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醫藥行業研究范文

時間:2023-06-26 16:42: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療醫藥行業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療醫藥行業研究

篇1

【關鍵詞】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復方樟柳堿注射液;中醫藥

Chinese medicinal herb combined anisodine by point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 combined anisodine by point injection in bilateral shenshu in the treatment of 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Methods 130 cases (131 eyes) of 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 were selected.80 cases (81 eyes) were administered Chinese herb medicine combined anisodine by point injection in bilateral shenshu (treatment group),50 cases (50 eyes) were administered western medicine orally (control group).Results The efficacy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8.7%,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medication we adopted is a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

【Key words】 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anisodine injection;Chinese medicinal herabl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是一種好發于中青年男性,散發的和自限性的眼底病,易復發,多次反復后可導致視功能不可逆的損害。本院自2001年起使用中藥分期辨證論治聯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雙側腎俞穴位注射治療本病,取得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患者均為2001年1月~2006年2月在本院門診和病房治療的病例,共130例131眼,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80例81眼,男67例68眼,女13例13眼,年齡25~51歲,平均42.3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15天,平均3天;對照組50例50眼,男40例40眼,女10例10眼,年齡24~50歲,平均40.3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18天,平均3天。兩組患者均經測視力、眼底檢查、眼底熒光造影確診。診斷標準[1]:(1)視力下降,但不低于0.2,眼前暗影,視物變形。(2)眼底黃斑部周圍反光輪,中心凹反光消失,有點狀滲出質。(3)眼底熒光造影有熒光素滲漏。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中藥分期辨證論治聯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雙側腎俞穴位注射治療的方法:(1)辨證分期:①水腫期(早期):以濕濁上泛為主,癥見視力下降,眼前黑影,黃斑中心凹反光暗或者消失,黃斑部周圍水腫及滲出,或伴有頭重胸悶,食少腹脹,舌苔滑膩,脈濡或滑,治法為利水消腫,方以五苓散加減:白術15g,澤瀉20g,豬苓20g,茯苓 20g,桂枝 6g,薏苡仁30g,淡竹葉 6g,大腹皮 15g,甘草 6g。②滲出期(中期): 以脾虛濕困為主,癥見視力模糊,眼前暗影,黃斑部周圍以滲出質為主,水腫消退,中心反光不見,或伴身倦納呆,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以健脾燥濕,化痰散結,方以六君子湯加減:法半夏 15g,陳皮 6g,黨參 30g,白術 15g,茯苓 20g,三七末 6 g(沖服),蒼術18g,甘草 6g。③恢復期(后期):以肝腎陰虛為主,癥見視力模糊,眼前暗影,黃斑部水腫、滲出基本吸收,色素沉著及陳舊斑點,中心反光可見,或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治以補益肝腎,益氣養陰,方以六味地黃丸合生脈散加減:熟地黃 24g,山茱萸 12g,山藥 12g,澤瀉 9g,茯苓 9g,牡丹皮 9g,黨參 30g,麥門冬 15g,五味子 6g。以上方藥每日1劑,水煎溫服,10天為1個療程,共用4個療程。⑵復方樟柳堿注射液4ml,分雙側腎俞穴位注射,每天1次,10天為1個療程,共用4個療程。

對照組采用西藥口服治療:蘆丁片40mg,維生素E膠丸50mg,肌苷片400 mg,每天3次,10天為1個療程,共用4個療程。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參照《廣東省常見病基本診療規范》[2]。治愈:黃斑部水腫、滲出完全吸收,視力恢復。好轉:黃斑部水腫、滲出部分吸收,視力增加。未愈:黃斑部水腫、滲出無變化或加劇,視力無變化或下降。

2.2 治療結果 兩組共治療4個療程后結果見表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8.7%,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表1 兩組治療4個療程后結果 眼(略)

3 討論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雖有自愈傾向,但病程較長,視力恢復差,易復發,倘若反復發作,可能造成嚴重的視力障礙。由于本病的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西醫尚無特效療法,激素治療無效而且有加重病情和引起復發的可能,所以目前國內外傾向于采用激光治療或不給予治療。不過激光治療目前仍存在爭議,因為在激光光凝處也會發生視網膜色素上皮的改變,對中漿患者的隨訪研究表明,無論自愈病例或經激光光凝治療的病例,在觀察期間復發率均高達50%,而且激光有可能損害黃斑部的視功能[3]。中醫認為本病屬于“視譫昏渺”,“視譫有色”,“視直如曲”的范疇。認為本病與痰濕,氣郁,精虧有關。根據中醫內眼組織與六經相屬學說,黃斑區屬脾,視網膜屬肝,故黃斑區病變與肝脾兩經有關。肝郁脾虛,脾失健運,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痰濕阻絡,血流不暢而發本??;根據五輪學說,瞳神屬腎所主,黃斑歸屬瞳神,又肝腎同源,故本病與肝腎有關,肝腎不足,精血虧損,精不上乘,目失濡養引起脈絡膜視網膜水腫、滲出等病變。故本病在治療上以肝脾腎三臟為主,辨證論治,但臨床上不少患者只有視力下降和眼底黃斑部水腫、滲出,全身幾乎無癥可辨,此種情況可根據其眼底改變和病程的長短分期治療。本文以眼底病變為主,脈證合參,把本病分為水腫期、滲出期、恢復期,分別選用五苓散、六君子湯、六味地黃丸合生脈散加減治療。另外腎俞穴為腎臟的背俞穴,具有調腎氣,強腰背,明耳目的作用,樟柳堿是蘇科植物唐左特山莨菪分離的一種生物堿,有緩解平滑肌痙攣作用,通過穴位注射,可以改善緩解眼血管痙攣,增加眼血流量,促進黃斑水腫、滲出的吸收,提高視功能。筆者通過使用中藥分期辨證論治聯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雙側腎俞穴位注射治療本病,經多年的臨床觀察,效果明顯,治療顯效快,治愈率高,復發率少,與對照組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

另外本病有復發的傾向,故平時應適當休息,節用目力,避免過度精神興奮和情緒緊張,勞神過度,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煙酒,減少復發。

【參考文獻】

1 李傳科. 中醫眼科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648.

篇2

關鍵詞:醫藥行業;企業并購;財務整合

一、引言

近年來,一些醫藥行業企業抓住我國醫藥行業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的良好機遇,迅猛發展,并嘗試開始并購其他相關領域企業來實現自身經營發展規模的擴大和產業的轉型升級。然而,對于醫藥行業企業而言,在并購過程中,最關鍵的還是要做好財務整合工作,這不僅是決定企業并購行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對于并購以后醫藥行業企業的長遠穩定經營發展也有著直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醫藥行業企業并購動因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近幾年,隨著我國醫療衛生行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藥行業企業的并購行為越來越多,受到政策以及市場的驅動,并購熱度不斷提升。綜合分析,醫藥行業企業并購的動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外部宏觀環境的影響。在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化實施背景下,醫療衛生服務市場更加開放,同時為了解決當前醫藥行業集中度不高的問題,國家對于醫藥行業企業的并購行為也制定了一些支持政策,鼓勵有規模的醫藥行業企業實施并購。

2. 醫藥行業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一些醫藥行業企業經營發展態勢良好,實現了自身資本的原始積累,為了推動企業下一步的更好發展,擴大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以及市場份額,企業開始努力尋求并購,依托并購來拓展優質資源。

3. 資本市場的發展為并購提供了良好機遇。在我國資本市場迅速發展的影像下,社會上的市場資金流動性非常充裕,而由于醫藥行業具有周期性弱、抗風險能力強以及行業成長性較好等一系列的特點,因而成為企業并購的首選。

并購對醫藥行業企業的經營發展會帶來較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醫藥行業企業并購,有利于醫藥行業企業產生規模效應,能夠降低醫藥行業企業的成本投入,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同時也有利于促進企業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產品研發,適當提高集中度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由于醫藥行業企業的并購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尤其是企業的并購并不是單純的合并,實現企業并購后的整體效應,需要在財務整合方面加強重點控制管理。

三、醫藥行業企業并購財務整合存在的問題分析

1. 對于并購過程中的財務整合重視不足導致容易出現財務管理失控問題。有的醫藥行業企業對于企業的并購行為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簡單地認為并購僅僅是企業規模擴張和市場份額增加的需要,而在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方面的考慮不夠,尤其是在財務整合方面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造成了并購后財務管理中出現了企業無法有效控制內部財權,財務會計制度和財務報告制度不統一的問題,而且也存在著內部審計管理力度不足,財務風險漏洞較多等一系列的問題。

2. 企業整合后的資本結構處理不當。有的醫藥行業企業開展并購的過程中,為了加快并購擴張速度,大量舉債融資,然而在企業并購以后并沒有對資產以及負債等進行有效的整合,造成醫藥行業企業在并購以后出現了資本結構劣化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對于資本的控制能力,甚至出現了企業并購整合失敗的問題。

3. 對企業并購財務整合風險的控制能力不強。在醫藥行業企業并購實施過程中,由于并購實施企業與被并購企業兩者在經營理念、管理體制、組織架構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不同,因此在并購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財務風險,尤其是定價風險、融資風險以及支付風險等問題更易發生。有的醫藥行業企業未能針對這些可能發生的風險問題制定良好的應對管理策略,因此很容易在企業并購過程中出現成本增加或者是資金短缺等一系列的問題。

四、加強醫藥行業企業并購財務整合的措施研究

1. 確保實現財務目標的有效整合。醫藥行業企業開展并購的主要目的是進行產業整合,也就是通過提高市場份額等措施來提高市場競爭力以及企業的價值,因此在并購的實施開展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實現醫藥行業企業財務目標的整合。具體來說,也就是在企業的并購過程中,應該圍繞企業的資本、資金以及資產管理等,將財務會計管理以及稅務管理作為基礎,圍繞加強財務風險控制等,重點在資本結構優化、現金流量控制、資金運作管理、資產合理配置等方面,制定科學合理的有效措施,來指導企業并購以及并購后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施開展。

2. 科學的進行財務資源的整合。對于醫藥行業企業財務資源的整合,精力主要應該集中在資產以及負債的有效整合方面,現階段在醫藥行業企業的財務資源整合中,往往是將優質的內部資產拆分出來,對于各種經營不良或者是容易產生負債的各種資產應該及時進行清理剝離或者是注資盤活。

3. 加強對醫藥行業企業內部資金的整合。對于醫藥行業企業而言,在整合過程中,應該重點以資金的整合作為關鍵,一般來說,現階段醫藥行業企業在整合過程中,往往是采取資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通過在內部建立財務公司或者是內部資金池,將醫藥行業企業的全資企業以及控股企業納入其中,實施財務集中管理,這樣不僅可以降低企業財務資金管理運作的成本,對于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以及財務風險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4. 財務管理制度體系的整合。為了保證醫藥行業企業并購整合以后財務工作各方面的規范有序運行,在財務并購整合過程中,應該理順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主要是對醫藥行業企業內部的預算管理體系、審計管理體系、會計核算管理體系以及業績評價管理體系等進行整合。重點主要是審計管理和會計核算管理體系,對于審計管理體系,主要是對醫藥行業企業內部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資金使用運作的合法合規性等進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審計,確保內部控制管理以及財務管理目標實現。對于會計核算體系整合,主要是應該從企業的整體實際出發,在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基本模式下,建立規范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以提高合并財務報表的準確性。

5. 加強財務整合過程中的財務風險控制管理。在醫藥行業企業的并購過程中,很容易由于短期內規模的迅速膨脹或者是管理難度的增加,造成企業出現現金流緊張或者是舉債融資并購難以實現等困難局面。因此,這就要求醫藥行業企業在并購的實施過程中,應該重點加強對財務風險全面監控。首先,應該加強企業支付風險的控制管理,重點是對現金資產有效整合,對優質資產合理組合。其次,應該重點關注財務管理風險,依靠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體系來防范財務風險問題。此外,還應該加強其他方面的風險控制,比如管理組織架構、財務管理工作體系、業務工作考評等,防范管理風險問題的發生。

五、結語

在醫藥行業企業的投資并購過程中,應該將財務整合作為整個并購工作的關鍵,依靠科學合理完善的財務并購,提高醫藥行業企業內部經營運轉效率,這對于優化并購后的醫藥行業企業內部治理體系,提高醫藥行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立彬,張秋生,楊志海.融資能力、所有權性質與并購績效――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證券市場導報,2014(05).

[2]周紹妮,文海濤.基于產業演進、并購動機的并購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

篇3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將健康產業稱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

藥業,創投之愛

資本與醫藥產業成功對接的案例不勝枚舉,比如2008年3月7日,賽富亞洲基金和深圳創新投資集團共同向瀚宇投入首期1500萬美元,三方共同導演了2008年中國多肽制藥行業首起資本大戲。

據China Venture統計,2007年第四季度、2008年第一季度,醫藥行業一直排居創業投資金額首位。僅2008年第一季度,醫藥投資案例就不下7個,投資金額8399萬美元。醫療體制改革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的政策利好以及醫療健康消費市場巨大的增長潛力等因素使醫療健康行業成為創投機構競逐的重點投資領域。

黃金投資期來臨?

醫藥生物行業分析師張明芳認為,醫藥行業在經歷2006年的“大亂后大治”后,2007年開始進入新一輪健康發展的快速增長期,而2008年是黃金投資時期。她說,現在醫藥行業出現了很大變化:一是政府加大對全民醫保的投入,農村用藥醫療衛生水平提高。二是新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實施,藥品注冊審批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大大提高,提升了藥品企業的創新熱情。三是醫療體制改革正快速推進,將使得醫保藥品大擴容。四是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醫藥企業做大做強,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

北京大學經濟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顧昕預計中國醫藥市場擴容千億元,因為政府關注民生問題,擴大了醫療消費市場。據公開資料顯示,“新農合”到2008年基本覆蓋全國所有縣(市、區)。

與“新農合”崛起的市場相呼應,由于新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出臺,新一輪GMP認證開始,以及治理商業賄賂、各地推行掛網招標等一系列規范醫藥市場的政策出臺,一些不規范的醫藥企業紛紛倒閉,市場出現了新的空間。在醫改的推動下,行業集中度提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整個醫藥產業將徹底脫離前期多、小、散、亂的格局,加速購并重組,新醫改對醫療市場的擴容和對醫藥行業的凈化作用毋庸置疑。而這些,將引發醫藥行業的新一輪資本大換班,該領域的產權交易也因此進一步趨熱。

你有核心優勢嗎?

從最近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出讓的藥企股權情況看,淘金機會不少。比如掛牌出讓部分股權的上海先靈葆雅制藥有限公司是家中外合資企業,美國先靈葆雅公司提供了全套生產工藝,引進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在中國同行業中居領先地位,并擁有多個專利產品。這次是中方兩大股東上海醫藥工業有限公司和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出讓45%的股權。

這些企業雖然目前從賬面看盈利情況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基礎扎實,實力雄厚,隨著企業趨于成熟、市場環境的不斷完善,發展潛力不小。

此外,一些精明的投資者還中意于那些規模不大但在某個領域核心優勢明顯的中小企業,投資那些在細分領域領先的企業。

比如弘毅投資康臣顯然是看好后者在腎病科的保密品種尿毒清的優勢,而軟銀賽富選擇瀚宇也是因為其在多肽領域研發的領先優勢。有時還出現眾多的資本爭奪一家企業的情況。比如爭奪康臣的還有黑石和凱萊這樣的跨國基金。而軟銀賽富也是擊敗高盛、摩根大通等數個資本后才注資瀚宇藥業的。

服務類更受青睞

篇4

關鍵詞:醫藥行業;財務分析;通化東寶

1 引言

通化|寶集團自成立以來,企業規模發展之猛,多元化項目經營之廣,兼并國營民企數量之多,生產設備與工藝流程之先,科研隊伍研究水平之高,都堪稱國內企業發展之奇跡,被業內人士譽為“東寶模式”,創造了中國企業快速蓬勃發展的神話。目前,東寶集團已成為世界上具有相當規模、擁有當今先進技術的胰島素生產基地之一。

本文以通化東寶集團為對象,對其進行杜邦財務分析和行業地位分析,并據此對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2 杜邦財務分析

通化東寶最近五年杜邦分析法指標及其變動趨勢如下表和圖1所示。從中可以看到,企業權益凈利率有較大的增幅,說明通化東寶近幾年成長迅速,獲利能力較強;企業權益乘數總體保持在1-2之間,變動幅度較小,有升高趨勢??傮w說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逐年升高,負債總額遞增,杠桿收益大。這主要是與企業近年來采取的擴大銷售規模和擴建項目的策略有關。

3 行業地位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人口結構日益老齡化,醫藥行業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并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因此,本文在對通化東寶進行杜邦分析的基礎上,選取醫藥行業另外兩家發展較好的企業--同仁堂和舒泰神,運用雷達圖,進行行業對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通化東寶的行業發展地位進行分析。

3.1 財務數據雷達圖

從Wind資訊數據庫中提取出通化東寶、同仁堂和舒泰神2015年年報的財務數據,包括營業收入、凈利潤、資產總計三個指標,同時提取醫藥行業各相應指標的均值,繪制出如下雷達圖2: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在反映公司經營規模的幾大指標上,通化東寶的經營規模水平遠高于行業均值,且行業地位領先于舒泰神,但遠遠落后于同仁堂。

3.2 財務比率雷達圖

同樣,從Wind資訊數據庫中提取出通化東寶、同仁堂和舒泰神2015年年報的財務比率數據,包括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六個指標,同時提取醫藥行業各相應指標的均值,繪制出如下雷達圖3:

為了讓圖示更直觀,在數據處理時,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均乘以100,從而得到上圖。從該圖中可以看出,在利潤率指標方面,通化東寶領先于行業均值水平和同仁堂、舒泰神,較為理想;在存貨及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上,通化東寶處于行業領先地位,遠高于行業均值水平和同仁堂、舒泰神;在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上,通化東寶落后于行業均值水平和同仁堂、舒泰神。

4 總結

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對醫藥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成本提高和售價降低的雙面夾擊下,醫藥企業要擺脫困境就必須尋求發展,進行持續性的技術改造,降低成本。隨著國家扶持政策和醫改政策的繼續發展,醫藥市場呈現了回暖態勢,為醫藥企業的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外部條件。

在整個世界范圍來看,優化器械審批流程、鼓勵技術創新都是大勢所趨。在通化東寶的發展中,也應堅持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有效利用新的醫療技術和藥物提高醫療保健服務的效率。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醫藥行業;營銷渠道;問題分析

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醫藥營銷渠道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現階段阻礙我國醫藥營銷發展的主要障礙。本文主要關注現階段我國醫藥行業營銷渠道問題,并對主要問題進行系統分析。

問題一:營銷渠道層級過多

現階段,我國醫藥生產企業通過經銷商或商來構建自身產品在某一區域內的營銷體系。這種模式的營銷渠道中,渠道成員之間主要通過逐層推進的方式進行市場覆蓋,這就形成了較多的營銷層級。一些醫藥生產企業的營銷渠道的層級多達5級以上(甚至更多)。隨著營銷渠道層級的增多,醫藥生產企業對渠道成員的管理難度將逐漸增加。同時,營銷渠道成本問題、渠道成員利益劃分問題和對終端市場感應的滯后問題等等都將伴隨著營銷渠道層級的增多隨之而來,這些都將對我國醫藥行業營銷造成影響。

問題二:渠道價格難控制

通常,醫藥生產企業會根據自身的成本投入情況、利潤目標、市場情況以及國家相關政策制定一個系統醫藥品市場流通價格體系。然而,醫藥生產企業一般會將自己生產的醫藥品交給經銷商或商讓其幫助進行藥品經銷。一旦這些中間商接手到產品,其通常會根據自己的利潤需求對醫藥產品的價格進行二次調整。以此類推,每經過一層營銷渠道,醫藥產品的價格就會進行一次調整(孫光明,2002)。最終,市場上所流通的醫藥的價格就偏離了醫藥生產企業所制定的價格體系,且不受醫藥生產企業所控制。

問題三:渠道覆蓋率偏低

雖然我國現在已經逐步放開醫藥市場,允許多種形式的競爭存在,但是就目前我國醫藥市場營銷的整體情況來看,我國醫藥流通的行業集中度仍相對較低。雖然目前我國現已經有幾家包括國藥、上藥、廣藥、華潤北藥等全國性的大型藥物流通商(配送商),即使是這幾家大型的藥物配送商,其營銷的渠道和網絡仍沒有真正地對我國的醫藥市場進行全面覆蓋。這些大型的醫藥配送商對市場的覆蓋多集中在城市,農村醫藥市場的覆蓋的全面程度較低。因為其地理位置原因、經濟原因、客觀條件等諸多方面,導致這些大型的醫藥配送商目前還無法真正的實現城市、農村無差別和全覆蓋。

問題四:渠道成員競爭不均等

在營銷渠道中,每一個渠道成員都有一定的權力,這些權利用來協調或相互制約營銷渠道中的其他成員,從而達到整個渠道協調一致,共同獲利的狀態(盧泰宏,2004)。在營銷渠道中,各渠道成員應該通過自身的競爭力公平的、客觀地去贏得渠道權力,從而獲取競爭優勢。然而,作為我國醫藥營銷渠道中的成員,其權力的獲取卻不盡公平和客觀。眾所周知,醫院和藥店是我國醫藥行業營銷渠道中最重要的終端環節。在醫藥營銷渠道中,醫院往往擁有比其他營銷渠道成員更多的話語權。這種現象在我國醫藥行業中的處方藥市場中表現尤為突出,因為只有醫院才有資格、有權利為消費者開具處方藥,這就為醫院在營銷渠道中占據主動地位提供了可能。在醫藥營銷渠道中,醫院擁有令醫藥生產企業無可奈何的話語權。一些醫藥生產企業想在進入醫院市場,或者在醫療機構銷售產品,必須獲取醫院的認證資格。此外,我國醫藥市場上的處方藥是嚴禁在藥店出售,這也間接打破了醫藥營銷渠道成員之間的公平競爭的天平。

問題五:渠道終端分布不均

在市場中,所有的產品從生產商流向消費者的過程都離不開營銷渠道的終端。醫藥行業也是如此,醫藥行業的營銷終端主要包括醫院、藥店、第三終端等。其中第三終端又包含社區醫院、鄉鎮衛生所、村衛生所、鄉村藥鋪等。這些營銷渠道終端直接與消費者接觸,醫藥產品的傳遞最終靠這些渠道終端來實現和完成。然而,由于我國的具體國情所限,尤其是城鄉二元結構的原因,導致目前我國醫藥市場營銷終端分布極不均衡,東部經濟發達城市與西部經濟欠發達城市之間,城鄉之間差別巨大(吳酒峰,2008)。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醫療資源都集中在大中型城市的醫院、醫療機構、大型藥店等。農村市場中醫療資源相對較少。我國目前還有至少2/3的人口分布在農村地區,作為醫藥品的消費者,該部分市場需求還很大。但是,由于經濟相對落后,消費能力相對有限等原因,大多數的醫藥終端為了追逐利益而不會選擇在農村、或者以農村、山區、偏遠地區等經濟欠發達區域經營。這就導致了醫藥營銷渠道終端在城市地區大量集中,在農村、山區、偏遠地區卻罕見蹤跡的分布不均現象。

結語

營銷渠道在我國醫藥行業的市場化運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營銷渠道問題也日益引起業界內外人士的關注。本文主要探討和分析了我國現階段醫藥行業市場營銷渠道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希望本文能對我國醫藥行業營銷渠道的改進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孫光明,醫藥渠道的危險與機遇[J],中國商貿,2002(9):36-37

篇6

摘要:文章選取2009―2014年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建立實證模型,基于實際稅負的基本理論,以所得稅實際稅率作為衡量實際稅負的指標,通過實證的方法研究企業實際稅負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資本密集度、盈利能力、公司規模和股權集中度與企業實際稅負負相關,第一大國有股權比例與企業實際稅負正相關,而資本結構對企業實際稅負沒有顯著影響。

關鍵詞:實際稅負 所得稅率 醫藥行業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醫療保健制度也在不斷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出臺,進一步提升了藥品的標準,建立起了完善、高水平的藥品質量體系等。這些政策的頒布無疑加快了醫藥行業的發展,滿足了人們用藥方面的需求,改善了生活健康水平,切實提高了我國醫藥行業的創新性和積極性。從企業角度來看,企業所繳納的稅收,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現金流量和最終的利潤額,作為被動的一方,必然要遵守市場價格波動的規律,但如何利用規律的波動來減少企業實際稅負,而不是逃稅避稅,也成為每個醫藥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因此,本文研究我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實際稅負的影響因素,為企業合理制定降低實際稅負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二、研究設計

(一)理論假設

1.資本結構對企業實際稅負的影響。資產負債率作為資本結構的一項重要指標,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的綜合性指標,也是衡量公司利用債權人的資金來進行經營活動的指標,其表示上市公司的總資產中有多少資金是通過負債來籌集的。2009年我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均值達到46%左右,而2013年有所下降達到43%,到2014年降到39%,由此可得我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在不斷下降,企業負債水平在減少,負債的抵稅效應在降低,稅負水平將會提高,因此本文認為,醫藥行業的資產負債率越低,企業承擔的實際稅負就越高。據此,提出假設:

假設1:上市公司實際稅負與資產負債率負相關。

流動比率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是衡量企業短期債務到期之前,可以變為現金用于償還債務的情況,若企業的流動資產越高,說明企業的流動性越大,短期償債能力強。我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流動比率普遍不高,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相對較低,當流動資產不變的情況下,流動負債越高,企業的流動比率就越低,債務程度就越高,則企業所要承擔的實際稅負就越低。據此,提出假設:

假設2:上市公司實際稅負與流動比率正相關。

長期負債比率又稱為資本化比率,若此值越小,說明企業負債的資本化程度越低,長期償債的壓力就越小,一般情況下,大公司往往傾向于選擇長期債務,而小公司則會選擇短期債務,因為大公司可以在發行長期債務的同時取得規模效益,若長期負債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的規模越大,現金流較為穩定,則所需要繳納的稅負就越少。據此,提出假設:

假設3:上市公司實際稅負與長期負債比率負相關。

2.資本密集度對企業實際稅負的影響。上市公司的資本密集度主要用固定資產比率來衡量,可以用固定資產與資產總額的比率來表示。根據我國會計準則,固定資產折舊產生的相關費用要計入到當期費用中,當期費用可以在計算稅負時予以扣除。醫藥行業的資產總額中,固定資產占有較大份額,屬于資產密集度較大的行業,所以計提折舊會對企業稅負產生較大的影響。據此,提出假設:

假設4:上市公司實際稅負與資本密集度負相關。

3.盈利能力對企業實際稅負的影響。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包括營業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銷售凈利率等,本文選用銷售凈利率作為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盈利能力較強的行業,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受到稅務機關的監管力度較大,因此,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更有能力有動機進行稅收籌劃,更有利于減少企業稅負。據此,提出假設:

假設5:上市公司實際稅負與公司盈利能力負相關。

4.公司規模對企業實際稅負的影響。醫藥制造產業近幾年發展迅猛,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原料藥材的生產和出口大國之一,醫藥行業市場規模較大,公司規模較大的企業,其相應的設備以及資源與小型公司相比較為豐富,其可用資源也較多,在繳納稅收方面則會占有較大的優勢,會通過企業內部政策繳納相對較少的稅額,從而降低企業的實際收負擔。據此,提出假設:

假設6:上市公司實際稅負與公司規模負相關。

5.股權結構對企業實際稅負的影響。國有股權比例是衡量企業股權的重要指標之一,許多國外學者在研究上市公司實際稅負影響因素的時候,把股權結構也列入其中假設。醫藥行業的國有股權比率平均每年為35%左右,且醫藥行業股權集中度較高。大多醫藥企業的管理層為了確保自身在社會經濟中的競爭地位,會積極迎合政府的相關政策,積極納稅,維護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據此,提出假設:

假設7:上市公司實際稅負與國有股權比例正相關;

假設8:上市公司實際稅負與股權集中度正相關。

(二)變量選取與模型構建

1.解釋變量。衡量企業實際稅負的方法一般分為三種:波士頓矩陣法、稅負的評價指標法和實際稅率法。實際稅率法是衡量企業微觀稅負水平的基本方法,很多外國學者在無法取得重要數據的前提條件下,一般采用平均實際稅率法,該方法是研究企業實際稅負影響因素問題的較好的替代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結論的準確性,因此本文采用實際稅率法衡量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實際稅負,企業的實際稅率等于企業實際繳納的各種稅費與企業所得的比值,所得稅與流轉稅是主要的兩大主體稅種,但是,由于消費者是流轉稅的最終承擔者,而企業的稅負主要體現在所得稅上,所以本文以企業所得稅率作為衡量企業實際稅負的標準。

2.被解釋變量。本文選取資本結構、資本密集度、盈利能力、公司規模以及股權結構作為被解釋變量,具體定義如表1所示。

3.模型構建。本文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我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實際稅負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根據上述所提出的研究假設構建的實證回歸模型如下:

ERT=α+β1 LEV1it+β2 LEV2it+β3 LEV3it+β4 CIit+β5 NPMit+β6 SIZEit+β7 GQit+β8 GZ it+θit

其中,i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t表示從2009到2014年度,α指截距項,β表示自變量的估計系數,θ表示回歸分析后的殘差。

(三)樣本選取

本文選取2009―2014年在滬深公開上市的醫藥行業公司,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以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查找最新調整后的數據,在此基礎之上,還執行了以下篩選:(1)剔除財務報表數據不完整的上市公司;(2)剔除以前年度有虧損,且在本年度尚未彌補完的上市公司;(3)剔除利潤總額或所得稅費用小于0的上市公司;(4)剔除所得稅實際稅率小于0或大于1的公司;(5)剔除樣本在研究期間某一年度被ST或PT的公司。最終經篩選,得出42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共252個有效樣本,數據來源于國泰安金融數據庫和銳思金融數據庫。統計分析軟件運用Excel和SPSS 19.0。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1.所得稅實際稅率的描述性分析。從表2可以看出,所得稅實際稅率的最大值為2013年的52.08%,最小值為2009年的0.97%,實際稅率的不斷波動意味著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在不斷改變。2013年的所得稅實際稅率平均值和標準差與其他年份相差較大,說明實際稅率值和平均值之間差異較大,稅負不穩定。

2.自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31.81%,表明企業具有一定的償債能力。從流動比率看,其標準差與方差值相比其他自變量而言相對較小,說明該行業數據波動較小,較為穩定。固定資產比率的平均值為21.28%,由于本文研究的行業為醫藥行業,需要大量醫藥醫療機器設備的投入,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較大。從銷售凈利率看,極大值為173%,說明該行業的產出水平較好,銷售收入獲利的能力較強。公司規模的標準差為1.0882,值大于1,說明醫藥行業各個公司之間的規模存在較大差異。從持股比例來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第一大國有股東持股比例平均值為37.75%,股權集中度均值已超過了50%,說明醫藥行業第一大國有股東持股比例和股權集中度較高。

(二)相關性分析

下頁表4為各變量的相關系數表,從該表可以看出,與因變量存在顯著性的有長期負債比率(LEV3)與ETRs之間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銷售凈利率(NPM)與ETRs在0.0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股權集中度(GZ)與ETRs在0.05的水平上顯著相關。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相關系數最大的為第一大國有股權比例(GQ)與股權集中度(GZ)之間的關系,但未超過0.8,所以均可納入本文回歸模型中。

(三)回歸結果分析

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F值為5.445,Sig值為0.000,說明建立的模型通過了檢驗。反映資本結構的資產負債率(LEV1)、流動比率(LEV2)、長期負債比率(LEV3)三個指標對實際稅負的影響均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與假設1―3不一致。從資本結構看,在整理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數據時發現,2009年與2014年之間上市公司的變化較為突出,新興的醫藥企業占多數,企業的資本結構處于不穩定狀態,資本結構對企業的實際稅負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固定資產率(CI)作為資本密集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上市公司實際稅負與固定資產率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與假設4一致。醫藥行業作為技術密集以及資產密集的行業,其生產經營需要投入大量設備,資本密集度越高時,企業所要計提的折舊就越多,所得稅額就會越少,則稅負越低。

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銷售凈利率(NPM)與實際稅負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與假設5一致。盈利是投資者本金與利息的來源之一,盈利能力強的企業更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之一,投資者會十分重視,因此投資者會通過稅收籌劃來減少企業實際稅負。

公司規模(SIZE)與實際稅負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與假設6一致。醫藥行業企業的規模越大,其避稅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對于大型醫藥上市公司來說,稅務部門會為了擴大稅基,對醫藥上市公司給予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其生產與經營活動,從而使稅收部門得到更多的稅收,因此稅收負擔水平就會下降。

第一大國有股權比例(GQ)與實際稅負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假設7一致。我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國有股權比例較高,為保證醫藥行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大股東會積極主動的參與納稅,目的是維護醫藥行業的發展地位,因此,第一大國有股權比例會對企業的實際稅負產生積極影響。

股權集中度(GZ)與上市公司實際稅負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這表明醫藥行業企業的股權集中度越高,企業需要承擔的實際稅負越低,假設8沒有得到驗證。

四、研究結論

本文對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實際稅負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資本結構對企業的實際稅負影響并不顯著,資本密集度、盈利能力、公司規模和股權集中度與企業的實際稅負率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第一大國有股權比例與企業實際稅負率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目前,我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發展迅速,醫藥行業不僅要面對政府對藥品價格的掌控,并且還要維護企業的順利發展與經營,從微觀角度來說,醫藥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通過不斷擴大企業的投資規模和研發力度,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完善企業的股權結構,更好地達到降低企業實際稅負的目的。J

參考文獻:

[1]王新安,張力多.煤炭企業所得稅稅負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10):150-153.

[2]亓紅紅.電力企業所得稅稅收負擔的實證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3,(7):67-69.

[3]劉崇明,陳思璐.關于企業實際稅負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以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為例[J].中國證券期貨,2012,(6):203-204.

[4]曹志鵬,李倩.石油行I稅負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滬、深兩市公司財務數據[J].財會通訊,2014,(15):108-110.

[5]王素榮,徐明玉.房地產行業稅負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房地產開發與經營上市公司的數據[J].財經問題研究,2012,(8):111-116.

篇7

上榜理由

通過今日投資“分析師實時排名”系統對業內1800名分析師的追溯跟蹤,東方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李淑花在“最牛分析師”生物與制藥行業排行榜中名列近一年排名第二,獲得我們評選的第四十三期“每周一星”稱號。

她在2009年下半年醫藥行業投資策略《增長動力部減》中認為,醫藥行業目前處在一個比較健康的發展態勢。由于國家投入增長,使得支付能力提升,需求得到釋放。她相信2009年醫藥行業仍進入穩健發展的時期。盡管宏觀經濟環境對行業氣候的長期影響不可輕忽,但在國家的醫療保障制度大變革的背景下,行業的成長沒有疑問。在醫藥行業重點公司2009年三季報前瞻《尋找超預期的公司》中再次提到,政府堅定不移推進醫改政策,積極加大投入力度和擴大醫保覆蓋面,從而為行業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2009年下半年醫藥行業將穩健發展。正是因為她研究的透徹,才敢幾次發文表示看好。從她推薦的恒瑞醫藥、一致藥業、華東醫藥、國藥股份、千金藥業和科華生物等個股上看,近期這些股票還在不斷的創出新高,進而也印證了她的觀點。

他在近期的報告《中國醫藥定制生產業務前景廣闊》維持行業“看好”評級。她認為,目前國際醫藥行業面臨著專利藥產品將大量過期、新藥開發產出投入比不斷惡化,政府導向和競爭不斷壓低藥價,仿制藥企業間競爭不斷加劇等多個不利因素。中國的優秀企業將有望在這個大潮中憑借不斷優化的質量、環境和生產控制體系以及具有競爭力的成本優勢大幅獲益?;趯π袠I趨勢的判斷,建議關注海正藥業、華海藥業。另外,江浙的一些中小企業也有望憑借出色的技術消化能力在與國際大型醫藥公司的合作中受益。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

醫藥行業:發改委調整定價藥品目錄

雙鶴藥業:華潤集團戰略協議有利于長期發展

上海萊士:產品價格提升推動業績快速增長

篇8

但投資者應同時關注另一件事情。4月9日,被認為是招標風向標的北京市2012年基藥招標結果公布,采購范圍包括國家基本藥物和北京市增補品種共計519種藥品。然而,中標價較該市現行基本藥物采購價格下降約26%,令市場預期開始轉向,后期行業很可能會繼續調整,而一些估值較高的品種或將首當其沖。

多家醫藥公司澄清產品與禽流感無關

4月7日晚間,在本次H7N7禽流感行情中出盡風頭的萊茵生物、聯環藥業、海王生物相繼發表公告,澄清產品與禽流感無關。而屢次“中槍”的萊茵生物則明確表示“公司自成立以來,從未涉足疫苗或診斷試劑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公司所生產的產品與治療流感藥物也不存在相關性?!?/p>

當然,也有“貨真價實”者。以嶺藥業4月7日晚間公告稱,公司于2013年4月3日接到通知,公司產品連花清瘟膠囊被列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3年第1版)》。次日開盤,股份毫無懸念地被摁在漲停板上。據了解,除以嶺藥業以外,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下稱“藥監局”)網站宣布,批準抗流感新藥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上市,恒瑞醫藥等也已獲批開展臨床試驗。

板塊高估值或蘊藏風險

醫藥股一直以來都是機構投資者的寵兒,畢竟在過去幾年的熊市中,醫藥股讓那些抱團取暖的基金嘗到了甜頭。年初以來,滬深300指數累計下跌了1.6%,但是同期醫藥行業累計漲幅達19.3%,位列所有行業第一。在此消彼長之下,醫藥板塊相對大盤的溢價水平也快速提升,從2012年底的1.75上升至今年3月底的2.14,創歷史新高。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醫藥行業整體市盈率為34.45倍,若以申萬醫藥分類來看,化學制藥整體市盈率為34.39倍、中藥整體市盈率為36.67倍、生物制品整體市盈率為39.17倍。而很多主流研究機構預計醫藥行業2012年整體凈利潤增速位于20%—25%之間。兩者相比,PEG在1.3左右,估值明顯偏高。安信證券醫藥行業研究員鄒敏也認為,即使考慮到一季報公布后醫藥行業估值溢價水平會有所下行,但仍然處于高位。

具體到個股,無論是白馬股、黑馬股,估值水平都不低,而一些績差股高達上百倍的估值也不在話下。云南白藥是兩市最無爭議的白馬股之一,其公布的2012年報顯示,全年凈利潤增長30.68%,而目前市盈率為35.9倍,近十年來的平均凈利潤增速也大致在30%左右,兩相比較可知估值顯然不低;恒瑞醫藥被譽為創新能力最強的醫藥公司,2012年凈利潤增長率為22.90%,而PE高達35倍;天士力也是大眾情人,在獲得44倍市盈率的同時卻在2012年交出凈利潤增長25.93%的答卷,而且近三年來的凈利潤增速還是一直趨于下降的;恩華藥業是兩市醫藥公司中的獨特品種,去年凈利潤增速為32.23%,但當前PE高達48.4倍。若按照彼得林奇的選股法則,即便是成長股,恐怕現在也非買入良機。

政策不確定性正在加大

篇9

【關鍵詞】 研發投入 銷售投入 經營績效 醫藥行業

國外醫藥行業發展經驗表明,具有規模經濟的大企業比小企業更具創新性,更可能提高產業技術。我國醫藥行業的顯著特征是企業規模小、集中度低,這嚴重限制了企業的研發投入導致我國醫藥行業總體上獲利能力較弱,因此一個自然的建議是推進醫藥企業整合。本文區分不同規模的醫藥企業,實證檢測了不同規模下企業研發投入對于經營績效的影響,這構成了本文的主要貢獻。

本文的另一新穎之處在于,引入銷售投入作為研究對象。檢驗研發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的關系的已有研究并未控制銷售投入的影響。實際上,醫藥企業是為醫療服務行業提品,而醫療服務行業的壟斷性導致作為產品供給方的醫藥企業很多時候處于弱勢地位。為了維持或提升企業業績,醫藥企業需要在銷售上進行更多的投入,從而提高公司收入。因此銷售投入對于醫藥公司的經營業績可能存在顯著影響,有必要引入銷售投入作為控制變量以分離其影響。

本文的實證研究發現醫藥行業大企業的研發投入對于經營業績的貢獻要顯著地高于小企業,而銷售投入對于經營業績的貢獻要顯著地低于小企業。因此大企業更有動力進行研發投入,而小企業則愿意進行更多的銷售投入。在控制了研發投入、銷售投入和公司規模的影響后,本文發現大企業經營業績仍顯著地高于小企業。上述結果表明,更多大規模企業的出現可以使得行業的研發投入比例更高并且經營業績越好,因此醫藥行業的整合將有助于促進研發創新,從而能夠更好地推動醫藥行業的發展。對于規模較小的企業,本文也提出了建議,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醫藥類小企業可以為銷售活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來提高企業經營績效。

一、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早期研究更多直接檢驗研發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的關系。一些研究提出了研發投入對于企業業績具有顯著地正面影響。也有文獻指出不同行業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相關程度具有顯著的不同。另有研究發現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不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進一步的研究開始考慮相關的控制變量,將企業規模、公司治理、融資環境等因素作為調節變量來研究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其中企業規模受到很大關注。有研究指出,企業規模對研發產出的影響呈U型,即相對于中型企業來說,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研發投入對生產率的貢獻較高。還有研究發現,大企業研發投入對于企業經營績效的貢獻高于小企業。文獻將企業規模作為控制變量之一,研究結果顯示研發投入對于企業經營績效具有顯著地正向效應,同時企業規模也具有顯著地正向效應。文獻則從制藥公司專業申請數量和質量的視角考察了研發投入對于企業績效的影響,在控制了企業規模和資產負債率等影響后,發現技術創新數量能夠顯著地提高經營績效,但技術創新質量的影響則比較復雜。

新藥一旦研發成功,就能夠率先搶奪市場。由于新藥的研發周期長,短期內不會出現替代產品,企業就能夠獲得超額利潤。相對于小型企業,大型企業研究資金充裕,科研人員的實力強,這都有利于研發投入的效益。另一方面,由于規模效應,大型企業單位產品分攤的研發支出低,研發活動對其利潤的提高作用更大。綜合上述研究進展與醫藥行業的發展特點,我們提出下述兩個假設。

假設1:研發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正相關。

假設2:大企業的研發投入對于經營業績的貢獻顯著地高于小企業。

目前,國內外學術界有較多文獻研究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與業績的相關性。有的文獻實證研究指出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對于企業的未來收益具有正向影響。有的文獻發現,當營業收入下降時,銷售和管理費用比率變化與公司下一期的盈余變化呈顯著正相關關系。有的文獻指出,如果公司費用控制良好,銷售和管理費用比率的上升對公司以后年度業績具有正面效應。相反,有些文獻發現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的上升會對企業未來利潤產生不利影響。而有的文獻通過研究發現銷售費用比率、管理費用比率的變化與企業下期盈余變化不具有顯著相關性。國內方面,還有文獻以制造業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研究,發現當本年銷售收入增加時,銷售費用比率增長會對公司下一年度利潤產生負面影響。

相對于國外知名醫藥企業,我國醫藥行業產業較落后,很多企業集中生產仿制藥品,導致行業惡性競爭。在同一種產品多家企業生產的大環境中,營銷策略的重要性凸顯。由此我們提出假設:

假設3:銷售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正相關。

在醫藥行業中,與大企業相比,小企業一般缺乏領先的技術,因此在業績上更依賴于產品銷售上的投入,由此我們提出假設:

假設4:小企業銷售投入對于經營業績的貢獻顯著地高于大企業。

二、研究設計

1、變量說明

(1)企業績效的度量。在研發支出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中,較多地采用資產回報率(ROA)和銷售回報率(ROS=稅后利潤/營業收入)來衡量企業績效。本文也分別運用上述兩個變量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分析。

(2)解釋變量。本文以研發強度和銷售強度作為解釋變量。研究強度為當期研發支出與當期營業收入比例,銷售強度為當期銷售費用與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

(3)控制變量。為控制企業層面營運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本文將總資產周轉率作為控制變量。為控制企業的規模經濟,通過將企業總資產進行對數處理的值來衡量企業規模,作為控制變量。資本結構也會對企業績效產生影響,我們用資產負債率來衡量資本結構。

2、數據來源

本文通過手工收集2010-2013年度連續4年醫藥行業A股上市公司的研發數據。2010―2013年連續存在的醫藥A股上市公司共有148家,剔除ST公司26家和數據不健全的公司22家后,得到100家公司4年的相關數據,共計400個樣本。

三、實證分析

1、描述性統計

本文按照企業年銷售額來衡量企業規模,將400個樣本企業分為兩組,表1對樣本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表中,RD(R&Dintensity)代表研發投入;SI(Selling intensity)代表銷售投入;SIZE表示企業總資產的對數值;TAV表示企業總資產周轉率,反映企業營運能力;Lev表示資產負債率,代表企業財務杠桿;ROA表示企業的資產回報率,ROS表示企業的銷售回報率,均為企業經營績效的度量指標。從表1可以看出,大企業的TAV和Lev均顯著高于小企業,大企業的ROA和ROS均顯著地高于小企業,表明企業規模對于醫藥企業的業績可能具有顯著影響;本文將控制企業規模的影響因素分析企業的研發投入與銷售投入對于企業業績的影響;值得關注的是,小企業的銷售投入均值為0.203,而大企業的這一指標為0.022,二者之間差異較大,且這種差異具有統計顯著性,這說明與大企業相比,小企業更加重視銷售策略,在銷售投入上強度更大。

2、回歸結果與分析

本文建立如下回歸模型來考察研發投入、銷售投入和企業績效(performance,PER)之間的關系。

PER=?茁0+?茁1AD+?茁2SI+?茁3VAT+?茁4Lev+?茁5SIZE+?滋

其中,企業業績PER分別用ROA和ROS度量、RD、SI、TAV、Lev和SIZE含義同上文,?滋為誤差項。

回歸方程的估計結果見表2,表2的第2―4列、第5―7列分別以被解釋變量ROA和ROS進行回歸。第2列和第5列為全部樣本的回歸結果,第3、6列和第4、7列分別為以大企業和小企業為樣本得出的回歸結果。結果可以看出,上述回歸方程估計結果均是顯著的:F檢驗的p值均小于0.01。調整的R2均超過12%,表明回歸方程具有較強的解釋力。

考察第2列的估計結果,研發投入和銷售投入對于ROA的回歸系數估計值分別為0.506和0.206,均顯著地大于零;第5列中研發投入和銷售投入對于ROS的回歸系數估計值分別為1.112和0.115,也均顯著地大于零,表明醫藥行業企業的研發投入和銷售投入對于其公司績效具有顯著地正向效應,這就證實了假設1和假設3。并且總體上看,研發投入的邊際影響要明顯高于銷售收入的邊際影響。同時可以看到,醫藥公司規模對于ROA的影響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第2列)、對于ROS的影響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第5列)顯著為正,這意味著公司規??赡苁怯绊戓t藥企業經營績效的重要因素。我們進一步區分公司規模來考察不同規模下研發投入和銷售收入對于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是否有所不同。

表2的第3―4列和第6―7列給出了相關結果。由第3列和第6列,大企業的研發投入對于ROA和ROS的回歸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大于零,相關系數分別為0.752、1.148,呈很強的正相關關系,表明大企業研發投入的增加能夠顯著地提高其經營績效,但大企業的銷售投入對于其經營績效的影響則相對較?。ù笃髽I的銷售投入對于ROA的回歸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大于零,對于ROS的回歸系數雖不等于零,但相關性并不顯著)。與之相對,由第4列和第7列,小企業的銷售投入對于ROA和ROS的回歸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大于零,相關系數分別為0.381、0.420,表明小企業的銷售投入增加能夠顯著地提高其經營績效,而小企業研發投入的增加的影響則相對較?。ㄐ∑髽I的研發投入對于ROA的回歸系數雖不等于零,但相關性并不顯著,對于ROS的回歸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大于零,但相關系數0.594明顯小于大企業的1.148)。同時,上述分組回歸的估計結果還顯示,此時在各組內(大企業或小企業)企業規模對于經營績效的影響不再顯著,表明我們的分組是合適的。此外,表2的結果還表明,在全部樣本、大企業樣本和小企業樣本中,控制變量TAT與企業績效ROA和ROS呈現出顯著正相關關系;而Lev與ROA和ROS的顯著正相關關系僅存在于全部樣本和大企業樣本中,并不存在于小企業樣本中。

四、穩健性檢驗

由于企業研發活動并非都能在當年產生經濟效果,大多數研發活動影響企業以后年度的績效。本部分采用企業上一年度研發強度替代本年度研發強度作為解釋變量之一,從而檢驗我們的結論是否穩健,結果見表3。

表中估計結果表明,針對全部樣本、大企業樣本和小企業樣本回歸方程均有較強的解釋力:調整的R2均超過18%并且F檢驗的p值小于0.01。表中第2列和第5列針對全樣本的估計結果顯示,研發投入和銷售投入對于ROA的回歸系數估計值分別為0.647和0.131、對于ROS的回歸系數估計值分別為2.113和0.139,均顯著地大于零,表明本文的假設1 和假設3仍然成立。表中第3列和第6列針對大企業樣本的估計結果顯示,大企業的研發投入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正向影響了經營績效,而銷售投入影響相對較小(第3列中大企業的銷售投入對于ROA的影響不顯著,第6列中大企業的銷售投入對于ROS的影響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這一結果與表2保持一致。表中第4列和和7列針對小企業樣本的估計結果則顯示,小企業的銷售投入對于經營業績具有顯著的正向效應,而研發投入沒有顯著影響,這一結果與表2相比更突出地顯示出小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較小。在控制變量方面,穩健性回歸結果與表2基本一致,規模對經營績效的顯著正向影響僅存在于全部樣本中;在全部樣本和大企業樣本中,Lev對經營績效存在顯著負面影響,而這種負面影響并不顯著地出現在小企業樣本中;全部企業、大企業和小企業的VAT與績效顯著正相關。上述所有結果與表2的結果基本一致,這表明,選取哪一會計期間的研發強度作為研究對象,并不影響主要結論的穩健性。

五、結論

本文結合醫藥企業的經營特點,首先指出研發投入和銷售投入是影響醫藥企業經營績效的重要因素,進而以我國醫藥行業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展開實證分析,引入企業規模這一調節變量,研究了研發投入、銷售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紤]到公司規??赡茱@著地影響上述效應,本文進一步按照企業總資產大小將樣本分為大企業和小企業兩類,展開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大企業的研發投入對于經營業績的貢獻顯著地高于小企業;而小企業銷售投入對于經營業績的貢獻顯著地高于大企業。本文的實證發現顯示,由于大企業的研發投入對于其經營績效的影響更顯著,大企業更有動力進行研發投入。本文還發現在控制了研發投入、銷售投入和公司規模的影響后,大企業經營業績仍顯著地高于小企業。因此醫藥行業通過整合促使更多大規模企業的出現,可以使得行業的研發投入比例更高并且經營業績更好,從而有助于增強行業的研發能力和獲利能力。此外,通過對銷售投入這一解釋變量的研究發現,小企業銷售投入對于經營業績的貢獻顯著地高于大企業。對規模較小企業提出建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醫藥類小企業研發能力薄弱,可以通過增加營銷方面的重視度,提高企業績效和市場競爭力。

(基金項目:北京化工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自由探索項目(編號:ZY1322)。)

【參考文獻】

[1] 蔡基宏:影響我國醫藥行業創新能力關鍵因素分析――美國的經驗和啟示[J].上海經濟研究,2009(11).

[2] 朱恒鵬:醫療體制弊端與藥品定價扭曲[J].中國社會科學,2007(4).

[3] 梁萊歆、張煥鳳: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績效的實證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4] 董靜、荀燕南:研發投入與上市公司業績――基于機械設備業和生物醫藥業的比較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0).

[5] 程宏偉、張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與業績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6(3).

[6] 朱衛平、倫蕊: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投入與績效相關性的實證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5).

[7] 任海云、師萍:企業R&D投入與績效關系研究綜述――從直接關系到調節變量的引入[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2).

[8] Tsai,K.H.and J.C. Wang.:Does R&D Performance Decline with Firm Size?A Re-Examination in terms of elasticity[J].Research Policy,2005(6).

篇10

生物醫藥是國際公認最有發展前景的科技產業之一,目前全球生物醫藥市場以每年約12%左右的增長率向上攀升。

早在1980年,美國生物醫藥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在納斯達克上市后一小時內,股價從35美元上漲至88美元,創造了生物醫藥類公司的一個股市奇跡。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安進公司(Amgen)開發的促紅細胞生成素(EPO)進入市場,該產品隨即成為市面上的生物技術明星藥品,即使在EPO產品競爭激烈的2008年,其銷售額仍然超過130億美元。進入新世紀后,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完成,生物信息技術與系統生物學不斷發展,2014年8月,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引起社會恐慌。全球各大頂尖制藥企業加入抵御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公眾和政府部門由此再次認識到了生物醫藥行業的重要性。

生物技術與新醫藥行業是中國“十二五”規劃優先扶持的七個新興行業之一。中國的生物醫藥行業近年來表現出異?;钴S的態勢,年增速穩定保持在25%左右,根據政府規劃,2020年中國的生物醫藥產值將達4萬億元。目前生物醫藥企業收入顯著增長,但利潤增長緩慢,新技術與新領域的競爭日漸激烈,提高創新能力和拓寬融資渠道對于國內的生物醫藥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聚焦的投資領域

生物醫藥屬于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長周期”行業,這些特點造就了行業內企業的發展不平衡。目前,生物醫藥企業除上市之外,還出現了外包、反向兼并、合資等多種融資形式。融資和退出形式的多樣化,促成了中國資本市場對生物醫藥行業的追捧。

在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投機構排行榜中,位列前30名的機構中有95%投資了生物醫藥行業。這些明星創投機構以其獨到的投資眼光聚焦生物醫藥行業的未來,并主要投資于生物技術、醫療器械和醫藥服務等細分領域。

各大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對于各自領域的戰略部署已經日益明確,未來在資本市場上會看到更多生物醫藥企業的身影。下面,針對三個細分領域,結合具體典型案例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資策略和行業前景加以分析。

1、生物技術

代表機構:君聯資本

投資案例:信達生物技術

2015年1月,信達生物技術(蘇州)有限公司完成由君聯資本領投,新加坡淡馬錫、美國富達、禮來亞洲基金、通和資本等跟投的C輪融資1億美元(約合6.1億元人民幣)。

信達生物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專注于單克隆抗體新藥開發和生產的生物技術公司。目前已經建成一條包括10個抗體新藥的產品鏈,治療領域涵蓋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信達生物在抗體藥物領域的發展潛力很大,并擁有高水平的研發團隊、市場前景良好的產品鏈以及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產廠房。目前信達生物已遞交了7項臨床試驗申請,第一個針對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品種已經進入臨床研究,還有兩個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團隊核心成員曾在安進(Amgen)、基因泰克(Genentech)、施貴寶(BMS)、默克(Merck)、雅培(Abbott)和羅氏(Roche)等國際頂級藥企工作多年,擁有豐富的高端生物藥開發經驗,曾領導和參與開發上市安柯瑞(Oncorine)、康柏西普(Conbercept)、阿達木單抗(Humira)、阿巴西普(Orencia)、伊匹木單抗(Yervoy)等多個生物新藥。

君聯資本,原名聯想投資,于2001年4月成立,是聯想控股旗下獨立的專業風險投資公司,于2012年2月16日正式更名為君聯資本。總部設在北京,2003年設立上海辦事處。君聯資本的核心業務定位于初創期風險投資和擴展期成長投資。目前,君聯資本共管理五期美元基金、兩期人民幣基金,資金規模合計逾130億元人民幣,重點投資于運作主體在中國及市場與中國相關的創新、成長型企業。

2、醫療器械

代表機構:IDG資本

投資案例:九安醫療

九安醫療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為血壓測量產品、血糖測試產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的家用健康產品。公司擁有實力雄厚的研發中心及具備現代化管理水平的制造工廠。2009年,公司電子血壓計的銷售數量已列世界第三位,產品出口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打破了由日本及臺灣地區廠商對電子血壓計行業的壟斷格局,成為行業內唯一能夠與其抗衡的中國大陸企業。

2007年6月30日,九安醫療的前身柯頓公司董事會做出決議,同意股東Heddington Limited 將其所持有的柯頓公司增資前5.03%的股權轉讓給IDG控制的龍天公司,轉讓價款為150萬美元,且IDG以溢價方式向柯頓公司增資200萬美元,占增資完成后注冊資本的6.27%。股權變更登記完成后,IDG合計持有柯頓公司10.97%股份。2010年6月,九安醫療正式上市,發行價為19.38元/股,對應市盈率62.52倍。按市值計算,IDG差不多獲得了10倍回報。

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簡稱IDGVC)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風險投資公司之一,不僅向中國高科技領域的創業者提供風險投資,還在投資后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和強有力的支持。IDGVC,原名“美國太平洋技術風險投資基金-中國”(PTV-China),于1992年由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服務公司――國際數據集團(IDG)建立。IDGVC的投資集中于國際互聯網、信息服務、軟件、通訊、網絡技術以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領域。迄今為止,IDGVC已向中國蓬勃發展的創業公司投資數十億美元,扶植支持中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3、醫藥服務

代表機構:紅杉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