
b、 追求高品位的社區環境,不僅是為使居民區環境美好、有趣,也給人們提供完整、健康、娛樂的居住環境。
c、 體現信息化時代的科技成果、考慮居住社區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d、 重視娛樂、休閑場所的建設,重視人文氣息的培養,充分考慮老人、兒童、殘障人士的特殊需要。
4、 小區園林景觀要善于用水景來提升居住品質和項目價值
a、 一般置業者都相信“水為財”的意念,以水為主題的園林特別受歡迎。
b、 一般對水景面的住宅單位均可提高售價,只要合理利用水資源,均可為開發商帶來不同程度的利潤。
二、 場地施工圖設計
場地施工圖設計是針對基地內建設項目的總體設計,依據建設項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規劃設計條件,在基地內、外的現狀和相關法規、規范的基礎上,將產生的諸多建、構筑與場地的關系問題,與之連接的場地空間分配問題,建筑物之間的交通組織問題,豎向臺階的標高處理問題,相關建筑群之間的消防問題,以及建筑群和場地邊緣對周圍環境空間限制的諸多問題,人為地組織與安排場地中各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正確的處理好這些問題,將這些技術條件有幾的整體集合,并采用平面圖的形式將他們綜合的匯總在一起,以X、Y、Z三維設計定位方法真實的反應設計的最終結構果。
施工圖階段內容包括:場地總平面布置圖、豎向布置圖、土石方圖、道路施工圖、水、電專業場地設計圖及管線綜合圖、綠化布置圖、詳圖。本文就針對個人工作中一些具體的看法做簡單介紹。
1、總平面布置圖
a、城市坐標網、場地建筑坐標網、坐標值
b、場地四界的城市坐標和場地建筑坐標(或注尺寸)。
c、建筑物、構筑物(人防工程、化糞池等隱蔽工程以虛線表示)定位的場地建筑坐標
(或相互關系尺寸)、名稱(或編號)、室內標高及層數;
d、拆除舊建筑的范圍邊界、相鄰單位的有關建筑物、構筑物的使用性質、耐火等級及層數
e、道路、鐵路和明溝等的控制點(起點、轉折點、終點等)的場地建筑坐標(或相互關系尺寸)和標高、坡向箭頭、平曲線要素等;
f、指北針、風玫瑰、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g、建筑物、構筑物使用編號時,列“建筑物、構筑物名稱編號表 ;
h、說明:尺寸單位、比例、城市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的名稱、建筑定位坐標、城市坐標網與場地建筑坐標網的相互關系、補充圖例、施工圖的設計依據等
2、豎向布置圖
a、地形等高線和地物;
b、場地的道路、鐵路、河渠或地面的關鍵性標高;
c、建筑物、構筑物的名稱(或編號)、室內外設計標高(包括鐵路專用線設計標高);
d、道路、鐵路和明溝的起點、變坡點、轉折點和終點等的設計標高(道路在路面中、鐵路在軌項、陰溝在溝項和溝底)、縱坡度、縱坡距、縱坡向、平曲線要素、豎曲線半徑、關鍵性坐標.道路注明單面坡或雙面坡.城市道路規劃設計中道路的控制坡度規范為8%,但在實際項目中、如兩個交叉口距離小于300m時的坡度是設計為8%就不合適。,兩個交叉口處的人行斑馬線內道路坡度山地不宜大于5%,(平原不宜大于3%)距離各為75m.。所以項目中場地道路的豎向設計如有條件,建議能夠與道路專業相溝通。
e、擋土墻、護坡或土坡等構筑物的坡頂和坡腳的設計標高。
f、用高距0.10-0.50米的設計等高線表示設計地面起伏狀況,或用坡向箭頭表明設計地面坡向。
g、建議景觀專業提前介入,確定景觀方案,則場地、景觀相結合,將工程設計和施工做到經濟合理、道路組織順暢便捷、場地及豎向布置和諧統一。
h、指北針;
i、說明:尺寸單位、比例、高程系統的名稱、補充圖例等;
j當工程簡單,本圖與總平面布置圖可合并繪制.如路網復雜時,可按上述有關技術條件等內 容,單獨繪制道路平面圖.
3、土方工程圖
a、地形等高線、原有的主要地形、地物;
b、場地建筑坐標網、坐標值;
c、場地四界的城市坐標和場地建筑坐標(或注尺寸);
d、設計的主要建筑物、構筑物;
e、高距為0.25-1.00米的設計等高線
f、20米x 20米或40米 X 40米方格網,各方格點的原地面標高、設計標高、填挖高度、填區和挖區間的分界線、各方格土方量、總土方量;
g、土方工程平衡表;
h、指北針;
i、說明欄內。尺寸單位、比例、補充圖例、坐標和高程系統名稱、棄土和取土地點、運距、施工要求等;
j、本圖亦可用其它方法表示,但應便于平整場地的施工
k、場地不進行初平時可不出圖,但在豎向設計圖上須說明土方工程數量。如場地需進行機械或人工初平時,須正式出圖.
4、道路施工圖
場地設計圖紙中應有道路斷面基本做法,如果涉及大范圍場地設計、道路施工圖建議由道路專業負責。
5、水、電專業場地設計圖 本文略
6、管線綜合圖
a、各管線的平面布置、注明各管線與建筑物、構筑物的距離尺寸和管線的間距尺寸
b、場外管線接入點的位置及其城市和場地建筑坐標。
c、當管線布置涉及范圍少于三個設備專業時,在總平面布置藍圖上繪制草圖,不正式出圖。如涉及 范圍在三個或三個以上設備專業時,對干管干線進行平面綜合,須正式出圖;管線交叉密集的部 地點,適當增加斷面圖,表明管線與建筑物、構筑物、綠化之間以及合線之間的距離,并注明 管道及地溝等的設計標高。
d、說明:尺寸單位、比例、補充圖例。
7、綠化布置圖
施工圖階段綠化布置圖建議結合景觀專業留出大范圍的景觀活動場地控制邊線、具體布置由景觀專業進行詳細設計。
8、詳圖
根據實際工程與室外景觀園林相溝通,進行所需要的節點詳圖設計。
參考文獻: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2009年版 規劃。建筑。景觀
ISBN 978-7-80177-769-0
baidu文庫總圖施工圖設計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