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的本質范文
時間:2023-08-17 18:13: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審計的本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政府績效;審計;現狀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01
一、政府績效審計現狀
政府績效審計可以提供內外部條件,并且給政府的發展提供全面的支持,績效審計在我國尚處在萌芽的狀態下,即指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審計。績效審計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我國政府審計發展不足,不能為政府績效審計提供很好的內、外部條件,給我國開展政府績效審計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二、政府績效審計基礎理論體系的要素分析
(一)政府績效審計的環境
1.政府績效審計環境的含義。政府績效審計的環境是由多種因素組成,包含對政府的績效審計,制約和抵制政府績效審計活動的不利因素,這兩種因素既對立又統一。
2.政府績效審計的假設。我們必須承認,未經論證就開始的階段永無止境??梢?,假設是不能實現的真理,必須要承認如果沒有出現論證就不會出現研究政府的績效審理理論體系,政府的績效審計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審計單位提供的數據資料是客觀的,被審計單位可以進行衡量,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機制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審計人員具有專業的審查能力,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之間沒有明顯的利益關系。
(二)政府提高績效審計的主要措施
提高審計人員對專業技能的技術,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提升審計人員對績效審計能力的處理技術,提高專業指導的能力,充分肯定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提升業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促進業務人員的發展。因此,業務人員的素質不僅具備扎實的基礎,還要具備審計和數學等多種綜合學科的運用能力。主要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和法律環境。首先,政治環境的核心是一國的政治制度,良好的政治制度能夠滿足政府績效審計需求,可以減少違法亂紀造成的低效浪費,審計狀況好時,審計人員不會出現或者是業務上的問題,政治文化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政治文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良好的政治制度的體現。落實政府績效審計提出的規章制度,明確政府資金和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聯系我國公共資金管理狀況以及政府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管理狀況,并且進行全面協調和管理。當前,國際關系對政府行為產生深遠的作用,政府績效審計主要是指績效審計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為法律奠定的基礎。包括績效審計的法定要求、實施績效審計的法律規定、績效審計標準規定、績效審計結果規定等。落實政府的績效審計工作改進政府的審計環節和具體的措施,主要是指政府的資金和經濟發展的要素,包括對政府的公共資金管理現狀進行協調管理,政府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的整體調控,包括績效審計的法定要求,實施績效審計的規定,績效審計標準和績效審計的結果最后由績效審計進行全面的推廣。
(三)政府績效審計的本質
政府績效審計的本質是政府績效審計本質的控制方式。首先,從政府績效審計產生的根源及政府績效審計的目的看,政府績效審計代表社會公眾對政府行使監督行為。政府行為是政府具有三者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由經濟性和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三者共同作用,這三者主要聯系成政府績效審計的控制性。其次,從政府績效審計的全過程來看,政府績效審計要控制政府各項活動,控制項目的發生,事后評價政府行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合理化建議,監督控制整個審計過程的始終。政府的績效主審計本質上是對審計工作的全面肯定,也是政府對績效審計的一種控制,政府績效主要是產生在審計結果之上,政府審計主要是代表政府的各項活動控制,政府利用監督手段對公眾行為進行全面的監督,實現資源的有效性和經濟性,效果性和效率性,這三者源于政府績效審計的控制。
(四)政府績效審計的目標
1.政府績效的審計工作主要是取決于現實社會和社會需要兩個層面,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的基本要求,是根據審計人員或者委托人員進行審查和評價所得,審查和評價是審計單位期望的理想境地和最終的目標,主要是建立在經濟性目標和效率性目標和效果性目標上。
2.政府績效主要是審計機構的人員和審計人員主要是根據審計人員與委托人的要求,將審查與評價做到審計單位所預計的理想效果上,主要是將當前的經濟發展作為政府審計的主要實現目標,將效率性和主要的效果進行協調發展。
(五)政府績效審計的概念
理論研究者都知道,給一個事物下準確的定義相當困難,本文認為政府績效審計的概念體系應包括以下幾個概念:管理者必須要對管理當局的決策,全面的貫徹落實,向公眾傳播正確的價值理念,包括對投資決策和組織架構等進行全面的統計,組織結構的決策和人事決策,市場決策等。被審計單位的決策屬于基礎數據,決策的數據和決策的理論作為重要的依據,只有將政府的績效審計概念全面的引入決策理論的結構中,促進政府績效審計概念的落實。將政府績效審計概念引入政府管理體系中,本身就意味決策程序比決策方法更為重要。第三,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與傳統的內部控制相對應的概念,但是由于管理控制的權限更寬,它主要包括的要素有時稱作“行政管理控制”。第四,被審計單位績效管理的標準??冃Ч芾淼臉藴适窍鄬Φ?,如果存在國家統一規定的標準或國際上通用的標準,那應該是首選。
(六)政府績效審計的標準
政府績效的審計標準主要是政府績效審計必須要遵守的規范,針對審計工作進行全面的評價,確認績效審計的可行性,實現績效審計目標。政府績效審計的標準,必須要遵守這項規范,實現績效標準。
三、結語
政府機關負責人需要落實政府績效提出的規章制度,安排好相應的管理工作,政府資金需要和各個經濟要素共同發展,聯系當前的公共資金管理狀態對政府的企業生產經營現象進行統籌規劃,主要是協調當前的國際關系對政府行為進行全面的監督和調控,按照法律規定履行績效審計的法定要求,實施績效審計的法律規定,統籌績效審計的標準,績效審計的結果等,落實政府的績效審計工作改進政府的審計環節,為政府的發展提供經濟要素,對政府和企業的生產經營的整體調控,包括績效審計的法定要求,實施績效審計的規定,績效審計標準和績效審計的結果最后由績效審計進行全面的監管。
參考文獻:
[1]彭華彰.政府效益審計論[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131-134.
[2]陳思維,王會金,王曉震.經濟效益審計[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122-125.
篇2
關鍵詞:民間審計 立足 獨立性
一、民間審計的根源
獨立審計,即由注冊會計師受托有償進行的審計活動,也稱為民間審計。民間審計產生的根源是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分離。這種所有者委托經營管理者行使經營管理權的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出現,帶來了所有者對財務信息的需求。為了保證經營管理者所提供的財務信息的可靠性,就產生了受托查賬的會計師。這些會計師應具備一個重要的條件并且是由所有者(即股東)委托的就是獨立。
二、我國民間審計獨立性缺失的現狀
民間審計是審計的發展方向,它在市場經濟中起著重要的鑒證與監控作用。由于不當組織依附關系、職業道德的缺乏、無序的市場競爭、以及客戶變更審計機構的隨意性等種種不合理因素存在,民間審計主體表露出一系列非獨立現象:與被審計客戶有共同利益或存在利益沖突;審計自己的工作;履行被審計客戶的管理層或雇員的職能;作為被審計客戶的支持者等。
三、影響我國民間審計獨立性缺失的原因
影響我國民間審計獨立性的原因有很多,但筆者認為當前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現行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現行《注冊會計師法》對注冊會計師協會的性質、地位、職能規定得不夠明確,“形式重、實質輕”反過來進一步強化某些注冊會計師的麻痹、僥幸心理,放松了對內部執業質量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和風險意識,使得注冊會計師的信譽大打折扣,從而影響了民間審計的獨立性。
2.無序的市場競爭
在激烈的競爭壓力下,部分會計事務所為了謀取利潤,出現了一些不正當、不公平競爭的行為:少數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不是以質量和信譽取勝,而是不講職業道德,不擇手段,銷價競爭,甚至放棄獨立審計最根本的原則,與客戶相互串通、以出具虛假報告,進行虛假審計的方式拉攏客戶,還有一些事務所通過行政機關包攬壟斷部分鑒證審計業務,進行條塊分割、地區壟斷,嚴重干擾了市場的競爭秩序。
3.對客戶的依賴
現階段,絕大部分會計事務所停留在傳統的審計服務,管理咨詢、投資顧問、稅務服務等一些非審計服務在所有業務中占的比例小,與一些大型會計事務所存在著差距。造成了難以滿足客戶的日益需求,因此,在買方市場環境下的審計市場,注冊會計師對客戶的依賴日益增大。
4.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素質
部分會計事務所為了招攬業務或留住客戶,看重眼前的經濟利益,不顧審計質量,采用降低收費水平或給回扣等不正當競爭策略,滿足客戶不合理要求等不正當方式,從而影響注冊會計師獨立地位。
5.監管的乏力與誠信文化的缺欠
對違約的會計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處罰力度不夠,直接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對涉及其他上市公司舞弊的注冊會計師的處罰力度均不夠。
四、保障民間審計獨立性的主要措施和建議
1.健全法律法規
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行業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完善我國現行的《注冊會計師法》,規范會計師事務所等經濟鑒證類中介機構行業,強化注冊會計師風險意識,提高執業水平。
2.規范審計市場
規范審計市場就是要在相關部分的宏觀管理下,擴大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權限,讓其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加快會計師事務所轉型升級,承擔無限責任,建立有民眾參與的監督體系和社會涉及舉報制度,提高整個行業對獨立性的重視。
3.改進會計師事務所結構,積極發展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抵制客戶給予的經濟壓力,并且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擁有大量的客戶,不會因為某個客戶的隨意不正當的要求而更換會計師事務所造成損失,時期最大限度的保持獨立性。
4.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
會計師事務所一方面應盡快更新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加強業務知識及崗位技能培訓。根據事務所業務拓展需要,培養各種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吸引優秀的專業人才,邀請知名專家講授相關經驗技術,不斷的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
5.加強對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的監督和處罰
篇3
本人因:
由即日起于一個月后辭去職務,本人最后到職日期為________年___ 月____ 日。
辭職員工:
年 月 日
人事部_________先生(小姐):
本人同意員工 __________辭職申請,該員工于_____年____月____日進公司工作,職位為______。辭職生效日期為____年____月____日。
部門經理簽字
年 月 日
部門辦理結果
辭職生效已于 ________年____ 月_____ 日進行,辭職原因:
已辦理領取:
篇4
1、 國家是實行階級統治的社會公共權力組織,它的本質在于階級統治;
2、 國家是按地區來劃分其國民的;
3、 國家是一種特殊的暴力機器。 國家是經濟上占有統治地位的階級為了維護和實現自己的階級利益,按照區域劃分原則而組織起來的,以暴力為后盾的政治統治和管理組織。
創新型國家是指那些將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競爭優勢的國家。創新型國家是以技術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核心驅動力的國家。
篇5
1、會計核算職能,又稱會計反映職能,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2、會計監督職能,又稱會計控制職能,是指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主體和相關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
二、會計職能之間關系
篇6
1、蛋白質的二級結構是指蛋白質多肽鏈本身的折疊和盤繞的方式。其基本單位主要有α-螺旋、β-折疊、β-轉角和無規則轉曲四種類型。
2、多肽鏈是細胞核中DNA的某一區段轉錄出來的mRNA從核孔穿出來進入細胞質中,與核糖體結合起來。蛋白質合成就在核糖體進行。蛋白質開始合成時,首先核糖體與mRNA結合在一起,核糖體附著在mRNA的一端(起動部位),然后沿著mRNA從5′3′方向移動(當核糖體向前移動不久,另一個核糖體又結合上去,所以一個mRNA可以有多個核糖體連續上去)。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關鍵詞 本族效應:神經機制;ERP;fMRl
分類號 B842
1 引言
面孔識別的本族效應(own-race bias)是指個體對本族面孔比異族面孔有更好的再認的現象,這一現象在各種族群、各種實驗范式下都存在。學術界提出了各種解釋本族效應的理論假說,但爭論了近40年的本族效應的內在機制至今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周國梅,張璐然,曾偉賢,2009)。由于本族效應認知機制的復雜性,通過反應時技術很難深入細致的揭示這一效應的加工過程和特點,更無法對其腦機制進行詳細的描述。近年來采用ERP和fMRI等認知神經科學方法對本族效應的研究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手段,這些研究為揭示本族效應的認知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證據,彌補了行為學研究的不足。為此,本文對近年來本族效應的電生理學方面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并對未來該領域的研究進行展望。
2 本族效應的ERP研究
2.1N170
N170是在面孔呈現后130~200ms記錄到的、并在160~170ms時達到峰值的一種腦電負成分,其主要分布于大腦顳枕區(occipito-temporalregion)(Rossion&Jacques,2008)。本族和異族面孔誘發的N170存在顯著差異,但不同的研究者對這種差異的看法存在爭議。本族效應的知覺經驗觀點認為,本族效應產生的原因是人們對本族面孔的知覺經驗較為豐富,因而導致對本族面孔的再認率高,而N170的差異就代表了人們對本族和異族面孔的知覺經驗的差異。Stahl,Wiese和Schweinberger(2008)直接探討了與異族面孔的接觸經驗對本族效應的影響,將高加索人分為有異族面孔接觸經驗和無異族面孔接觸經驗兩組,讓被試進行“學習.再認”判斷。結果發現,不管有無異族面孔接觸經驗,異族面孔比本族面孔誘發更大的N170波,而且潛伏期也有所增加。該研究還發現,與異族面孔接觸經驗越多。異族面孔誘發的N170波幅與本族面孔誘發的N170波幅之間的差異越小。Walker,Silvert,Hewstone和Nobre(2008)的研究結果與此類似:與本族面孔相比,異族面孔能誘發更大的N170。這些研究者都認為,N170反映的是人們對本族和異族面孔知覺經驗的差異。
另外一些研究者認為N170的差異主要反映了兩類面孔加工方式的不同。Rhodes,Brake,Taylor和Tan(1989)要求亞洲被試與高加索被試再認一些正立的和倒立的亞洲人面孔和高加索人面孔,結果發現被試對本族面孔表現出更大的倒立效應,即本族面孔更傾向于整體加工。最近的一項研究中,Vizioli,Foreman,Rousselet和caldam(2010)發現反轉的本族面孔比反轉的異族面孔誘發更大的N170波。在另外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讓高加索被試對高加索人、亞洲人和非洲人的正立和倒立條件下的面孔進行種族分類,結果同樣表明倒立的本族面孔誘發的N170最大(Caharel et al.2010)。面孔加工的撒徹爾效應(Thatcher effect)也為本族和異族面孔加工方式的差異提供了證據,它是指在正立面孔中若將眼睛與嘴巴倒置會讓面孔看起來很怪異,但在倒置的面孔中將眼睛與嘴巴顛倒過來卻沒有那么怪異,甚至有時候還不容易發現。撤徹爾效應證明面孔倒立確實是破壞了面孔的構形信息(汪亞珉,黃雅梅,2011)。最近的一項有關撒切爾效應的ERP研究就發現,本族面孔經過處理之后誘發的N170波幅最大(Symons,Jantzen,&Hahn,2010)。
持社會分類觀點的學者認為,本族和異族面孔誘發的N170的差異既不反映知覺經驗的差異,也不反映面孔加工方式的差異,而主要反映了人們對兩類面孔分類的差異(Freeman,Ambady,&Holcomb,2010)。他們認為由于人們對本族面孔非常熟悉,因此在進行內外群體分類時,內群體引發的N170大于外群體引發的N170。Herrmann等人(2007)采用知覺啟動范式就發現本族面孔誘發的N170大于異族面孔。但也有學者認為,在對面孔進行分類時,種族線索對N170不敏感。Caldara等人(2003)向12名高加索被試呈現高加索人和亞洲人的面孔,并將非面孔刺激作為控制材料,記錄面孔所誘發的N170成分的差異。結果表明,盡管面孔刺激誘發的N170波幅大于非面孔刺激所誘發的N170波幅,但是本族和異族面孔所誘發的N170波幅之間沒有差異,他們認為N170對種族線索不敏感;在其后續研究中仍然沒有發現種族線索影響N170(Caldara,Rossion,Bovet,&Hauert,2004)。最近,Tanaka和Pierce(2009)采用“學習一再認”范式,訓練白種人在個體次級水平上(如Joe,Bob)和種族分類水平上(如Hispanic,African American)區分美國黑人面孔和西班牙人面孔,結果發現兩種分類訓練對N170的波幅和潛伏期都沒有影響。
本族和異族面孔誘發的N170存在爭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首先,學術界對N170成分本身所代表的心理過程(如它代表的是加工差異還是分類觀點、面孔特異還是非特異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李明芳,張燁,張慶林,2010.),將其引入本族效應之后,解釋更加困難。其次,研究范式不一致和實驗任務的多樣性也是影響結論一致的原因之一(Vizioli et.al,2010)。本族效應的研究范式多種多樣,目前研究者采用的范式主要有“學習一再認”范式、知覺學習范式(Hermann,et al.,2007)、OddbMl范式(Ito&Urland,2003,2005)、面孔方位判斷(Wiese,Stahl,&Schweinberger。2009)、面孔種族分類(CahareI,et al.,2010;Gajewski,Schlegel,&Stoerig,2008)等;研究范式不同導致實驗任務不同,因而使研究結果難于比較;即使采用了同一種范式如“學習.再認范式”,由于學習階段任務要求的多樣性(年齡分類、種族分類、吸引力判斷、僅呈現面孔進行學習與識記
等)從而造成研究結論之間的橫向比較困難。最后,種族線索在上述研究范式和任務中是否是凸顯線索也可能是造成研究結論差異的重要原因。比如在彭小虎,羅躍嘉,衛星,王國峰和魏景漢(2003)、Tanaka和Pierce(2009)的研究中,種族線索是內隱的,都沒有發現本族面孔和異族面孔誘發的N170成分的差異;如果種族線索是凸顯的,即使采用不同的實驗范式,也有可能造成本族和異族面孔誘發的N170出現差異(Caharel,et al.,2010;Hermann,et al.,2007;Stahl,et al.,2008)。
2.2 P200與N200
作為對社會信息自動加工的反映,P200更多地指向消極性信息,N200常常與認知控制有關。但近期研究發現,N200同樣與社會類別加工的早期注意有關(賈磊,羅俊龍,肖宵,張慶林,2010),可以看做是種族分類的特異波,主要反映了對不同種族面孔的注意偏向和分類差異。
Ito和Ufland[2003)讓白人被試依照種族(黑人、白人)或者性別(男、女)對面孔照片進行分類,結果發現黑人面孔照片引發了更大的P200,白人面孔照片引發了更大的N200。在此基礎之上,他們在外顯和內隱兩個層面繼續探討了上述分類任務的時間進程,發現在外顯和內隱層面都證實了之前的結論(no&Urland,2005)。Willadsen-Jensen和Ito(2006)讓白人被試觀看白人、黑人和亞洲人面孔照片以及種族類別模糊的面部照片,并要求被試按照種族對照片進行分類。結果顯示,亞洲人面孔比白人面孔誘發了更大的P200波,但白人面孔比亞洲面孔引發了更大的N200波。最近,Bartholow和Dickter(2008)以白人為被試,同樣發現黑人面孔照片引發了更大的P200,而更大的N200出現在白人面孔圖片條件下。由于上述研究中的被試均為白人,因此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尚需探討。Dickter和Bartholow(2007)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他們采用白人男性、白人女性、黑人男性以及黑人女性四種被試,實驗呈現的刺激也包括白人、黑人、男性及女性面孔照片。結果顯示,對于白人被試來說黑人面孔照片比白人面孔照片誘發了更大的P200以及更小的N200。這與前人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Bartholow&Dickter,2008;n0&Urland,2003);但對于黑人被試來說,結論恰恰相反,即白人面孔照片引發了更大的P200,黑人面孔照片引發了更大的N200(Dickter&Bartholow,2007)。這一結果充分的表明,P200和N200是對內、外群體區分的特異性波。
本族和異族面孔誘發的P200和N200的差異是否與再認相關呢?Brebner,Krigolson,Handy,Quadflieg和Turk(2011)為分離種族線索和面孔結構線索對本族效應的影響,讓白人被試對面孔進行年齡分類任務,根據面孔的膚色和面孔的結構將其分為黑人(膚色)/黑人面孔結構、黑人(膚色),白人面孔結構、白人(膚色),黑人面孔結構、白人(膚色)/白人面孔結構四種條件,結果發現N200同時受到膚色和面孔結構的影響,并與再認測驗成績成正相關,但P200與再認成績之間的相關不顯著。Dickter和Bartholow(2007)也發現,外群誘發更大的P200與對外群面孔的反應時間之間的相關不顯著,但內群面孔誘發更大的N200與對內群面孔的反應時間顯著相關,即本族面孔誘發的N200容易易化反應,而異族面孔誘發更大的P200不會影響對外群面孔的反應時間。
2.3“DM"效應
一些采用經典的“學習―再認”范式的研究發現,在再認階段能正確回憶或再認的刺激,在學習階段的ERP有顯著差異。研究者將再認正確和再認錯誤的刺激在學習階段誘發的ERP分別疊加發現ERP的差異是:再認正確項目學習階段的ERP比再認錯誤項目學習階段的ERP后正復合波(LPC)更正,二者相減得出的差異波為一個正慢波,這個差異波被稱為“后續記憶效應”(difference in subsequent memory),簡稱"DM效應”,它可能反映了認知加工中編碼的有效性(Bridger&Wilding,2010;秦紹正,韓布新,羅勁,2007)。
彭小虎等人(2003)最早探討了本族效應的“DM"效應,結果表明東西方面孔的“DM”效應基本類似,但在頭皮前部和頂部(大約自230到320ms)東方面孔的DM效應比西方面孔更為明顯。這表明,相對于本族面孔的編碼,對異族面孔的編碼開始較晚,這種電生理學現象也許提供了異族面孔容易混淆和難以記憶的潛在腦機制。另外,該研究還發現在東西方面孔識別過程中,雖然在額區和頂區ERP差異不明顯,但兩者“DM”效應差異都顯著。面孔識別的早期Pl和N1成分出現明顯的頭皮分布差異,在頭皮前部波幅較大,提示面孔識別的初步加工可能不在視覺初級皮層而更可能在額區,與前注意的發生機制有關。東方面孔的“DM”效應比西方面孔的“DM”效應要大,這提示東西方面孔在結構編碼上有差異,因而可能與記憶機制有關。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Lucas,Chiao和Paller(2011)也發現,在測驗階段能記住的異族面孔與記不住的異族面孔相比,在學習階段前者能誘發更大的N200;本族面孔卻正好相反,在測驗階段能夠記住的本族面孔與記不住的本族面孔相比。在學習階段前者能誘發更大的P200。此外,本族面孔誘發的晚正成分比異族面孔誘發的晚正成分更能有效預測再認成績。該研究的貢獻之處在于從個體化(individuation)的角度探討本族效應的神經機制,個體化過程是一個需要注意資源的、復雜但快速的面孔加工過程,需要對面孔進行特征與整體的快速編碼,而對本族面孔的個體化過程要強于異族面孔,可能是本族效應的內在神經機制(Kubota&Senholzi,2011)。與Lucas等人的研究方法和實驗材料不同,Herzmann,Willenbockel,Tanaka和Curran(2011)將被試再認時的反應分為熟悉、回想與忘記三種,又將熟悉分為很不熟悉、不熟悉、熟悉和很熟悉四種,將回想和熟悉的差值以及熟悉和忘記的差異作為“DM”的指標。結果發現,白人被試再認階段能回想的項目中,本族面孔誘發的正波比異族面孔小得多,這說明成功編碼本族面孔不需要較大的神經激活。通過比較隨后能回想和熟悉的項目,白人被試只對本族面孔表現出了相似的神經激活模式,這意味著對本族面孔的回想和熟悉具有相似的記憶編碼加工過程?!癉M”主要從編碼角度分析本族效應,認為對異族面孔的再認成績差是源于對其編碼不充分引起的。
2.4提取的差異一“新舊”效應
先前的研究大都是從編碼觀點出發探討本族效應,認為本族效應是由于對本族和異族面孔不同的編碼造成的。最近有研究者對此提出質疑,并通過實驗方法證明,產生本族效應的部分原因并不在編碼,而是在提取階段出現了缺陷(Papesh&Goldinger,2009)。再認的雙加工理論認為再認包含兩種不同的提取過程:回想(recollection,對應Remember判斷)和熟悉性(familiarity,對應Know判斷),回想是對處于意識水平的概念性信息的精細提取過程,而熟悉性則是對知覺性信息的自動的無意識的提取(Horry&Wright,2008)。
Meissner,Brigham和Butz(2005)首次采用“記得/知道”范式在雙加工理論下探討本族效應。結果發現,本族和異族面孔在熟悉性上沒有差異,但本族面孔比異族面孔有更多的回想,他們認為可以用異族面孔的回想缺陷解釋本族效應。另外,Marcon,Susa和Meissner(2009)采用加工分離程序來估計回想和熟悉性在本族效應中的作用,結果同樣發現本族面孔比異族面孔更依賴回想,而在熟悉性上本族和異族面孔沒有差異。最近,Horry,Wright和Tredoux(2010)采用“學習一再認”范式,學習階段在不同視覺背景(Visual Contexts)條件下向白人和黑人被試呈現白人和黑人的面孔照片,在測驗階段對舊項目進行R-K-G判斷和背景判斷。結果表明,本族面孔比異族面孔有跟多的R(對應回想)判斷,并且判斷本族面孔的背景比異族面孔準確的多。
ERP研究也發現熟悉性和回想有不同的頭皮分布,并且學界已經單獨分離出了與熟悉性和回想相關的ERP成分:分別為"FN400新舊效應”和“頂區新舊效應”,前者與熟悉感有關而后者與回憶有關(Rugg&Curran,2007)。那么,本族和異族面孔在回想和熟悉性上誘發的腦電成分是否有差異?Stahl,Wiese和Schweinberger(2010)發現,在400-600ms時間窗口內本族面孔比異族面孔誘發更大的“頂區新舊效應”,他們認為這與對本族面孔的知覺經驗豐富有關,支持本族效應的接觸假說。最近的一項“新舊”效應的研究也發現,與本族面孔誘發典型的“頂區新舊效應”不同,異族面孔誘發的“新舊”效應的持續時間長于本族面孔,且頭皮分布在前額區更加廣泛,這提示提取異族面孔時需要更多的監控過程(Herzmann,et al.,2011)?!靶屡f”效應的研究擴展了人們對本族效應的認識,先前人們認為本族效應主要是由于對本族和異族面孔編碼差異造成的,而“新舊”效應則說明本族效應也可以從提取的角度加以解釋,即提取異族面孔比本族面孔更加困難、需要更多的監控過程。
3 本族效應的腦成像研究
盡管ERP技術能夠較好地將本族效應的認知神經過程在反應時程上表現出來,但由于偶極子源定位的精確性較差,因此不能很好地揭示本族效應在認知加工上所涉及的腦區乃至具體的神經通路,而采用高空間分辨率的功能磁共振技術(fMRI)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諸多研究已經證實,當按照種族對面孔進行分類時,與本族面孔相比異族面孔誘發的杏仁核的激活程度更強(Richeson,Todd,Trawalter,&Baird,2008;Ronquillo,Denson,Lickel,Lu,Nandy,&Maddox,2007)。Lieberman,Hariri,Jarcho,Eisenberger和Bookheimer(2005)也發現,進行本族、異族群體分類時本族面孔引起的梭狀回的激活程度要高于異族面孔。Lee等人(2008)以及Iidaka,Nogawa,Kansaku和Sadato(2008)的研究也表明,當進行本族和異族分類時,由本族照片引起的梭狀回和扣帶回后部的激活程度大于由異族照片引發的兩者的激活程度。由以上研究可以做出推論,對異族分類時激活杏仁核,對本族分類時激活梭狀回。但問題在于梭狀回是對本族、異族敏感還是對內外群體敏感?Van Bavel,Packer和Cunningham(2008)的研究進一步澄清了這一問題,在其研究中,告知被試已經被隨機分到了兩個互相競爭小組中的一組中,且該小組包含了不同種族的成員,被試首先觀看所有人的照片,隨后再看自己所在小組成員的面部照片。結果表明,在觀看自己小組成員照片時,兩側梭狀回都被激活,而無論該成員是本族還是異族。這一結論清楚的表明,梭狀回對內群體敏感。
總之,從現有的研究結論來看,在內外群體分類時,外群體激活杏仁核,內群體激活梭狀回和扣帶回后部。此外,不同腦區的激活程度與本族效應的再認成績之間也存在一定相關。Golby,Gabrieli,Chiao和Eberhardt(2001)以美國白人和黑人為被試的fMRI研究表明,與異族面孔相比本族面孔顯著地激活了右側梭狀回面孔區。該研究還發現,異族效應的大小(本族面孔與異族面孔再認成績之差)與左側梭狀回、右側海馬及副海馬回的激活強度之間存在著顯著正相關。
4 本族效應中的右半球優勢
面孔識別領域的研究者發現,呈現在左側視野的面孔比右側視野的面孔識別率高,即右側半球是面孔識別的優勢半球(Dien,2009)。這一現象與本族效應有幾個共同點(Correll,Lemoine,&Ma,2011):第一,在個體發展的早期就已經出現;第二,與個體對面孔的知覺經驗密切相關;第三,都反映了對面孔加工方式的差異。那么,這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呢?Turk,Handy和Gazzaniga(2005)報告了一名胼胝體完全受損的白人患者JW,研究者向其左側視野或右側視野呈現不同種族的(族內白人或者族外日本人)男性面孔,隨后這些剛呈現過的面孔和另外一些填充面孔全視野呈現,讓其判斷哪些是剛才學習過的。結果發現,呈現在右半球的面孔識別率高于左半球,白人面孔的識別率高于日本人面孔;有趣的是白人面孔的右半球優勢更明顯,即呈現在左視野的本族面孔比右視野的本族面孔識別率高。來自這一特殊患者的結論是普遍的嗎?Correll等人(2011)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首先向白人和黑人被試左側和右側右視野分別呈現白人和黑人面孔,讓其努力記??;其次,將剛才呈現過的面孔和另外一些未學習過的本族和異族面孔一起全視野呈現,讓其判斷哪些是剛才學習過的。結果發現,對本族面孔來說,呈現在左視野比右視野有更好的識別率,這一結論與前述一致。研究者認為這一現象是普遍的,并且可以用加工方式的差異解釋這一現象,因為右半球負責對面孔整體、構型加工,而本族面孔主要依賴整體、構型加工,因而本族面孔表現出了右半球優勢。
5 小結與展望
從本族效應的ERP和fMRI兩個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研究者借助認知神經技術已經加深了
對本族效應的理解:第一,本族面孔和異族面孔誘發的某些腦電成分存在差異,如N170、N200、P200等,盡管某些成分還存在爭論,但畢竟增進了人們對本族效應的認識;第二,本族效應不僅可以從編碼的角度解釋,也可以從提取方面加以解釋;第三,與本族效應有關的腦區主要有杏仁核、梭狀回等,并且本族效應主要與右半球有關。然而,本族效應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且靈活多變的心理過程,往往會受其它因素的影響,所以其神經機制亦是非常復雜的,未來研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探討其神經機制。
首先,本族效應的某些腦電成分和現象仍然需要深入探討。比如本族和異族面孔誘發的N170的差異,究竟是代表知覺經驗的差異、面孔加工方式的差異還是分類差異,各方仍未達成一致。如前所述,未來研究還需在實驗設計方面改進已有研究的不足。另外,關于本族效應的右半球優勢,Correll等人(2011)認為這種現象也可能受到情緒和個體化動機等因素的影響,因為先前有研究表明積極情緒有利于面孔的整體加工,而個體化也可以提高異族面孔的再認成績,兩者都可以減少本族效應,未來研究可以從這兩方面進行有益嘗試。
篇8
關鍵詞:基坑 降水 管理 成本
隨著國家城鎮化建設的全面開展,各大中城市高層建筑中,越來越多地采用了多層地下室、全地下車庫、地下人防工程等各種地下建筑,從而導致基礎埋深越來越大,大量的深基坑開挖也越來越常見。在日常工作中,如何采取更好的措施,進行相應的深基坑降水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成為一個非常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一、基坑工程的施工
基坑工程的施工一般可分為3個階段,即圍護體的施工階段、基坑開挖前的預降水階段及基坑開挖階段。圍護體(如地下連續墻及鉆孔灌注樁等)的施工會引起土體側向應力的釋放,進而引起周圍的地層移動;基坑開挖前及基坑開挖期間的降水活動可能會引起地下水的滲流及土體的固結,從而也會引起基坑周圍地層的沉降;基坑開挖時產生的不平衡力會引起圍護結構的變形及墻后土層的變形?;邮┕ひ鸬倪@些地層移動均會使得周邊建(構)筑物發生不同程度的附加變形,當附加變形過大時就會引起結構的開裂和破壞,從而影響周邊建(構)筑物的正常使用。
工程實踐表明,地下水的存在對于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基坑工程中由降水引起的地下水滲流和環境問題引起了廣泛重視,其中基坑圍護結構的設置對地下水具有一定的阻擋作用?;訃o結構周圍的地下水滲流特征與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圍護結構的插入目的、降水層的相對深度、降水井的位置、抽水時問和抽水量等因素有關。在承壓水降水設計中,減壓降水井布置于坑內還是坑外往往成為爭論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減壓井布置在坑內或坑外都可以達到降低承壓水頭的目的,但具體的布置方式應根據目標降水層的埋深和厚度、止水帷幕的埋深、圍護結構的特點、基坑面積與開挖深度、場地施工條件和周圍環境對工程降水的限制等一系列因素綜合考慮。
二、基坑降水模式分析
根據基坑圍護結構插入含水層中深度不同,以及基坑降水時周邊的地下水滲流特征和基坑降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可以分為5種基坑降水模式。在第一類基坑降水模式中,基坑圍護結構插入潛水含水層下部的隔水層中,抽水井布置于基坑內部,井點降水以疏干坑內潛水為目的,圍護結構將坑內的地下水與坑外的地下水分隔開來。由于圍護結構的隔水作用,坑內降水時,坑外地下水不受影響。因此,這類坑降水對基坑附近地下水滲流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小,這類基坑一般適合的開挖深度小于10~15m。在第二類基坑降水模式中,基坑圍護結構插入承壓含水層上部的隔水層中,抽水井布置于基坑外側,井點降水以降低基坑下部承壓水的水頭、防止發生基坑突涌或產生流砂現象為目的,這類基坑適合的開挖深度大于15~20m。第三類基坑降水模式中,基坑圍護結構插入承壓含水層中的深度小于含水層厚度的1/2,未在目標降水含水層中形成有效的隔水邊界。因此一般將降壓井布置于基坑外側,為保證坑外減壓降水的效果,降壓井的過濾器頂端的埋深應超過基坑圍護結構的底端的埋深。這類基坑降水模式中降水對地下水滲流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大,類似于第二類基坑降水模式的影響。第四類基坑降水模式中,基坑圍護結構插入承壓含水層中,且處于承壓含水層中的長度超過了承壓含水層厚度的1/2或大于10.0m,圍護結構對于基坑內外的承壓水滲流具有明顯的阻隔效應。因此,抽水井布置于基坑內部,用于抽取承壓水降壓,確保施工面干燥,為確??觾葴p壓降水的效果,坑內減壓井的過濾器底端的埋深不應超過圍護結構的底端埋深,約相差3.Om左右。為保證基坑內部降水至基坑設計開挖面以下而進行降水時,坑外的水位將身較小,從而引起的地面變形也較小。這類基坑適合的開挖深度一般大于20~25m。
第五類基坑降水模式中的水位和孔隙水壓力分布情況。本次錢江隧道江南工作井基坑采用的降水模式即為這類模式,地下連續墻打入50m深的底層中,直接打穿30m深左右的5-3層承壓含水層。由于這類降水模式費用是最高的,所以在一般的工程中并不會經常使用。
本文以華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住宅小區項目為例,通過對其深基坑工程經過專業設計和專家論證后,在實際施工中采用的一些有效舉措的總結,并結合當地的施工經驗,闡述如何對降水工程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成本控制,以節約工程投資,從而為整個項目的管理和投資控制工作起到良好作用。
下圖為該住宅小區基坑及降水平面布置示意圖。
注:采用管井降水,井點間距按15-20m布置。
三、深基坑工程的管理
1、查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重點對工程地下水類型及埋藏條件、滲透系數、場區地層巖性結構等進行研究分析。
2、降水井除按設計要求布置外,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仔細研究周邊的環境,在地下水補給方向(如周邊溝渠或生活污水滲透)調整間距,適當增加。
3、在降水過程中,如果出現出水由清澈到渾濁的現象,說明在細砂、粉砂或亞砂土層中出現流砂現象,造成降水井內土層塌陷,極易形成孔洞,影響附近的樁基礎承壓。可以采取提高泵位或者填埋細石2-3m等方法處理。
四、深基坑工程的成本控制
在降水過程中,一般均會發生超降情況,此時可通過觀察井觀測水位,如果基坑四周有止水帷幕時,可通過觀測帷幕外的觀察井水位或者基坑位移觀測的速率變化,來確定是否超降。一旦出現超降的情況,通過采取如下一些措施,可以使降水得到控制,從而降低成本。
1、在每棟樓及車庫基坑內電梯井或集水坑位置,各布置一個深1m的探坑(用類似洛陽鏟的工具挖),對調整后基坑內降水情況進行觀測。
2、將小區內所有樓棟及全地下車庫基坑作為一個大基坑考慮,降水井隔一停一。
3、停止降水的降水井每天進行水位觀測,及時做好記錄。待連續3天水位變化不大時,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觀測次數。
4、根據降水井及基坑內水位觀測情況,最后只保留小區內四周降水井進行降水,同時加強觀測和記錄。
5、在實際管理中,全地下車庫中間的一排降水井可考慮最后施工,如果有效觀測車庫的水位已經降至設計位置或更深,可考慮不再打中間這排降水井。從而最大限度地節約成本。
綜上所述,在降水井降水過程中,一定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取勤觀測、多分析等方式,反復調整管理方案,并經常進行反饋、檢查、優化調整,必將能夠實現有效保證降水效果和實現成本控制的目標。
參考文獻:
劉早云,李廣信:考慮滲透力的基坑水土壓力計算,《工業建筑》2002年09期
篇9
1、超起裝置是主要應用于大噸位的履帶起重機和全地面起重機;
2、原理如下:超起裝置是在主臂與主臂尖端之間設置Y形臂架式超起支臂,以改善主臂與鋼絲拉索的平行幾何關系,同時超起支臂與配重相連,形成雙三角穩固形式,增加了整機吊臂穩定性,從而提高起重機的性能;
3、基本結構如下:超起裝置是履帶式起重機的標準配置、近年國外不少廠商為改善大噸位箱型伸縮式起重機吊臂不夠穩固的缺點,將桁架臂結構的支持方式應用于箱型伸縮臂架,從而使全地面起重機也具有超起裝置。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
一、體育教師應具有對體育事業的獻身精神
1.體育教學不但要求教師上好體育課,而且還要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所以需要體育教師在運動場上奔波
體育教師盡管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使他們能成功地走上社會,但自己卻仍然在原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工作著,倘若沒有無私的獻身精神,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2.體育工作還需要熱情、進取心和高度責任感
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將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體育工作中去。那種對體育采取敷衍態度,不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是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的。所以,為體育事業獻身的精神,是體育教學成功所必不可少的首要條件。
二、體育教師必須有高尚的情操
教師的情操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力,能開啟學生的心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教育就會起更大的作用。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應對工作充滿熱情。這種熱情表現為對體育工作的事業心,對學生的熱愛和對工作的極端熱忱,并能在運動集體中,營造良好的隊風。體育教師還要有穩定的情緒,如果教師易發脾氣,就會使學生不知所措,給學生心理上增加恐懼感。有較高文化素養的體育教師,就會給學生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這種是使教學順利進行的條件,在教學中,可消除緊張情緒,產生良好的學習狀態。
三、體育教師必須具備堅強的意志
堅強的意志對體育教師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體育教學的任務之一是增強學生體質,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長時間、不間斷地努力。再則體育運動總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如運動的進行,運動技能的掌握,運動競賽的開展等,都要克服一系列的內外困難,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戰勝困難,達到目的。還有體育教學不僅要“講”,更重要的是要身體力行地“做”。如訓練運動隊,提高運動成績,增強學生體質,都必須毫不間斷地進行。這就要求教師有耐心、毅力和堅持精神,所以,體育教師要搞好教學工作,必須具有堅強的意志。
四、體育教師還應具備各方面的協作能力
學校的體育工作并不只是體育教師的工作,體育任務也不僅僅由體育教師就可單獨完成。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是需要全校甚至全社會各方面的通力合作開展的。例如學校領導的重視,班主任的支持,校醫的配合,家長的幫助,共青團和學生會積極參與等。所以,體育教師應是一個社會活動家,能搞好各方面的關系,做到與別人團結合作,共同搞好學校體育工作。由于學生是實施體育活動的對象,所以師生關系良好,對體育教學有積極的意義。有經驗的體育教師,通常都喜歡與學生交往。如果教師厭煩學生,那么可能學生也早就厭煩教師所教的課了。如果教師不能處理好同學生的關系,他就難。以處理好日常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必須設法多接近學生,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們,建立正常的師生關系。
五、體育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5審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