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問題范文

時間:2023-10-11 17:23: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移動通信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移動通信問題

篇1

1.1降低重復建設投資

現階段我國存在三大主要的移動運營商,均為了更好的擴大自身利益,在大量的進行移動通信設施的建設,同時大部分為自用自建,存在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的情況。根據我國審計部門在2014年的相關統計數據表明,在2010年--2014年五年間,我國主要的三大移動運營商在移動通信設備方面投入的資金超過30000億元,但是這些移動通信設施綜合利用效率不高,造成較大的資源浪費情況,因此,全面的實現我國三大移動運營商的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對于降低運營成本是較為關鍵的。

1.2有利于平衡運營商實力,促進有效競爭的形成

網絡質量是移動運營商競爭的重要保證之一,但是受到移動通信天然壟斷性的影響,很多移動通信管線建成之后,其他運營商很難進入,這就形成了不對稱的競爭局面。因此,實行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共享共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的壟斷格局,對于提升移動運營商市場進一步公平競爭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1.3對環保及經濟帶來的益處

隨著我國移動通信共建共享的不斷深入實施,能夠更好的實現移動通信進入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更好的帶動這些偏遠地區經濟的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提升。在環境保護方面,隨著移動通信共建共享的不斷實施,能夠較大的減少天線桿及通信發射塔的建設數量,能夠減少資源的消耗,從而降低碳的排放。也能降低鋼材、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性材料的使用。

2、影響我國移動通信共建共享的因素分析

2.1移動通信共建共享的激勵不足

移動運營商一般為較為獨立的主體,均存在著較為激烈的競爭,因此,各個移動運營商均希望使用自身建設的基礎設施,使其更好的為自己提供服務。此外,雖然我國移動通信運營商均為國有單位,但是在實際運行中均是以委托人的方式進行運營的,這就出現了移動通信運營商與管理者利益不同的情況,委托人在管理過程中為更好的追求自身利益,對于移動通信重復建設的情況關心不足,而只關注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及市場占有率,這就給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帶來較大的阻礙。

2.2移動通信運營商與政府之間協調欠缺

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均是在政府協調與監督下進行的,因此,現階段國內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發展速度較慢與政府監督不力有著較為直接的關系。很多地方性政府對于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認知有限,導致移動通信運營商與政府之間存在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情況,影響了我國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進程。

2.3移動運營商間存在較為嚴重的利益沖突

我國三大移動運營商采用的網絡標準有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共建共享中有著不同的優化要求,在共建共享中均會從自身利益出發,尤其在城市內部,各大移動通信運營商之間較難在新建基站位置選擇等方面達成一致。此外,從現階段各個運營商簽訂的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協議中可以看出,在成本投入及后期維護方面并沒有給出較為明確的細則,這將直接的影響到共建共享基礎設施的使用。

3、推進我國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策略分析

3.1政府領頭、政府與移動通信企業全面配合

由于在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中直接涉及到移動通信運營商的實際利益,導致很多移動通信運營商對于共建共享條文較為冷淡。此時就需要政府做好牽頭工作,為整個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指引道路,全面的做好在各大運營商之間的交流與斡旋工作,逐步的做到對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統一協調,更好的提升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建設效率。此外,地方政府應結合自身地區的實際情況,將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工作納入到政府工作規劃中進行,從而更好的提升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工作的效率。

3.2增強對各大移動通信運營商的激勵力度

現階段移動通信市場利潤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移動通信運營商對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帶來的效益不夠敏感。因此,全面的加強對各大移動通信運營商的激勵力度對于提升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是較為關鍵的。在具體實施中,可以制定出完善的共建共享補貼資金,對于補貼資金的來源,可以分為政府出資與運營商出資兩大方面,這不僅體現了取之于企業用之于企業的資金使用原則,同時也更好的彰顯了政府在整個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調控與支持的作用。同時在進行獎勵資金的管理時,省級財政部應門會同其他部門進行全面的管理,構建出完善的補償及獎勵資金管理體系,做好對資金使用的記錄,為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提供較為有利的支持。更好的促進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有效實施。

4、結束語

篇2

【關鍵詞】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安全防范對策

第三代移動通信,也就是現代生活中常提及的3G網絡,這是繼模擬語音和數字語音兩代移動通信之后的新一代通信。相對于前兩種移動通信,第三代移動通信的功能更加強大,不僅僅能夠處理音樂和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還能夠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網頁瀏覽等多種信息服務,成為未來移動通信的必然趨勢。

一、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安全問題

首先,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具備了強大的功能,能夠通過無線網絡等方式,實現有效的語音和信息通信,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無線網絡的密碼保護比較簡單,一旦被解碼,就容易出現被竊聽等問題,導致個人重要信息外露,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其次,在無線范圍之內,如果存在密碼共享,在共享范圍之內,整個網絡的流量就能夠被任何人分析、監控甚至改變,如果進行流量分流更改,就會引發部分設備能夠獲取更多的流量,而其它設備則獲取相對較少的流量。

二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安全的防范對策

1.加強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安全制度建設。隨著社會的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已經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但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完善,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鉆法律的孔子,用第三代移動通信進行犯罪活動。為此,我們需要加強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安全法律制度方面的建設。以此來對利用第三代移動通信進行犯罪活動的不法分子進行制裁,用法律來約束他們的行為,使我們第三代移動通信能夠有一個更加合法的環境,保證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安全,從而讓人們能夠放心的使用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

2.加強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安全的技術研究。隨著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黑客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一些新型的病毒也在不斷出現。因此,為了保證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安全,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安全技術研究的人財物力的投入,以保證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能夠有著更為優秀的防御各種病毒的軟件,能夠對那些過期的病毒防御軟件進行升級,以確保人們能夠安全地使用第三代移動通信。

3.加強個人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安全重要性的認識。第三代移動通信雖然能夠是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網絡知識,加強個人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安全重要的認識。我們要遵守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文明合法地使用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不去瀏覽一些非法網站和使用一些非法軟件,這樣可以避免被病毒入侵,導致電腦崩潰,從而避免個人信息被盜。我們要合法地利用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不受利益的蒙蔽,而去利用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做一些違法違紀的事。

此外,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迅猛,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學習,了解必要的三代移動通信網絡系統安全技術,從而利用最新的網絡信息安全技術和軟件,來預防網絡病毒和木馬的入侵,從而很好地保證自己的網絡信息的安全。這樣才能夠安全、放心的使用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技術,讓我們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更好地利用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讓他更加便利我們的生活。

三、總結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不斷地被運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讓我們能夠更及時的了解社會信息,和最新的科學技術知識。但是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并不是那么完美,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我們不能完全依賴第三代移動通信,我們需要加強自身網絡技術知識的學習,這樣才能確保我們安全的使用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

參考文獻

[1]鄧娟,蔣磊. 3G網絡時代移動電子商務安全淺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 2009年06期

篇3

【關鍵詞】通信大樓;電氣干擾;安全問題

21世紀是通信業飛速發展的時代,手機等移動通信設備無疑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與此同時移動通信大樓也隨之在世界各地紛紛拔地而起。通信大樓內工作的設備主要包括微波機、傳輸機、整流設備以及作計費、監控、數據業務用的電子計算機設備。這些設備不但價格昂貴,而且對電氣干擾相當敏感。如果這些設備損壞或是出現故障導致運行不穩定,不僅僅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由此導致的社會影響也十分惡劣。因此如何抑制和消除各類電氣干擾,在保護設備與人身安全的同時保證設備穩定可靠運行,便成了設計和安裝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電氣干擾的種類

1.諧波電流

隨著人們生活的多元化步伐,用電量也隨之加大,用電負荷非線性增長是諧波電流的起源。正如我們所知,波形為正弦波的電源是最理想的。當正弦波電壓施加在非線性負荷上的時候,電流波形受到非線性負荷的影響將發生畸變,波形不再為正弦波。

圖1 諧波電流起源示意圖

波形畸變的電流包含基波電流、奇次諧波電流和偶次諧波電流。

2.對地泄漏電流

對地泄漏電流分高頻對地泄漏電流和工頻對地泄漏電流。高頻對地泄漏電流是指通信大樓內電子設備的電源開關在瞬變過程中產生幅值很大的電流;工頻對地泄漏電流是為防止高頻分量的干擾在供電系統中傳布,各個開關輸入端上的濾波器電容在相線和保護接地線間形成的有電流的通路。

3.電壓擾動

電壓擾動是最常見的電氣干擾,包括電壓驟降、電壓波動和瞬態過電壓。

(1)電壓驟降

電壓驟降是指電動機起動時由于重負載電動機的功率較大,導致線路以至所接母線的電壓持續幾秒鐘的大幅度降低的現象。

(2)電壓波動

電壓波動是電壓驟降的特殊情況,是指幅度變化較小的電壓驟降。

(3)瞬態過電壓

瞬態過電壓的主要特征是有突升快速的高電壓脈沖疊加到供電電壓上,產生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地面電氣線路在雷雨天由于大氣中的雷電現象產生的強大瞬變電磁場對其會產生感應過電壓;二是電容器投切時由于發生大功率電感性負荷或改善功率因數,回路周圍產生的瞬態變化的磁場對鄰近線路產生的感應過電壓。

二、各類電氣干擾的危害

1.諧波電流的危害

移動通信大樓的電子設備本身是諧波電流發生源,其諧波電流引起的嚴重諧波電壓傳導到其它狀態完好的電子信息設備,會損壞移動通信大樓的電子設備(主要是電腦主機和打印機的電源部分),使其工作不穩定,嚴重時會損壞元件;因電子設備電流中含大量諧波電流,回路的有效值要比測量值大,過大的諧波電流會誘發斷路器誤動作;中性線過載引發火災事故等。

2.對地泄漏電流的危害

高頻泄漏電流產生高頻噪聲,使對噪聲敏感性很高的通信設備和計算機的工作受到干擾;工頻對地泄漏電流通常小于3.5毫安,比較微小,但當多臺設備并聯時合成的電流就非常大,會使漏電斷路器RCD誤動作而切斷電源,不但影響正常工作嚴重時可能導致電擊事故。

3.電壓擾動危害

(1)如果電壓驟降時間過長,則極有可能導致電子信息設備的數據丟失。

(2)電壓波動雖然電壓驟降的幅度變化較小,但可以使一些靈敏度高的電子信息設備工作失常,因此不可以忽視電壓波動的危害。

(3)瞬態過電壓可使電子設備損壞, 并且可通過電感對數據線的耦合造成計算機及通訊設備上的數據失誤。

三、電氣干擾的防范措施

1.針對諧波電流,采用避免諧波電流的匯合增大和減小回路諧波電壓分量的方法。一是選用D1YN11接線的三相配電變壓器為三次諧波電流提供環流通路。二是將中性線用到每一相上,對例如電子計算機電源回路、大量電子鎮流熒光燈回路等產生諧波的設備回路增加2倍的中性線。三是從低壓配電室開始由單獨配電柜引出專用回路供電信設備用電,將敏感設備與其它設備分開。四是通過限制每個回路中的插座數量,有效減小回路中諧波電壓的含量,可以大大減少分支配電回路中敏感設備的數量。五是穿鋼管敷設大樓內的電氣線路,金屬導管接地良好時能屏蔽射頻對導線的干擾作用。

2.針對對地泄漏電流,可以將漏電保護器裝設在配電線路末端插座回路,一旦相線和保護線偶然接觸,漏電保護器立即跳閘,保護人身安全;另一方面針對由于對地泄漏電流產生的噪聲嚴重干擾電子設備,可以采用“電信接地”,即把設備連接到干凈的或無噪聲的“地”上。其接地方式和用材與常規的建筑物都有所不同,常規建筑物接地系統的主要目的是在故障情況下依然能保證人身設備安全,而移動通信大樓必須同時具備承載連續的泄漏電流和用來抑制高頻噪聲電流兩大功能。移動通信大樓的接地方式分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保護接地三種,按照“均壓等電位”的原理,將這三種接地方式最終組成一個聯合接地網。機房接地是在機房活動地板下設閉合環形接地線,作為地板金屬支架接地引線排,即采用“網形接地”布置方式,其材料為截面積大于或等于50mm2銅導線,并從接地匯集線上引出大于或等于二根截面積為50mm2-75mm2的銅質接地線與引線排的東西或南北側連通。移動大樓接地系統的連接方式可以用下面具體的工程實例來說明。

3.針對瞬態過電壓影響,主要防范措施是采取濾波或在信息線路和電源線路有關部位裝設過電壓保護器,例如可將對地無間隙氧化鋅避雷器分別加裝在通信大樓交流變壓器高低壓側的三根相線附近;另外還可以在出入基站的所有電力線出入口處均加裝電涌保護器;采取軟起動方式起動大樓內大功率電機,可有效消除電壓驟降,這也是防范措施中相對較好的;除此以外,分開變壓器供電在電子信息設備與其他設備(例如空調水泵等)負荷上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

四、工程應用實例

某移動通信綜合大樓共9層,總建筑面積8000 m2,功能房有整流電源室、傳輸機房、交換機房、監控室及微波機房、主機房數據業務中心等。大樓的接地系統接線圖如圖2所示,采用聯合接地形式,鋼筋同時作為建筑物的基礎和接地裝置,共用接地網是將基礎底部主鋼筋通長焊接成閉合回路,總接地電阻小于或等于1Ω,基礎層設接地總匯集環,室外設人工接地環,基礎接地網或室外環形接地體與接地總匯集環每隔5-10m相互連接一次。

圖2 接地系統接線圖

對于接地系統的連接方式,應根據安裝的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并在設計安裝中掌握幾個基本原則:

一是為保證建筑物整體可以形成一個等電位體,根據法拉第提出的“均壓屏蔽”原理,需將建筑物結構鋼筋設置成接地裝置;

二是分別從接地網或接地匯集線上引入大樓內各種接地線;

三是采用“網接地”形式設置機房的接地方式,以保證可以形成不但相同而且穩定的零電位,進而有效減小干擾的影響。

接地總匯集線采用40×5的扁銅,接地分匯集線采用25×5的扁銅,接地干線采用120mm2的多股銅芯絕緣電纜。

參考文獻

[1]溫澍萍.淺談電氣安全管理與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11).

[2]王楠,霍勝群.《論我國建筑裝飾工程的電氣安全管理研究》,《知識經濟》,2011年15期.

[3]藍成輝.《某通信樞紐樓供電系統設計分析》,《冶金叢刊》,2006年06期.

[4]YD5068-98.移動通信基站防雷與接地設計規范

篇4

我國移動通信目前仍以極高的速度在發展,這是有目共睹的。到2001年9月,我國電話用戶從2000年9月的2億戶到目前已突破3億戶,即在1年之內增加用戶1億戶。發展速度世界罕見。其中移動電話用戶中國移動"全球通"用戶為9580.2萬用戶,聯通移動用戶為3490萬戶,共計超過1.3億戶,普及率為10%,居世界第一位。據預測,到"十五"末期,我國電話用戶將超過5億戶,普及率將達到40%。其中固定電話為2.4~2.8億戶,占世界總數的1/5,居世界第一位。移動電話為2.6~2.9億戶,占世界電話用戶1/4,居世界第一。移動通信用戶數將超過固定用戶數。屆時,固定電話的用戶普及率為18%,而移動通信的用戶普及率為21%。中國將是名副其實的通信大國。

從中國移動通信終端市場的發展來看,據有關專家分析,今后3~5年將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到2005年,移動終端的銷售額可達到1200億元,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2000年全球10%的手機是在中國制造的。移動市場對中國GDP所貢獻的產值,到2005年將達到6000億元,在全國GDP中占6%~8%。中國移動通信市場包括三部分,即運營服務收入,手機終端銷售的產值及運營商網絡建設的投資。

國家決定,我國CDMA移動通信網絡由聯通負責建設和經營。它將達到5000億元的整體市場規模。在"十五"期間聯通投入CDMA項目的資金達1000億元。國家計委決定,19家企業獲得了生產CDMA手機的資格,它們是:波導、科健、中興、首信、TCL、海爾、東方通信、康佳、南方高科、中電通信、大唐、貴州振華、浪潮、海信、大連大顯、南京普天、天津電話設備廠、廈華以及摩托羅拉中國公司。按照聯通的規劃,5年后CDMA手機用戶將達4000萬左右。

以上簡單的統計數字表明,我國移動通信的發展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但應該看到,世界先進國家的移動用戶數占人口總數的20%~65%之間,而對于我們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現在只占10%。因此,無庸置疑,在今后10年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移動通信仍將高速發展,形勢大好。

2我國移動通信的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我國移動通信的發展面臨巨大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我國加入WTO后,電信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國外運營商的進入和產品低關稅的涌入,將在我國移動通信市場形成更加激烈的競爭局面。當然,同時也會有大量國外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流入,對我國移動通信產業也會帶來促進作用。審時度勢,我們只能采取正確的措施和策略迎接進入WTO的機遇與挑戰??偟乜磥恚覀儜谝韵氯齻€方面認真對待。

第一,對于在我國目前也廣為應用的2G和正在興起的2.5G的發展,應統籌兼顧,合理布局,大力促進其推廣應用,進一步擴大和占領現有的移動通信市場。

第二,WTO和3G同時到來,我們只能順應時代的潮流,興利除弊,以積極的態度迎接WTO和3G的到來。

第三,建立我國移動通信產業(即制造業),仍然是發展我國移動通信帶有根本性和戰略的任務。及時開展關于未來新一代移動通信(或4G)的研究是我們面臨的新的機遇,切不可輕易放過。

下面,對上述三方面的問題再作進一步的討論。

3統籌兼顧,合理布局,大力促進移動通信的推廣應用

我國目前正處在2G的發展階段,已有1.3億用戶,占世界第一位。但對于13億人口的大國,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移動主要發展GSM系統,現在已有9000萬用戶,很快將超過1億用戶。繼續發展GSM無疑是滿足市場需求的有利方針。對于中國聯通,正在快馬加鞭建設和發展CDMA網絡,2001年將達到1550萬用戶容量。可以預期,今后10年它將以更高的速度發展。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建設CDMA網有利于解決頻率資源緊張、基本建設投資巨大和用戶承受能力相對較弱等實際問題。我們2G發展的一個可能的格局是GSM與CDMAIS-95平分秋色,同步發展,這對于各方面來說,都是有利的。

2.5G的發展正方興未艾。中國移動GPRS網絡的建設目前已覆蓋1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在25個城市投入試商用,容量達到40萬戶。面臨3G能為人們提供高達2Mbit/s的數據率和傳送多媒體信息的挑戰,人們致力于使2G采用一些改進技術以達到提高數據速率的目的。從而產生HSCSD、GPRS和EDGE等一系列GSM的演進技術,采用信包(分組)通信技術,可提供E-mail、ftp、電子商務等服務。目前運營商推出2.5G也是出于可以盡快滿足市場對移動數據服務的需求。同時也為向3G過渡做了技術上的準備。目前已有愛立信、西門子等國外產品在中國市場推出數款GPRS手機。廈新公司也推出一款GPRS手機--A8698。另外,諾基亞、摩托羅拉等也紛紛出臺自己的GPRS產品。但不必諱言,一個窄帶系統用來傳送寬帶業務,即傳送高速數據和多媒體業務,是力不從心的,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在已推出GPRS手機的地區已出現了上網速度慢和影響電話通話的情況就是證明。因此,雖然2.5G有一定發展空間和時間,但終究是一種過渡技術,當人們需要在移動中大量傳送高速數據和多媒體信息時,他們將很可能會選擇具有寬帶特性的3G系統。

總之,對國家來講,無論是繼續擴大2G的應用和發展2.5G,都需統籌兼顧,合理布局,以避免顧此失彼,才能真正促進我國移動通信的推廣應用。

4興利除弊,迎接進入WTO及3G的到來

我國加入WTO,這對于我國進一步開放、發展經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電信業,特別是移動通信的運營業和制造業無疑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所謂機遇與挑戰并存,指的是我國面臨國內外更為激烈的競爭。如果采取正確的措施和策略,我們將在競爭中取勝,求得更大的發展。所謂有利有弊,是指如果在競爭中有所失誤,則將嚴重影響我國運營業和制造業的發展。所謂利大于弊,指的是無論如何,國外資金、技術、產品、人才和管理經驗的大量流入,為我國移動通信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有利的條件,總體上說,我們將贏得這場競爭。

同樣3G從CCIR提出到今天已15年了。經過人們長期的研究開發和技術標準之爭,應該是初見分曉的時候了。世界上各國對3G發展的必要性的共識也是不容質疑的。現在的問題是3G付諸實際商用是否能達到人們預期的性能上、技術上和經濟上的目的和要求。我國對3G的發展應該說起步并不太晚,但決心不大,投資強度不大,動作力度也不大。在國家"863"計劃和"九五"計劃中均有所安排,也有了喜人的成果并提出了TD-SCDMA標準,但與國際上各大國相比,差距較大也是不能否認的。因而,大力發展3G,仍然是我國發展移動通信極為重要的戰略決策,其出發點主要是:

(1)大力發展3G是建立我國移動通信產業和占領未來國內移動通信市場一次難得的機遇。

(2)應把發展3G與發展2G結合起來一同加以考慮,使二者既能滿足當前國內市場的需求又能適應未來的發展。

(3)容量和頻譜利用率的問題是發展移動通信的根本性問題。應盡量采用先進的頻譜利用率的系統。3G的基本技術是寬帶CDMA技術,因而是有很大優勢的。

(4)我國未來2G的發展可能是GSM與CDMAIS-95平分秋色,因而對于3G的三種主流技術:WCDMA、cdma2000及TD-SCDMA均應發展。

(5)我國發展3G應與建立生產制造業結合起來,并盡可能地注入自己的知識產權。同時,國家要加大投入,使移動通信真正成為國家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

5發展未來新一代移動通信(4G),建立我國移動通信產業

3G尚未商用,為什么人們已開始關注發展4G呢?應該說,這種關注不是沒有道理的。一代技術的發展,要經歷提出、研究、實驗、形成標準、批量生產直至最后到客戶手里,大概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1G、2G、3G的發展都是如此。估計4G的發展沒有10年時間是不行的。中國3G的應用估計可能要到2005年左右。到了2010年左右4G可能登上世界歷史舞臺。一般認為,新一代的產品無論在技術上和應用上都應比老一代的產品有"革命性"的變革。因而4G要比3G有明顯的進展。目前對4G雖然尚無明確的定義和規范,但應具備以下一些基本特點:

(1)4G應比3G數據傳輸速率高一個數量級,達到20Mbit/s~150Gbit/s。

(2)主要采用更寬的頻帶,即以廣帶(Broadband)為基礎的技術。

(3)應具有自適應系統分配和適應變化的業務流和信道條件,有很強的自組織性和靈活性。

(4)能綜合多種網絡結構,如固定、移動、廣播網絡,并能加以控制。

(5)能滿足不同用戶不同業務和碼率的要求。

篇5

【關鍵詞】 網絡通信 信息安全問題 信息安全維護方式

在當下科學技術和網絡結構不斷進步的背景下,全世界已經步入了一個全新的信息化網絡時代。當前我國電子類商務業、電子金融、電子政務等各類相關的網絡服務都日益走向成熟,網絡通信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加快生產與生活以及信息之間的交互作用。移動通信信息的安全問題也日益顯現,所以相關工作者要引起重視,立足于目前移動通信信息安全中的題找尋合理的解決維護辦法,更好地促進網絡通訊行業的穩步發展。

一、移動通信信息安全的重要價值

在網絡通信項目建立過程中,整體管控措施較為多樣化,具備高效且開放的優勢,并能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互聯網時代下人們生活和生產中的需求。當前社會各方面發展的較快,程度也較深,移動通信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地擴大中,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移動通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信息安全的問題也日益明顯,網絡通信中有很多不合理的結構,安全系統中的漏洞也能夠讓黑客很輕松的侵入,這不但給網絡通信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也會影響網絡通信的總系統。所以,社會對此高度重視,并提出了相應的信息安全維護的目標,將維護通信信息安全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執行,為更好地實現網絡信息交換提供技術支持,進而讓移動通信信息技術更好地為人們生產生活去服務,更好地完善社會發展下通信技術全面安全的總體目標。

二、移動通信信息安全中的問題

2.1信息結構的問題

就目前的網絡信息情況來看,主要立足于TCP/IP協議,據此來實現移動網絡的數據交互。在對通信模式進行綜合分析的過程中,技術人員要借助樹狀參數結構對整體信息結構進行系統化分析。技術人員要針對網絡連接項目中存在的問題給予一定的綜合化考量,確保管控機制和管理層級的有效性,只有對網絡連接中的漏洞要進行集中處理,才能減少類似于信息竊聽問題以及信息丟失問題的出現。

2.2通信軟件中的信息數數據安全問題

科學的進步帶動了信息通信項目的綜合升級,在網絡通信結構建立的過程中,要借助基礎軟件和系統,這就使得其多元化和開放性優勢得以發揮,但同時也帶來了信息通信的安全隱患。系統運行過程中會遭遇源代碼被黑客攻擊的問題,需要技術人員借助有效的軟件系統和管理框架對信息進行集中處理,提升信息安全性。

2.3網絡攻擊被動性的問題

就當下的網絡環境來看,移動網絡通信中網絡攻擊的方式很多,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攻擊的方式也有較多地創新。為了實現移動網絡信息的安全,就要從各方面開始預防,加強網絡信息防火墻系統的建設,對惡意的攻擊做出一個全面預防的態勢。

三、實現移動通信信息安全的主要策略

1、加強網絡通信系統對IP地址的保護力。在通信項目建立過程中,技術人員要強化對于IP地址的保護能力,借助網絡交換機進行系統的集中管控,提升整體管理層級結構的有效性,并且將TCP/IP組成結構進行綜合解構和數據處理,從而優化整體項目的保護力。技術人員也要對家庭網絡以及企業內網的IP參數進行綜合管控,一定程度上保證地址參數完整,減少攻擊的可能性。

2、對網絡通信信息進行加密處理。在加密技術運行時,技術人員要將管理重點落在設立密碼以及信息加密方面。不僅要集中提升技術結構的有效性,也要從根本上保證整體管控層級的健全和完整,只有優化網絡維護工作的整體質量,才能進一步選取更加有效的機密方式。

3、建構完善的網絡身份驗證系統。系統管理人員要針對具體情況建立具有針對性的管控和處理機制,就要使前兩者能獲得使用權限。在當前網絡資源的運用中,大多數人都會將用戶名和密碼分開保存,這樣是為了更好地避免遺忘密碼或是丟失密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防護私人信息被竊取。但是這類的身份驗證方法只在一定的時間內有效,長期發展下去的話,系統內部的中間環節也會遭到攻擊,所以還是不夠穩定。其次,我們也可以采取輔助的方式來進行驗證,比如安全令牌等,這類方式能提升整體數據處理的可靠性和完整度,進一步提高驗證結構的綜合水平,確保管控結構和管理層級的有效性,也保證其發展結構和科學技術的同步性。特別要注意的是,目前較為新興的技術包括指紋驗證、視網膜驗證等,正是由于其難以復制和偽造,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向信息和數據的安全性。

結語:移動通信信息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安全問題,需要每位網絡工作者在實際工作和研究中探尋更多的信息安全維護方式,為創建一個安全穩定的網絡通信環境不斷努力。

參 考 文 獻

篇6

關鍵詞基因算法,信道分配,信道干擾

1.介紹

在移動通信中,提供給用戶和無線網絡基站之間通信的頻帶寬度是有限的。因此,隨著手機用戶的普及,這個有限的資源成為移動通信系統發展的瓶頸。為滿足信噪比要求,本文從以下三種基本的干擾:同信道干擾,同區域干擾,鄰道干擾考慮來設計網絡。

無線頻率傳播和預期的通信量作為某些信道分配給某個區域時是否會產生干擾的決定因素。通信量也可以用來預測每個區域內所需要的信道數目。信道分配問題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在滿足整個系統無干擾的情況下,最小化所需的信道數,以節約有效的頻率資源。這就是參考[1]中提到的信道分配問題1(CAP1).第二類:在大多數實際應用中,無法提供足夠可用的信道確保無干擾的信道分配,只能最小化整個系統內的干擾,滿足各區域對信道數量上的需求。這就是參考[1]中提到的信道分配問題2(CAP2)。近幾年來,一些啟發式算法(HeuristicApproach)([2],[3],[4])等多種算法被用來解決信道分配問題。但由于算法的一些局限,往往結果并不理想。

基因算法GA的本質:全局性概率搜索算法,是可行的搜索技術,用定長的線性串對問題的解進行編碼,通過復制、交叉和變異等遺傳操作改變個體的結構。個體作為搜索對象。根據適應度進行選擇,決定個體是否參加復制、交叉等遺傳操作,得到的返回值后,代入適應度函數求出子染色體樹的適應度(適應度:表示了個體產生的效益,是個體優秀程度的度量)。取適應度最大的作為最優子個體。

已經有大量的例子使用基因算法GA來解決信道分配問題.例如,參考文獻[12],[19],[20],[21],[22]使用基因算法來解決信道分配問題1(CAP1)。[23]和[24]用公式描述了CAP2,但是它們只對無干擾的情況感興趣。參考文獻[16]中依據基因算法給出了解決信道分配問題2的獨特的公式,在本論文中,就依據這個公式,將無干擾條件作為軟限制條件(Softconstraint),而將各個小區所需要的信道數作為硬限制條件。我們用十個基準(benchmark)問題來進行模擬仿真,并將結果與其它算法獲取的結果相比較。

2.信道分配問題

假設一個無線通信網絡,它有N個小區和M個通信信道。小區i的信道需求(由預期的通信量求出)為Di個信道。電磁波的傳播方式可以決定在頻域中兩個信道之間能保證沒有干擾的最小距離。這些最小的距離存儲在的對稱矩陣C中。我們回顧一下Smith和Palaniswami[4]提出CAP2的數學模型:

其中;.如果,就是說小區j和i分別分配到信道k和信道l。分配所引起的干擾程度可以由張量中的一個元素進行計算,其中是信道k和信道l在頻域中的絕對距離。當時,干擾的程度最大。干擾隨著兩信道間距的增大而減小。減小整個網絡中的干擾程度的問題就可簡化,即:

最小化:

(1)

限制條件:

(2)

(3)上述提到鄰近因子張量P是一個三維矩陣。立方體正前平面對角線被置0的矩陣C。張量的第三向線成線性減少,因此張量的有效深度為矩陣C的最大對角線值,它由遞歸方法生成:

(4)

3仿真結果

在我們的仿真試驗中,采用了參考文獻[16]推薦的方法,初始化一組滿足限制條件的個體。每個個體是一個的矩陣的解。每一行代表一個小區內的分配方案。每一行內的1的數量代表了分配給該小區的信道數目。根據前面介紹的基因算法,進行行間交叉,行內變異的算法。這樣,每次生成的新解都可滿足限制條件。我們用等式(1)來評估每個個體的適應度,并根據適應度來選擇用于生成下一個族群的個體。

果”0”代表無干擾分配。我們可以看出對于HEX2和KUNZ1我們獲得了比其帶爬坡的Hopfield神經網絡算法(thehill-climbingHopfieldnetwork(HCHN))[8]中更好的數據.在仿真過程中,一些參數,例如交叉操作機率,變異操作機率和族群大小都需要去設定.我們是通過反復試驗來設定這些參數的.

到目前為止,許多研究者已經研究了在保證無干擾情況下最小化所需信道數的問題。而本論文則是針對那些實際可用信道數少于無干擾所需信道數的實際問題,研究在有限的信道的條件下來最小化生成干擾的的可行性方案,這將會很有實際應用價值.

基因算法是一個有趣的方法,它是從點到點的全局搜索,在解決優化組和問題時,可快速獲取更優的解?;鶞蕟栴}的仿真結果表明基因算法可得到比其它方法更理想的結果,即在滿足需求限制的條件下,使得信道分配帶來更少的干擾的解決方案.

更高級的基因算法諸如并行基因算法(parallelGA)和微基因算法(microGA)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信道分配問題2,得到更好的結果.基因算法(GA)特別適合于在高速并行計算機上運算.目標函數和限制條件可同時執行,對整個族群操作運算,通過交叉和變異操作生成選取新一代適應度更高的子族群參數。因此對硬件性能要求高,直接關系到運行時間長短,效率問題.

在一臺高速并行機上,基因算法預計能以幾K倍的速度處理很多問題,K是入口尺寸大小。即使要并行的評估的個別問題功能有效性,也可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佳解決辦法。REFERENCES

參考文獻

1K.Smith,“Solvingcombinatorialoptimizationproblemsusingneuralnetworks,”Ph.D.dimerfation,UniversityofMelboume,Australi41996.

2D.Kunz,‘‘SuboptidsolutibniobtainedbytheHopfield-Tankneuralnetworkalgorithm”,BiologicnlCybernetics,vol.65,pp.l29-133,1991.

3F.BOX,~‘‘Aheuristictechniqueforissigningfrequenciestomobile:radionets,”IEEETrans.Veh.Techno/.,vol.VT-27,no.2,pp..57-64,1978.-~

4M.:Duque&to&D.KunzandB.Ruber,“Staticanddynamicchannelassignmentusingsimulatedannealing,”NeuralNehvorkrinTelecommunications.B.YuhasandN.&sari,E&.Boston,MA:Kluwer,1994.

5M.Sengokq“Telephonetrafficinamobileradiocomunicationsystemusingdynamicfrequencyassignments,’’IEEETrans.Veh.Technol..vo1.29,no.2,pp.270-278,1980.

6A.Camst,“Homogeneousdistributionoffrequenciesinaregularhexagonalcellsystem,”IEEETrans.Veh.Technol.,vol.31.no.3,pp.132-144,1982.

7A.Gamst,“Somelowerboundsforaclassoffrequencyassignmentproblems,’’IEEETrans.Veh.Technol.,vo1.35,no.I,pp.8-14,1986.

8K.SmithandM.Palaniswami,“StaticindDynamicChannelAssignmentusingNeuralNetworks”,IEEEJoumlonSelectedAreasinCommunications,vol.15,no.2,pp.238-249,1997.

9E.Falkenauer,Geneticalgorithmsandgroupingproblems.Chichester,England:Wiley,1998.

10R.Matbarand1.Mattfeldt,”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radionetworks”,IEEETrans.Veh.Technoi.,Vo1.42,pp.1421,Feb1993.

11.S.KitqS.H.Park,P.W.Dowd,andN.M.Nasrabadi,“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radiousinggeneticalgorithm”,WirelessPersona:Commun,vo1.3,110.3,pp.273-286,Aug.1996.

12D.BeckmannandU.Killat,“Anewstrategyfortheapplicationofgeneticalgorithmstothechannelassignmentproblem”,IEEETrans.Veh.Technol.,vol.48,no.4,pp.1261-1269,July,1999.

13E.DavidGoldberg,Geneticalgorithmsinsearch.optimization,andmachinelearning.Reading,Mass.:Addison-WesleyPub.Co.,1989.

14K.Deb,“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UsingEvolutionaryAlgorithms”,JohnWiley&Sons,2001.

15LawrenceDavis,HandbookofGeneticAlgorithms.NewYorkVanNosbandReinhold,1991.

16K.A.Smith,“Ageneticalgorithmforthechannelassignmentproblem.”IEEEGlobalTechnohaConference,vol.4,1998.

17DonaldE.Knuth,TheArtofcomputerprogramming:FundnmentalAlgorithms.nirdEdition.Reading,Mass:Addison-WelseyPub.Co.,1997

I8T.Kohonen,“Self-organizedformationoftopologicallycorrectfeaturemaps,”Biol.Cybern.,vol.43,pp.59-69,1982.

19A.ThavarajahandW.H.Lam,“Heuristicapproachforoptimal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mobilesystems,”IEEProceedingsCommunications,vol.1463,pp.196-200,June,1999.

20G.ChahbortyandB.ChaLborty,“Ageneticalgorithmapproachtosolvechannelassignmentproblem~incellularradionetworks,”Proc.I999IEEEMidnight-SunWorkshoponSoftComputingMethodsinIndustrialApplications,pp.3439,1999.

21M.Williams,“Makingthebestuseoftheairways:animportantrequirementformilitatycommunications,”Electronics&CommunicationEngineeringJoumal.v01.12,no.2,pp.75-83,April,2000.

22F.J.Jaimes-Romero,D.Munoz-Rodriguez,andS.Tekinay,“Channelassignmentincellularsystemsusinggeneticalgorithms,”IEEE46thVehicularTechnologyConference,vol.2,pp.741-745,1996.

23W.K.LaiandG.G.Coghill,“Channelassignmentthroughevolutionaryoptimization,”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vo1.45,no.1,pp.91-96,Feb.,1996.

篇7

論文摘要:集群通信從模擬升級到數字、數字集群產業的國產化等問題已經成為業界的熱門話題。無線集群通信領域的市場需求在不斷發生變化,用戶希望享受到更加融合的集群通信業務和更豐富的集群服務。文章主要簡單的介紹了數字集群移動通信的網絡運行體制。

引言

集群通信系統在中國的發展走過了二十多年,從市場應用的角度看,二十多年足足是一個新的技術起步,成熟,甚至被取代的周期。近幾年來針對集群通信方面進行多個專題的討論,從模擬到數字,從共用專網到專用專網,從體制標準到技術創新,從企業研發到市場應用,從社會需求到應急聯動通信等,本論文擬對于數字集群移動通信網絡體制進行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集群通信網絡的概念

集群通信系統是共享資源、分擔費用、向用戶提供優良服務的多用途、高效能而又廉價的先進無線調度指揮系統。對于指揮調度功能要求較高的企、事業、工礦、油田、農場、公安、武警以及軍隊等部門都十分適用,集群通信采用單工或半雙工方式,要求接續時間小于500毫秒,具有調度級別控制等。同時對于集群通信還提出了傳輸集群、準傳輸集群和信息集群的定義。

隨著集群通信的發展和用戶的需求,集群通信也從原來的模擬集群向數字集群過渡。但這種過度并不是簡單的將原來的模擬話音轉換為數字話音和提供數據傳輸功能就可以稱為數字集群了。其實,綜觀國際上提出的數字集群來看,數字集群的標準都是圍繞著用戶的需求而發展起來和提出的。

二、數字集群移動通信網絡的運行

數字集群通信是繼手機、小靈通之后的第三大戰場,正在成為電信領域開發的新重點,運營商、設備商正在展開一場新的角逐。在設計中針對了專業無線用戶的需求,特別適合在政府和商業領域的專網使用。

2.1數字集群通信的標準

TETRA(陸地集群無線電)系統在指揮調度方面應用的比較多,可完成話音、電路數據、短數據消息、分組數據業務的通信及以上業務的直通模式,并可支持多種附加業務。在大區制條件下最大覆蓋半徑56公里。TETRA擴容可以逐步增加模塊化,適用于小、中、大型調度系統;設計組網靈活,既適應于專用調度網,也適應于共用調度網。TETRA話音編碼方式采用代數結構碼本激勵線性預測編碼,具有良好的話音質量,即使在強背景噪聲干擾下也可聽清,話音質量并不像調頻系統那樣隨場強減弱而降低。大量實驗證明,TETRA系統的話音質量比GSM系統好。因此,大量應用于應急、調度、指揮等專網應用系統。

iDEN(集成數字增強型網絡)系統是基于TDMA多址方式的調度通信/蜂窩雙工電話組合系統。它在傳統大區制調度通信基礎上,大量吸收數字蜂窩通信系統的優點,如采用雙模手機方式,增強了電話互聯功能;采用小區復用蜂窩結構,提高了網絡覆蓋能力。選用這種編碼是先進的,但技術公開性不好,價格較貴。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都較好。

2.2數字集群系統設備安全

設備是網絡的基礎,設備的安全是保障網絡安全的基礎,只有保證網絡的物理可靠性,才能保證網絡功能、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基礎設備的可靠性至關重要。

對于交換機,硬件上應實現關鍵部件的熱備份。軟件上,關鍵的用戶數據、配置數據應當及時、定期進行備份。對于基站系統要考慮其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如射頻干擾、雷擊、抗震性能等。基站系統的備用電源應根據基站覆蓋區的重要程度適當配備,以應變突發事件。系統主備用倒換能力是系統可靠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如倒換時間、倒換過程對正在進行的業務的影響等。完善的監控告警機制可大大提高網絡的可靠性,如系統部件可自我診斷和修復、系統可隔離故障模塊、及時產生告警信息。此外,調度臺、終端存儲了用戶的重要信息,這些設備由用戶控制,應由專人維護,以保證相關用戶信息不被外界竊取。數字集群通信系統是一種特殊的專用通信系統,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對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數字集群通信系統的安全要求要大大高于公眾移動通信系統,所以數字集群通信系統運營者必須從各方面考慮如何增強系統的抗災變能力,如何使系統更安全可靠的傳遞信息。只有全面的重視數字集群通信系統的安全問題,才能使數字集群系統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未來數字集群通信技術發展方向

3.1高安全性

數字集群在基站與手機之間,信息完全依靠無線電波的傳輸,很容易被人們從空中攔截,在通話狀態、待機狀態都會泄密,即使關閉電臺,利用現代高科技,仍可遙控打開,繼續竊聽,從中截取、破壞、調換、假冒和盜用通信信息。

3.2高抗毀性

專業移動通信在使用過程可能遇到惡意破壞的人為因素或雨雪災害的自然因素等影響,導致網絡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未來PPDT系統要求可靠、準確地提供業務,具有高的抗毀性和可用性。通常情況下,系統以集群方式工作;在遭遇危害的極端情況下,系統以故障弱化方式或直通方式工作,保證系統能滿足基本的集群業務需求。

3.3高環境適應性

專業移動通信由于它是用于全球的表層和空間,會遇到各種惡劣的氣候、地形和環境;因此,要求通信裝備必須能抗拒酷暑、嚴寒、狂風、暴雨等惡劣氣候條件;必須適應山岳、叢林、沙漠、河海、高空等三維空間的不同地形環境條件;既可車載船裝,又能背負手持,要經得起各種移動體的安裝機械條件;在嘈雜的噪聲環境,要具有背景噪聲濾除功能,使通話對方聽不見噪聲干擾,話音清晰;在高速行駛時,通信不能中斷,質量不能下降,可支持500km/h的高速運行。

四、結論

集群共網畢竟具有它自身的缺陷,那就是這些共網往往是調度功能要相對弱一些,即使是利用與專網相同的系統來組建的共網,也同樣會相對使得調度功能減弱。那些在公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調度系統由于是在原來的系統協議和結構上增加了調度功能,由于原來的體制、協議和系統結構是以公網的電話業務為主而建立的,要想完全能夠符合專業用戶對專網的需求,應該講目前還是達不到的。

參考文獻:

[1]鄭祖輝.數字集群通信漫談[J].電子世界,2003,(12).

篇8

論文關鍵詞:流動兒童,心理問題,對策思考

近年來,有關“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及心理問題等諸多方面都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及學術界不同程度的關注。我們隨手翻閱或瀏覽一下期刊、報紙、網絡,都不難發現有關“流動兒童”的研究資料,其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研究角度更是各有千秋。然而,在實際的現實生活中這些問題依然懸而未絕,甚至有的地方還暴露出了有關“流動兒童”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的形式。如果說“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是關乎整個國民素質的提升的話,那么“流動兒童”的心理問題將決定孩子是否能夠健康成長,將更值得引起重視。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身體生病了,只要對癥下藥,就可以解除病痛,而一個人心理生病了,卻很難用藥解除病痛,更多是需要靠自己的意志克服他人難以想象的痛苦,自己從心理陰霾中走出來,重塑新生。所以,對于一個“流動兒童”而言,筆者認為如果要讓他們順利的“成才”,首先要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尤其是心理健康。本文將以一個“流動兒童”的特殊案例作為個案研究,來探析“流動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與思考,以期引起共鳴。

一、流動兒童的界定

根據《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第二條規定:流動兒童少年是指6至14周歲(或7至15周歲),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在流入地暫時居住半年以上、有學習能力的兒童少年。本文所指的流動兒童是專指父母雙方均不在孩子身邊,并同祖輩或其他監護人一起在異地生活或學習的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人群,他們既是“留守兒童”,又是“流動兒童”。

二、案例“媽媽與孩子的對話”的描述

1、案例背景:

孩子的名字叫與與,男孩,今年6歲。孩子的爸爸是個公務員,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縣做行政領導工作,工事繁忙,當地的自然環境惡劣,縣城海拔4014米,老人,小孩到了那里常常出現缺氧現象,故沒有辦法照顧孩子。孩子的媽媽是一位某某廣播電視大學的老師,去年終于逮住了一個學習提高的機會,到某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也沒辦法照顧好孩子。孩子的爺爺、奶奶也都是年過古稀的老人,而且身體也不好。鑒于這樣的情況,家里孩子上學的問題就成了一個非常棘手的事情,經過多次家庭會議的商議,最后決定讓兩個老人帶著孩子到樂山上小學,因為那里有個孩子的姑姑可以作為臨時的監護人,監管一下孩子的學習。

2、案例描述

就在這個教師節的那個晚上,媽媽撥通了孩子的電話。媽媽說“兒子你現在好嗎?”,孩子說:“不好!”。媽媽問“你為什么不好呀?我覺得我的兒子長大了,都上小學了,很能干呀?”孩子說:“媽媽,我就是不好嘛,因為這里的小朋友總是嘲笑我……”媽媽很是著急的問“兒子他們為什么要嘲笑你呀?”孩子說:“他們說我不是這里的孩子……”說到這里媽媽和兒子都哭著掛斷了彼此的電話。

3、案例分析

這是一個典型的既是“留守兒童”,又是“流動兒童”的案例。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流動到異地求學的過程中,他的心理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表現出一種“寄人籬下”的低落情緒。這是一個剛滿6周歲的孩子,在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兩周時間里,心理竟出現如此大的變化,目前我們還不能斷言說這個孩子有什么樣的心理問題,但從孩子表達的言語里,比如“嘲笑”,已透視出孩子膽怯、悲觀等消極的情緒。如果,這時不能得到及時正確的疏導的話,其結果也是不言而俞的。有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強,也是他自我意識形成的重要階段,他比較注重別人或同伴對自己的評價,同伴“嘲笑”的語言評價他,他會感到自尊心受傷害,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長此以往,他就會變得自卑、沉默、悲觀、孤僻或表現出冷漠、內向、暴躁等極端的性格,同時在行為上表現出程度不同的異常、失范和越軌行為,影響他的正常成長。

這看似一個小小的案例,其實,他也正是目前一類既是“留守兒童”又是“流動兒童”在異地求學階段的生活的一個縮影。他們并不是因為家庭窘迫,而是由于孩子的父母雙方都在自然條件惡劣,教育發展滯后的民族地區工作,無法在自己的親自監護下,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環境,從而致使孩子留守他鄉,異地求學,不免也背上了“流動兒童”的稱號。同時也面臨著“流動兒童”心理危機的困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甘孜藏族自治州,在異地求學的“流動兒童”多達2000人,占整個州內學齡兒童的30%。他們大多留入到成都市的周邊地區,比如溫江、雙流、邛崍、樂山、綿陽等地經濟、文化、教育相對發達的地區。他們中因為戶籍的限制,很少能夠進入當地的公立學校,獲取同等的教育機會,分享優質的教學資源。而是絕大部分由家長花“重金”送如私立(民辦)學校就讀。他們留守他鄉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祖輩監護型,二是他人監護型(即由與父母同輩的親朋好友代管型),三是自我監護型。他們是否能夠健康成長,順利成才,已是社會發展中不容忽視且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流動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

1、家庭核心教育力量缺失下的性格缺陷

心理學研究表明,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盡管兒童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同伴的影響不斷加強。

論文摘要:近年來,有關“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及心理問題等諸多方面都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及學術界不同程度的關注。本文將以一個“流動兒童”的特殊案例作為個案研究,來探析“流動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與思考,以期引起共鳴。

論文關鍵詞:流動兒童,心理問題,對策思考

近年來,有關“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及心理問題等諸多方面都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及學術界不同程度的關注。我們隨手翻閱或瀏覽一下期刊、報紙、網絡,都不難發現有關“流動兒童”的研究資料,其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研究角度更是各有千秋。然而,在實際的現實生活中這些問題依然懸而未絕,甚至有的地方還暴露出了有關“流動兒童”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的形式。如果說“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是關乎整個國民素質的提升的話,那么“流動兒童”的心理問題將決定孩子是否能夠健康成長,將更值得引起重視。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身體生病了,只要對癥下藥,就可以解除病痛,而一個人心理生病了,卻很難用藥解除病痛,更多是需要靠自己的意志克服他人難以想象的痛苦,自己從心理陰霾中走出來,重塑新生。所以,對于一個“流動兒童”而言,筆者認為如果要讓他們順利的“成才”,首先要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尤其是心理健康。本文將以一個“流動兒童”的特殊案例作為個案研究,來探析“流動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與思考,以期引起共鳴。

一、流動兒童的界定

根據《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第二條規定:流動兒童少年是指6至14周歲(或7至15周歲),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在流入地暫時居住半年以上、有學習能力的兒童少年。本文所指的流動兒童是專指父母雙方均不在孩子身邊,并同祖輩或其他監護人一起在異地生活或學習的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人群,他們既是“留守兒童”,又是“流動兒童”。

二、案例“媽媽與孩子的對話”的描述

1、案例背景:

孩子的名字叫與與,男孩,今年6歲。孩子的爸爸是個公務員,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縣做行政領導工作,工事繁忙,當地的自然環境惡劣,縣城海拔4014米,老人,小孩到了那里常常出現缺氧現象,故沒有辦法照顧孩子。孩子的媽媽是一位某某廣播電視大學的老師,去年終于逮住了一個學習提高的機會,到某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也沒辦法照顧好孩子。孩子的爺爺、奶奶也都是年過古稀的老人,而且身體也不好。鑒于這樣的情況,家里孩子上學的問題就成了一個非常棘手的事情,經過多次家庭會議的商議,最后決定讓兩個老人帶著孩子到樂山上小學,因為那里有個孩子的姑姑可以作為臨時的監護人,監管一下孩子的學習。

2、案例描述

就在這個教師節的那個晚上,媽媽撥通了孩子的電話。媽媽說“兒子你現在好嗎?”,孩子說:“不好!”。媽媽問“你為什么不好呀?我覺得我的兒子長大了,都上小學了,很能干呀?”孩子說:“媽媽,我就是不好嘛,因為這里的小朋友總是嘲笑我……”媽媽很是著急的問“兒子他們為什么要嘲笑你呀?”孩子說:“他們說我不是這里的孩子……”說到這里媽媽和兒子都哭著掛斷了彼此的電話。

3、案例分析

這是一個典型的既是“留守兒童”,又是“流動兒童”的案例。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流動到異地求學的過程中,他的心理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表現出一種“寄人籬下”的低落情緒。這是一個剛滿6周歲的孩子,在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兩周時間里,心理竟出現如此大的變化,目前我們還不能斷言說這個孩子有什么樣的心理問題,但從孩子表達的言語里,比如“嘲笑”,已透視出孩子膽怯、悲觀等消極的情緒。如果,這時不能得到及時正確的疏導的話,其結果也是不言而俞的。有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強,也是他自我意識形成的重要階段,他比較注重別人或同伴對自己的評價,同伴“嘲笑”的語言評價他,他會感到自尊心受傷害,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長此以往,他就會變得自卑、沉默、悲觀、孤僻或表現出冷漠、內向、暴躁等極端的性格,同時在行為上表現出程度不同的異常、失范和越軌行為,影響他的正常成長。

這看似一個小小的案例,其實,他也正是目前一類既是“留守兒童”又是“流動兒童”在異地求學階段的生活的一個縮影。他們并不是因為家庭窘迫,而是由于孩子的父母雙方都在自然條件惡劣,教育發展滯后的民族地區工作,無法在自己的親自監護下,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環境,從而致使孩子留守他鄉,異地求學,不免也背上了“流動兒童”的稱號。同時也面臨著“流動兒童”心理危機的困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甘孜藏族自治州,在異地求學的“流動兒童”多達2000人,占整個州內學齡兒童的30%。他們大多留入到成都市的周邊地區,比如溫江、雙流、邛崍、樂山、綿陽等地經濟、文化、教育相對發達的地區。他們中因為戶籍的限制,很少能夠進入當地的公立學校,獲取同等的教育機會,分享優質的教學資源。而是絕大部分由家長花“重金”送如私立(民辦)學校就讀。他們留守他鄉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祖輩監護型,二是他人監護型(即由與父母同輩的親朋好友代管型),三是自我監護型。他們是否能夠健康成長,順利成才,已是社會發展中不容忽視且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流動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

篇9

【關鍵詞】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通信終端;運營平臺

引言

隨著移動通信傳輸網絡建設的不斷擴大,移動通信網絡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傳輸網絡結構愈加錯綜復雜,使用人群過多,導致移動通信網絡傳輸過于頻繁,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相應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問題。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問題,直接會影響網絡服務質量,從而導致移動通信用戶流失、移動通信用戶不滿等問題。因此,研究和分析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問題,對移動通信企業而言顯得至關重要。

1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性存在的問題

1.1非授權訪問的信息安全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通信網絡已經在各行各業使用。隨著使用范圍的不斷增加,不可避免會產生相應的安全隱患,這些安全隱患若是不能及時解決,嚴重影響網絡用戶的生命財產安全。在現實的網絡世界中,計算機軟件或網絡系統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這些缺陷和漏洞容易導致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木馬病毒的植入,從而導致網絡用戶的個人信息和財產損失。此外,在信息傳輸的過程中,由于網絡本是缺陷因素,容易被相應的不法人員截取或竊聽數據,從而導致網絡資源的丟失。

1.2通信終端的安全問題

移動設備是接受移動信號的關鍵設施,然而移動設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移動設備的安全隱患主要體現在是移動設備上,因為移動設備作為一種信息承載的物體,容易遭受損壞損毀、信息泄露、物件丟失等風險,不可避免會給移動通信帶來安全隱患。同時,由于手機軟件病毒不斷增長,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到通信終端的信息安全。軟件病毒是當下威脅手機安全的重要因素,通過在軟件中置入相應的病毒,從而破壞手機運行體系,導致手機無法正常工作,從而獲取使用者的銀行賬戶、通訊記錄等個人信息。

1.3移動網絡運營平臺安全問題

移動網絡運營平臺是移動通信安全的基礎,然而在現實中由于平臺管理的不規范,平臺的類型千差萬別,用戶難以區分運營平臺的真偽和優劣。在平臺開發過程中,相關的網絡運營技術缺乏相應的論證,存在諸多漏洞,而移動網絡運營對此缺乏一定的管理以及應急機制,從而導致這些平臺出現一系列的問題,進而產生相應的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問題,如通信被竊聽、通信雙方身份欺騙、通信內容被篡改等。此外,由于通信媒介的不同,信息的傳輸與轉換也可能產生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問題。

1.4網絡安裝結構不合理問題

在移動通信網絡傳輸的過程中,還存在組網和設備安裝不規范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或者間接影響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在設備和線路安裝方面,往往會出現長鏈型、星型甚至是錯綜復雜的網絡型的結構。這些混亂的網線結構很容易降低信息傳播速度,誘發電線短路、火災等自然災害。所以,在網絡安裝結構方面,應該聘請專業人員做好規劃工作,避免了通訊網絡組網結構的復雜混亂,保證了移動通訊網路傳輸的安全性。

2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性的相關措施

2.1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的加密措施

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都是相對的,絕對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可以通過對移動通信網絡整個傳輸過程加密,實現數據的相對安全傳輸。傳輸過程加密,即使被人嗅探,也很難破解出具體的傳輸內容,從而實現數據的安全傳輸。要保障移動通信的傳輸安全,應該注重加密措施。加密措施是保障現代移動通信的傳輸安全的有效措施。加密措施主要有兩種方式:①對稱算法;②非對稱算法。對稱算法作為一種加密手段,主要體現密鑰的通用性上,即是在加密和解密中運用相同一種密鑰。運用同一種密鑰實施加密的方式比較多,主要有IDEA、RC2/RC4、AES、DES等,對稱加密方式的加密速度比較快、加密操作相對簡單、加密的安全系數比較高,被廣泛運用各個行業中,用于保護相應的加密文件。但是,這種加密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必須要在公共傳送系統中使用安全的方法交換密鑰,這個問題便是密鑰分發問題,而且密鑰更換困難,經常使用同一密鑰進行數據加密,不注重更換,給黑客提供了過多的機會和時間。與對稱算法不同,非對稱算法打破以往的局限,不再是采用相同的密匙,而是采用一種不對稱的密鑰進行加密,具體而言,便是運用公鑰進行加密,而后運用私鑰進行解密。公鑰是可以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獲得,數據發送人用公鑰將數據加密后再傳給數據接收人,接收人用自己的私鑰解密。

2.2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的數字證書

要保障移動通信的傳輸安全,使用數字證書也顯得尤為重要。數字證書保護是保護密鑰的安全、可靠的有效憑證。在移動通信中,企業應該充分認識數字證書的作用和意義,使得密鑰和數字證書鞥能夠在移動通信中被充分應用。另外,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方面也可以采用防病毒技術。防病毒技術能夠有效地進行病毒查殺、病毒實時監測、新病毒迅速反應、快速方便的升級與系統兼容性等方面,以保證移動設備終處于較好較穩定的工作狀態。

2.3合理網絡安裝結構

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規劃線路鋪設和傳輸節點,避免出入局同纜。傳輸線路可以實施SDH的方式加以環路保護,重要的傳輸線路可以實施網狀網的方式加以保護。在選取傳輸設備時,若是在同一環路上的設備,應該注重設備的廠家和型號的一致性,并對設備進行過壓保護,以保證設備能夠良好運行。此外,要注重傳輸設備的工作電壓的穩定性,以保證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

3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通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是移動通信企業的重要責任,也是時展的必然要求。移動通信企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的加密措施、數字證書、合理網絡安裝結構等措施,解決非授權訪問安全問題、網絡運營平臺安全問題、通信終端的安全問題、網絡安裝結構不合理問題,從而有效保證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為移動用戶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網絡服務。

參考文獻

[1]張艷.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性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2(45):82.

[2]鄭思疑.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性分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6,58(11):254~255.

[3]趙霞.移動通信傳輸網絡安全性探討[J].電子測試,2013,25(44):279~280.

[4]熊可成,田建武,呂江歌.移動通信傳輸網絡安全性能的提升對策探究[J].河南科技,2013,14(17):20.

[5]王曉鳳.移動通信網絡傳輸安全性探討[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23(03):230.

[6]郭凱.移動通信傳輸網絡安全性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5(78):101.

篇10

【關鍵詞】應急保障方案;移動通信網絡;原則;現狀;問題;策略

在發生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移動通信網絡的基礎設施會受到一定的破壞,當這些破壞出現的時候,就充分考驗著移動通信網絡運營商在應急保障方面的能力和作用?;谶@一點,我國最主要的三大移動通信網絡運營商分別制定并不斷完善應急保障方案,為我國政府部門在應對突發自然災害和重大歷史事件的時候,能夠在通信方面得到良好的保障。尤其是在自然災害發生的時候,運營商所制定和落實的應急保障方案,不僅能體現自身移動通信網絡的穩定程度,同時也為受災群眾帶來了移動通信方面的保障,使政府及相關援救部門,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受災情況,可以迅速做出應急反應與災害處理意見,確保以應急保障正常運轉。

1.移動通信網絡構建中制定應急保障方案的原則

在移動通信網絡構建中所制定的應急保障方案,應當具備以下幾點原則:一是要堅持安全通信原則,要充分考慮到應急保障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問題,在處理突發事件的工作中,要充分體現安全通信原則,避免不必要的安全問題發生;二是要堅持遵紀守法原則,不得在構建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中涉及到違法違紀行為,要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在應急保障機制建立方面的基本準則;三是要堅持領導統一、分級負責的原則,通過應急保障總指揮處的工作調度,向下一級部門、單位進行應急處理任務分配,并將責任具體到人;四是要堅持快速反應的原則,通過構建移動通信應急快速反應機制,在第一時間內對收到的指令、信息進行解讀與應急處理;五是堅持常備不懈的原則,未雨綢繆,做好應急保障日常工作,并定期進行應急通信保障演練,以便在真正出現突發事件的時候,能夠正常有序的開展應急保障工作;六是要堅持網絡能力最優化原則,如在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應該將移動通信應急保障的中心放到災區人民的救援工作上,最大限度的發揮移動通信網絡運營商的應急保障的網絡能力。

2.移動通信網絡構建的應急通信現狀與問題分析

2.1 移動通信網絡構建的應急通信現狀

從目前世界各國在應急通信保障方面的研究與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這無疑是一個世界級的通信難題,這是因為在自然災害發生的過程中,對保障移動通信網絡正常運行的基站設備等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通信受阻成為了最普遍的情況。

因此,筆者結合自身在移動通信網絡方面參與應急保障工作的經驗,將現階段我國移動通信網絡構建的應急通信現狀總結如下:

第一,各大移動通信運營商的基礎應急保障工作已經初步建立,但是由于自身技術問題的局限,所以在突發自然災害的情況下,部分地區的應急通信仍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應急通信保障的基礎建設工作。

第二,應急通信主要是移動通信網絡運營商與政府之間進行合作,通過應急保障體系來加強對突發事件的處理,確保事件處理及時到位。

第三,應急通信保障所憑借的通信技術,主要還是依靠基站設備等,當基站設備等受到損害的時候,就很容易導致應急通信保障失去作用。

2.2 移動通信網絡構建的應急通信問題分析

結合我國2008年發生的汶川地震應急通信情況,筆者將移動通信網絡構建的應急通信問題總結為以下幾點:

(1)在地震發生后,由于人們受到驚嚇,所以都迫不及待的通過手機、固定電話、網絡平臺等,向各自的親人發送信息,在短時間內導致應急通信保障系統被堵塞,移動通信電話的接通率也就很低。

(2)由于公眾移動通信網絡與應急保障通信網絡未細化區分,所以在當時導致了黨政軍的移動通信指揮失去通信作用,必須要借助于衛星電話等,才可以實現通信指揮,極大的影響了對地震救援的指揮效率。

(3)地震的破壞力,對支持移動通信網絡服務的基站設備、電力設備等造成了巨大的損壞,導致供電受阻、基站無法正常運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地震過后,有近60%的移動通信網絡用戶被迫退出了服務器。

3.優化移動通信網絡構建應急方案的合理策略

3.1 深入學習國外在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方面的經驗

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該國政府與民眾對地震的防范十分系統,在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方面的措施也遠遠領先于我國,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學習其完善的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體系,在建設傳輸設施的時候,進行設施備份,防止因為主設施受損就無法正常運行的情況發生;對移動通信網絡的重要節點分布,要防止被集中摧毀的可能,進行合理的基點設計與建設;在應對地震上,運用移動通信網絡新技術,減弱地震干擾波對通信信號的影響;在移動通信網絡運營商方面,可以建立“運營商相配合”的機制,即不同的移動通信網絡運營商,在地震發生后,可以互相享用沒有受到破壞的光纖資源、通信線路等。

美國在這方面也有著很多先進的技術與應急保障處理手段,如美國的移動通信網絡運營商,對自身網絡進行了加固,充分利用衛星等無線通信設施,進行通信備份,同時擴大了EV-DO網絡的覆蓋面積,進一步強化了交換機;在移動通信設備方面,加固了通信天線與基站設備等;在備用電方面,對移動通信網絡運營商所使用的電源等,配備永久發電機、備份電源等;在救援中心方面,建立了一大批、合理布點的呼叫救援中心,專門處理因為突發事件出現的呼叫服務;在信號檢測方面,成立了專業的信號測試隊伍,對移動通信服務運營商所覆蓋范圍內的信息質量進行測試等。

3.2 加強完善我國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體系,加大技術研究與人才培養力度

從目前我國已有的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技術和相關手段來看,主要是對重要的通信設備進行冗余、備份,對突發事件的公眾通信渠道進行流量管控,以及采用無線集群系統等。在我國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體系的完善方面,需要我國移動通信運營商和政府部門,加大移動通信服務基礎設施的完善力度,具體、系統的制定應急保障方案,并加強對民眾自然災害通信意識的宣傳工作,促使民眾在發生自然災害后,能夠不慌亂的進行移動通信使用,給災難應急處理部門的通信提供暢通的通道。

4.總結

移動通信網絡構建的應急保障方案的優化,應當遵守相關原則,全面、深入的分析我國移動通信網絡在應急通信保障方面的現狀與問題,深入學習國外在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方面的經驗,加強完善我國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體系,加大技術研究與人才培養力度,從而推動我國政府、移動通信網絡運營商在應急通信保障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金雅飛,吳文敬,王景麗.極端情況下的應急通信保障方案分析[J].現代電信科技,2013(05).

[2]黃劍春.關于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方案的優化[D].北京郵電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