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見習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5 05:36: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臨床見習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臨床見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目的

過去四年的在校期間,主要任務是理論的學習,醫院實習是一門很好的必修課程。我的實習單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它是一家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它給我們的實習生涯供給了很好的平臺。本次實習能夠更好地拓展我們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鍛煉和提高我們的實際本事,經過進取思考,進取動手實踐,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和理解,讓我們能夠從理論高度上升到實踐高度,更好的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培養出良好的臨床思維方式。第一次作為醫生的實習經歷會讓我們銘記于心,我們都堅信將來能夠飛的更穩更高更遠。

二、實習過程

為期一個星期的崗前培訓后,戴上我們的實習牌,我們滿飽熱情地踏上了臨床醫學實習生涯之路。作為一名臨床實習生,我進取參加醫院舉辦的科室講座和實際操作等活動,認真努力學習臨床知識和學習作為一名合格醫生的職責和任務。

第一個進入學習的科目是消化內科,對于醫院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在教師孜孜不倦的教導下,最終熟悉電子病歷系統,問病史,寫病歷,查房,寫病程,開醫囑等系列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感覺真好!教學查房,消化內科的特色之一,主任給我們分析每位病人的情景,從發病機制、病因到臨床癥狀表現到治療及預后,我發現很多以前老是記不住的理論,經過教師的講解分析,結合病人的情景,很多就記住了。由衷地感受到實踐強化理論的強大作用,消化系統主要常見病有消化性潰瘍、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在實習時都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掌握。

可能個人性格比較好動活潑,相對學校的理論課堂,貌似能夠更快理解適應社會實踐這個第二課堂。經過消化內科的實習,實習生活安定從容了很多,在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上我能較好地掌握專業知識,順利完成腎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血液內科、心內科的實習任務,熟練掌握臨床基本操作。

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血液內科,關于血液性疾病,我們都懂的,基本等同癌癥,生命不息,治療不止,昂貴的醫藥費,病人絕望的心態,這些無疑都是一重又一重對血液內科醫生的考驗,如何緩解患者的病痛?如何拯救一顆絕望的心?我的帶教教師,一線醫生兼住院老總,忙不完的活,停不下的腳步,卻依然秉著嚴謹嚴肅的工作態度,始終帶著微笑為病人服務。我在心里問自我:在忙得焦頭爛耳的時候,我能做到像教師這般始終如一的服務嗎?在教師心中是不是堅信著這么一個信念:微笑是陽光,能減輕病人的疼痛,微笑是雨露,能滋潤患者的心靈。

心內科實習,給我心靈上了很重要的一課,醫生需要一顆強大的心。依然清晰記得那天早上8點18分左右,在我還夢游般邁入辦公室的時候,病房傳來了急促的呼救聲,病人上廁所暈倒在地,心臟驟停……護士,醫生,主任,第一時間沖到了現場,迅速展開搶救,就地躺下病人,胸外按壓,吸氧,上心電監護儀,推注腎上腺素……患者家屬在病房外撕心裂肺的痛哭,充斥著整層病房,明媚的早晨卻如此沉重,揪著每個人的心,似乎籠罩著一層層,讓人將欲窒息……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入院診斷為急性廣泛性前壁心肌梗死,推入CCU,搶救依然進行中,胸外按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

進入CCU,電擊除顫3次,未有復蘇。護士,醫生,實習生輪流進行胸外按壓,依然沒有聽到任何心音,患者的瞳孔在慢慢散大……第一次胸外按壓,注視著監護儀上的數值,頻率、深度,都很認真地做著,多想看到病人眼睛能夠眨巴一下,讓我明白他是有回應我的努力的,多想他能夠有回應……可是他的眼睛依然沒有眨巴,對光反射也在消失,按壓到了后面,心靈受到的那種沖擊,真的無法繼續進行下去,換了按壓助手,我離開了病房,我怕會哭出聲來……10點32分,搶救結束,搶救失敗,心電圖報告呈現一條條的直線……CCU門外守候,依然是痛哭流涕的家屬,一陣哭聲一陣揪心,我們已經盡力了……生命能夠很堅強,一如天使般降臨的新生兒,生命也會很脆弱,一如隨時離開的老人,珍惜,珍惜,請珍惜。無論如何,要更愛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

最喜歡的是新生兒科,每一天的工作就是經皮監測寶寶的黃疸值,寶寶們就像一個個天使,初來咋到,圓咕嚕的眼睛四處張望,似乎要把世界熟了個透,怕迷了路。媽媽臉上浮淺的幸福笑容,哄著寶寶入睡的畫面,大概是人世間最真善美的一道風景線。愿每位寶寶都能夠健康成長。婦產科的實習讓我深刻見證了母親的偉大,懷胎十月,一朝分娩,一輩子的關愛。

第一個進入的外科科室是小兒外、普外科,第一天入科報到就被拉上臺當助手,笨拙地跟著教師按部就班戴帽子口罩、洗手、刷手、穿手術衣、戴手套,像個武裝分子整套武裝起來,就被快速推著上臺協助了,人生中第一臺手術————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我們實習同學的工作主要是拉鉤,程度地暴露術野協助術者教師手術,印象中手術臺上應當是很沉悶而枯燥的,然而伴隨著手術室余音繞梁的悠揚音樂,心里的忐忑也就自然落地開花了。術中教師一再強調無菌操作,患者術后感染將會是疑難且嚴重的問題,所以,整個手術過程下來,我都堅持著同一個姿勢,未敢越雷池一步。接下來的泌尿外科、肝膽外科、骨科、神經外科都井然有序輪科實習,對各科常見疾病加深了認識,熟練掌握拆線、換藥等工作,外科任務基本結束,不禁感慨,外科醫生需要怎樣的毅力和勇氣,心中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三、實習體會

十個月的實習生涯即將結束,感觸頗深,我深切感到做一名醫生不容易,做一名好醫生更不容易。從穿上白大褂那刻起,我們不再只是屬于我們自我,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僅僅是要對自我負責,更是要對病人負責。實習期間我主要的收獲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臨床實踐中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沒有實踐的考驗,再多的理論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實踐與理論的雙管齊下,到達了此次實習效果的化。沒有什么比思想指導行動更強大,鞏固了理論知識,提高了實際本事,我們不再只是學校里的寶寶,而是社會上學步的幼兒。

第二,學會了溝通與關愛的重要性。特魯多醫生的“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忙;總是,去安慰。”有時、常常、總是,一步步道出了三種為醫的境界,我們醫務工作者的職責,不僅僅是要治療、治愈疾病,更多的是要去幫忙和去安慰病人。腫瘤科的實習,讓我深刻體會到人性的關愛似乎比藥物更來得有效。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醫生有三件法寶,第一是語言,第二是藥物,第三是手術刀。”藥物能夠改善身體機體功能,但語言能夠治愈心靈的恐懼不安。只要心里有期望,一切都能夠有曙光。良好的溝通能夠贏得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協助治療計劃的正常進行,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自身做人做事方面有了新的改變與提高。“作為一個醫生就應當有一個醫生的榜樣。”這句話我一向銘記于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切都要嚴格要求,容不得半點差池。學校中的嘻哈不能帶到社會中來,該嚴謹的時候絕不能含糊,該認真的時候絕不能玩笑。我們肩上的不是自我,還有相信我們的病人,還有社會的期望……

四、需要努力改善的問題

臨床實習,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時刻反思自我的差距和不足,活到老,學到老,今后需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改善。

(一)進取性有待強化

在實習過程中,有些臨床操作的主動性和進取性有待加強。如四大穿刺的骨髓穿刺術,在血液內科實習是常有的操作,出于對患者感受的顧忌和害怕出錯的心理,沒敢獨立給病人做一次完整的操作檢查,回頭想想,甚是遺憾。期望在今后的醫學道路上,在掌握了書本上的操作要領和反復觀摩教師的操作后,應當主動向教師提出申請,在教師指導下進取多進行實踐,進一步提高實際本事。

(二)嚴格律己有待加強

每一天的實習,查房、下醫囑、寫病程等工作基本在上午能夠完成,午時的時間相對充裕,有時對自我要求不夠嚴格,午時沒有按時到醫院上班。此刻想來,午時不忙的時候,正是能夠跟教師交流的好機會,能夠向教師請教科室常見病的處理、醫患交流溝通的技巧等,以往有一個好機會就擺在我的眼前,而我沒有懂得好好去珍惜…

(三)溫故而知新

篇2

作者單位:133700敦化市沙河沿鎮衛生院(太曉光);敦化市醫院(薛永全)

基底動脈尖綜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mdrome,TOBS),為腦梗死的一個較少見類型,因病灶涉及幕上、幕下多個重要結構,表現復雜,病情重?,F將我們于2000~2010年收治的14例TOBS分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4例患者中男8例,女6例,年齡45~73歲,平均60歲。有高血壓史9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4例,心房纖顫史2例。

1.2 影像學表現 14例中9例經MRI診斷,5例經CT診斷。幕上幕下至少各有一個病灶。中腦有梗死灶者11例。小腦上部有梗死灶者8例,其中,單側小腦上部有梗死灶者5例,雙側小腦上部有梗死灶者3例。丘腦有梗死灶者11例,其中,單側丘腦梗死灶7例,雙側丘腦梗死灶4例。枕葉梗死灶5例,其中,單側枕葉梗死灶4例,雙側枕葉梗死灶1例。單側顳葉底部內側梗死灶1例。其中病灶最多的1例為右側丘腦、左側枕葉、左側小腦半球上部、中腦同時出現病灶。2例丘腦、中腦、小腦梗死灶均位于同一側。

1.3 臨床表現 14例中,譫妄1例,嗜睡3例,淺昏迷2例,深昏迷1例?;糜X1例。睡眠倒錯6例。淡漠4例。雙眼上下分離性斜視2例,單眼上視位4例,單眼下視位2例,核間性眼肌麻痹1例,單眼瞳孔散大4例,單眼瞳孔橢圓形2例,單眼上瞼下垂2例,單眼上下視運動不能4例,內收運動不全1例,眼震10例,輕偏癱1例,偏身感覺障礙5例,一側上肢動作笨拙1例。Weber綜合征3例,偏盲2例,皮質盲1例,視物變形1例。命名性失語2例,共濟失調5例。1.4 治療 抗血小板,神經營養,視具體情況給予抗凝,擴充血容量提高腦血流灌注壓,改善腦血液循環,清除自由基,枕葉及小腦梗死灶范圍較大者,給予甘露醇抑制腦水腫治療。同時治療基礎病及并發癥。

2 結果

顯效5例,有效8例,死亡1例(合并有房顫、心衰、肺內感染)。

3 討論

基底動脈尖綜合征(TOBS)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并從臨床病理及病因等方面予以描述。系指以基底動脈頂端為中心的5條血管交叉部,即由雙側大腦后動脈,雙側小腦上動脈和基底動脈頂端組成的干字形結構,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該供血區域的血液循環障礙,使幕上幕下的腦組織同時受累,包括中腦、丘腦、小腦、枕葉和顳葉內側的梗死。小腦上動脈起于基底動脈尖端,分布于小腦的上面、小腦髓質深部和齒狀核等處,以及腦橋首端被蓋部、腦橋中腳、中腦尾端被蓋外側部;大腦后動脈在腳間池內行向外側,環繞大腦腳向背側面走行,越過海馬旁回溝,沿海馬溝向后,到胼胝體壓部的后方,進入距狀溝開始分為兩條終末支:頂枕動脈和距狀溝動脈。大腦后動脈皮質支分布于顳葉底部和枕葉內側面,包括海馬旁回及海馬旁回溝、枕顳內側面、舌回、扣帶回峽、楔葉、楔前葉后1/3和頂上小葉后部。大腦后動脈中央支起自其環部和主干,支配丘腦的主要有丘腦穿動脈,供應丘腦內側核與中線核的下半部分,和中央中核和腦后內側核,丘腦膝[2]。TOB的病因可以是栓塞,血栓形成,血液動力的改變,解剖變異等。臨床表現為神經眼動障礙,視覺障礙和意識行為異常的一組癥候群。

3.1 腦干、丘腦缺血癥狀

3.1.1 神經眼征 系中腦上端缺血引起,中腦被蓋內側匯聚了眼球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下行纖維以及動眼神經核。不同部位受損,出現不同的復合眼征。常表現為:垂直注視麻痹,單眼或雙眼下視位,系雙側中腦頂蓋病灶致。核間性眼肌麻痹,內側縱束受損。上瞼下垂,眼外肌麻痹,系動眼神經核受損致。分離性斜視,系中腦導水管灰質區受損引起。瞳孔散大系EW核受累。瞳孔縮小,為交感神經功能障礙。本組7例中有4例具有神經眼征。3.1.2 意識行為障礙 中腦上端供血動脈為小腦上動脈的分支,大腦后動脈的中腦支。丘腦穿動脈發自基底動脈。以上動脈缺血致中腦網狀結構及丘腦受損,引起意識障礙,表現為嗜睡、睡眠倒錯、注意力不集中、淡漠,sogarra稱之為“嗜睡、箴默征”[3],睡眠障礙和大腦腳幻覺,可昏迷。本組中4例有不同程度的意識行為障礙。

3.1.3 運動及感覺障礙 偏癱及偏身感覺障礙,系丘腦或位于中腦的脊髓丘腦束受損引起。TOBS一般不侵及錐體束,而累及大腦腳時可產生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癱程度輕,本組14例中僅有1例偏癱,僅為輕癱試驗(+),與文獻報道一致[4]。小腦缺血致共濟失調,本組5例。

3.2 大腦后動脈供血區缺血癥狀 視覺障礙、偏盲、皮質盲,系一側或雙側大腦后動脈缺血,損傷17區或視放射枕葉后部所致。本組偏盲2例,皮質盲1例,視物變形1例。大腦后動脈分布的顳枕交界區、37區、21區受累,出現命名性失語,本組2例。

參 考 文 獻

[1] Caplan LR,et al. “Top of the basilar”syndrome.Neurology, 1980,30:72.

[2] 張致身.人腦血管解剖與臨床.第2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134305.

篇3

【關鍵詞】  環狀混合痔;手術;療效觀察

clinical analysis of external pruning and internal ligation and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circumferential mixed hemorrhoids

    gong deying, chen guangming. coloproctological hospital,mianyang 621000,sichu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xternal pruning and internal ligation and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circumferential mixed hemorrhoids. methods  three hundred patients with circumferential mixed hemorrhoi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n=165) underwent the procedure of external pruning and internal ligation and injection, the control group (n=145) underwent the procedure of external incision and internal ligation and injection.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similar in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s experienced less postoperative pain, bleeding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such as anal stricture, sensory fecal incontinence and relaps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external pruning and internal ligation and injec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circumferential mixed hemorrhoids.

    [key words]  circumferential mixed  hemorrhoid;operation;effect observation

    環狀混合痔在痔病中是最嚴重的一種,手術處理也有一定難度。我院采用內痔注射結扎外痔修剪治療環狀混合痔155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300例,男185例,女115例;年齡26~78歲,病程4~30年。根據2000年4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組制定的診斷標準,有便血、疼痛、腫物脫出等癥狀需要手術處理,本組300例均符合環狀混合痔。隨機分為治療組155例,采用內痔注射結扎外痔修剪治療法。對照組145例采用常規外剝內扎硬注術治療法。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手術前行血常規、大小便常規、心電圖、x線、肝腎功檢查,術晨清潔灌腸,肛周備皮。腰俞穴麻醉。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碘伏棉球消毒肛管及直腸下段。

    1.2.1  治療組  用手指輕擴3~4 min,容納4~6指為宜,擴斷外括約肌皮下部及內括約肌下部表層。探查痔核的位置、大小,合理設計內扎部位。于痔核基地部及提起的直腸黏膜下方沿直腸縱軸方向置一彎止血鉗并鉗夾,大圓針和7號絲線沿彎血管鉗下方內痔基底部行8字貫穿縫合并結扎之。結扎時邊松開彎鉗邊收緊結扎線。剪去多余的絲線和結扎痔的殘端三分之一,用消痔靈藥液(消痔靈∶2%利多卡因1∶1)注射于痔上動脈區黏膜下及結扎的痔核基底部周圍。以同樣方法處理其它痔核。小痔核直接用消痔靈藥液于黏膜下注射。注意各結扎點間保留正常黏膜大于0.5 cm,各結扎點均在齒線上0.3~0.5 cm處,且不在同一平面上。再用止血鉗鉗夾肛緣外痔皮膚,并在外痔基底部作一長約2 cm的放射狀切口,用組織剪于切口兩側皮緣下銳性剝離切除曲張靜脈團或血栓塊。修剪切除各放射狀皮瓣之間多余的贅皮,以收縮平整為宜。結締組織外痔則對其作適當修剪。創面有搏動性出血則以4號線結扎止血,滲血則用止血鉗鉗夾止血。外痔切口呈線形閉合,無需縫合。

    1.2.2  對照組  采用常規外剝內扎硬注術。在齒線上0.5 cm處以彎止血鉗提起痔核,于痔核黏膜下注射消痔靈藥液(消痔靈∶2%利多卡因1∶1)致黏膜隆起呈現毛細血管為度,止血鉗鉗夾緣外痔并做一小v形切口,延長切口至齒線上0.5 cm,剝離皮下靜脈叢及結締組織,鉗夾切除的外痔及相應部位內痔,并用7號絲線于基底部行貫穿8字縫合結扎,剪除多余殘端。以同樣方法處理其它混合痔。

    兩組術畢肛內上消炎止痛栓一粒,排氣管,圓錐形碘伏紗條塞入肛內壓迫止血,塔紗加壓包扎,寬膠帶固定。術后靜脈補液并適當抗生素,止血藥輸液治療3~5 d。術后常規換藥致傷口痊愈,癥狀消失。

    2  結  果

    2.1  療效標準  (1)治愈:癥狀消失,痔核消失;(2)好轉:癥狀改善,痔核縮??;(3)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1]。

    2.2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3  兩組療效、并發癥比較,見表1,2。表1  兩組療效比較[n(%)]表1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3  討  論

    環狀混合痔是混合痔中比較嚴重的一種類型。臨床上也較常見,目前仍以手術為主。目的在于去除病灶、消除癥狀,盡可能保留正常組織[2]。常規外剝內扎硬注術仍然是目前治療環狀混合痔的主要術式,其臨床療效與內痔注射結扎外痔剝切相近似。但其術后較大的局部創面而至嚴重疼痛、狹窄,繼發性出血,復發、感覺性失禁(漏氣、漏液)仍是常見并發癥。而內痔注射結扎外痔修剪治療環狀混合痔具有“微創”、“微痛”的特點,其優點是:①未破壞的正常解剖結構,完整保留了齒線,從而保護了齒線位置上的排便反射感受器,防止了因手術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感覺性失禁,保護了患者的精細控便能力。②齒線區及肛管的疼痛敏感區未受刺激,僅肛緣外痔線形切口,且術畢切口閉合,故術后疼痛輕微。③保留了足夠的黏膜和沒有損傷肛管皮膚,防止了因手術造成的狹窄。④消痔靈注射于結扎之痔核內及痔上動脈區黏膜下,達到使結扎組織盡快脫落,減輕了患者內由于殘端過大過久的刺激,并能使痔核脫落快,從而創面愈合快,縮短了療程,同時又能起到栓塞硬化痔上動脈而防止脫線后痔上動脈出血的作用。⑤消痔靈硬化劑所含五倍子、明礬等藥物在組織中產生無菌性炎癥,促使痔組織及其周圍組織纖維化、瘢痕化,將脫垂的肛墊粘連固定于內括藥肌表面,而瘢痕攣縮起到懸吊上提的作用,同時痔體的萎縮和上提減少了排便時的阻力,故有效預防了痔的復發。該術式療效好、痛苦小、創傷小、患者易接受。

    術后注意事項及預防:①控制排便2 d。②注意傷口護理,防止感染。③康復階段注意飲食調整,多吃不被消化酶消化的食物,包括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粗糧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不要用力過度排便。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或腹瀉。④注意起居飲食,不過勞,不酗酒,少食辛辣刺激及肥甘厚味食物。⑤勿久坐、久站、久蹲、長期負重運行。⑥經常清洗會,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參考文獻】

篇4

本文作者:王卓蔡和平黃瑾楊黎孫華君高申工作單位: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藥學部

本屆學員的見課時為1周(共5個半天時間),學員人數有88名。作者設計了在本院臨床科室見習4個半天,共8個臨床科室(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血液內科、內分泌科、腫瘤科、神經內科、風濕免疫科),提前布置標準格式的藥學病例分析作業,見習完成后舉行分組和集中病例分析、討論和報告的方案。學員分組及教學分工88名學員均分為8個小組,每組選定1名組長,配合本組學員的教學組織和協調管理。教學由臨床醫師和臨床藥師分工協作進行,臨床醫師負責病例的床邊問診、病史回顧及診治分析,臨床藥師負責啟發學員藥學診斷(pharma-ceuticaldiagnosis)分析和藥學服務計劃,負責組織和輔導分組討論及集中病例分析匯報。時間分配及教學內容安排為保證教學效果,每個病區同一次教學僅安排1組學員,故4天內每組學員分別僅在4個病區輪轉見習。每個病區每次準備2例典型病人,由帶教醫師進行床邊問診和病史歸納總結訓練,并每組安排1~2名學員在老師的輔導下對1例病人進行問診練習,其他學員在旁邊觀摩、記錄并補充。臨床藥師在病區的帶教內容主要為啟發學員對病人的用藥史、藥品不良反應(ADRs)史進行詢問和歸納,并結合病人的個體特點進行藥學診斷分析,歸納藥學服務的要點。病例分析作業項目考慮到藥學專業學生缺乏診斷學理論知識和體格檢查等操作的技能學習和培訓,故在臨床見習時對病人的體格檢查,僅由帶教醫師進行示范教學,不要求學員進行訓練。故學員需要重點掌握的是如何與病人、醫護人員的溝通,直接或間接地獲得與病人的病史和用藥史有關的資料。如何通過這些資料,總結病人藥物治療特點,提出基本治療原則,并利用前期課程的知識對目前藥物治療方案進行重點分析和評價,進行藥學診斷思維訓練,繼而針對其提出藥學服務的主要要點。具體地說,要求每位學員在每一臨床科室必須認真聽講并實際訓練,獲取具體的病例材料。每人至少在每個科室完成病例分析作業1份,即共需完成4份作業。病例分析作業的項目主要包括五部分:病人基本情況和主要病史分析,病人用藥史和ADRs分析,病人現用藥方案及其評價,病人藥學服務要點分析,病例學習后對藥師職業的反思。病例分析分組討論及報告會先進行各小組內部的病例分析討論會,每組從輪轉的4個臨床科室內學習的8例病例中選出4例,分別派學員進行病史摘要報告和以藥學診斷與藥學服務計劃為主要內容的病例分析,繼而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和糾正。每組由1名臨床藥師旁聽,并進行必要的輔導,就病例補充性地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員進一步思考和分析總結,以領會教學及技能培養的重點。集中的病例報告會是由各組選定1例病例,制作成PPT并派1人代表小組成員進行現場病例報告,繼而由醫院的臨床醫師、臨床藥師及藥學院的藥理學帶教老師聯合組成的評委組,就其報告的病例進行提問,分別就藥物相關問題提出疑問,由報告人現場解答,必要時現場其他同學可以適當補充。最后由評委根據實際表現給出最后得分。

學生的自我評價分組見習作業的完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小組內部成員的協作與配合精神,在對各自學習效果和取得成績的評價上,充分發揮學員自我管理、自我評價的作用很重要。為此,在小組作業完成后,首先由組長組織小組成員討論,為每個成員給予評分(score1),重點依據每個成員在臨床見習中的整體表現和對集體成果的貢獻情況來打分。帶教老師的評價藥學帶教老師是整個見習計劃的設計者和輔導者。在分組討論中,帶教老師認真聆聽每個學員的口頭報告,及時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必要時給予啟發和輔導,以進一步規范其病史的總結陳述以及用藥評價的規范性和完整性。同時,帶教老師還認真閱讀每個學員完成的書面病例報告作業,并根據其完成質量給予評分(score2)。評委組對病例分析報告的評價在見習期最后階段,每組制作1例典型病例分析報告的PPT文件,并派出代表進行現場口頭陳述和分析,由臨床醫師、臨床藥師及藥理學老師組成的評委組對其進行現場提問,并對每個報告的質量和報告者的表現進行整體評分(score3),該成績作為該組學員的集體得分。每位學員的個人成績(score4)是由學員自我評分和帶教老師評分的平均值作為個人得分權重,再乘以本組集體得分所得出的分值,即:(score4)=[(score1)+(score2)]/2×(100%)×(score3)。結果與講評所有的學員都積極投入到這次臨床見習中。由于教學和考核方案設計比較細致,學員對這次見習有較大的興趣,每個學員都盡可能地做到最好,并且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在臨床學習階段,他們能遵守安排和規定,主動求教,并爭取機會與病人交流,有不懂的問題及時向帶教老師請教。在病例分析書面作業完成方面,學員能夠針對具體的病例歸納、整理臨床獲得的信息和帶教老師的意見,并主動查閱大量參考文獻,整理和充實自己的作業與報告。在小組討論階段,學員們的熱情也很高,在一位同學報告的同時,其他同學能夠認真地聆聽并積極地給予補充和建議。最后,在小組代表的演講報告中,演講者都是小組成員集體推舉者,并且能夠充分應用自身優勢和努力,為集體獲得最好的成績。每個環節中,在每一位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各小組的成績不相上下,每個同學的最終得分也差距不大。各組學員的得分分布情況見圖1。圖1各組學員的成績分布情況Figure1Thescoredistributionofstudentsineachgroup在病例報告會的最后,分別請評委組的醫師代表、藥師代表和藥學院藥理學老師分別對學員的整體表現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講評,使學員對自己的優缺點得到具體的反饋,并獲得具體的認識。在教學結束后,為了對這次教學嘗試進行全面的反饋,作者還對學員進行了無記名的問卷調查,了解學員們對這種教學方式的各種評價、建議和看法。

帶教老師藥物治療學是針對臨床藥學專業的需求,自2001年起為藥學本科生開設的新課程。然而,課程設置之初,由于師資力量的缺乏,先由臨床醫師進行理論授課,并且無臨床見習環節。盡管臨床醫師授課具有高度的時效性和新穎性,可以將臨床最新的診治指南融會于具體授課中,并且列舉出具體的病例資料以加強學員的理解程度,但是藥學專業的學員從來沒有機會接觸臨床,無法親身感受臨床藥物治療的實際情況。因此,臨床見習是幫助學員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重要橋梁。2009年起,藥學院安排具有醫學學歷背景的藥理學老師承擔藥物治療學的理論教學,盡管其對藥物治療學的理論和機制講解得比較深入和系統,但學員反映該課程的理論與臨床實際應用尚存在距離。此時增加臨床見習更顯得必不可少。然而,由于藥理學老師多年不從事臨床工作,甚至對臨床現狀比較陌生,故無法勝任臨床見習帶教工作。雖然在臨床常規工作的臨床藥師應該承擔起此項工作,然而由于其人數較少,且僅分布于少數局限的科室,故目前仍缺乏足夠的帶教能力。在這樣特殊的階段,由臨床醫師和臨床藥師相互分工協作,分別承擔臨床見習不同環節的教學任務,并且最終將對病人進行的藥學診斷和藥學服務作為藥學本科生重點訓練和作業的內容,成為教學的重點。通過本屆學員的帶教證明,這樣的教學組合得到了絕大多數學員的歡迎和認可,也將是最近階段臨床藥師師資不足條件下的較好方式。見習方式與時間安排本次見習由于課程與帶教單位的工作需要,安排在了理論課教學的中段,并且時間壓縮至短短的1周。雖然較以往無臨床見習有了進步,但也突出地暴露出缺陷。比如,學員事先未系統接受問診、與病人交流、藥歷書寫要求、藥學診斷要領、藥學服務計劃制定的思路與重點等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因而對學員和帶教老師的壓力比較大,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學的效果。盡管在病例報告會上,學員們盡可能地發揮成員互助的優勢,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分析病例及相關問題,但其在解決方法及其細節,以及可行性方面存在明顯不足。今后在見習安排中,一方面應盡可能延長時間,使學員能有較充裕的時間仔細學習和體會臨床工作的經驗;另外,應在理論知識、包括相關技能的理論培訓后,或同步分段進行相應實踐的見習,這樣其理解和掌握的效果會更加好。第三,集中的臨床實踐從組織上更為方便,但是由于學員集中,多數人的學習效果可能會打折扣,一如實驗室的示教實驗一樣,不動手而僅靠觀摩,仍然不能使受訓者有具體的感性體會。因此,在今后可能的條件下,可以采用非集中的、或更大范圍內而時間相對分散的學分制見習方式,即學員在一段時間內可以到更多病區參加臨床教學查房,以及臨床藥師病例分析學習,積累到一定的學分后再申請進行考核。但這依賴于臨床常規的教學查房開展情況;考慮到藥學本科生的需求,同時也需要臨床藥師更廣泛地開展日常工作和帶教。作業形式本次見習采用了完成書面作業和口頭分析報告相結合的作業形式,目的是既訓練學員書面分析總結的能力,又能考察其口頭表達和答辯的能力,這是臨床藥師實際工作中必備的基本技能。由于學員在事先未接受過系統的問診、交流等技能培訓,故對這方面并未納入考核項目,僅僅是讓其觀摩和在老師輔導下進行嘗試,最終體現在獲得信息的書面作業中。對于規范化的藥歷記錄,目前在中國臨床藥師的工作中比較重視,但尚無標準化格式和要求,主要局限于教學培訓和自我積累,故作者采用了提綱式作業,啟發學員正確地獲得和準確地記錄必要信息。這在目前的條件下,可以讓學員對臨床藥師的實際工作情況有比較感性的認識,同時也可以綜合反映學員在很短的時間內接受培訓和自我訓練的效果。評估考核方式為體現本次見習教學以病例為核心和分組協作的特點,本次見習教學中,評估與考核的形式也是較為復雜的。例如在評分考核中,既包括了對書面作業的考核,也包括了對口頭報告總結和分析能力的考核;既有學員自己的相互評價,又有帶教老師的評價,最后還有來自醫藥各個專業帶教組合的綜合評價;對于每個學員的考核成績,既包括了自己努力的成分,更體現了如何在小組作業中積極協作,為集體貢獻力量的成分,這充分體現了臨床藥師善于與各類同事相互協作和溝通的基本要求,以及自身刻苦鉆研、吃苦耐勞的精神??梢允箤W員從短短的見習中體會到,做好一名臨床藥師,不僅要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更需要自我訓練、不斷學習、吃苦耐勞以及與人協作的內在精神。見習教學的效果本次見習由于帶教力量、課程時間安排、作業設計等方面還有許多事先未能充分考慮到的問題,因而還存在諸多不足。在學員的表現方面,他們對臨床比較陌生,藥歷書寫不規范,討論重點不突出,目的不夠明確,希望在今后的設計和實施中不斷完善和改進。但學員對臨床和臨床工作有了感性認識,對帶教老師的醫德和教風表示欽佩,受病人堅強意志的感染,增強了職業責任性和神圣感。藥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不僅僅是醫院藥師,還有部分面向藥品的生產、經營、研發部門、管理部門,即使是醫院藥師也可能分布于制劑、調配、管理、科研等崗位,只有少部分直接面向臨床。即便如此,今后中國醫院藥師的趨勢是向臨床轉型[5],而且即便從事其他崗位的工作,如果能夠對臨床一線、臨床病人的真正需求有所了解,必然對所從事的工作有積極作用。因此,此階段的教學內容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會對今后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的培養進行有益和必要的嘗試和準備。

篇5

[關鍵詞]臨床實踐; 教學質量; 評價

[中圖分類號] R6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0-042-01

臨床實踐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階段,對于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麻醉學專業臨床實踐教學是培養麻醉學人才的重要環節。諸多因素影響學生臨床實踐質量。筆者結合安徽醫科大學麻醉學專業臨床實踐教學與管理的實際情況,初步探討提高麻醉學實踐教學質量的措施與幾點思考。

安徽醫科大學為安徽省省屬重點高校,麻醉學本科專業設立于2000年。10年來,為安徽省麻醉學專業人才培養尤其是本科層次的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近年來,麻醉學專業臨床實踐教學質量的保障與提高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

1 問題和挑戰

1.1 臨床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我校麻醉學專業醫學生第四學年要進行臨床見習與臨床實習。根據我們長期觀察,臨床實踐課程中成績較好的同學在臨床實習時均能夠較快地適應實習醫生的工作和學習。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學人員對臨床實踐課程的教學過程重視程度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

1.2 學生實習存在的問題。伴隨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大,考研對實習的沖擊,學生對自己“出路”問題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會對正常的實習教學帶來很大的影響和干擾,影響實習醫院對實習管理工作的積極性、臨床科室對實習工作的重視性、臨床實習老師對實習生帶教的嚴肅性,還會產生實習生分布分散、遠離學校所造成的實習管理的復雜性等等一系列問題。

1.3 辦學規模擴大給教學質量帶來影響,隨著高校擴招,麻醉學專業的招生人數進一步擴大,這就為臨床教學質量的保證和提高照成一定的困難。

1.4 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有距離。長期以來,醫學人才培養目標基本定位為“高級醫學專門人才”,強調專業設置與實際工作崗位的對應關系。但目前臨床帶教老師比較強調醫學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的結合,忽略心靈的教化和人格的培養,這就制約人才的全面發展。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從麻醉學實踐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集思廣益,逐步形成一套適合麻醉學本科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措施。

2 麻醉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體會

2.1 重視見習

2.1.1做好臨床見習工作計劃,為臨床實習做好鋪墊。臨床見習工作主要是安排四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到醫院就所學麻醉學臨床實踐活動進行觀摩學習。作為臨床實習的前奏,臨床見習不可走過場。按計劃安排學生到醫院見習,平均每周利用課余時間到醫院去見習1~2次,每次安排6~8人,保證每個同學均有4次以上見習機會。

2.1.2 臨床見習醫院的安排及管理。醫院領導及麻醉科對見習工作給予了極大支持,指派專人負責學生的臨床見習帶教工作,使學生對臨床麻醉的工作流程如術前查房、麻醉基本操作、術后訪視、呼吸機使用等均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每次臨床見習后,我們都會組織麻醉科帶教老師和臨床見習的學生進行雙向教學質量調查和反饋。

2.1.3 在見習課中,帶領學生進入手術室觀摩麻醉過程,以臨床實例為基礎,通過提問和評議相結合的方式,增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以提高學生理論基礎和臨床實例相結合的能力。

2.1.4臨床技能模擬訓練:充分利用我院臨床技能實驗室的優勢,應用臨床真實病例,將氣管插管、復蘇等內容及技能操作,在模擬人身上進行實際操作訓練,每位學生逐一演練,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點評成功或失誤原因,給學生以最真實的教學環境,以鍛煉其臨床技能,彌補技能訓練的不足。

2.2 嚴把臨床實習監控和評價關,確保臨床實習質量。

2.2.1認真開展臨床實習宣教工作,統一學生思想。由于學生即將面臨離校進入實習醫院進行一年的臨床實習,再加上每個同學所面臨的考研、就業、戀愛、實習醫院分配等因素,一些同學處于一種莫名的焦慮和煩躁狀態,無心向學。為了盡快將學生的思想狀態盡快統一到臨床實習準備工作中來,我們給學生安排了一系列講座,邀請校領導、教務處領導、學院老教授、優秀的實習生就學校實習管理相關規定、畢業實習計劃、考研準備、就業的選擇、實習注意事項等進行專題講座,使學生能夠盡早穩定情緒,提高實習積極性。

2.2.2公平高效地開展臨床實習點分配工作。實習點分配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干擾。我們根據實習醫院要求,首先征求學生志愿,再根據學生在校表現、學習成績、個人能力等進行綜合考慮,本著平等、公平、高效的原則列出實習點的分配名單,公布實習分配計劃。

2.2.3 堅持實習醫院的高標準,努力創造高質量的實習條件。麻醉學本科專業的實習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在這些醫院實習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掌握扎實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對臨床專業各學科的前沿知識也能夠有所涉獵,確保實習質量。

2.2.4 積極建立臨床實習醫院教學工作的反饋機制。為了更好地動態觀察實習教學質量,不斷探討新的臨床實習教學改革思路,我們邀請相關實習醫院和部分用人單位的專家,就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習計劃、實習管理和人才質量等各方面熱點問題進行探討。

2.2.5 努力調動學生臨床實習工作熱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對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就業面試、考研請假等情況均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既不橫加干涉,也不放任自流;對家庭困難、思想波動等情況的學生要及時發現,妥善處理;對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動態給予高度的關心和及時關懷;對表現優秀的學生按照優秀實習生的規定進行獎勵,并在推薦保送研究生和留校等方面優先考慮;所有實習同學一年的實習成績占畢業考試成績的30%。以上這些措施都有力的提高了實習同學的積極性。

2.2.6 注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操作的訓練。每批同學進入麻醉科,先進行實習動員,然后集中學習科室相關規定及管理制度,由住院總醫師帶領熟悉基本工作程序及工作規范,兩周后再安排到具體手術間跟隨老師學習基本的麻醉管理與麻醉實踐。以提高醫學生動手能力及綜合素質為目的,平時實驗狠抓基本操作,結合嚴格的實習操作考核,不斷摸索適合學生技能提高和鞏固的理想模式,目前正積極籌備臨床技能培訓中心,輔以現代化操作模擬系統必將收到更好的臨床操作效果。

2.2.7緊密與臨床結合進行麻醉學教學。要求學生參加來合肥講學的國內外知名專家的學術報告及講座、繼續教育等各種學術活動,這樣使得學生了解麻醉學前沿知識及科研動態,同時也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對麻醉學事業的熱愛。此外,要求學生必須參加科室晨會,報告疑難病例,分析病情,制定麻醉預案,完善術前準備,學會與患者家屬溝通,為將來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注重實踐課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前沿的試驗方法和手段給學生進行演示,指導學生利用專業網站實現資源共享。

3 提高麻醉學本科專業實踐能力的幾點思考

3.1 臨床見習教學質量考核的相關措施。建立一套具有專業特色的見習考核辦法和措施是當務之急,同學均需在見習結束后就某一種手術的麻醉工作流程寫出一個詳細的見習報告,由老師批閱打分,作為臨床見習考核成績的一部分。見習結束后,所有同學均要按照要求到“麻醉學技能模擬訓練中心”進行臨床見習考核。內容分為面試和基本麻醉操作兩部分,面試均為一些麻醉科實際工作中的常見問題;關于基本麻醉操作,專門購置了模擬人供學生進行模擬操作、考核使用。所有同學考核結束后獲得見習考核成績,作為下一步臨床實習點分配的重要參考指標,凡是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優先選擇自己理想的臨床實習點。通過臨床見習實踐考核環節,為進入臨床實習奠定了較堅實的基礎。

3.2 建立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 臨床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評價系統主要包含教學管理質量控制系統、教師質量控制系統及學生實習質量控制系統,它們間相互影響和聯系,構成了系統性評估模式的內涵。在教學管理質量控制系統中,既要抓住實習全過程的關鍵--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又要抓住臨床實習各階段的主要矛盾(如臨床實踐教學后期考研、供需見面與正常教學計劃的沖突),采取有效的措施,妥善處理各種關系。對于后兩種質量控制系統需進行革新:根據實習醫院的地域分布特點,就近組織同一地區或臨近地區的實習醫院麻醉科帶教老師進行互相檢查、相互交流。此外,還應邀請各實習醫院麻醉學知名專家為本地區實習生開展集中講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實習質量和教學質量[1]。

3.3 重視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實踐教學中的動態交流,不僅僅是知識的流動,還應該有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感情的交流。不要讓越來越多的“人機對話”淡化甚至替代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這不利于學生完善人格、發展個性等人文素質的培養。在我們的實踐教學中,師生面對面的感情交流、教師人格力量的感染熏陶等等,是任何現代媒體所難以替代的,因而只能加強不能削弱[2]。

總之,對麻醉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中問題的認識有利于我們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革、教師隊伍的建設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此外,我們還應充分注意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與新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口腔科護理;PBL教學法;臨床帶教;操作技能;

臨床口腔專業是較為復雜的專業,包括臨床治療、預防保教、康復治療等多方面的知識,對于口腔科醫師的要求較高,因而臨床教學難度較大。近年來,較多新興教學法開始應用于臨床帶教中,發揮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其中PBL教學法受到了廣泛推崇[1]。為進一步探究PBL教學法應用于臨床的實踐效果,本次研究選擇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我科見習的86例見習生作為受試者,對比分析了其運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我科見習的86例見習生作為受試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兩組見習生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均以4周為一個見習周期,已排除認知障礙者、中途退出者等。觀察組,男18例,女25例,年齡21~23歲,平均年齡(22.14±1.36)歲。對照組,男19例,女24例,年齡21~23歲,平均年齡(22.28±1.27)歲。兩組見習生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見習生均由本院口腔科,本科學歷以上,獲得教師資格的資深帶教老師負責日常授課工作。對照組見習生按常規進行口腔臨床帶教:講解口腔科理論知識,口腔科技能操作,教師指導等。觀察組在口腔臨床帶教中融入PBL教學法,具體如下:

1.2.1設計問題。

口腔醫學知識和技能講授后,教師引導見習生提出問題,同時設計專題問題,以某個典型病例為例,讓見習生在課后進行收集資料,找到理論知識和操作治療方法。

1.2.2收集資料。

教師要求見習生就設計的問題闡述發病機制、治療方案、具體操作程序、注意事項等,引導見習生收集相關資料,包括查找教材、搜索文獻資料、觀看教學錄像等,讓見習生以書面形式報告研究內容。

1.2.3實際操作。

見習生順利解決理論層面問題后,由帶教老師指導見習生進行實際操作練習,見習生先進行操作,其他同學觀察并提出意見,教師再具體指導,讓見習生真正了解正確的操作方法。

1.2.4論證。

操作結束后,教師組織見習生討論實際操作中易出現的問題,讓見習生學會反思操作中的不作,再讓見習生各抒己見,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改進操作技能,最后作總結[2]。

1.3評價指標。

兩組見習生口腔科見習期結束后,均進行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考核;理論知識考核部分包括選擇題、問答題、案例分析題三部分,滿分50分;操作技能部分,由帶教教師確定操作題目,見習生隨機抽選操作題目,滿分50分。統計兩組見習生理論及操作考核得分,并統計兩組總分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認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考核后理論知識得分[(43.63±4.69)分]、操作技能[(41.25±5.14)分]、總分[(85.69±5.96)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口腔醫學是多種臨床學科交叉、聚合的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操作性,因而需要醫師具備扎實、全面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掌握過硬的??撇僮骷寄?,因而口腔臨床帶教的任務繁重[3]。傳統口腔臨床帶教的“講授操作糾正”僅簡單的傳達了知識和技能,缺少見習生思考綜合運用知識的過程,因而并不能讓見習生綜合性掌握口腔醫學??浦R[4]。PBL教學法作為一種以問題為主導的教學法,在教學中強調運動問題串聯起理論與技術知識,引導見習生思考綜合性應用,較為適用于口腔臨床帶教的綜合性教學[5,6]。當前,關于PBL教學法在口腔等臨床帶教研究的文獻報道,其應用效果良好,對于學習效果的替代較為明顯,可全面提升見習生理論和技能雙向能力[7-10]。本次研究也發現口腔科見習結束后,觀察組考核后理論知識得分[(43.63±4.69)分]、操作技能[(41.25±5.14)分]、總分[(85.69±5.96)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可知PBL教學法提高了教學效果,見習生理論和操作技能均獲得了有效提升,應用效果較好。綜上所述,口腔臨床帶教中運用于PBL教學法可顯著提高臨床教學效果,提升見習生學習效果,該教學法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郝吉慶.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討[J].安徽醫藥,2011,9(01):129-131

[2]田海,劉開宇,孫露,等.探索通過PBL教學法培養臨床醫學研究生學習興趣[J].繼續醫學教育,2014,5(06):88-90

[3]常亮,張學新,李響,等.PBL聯合LBL教學法在八年制臨床醫學教學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12(08):111-113

[4]楊立強,倪家驤,岳劍寧,等.淺析基于PBL教學模式下的臨床醫學教學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6(29):5768-5772+5726

[5]江穎,陸暉,方興,馮原,等.循證醫學PICOS模式結合PBL教學法在腦病科臨床教學中的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2(07):6-8

[6]寇惠娟,韓振華,董新,等.PBL和L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五年制內科學教學效果的對比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5,13(04):688-692

[7]雷莉,臧偉進,宋土生,等.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八年制教學中的嘗試與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10,8(01):175-178

[8]張平娟.PBL教學法在口腔臨床帶教中的運用體會[J].蛇志,2015,(02):237-238

[9]鄭桂珍.PBL教學法在口腔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2,8(S3):720-722

篇7

今年寒假,我報名參加了瑞金檢驗科的見習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4天時間,但這次的見習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們非常珍惜這段時間、珍惜每一天的鍛煉和自我提高的機會、珍惜與老師們這段難得的師徒之情。

我和張嵐、還有一位研究生被分到了生化教研室見習,帶教老師都是平時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因此一點也不陌生、感覺很親切。

4天的見習,老師給我們的任務是學習dna的提取、pcr擴增、限制性內切酶酶切與結果鑒定。雖然這些原理理論課上都學過,但是這次的臨床見習是對理論學習階段的鞏固與加強、也是對臨床技能操作的培養和鍛煉。在實驗室里,我們看到了很多平時課上不會去操作的儀器(pcr擴增儀、微量的紫外分光光度計、振蕩器、低溫離心機等等),也動手學會了如何操作它們;在平時的實驗課上,我們電泳用的凝膠都是老師給我們事先配置好的,這次見習,讓我們學會了如何配置不同濃度的凝膠;此外,平時的實驗課因為學生多、條件有限,很多知識、方法我們都是走馬觀花的看看、做做,而這次見習,讓我們仔仔細細的體會了 dna提取、酶切、鑒定的每一個步驟,鞏固了以前學過的知識、也接觸到了許多新知識??傊?,此次見習培養了我們專業興趣,對我們的學習產生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見習還鍛煉了我們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讓我們看到了老師和研究員的艱辛與認真。由于我們操作的不熟練,實驗過程中難免會出錯,或是加錯劑量、或是加錯試劑,這樣就得重新做,這時候急躁和遺憾感一擁而上,但是老師們依然耐心、仔細的一遍遍的教我們,告訴我們搞科研做實驗需要一顆仔細、認真的心,要有耐心、不能氣餒。

4天的見習還提高了我們的交流能力,使我們與老師增進了感情,消除了拘束感,彼此之間能像朋友一樣的交流;同時,見習也讓我們結交了很多好朋友,在工作中增進了友情。

在這段短暫的見習時間里,我們的收獲很多很多,真的是受益匪淺。而這些收獲將為我們今后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讓我們樹立了良好的職業意識、培養了專業興趣、強化了操作技能、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

篇8

1 制定專業技能訓練綱要,以“綱”施訓,是上好技能課的基礎

中職教育畜牧獸醫專業規劃教材沒有專門的技能教材,教與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較強,影響學生技能培養的質量。

在畜牧獸醫專業技能教學時,結合畜牧獸醫市場需求,循序漸進,制定綱要:1)常見動物的保定方法(重點講豬、牛、犬、兔的保定方法);2)常見動物的給藥方法(重點講口服、肌肉注射、靜脈給藥、雞的免疫給藥方法);3)臨床檢查的基本方法(重點講問診、視診、觸診、叩診、聽診和嗅診);4)臨床檢查的基本程序(病畜登記、問診、現癥的臨床檢查);5)整體及一般檢查(重點講整體狀態的觀察,心跳、呼吸、脈搏的測定);6)各大系統的臨床檢查(重點講消化、呼吸、泌尿系統的檢查);7)臨床診斷的建立(重點講診斷建立的步驟和依據);8)畜禽疾病的治療方法(對因治療、對癥治療、對因對癥結合治療);9)常見外科手術(重點講豬、牛、羊、犬、貓、兔的及一般外傷的處理、一般外科病的治療等);10)中小型規模養殖場的設計與技術管理(重點講豬場、羊場、禽場)。

實踐證明,按照該技能訓練綱要由淺入深實施強化訓練,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熟練掌握畜牧獸醫的基本技能和系統技能。

2 技能課教師課前精心準備,以身示范,是上好技能課的前提

畜牧獸醫專業技能課活體教學較多的特殊性,決定了技能課教師課前必須精心備課,包括每一個細小的操作環節;課前精心準備,包括一些不起眼的器械;課前精心操作,技能課教師上課前自己必須先做,能熟練操作后方能走上課堂。

如豬病診斷是一項比較困難而復雜的工作,豬病診斷三部曲“三看二查一問”是綜合診斷豬病的簡便新法?!叭础奔匆豢雌っ?二看糞便,三看鼻鏡。“二查”即一查體溫,二查口腔。“一問”即通過向飼養員詢問豬只發病時間、發病前后攝食量、活動等情況,并把問到的情況與前面看到的現象聯系起來,把導致疾病發生的病原體與外界環境因素聯系起來,把各種豬病流行季節和各階段的發病規律聯系起來,再進行綜合分析,及時準確地找出導致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并對癥治療。

3 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實踐,是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熟練技能的保障

畜牧獸醫專業技能課內容多,涉及的動物種類多,單靠每周的技能課遠遠不夠。因此,教師必須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參與各種形式技能訓練的機會。1)學校建立動物實作場,飼養少量常見動物,供技能課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后訓練。2)學校開設動物門診,服務周圍養殖戶,豐富技能實踐內容,作為課堂教學補充。3)帶學生出診。教師出診可以帶上幾名學生,不僅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而且鍛煉學生。4)雙休日、節假日集中實踐。學??梢月撓蹈浇B殖場,抽雙休日、節假日把學生分組輪流派到不同養殖場實習;尤其是寒暑假時間較長,學生可以利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社會實踐??梢岳泌s集天,向農民朋友發放養殖獸醫資料,解答養殖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可以對口幫助養殖專業戶,鼓勵學生獨立行醫和獨自創辦養殖場。也建議學校開辦規模養殖場,實施校企聯合,建立畜牧養殖產業鏈等,進一步提高畜牧獸醫專業技能教學質量。

4 畢業前技能綜合訓練,是畜牧獸醫專業學生提高技能水平的關鍵

篇9

關鍵詞:臨床見習 專科技能 教師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3-0007-02

隨著社會對醫療環境、醫學人才、醫療保障要求越來越高,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推動醫學教育創新與提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完整的人才培養模式概念中包含三要素,一是目標要素,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包括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的總體規定;二是過程要素,即教學模式;三是制度要素,教學管理制度與管理機制。一個要素是一個有機整體,相互之間不可分割但又緊密聯系;過程要素中教師更具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并起決定性作用。涉及每門課程也圍繞“目標-過程-制度”三要素來實施與完成。所以,作為腎病??婆R床教師,在完成理論授課的前提下,制定并優化腎臟病??茖嵺`見習教學的帶教方案,是腎臟病專科臨床教學教、學、管的又一重要教學任務。在開展實踐教學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的過程中,重點和難點是在明確的課程目標與高效制度管理前提下,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得到廣泛關注。為此,我們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三要素”,將臨床本科普通見習教學(通科實踐技能)與腎臟病專科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制定腎病??茙Ы谭桨?,取得顯著效果。在此,總結如下:

一、目標要素是前提:

見習教學的目標要素即見習教學大綱,緊緊圍繞見習教學大綱制訂見習計劃、編寫見習教案、集體備課;作為完整的見習教學計劃做到三個階段:通科實踐能力帶教、專科實踐能力帶教、科研意識帶教:

1.通科見習教學,培養基本技能

首先完成通科見習教學技能的培訓以帶教,需要16學時,對臨床基本技能,包括臨床資料搜集、診斷、處理原則、病歷書寫、醫德醫風教育、醫療工作流程、規章制度等進行培訓,完成臨床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的教學與培養。通過本階段的見習,學生熟悉基本的臨床疾病診治流程、醫德醫風的理念建立,能將所學理論知識逐步與實踐結合,激發學生對臨床實踐的好奇與求知欲望,逐步培養學生臨床能力的自覺學習能力,此階段要求學生多動手、動腦、動筆、動眼,教師通過示范-檢查-糾正-總結,最終達到預期目標。

2.??萍膊∫娏暯虒W,凸顯??铺厣?/p>

教學醫院分科明確,本科見習教學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瞥R姟⒍喟l病的癥狀、體征、輔助檢查,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處理等,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茖2〉呐R床思維及分析能力,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做出正確判斷。此階段的教學重點是病例討論尤為重要,教學目標是制定討論目標、提綱、結論、預期效果、作業及思考題等,引導學生根據患者臨床資料特點進行梳理、分析、鑒別,肯定診斷、治療等進行案例分析,通過抽絲剝繭,步步為營,層層深入。譬如“腎功能衰竭”案例教學提綱:(1)病史特點;(2)診斷依據(是、否?);鑒別診斷(急性、慢性?);(3)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完整診斷依據;(4)病因、鑒別、意義;(5)誘發、加重因素?(6)診治與研究進展等。通過對本病的討論,學生能掌握“腎衰竭”的主證、分類、診斷標準、治療原則、研究進展等完成腎功能衰竭理論知識與臨床現實的重合,學生體會了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的重要與必要性,激發學生對腎病??苹A與臨床研究的診療興趣與求知欲。

3.培養科研能力,強化創新意識

所有醫學教育都在大三進入臨床課的學習,學生由基礎理論學習進入臨床課程的學習,拓寬了視野,也面臨了專業的選擇,內科首當其沖成為多數學生理想的選擇,腎病內科逐步成為熱門學科,研究生源逐年增多。但相對專業基礎知識,實驗研究知識相對缺乏,所以,在腎病專科見習教學中適當增加本專業科學研究進展,研究方法、研究文獻的搜集、閱讀技巧、專業英語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在學生社會實踐作業布置論文寫作中標定調查題目,幫助、指導學生完成見習結業論文,同時發現有志以腎臟病方向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指導、長期追蹤,最終成為腎病??苾炐闳瞬?。

二、過程要素是核心

在實施臨床見習帶教過程中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集體備課、見習教案要求實施見習教學,但如何利用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并起到決定性作用,實施教學法很重要,在此,探討幾種教學法的應用與方法和體會:

1.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能顯著提高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闭f明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帶教中首先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本科見習時學生對臨床是陌生的,臨床實踐操作難度較大,采用啟發式臨床帶教能夠使學生較快掌握臨床基本診療操作技能,實施步驟:題目告知-討論-病例。題目告知形式:以主訴形式、視屏形式、輔助檢查報告、疾病病名等形式;旨在拋磚引玉,提高學生的學習好奇、求知、求解欲。討論形式:指導學生充分討論題目告知內容,復習該病生理、病理,臨床癥狀、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基本治療原則,對本病的理論知識的重復再現,提出問題,包括診治、操作的重點、難點,旨在提高學習興趣和重視程度。病例:床旁真實案例,引導學生詢問病史,查體、解讀輔助檢查,旨在體現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再現與重合,得出結論。本教學帶教法的難點在于經典病模、案例選定,要求患者有一定的敘述能力,病情不重,但臨床體征明顯等。帶教教師要具備??评碚撝R扎實,臨床??颇芰^強。實施啟發式教學中注重灌輸“學思結合、溫故知新、由博返約”的思想;在教與學的方面強調“循序漸進、師生平等、教學相長”。啟發式教學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將其他教學法(問題、案例)融入其中,學生經歷“問題-求證-分析-否定-肯定” 的過程,達到學習效果,帶教老師則根據見習計劃設計“案例-分析-指導-結論-目的”進行;其中,強調“舉一反三”或“一舉多得”。因此,在整個啟發式帶教中,教應當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學生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性的、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案例、問題,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目的。

2.“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見習教學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這應該是“以學生為本”教學法的雛形,也是現代教育新理念,臨床見習帶教最能體現“以學生為本”。在討論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戰勝欲,啟發學生多問“為什么”,引導學生不斷攻克學習的難點與重點。要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并通過學生自己設問、解問,讓學生由“學會”過渡到“會學”,從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結合滲入問題導入、案例帶教、互動互換模擬帶教、情景表演帶教法等。

三、制度要素是規范見習教學的保障

篇10

【關鍵詞】PBL;臨床醫學生;普通外科見習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11-0253-01

普通外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學科,而臨床見習是臨床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見習不但進一步鞏固課堂傳授的知識,還要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訓練基本臨床技能,積累大量臨床經驗。傳統教學模式通常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要任務,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處于一種單純、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而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目前在國際上開始流行,它的優點在于打破學科界限,以問題為引導,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實施學生自學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小組教學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適合做醫生的知識和技能[1]。因此我們將PBL教學發應用于普通外科見習教學,并在見習結束后,評估教學效果,是醫學實踐教學的新嘗試。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1研究對象。在我院臨床見習的南方醫科大學2005級臨床醫學生共40名,其中男生26 名,女生14 名,年齡19~21 歲,平均年齡20.3 歲。

1.1.2制定見習計劃。針對普通外科的教學目的和特點制定見習計劃,見習重點放在普外科常見病(如急腹癥、消化道腫瘤等)的學習。

1.2教學實施。采用PBL教學法,每組學生由一位全脫產醫生集中帶教,見習時間為1周。在見習過程中,精心挑選較典型的教學病例。10人組成一個見習小組,學生分工合作,到患者床旁采集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學生在問病史時教師加以引導,如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的病人,學生詢問患者腹痛的情況,從腹痛的部位、性質、誘因、持續時間、緩解方式等多方面進行詢問,教師提出問題該病人腹痛的主要特點是什么?與進食有無關系?緩解方式是什么?學生發現問的不全面的地方可以繼續詢問病人,從而加深印象。檢查完成后,由一名學生代表發言報告病例,其他學生補充。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的思路,穿插講解相關疾病的知識。教師對學生發生的遺漏以問題的形式提出,然后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所在,進一步檢查補充,從而加深對這一體征的印象。另外,在見習教學過程中,并不是先把病人的輔助檢查資料告訴學生,而是在學生們獲得了詳細的病史和體格檢查資料后,提出問題為明確診斷還需要哪些輔助檢查、這些輔助檢查的意義何在,再由學生進一步討論,加深認識,最后由教師加以分析總結。

1.3教學效果評估。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問卷共包括24個問題[2] 。問題(1)-(3)為對PBL教學的總體評價,問題(4)-(9)旨在調查知識掌握的情況,問題(10)-(11)旨在了解學生是否具有“老師對我好,謝謝您”的積極評價傾向,問題(12)-(21)調查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的提高情況,問題(22)調查PBL學習的效率(效率:掌握的知識/學習時間),問題(23)-(24)為了考查學生對PBL的適應情況。調查以不記名的形式進行,每個問題包括“是”(2分)、“一般或不肯定”(1分)、“否”(0分)3個答案。這份調查問卷力求從多方面反映PBL的教學效果。

2結果

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3討論

從調查問卷中我們發現,學生對教師和PBL教學的總體評價較高,學生認為PBL教學的學習效率較高,對PBL教學的適應情況良好,PBL教學能提高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但部分學生通過PBL教學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得分相對較低,與其他研究結論相同[3]。分析原因可能與所學理論知識短時間內較難應用于臨床有關。

通過教學實踐,我們認為PBL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師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科研探索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能夠拓寬學生的思路和思維方式,有利于學生加強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PBL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和學生相互平等,從而形成毫無偏見的學習氣氛。在這種環境中,對所設計的問題進行實際操作,其學習的滿意度自然很高,也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證明,PBL教學采用“先問題,后學習”,使教學活動處于活躍、融洽的氛圍,使師生互動,教師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與動機等,強化了專業思想教育。

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試行和推廣PBL教學法對硬件設施和師資要求較高,且對學生要求較高,對于已經習慣于應試教育的學生,需行必要的心理和技能上的準備。

PBL教學耗費時間相對較多,但學習效率高,學生反響好。在培養創造型、開拓型、實用型醫學人才的過程中,有傳統教學法無可比擬的優點,值得在醫學教育領域推廣。

參考文獻

[1]曹博,程志,曹德品等. PBL教學模式在醫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