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連鎖市場報告范文
時間:2023-08-29 17:16: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藥連鎖市場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藥品流通;問題;對策
藥品流通,是指藥品從生產企業到最終消費者的全過程,包括藥品批發、零售和醫院藥房、消費者等環節。藥品是關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藥品流通業不僅具有一般物流的屬性,還具備藥品行業的特殊屬性,如安全性、有效性、專用性、質量的重要性等。藥品流通關系民生,課題組結合流通領域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探討合理的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我國藥品流通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藥品流通從計劃分配體制轉向市場化經營體制,醫藥流通體制改革正式開始于1984年,近三十年來,行業獲得了長足發展,藥品流通領域的法律框架和監管體制基本建立,藥品供應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多種所有制并存、多種經營方式互補、覆蓋城鄉的藥品流通體系初步形成。受國家政策調控,目前我國藥品流通市場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體系:行政化的藥品供應體系即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的供應體系,該體系占藥品市場份額的75%;市場化的藥品供應體系即零售藥店、私人診所、民營醫院的供應體系,它們占藥品市場份額的15%;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供應體系,占藥品市場份額的10%。
隨著新醫改的推進、醫保面的擴展和國民對健康剛性需求的增加,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近六年來,我國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逐增長。從2005年的3000億元到2011年的9426億元,2012 年,我國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值達到11174億元。行業利潤率低下,2011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平均利潤率為2.2%,2012年的上半年為2.0%。
近兩年來,隨著國家各項藥品流通管理政策的密集出臺,藥品流通行業'十二五'規劃在行業內得到逐步落實,并購重組的加速,原有的多、小、散的行業結構有所改變,流通企業數量減少,行業集中度略有提高,市場集中度仍然很低。
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9萬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2607家,下轄門店14.67萬個;零售單體藥店27.71萬個;零售藥店門店總數達42.38萬個。
2012年,我國銷售總額100億元以上的藥品批發企業已有10家,比2010年增加2家;前100 位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市場份額達64%,比2010年提高4個百分點。2012年,藥品零售市場規??傮w增速減緩,前100位藥品零售企業銷售額占零售市場銷售總額的34.3%。其中,前5位企業占9.6%,前10位企業占16.3%,前20位企業占22.9%,銷售額超過40億元的只有3家。
2 藥品流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藥品行業集中度差
目前,我國的藥品生產企業多數是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營銷能力的不足,需要借助經銷商的力量,80%都采用招商制。藥品流通一般為五個環節:廠家、總、區域、醫院和零售藥店、消費者等?,F有模式主要為底價制:藥企將藥品以市場價的3折乃至2折包給商,商再以底價拿到藥品后,參與招標或直接聯系的形式向醫院銷售。
藥品從廠家到最終的消費者,在國外成熟市場一般為2-3個環節,在我國經歷了5-6個環節。此外,廠家往往要設立辦事處,與各級批發商及醫院或零售藥店打交道,批發商和廠家辦事處又都可直接對醫院或零售藥店進行銷售。藥品流通環節越多,加價也就越多,藥品的價格就越高。相同廠家的同一種普藥,歷經不同的體系渠道,最終售價相差很大。藥品到了消費者手中有的價格已經翻了數倍,甚至幾十倍以上,導致藥價虛高。
2.2 企業間無序競爭嚴重
違規經營現象時有發生,比如帶金銷售、掛靠、過票等。究其原因,除了國家對藥品流通業的監管缺失外,其他可以概括為以下三方面:第一,雖然國家推行了GS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2000年頒布)認證,但準入規則虛化,退出成本很低,現有的醫藥工商企業仍然數量過大、規模過小,遠遠超出了藥品消費市場的承載能力,嚴重偏離"帕累托"最優狀態。過多的流通企業都要分一杯羹,導致過度和無序的競爭;第二,醫藥制度存在不少問題,哪怕是個人,也可以掛靠某家醫藥公司,通過過票以商業總的名義給醫院供貨;第三,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行政行為比較多,如藥品差價率管制、禁止二次議價的政策,各地政策不一以及地方保護等,遏制了藥企正常的價格競爭,同質化競爭下企業采用的最有效、最主要的營銷手段就是回扣。
2.3 公立醫院藥品的流通程序待規范
據衛生部統計,2011年,我國醫院總數為21979家,其中公立醫院13542家,占61.61%。公立醫院作為事業單位法人,財政撥款有限,約占醫院總支出的10%。政府補償不到位,醫院必須靠自身創收來維持生存和發展,加之自身運行機制的不完善,醫事醫療服務按項目付費,必然依靠藥品收入來彌補,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為了生存對實行"零差率"的基本藥物加價銷售。2012年4月,國家審計署調查顯示,一些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后,仍購進和使用非基本藥物、加價銷售基本藥物。
公立醫院處于一種雙重壟斷的地位:從藥企與醫院兩者關系來看,醫院決定著藥品的進量甚至進價,嚴重占壓批發企業資金,即醫院可以看作處于買方壟斷地位;再從醫患關系來看,由于信息不對稱,醫患之間的委托關系,醫院又決定著對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數量及價格,所以醫院又可以看作處于賣方壟斷地位。由于醫院的強勢地位,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在面對醫院時,不能以價格、質量、服務和品牌來競爭市場份額。
三年來的新醫改也存在一系列問題,政府對公立醫院藥品采購價和購銷差價率的行政管制,即政府通過藥品招標確定醫院的藥品采購價,規定醫院只能在采購價基礎上順加15%作為藥品零售價,不允許醫院二次議價。省級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政府只招不采,且不論醫院規模大小、采購量多少、配送距離遠近、回款快慢都執行同一價格。中標的多是價格虛高的藥品,"低價藥品中標就死"。這些政策導致醫生吃回扣成為普遍現象,進高價藥、大處方、濫用藥直接增加醫生的隱性收入,增加了醫院的藥品收益。這樣,醫生和患者在利益上就處于對立面,加劇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削弱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患者對醫生日益缺乏信任,醫患矛盾十分突出。 2013年1月央視曝光的"高州醫院回扣門"事件就是一個典型。
2.4 醫藥物流市場化程度低,技術落后
整個醫藥行業物流體系剛剛建立,由于藥品的特殊屬性,市場主體是藥品流通企業,年銷售額在30億以上的醫藥流通企業大多建有自己的物流中心,基本不將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已有的少數藥品第三方物流運行不夠專業,比如中國郵政試水的醫藥業務,雖屬"第三方",也具備資質,但在運作上基本類似傳統醫藥物流模式,難以上升到"物流"的高度??傮w來說,物流設施設備不規范,商品信息標準化滯后,各節點企業沒有形成信息化網絡,加劇了藥品供應鏈的"牛鞭效應",不能較好地將藥品的采購、運輸、倉儲、包裝、搬運、配送等環節進行有效的集成和整合,藥品物流效率低、成本高制約了我國藥品流通的發展。
2.5 藥品零售發展面臨較大困難
政策及環境方面的影響:目前醫改政策總體對藥品零售業的發展不利,鑒于公立醫院改革、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服務的鋪開,來源于醫療機構的處方少,再加過去政策在建立醫保體系中,一直沒有把藥店納入醫保統籌等政策因素影響,尤其在醫改各項政策落實與推進比較到位的城市和地區,這樣的影響就更為明顯,具體表現為客流量的分薄與銷售額的下降。而經營成本如房租、人力成本等費用趨于上升。
從零售行業自身來看:行業連鎖化程度不高,缺乏采購配送能力;零售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多數藥店沒有專職的執業藥師,缺乏提供良好的專業服務能力;除藥品以外的產品多元化有待進一步拓展,總體經營管理水平較低。
藥店的高毛利時代已經終結,終端藥店面臨銷售增長難的階段。
3 構建藥品流通新模式的對策和建議
完善藥品流通體制、構建新的藥品流通模式是一個非常艱巨的系統性工程,涉及到醫藥流通體制、醫療保險、以及國家監管等多個方面,會觸及眾多的相關利益群體,需要全面兼顧國家、企業和消費者的不同利益,逐漸完善相關政策和規則,不斷探索、逐步推進。
3.1 深化體制改革,加強政府監管
藥品流通與醫改、醫保等密切相關,藥品流通中的不少問題是由于體制的原因形成的,有效的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國家也在不斷地通過試點、探索,對原有政策進行修正,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取消藥品差價率管制政策,政府只管藥品最高零售價?,F行藥品差價率管制政策應考慮取消,只管最高零售價并動態調整,容許醫院合理的藥品利潤。同時扶持民營、外資興辦醫療機構,通過市場競爭降藥價。
改進集中招標制度。目前實行的公立醫院集中招標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如,量價不掛鉤、藥品質量體現不足等,關鍵是中標價遠高于零售藥店、私人診所、民營醫院的采購價,給回扣留下了巨大的空間。改革集中招標應朝壓低中標價格、招標過程透明、更加市場化方向努力。放開二次議價,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公立醫院以底價采購藥品,就是維持順加15%的加成比例,也會大大降低最終藥價;改進集中招標制度,讓人社部門會參與價格控制;也可以探索以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的方式。
加強對藥品流通領域的監管力度,規范市場秩序。各級政府衛生管理部門應管辦分開,對照國家商務部的藥品流通行業五項標準,強化監管職能,規范藥品流通秩序。深圳的做法是:衛生行政部門今后將不再舉辦公立醫院,工作重點轉移到加強醫療衛生發展規劃、資格準入、規范標準、服務監管等全行業監管上來,把辦醫院的職責交給公立醫院管理理事會和醫管中心。此外,還需要加大社會輿論監督,建立健全有關藥品的法律法規等。
醫生的績效考核方式和付費機制改革。建立以公益性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包括質量、效率、安全、環境、患者滿意度等,考核結果與醫院和科室的收入、醫務人員的收入及晉升層層掛鉤,從利益上形成實現公益性目標的約束和激勵,促進醫院和醫務人員規范醫療行為,減少醫患利益上的對立。在局部可以試點醫保付費機制改革,包括總額預付和按病種付費,在醫院形成內部控制費用的機制。
3.2 并購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
近十多年,我國資本市場有300多家上市企業通過并購改善和提高了企業的盈利能力、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了行業整合、整體上市和增強控制權等做優做強的目的。醫藥行業迫切需要通過并購整合,加快產品或結構調整,實現業務協同、優勢互補,減少同質競爭,打造醫藥行業全產業鏈,提升長期盈利能力。
國家政策加大對藥企并購的支持力度,降低并購交易成本,不只是少數大的企業集團,中型藥品批發企業提高并購的成功率。批發企業相對于生產企業,由于具有品種優勢,并購整合成功率更高。通過并購整合,減少流通層次和環節,改進原有的購銷方式,再造藥品流通模式。具體的改革思路有:
第一,后向一體化,以大、中型藥品批發商業為主,藥品生產企業參股的股份制醫藥銷售公司,廠家專注研發、生產,股份制醫藥銷售公司作為藥品區域物流節點,全權負責銷售給區域終端;第二,前向一體化,大、中型藥品批發商業兼并小型商業企業、代管醫院藥房、收購藥店,拓展終端網絡;第三,一些實力較弱的中小流通企業,對照GSP標準,或被兼并、或退出藥品行業、或轉型做終端藥品物流。
3.3 發展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
在我國,除了少數幾家大型的流通企業如國藥、上藥和華藥等,有能力建設省級物流中心、地市節點,發展全國性的物流配送網絡外,而大多數中小藥企不具備規模和能力。由于第三方物流集約化具有服務模式,可以帶來交易成本、倉儲成本、運輸成本、配送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規?;图s化有助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從而加快藥品專業物流的信息化,大大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今年6月將施行國家衛生部了新版GSP,對藥品經營提出更高要求,中小藥企有限的資源更需要集中在推廣藥品、開拓市場方面,會借力專業第三方物流,第三方醫藥物流模式會成為一種主流。
筆者相信,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現有的物流企業,鐵路、公路以及以中國郵政等以第三方身份開展的藥品物流業務,針對醫藥物流的專業性提高后會成為主力;一些中小醫藥商業經過轉型、兼并重組,也會成為第三方醫藥物流的生力軍。
3.4 零售藥品連鎖經營進一步做大做強
藥品零售也因醫藥政策帶來一些機遇:目前政策逐步演變為規定社區衛生機構只能銷售基藥目錄產品,導致藥品品種短缺,一小部分患者回流到藥店;以人頭撥款的方式為主的醫??刭M,對醫院費用采取封頂制,將使部分處方和藥品回流到藥店;零差率政策將逐步降低醫院對藥品銷售的依賴性,處方外流也就成為必然的趨勢。
藥品零售行業自身也應向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批零一體化,作為藥品的集成供應商的批發企業,通過兼并或持股的方式介入零售;進一步發展連鎖和聯盟,提高信息化和物流水準,從而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加強藥店的布局規劃,完善分級管理;適度多元化經營,整合適合藥店銷售的品牌保健品、藥妝等,在非藥品品類發展自有品牌,在健康服務方面開展探索,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培養和吸引人才,除執業藥師外,還可引入坐堂醫生,提高專業藥事服務能力,誠信經營,力求顧客滿意;上規模的藥品連鎖集團和有實力的藥店可以加快藥品電子商務的探索,鼓勵經營規范的醫藥企業發展網上藥店,吸引新的顧客群體。
參考文獻:
[1]國家商務部:2011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12,6)[EB/OL].國家商務部網站,http://.
[2]國家商務部:2012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13,5)[EB/OL].國家商務部網站,http://.
[3]郭春麗:我國藥品流通行業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J].中國物價,2013,7.
[4]張玉龍等:論我國醫藥流通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0,7.
[5]左克源:完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的對策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5).
[6]關艷萍:我國醫藥物流發展亟需解決問題及對策研究[J].消費導刊,2012,12.
[7]王清:我國藥品價格虛高的形成機制及其對策建議[J].市場經濟與價格,2012,10.
[8]何倩等:我國藥品流通體制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療保險,2012,6.
[9]程錦錐等:醫藥藍皮書《中國藥品市場報告(2012)》[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