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測繪和土地管理范文

時間:2023-09-06 17:43: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籍測繪和土地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地籍測繪和土地管理

篇1

關鍵詞:土地測繪技術 信息化 土地開發管理

1、土地測繪技術信息化的必要性

土地測繪技術的信息化是提升土地開發與管理工作效果的前提,而如何理解土地信息化內涵則又是普及與應用土地信息化的關鍵。因此,以下結合筆者參與土地信息化實踐的思考,并參考其他研究者的論述,對目前土地測繪信息化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闡釋。

1.1適應“互聯網+”環境的必然舉措

眾所周知,“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發展理念。無論哪一個行業,在其適應“互聯網+”發展環境的同時,也是使其自身水平提升的過程。比如:“互聯網+出租車行業”帶來了滴滴打車等便民服務;網上銀行、12360訂票等也都是“互聯網+”的產物。實踐證明,傳統產業一旦與互聯網對接,就能產生“互聯網+1>N”的神奇效果,產生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也就是說,土地測繪適應“互聯網+”環境的過程,也是其提升自身發展水平的過程。

1.2建立土地檔案的需求

從事土地測繪及其相關管理工作的人都知道:土地資源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資源,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少。因此,如何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就成了土地管理工作中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為了解決土地管理中的這個難題,就需要土地管理者對現有的土地資源構建完善的檔案體系。而為了突出土地檔案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土地測繪工作則是必不可少。所以,在這個層面上說,土地測繪是建立土地檔案的需求。

1.3相互借鑒的需求

土地測繪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然而,全國各地土地測繪水平卻存在著不平衡現象。即在某些地區,土地測繪工作的開展既扎實而又富有成效;在另一些地區,相關的土地管理者不僅缺乏土地測繪的管理意識,而且,實際從事土地測繪的工作人員也缺乏必要的測繪能力,無法保證測繪結果的科學性。因此,各地土地測繪人員需要在測繪技術的方面彼此借鑒,例如,對于GPS在土地測繪中的使用,無論是平坦土地的測繪,還是地形奇特地區的土地測繪,都需要土地測繪者掌握相關的測繪技術;再如,衛星遙感技術是土地測繪核心的技術之一,尤其是在30m~0.6m之間的測繪優勢,更加使其受到土地測繪者的青睞。然而,如何運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土地的動態檢測,如何運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居民住宅的測繪工作,各地的測繪者卻持有不同的觀點,因此相互借鑒經驗與技術,能夠使測繪結果更具科學性。

1.4成果共享的必要性

土地測繪的結果,雖然具有保密性,但是這種保密性卻是相對的。這也就是說,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土地的測繪結果是可以相互共享的。無論是土地管理部門,還是其他需要土地測繪信息的部門,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實現成果共享的。因此,如何在測繪成果保密的前提下,實現土地測繪結果的共享也是土地測繪研究的課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土地測繪結果的共享似乎更能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

2、土地測繪技術信息化在土地開發管理中的應用

在土地開發管理中,土地測繪信息化技術貫穿全程,發揮著置管重要的作用。

2.1全球定位系統

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可快速實現對各種測量點物理坐標的進一步精確化,獲得更為準確的測量度,屬于土地測繪信息化過程中必備的新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可打破傳統通訊條件的限制,在靜態工作模式下即可完成測量工作,可大量節省財力、人力以及時間,及時獲取精確的定位結果和測繪精度。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在土地測繪技術中的推廣和應用,使土地測繪技術的發展進入新階段,而全球定位系統對土地資源測量信息的不斷豐富,也為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無疑,土地測繪對土地資源的開發管理至關重要,可為其提供重要的基礎性數據資料以及有力的技術支持,穩步推動著土地開發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和逐步發展。使土地開發管理工作能夠更為科學合理的展開,工作質量得以大幅度提升。如在對農村集體土地進行開發管理的過程中,通過去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可實現對土地權屬界線以及位置的準確劃定,提升土地測繪的精度,充分滿足農村集體土地開發管理的要求,使農村集體土地的開發管理更具科學性。

2.2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主要包括傳感器技術、信息傳輸技術以及信息處理、提取、應用技術等。該技術具備全天候、多光譜、信息獲取傳遞快、信息豐富化等多種特征。當前,遙感技術已經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土地開發管理工作中,遙感技術主要用于土地資源調查以及土地資源的動態監測管理。為充分滿足土地開發管理工作需求,還需進一步對現有遙感技術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拓展遙感技術的應用范圍,提高遙感技術的應用價值。

2.3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是在計算機技術支持下發展起來的一種用于匯總、存儲、編輯、管理、輸出、分析地理信息的計算機技術系統。該技術主要用于建立與土地管理、土地開發規劃相關的信息系統,并由此形成了相應的土地開發管理信息系統模式。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可進行土地調查、登記、統計、評價等多項工作。在土地開發管理工作中,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可完成圖形和數據的一體化,數據分析、管理和輸出等。

2.4 3S技術

3S技術以GPS為數據源,根據野外調繪的遙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統平臺上直接進行圖形的繪制,之后,標注各地況,進而實現對土地資源的調查。從本質上說,3S技術是以上描述的三種技術的綜合應用。通過3S技術的應用,可實現對土地變化信息、高質量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快速準確獲取,并形成全面系統、實時動態的土地測繪信息集成系統,為土地開發管理提供更為可靠的數據信息。3S技術綜合應用3種不同的信息技術,其最大優勢在于可大幅度提高土地資源開發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使土地資源開發管理達到信息化、統一化和規范化要求。

3、結語

對于土地的測繪技術的信息化與土地的開發管理工作來講,兩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一寸的關系。尤其是在當前的形式下,土地的矛盾尤其的突出,管理工作的難度更是逐漸加大,所以對其進行信息化的改革是非常有價值的。只有保證了土地開發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才能夠保證當地的人與環境能夠和諧的相處。

參考文獻

[1]王珊珊.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管理中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1:109.

篇2

關鍵詞 地籍測繪 加強地籍測繪 國土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現階段,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沖突日益嚴重。因此,科學、合理、持續利用好資源,特別是土地資源,是解決資源、生態環境與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矛盾的關鍵。地籍測繪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礎工作。既為土地資源等部門和社會各方面提供基礎地理信息,又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里程碑

1、GPS技術: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稱為全球定位系統,是美國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的,是一種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測繪工具,通過GPS建立控制網、利用RS快速的采集數據,更新基礎地理信息,運用GIS來管理基礎地理信息,完成基礎地理信息的建庫與動態更新任務,使3G技術能在地形測量測繪技術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擴展。

2、隨著以數字測繪、全球定位系統、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現代測繪技術體系的建立,4D產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測繪儀器的出現,現代地籍測量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手工測量方式。地籍測量與現代測繪新技術的結合逐漸緊密,使地籍測繪從理論到實踐發生了根本性變化?,F代地籍測量主要是指利用現代測繪技術以一定的精度測定土地界、土地權屬位置、土地面積并以反映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狀況以及質量等級的專門測量。

二、 地籍測繪的主要內容及服務功能

(一)地籍測繪的主要內容。

1、本區域性土地資源的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和更新。

2、建立經省級人民政府或其測繪主管部門批準的基礎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及加密和復測。

3、對國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測制和更新。

(二)地籍測繪的服務功能。

1、可以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提供服務。

2、可以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務。

3、可以為土地監測調控提供服務。

三、地籍測繪數據庫的建立及對國土資源管理的作用

現代地籍測繪主要是采用自動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儀、計算機或PDA采集地籍要素,并傳輸到計算機上,運用專用的地籍數據處理軟件,對其進行分析、整理、編輯和入庫。其基本流程為:

1、資料分析:對測區已有的地籍數據進行分析,熟悉測區地形,根據本身已有的設備和最終建立地籍數據庫的要求確定采用何種測量技術。

2、數據獲?。簲祿@取途徑包括兩種:第一種是通過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資料,如原始的正確的地籍檔案資料等;第二種是野外直接采集與收集。數據采集必須根據建立數據庫的要求,得到適宜的數據格式。數據獲取的內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數據、地籍數據、地類數據、控制數據,并編輯入庫。

根據上述測繪成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直接通過地籍檔案資料,進行土地資源的規劃、布局、合理利用;以達到科學、合理、統一地管理土地資源。

四、國土資源管理對地籍測繪的需求

(一)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地籍管理對地籍測繪的需求分析。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礎,地籍測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地籍測量是為獲取和表達地籍信息所進行的測繪工作,其基本內容是測定土地及其附著物的位置、權屬界線、類型、面積等。它具有提供計稅依據、產權管理依據以及用戶需要的地塊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統還是多種信息系統的空間定位系統,它為土地登記確認權屬提供依據。

(二)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動態監管對地籍測繪的需求分析。

現代化的國土資源管理已經上升到衛星遙感檢測,真正實現了“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國土資源立體監管體系。具體到如何查,那就需要落實到每一宗土地的詳細情況,地籍測繪便是基礎工作。地籍測繪的基礎工作是如實準確地測量土地面積,繪制地形圖,建立地籍資料,形成數據庫。能夠為土地管理提供詳實、準確的基礎數據和基礎圖件。一方面,為土地違法行為的監管和查處提供切實可靠的依據;另一方面也為土地利用、土地規劃的動態控制提供地形圖、數據庫;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標。

(三)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對地籍測繪的需求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勢必會造成土地利用狀況的改變,為保持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的現勢性,必須選擇快捷有效的方式來更新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以實現真正意義上對土地資源的動態監測與管理。為此我們需要用現代測繪科學技術來發現和提取土地變化信息,以滿足土地利用數據建設的需要。

總之,隨著地籍測繪的快速發展,使得基礎地理信息資源不斷豐富,為科學決策提供基礎信息,能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質量。同時土地管理信息系統還是土地管理部門面向社會的窗口,它的運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務有助于國土資源管理執法行政公平、公正、公開。伴隨著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必將增強土地管理的綜合效益,進一步提高土地管理的技術含量和管理水平。

五、加強測繪隊伍建設

在我國現階段,地籍測繪成果在國土資源管理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物權法》的實施對測繪尤其是地籍、房產測繪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確權、房產面積等糾紛可能大大增加,這就要求測繪成果經得起公開查詢、經得起行政訴訟。當前因為編制的限制,測繪隊伍普遍存在人員少、技術人員緊缺的現象,有不少業務人員對政策業務還不夠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權屬和房產面積的爭議、行政復議訴訟等。這需要加強宣傳,學習政策法規,并通過培訓提高測繪人員的政策和業務水平。進而讓地籍測繪工作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從而促使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向更快、更好、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作者:河南省淮濱縣國土資源局,1996年畢業于河南省鄭州市機電學院;2003年在河南省淮濱縣國土資源局測繪股從事測繪作業至今;2008年取得測繪助理工程師資格)

參考文獻:

[1]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工作指南.地質出版社.

[2]吳貴才.地形測量出版社.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p2.

[3]王運昌.地形測量學.冶金工業出版社.1993.p2.

篇3

關鍵詞:地形圖測繪地籍測量比例尺

1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是一項以地表上的地物、地貌作為表示對象, 并以規定的點、線、圖式符號、文字及數字注記來描述地物、地貌景觀的技術性工作。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工作的目的是客觀而又準確地通過所測地形圖的三維空間來描述地物、地貌景觀,為城市的合理規劃服務。

2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地籍測量包含著地籍調查和地籍圖測繪兩方面工作。地籍調查是地籍測量的中心環節, 重點是搜集和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權屬、類型、用途、數量和質

量等地籍信息。地籍測量是在土地權屬調查的基礎上, 研究、采集、處理和表現土地權屬、位置、形狀、數量、土地利用現狀等地籍要素的定位信息, 并以圖形

形式加以表示的技術性工作。地籍測量的成果資料是地籍圖, 它的主要要素是宗地的權屬界線, 這些界線有的是可見的線狀地物, 也有的是不可見的點位連線等。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地籍測量成果、資料的使用功能上, 地籍測量成果、資料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學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經濟性、社會性和地理性作用。

3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與地籍測量的共同點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與地籍測量都是涉及圖形的測繪, 因而在圖形測繪的工作過程中, 存在著許多共同之處:

(1)測圖成果都是大比例尺。

(2)依據的基礎理論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圖測量都是依據測量學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通過使用測量儀器量測角度、距離、高程來確定地面界址點或地物特征點的

平面位置。

(3)遵循的測圖原則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圖測量都遵循著“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后細部、從高精度到低精度”的測圖基本原則。

(4)測圖方法相同。

大比例尺數字測量和地籍測量均是先控制測量、圖根測量, 再碎部測量。測量成果輸入計算機,數字化成圖。

(5) 采用的投影方式和坐標系統相同

當長度變形值不大于2. 5cm/km 時,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圖都是采用高斯――克呂格正形投影統一3°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 當長度變形值大于2. 5cm/km 時, 當面積小于25測區時, 一般不經投影而采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統在平面上直接進行計算。

(6)采用的圖幅分幅方法及編號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和地籍測量的圖幅分幅都是采用坐標格網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圖幅編號按圖廓西南角坐標(整10m )數編碼, 縱坐標在前, 橫坐標在后, 中間短線連接。

4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與地籍測量的不同點

(1)測圖目的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是以客觀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觀為目的, 主要用于規劃、設計和工程施工等, 應用范圍較廣。

地籍測量是以權屬管理工作為目的, 專門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記, 應用范圍狹窄。

(2)工作量不同

地籍圖測繪的核心是宗地的位置、形狀、大小和利用現狀, 它是以反映宗地權屬范圍的界址點坐標來表達的,地籍圖較高的精度要求也相應導致了成圖作業方法的高要求, 所以地籍測量比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工作量大很多。

(3)測量點位精度要求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與成圖比例尺關系很大, 一般是指圖上的點相對于實地同名點位的測定精度。地形測量規范要求: 重要的地物與地物輪廓對于附近圖根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大于圖上0. 6mm , 次要地物與地物輪廓位置中誤差不大于0. 8mm。

地籍測量的精度包括地籍控制測量精度和地籍圖測繪精度,《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規定地籍圖根控制點相對于鄰近基本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在圖上不得超過±0. 1mm , 測站點相對于鄰近地籍圖根控制點誤差不得超過圖上±0. 3mm。因界址點為地籍圖的主要因素, 界址點的坐標精度代表了地籍資料的定位精度。界址點的圖上位置精度是影響地籍圖面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 在相同比例尺的情況下, 地籍測量對細部界址點的測定精度要求比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時一般地物點的點位測量精度的要求高。

(4)圖上表示的內容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只強調客觀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觀, 具體的專業內容往往留給用戶應用時自行填補。

地籍測量的地籍圖測繪首先應考慮表示權屬、權屬關系、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內容。地籍圖上所顯示的現象往往是地表上看不到或無法直接量測的, 如地籍號、地類號、權屬界線等。此外, 地籍測量要求地籍圖上所表示的內容與地籍調查所搜集的信息內容必須完全吻合, 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5)測圖要素選擇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要表示的是地面上的所有地物、地貌要素, 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脈、道路、居民點、地面高低起伏等, 比較詳盡。

地籍測量的測圖要素主要是地籍界址點、界址線、權屬關系、地籍號、地類號、土地用途、土地面積等與土地管理有關的內容。地籍圖上反映的地物較少, 不要求反映地貌。雖然地籍圖上也有一些地理要素和社會經濟要素, 但它們是作為地籍要素的一些環境因素而表示的, 起定位和襯托作用。

(6)依據的規范和圖式不同

地籍圖測繪是以表示地籍調查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平面圖, 作業依據是1993 年國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 在表現形式上還有專門的地籍圖圖式。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依據是國家測繪局制定的《1 :500、1 :1000、1 :2000 比例尺( 地形測量規范) 》和相應的地形圖圖式符號。

5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資料與大比例尺地形圖

5. 1利用地籍測量資料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圖

地籍測量是以坐標數據為主要表現形式的, 作為界標物的道路、水面界線、房屋、各類墻柵等地物都有較好精度的點位坐標。因此, 我們可利用地籍測量提供的房屋拐角點及地物特征點的點位坐標, 及時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圖, 以保證成圖的現勢性。

5. 2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圖編繪地籍圖

地籍圖必須有眾多的地物要素作襯托, 才能清楚地表現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 縮短成圖周期, 降低成本費用, 又能滿足土地管理的需要, 因此,它在建制鎮、村莊地籍測量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6結語

大比例尺地形圖和地籍圖兩者雖然在表示內容上、取舍上各有側重點,但在實際工作中它們之間卻有著割舍不斷地聯系。在此建議政府部門應當對整個城市的各個部門的測繪工作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測繪,避免重復測量, 減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測繪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楊德麟等.大比例尺數字測圖的原理、方法、應用[ 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篇4

[關鍵詞]土地管理 測繪 3S技術

[中圖分類號] P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7-295-1

當下的國內經濟發展迅速,農業、工業生產等諸多方面對土地資源的利用也越來越多,諸如房地產開發用地、企業廠礦建設用地等等,這些都導致了原本就十分緊缺的土地資源變得愈加緊張。怎樣強化土地資源管理,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解決用地緊張的矛盾問題,實現人與資源環境間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了當下土地資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務,也對土地資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1測繪工作于土地資源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應用

土地資源的管理工作就包括了各種土地資源的測繪工作、信息統計工作以及相關的資源管理工作,有關于土地面積的測量工作是土地資源管理中的基礎工作,通過基礎工作的有效開展,其他土地資源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對土地資源的信息統計工作源于土地測量工作之上,應用土地測量技術是測量工作的基本手段,測量技術可以為管理部分提供準確可靠的土地資源信息數據,保障資源管理部門依據準確數據進行下一步的規劃管理,從而高效使用土地資源。

應用測繪技術在土地管理工作當中是一項基礎工作,主要表現為下面幾個方面:第一,地籍管理特別強調應用先進測繪技術。進行土地資源管理內容的本質便是地籍管理,土地資源管理的內容組成包含地籍信息。實施地籍測量實現了地籍信息的有效獲取,它是一種測量手段,完成對土地信息包括土地表面物的信息測量,可以準確的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物權、產權管理依據等。此外,高效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統對于土地管理也十分的重要,組織成立基礎地籍信息系統就要求用到測量技術工作;第二,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資源使用現狀情況,包括土地變更情況等調查管理都需要應用測量技術。當下的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有關于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較之于以往也變化了很多,為做到調查中顯示的土地利用現狀更符合現實情況,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必須使用相應的手段進行土地資源利用現狀的信息更新,實現土地資源現狀的動態監管。這一監管過程就要求了使用現代科技手段完成相關管理;第三,規范耕地保護要求應用測繪技術。我國的國情就是人口數量多,土地資源有限,所以這也要求了有關部門強化對土地資源的有效管理,保護農業耕地,滿足群眾的生活生產要求。此外,合理地利用耕地也是目前國家的基本國策之一。強化耕地資源保護,要求使用先進的測繪技術進行耕地面積測量統計,保證耕地利用率的占補平衡,保護可用耕地質量。舉例如:政府部門制定明確的政策措施保護耕地數量質量,土地資源定期普查等都是強化耕地保護的重要措施。

2測繪技術于土地管理中的應用

2.1遙感技術

現實的土地測繪工作中,有很多地方、很多時候受環境因素、天氣因素的影響,不能對所有的土地資源進行人工測量,基于這種條件下就要求了使用遙感測量技術。RS遙感測量技術就是一種當下較為先進的土地測量技術,它實現了不直接與物體接觸的土地資源信息精確測量。舉例如:無線電磁波反射、輻射等,將這一技術使用與土地測量工作中,實現了土地資源信息的高效收集統計,分析獲取其中的有用信息。遙感測量技術遙感方法有多種,包括航拍、地面拍攝、衛星圖像拍攝等。依據不同的波普段位,遙感技術又被分為多種,諸如無線電波遙感技術、聲波遙感技術等?,F實土地測量工作,RS技術重點負責于土地資源信息的準確測量。

2.2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有關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指的是使用現代化計算機信息數據系統對土地信息數據高效分析處理的一種集成系統,包括測量分析技術、信息集成技術、中間控制技術等。GIS技術起初適用于土地資源管理與綜合開發利用的系統當中,歷經過去幾年來的發展,GIS技術已相對成熟,成為了綜合土地資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統。這一技術實現了土地表面的事物空間位置有機整合,通過計算機技術的集中處理,將土地表面事物真實直觀的展現出來。

2.3GPS技術

GPS全球定位技術,它是當下土地資源管理中的一項最重要測繪技術。目前的土地資源管理,很多地方都應用的GPS技術,這一技術精確到了土地表面事物的點、線、面精確測量。GPS技術具備高精度、高效益、高穩定性優點?,F實土地管理工作,GPS技術廣泛應用于地形測量、地籍測量當中,當下的GPS-RTK技術已經成為了土地資源空間管理的重要應用技術。未來土地資源管理技術融合上述三種技術于一體,3S技也成為了未來土地資源管理技術中的必然形勢。RS技術、GIS技術、GPS技術的有機融合,逐漸形成集中一體的土地管理技術體系,實現了高效的土地資源管理。

3S技術的有機融合,現已成為土地資源管理系統發展的必然形勢,也是未來土地資源管理系統研究的主要內容。當下,GPS技術是3S技術的數據獲取源,基于土地調繪通過遙感攝像進行測量,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統進行圖像數據的立體繪制,而后實現測繪地區的土地表面顯示狀況準確標注,最后完成整套的土地數據信息管理。我們可以使用RS遙感技術輔助計算機數字軟件實現遙感信息的精確處理,也可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統進行遙感測量信息數據庫數據集中處理,綜合3S技術的優勢,讓整個的土地測量工作更加完整、全面,實現數據信息的高效處理,做到動態監測土地資源的數據信息,基于土地資源信息清晰完整的測量工作之上高效完成相關土地管理工作。

3結語

目前的國內土地資源利用越來越多,這讓土地資源利用的矛盾問題更加突顯,強化土地資源管理任重道遠?,F實的土地資源管理工作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測繪工作,依托各種先進測繪技術,為實現地籍信息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的進行提供了可靠的數據保障。

參考文獻

[1]宋樂營.解析測繪新技術在土地規劃與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文房四寶.2013(05).

篇5

[關鍵詞]測繪技術 土地管理 應用

[中圖分類號] P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9-150-1

0前言

測繪技術不斷發展,地理信息技術、遙感技術、全球定位技術以及3S技術等新測繪技術的出現,土地管理工作得到了良好的技術支持,為優化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質量提供了技術保障。

1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

現代測繪技術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以地理信息技術、遙感技術、全球定位技術以及3S技術為代表的新測繪技術不斷涌現,在土地資源調查、土地信息更新、土地資源保護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推動了土地管理工作不斷完善和發展。

2測繪技術在土地管理中的優勢

測繪技術是很多知識的綜合體,集多門學科的優點于一身。在土地管理中存在著缺乏規范管理、合理決策等問題,現代化的測繪技術可以在土地管理中創建決策體制,實行規范化管理。土地管理中測繪技術的應用,首先要分辨清測繪技術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關系,測繪技術是服務于土地管理工作的,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技術保障,因此,我們要將測繪技術和土地管理工作有機結合,構建規范管理體系,科學管理土地資源,認真做好土地開發規劃、土地稅收征集、土地使用信息匯總等工作。

3土地管理采用測繪新技術必要性分析

測繪技術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時為了更好的輔助土地管理工作,獲得更加全面準確的土地信息,例如:已經使用的土地面積,未開發的土地面積;地籍管理中的地形圖紙繪制、信息系統建立等等。得到測繪技術的支持,土地管理可以制作更具有時效性的土地使用動態圖。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面臨著十分嚴重的人地矛盾,保護耕地、科學合理規劃建設用地、合理搭配土地資源很有必要。我國經濟發展中,對土地的使用管理出現了許多問題,為了保證可持續發展,需要使用測繪技術搜集更多的信息資源,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制定全面的土地管理使用計劃。

4現代測繪技術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

4.1GPS系統的應用

全球定位技術是土地管理中應用的一項新技術,可以在衛星導航的情況下快速、準確的對各個點的地理位置進行定位,減小定位誤差,優化測繪精度。全球定位是在靜態情況下進行測繪工作,不會出現定位偏差。例如:定位系統中的RTK技術就可以進行精確定位,確保定位誤差在厘米水平。目前使用定位系統主要應用與土地管理中的放樣、地形圖以及地籍測量等工作,是土地空間數據獲取中間的核心技術。在大面積的土地管理中間,土地管理工作需要獲得豐富的地理信息、地面物質信息和準確的地界信息,進行準確定位,提高數據信息的采集效率。在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中可以獲得立體地理信息,再將數據和坐標進行格式變換進行數據共享,更好實現地理信息匯合。避免傳統方式的繪圖誤差。

4.2RS、GIS系統應用

遙感技術可以通過傳感器傳遞信息、處理匯總信息,對信息進行全面深入分析,保證測量精度。遙感傳感器一般裝置在航天器或者衛星上面,可以全天侯進行工作,也可以將數據信息快速返回土地管理中心。遙感技術獲得的數據資料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采用,作為土地管理的依據,為土地管理提供技術支持。遙感技術的不斷進步,遙感分辨率不斷得到提升,提供的數據信息資料更加清晰準確,土地管理中資源動態分析、動態監測、土地使用規劃、地籍信息調查等方面都使用的遙感技術,并獲得巨大收效。

地理信息技術主要是在計算機技術的協調下,將地理信息技術依次進行保存、輸入、檢索、更新、研究編輯、數據庫控制、輸出,最后將地理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研究結果。地理信息技術最開始應用于土地管理、資源開發規劃中間,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為核心的土地開發管理模式。地理信息技術應用與土地管理中,可以科學實現土地資源調查、土地信息登記、信息數據匯總統計分析、土地管理評價、地籍綜合管理,為土地使用管理法律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持、參數資料。地理信息技術為土地管理提供數據參數支持,構建土地管理信息庫,形成數據資料和空間圖形數據的優化組合,最后進行數據的分析,圖形的集成。方便土地管理信息的管理和使用。

4.33S技術應用

3S技術是將全球定位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和遙感技術的優點結合在一起,發揮最大的效用?,F在的土地管理中3S技術的使用已經成為實踐發展的趨勢,也會成為土地管理技術研究的重點。現在3S主體技術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統作為數據源,遙感技術獲得影像資料作為參照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的計算機技術對圖形進行快速繪制,將遙感技術重點影像資料在圖形中重點標注,對土地管理資源進行快速調查管理。遙感受到的數據信息,可以采用數字化軟件進行分析,也可將數字化軟件裝載在地理信息系統中。3S的綜合應用可以獲得清晰的土地資源使用狀況圖,及時更新土地資源信息,獲取優質空間立體數據資源,形成及時、準確、詳細、全面、動態的土地資源信息系統,確保土地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3S技術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可以增加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節約土地管理成本,推動土地管理朝數字化、信息化、現代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5結語

測繪技術的發展在土地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彌補了傳統土地管理技術中的缺陷,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提高了管理的準確性,在我國實行科學土地管理、土地資源科學規劃、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加強測繪技術的應用,為土地可持續利用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地籍測繪;數字化;測繪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 P2文獻標識碼: A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建設也逐漸的快速發展,地籍測繪工作也有很大的進步,在發展與進步的同時對地籍測繪工作的要求也有所增加。地籍測繪是土地管理最根本的工作,地籍測繪就是指運用一定的測繪技術對地籍進行測量,并以測量結果為依據,來確定土地的權屬坐標、位置、宗地面積等,從而來滿足國民經濟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的建設需求。數字化測繪技術能夠滿足現代地籍測量要求,能夠準確的測量出土地的質量等級、權屬位置以及分布狀況等。

一、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簡介

運用數字化測繪方法能夠把已有的地形圖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我們所要做的只是配備數字化軟件、掃描儀、數字化儀、計算機、繪圖儀等就可以了,具備了這些條件就可以開展相關的的地籍測繪工作了。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最大的優點在于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理想的數字化效果。對于面積比較大的地區,可以使用航空攝影機攝取地面影像,然后建立相關的地面模型,再經過外業判讀,最后用繪圖軟件進行測量,最終就能夠得到想要的數字地形圖了。

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首先需要對數據進行采集、輸入、儲存與編碼等,然后對圖像、數據等進行處理,最后完成出圖。近幾年來,數字化測繪技術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和進步,使其具備了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加精準的測量結果,也使地籍測繪工作更具自動化、數字化、科學化。數字化測繪技術逐漸成為了自動控制以及實時測量的可靠保證和最佳手段。就目前來看,數字化測繪技術快速發展,隨之各種豐富的測繪產品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在地籍測繪中數字化測繪技術具有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是地籍測繪發展的新寵兒。

二、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圖測量中的應用

(一)調查地籍

城鎮建設最基本的工程就是地籍測繪,地籍測繪是一項由政府執行的測繪工作。變更調查和初始調查是地籍測繪的兩個調查方向,地籍測繪還涉及房產、管線地籍、稅收、權屬等方面。其中權屬調查在地籍調查中處于核心的地位,土地權屬調查以宗地為調查單位,對土地的行政歸屬以及使用者的界址、位置、使用權依據進行調查。

地籍測繪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其工作內容覆蓋面非常廣泛,但是最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幾種:輸入與輸出地籍調查表;歸戶卡、土地申請書、土地證的生成以及輸出;控制網點圖、宗地圖、基本地籍圖、圖幅結合表的生成以及輸出;匯總、統計、面積計算等。做完這些工作,緊接著就可以通過計算機測繪系統等軟件,使土地資源信息形成數字化的管理,并使之成為后續工作的珍貴資料,存儲這些資料要以街坊、街道為單位。目前,在地籍測繪工作中廣泛的用到了全站儀、GPS等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使測量結果更加準確、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從而更加有效的促進土地資源的管理、保護、開發和利用。

在地籍測繪之前,需要CASS系類繪圖軟件或全站儀、RTK(GPS)的配合。在對內業進行測量時,取得地籍圖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第一種是運用CASS系類繪圖軟件所附帶的地物地形符號,第二種是利用地形地物的編號和編碼或現場記錄。對業外數據進行采集時,也有兩種方法來記錄數據,第一種是,利用全站儀記錄,第二種是利用計算機直接記錄,然后利用C語言編制程序處理那些記錄的數據,再根據草圖繪制圖形,繪制圖形時可以利用EPSWP、RDMS等繪圖軟件編輯圖形,最后通過Auto CAD軟件對圖像進行細致的處理和編輯,或者利用Wa1kfie1d、MAPS UV等一些比較常用且成熟的軟件直接編輯和處理。在作圖時要根據實際需求,以繪圖儀繪圖和數字化地籍圖這兩種方式出圖。

(二)控制地籍測量

運用衛星定位系統可以控制地籍測繪,數據隨機處理軟件和GPS接受機是這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系統屬于動態快速定位系統。為了方便快捷的運用動態GPS,需要對全站儀進行界址和碎步點的測量,所以,在對這些點位進行測量時,點位必須在空曠的地帶或主干道旁邊,還必須根據GPS的測量要求進行測量,在點位15 °垂直角以上保證沒有大范圍水面和障礙物、使測量點位遠離電視發射臺、強功率電臺、變壓器、高壓線等。在進行地籍變更測量時,控制精度一定要達到地籍測繪的規范要求。

三、數字化測繪技術的原則和特點

一切圖像都有三個要素組成,即點、線、面,地籍圖同樣也是由這三個要素組成。數字化測繪技術不僅僅能夠取得高精度的測量數據,還擁有和外業測量一樣水平的中準度,見證了測繪儀器的發展和更新,使地籍測繪技術達到了現代化技術水平。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進行地籍測量適應了科學化管理的需求,滿足了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實現了地籍測量的高精度目標,還具有一定的數字信息功能,有效的促進了土地資源的管理、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

數字化測繪技術是一種科學性非常高的測繪技術,數字化測繪技術是地籍測繪發展的有效延伸,和傳統的測繪方法相比,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一定的優勢。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可以把外業測繪的準確度很好的體現出來,從而得出高精度的測量結果,還可以把儀器的更新和進展更好的體現出來。數字化測繪技術不僅適應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還適應了現代科學管理的要求。

總的來說,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對地籍進行測量,能夠取得更加精準的測量數據,并且和傳統的測繪技術相比,數字化測繪技術具有工作效率高、投資小、操作簡單、精度高、出圖美觀等優勢,除了這些優勢以外,數字化測繪技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那就是修改方便,并且可以重復修改。

參考文獻:

[1]楊哲.論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圖測量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

篇7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專業的相關介紹,讓同學們更加了解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專業,供考生參考選擇,趕快來看一下吧!

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專業介紹一、專業概述

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測繪與地理信息專門人才,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主線,堅持工學結合,產學合作、工學交替,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測繪基礎理論知識和扎實的空間信息技術知識,同時具備熟練應用地理信息軟件、解決具體問題的應用能力。培養從事測繪、地質、礦山、水利水電、建筑、鐵路和公路建設、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相關企事業的工程測量、地理信息應用與維護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專業介紹二、培養目標

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專業培養具有地理信息系統、測繪學和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主要從事地理信息系統中基礎數據的生產、整理、更新和應用等方面研究,以及GIS軟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地理信息系統設計的應用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

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專業介紹三、培養要求

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專業掌握測繪、地理信息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熟練應用計算機進行測繪、GIS軟件應用、地理信息采集、存儲、加工處理、管理的能力;具有計算機操作、先進測量儀器使用等技能。文章來源于吉林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網ccutu.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

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專業介紹四、主要課程

地圖學與地圖制圖、測量學、AUTOCAD、全球定位系統原理與應用、控制測量學、誤差理論與平差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導論、遙感導論、工程測量學、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地籍與房產測量、GIS軟件操作與GIS數據庫建設、GIS工程設計與開發、遙感圖像處理與專題信息提取、GIS空間分析與應用。

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專業介紹五、就業方向

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專業在地理信息系統企業從事地理空間數據的采集、處理、分析、制圖與建庫工作;在國土資源、房地產部門從事地籍測量與地籍數據庫建設、管理及房地產信息管理工作;在測繪部門從事工程勘測、設計、施工、管理階段的各項常規測繪工作;在城鄉規劃、城市建設部門從事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在農田水利部門從事工程測量和環境監測、土地資源調查與利用等工作;在政府機關從事與空間位置信息有關的信息交流、環境信息管理等工作。

篇8

關鍵詞:數據庫;維護方法

1 引言

第二次土地調查已經圓滿結束,形成的國家、省、市、縣四級調查成果數據庫已逐步被啟用。從2010年起,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土地登記、土地規劃、土地開發整理、土地復墾等日常土地管理工作都在使用最新的調查成果,這就要求土地管理部門對調查數據庫要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和維護,才能保持數據庫日常性、連續性的常態工作,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土地管理要求。

2 數據庫維護堅持的原則

1.堅持實行動態跟蹤管理,及時修補測,實時變更,保證調查成果的現勢性的原則;

2.堅持地籍測量前置、數據必須經過相關部門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審查入庫的原則;

3.堅持及時更新臺賬、統計簿及圖件的相關資料,為日常土地管理及領導科學決策提供最新資料支撐的原則。

3 數據庫維護的必備功能

數據庫日常維護工作是保證調查數據庫安全、高質量、可操作、可持續的重要保證,具體要具備以下幾項功能:

目前各種類型的數據庫系統都基本具有數據的備份與恢復機制,從而保證了在系統失敗時重新獲取數據的可能性,因此定期形成歷史數據庫和備份事務日志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日常維護工作。

1.備份數據庫:數據庫在創建之后就必須提供一個裝入基點,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時間周期進行數據庫的自動備份,形成歷史數據庫,一旦出現數據事故,把損失降為最低。

2.備份事務日志:事務日志能及時反映數據的演變和具有可追溯性,所以將事務日志與數據庫放在同一個設備上,保證數據備份的及時和準確性。備份事務日志的周期直接影響數據的恢復程度,力爭做到每天備份。

3.備份數據庫及其日志間的相互作用:如果用戶數據庫存儲的設備失效,數據庫被破壞或不可存取,通過裝入最新的數據庫備份以及事務日志備份就可以恢復數據庫并能進行用戶之間的可傳遞,是最理想的數據庫維護方法和最基本的數據庫維護要求。

4 數據庫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

1.具備數據庫管理和土地日常管理的相關專業技術水平;

2.系統維護人員的一個日常事務是為用戶創建新的信息表,并為之授權。創建表以及為表授權的方法是保證數據庫安全和質量的有效措施。

3.系統管理員的另一項日常工作是監視系統運行情況,及時處理系統錯誤。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監視當前用戶以及進程的信息;(2)監視目標占用空間情況;(3)監視數據庫統計數字。

4.為保證系統數據的安全,系統管理員依據系統的實際情況,周期性的更改用戶口令,執行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措施。

5 數據庫維護的流程和方案

以江蘇省鎮江市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為例,調查數據庫已于2011年正式啟用,具體的調查數據庫維護流程和方案如下:

5.1 流程圖

5.2 職能分工

調查數據庫在國土資源局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國土資源分局負責制定土地管理的各項政策,監督、檢查、協調測繪單位、軟件單位、數據庫維護單位等生產單位的各項工作,完成登記受理、權源資料及測繪資料審核工作,并決定是否頒發證書。

測繪單位負責測繪及調查工作,是土地管理的基礎工作,嚴格執行各項作業依據,保證做到權屬合法、界址清楚、四至無爭議;測繪工藝合理、調查信息齊全;精度符合規程要求,圖件符合入庫要求。

管理軟件是土地管理的核心,軟件建設供應單位應針對國土資源局的要求及時完善土地管理的各項功能。為保證數據庫成果的維一性、正確性,應提供數據下傳、上傳以及多終端作業的功能,以利于規劃、用地、地籍的協調工作和大批量測繪調查數據的維護。對國土資源局內部網上的所有終端進行權限設置,數據庫維護人員的終端具有下傳、上傳和修改數據庫數據的權限,其他終端只有查詢、瀏覽數據庫的權限,實現歷史數據庫的查閱和恢復功能。

數據庫維護單位要保證數據庫成果的維一性、正確性,是土地管理最密切的支撐。應協助國土資源局做好調查成果和測繪成果的審核工作,按規程要求以及數據庫的數據標準進行作業。按排二個以上的專項技術人員在國土資源局現場辦公,完成地籍調查、土地規劃等各類數據的維護工作。

5.3 工作內容

1.數據庫的變更維護,包括調查、測繪數據的合理性檢查和更新;

2.利用數據庫管理軟件的功能進行日常土地管理的報表編輯;

3.利用數據庫管理軟件的功能進行日常土地管理的圖件編輯;

4.對數據庫管理軟件的功能提出合理化建議;

5.對國土局需要熟悉軟件功能的人員進行指導。

5.4 技術方案

1.用圖部門(測繪單位、管理部門)填寫用圖申請單,申請單需注明用途和區域{街道、街坊(村)。申請單應有國土資源局指定的專人簽字同意。根據申請單下傳數據給用圖部門;

2.對變更后的數據庫進行檢查(對測繪的外業成果進行抽查);

3.打印出變更后的圖件交國土資源局相關部門審核并簽字確認(地籍科-調查數據、規劃科-規劃數據等);

4.按照簽字確認后的變更圖件修改數據庫的數據,對修改后的數據進行拓樸、屬性等各項檢查,保證數據庫處在正確運行狀態,以利于隨時完成報表任務。

6 結束語

第二次土地調查形成的數據庫成果,階段性的滿足了國民經濟宏觀調控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迅速推進,土地的流轉速度加快,用地狀況不斷變化,如何做好調查數據庫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來滿足土地資源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需要,是目前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希望本文能為業界同行提供參考和借鑒,使土地管理工作再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4-2007》.2007-07-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技術規范》2007-12

篇9

關鍵詞:GPS;土地測量;管理工作

Abstract: with the "3S"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been gradually applied to the land management, to provide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kind and solve the land problem.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land management work,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to promote land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Highlight the advantages of GPS technology lies in the accurate positioning, precise coordinate data provide timely change region, is the collection of land initial information and using a modern means change information.

Keywords: GPS; land survey;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P2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GPS在地籍控制測量中的應用

GPS衛星定位技術的迅速發展,給測繪工作帶來了革命性的飛躍,也對地籍測量工作,特別是地籍控制測量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應用GPS進行地籍控制測量,點與點之問不要求互相通視,這樣避免了控制點位選取的局限條件。由于GPS技術具有布點靈活、全天候觀測、觀測及計算速度快、精度高等優點,使GPS技術在城鎮地籍控制測量中得以廣泛應用。

1.GPS地籍控制網點的精度和密度

地籍測量的首要任務是進行全測區的控制測量,它是測繪地籍圖件和數據采集的基礎。地籍控制網點的精度和密度,主要是為滿足測量土地權屬范圍的特征點,即界址點服務。GPS地籍網可按測區范圍和先后次序分基本網和加密網兩類。由于城鎮地區界址點密度較大,故在保證網點的點位精度條件下,控制點密度力求增大到便于測定界址點,必要時在GPS網下再加密一級圖根導線,便于能直接從圖根點測定界址點。GPS各邊比常規網邊長變化幅度大并且長短邊結合靈活方便,因此,各級網可視需要分期布設,也可一次性混合布設到需要的密度。

2.位置基準點的偏差對GPS網的影響

當應用GPS定位技術建立地籍控制網時,由于GPS定位得到的是WGS一84坐標系的三維坐標差,故GPS在參考橢球面上的網形與其在參考橢球面上的位置基準有關。在經度方向上位置基準的偏差能使GPS網產生整體旋轉。對于一定范圍、高差較小的GPS 網而言,其位置基準在經緯度方向上的偏差(一般lOOm以內)對投影在橢球上網形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對于高差大的GPS網則要求有較精確的起算數據。由于位置基準在高程方向的偏差使投影在橢球面上的GPS網的尺度發生變化,所以,可用常規方法測定高程。

3.GPS地籍控制網的優化設計

在經典三角測量的控制網中,兼顧精度、可靠性及成本費用等準則,轉自[星]的優化設計已有許多研究和應用成果。與經典觀測相比, GPS觀測具有更為復雜的函數和隨機模型。盡管GPS具有靈活多變的布網方式,速度快、精度高等優點,但GPS地籍控制網的設計也存在優化問題。優化設計后的GPS測量,更能顯示出GPS衛星定位技術的高精度與高效益,并在地籍調查中發揮重大作用。

二、GPS 在土地測量中的應用

(一)GPS在地籍控制測量中的應用

GPS衛星定位新技術的迅速發展,給測繪工作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也對地籍測量工作,特別是地籍控制測量工作帶來了巨大影響。應用 GPS 進行地籍控制測量,不要求通視,這樣避免了常規地籍控制工作點位選取的局限條件,并且GPS 網狀結構對 GPS 網精度的影響也甚小。正由于GPS 具有布點靈活、全天候、速度快、精度高等優點,才使 GPS 技術在國內各省市的城鎮地籍控制測量中得以廣泛應用。根據國家土地局頒布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網可布設為二、三、四等三角網,三邊網和邊角網,一、二級小三角網(鎖 ),一、二級導線網及相應等級的 GPS網 ,并且各等級地籍平面控制網點 ,根據城鎮規模均可作為首級控制。四等網中最弱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及四等以下網最弱點(相對于起算點)的點位中誤差 ≤ 5cm。利用GPS 技術進行地籍控制,沒有常規三角網(鎖 )布設時要求近似等邊及精度估算偏低時應加測對角線或增設起始邊等繁瑣要求,只要使用的 GPS儀器精度與等級控制精度匹配,控制點位的選取符合 GPS點位選取要求,那么所布設的 GPS 網精度就完全能夠滿足地籍規程要求。

(二)GPS 技術在土地勘測定界中的應用

土地勘測定界是根據土地征用、劃撥、出讓、農用地轉用、土地利用規劃及土地開發整理及復墾等等工作的需要,實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圍、測定界址位置、調繪土地利用現狀、計算用地面積,以及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用地審批和地籍管理提供科學、準確的基礎資料而進行的技術服務性工作。它是保證建設用地審批科學、合理、準確的手段。經審查合格的勘測定界成果可以作為地籍調查和土地登記發證的基礎資料和重要依據。初期的土地勘測定界主要使用常規測量儀器,它們存在觀測范圍小、測量精度低、測程短、受外界環境和人為因素影響較大等缺陷,同時外業工作量大、勞動強度高。

三、GPS技術在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方面的應用

土地利用變更是土地管理中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工作,它需要處理大量數據。如何提高土地信息變更的效率和質量對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設十分重要。目前被普遍采用的傳統土地利用調查方法技術不僅投資大、時間長,同時還達不到動態監測、快速反映的目的。隨著“3S”等高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GPS技術對土地利用變化區域進行方便、快捷、實時定位的測量,使它在宏觀的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上具有其他技術難以比擬的優勢。

四、GPS技術是土地信息系統的重要數據來源

GPS測量成果(坐標)是土地利用調查和動態監測的一種微觀的精確數據,可為制作土地調查、利用、規劃的各種圖件提供準確定位數據,為各種統計分析提供基礎信息。所以,GPS數據可以方便地進入GLS、LIS系統中。GPS與LIS結合應用于土地管理、土地資源調查及動態監測是將來發展方向。

五、GPS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優點

(一)作業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下,一次設站即可測完5km半徑的測區,大大減少了傳統測量所需的控制點數量和測量儀器的“搬站”次數,作業速度快、勞動強度低、節省了外業費用;

(二)定位精度高、數據安全可靠、沒有誤差積累,只要滿足RTK的測量條件,在一定的作業范圍內,平面和高程精度都能達到厘米級;

(三)降低了作業條件,RTK技術不要求兩點問通視,只要求滿足“電磁波通視”,受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較?。徊僮骱啽?,作業自動化、集成化程度高,測繪功能、數據處理能力強大,流動站利用內裝式軟件控制系統,無需人工干預便可自動實現多種測繪功能,減少了輔助測量工作,降低了人為誤差,保證了作業精度。

篇10

關健詞:城鎮建設;地籍測量;工藝流程;地籍要素;數據庫建設

近20 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據庫技術、空間信息技術特別是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的發展和逐步成熟,現代地籍逐步從圖簿冊向一體化的數據庫方向發展。目前,國內外對地籍系統的研究以及對地籍信息系統的開發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已經成功地建立起了許多地籍信息系統,并且投入運行和使用,地籍管理日益向數字化、計算機化的方向發展。

現代地籍調查是一項具有政府行為的基礎性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管理職能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政性技術行為。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就是為了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狀況和土地權屬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統計和登記制度,實現土地調查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城鎮地籍測量的目的是為了全面澄清城鎮土地的屬性、位置、面積、用途、經濟價值及相互之間的關系,為建立全國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奠定了基礎。

1 城鎮地籍測量總體工藝流程

為全面清查我市城區建成區土地利用狀況和土地權屬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市國土資源局決定開展市城鎮地籍調查和數據庫建設工程,建立城鎮地籍管理系統,并對調查成果實現互聯共享;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土地統計和土地登記制度,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

2 地籍草圖綜合測量

地籍草圖是開展地籍調查的基礎,地籍草圖綜合測量是按照科學的設計,使用專業的測繪儀器,在測區建立平面、高程控制網,不但需要采集地面附著物的位置信息,還要引入部分地形要素(如等高線、高程點等)。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通過這樣的地籍資料,不僅能夠掌握土地利用狀況和土地權屬狀況,還能夠掌握用地特征以及用地單位與周圍地形的依賴關系,規范相鄰用地單位的用地活動,增強責任意識。地籍草圖綜合測量的主要工作包含基礎控制測量、圖根測量

和1∶500 地籍草圖測繪。在城鎮地籍測量中地籍草圖綜合測量前置是目前最合理、最高效的操作模式,前期測制的1∶500 地籍草圖可以作為后面工序- 權屬調查的工作底圖,可以為城市的規劃、交通等部門提供基礎用圖,也可以為現場繪制宗地草圖提供圖形參考。傳統的工藝流程是在地形圖測繪之前或者同時進行權屬調查,現場繪制宗地草圖,但由于并不是所有的土地調查員都具備嫻熟的

測繪技術和繪圖技能,調查員往往花費了大量精力和時間在現場,還是不能夠繪制出合格的宗地草圖,工作效率很低;如果在進行權屬調查前已經測繪了地籍草圖,調查員在現場可以參考地籍草圖繪制宗地草圖,這樣工作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同時,我們在某測區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地籍草圖測繪完成后,通過在基于AutoCAD 平臺的南方開思繪圖軟件,在圖上標注出建筑物的邊長距離,這樣的圖紙作為調查員專用的工作底圖。調查員在用皮尺量測界址點邊長時,就可以參考這種特殊的工作底圖,有效地進行質量控制,防止粗差的產生。當發現皮尺量距與地形圖標距較差超過5 cm 時,能夠在現場及時進行復查,及時找出問題并進行記錄,減少了溝通環節和時間成本,降低了出現粗差的幾率,提高了產品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權屬調查

權屬調查是地籍調查的核心。權屬調查是對土地權屬單位的土地權屬來源及其權利所涉及的位置、界址、數量和用途等基本情況的調查,是針對土地使用者的申請,對土地使用者、宗地位置、界址、用途等情況進行實地核定、調查和記錄的過程。調查成果經土地使用者認定,可為地籍測量、權屬審核和登記發證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憑證。界址調查是權屬調查的關鍵,權屬調查的基本單元是宗地。我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采取各種措施,防止和排除來自行政、技術等各方面的干擾,做到數據、圖件、實地三者一致。在進行權屬調查時,調查人員在地籍調查表上填寫并核實所需要的各項內容及實地確定界址點的位置后,應根據需要現場及時丈量界址邊長及界址點與鄰近重要地物之間的距離數據,將丈量的界址邊長填寫到地籍調查表相應的位置上。由于該測區預先實地測繪了地籍草圖,權屬調查工作更加真實、準確,“數據、圖件、實地三者一致”得到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地籍調查的基本單元為宗地或地塊?!敖值馈笔且孕姓^內行政界線、主干道路、河溝等線狀地物所封閉的大地塊?!敖址弧笔恰敖值馈眱然ネǖ男∠?、溝渠等封閉起來的地塊?!白凇笔堑丶{查的基本單元。凡是被權屬界線封閉的、有明確權屬主和利用類別的地塊稱為一宗地。一宗地一般只屬于一個權屬單位。一個地塊有幾個土地使用者用地分類界線明顯的,可劃分為若干宗地;被公用道路、河、溝分割的應劃為若干宗地。沒有明確使用者的地塊,如馬路、街巷、廣場、水域或城鎮內部公用地、歸屬不明的空地、城鄉交接處的農用地等,用“塊

地”表示?!皦K地”與宗同級,可由權屬界封閉,也可由地類界封閉。

4 地籍要素補測

地籍要素補測是在地籍草圖綜合測量的基礎上,按照權屬調查的成果補充界址點測量、地籍圖測繪、宗地圖編制、面積量算、成果資料的檢查、上交和驗收等工作內容。我市1:500 城鎮地籍圖的測制采用全野外數字化測圖。界址點測量是地籍細部測量的核心工作,其主要工作內容包括:1) 全野外數字化測定界址點、采集地籍要素;2)界址點誤差檢查和修正;3) 制作界址點坐標表;4) 成果歸入宗地檔案。地籍圖上應表示的內容,一部分可通過實地調查得到,如街道名稱、單位名稱、門牌號、河流、湖泊名稱等;另一部分則要通過測量得到,如界址位置、建筑物、構筑物等。地籍圖是對現狀空間中與地籍有關的各類地籍要素的地理位置的描述,是地籍管理的基礎資料之一。宗地圖是以宗地為單位編繪的地籍圖,它是在地籍測繪工作的后階段,當對界址點坐標進行檢核后,確認準確無誤,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資料也正確收集完畢的情況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映宗地實際位置和有關情況的圖件。宗地圖是在相應的基礎地籍圖或調

查草圖的基礎上編制,宗地圖與地籍圖上的內容必須統一。面積量算的內容包括宗地面積、地類面積、宗地內建筑占地面積、建筑面積量算與面積匯總統計。面積計算與匯總的結果以表格的形式提供。

5 城鎮地籍數據庫建設

地籍數據入庫軟件選擇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MapSuv 二次調查城鎮地籍數據采集系統??紤]到城鎮地籍信息海量數據和分布式數據的特點以及空間數據存儲的發展趨勢,系統后端(服務器端)應用面向對象的關系型數據庫存儲空間數據。

建庫單位也可以根據《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要求進行數據庫結構設計,對屬性數據結構表等內容可進行擴充。市城鎮地籍數據庫建設流程數據入庫完成后,按照MapSuv 二次調查城鎮地籍數據采集系統的具體要求進行其他的功能操作,并進行系統調試及試運行,進一步檢查數據及入庫的正確性與完整性??臻g(圖形)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是此次地形地籍測繪和地籍調查所形成的成果,前者是“形”,后者是“魂”,“形”與“魂”結合在一起就好像是人有了生命力和創造力,這兩個初始數據庫是我們以后地籍信息化工作的基礎數據。以它作為地籍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數據,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建立多用途的土地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包括地籍調查、土地調查、土地登記、地價評估、土地利用管理、規劃管理、執法監察管理等子系統,強化以圖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