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測繪的成果范文
時間:2023-10-12 17:34: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籍測繪的成果,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土地測繪;數字測繪技術;優越性;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P231 文獻標識碼:A
我國計算機科學的不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的測繪技術邁向數字測繪技術。在數字測繪技術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前期必須要通過相當大的投入來維持其持續發展和應用。通過對數字測繪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目前我國的測繪技術在工作效率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同時我國的測繪技術在數據測繪方面有了非常大的發展。數字測繪技術能夠有效地提供數據可靠,數據準確。在通常情況下,我國的測繪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技術有4個,首先是衛星定位測繪技術;其次是數字化測繪測圖技術;再次是遙感測繪技術,最后是地理信息測繪技術。通過上述4種數字測繪技術的應用,能夠在測繪的過程中更加有效地進行數據采集、數據輸入、數據編輯、數據整理以及數據輸出等測繪工作,通過上述的工作能夠有效地提升并且建立健全我國土地測繪信息數據庫,對我國的數字測繪技術進行系統化的完善和發展。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國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土地測繪過程中的應用和發展。提升我國土地的管理質量和效率。
1.在土地測繪工作進行過程中數字化測繪技術的主要優越性
數字測繪技術在測繪工作應用的過程中相較于傳統形式上的測繪技術主要有6個最主要優越性。首先在數字測繪技術應用的過程中使用的是非常先進的自動化測繪設備,提升了測繪過程中的自動化水平,能夠保障在測繪過程中自動提取測繪數據;其次是數字測繪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能夠大幅度地提升測量數據的精度和準確度;第三是數字測繪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較為完整的數據輸入以及讀取動作,便于數據的后期處理;第四是應用數字化測繪技術在測繪過程中便于成圖,相應的測繪技術能夠便于各種形式的數據庫讀取,同時還便于數據的維護和管理;再次是數字化測繪技術具有容量大的優點,能夠儲存大量的測繪技術,這樣能夠便于后期對于數據的分析和決策;最后是數字化測繪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便于數據的檢索,能夠有效地減少測繪數據的查詢時間,提升了數據查閱的效率。
2.在土地y繪工作進行過程中數字化測繪技術的主要內容
2.1 數字化測繪技術中的數字柵格測繪地形圖
在數字化測繪技術中的數字柵格測繪地形圖主要的基礎就是現有的普通地圖,在測繪的過程中采用數字測繪儀器,數字掃描儀以及數字繪圖儀等測繪設備以及軟件對紙質版的地形圖進行科學的矢量處理,通過數據處理來建立矢量數據庫,通過數據庫的形式來對數據進行編輯和處理,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實現紙質版圖紙轉化為數字化的圖紙。數字柵格測繪地形圖主要的應用環境為測繪時間較為緊迫或者是測繪的投資經費較為緊張的情況。通常情況下,對紙質版的地形圖進行掃描復制不能夠及時地對圖紙中的問題進行查找和分析,如果采用數字化的測繪技術記性圖紙的掃描能夠在掃描的過程中對錯誤問題的出現自動進行修補,保障圖紙的準確性。
2.2 簡述數字化測繪技術中的地面數字測繪繪圖技術
在目前的數字測繪技術應用中,數字測繪繪圖技術是較為常用的繪圖技術,這種測繪技術主要的應用場合為大比例的地形測繪,要求在測繪過程中具有高要求,以及現勢性較強的情形。在數字測繪繪圖技術應用過程中應用的設備主要有GPS測繪,全站儀以及水準儀等設備,這種測繪技術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資金的投入需求量較大。
2.3 簡述數字化測繪技術中的航空測繪數字成圖的內容
利用衛星和飛機航拍影像,進行控制加密處理,航內測圖,再進行外業調繪數字化,從而完成測圖作業,是最快最優化、也是城市院應用最多的一種作業方法。成圖的優勢就在與效率高、投資少、精度高,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因此,航測數字成圖成為土地測量的一個重要趨勢。
2.4 簡述數字化測繪技術中數字化地球測繪技術
利用計算機技術,根據統一的地理坐標,建立一種全球性的數字化地圖,對地圖、地貌和人文信息進行全方面地儲存,然后用戶通過互聯網進行訪問,成熟系統如百度、google地圖應用等。大大提升了地理信息查詢的簡便性,實用性。
3.在土地測繪工作進行過程中數字化測繪技術的主要應用
3.1 簡述在數字化測繪技術應用過程中的GPS測繪技術應用
在數字化測繪技術中,GPS測繪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優勢,能夠實現測繪的全天候工作,能夠在測繪過程中有效避免外界環境變化對測繪數據的影響,能夠保障測繪技術的精確性。應用GPS測繪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由于人為測繪因素導致的測繪數據失真問題,在目前的測繪過程中,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和發展。
3.2 簡述在數字化測繪技術應用過程中的RS測繪技術應用
在進行遠程地面測繪數據測繪的過程中,我們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數字化測繪技術就是RS測繪技術,RS測繪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測繪數據的有效、高速投相。在數字高程測繪模型;數字線畫圖等圖紙測繪的過程中我們要提升RS測繪技術的測繪精度。目前伴隨著我國測繪技術的不斷發展,RS測繪技術主要應用在濫用土地一級土地規模拓展的監管工作過程中,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3 簡述在數字化測繪技術應用過程中的GIS測繪技術應用
GIS測繪技術主要的依托載體是大量的地理數據,因此在應用的過程中具有非常大的靈活性,可操作性一級開放性。我們在測繪的過程中能夠根據測繪用戶的具體要求進行,針對測繪的具體要求建立相應的地理測繪數據庫,通過數據庫的建立來對測繪數據進行管理和存儲。目前這種方式的數字測繪技術在大范圍的引用過程中,也去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4.在測繪工作進行過程中現代化數字化測繪技術應用模式
就目前而言,現代數字化測繪模式主要包括數字測記模式和電子平板模式。其中數字測記模式主要利用智能化采集軟件,對需要的測繪點位進行標注,從而做好完整的電子手簿記錄,然后移交給內業,對相應的圖文信息進行編輯,從而形成完整的地圖數據文件。這種數字化測繪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唐德鏡.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土地測量工程中的實踐[J].中國科技縱橫,2013(15):106-107.
[2]于武斌.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淺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9):244-244.
篇2
關鍵詞: 地籍測繪 ; 信息系統 ; 空間數據 ; 屬性數據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 for years engaged in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relevant work experience, with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spatial data and attribute data through the GIS means integr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spatial data and attribute data integration an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connotation, analyzes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information based on COM GIS system construction technical ideas, give the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the full text is long work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 distillation. Believe that to engage in relevant work colleagues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spatial data; Attribute data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 言 :
地籍測繪是獲取地籍管理數據的主要手段,是數字地籍中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重要來源。如果沒有地籍測繪的一體化集成應用,其他集成都成了無根之草、無水之木。研究地籍測繪與地籍GIs的一體化集成技術,對于解決數字地籍空間數據庫數據的快速獲取、更新, 保證地籍業務的正常進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提出了基GIS實現地籍測繪與地籍GIs 一體化集成的技術路線和總體框架。
1地籍測繪與信息系統一體化
地籍測繪的發展經歷了從手工模式一一CAD模式一一CAD和GIS混合模式三個階段, 目前正向測繪與地籍GIs一體化集成階段發展。
在手工模式階段,地籍測繪的外業測量和內業處理都是依靠手工來完成的,提供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紙質的圖形和表格。此時的地籍信息化的發展還處于單機單用戶的MIS階段,地籍測繪在信息系統中的集成主要是通過手工方式將屬性信息錄入MIS 系統,圖形成果的利 用也只限于發證時將紙質圖形粘貼到證書上作為證書的附頁。
GIS技術應用后,基于圖形進行地籍處理的模式(以圖管房)在信息系統中占據主導地位,地籍測繪作為GIS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的重要來源,如何決速地實現地籍測繪與信息系 統的集成成為人們研究的重點,此時地籍測繪開始進入CAD+GIS混合模式階段。在這一階段, 基于CAD技術的地籍測繪仍是主流,可以采用實體編碼技術和外掛數據庫技術對原有基于CAD系統開發的地籍測繪系統進行改造,以滿足向信息系統和GIS提供信息的需求。數據轉換是人們通常采用的方式。數據轉換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CAD系統本身的交換文件(如Au to CAD的DXF)生成GIS數據。這種方式直接簡單,但后期需在GIS系統中進行二次處理的工作量極大。這種方式對屬性數據的處理無能為力,屬性 數據還需要在GIS系統中再次進行錄入處理。二是通過地籍測繪系統生成的明碼格式的交換文件進入GIS系統,這種方式需要編寫專用的數據轉換模塊,開發的難度和工作量大,通用性不強。這兩種方式部分解決了地籍測繪與信息系統集成的問題,但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另外,基CAD系統開發的地籍測繪 系統中極易產生垃圾數據,系統對數據的檢查和清理十分麻煩,影響了集成的效果。
目前地籍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數字地籍的提出,迫切需要研究地籍測繪與信息系統的一體化集成的相關問題。
2地籍測繪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集成的內涵
地籍測繪與信息系統一體化集成不同于CAD和GIS 混合模合下通過文件交換的數據共享,它是一種更高層次上的集成。一體化集成應包含兩個層次的集成:一是地籍測繪信息采 集的集成,二是測繪數據與GIS數據的集成。地籍測繪信息采集的集成是圖形信息和屬性信息的集成,即地籍測繪中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的一體化存儲和采集。圖形信息和屬性信息的一體化存儲是GIS有別于CAD系統的一個基本特征。基于CAD模式的地籍測繪系統雖然解決了在計算機中快速繪圖、編輯和輸出的問題,但由于CAD數據結構的限制,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相互查詢能力弱,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的一致性維護比較困難。現有的基于CAD管理圖形和外掛數據庫管理屬性數據的數據組織方式應向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一體化的組織方式轉變。
測繪數據與地籍GIS的集成是集成的最高層次。當前空間數據庫技術在GIS應用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地籍測繪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為地籍空間數據庫提供一體化的圖屬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效的更新。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可以把這個集成理解為地籍測繪與空間數據庫的集成。集成后的效果應是地籍外業測繪、內業處理、成果檢查、數據入庫、數據更新、數據應用的流水化和程序化,數據入庫實現信息不需要二次手工處理、入庫前后信息不損失。
地籍測繪與信息系統的一體化集成的最終目標是要達到能夠更快、更好地為地籍信息系統提供滿足GIS應用要求的數振,從這一點上講,也可以將其理解為地籍測繪與地籍GIS的一體化集成 。
3 基于GIS的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集成的優越性
一體化集成的地籍測繪系統可以解決傳統的測繪圖形信息采集與屬性采集分頭進行而存在的關聯性差、數據一致性難以維護等不足之處,避免了數據進入信息系統所需的二次加工和處理,提高了數據進入信息系統的效率和準確率,可以大大縮短數據采集的周期。
一體化集成的地籍測繪系統直接面向數字地籍GIS需求進行數據采集,直接生成符合GIS要求的地籍測繪數據,避免了傳統測繪的CAD數據格式與GIS 格式之間繁瑣的轉換,可直接將數據寫入信息系統GIS空間數據庫,并提供了直接基于空間數據庫進行數據更新的能力,這是傳統的地籍測繪系統難以實現的。一體化集成的測繪系統所具有的數據快速入庫和高效更新的能力正是數字地籍系統所迫切需要的 。
4基于COMGIS的測繪信息系統技術路線
基于對地籍測繪信息系統的一體化集成內涵的分析,本文研究提出了以GIS為核心的總體技術路線,即:
( 1 ) 采用GIS數據存儲方式來存儲地籍測繪數據,實現地籍圖形信息和地籍屬性信息的一體化存儲。
( 2 ) 基于組件式GIS平臺進行二次開發編輯和繪圖功能,實現地籍圖形的編輯繪制和屬性信息的錄入;
( 3 ) 采用空間數據庫技術實現地籍測繪與信息系統的數據入庫與更新。地籍測繪任務分為地籍基礎測繪和地籍項目測繪。地籍基礎測繪的主要內容是地籍分幅平面圖。地籍項口測繪 的主要內容是地籍分丘平面圖、分戶平面圖和房屋共有面積分攤計算為了達到地籍測繪與 信息系統一體化集成的日標,必須開發地籍測繪管理系統,以完成地籍測繪成果向數字地籍空間數據庫的入庫和更新 。
地籍編輯繪圖模塊、測繪儀器聯接模塊和數據轉換模塊和參數定義模塊是四個子系統 的公共功能模塊,在實際編程實現中,這四個公共功能模塊實際上構成了一個具有基本測繪功能的程序框架,在框架基礎之上增加地籍測繪分攤計算功能和地籍測繪成果輸出功能構成地籍項目測繪子系統,增加基礎測繪成果輸出模塊構成地籍基礎測繪子系統,增加測繪成果 備案和成果入庫功能構成地籍測繪成果管理子系統。整個系統基于組件式GIS技術來開發 。
系統基于組件式GIS開發平臺進行功能擴充,開發地籍基礎測繪系統和項目測繪系統。 測繪人員測繪完畢后直接生成文件型的GIS數據格式。測繪管理人員在對測繪成果進行質量檢核后,將測繪成果入庫。系統可利用空間數據庫引擎將該GIS數據格式直接寫入到空間數據庫中,完成數據的入庫。在數據需要更新時,再通過空間數據庫引擎將選定范圍內的空間數據提取成文件型的GIS數據格式再由測繪人員實施修補測。修補測完畢后,再將成果更新 入庫 。
在系統中,成果入庫完畢后,圖形數據的更新只能由測繪和測繪管理人員來共同完成, 地籍管理的業務人員只能進行讀取和顯示,這樣??捎行У乇WC地籍測繪成果的權威性。
5地籍測繪信息系統總體架構
在循化縣數字地籍的開發中,根據循化縣地籍狀況,老數據轉換子系統完成對原始測繪成果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入庫。 對新開發的地籍測繪項目和需補測的地籍測繪項目采用基于GIS的一體化集成的地籍測繪系統,外業采集采用基礎測繪子系統,內業分攤計算、成果輸出打印等采用項目測繪子系統,成果更新入庫采用測繪成果入庫子系統。一體化集成的地籍測繪系統在循化縣數字地籍管理中的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實現了地籍圖形信息和地籍屬性信息的一體化存儲,實現了地籍測繪對空間數據庫的快速入庫與更新,大大提高了數據采集更新的速度,保證了空間數據庫的現勢性和權威性,保證了地籍業務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 1 】史秋晶,李羽薈.城鎮地籍GIS建庫的質量控制及檢查【 J 】.地理空間信息,2 010,(4) .
【 2 】張渝.地籍調查的計算機化管理【 J 】.科技創新導報,2009,( 1 ) .
篇3
【關鍵詞】信息化;地籍測繪;質量;控制;管理
信息化地籍測繪數據作為我國國土資源管理的核心數據,不僅能滿足現代社會對土地資源的需求,而且也方便了信息化技術對土地資源的管理,同時也為相關部門在土地管理中進行合理科學的決策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伴隨著科技新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新技術在地籍測繪的過程中也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在現代的地籍測繪中信息化的測繪方式已然成為了主要的測繪方法,其中主要以測繪數字為中心??偠灾?,在地籍測繪的過程中,如何得到更為準確的地籍數據,不僅對測繪工作人員提出了相對較高的要求,而且也對信息化地籍測繪的質量控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1 地籍測繪的現狀
地籍測繪根本上就是對我國土地的坐落、面積、權屬、用途、所有權以及現實的情況進行信息的測量,是國家的土地局依照已經掌握的數據進行測量確認的工作方式,在測量后將獲得的準確結果向廣大的民眾進行信息的公開,從而向廣大民眾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信息。同時,信息化地籍測繪技術通過對傳統地籍測繪技術的改進,不僅對傳統地籍測繪技術的優點進行了保存,而且還對傳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改進,提高了測量結果的精確性、可靠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新,地籍測繪的方式也在不斷的增加,如:GPS導航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遙感技術等高新技術。
2 信息化地籍測繪的要求
2.1 建立完善、合理、實用的信息化地籍數據庫標準
如今,為了使地籍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推進,全國各地的土地資源部門都對內部的土地項目做了相應的信息處理,并建立了相對應的土地檔案庫。但是在土地檔案庫中錄入的土地資料信息卻無法通過信息化得到更好的利用,而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國土資源部沒有對各省市的土地管理部門做出標準、統一的數據錄入格式,各個部門在錄入數據信息時,都是根據自己單位的實際情況對土地資源的信息進行上傳;第二,傳統的標準已經無法滿足當今信息化管理對土地資源數據資料的需求,導致在當今的使用過程中相對比較麻煩;第三,由于我國的土地管理部門較多,在建立數據庫的時候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個單位都是按照自身的情況建立的,這就導致了不同部門、不同標準的現象發生,并使得數據不能投入使用,工作人員還需要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對數據進行第二次錄入,從而導致人員和時間的浪費。因此,在對信息化地籍測繪的數據進行錄入時必須建立合理、科學、完善的數據庫標準,使得測繪出的數據直接進入到信息化地籍數據庫中,對數據的二次處理進行避免。
2.2 配有基于GIS的數據采集軟件
信息化地籍數據的采集必須依照數據采集與數據建庫一體化軟件。首先,作業軟件必須直接的具備GIS建庫的功能,對圖形屬性數據的關聯進行實現以及拓撲的處理,并對數據庫的標準完全支持;其次,作業軟件還必須要對DOM的生產模式進行充分的支持,使其能夠對圖像、圖形的數據進行無縫的管理;再次,作業軟件還必須提供強大的編輯功能,使得圖文數據快速的錄入;最后,作業軟件要具備完整的運算功能和拓撲檢查,從而對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進行提高,同時還要符合信息化地籍測繪的要求,對地物、權屬以及地類的數據關系進行協調和處理,使其具備方便的符號工具和數據完整的打印輸出功能。
2.3 制定高效、先進的測繪作業流程
2.3.1 前瞻性的作業模式
信息化地籍測繪必須要按照“生產―建庫―應用”的一體化要求進行工作。
2.3.2 按照標準和要求規范作業
在信息化地籍測繪過程中,按照標準化的規范要求進行作業,不僅是其基本的要求,而且為高質量數據的獲得提供了保障。
2.4 要有高裝備高素質的專業測繪隊伍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地籍測繪對測量的工作人員有著十分高的要求,目前有著豐富經驗的地籍測繪技術人員相對較多,但是既有豐富的實測經驗又有專業信息化的技術人員卻非常稀少,從而使得在測量的過程中對數據的標準理解不能統一,無法按照“生產―建庫―應用”的要求來開展工作,因此,面臨這一系列的問題,就必須對技術過硬接受能力較好的工作人員進行專門的信息化知識培訓,從而對工作人員的技術進行提高,解決信息化地籍測繪技術中的問題。
3 信息化地籍測繪的質量控制管理
質量控制是對信息化地籍測繪成果進行保證的唯一途徑。而信息化地籍測繪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控制。
3.1 數據采集的質量控制
在對信息化地籍測繪數據采集質量進行控制時,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控制。
3.1.1 地籍調查的檢查
(1)地籍調查的內容與實際情況是否一致
(2)地籍調查的內容是否具有完整性
3.1.2 外業的數據采集
信息化地籍測繪數據的采集要求是對野外全數字化信息進行采集,如今,先進的測繪儀器都能對數據的要求進行滿足,因此,在進行外業的數據采集時,外業測繪人員必須先對數據的采集標準和要求進行了解,然后根據信息化地籍測繪的標準和要求對數據進行采集,從而對信息化地籍測繪的質量進行更好的把握和控制。
3.2 內業過程的質量控制
信息化地籍測繪進行內業過程的質量控制對國家國土資源的控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對外業數據進行采集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主要的檢查,而且還要對數據采集過程中記錄的規范性進行把握,尤其要對采集的內業數據進行認真的檢查和核對,并對錯誤的數據進行修改。根據上述的闡述,某城市開發出了地籍空間數據的相關檢查系統,在該系統中不僅應用了數據庫技術、GIS技術、檢查功能自定制技術、可視化編程等技術對地籍空間的數據進行全面的檢查,并將地籍空間數據的質量控制貫穿到了生產的過程中,同時使用計算機的系統對檢查的數據進行質量的評定,從而對空間數據的產生以及數據的整理進行了質量的控制。
3.3 數據成果的質量控制
數據成果的質量控制主要是對成果的文檔紙質資料和電子數據的完整性進行檢查。
3.3.1 數字成果的文檔紙質資料的完整性檢查
(1)數字成果文字資料的檢查
(2)地籍調查土地登記審批表和地籍地圖的檢查
3.3.2 數據成果電子數據的完整性檢查
在進行內業檢查的基礎上,必須要對電子的目錄、數據的完整性、正確性以及圖幅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進行質量的控制檢查。
4 結語
信息化地籍測繪技術的使用提高了測量的質量及效率,方便了地籍測繪成果數字化測繪的管理,它不僅對地籍測繪的工作進行了完善,而且還節約了測繪生產的成本,因此,在信息化地籍測繪使用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保證測繪生產過程的完整性、準確性,同時還要對信息化地籍測繪的質量控制進行良好的管理。
參考文獻:
[1]李廣蘭.信息化的地籍測繪與質量控制[J].科技創新導報,2008(3).
篇4
關鍵詞:數字化測繪技術 地籍測量 應用
中圖分類號:T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1)09(a)-0054-01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土地的綜合價值也隨之得到有效的利用。很多地區也對地籍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運用。
1 地籍數字化測繪的相關概念
地籍,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指將地塊作為基礎、將土地權屬作為核心,在國家的監管狀況下用文件、數據以及圖表的多種形式將土地數量、權屬、質量、位置和作用等信息表現出來。地籍測繪則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衍生的一項測繪技術,是關系到土地和土地附屬物權利的一項政府活動,其歸根到底,是一種法定行為。而地籍數字化測繪技術的核心就是通過數字化測繪來完成大量涉及城鎮地籍測繪活動的一項技術。
2 地籍土地權屬調查
(1)土地權屬調查的準備。
在對土地權屬調查的全過程中,無論那個細節方面都要做到詳細和具體。一方面,要做好宣傳工作,安排調查人員幾種學習,內容主要是技術規范、相關法律等,對要依照生產計劃對員工進行合理分工,做好對各種土地權屬材料的收集工作,并加以整理。
(2)行政區、街道和街坊的劃分。
行政區的劃分要依據相應的規定,街道的劃分需要按照行政區街道的管轄范圍進行規范,而街坊則比較隨便,通常情況下是通過固定的自然地物進行劃分的。
(3)土地權屬調查解決的問題。
調查土地權屬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了解宗地的劃分、權屬的規定,核心目標便是宗地。所以,調查宗地時,通常情況下是通過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國有土地使用權來采取調查活動的。在進行調查之前,要分發測量、指界通知報告。當界址位置完成了最后的認定,就可以設置與之對應的界址標志,這個界址位置不但需要美觀,而且要具備牢固的特點。
(4)在權屬調查完成后的資料整理工作。對關于權屬調查的多有資料進行多次核對,在對宗地進行整理時,需要對原權屬來源證明、記發證復印件、法人證明、指界委托書、材料原件以及復印件、權屬調查表等各項數據進行規范的整理和分類。然后將整理的數據錄入電腦當中,制成電子文檔以保存。
(5)當權屬調查的工作合格完成后,需要提交基本成果和數據成果兩項成果材料?;境晒?包括權屬證明材料、權屬調查表、原宗地復印件、指界委托書等相關的技術總結。而數據成果則主要是技術總結、權屬調查表以及界址調查表等調查資料。
3 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3.1 碎部測量
3.1.1 圖根測量
在比較廣闊的區域可以通過PTK技術來設置圖根控制網,通常情況下,在GPS網的布設過程中,可以利用GPS RTK進行觀測,得出點位的相對誤差,然而其誤差一般是難以滿足相鄰界址點間的誤差數在5cm的范圍內。所以,在圖根網的布設過程中,對于街道以及建筑物比較集中的區域,要通過全站儀來布設,并將圖根導線設置成為結點網,通過這樣就能相當程度上杜絕相鄰兩條單導線之間出現誤差,引起結合部界址邊超限問題的出現。
3.1.2 數據采集的具體方法
在采集數據時,可以通過測界址點的方式來測量全站儀對房屋拐角、圍墻拐點、陽臺角等地物。而對其他地物的測量通常情況下是采用測量地形點的方式來進行。在采點時,通常都是把性質各異的點制作成與之對應的地物代碼,以便于技術人員加深記憶。在進行實地打點測量時,通常對地物進行依次測量,這樣就能讓相同地物的數據經過內業轉換,從而實現自動聯線,進而避免過多的散點,不利于編圖的進行。
3.1.3 內業數據處理
當天數據采集完成后,需要及時將數據錄入電腦。然而因為在進行采點時,使用的儀器以及型號存在差異,所以,在進行錄入時,數據格式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但在電腦編輯時,只有將數據裝換成SCS格式、成為可連線的數據文件之后,再繪制成地籍圖。此時繪成的地籍圖就能將街道、房屋等地物按照打點的順序連成曲線,作業人員從折線出發,結合自身的記憶,就能輕易完成地籍圖的繪測。
3.1.4 外業調繪
在地籍圖已經初編完成時,實際上小院、樓房等大部分都已經基本成型。然后將這些初編完成的地籍圖印制出來,用作進行野外實地調繪。在進行實地調繪時,只要在未完成的圖件上找出相關的點,進行連接就行了。另外注意在相應的地方上要做好數據值的標注,最后根據外業調繪的結果完成地籍圖的繪測。
3.2 外業測量精度的控制方法
在對野外進行作業時,作業人員必須總結相應經驗,才能達到提高測量精度的要求。在控制測量精度時,轉站應該最先受到嚴格控制,通常情況下,連續的轉站最好在3次以內。另一方面,在進行碎部測量時,立鏡務必要到位。針對那些測量困難的區域,首先應該對進行測量,通過制高點向內部多打散點,再通過邊長的交會與丈量等途徑進行合理的測量。在設計測量方案時,要做好界址點之間和界址點地物點之間精度檢查的全面統計,然后分析界址點精度檢查表。完成的三種表格可以提供給相關負責人進行檢查,同時需要做精度統計。
4 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實地測量時的注意事項
4.1 街坊的劃分
在作業時,需要以街坊為單位來調查地籍,并繪制對應的地籍圖,管理地籍繪制的成果以及地籍調查表。在調查某個街坊的地籍圖信息時,最好由同一個工作人員來進行,在對分界線的設置方面,不要設置在圍墻內部,而應該尋找寬敞的地方。
4.2 界址線的設定
在測繪地籍中,界址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所以,只有設定了合理的界址線,才能促進地籍測繪效率的提高。對于初始測繪來說,之前很多宗地界址線都設置在圍墻內部,引起了相當麻煩,因此需要盡量杜絕這類事情,對界址點進行精確設置。
4.3 數據文件管理
鑒于數字地籍測繪所需要的數字文件非常繁瑣,左右,就要具備一套高效的管理系統。在繪制作業時,要注意界址點坐標數據、權屬信息數據以及地籍權屬引導等文件,方便對數據文件的管理。
4.4 街坊線、圖斑、控制點繪制
測繪圖的完成并不代表工作的完成,還需要增加包括街坊線,圖斑、控制點等內容。在實際作業時,應該在初始地籍圖上做統一的繪制,因此可以獨立形成一個文件,然后制作成為街坊線圖塊文件,并將圖塊設置到相應街坊的地籍圖中去。
5 結語
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然而時代在快速變化,數字化測繪技術也需要得到發展和更新,所以,測繪工作人員應該不斷的學習,更新觀念,才能有效的提高地籍數字化測繪技術。
參考文獻
[1] 劉茂華.數字化地籍測量開展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J].江西測繪,2009(1).
篇5
關鍵詞:GPS;地籍測繪;遙感技術;地籍測量
中圖分類號:TB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的測繪技術體系已完全建立起來,并在地籍測量中得到了實際的應用,這些現代化測繪技術的應用使地籍測繪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些高精度、高效率的測繪新技術使地籍的測量更加精確,為國家土地管理部門進行土地詳查提供了數據上的支持。
1現代地籍測繪技術的基本框架
1.1資料分析:對需要測量的地區所存的地籍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根據所測區域地形的需要及自身所現有的設備進行測量技術的選擇,使其測量技術的應用能滿足地籍測量的要求。
1.2數據獲?。簲祿@取途徑包括兩種:第一種是通過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資料,如原始的正確的地籍檔案資料等;第二種是野外直接采集與收集。數據采集必須根據建立數據庫的要求,得到適宜的數據格式。數據獲取的內容一般包括全要素地形數據、地籍數據、地類數據、控制數據。
1.3數據編輯、整理、入庫:對于獲取的各種數據,按照數據庫建庫技術要求進行編輯、整理、入庫,并進行各種統計、分析、匯總,最終建立地籍數據庫,形成地籍管理系統。
2.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2.1 GPS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測量時根據地籍測量的要求,需要采集兩類數據:一是地塊的地理坐標數據;二是屬性數據如權屬、利用類型等。GPS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成功應用將減少人力費用,定位精度高,測站間無需通視,在沒有現成基準控制點的遙遠地區能進行高精度的定位計算,且定位不受人眼視線的限制??刂凭W幾何圖形已不是決定測量精度的重要因素,點與點之間的距離長短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自由布設。該技術操作簡便,容易使用。隨著GPS接收機不斷改進, 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高精度的接收機等優點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測量人員的勞動強度,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GPS技術全天候作業,控制點之間無通視的要求,省去大量建造標志的費用,在測量成本上比以往有了明顯的降低。GPS定位是在國際統一的坐標系中計算的,因此不同地點的測量成果相互關聯,可實現數據共享。由于信息自動接收,數據自動存儲,內外業緊密結合,減少了繁瑣的數據記簿和手工計算工作,由于配備有功能完善的數據處理軟件,可以迅速提交控制測量成果,提高了測量成果的可靠性和規劃程度。當然,GPS測量也有一定的局限。在建筑物密集的地域。由于多路徑效應而造成測量精度降低,有些位置如樓房角和樹蔭下由于衛星信號被遮擋,接收機接收不到足夠的衛星數量而無法正常工作,可以利用GPS在開闊地區實測布設控制點,解算和處理結果。然后,利用全站儀及GPS控制成果來完成細部測量作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解決了GPS存在的技術缺陷。但測量的儀器昂貴,人員技術要求高。
2.2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遙感技術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認識能力,比傳統的野外測量得到的數據更加精確,且觀測的范圍更加廣泛,對于靜態及動態物體都能在瞬間成像,大大"加寬" 了人眼所能觀察的光譜范圍,隨著航空航天影像信息獲取手段朝著多平臺、多時相、多傳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譜和快速機動的方向發展,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將成為地理空間信息獲取與更新的主要數據源。人類難以到達的偏遠地區;遙感使用的電磁波波段從x光到微波,遠遠超出了可見光范圍;而雷達遙感由于使用微波,可以不受制于晝夜、天氣變化,進行全天候的觀測,詳細程度高,航空像片的空間分辨率可以高達厘米級甚至毫米級。與航空遙感相比, 航天遙感能夠進行連續的、全天候的工作,提供更大范圍的數據,其成本更低,是獲取數據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國土地管理部門進行數據更新的方法是在前期土地利用現狀圖的基礎上,根據變更申報到現場勘查,在詳查圖上標繪宗地變化的邊界位置、權屬變化和利用類型的變化,再到室內進行編繪更新。目前遙感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的應用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遙感技術尚難以準確獲取變化邊界的地理坐標,僅從相鄰關系進行外推量測,難以準確獲取變化邊界的空間位置坐標,圖件更新精度達不到要求;變化宗地的空間位置難以確定,面積量測不準確;不能主動監測變化,空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較低,不能滿足實際需求;遙感技術雖已受到普遍關注,但因受財力投入條件的制約,我國目前仍沒能力形成數據更新的周期。
2.3攝影測量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在地籍測量中,運用攝影測量的方法測繪地籍圖具有質量高、速度快、精度均勻、經濟效益高等優點,并可以提供精確的數字化地籍數據,實現自動化成圖。數字攝影測量作業方式簡單,不受氣候和季節的限制,這能為我國大比例尺土地信息調查提供測繪的基礎。同時能為我國現階段城鎮建設提供快速的測繪數據更新成果。在地面攝影測量時,由于前景可能遮蔽后景,造成地面攝影測量工作難度加大。在航空攝影時,運載航空攝影機的飛機不能嚴格保持水平,且曝光瞬間無法精確知道航空攝影機處在空中的具置和狀態,這些在利用航攝像片制作地形圖過程中都得解決。數字攝影測量與模式得到的地籍圖信息豐富,實時性強,既具有線劃地圖的幾何特征,又具有數字直觀、易讀的特性;地籍圖上的界址點完善,不受通視條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權屬調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內業中完成,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種廣有前途的地籍測量模式。
結語
隨著國家基本建設的進行,測繪工作量也不斷的增加,測繪技術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特別是這些新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新技術的介入,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測量人員的工作量,也提高了測量工作的準確性,為全國土地普查工作的進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孫鐵軍,任偉.淺談現代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國土資源導刊,2007(04).
篇6
[關鍵詞]土地測量;測量方法;發展前景
伴隨著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對土地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加,導致我國國土資源越來越緊張。土地資源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其利用價值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國家對土地的利用及管理也越來越規范。在土地利用過程中,對土地測量精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我們掌握更多更先進的測量手段,利用科學的測繪數據,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1.土地測繪技術簡介
土地測繪要求的專業性強,同時測量數據具有法律效力,因而對數據的精度要求更高,并且要求配套的成果資料(圖、表、冊、卡等)的及時性與實時性。土地測繪的技術手段先進與否直接決定了測繪效率和數據精確度。根據測繪量專業的特點,現代測繪技術主要有野外數字測量、GPS測量、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四種模式。這些模式各有優缺點,但能相互補充,從而實現地籍信息的全覆蓋采集。
1.1野外數字測量模式
測繪技術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產業和計算機制圖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是現代測繪的主流方法。全野外數字測繪產品主要是全野外測繪的基礎數字地形圖、地籍圖,是建立適用于國土、規劃、房產、城建、水利、電力等部門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基礎信息庫來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系統質量的好壞,取決于運用這種測量模式采集的數據。
1.2GPS測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現代測繪技術的一種標志。在現代地籍測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個測區,以滿足精度的需要。隨著RTK技術的迅速發展,GPS+RTK技術幾乎覆蓋整個測量領域。這種測量模式能實時地獲取地籍要素坐標信息(通過實例證明,可以得到厘米級甚至更高精度),能夠滿足地籍測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業現場提供經過檢驗的測量成果,擺脫后處理的負擔和外業返工的困擾。GPS技術的飛速進步和應用普及,它在城市測量中的作用已越來越重要。當前,利用多基站網絡RTK技術建立的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綜合系統已成為城市GPS應用的發展熱點之一。CORS系統是衛星定位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通訊技術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結晶的產物。
1.3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
應用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進行地籍測量前景非常廣闊。隨著航空航天影像信息獲取手段朝著多平臺、多時相、多傳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譜和快速機動的方向發展,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將成為地理空間信息獲取與更新的主要數據源,以激光測距系統(LIDAR)、激光成像雷達、雙天線SAR系統、數字攝像機、GPS/INS為主體的機載三維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等多種數據獲取手段的迅速發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線劃圖的測繪,還可以得到各種專題的地籍圖(如正射影像地籍圖、三維立體數字地籍圖等),同時利用衛星遙感進行土地資源調查和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為快速及時的變更地籍測量作好參照。由于地籍測量的精度要求較高,數字攝影測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為數據采集對象,利用該技術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數據,其控制點和目標點主要采用航測區域網法和光束法進行平差,即所謂的空三加密,進而通過專有數字攝影測量的數據處理軟件,完成地籍測量的內外業。數字攝影測量與模式得到的地籍圖信息豐富,實時性強,既具有線劃地圖的幾何特征,又具有數字直觀、易讀的特性;地籍圖上的界址點完善,不受通視條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權屬調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內業中完成,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種廣有前途的地籍測量模式。
1.4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模式
用掃描數字化方法對已有地形圖或地籍圖采集數字化地籍要素數據,而界址點的坐標數據則由之前所述的兩種模式測出和計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點的坐標數據輸入計算機,然后將這兩部分數據疊加,并在數據處理軟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種地籍圖和表冊?!皽实丶疁y量”就是近年來出現的內業掃描數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圖上根據地籍臺帳實地標繪宗地界址線,劃分街道、街坊、調查區及編號,調查宗地座落、地名、門牌號碼、房屋結構及層數,標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時,可待日后做地籍調查和變更填補;這種地籍測量模式的前提條件是要求測區內的地形圖或地籍圖現時性強,并且具有完備的控制點和目標點。
測繪技術的三個特點:專業性、數字化、網絡化,即以數字化的采集模獲取具有很強專業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終建立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以實現網絡辦公自動化。但是上述四種模式以及各種組合方式各有優缺點和適應范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單獨使用。根據測區的實際情況,各種模式的適用環境和作業單位的實力背景,可以選擇經濟、高效的測量模式,以達到地籍測量的精度要求。
2.土地測繪技術的發展前景——數字化
篇7
關鍵詞:現代地籍測量;測繪技術;數字測繪; 數字國土;3S技術
1 前言:
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的區別,其主要標志在于技術是否高度集成和數據流是否連續。測繪儀器的智能化和內置軟件的高度集成以及數據的無線傳輸,促進了現代測繪技術的迅速發展。隨著全國“數字國土”工程的全面展開,以數字測繪技術、3S 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測繪技術已經在地籍測量中廣泛使用。通過對現代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多種測量模式的分析,比較現代地籍測量同“數字國土”之間的關系,總結地籍測量的基本框架,將現代測繪技術合理地運用到地籍測量中已經勢在必行,并且隨著GPS 衛星的拓展和Galileo 計劃的全面實施,各種航空航天設備的精度不斷提高,利用衛星定位與PDA 組合模式和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將是現代地籍測量手段中最具有廣泛前景的技術。
2 現代地籍測繪技術的流程
現代測繪技術是運用到地籍測量中的一些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測量外業、內業于一體的綜合性作業系統。其最大優點就是在完成地籍測量的同時可建立地籍數據庫,并通過一定的途徑建立地籍管理系統,為完成“數字國土”工程、實現電子政務和現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礎?,F代地籍測繪主要是采用自動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儀、計算機或PDA 采集地籍要素,傳輸到計算機上,運用專用的地籍數據處理軟件,對其進行分析、整理、編輯和入庫。其基本流程為:
①數據編輯、整理、入庫:對于獲取的各種數據,按照數據庫建庫技術要求進行編輯、整理、入庫,并進行各種統計、分析、匯總,最終建立地籍數據庫,形成地籍管理系統。②數據獲?。簲祿@取途徑包括兩種:第一種是通過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資料,如原始的正確的地籍檔案資料等;第二種是野外直接采集與收集。數據采集必須根據建立數據庫的要求,得到適宜的數據格式。數據獲取的內容一般包括全要素地形數據、地籍數據、地類數據、控制數據。
③資料分析:對測區已有的地籍數據(包括已有的地形圖、地籍檔案資料、已有的控制資料和電子文檔等)進行分析,熟悉測區地形,根據本身已有的設備和最終建立地籍數據庫的要求確定采用何種測量技術。在資料分析過程中可以考慮能否使用“準地籍測量”。
3 現代地籍技術的內容和測量模式
地籍測量專業性強,地籍數據具有法律效力,對數據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資料(圖、表、冊、卡等)現時性強,同步變更需及時。因此,根據地籍測量所特有的專業性,現代測繪技術對于地籍測量來講,主要有野外數字測量、GPS 測量、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4種模式。受環境和技術的約束,這些模式各有優缺點,但能相互補充,從而實現地籍信息的全覆蓋采集。
3.1 GPS 測量
GPS 本身就是現代測繪技術的一種標志。在現代地籍測量中主要用GPS 控制整個測區,以滿足精度的需要。隨著RTK技術的迅速發展,GPS+RTK 技術幾乎覆蓋整個測量領域。這種測量模式能實時地獲取地籍要素坐標信息(通過實例證明,可以得到厘米級甚至更高精度),能夠滿足地籍測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業現場提供經過檢驗的測量成果,擺脫后處理的負擔和外業返工的困擾。GPS RTK 技術主要有兩種方式:①GPS RTK 接收機+測圖軟件。利用GPS RTK 接收機在野外實地測量各種地籍要素數據,經過GPS 數據處理軟件進行預處理,按相應的格式存儲在數據文件中,同時配繪草圖,供測圖軟件進行編輯成圖。GPS RTK 接收機是一種實時、快速、高精度、遠距離的數據采集設備。其顯著的優點是控制點大大減少,測量效率大大提高。缺點是必須繪制測量草圖,一些無線電死角和衛星信號死角無法采集數據,必須用全站儀進行補充。②GPS RTK 接收機+全站儀+掌上電腦+測圖軟件??朔袛底譁y量模式的缺點,發揮各自的優點,可適應任何地形環境條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圖的測繪,實現全天候、無障礙、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內外業一體化采集地籍信息。
3.2野外數字測量
數字測繪技術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產業和計算機制圖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成為現代測繪的主流。全野外數字測繪產品主要是全野外測繪的基礎數字地形圖、地籍圖,是建立適用于國土、規劃、房產、城建、水利、電力等部門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基礎信息庫來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系統質量的好壞,取決于運用這種測量模式采集的數據。同時如果基礎數字測繪產品質量標準較高,可供不同部門使用,避免資金的重復投入。針對數字地籍測量的三個環節―――確權、測量、編繪,作業流程的科學化是保證質量的關鍵,同時還要注意作業工具的合理選擇和搭配。野外數字測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電子速測儀,根據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3 種方式:①全站儀+電子記錄簿(如PC-E500,G RE3,G RE4 等)+測圖軟件。是利用全站儀在野外實地測量各種地籍要素(控制點和目標點)的數據,在數據采集軟件的控制下,實時傳輸給電子記錄簿,經過預處理后,按相應的格式存儲在數據文件中,同時配繪草圖,供測圖軟件進行編輯成圖。全站電子速測儀、電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測量儀器,同傳統的測量手段(外業白紙測量、內業數字化)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能夠實現角度、距離的自動計算,技術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設備的限制,操作可視性較差,草圖容易出錯,功效不高。
②全站儀+便攜式計算機+測圖軟件。是集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于一體的數字式地籍測量方式。通過全站儀在實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數據,由通信電纜將數據傳輸給便攜式計算機,數據處理軟件實時處理并顯示所測地籍要素的符號和圖形,原始采樣數據和處理后的有關數據均記錄于相應的數據文件或數據庫中。由于現場成圖,具有直觀、快速、高效的優點,可價格昂貴、野外環境適應能力較差。③全站儀+掌上電腦(PDA)+測圖軟件。作業方式與②相同,采用藍牙傳輸,這種系統定位于地籍數據的前端采集部分,通過使用體積較小、便于攜帶的PDA 來滿足外業測量的智能化、電子化要求。從地籍測量外業的結果來看,該系統具有多種數據格式的融合顯示、多種地籍測量方法的可視化實現、自由測站的自動化計算功能,并且掌上電腦價格低廉、操作簡便、現場成圖、速度和效率都很高。這種系統雖然不完善,隨著硬件和軟件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3.3 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模
用掃描數字化方法對已有地形圖或地籍圖采集數字化地籍要素數據,而界址點的坐標數據則由之前所述的兩種模式測出和計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點的坐標數據輸入計算機,然后將這兩部分數據疊加,并在數據處理軟件的控制下__得到各種地籍圖和表冊?!皽实丶疁y量”就是近年來出現的內業掃描數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圖上根據地籍臺帳實地標繪宗地界址線,劃分街道、街坊、調查區及編號,調查宗地座落、地名、門牌號碼、房屋結構及層數,標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時,可待日后做地籍調查和變更填補;這種地籍測量模式的前提條件是要求測區內的地形圖或地籍圖現時性強,并且具有完備的控制點和目標點。
鑒于現代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幾種模式,可以總結現代地籍測繪技術的三個特點:專業性、數字化、網絡化,即以數字化的采集模式獲取具有很強專業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終建立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以實現網絡辦公自動化。但是上述四種模式以及各種組合方式各有優缺點和適應范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單獨使用。根據測區的實際情況(如地形、地貌、建筑物、已有資料等)、各種模式的適用環境和作業單位的實力背景,可以選擇經濟、高效的測量模式,以達到地籍測量的精度要求。
3.4 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
應用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進行地籍測量前景非常廣闊。隨著航空航天影像信息獲取手段朝著多平臺、多時相、多傳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譜和快速機動的方向發展,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將成為地理空間信息獲取與更新的主要數據源,以激光測距系統(LIDAR)、激光成像雷達、雙天線SAR系統、數字攝像機、GPS/INS 為主體的機載三維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等多種數據獲取手段的迅速發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線劃圖的測繪,還可以得到各種專題的地籍圖(如正射影像地籍圖、三維立體數字地籍圖等),同時利用衛星遙感進行土地資源調查和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為快速及時的變更地籍測量作好參照。由于地籍測量的精度要求較高,數字攝影測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為數據采集對象,利用該技術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數據,其控制點和目標點主要采用航測區域網法和光束法進行平差,即所謂的空三加密,進而通過專有數字攝影測量的數據處理軟件,完成地籍測量的內外業。數字攝影測量與模式得到的地籍圖信息豐富,實時性強,既具有線劃地圖的幾何特征,又具有數字直觀、易讀的特性;地籍圖上的界址點完善,不受通視條件的限制;除要用GPS 像控和地籍權屬調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內業中完成,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種廣有前途的地籍測量模式。
4 現代地籍測繪與“數字國土”的關系
現代地籍測繪、地籍信息系統與“數字國土”三者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地籍測繪為建立地籍信息系統提供基礎數據,但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測繪成果,需要建立一個地籍信息系統(其核心就是數據庫),進而就可以存放各種圖形和屬性等信息,并對國土資源部門進行從“部”到“廳”到“局”的各種行政級別上的空間應用分析。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等的作用下,人們共享該數據庫資源?!皵底謬痢卑◤V泛的數據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數字地圖是其中的重要數據之一,地籍測繪正是地籍信息系統建設及其網絡體系建設即“數字國土”的重要內容。
篇8
關鍵詞:數字測繪;3S技術;數字國土
隨著以數字測繪、全球定位系統、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現代測繪技術體系的建立,4D產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測繪儀器的出現,地籍測量與現代測繪新技術的結合逐漸緊密,使地籍測繪從理論到實踐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現代地籍測量主要是指利用現代測繪技術以一定的精度測定土地界、土地權屬位置、土地面積并以反映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狀況以及質量等級的專門測量,它為國家土地管理部門提供具有現時性的土地詳查資料,并為土地登記提供依據。同時,應國土資源部“一五”規劃的要求,“數字國土”工程已全面展開,因此,地籍測量必須為進一步建立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系統提供準確、合理、規范、全面的基礎數據。傳統的地籍測量手段已經難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現代測繪技術和方法正發揮著巨大作用。
1 現代地籍技術的測量模式
地籍測量專業性強,地籍數據具有法律效力,對數據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資料現時性強,同步變更需及時。因此,根據地籍測量所特有的專業性,現代測繪技術對于地籍測量來講,主要有野外數字測量、GPS測量、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4種模式。受環境和技術的約束,這些模式各有優、缺點,但能相互補充,從而實現地籍信息的全覆蓋采集。
1.1 野外數字瀾置模式
數字測繪技術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產業和計算機制圖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成為現代測繪的主流。全野外數字測繪產品主要是全野外測繪的基礎數字地形圖、地籍圖,是建立適用于國土、規斯.房產、城建、水利、電力等部門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基礎信息庫來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系統質量的好壞,取決于運用這種測量模式采集的數據。同時如果基礎數字測繪產品質量標準較好,可供不同部門使用,避免資金的重復投入。
針對數字地籍測量的三個環節——確權、測量、編繪,作業流程的科學化是保證質量的關鍵,同時還要注意作業工具的合理選擇與搭配。野外數字測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電子速測儀,根據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為3種方式:
(1)全站儀+電子記錄簿+測圖軟件。這種方式是利用全站儀在野外實地測量各種地籍要素的數據,在數據采集軟件的控制下,實時傳輸給電子記錄簿,經過預處理后,按相應的格式存儲在數據文件中,同時配繪草圖,供測圖軟件進行編輯成圖。全站電子速測儀、電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測量儀器,同傳統的測量手段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能夠實現角度、距離的自動計算,技術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設備的限制,操作可視性較差,草圖容易出錯,功效不高。
(2)全站儀+便攜式計算機+測圖軟件。這是一種集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于一體的數字式地籍測量方式。通過全站儀在實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數據,由通信電纜將數據傳輸給便攜式計算機,數據處理軟件實時處理并顯示所測地籍要素的符號和圖形,原始采樣數據和處理后的有關數據均記錄于相應的數據文件或數據庫中。由于現場成圖,具有直觀、快速、高效的優點,但價格昂貴、野外環境適應能力較差。
(3)全站儀+掌上電腦(PDA)+測圖軟件。作業方式與全站儀+便攜式計算機+測圖軟件方式相同,采用藍牙傳輸,這種系統定位于地籍數據的前端采集部分,通過使用體積較小、便于攜帶的PDA來滿足外業測量的智能化、電子化要求。從地籍測量外業的結果來看,該系統具有多種數據格式的融合顯示、多種地籍測量方法的可視化實現、自由測站的自動化計算功能,并且掌上電腦價格低廉、操作簡便、現場成圖、速度和效率都很高。這種系統雖然不完善,隨著硬件和軟件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1.2 GP8測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現代測繪技術的一種標志。在現代地籍測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個測區,以滿足精度的需要。隨著RTK技術的迅速發展,GPS+RTK技術幾乎覆蓋整個測量領域。這種測量模式能實時地獲取地籍要素坐標信息,能在滿足地籍測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業現場提供經過檢驗的測量成果,擺脫后處理的負擔和外業返工的困擾。GPS—RTK技術卡要有兩種方式:
(1)GPS-RTK接收機+測圖軟件。利用GPS—RTK接收機在野外實地測量各種地籍要素數據,經過GP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預處理,按相應的格式存儲在數據文件中,同時配繪草圖,供測圖軟件進行編輯成圖。GPS-RTK接收機是一種實時、快速、高精度、遠距離的數據采集設備。其顯著的優點是控制點大大減少,測量效率大大提高。其存在的缺點是必須繪制測量草岡,一些無線電死角和衛星信號死角無法采集數據,必須用全站儀進行補充。
(2)GPS-RTK接收機+全站儀+掌上電腦+測圖軟件。這種模式將克服集中數字測量模式的缺點,發揮各自的優點,可適應任何地形環境條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圖的測繪,實現全天候、無障礙、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內外業一體化采集地籍信息。
1.3 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
應用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進行地籍測量前景非常廣闊。隨著航空航天影像信息獲取手段朝著多平臺、多時相、多傳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譜和快速機動的方向發展,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將成為地理空間信息獲取與更新的主要數據源,以激光測距系統(LIDAR)、激光成像雷達、雙天線SAR系統、數字攝像機、GPS/INS為主體的機載三維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等多種數據獲取手段的迅速發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線劃圖的測繪,還可以得到各種專題的地籍圖,同時利用衛星遙感進行土地資源調查和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為快速及時的變更地籍測量作好參照。由于地籍測量的精度要求較高,數字攝影測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為數據采集對象,利用該技術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數據,其控制點和目標點主要采用航測區域網法和光束法進行平差,即所謂的空三加密,進而通過專有數字攝影測量的數據處理軟件,完成地籍測量的內外業。
數字攝影測量與模式得到的地籍圖信息豐富,實時性強,既具有線劃地圖的幾何特征,又具有數字直觀、易讀的特性;地籍圖上的界址點完善。不受通視條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權屬調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內業中完成,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種廣有前途的地籍測量模式。
1.4 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模式
用掃描數字化方法對已有地形圖或地籍圖采集數字化地籍要素數據,而界址點的坐標數據則由之前所述的兩種模式測出和計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點的坐標數據輸入計算機,然后將這兩部分數據疊加,并在數據處理軟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種地籍圖和表冊。
“準地籍測量”就是近年來出現的內業掃描數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圖上根據地籍臺賬實地標繪宗地界址線,劃分街道、街坊、調查區及編號,調查宗地座落、地名、門牌號碼、房屋結構及層數,標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時,可待日后做地籍調查和變更填補;這種地籍測量模式的前提條件是要求測區內的地形圖或地籍圖現時性強,并且具有完備的控制點和目標點。
鑒于現代測繪技術存地籍測量中的幾種模式,可以總結現代地籍測繪技術的幾個特點:專業性、數字化、網絡化,即以數字化的采集模式獲取具有很強專業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終建立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以實現網絡辦公自動化。但是上述四種模式以及各種組合方式各有優、缺點和適應范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單獨使用。根據測區的實際情況、各種模式的適用環境和作業單位的實力背景,可以選擇經濟、高效的測量模式,以達到地籍測量的精度要求。
2 現代地籍測繪與“數字國土”的關系
現代地籍測繪、地籍信息系統與“數字國土”三者有著密切的關系?,F代地籍測繪為建立地籍信息系統提供基礎數據,但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測繪成果,需要建立一個地籍信息系統,進而就可以存放各種圖形和屬性等信息,并對國土資源部門進行從“部”到“廳”到“局”的各種行政級別上的空間應用分析。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等的作用下,人們共享該數據庫資源。“數字國土”包括廣泛的數據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數字地圖是其中的重要數據之一,地籍測繪正是地籍信息系統建設及其網絡體系建設即“數字國土”的重要內容?,F代地籍測繪、地籍信息系統和“數字國土”的關系。
3 現代地籍測繪技術的基本框架
現代測繪技術是運用到地籍測量中的一些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測量外業、內業于一體的綜合性作業系統。其最大優點就是在完成地籍測量的同時可建立地籍數據庫,并通過一定的途徑建立地籍管理系統,為完成“數字國土”工程、實現電子政務和現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礎?,F代地籍測繪主要是采用自動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儀、計算機或PDA采集地籍要素,傳輸到計算機上,運用專用的地籍數據處理軟件,對其進行分析、整理、編輯和入庫。其基本流程為:
(1)資料分析:對測區已有的地籍數據進行分析,熟悉測區地形,根據本身已有的設備和最終建立地籍數據庫的要求確定采用何種測量技術。在資料分析過程中,可以考慮能否使用“準地籍測量”。
篇9
關鍵詞:地籍測量;數字化測繪技術;城鎮地籍測量
前 言
我國的地籍測量工作由于歷史和技術的原因,導致各地的地籍測量工作滯后,長期以來小城鎮地籍管理仍靠傳統的手工操作白紙圖模式。隨著國家建設的快速發展,這種落后模式已不能滿足高效率的需求,為獲得一套較完善的地籍測繪數據供國土資源部門監測、決策使用,各地都開始引入數字化測繪設備和技術全面開展小城鎮地籍測量工作,目前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對數字化測繪技術應用于小城鎮地籍測量工作中的幾點體會。
一、地籍與城鎮地籍測量概述
地籍是指由國家監管、以土地權屬為核心、以地塊為基礎的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屬、位置、數量、質量和利用現狀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數據、表冊和圖等形式表示。城鎮地籍測量的目的,是為了規范城鎮地籍工作,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保護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土地管理,建立動態監管體制,為城鎮規劃、建設等提供科學依據。城鎮地籍測量的任務是在測區布設基本控制網、辦理GPS點、導線點的委托保管手續,布設圖根控制網,進行界址點測量和地籍圖測繪,在地籍圖上綜合注記地籍概況與面積量算內容,原圖清繪復制等。地籍測量與其它測量有著明顯不同,具體表現在:地籍測量是一項基礎性的具有政府行為的測繪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職能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政性技術行為;地籍測量為土地管理提供精確、可靠的地理參考系統;地籍測量是在地籍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具有勘驗取證的法律特征;地籍測量的技術標準必須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且具有非常強的現勢性;從事地籍測量的技術人員應有豐富的土地管理知識。
二、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特點
傳統白紙測圖技術和現代的數字化測圖技術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
(1)測圖精度高:
采用數字化測圖技術在距離300m以內時測定地物點誤差約為2mm,測定地形點高程誤差約為18mm,測量數據以電子數據格式存檔并可自動傳輸、記錄、存儲、處理和成圖,且不存在傳統測圖中的視距誤差、方向誤差、展點誤差,可獲得與測量儀器同精度的高精度測量成果,且在全過程中原始數據的精度毫無損失。
(2)自動化程度高:
數字化測圖是應用數字化設備的新技術,其成果經計算機軟件自動處理(自動計算、自動識別、自動連接、自動調用圖式符號等)后自動繪出精確、規范、美觀的數字地形圖,能自動提取坐標、距離、方位和面積等。
(3)圖形屬性信息豐富:
進行數字化測圖時不僅要測定地形點的位置(坐標),還要知道所測的點的屬性是什么,按照測圖系統中的圖式符號庫當場記下該測點的編碼和連接信息,顯示成圖時,只要知道編碼,就可以從庫中調出與該編碼對應的圖式符號成圖。因此,數字測圖時所采集的圖形信息包括了點的定位信息、連接信息和屬性信息,易于檢索。
數字化測圖的成果是分層存放的,不受圖面負載量的限制,從而便于成果的加工利用,采用大比例尺白紙測圖時當同一地塊上的房屋的出現改建擴建、變更地籍時,就必須連續進行更新測量,而采用數字化設備進行地面測圖,則只須輸入有關的信息,經過數據處理就能方便地做到更新和修改,可以始終保持圖面整體的可靠性和現勢性。
三、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小城鎮地籍測量中應用
3.1數字化測繪技術的作用
小城鎮的發展,規劃是龍頭,測繪是基礎。小城鎮地籍測繪工作是小城鎮經濟發展和規劃、建設、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項前期性、基礎性工作,它是為小城鎮發展規劃的編制、實施和小城鎮建設管理提供必要基礎資料所進行的勘察、測量工作。而數字化測繪技術的應用將大大加快小城鎮規劃建設測繪基礎工作的進度。
3.2數字化測繪在小城鎮地籍測量的應用
(1)繪制宗地關系圖。繪制宗地關系圖時,比例尺要盡可能大以便注記,局部復雜地區可以另行局部放大繪制。在宗地關系圖中按照從北向南,從西向東或按“弓”型原則預編地籍號。
(2)權屬調查。權屬調查是地籍調查與地籍測量工作的核心,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對每宗地的權屬調查要求現場填寫地籍調查表,相鄰宗地符合指界條件的指界人現場指界,雙方無爭議并在地籍調查表上簽名蓋章后界址才算確定。
(3)控制測量??刂茰y量采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定位方式為快速動態定位,為提高測量精度,應盡量避免在障礙物、高壓電線或變電器、大面積水域附近使用,以免影響衛星信號的接收。
(4)碎部(界址點坐標)測量。采用GPS(RTK)、全站儀配合的草圖方式測圖。草圖繪制的比例尺不宜過小,關鍵部分要繪制在草圖上,使地物之間的相對關系大體能夠得到體現。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施測之前要對測區內所有的界址點要進行分析和統計,按以下三種類型分類處理:
①界址點位于開闊地帶或位于一般建筑物的房角或墻角處,或在較容易到達頂部的高大建筑一角的地方。這類界址點和碎部點可應用RTK技術進行測量,將野外采集的數據,自動記錄在電子手簿或內存中,通過將其坐標與基礎控制點的坐標進行合并解算,計算出實地的界址點的坐標并繪制地籍地形草圖。
②當建筑物層數較高且難以到達頂部或較為隱蔽的界址點和碎部點,則首先利用RTK測設一組圖根點,然后再利用全站儀進行測量。如果RTK接收條件不好,測量狀態無法固定時,則應用全站儀進行界址點和碎部點測量,外業直接觀測界址點和碎部點的平面坐標并記錄在全站儀內存中,在測量過程中注意畫好宗地草圖,必要時輔以數碼相。
③十分隱蔽的死角,只能借助與其他點、線之間的幾何關系來確定其位置。當界址點在實際測圖中動態GPS、全站儀都無法觀測時,可量取界址點與其他已測點或線的相對位置及尺寸,應用成圖軟件在圖上將點解析出來。有時界址點之間的距離難以量取實際距離而又能通視,則可采用全站儀無棱鏡激光功能實施對邊測量來量取兩點之間的距離,這樣就克服了人無法到達且無法司鏡的問題。
(4)內業處理
①數據傳輸。首先對照宗地關系圖對記錄手簿進行全面檢查,在確保無誤的情況下把外業采集的數據用通訊電纜傳輸到計算機中進行平差計算,為圖形編輯作準備。
②圖形生成。對照宗地關系圖與宗地草圖,利用成圖軟件進行圖形編輯處理,然后對其進行全面檢查,查看是否有漏測及連線處理不當的地方并加以修改。如果沒有什么重大問題就可以生成界址線等地籍要素,注記相關的地籍要素內容,打印初步地籍圖作為外業巡查的底圖。進行外業巡查時,根據初步地籍圖利用鋼尺對測量精度進行校核并對境界類符號進行補充調繪檢查。
③面積量算匯總。根據外業巡回檢查成果再次修編初步地籍圖之后,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層層控制,分級量算,塊塊檢核,按面積平差的原則進行面積量算、面積平差、面積匯總等工作。
④圖表生成。最后在確認檢核無誤的情況下利用成圖軟件生成地籍圖、宗地圖、界址點成果表、宗地面積匯總表、土地面積分類表等圖表文件。
(5)地籍信息的入庫
初始地籍調查數據庫文件經檢核無誤后即可以錄入小城鎮地籍信息系統數據庫統一管理,供國土資源部門監測、決策使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應用數字化測繪技術進行小城鎮地籍圖的測繪工作,不僅可以提高測圖工作的效率和保證成圖精度,還能滿足小城鎮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為后續的規劃建設工作提供數字化基礎成果資料,可取得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測繪、城市規劃、信息系統、集成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城市測繪的主要內容
城市、地籍以及房產測繪是城市建設中具有交叉的三大塊,城市測繪數據主要是反映城市地表的自然、經濟、社會諸多要素的特征、形態、位置、大小、分布、類別、名稱以及其它的重要信息。城市測繪資料直觀反映城市的面貌,城市規劃都需要城市測繪提供基礎資料,測繪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接影響和決定城市規劃的制定和城市建設的實施。城市測繪內容包括:城市現狀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城市平面、高程控制網測量、地下管線的測量、建筑用地界線拔定、建筑物的施工放樣、竣工測量、城市規劃道路定線、大型建筑物的沉降測量等。地籍測繪內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測量、地籍要素調查、地籍要素測量、地籍圖繪制、面積量算、地籍數據庫建設、地籍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等。地籍測量的成果包括數據集(控制點和界址點坐標等)、地籍圖和地籍冊。房產測繪的基本內容包括:房產平面控制測量、房產調查、房產要素測量、房產圖繪制、房產面積測算、房產權屬、變更測量、成果資料檢查驗收、房產信息系統建設等。
2測繪的社會需求
測繪工作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對于行政區域的識別劃分;布設和加密城市控制網,使城市的規劃建設在一個共同的平臺下有序進行;為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用戶提供可靠的多比例尺的地形圖,滿足各行各業的使用要求;根據設計要求準確劃分相應建設用地,并對用地情況的監控提供可靠的依據。
社會對測繪信息的需求量很大的,其中大多數是各級政府機關,其次是企業單位。當然這其中的絕大多數資料都被用于城市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規劃管理始終是城市管理工作的熱點,規劃管理工作程序中無不與測繪工作緊密相聯,需要測繪工作有力的支持,從工程建設前的選址用地,建設工程的設計、實施以及最終的規劃驗收,以及規劃行政執法,都離不開地形測量、綜合管線測量、工程測量(建筑放線、驗線)、規劃竣工驗收測量等工作,這些工作貫穿在整個規劃行政管理的每個環節。因此重視和促進依法測繪才能確保城市規劃的連續性、完整性和統一性。
3測繪的成果體現――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屬于地理學研究領域,是以各種測繪數據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為地理研究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城市規劃信息系統以地理信息系統各種技術為基礎,綜合各種城市測繪數據,目前應用已初見成效、在城市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測繪機構的地理信息應用技術、基礎地理數據庫正在發揮著“基礎設施”的巨大支撐作用。隨著這些新技術的不斷出現,測繪在城市建設中所占據的作用和地位也越來越高,也使得我們的工作和學習變得越來越松。
地理信息系統不僅可以服務于城市的規劃與管理工作,如果能增加統計分析功能,計算機輔助設計結合交通規劃信息,則地理信息系統完全可以獲得更大的拓展,如可以應用在智能交通、現代物流等相關行業。
4各種測繪數據亟待整合以發揮更大功用
地理信息系統主要是為了查詢、分析方便以提高管理、決策的效率、質量、水平。有了數據庫,有了分析工具就可以輔助管理、輔助決策,可以說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決策的主動權。在現實工作中,規劃、建設管理常用的地形信息比現行的標準地形圖簡單,而非地形信息,如土地使用、地籍、房產、管線往往很重要,需要和地形信息結合在一起使用。
以滄州市為例,就有規劃局的規管系統;國土局的土地信息系統;房產局的房產信息系統。其基礎地理信息來源于不同時期不同的測繪單位,所提要求、標準不同,成果覆蓋范圍、圖形比例尺互有交叉,GIS應用平臺不同,平面坐標系也分為地方坐標系、地籍坐標系。而由于房產測量起步較晚,房產基礎圖較為缺乏,在《房產測量規范》中直接載明“房產圖根據需要可利用已有地形圖和地籍圖進行編繪”,在房產部門建系統的過程中也確實利用了部分已有的地形圖和地籍圖,但房地產測繪也是城市大比例尺測繪的一種。其方法手段與其他測量并無多大區別,它具有更多的信息源,量大,涉及面廣,內容繁多,圖表復雜,因此它是建立現代城市地理信息系統重要的基礎信息,同時也是城市大比例圖更新的主要基礎資料。地形圖、地籍圖、房產圖其實是基于同一類基礎圖的不同的表現形式,在同一幅底圖上各自增加不同的屬性項,三者如能合而為一,實現基礎圖全市域覆蓋,統一平臺;超脫出部門利益將會取得最大的社會效益。而各地城市建設發展很快,地形圖的現勢性難以保證,轉向GIS后,信息種類更多,單靠本部門、本系統內要將各種信息都及時地、同步地更新,事實上難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