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實訓報告書范文
時間:2023-03-18 23:5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財務會計實訓報告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會計 教學改革 高職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9-111-02
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招生規模逐漸擴大,高職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化教育。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應該是主要服務于小型企業的中低端應用型人才。小企業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同樣需要懂得系統的會計知識以及相關知識的會計專門人才。為此,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應從教育理念、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開發、教學方法等方面深化改革。
一、以就業為導向,樹立終生學習的教育理念
我國和其他許多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會計教育不適應市場需要的問題,各國都在不斷改革創新,探索發展之路。德國和美國等國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們的教學理念先進,教學管理制度完善,非常值得我們借鑒。高職教育應該樹立“終生學習”的教育理念。高職院校應該在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為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高職課堂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不但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教育理念,必須在加強學生理論學習的同時,特別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還要著眼于學生的后續發展,培養其創新能力,使學生掌握繼續學習的技能,并且能不斷更新知識,在畢業后能適應變化、復雜的社會生活。
二、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注重學生人格培養
用人單位都要求應聘者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強烈的責任心,嚴謹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同時要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意識,有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等。因此,高職會計教育必須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注重學生人格培養。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尊重他人、敬業愛崗、有團隊意識的品德。為了得到好的效果避免枯燥的說教,應該在日常教學中采用案例分析形式進行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同時向學生傳授規避職業風險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優良的品格。
三、通過各種方式建設高素質的“雙師型”隊伍
名師出高徒,培養高水平的學生,必須有一支訓練有素的教師隊伍,這也是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得以推行的必要條件。在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中,教師是改革的先導者,也是實施者,教師隊伍素質和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學改革的成敗。為了保證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應該采用各種方法培養一支相對穩定、業務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職學校應該通過各種方式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素質。
1.要制定計劃,安排教師到企業和事務所頂崗實踐。安排教師脫產或利用假期到企業和事務所參加實踐活動,可以使教師及時掌握會計實踐發展動態和會計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分析解決會計實務中出現的新問題,增強感性認識,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動手能力。同時還可以搜集真實的案例素材,編寫案例教材,開展案例教學,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要制定制度,鼓勵教師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和執業資格考試。如參加中級會計師、理財規劃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考試。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專業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如參加新稅制、新會計準則的培訓以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使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科發展新動態和新觀點,從而更新教學內容。
3.要聘請實務界專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實務界專業人員來自企業行業第一線,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能將實踐經驗融入到教學中,更好地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必須積極尋求企業、行業的支持。
四、下大力氣建立校企合作的課程開發團隊
人才需求決定人才培養的方向。要培養適應企業工作崗位需求的人才,更應多傾聽來自企業的聲音。會計教學課程實踐性很強,更應該有企業專業人員的指導,才能使課程教學更加貼近企業實際工作,才能使學生勝任企業會計崗位的工作。
高職會計類教材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分析出納、會計核算、涉稅處理、財務管理等工作崗位,以真實工作流程為主線設計教材內容;圍繞職業能力目標組織課程內容,以會計工作的各個環節整合相應的知識與技能。
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應該發揮學校與企業的各自優勢、共同編寫會計教材,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高校教師了解教學規律,編寫教材符合教學規范要求,而第一線專業人員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案例素材和經濟業務數據,熟悉會計工作流程、會計憑證傳遞程序,具備經濟業務發生過程中的職業判斷能力。二者應該合作編寫教材,突出高職教材的特色。如《審計案例》、《會計綜合模擬實訓》、《稅收籌劃》、《財務會計專項實訓》等課程的教材應該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開發。
五、以能力為本位,構建科學的實訓課程體系
培養學生會計應用能力是高職會計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加強實踐性教學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主要手段。這就應該以能力為本位構建科學的實訓課程體系,實訓課程體系可分為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三部分。
1.專業基礎技能訓練應該分三部分:以基礎會計課程為基礎,實訓內容包括企業基本經濟業務的會計憑證填制和審核、賬簿登記和會計報表編制;以會計基本技能課程為基礎,實訓內容包括財會數碼字書寫、珠算技術、點鈔驗鈔、CASIO金融財會計算器、小鍵盤數據錄入和會計憑證的整理與裝訂等基本技能的訓練;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基礎,實訓內容包括Word、Excel等計算機基本原理的應用和操作。
2.專業技能訓練。實訓內容為企業會計核算與會計報告、產品成本計算,納稅申報和涉稅業務賬務處理;資金籌集、投資與運營、利潤分配、財務報表分析報告書和審計報告的撰寫;財務軟件操作、物理沙盤推演與ERP軟件操作等內容。
3.綜合技能訓練。實訓內容,應該以一家企業一個會計期間的貨幣資金、應收款項、固定資產、投資、負債、收入、費用、所得稅和利潤等會計要素的賬務處理、會計憑證填制、成本計算、納稅申報、會計報表編制等項目進行綜合訓練。
六、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學生剛開始接觸會計學這門課會感到概念抽象難以理解,因此教師應該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專業術語,要重視第一堂課,力爭在第一堂課調動起學生學習會計課的熱情。教師要在課堂上創新教學方法,比如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強化訓練法和多媒體教學等,不斷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會計課程的積極性。尤其應重視案例教學,循序漸進地推進各個環節的教學。要先安排學生在校內實訓室進行全面、系統和完整的模擬實訓,再安排學生到校外頂崗實習。學校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建立穩定的符合條件的會計實習基地,還應該建立完善的實習制度,采取相應措施,有效地組織校外實習,并實行由專職教師全程跟蹤輔導的導師制。通過實習,使學生熟悉現行會計、財務管理制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為畢業后從事會計職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可以檢驗教學效果,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積累經驗。
總之,會計教學改革應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適應市場變化,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能力為宗旨,不斷探索教學改革的方法和途徑,在教育理念、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開發、教學方法等方面深化改革,培養為小企業服務的中低端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秀霞.高職高專會計教學改革探析.福建商業高等??茖W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