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資產管理情況匯報范文
時間:2023-09-08 17:31: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扶貧資產管理情況匯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S縣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情況匯報
近年來,--省S縣委、縣?政府針對全縣各村的實際情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興辦產業、引進?項目、挖掘潛力為重點,全面加快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步伐,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元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格局。2019年,全縣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實現*萬元,村均達*萬元。
一、加強村級管理促增收
始終堅持把強化“三資”管理作為促進村級集
體經濟節本增收的重要手段,有效避免了“跑冒滴漏”現象發生。
一是清家底。在全縣集中開展以“清查土
地、清理資源、清收資金”為主要內容
的“三清”活動,查合同、查面積、查
賬目、查戶籍,采取行政、經濟和必要
的法律手段,共清收資金*多萬元,
清理出資源*多畝,極大地增加了
村級集體積累能力;
二是建機制。建立鄉村兩級經濟合同審批機制,全縣?鄉、村兩級經濟合同全部交由縣經管?站審批。三年來,共審批清理發包年限過長、發包價格偏低等不合理合同*份,為集體挽回經濟損失近*萬元;
三是重創新。針對村級資產管理?分散、閑置較多的實際,不斷創新經營方式,采取自主經營、作價入股、租賃發包、拍賣等方式,把村集體閑置的山林、水面、資產、資源盤活利用,增加村級集體收入。依托彩虹影視基地和生態資源,引進企業開發后頭振?東村集餐飲住宿、田園采摘、休閑垂釣、水上游樂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拉動村級集體年均增收*萬元。
二、組織興辦實體促增收
鼓勵村集
體以貸款和村集體積累為資本,領辦
創辦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建立科學的公司、集體、農戶利益聯接機制,實
現村集體增收??h財政專門拿出*萬元,作為扶貧貸款風險補償金,按
照1:5比例放大,撬動銀行貸款*億
元,為有需求的村集體提供*萬元
貸款支持,徹底解決了融資難題。主要打造了四種模式:
一是實體企業模式。--村投資近千萬元,建設冷
庫項目,流轉農戶土地1500畝種植黏
玉米,村集體年均增收*萬元以上。目前,全縣*個行政村有*個村興辦
實體企業;
二是開發公司模式。--鎮*個村都成立了農業開發公司,發展肉牛養殖、農產品加工、特色種植等項目,年均增收*萬元以上;
三是集體領辦復合經營模式。上集諾敏河村?在原有桃花水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建設集水稻倉儲、加工、銷售一體化的上善河精潔米有限公司,并建設了上善河大米電商平臺和?實體銷售網絡,年可拉動村集體增收達*萬元;四是扶貧開發模式。對上級扶貧資金、項目等形成的芽室、大棚等固定資產,產權交由村集體所有,實行有償使用。全縣僅*棟芽室、500萬平方米大棚就促進村集體增收達*多萬元。
三、龍頭企業帶動促增收
充分發揮?村集體的組織作用,為龍頭企業和農戶、貧困戶之間搭建橋梁,采取“龍頭企業+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實現公
篇2
第一條為了規范政府現代農業投資方向,優化財政支農項目,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財政資源,集中財力辦大事,根據《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延長縣財政農業專項資金報賬管理的辦法》有關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上級安排用于支持優勢特色產業和安全高效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生產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類現代農業項目。
第三條財政支農項目整合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統籌規劃、穩步實施的原則。把發展現代農業與優質產業化升級結合起來,與促進農民增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通過項目建設,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要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周密部署、穩步推進。要堅持規劃先行,重點突破,依據全縣“十二五"規劃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科學制定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以及年度實施計劃。
堅持市場導向、發揮優勢的原則。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重點發展市場前景廣闊、產業覆蓋面大、對農民增收效果明顯的優勢產業。從縣情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展壯大優勢產業,把示范區建設與發展提高優勢產業整體水平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我縣農業生產上檔次上水平。
堅持科技引領、多元投入的原則。全面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是標準化生產的重點,加強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推廣,促進主導產業升級,提高農產品檔次和質量,實現農產品生產與現代農業的有機結合。在項目建設投資量大而財政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要堅持多元投資、財政補助,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民與社會力量積極投資現代農業建設的思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重要作用。
堅持整合資源、板塊推進的原則。創新體制機制,完善項目資金管理模式,增強發展活力,發揮項目示范帶動作用。堅持做
到整合資金,劃定區域,連片開發,板塊推進。進一步發揮項目資金的聚合優勢,最大限度的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章部門職責
第四條縣現代農業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農業局,以下簡稱項目辦)、項目主管部門、項目實施單位在現代農業項目工作中的主要職責是:
(一)縣項目辦主要負責現代農業項目協調工作,匯編全縣支農項目年度計劃、長遠規劃,制定項目建設議事規則,協調做好項目組織驗收等工作。
(二)項目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分鄉鎮、分部門的項目規劃、立項、審查、上報、招標及項目計劃報批。負責審核項目實施方案和工程建設項目的年度投資計劃,指導、監督、檢查項目計劃執行情況等。
(三)項目實施單位負責項目實施方案(或項目合同書)的編制,組織項目實施,按計劃和工程進度申請、使用資金,接受現代農業項目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及社會各界對施工項目的檢查監督等。
第五條縣現代農業項目領導小組要認真審核各鄉鎮、各部門編報的項目規劃和年度計劃,項目辦根據審核結果,制定《延長縣現代農業項目規劃》和《延長縣現代農業項目分年度項目實施計劃》,報經縣委、縣政府、縣現代農業項目領導小組審定后,逐級上報省市財政部門審批。
第六條縣項目辦根據上級財政部門批復的《延長縣現代農業項目工作方案》和《延長縣現代農業年度項目實施計劃》,將任務進行分解,下達各主管部門、項目實施單位(企業)項目計劃。
第七條項目實施單位或企業根據計劃部門或主管部門下達的項目計劃,編制項目實施方案,報行政主管審批后,方可組織實施項目。
第三章項目管理
第八條項目實施前,堅持實行政務公開,在項目區推行現代農業項目就地公示制,接受當地人民群眾監督。
第九條項目按規定進行招投標和政府采購,項目建設中,執行項目法人負責制、責任追究制,質量管理責任制、工程監理制、監督跟蹤制和監督抽查制。
第十條項目主管部門與項目實施單位(企業)法人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各自權限和責任。
第十一條項目實施單位(企業)要嚴格按設計方案組織施工,縣項目辦嚴格按計劃審核和撥付資金。
第十二條項目建成后,項目實施單位要及時向縣項目辦提供建設有關資料,申請對項目進行決算,同時,審計部門要及時對項目進行專項審計。審計完成后,縣項目辦及時將完成情況匯報現代農業項目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織相關單位對項目進行評估驗收,并申請上級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進行復驗。
第十三條縣項目辦對每個項目的績效評價結果進行項目庫管理,作為以后年度申報、安排項目資金的重要參考依據。
第四章資金管理
第十四條根據上級計劃部門、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和縣現代農業項目工作領導小組批復的項目計劃,進行項目資金整合管理,實行項目主管、項目實施、資金結算三分離制度。
第十五條縣現代農業項目工作領導小組根據上級財政部門下達的資金文件,下達項目實施單位資金文件。
第十六條縣項目辦負責設立現代農業項目資金專戶,嚴格執行專人管理、專戶儲存、專賬核算的“三?!敝贫?。
第十七條現代農業專項資金實行縣級財政報賬制。資金撥付按照《延長縣財政農業專項資金報賬制管理辦法》,由項目實施單位填寫《延長縣財政農業(扶貧)資金報賬申請單》,并附有效憑證,經主管部門審核后,由實施單位做好帳務管理。
第十八條資金實行撥付“直通車”制度,由項目實施單位實施的工程,縣項目辦直接撥付到項目實施單位;對補助到農戶的項目資金,縣項目辦直接撥付到各鄉鎮財政所,由財政所向農民直接發放,以減少資金運行中的中轉環節,盡快盡早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第十九條建設類項目按照工程進度報賬,項目開工預撥工程總資金的25%作為啟動資金;項目建設期間按照實際完成進度報賬,到項目竣工時累計撥付工程總投資的65%;項目完工1年后,經項目主管部門組織相關部門復驗后,工程末出現質量問題,撥付剩余工程總資金的10%。
農民培訓、環保等其他項目,按照前中后三個階段分段驗收,同時按30%、40%、30%報賬撥付項目資金。
第五章監督檢查
第二十條現代農業專項資金應按規定用途專款專用,對不按規定用途使用資金的,縣項目辦有權立即收回所撥資金,并取消下一年度專項資金申請資格。
第二十一條項目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項目單位的監督管理,督促項目實施單位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向縣項目辦報送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情況,主動接受其監督。
第二十二條縣項目辦對資金使用情況實行全程監督管理。對不能如期組織項目施工或工程質量不合格的,終止計劃執行,并限期整改;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因市場變化、國家政策調整和不可抗力等因素影響,使項目失去建設意義或達不到預期效益的,通知停工,資金余額上交縣項目辦。
第二十三條縣項目辦負責協調項目主管部門認真做好項目資金的投資評審工作,參與建設項目的概預算審查,加強對建設項目的竣工驗收和竣工決算工作,并會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做好交付使用資產轉為國有資產部分的審查驗證工作。
第二十四條縣審計局要加強對項目資金預算及執行情況和決算的審計監督工作,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