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的利與弊范文

時間:2023-08-23 16:11: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工智能教育的利與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人工智能教育的利與弊

篇1

關鍵詞:男子;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公路賽;形態素質;有氧能力;無氧能力

中圖分類號:G80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7)12-1658-03

男子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是一項以競速為目的的自行車運動項目,而男子公路賽是一項中長期的周期性耐力項目。形態素質與有氧、無氧能力是進行自行車運動的基本素質。只有了解這兩個項目運動員在形態素質和有氧、無氧能力的特點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運動員進行運動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對男子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和公路賽運動員的形態素質與有氧、無氧能力特點的研究相對較為薄弱。本研究希望通過對男子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和公路賽運動員的形態指標和有氧、無氧能力指標的測試進行比較性研究,發現兩個項目各自在形態素質與有氧、無氧能力上的特點,為教練員更準確地選擇從事這兩個項目的運動員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大連自行車隊6名優秀男子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與6名優秀男子公路賽運動員。運動員平均訓練年限為3.5年,且兩個項目運動員在訓練年限上無顯著性差異。

1.2.1實驗法

1.2.2.1測試指標形態學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肌肉百分比、脂肪百分比、克托萊指數;有氧能力指標包括最大攝氧量(L/min)、相對最大攝氧量(mL/kg?min)、血紅蛋白值(g/L);無氧能力包括最大無氧功(W)、平均無氧功(W)。

1.2.2.2測試方法形態學指標采用身高、體重稱進行測試,并計算出克托萊指數;肌肉百分比、脂肪百分比采用體成分儀進行測試。

有氧指標的測試包括在測試前安靜狀態下,吸取指尖血20微升,用氰化高鐵血紅蛋白在721分光光度計上測定血紅蛋白值[1]。

采用Monark 894E功率自行車進行遞增負荷實驗測試最大攝氧量和相對最大攝氧量。受試者靜坐休息5 min,待呼吸平穩后,以每分鐘60RPM蹬功率車5 min做準備活動然后以每分鐘30 W遞增負荷。直至力竭。運動試驗過程中采用GOULD-9000型運動肺功能測試系統分析運動中呼出氣成分,每20 s計算VO2參數。

采用Monark 894E功率自行車進行Wingate( Wingate Anaerobic Test)無氧實驗法,對受試者進行無氧能力的測試實驗做功時間為30 s。記錄數據和測試結果。

1.2.2數理統計法將所有實驗的有效數據輸入計算機采

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組間T檢驗,p

2結果

2.1形態指標的結果

從形態學指標的測試結果來看,兩個項目的隊員的身高較高且相差不大,但是從體重以及相關的肌肉百分比、脂肪百分比來看,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的體重值與肌肉質量顯著高于公路賽運動員,脂肪比例公路賽運動員顯著高于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

克托萊指數是指(體重(kg)/身重(cm)×1 000)的值。克托萊指數可計算出運動員在一定身高條件下合理的體重范圍,代表了運動員在發育過程中體重與身高的合理比例關系。從結果看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克托萊指數顯著高于公路賽運動員。

2.2有氧能力指標的結果

從測試結果看,兩個項目的最大攝氧量絕對值差別不大;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的相對最大攝氧量值顯著低于公路賽運動員。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血紅蛋白值也顯著低于公路賽運動員,但也處于較高水平。

2.3無氧能力指標的結果

從結果來看,場地4 km個人場地追逐賽運動員的最大無氧功率值與平均無氧功率值均顯著高于公路賽運動員。

3討論

3.1形態指標的討論就體重、肌肉比例、脂肪比例而言,因為速度耐力的高低是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比賽成績好壞的關鍵,而沒有高水平的速度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速度耐力,因此速度在該項目中至關重要[2]。個人絕對速度的提高才是該項目成績的提高的前提,提高速度耐力的前提就是以速度的提高為前提[3]。絕對速度的提高就要求肌肉的爆發力要好且肌肉的做功速率要快,因此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需要肌肉爆發力大,做功速率高。這就要求肌肉的質量要大且脂肪含量要少,所以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體重與肌肉百分比均顯著大于公路賽運動員而脂肪含量顯著低于公路賽運動員。

就體重、肌肉比例、脂肪比例而言,公路賽的比賽距離較長,奧運會的比賽距離分別為40 km和180 km。同時公路賽還會面臨起伏路段,通過Coyle的研究發現體重低于75 kg的優秀自行車運動員,則具有較強的爬坡能力。而通過其對阿姆斯特朗的跟蹤研究發現,阿姆斯特朗在5次獲得環法冠軍時的體重在72~74 kg之間,并認為這是他創造環法賽輝煌成績的重要原因之一[4]。還有研究表明世界優秀公路自行車運動員體脂百分率在7%~12%之間[5]。可見公路賽運動員對于體重的要求低于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這是由于公路賽的距離長,較輕的體重有利于快速騎行和速度的保持,體重過大不利于速度的保持;要保持較長時間的騎行速度,有利于爬坡且要進行長距離騎行體重不能過大。同時公路賽不需要運動員在出發時就達到最大速度因此對于肌肉的爆發力相對于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低,因此肌肉的質量也較低。同時公路賽運動員脂肪比例較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高是由于公路賽屬于有氧耐力性項目,一定的脂肪含量對于其更好地完成比賽有幫助。

研究表明克托萊指數評價運動員的骨骼、肌肉的發展程度及其肥胖程度[6],研究還表明克托萊指數可反映反映出身體肌肉質量和肌力的優劣[7]。通過兩個項目克托萊指數的比較可見由于追求出發時的絕對速度所以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肌肉質量大,肌力大于公路賽運動員所以其克托萊指數顯著高于公路賽運動員。而公路賽運動員不需要很高的肌肉爆發力,肌肉質量較低所以克托萊指數低于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

3.2有氧能力指標的討論兩個項目的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值均較高主要的原因是運動員的身高相對較高,而研究表明身體高大的自行車運動員在某種規定速度下騎行時,氧消耗值(升/分)要比小個子在同樣速度下要高[8]。

研究表明V?O2max是反映心肺機能和有氧能力的主要評價指標與客觀指標[9],但是對于自行車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和公路賽運動員來說相對最大攝氧量的提高對于兩者來說更加有意義,特別是公路賽運動員。

就相對最大攝氧量而言,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體重大,肌肉質量大使得其相對最大攝氧量值低于公路賽運動員。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的比賽時間短,要求達到最大速度使得最大速度在較短的時間內有一定的保持,運動員的供能主要以無氧糖酵解和ATP-CP系統供能為主,相對最大攝氧量低主要是防止乳酸過快堆積而導致糖酵解能力下降使得速度無法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故其值相對較低。公路賽是長距離的騎行,以有氧供能為主。相對最大攝氧量值高有利于肌肉攝取充足的氧氣保證有氧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此外由于公路賽運動員的體重低于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這也使得其相對最大攝氧量增加??梢姳3忠欢ǖ捏w重,獲得更大地相對最大攝氧量對于公路賽運動員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對于公路賽運動員而言,相對最大攝氧量值較高是因為其在運動中要求平均功率要高,其相對最大攝氧量的值要高才能保證平均功率高。

就血紅蛋白而言,由于公路賽是有氧耐力性項目,需要充足的氧氣供應。

因此血紅蛋白值的增加有利于運氧能力的提高。但是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的血紅蛋白水平也較高,這主要是為了在比賽進行中和比賽結束后有利于乳酸的消除而導致的血紅蛋白值增加,運送更多的氧氣消除乳酸。

3.3無氧能力指標的討論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要求出發時騎行速度達到最大,并且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要保持,要有一定的速度耐力。所以其最大無氧功率要高于公路賽隊員,且平均無氧功率值也要高于公路賽隊員。因為一個人的無氧代謝能力是由兩部分組成的:ATP-CP供能稱非乳酸供能又稱高能磷酸化合物供能可視為最無氧功率(爆發力)的物質基礎。糖原的酵解供能稱乳酸供能,可視為速度耐力的基礎。最大無氧功率是評價受試者的爆發力的,平均無氧功率用于評價受試者的速度耐力。所以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的無氧能力測試結果要高于公路賽運動員。

公路賽運動員的無氧能力指標的值雖然低于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水平。這主要是因為公路賽項目對耐力和沖刺能力均有較高的要求[10]。在進行沖刺、變速使需要動用無氧能力。公路賽運動員具備一定的最大無氧功率值與平均無氧功率值以利于在比賽中擺脫對手和沖刺。因此不能因為公路賽是以有氧為主的運動項目就忽視對運動員無氧能力的關注。

4結論

1) 男子場地4 km追逐賽運動員與男子公路賽運動員比較體重大,肌肉發達,體脂含量低;公路賽運動員體重適中,肌肉比例和發達程度適中,有一定體脂含量的特點。

2) 男子公路賽運動員較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具有較高的最大攝氧量值、較高的相對最大攝氧量值和較高的血紅蛋白含量。

3) 男子場地4 km個人追逐賽運動員的最大無氧功率值與平均無氧功率值均較男子公路賽運動員的值高。

參考文獻:

[1] 趙紅賓,陳濤.男子場地自行車運動員冬訓期間某些生化指標的變化與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2,24(3):13.

[2] 商永江.淺談自行車場地4 km團體追逐賽的訓練[J].福建體育科技,2005,24(3):51-52.

[3] 李紅.自行車世界杯2004年第五站男子4 km個人追逐賽初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2004,16(2):86-88.

[4] Coyle Eh. Improved muscular efficiency displayed as Tour de France champion matures[J].J Appl Physiol,2005,98:2191-2196.

[5] Mujika T, Padilla S. Physi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professional road cyclists. Sports Med, 2001, 31(7):479-487.

[6] 邢紅林,祁寧等.對我國男子排球聯賽運動員年齡、身高、體重及克托萊指數的動態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4):47-49.

[7] 李軍,等.中國女排與世界強隊運動員非技術因素差異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3,25(5):19-21.

[8] 喬居庠.身體大小對自行車運動氧耗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198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