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整治范文
時間:2023-09-28 17:36: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境污染整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攻堅目標
(一)9月底前,完成省級環保重點監管區新昌江流域新昌嵊州段環境污染整治并通過省整治辦組織的驗收。
(二)10月底前,完成227套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建設任務。
(三)11月底前,完成市級環保重點監管區*縣錢清鎮和嵊州市新昌江嵊州段環境污染整治,并通過市整治辦組織的驗收。
(四)年底前,完成嵊新污水處理廠調試并投入正式運行;*水處理三期工程建成并通水調試;加快上虞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有效控制現役污水處理廠進管水量水質,提高排放水質達標率。新昌縣完成污水入網75%以上,嵊州市完成污水入網70%以上,使新昌江水質繼續得到改善。
二、攻堅措施
為實現百日攻堅目標,必須突出重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實施“1234”百日攻堅行動,即:抓牢一個重點流域、抓好二大重點區域、治好三個重點行業和管住四百家重點污染企業。
(一)抓牢一個重點流域(即曹娥江流域)。按照市政府出臺的《曹娥江流域環境綜合治理行動方案》,繼續實施綜合整治工作,重點是建設好曹娥江流域十大環?;A設施,建成的要強化運行管理,發揮效益,在建的要加快建設進度。在百日攻堅中,一是要繼續抓好嵊新污水處理廠調試工作。一期日處理能力15萬噸的嵊新污水處理廠今年3月投入試運行,目前日處理廢水量已達5萬多噸,嵊州市、新昌縣要進一步加快截污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日處理污水量年底前爭取達到設計能力的60%以上。要加強管理,控好進管水質,確保穩定達標排放。要制定應急預案,杜絕事故性排放,確保環境安全。二是要加快日處理2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建設,力爭在年底前工程結束進入通水調試。三是要加快日處理22.5萬噸的上虞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建設,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早出形象,年底前完成12.5萬噸/日高密度沉淀池土建工程,完成土建工程量的60%以上。
(二)抓好二大重點區域(即上虞杭州灣精細化工園區和新昌江流域新昌嵊州段兩個省級環保重點監管區)。要采取有力措施,深化區域污染整治。上虞市要嚴查違法排污行為,加強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嚴控進管水質、水量,確保處理出水穩定達標,鞏固杭州灣精細化工園區污染整治成果。新昌江流域新昌嵊州段要繼續加大污染整治力度,嵊州市、新昌縣要建立相關長效管理機制和協調機制,確保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改善新昌江水環境質量。
市級環保重點監管區要在11月底前完成整治驗收。*縣整治辦要認真總結以污水收集系統建設和定型機廢氣治理為重點的污染整治工作經驗,加強對錢清鎮污染整治工作的指導,督促錢清鎮完成整治任務。嵊州市要進一步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加快污水收集系統建設,督促企業污水進管,提高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做好新昌江嵊州段的污染整治工作。
(三)治好三大重點行業(即印染、醫化、水泥行業)。要針對行業污染特點,開展專項整治。一是要在市區和*縣的印染企業中,大力實施“中水回用”和“廢水套用”工程,降低廢水總量。二是要在新昌、上虞、袍江的醫化行業中,加強廢氣治理,解決廢氣異味擾民問題。三是要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水泥生產設備和工藝,整體推進我市水泥行業的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水平。
(四)管住四百多家重點污染源企業。對全市403家國控、省控、市控、縣(市)控重點污染源企業,除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外,要依靠科技進步,加快安裝先進的監控設備進行監控,確保10月底前建成227套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嵊新、上虞、諸暨4個污水處理廠和28家熱電企業的39套廢氣自動監控設備建成后,必須與省環保局聯網,對重點污染源企業的污染物排放實行24小時監控,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實現今年的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
三、攻堅保障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開展環境污染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是確保完成“811”環境污染整治任務的重要舉措,有助于突出環境問題的基本解決。全市各地必須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對環境污染整治百日攻堅工作的領導,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縣(市、區)政府要對照環境污染整治目標責任書內容,進一步落實整治工作的任務和責任。市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工作職責,加強協調,實施齊抓共管。年底市污染整治領導小組將對全市“811”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進行全面考核,對工作責任不落實、工作任務未完成的有關縣(市)、部門及其負責人,嚴格追究責任。
篇2
關鍵詞:現時義務;預計負債;確認;計量;列示和披露
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企業如鋼鐵、化工、煤炭、電力、油氣、核能等行業企業,在其生產活動中,造成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與國家相關生態保護政策相抵觸,因而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關注,國家加大力度進行整治,導致企業形成法定現實義務,有可能產生經濟利益的流出。這些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經濟事項,其結果須由未來環保部門處罰、提起法院訴訟等事項的發生與不發生才能決定。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態的發展,一旦因環境污染整治中由于訴訟、賠償產生的金額能夠可靠的計量,即確認為預計負債。
一、環境污染整治納入預計負債核算范圍的理論依據
目前,我國產生環境污染最重的三大部門是:冶金、化工和輕工;六大企業是鋼鐵、煉油、火電、化工、有色金屬冶煉和造紙,另外礦產采掘和生產也是環境污染源之一。以上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有時會面臨一些較大不確定性的經濟事項,尤其是對環境污染整治中發生的被處罰、被賠償責任,這些不確定性事項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最終結果需由這些未來現實的發生與否加以決定。因此企業環境污染整治屬于會計或有事項。三大部門、六大企業和煤炭等采掘生產單位在其生產經營活動中,由于對環境的污染而產生現時義務,主要反映為對大氣、水資源和土壤的污染。(一)大氣污染現狀及其成因我國大氣污染極其嚴重。2015年6月4日,全國161個城市僅16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2015年12月19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7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已有半數以上城市出現空氣重度及以上污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灰霾面積2015年12月20日為66萬平方公里,重霾面積47萬平方公里。這種情況現在及其未來很難得到緩解。大氣污染產生的源頭是三大部門、六大企業以及煤礦的燃料燃燒、大規模采礦產生的顆粒物以及排放產生的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氯化物、含有氟、氯的氣體。(二)水污染現狀及其成因我國水污染也日益嚴重。2013年全國地表水總體為輕度污染。2014年4月,我國地下水為較差和極差的占比合計約60%。2015年,全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5118個中,有2174個監測點水質呈較差級,占42.5%;964個監測點水質呈極差級,占18.8%。較差級和極差級的水質監測點占所有監測點的比例超過60%。水質存在砷、鉛、六價鉻、鎘等重(類)金屬超標現象。產生水污染的源頭是三大部門、六大企業以及采礦含有重金屬、酸等有害物質的廢氣,廢水,廢渣。(三)土壤污染現狀及其成因目前我國土壤污染堪憂。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工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是造成其周邊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涉及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皮革制品、造紙、石油煤炭、化工醫藥、化纖橡塑、礦物制品、金屬制品、電力等行業。由此可知,三大部門、六大企業以及鐵礦、煤礦等礦山開采企業,由于已經發生的生產活動導致環境污染而現在承擔被政府部門處罰、對單位或者個人賠償等義務,這是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一種現存狀態。這些企業因造成污染可能被,甚至敗訴,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而敗訴賠償金額、何時賠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是否承擔被處罰和賠償責任、何時發生、承擔金額的大小,要等到政府環保部門或者人民法院判決才能決定結果。當承擔處罰和賠償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的計量時,即形成企業的預計負債。
二、環境污染整治涉及的預計負債確認與計量
(一)環境污染整治預計負債的確認不符合負債定義和確認條件的或有負債,企業不應當確認為預計負債,但是影響負債的多種因素處于不斷的變化中,企業應當持續地對這些因素予以關注。其一,環境污染的危害及其處罰的法律依據。由于企業產生的大氣污染對人體傷害嚴重。水污染及土壤污染也極大程度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傷及牲畜。對此,國家相關法律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十八條明確明確“污染環境罪”;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六十條、《水污染防治法》第73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17.07.020五十三條、《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八十二條等等,分別明確了造成大氣、水資源、土壤污染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睹穹ㄍ▌t》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主體就是污染損害賠償權利義務的承受人,即權利主體是污染受害人,義務主體是污染加害人。產生污染承擔現實義務的企業因此成為環境污染損害的義務主體。其二,環境污染預計負債的確認。通過上述分析,企業造成的環境污染,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都明確了法律責任和各種義務,是企業承擔的法定義務。當賠償金額根據法律規定和律師、專家的專業判斷,能夠可靠的計量時,滿足預計負債的三個條件,則確認為負債。如10年前,就有英國北安普頓郡科比鎮大量新生兒畸形事件。即:1989年-1999年之間,英國北安普頓郡科比鎮鋼鐵集團有毒工業垃圾導致大量先天四肢畸形事件,致使科比鎮政府被法院判決給予殘障孩子及其家庭巨額賠償。案例中,科比鎮政府是義務主體,是污染加害人;科比鎮殘障孩子及其家庭賠償是權利主體,是污染受害人。通過受害人,科比鎮政府承擔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法定現實義務,因此,致使科比鎮政府向孩子及其家庭賠償,導致經濟利益流出,而且賠償金額能夠可靠的計量,據此,確認為負債。(二)環境污染整治預計負債的計量環境污染預計負債的計量主要涉及最佳估計數的確定。主要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專業律師、專家判斷,相同及相似事件法院判決結果,來確定最佳估計數。如果估計數是一個的區間,則取區間的平均數;如果是單個項目則按照最可能發生金額確定。依據范圍主要包括人身損害賠償和財產損害賠償。環境污染造成人身傷害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的規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造成人身傷殘以及死亡的,還要包括:殘疾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殘疾輔助器具費、死亡賠償金和喪葬費。環境污染造成財產損害賠償的,賠償范圍包括三方面:直接經濟損失,是指由于環境污染直接造成設施的破壞、產量或質量下降所引起的損失,該損失一般是可以用市場價格來計算的;間接經濟損失,是指環境污染侵害受害人所有的財物,致使受害人在一定范圍內的未來財產利益的損失;恢復到損害前狀態所需要的費用。值得注意的是,環境污染整治預計負債的計量還要綜合考慮與環境污染整治有關的風險、不確定性、貨幣時間價值和相關未來事項。
三、環境污染整治預計負債的會計核算
篇3
一、整治目標
1、總體目標。經過一年的努力,到*年底開發區水環境和空氣環境有比較明顯的改善,重點污染企業水質達標率明顯提高,污染物總量控制在國家規定范圍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2、2*年9月至*年9月的整治目標。建立項目入園環保準入門檻,企業環境保護意識明顯增強,通過污染治理,工業企業基本做到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清潔生產工作明顯推進;明確園內功能分區和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項目環境影響審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執行率要達到100%,水環境和空氣環境能有所改善。
3、分類分期目標。*年底建成開發區集中污水處理廠;醫藥行業生產廢水治理設施必須在*年6月30日前建成并達標排放;機械、化工、食品、印染等其他行業的污染治理設施在*年3月30日前必須建成并達標排放;*年9月底前整治結果得到鞏固,治污工作沒有大的起伏,整個工業園環保工作基本走上正軌。
二、整治任務
一是嚴格建設項目環保準入。嚴格執行環境準入標準,從源頭減少污染物排放。建設項目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符合產業政策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對轄區內未依法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環評文件未經審批而擅自開工建設甚至投入生產的建設項目,尤其是2*年9月1日《中華人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頒布實施以來違規欣賞的項目,一律限期補辦環評和環保審批手續,逾期未辦的要責令關停,并依法予以處罰。加強“三同時”執行情況的檢查和管理,對已經環保審批并已投產而未經“三同時”竣工驗收的企業,要限期遞交驗收申請,環保局要按時組織驗收;對拒絕遞交驗收申請、污染防治設施未建成或“三同時”驗收不合格就投入生產的企業要限期整改,并依法給與處罰。
二是規范企業水污染治理。對已經落戶在園區的項目,一方面,要加強企業污水排放規范化建設,各企業在自己的排污管道并入公共排污管道之前建設標準的監測采樣口,實行透明排污,督促企業對現有水污染防污設施進行規范化治理。
三是嚴格控制大氣污染和其他污染。重點加強對農藥、化工、石材等行業的無組織排放氣體的管理。嚴禁控制操作規程,減少無組織氣體的排放,對有組織排放的煙塵、粉塵,要按“三同時”建設的要求,安裝除塵設施。同時對噪聲污染要采取隔音或消音措施,防止噪音擾民。固體廢物要本著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重點做好固體廢物的分類集中收集、減少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處理處置工作,
四是加大環境違法處罰力度。對未履行環評審批程序擅自開工建設或投產的企業,責令限期履行,對未建或建有污染處理設施,但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限期治理;治理期間限產限排,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或依法關閉;對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轉、排放污染物超過標準的,責令限期恢復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裝使用。
三、工作機制
1、組織機構。為加強整治工作的組織實施,保證整治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開發區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副主任胡全順任組長,開發區副主任王安同志任副組長,其他副主任為副組長;成員由環保局、企業服務局、規劃建設局、經濟社會發展局、國土資源分局、工商分局,勞動保障與安全生產監督局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環保局,環保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不斷完善定期協調、聯合辦案制度和環境違法案件移送制度,充分發揮部門聯動優勢,切實形成管委會統一領導、部門聯合行動、公眾廣泛參與,共同解決環境問題的工作格局。
2、明確責任。環保局負責各企業治污工作前期指導,積極為企業治污提出合理化建議并做好服務,治理工作完成后及時進行監測驗收,督查各污染治理工程建設進度;企業服務局負責檢查落實各種違法排污行為的查處措施,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掛牌督辦,跟蹤督查;督促供電、供水企業按照開發區管委會決定對違法排污企業采取停電、限電、停水等措施。對不執行環保要求的規劃建設局不得辦理規劃許可和竣工驗收手續,國土局不得辦理用地許可手續。社會發展局負責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及設備;工商部門負責及時注銷、吊銷被依法關閉企業的營業執照,對限期內未完成治理設施被市政府責令停產的企業暫緩進行營業執照年審;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強危險化學品監管。同時,要把環境污染整治工作的好壞作為考核引資單位工作和領導業績的一個重要方面,并參照省、*市的考核辦法實行一票否決制。各引資單位、掛點聯系領導要把工業園區環境污染整治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落實專門人員配合工作。
3、加強環保執法。環保局依法享有執法職權,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阻擾環保執法;環保局要把從嚴執法、加強技術指導與維護投資環境統一起來,依法定期監察監測,加大執法力度,堅持文明執法,公正執法。
四、整治工作時間安排
(一)調查摸底階段(2*年9月-10月)
開發區環保局對轄區內進行集中調查摸底。通過排污申報、資料查閱、現場檢查等手段,對入園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建立檔案。各排污企業必須在今年12月底前制定好本企業污染治理計劃,聘請污染治理專業人員對本企業治污設施進行規劃設計,籌備好建設污染防治設施的各種原材料。各責任單位和引資單位要開展調查摸底,在此基礎上對《方案》進行細化分解,把整治任務落實到具體項目。
(二)集中整治階段(2*年10月-*年6月)
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對存在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處理,嚴肅查處一批典型環境違法案件,并將有關情況報市環保局。各企業治污設施必須按開發區限期治理的要求開工建設,并按照設計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建成。各責任單位每個月對整治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匯總,于每個月底報開發區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篇4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行政、市場和宣傳等手段,堅持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明確各方環境保護責任,嚴把環境準入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努力實現工業集中區產業結構合理化、區域布局集聚化、企業生產清潔化、環保管理規范化、執法監管常態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改善城鄉環境質量,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全面完善工業集中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工業集中區現有環境敏感目標搬遷,完成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到2020年,實現工業集中區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營及風險防范體系基本健全,循環化、生態化、低碳化、清潔化水平明顯提高,環境監管和執法體系進一步完善,污染物排放總量和單位產值能耗明顯下降,基本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責權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基本實現工業集中區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三、任務分工
(一)實施嚴格的環境準入
1.科學規劃工業集中區布局。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建設規劃須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銜接。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工業集中區規劃環評和地下水現狀監測調查工作。
責任單位: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
配合單位:市環保局、發改局、財政局、住建局、國土局
2.嚴把環境準入門檻。按照建設規劃環評要求布局相關產業,入園項目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不得引進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企業,對達不到衛生防護距離、不能滿足總量控制和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得引進。
整改時限:長期堅持,立行立改。
責任單位: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
配合單位:市發改局、環保局、工貿局、安監局
(二)加強企業污染防治
3.加強水污染防治。工業集中區污水產排企業要按照環評要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并確保正常運行,外排廢水必須達到環評批復的排放標準。化工和涉及重金屬污染物產排企業必須按照《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技術要求(試行)》規定,進一步完善廢水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工作,做到“雨污分流、清污分流”。
整改時限:長期堅持,立行立改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配合單位: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
4.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業集中區廢氣、粉塵排放企業要按照環評要求配套建設廢氣、粉塵收集和處理設施,加強對物料和固體廢物堆場的揚塵污染防治,并確保正常運行,外排廢氣、粉塵必須達到環評批復的排放標準要求。嚴格按照《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技術要求(試行)》規定,設置廢氣排放口。
整改時限:長期堅持,立行立改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配合單位: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
5.加強危險廢物管理。工業集中區內企業對環評批復中明確為危險廢物和暫按危廢管理的固體廢物,應按照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要求進行嚴格管理。轉移危險廢物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對不能自行利用或處置的危險廢物,須交有資質的經營單位進行處置,不得擅自傾倒、轉移和處理處置。
整改時限:長期堅持,立行立改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配合單位: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
6.依法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產業政策要求,依法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嚴重污染環境項目。對污染嚴重、職業病危害嚴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應依法責令整改,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企業依法予以關停。
整改時限:長期堅持,立行立改
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工貿局
配合單位:市環保局、能源局、蘭炭產業服務中心
(三)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7.烏蘭色太、何家塔等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設施和工業固廢處置場、垃圾填埋場于2017年底前完成選址及前期準備工作。
責任單位:大柳塔試驗區
配合單位:市住建局、國土局、水務局、林業局、環保局
8.上xx樹峁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設施及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于2017年內開工建設。
責任單位:西溝辦事處
配合單位:市住建局、國土局、水務局、林業局、環保局
9.加快推進工業集中區污水收集管網建設,2017年底前完成前期規劃,2018年底前開工建設。
責任單位: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
配合單位:市住建局、國土局、水務局、林業局、環保局
10.統籌推進工業集中區綠化工作,探索實施“一區一類”園林式綠化,切實將工業集中區打造成為綠色型、景觀型、碳匯型生態園區,不斷釋放工業集中區的生態效應,力爭2018年底完成工業集中區環境提升工程綠化任務。
責任單位: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
配合單位:市林業局、住建局
11.加快集中供熱設施建設。積極推行工業集中區集中供熱,逐步關停供熱范圍內的分散燃煤鍋爐。
整改時限:2020年底前完成
責任單位: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
配合單位:市住建局、發改局、環保局
(四)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12.開展環境保護大排查。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會同環保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對集中區內所有企業進行一次環境保護全面排查。對存在問題的企業,按照“一廠一策”的要求依法下達整改通知,明確整改內容、時限和要求,督促落實到位。企業應制定詳實的整改方案,按時保質進行整改,直至達標排放。不能達標排放、不符合生產條件的堅決不能允許生產,落后的、污染嚴重的必須依法關停。
整改時限:2017年底前完成排查,并督促企業制定整改方案,按照時限要求完成整改
責任單位: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
配合單位:市環保局、發改局、工貿局、能源局、蘭炭產業服務中心
13.加大環境監測力度。加大對工業集中區企業的環境監測力度,增加監測頻次,及時掌握企業的排放狀況。依法查處工業集中區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對工業集中區內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等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懲處。
整改時限:長期堅持,立行立改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配合單位:市公安局,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
14.加大懲處力度。依法綜合運用按日計罰、限產限排、停產整治、停業關閉、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手段,對工業集中區內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處置危險廢物、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設施、偽造或篡改環境監測數據等惡意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懲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對環境問題突出的,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實行區域限批。
整改時限:長期堅持,立行立改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配合單位:市發改局、公安局,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
(五)強化信息公開
15.加大工業集中區環境信息公開力度。依法公開工業集中區相關企業落后產能淘汰、建設項目環評審批、重點污染源監督監測、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排污費繳納、行政處罰和突發環境事件處理情況等環境信息。
整改時限:長期堅持,立行立改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配合單位:市工貿局、安監局,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
16.暢通公眾參與渠道。積極向社會公開環境污染舉報電話、電子郵箱,通過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加強與公眾的溝通交流。對涉及工業集中區的環境、投訴案件要及時調查、處理,并反饋人或舉報人。
整改時限:長期堅持,立行立改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配合單位: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加強組織領導,市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環保局局長為副組長,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市工業集中區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工業集中區污染整治工作。各工業集中區所屬鎮(辦)要切實擔負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履行對環境實施統一監管的職責,加強工業集中區污染問題整改工作,確保工業集中區環境保護各項目標任務完成。市發改局、環保局、工貿局等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環境保護監管責任,認真按照職責分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切實做好環境保護相關工作。
篇5
關鍵詞:水資源 水質 污染 治理
汀江發源于武夷山南部寧化縣治平鄉,是福建省第三大河流,主干流流經長汀、武平、上杭、永定四縣后出境匯入廣東韓江,全長328km,流域面積11802km2。汀江是長汀縣最主要的地表水資源,自北向南,貫穿整個縣城,承擔著飲用水、工業用水、游覽、農灌與受納工業及生活污水等多種功能,在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隨著城鄉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水資源短缺和水質污染日益突出,因此,做好汀江水資源保護和控制污染是長汀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和當務之急。
1.汀江長汀段水資源概況
汀江長汀段位于汀江上游,全長15.7km,流域面積2603.77km2,河道坡降4.86‰,多年平均流量101m3/s,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1.46億m3,水資源利用率為52%,目前有水庫83座、水電站118家,水電總裝機容量9.34萬千瓦。
長汀縣83.7%國土面積為汀江水系,汀江干流自北向南,穿城而過,境內8條主要支流呈葉脈狀遍布全縣。水環境現狀調查包含汀江長汀段干流、支流及城市內河,污染源涵蓋工業、農業、生活和養殖領域,針對現狀提出水污染整治對策與建議。
2.汀江長汀段水環境現狀調查
在汀江干流、支流均設監測斷面;干流三個斷面十里埔斷面為城區上游5km、陳坊橋斷面為城區下游5km、美西大橋斷面為城區下游65km,并與上杭交接。支流斷面均在與干流匯合前。
2.1汀江長汀段干流水質現狀與趨勢
根據長汀縣環境監測站的監測數據,對近五年《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基本項目(24項)進行監測統計。采用標準中的Ⅲ類水質標準進行評價,計算各污染分指數、污染綜合指數,運用Daniel趨勢檢驗的Spearman秩相關系數法計算水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近五年來干流各斷面水質狀況評價結果及變化趨勢如表1所示。
監測統計表明,目前汀江干流水質尚好,十里埔斷面連續五年維持在Ⅱ類水平,陳坊橋、美西大橋連續五年維持在Ⅲ類水平,均能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質量要求。主要污染物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等有機污染指標;對四個主要污染物指標計算污染指數,其它20項指標計算污染指數??梢园l現,四個指標污染指數占綜合指數53.6%~72.4%,說明水體表現出明顯的有機污染特征。
2006年至2010年,十里埔、陳坊橋斷面水污染綜合指數及四項有機污染指數有下降趨勢,但不顯著;美西大橋監測斷面水污染綜合指數及四項有機污染指數有上升趨勢,但不明顯,說明開展汀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后,汀江干流水質有所好轉,但尚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2.2汀江長汀段主要支流水質狀況
汀江水系河流眾多,大小支流主要有8條,集雨面積50~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鐵長河、鄭坊河、七里河,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濯田河、南山河、涂坊河、劉坊河、劉源河。
從長汀縣環境監測站歷年對各支流的水質調查結果看,濯田河、南山河、涂坊河、劉坊河、劉源河、鐵長河、七里河、鄭坊河水質良好,所有指標均達到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水質標準,可滿足當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的需求。
2.3鄭坊河飲用水源水質狀況與趨勢
五年分別監測PH等24項指標(項目與汀江干流相同),以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水進行評價,計算各污染分指數、污染綜合指數和秩相關系數。
五年監測結果表明:鄭坊河飲用水源地水質尚好,基本上能保持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水。參照汀江干流計算方法,計算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四項指數及綜合指數,可以發現污染綜合指數上升趨勢不顯著,四項有機污染指標趨勢平穩,但是四項指數占綜合指數的40.4%~52.0%,說明長汀縣飲用水源也是來自有機類污染。
2.4內河水質狀況
城區二條內河主要受生活廢水的污染。水體發黑、發臭,水中主要污染物氨氮、總磷基本上超過V類水指標,大量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嚴重影響汀江水質。
3.汀江長汀段水污染源調查與成因分析
3.1根據社會經濟活動和特點,對排入汀江長汀段的各種污染源進行調查,造成汀江長汀段水質污染的主要因素有養殖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灌溉退水和工業廢水。
3.1.1養殖業廢水
雖然長汀縣人民政府2009年下發《長汀縣2009年―2020年生豬業發展布局規劃》后,已有效遏制了養殖業規模繼續擴漲的趨勢,但總體養殖規模仍然過大。2010年長汀縣生豬出欄 39.25萬頭,存欄26.63萬頭,養殖業廢水排放量為251.65萬噸,廢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為4860.0噸,NH3-N排放量為972.0噸,TP排放量為194.4噸。
3.1.2生活污水
現階段流域內極少量排入城市污水管網,絕大部分直接或間接排入河流。根據環境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長汀縣生活污水排放量為865.49萬噸,COD排放量4486.41噸,NH3-N排放量540噸,TP為41.2噸。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汀江沿岸鄉鎮及農村的垃圾產生量日漸增多,據調查,流域內垃圾收集率僅為30%。經測算,2010年垃圾產生量為54093噸,排放量為37865.1噸。流域垃圾污染物COD排放量3407.9噸,NH3-N排放量486.8噸,TP排放量為74.9噸。按主要污染物入河率10%算,入河量COD為340.79噸,NH3-N為48.68噸,TP為7.49噸。
3.1.3農業灌溉退水
長汀縣有耕地面積30萬畝,70%左右分布在汀江沿岸鄉鎮。按種植每畝用水量800m3/年,回歸系數0.4計算,2010年農業用水面源的廢水排放量為6720萬噸,農業灌溉退水中COD排放量為2100噸,NH3-N排放量為420噸,TP排放量為63噸。大量化學肥料、農藥的不合理施用是造成農業非點源污染的主要原因,農作物對肥料的平均利用率氮僅為30%~50%、磷10%~20%,而流失進入水體的量約占使用量的25%(N)和15%(P)。N、P元素是水體富營養化及有機污染的重要因素,也是汀江的主要污染因子,隨著汀江水系水資源利用率的提高,水體自凈能力趨于下降,如何控制有機污染,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是今后汀江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課題。
3.1.4工業廢水
“十一五”期間,隨著閩西及長汀交通條件的改善,長汀縣主動承接經濟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使長汀經濟建設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并形成一定的規模。 根據環境統計數據,2010年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74.99萬噸,比2006年增加56.75萬噸;廢水中COD排放量為267.82噸,比2006年增加83.63噸;NH3-N排放量為398.94噸,比2006年增加393.27噸,主要是金龍稀土和虔東稀土含有高濃度氨氮廢水排放所致。因此流域內工業企業規模的擴張也是造成汀江內河水質污染較嚴重的原因之一。
3.2在各類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調查的基礎上,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III類標準。引用等標污染負荷法進行評價分析,結果見表4:
從表中可以看出,養殖業廢水是我縣最主要的污染源,污染負荷比達42.84%;其次為生活污染源,污染負荷比達32.62%。二者累積污染負荷比高達75.46%,而且排放源相當分散,治理難度大,有效地削減這兩類污染物將對水質的改善將起到重要作用。
4.對策與措施
汀江長汀段水環境污染現狀調查結果表明,十一五期間長汀縣水環境質量狀況略有好轉,但是城區內河污染仍較嚴重,且整個水環境已呈現出明顯的有機污染特征,所以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保護水環境質量已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4.1養殖業治理
4.1.1大力推廣畜禽養殖場清潔生產技術。清潔生產是將畜禽養殖污染預防戰略應用于畜牧生產全過程,通過采用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先進的清糞工藝和飼養管理技術,來大幅度降低污染物產生量。同時,通過對畜牧場區的綠化、立體養殖等措施,可實現畜牧養殖業無廢物排放,資源再生利用的綠色畜牧產業。
4.1.2對已經建成的畜禽養殖場統籌規劃、適當集中,以提高養殖場自身的治污能力;嚴把新建養殖場審批關,扶“大”控“小”,引導養殖業走集約化、規范化、資源化、污染減量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與此同時,推廣糞便干濕分離,建設有機肥料企業,將豬糞轉化為優質、無污染肥料。
4.2生活廢水治理
4.2.1據調查生活污水中的總磷大部分來自洗滌污水,因此應把生活污水中的禁磷、控磷作為重點,通過政府部門干預,禁止在規劃區內生產、銷售、使用含磷洗滌劑。
4.2.2 加大舊城改造步伐,建議縣政府撥出專項資金,添置環衛設施,切實解決擴城后新產生的垃圾和小街小巷的垃圾存放和清運問題。在設置垃圾箱、垃圾池時,盡量設計封閉式垃圾箱,防止污染源被雨水沖刷直流汀江河。繼續實行對舊城區居民改廁給予補助,使舊城內的居民使用衛生廁所,消滅衛生死角,才能徹底凈化內河。
4.2.3加快城市污水管網的建設速度,提高管網覆蓋率和生活污水的處理率。從中長期考慮,污水管網應實行雨、污分流,即實現居民家庭排放的生活污水由專用管道排放到污水廠處理。否則,即使再擴大污水廠的處理能力,也滿足不了雨污合流制的處理要求。
4.3農村面源治理
4.3.1結合農村新村建設,合理規劃和布局,將生活廢水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建設具有良好的衛生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新農村。
4.3.2加強農村環境教育,解決農村環境問題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于人,只有讓每一個村民都有較強的環境觀念,村民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維護周邊環境。
4.3.3發展生態農業,建立和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把種植業與林、牧、副、漁業相結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大力推廣平衡施肥技術,提高有機肥的使用比例,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技術,嚴格控制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在農村全面完成改水改廁工作,發展沼氣,轉變能源結構,徹底解決農村面源污染問題。
4.4工業廢水治理
4.4.1加強水資源利用,提高用水回用率。據統計2010年長汀縣工業用水重復率僅為17.2%,部分工業用水則不經治理直接排放,這樣既導致地表水質的惡化,又浪費了水資源,必須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使用率。
4.4.2加強對工業污染源污染防治設施的運行檢查,嚴禁超標排放,對于超標排放或者超過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的企業,要采取限期治理措施,限期達標,逾期無法達標的要堅決關閉。
4.5科學合理利用水資源
科學規劃流域下一級的水電開發密度、運行方式和保障水環境生態安全的統一調度制度。對現有在建小水電建設項目進行逐個清理,對不符合水利開發規劃,未經有關部門審批的項目,要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恢復原狀;對于符合規劃并已建成的水電項目,應注重制定水電站優化運行方案,保證正常的下泄流量,避免部分河段脫水。
5.結語
長汀縣水環境總體較好,汀江干流能保持在III類水環境功能,支流基本上能保持在II類水標準,但城市內河污染嚴重。水體主要的污染物是氮氮、高錳酸鹽、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等有機污染類指標,治理有機污染是今后汀江綜合治理的重中之重的工作。養殖廢水是長汀縣廢水中污染負荷均最大的行業,削減養殖業污水排放將有效地減輕汀江的污染;其次要做好生活污水的治理,加快城市污水管網的建設速度;三是合理的村鎮規劃,加強農村環境教育和建設生態農業,減少農村面源污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考文獻:
[1]長汀縣統計局,《長汀縣統計年鑒》,2010年.
[2]中國環境規劃院,《全國水環境容量核定技術指南》,2003年.
篇6
中國環境工程中的大氣污染危害程度
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國民生活水平也得到較大的提高,國人對機動車的擁有數量大大增加,并且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機動車在駕駛過程中,會排放出較多的尾氣,增加大氣的污染。機動車給人們的生活與出行帶來較大的便利,但是國內很多汽車生產商以及尾氣處理部門沒有對汽車尾氣做出較大的空氣治理。北京的酸雨以及前段時間的霧霾天氣的嚴重程度,甚至遠遠超過了法國工業發展時期污染最為嚴重的時期。國內的火力發電廠,以及塑料處理廠所產生的較多的污氣,不僅僅會對大氣形成較大的破壞,而且也會對當地的居民與植被形成較大的實質性破壞。
重型工業大大的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在中國經濟正在發展與起步的階段,重型工業也是國家經濟發展必須存在的企業。但是中國對這些工業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工業廢氣缺少必要的限制,所以國內的重型工業廢氣排除,長期處于無人監管,無條件限制的情況下進行污氣的大量排放。國內垃圾處理不當也會形成一些有害的氣體,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所產生的生活垃圾數量也是非常巨大的。但是中國缺乏垃圾分類的意識,常常會把對環境進行較大的危害有害垃圾與普通垃圾進行混合,發生化學反應,進而形成有害氣體,對環境形成較大的危害。中國當前所具有的垃圾處理技術無法達到國際的先進水平,難以有效的治理混合垃圾對環境形成的危害。
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的治理方案
大氣污染的治理應該以防治為基礎,對國內現有的工廠、企業進行生產限制。對工廠、企業的生產污氣排放做出一定的限定指標。嚴格控制工廠、企業的污染排放量。在重工業的工廠、企業加設廢氣處理器,有效的過濾除去污氣里面的有害物質,然后再把空氣進行正常的排放。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必須在工業園區附近建立較大占地面積的綠化帶,把附近的居民全部遷出工業區,以此來有效的污染對居民區的污染與危害。相關的管理部門應該倡導工廠、企業把排氣管以下風向的角度進行建設排放,有效的減輕工業氣體粉塵污染給大氣帶來的負擔。在重工業的工廠與企業里改造生產設備,防止因為設備設計不當,所引起的生產問題,傳統的鍋爐無法使燃料得到充分的燃燒,所以要通過對鍋爐設備的改革,提高鍋爐對燃料的燃燒率,讓燃料可以得到充分的燃燒。在廢氣的排放出口,加設一道對空氣的處理通道,降低廢氣對環境的污染。
其次,在工業園區與城市居民生活區之間,要保留數公里的距離,并在此間加大綠化項目以及對植樹造林的投入,從而加快自然界的循環,減輕對大氣污染的危害;最后,對于那些環境污染嚴重而且治理成本高的企業要可以依據具體的情況進行關閉、轉型以及搬遷等措施,不能在為了經濟利益而付出污染環境的沉重代價。著力調整與改變我國當前所有的經濟結構,有關部門應當嚴格限制重度污染工廠與企業的生產,適當的關閉與停產形成重度空氣污染的生產產家。中國企業對能源的利用率較低,企業應該大力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從國外不斷的學習與引入高效的能源利用手段。除此之外,國內應該對新型能源進行較多的開發與使用,用新型的清潔能源來更好的替代當前所使用的煤炭資源。例如,通過使用天然氣以及氫氣等可再生能源來補充會煤炭能源的使用。與此同時,重視對太陽能以及風能與潮汐能等新能源的開發使用。
篇7
關鍵詞:畜牧養殖;環境政策;巢湖流域
中圖分類號 S8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5-99-04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to find out the dominant reasons of the animal husbandry pollution of Chao Lake based on the surveys and researches related to the scales, distributions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of surrounding farms.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make suggestions towards the improvement of pollution management of Chao Lake, advanced experience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of managing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combined with theories concerned with environment management tool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policies.
Key words:Animal Husbandry;Environment Policy;Chao Lake
1 巢湖流域污染現狀
20世紀50年代,巢湖水質優良,礦化度很低,酸堿適中,水草茂盛,是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大型天然湖泊。 1962年巢湖建閘,湖泊逐漸變成為人工調節的半封閉水體,巢湖水環境由水動力擾動轉變為以營養干擾為主,湖泊水質日趨惡化。自20世紀70年代有水質記錄以來,就已呈現明顯的富營養化態勢。巢湖首次富營養化發生在1978年,到80年代,湖水水質已低于Ⅲ類水標準;到90年代,湖泊富營養化進一步加劇,甚至出現全湖湖水水質超過V類的嚴重狀況。1998年,國家環??偩止剂酥袊?大淡水湖泊環境質量,巢湖居5大淡水湖污染之首。1999年以來,巢湖多次爆發大面積水藻,全湖平均水質屬中度富營養狀態。2014年7月,水藻又開始大面積爆發。造成巢湖水質日益惡化的主要原因既有工業廢水為主的點污染源,又有畜牧養殖、農業耕作和生活污水為主的面污染源。面源污染源多而散,在重點治理工業源的同時,如何控制畜牧養殖等面源污染是改變巢湖流域水環境要面對的重擔。
2 巢湖流域養殖及其污染現狀
2.1 養殖現狀 巢湖流域規模化養殖場數目較多,以中小規模養殖場為主,大規模養殖場較少,養殖種類基本以豬和雞為主。養殖場分布較為分散,但相鄰養殖場之間距離并不遠。據統計,僅巢湖市(原居巢區)2007年擁有規?;B豬場133個,存欄數23 399頭;規?;B雞場699個,存欄數339.33萬只。詳見表1。養殖場大多靠近水源分布,其糞便排放對水質會造成直接影響。
2.2 養殖糞便排放量計算 為計算養殖糞便排放量,將巢湖流域各類畜禽的糞便量換算為豬糞當量。根據畜禽日排泄總量,推算出該流域全年畜禽糞便(按豬糞當量計)為2 515.35萬t,BOD為102.46萬t、COD為85.64萬t,氨氮為11.70萬t。參考國家環??偩痔峁┑男笄菁S便污染物平均流失率為30%~40%,本研究取30%流失率,則巢湖流域畜禽糞便年流失BOD為30.74萬t,COD為25.69萬t,氨氮為3.51萬t。詳見表2。表2表明,每年有大量的畜禽糞便污染物排放到巢湖,對該流域水環境直接產生了不利影響[1-3]。
3 污染現狀產生的原因分析
通過2013年夏天的現場調研可以看出:只有少部分的大型養殖場配有完備的糞便處理和沼氣發生及收集裝置,大部分的養殖場都只有簡單的堆糞池,沒有或者正計劃建沼氣處理設備。設備運行維修成本高、政府補貼少,產出的沼氣、有機肥等副產品定價高,缺少銷路,企業本身缺少動力進行糞便的無害化處理。而沒有糞便處理和沼氣產出等設備的養殖場,只能將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糞便直接排入周邊的農田或者河流。經討論,造成這樣現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企業盈利能力有限 養殖行業的盈利與市場行情密切相關,養殖業產品價格波動起伏較大,所以養殖場的收益不固定,企業發展不穩定,企業的盈利只能勉強維持其自身的運轉,糞便處理停留在口頭。實際上,畜牧糞便堆積對養殖場自身而言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養殖企業也都愿意想辦法解決這一難題,但苦于企業自身盈利能力有限,經營舉步蹣跚,政府補助又很難爭取,資金來源一直是個門檻,企業很難有能力購置環保設備來處理糞便。
3.2 政府管理部門盡職不力 首先,政府部門對養殖業的關注程度不夠高,原因在于養殖業屬于傳統行業,很難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拉動作用。同時,不同的政府部門追求的目標不一致。如:畜牧管理部門希望能加快當地畜牧業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對環保方面可能不會有嚴格的要求,更多的會顧及企業自身的發展;而環保部門會更重視環保指標的達到,往往會忽視企業自身發展的現狀,強制要求企業安裝、運行環保設備等,要求過高,既不利于養殖業的發展和壯大,也不利于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和環境的改善。其次,政府環保資金到位率不高。巢湖周邊大大小小的養殖場有幾百個,而每年環保設施建設資金項目卻只有幾個,意味著只有極少數發展較好的養殖企業才有機會向政府爭取到這項資金,絕大多數企業是爭取不到政府環保資金,環保設備也就難以建成,牲畜糞便得不到有效處置,由此造成的污染便可想而知[4-7]。
4 發達國家和地區養殖業環境管理政策經驗
4.1 美國
4.1.1 點源與非點源治理結合 美國通過立法將養殖業劃分為點源性污染和非點源性污染進行分類管理。點源性污染的防治是通過收集和處理技術使污染物達到國家污染物排放許可再排放。美國在1977年的清潔水法里明確規定將超過一定規模的畜禽工廠化養殖業與工業和城市設施一樣視為點源性污染,排放必須達到國家污染減排系統許可。這類養殖場建場必須報批,獲得環境許可,并嚴格執行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對于非點源性污染專門設有非點源性污染的管理部門,制定了非點源性污染防治規劃。美國的非點源性污染主要是通過實施國家、州和民間社團制定的污染防治計劃、示范項目,良好的生產實踐推廣、生產者的教育和培訓等綜合措施科學合理地利用養殖業廢棄物,與美國水污染治理中采取的“最佳實踐”模式相類似[8-9]。
4.1.2 稅費和財政補貼 目前美國資金補償主要包括農業稅收、信用擔保貸款、農業養殖補貼、財政轉移支付以及補償等。對養殖場采取的政策,一是征收稅費。對集約化畜禽養殖場產生的廢棄物和農作物秸稈等征收廢物稅;二是財政撥款補償。設立專項財政資金,對養殖污染治理給予高額補貼;三是養殖污染環境責任保險補償。通過環境投保方式,由保險公司來推行環境強制責任保險、環境自愿責任保險等制度,加強養殖業環境管理。
4.2 歐盟
4.2.1 落實補貼政策,加強監督與管理 在經濟上實行農業環境補貼,將農業補貼與環保標準掛鉤,對減少肥料使用、減少畜禽糞便排放、擴大生態農業耕作、使用有利于環境和資源的其他生產技術都可以給予補貼,并大幅度增加用于環保措施的資金;輔以嚴格的保障制度,對于資金來源、支持條件、支持額度、違規處罰等都有操作性非常強的明確規定,財政補貼往往以合同方式落實。
4.2.2 引導農戶提高環保行為意識 歐洲農業環境保護主要是以自愿方式引導農戶積極參與,成員國在執行農業環境保護政策時,必須尊重公眾意愿。
5 解決養殖污染問題的環境政策設想和建議
5.1 效仿發達國家經驗,將養殖場分類后區別對待 效仿美國的養殖場環境管理政策,將巢湖的養殖場按照一定規模劃分為點源性管理和非點源性管理,點源性管理可以參照工業點源污染治理原則及方法,嚴格執行達標排放和污染者付費原則,允許并鼓勵排放市場的形成和排放權的交易,并對超量排放且不遵守規定的企業予以警告和重罰;非點源的管理,則采用最佳實踐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考慮試用其他國家的先進實踐和生產經驗,推廣其治理手段、方式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參考國內類似區域的養殖場治理中較為成功的項目,結合NGO組織、科研機構制定的合理的污染防治計劃范項目,更加科學合理地管理當地養殖業運營以及處理污染物的排放。
5.2 統籌規劃,采用綜合性和整體性的方法控制污染 考慮巢湖流域周邊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特征,將巢湖流域作為一個完整的管理單元,結合流域內畜牧養殖業糞便排放的特點和轉移過程,編制和制定控制污染的環境規劃和政策。
參考巢湖地區統計年鑒得到巢湖流域歷年的牲畜養殖類型及數目,如可按環境承載量、流域污染容納量及養殖業最適飼養數量的環境經濟學原理,估算該流域最適宜的最大牲畜養殖數量,按照地理區位因素、飼養種類等,劃分出一些面積較小、行政區劃相對簡單、養殖場較為集中的子區域,再計算并規劃出每個區域適宜的飼養頭數(存欄量),從而實現統一規劃,從源頭上達到糞便污染控制的目的。
5.3 區分養殖場規模,采取補償政策
5.3.1 對大型養殖場進行生態補償 對于大規模的經營效益較好的養殖場,政府及有關環保部門應該分別對其糞便處理設施和后期沼氣處理產品的價格進行生態補償。處理設施方面,應督促其廠房、用地等同畜禽糞便處理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和同步運營,對沼氣處理設備前期的購置、安裝需進行補貼,并對其后期的運轉維護等給予一定的補貼。對沼氣處理的副產品,如有機肥,因其成本較大但是對環境無害,需對其進行補貼,例如可以給有機肥設定最低價格,也可以由政府補貼有機肥的最低售價與農民最高支付意愿之間的差價,使企業生產者擁有生產有機肥的激勵和動力。此外,需對購買有機肥的農民進行鼓勵,對農民進行宣傳教育,普及有機肥的優點和相對于化肥所擁有的低毒性和有效性,鼓勵農民多使用有機肥,甚至可以對使用有機肥的家庭進行一定程度的獎勵。補貼的同時,政府也應加強對補貼路徑的監管,確保其落實在有機肥的生產和銷售環節上,企業不得將政府補貼挪作他用。
5.3.2 對中型養殖場進行經濟扶持,適當補貼 對于還處于發展中期的中型養殖場,需要政府的相關部門,將養殖業作為支柱型產業發展,采取鼓勵扶持的政策,支持此類養殖業本身的發展;當地的農業局、畜牧獸醫局等,也可以聘請養殖業方面的專業人士,對其進行飼養和糞便處理方面的指導;根據養殖場的具體經營情況可以考慮幫助其建設不同程度、規模的糞便處理設備設施,并進行合理的補貼,待其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經營效益良好的養殖場后,再按照上文所說的大型養殖場的方式進行生態補償工作等。
此外,對于小型養殖場,一方面可以將經營模式相似的養殖場合并為更易于管理的養殖區域,從而施行類似于中型或大型養殖場的補貼政策;另一方面,可以鼓勵部分飼養量過少的小型養殖場將牲畜轉移為自家飼養,對產生的糞便可以無害化處理后自行施用在自家的農田和菜園里,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處理成本和管理成本,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5.3.3 補貼資金來源 養殖場糞便處理的補貼應該納入政府預算,可來源于收取的水資源費或者居民水價中的污水處理費用。此外,當地政府應該增加可以享受補貼的企業名額,讓更多的養殖場可以享受到補貼待遇。同時,國家要出臺相關的法規對補貼政策進行規定。
5.4 因地制宜,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不論是大中型養殖場還是合并后聚集的小型養殖場,都可以考慮配合養殖場的糞便處理設施建立畜禽養殖業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生態畜牧業。做好周邊土地的利用規劃,盡可能規劃蔬菜、果樹等用地,推廣諸如林-草-牲畜-沼-糧(或果)的種養結合的生態農牧一體化道路。這樣一來,企業生產出來的有機肥可以就近施用,大大降低了運輸和人工搬運成本,也實現了更優化的資源配置。
5.5 強化執法、監管和處罰力度,完善和落實排污收費制度 當地各級環保部門需嚴格參考《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防治標準》、《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等法規文件,加大環境執法和監察的力度。對新建的大型規?;B殖場,要依據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污染治理設施建設的“三同時”制度,切實把好選址和審批關,從源頭將其可能產生的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削減至最低。
對已經建成的規?;B殖場,應該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運用排污收費這一經濟杠桿,控制養殖場的排污總量;同時,需加強對偷排的監管,對于偷排者予以警告,屢教不改的企業或個人可以適當進行處罰。
此外,可以考慮將排污收費逐步轉化成排污收稅,因為排污費有時局限性較大,容易導致收費秩序的混亂,而且需要強有力的法律法規作為保障,排污稅更靈活,稅率的確定可以依賴于市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政府盲目設定額度造成的失靈和低效率。對于積極通過技術改良,如采用生物發酵技術或生態養殖模式,來削減排污量的養殖企業,可以予以一定的稅收減免,同時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5.6 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和義務,將污染治理責任具體化 首先,須確定巢湖流域畜牧養殖業污染防治的行政主管部門,對流域內畜牧養殖業開展專項環境整治和管理;其次,需發揮其他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職能,鼓勵并促進畜牧、農業、工商及衛生等各部門的相互合作,加強對養殖場的重點監督。把保護和改善巢湖周邊生態自然環境作為目標,將環境容量作為基準,秉承“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落實各部門的責任。合肥市正在推行的“河長制”就是落實責任和義務的一個很好的做法。
河長制即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將每條河流的日常清潔排污及污水監控等工作落實到個人上,問責時便可以追溯到個人。這樣的制度將河流的日常管理及污染治理的問題進行了細化,管理方式更加清晰和具體,可以把巢湖流域養殖場的管理劃分區域,給每個區域分配固定的負責人,由這個負責人統籌管理區域內養殖場,即為“片區飼養鎮長(鄉長)”責任制,控制牲畜數量,監督糞便的無害化處理等,實現牲畜糞便的資源化和綜合利用,最終達到合理的環境規劃和管理的目的。
5.7 產研結合,注重技術革新 不論養殖場的規模大小,都應重視對糞便處理技術的研發工作,政府部門也應該在技術革新方面予以鼓勵和財政補貼,推廣養殖業的糞便處理和綜合利用技術,鼓勵養殖業與種植業相結合等生態環保生產路線。一方面,應該對運營較好,污染防治效果理想且成本低廉的養殖場的經營模式以及糞便處理模式予以推廣,鼓勵其他類似養殖場效仿;另一方面,加大對相關科研機構、事業單位的投入力度,利用其技術力量和人才優勢,加強研發養殖業污染防治的技術和工藝,通過技術革新使巢湖流域養殖場的糞便排放達到“減量化、資源化”的目標。
5.8 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從根本上控制并解決污染問題 政府應該開展多層面地宣傳教育活動,讓企業員工和人民群眾認識到巢湖水質惡化的嚴峻性以及養殖場采取合理的糞便處理措施的必要性。長期以來,部分畜禽養殖業從業人員沒有對畜禽養殖給周圍生態環境帶來的一系列污染問題形成足夠的認識,致使養殖場周邊環境遭到較大的破壞,并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了群眾矛盾。要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大力宣傳國家和地方的環境保護政策和法規,加強和提高公眾和企業員工的環境保護意識,并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公共監督作用。環保部門或者NGO組織可以不定期開展生態養殖和環保知識普及活動,進一步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使公眾充分認識到畜禽養殖業對人和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也讓其明確防治污染正確的方法和措施,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彭軍,司友斌,張震.巢湖流域規?;笄蒺B殖場污染現狀與環境管理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314-316.
[2]汪潔,欒敬東,馬友華,等.巢湖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態補償 措施和政策思考[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2):295-299.
[3]龔偉,歐元雕,馬友華.農業面源污染控制與稅法策略調整――以巢湖流域農業生態狀況為例[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2010,22(4):74-79.
[4]呂文魁,王夏暉,李志濤.發達國家畜禽養殖業環境政策與我國[J].農村水污染控制機制與政策示范研究專刊,2011(6):22-25.
[5] 宋大平,莊大方,陳巍.安徽省畜禽糞便污染耕地、水體現狀及其風險評價[J].環境科學,0250-3301(2012)01-0110-07.
[6] 陳丹丹,谷子林,王圓圓,等.禽畜糞便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2009.
[7]丁恩俊,謝德林. 國內外農業面源污染研究綜述[D].西南大學,2008.
[8]李秀芬,朱金兆,顧曉君,等.農業面源污染現狀與防治進展[J].中國人口?資源環境,1002- 2104(2010) 04-0081-04.
篇8
關于公路環境整治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提高國省干線公路路域環境質量,減少道路揚塵,根據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求,本著突出重點、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注重實效的基本原則,結合我縣國省干線公路清掃保潔工作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按照上級工作要求,進一步明確標準,強化督導,落實責任,全面推進國省干線公路路域環境集中整治,有效加強公路路域環境治理,減少道路揚塵,進一步改善周邊空氣質量。
二、 工作內容
(一)路面、橋面、綠化帶清掃保潔,灑水除塵工作。
(二)路面、路基、橋梁及附屬設施綜合治理工作。
(三)養路工管理工作。
(四)中心巡查管理工作。
三、 工作標準
(一)嚴格禁止掃帚式掃路機、吹風式掃路機上路清掃;加大清掃力度,保持路面干凈整潔。路面保持整潔,要做到無塵土,無堆積物,平交道口、過街(村)路段保持干凈無泥土,路面干凈無污物;及時清理拋灑遺漏物品,及時清理路界內白色垃圾。
(二)灑水降塵,道路保潔。在非結冰期,出市口路及環城公路要保證每天進行三遍灑水作業,保證路面潮濕,無揚塵。其余干線公路,一般每天進行不少于一遍的灑水降塵作業。各單位要結合自身情況,提高機械的使用率和上路率,在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所有清掃設備應全部上路進行清掃保潔作業。在道路結冰期,各單位要加強人工清掃力度,溫度大于零度后主要道路要加強側沖和洗掃保潔力度。
(三)加強大中修工程施工現場、料場的揚塵污染控制。施工工地要做到分段施工設置圍擋、物料堆放覆蓋、便道灑水、運輸車輛清洗。在我市啟動重污染天氣Ⅰ級應急響應時,上述單位應停工停產。
(四)加大巡查力度,發現路面小型病害應及時修復,確保國省干線公路常年基本無坑槽,確保國省干線公路處于良好技術狀態。對損壞路段有揚塵的,要及時灑水降塵。
(五)路肩、邊溝及內外坡干凈整潔,無白色垃圾。土路肩低于路面5—10厘米,以便于路面排水、保潔,并應常年保持邊溝順直、平整、堅實、無浪窩、無雜物。按要求對路肩、內外坡及溝底雜草進行修剪。對邊溝內落葉及其他可燃物要進行及時清理,嚴禁點火、焚燒落葉及其他可燃物。
(六)三樁設置規范、醒目,無歪斜、缺損、污染現象。隔離帶、隔離墩、攔水帶、路緣石干凈整潔,底部無砂石等拋灑物。
(七)公路綠化施工時,要求挖坑、栽植同時進行,挖好樹坑后,當日立即栽植;不能及時栽植時,采取噴水或工程織布覆蓋的方法避免揚塵。樹坑封好后,土埝要方正整齊,利于日后澆水。栽植后的樹木要求成排或成行美觀整齊。
(八)根據清掃保潔責任表安排,養路工上路必須穿著制式服裝,著裝要整齊、規范、統一,保證上路率,提高工作效率,禁止遲到、早退、坐崗、站崗、脫崗、串崗、閑聊、堅決杜絕出工不出力等現象。各中心養護人員要主動遵守安全規章制度,確保養護人員上路作業安全、規范,堅決杜絕抽調養路工從事公路保潔以外的其他工作。
(九)站及各中心要將每日巡查制度化、規范化,指派專門人員對路容路貌及養路工的上路情況進行督導,填寫日常養護巡查工作交流單,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處理或上報,并于每月月底前將交流單匯總上報公路站,公路站根據交流單情況進行檢查、督導。同時,站及養護中心要建立相應的巡查制度,做好巡查記錄和信息上報工作。
四、監督與管理
(一)站成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公路站站長楊浩林為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有關股室長、各中心負責人為成員。
(二)站將采取定期檢查和隨機抽查的方式對各中心清掃、巡查工作進行督察,發現問題后告知責任單位,并責令其限期整改。
(三)公路站對督察當天的情況及時進行交流總結,并將問題反饋給單位。每周一將上一周巡查的整體情況,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及回訪處理結果匯總整理。對存在問題較多,整改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嚴肅通報。
(四)懲罰機制。被站連續兩次正式文件通報同一問題的單位,將取消本路段養路工及現場負責人的年終評先資格;三次正式文件通報同一問題的單位,將取消本中心負責人的年終評先資格;被環保部、市政府、市局及媒體曝光、通報批評的單位,將取消本單位集體及個人的年終評先資格,并追究直接責任人和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五、有關要求
(一)高度重視,協調聯動。各股室、中心要高度重視,將思想認識迅速統一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上來,主要領導要親自安排,精心部署,主管領導要具體指揮,抓好落實。各相關單位要各司其職,團結協作,嚴格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抓好落實,確保不出現任何問題。
篇9
關鍵詞:環境污染;地方政府;治理;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 A
環境污染日益加劇,地方政府必須提高認識,加大對環境污染治理的力度,采取必要的手段,比如工業三廢排放、尾氣排放、粉塵污染等。作為城市中居民,也應該加入到環境治理的行列中來,從自身做起,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地放政府要充分發揮其領導與監督的職能,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制度,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環境污染現狀分析
《2012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指出,主要四項污染物指標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2423.7萬噸,氨氮排放量為253.6萬噸,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11.7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為2337.8萬噸,這主要四項指標與上年均同比下降。
但是,我們仍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國環境狀況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環境矛盾凸顯,壓力繼續加大。一些重點流域、海域水污染嚴重,部分區域土壤、地下水等污染顯現和城市大氣灰霾現象突出,許多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部分地區生態損害嚴重,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人民群眾環境訴求不斷提高,突發環境事件時有發生,環境問題已成為威脅人體健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隨著人口總量持續增長,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能源消費總量不斷上升,污染物產生量將繼續增加,經濟增長的環境約束日趨強化。
面對環境問題,雖然地方政府給予高度的重視,而且已經采取了相應的治理措施,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得到民眾的肯定,但是環境狀況依然嚴峻,與民眾的期望仍有較大差距。這就需要地方政府繼續加大治理力度,協調好城市發展與環境污染兩者之間的矛盾,才能真正的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地方政府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環境保護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法律賦予政府環境保護的主要責任主體,因此,其履行環境保護職責的程度直接關系到環境質量的優劣。
為了給民眾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政府如何在環境保護中發揮作用,切實做好環境管控,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完善法律
由于環境保護涉及的面廣且具有較高的技術性特點, 而政府管理社會的任務艱巨而復雜, 處理環境工作只有依法行事, 才能克服行為上的任意性、盲目性。據統計,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制定了8部環境保護法律、15部自然資源法律、頒布了環境保護行政法規50余項、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近200件、國家環境標準800多項。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環境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共1600余項。這些法律法規對環境保護、限制破壞資源環境、加快治理污染、綜合利用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應該看到,這些法律法規中仍存在可操作性不強的部分,特別是社會發展快速的形勢下,出現新的環保問題,而法規政策又跟不上,形成執法難。因此,地方政府應及時的制定和完善環保政策法規并予以細化、量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二) 目標控制
2012年,國家了《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地方政府都將分擔重任,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因此,地方政府應根據上級政府下達的環保指標任務,結合本地的實際,制定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將目標控制分解到企業、單位及政府各部門,予以細化、量化,制定實施措施,監督落實和嚴格考核。在經濟發展上,優化區域發展布局,實行嚴格的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條件和審批制度,從源頭防范區域性、系統性環境風險。
污染治理
深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地方政府必須積極開展污染治理,一是督促企業落實治理主體責任,制定治理方案,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籌措資金,開展污染治理。二是政府承擔的公共環境的污染治理,如城鎮化建設和發展中的生活廢水、垃圾、水資源保護、水土流失、城鎮霧霾、生態保護等等方面,需要政府制定污染控制措施,組織落實。三是建立健全政策體系,對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實施懲罰性經濟政策,促使企業加快發展循環經濟,開展清潔生產。
(四) 監督管理
提高環境監督管理效能是政府應發揮的重要作用,環境質量的優劣顯現出政府管理效能的高低。其一,政府必須要有較強的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和管理、技術人員隊伍,及時提供環境質量信息,讓公民知曉環境狀況。其二,完善監督管理體制機制,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堅決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重點查處影響民眾健康、破壞生態環境和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違法行為,切實保障民眾環境權益和生態安全。其三,發揮公眾輿論監督的力量,形成合力。
(五) 資金投入
環境治理與管理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政府資金的積累、充裕程度各異,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各個方面中,政府需要投入的資金很多,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更是面臨資金的嚴重短缺問題。但是,政府融資的作用是很大的,單就環境治理上,政府的融資渠道是很多的,一是銀行方面的環保低息貸款。二是民間資本的利用。三是政府出臺環境治理、生態保護的經濟政策。只要措施得當,政策保障有力,監督完善,將會使環境治理資金投入上能有較大的改善。
三、公民參與環境污染治理
無論承擔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主體是地方政府部門,還是企業、經營業主,缺少了民眾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環境治理和環境管理政策的落實程度。公民的力量是推動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重要源泉,環境問題本就關乎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同時與公民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息息相關。
政府應大力鼓勵民眾參與環境治理的監督管理,應該看到,環境保護法制尚不完善,污染治理資金投入仍然不足,政府執法力量薄弱,監管能力時有滯后。民眾的積極參與對環境污染的有效治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影響,政府部門要大力提倡公民主動參與環境污染治理工作,配合地方政府將污染源的防控工作做到位,同時,地方政府也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切實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激發公民參與環保事業的熱情,從而改善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質量。
在地方政府環境污染治理的過程中,提高公民參與的積極性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可以有效防止政府環保決策的失誤,提高政府決策落實的效率。在環境污染的治理過程中,地方政府部門廣泛聽取民意,在對一項政策或者一個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論證的時候一定要讓民眾參與進來,因為環境污染治理也與公民的切身利益相關,政府制定污染治理決策的目的也是要讓民眾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所以讓民眾各抒己見,有助于決策制定者從全局的利益出發去制定政策。
其次,可以幫助公民樹立環保主人翁意識,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地方政府要開通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借助現代網絡平臺將政府的環境保護和治理信息與策略公開化、透明化,增進政府與公民的互動,民眾參與到環境污染決策制定的過程中,使政府的決策在落實的時候就更加容易,因為人們總是會比較珍惜自己付出努力的結果,且在政府決策的實行過程中,民眾也會自然而然地提高自覺行動的力度。
第三,可以加速改變傳統經濟的發展方式,促使城市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相統一。在現階段的經濟發展進程中,是以經濟效益和經濟的增長速度作為城市發展的評價指標,而較少考慮到這種發展方式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頗有“先污染,后治理”的傾向,導致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最終受到損害最嚴重的群體還是廣大民眾。地方政府從現在開始,把轉變經營方式當成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將各項環境污染治理措施的計劃與效果與公民分享,把社會發展的經濟利益與環境效益統一起來,即維護了社會的穩定性,又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執政能力。
第四,完善公民參與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鄉村污染問題的嚴重性不容小覷,而對污染的治理力度遠遠不及污染的程度,同時環境污染事件或群體沖突時有發生,受害者也往往難以通過正常的法律渠道維護自己的利益,從而引發一些社會矛盾。地方政府部門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這樣才能切實保障公民參與環境污染治理決策的權利,不會挫傷公民參與的積極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地方政府在城鎮化發展中,面臨環境治理方面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重大,環境治理問題涉及多方面。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公民參與等等政策,履行政府職責,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監督執法力度,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讓所有的社會成員都能意識到自己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應擔負起的責任和義務,從而積極、真誠地投入到環境保護的行動中。
參考文獻:
[1]《2012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2012.528.
[2]劉國翰.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改革——從政府選擇到社會選擇[J].社會科學文獻,2011(16)
[3]徐偉敏. 環境影響評價與我國公眾的參與意識調查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0(35)
[4]蘭雨云. 我國轉型時期公眾對環境污染治理冷漠的社會學現象的思[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
[5]辛本祿.地方政府的環境污染治理政策與公眾環境政治的參與視角[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9(16)
[6]萬本太.異地開發生態補償的嘗試與公眾參與的影響[J].城市環境問題,2012(16)
篇10
關鍵詞:地表水;水環境質量;咸寧市
中圖分類號:X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9X(2010)06-0087-05
1 引言
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水污染問題也凸顯出來,近年來各種水環境污染事件呈現出頻繁爆發的態勢,水環境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水環境監測在人類防治環境污染,解決現存的或潛在的水環境問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協調人類和環境的關系,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
作為從山地向江漢平原過渡的咸寧市,河流水系十分發達,水庫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但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加速,咸寧市水環境安全也面臨著巨大壓力。進入21世紀,咸寧市主要河流水質狀況存在不斷惡化的趨勢,已經敲響了水環境安全的警鐘。如果不能引起重視,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若干年后必將為水資源的破壞和水污染治理付出更大的代價。因此,本研究著重分析評價咸寧市水環境質量的空間格局及變化趨勢,提出防治對策措施。
2 咸寧市水環境概況
咸寧市地處華中腹地,通稱“鄂南”,東臨贛北,南接瀟湘,西望荊楚,北靠武漢,地跨東經133°31′~144°58′,北緯29°02′~30°18′,屬江漢平原向江南丘陵過渡地帶,為典型的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咸寧市位于長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自然面積9861km2,其中山區27.8%,丘陵占55.8%,平原占16.4%屬江漢平原向江南丘陵地區的過渡地帶。從總體上看,有“七山一水”的優勢,既具有山區經濟的特點,同時又具有非山區交通便利的有利條件。全境以低山,丘陵為主,兼有平原,盆地,湖泊和大高山,全區地勢南高北低。咸寧市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面積在33.3hm2以上的19處,主要有西涼湖、斧頭湖、黃蓋湖、大巖湖、密泉湖,分布于沿江平原地區屬地殼沉降、洼地積水而成。根據2003年統計手冊,咸寧市共有各類大中小型水庫505座,其中大型水庫4座,即淦河的南川水庫,陸水支流青山河的青山水庫,長江支流陸水河的陸水水庫,嘉魚縣的三湖連江水庫。全市中型水庫18座,其中通城縣境內有云溪、百丈潭、左港、東沖、閣壁、龍潭6座,崇陽縣境內有臺山、石壁、香山、楊林橋4座,赤壁市境內有松柏湖、黃沙、雙石3座,嘉魚縣境內的有滲子湖1座,通山縣境內有石門、雨山、石門塘3座,咸安區有四門樓1座。
3 數據來源
3.1 數據來源
數據取自咸寧市環境監測站2009年提供的2001年至2008年全市各主要監測點的實測數據。其中2008年監測數據較詳實,共43個采樣點,包括有1月份、3月份、5月份、7月份
、9月份和11月份的監測數據,取各月份的平均值。[2]
3.2 監測采樣點的分布
(1)陸水河,L1通城段新塔槔;L2湛家灣;L3肖嶺106大橋;L4浮溪橋;L5崇陽縣造紙廠排污口上游500m;L6洪下;L7赤壁黃龍渡口;L8嘉魚陸溪口。
(2)淦河,G1一號橋;G2商業城;G3紅橋;G4橡皮壩;G5麻紡廠;G6西河橋;G7107國道。
(3)通羊河,T1土橋;T2徐家灣;T3管家。
(4)廈鋪河,X1翠屏;X2廈鋪橋;X3新橋。
(5)橫石河,H1劉家嶺;H2橫石橋;H3富有橋。
(6)洪港河,K1楊林;K2洪港橋。
(7)湖泊,A1斧頭湖湖心;A2西涼湖湖心;A3白湖;A4小湖;A5梅湖。
(8)水庫,B1-1陸水湖主壩;B1-2陸水湖副壩;B1-3陸水湖-豬婆湖;B1-4陸水湖-蒲紡;B2-1富水水庫大壩;B2-2富水水庫-禮湖;B3云中湖;B4百丈潭水庫;B5南川水庫;B6鳴水泉水庫;B7四門樓水庫;B8青山水庫。(采樣點分布見圖1)
圖1 2008年咸寧市地表水水質評價結果分布圖
4 評價方法
4.1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是一種數學變換方法[3,4],它把給定的一組相關變量通過線性變換轉換成另一組不相關的變量,這些新的變量按照方差依次遞減的順序排列。在數學變換中保持變量的總方差不變,使第一個變量具有最大方差,稱為第一主成分,第二個變量的方差次大,并和第一個變量不相關,稱為第二主成分,依此類推,最后一個主成分方差最小,且與此前的主成分都不相關 。根據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可以把主成分分析的計算步驟歸納如下 。
(1)為排除量綱和數量級的不同,首先要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x*ij=(xij-xi)/σi(i=1,2,3…p;j=1,2,3…p);式中,xxj為第i個指標第j監測點的原始數據;xi和σi分別為第i個指標的樣本均值和標準差。
(2)根據標準化數據表(x*xj)n×p,計算相關系數矩陣R=(rij)n×n;其中,rij=1n∑nk=1(xki-xi)(xkj-xi)/σiσj。
(3)計算特征值與特征向量,根據特征方程|λI-R|=0,求出特征值λi(i=1,2,3…p),并使其按大小順序排列,然后分別求出對應于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ui(i=1,2,3…p),要求||ui||=1,∑pj=1uy,即表示向量ui的第j個分量。
(4)計算主成分zi貢獻率ei=λi/∑pk=1λk和累計貢獻率lm=∑ik=1λi/∑pk=1λk,一般取累計貢獻率大于85%的特征值λ1,λ2,λ3…λi所對應的第1、第2,…,第m個主成分。
(5)綜合分析:將各待評斷面的標準化數據分別代人各主成分的表達式中,便計算得到斷面的各主成分得分值Fi(i=1,2,…m),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ei為權重,求和,即得到各斷面的綜合評價得分F=∑mi=1ei×Fk。
4.2 指標選取與地表水分級評價標準
咸寧市地表水質量監測,對主要河段斷面和湖庫共進行了22個指標的測定[4]。水質綜合評價通常選取高錳酸鹽指數(CODMn )、氨氮(NH3-N)、總磷(TP)、總氮(TN)作為評價指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評價等級[5],表1把地表水分為5個等級,即評價集為V={Ⅰ,Ⅱ,Ⅲ,Ⅳ,Ⅴ};地表水環境質量分為:優、良好、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個等級。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表1 地表水分級評價標準
單位:mg/L
等級CODMnNH3-NTPTN
Ⅰ2.00.150.020.2
Ⅱ4.00.50.10.5
Ⅲ6.01.00.21.0
Ⅳ10.01.50.31.5
Ⅴ15.02.00.42.0
5 結果與分析
5.1 地表水質總體現狀
采用上述評價方法,對咸寧市各監測斷面的采樣數據進行計算,得到各采樣點的水質評價結果(圖1)。從主要河流監測斷面2008年的水質情況來看,大多數達到了Ⅲ類水質標準,其中山區河流上游河段水質尚能達到Ⅱ類水質標準。然而,也有部分河段水質嚴重惡化。陸水河上游通城段新塔槔、湛家灣監測斷面為Ⅳ類水質,化學需氧量超標。赤壁段黃龍渡口監測斷面為Ⅴ類水質,總氮、總磷超標。通羊河管家監測斷面中高錳酸鹽指數(CODMn)、氨氮和洪港河楊林監測斷面中高錳酸鹽指數(CODMn)、色度監測結果達到Ⅳ類標準,超出要求。評價結果表明,咸寧市地表水中河流水質總體穩定在Ⅲ類水質范圍,全市河流水質總體較好,但部分河段遭受污染,污染河段主要集中在各縣市城區下游,主要污染物為溶解氧、總磷、氨氮、高錳酸鹽指數,而重金屬及其他污染物的含量很低甚至基本沒有。主要污染源為造紙、麻紡、化工等工業廢水及城市生活污水、固體垃圾等。咸寧市地表水體中,湖泊和水庫占有較大比重,是生產生活的重要水源地。對主要湖庫采樣點監測數據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全市各大小湖庫水質總體較好,除個別水庫外,均達到Ⅲ類以上水質標準。全市各大小湖庫中,水質狀況仍然存在較大差異。百丈潭水庫為河流上游區河流發源地,按功能區劃要求應為Ⅱ類水質,但實際上,水庫庫心總磷、鉛監測結果目前僅符合Ⅳ類水體水質要求,因水庫網箱養魚使庫區水質已趨于富營養化。河流中游區的陸水湖因承接上游城鎮排污來水,總磷、溶解氧、總氮有時略有超標,監測數據表明陸水湖地表水水質已有富營養化趨勢。河流下游區的白湖、小湖和梅湖受生活污水污染,有時采樣監測氨氮分析結果出現超標現象,不符合水環境區劃要求。富水水庫氨氮和總磷在監測時出現超標,水體功能已逐步由Ⅱ類轉化為Ⅲ類。西涼湖、斧頭湖等大中型湖泊受到工農業污水及生活污水污染,有富營養化趨勢。云中湖區處九宮風景區,受庫區周邊各大小賓館、酒店等生活污水影響,總磷監測數據超標,庫區水體水質已趨于富營養化。
5.2 地表水環境質量空間格局
咸寧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山區地形,中部為丘陵盆地,北部為濱江平原和低丘崗地。由于地形的限制,人口和城鎮多分布在地勢較低平的中部山間盆地和北部沿江平原地帶,從而導致工農業生產和生活污水主要集中于中下游河段。另一方面,根據咸寧市水利局多年數據分析,全市降水量地域分布總體上是南部山區大于北部丘陵平原區,由南至北逐漸減少。山區為河流發源地,水流流速快,更新自凈能力強,中下游河段、水庫和湖泊為水流接納區,流速低,水體更新緩慢。從咸寧市各類水質地表水空間分布形勢來看,河流上游區河段和水庫水質總體較好,而中下游區河段和湖庫水質相對變差。這一空間上的差異是與咸寧市的地形、水系及人口分布特點相一致的。
從表2中,達到Ⅱ類水質標準的水庫基本分布在河流上游區,河流中游和下游區的湖泊和水庫水質均能達到Ⅲ類標準。上游區水庫中,百丈潭水庫08年水質惡化明顯,總磷、鉛超標,已降為Ⅳ類水質,主要由于近年來水域發展網箱養殖造成,如能及時拆除養殖網箱并采取水體更換措施,即可恢復到原有狀態。中下游區水庫和湖泊的水質雖然尚能維持在Ⅲ類標準范圍,但隨時存在污染物超標和水質惡化的風險。這類水庫和湖泊水質受周邊城鎮生產和生活污水的影響較大,由于水體面積和儲蓄量較大,自凈能力較強而尚能維持目前水平,但監測數據顯示,總氮、總磷、氨氮為經常性超標項。因此,對于中下游區水庫和湖泊目前水質狀況的維持,任務十分艱巨,需要從全流域出發進行綜合防治。
表2 咸寧市湖庫水質空間分布格局
湖庫名稱所屬區域水域類別水質類別超標項目
云中湖河流上游區中山人工湖Ⅱ類總磷
百丈潭小型山區水庫Ⅳ類總磷、鉛
南川水庫中型山區水庫Ⅱ類
鳴水泉水庫小型山區水庫Ⅱ類
四門樓水庫中型山區水庫Ⅱ類
陸水湖河流中游區大型丘陵水庫Ⅲ類總氮、總磷
富水水庫大型丘陵水庫Ⅲ類氨氮和總磷
斧頭湖河流下游區大型平原湖泊Ⅲ類
西涼湖大型平原湖泊Ⅲ類
白湖中型平原湖泊Ⅲ類氨氮
小湖小型平原湖泊Ⅲ類氨氮
梅湖中型平原湖泊Ⅲ類氨氮
5.3 地表水環境質量動態變化
通過對全市2001年以來各類水質河段進行統計,從歷年來河流水質的變化來看,Ⅲ類水質河段占總河段比例最高,見圖2。
圖2 咸寧市2001~2008年河流水質動態變化
圖3 咸寧市近年來所有監測點各類水質出現頻率
從圖2中可以看出,自2001年以來,全市各河流河段水質有不斷向Ⅲ類標準靠攏的趨勢。2001年~2003年,達到Ⅱ類水質標準的河段尚占有較明顯的比例,尤其是2003年這一比例更為突出。反映出2003年是一個特殊年份,因“非典”影響人員物資的流動,使流域內的工業生產和生活受到限制,相對正常年份污染排放較少。而2004年Ⅳ類水質河段比重有所增加,全市河流水質趨于惡化,反映出“非典”過后,積壓的市場需求得到釋放,工農業生產超常規模擴大,使污水量顯著增加并集中排放,從而導致這一結果。隨后的年份,Ⅲ類水質河段比例不斷增大,一方面由于農村人口向中心鎮和中心村集中,生活污水集中排放導致原有Ⅱ類水質河段變為Ⅲ類水質河段,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心城污水凈化廠的建設和投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對造紙、麻紡、化工污廢水的處理,從而減少了污水排放,使原來的Ⅳ類水質河段轉變成了Ⅲ類水質河段。
從全市各監測點水質評價結果的統計情況來看,所有采樣點中Ⅲ類水質所占比例也是隨時間發展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見圖3。Ⅱ類水質地表水體(湖庫、河流)趨于減少,主要是由于城鎮化使人口集中,另外一些水庫承包養魚等過度開發行為也使原來Ⅱ類水質惡化。城鎮化發展是一個持續的社會經濟現象,因此咸寧市地表水環境能否維持現狀水平仍然面臨巨大壓力。
Ⅳ類水質水體趨于較少,說明部分主城區水污染治理有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人口的增加,工業化加速,現有凈化設施的凈化能力仍將面臨考驗。
6 水污染防治對策
6.1 進一步加強污水處理廠建設,提高污水處理率
咸寧市各區縣內目前已建成多處污水處理廠,取到一定成效。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是治理點源污染的主要途徑,因此必須因地制宜地加快興建各種規模的污水處理廠,逐步提高污水處理率,力爭污水全部凈化處理。
6.2 提倡使用不含磷洗滌劑,采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集中處理
通過對咸寧市地表水系富營養化調查,顯示陸水河、富水河段的磷主要來自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根據專家分析地面水磷的來源及比例,認為地面水中的磷,1/3左右來源于家庭洗滌劑,1/3左右來源于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浸出物。由此可以認為磷的主要來源是含磷洗滌劑和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浸出物[4]。因此,大力提高城市居民環保素質,提倡全面禁用含磷洗滌劑,采用生活垃圾袋裝化和統一填埋,是達到控制總磷,防止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6.3在周邊城鎮大力推廣生物凈化技術
城鎮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總氮和氨氮,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來源,也是導致今后地表水不斷惡化的長期因素。上述污染物的治理適宜采用生物凈化措施,對主城區以外的城鎮而言可以大大節約治理成本。生物凈化措施的一種運用方式是,將城鎮生活污水集中到幾處人工開挖的凈化水塘,在水塘中可任由水浮蓮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水生植物可極大程度吸收氮磷等營養元素,使污水得到凈化,然后將凈化后的水經出水口排入河道。這種方式的成本較低,主要是一段時間后清塘人工的費用。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6.4 加強水生生物資源的保護,提高水體自凈能力
水體的自凈能力取決于水量、流速和水生生物的豐富程度,其中水生生物對水體污染的凈化作用最為顯著。咸寧市兩大湖泊――斧頭湖和西涼湖目前均保持Ⅲ類以上水質,主要因為兩湖均為淺草型湖泊,水草盈湖,魚蝦豐富,所以極大程度地吸收凈化了來自上游的污染物。目前,各縣市城區均位于主要河流兩岸,盡管有污水處理廠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但其能力仍然有限,仍有大量污水進入河道。因此,發揮水體自身的凈化功能尤其重要。因此,應加大對河流湖泊水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制定嚴格有效地保護措施,包括對漁業資源的保護,如禁止非法漁業,定期人工放魚苗(鳙魚)等。
6.5 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
調整工業結構,推行清潔生產工藝,發展循環經濟,從源頭削減水污染物排放量。繼續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合理確定主要水污染物削減指標,核定重點排污口分布,合理調整水域的納污負荷,將污染負荷引入環境容量較大的水體。
6.6 制訂水污染防治規劃,做好水污染防治
目前,要根據咸寧市經濟發展、工業布局、人口增長、環境容量、水體功能及治理情況等因素,制訂水污染防治規劃;同時加強水質監測、污染源調查及水質評價工作,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并實行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咸寧市水系水資源保護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堅持生態建設和經濟開發同步的原則。既要保護好咸寧市水系水資源環境,又能合理地、有效地、有步驟地發展咸寧經濟,結合我市的資源條件,因地制宜發展我市特色經濟;堅持新污染源控制與生態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對污染嚴重,暫時又無措施治理的,采取關閉和取締等措施;堅持資源開發與控制損害相結合,誰污染誰治理,誰利用誰補償的原則[6]。
參考文獻:
[1] 劉鴻亮.中國水環境預測與對策概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社,1988.
[2] 湖北省咸寧市環境監測站.咸寧市環境質量狀況(2002年~2008年)[G].
[3] 高惠璇.應用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65~289.
[4] 萬金保,曾海燕,朱邦輝.主成分分析法在樂安河水質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給水排水,2009,25(16):104~107.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6] 張豐如,吳馥萍,郭遠凱.梅江水系水環境質量評價及污染防治對策[J].嘉應學院學報,2004,22(6):33~36.
On Dynamic Change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and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in Xianning City
Tang Yaqian,Zhong Xuebin,Hao Hanzhou,Hu Guanguan, Wu Jiajia, Li Hui
(Department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Xianning College, Xianning, Hubei
4371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water quality about all of the samples provided from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Xianning city, this paper researches surface water quality status of Xianning city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Xianning is good in general; water quality of most of the rivers are grade Ⅲ;some rivers are polluted; lakes and reservoirs have basically reached the quality standard grade Ⅲ, but the main lakes and reservoirs are becoming eutropHication.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spatial pattern of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 represents some regularity which controlled by terrain, water and urban distribution in Xianning city.On the other hand ,the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change of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 is notability. On this basi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som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for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