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的概念和意義范文

時間:2023-07-27 17:01: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綿城市的概念和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海綿城市的概念和意義

篇1

關鍵詞:海綿城市建設、生態、工程技術、新概念

2012年,海綿城市這個概念首次被提出,就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海綿城市(LID)指的是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降水時,利用一些綠化植物的保水功能和蓄水池等收集雨水,實現放內澇及蓄水抗旱等功能。從而有效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與城市內澇之間的矛盾,并助力于修復城市水生態環境。構建海綿城市的經濟效益不可小覷。海綿城市建設非常注重對天然水系的保護利用,相比于建設排水管道和鋼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海綿城市建設在勞動力成本上又有了一大突破,調蓄設施往往與城市既有的綠地、園林、景觀水體等相結合,“凈增成本”減少。倘若海綿城市概念能夠得以廣泛實施,必然是現代社會的一大生態革命。

一、海綿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新舊觀念的對抗

從資源利用角度來看,不難發現,傳統城市建設大都采用“以求應供”的模式,導致大量資源的不合理堆滯浪費。而海綿城市的建設模式卻如它的名字一般,有彈性地“以供應求”。從根本上與傳統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區別開來,也就使得大部分企業難以適應,從而成為海綿城市建設中的一大阻礙。傳統的城市雨洪管理建設設施在社會生活中隨處可見,地面下縱橫交錯的下水道正是最好的體現。仔細想想,我們不難發現:雨水直接變成了廢水。事實上,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強,全球氣候變暖,水資源的逐步稀缺,雨水——資源回收率及其低的天然水資源,是具有超能的創造力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效益,生態上帶來的益處簡直是國人的福音。所以,深入貫徹落實“海綿思想”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海綿思想,即有彈性的思想,以海綿城市為出發點,不拘泥與時代,不拘泥于生活。以此逐步構建生態和諧的社會。

2規?;到y的建立難題

此規?;到y大抵可以定義為建立在全國各地的完善的雨水濕地、下沉式綠地、植被緩沖等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系統和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及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但是就目前來說,大多中小型城市都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及管理意識,加之很多中小企業根本沒有能力來試水,前期投入資金的缺乏,相關技術經驗的不足,市場行情的不確定性都為海綿城市的持續推進構成了一種隱形障礙。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從政府出發,企業為輔。借鑒于以往的“先富帶動后富”,依舊可以采用“公帶私,大帶小”的管理經營策略。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盲目跟從,在發展中創新才是根本。

3各領域間的配合問題

生態建設的促進與利益的分工化及其合理化。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正在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顯得越發不可忽視,而海綿城市這種概念直觀地體現了“循環”的意義。這是一場傳統與新治的較量,各個領域。各個企業間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海綿城市由于落實的反差性,在城鄉規劃具體實施中不占優勢,使它成為了一種單一的概念。國家鼓勵中小企業的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技術捐贈、開設海綿城市專題討研會、項目外包、組織交流溝通等均可以嘗試一番。

二、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技術問題及解決辦法

1科技研發的滯后性

海綿城市建設在中國是一個新生事物,現有的雨洪管理經驗和技術利用率不高,從“零”開始研發,需要大量的實驗積累與經驗海綿城市建設及相關技術問題分析楊振雷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陜西西安710075分析,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專業研發人才卻很少,以致海綿城市的持續推進受阻。培養人才是關鍵,可以先從教育界入手,新增大學生生態文明建設之類的專業,加強對環境維護、給排水等專業的重視,注重實踐。

2低影響開發技術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規劃定位的目標是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從徑流峰值控制、徑流污染控制等條件中篩選,開發出系統海綿體。既是要點,更是難點。因地制宜,分析各個城市的區域位置、氣候特點、降雨規律、水文特點等,作出不同的規劃定位目標,并在此過程中,遵循資源節約、經濟適用、環境保護的原則,合理選擇低影響開發雨水技術,例如,針對降水較多的南方城市,側重點應該在雨水的儲蓄與排放,而較之降水較少的北方城市,側重點則是雨水的凈化與利用。

3突襲式建設的挑戰

作為一種新概念,我們可以親切地把海綿城市叫做一個時代的衍生物,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與利益的分工化及其合理化一直是一項有意義的挑戰。接納新事物的同時也就意味著舊模式的沒落,反之,舊模式的正常運行,就是新模式最大的阻礙。政府及時制定出有關海綿城市的政策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鼓勵海綿城市的推進,出面籌集資金等都行之有效。

海綿城市在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一抹清泉般驟然沖擊到社會這股浪潮中,是時代的戰利品,也是時代的附屬品。在國土、排水、道路、交通等各個方面都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面臨的挑戰不少。但是,一旦成功覆蓋實施,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襯映下,對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也必然會使綠色生態家園在這個時代火樹銀花般精彩綻放。

作者:楊振雷 單位: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袁弘,等.“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J].城市規劃,2015,39(6):26-36.

篇2

Abstract: Sponge city is a new concept in urban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It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current and future urban construc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ies, municipal water supply system is facing enormous pressure, the city water shortage problem is seriou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is propos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connotation of sponge city 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f sponge city on water supply.

關鍵詞:海綿城市;市政供水;意義;影響

Key words: sponge city;municipal water supply;meaning;influence

中圖分類號:TV6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2-0033-02

0 引言

當前,隨著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日益嚴重,各方工程開始注重τ晁的利用與排放,因此海綿城市建設的新思路應運而生,它將城市雨水利用與市政供水工程建設有效地關聯起來。海綿城市建設的思路是利用“吸、滲、滯、蓄、凈、排、用”等多種技術構建低影響開發的雨洪管理體系,通過有效地利用和排放雨水,進而實現預防城市內澇、利用雨水資源、美化城市等效果??偟貋碚f,海綿城市的建設除了能滿足城市的用水需要,還能使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得到緩解,市政供水壓力也會隨之減小,有利于現代化城市的持續發展。

1 關于海綿城市的建設背景

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因素的影響,城市出現了水體污染、水資源短缺、洪澇以及生態系統退化等多種問題。城市的快速發展和自然環境的變化都使得我國很多城市對水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市政供水壓力也就越來越大。有學者做了1997年到2050年我國城市化率、城市總人口、城市需水總量和城市雨水總量的數據對比,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變化,城市化率、城市總人口、城市需水總量和城市雨水總量都呈上升的趨勢,雨水的可利用量也在持續上升。除湖泊、江河的水資源以外,還可以充分利用雨水作為城市第二水源,城市生態雨水系統的構造,不僅能減輕城市的供水壓力,還能使水體黑臭等問題得到緩解,同時在多雨季節有效地減輕了城市內澇,有利于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修復。

為了使城市化進程帶來的一連串負面效應得到解決,從20世紀90年代起一些發達國家就針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例如澳大利亞的水敏感城市設計(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WSUD依據有關城市水循環系統的概念,對污水處理、水資源的再循環利用以及城市供水等進行了一個整體的綜合管理(圖1),推動了城市建造與規劃的改變,使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首次對水資源缺乏,洪澇災害,水體污染等問題,提出了海綿城市的理念:“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保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這使得海綿城市建設在我國城市建設中新興起來。

2 海綿城市理念

海綿城市理念是通過提高對城市建設方式和規劃設計的管理,使植被、水系和建筑等都能對雨水有著吸納、蓄滲和緩釋的作用,讓雨水不產生徑流,城市的發展能夠自然滲透、自然積存和自然凈化。海綿城市建設運用科學合理的平面和豎向設計對不同設施進行組合,綜合采取 “滲、滯、蓄、凈、用、排”等方式,最大程度上減輕了城市化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消極影響。

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是一種對環保的、科學的、自然和諧的生態理念的深入滲透,是貫徹落實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針的體現,它不僅能促進城市的可持續開發,還能使城市深入建設。事實證明,在市政供水中倡導海綿城市理念,能夠對各種水資源進行充分利用,減緩市政供水壓力。

3 海綿城市對市政供水意義

3.1 減輕城市供水的壓力

海綿城市對水資源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和自然凈化的能力,在現代化城市進程中,能使城市建設與城市資源的關系更加和諧。海綿城市的建設來不僅能提高城市水資源的利用率,還能有效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在城建中,要統籌兼顧雨水的開發、管理和排放系統,對于雨水的滲透、存儲、管理和凈化要進一步加強,充分利用雨水資源,對水資源進行再循環利用,使城市供水的壓力得以緩解。

3.2 緩解市政供水管道網絡壓力

在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應該將人工措施與自然措施合理地結合,盡量維護好城市建設之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涵養水源最好的方法是通過最初城市的生態系統來實現。另外,改造傳統的粗放型城市,離不開生態手段,例如多種植植被、修復已經被破壞的水體等。在城市建設中,提高植被覆蓋率,讓雨水能夠自然積存、滲透并凈化,進而滿足了城市生產生活中對水資源的多重需求,緩解了城市管道網絡壓力、提高管道網絡承載力。

4 海綿城市對市政供水措施及注意問題

海綿城市通過“吸、滲、滯、蓄、凈、排、用”七字方針加強了對雨洪的管理,下雨時采用吸水、滲水、蓄水、凈水、排水的方式,適當時可利用雨水,完成了對雨水的排放與利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以上七字方針的雨洪管理理念與市政供水規劃設計是緊密聯系的。為了實現傳統市政供水、排水理念的轉型,可以將海綿城市理論與現代城市市政給供水系統規劃設計相結合。根據海綿城市的理念,市政供水不再是單純地滿足雨水徑流排放和城市居民用水、排水的需求,同時也要包含綜合利用雨水、防止內澇、控制徑流污染等工作內容,規劃設計目標從傳統的單一化模式轉變為多元化的模式。為了完成多元化模式的目標,需要適當的轉變市政供水系統規劃設計的標準和手段,從而滿足新時代下市政供水設計規劃需求。所以,應構建“大一統”的規劃設計思路,綜合考慮市政供水系統設計、城市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綠化設計和城市濕地景觀設計之間的有效結合。

根據“大一統”的規劃設計思路,市政供水系統可以采用結構性和非結構性兩種策略。每種策略所對應的措施也不盡相同,結構性策略可以采用建設雨水花園、蓄水池、生物滯留池、植被淺溝、干井、滲透溝、透水鋪裝等措施來實現;而非結構性策略可以采用主要措施為:合理設計道路布局、擴增可透水路面和植被的面積等。

在規劃設計城市供水系統時,應當合理優化配置水資源,實現對城市給排水系統的統一規劃設計。首先需要通過基本的調查預研,估算城市的用水情況。根據當前城市用水量的需求,可以從兩個方面設計規劃。一方面在保證未過度開發的情況下,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水,另一方面為了實現雨水資源的合理使用,可以在合適的場地修建蓄水池等基礎設施,下雨時在存儲水資源的同時也解決了部分排水問題。另外,通過優化城市污水處理機制,完成對水資源的多次循環重復利用,可以極大地提升水資源的使用率。在整規劃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城市的地形地貌、建筑的設計概況,盡量避免與給水系統規劃設計產生沖突,滿足因地制宜的規劃原則。特別在設計規劃給水管道系統時,必須根據當前城市的地質條件、地下建筑布列和障礙物類型等情況合理布置管道,以降低施工難度。

5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海綿城市理念,可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資源,解決了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為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案和設計思路,是現代乃至未來城市發展趨勢之一。因此,在現代城市規劃中,合理建設海綿城市,發揮其優勢,打造一個全新的市政供水系統,將對現代城市建設將產生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章林偉.海綿城市建設概論[J].給水排水,2015(6):177.

[2]王微微.新形勢下城市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173.

篇3

肩負解決城市內澇重任的“海綿城市”,簡單說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隨著國家扶持政策的落地,各地的海綿城市試點工作在不斷推進。近日,本刊記者就業界關注試點海綿城市建設的熱點、焦點,采訪住建、水利等相關部門得知,試點海綿城市建設中雖然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和難題,但部分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效果凸顯。有專家認為,不能因為短期的雨季內澇,就否定海綿城市帶來的長期水資源效益。

汛期“城市看?!?看出城市排水薄弱

近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多地連續出現多次強降水過程,部分城市遭遇“內澇成?!钡膶擂?,“城市看?!笨闯龀鞘信潘谋∪酢榱饲袑嵽D變城市規劃建設理念,減少城市內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國家提出了建設海綿城市的要求。

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海綿城市概念,即“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2015年以來,30座城市分兩批,成為海綿城市國家級試點,2015年將遷安(河北)、白城(吉林)、鎮江(江蘇)、嘉興(浙江)、池州(安徽)、廈門(福建)、萍鄉(江西)、濟南(山東)、鶴壁(河南)、武漢(湖北)、常德(湖南)、南寧(廣西)、重慶、遂寧(四川)、貴安新區(貴州)和西咸新區(陜西)等16座城市列為海綿城市的試點。2016年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為:福州、珠海、寧波、玉溪、大連、深圳、上海、慶陽、西寧、三亞、青島、固原、天津、北京。

2015年10月,國務院了《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按照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聯合發出的通知要求,試點海綿城市建設時間很緊:3年期限,需在試點區域完成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目標。試點城市每年能獲得國家幾億元的資金補貼,同時當地也會給予一定資金補貼。

海綿城市該怎么建 看看河南咋出招

隨著國家扶持政策的落地以及海綿城市試點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國海綿城市建設也迎來快速發展機遇。

避免“逢雨看?!?,河南也出實招。河南省水利廳規劃計劃處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河南省已經全面鋪開海綿城市建設,并排出海綿城市建設“施工表”。今后從生態水系到綠地建設,從道路、廣場到小區、單位,全面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或改造?!半m然水利部門只是配合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但我們一直在積極關注海綿城市的建設?!?/p>

5月1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河南全省到今年年底,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建成1條以上海綿型生態水系,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建成區雨污分流,主要河道完成生態改造。

今后新建公園、綠地要全部達到海綿城市標準,建設小微濕地、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植草溝、植被緩沖帶、雨水塘、生態堤岸、生物浮床等。 而單位和居住區現有綠地也要按海綿城市標準進行改造,每年改造量不低于現有綠地的10%,公園綠地每年改造量不低于現有綠地的20%。今年年底前各省轄市和縣級城市要建設1個以上海綿型綠地示范項目。

與此同時,河南省各類新建住宅小區和各類大型公共建設項目以及老舊小區改造均按照“海綿型”建設標準進行。不僅如此,河南省還鼓勵因地制宜創造各類低影響開發的新模式、新技術,如在房前屋后建設各類雨水花園、綠色陽臺、微型濕地、屋頂菜園,建設成千上萬的“海綿社區”“海綿校園”“海綿公園”。

實施意見同時公布了河南建海綿城市時間,要求省轄市10月底完成規劃。除了鶴壁是國家級海綿城市試點外,河南省確定了許昌、濮陽、焦作、鄭州、洛陽、平頂山、商丘、安陽等8個城市為省級海綿城市試點。河南省財政對獲得試點的城市給予專項資金補助,滾動支持3年。

一場暴雨考驗海綿城市

一城兩種結果對比鮮明

相對于河南其他地方,鶴壁申報成為海綿城市國家級試點后,目前當地市民已經明顯感覺到海綿城市的建設氛圍。如今在鶴壁淇河區部分街道,可見“海綿城市”建設的宣傳標語以及施工現場。

鶴壁是河南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據介紹,鶴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位于市區南北發展軸上,西起107國道,北到黎陽路,東至護城河,南臨淇河。

鶴壁市處于太行山東麓,屬于濕潤氣流的迎面風,暴雨頻次多,量級大,易形成暴雨。這座城市過去排水存在的問題是,城市內澇時有發生,現狀是,雨水管渠設計能力較低,雨水管渠建設不完善,中心城區的部分排水明渠被改造成暗渠或暗管,還有部分明渠在穿越道路時以管涵代替橋梁,造成過流斷面大幅縮小,形成“卡脖子”現象,影響強降雨時徑流雨水的順利排放,易使上游內澇頻發。

鶴壁臨水而居,因水而興,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海綿城市”的理念更與鶴壁長期的城市發展戰略“不謀而合”。根據鶴壁市政府通報的消息,鶴壁市海綿城市建設效果凸顯。7月8日的一場強降水,讓當地淇濱區降雨量最大點達到205毫米。但淇濱區城區經受住了考驗,未現大面積內澇,道路交通、居民生產生活等秩序井然。

由于這場降雨強度極大,主城區周邊未進行海綿城市改造的部分路段出現積水情況,泰山路下穿高鐵站隧道、新老城區快速通道下穿京廣鐵路地下道、閩江路下穿京港澳高速公路涵洞積水嚴重。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進行海綿城市改造后的路段和公園,由于鋪設了透水材料,建設了下凹式綠地、旱溪、雨水花園、蓄水模塊等,看不到暴雨肆虐的痕跡,反倒“喝”足了水,等待自然入滲以補充地下水。此次強降雨使桃園公園內2個大型蓄水模塊首次存滿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匯集來的雨水,一共“喝”下了300立方米水,“喝”不完的雨水排入了人工湖。

河南省水利廳規劃計劃處的相關負責人對鶴壁的海綿城市建設效果也給予了肯定。河南省建設廳城市建設處相關人士認為,從鶴壁目前對海綿城市試點區的建設效果來看,一些地方顯出效果。而縱觀試點海綿城市的建造,應該多從水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角度去看待,不能因為一場大雨就全盤否定海綿城市的長遠效益。既要看到成績,也要看到差距??吹匠煽?,是為了總結經驗,更好、更快地推進建設;看到差距,是為了找到問題,從源頭上推進海綿城市的建設,加強生態城市的維系建設,提高人類對城市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修復、維持和發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互惠共生。

不過海綿城市的建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還是以鶴壁這座國家級海綿城市試點來看,當地有關部門人士從政策風險角度分析,鶴壁中心城區系統推行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建設屬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各類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出臺,因此還存在資金、管理、政策等方面的風險。同時也需要進行一些技術創新,在國家各項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匯聚各方信息,推行中逐步完善,來達到海綿城市的預期效果。

海綿城市被委以重任

生態水利建設是根本

建海綿城市的初衷,是想要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不過今年夏季,海綿城市能否解決我國內澇問題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有媒體統計顯示,全國30個海綿城市試點中,有19個城市出現內澇,占比63%。這其中包括北京、天津、重慶等直轄市,還包括福州、武漢、濟南、南寧等多個省會城市。被委以解決內澇重任的“海綿城市”也因此被認為是錯誤的理念。

對此質疑,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海綿城市并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海綿城市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建成,不能因為這次水淹了,就說海綿城市的試點失敗了。這些海綿城市試點,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這個示范意義大多是局部性的。生態水利和國土海綿系統建設是根本出路。

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曾公開透露,預計海綿城市建設投資將達到每平方公里1億元至1.5億元。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陸克華在去年也表示,首批16座試點城市計劃3年內投資865億元,建設面積450多平方公里。

除了媒體盤點出來的試點海綿城市依然內澇為患,也有部分海綿城市試點效果明顯。在陜西西咸新區,同樣的降雨條件下,海綿城市試點區域灃西新城無明顯內澇,非試點區灃東新城卻出現了大面積內澇積水,形成鮮明反差;四川遂寧對阜豐巷老舊小區進行“海綿化”改造后,小區內澇積水點得到有效控制,以往只要下雨小區就淹水沒腰的情景不再。再比如試點城市三亞市,2015年啟動了“海綿城市”建設。今年第三號臺風“銀河”在海南島登陸,三亞一度開啟了大風大雨的模式,但市民們卻發現,往年最容易積水的幾條主干道路面和平時相差無幾,出行很順暢。

篇4

關鍵詞:城市快速道路;海綿城市;道路改造

1海綿城市概述

近年來,自然災害屢有發生,尤其是洪澇災害,其可預測性差,且預防措施具有局限性。洪澇災害不僅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健康安全,還大幅影響了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造成了極大損失。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一些城市的道路情況與其交通需要不適配,難以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相關需求。因此,為提升人民出行效率、提升生活質量、確保安全出行、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道路改造工作已經刻不容緩。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是在現階段對道路改造工作的一種指引,在改造中應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有利于提升改造質量,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程,提升建設效果。海綿城市是指降雨時將雨水收集起來,并開展一系列凈化、儲存工作,一些經過凈化的雨水可以再次使用,秉持著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借助人為干擾的辦法提升對雨水等自然資源的利用率,進而減少資源浪費,確保城市排水順利。海綿城市的構建可以很好地幫助城市合理利用資源,實現雨水資源與生活需要的有機結合,有利于保護環境,構建海綿城市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以及城市與自然的共同發展。

2市政道路工程中海綿城市理念的重要意義

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建設中的應用,可以切實提升資源利用水平,改善生態環境,具體表現如下:(1)改善生態環境。隨著城市環境污染程度的提升,特別是雨季,雨水中的有害物質對城市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而海綿城市理念與市政道路工程的結合,可以切實改善這種情況,收集雨水、凈化雨水、再利用雨水,不僅可以減輕污染,還可以節約資源,實現資源合理配置[1]。(2)有利于合理分配水資源。市政道路工程與海綿城市理念的結合有利于水資源的調配,這是因為在海綿城市的理念下,可以進一步完善城市排水系統,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緩解城市用水壓力,確保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因雨水過多造成排水不暢的現象。此外,在雨季儲存的雨水還可以應用于旱季,避免內部干旱,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3海綿城市應用在市政道路中的設計原則

3.1道路干預最小化原則

在不改變原有道路設計和排水系統走向的情況下,在雨水入渠管道控制徑流污染和大小,充分考慮城市道路功能和生態需求,建設具有生態特性的城市排水系統,同時,應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時必須確保排水系統的基本功能使用正常。

3.2與道路排水系統連接原則

海綿系統作為道路排水系統的協助系統,必須與排水網及附近綠地連接,切實改善道路排水形式,增強道路透水性,將道路綠地海綿體的作用發揮到極致[2]。

3.3經濟原則

結合道路建設方案,按照實際情況對道路進行分類,做到因地制宜。在確保道路基本交通功能和排水工程的前提下,盡量縮減資源投入,降低工程造價。

3.4景觀規劃原則

在實現海綿效應的基礎上,應盡可能地做好景觀規劃,提升景觀的視覺效果。做到景觀與道路特征的協調統一,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增強美觀性及功能性??茖W保護環境,協調生態發展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

4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項目海綿城市理念應用分析

4.1項目概況

某城市交通主干路總長度為14km,貫通城市東西,是極為重要的城市交通樞紐與過境通道。該城市交通公路負擔了城市絕大部分的交通壓力,為了讓此公路更好地服務城市,發揮其城市樞紐作用,采用新型科學的技術對其改造拓寬。改造項目計劃將公路改為地面雙向四至八車道、雙向六車道隧道、高架雙向六車道,并利用現有的城市給排水設施將城市打造為現代化海綿城市。

4.2一般路段海綿城市的應用設計

一般路段的海綿城市工程設計較為簡單,通常情況下在公路兩旁借助邊坡地勢策劃設計景觀,并采用植草溝和透明給排水管道相結合的模式,將地形較低的位置設計為植草明溝,在明溝下方安置水管,該設計有利于收集雨水以及道路附近的地表徑流,實現對水資源的收集、凈化與利用,達到環境保護綠化城市的目的。此外,人行道的海綿城市工程建設是將人行道縱向設計,再利用道路周圍的綠化帶實現道路一側反坡排水,收集并凈化雨水,另一側為正坡排水,將收集到的水排入非機動車道處的集水溝進行統一使用。海綿城市工程項目在非機動車道處的建設稍復雜,通常施工建設人員會將車道選用透水瀝青材料設計建設為透水路面,道路為縱向設計,并在該車道的兩旁建立集水溝,該設計能夠在不影響道路美觀與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收集雨水。具體的建設計劃如下:在道路集水溝處建設清淤井,每5~6m設置一個,將清淤井與集水滲蓄水罐連接,用以將收集的水投入城市環境建設中,并且以30m為一個單位在集水溝處修建溢水管,將溢水管與城市排水管道連接,保證在雨水過量的情況下該系統及時將雨水排除,避免城市地表雨水淤積,確保海綿系統正常運行[3]。與非機動車道不同,機動車道一般選擇不透水材料鋪設路面,同時在公路兩側設置集水溝,集水溝沒20~30m處設置一個清淤井,使雨水流動匯集到路面兩側,經過清淤井過濾后流入集水裝置中,再統一調集將收集并凈化后的雨水經底部的出水管排出。并且,機動車道的海綿城市工程也裝有溢水管,在雨水量較大的情況下,集水裝置的集水井水位會快速上升,當水位達到一定高度時,集水溝收集到的雨水會經溢水管排進城市排水系統,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排水的壓力,達到了利用雨水資源的目的,綠化了城市環境。一般路段海綿系統見圖1。圖1一般路段海綿城市系統

4.3高架路段海綿城市的應用設計

與其他公路一樣,高架路段同樣需要海綿城市建設。具體建設設計為借助高架橋橋墩安裝集水井,再利用城市本身的雨水排水管道收集橋面的雨水,并經過雨水沉淀后將收集的雨水排入橋下的綠化帶集水裝置中,將集水裝置中的水定時定量用于城市綠植的澆灌工作,既減輕了城市排水的壓力,又節約了有限的水資源,高效且環保,實現了高架橋路段海綿城市工程的價值。高架路段海綿系統見圖2。圖2高架路段海綿城市系統

4.4雨水花園系統的應用設計

海綿城市建設工程可加入雨水花園系統,利用雨水管收集高架橋以及高架附近地區的雨水,并通過一系列簡單處理凈化收集的雨水,將凈化過后的雨水用于城市景觀的建設。同時,雨水花園系統需要在系統底部設計蓄水池,并將建設施工留下的某些廢料投入其中。雨水花園系統使海綿城市工程更好地實現了對雨水的凈化與利用,并且防止城市路面與高架橋梁的積水現象,緩解城市排水壓力。

5結語

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應用于城市道路改造中,既增強了城市道路消化雨水的能力,而且減少了對水資源的消耗,提升了淡水資源的利用率。海綿系統建成后,在極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工灌溉道路的工作量和水資源消耗。低廉的維護成本提升了城市海綿道路排水系統的應用價值。海綿系統的復制性很強,推廣力度很大,但在建設海綿系統時必須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調整建設策略,建設出契合實際的海綿系統,真正為節約資源、保護生態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健超,崔鎮.“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的改造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13):87-88.

[2]張明軍.分析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設計[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17):78-80.

篇5

關鍵詞:海綿城市;城市景觀;生態效率;綠色增長

海綿城市是新型城鎮化的產物,加強對城市建設的管理,優化城市水循環系統,促進水資源重復利用,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有利于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中,注重發展以重工業為基礎的第一產業,沒有協調好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平衡,所以,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建設海綿城市景觀已經迫在眉睫。

1海綿城市景觀的概念和發展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是指城市能適應多變的環境,能像海綿一樣調節“生理機能”,彈性地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其核心指導思想是低影響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簡稱LID)。在降水過程中,能系統地將雨水儲存、過濾和凈化,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維持生態平衡。海綿城市景觀建設應該遵循和諧、生態優先的原則,引進新工藝材料,保障河道蓄水能力,控制徑流總量,不過分開發河道,提高城市防洪泄洪能力,保護生態環境。在景觀建設過程中,要優化城市整個房屋設計,采用更好的屋頂設計,協調城市發展理念。

美國和瑞士是最早開始建設海綿城市景觀的國家,而我國是近幾年才開始發展,但是經過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努力,很多試點城市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績。同時,國家加大了對海綿城市景觀建設的支持力度,2015年10月,國務院了《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確立了海綿城市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基本原則主要包含3方面: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堅持規劃引領、統籌推進,在海景城市景觀建設中,政府要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保障海景城市建設能順利進行;從生態的角度來說,堅持生態為本、自然循環,不大力破壞自然植被,不大力拆遷工程建筑;從群眾的角度來說,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群眾要積極響應海綿城市建設,比如,可以在自家屋頂建造微型菜園,在陽臺上種植植物,形成獨特的房屋景觀。政府也應加大宣傳力度,讓海綿城市景觀建設成為一種自發、自覺、自愿的行為。

2生物多樣性對海綿城市景觀的促進作用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平衡發展的體現,它不止包含生物物種(動物、植物)多樣性,還包含生態系統多樣性、景觀生物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對于海綿城市景觀建設來說,保護生物多樣性,能很好地協調城市發展與生態系統的關系,能讓生態效益帶動經濟效益。首先,山水林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對雨水有著很好的積存作用,這種自然的雨水積蓄比人工途徑有效率。其次,濕地是天然的雨水凈化器,保護濕地能促進城市水體的自然循環。最后,城市植被、土壤對雨水的滲透、吸收作用比較大。從這3個方面可以看出,保護生物多樣性,能有效利用自然循環系統,減少人工投入,促進海綿城市景觀建設快速發展。

3建設海綿城市景觀途徑

加快推進海綿城市景觀建設,修復城市水生態,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1建立城市濕地公園,保護生物多樣性

在海綿城市景觀建設中,要推進海綿型濕地公園建設,通過成立雨水花園、構建人工濕地等措施,增強城市整體蓄水能力,加強對城市中河流、湖泊等自然水體形態的保護,禁止填湖造地等建設行為,實施生態修復,保護鳥類棲息地,營造良好的生物生存環境,比如,金華燕尾洲公園。海綿城市政府有關部門統籌推進城市濕地公園建設,結合城市建設實際情況,保護天然濕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傳統城市化建設中,將很多天然濕地圍堵攔截,建造現代化居民樓,破壞城市整體的水循環系統,失去了天然的蓄水基地,增加了降水機率。所以,在海綿城市景觀建設中,要尊重生態環境,盡力減少人工破壞,比如,五緣灣濕地公園。

3.2優化城市房屋設計,建設多景觀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景觀建設應優化房屋設計結構,特別是屋頂設計,在屋頂上種植跟當地氣候相適應的植被,發揮植物調節水循環系統的作用。建設海景城市綠色屋頂時,投入較大,很多人開始質疑海綿城市景觀是否增加了城市建設投資,而不利于城市發展。其實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首先,海綿綠色屋頂能夠與城市整體園林景觀相結合,形成系統的城市景觀,促進旅游業發展,以第三服務業帶動城市經濟,減少工業污染、保護環境。其次,綠色屋頂有較強的雨水積蓄能力,大大減少了城市下水道的工程量,節約了人工成本。最后,綠色屋頂能夠幫助城市減少洪澇災害,降低水環境污染治理費用。所以,從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在海綿城市景觀建設中,應大力推廣綠色屋頂,地區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豐富屋頂植被,吸引鳥類和昆蟲,保護生物多樣性,形成特色化的城市屋頂景觀。

3.3恢復河道水系生態功能,保護河流生物

在建設海綿城市景觀過程中,注意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河道系統整治,因勢利導改造渠化河道,實施生態修復,保護河流生物。近年來,我國很多城市容易發生內澇災害,特別是在強降雨季節,一方面是由于城市本身基礎實施不完善,但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河道蓄水能力被破壞,不能在生態系統循環中扮演好“調節者”的身份,所以,在海綿城市景觀建設中,要恢復河道水系生態功能,保護河流生物,通過修建蓄水池、植草溝等措施,讓雨水得到自然凈化,增加城市抗洪澇能力。

3.4增加海綿城市綠化面積,保護動物及微生物

在海綿城市景觀建設過程中,政府要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扮演好指揮者的角色,認識到海綿城市景觀的重要性,擴大綠化面積,詳細規劃綠化帶,深入了解地區實際情況,種植豐富多彩的植被,保障生物多樣性。在傳統的城市化建設中,有很多建設公司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沒有很好的兼顧生態效益,使得很多居民樓或辦公區域綠化面積狹小。在城市化房屋規劃中,要嚴格把控綠化面積,不能讓房屋建設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建立完整的監督制度,政府在審核房屋工程時,要記錄綠化面積落實情況,保護動物、微生物及他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篇6

關鍵詞:低沖擊;海綿城市;適應性;武漢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3018303

1引言

“低沖擊”理念(LID)即Low Impact Development,旨在通過分散、小規模的源頭控制來達到對暴雨所產生的徑流和污染的控制,使開發地區盡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環。其核心思想是在城市化進程中,采取各種手段減輕城市建設對生態環境的沖擊和破壞,保持和恢復自然生態。該規劃模式主要有水資源平衡系統、防洪排澇系統、城市水文循環系統、城市水質保護系統以及城市水生態修復系統組成,其中城市水文循環系統是規劃設計的重點[1]。

園林景觀形式多樣,現實中有豐富的景觀素材供選擇,其中就有集雨型綠地。集雨型綠地通過生態草溝、生態排水溝等形式,或是明溝,或是暗溝,排至集水濕地景觀中,既起到了濕地的集水、防止城市內澇、補充城市地下水等作用,又起到了自然灌溉水源地的作用,同時作為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園林景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低沖擊”理念在城市建設中具有積極

的現實意義(1)作為目前城市建設的先進理念,代表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資源循環利用,是發達國家新興的城市規劃概念,是近期發展起來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處理技術。目前國內各大城市對當下遇到的“城市沙漠化”、“城市內澇”等問題非常關注,并在積極推進實踐“低沖擊”理念。

(2)以武漢市為例,水體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25%,綠地面積約占30%,作為全國區域性的大城市,“千湖之城”,四季雨水充沛,針對武漢市氣候特點和區位特質,更適合該理念的實施。針對綠地和水資源總面積超過50%的武漢市,綠地和雨洪資源綜合管理理念,可以極大的提高武漢市城市建設,尤其對于綠地建設的綜合效益,解決目前該市經常遇見的城市洪漬問題,提升武漢市的生態環境。同時,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可以部分地緩解城市綠化用水問題,提高城市綠化的耐旱能力,保證城市水文環境的健康。

3“海綿城市”理論與“低沖擊”理念的差異

何瑾等[2]在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中對該兩者進行了對比(圖1),并提出從兩個概念的內涵特征來看,二者具有內在一致性。但通過圖1可以看出其存在明顯的差異,“海綿城市”尺度較小,注重復合型的技術、集約性循環,“低沖擊”尺度更大,注重大系統的生態目標。低沖擊理念有別于刻意追求技術,犧牲綠化景觀的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更適合于如武漢這種高地下水位城市的建設與推廣。

4“低沖擊”理念在武漢市綠地建設中的實踐

4.1集雨型綠地建設

在武漢市公園、道路、廣場等市政項目建設中,鼓勵結合武漢市的氣候特點,充分利用現有地形,形成山水空間,建造了大量具有長江中游地區的濕地景觀。

張公堤城市森林公園就依托綠地和雨洪資源綜合管理理論,在綠道邊緣布置生態植草溝,并設置可透水的礫石小徑收水,同時針對現有洼地保留其自然地貌,改善坡度,構造成自然濕地。該項目明顯地減少了地表徑流,收集的雨水同樣可滿足綠地澆灌和水文涵養功能(圖2,圖3)。

在三環線米糧立交建設中,因地制宜,低處挖湖、高處堆山,挖的池塘用于苗木養護灌溉和地下水補充,堆山造景實現良好的園林效果。解放公園、湯湖公園等建設有專門的雨水收集系統,排入河道湖泊做為水源的補充;解放、菱角湖等具有水體的公園采用生態駁岸,利用自然組織和設計能力,讓其水中或水邊生長出各種水藻、雜草、和昆蟲,使其成為一個物種豐富的水生生物群落。在戴家湖公園范圍內(包括高架橋)雨水通過地表徑流組織排水,根據地形設計了生態草溝疏導,經生態草溝凈化后的雨水通過暗涵管流入地勢最低處的中心水體,這樣自然地形成了一個雨水收集系統(圖4,圖5)。

4.2環保生態透水材料的應用

黃鶴樓公園部分區域游客集中,綠地踐踏比較嚴重造成黃土。在過去,公園大多采取反復補種地被植物的辦法,但效果不佳?,F在在這些地方的周邊釘上半截樹樁(離地面高度12 cm左右),中間鋪上木屑,形成小游路或者小集散場所,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解放公園芳香園內游園步道,均鋪設厚度約15 cm的木屑,強化了生態自然特色,方便了游客進入參觀。

2016年7月綠色科技第13期

李風濤,等:“低沖擊”理念在武漢市園林建設中的實踐研究園林與景觀

長江江灘、竹葉海公園等處的廣場、人行道使用了生態透水磚,透水磚既兼顧了人類活動對硬化地面的使用要求,又能通過自身性能接近天然草坪和土壤地面的生態優勢,減輕城市非透水性路面對地表生態的破壞程度,很好地發揮了對城市地下水的保持作用。同時在長江大道范湖示范段,路側鋪裝均應用了PC透水磚,透水、透氣。

張公堤城市森林公園通過透水路面建設,保證了森林公園綠地的涵養水分功能,同時配合雨水收集系統,形成一個更加生態的城市綠地(圖6)。戴家湖公園中北入口廣場鋪裝面層采用廢舊耐火磚鋪砌,減少了材料價格,二級園路面層采用透水的廢舊紅磚鋪貼,三級園路采用透水的廢舊紅磚、碎石等生態、自然地材料作為三級園路為透水做法,不僅利于環保節能、減少造價,也滿足了生態要求;公園建設中,停車場占有較大的比例,面積大,人流密集,景觀中一直滿足不了生態環保要求,戴家湖公園生態停車場采用兩層級配碎石設計,不僅節約造價,而且雨水經多級過濾后排入人工水體,減少了水處理環節,也部分解決了人工水體的補水問題。

5結語

5.1“低沖擊”理念的思考

通過實施低影響景觀,減少硬化下墊面面積,可提高雨水徑流滲透能力,提高開發區域的美學價值[3]。園林工作者一直堅持在其工作領域中,推廣節約循環型理念。對于“綠地和雨洪資源綜合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城市公園建設中,已在積極實踐,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效益。該理論實踐不能僅限于公園綠地,需要將雨洪資源利用技術和景觀規劃、建筑布局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考慮,有機結合,需要規劃、城建、水務等部門共同努力,從而實現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的整體優化。

5.2武漢市建設“海綿城市”的思考

目前武漢市作為海綿試點城市,正在大力推進下沉式綠地建設,該理念太過于依賴技術和資金投入,而忽略了水侵蝕對于道路路基嚴重的破壞,綠化景觀對于土壤保肥、保水的要求,中部城市霧霾、灰塵、泥土等對下沉式綠地下滲作用嚴重破壞等因素,其真正效果與作用有待時間檢驗。

參考文獻:

[1]李迎軍,王民,陳巧紅.基于低沖擊開發理念的城市水系統規劃研究[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1(22) :19~21.

[2]何瑾,馮祥源,高鶯.基于低沖擊開發理念的“海綿城市”規劃策略探究[C]//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常態:傳承與變革――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城鄉建設部,2015.

[3]王建龍,車伍,易紅星.基于低影響開發的城市雨洪控制與利用方法[J].中國給水排水,2009(14):6~16.

篇7

關鍵詞:海綿城市 安陽市 城市改造 建議

中圖分類號:F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8-203-02

一、海綿城市的概念

海綿城市,簡單地來理解,就是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降雨過程中將雨水收集起來,等待需要的時候在釋放出來,用于灌溉、沖洗路面、補充景觀水體。城市可以像海綿一樣壓縮和恢復,能夠最大限度上地防洪減災。城市的“海綿體”不僅包括小區建筑物的屋頂、植草溝、園林綠化、透水鋪裝等,還包括城市的各種水系,例如江、河、各種自然人工湖等。

傳統城市,未能考慮城市降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只考慮到“排”。傳統城市雨水通過管道將雨水快速排出城市。隨著傳統城市的不斷發展,道路硬化增多,不透水的路面面積大大增加,盲目的發展使得雨水無法下滲到土地內,這樣就造成了城市的內澇和徑流污染發生次數大大增加。和傳統城市不同,海綿城市可以有效地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對于維持房地產開發前后的水文特征,維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安陽市城市概況

河南省安陽市處于太行山脈與華北平原交界的過渡地帶,地勢總趨勢為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呈階梯式下降,大致以京廣鐵路為界,西部為山丘區,間有小型盆地,最高山峰海拔1632米。安陽市東部為沖擊平原,最低洼地海拔高度為50米。地貌由山地、山間盆地、丘陵、平原、崗地、泊洼六種自然形態組成。

安陽市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403億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322m3/人,畝均水資源占有量301m3/畝,低于河南省人均占有量470m3/人、畝均占有量400m3/畝的水平,分別為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畝均水資源占有量的六分之一,屬于水資源匱乏,供需矛盾嚴重的地區。

三、海綿城市的構成

海綿城市利用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使得開發前后的環境水文保持不變,能夠使得城市像海綿一樣吸收和釋放雨水,達到調節環境的目的。低影響開發影響的種類有很多,以下就介紹幾種低影響開發設施。

綠色屋頂,顧名思義是將植被種植于各類建筑的屋面、天臺、露臺等。綠色屋頂由建筑屋頂的結構層、防水層、保護層、排水層、隔離濾水墊層、蓄水層和種植基質、植被層組成。綠色屋頂可以有效地增加小區的人均綠化面積,以30萬m2的住宅小區為例,假設屋頂面積為25%,則將近有7.5萬m2的綠化面積;傳統的屋面材料在視覺上觀感較差,綠色屋頂則能帶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綠色屋頂還能調節屋頂溫度,研究表明,在夏日屋頂最高溫度可達80攝氏度,而冬天最低可達零下20攝氏度,巨大的溫差容易導致屋面材料老化,而綠色屋頂可以克服這一缺點,種植植被的屋面夏季溫度通常可以保持在20~25℃,可以有效地防止屋面的老化變形,減小了屋面裂縫的可能,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同時在冬季,綠色屋頂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統計表明,冬季無綠色屋頂的屋面比有綠色屋頂的屋面溫度低2.4℃;綠色屋頂可以有效地截留雨水,削減雨水徑流總量,減少排水不暢和洪澇災害。同時,綠色屋可有效的節約水資源,促進環境的保護和水循環的平衡;綠色屋頂可以吸收空氣中的灰塵及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效應。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及葉片的吸附等作用,對空氣污染進行削減。同時,綠色屋頂可以通過綠化層的滯留、吸收,將屋頂的污染物有效削減。從而保護大氣環境和水環境,免受破壞。

透水鋪裝是指將孔隙率較高、透水性較好的材料應用于道路路面。它可以使雨水進入透水鋪裝的內部,貯存適量的雨水或隨內部的排水管道排出,減少洪峰流量,削減徑流系數。透水鋪裝由土基、墊層、基層、過濾層、面層等構成。透水鋪裝可以有效的削減徑流流量,使雨水迅速的入滲,減少洪澇災害的風險;使得水資源得到有效的補充,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透水鋪裝可以使路面無積水或有少量積水,從而增強道路的安全性能,保證了行人和駕駛人員的生命安全;透水鋪裝的較大孔隙不僅可以吸收噪音,還可以緩解溫室效應,使得路面溫度得到有效的降低,延長道路的壽命。

植草溝又稱為植被淺溝,是一種種植有植被的具有景觀欣賞性的地表溝渠,它可以通過重力流收集、轉輸和排放雨水。植被淺溝既是一種徑流傳導的設施,也可以與低影響開發的其他設施一起,輸送徑流雨水并且收集、凈化雨水。植被淺溝根據構造的不同,共分為干式植被淺溝、濕式植被淺溝和轉輸型植被淺溝三種。植草溝可以有效地滯留雨水,促進土壤的滲透。同時,它還可以減緩雨水的流速,保持水土,削減徑流量。植草溝對于污染物的去除和遷移也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雨水花園通常建設在地勢低洼的地區,由種植的植物來實現初期雨水的凈化和消納,是低影響開發技術的一項重要措施。雨水花園具有造價低、管理維護方便,易于與當地的景觀所融合等特點。它被歐、美等多個國家廣泛應用在居住小區、商業區等不同的地區。雨水花園主要由蓄水層、覆蓋層、種植土層、人工填料層和礫石層等五部分組成。重金屬、沉淀物等不同的污染物質隨雨水徑流匯入雨水花園。通過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作用等,將污染物去除。植物的根系,對土壤的凈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雨水花園可以有效地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與傳統的措施相比,具有成本低、與周圍環境融合度高、不產生其他污染等優點。

下沉式綠地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下沉式綠地除包括了狹義之外,還包括滲透塘、雨水濕地、生物滯留設施等;狹義的下沉式綠地,又叫下凹式綠地,低勢綠地,指高程低于周圍的路面或鋪砌硬化地面約20cm內的綠地。下沉式綠地可以在降雨時,讓雨水較大程度的入滲至綠地中,滯留大量的雨水,避免了傳統方式中雨水管渠的阻塞、下水緩慢等問題。雨水中攜帶了較多的有機污染物和無機物等,隨著雨水徑流進入下沉式綠地。下沉式綠地可有效的阻斷面源污染,使污染物得到削減。下沉式綠地的建設,減少了雨水檢查井的修砌,避免了雨水井蓋的偷盜事件,確保了行人的安全,防止傷人事故。

蓄水池指專門儲存雨水的收集利用設施,同時它能夠削減洪峰流量。蓄水池需結合當地的土質、地形等條件,可選用鋼筋混凝土、磚砌等多種形式,用于地上或地下。蓄水池可用于具有雨水回用要求的小區等,回用的雨水可用于沖廁、澆灑綠地、景觀用途等。

濕塘是指具有收集雨水和凈化雨水的功能,是景觀水體的一種。濕塘能夠在平時發揮其景觀功能,供人們休閑和娛樂。在降雨時,發揮雨水調蓄的功能。濕塘可以用在居住小區、公園、廣場等具有較大空間的地方,對于生態保護和豐富居民生活有著重要意義。

四、構成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小區案例研究

低影響開發的技術措施的探討,主要是為了指導工程實踐,為建設海綿城市奠定堅實的基礎。下面通過對安陽市某小區的工程案例的模擬,探究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利于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的推廣與應用。

御水園商住小區建設項目位于安陽市中華路與金沙大道東北角,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21.5公頃,規劃總建筑面積71.07萬m2,容積率2.47,建筑密度22.05%,綠地率達42.35%。項目主要由23棟高層住宅樓和17棟多層住宅樓組成,設計總戶數約3295戶。小區以水為名,小區內有河流通過,正符合了海綿城市合理利用雨水的初衷,河道的經過也有利于小區進行低影響開發。

現對該小區低影響開發的效果進行簡單的評估,以判定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對于建筑小區的作用:在建筑小區的各個高層的屋頂建設綠化屋頂,種植適宜安陽市當地的種植植物,從而削減屋頂雨水徑流量,減少徑流污染,提高屋頂的美觀及樓宇的舒適性。小區的人行道、廣場等地、非機動車道均采用透水混凝土鋪設,以促進雨水的盡快滲透,減少小區雨后的積水,確保行人的安全,降低小區的噪聲,減少環境污染。小區綠化均設置為下沉式綠地,下沉深度比地面高程低約100mm左右,使雨水從路緣石的缺口處流入綠地。在小區設置雨水花園,從而減少雨水的徑流總量,削減徑流污染,提高居住小區的生活質量。

結論

安陽市是水資源匱乏的城市,水資源有著很大的不足,同時水資源污染的問題也十分嚴重。由于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居民小區拔地而起,不透水路面面積的增大,造成了安陽市部分低洼地區逢雨必澇的現象。本論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海綿城市安陽市小區建設中應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海綿城市將傳統的雨水管渠與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相結合,使得城市在小區開發前后的水文及生態環境特征保持不變,在抵抗自然災害時,如同海綿一樣,具有一定的“彈性”。在安陽市建設海綿城市,需要利用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從源頭、中途和末端三方面進行控制。源頭的控制,可以通過綠化屋頂、初期雨水棄流、滲透井、植被淺溝等措施實現;中途的控制,可以通過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雨水沉淀池、滯留池等措施來實現;末端的控制,可以通過穩定塘、濕塘、人工濕地、滲透塘、雨水花園等措施來實現。

參考文獻:

[1] 王建龍,車伍.低影響開發與綠色建筑[J].中國給水排水,2011,27(20)

[2] 陶一舟.城市街道雨水的管理與利用[J].園林,2007,22-23

[3] 張偉,王建龍,王思思.利用綠色基礎設施控制城市雨水徑流[J].中國給水排水,2011,27(4)

[4] 王莉萍,蔡峻.灃西新城打造會呼吸的“海綿城市”先行樣本[N].城市學研究,2015

篇8

關鍵詞: 海綿城市 低影響開發技術 水文功能 景觀設計

一、“海綿城市”調研背景及意義

現當代我國城市生態環境出現諸多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是最離不開人們日常生活的,那就是水污染問題。據調研分析,42%的城市飲用水源地受到嚴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國約有1.7億人飲用受有機物污染的水。水體受到污染和城市植被覆蓋率具有一定關系,我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為39.59%,35.72%。在城市建成區綠化率方面的國際標準是50%以上才合適。這說明隨著城市工業污染的不斷加重,過慢的綠地增長速度不利于城市生態環境的發展。當今城市環境非常缺少潔凈的水資源、缺少綠化景觀,所以建立一種新型的生態景觀城市必須具備雨水的海綿技術、擁有自己的水的凈化系統和良好的土壤凈化技術。“海綿城市”是符合這種新型的生態景觀城市建設要求的。那么如何理解“海綿城市”呢?

目前國內有“海綿城市”應用的實例,例如其在六盤水市河道的應用。沒應用前的河道污染嚴重、破壞了濕地的水文功能。通過將河道改造成一個生態廊橋,將其支流改造成活的生命體,然后將兩者節點形成一系列的海綿體以便吸收雨水和污水,目的是截留雨水和地面的污水,這樣湖里的富營養和污染就不會出現,水就會變得清澈見底,經過三年改造,現在整個河道煥然一新,強大的水文功能使兩岸植被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由此可見,對海綿城市濕地水文功能的研究和濕地水資源的合理保護和分配是十分重要的;對海綿城市濕地不同種類的植物特性和應用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海綿城市”中的水文功能與景觀設計的關系和融合更是重中之重。

二、“海綿城市”水文情況與景觀設計建設現狀調查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建設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城鎮化和環境資源協調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城市建設的重大任務。

1.分析“海綿城市”建設成功的例子

美國漢諾威康斯伯格生態社區,由于當地地下水位較高,kronsberg城區是漢諾威重要的地下水儲存地,這也是漢諾威政府一直遲遲沒有在kronsberg城區進行建設的原因之一。該項目提出了“近自然的水管理”概念和方法,目標是通過一些接近自然的排水方式盡可能地將雨水就地滯留并下滲,最大限度地減少流失量,讓城區的雨水流失量和地下水保持在未開發前的狀態。整個雨水規劃中的幾個大型雨水滯留區都很好地結合地形設計,由于地勢東高西低,在場地的西邊緣最低洼處,規劃了一個可作為公園綠地使用的大型滯水區域,下暴雨時可滯留大量雨水從而起到防洪作用,平時是可進入的休閑綠地。雨水順應東高西低的地勢沿地表可形成溪流景觀。

2.嘉興“海綿城市”建設情況

經過調研,作為江南水鄉城市,海寧水系發達,河流密布,但水資源相對有限。統計顯示,嘉興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僅20.76億立方米,居全省倒數第二。2013年嘉興人均水資源量僅為476.1立方米,低于人均500立方米的國際嚴重缺水標準,利用再生水和雨水資源是嘉興尋找非傳統水的重要出路。不僅如此,從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由于多種原因,嘉興水質情況總體頗讓人擔憂。

早在2011年,國家水專項辦公室把嘉興列為示范城市,并設立了“河網城市雨水徑流污染控制與生態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研究課題,主要內容是研究如何利用低影響開發技術服務于嘉興建設海綿城市。

6月調研時正好是梅雨時節,這讓嘉興部分城市道路積水嚴重。但是在嘉興勺園停車場,寬闊的停車場的地面卻無積水,雨水快速滲透地面,被“吸收”了。秘密就在腳下那片看似平常、但有別于傳統混凝土的路面:停車場的路面鋪設了專用透水混凝土,底下安裝了1公里多長的網狀盲管。下滲雨水被土壤吸收后,再經管網流進調蓄池進一步調蓄滲透后,達標排入河道。由此就有效收集了雨水,既降低了路面積水的程度,利于人們雨天出行,又將雨水進行了二次利用,緩解了城市用水的壓力。

除了對勺園生態停車場的實地調研外,我們還對蔣水港綠道、長綠道等在建的低影響開發示范工程進行實地調研。這兩個地區經過改造后現在整個河道煥然一新,植被的多樣性豐富了許多。我們不難發現河岸的植物高度由河及岸呈現出由低向高的排列,這利用梯田高度和植物高低的落差逐級下滲,使河水經過層層過濾,得到凈化;更重要的是這種梯田式的景觀設計有防洪作用還可凈化濕地之間的高差,使人放松身心。近看河水,我們發現河水變得比原來清澈了許多,通過分析我們發現這得益于兩岸的植被種植。植被將河道改造成一個生態廊橋,將其改造成活的生命體,然后兩岸的植被形成一系列海綿體以便吸收雨水和污水,目的是截留雨水和地面的污水,這樣河里的富營養和污染就不會出現,水就會變得清澈見底。

那么是哪些植物有截留雨水和地面的污水的功能呢?通過分析和查閱資料,我們發現有幾種植物可調節河川徑流、提供水源、改善水質等作用,其獨特的水文功能對維持流域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里舉兩種植物的例子:

花畦:池底覆以土壤并種植吸附污染物的濕生植物,具有調節與改善水質的功能。

植草溝:用植被覆蓋的集水、排水渠,主要用于疏散暴雨徑流和移除污染物,改善水質,保留植被維護景觀品質,提供生物棲息的空間,且植草溝設置及維持保養的費用低于傳統的地下管線。

通過這些擁有獨特水文功能的植物不但可截留雨水和地面的污水,凈化河道的水源,還可維持水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開放的水域還達到供親水及視覺美化的效果。強大的水文功能會使這兩個低影響開發建設示范工程實驗地的水質越來越好,生態環境越來越優美,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

三、結語

“海綿城市”的生態系統中不同高低、不同作用的植物組合是擁有水文功能的基礎,結合地形與當地環境通過美學角度將植物的高低落差和不同的作用進行科學的組合與設計是水文功能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根據這個出發點,景觀設計所從事的內容就包括在一個限定的地域環境下,用科學的方法通過美學角度將不同功能、不同作用、不同高度和顏色的植物有序搭配并種植起來,既能給所在地區凈化空氣、涵養水土,又能起到穩定生態環境,美化生態環境的目的。這說明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景觀設計與水文功能是相互交融、息息相關的。這兩者的美好結合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既具有功能性,又具有自然生態美觀性;不僅能維持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更舒適的生存空間,而且對于當今城市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海綿城市”這種全新的城市建設理念遵循了自然法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在經濟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生態效益,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在“海綿城市”實施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該系統的復雜性和長期性。

參考文獻:

[1]車伍,張偉,王建龍,等.低影響開發與綠色雨水基礎設施:解決城市嚴重雨洪問題措施[J].建設科技,2010(11).

[2]李秀嫻.淺談海綿城市的建設[J].江西建材.2015(9).

[3]陳家剛.生態文明與社會公平[J].新華文摘,2008(2).

篇9

關鍵詞:校內濕地;湖邊植物;調查

中圖分類號 S6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0-0034-02

地球上濕地的類型多種多樣,通常分為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兩大類。自然濕地包括沼澤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灘和鹽沼等,人工濕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庫、池塘等。濕地雖只占地球表面面積的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生物提供了生存環境,另外濕地還為人類及陸地上的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質資源,創造經濟效益。根據聯合國環境署2002年的研究數據顯示,1hm2濕地平均每年可創造1.4萬美元的經濟效益,是熱帶雨林的7倍,農田的160倍,因此,濕地被認為是經濟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4]。中國濕地面積占世界濕地面積的10%,擁有6600萬hm2的濕地,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國境內,從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都有濕地分布,一個區域內內常常有多種不同的濕地類型,一種濕地類型又常常分布于多個地區。湖泊作為濕地一種存在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中國于1992年加合國《濕地公約》。2007年中國國家林業局專門成立了“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負責推動濕地的保護和執行工作,此舉全面提高了中國履行聯合國《濕地公約》的能力。濕地是人類珍貴的自然資源,也是地球上重要的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因此,《濕地公約》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功能[6]。中國加入《濕地公約》25年以來,政府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濕地的保護與生態恢復工作,積極履行公約規定的各項義務和職責,全國范圍內的濕地保護體系框架已經基本形成,大部分重要濕地得到搶救性保護,局部地區濕地生態狀況得到明顯的改善,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中,“海綿城市”的概念首次被提出。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強調:“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的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現如今,全國各大高校皆在大力建設校內的海綿地“校內湖泊”,并竭力完善校內海綿地周邊的植被。在樹下種植綠地,雨水可以經過綠地截污凈化之后,通過地表漫流的形式進入人工湖;岸邊種植蘆葦、水蔥、香蒲等挺水植物,以避免沿岸死水區發生富營養化,保持水體水質。經過立體綠化,完全自然生態形式的湖岸既能夠穩定河床、凈化雨水,又能夠改善生態、美化環境[2]。

濕地植物具有明顯的生物物種多樣性特征,濕地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因此,對濕地進行研究和保護濕地具有重要的意義。

2 研究地點概況

新鄉市地處北緯35°18′,東經113°54′,地處黃河、海河兩大流域,平原占地總面積78%,土地肥沃、光熱充沛。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熱,秋涼春早,年平均氣溫14℃;7月份最熱,平均溫度為27.3℃;1月份最冷,平均溫度為0.2℃;年平均濕度68%,最大凍土深度280mm。年平均降雨656.3mm,年蒸發量1748.4mm。6―9月份降水量最多,為409.7mm,占全年降水的72%,且多暴雨。季風特征明顯,冬季盛行東北風,夏季盛行西南風。在地理環境、大氣環流、地形,地勢等因子的綜合作用下,新鄉市形成了暖溫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全年最多風向為東北東風,頻率為17.49%,次多風向為東北風,頻率為12.3%。年平均風速為2.45m/s。新鄉學院是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應用型大學,“和諧湖”是新鄉學院校園內唯一的一個校內湖,因其形似“月牙”,故又稱之為“月牙湖”。

3 研究方法

一般把生長在湖泊附近及湖泊內的植物稱為濕地植物,濕地植物包括沼生植物、濕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它們生活在地表上過于濕潤、常年積水或淺水的環境中,植物的根部大多浸沒于水中,所以這些植物具有水生植物的特點,而莖葉大多生活在水上,暴露在空氣中,因而又具有陸生植物的特征。本文以新鄉學院和諧湖為研究地點和研究對象,對湖邊植物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調查研究。對植物的種類采用記名計數法和通過觀察其生長特性及外貌特征,利用《中國植物志》《園林樹木學》《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對其進行鑒定[5]。對所調查植物的生長狀況進行7d為一周期的實地測量數據和拍照取樣,盡可能詳細的錄所調查植物的生長狀況變化的實時情況,如遇突變天氣,則在突變當天便前去拍照記錄數據,以便獲得第一時間和第一手資料。

4 結果與分析

經過調查,新鄉學院和諧湖內植物共有1門2綱5目5科6屬。1門為被子植物門,2綱為單子葉植物綱和雙子葉植物綱,5目分別為毛茛目、沼生目、天南星目、橋本目和龍膽目,5科分別為睡蓮科、水鱉科、浮萍科、喬本科龍膽科,6屬分別為蓮屬、黑藻屬、浮萍屬、菰屬、蘆葦屬和n菜屬。共6種植物,分別為:

4.1 荷花 荷花(Nelumbo SP.),別稱蓮花、水芙蓉、芙蕖、水芝、澤芝、中國蓮,為雙子葉多年生水生植物,葉的形狀為圓形,直徑約25~90cm,表面為墨綠色且上表面光滑可聚水珠?;ǘ鋯紊诨üm敹?、依托于水面之上,直徑約10~20cm,形狀美麗,氣味清香,花的顏色多為紅色和粉色二色。根部為莖塊體內部有管狀小孔。分布于和諧湖西側。

4.2 黑藻 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別稱溫絲草、燈籠薇、轉轉薇,為單子葉多年生沉水植物,主干莖枝細長且有分枝。其主干長度約有60~70cm,葉片約有4~6片。分布于和諧湖的南側靠岸附近。

4.3 浮萍 浮萍(Lemna minor L.),別稱青萍、田萍、浮萍草、水浮萍、水萍草,為單子葉水面浮生植物,體型均勻對稱,上表面呈現綠色,背面淺黃色或綠白色或為紫色,長約1.5~5mm,寬約2~3mm。分布于和諧湖沿岸。

4.4 菰 菰(Zizania latifolia),別稱茭白、茭兒菜、茭筍、菰實、菰米,為單子葉多年生植物,其主體形似舌形,上端教尖,越往下則其葉片越為寬大,根部為最大。且多頁片匯集與根部。葉干高大直立約100~200cm。分布于和諧湖西南側岸邊。

4.5 蘆葦 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 Trin.),別稱葦、蘆、蘆Y、蒹葭,為單子葉多年生禾草,莖稈直立易折,植株高大纖細,蘆葦主干高約100~150cm,直徑約1~2cm,莖稈呈節狀,易折較翠。最上部為其穗,長約20~40cm,寬約10cm,隨風搖曳。多數分布于在和諧湖南側偏西。

4.6 荇菜 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Gmel.)O.Kuntze,]別稱n菜、蓮葉n菜、驢蹄萊、水荷葉,為雙子葉多年水生植物,其枝條有兩種類型,較長的枝條橫在水底,較短的枝條則從較長的枝條節處長出。分布于和諧湖沿岸。

5 結果與討論

由本研究可知,新鄉學院和諧湖物種豐富度較小,物種種類較為匱乏。優點是物種的分布較為均勻,從沉水植物到濕生植物皆有,生長于不同環境的物種種類都有,各物種之間并沒有太過于激烈的因資源引起種間斗爭,相對來說有利于各個物種的生長發育與繁殖。缺點則是物種種類的匱乏不利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持續發展性,同時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低,不適用于長期無人看管的情況,相對來說則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加以支持保護。和諧湖北岸的物種多樣性遠小于南岸。

對于和諧湖物種種類偏少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和諧湖的面積較小,內環境差異較小,導致物種的豐富度較低;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和諧湖建成時間較短,大量的物種還未遷移過來。不過不管是哪一種情況,當代大學生應該做的是保護和諧湖的環境與愛護湖邊植物。

對于新鄉學院和諧湖南岸的物種多樣性明顯大于北岸的原因,可能是建造材料造成的,和諧湖的北岸全是用現代材料澆筑而成,不適宜園林植物的生長與生存,而南岸則是土壤,極有利于生物的生長發育。因此,在建設人工濕地或者觀賞性園林景觀時,應少用現代的材料進行建造,對于水土流失的問題,應該種植一些高大喬木或者灌木來防止水土的流失。

參考文獻

[1]吳丹潔,詹圣澤,李友華,等.中國特色海綿城市的新興趨勢與實踐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6(1):79-97.

[2]張喬松.海綿城市的園林解讀[J].浙江園林,2016(2):67-76.

[3]金澤光,鄭祖良,何光濂.廣州三個人工湖[J].建筑學報,1959(8):39-46.

[4]錢寶英.固城湖濕地維管植物資源調查及生態保護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1.

篇10

關鍵詞:雨水花園;城市;生態

1、雨水花園產生背景的概念

眾所周知,由于現代城市建設的用地緊張問題,當前的自然土地資源遭到越來越多的開發,許多農林地或者是動植物的生活棲息地被人類占用,開發成其他工業或商業等用途。不透水的路面取代了原有土地成為城市的主要下墊面,這種現象嚴重影響自然降水的雨水滲透,造成地表徑流的相對集中,形成城市洪水,也嚴重影響了自然界水循環系統。同時面臨全球地下水資源的瀕臨枯竭,城市中這種大面積不透水的鋪裝也導致大量雨水從城市下水管道中流走,不能滲入地下補給地下水,嚴重破壞了整個世界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

雨水花園是指一些淺凹綠地,是用來收集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的,一部分是由天然形成,也有一部分是人工挖掘的。淺凹綠地可以利用、植物或者其他一些植物的綜合作用實現凈化雨水的作用,其用途相對比較廣泛,適用于各類城市公共綠地中。部分雨水可通過淺凹綠地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也可以用收集到的這些雨水作為景觀用水、廁所用水等城市用水,它是一種生態可持續的低影響雨水開發方式,是雨水利用的綠色基礎設施。從而達到雨水凈化、雨洪控制的一項專類工程措施,為重建城市基底的涵水功能提供新的突破口。

2、雨水花園的工作原理

雨水花園是人工挖掘的淺凹綠地,收集并處理雨水,結合場地上的污水處理設備將處理達標的水用于整個生態園植物的澆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設計者將空間、環境、植物相結合的問題解決,雨水花園建造解決的是基礎問題.以達到藝術與技術的統一。一般的雨水花園主要由5部分組成:其中在填料層和礫石層之間可以鋪設一層砂層或土工布。根據雨水花園與周邊建筑物的距離和環境條件,可以采用防滲或不防滲2種做法。當有回用要求或要排入水體時還可以在礫石層中埋置集水穿孔管。

3、雨水花園在城市生態建設中的應用

3.1居住區

居住區的排水系統相對比較完善,因而多數雨水能夠隨著下水道直接滲入地下。若遇到特殊情況,如暴雨,居住區的排水管道來不及排除過多的雨水,道路就會形成比較嚴重的積水現象。在居住區,最近幾年雨水花園被廣泛應用與景觀設計當中,主要收集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的。同時收集到的這些雨水作為景觀用水,廁所用水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水效串,節約了城市用水量。

3.2街道景觀

雨水花園也被應用于城市道路的景觀設計之中,大部分是用于設計道路中央綠地分隔帶,以道路坡道為途徑將雨水引入分隔帶,通過雨水花園中植物的儲存與對雨水的凈化作用,從而實現了減少雨洪污染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雨水的積水量,實現了雨水的再利用,創造生態街道景觀之美。此外,雨水花園結合透水材料在人行道中的應用大大提高,從而進一步緩解了道路積水壓力。

4、雨水花園解構分析

4.1雨水花園B水體系

在雨水花園的設計上,可以運用串聯水池的做法,例如通過設計一系列假山、植被甚至是一些具有高低落差、被分隔的緩沖帶等減弱雨水的下落速度,保護地面土地免受強降雨的沖刷。因為只有在每一個水池都積滿水以后,雨水才會從水池邊溢出,跌落0.46m到下一個雨水池里。而被植物根系、砂石和土壤的過濾下來的沉淀物則穩定地遺留在水池中。

景觀建筑師通過自然的景觀材料與來源于大自然瀑布或溪流般的跌水形式將其與周邊的自然景物形成一種緊密的聯系,形成一片獨具匠心的特色空間。而設計中的一連串不規則跌落的緩沖帶相結合形成具有立體感的連續整體區域,最后統一并入一片地勢低洼的水池里,同時旁邊機動車道上匯集的雨水也有很大一部分最終流入這個小水池。

4.2雨水花園的石材體系

水渠的地面為堅硬的鋪路石板,為使泄洪道沿著體系的長度方向上延伸,水渠源頭的擋土墻由蒙大納一種短而結實的石頭組成。下凹式綠地匯集雨水,綠地高程低于周圍地面一定的高程,以利于周邊雨水徑流的匯入。

雨水花園是這樣一個設計,其景觀材料主要使用的是不同種類的石頭,鋪設工程中主要采取柔性的工程構造,這種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將雨水的下滲量更大化,設計手法比較獨特簡易,而泥沙又能實現最大化的保留,避免強烈的遭受沖刷;砂石層的吸水性比較好,在降雨相對較少的情況下,雨水能夠完全滲入砂石層的同時,還能過濾掉水中的枝葉、泥土等等。

4.3雨水花園的植被體系

(1)優先選擇本土植物,更好的適應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以及周邊環境。適當的選擇外來物種進行搭配;(勾選擇根系發達、莖葉繁茂、凈化能力強、耐污染的植物。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氮、磷等物質,通過根系的氧區傳輸,以及根系對金屬物的攔截,對雨水中的圬染物質降解和去除;(3)選擇耐旱同時又耐短時水淹的中生植物。保證在豐水期和枯水期交替時間上,形成雨水花園的獨特景觀效果,不同時間打造不同空間;(4)根據不同的水濕生境,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植物,實現植物的栽培環境與植物的生態習性一致。不同的植物進行組合搭配,構成復合型植物床,將常綠與落葉草本混合種植,提高花園在冬季的凈水能力。將草本與木本植物搭配,提高植物群落的結構層次性和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