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耗企業如何節能減排范文
時間:2023-10-11 17:25: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能耗企業如何節能減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字】節能減排 問題 改進建議
1.節能減排是當前工作的重點領域
今年是實現“十一五”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的關鍵一年,節能減排工作正在全國范圍內緊鑼密鼓地展開。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建立現代節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黨和人民的長遠選擇。政府要在節能減排事業中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充分認識并準確界定政府與市場在節能減排事業中各自的作用范圍和邊界,做好節能減排工作。
2.節能減排工作的現狀及問題
2.1對節能工作政府投入資金不夠,支出結構有待完善
在節能減排工作方面,政府預算中沒有經常性預算支出。用于節能減排的政府投入仍處于不穩定的狀態,支出結構大多側重于研發和生產領域,而在節能產品的其他相關領域(如銷售、服務、信息傳播等方面)幾乎鮮有涉及。近幾年,盡管我國節能總投資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但由政府預算安排的節能投資占節能總投資的比例不足5%。目前整個節能事業既缺乏順暢的資金渠道又缺乏充足的財力保障。
2.2國家對于節能減排的激勵作用仍然十分有限
近年來,盡管我國政府頒布了有利于節能減排的資源環境稅收政策和消費稅的結構調整政策,但是由于這兩種稅收的作用對象狹窄,因而對我國主要節能設備和產品的生產及推廣使用收效不大??上驳氖?企業所得稅的兩稅合一,內外資企業同等待遇解決了多年來我國內外資企業面臨的兩套稅制問題。兩套稅制把大量的稅收優惠給與了外資企業,而未能按國家的宏觀政策導向建立稅收優惠。這種稅制安排不僅造成了內外資企業的稅負不公,而且對國家鼓勵的清潔發展,對能源的高效率利用都是極其不利的。此外,我國的進口稅收政策也存在類似的問題,亟待解決。
2.3對低能效產品和高能耗產業缺乏相應的懲罰性措施
對低能效和高能耗產業的懲罰性措施少且懲罰力度不夠,甚至對部分高能耗產業(行業或企業)仍然存在一些財政補貼制度。如我們所熟知的電石、硅鐵、電解鋁等高能耗企業都擁有相對可觀的利潤,而這些利潤多是以資源的極度耗費和生態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對于低能效產品和高能耗產業,世界各國多制定嚴格的準入制度來限制其發展,而我國的實際情況是,近兩年電解鋁行業仍存在著高額利潤,以至出現了這些高能耗產業投資、生產過熱的局面。出現這類問題的根源在于目前我們對于低能效產品和高能耗產業,除個別情況采取了強制性行政淘汰手段外,缺乏經濟上的限制措施。而且,當前的資源稅也難以發揮節約能源的功能作用。另外,在限制低能效產品和高能耗產業發展方面,財稅政策也基本處于空白,相應的環境稅制如碳稅等尚未有效運轉。
3.未來對于節能減排工作的政策建議
3.1加強政府資金投入
在我國現有的財政預算支出科目中,已經單獨設立了環保支出科目。但是仍然沒有節能支出科目。實際上環保和節能是相輔相成的。做好節能減排工作,不僅能夠提高資源使用效率,而且對生態環境保護也有重要意義。針對這個問題有兩種解決途徑,一是可以考慮拓寬目前的環保支出科目范圍,設立一個“環保與節能”支出科目。二是單獨增設一個節能支出項目。實質上,擴寬現有科目還是單獨增設一個新科目純粹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問題的關鍵是保證節能支出作為一個經常性支出項目得以確立。同時,這個節能支出項目還應該隨著經濟的增長,保持一定的增長比例。為此,可以把每年增加的一部分財政收入專門用于節能預算資金,還可以通過調整現有預算支出結構,壓縮或削減其它支出項目來解決一部分節能基金。
3.2實行有利于節能減排的政府采購政策
為了緩解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所面臨的能源緊張和環境質量的雙重壓力,根據中央精神,我國應該加快節能產品政府采購的步伐。一方面,政府采購要從已經得到認證的那些節能產品中,選擇社會需求量大而且節能效益顯著的產品,然后再逐步拓寬政府采購的范圍。另一方面,可以總結近年來政府采購節能產品的工作經驗,部署下一步工作的重點領域。
3.3加強節能減排事業中政策手段的獎懲力度
首先,通過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促進國家節能戰略目標的實施,這需要從當前經濟發展的全局著眼,多方引導,突出重點,充分發揮企業所得稅制度在促進節能減排方面的政策效應。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要充分考慮目前我國節能減排的總體要求和各企業節能減排自身的特點;另一方面,還要考慮企業所得稅制度的政策功能特征及其作用規律,實事求是的設計出既科學合理又簡便易行的企業所得稅節能優惠政策體系。
其次,能源稅是對化石燃料中的能量征稅。通過征收能源稅,可以促使高能耗和高污染產品(如化石燃料)的價格上漲,從而調控能源消費,使這類產品的消費量下降。通過抑制化石燃料的消費,還可以達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從政策的長期效果來看,能源稅的征收還可以對生產企業產生長期的動態激勵作用,促使企業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開發清潔生產技術以及資源節約型技術的創新中去。
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節能不僅是國際化的大趨勢,也是基于中國國情的一個正確選擇。節能減排是確保我國未來能源安全,促進中國經濟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安排。我們要逐步完善相應措施機制建立一個節能型社會。
參考文獻:
[1] 蘇明,傅志華,包全永,鼓勵和促進我國節能事業的財稅政 策研究,2005年5月.
[2] 劉群,如何有效促進節能減排,節能與環保,2008年第3期
[3] 周波,杜亞麗,促進節能減排的政策選擇,大連海事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
[4] 朱曉沖,畢麗,促進節能減排的政策研究,經濟縱橫,2007 年第7期.
篇2
一、“綠色建筑”需要節能材料
“綠色建筑”中的“綠色”并不是前些年盛行的所謂增添綠化率,例如屋頂花園、立體綠化等。此處的“綠色”是一種代指象征,指的是更加貼近自然,即對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不必要的自然環境破壞。綠色建筑強調不能破壞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和綠色生活、可持續發展有相似的地方。綠色建筑是建筑領域的一大創新概念,符合當前建筑界對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的主流追求。當今世界的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世界各國的資源損耗、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演變成影響全球總體環境和能源使用、物價基數的重大問題。溫室效應加劇使得全球海平面上漲,已經對全人類的生存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據統計發現,國內的建筑業廢氣排量已經達到了全國廢氣總排量的一半,已經成為了我國污染較大的幾大行業之一。建筑行業的能源消耗也非常大,建筑所用的耗材也較多,諸如水泥、木料、石材等建材的需求量極大,而且也導致了生產和運輸的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正因如此,建筑產業必須加快“綠色建筑”的大力推行。推廣和發展“綠色建筑”新型建筑經濟,已成為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優化經濟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保護自然環境多項目標的一大重要途徑。
二、節能材料在建筑領域中的優勢
節能材料有效彌補了傳統建筑材料的使用年限較低的缺陷,而且還解決了傳統材料的高能耗、高報廢、高造價問題。節能材料在建筑領域的顯著優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相關政策要求。
我國在認識到建筑污染問題后,及時制定了相關的減排節能政策,號召建設低碳社會、推行綠色生活。隨著國家多年的不斷努力,環保理念深入民心,眾多的節能材料應運而生,并被大量運用到建筑行業。國家提出要“節能減排”,狠抓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和行業,所以,選用節能材料是有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相關政策要求的。
2.有助于推動清潔生產的大力推進。
很多建材商響應國家號召,都已經積極進行了材料的創新開發,這才使得節能材料有了市場營銷前提,并慢慢取得了長足發展。節能建材同時具有較高的建筑適用性和環保循環使用性,是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建材。因此,選用節能材料是有助于實現建材的清潔生產的。
3.對節約資源和降低能耗十分必要。
推廣和使用節能材料,最初和最終的目的,就是幫助建筑行業扭轉高能耗、高污染的舊有生產和發展模式,實現建筑行業向“環?!焙汀肮澞堋钡挠行мD變。選用節能材料有助于實現降低能耗、節省資源的目標。因此,必須加大對節能材料應用的必要性認知度,確保建筑行業盡快實現節能減排目的。
三、節能材料在建筑領域中的應用
節能材料一經問世就備受建筑業界贊賞和大力追捧。節能材料也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建筑領域中,為建筑節能貢獻了不小的力量。節能材料在建筑行業的主要應用包括以下幾方面:
1.墻體材料。
外墻墻體是當前建筑行業使用節能建材最多的一個具體應用,占到了應用總數的三成左右。環保節能的新型外墻材料,使得保持建筑物內部冬暖夏涼的目標有了實現的可能。它不僅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性能,更為業主創建了更舒適的居住場所,有效提高了建筑物的宜居性。外墻墻體材料的技術創新,給建筑物帶來了更多面的使用功能和更好的使用體驗。
2.室內裝飾材料。
節能建材的一大主要發展趨勢就是,增添環保因素。以室內裝修的涂料、油漆為例,新型的墻面裝飾材料能夠減少甲醛、氡和氨等有害人體健康物質的揮發,甚至可以反向吸附或消除這些有害氣體。環保型建材在室內裝修的大量運用,不僅提升了室內裝修材料的選用標準,而且更有利于人體健康,大大減少對噴涂工、油漆匠和居住者的健康損害。以環保涂料為典型的室內裝修新建材,必然會得到進一步的受眾認可和研發推廣。
3.綠色節能建筑。
隨著節能減排大目標的確立和建筑行業高能耗、高污染弊端的不斷暴露,我國已經開始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理念,鼓勵建筑行業使用綠色節能環保的新型建材。以期通過綠色建筑的高速發展帶動建材制造業的盡快轉型和生產優化。從當前國內的綠色建筑發展角度來看,節能材料必然是建筑行業筑造綠色建筑的不二之選。綠色建筑的進一步推廣發展也必然會帶動節能建材的再度創新。
四、環保型建筑節能材料的推廣意義和策略
從建筑行業的整體發展歷程來看,時至今日建筑行業對環保建筑、綠色建筑的關注度和追求度越來越高。隨著節能減排和綠色生活的不斷推廣,人們對綠色環保的消費需求也越來越高。使用節能材料、推進綠色建筑,從宏觀角度而言是滿足國家對建筑行業的要求,并且符合節能減排目標的。近年來,新型建材不斷涌現和發展,綠色環保、可循環使用、低污染、高防治,都是這批新建材的顯著特點。對于“節能”和“環?!钡纳罨斫夂筒粩嘧非螅厝灰矔偈菇ú牡纳a制造商進一步加大研發和應用力度,引導建材行業走向良性競爭、快速健康發展的發展新方向。因此,大力推廣節能材料對建筑行業、建材制造業都有著重要的科學發展意義,有助于加速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和優化提升目標。如何實現節能材料的有效推廣,可以考慮從下列幾方面著手進行:第一,國家政府和相關部門對于建筑行業和建材制造業的發展和整治,有著不可推卸的重大監管作用。因此,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一些推廣講解活動,提高建筑行業和建材制造業對節能減排和綠色建筑的必要認知。與此同時,還可以實現節能建材制造企業和政府部門的良好對接,有助于此類企業樹立較好的企業形象和社會形象,有助于社會公眾對它們的了解和認知度,從而提高消費可能,甚至實現融資擴產目標。第二,材料研發和技術創新也不能過于盲目,必須要以滿足建筑使用條件為科研目標。推廣新材料也必須以符合建材行業的節能環保要求為目標。只有建材行業首先認可了,新型建材才能夠有自己的市場和應用前景。建材行業還可以通過推廣優秀產品促進整體行業的優化提升,搭建建材行業的發展服務平臺,最終實現推廣和發展新型建材的最終目的。
五、結語
篇3
2010年9月27〜28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主辦的“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經驗交流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楊學山副部長出席并在會議上指出:“節能減排是當前十分重要和緊迫的工作任務,兩化融合是促進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p>
節能減排初現成效
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的成長,隨著產業格局的調整以及生產技術的升級,中國工業進入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然而在此過程中,仍面臨著資源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投入產出率低等問題。在這種形勢下,節能減排成為當前中國工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國家提出了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在這一道路上,利用信息化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成為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
節能減排直接關系百姓生活
當前,在鋼鐵、石化、有色、建材、輕工、紡織、裝備、信息產業等行業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工作中,涌現出了一些典型企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和初步的經驗。
楊學山將這些經驗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企業利用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降耗正在從單一的環節向集成的、綜合的方向轉換;第二,在產業園區、產業聚集區等更廣闊的范疇進行統籌協調,更大范圍、更大程度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第三,各地方、各行業推進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的機制有了不少創新;第四,信息技術在促進工業企業節能減排降耗的過程中,催生了新興的服務業;第五,信息通信技術為政府主管部門調控、監測節能減排工作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作為國有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的中石油公司,建成了一批覆蓋20多萬口油氣水井、1000余套煉化生產裝置、4萬公里油氣長輸管道的生產運行管理系統,大幅度提升生產運行效率和精細化管理水平。中石油搭建了三大信息化工作平臺:一是功能全、用戶多的健康安全環保管理系統,做到了污染源實施監控、超標異常排放情況的在線提醒;二是能效改進管理等信息系統,實現了煉油能耗統計與上報、節水專項管理、重點能耗設備實施監控等功能;三是搭建了碳交易電子競價平臺,完成了中國首筆二氧化硫排放指標電子競價交易。截至2009年年底,中石油累計實現節能量750萬噸標煤、節水量2.64億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率、化學需氧量排放削減率分別達到12.9%和33.4%?!拔覀兗訌姽澞軠p排組織管理體系建設,使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各方面緊密合作,才能確保節能減排工作的成功。在下一個時期,我們將繼續深化已建信息系統應用,大力推進物聯網建設和應用,持續提升信息化自身節能水平,引進云計算、虛擬化技術,建設綠色數據中心,從而減少地區公司機房數量,以達到降低數據中心能耗的目標?!敝惺凸靖笨偨浝硗跻肆终f。
中國鋁業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鋁供應商,近年來,為了促進節能減排,他們設立了相應的節能減排管理機制,制定了《信息化管理辦法》、《節能減排目標考核暫行辦法》等三十多項制度以確保節能減排指標的完成。據中國鋁業公司副總經理呂友清介紹,中國鋁業公司的ERP項目是從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的,至今系統穩定運行,通過對統計、庫存和銷售的有效管理,建成了覆蓋所有企業的信息化網絡、視頻會議、語音通信系統和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重大污染源的重點監控,對企業污染物的排放定期統計分析。利用信息化后,較2005年每噸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綜合能耗分別下降了26%、2.34%、16%;二氧化硫、化學需氧排放量、工業粉塵排放分別減少了41%、76%、32%?!敖陙?公司投入20多億元用于科研,成功研發并推廣應用了一大批信息化、節能減排科技成果。十一五期間公司投資約300億元,進行了以信息化、節能減排為主要內容的結構調整。公司總部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資達5.33億元?!眳斡亚褰榻B。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國商人和英國商人合資在青島創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它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啤酒制造廠商之一。經歷了百年發展歷史之后,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對信息化建設也提出了“業務領先,總體規劃、分布實施、量點突破、持續改進”的新策略,建立了營銷、物流、生產、采購、財務、HR、KM知識管理等信息交流、共享的ERP系統,實現了青啤在各種經營活動中精細化成本管理,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成本浪費的現象。此外,他們還對生產環節的設備進行改造,實時獲取各項技術質量參數,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資源損耗和污染排放?!敖陙?公司每年為個生產環節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的投資約5000萬。冷凝水回收利用、糖化熱能回收、二氧化碳和沼氣回收再利用等,各項能源、資源消耗指標呈逐年下降趨勢?!鼻嗥〖瘓F副總裁黃克興說。
眾所周知,紡織行業也是一個資源依賴型產業,高耗能不僅增加了碳排放,同時也削弱了紡織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在利用信息化實現節能減排上不遺余力,創建了一套全新的現代化紡織用電的管理模式,實現了電能管理的精細化。在近十年的信息化建設中,建成了由傳感網、ERP和電子商務組成的信息化體系。其中,在線電能檢測監控系統能自動采集實時的電壓、電流、功率因數等,并通過文字、聲音的形式報警,使調度人員能實時掌控系統狀態,分析歷史數據,制定用電計劃,核算用電成本。其2009年節能技術投入達到117.8萬元,單位能耗和勞動力成本亦下降,實現年節電1224.8萬千瓦時,節省電費781萬元。
浙江省是全國印染大省,印染行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能源消耗非常高,能耗成本占據印染加工成本的30%以上。浙江省兩化融合的切入點選擇了印染行業。自2008年以來,已有超過200家印染企業開展了信息技術應用改造,減少染化料等庫存30%以上,提高水資源利用率25%,減少污水排放30%以上,綜合減少能耗30%以上,節能減排效果明顯。浙江省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黃憲法副處長對浙江省近年來的節能減排工作感觸頗多,他表示:浙江省在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中,大力助推傳統產業節能減排,率先推進印染行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著力解決印染行業高耗能、高排放問題。一是優化政府調控政策體系;二是以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為契機;三是推廣應用節能新技術和新產品,從而實現了“十一五”的節能降耗目標。
對于未來下一步工作,楊學山提出進一步要求:要把通過信息化來促進節能減排納入到企業的總體發展戰略;企業在技術改造、流程優化、循環利用、管理等各個環節,都要用融合的思路將企業節能減排降耗和信息技術運用緊密連接在一起。
節能“任重” 減排“道遠”
楊學山副部長在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經驗交流會上指出,在看到成績和經驗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問題和矛盾,對經驗的總結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對以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降耗工作的認識亟需提升,工作思路仍需進一步明確,不同行業、地區和企業的發展差距還很大,相關的信息技術服務業的覆蓋度和深度還不夠,相應的政策保障措施還不完善等,這些都是發展中必然面臨的問題,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著力解決。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楊鐵生副司長也表示: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節能減排水平是促進管理、技術創新的重要方法,加快信息技術、環境友好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和資源節約技術的融合發展,形成低消耗、可循環、低排放的可持續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推動重點設備的數字化、自動化,逐步開展重點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研究開發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數字解決方案,建立節能環保的信息平臺,是完成今后兩化融合推進節能減排的重點任務。
毫無疑問,信息技術已成為企業管理體系的強有力支撐和加速傳統制造工藝和流程升級的重要手段,是促進節能減排的有效方式。盡管在“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的成效開始顯現,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實效,但是否意味著中國已進入能耗低負荷階段?結論還為時過早,在整個節能減排工作中突顯出的幾個問題,已成為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絆腳石。
首先,信息技術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應用在政策引導上還顯不足,信息技術應用的領域和深度仍比較有限,未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應用在促進節能減排方面的巨大潛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技術水平的提高。用信息技術實現節能減排,目前還存在著思想上的障礙,一些企業對此尚未形成清晰的認識,思想觀念上還有待于提高。
其次,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到相關領域和行業,還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有一定的具體措施加以保證。政府及相關部門在信息技術推廣上給予企業支持仍然需要加大,為企業發展提供機會,創造條件,積極推動建立面向行業的信息技術應用支撐服務體系。與此同時,信息技術中介公司或節能公司的建設上也欠完善,并未形成較好的市場推廣環境。此外,以法律手段加強資源整合、理順機制體制、完善工作體系,營造更加有利的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環境和條件也需及時整合。
第三,全社會對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發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的認識仍有不足。還需要進一步把推進兩化融合與促進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把信息化改造作為節能技術改造與技術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挖掘新的節能潛力的重要支撐手段,針對不同行業、領域的具體情況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第四,大部分地區制定并實施了預警消耗方案,但是個別地區的預警消耗方案缺乏針對性,不具可操作性。如方案當中的調幅對象不確定,調幅過程不具體,任務不明確等,造成實施過程的盲目性。其中個別地區在預警實施方案中簡單化,在社會上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第五,高耗能行業增長比較快,2009年下半年電子、鋼鐵、石油、石化等六大行業增長了17.2%,呈現了高速增長的態勢,這樣的趨勢無疑給節能減排雪上加霜。
第六,節能減排指標的完成情況,各地差距仍然比較大,相關的信息技術服務業的覆蓋度和深度還不夠,相應的政策保障措施還不完善。對于國家指標和地方指標的雙向完成增添阻礙。
第七,各級管理部門在節能減排方面普遍存在著管理粗放,統計方式方法不健全、數據分析不夠細致和準確等問題,直接影響到政府對節能減排實施情況的判斷,沒有達到節能減排的清晰化管理。
對于今后的工作,楊學山提出,一是要用融合的思路來推進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降耗工作;二要進一步總結經驗、樹立標桿,分類指導推進用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工作;三要突出重點、抓住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抓住企業的關鍵環節;四要充分發揮全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為信息技術在節能減排降耗工作里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共同努力;五要進一步加大服務于工業行業節能減排的信息技術、裝備和產業的發展;六要進一步形成協同的工作機制,加大對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的政策支持。
評論
節能減排就是競爭力
就在三年前,《計算機世界》報以促進綠色環保為己任,聯合多家機構,率先在中國信息通信產業界共同發起了大型公益性主題策劃――“中國綠色IT行動”,并在業界率先啟動了“中國綠色IT行動聯盟”,當即得到包括英特爾、聯想、IBM等在內的眾多IT廠商的積極響應和參與。
信息產業和綠色節能已經不是兩個孤立的概念,而是融為了一個整體,其內涵也絕不是節能、降耗那么簡單。它不僅涵蓋IT產品的研發、采購、生產、包裝、物流、銷售、使用、回收的全過程,不僅是讓IT企業提供越來越綠色的產品,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手段,通過硬件、軟件和解決方案,讓其他更加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變得更加“綠色”。
根據近年來對鋼鐵、電力、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石油等高能耗行業的跟蹤報道,我們發現,在這些傳統工業的節能減排工作中,信息技術在生產環節中的普及應用,非常有助于推動實現單位GDP能耗水平的降低。
篇4
關鍵詞:低碳經濟效率;碳排放;DEA模型
中圖分類號:F124.3;F224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5.0022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伴隨著資源的高投入、環境的高污染,以及低效率和碳排放劇增,即資源、環境的剛性約束與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作為溫室氣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從碳排放強度看,我國的碳排放強度不但高于發達國家,也高于部分發展中國家。例如,2010年我國每萬美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3.8噸,是美國的3.8倍,日本的6.9倍, 歐盟的 6.3倍,巴西的7倍,印度的1.6倍①。
“十三五”綱要已明確提出,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因此,在研究經濟效率的同時,把二氧化碳排放量納入經濟發展評價指標,利用經濟模型對我國省域低碳經濟發展進行評價,對于推進低碳發展、提高低碳經濟發展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國內外關于低碳經濟的研究
(一)國外學者關于低碳經濟的相關研究
2003年,英國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認為低碳經濟是通過低碳消耗和低污染以獲得高產出,通過應用先進的技術來推動經濟的發展。J. A. Duro 和 E. Padilla利用 theil 指數分解法,證實影響碳排放差異的主要因素是人均收入[1]。Kei Gomi,Koji Shimada等對建立區域低碳社會進行了研究,認為區域發展應該建立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制定二氧化碳排放的長期計劃,通過溫和的經濟增長來實現目標和計劃[2]。M. David等分析了不同國家及部門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并給出相應政策建議[3]。Toshihiko Nakata,Mikhail Rodionov等認為全球應通過構建一個新的能源系統向低碳社會轉型,常規的能源系統側重于世界能源供給與需求網絡,新的能源系統應該是立足于減少全球碳排放,更改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的創新系統[4]。Fankhauser S借鑒英國的經驗,為碳減排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實際可行的建議。他認為,給碳定價是至關重要的,但低碳還必須解決更廣泛的市場、投資的政策和行為失敗問題,這反過來提高政策的復雜性和協調的問題。碳轉型主要是革命的生產,而不是消費。供應方面的創新和需求需要調整生活方式和行為,但前者占主導地位[5]。Xue J, Watanabe S.通過分析日本的碳排放現狀,對日本政府對氣候管理和能源管理的研究,結果發現,日本廣泛開展能源外交、建設能源儲備、大力發展新能源以保障能源供給,推動了日本傳統社會向“新型低碳社會”的轉變。日本的氣候政策和能源政策對于發展我國的低碳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6]。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針對碳排放和能源政策的研究,對于我國相關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中國學者關于低碳經濟方面的研究
1.對低碳經濟效率評價的相關研究。陳詩一基于SBM-DDF-AAM低碳經濟分析理論機制,構建了低碳轉型進程的動態評估指數,并對改革以來中國各省級地區的低碳經濟轉型進程進行評估和預測[7]。朱承亮在考慮非期望產出SO2和COD的基礎上,基于產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從效率視角對節能減排約束下中國綠色經濟績效進行了研究,發現:考察期內效率較低的省份全部為西部省份,但效率較高的省份未必全部為東部省份,個別西部省份在一些年份均處于生產前沿;中國經濟增長效率區域差異明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能源效率、增強環境治理強度及能力對經濟增長效率具有顯著促進作用[8]。劉瑞翔利用了生產率指數構建與分解方法,發現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是中國環境無效率的主要來源[9]。周瑩在“壓力-狀態-響應”框架下構建了省域低碳經濟運行狀況綜合評價指標體系[10]。相關學者對省域低碳經濟效率的相關研究,主要是通過構建低碳經濟發展的指標體系,分析各省低碳發展的差異,進而對各地區低碳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價。
2.對低碳經濟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林伯強得出對我國碳排放影響較為顯著的因素包括經濟增長、收入增加和能源強度[11]。涂正革發現:經濟規模每增長1個百分點,碳排放量平均增加15百萬噸(MT);不同行業間經濟增長的邊際碳排放量差異很大,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促進節能技術與工藝創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實現中國低碳發展的必經之路[12]。李濤運用面板數據模型回歸,考察了影響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相關因素,認為產業結構對改善碳排放效率最有成效。史亞東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測算了我國主要能耗行業在碳減排約束下的能源利用效率,發現碳減排約束對能源利用效率有顯著的影響[1314]。賈登勛利用Tobit模型研究了低碳經濟發展效率的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結果顯示,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水平、能源消費結構和能源消耗強度與低碳經濟發展水平負相關[15]。
中國學者主要利用投入產出模型回歸等方法來研究我國的碳排放和低碳經濟發展,主要采用數據包絡分析等方法,研究影響碳排放的相關因素,進而探索改善碳減排的措施,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4.低碳經濟效率極低(有效值低于0.45)地區有:河南、四川、重慶、貴州、甘肅、河北、山西等7省,說明這些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形勢迫切。例如山西省,GDP為12 113億元,CO2排放量為10 396萬噸,資本存量為11 511億元,勞動力人口為1 790萬人,能源消耗為19 336萬噸。山西省是明顯的高排放、高能耗省份,產出并沒有高出平均水平,低碳經濟效率極低。甘肅省,GDP為5 650億元,CO2排放量為4 048萬噸,資本存量為6 155億元,勞動力人口為1 492萬人,能源消耗為7 007萬噸。甘肅省各項指標都很低,但其低產出是低碳效率極低的最主要原因。
四、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采用基于交叉評價DEA方法,測度和評價了2012年中國30個省份的低碳經濟效率,避免了傳統DEA模型中權重依賴性的缺陷。
研究表明,2012年中國區域低碳經濟效率基本上呈現東部>中部>西部的梯度分布,且省際差異明顯。從區域層面上看,低碳經濟效率東部為0.68,中部為0.58,西部為0.48,同時,從省際層面上,各省低碳經濟效率差異較大。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湖北、海南等7個地區低碳經濟發展水平較好。河南、四川、重慶、貴州、甘肅、河北、山西等7省,這些地區低碳經濟效率最低。在資源與環境的約束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是低碳經濟效率低下的主要來源。在明確了省際低碳經濟效率差異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分析每個省市效率低下的原因,考慮不同地區資源稟賦、經濟發展現狀和產業結構布局,進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碳減排戰略,有的放矢。例如,山西省是我國主要煤炭產區,屬于傳統能源大省,煤炭開采與加工對地區碳排放影響較為顯著。山西高能耗行業所占比重達到53%,因此其低碳化進程中,應加大煤炭開發使用領域的技術投資,強化高能耗行業研發管理力度。
(二)提高低碳經濟發展效率的手段
1.發展低碳能源,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在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應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加快工業內部結構調整,擴大清潔能源的利用,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以提高能源效率。以“高能耗、高產出”的遼寧省為例,應當在產出不減少的情況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時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2.發展低碳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嚴格限制“高能耗、低產出”產業的發展。從源頭減少碳排放,比如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減少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水平。以山西省為例,面對其高排放、高能耗的發展特征,產業轉型升級是當務之急。
3.提倡低碳消費與環境保護。發展低碳經濟與低碳消費直接關聯。要求在大幅度提高經濟指標的同時,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只有通過節能減排、要素重置推動全要素生產率持續改善才是低碳轉型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4.鼓勵自主研發,加大技術投入強度,完善碳權交易平臺和碳基金運營模式。完善碳交易平臺,將碳排放納入效率評價體系,激發企業減排的積極性。政府為低碳技術的研發提供資金撥款,同時鼓勵民間投資,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政策與資金支持。
注釋:
①此處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中二氧化碳數據來源于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DIAC)。
[參考文獻]
[1]Duro Juan Antonio, Padilla Emilio . International inequalities in per capita CO2 emissions : A decomposition methodology by kaya factors[J] . Energy Economics , 2006,28(2):170187.
[2]Kei Gomi, Koji Shimada, Yuzuru Matsuoka, et al. Scenario Study for a Regional Low carbon Society[J]. Sustainability Science . 2007(2):121131.
[3]David M, Christopher Y. Achieving deep reductions in US transpor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cenario analysi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 Energy Policy , 2009,37(12):550559.
[4]Nakata T, Rodionov M, Silva D, et al. Shift to a low carbon society through energy systems design[J].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0,53(1):134143.
[5]Fankhauser S. 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a lowcarbon economy: lessons from the UK[J]. Climate Policy, 2013,13(3):345362.
[6]Xue J, Watanabe S. Low Carbon Economy in Japan[J],Handbook of clean energy systems,2015(6):37193753.
[7]陳詩一.中國各地區低碳經濟轉型進程評估[J].經濟研究,2012(8):3244.
篇5
關鍵詞:建材工業節能減排混凝土耐久性
建材工業在國民經濟結構中占據重要位置,是建筑領域發展的基礎,其在發展過程中對能源以及資源的依賴較大,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產業。而我國是典型的建材消耗大國,面對資源與環境的雙重危機,建材工業的節能減排已經成為一種必然選擇?;炷潦菓梅秶顝V的建材之一,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對于促進建材工業節能減排,實現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建材工業節能減排概述
1.1建材工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建筑領域逐步走向繁榮,帶動了建材工業的發展,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以及城鎮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統計表明,當前我國已經是世界上建材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該領域每年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7%左右,廢氣排放量占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的18%;而建材產品中,有80%左右都被應用于建筑行業,統計表明,建筑領域每增加100萬元產值,就有35萬元建材產品被消耗。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進行,我國城市建筑面積不斷擴大,而這些建筑中95%以上都不是節能建筑,存在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這些信息都表明建材工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僅消耗大量能源,同時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過去幾十年里,建材行業的發展主要依靠資源,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新常態階段,這種發展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如何在建材行業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是全社會共同需要思考的問題[1]。
1.2建材工業節能減排的必要性
建材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創造巨大經濟效益,同時也是建筑領域發展的基礎。黨的十提出繼續深化改革,倡導產業內部結構調整,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技術,促進社會經濟轉型。在這種形勢下,建材工業進行技術革新、促進節能減排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從外部環境的角度分析,這是響應國家號召、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是政府對建材工業領域提出的基本要求;從行業內部的角度分析,通過技術革新促進節能減排是實現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一方面,傳統的粗放型生產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另一方面,建材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不被市場淘汰,就必須生產出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依賴技術創新。未來一段時間內,建材工業內部領域必然會將發展重點放在節能減排上,走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2]。
2混凝土耐久性分析
2.1混凝土耐久性概述
混凝土原材料成本較低,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與其他功能類似的材料相比對環境資源的消耗更小,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建筑領域中,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應用最多的建材原料?;炷恋男阅苤苯佑绊懡ㄖ牧闲阅?,對建材工業領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耐久性是混凝土的重要屬性,是衡量混凝土綜合性能的重要指標,近幾年人們對這一性能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傳統建材工業中,由于對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不夠深入,因此經常出現耐久性不合格情況,最終導致建筑物質量不過關,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隨著建材工作的發展,人們對各類建材的研究逐漸深入,不再僅僅將目光放在生產數量上,開始對各類建材性能進行改善,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混凝土耐久性就是技術人員們的研究重點。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不僅可以提升建筑物質量,使其安全性可以達到人們要求,同時可以大大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緩解能源與環境危機[3]。
2.2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現狀
當前,建材工業領域對于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對其結構進行設計,通過改善結構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其次是對原材料的選擇,通過使用更加合理、高質量的原材料來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后是對混凝土施工環境進行選擇,多年實踐證明施工環境會對混凝土耐久性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個規范的混凝土施工環境要求,防止環境因素影響其耐久性。這三方面將研究的側重點不同,但是最終目標都是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其中結構層次的研究上,研究重點有兩個,一是不同層次結構承載能力如何,二是不同結構的安全性如何,實際上都是對耐久性的反映;對于材料層次的研究上,對于生產和使用過程在出現裂化問題的混凝土,需要對其原材料性能進行逐一分析,找到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法,或是更換部分原材料,或是在其中加入一些外加劑等。然后需要根據研究結果對混凝土使用等級及狀態進行嚴格標識;對于環境層面的研究上,主要是研究外界施工環境,如溫度、濕度等對混凝土耐久性產生怎樣的影響,采取什么措施可以降低這些影響。目前我國建材工業領域對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混凝土的生產和使用向著更加規范化的方向發展[4]。
2.3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促進建材工業可持續發展
我國對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從21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但是由于觀念問題和研究條件限制,研究范圍非常有限;到了90年代,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工作受到建材工業領域的高度重視,行業內部對耐久性進行細化、硬性規定,研究也越來越系統化,并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實踐證明,混凝土耐久性的提升對建材工業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具體如下:首先,黨的十提出繼續深化改革,改變以往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將創新作為行業發展的驅動力,在這種形勢下,建材行業必須加強技術創新,淘汰落后的水泥生產工藝。目前混凝土生產和應用領域正處于技術革新之中,通過原材料、結構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大大降低混凝土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環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實現建材工業節能減排。其次,建材工業要將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作為契機,對行業內部結構進行調整,推動低能耗、低污染生產技術的大面積應用,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產模式。最后,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要將科學技術作為引導,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偠灾褪且ㄟ^混凝土耐久性的提升引領建材工業內部結構升級,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建材領域以及建筑領域的可持續發展[5]。
3總結
建材屬于典型的資源依賴型工業,生產過程中不僅消耗大量能源,同時產生大量廢氣廢渣,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當前我國建筑領域發展已經遇到瓶頸,建材領域的革新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炷潦菓米顝V泛的建材,其耐久性直接決定建筑質量和使用壽命,因此近幾年行業內部對于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建材工業應該將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作為契機,對產業內部結構進行調整,促進建材工業的節能減排,實現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姚燕.低碳經濟時代水泥混凝土行業發展方向[J].商品混凝土,2010(04):1-3.
[2]姚燕.先進水泥及先進水泥基材料的研究進展[J].中國材料進展,2010,29(9):1-8.
[3]徐永模.建材行業“十二五”科技發展的重大問題———《建筑材料行業“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解讀[J].混凝土世界,2012(03):16-23.
[4]姚燕.全力推進節能減排引領中國建材工業發展低碳經濟[J].建材發展導向,2011,09(2):25-27.
篇6
Hu Rongxian;Yang Guanglu
(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南陽卷煙廠,南陽 473007)
(Nanyang Cigarette Factory of China Tobacco He'nan Industrial Co.,Ltd.,Nanyang 473007,China)
摘要: 低碳經濟是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根本出路。南陽卷煙廠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抓好重點領域節能,強化重點污染源監管,推行清潔生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煙草企業。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outlet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tackle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low-carbon economy. The Nanyang Cigarette Factory makes use of means of informationization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and system innovation of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s, do a good job of energy saving in key areas,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key sources of pollution, implement cleaner production and build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tobacco company.
關鍵詞: 節能減排 信息化應用 資源節約型
Key words: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s;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resource-saving
中圖分類號:TP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0-0158-02
0引言
大氣中碳濃度的升高是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特征的低碳經濟是目前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根本出路。工業生產與全球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如何減少工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并探尋減排方法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抓好企業節能減排工作,不僅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工業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對煙草行業來說,隨著重組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按照全面建設“嚴格規范、富有效率、充滿活力”的中國煙草的指導方針,降低成本費用、提高效益、和諧發展已成為工業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和新的發展主題。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按照國家和行業相關要求,相繼開展了對標管理、打造先進卷煙制造工廠等管理活動,其中節能減排指標是主要考核項目,并被列入否定項,河南中煙對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視和決心可見一斑。
以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重要內容,也是確保順利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的有效抓手。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關鍵在于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滲透性、倍增性和創新性優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節能減排技術水平,改造企業傳統設備,工藝優化行業運轉流程,創新企業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從而促進節能減排工作,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1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是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1.1 信息技術產品本身可以產生巨大的節能減排效應據統計2010年,我國整個國民經濟萬元GDP能耗為1.21噸標準煤,工業生產萬元GDP能耗為2.53噸標準媒。而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品制造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為0.166噸標準煤,只是國民經濟平均水平的1/7,工業平均水平的1/15。在國際上,發展節能家用電器,推廣節能型汽車,采用節能型照明設備等舉措已逐漸成為國際上利用信息技術降低資源消耗,減少污染的重要途徑。
1.2 信息化的應用不斷促進節能減排效果提升信息技術對傳統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的改造,提升了各類工業設備的利用效率,成為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節能減排效果,南陽卷煙廠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方面開展節能改造。投資140余萬元,對總計蒸發量為40噸的三臺鍋爐實施變頻自動化改造,把鍋爐運行參數自動收集到微機信息系統,通過對數據的自動整理,反饋到控制系統,自動調整爐排的運轉速度、鼓風機送風量和引風機的抽風量,使鍋爐經常處于平穩高校運行狀態。此項改造年可節約用煤3000余噸,節電5萬余度,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0余噸。同時把企業能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綜合信息進行匯總整理,提高協調銜接效率,減少能源浪費。因此從長遠角度看,企業以信息技術手段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此外,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應用使得很多產品不再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是以數字化形式出現,大大減少了工業經濟中浪費在迂回路徑上的中間損耗從而有效降低原材科與能源的消耗。
1.3 信息化促進企業管理體制與機制創新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夠豐富企業促進節能減排的管理手段。企業通過大力推行電子政務,整合信息資源、集成管理和服務,開展試點示范,搭建節能減排公共信息平臺,努力消除節能減排企業和應用部門間的信息不對稱,促進節能減排知識和信息在企業中的流動。通過重點企業能耗統計數據網上直報系統的應用,提高能源統計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實現對能源統計數據的動態監測約束,企業自覺進行節能減排;通過污染物排放數據網上直報系統,實現國家對重點污染源的聯網在線自動監控,構建起污染物排放的立體監測體系,提高企業對環境污染的監控能力。企業大力推進數字節能減排,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通訊網絡技術,構建集信息采集、存儲管理、業務應用、數據共享和信息服務于一體的環境信息資源網絡體系,實現數據高效管理和流通,環境實時監控、事故應急響應等主要功能,為企業節能減排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2企業在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工作中的作用
2.1 征集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的推薦方案通過在企業中征集先進適用節能減排信息技術、具有節能減排效果的信息產品,以及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節能減排的典型應用方案,推進節能減排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
2.2 設立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專項當前我國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還處于引導和推動階段,多數企業還未形成自發主動氛圍,企業的引導、支持、推進和協調對于落實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節能減排降耗至關重要。為此亟需設立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專項,通過職能部門聯動,實現行政手段效果最大化,鼓勵和扶持關鍵共性節能減排信息技術與產品的推廣利用。
2.3 加強對能耗排污水平的監測和分析利用信息化手段,以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環保綜合效益為目的,加強對能源消耗、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聯網監測;加強對經濟運行中的資源、能源和環境成本信息監測與分析;加強信息化應用服務于行業準入、管理和行政執法監督,服務于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節能減排調控目標的實現,推動行業淘汰落后產能設備。
3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的做法和實踐
為切實做好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工作,我們認為,著眼于增強企業競爭力與節能減排兩個目標,具體來說,企業可從如下三個層面著手。
3.1 技術層面:這里主要從數據處理、傳輸、使用三方面來加以簡述。企業要努力保證系統數據的全局一致性,實現海量數據的實時處理;做好各系統之間的連接,保證企業業務與管理數據運轉、傳輸流暢高效;合理利用企業寶貴的信息化數據,引入BI系統進行深入的數據挖掘,輔助進行決策支持,以提高企業競爭力。
3.2 管理層面:加強企業IT規劃,這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未來各系統的彼此孤立、難以集成等問題,使企業信息系統具備“天然免疫力”。做好海量數據的管理和控制,一切以系統生成的數據為準,嚴格控制在生產車間對有關BOM數據進行修改,在必須修改時,應采取措施,將修改“遷移到”設計階段。技術層面和管理層面企業的做法很多,其根本目的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增加經濟效益。
3.3 行業層面:行業層面我們主要探討煙草行業企業節能的方法。
3.3.1 能源管理節能:能源計量工作是企業經濟核算的基礎,是維護企業利益、增加企業效益、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重要保證。能源分析的正確與否取決于提供數據的真實程度,而數據的準確性取決于計量儀表配置的完好性和準確性。完好、準確的計量器具,是提供準確能源信息的重要保證。河南中煙南陽卷煙廠依托信息技術,與生產部門建立了能源供配緊密銜接機制,對生產能源供應全過程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動態監控。通過計算機軟件、數據庫、網絡通信、自動控制、計量檢測、監視監控預警等信息,搭建能源管控平臺,實施看板管理,使之與管理、工藝、流程相結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資源消耗,提高生產過程的適應性和精準性。如今,能源供停時間已經精確管控到“5分鐘”以內,與以前的人控粗放管理相比,降低供停誤差在30分鐘以上,徹底杜絕了過去的能源“空耗”現象,大大減少了無為消耗。
3.3.2 技術進步節能:通過采用新技術,改善工藝流程,提高生產過程的轉換效率,實現節能增效。圍繞節能減排的難點、重點問題,組織班組成員大膽實踐,勇于創新,為節能減排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通過小竅門、小創造、小發明,努力降低能源消耗;通過技術革新、科技攻關,提高資源利用率,為企業節能降耗。2009年以來,南陽卷煙廠僅在節能減排方面開展技術攻關達10多項,如廢水的回收處理,實現中水循環利用;調整制絲車間儲絲柜的利用模式,增加儲絲量,從而降低制絲線運行時間;以及推行制絲車間連班連批次生產等項目,不僅有效減少能源消耗,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3.3.3 管理節能:通過優化管理流程,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實現節能增效。能否精心調度、合理組織生產,是企業節能降耗的最大潛力所在。為了充分發揮設備容量能力,避免小物料流量、高能耗生產,生產管理部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以設備額定能力連續投料生產。同時,把月計劃分解落實成周計劃和日計劃,盡量提高生產區域、生產時間的集中度。
通過ERP產銷存、生產經營決策管理、辦公自動化OA等系統的應用,使企業對各種內外部資源納入信息系統中,進行高效率、集成化的運轉,隨著大量數據信息的集成共享,已初步實現了無紙化辦公,促進了清潔生產工作有效開展。設備故障庫的開發應用,搭建起設備管理平臺,實現了設備信息化管理,可快速定位故障所在區域,提高故障排查效率,進一步增強設備運行和管理能力。
4結束語
在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明確提出把大幅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作為約束性指標。煙草企業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選擇。在工業企業信息化進程中,必須兼顧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水平與節能減排兩個方面,在過去過多關注企業競爭力與經濟效益的背景下,企業必須把節能減排工作提到更高的位置,以采取信息化手段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和節能減排的雙重目標,以企業可持續發展,推動河南中煙實現新跨越,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參考文獻:
[1]徐守福.信息化融入工業化推進節能減排增效信息化戰略支撐華泰崛起[J].中華紙業,2008,29(15).
[2]張f斌,李梅,陳雪.面向節能減排的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統研究[D]. 2009.
篇7
關鍵詞:煤礦企業 節能減排 分析和改進
中圖分類號:F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b)-0015-01
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都要求比較高的能源需求量,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但是相對于總人口來說,人均資源仍然短缺。石油、天然氣資源較少而煤炭資源較多是我國能源的特點,所以,煤礦企業也體現出了其重要性。很長一個時期內,我國能源主要還是依靠煤炭。煤礦企業是主要的煤礦開采單位,在我國的能源進程中起著無與倫比的作用。但是,煤礦企業的高能耗,也讓煤礦企業成為了九個重點能耗單位之一。雖然煤礦企業加快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但是,如何做好節能減排工作,仍是煤礦企業面臨的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1 煤礦企業能源消耗現狀
對于我國的煤礦企業來說,通過進行節能減排工作,能夠吸收和借鑒國內和國外現今企業的能源管理辦法,通過經驗的吸收和學習,我國煤礦企業也能建立起自己的節能減排機制。進行節能減排工作,能夠讓煤礦企業的管理人員了解到企業的優缺點,在整個企業進行節能減排工作的普及,有效的降低了煤礦開采和其他環節的能源消耗,也降低了對環境的危害,節能減排觀念的普及也能影響到員工,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節能減排的意識。
煤礦企業要做好節能減排,應該遵循“效率優先,節約為主”的原則,依靠現在日新月異的科技,進行科學合理的節能減排工作,全員參與,共同努力,但是,現今煤礦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仍然存在一定問題,首先是煤礦開采設備老舊落后,由于煤礦開采工作中的設備,更換和維修比較困難,再加上我國煤礦企業缺乏現今的節能減排技術,使得煤礦開采能耗很高,雖然很多企業都進行了技術改造,但是諸如大型高產礦區,能源消耗仍然難以降低,嚴重阻礙了節能減排工作的順利進行;雖然煤礦企業在國家政策的影響下,有普及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識,但是技術水平太低、制度不完善和資金不到位等,都讓煤礦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效果滯后,雖然工作進行了,但是能耗不見減少,環境污染也在增加。我國在煤礦節能減排方面也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使得煤礦企業沒有依據制定相關評價體系,節能減排工作流于形式,沒有起到實際效果。
2 加強煤炭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探討
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正在飛速發展,科技也可以利用在煤礦的節能減排中,基本思想也提到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煤礦開采工作中,應該減少人力勞動,大力發展自動化控制和管理,自動化的煤炭生產系統,不僅能夠提高煤炭開采的質量,也能夠減少大量人力勞動耗費的能源,節省人力和資金。在煤炭生產的每個環節,都要運用自動化技術,例如在礦井中,普通電燈應該用節能燈代替,使用保溫墻、中空玻璃代替普通建筑材料來新建宿舍樓和辦公樓等。在煤炭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很有很高的熱量,可以回收進行二次利用。煤礦中一般都使用硬度較高的水,這些水資源利用不當的話,會對自然環境帶來影響,另一個方面也是對寶貴水資源的浪費,所以,應該盡量增加水資源的多次使用,減少開采自然水資源的頻率,保持環境的平衡。礦井中的照明設備,也可以使用功率比較低的燈具,而且不進行煤炭開采工作的時候,應該關閉照明燈,節省電力資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環境的要求也逐漸加大,環境保護已經是世界性的問題。煤礦企業在煤礦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對于這個問題,煤礦企業可以用封閉性的管道來對煤粉和煤渣進行運輸,二次利用生產中產生的廢氣,例如用廢氣給辦公樓和宿舍樓等生活區域供暖,這樣能夠有效的減少廢氣給人和環境帶來的危害。煤礦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也可以多次利用,可以用來澆灌綠化帶、沖洗廁所等等。還有產生的煤渣、煤灰等廢棄物,可以用在煤場的磚塊生產和道路維修等等。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瓦斯氣體,雖然具有很強的危險性,但是也是一種寶貴的能源,由于和天然氣組成比較相似,在煤炭開采可以先進行瓦斯抽取,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得到的氣體也可以作為天然氣使用。煤礦企業還應該革新開采設備,更換成科技含量較高的新型設備,減少工作中產生的噪音,保護周邊居民的健康和環境。
良好的節能減排意識和觀念是最為重要的,煤礦企業在進行開采前,應該結合當地環境、煤礦條件、開發條件等,做好煤炭開采的全局計劃,合理的、適度的進行開采工作,既要滿足社會的煤炭需求,也不能讓煤炭開采出現過剩的局面。開采過程中產生的煤渣等,煤礦企業應該有“變廢為寶”的意識,科學合理的進行再利用,發揮他們的最大使用價值,減少能源的消耗和環境污染。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煤炭開采設備的更新換代,新的設備才能夠滿足現在急劇增長的煤炭開采進度,利用新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節約資源是每個人的責任,也是每個人自小應該養成的觀念,在煤礦企業中,應該進行節能減排觀念的培訓和普及,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潛移默化的影響工作人員,通過一件小事的積累,體現節能減排的意識,通過閉路電視、廣播和宣傳部門的工作,讓節能減排的觀念深入人心。在煤礦企業內部,也應該建立起完善的節能減排制度,根據企業情況的不同進行靈活的改變。給企業中的每個員工分配節能減排任務和責任,將節能減排工作效果加入到績效考核中,如果員工能夠很好的完成節能減排工作,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煤礦企業各個部門的管理人員,應該做好帶頭作用,加強內部的考核和監管。定期的開展“節能減排講座”,鼓勵員工參加講座,接受相關知識的熏陶,企業也可以出資印刷一批《節能減排績效》的宣傳手冊,在員工的空閑時間可以閱讀和學習。定期召開大會,進行節能減排工作近戰的討論,健全機制和體系。
3 結語
新的科技帶來了更好的煤炭開采方法,煤礦企業應該利用好,提高煤炭開采過程中能源的利用率,減少廢氣廢水的排放。各個方面共同努力,加強管理和監督,才能做好節能減排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慶國.轉變發展方式 推動節能減排[J].中國科技博覽,2013(21):555.
篇8
關鍵詞:低碳化 濱海新區 發展新優勢
一、低碳化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
金融海嘯席卷全球,全球變暖迫在眉睫。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和氣候危機的過程中,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低碳化是全球各個國家都在采取的重要措施。各國在刺激經濟復蘇、增加就業機會的同時,兼顧氣候變化、節能環保,都在力爭提高碳生產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從而在全球范圍內建立新的競爭優勢。
國際金融危機和氣候危機對中國的挑戰同樣前所未有,我國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任務越來越艱巨,資源環境的制約越來越突出?!半娀摹?、“油荒”、“氣荒”甚至是“水荒”在我國頻頻出現的背后,日益凸顯傳統發展方式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從整體發展趨勢來看,低碳化是這一輪我國經濟調整的重要方向。
世界氣候組織的報告認為,在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為特征的低碳城市中,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模式的轉變,低碳經濟社會不但不會放慢經濟增長的腳步,反而會促進經濟的新一輪高增長,并增加就業機會,改善生活水平。
二、低碳化的內容和層次
社會各界都在討論“低碳化”,但理解的內涵概念往往比較模糊。筆者認為,低碳化可包括低碳社會、低碳經濟、低碳產業以及低碳技術等幾個層次的內容。
(一)低碳社會
低碳社會是指在保持經濟發展水平的基礎上,碳排放量比較低的經濟社會形態。低碳社會不僅包括低碳經濟,還包括低碳文化、低碳環境、低碳法律、低碳生活。等等。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從而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社會狀態及低碳經濟模式透過低碳的行為反映出人類的精神和思想,在低碳文化和低碳理念的背景下,人類的行為將發生不同程度的轉變,這是文化對人的滲透力、感染力和影響力所導致的結果。同時,在建設低碳生態環境的過程中,低碳法律是支撐、基礎和保障。而低碳的新型生活化,是在居民個人福利提高的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量盡可能地少,可以在吃、穿、用、行、住等各個方面實現低碳,還可通過增加碳吸收(綠化等)來增加碳匯,減少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社會的涵蓋范圍很廣,可以從各個方面促進低碳社會的發展。
(二)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可以包括低碳生產、低碳消費和低碳服務等。低碳生產不僅指在能源使用的過程中,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碳的使用效率,使能源消耗的生產率提高,而且指可以在產品開發以及產業結構等方面實現低碳,如通過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海洋能等的開發來減少高碳溫室氣體排放,以及通過提升第三產業比重來減少第二產業在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方面的消耗。
低碳消費是一種以低碳為導向的共生型消費方式,均衡物質消費、精神消費和生態消費,使人類消費行為與消費結構更加科學化、合理化,比如低碳裝修、選用低碳節能電器,減少日?!氨憷M”,尤其是塑料袋的消費等。
低碳服務則包括碳排放權交易服務、CDM咨詢服務、低碳金融服務、企業碳管理服務、碳足跡與碳抵消的商品與服務,等等。
(三)低碳產業
低碳產業可分為三個層次。廣義的低碳產業是指低能耗低污染的產業,包括可再生能源產業、環保產業、高科技產業、高端制造業、第三產業等低排放產業。而低碳產業體系本身包括新能源汽車、節能建筑、節能材料、火電減排、工業節能與減排、資源回收、環保設備等等。低碳能源系統則指通過發展清潔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核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目前,世界各經濟體都在大力推進低碳產業的發展。在美國,工業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比重不到20%,日本不到30%,而中國工業能耗占全國總能耗占比卻高達70%,我國的工業產業高能耗的困局亟需打破。歐盟將通過政府和企業合作,在2013年前投入32億歐元,用于創新型制造技術、新型低能耗建筑與建筑材料、環保汽車及智能化交通系統三個產業領域的科技研發。英國把今后10年的產業技術重點確定在6大領域:低碳工業、低碳汽車、信息網絡、生命科學、醫藥和先進制造,并專門成立了國家低碳技術投資公司。
(四)低碳技術
低碳技術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支撐,在低碳產業中最重要和核心的部分就是低碳技術。低碳技術可分為三個類型,包括減碳技術、無碳技術和去碳技術。減碳技術是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高能耗、高排放領域的節能減排技術、煤的清潔利用技術等。無碳技術是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去碳技術指碳捕獲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一項新興的、具有大規模減排潛力的技術。CCS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并安全地存儲于特定地質結構中,減少向大氣的排放,以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的聚積。目前,世界上已經有300多個CCS項目。
(五)低碳城市――低碳化的載體
“低碳城市”是在城市實行低碳經濟,在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城市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于低水平。低碳城市是低碳化的載體,低碳城市可以集“低碳社會、低碳經濟、低碳產業”等多位于一體,但在低碳城市建設中,最重要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低碳規劃、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天津和濱海新區應該把建設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作為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內容。
對于“低碳規劃”而言,城市發展,規劃先行,城市低碳規劃應堅持城市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建設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市。對于“低碳建筑”而言,在建筑設計上要引入低碳理念,如充分利用太陽能、運用隔熱保溫的新型建筑材料、通風和采光系統、節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統等。對于“低碳交通”而言,交通工具是城市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者,應該積極倡導以步行和自行車為主的慢速交通系統,鼓勵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和快速軌道交通系統,此外,大力促進混合燃料汽車、電動汽車、氫氣動力車、太陽能汽車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發展,以實現城市低碳運行。目前,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國排放--比重已經大大超過了城市人口占全國的比重,尤其應當在城市交通、城市建筑等方面實現低碳化。
三、天津濱海新區發展低碳經濟的條件
天津濱海新區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應把握低碳化的發展方向,緊跟低碳化的國際發展潮流和趨勢,要在經濟快速發展和低碳化中找到最佳平衡點,使正在崛起的中國“第三增長極”不斷形成快速可持續發展的新優勢。
(一)天津濱海新區發展低碳化的有利條件
1,具備優良的政策制度環境
天津濱海新區是21世紀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三增長極,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當前,濱海新區正按照中央政府的定位和生態興區的理念,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積極探索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的新途徑,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2,具有較好的低碳產業發展基礎
濱海新區已經形成了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現代冶金、生物制藥、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導產業,是中國最大的風電設備生產地區之一,新型能源建設運用、水資源綜合利用走在全國前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3,中新生態城的建設為發展低碳產業提供了示范
中新天津生態城聚合國際先進生態、環保、節能技術,正努力建設社會和諧、經濟高效、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居住新模式。按照發展定位,中新生態城將成為綜合性的生態環保、節能減排、綠色建筑、循環經濟等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的平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宜居示范新城。為了加快中新生態城建設,各種環保低碳產品企業必然向濱海新區聚集。
4,新能源投資及節能環保服務業呈聚集態勢
低碳的核心產業是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由于濱海新區具有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適合聚集支持低碳產業的投融資機構和節能環保高端服務業,同時,國內首家排放權交易所在濱海新區掛牌成立并已經開展業務。
(二)天津濱海新區發展低碳化的不利條件
1,濱海新區高碳產業所占比重較大
濱海新區是在承接天津市區工業戰略東移政策下誕生的,相對浦東新區和深圳特區來說,濱海新區明顯的產業特征是第二產業占絕對主導地位,且在第二產業中石油、化工、冶金等高碳、高污染、高能耗的國有經濟主導型產業所占比重較大。
2,低碳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技術還較為缺乏
缺乏自主核心技術成為制約濱海新區低碳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瓶頸。內資企業對低碳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掌控的較少,沒有充足的技術實力儲備。濱海新區當前除了依靠外資引進,更要依靠內資企業的研發投入和自主創新,進行官、產、學、研、金五個方面的合作,合力打造低碳技術自主創新的平臺。
四、天津濱海新區如何構筑低碳發展新優勢
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調整經濟結構和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目標的必然選擇。濱海新區在今后能否繼續走在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應對全球低碳經濟的挑戰中發展和調整的能力。在“低碳化時代”,濱海新區必須面對低碳化的嚴峻挑戰,全力突破低碳技術,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和低碳產業,建設低碳社會和低碳城市。
(一)構建低碳法律制度――法律化的政策體系支撐
我國從整體上來說在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法律體系方面仍處于薄弱的狀態。我國的相關立法在體系上并不完善,如石油、天然氣等領域的能源單行法律仍然缺位,同時,能源立法規定不夠詳細,缺乏足夠的操作性,環境執法效果不佳,環保狀況不能得到根本改善。另外,法律、規劃規定的執行措施上雖然也涉及到稅收優惠、補貼等獎勵手段來激勵公眾與企業自愿實行有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行為,但是卻沒有規定細化的獎勵手段與程序,導致在現實中不能產生廣泛的影響。天津濱海新區應發揮“排頭兵”作用,構建和完善自身與低碳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體系,為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同時,應盡快著手制定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強的短期、中期、長期低碳標準體系及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
(二)推進低碳生產革命――研發創新核心技術是關鍵
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最大制約,是核心技術缺乏、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如果發展中國家總是期待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就會依然在低碳經濟這個新的競技舞臺上處于從屬地位。天津濱海新區應建立自己的低碳技術創新體系,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科技支撐。第一,應加大低碳技術的研發投入,大力開發、應用和推廣新技術、新產品,如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海洋能、地熱能利用技術以及二氧化碳收集儲存技術、超低二氧化碳煉鋼技術等;第二,以現有的新能源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平臺為依托,大力展開城市、區域以及國際間技術合作;第三,加強技術交易機制和技術交易市場的建設,這是提升低碳技術水平的關鍵之一,通過建設低碳交易機制和交易市場推動低碳技術、設備、產品的研發和應用,使低碳技術在大企業和中小企業間合理配置。
(三)加速低碳產業調整――實現產業結構低碳化
天津濱海新區在后危機時代對產業方向進行調整時,應該遵循以下指導思想:第一,緊跟低碳化的國際發展趨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實現產業結構的低碳化;第二,遵循城市產業演化規律,推動以產業價值鏈為紐帶的產業體系重構,加快濱海新區制造業與生產服務業的融合,形成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產業結構,構建精細化、知識化和生態化相互滲透與融合發展的開放式新型產業體系;第三,以項目集中園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建設為指導,統籌產業布局規劃、統籌功能區開發建設;第四,發展低碳產業既要從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調整人手,轉變高碳經濟發展模式,也要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從產品設計、生產、消費的全過程中尋求節能途徑,推廣節能技術。
(四)倡導低碳生活方式――構建低碳文化價值觀
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制造業要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和落后的生產能力,而且意味著反思哪些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習慣和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天津濱海新區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引導和倡導公眾建設低碳社會,戒除以高耗能源為代價的消費和生活方式,從消費和生活的各個角度進行低碳生活方式,比如應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面子消費”、“奢侈消費”的嗜好,如在汽車使用上提倡小型汽車、小排量汽車,出行方面盡量少用私家車,飲食方面多食用低碳食品、不鋪張浪費,等等。
篇9
滾滾的濃煙、刺鼻的氣味、渾濁的污水,這就是傳統的化工行業留給我們的印象。如今,在節能減排的宏觀形勢下,傳統化工亟待顛覆,“綠色化工”已成為全行業的目標和關注焦點。
“吃喝拉撒睡,人類哪一樣都離不開化工行業!”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中指著身上的衣服以及辦公室內的桌椅、電腦對記者說。
化工行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關系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化工行業給人留下的印象大多是高能耗、高污染,特別是一些惡劣的化工安全事件給人們留下了痛苦的回憶。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由于相關生產操作人員關閉閥門的操作失誤,導致反應釜內物料過熱,進而造成反應釜爆炸,此后又連續引起了繼發性的爆炸和著火。爆炸事故發生后,大量苯類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引發了嚴重的水質污染。
近年來,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動力,消費結構升級引導投資結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再加上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化工行業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壓力越來越重,對于整個化工產業結構調整和未來的經濟運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綠色化工”正在成為整個化工產業所關注的重點。20世紀末,400多名世界著名的化學、化工專家共同提出發展“綠色化工”的概念,并確定了資源能源消耗最小化、零污染、產品可回收循環利用等原則。
據李中介紹,作為流程型制造企業,化工行業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生產的排放物中有很多是有害氣體。所以,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成為“綠色化工”的三大核心應用。信息技術已經在這三大應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很多企業都在生產控制領域、生產管理領域和生產經營領域分別實施了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散控制系統)、MES、ERP等信息系統,加強了信息化建設工作。
確保安全是綠色的前提
整個石化產業屬于高危行業,絕大部分化學品都是易燃易爆的,并且很多產品都具有一定的污染性,再加上化學品生產過程比較長,所以生產、儲運和使用等諸多環節都面臨著燃燒、爆炸、中毒、腐蝕等多種安全風險。
李中表示,化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復雜,除去一些管理問題、員工素質問題以及設備老化等原因之外,超過70%以上的事故原因都是由于現有設備存在一些缺陷,或者是在生產過程中操作失誤造成的?!八裕G色化工首先要解決安全問題,安全問題解決好了,才能確?;て髽I的生存,這是前提條件?!崩钪袕娬{。
解決化工安全生產問題的切入點在哪里?李中認為,一方面是以預防為主,利用IT技術建立一套監控運行體系;另一方面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定制一套安全處置的信息系統。
李中告訴記者,目前化工行業中70%的生產設備及大型裝置基本上都使用了DCS技術,MES在國內大中型化工企業里的使用率也達到60%。這些應用能使企業逐步積累起一些對整個生產過程或者生產穩定狀態的連續性監控、監測和控制的數據。通過將這些數據壓縮,再進行優化處理和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礎上開發相應的監控軟件,配合監控系統,就能夠比較有效地建立起預警監測系統。這樣,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控制人員可以通過對歷史數據的比較分析,了解這種異常情況可能會連帶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從而及時發出預警,并對有關操作人員進行相應的提醒。
對于吉林雙苯事件,就曾有專家認為,根據當時的數據分析,如果有IT系統來支撐的話,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據李中介紹,在目前的實際生產中,除了在生產控制臺的計算機中彈出窗口提醒操作人員之外,還有很多化工企業已經開始通過一些網絡系統,包括企業內部的網絡系統,甚至手機短信,對各級人員進行提醒,實現多級提示。如果一線操作工人對于緊急情況沒有采取相應措施,過幾分鐘之后,監控生產過程的計算機系統就會再次發送短信息,提醒車間主任級別的管理人員;如果還沒有采取措施,就會馬上向更高一級管理人員發送警示信息。這樣就能及時發現某些事故的隱患,并采取處置措施。
荊門石化信通中心計算機站主任劉永捍告訴記者,荊門石化不但在一些大型設備上配備了視頻設備監控設備的安全生產狀況;而且,還在壓縮機等重要的生產設備上投入了近百萬元,安裝了一批設備狀態檢測儀,對設備的震動、位移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控。一旦有異常情況出現,振動曲線、頻譜分析圖等數據會馬上通過網絡匯集到信息中心,再通過內部網絡匯報給各級管理部門。
除了在預警方面下功夫外,安全事故一旦發生,如何將損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也需要有一套完備的應急處置系統。
李中介紹,國內曾經發生過一起氯氣運輸途中泄漏事件,由于缺乏相應的應急處置信息系統,以至于延誤了四五個小時的救援時間,使得氯氣大量泄漏以后,造成29人死亡。“如果我們有一個很好的應急及救援處置信息系統,在系統中建立一些危險品的數據模型,結合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定位和碰撞傳感器等設備,一旦發生事故,相應的信息系統能夠實現聯動,通過網絡給在一線進行救援、后臺進行指揮的各級相關人員提供相應的信息,包括危險品的理化性質、毒性、危害、救援處置辦法等?!碑吘箤I的救援人員有限,普通的人員如果一步步按照信息系統中的應急處置程序處理,上述的氯氣泄漏事件就不會造成這么大的人員傷害。
據了解,目前化工信息中心已經研發了化工危險品處置信息系統和安全處置模擬訓練系統。
節能降耗是變綠的過程
節能降耗,是全世界所有化工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盎ば袠I是我國能耗、物耗最大的產業之一。”李中介紹,與國際水平相比,中國的化工企業在能耗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中國的能耗水平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2倍,是發達國家的5~10倍;主要化工產品的單位能耗比國際先進企業要高出20%~69%左右,平均值要高40%左右。李中說:“我國很多化工產品都是所謂的原材料或者粗加工產品,高能耗的情況非常普遍?!?/p>
國家“十一五”規劃中提出,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15%~20%。這個目標對于整個化工行業來講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
濟南石化公司信息中心主任高翔認為,“隨著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化工企業的管理水平也在提高,自然會產生降低能耗的需求,企業的經濟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李中表示,除了要在物耗管理領域提高信息化水平,采用能源監管、MES等手段,提高企業的節能降耗水平之外,還可以采用流程模擬、實時優化等技術,通過提高過程控制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配合ERP和供應鏈管理,提高能耗利用率。
李中透露,最近幾年,石化企業圍繞質量交換網絡,通過IT技術采用“夾點技術”,在節能降耗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節能可以達到20%的效果,節水可以達到20%~50%的效果。通過這種方式,大港石化一年就產生了150多萬元的收益。
保護環境是綠色的目標
吉林雙苯事件后,國家環??偩衷蛐侣劷缤▓螅h??偩謱Ω鞔笏騼葍r值4500億元的化工項目進行環境風險排查,中期結果顯示,各大水域的化工石化行業均存在較大的布局性環境風險,相應的防范機制存在明顯缺陷。因此,只有實施“規劃環評”,才能從源頭上防范環境風險,真正維護公眾的環境安全。加快化學工業發展,必須以搞好環境保護為前提,化工生產建設必須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李中認為,環境保護對于化工企業而言,不是一個技術問題。從企業開始設計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大量IT技術的應用,考慮如何更加環保、更加綠色?;贗T模型,可以模擬出企業的運行狀態,搞清楚整個系統如何才能更加完善,從而實現能耗最低;利用IT系統,還可以對一些實時動態污染物的排放量進行監測。目前,很多化工企業已經建立了大氣監控點、污水排放監控點,利用視頻系統和IT系統的結合,實時監控整個企業的生產環境,一旦發生污染物泄漏,能夠及時預報。
另外,現在有很多企業還通過建立監測點,與工廠周邊的社會信息系統整合在一起,一旦發生泄漏等環境污染事故,可以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治,以保證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最小。
據劉永捍介紹,荊門石化已經建立了40個環保監測點,這些監測點會自動收集氣體排放的數據,并加以分析,再將分析結果匯總到荊門石化信息中心,最后通過內部網絡發送到各個管理部門,同時還會直接上報給中石化總部。
采訪手記
神奇的綠色化工
說到“綠色化工”,不禁讓記者想起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BASF。2006年夏天,記者有幸參觀了BASF位于德國路德維希港的總廠。在參觀之前,記者根本沒有想到世界最大的化學品生產基地,會坐落在路德維希港這樣一個安靜的城市。在距離生產基地不到5公里的森林公園中,經常會有鹿等野生動物出現,流經路德維希港的萊茵河上也是水鳥成群。
BASF位于路德維希港的總廠,占地面積達7平方公里,有員工5.5萬人。在德國,十萬人以上的城市就可以稱得上大城市了,所以,整個工廠就如同一座“小城市”。
這座“小城市”共有1750座建筑、100公里的街道、200公里的鐵軌、2500公里的管道,建有5座發電站。但是,在兩個多小時的參觀時間內,在這樣一個“化工城市”沒有給記者留下任何“化工”的印象,沒有烏煙瘴氣的濃煙,沒有刺鼻的氣味,沒有橫流的污水,沒有滴漏跑冒的管道,廠區的生產大都通過計算機控制完成。
篇10
[關鍵詞]低碳經濟;低碳房地產;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2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2)9-0029-02
引言
從目前來看,我國房地產行業整體水平偏低,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只是注重數量型的擴張,房地產在發展過程中科技含量較低,產業化程度低下。我國房地產行業要想獲取長遠的發展,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積極適應國際化的發展。隨著世界低碳經濟的發展,房地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低碳發展影響著我國整個產業鏈的低碳發展。因此房地產在其行業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要重視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要以發展綠色低碳建筑為目標,大力提倡房地產企業以環境保護為核心,不斷提高節能減排技術能力,從行業的各個方面倡導“低碳地產經濟”的發展。
2我國低碳房地產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缺乏相應的制度和政策
低碳經濟的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題,我國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已經逐漸步入低碳經濟發展的隊伍中來,但是如何低碳地產經濟,我國仍然處于探索和嘗試階段,缺乏具體的房地產低碳處理技術、低碳處理規則和低碳處理指標等相應制度和規范。國內至今還沒有一個具體和法定的低碳建筑認定標準和評價體系。在有關房地產行業的環境執法上,對于高能耗、高污染的房地產企業有嚴格的懲罰措施,但是對于低污染、低能耗的企業卻缺乏規范的激勵措施。雖然我國各級政府已經意識到房地產行業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但對于房地產業的低碳技術研發、低碳成果推廣和消費低碳產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還不夠。而進入2011年以來,我國房地產業面臨的政策環境不穩定,更加大了房地產企業實行“低碳地產策略”的難度。
2.2低碳技術落后
房地產行業的核心低碳技術主要包括設計、建造、利用等環節上的技術。目前我國房地產低碳技術主要集中在地源熱泵空調、新風系統、節能門窗、節能墻體等房地產建筑節能材料和設備上的應用,雖然我國房地產企業在發展低碳技術上有了良好開端,但是在有關房地產建筑設計節能的設計水平和其他低碳技術還比較落后,而且我國在房地產行業的低碳核心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也有很大的差距。房地產行業的低碳核心技術的嚴重缺失導致了具有低碳概念的房地產項目成本遠遠高于普通房地產項目的成本。
2.3房地產企業缺乏動力
一方面由于我國缺乏支持低碳地產發展相應的制度和標準規范,而且我國房地產行業低碳技術能力較低且房地產低碳節能技術尚未產業標準化,這就導致了其低碳節能產品不能形成統一的技術規范和售后服務體系,這些原因導致了我國房地產企業因發展和采用低碳技術而承受更高的成本壓力,也使得房地產企業在開發過程和后續維護過程中承擔了更大的風險和責任,所以這也是大多數房地產企業對低碳房地產發展缺乏動力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我國部分房地產企業在低碳房地產發展的認識上存在一定概念滯后和誤區,使得他們對低碳房地產發展缺乏動力。房地產企業認為在房地產項目中采取低碳技術必然會導致開發成本的增加,較高的價格成本使得房地產企業在市場上喪失了競爭優勢。但是從根本上來看,低碳房地產項目的總成本比普通房地產項目的成本要低,實行低碳地產策略的目標之一就是減少各種不必要消耗,降低企業的成本,因此低碳房地產項目其比一般房地產項目費用要低很多,從而使得房地產企業增強了其市場競爭能力。
2.4消費者認可度較低
現階段我國消費者對低碳地產概念認識不足,大部分消費者只是停留在模糊的概念上,甚至還有許多消費者存在著對低碳地產的誤解,這些原因都使低碳建筑尚未成為當今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消費主流,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低碳房地產發展的進度。從市場分析來看,由于近幾年我國房價一路飆升,更多的消費者只關心初始購房價格而忽視在使用過程中的使用成本,房價的高低成為了大部分消費者購房時考慮的首要因素,而有關建筑的低碳、節能、環保等因素往往被消費者排在眾多因素的最末位,甚至被消費者忽略。而就目前我國低碳房地產發展的狀況來看,低碳建筑成本遠遠高于一般建筑,房地產開發商就會把高成本變成初始價格轉嫁給消費者,從而導致了房屋價格進一步上漲,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所以很多消費者對目前低碳地產持不認可態度。
3我國發展低碳房地產應采取的策略
3.1完善相關政策法規
我國應當抓住當今世界低碳經濟發展的契機,借鑒發達國家發展低碳地產的成功經驗,在我國低碳房地產發展的初期,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法規,盡可能在技術、市場和能源等方面給予房地產業政策上的大力扶持,鼓勵房地產企業發展低碳經濟,比如對實施低碳發展的房地產企業進行相應的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給予低碳地產企業、低碳技術創新方面的鼓勵和扶持等優惠政策。同時建立或授權相關部門對房地產企業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監管。對高能耗、高排放的房地產企業進行處罰。
3.2制定科學合理的低碳評價標準
在低碳房地產發展的過程中,科學合理的低碳評價標準必不可少,我國必須要根據國際低碳經濟要求結合我國房地產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低碳評價標準,使我國房地產低碳經濟發展中各項指標清晰明了,真正地做到國家監管機構可以有法可依,房地產企業有章可循,消費者有據可選,讓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之間達成共識,通過三方的共同努力,將我國低碳房地產發展開展下去。
3.3提高節能減排方面的技術能力
發展低碳地產的關鍵因素是房地產低碳技術,只有不斷提高房地產行業節能減排方面的技術能力,才能建立一個全面的低碳技術支撐體系,從而加快我國低碳房地產發展進程。所以房地產企業要不斷提高企業節能減排的技術能力,尤其是核心技術能力,比如開發和使用新型隔熱系統,這樣可以提高房屋的保溫能力,減少空調等設備使用,從而降低房屋使用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加強對室內環境優化控制,開發低碳環保的建筑新型材料,從而從源頭上降低房屋內有害物質的揮發;提高對可再生資源應用的技術能力,從根本上降低建筑的碳排放量。
34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經濟應當包含兩方面:一方面,低碳生產方式;另一方面,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低碳生產,但是低碳房地產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低碳生活方式。因此在我國房地產低碳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倡導低碳生活方式。而倡導低碳生活方式首先提高低碳房地產的社會認同性,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使社會各方面達成共識,為低碳地產經濟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同時積極調整房地產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提高其資源利用能力,鼓勵和倡導節能減排。
參考文獻:
[1]雷中英低碳經濟與房地產業的發展[J].中國市場,2011(11)
[2]李紅萍,楊卓不同經濟環境下房地產相關企業的投資戰略選擇[J].中國市場,2010(52)
[3]張燕生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J].中國市場,2010(8)
[4]李楠淺析房地產的經濟競爭戰略[J].中國市場,2010(52)
[5]黃周地,劉群紅,周瑋我國房地產宏觀調控的反思與新思維[J].中國市場,2010(2)
[6]古耀杰低碳經濟在我國的發展及策略探究[J].中國市場,2010(44)
[7]薛蒙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J].中國市場,2010(45)
[8]呂根銓低碳房地產發展困境與對策[J].財經視點,2010(8)
[9]喻燕,盧新海低碳房地產發展困境與對策[J].中國房地產,2010(3)
[10]董哲房地產業如何應對低碳模式[J].城市開發,2010(1)
[11]楊敏低碳城市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市場,2011(10)
[12]譚彐瓊,徐榕敏,劉卓住宅房地產市場健康標準與廈門市實證研究[J].中國市場,2011(52)
[13]孫瑩,羅新波,焦愛英“限購令”對房地產市場和住房消費行為的影響――以天津市為例[J].中國市場,2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