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保育范文

時間:2023-10-16 17:37: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前教育保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前教育保育

篇1

【關鍵詞】保教實踐

學前衛生學

幼兒園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保教結合”是幼兒園工作的基本原則與靈魂。為了切實貫徹“保教結合”的教育原則,作為未來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大專生除了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需要掌握相關的動手實踐的能力。而《學前衛生學》要求學生的動手能力主要就是學習對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進行保育,這些技能的學習光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它更需要結合幼兒園保育見習,讓學生深入幼兒園班級,在觀察、實踐中反思、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保教結合的意識,掌握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技巧,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地發展。

縱觀目前我國大專層次學前教育專業的辦學實踐,還沒有比較規范的保育見習計劃和內容可供我們參考,而我校自學前教育專業復辦以來,雖然每年都結合《學前衛生學》的教學組織學生下幼兒園進行保育見習,但以往見習的內容、要求都不夠全面具體,再加上一年級學生首次下幼兒園,各方面的實踐能力有限,所以大多數學生見習后都沒有實質性的收獲,只是看了些“熱鬧”回來。因此,保教結合的意識和能力薄弱一直是我們畢業生的軟肋。對此,筆者進行了相關的研究。

一、當前學前教育大專生保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學前教育大專生在教育實習或新上崗時,保育實踐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不明確保育和教育的結合點在哪兒;保育和教育嚴重脫節,重教輕保;保育的技能技巧欠缺。如很多新老師只在乎“上課”,而忽略了許多生活環節的保育工作;不夠關注孩子一天身體的變化,對孩子的一些疾病跡象沒有預見性;大多數新老師不懂得如何為幼兒鋪床單、擦屁股、穿衣服;遇到意外傷害,不能進行簡單的處理;對孩子的心理問題沒有進行及時的調節,有的甚至還在有意無意中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

二、當前學前教育大專生保育實踐問題的原因探究

1 思想認識偏差

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幼兒園老師只要把幼兒教育好就行了,而保育則是保育員的任務。所以在校期間他們比較重視對幼兒園各領域教育知識的學習,而輕視了對衛生保育方面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

2 教材實訓內容欠缺

目前,各高校出版的學前教育專業《學前衛生學》大專教材,都缺少對學生保育方面的實訓內容,使學生對保育技能、技巧的學習缺乏統一的要求和依據。

3 師生數比例不夠合理

多年以來,我院《學前衛生學》的課程教學都是由筆者一人承擔。由于教學班級數多,無論是在校對學生實訓的指導還是下幼兒園對學生見習情況的了解,僅靠學科教師一人難以做到全面、深入、細致,這也使很多學生的保育實踐浮于表面。

4 保育實踐內容涵蓋不夠全面

由于條件的限制,學生在課堂上只能進行有限的保育技能訓練,如測體溫、數脈搏、呼吸道異物的急救、翻眼皮、流鼻血的處理、查看扁桃體、穿脫衣服方法的訓練等。而了解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只能通過兩天的幼兒園保育見習機會,如果觀察不認真細致,學生就會忽略很多細節。

5 操作層面上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持

現在,學院還沒有配置可供學生進行保育技能操作的場所,這也給學生的實訓增添了很多困難。同時由于沒有專門的保育實習,學生一上崗就要保教并重,這對于新老師來說真是難上加難。

總之,造成目前學前教育大專生保育實踐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好它,需要多方的努力。筆者經過多年研究實踐,就大專院校《學前衛生學》的教學和如何在保育見習中提高學生保育實踐能力有一些初步的認識,愿與專家同仁共同探討。

三、提高學生保育實踐成效的對策探討

1 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

《學前衛生學》是學前教育大專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程。這門課學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其它專業課的學習。而很多學生剛開始接觸這門課時都流露出畏學情緒,認為學了這門課,將來就要為幼兒擦屁股、擦鼻涕。因此,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把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將許多學前衛生學的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并與他們將來要“為人母、為人父”結合起來,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兒童營養”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傳授給學生營養配膳的方法和制作“五谷豆漿”的方法以及不同身體狀態下兒童食譜的配置及制作方法等;結合“小兒生理特點”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各種身體保健的方法,如“常用鹽水漱口防感冒”“耳廓穴位按摩防凍瘡”“叩牙延年益壽”,等等。這些內容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學前衛生學》的學習興趣,也激發了他們參加保育實踐的熱情。

2 真正樹立保教一體觀,切實增強學生對保育實踐重要性的認識

通過對幼兒生理特點的學習,使學生明白加強對幼兒保育的重要性。通過教學學生認識到幼兒正處于迅速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他們雖然已經具有人體的基本結構,但各系統、器官、組織尚未發育完全,與成人之間的差異較大;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容易感染各種疾?。簧窠?、心理發育還很脆弱、很敏感,更容易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侵害,所以需要成人各方面悉心的照料。這些知識的掌握為學生樹立保教一體的觀念、增強對保育實踐重要性的認識奠定了理論基礎。

3 在教材中增加實訓內容,加深學生對幼兒園保育工作的了解

在《學前衛生學》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增加了“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保育和能力的培養”一章內容,重點向學生分析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保育要點和注意事項,以及應著重培養幼兒哪些方面生活的能力,以增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地發展。如:在進餐和睡眠環節,怎樣做才能切實保持孩子有愉快的情緒,培養生活自理的能力等,這些內容的加入,使學生在見、實習中的可操作性更強了,也加深了對保育工作的理解。

4 制定切實可行、方便學生操作使用的保教內容觀察分析表

結合一年兩次各2天的幼兒園保育見習活動,筆者制定了切實可行、方便學生操作使用的保教內容觀察分析表(見附表),并在學生下園前專門用兩節課時間向他們詳細解釋其內容及要求,使學生明確目的,知道應該看什么、怎么看,特別強調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保教結合點在哪、應怎么做,充分利用有限的保教見習時間,提高保育見習的質量。

5 加強學生實踐過程的指導

在學生下幼兒園保育見習期間,除專業課教師進行實地指導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幼兒園老師和保育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遇到的問題都能得到及時的解決。由于目前大多數大專生是獨身子女,本身的自理能力就不強,到幼兒園后,對幼兒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件無從下手,這就更需要老師、保育員手把手地教,以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

篇2

一、學前教育基本情況

__鎮位于__市__縣城的西部,與__、__、__三縣毗鄰,距縣城__公里,全鎮面積152平方公里,全鎮設有1個__社區、方和26個行政村,__*個自然屯,總人口有約有5萬人。由于__鎮山多地少,因此有大部分家長常年外出打工,在校學生和在園幼兒總數約有3分之一是留守的。我鎮目前共有__所幼兒園,其中9所幼兒園是學校附設幼兒園, 7所幼兒園是民辦的,還有一所__小學學前班。目前全鎮在園幼兒有____人左右,學前一年入園率達86%,學前二年入園率達82.3%,學前三年入園率達80.6%。全鎮幼兒園園長教師共有__人,有__個園長,其中有__個園的園長取得園長合格證,__人當中有取得本科學歷1人,取得大專學歷有5人,取得中師中專學歷有__人,高中初中學歷有__人。年齡在50周歲以上有__人。

二、在學前教育工作上采取的措施

(一)首先從幼兒園環境建設上下功夫,加大經費投入力度。以往有些園建設了幾年,但存在吃老本的現象,年年都是老樣子,沒就添置和更新設施,中心校根據幼兒園的生源等實際情況,對所管轄幼兒園分階段,分學期計劃,落實對幼兒園的環境和硬件進行添置和整改,并做到定期的督查工作。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各園特別是附設幼兒園環境建設有了變化,體現了育人的環境。硬件上也添置上了大型玩具和標準課桌椅等。

(二)從師資培訓、提高園長和教師的保教業務上下功夫。我鎮有幼兒園__所,其中有__人取得園長合格證,有教職工__人,大部分教師是幼兒園臨時聘請,可以說老師存在不穩定,流動性大,學歷偏底,年齡偏大,有部分學校附設幼兒園的老師都是給將近退休的老教師來看管,談不上是保教。針對這個情況,中心校從幼兒園園本培訓、全鎮教研、

(四)定期組織我鎮安全檢查員深入各個園對安全衛生進行全面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中心校做到及時督查。

(五)每個學期通過幼兒園召開家長會或者邀請育兒專業到園里,向家長宣傳講授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和育兒科學方法,讓家庭、幼兒園、社會共同關注學前教育。

(六)是每個學期鎮中心校都組織各個園開展全鎮性的文體活動,如六一節的文藝匯演和幼兒的體育競賽、手工、繪畫展等,提升我鎮幼兒的藝術水平。

(七)是每個學期我鎮都組織園長和骨干老師外出學習,如到__市桂林等地觀摩學習等,回來之后對派出去的老師要上一節示范課。我鎮的老師都能積極承擔任務聽好課,回來認真上示范課在全鎮推廣。

(八)是每個學期組織部分園長和教師到縣保育院跟班學習一天。

(九)是鼓勵我鎮幼兒老師參加學前教育中專、大專及本科學歷的函授學習。今年我鎮共的12位老師到縣教師進修學校、壯校等參加函授班學習。

(十)是組織全鎮幼兒教師積極參加縣、市、區的優秀論文評,達到人人參加,人人提高。

三、學前教育工作進展情況

(一)學前教育三年入園率有明顯提高。我鎮目前幼兒園數由原來的12所增加到了16所,今年年底還增加到20所,基本上達到一村兩園(即一所附設幼兒園和一所民辦幼兒園)的辦園規模,滿足幼兒入園需求。因此入園幼兒也相應增加約有500人,我鎮學前三年入園率由原來的68%增加到80%左右。

(二)幼兒園環境設施有明顯變化。幾年來,中心校通過外出參觀、專題培訓和環境評比等方式促進各園改善辦園環境。如根據各園生源情況相應增加大型玩具、桌面玩具、幼兒圖書和戶外動力器械等,各園還根據本園情況設有主題墻、教室、走廊、樓梯道、盥洗室等環境布置。

(三)幼兒教師的業務能力通過培訓有所提高。幾年來通過中心校和教育局開展多各形式的幼兒老師業務培訓以及幼兒園招入前的崗位培訓,促使幼兒教師業務水平得到提高。

(四)幼教管理朝規范化發展。幾年來,我鎮下大力度抓好幼教管理規范化發展,從抓幼兒園一日常規活動和教師的每一節的主題活動開始,要求老師認真對待每一節的主題活動課,寫好教案、備好課、充分準備教具才能開展活動,班班制定有周計劃、月計劃、月工作小結、學期工作總結和計劃等。中心校通過每月的抽檢、園與園的互檢等形式進行了解督查,對做得好的園進行表揚,對不按要求做的園或教師給予批評指正。

四、我鎮學前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一)多數幼兒園基礎設施薄弱。多數幼兒園存在基礎設施薄弱:如園舍條件不達標準存在人數多教室狹??;活動場所面積不足,達不到人均所占地的標準;保教設備添置投入不足,如桌面玩具和戶外運動器械缺乏。

(二)“留守幼兒”較多,家庭教育存在很大漏洞。我鎮留守幼兒占有相關的比例,他們大多因為父母外出打工或經商,由爺爺奶奶 或外公外婆代管,這種代管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很大負面影響:一來是祖輩較多采用溺愛方式,二來是祖輩對幼兒的行為習慣養成大都采用寬容旅途態度;三來是祖輩的受教育程度低,無論是智力和體力都無法承擔對孫輩的教養。種種不良隔代教育嚴重阻礙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三)是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幼兒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部分幼兒園教師年齡老化,綜合素質低,這些均直接影響了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高。

(四)是違規辦園的行為仍然存在。少數幼兒園為了搶奪生源,不嚴格按教育方針政策和國家標準辦學,小學化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幼兒園為了節約辦學成本,不按要求編班,班額較大,或未按規定配齊保教人員。

(五)是無證辦園的現象比較嚴重。我鎮目前有四所非法舉辦的幼兒園,即:清水村的星藝幼兒園、三民村的勇奇幼兒園、三合村的茁苗幼兒園、三合村的樂樂幼兒園。這些園不具備申請辦園條件,如沒有取得合格園長培訓證等,且存在園舍安全、校車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但由于社會存在需求、在園幼兒難以分流等客觀情況,增加了取締非法辦園工作的難度。

五、學前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大力加強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

建立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與農村學前教育發展良性互動機制。鄉鎮中心幼兒園應當配備一定比例的公辦教師數量。農村幼兒園新進教師應當從中等幼兒教育或中等師范教育及以上學校的畢業生中擇優錄用。爭取實施農村幼兒園教師定向培養專項計劃,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培養一批高素質的骨干教師。目前可以從中小學富余教師中挑選學歷合格人員,通過轉崗培訓,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以后,充實到幼兒園任教,其性質和待遇不變。積極鼓勵民辦幼兒園教師通過自考、函授等途徑進行自我提高。

(二)全面提高農村學前保教質量。

1、每一所幼兒園都樹立正確的學前教育觀,采取多種形式,向社會廣泛宣傳先進學前教育理念。每日活動堅持保教并重的原則,遵循學前教育規律,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強調寓教于樂,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

2、要積極探索學前教育的新方法,注重幼兒早期身心發展和個性發展,做好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

3、加強幼兒園與家庭、村鎮的合作,充分利用幼兒園和村民自發組織的資源優勢,面向家長開展多種形式的早期教育宣傳、指導等服務,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能力,促進幼兒家庭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

4、鼓勵幼兒教師利用鄉土自然資源,開發地方和園本課程,制作教、玩具及活動器械,協同幼兒及家庭參與教育活動,突出地方特色,為農村幼兒提供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三)切實加強對農村學前教育的領導和管理。

建立和完善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目標管理責任制度、年度考核制度、表彰獎勵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檢查、督促、落實,切實做到“組織領導、政策措施、資金投入、督導檢查”四到位。

篇3

【關鍵詞】美國聯邦政府;學前兒童保育和教育;學前兒童保教計劃;新措施

【中圖分類號】G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8)09-0047-05

長期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各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在學前兒童保育和教育上發揮著三位一體的重要作用,各級政府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促進學前兒童健康發展群策群力。美國發展學前兒童保教事業的經驗為我國兒童保教事業的發展帶來諸多啟示。

一、美國學前兒童保育和教育現狀

1.學前兒童保育現狀

據2007年9月的統計數字,全美共有6歲以下(0~5歲)兒童2400多萬名,其中3歲以下(0~2歲)嬰幼兒約1200萬名。2400萬名學前兒童中高達20%,即近500萬名兒童生活在貧困家庭①,〔1〕而3歲以下的嬰幼兒中有21%(260萬名)生活在貧困家庭?!?〕

美國早期縱向研究項目(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ECLS)對1萬名出生于2001年的9個月大嬰兒所作調查表明,半數兒童在各種正規的非親子看護托兒中心(regular nonparental child care)接受照顧;其余半數接受非正規保育的兒童中,26%的兒童由親屬看護(relative care),15%由非親屬看護(nonrelative care),如家庭托幼機構(family child care homes),9%接受其他類型的照顧。兒童獲得保育時間的長短因保育類型不同而不同。通常,一周內由非親屬看護的兒童比由親屬看護的兒童多得到10個小時的照顧,在正規托兒中心的兒童比接受非正規機構看護的兒童多獲得31到40個小時的照顧。該調查指出,嬰幼兒接受保育的類型受其所屬種族的影響。9個月大的黑人兒童(63%)比白人兒童(49%)、西班牙兒童(46%)、亞裔兒童(47%)更多地接受非親屬看護;白人兒童(21%)比黑人兒童(33%)、西班牙兒童(30%)、亞裔兒童(33%)更少被送去托兒中心。此外,兒童接受保育的類型還受父母收入水平的影響。父母收入低于國家貧困線標準(FPL: Federal Poverty Level)的兒童(43%)比高收入家庭兒童(higher-income children,52%)更少得到非親屬看護?!?〕

2002年,美國家庭調查(National Survey of America’s Families,NSAF)以1.2萬名5歲以下兒童為調查對象收集到的相關數據表明,2002年3歲以下母親就業的低收入家庭兒童(62%)比高收入家庭兒童(68%)更少得到正規的非親子看護,而更多地被親屬看護。就時間而言,3歲以下母親就業的兒童38%獲得35個小時以上的非親子看護,17%獲得15~34個小時的非親子看護,獲得1~14個小時非親子看護的占17%,另有28%的兒童得不到非親子看護。〔4〕

2.學前兒童教育現狀

根據美國的教育體制,5歲兒童入讀的幼兒園(Kindergarten)已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成為正規教育的起點。因此,學前教育指5歲前的兒童(包括5歲)在未正式入學之前接受的教育。3歲以下兒童入托或入讀的場所被稱為嬰幼兒計劃(Infant/Toddler Program);3歲和4歲兒童的學習場所為學前班(Preschool/Pre-kindergarten)?!?〕

兒童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期。學前兒童的教育問題早已引起美國聯邦政府的密切關注。自1965年以來,受聯邦政府資助的學前教育計劃(Federal-Funded Preschool Education Program)越來越多,這一方面可以滿足學前兒童的受教育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滿足家長對兒童保育的需求。過去幾十年中,加邦政府學前教育計劃的兒童數量成倍增加。美國人口現狀調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CPS)顯示,1965年全美只有60%的5歲兒童入學,1980年入學率上升為85%,2005年超過90%。3歲和4歲兒童的入托或入讀率也迅速攀升。1965年僅有5%的3歲兒童和16%的4歲兒童進入學前班,而到2005年,3歲兒童的入讀率已達40%,4歲兒童入讀率接近70%(見圖1)?!?〕

全國家庭教育普查(National Household Education Survey,NHES)自1991年起對學前兒童受教育情況進行了更為詳盡的調查分析,包括加入學前教育計劃的兒童數量、兒童所受保教的類型以及不同年齡、種族、宗教、父母的不同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對學前兒童保育和教育的影響。調查表明,2005年69%的4歲兒童和43%的3歲兒童加入了各種形式的學前教育計劃,兒童接受教育的時間也延長了許多。1991年至2005年間,不同種族、居住地區、家庭收入水平、母親的受教育程度、母親就業狀況的兒童加入學前教育計劃的情況有所差異。例如,就種族背景而言,1991年,不同種族的3歲兒童中,44%的白人兒童、44%的黑人兒童、21%的西班牙兒童及43%的其他種族兒童加入了學前教育計劃;不同種族的4歲兒童中,59%的白人兒童、68%的黑人兒童、50%的西班牙兒童和62%的其他種族兒童在學前教育計劃中受到教育。到2005年,各種族3歲兒童加入學前教育計劃的增長率普遍較??;而4歲兒童的入讀率增幅較大,白人兒童達到69%,黑人兒童75%,西班牙兒童59%,其他種族兒童81%(見圖2)。就家庭收入水平來說,1991年,貧困家庭兒童中30%的3歲兒童和50%的4歲兒童加入了學前教育計劃;非貧困家庭兒童的比率為3歲45%,4歲62%。2005年,貧困家庭兒童加入學前教育計劃的比率增幅很小,3歲達33%,4歲不變;而非貧困家庭兒童增幅較大,分別為59%和72%。〔7〕

二、幾項大型聯邦政府學前兒童保教計劃的實施情況

在學前兒童的保育和教育方面,聯邦政府雖未制定系統的保教政策,但多年來一直主持著多個大型保教項目。這些項目或計劃分別隸屬于聯邦政府的兩個部門――衛生和人類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其中,衛生和人類服務部管轄的主要保教項目有開端計劃(Head Start)、早期開端計劃(Early Head Start)、兒童保育和發展??睿–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CCDF)、貧困家庭短暫性援助計劃(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 TANF)和兒童保育和發展固定撥款(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 CCDBG)。由聯邦教育部管轄的主要保教項目有嬰幼兒及其家人特教補助計劃(Special Education Grants for Infants, Toddlers and Families)、一號條款學前班(Title I Preschool)、特殊教育學前班(Special Education Preschool)以及其他小型學前兒童保教項目和專業發展與研究項目?!?〕

1.開端計劃(Head Start)和早期開端計劃(Early Head Start)

開端計劃(Head Start)是美國實施年限最長、影響范圍最廣的一項學前兒童保教計劃,旨在為低收入家庭5歲以下兒童(主要為3~5歲兒童)提供早期教育和營養保健等多項支持,80%的經費來自聯邦財政撥款,其余部分依靠社會支持。該項目一年約提供90萬個入讀名額,可供全國11%的4歲兒童和7%的3歲兒童及6200名3歲以下兒童入讀,每名入讀兒童平均享有約7500美元經費。2005~2006年度,聯邦政府投入68億美元運行該項目,該年度來自50個州的721289名3~4歲兒童申請加入了開端計劃,但加入人數尚不足所有合格申請者的一半。該計劃資助下的兒童保教機構每天最少開放3.5個小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兒童保教機構開始提供全日制保教服務。1994年,聯邦政府又提出早期開端計劃(Early Head Start),把早期教育服務對象拓展到低收入家庭中的0~2歲兒童和孕期婦女。2005年,該計劃共為81914名3歲以下兒童和10485名孕期婦女提供服務?!?〕

2.兒童保育和發展專款(Child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

兒童保育和發展??钍锹摪钫诙蟊=添椖浚`屬于衛生和人類服務部下設的兒童保育局(Child Care Bureau)。13歲以下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可申請此款項,75%的款項以早教券(Voucher)形式發放。2005年多渠道籌措來的兒童保育和發展??钸_89億美元,其中聯邦政府直接投入48億美元,共170萬名兒童得到資助,其中6歲以下兒童達110萬名。2006年聯邦政府撥款50億美元運行該項目?!?0〕

3.特殊教育學前班(Special Education Preschool)

自1973年伊利諾斯州(Illinois)、密歇根州(Michigan)和威斯康星州(Wisconsin)率先為3~5歲殘疾兒童提供免費教育以來,特殊教育學前班便成了美國學前兒童資助項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86年的《殘疾人法案》明確規定必須為殘疾兒童或發展遲滯兒童開辦特殊教育學前班。1992年,美國各州都普及了該項目,加入該項目的兒童人數也穩步增長。2005~2006年度,全美6%的4歲兒童和4%的3歲兒童就讀于特殊教育學前班?!?1〕

4.兒童保育和發展固定撥款(ChildCare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

美國于1990年頒布了《兒童保育和發展固定撥款法》,并于1995年對此作了修訂。兒童保育和發展固定撥款面向0~13歲兒童。2000年以來,兒童保育和發展固定撥款資助的兒童數基本保持穩定。2006年該款項平均每月資助180萬名兒童,與2005年相比,平均每月增加53200人?!?2〕

三、聯邦政府針對學前兒童保教事業采取的新措施

1.調整政府財政預算,削減兒童資助項目開支

雖然聯邦政府一直主持著多個大型兒童資助項目(Child Support Program),但是最新統計數字表明,全美只有14%滿足條件的兒童享有由聯邦政府資助的保教服務。鑒于目前國內緊張的經濟局勢,2008年2月4日布什總統在向國會提交的政府財政預案中明確表示,2008年政府將繼續減少對兒童資助項目的財政投入,預計將減少對151個不同類型的學前兒童保教計劃的投入,減少金額累計約150億美元。例如,僅就兒童保育和發展固定撥款(CCDBG)而言,隨著投入資金的緊縮,預計到2012年受該項目資助的兒童數僅為200萬名。〔14〕此外,社會服務補助金(Social Service Block Grant)也將被削減5億美元。

2.保持部分項目投入不變,重點支持貧困家庭兒童

對于大多數低收入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來說,家庭收入難以維持食物、住房、醫療等基本生活需要,根本無法保障對兒童保育和教育的投入,因此往往只能選擇一些價格低廉的短暫性保教服務。2006年統計數據顯示,43%的貧困單身母親家庭接受著育兒支持,兒童資助收入(Child Support Income)是這類家庭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占家庭總收入的36%。一項涉及美國17個州的調查表明,在沒有任何育兒幫助的情況下,在11個社區中只有不到10%的家庭能夠承擔起社區學前教育中心的保教費用。〔15〕在經濟局勢不穩、早期教育資助減少的情況下,針對貧困家庭兒童不利的成長環境和受教育狀況,美國法律和社會政策中心(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CLASP)倡議國會預算決議的確定與實行應依據以下三條原則:(1)不損害貧困家庭及兒童的利益;(2)恢復先前削減的財政投入;(3)通過幫助貧困家庭及兒童促進社會長遠發展?!?6〕國會在裁決財政預算時應明確向貧困家庭及兒童提供幫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不但不能繼續削減對這部分人群的財政投入,還要努力恢復前幾年減少的對貧困家庭短暫性援助計劃、醫療補助制度等一些重要項目的投入,為兒童的未來發展和社會的長足進步打下良好基礎。

3.提高保育和教育質量,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針對兒童早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美國政府開展“良好的開端,聰明地成長”項目(Good Start, Grow Smart),致力于從三方面改善學前教育質量。首先,加強啟蒙教育支持項目。衛生和人類服務部將對啟蒙教育中心兒童早期識字、語言和算術能力的培養標準進行評估,還將實施一項國家培訓項目,培訓近5萬名啟蒙教師。其次,加強與各州合作,提高兒童早期教育質量。強化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合作,要求各州制定兒童早期教育質量標準及與K-12標準相一致的兒童早期閱讀和語言能力大綱。再次,為父母、教師和看護者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增加科學研究投入,加大對兒童早期閱讀和語言能力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力度,并將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與家長、教師和看護者一起分享。 〔17〕

四、對我國學前兒童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啟示

首先,強化政府在學前兒童保教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雖然政府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至今我國尚無任何一項由政府資助的學前兒童保教計劃出臺,偶爾出現的幾個民間資助的兒童保教項目也不成氣候。在美國社會免費普及5歲兒童的幼兒園教育時,我國還在為最大幅度提升3~5歲兒童的入園率、最大程度規范幼兒園收費標準等問題而努力,對0~2歲嬰幼兒保教問題的關注程度還遠遠不夠。我國政府對幼兒教育事業的重視和投入能有效改善學前兒童的保教狀況。

其次,關注弱勢群體,支持貧困兒童。貧困兒童是一個社會中最弱勢的群體,是最需要幫助的人。雖然目前我國還沒有能力為他們提供免費的學前教育服務,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以及廣大幼教工作者在面對貧困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時就只能束手無策。明確國家貧困線標準、統計貧困兒童數量、規劃資助體系、開發農村資源和城市社區資源、多渠道開辦學前保教機構等許多工作都等待著政府去做。

最后,學前教育立法勢在必行。美國政府宏觀調控、地方高度自主的學前教育管理體系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規之上。加強學前教育立法,保障對學前教育事業的財政投入,提高學前教育師資水平和福利待遇,明確國家政府及地方政府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實施國家宏觀調控與監督管理等經驗,是美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帶給我們的啟示,也是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in Poverty. Basic facts about low-income children: Birth to age 6〔EB/OL〕.〔2008-03-20〕.省略.

〔2〕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in Poverty. Basic facts about low-income children: Birth to age 3〔EB/OL〕.〔2008-03-20〕.省略.

〔3〕〔4〕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in Poverty. Infant and toddler child care arrangements 〔EB/OL〕. 〔2008-03-20〕.省略.

〔5〕〔8〕林秀錦.美國各級政府與學前兒童的保育和教育〔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6,343(9):39,40.

〔6〕〔7〕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Preschool policy brief who goes to preschool and why does it matter 〔EB/OL〕.〔2008-03-20〕.省略.

〔9〕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Suppor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abies in child care: What does the research say 〔EB/OL〕.〔2008-03-20〕.省略.

〔10〕The White House. Good start,grow smart:A guide to good start, grow smart and other federal early learning initiatives〔EB/OL〕. 〔2008-03-20〕. acf.dhhs.gov.

〔11〕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The state of preschool 2006〔EB/OL〕. 〔2008-03-20〕.省略.

〔12〕〔13〕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 participation in 2006〔EB/OL〕.〔2008-03-20〕.省略.

〔14〕〔15〕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Families forgotten: Administration’s priorities put child care low on the list 〔EB/OL〕.〔2008-03-20〕.省略.

〔16〕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The congressional budgets resolu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a blueprint in support of low-income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EB/OL〕.〔2008-03-20〕.省略.

〔17〕田立新.美國政府加強兒童早期教育計劃〔J〕.基礎教育參考,2006,(7):58.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in America and Its Enlightenments

Xiang Meili

(College of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篇4

一、規范辦園行為政策出臺的背景和原因

(一)宏觀背景

1.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所謂科學發展首先就是要遵從科學規律,做到規范、有序地發展。學前教育只有遵從自身的發展規律,以幼兒為本,按照幼兒身心特點進行保育教育,才能實現科學發展。我省在2008年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全面調研,覆蓋所有市,涉及上百所不同類型幼兒園,發現不少幼兒園教育逐漸變味,并非以幼兒為本,而是片面迎合家長,違背幼兒身心特點,進行小學化教育,這些顯然不是科學發展,急需要從省級層面出臺政策,加強宏觀管理和引導。

2.貫徹國家方針政策的要求。

一是教育部2009年5月在山東召開了規范辦學行為專題會議,全面部署基礎教育規范辦學行為工作,我省認為學前教育屬于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理應同步規范。二是教育部早在2000年2月就在《關于在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中明文規定,幼兒園不得使用幼兒教材和用書,這一文件是遵從學前教育規律,保障幼兒身心健康的正確規定,應該嚴格執行。

3.遵從幼兒園教育規律的需要。

《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文件對幼兒教育的任務、目標、原則有明確規定,有幾個關鍵點值得注意:一是幼兒園的任務: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實施啟蒙的素質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而不是重片面重視智育的教育。二是幼兒園的教育原則: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而不是單純的教育,更不是單純的、系統的知識教育。三是幼兒園保育教育目標:歸納起來大致包括體質、習慣、興趣、智力、能力、情感、態度、性格、心理等方面,是全面的、多維的目標,而不是片面強調智力提升和知識教育的目標。四是實現保育教育目標的手段:因為目標是多元的,手段必須多元,就是遙通過幼兒一日各項活動,主要包括生活、游戲、運動、學習等來實現,“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不可能通過“紙、筆、黑板、教鞭”來實現,不可能通過紙質教材、書面作業、測驗考試來實現。

4.教育行風建設的客觀要求。

近年來,教育系統行風建設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幼兒園亂用書、亂辦班、亂收費、亂命名等行為成為媒體聚焦、家長反映、領導批示查處的熱點,社會各界迫切希望采取措施,加強幼兒園管理,規范辦園行為。

(二)直接原因

1.小學化現象令人擔憂。

小學化現象在民辦園、小學附屬園、學前班表現得尤其嚴重。一是一些幼兒園片面強調文化知識學習,提前教授小學的識字、拼音、算術、外語等,有的雖沒有分科教學,但舉辦學習知識的所謂興趣班、特色班、實驗班,教學內容與小學相差無幾,有的難度超過小學一年級,有的布置書面作業,有的甚至舉行單元測驗等。二是一些幼兒園活動室環境嚴重變味。有的幼兒園桌椅像小學一樣擺放,擺著書包、作業本,墻上貼著拼音表、加減乘除算式、甚至英語單詞和句式,渲染應試教育,活動材料、教玩具卻少得可憐。三是小學化對孩子身心健康損害嚴重。孩子們的小手肌肉還沒有發育好,就不得不費力地寫漢字、英語單詞,有的回家急得哭。短暫的童年在“紙筆和書本”上痛苦度過,從小就被關進了應試教育的牢籠。

2.幼兒教材四處泛濫。

很多幼兒園使用多種幼兒教材,如《蒙氏數學》、《階梯英語》等,有的孩子一學期要用10多本教材,書包重量不亞于小學生;有的教材打著“操作材料”名義,蒙騙家長,其實仍是紙質課本;使用教材和課本,老師像教小學一樣授課,孩子們卻被禁錮在紙筆上,埋頭認字、計算,過早地充當了“小學生”,無法游戲和快樂;同時,大量使用幼兒教材也抬高了幼兒園收費,有的孩子一學期教材費上千元,有的英語教材一套價格達2800元。

3.保教秩序比較混亂。

一是有的幼兒園熱衷于舉辦特色班、興趣班、實驗班,如蒙氏班、外語班、珠心算班、掃盲班、神童班、拼版、識字班、彩虹屋、邏輯狗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大多都帶有推銷教玩具、教材、賺取培訓費、加盟費的目的,如:蒙氏教玩具每套兩萬元,加盟一次需另繳加盟費一萬元,蒙氏班已異化為賺錢的工具;有的英語興趣班每個孩子費用達一萬多元(超過一個人正常從小學直至上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的費用總和)。幼兒園亂辦班加重了幼兒負擔,加重了家長的負擔,也使幼兒園精力分散,不是用心在正常保教上,而是想方設法創收。二是有的幼兒園不具備舉辦雙語、藝術教育的條件,卻紛紛打著“雙語”、“藝術”的旗號,有的甚至打著“三歲掃盲”的所謂智能訓練中心旗號,夸大宣傳,誤導家長,抬高收費,一時間,幼兒園名稱五花八門,名不副實,嚴重損害了學前教育整體形象。三是有的幼兒園置政策文件于不顧,不按規定收費,把教材、辦班、參演等各種不符合規定的費用作為提高收費標準的理由,擅自提高收費標準,損害家長利益。

4.教師素質不進則退。

篇5

(一)基本情況

全縣城區共有幼兒園27所,其中國有1所,集體1所,民辦(私人)25所;共有幼兒班106個,其中小班37個,中班33個,大班36個;在園幼兒數3341人,其中小班980人,中班1041人,大班1320人;教職工總數252人,其中專任教師149人,專任教師中學歷合格者131人,專任教師中專業合格者71人,保育員4人,其他教職人員99人。

(二)數據分析情況

1、縣城區幼兒園國有、集體太少,只占13.5%,私人的太多,占86.5%

2、幼兒園班額過大,國家規定小班(3-4歲)25人,中班(4-5歲)30人,大班(5-6歲)35人,混合班30人。我縣實際:第一幼兒園小班3個,135人,每班45人,超20人;中班3個,119人,每班40人,超10人;大班3個,155人,每班53人,超18人。老干幼兒園小班2個,65人,每班32-33人,超8人;中班2個,81人,每班40-41人,超人;大班2個,111人,每班55-56人,超20人。民辦幼兒園中,小班也有每班達40人的(小燕子),中班最高有每班48人的(中英文),大班也有50人的(小天鵝、小燕子、蓓蕾)。國家規定最多不得超標5人。

3、師資隊伍與要求差距大。國家規定,幼兒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專業合格率為80%。我縣情況為,專任教師為149人,學歷合格的131人,合格率為87.9%,專業合格的71人,合格率只有47.65%,其中,金苗幼兒園3個教師中沒有一個專業合格的幼師。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辦園條件差

一是所有幼兒園室外活動場所有限,有的甚至沒有室外活動場所,只租用了有限的民房。

二是無象樣的大型玩具供幼兒玩耍。

三是環境衛生差,安全設施不夠,特別是冬季取暖沒有空調設備,全部用碳火或電火,安全隱患大。

四是食堂普遍沒按營養搭配,購買的點心質量差。

2、師資力量弱

一是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和專業合格率與規定相差太大,學歷合格率只達87.9%,專業合格率只達47.65%。

二是教師的教學方式與現實的幼兒需求不太相適應,老套的較多。

三是幼師綜合素質不高,琴、棋、書、畫、歌舞樣樣行的少。

3、缺乏科學的辦園準入機制。如辦園的硬件條件和師資配備沒有具體量化標準,班額過大和其他辦園條件不達標沒有具體的處罰措施;還有就是缺乏對辦園的監督機制。

4、沒有科學的收費標準。如達到什么標準收費多少沒具體標準。

二、解決問題建議思考

(一)規范辦園行為

1、規范學前教育機構名稱,不得對家長有誤導作用和與實際不相符的辦園行為。

2、嚴格控制班額,確保教學質量。

3、嚴格學前教育分支3

機構管理。各級各類學前教育機構申請設立分支機構的,須分別經原審批機關批準后才能設立。

4、加大對非法辦園的清理力度。對未取得辦園許可而擅自辦園招生的學前教育機構,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公安、司法、物價、財政、民政等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撤銷,并給予相應處罰。對于被取消的學前教育機構,要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向社會公布。

(二)規范管理行為

1、進一步完善實施分類評估制度,并把評估結果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

2、實施類別動態管理制度。對學前教育機構類別實行動態管理。通過年審復評,對質量提高的要進位進類,質量降低的要降位降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對學前教育機構進行定期評估和不定期檢查、督導和排位排類。

3、嚴格實行辦園準入制度。學前教育機構要實行幼兒園園長、幼師和其他工作人員準入制度,要持證上崗。對不適合崗位要求和不符合任職資格的人員應及時調離工作崗位。

4、規范收費管理。各級各類學前教育機構要嚴格按《收費許可證》規定項目和標準收費。

5、加強安全工作。按照健康第一和安全第一的要求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應建立房屋、設施、消防、交通、食品等安全防護和檢查制度,防止各種意外傷害事故發生。

(三)規范教育教學行為

1、規范興趣班的管理。在一日活動時間之外舉辦收費興趣班,按照規定,本著家長自愿的原則,不能強迫幼兒參加,并向家長公示收費標準。

篇6

關鍵詞:幼兒;衛生保??;教學;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5-0246-01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早期教育,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越來越緊俏,同時對學前教育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會音樂、舞蹈、美術、鋼琴等技能知識,還要掌握幼兒保健方面的知識。因為幼兒教育的原則是保教合一,所以學前教育畢業生從事幼兒教育不僅要有幼師資格證,還要有保育員證或育嬰師證。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衛生保健》就是培養學生有關幼兒衛生、疾病預防、營養膳食等知識的課程。但大多數學生對此課程不太重視,那是因為我們的學生基礎差,素質不高,有的還有厭學情緒,在加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門課的教學質量可想而知,當然也就不可能培養出學生這方面的技能。因此,《幼兒衛生保健》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筆者從事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課程教學近六年,談談《幼兒衛生與保健》教學中實行改革的幾點粗淺認識。

一、教學內容創新

傳統的課堂把教科書作為唯一的教學內容,從性質上,教科書只是使教師和學生展開教學活動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去完善和創新教學內容,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學生就業素質的培養。要實現學生就業素質的培養,其教學內容應在學生掌握書本理論的基礎上,增加書本沒有的常識和技能。例如:幼兒早期教育的最新理念、健康教育的理論模式等引入教學之中,不斷豐富、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筆者在“兒童營養與膳食”這一節內容中增加了一些常見的食物中毒及處理措施等知識,常見的意外事故如:燒傷、蚊蟲咬傷、日射病、出血跌傷等基本處理常識。這樣,學生就業后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就可以馬上進行實務操作,提高就業素質,增強競爭能力。

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在《幼兒衛生與保健》課堂教學方法上,打破傳統的“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具體內容及學生的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演示法、分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情境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筆者在講解“兒童常見病及其防護”這一節內容時,對于一些常見疾病的防護和處理采用演示法,示范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親身操作體驗。在講授“學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時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方法,讓幾個學生扮演有心理問題的幼兒,讓其他學生扮演教師去幫助他們疏導排解心理障礙學生感到新鮮,興趣高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

有位學者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知識的真理。光有理論,不會操作,就等于紙上談兵,真正的技能沒掌握。因此,在《幼兒衛生與保健》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實踐。例如:在講到“學前兒童的營養和膳食衛生”這章內容時,筆者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調查幼兒園的食譜和各超市幼兒食用的零食,然后課堂上師生通過共同分析、討論學前兒童飲食的現狀及改進方式等。帶領學生去幼兒園,在真實環境中學習體會,進行保育教育實習,將所學知識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教師必須充分運用現代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積極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尋找與《幼兒衛生與保健》教學相配套的音像資料,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實效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筆者在教授“人體器官”這節時,出示人體系統工作原理的示意圖,增強教學直觀性;觀看常用的急救技術的音像資料,讓學生正確掌握操作技術等。

五、考核方法改革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考核方法大多重視理論知識考試,輕視實踐能力考查,并采用閉卷筆試形式。這樣的考試導向只能是“高分低能”,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社會需要,而且背離的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方向。因此,必須改革考核方法,以此推動教學改革。筆者建議: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衛生與保健》的考試內容上,不僅要查學生基本知識掌握情況,還要對專業操作基本技能要素、語言表達技能等方面的考核。在考試方式的選擇方面,采用多樣考試考核方法,例如:閉卷或開卷,筆試、口試、制作或者綜合采用以上幾種方式進行綜合考核。在評判學生成績方面,要把課程終極考試與過程考核相結合,更注重過程考核。要把有創見、有創意、有創新作為成績評判的重要依據,以推動《幼兒衛生與保健》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篇7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重視程度不夠。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積極性和重視程度呢?我覺得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突破口。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對本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一、教學材料貼近學生實際,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材內容,做適當的貼近生活的補充、加深和拓寬。美國的心理學家布盧姆說: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目前高職高專的《幼兒衛生保健》教材及參考書目版本眾多,但多流于編寫體例的陳舊,編寫進教材的內容多注重知識點的深度剖析,而缺乏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對學生來說比較單調。教師面對高職這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若照本宣科一味地去講解知識點,會使教學變得非常乏味,學生很快就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在備課時,教師要把握好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找到教材與學生實際聯系的突破口,拓展教學空間,增加教學的有趣性。并在課堂上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情境,極大地調動學生興趣,提高學習質量。如在講到幼兒營養衛生時,我會延伸吃蝦以后吃維C是不是都會中毒?早餐只喝一杯牛奶,營養夠嗎?同時我也引導同學們積極思考,把想到的問題提出來并匯總,分到各學習小組,課后去查閱相關資料,下節課以組為單位匯報。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教學方法是為實現既定的教學內容,師生共同活動的方式、手段、辦法的總稱。教學方法的采取得是否適宜直接關系到教學效率的高低。適宜的教學方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傳統的單一化教學手段無法有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我在《幼兒衛生保健》的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通過剖析具體的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相關的實踐活動中。教師可在教學中根據講授的具體內容安排相關案例進行討論。案例的選擇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有水平和能力,難易適度。討論時要以小組為單位,并進行分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寫出簡單的分析報告,從而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學前兒童常見疾病及預防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學前兒童常見病的典型特征和護理知識,教師可以運用一些病例,提出該幼兒患了哪種疾病,該如何預防?教師通過列舉實例,讓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也為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幼兒衛生保健的教學中,加大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實現多媒體信息化教學,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要能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并把它有效地應用到教育教學當中。在課堂上適當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動畫和視頻材料,把課本上較為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講授肺循環時,教師可以通過F lash,把動脈血和靜脈血中與肺泡間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景以動畫形式演不出來,并配合講解,這樣就可以有效地突破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同時也增加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有趣性。

三、在實踐中學習,在交流中提升

此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要在實際中會運用所學知識,能夠在以后保教工作中維護和促進幼兒健康。所以,要根據所學內容安排一定比例的實踐教學環節。如講到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制度這一章時,可以安排學生到幼兒園去見習,去學習一日生活制度如何安排的,每個環節都是如何操作的等一些和課程內容相關的問題,并思考幼兒園及老師的做法是否合理,還應該有哪些改進措施,回來后寫總結,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發現的問題和收獲??紤]到去幼兒園的機會畢竟有限,所以教師也要把實踐的內容安排進課堂,比如在學到常用護理技術時,老師不要照本宣科,而是真的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實際操作如何測體溫,如何比鼻血等實操技能。

四、充分利用校外和課外各種資源

校外和課外也為《幼兒衛生保健》的教學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我們要努力開發多種途徑拓寬學生的眼界。如開展衛生知識競賽、成立衛生知識宣講團、系內板報上設衛生知識專欄。還可以請托幼機構有經驗的園長、一線教師、保健醫生來我系作報告,以實際案例、親身經歷介紹有關幼兒保教工作的經驗和體會,在幫助學生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加強保教的意識和責任。還可以組織學生搞社會調查,如調查幼兒園園舍建設、設備衛生等等,充分利用校外和課外的資源為幼兒衛生保健教學服務,使學生的觀察、思考、練習相結合,幫助學生加深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保育實踐能力。

五、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渠道反饋機制

篇8

一、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為了做好環保教育工作,作為化學教師平時應多收集、積累環保信息和先進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滲透到教學中,使化學教學更加生動活潑,緊密聯系實際。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化學與環境的關系,了解環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樣的惡果,以及如何保護環境,改善環境的道理,深入淺出地闡明環保工作的重要意義。教學中強調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明白,為了不讓環境污染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護環境。在教學中,積極尋找當地生產中一些實例來加深印象,拓寬視野。去年發現在小麥除草劑使用中,因有的農民不完全了解其性質,在小麥快抽穗時使用除草劑,影響小麥生長,麥穗變短成球狀而減產,我將此制成幻燈片給學生講解。還有,我給家在農村的學生每年布置一個實踐活動,就是深挖一平方耕地,撿出其中的殘膜洗凈、曬干交給我稱重,我把每年的數據拿給學生看,同時,從網上收集一些白色污染的資料,讓學生對比,思考,盡管我們當地沒有發達的工業,但白色污染也在逐年增加,環境污染不容忽視。這樣使學生對環保知識學習既見“森林”又見“樹木”,既生動,又能激發學生了解化學產品的性質,功效的積極性,印象至深,再對照結合課本內容。從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樹立起強烈的環境意識。

二、結合化學實驗進行環保教育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重視環保教育,意在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以促使學生知、情、意、行統一協調發展。為了改進實驗教學,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質(氣體、液體)時,要不斷改進實驗裝置,盡量避免氣體外逸或液體泄漏。對有害尾氣要增加吸收或轉化裝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氣中。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氫、二氧化氮、氯氣等有毒氣體時,對其尾氣的處理,可用堿溶液(如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再則,在實驗教學中,經常向學生介紹常用化學試劑的有關性質、貯存和使用知識,以及預防環境污染的措施。如貯存硝酸時,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處,以免硝酸見光易分解和揮發,污染空氣。再如液溴貯藏時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蠟封瓶口,溴水現配現用,防止溴蒸氣逸散空中污染環境。實驗后的廢液,廢渣盡可能回收利用(如銀鏡反應的廢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則應倒在規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實驗過程中,注重環保問題,不僅可以大大減少環境污染,而且能使學生經常地受到直觀的環境保護的教育。

三、在課外活動中進行環保教育

篇9

第一天,我通過聽課初步了解了肖老師的教學方式,大致掌握了該年齡階段學生的授課特點。我感覺和我平時在學校學的差別不大,重點培養學生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幾個領域,各個領域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方法能力,和知識技能幾方面的發展。其中我覺得比較精彩的就是他們在上課之前的八點到八點二十分的聊天,培養了孩子語言方面的發展。正如<綱要>中所說:它的發展是在運用過程中進行起來的,發展它的關鍵就是創造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地應答的環境。

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與幼兒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陳鶴琴老師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里,肖老師首先引出幼兒感興趣的一個話題,然后讓小朋友們舉手發言,圍繞這個話題說出他們自己的看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舉手都極為踴躍,恨不得把手伸到半空好讓老師知道還有他也要說的自己的看法。舉手踴躍,上課氣氛異?;钴S,在他們都發表完意見之后,肖老師在想他們解釋自己的看法,這樣既及時糾正了幼兒不太正確的意見,師生間還建立了很好的交流,語言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不少,真可謂是一舉多得的教學方法。

剛開始的幾天,由于對這個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學習方面不熟悉,我只是協助肖老師做一些比較常規的工作,比如在吃飯的時間幫著分發餐具,午睡時維持紀律,定是給帶藥的小朋友吃藥。后來隨著對這個班對幼兒授課特點的了解,在元月十三號我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試教,當天的課上午是思維訓練,《烏鴉喝水》截句拼讀,畫《吹泡泡》,下午是《寒假樂園》,學寫字寶寶一共五堂課。思維訓練是我覺得最難上的一節課,它需要較全面地掌握該年齡段孩子的思維狀態,而這恰恰是我最欠缺的。于是我詳詳細細地看了他們的思維訓練作業本,回憶了前些天肖老師此課的上課方式,前一天晚上我還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終于覺得有了一些上課的把握。接下來是《烏鴉喝水》,為了提高孩子們的上課興趣,我首先找了一些有關《烏鴉喝水》的圖片,就像羅森塔爾所說:期待效應,提供機會,讓幼兒多嘗試。讓孩子們在腦海里能先去想象一下那個場景,趁熱打鐵。然后我馬上就在黑板上寫了《烏鴉喝水》這個故事的一句話,注上拼音,他們拼讀的興趣很濃,這樣也就達到了這個課讀拼音講故事的目的。最后我還用開火車的形式讓他們一個個拼下來,課堂氣氛一直比較積極活躍。當我看到他們那天真的笑容,聽到他們那些稚氣的語言時,我感覺再大的辛苦都值得了。自己的勞動得到了肯定,而且也從中獲得了不少的樂趣。他們還會向我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有的看上去很簡單,但有的根本就沒辦法回答。盡顯他們可愛的本色,盡管這是他們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

篇10

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而環境保護教育是整個中華民族環境保護事業和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拓展了教育領域,而且也為教育事業增加新的活力。筆者從事近十年的中學化學教學,根據本學科的內容與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從教材內容,實驗的過程,周邊的環境,學生的行動等角度對環境保護教育加以滲透。

關鍵詞:中學化學;環保教育;滲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與社會、環境聯系密切,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往往都包含了一定化學因素,教師可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本著以提高學生素質,實施素質教育為高度,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適當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一、密切結合化學教學內容,適當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在中學的各主要學科中,化學可以說與環境保護的題聯系得最為密切。從初中“空氣”知識中“空氣污染”的簡介,“水”中“三廢”的介紹,“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的敘述到高中化學硫酸、硝酸知識中尾氣的回收和利用、“煉鐵”知識中高爐煤氣的處理,“石油”中石化工業產生的三廢、“煤和煤的綜合利用”中廢氣和廢液的處理,無不緊密地滲透著環境保護的內容。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教材,深入探討課本中環境保護教育的因素,詳細列出中學化學各章節可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滲透環境保護教育。以“水”為例,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應明確給學生指出: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25%,在我國許多城市中,目前有67%左右的城市供水不足,其中嚴重缺水的城市有110個,城市年缺水總量達60億平方米。我國不僅水資源不足,而且工業三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嚴重污染。據目前的統計顯示,我國污水排放約602億噸,其中45%來源于城市污水,55%為工業廢水。根據我國有關部門對532條河流的監測,有436條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據推測每年排入海洋的污水和固體廢物已超過1000億噸。通過上述知識與相關的化學知識的有機結合,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使“愛護自然,保護環境”成為他們自覺的行動。

二、改進化學實驗,強化環境保護教育

化學實驗總是伴隨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生成,這些產物中許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質,散發到空氣中、水中都會造成環境污染。在不影響實驗結果、觀察效果的前提下改進實驗內容及儀器裝置,或變化實驗的形式,從而盡量減少實驗產物對環境的污染,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更是對學生加強環境保護教育的極好機會。如許多實驗毒氣外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裝置漏氣。這就要求教師要嚴格教育好學生,在實驗前首先要做好氣密性檢驗。在一些有毒氣體的制備和性質實驗里,增加尾氣處理裝置,或者及時燒掉,把有毒氣體轉化成無毒或毒性降解物。如在濃硫酸與銅的反應、實驗室制取氯氣的反應中,只要將尾氣用堿液吸收,就可以有效防止實驗過程中有毒氣體的泄漏,減少對空氣的污染和對師生的傷害。許多學生在制取氣體時不考慮藥品的用量,“跟著感覺走”,搞得實驗室毒氣彌漫,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要使學生逐漸在化學實驗中樹立“定量”意識。比如要制取1升氯氣(標準狀況下),通過計算大約需4克二氧化錳,那用天平稱取4克就是了,不要用藥匙一取就是幾大匙。這也可稱是“見好就收”吧。此外,一些難度比較大、毒性比較強、時間比較長的有機演示實驗,采用實驗錄像替代,既可以使學生獲得有關實驗的感性認識,達到演示實驗的效果,同時也可以減少環境污染。當前,微型化學實驗作為一種新型的實驗方法和技術正在國內外迅速發展。微型化學實驗具有操作簡捷、反應迅速、現象明顯、節省藥品、污染小且安全的優點。如果我們適當地將一些污染比較大的實驗改成微型實驗,不僅適應了化學實驗改革形勢的發展,也可謂是減少化學實驗環境污染的一種手段。

三、結合本地實際,切實開展環境保護教育

僅僅在化學教學中講世界的環境狀況、中國的環境的狀況,有時還不能使學生有切膚之感,似乎還有“空對空”之虞。對此,在環境保護教育中加入本地特色,無疑將會使之更切合實際,更能激起學生共鳴。

就拿我省來說,近年來出現水質性缺水,多年持續高溫天氣,干旱高溫對生態的危害是相當大的?,F在我省大部分農村垃圾泛濫問題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我們經??吹嚼鴩瀣F象嚴重,村邊、山邊、江邊四處是垃圾,但卻很少引起人們的關心,農村污染的加劇直接威脅到我省大部分江河的水質。只管大江不管小河,畜禽養殖對江水環境污染也不可忽視,這方面的治理一定要統籌兼顧,一些地方只強調禁養區、禁建區內一律不得建畜禽養殖場,對禁建禁養區外的污染問題卻考慮不多。目前,有些地方禁建區禁養之外已處于失控狀態,水環境受到破壞,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污染。通過師生這些情況,資料交流,不僅會使學生了解保護水源的重要性、持久性,還會提高他們為改善環境做貢獻的自信心和自覺性。

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行動,落實環境保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