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人的心理指導范文
時間:2023-10-17 17:25: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血壓病人的心理指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血壓;藥物治療;改善生活方式;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07-0180-02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9年制訂出高血壓診斷標準:①成年人(>18歲)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為高血壓。降壓的目標:老年
1血壓觀察及護理
1.1老年高血壓特點:血壓波動大為老年高血壓病血壓變化的特點之一[3],以單純收縮壓增高為主,這與大動脈順應性下降有關。病人的血壓日間變動和日差易受季節、氣候、情緒及體力負荷強弱的影響而明顯波動。
1.2護理
1.2.1對血壓波動大的病人,尤其在降壓治療期間,每日應測量血壓數次,以觀察血壓的日夜變化。特別注意觀察夜間血壓,防止夜間血壓降得過低。根據24h動態血壓晝夜變化峰谷規律,有文獻[4]報道,在06:00、12:30、16:00、21:00左右測血壓較合適。老年高血壓病人易出現性和餐后低血壓。若病人出現眩暈和顫抖不穩感,護理上應引起高度警惕。病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四肢麻木是腦出血的“預警”信號,應囑病人臥床休息,并和醫生取得聯系,準備好急救藥物和器械,以便及時搶救病人。
2用藥指導
2.1用藥原則:根據患者的特點可單用或聯合應用各類降壓藥。選擇不同的藥物,堅持以個體化為準則,從小劑量開始,根據年齡、需要和降壓反應逐漸增加,使血壓達到理想標準。
2.2用藥特點:由于老年人多有心、腦、腎等器官動脈硬化性病變,加之循環調節反射減弱、體液量減少,降壓治療時易出現過度降壓的副作用。因此,老年高血壓病人在采用藥物療法降壓時,必須做到徐緩、溫和適度,降壓不可過低、過快。降壓藥物的使用應從青、壯年用量的1/3~1/2開始。在觀察用藥反應和效果的同時,于數周后逐漸加量。2~3個月緩緩達到降壓之目標。
2.3用藥指導:①減少用藥種類,便于老年人記憶。②依據病情,采用適合老年人服用的劑型。如長效劑、控釋劑或緩釋劑。③嚴格指導病人按醫囑用藥,使血壓保持相對穩定,防止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5]。此外,讓病人及家屬了解藥物的名稱、劑量、注意事項及毒副作用,并學會處理出現毒副作用的應急方法。
3加強健康教育指導
3.1心理護理:高血壓是一種心身疾病,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及防治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研究提示,高血壓病人比健康人更內向、情緒不穩、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敏感、偏執等;高血壓病人的護理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通過心理疏導、放松療法、傾聽音樂、興趣培養等心理治療,保持樂觀情緒,學會對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心理緊張刺激,達到治療和預防高血壓的目的[6]。
3.2指導病人堅持長期用藥:降壓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保持穩定的血壓,切不可血壓一降就停藥,血壓上升又服藥,使血壓反復波動,對健康極為不利。通過醫護共同講解,增強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識。
3.3指導病人或家屬正確測量血壓:教會病人及家屬測量血壓方法,讓病人自己觀察血壓變化,便于適當用藥。
4生活方式指導
4.1適度活動:高血壓病人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身體、年齡選擇各自喜愛和適宜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氣功、太極拳等,每次以30~45min為宜,每周3~5次。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
4.2保持標準體重:臨床實踐證明,肥胖或超重者至少有60%發生高血壓。肥胖人患高血壓病率是同齡組體重正常者的3倍。因此,高血壓病人應逐步控制體重在標準范圍內。
4.3合理膳食采用低鈉、低脂、低膽固醇、低糖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纖維素食物適當補充蛋白質,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可起到降低血壓,預防心腦腎疾病的發生。食鹽每日控制在3~5g。
4.4戒煙限酒:讓高血壓病病人充分認識戒煙限酒的重要性,并付諸行動[7]。吸煙可使升高血壓,即使服用降壓藥,也會影響療效。過量飲酒會導致高血壓,適量飲酒可降低血壓。乙醇不超過30mL/d。
篇2
(上海市奉賢區中醫醫院 上海200000)
【摘要】
高血壓病是一種并發率極高的疾病,對于我國居民身體健康具有嚴重的損害性,高血壓的治療需長期進行,病人須遵循醫囑長期用藥才能夠預防高血壓帶來多種嚴重的并發癥。本文主要從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概念以及現狀、影響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因素、提高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護理進展三個方面對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進行比較全面的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 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因素;進展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561(2015)07-0019-01
目前我國存在著大量的高血壓患者人群,高血壓病人群體呈現出“三低三高”特征,具體而言,就是指低空置率、低治療率、低效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發病率。除了高血壓自身對于身體的危害,高血壓人群往往患有腎功能衰竭、冠心病等并發癥,導致高血壓病人死亡率急劇上升。雖然目前醫學界對于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確定,但是高血壓的治療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體系,高血壓的治療需要長期進行。
1 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概念以及現狀
所謂的依從性就是指在生活起居和飲食習慣及用藥等方面,病人的行為與醫學指導相一致的現象。病人的遵醫行為具體指兩方面的行為,即:病人依據醫學指導,自覺采取各種預防措施,避免疾病的發生;病人遵從相關治療措施。本文主要分析高血壓病人在服藥方面的依從性。
雖然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和標準普遍提高,對于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但依然有很多因素導致目前我國高血壓人群服藥依從性較低。根據相關調查報告,高血壓病人完全具有服藥依從性的比例僅有33%左右,超過一半多病人完全不服從或部分服從用藥醫囑。
2 影響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因素
影響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較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很多長期高血壓病人由于用過很多藥物,積累了很多經驗,往往容易不遵從醫囑,自行調節用藥劑量和時間;病人對醫囑部分理解或者理解有誤造成服藥依從性降低;病人記憶力比較弱,導致用藥劑量和用藥次數與醫囑不符合;病人不能徹底了解高血壓的嚴重性,以及長期堅持用藥的必要性,認為只要身體沒有大的問題就可以停用藥了,導致服藥依從性比較低。
3 提高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護理進展
3.1 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患者與醫生之間的醫患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對醫生用藥指導的信任程度,也是影響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關鍵影響因素。根據臨床實踐經驗,作者認為和諧的醫患關系應該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醫生在為病人制定用藥計劃過程中,可以讓病人參與進來,根據病人的生活習慣和喜好制定出符合其本人的用藥計劃,這種相互合作的伙伴式關系能夠極大的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提高高血壓病人康復率。
3.2 對病人進行高血壓治療知識的培訓。高血壓的治療時間長,而且基本治療手段就是患者自主服藥治療,所以醫務人員有必要對病人進行全面的高血壓治療醫學知識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將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和長期堅持用藥的必要性對患者進行徹底講解。短期內的高血壓容易導致病人頭暈、渾身浮腫等病癥,長期高血壓則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冠心病、腦梗塞以及腦出血等嚴重的心腦學疾病,導致高血壓病人死亡。高血壓病的多發性、病情長期性以及復發性都導致了高血壓根治具有一定難度。醫務人員應該在講解高血壓病癥的危害性的同時,向病人提供治療信心,提高病人服藥依從性。
其次,幫助患者明確降血壓的目的,了解健康血壓的范圍。讓患者知道控制血壓不僅僅只是將血壓調節到正常水平,更重要的是借助血壓的穩定避免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發,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3.3 重視患者日常血壓監測。醫務人員可以指導患者合理使用有效血壓測量儀器,并且監督病人每日自行測量血壓。病人每日自行測量血壓能夠潛意識的提高患者降壓的意識,從而主動遵從醫囑用藥,有效提高服藥依從性。另外,每日服藥后,患者測量血壓看見血壓回到正常水平,就會產生對合理用藥的積極性以及治療信心,改善服藥依從性。
3.4 社會以及患者家庭的協同配合。 高血壓病人必須在日常生活中不間斷的定期服用降壓藥,所以家庭因素對其的影響具有很關鍵的作用。無論高血壓病人自身對用藥有什么觀點,周圍人尤其是患者親人的建議對于其服藥的依從性都能夠產生較大影響。
3.5 定期開展社區護理干預。 作為新醫學模式轉變中的一部分,社區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 社區護理干預中,社區醫療站對社區內病人建立個人病歷檔案,并且定期對其提供各種檢測服務,社區內要多次開展高血壓等疾病的護理預防知識,提高高血壓病人日常降壓意識。
3.6 科學合理指導高血壓患者用藥。 由于高血壓病的治療具有長期性,患者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檢查用藥,所以醫務人員在為病人制定用藥方案時,要注意根據患者生活習慣以及患者身體狀況制定用藥方案,在必要的情況下,盡量簡化患者用藥程序。部分患者對于某些降壓藥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所以在用藥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難以忍受的副作用,應該盡量為病人選用副作用小的降壓藥物。
3.7 重視高血壓病人心理護理。 部分患者對戰勝高血壓的長期性以及高血壓容易導致的各種并發癥會產生一定的畏懼心理,從而消極用藥。應該重視從心理上引導病人樂觀積極面對高血壓治療過程,增強戰勝高血壓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
4 結語
總之,高血壓病的良好治療效果離不開病人良好的服藥依從性,我們要努力提高每一個高血壓病人的服藥依從性,降低高血壓對于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幫助病人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楊獻軍,連小勤,黃麗釵,等.改進高血壓穴位敷貼方法對提高患者依從性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 (01):68-69.
[2]李嫦珍,劉淑萍,羊香芬,等.高血壓病患者居家服藥依從性的現狀調查及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1(30):260-261.
[3]王平,曾慧.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1(07):772-775.
篇3
1高血壓病知識指導
向病人及家屬講述有關高血壓病的醫學知識,讓其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血壓、危險因素及同時存在的臨床情況;經常給病人測血壓;給他們講解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和堅持終身治療的必要性;教會病人和家屬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讓其每次就診時攜帶測量血壓的記錄本,作為醫生選擇用藥或調整藥量的依據;指導病人避免情緒激動以免血壓增高;教育家屬應對病人關懷、安慰、寬容和諒解。
2嚴密觀察病情
重點觀察血壓、心率,定時測體質量,注意并發心、腦、腎病的護理,觀察有無頭痛、頭暈、惡心、嘔吐、氣促、面色潮紅、視物模糊等。
3降壓藥物的護理
1)強調長期用藥的重要性,用藥使血壓降至理想水平后,應繼續服用維持量,以保持血壓相對穩定。不堅持吃藥,而是隨意吃或等血壓高了再吃,很容易造成血壓的反彈,從而使腦、眼、心、腎等受到嚴重損害。對無癥狀者及對高血壓不重視及不愿長期服藥的病人,更要強調高血壓及其并發癥的危害性,使他們主動配合服藥。
2)讓病人及家屬了解降血壓藥物的名稱、用量、用法、作用、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并指導出現毒副反應時的應急處理方法,如使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藥時,應向病人說明改變時動作宜緩慢,尤其夜間起床時更要小心,以免血壓突然降低引起暈厥而發生意外。
3)根據藥物起效時間、作用持續時間、血壓的晝夜規律或病人的動態血壓測定結果,指導病人用藥時間。
4)囑病人必須按時按量服藥,不能根據自覺癥狀來增減藥物,不能擅自突然停藥,也不能血壓高了就自行加大服藥劑量,忘記服藥或下次吃藥時補服上次忘記的藥量,均可導致血壓忽高忽低。
5)如果血壓長期控制不佳,一定要請醫生調整用藥,切記不要自行改變用藥類型及劑量。
6)有70%的病人需要聯合用藥,給病人講解這樣比單一增加藥量好,既能增加降壓療效,又可以減輕藥物副作用。
7)對患高血壓病多年者,告訴其應逐漸降壓為宜,避免急劇或過度降壓,使原有供血不足加重,導致心、腦、腎等臟器的缺血加重從而誘發意外。
8)告知病人用降壓藥有很明顯的個體差異,應重視個體的治療方案,不要盲目仿照別人用藥及執意選擇貴重藥品。
4飲食護理
給低鹽、清淡、低膽固醇、低動物脂肪、豐富的蔬菜水果、充足的鉀鈣、適量的蛋白質食物為宜,肥胖者需適當控制進食量和總熱量,并禁煙忌酒。
5生活護理
給病人創造安靜、舒適、整潔的休養環境,可使病人心情愉悅,病情平穩。指導病人正確休息:輕度者可做一般日常工作,中度者應適當休息,嚴重高血壓尤其舒張壓在14.6 kPa(110 mmHg)以上者宜臥床休息。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加強對高血壓病人的監護,特別做好夜間巡視,夜間查房盡量不開燈,減少夜間護理操作,重視晨間護理查房,做好高危病人的生活護理,指導病人起床時應緩慢直立,便秘時給導瀉藥。向病人及家屬講明:血壓過高、吸煙、肥胖、精神心理因素、暴飲暴食、用力過度等都是高血壓病人發生腦卒中的高危因素,勸慰病人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戒煙戒酒,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及寒冷刺激,要起居規律。
6參加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可加速血液循環,緩解心腦血管缺血狀態。但高血壓病人最好是在血壓控制到較滿意的水平后進行適當的運動。要根據病情輕重、年齡、體質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如打太極拳、做體操、散步、氣功等。鍛煉的時間因人而異,病情輕、無自覺癥狀者早晚各一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為宜,鍛煉的強度要循序漸進,活動量由小到大,注意勞逸結合,運動的時間、強度、頻率以運動后不感覺明顯疲勞為宜,避免競技性和力量型運動。
7心理護理
心理因素在高血壓的致病及發展轉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對病人應耐心細致地做好心理安慰、支持、疏導、勸解及環境調整等方面的工作,和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尊重、同情病人,做病人的知心朋友,使其減輕心理壓力,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
篇4
【關鍵詞】高血壓 收縮壓 舒張壓 社區管理
【Abstract】 our department since June 2009 - July 2010 only, 248 patients were treated hypertensive patients.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and health education,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Are presented below.
【Key words】community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systolic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病。我國尤其是城市流行的特點是“三高三低”,即發病率高、并發癥發生率高和病死率高;知曉率低、服藥率低、控制率低[1]。高血壓病的發生主要與遺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目前,高血壓患病率有繼續上升趨勢,科學合理的管理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因不良生活方式而導致的危險因素,從而降低其發病率,并有效地控制血壓,明顯降低靶器官受損情況。我科2009年6月-2010年7月止,共收治高血壓住院病人248例。出院后進行社區規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F介紹如下:
1 規范化健康管理
1.1患者住院情況簡介
248例高血壓病人中,男96例,女152例,年齡54歲-82歲,1級高血壓56例,2級高血壓114例,3級高血壓76例,高中以上學歷的102人,初中以下學歷118人,文盲28人例,收縮壓145mmHg-200mmHg,舒張壓94mmHg-140mmHg,對248例高血壓患者出院后,進行社區規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213例,再次住院的有32例,死亡3例,無自殘者。
1.2患者出院后社區管理情況
患者出院1個月后,社區醫生及護士把高血壓病人住院資料匯集成卡,然后進行危險評估,包括性別、年齡、體重指數、血壓、血脂參數、是否吸煙或飲酒、飲食結構、日常運動量、是否A型性格等。然后通過危險評估分析,得出危險性評估報告,一旦明確了個人伴有疾病危險因素,社區醫生及護士針對不同危險因素實施個體化的健康指導:如戒煙限酒,低鹽、低脂飲食、減肥,增加運動及調整行為方式,定期到社區門診復查血壓,檢查血壓控制情況,檢查靶細胞受損情況。同時,社區醫生及護士教會病人及家屬正確測量血壓,并記錄,為調整藥物用量提供依據。
1.3患者出院后規范化管理任務完成情況
對248例出院的患者采取上門家訪、電話隨訪形式進行跟蹤服務滿1年,無失訪。結果:Ⅰ級高血壓20人,Ⅱ級高血壓28人,Ⅲ級高血壓12人。基線調查收縮壓總值31744mmHg,平均值128mmHg.舒張壓總值21873.6mmHg,平均值88.2mmHg。
p<0.05 收縮壓管理前后差異有顯著性;p>0.05舒張壓管理前后差異無顯著性。
管理效果評估情況
Ⅰ級高血壓
Ⅱ高血壓
Ⅲ高血壓
管理前
56人
114人
76人
管理后
20人
28人
12人
有效率
64%
75%
84%
1.4 情況分析
從248例高血壓患者出院后,管理計算得出的平均血壓值來看,血壓下降有一定的幅度,但下降幅度的多少與多種因素有關。尤其是老年人記憶力有所衰退,容易遺忘用藥,隨意增減藥物用量。
2 健康教育
2.1健康教育的形式
健康教育是一項低支出,高效益的衛生保健事業。由社區護士對出院后的高血壓病人定期進行健康宣教,科室制訂統一的宣教內容,社區醫生和護士根據病人情況制訂個體宣教計劃,按計劃循序漸進地講解,把病人在住院期間掌握的飲食、藥物治療、心理調節等相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
2.1.1集體健康教育
每個月科室統一召集病人在老年大學進行一次高血壓病的講座。講解有關高血壓的一些知識,突出宣傳高血壓病的發病因素、危害性、嚴重性以及可預防性。適用于患者系統全面地學習高血壓病知識,使病人的生活習慣向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向發展,矯正不良習慣。
2.1.2個體教育
根據患者年齡、文化水平、病程、有無并發癥及身體狀況等個體差異,實施個體教育,則定期進行家訪。教會他們自己監測血壓或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監測血壓。矯正不良習慣,逐漸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飲食上注意少鹽,戒煙限酒,少食動物性脂肪,加強有氧運動,每天最少做有氧運動2次上,每次超過30分鐘,控制好體重,保持心理平衡,減少高血壓患病風險。
2.1.3示范訓練
指導病人學會測量血壓、數脈搏等。對文化程度低者要深入淺出地反復講解、示范,并給予個體化指導。對高血壓病致并發癥留下后遺癥的病人,社區醫生和護士利用家訪的形式對生活方式、服藥、康復鍛煉進行示范指導。使病人有信心通過家人和自己的不斷努力,堅持康復鍛煉,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2.1.4面對面的教育
即與患者個別談心,細致解答。尤其是那些對高血壓病產生悲觀及恐懼的病人,應該給于更加耐心的解釋。向患者介紹高血壓病的定義、病因、發病原理、分型、診斷、臨床表現、并發癥及治療原則等。減輕或消除不良心里因素。
2.1.5書面式教育
由社區醫生及護士對轄區居民發放健康知識手冊,健康教育處方,口頭傳授健康教育知識,利用VCD等電教形式為居民介紹預防高血壓病的方法。
2.1.6醫患互動
鼓勵出院后的高血壓病人提出自己的意見,讓患者參與制訂合理的、與個體生活方式相近的管理計劃,如制訂隨訪時間、如何聯系、溝通方式等。
3 健康教育的內容
3.1飲食指導
飲食在高血壓發病中起重要作用。故高血壓病病人合理選擇飲食十分重要。護士在進行健康宣教時要指導病人:飲食要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平時飲食要清淡、避免過飽,堅持低鹽、低脂、低膽固醇的“三低”飲食。總之合理膳食是防治高血壓病的重要措施。
3.2心理指導
開導患者調整心態,保持樂觀情緒,對精神較緊張的患者可通過心理疏導、放松治療、傾聽音樂等心理治療,以減輕壓力。
3.3運動指導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確定不同的運動方式,包括運動種類、運動量、運動時間和時機,向患者說明適量運動的重要性及運動時要遵循從輕到重循序漸進的原則,重視運動中和運動后的感覺,出現心慌、氣短等癥狀要及時停止運動,血壓不穩及有并發癥者不宜運動。
3.4 用藥指導
向患者說明各類降壓藥的作用及副作用,服藥時間劑量必須遵醫囑執行,不可隨意增減藥物劑量及停藥,如有特殊情況需在醫生指導下更換藥物。
3.5其他指導
指導家屬觀察病情變化:學會測量血壓,對血壓持續增高的患者,測血壓2次/d~3次/d。如發現血壓升高,有頭痛、頭暈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保持生活規律,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緊張與疲勞,有利用血壓的恢復。
4 討論
高血壓病是一種身心疾病,患者除有遺傳因素外,工作緊張、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不合理飲食、缺乏運動、肥胖、吸煙、酗酒等均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2]。本次通過對248例出院后的高血壓病人實行規范化管理和健康教育,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到高血壓對身體的危害,積極配合治療,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心態。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之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況,最終達到控制高血壓發病率、病死率、致殘率的目的[3]??傊幏豆芾砗徒】到逃龑τ诟哐獕翰〔∪说牟∏榭刂凭哂蟹浅jP鍵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明鳳萍.淺談高血壓的社區防治[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2):278279.
篇5
【關鍵詞】高血壓 家庭護理指導
前言:高血壓病人逐年有增高的趨勢,并向年輕化發展,由高血壓造成的突發心腦血管意外事件。在臨床工作中經常發生。所以必須重視高血壓病人的護理,同時必須指導高血壓病人呢在日常生活起居和認識上得以提高。使患者正確認識高血壓,是一個很重要的護理內容。為了避免高血壓造成的突發心腦血管事件的出現。為了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和品味。做為一名護理人員必須積極的,認真的去教會每一個高血壓病人在日常生活上注意什么,在高血壓疾病的知識上學習什么,這些細致的工作,都應給患者講明,如何護理高血壓病人。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護理工作,對高血壓患者的家庭護理指導淺談下自己的體會,僅供臨床參考:
1 重視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工作
了解高血壓病的知識,患高血壓病人堅持治療室很關鍵的,因長期服藥,患者產生一種厭煩心理,往往出現高了再服藥。而不是堅持經常治療,這種治療使高血壓處于不穩定狀態,一旦情緒激動或是過力都可使血壓升高,而至心腦血管時間的發生。在護理工作中囑病人堅持治療,經常檢測血壓不要怕麻煩,這樣才能使血壓保持平穩狀態。才不能出現心腦血管事件,堅持治療就是堅持服藥,除血管擴張劑配伍應用外,還應經常選用毒性少,對肝腎無損傷的降壓藥物進行治療。所以護理人員必須指導明確,并告之不堅持治療的危害性??膳滦裕灰謬樆颊?,讓患者從內心接受長期治療。定期指導患者,告知患者高血壓需堅持長期規則治療和保健護理,保持血壓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對臟器的進一步損害。降壓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做到長期服藥不中斷。需要換服其他降壓藥時,應由醫生指導。有些人覺得自己某段時間血壓平穩而自行停藥,更是不對的,切記不能隨便停服降壓藥。至于降壓藥能否停服,應由醫生決定。不能隨便更換降壓藥,由于高血壓和高脂血癥關系密切,故要定期檢查血脂等。
2 生活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高血壓患者除了堅持治療,堅持服藥外,在平時生活上還應注意,對情緒上的控制,大小便不要過力,起臥不要過急,在飲食上還要注意煙酒的控制和少食脂類較大的食物等。
2.1 保持良好的心態,防止情緒波動:高血壓患者怕心態不好,最怕情緒急躁,遇到一些突發事件,不能正確對待,這些都直接影響血壓的改變,有人統計過,心態不好的患者,心腦血管突發事件為85%,所以對這類高血壓患者,應在護理上強調保持穩定的情緒很重要。
另外囑家屬及患高血壓患者的親人,對外來的突發事件不要急切告知患者,應該讓這類高血壓患者的心態穩定后,慢慢的進行滲透,對心態不好愛急躁的患者應該給予安慰和分散患者注意力,致使患者的情緒穩定。所以說心理護理病人多表現有易激動、焦慮及抑郁等心理特點,而精神緊張、情緒激動、不良刺激等因素均與本病密切相關。因此,對待病人應耐心、親切、和藹、周到。根據病人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同時,讓病人了解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幫助病人訓練自我控制的能力,參與自身治療護理方案的制訂和實施,指導病人堅持服藥,定期復查。
2.2 保證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勞累提倡適當的體育活動,尤其對心率偏快的輕度高血壓病人,進行有氧代謝運動效果較好,如騎自行車、跑步、做體操及打太極拳等,但需注意勞逸結合,避免時間過長的劇烈活動,對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者可適當使用鎮靜劑。嚴重的高血壓病人應臥床休息,高血壓危象者則應絕對臥床,并需在醫院內進行觀察。控制煙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高血壓患者應戒煙酒,因煙的主要成份是煙堿而煙堿能收縮小血管,而酒精的成份是乙醇,它既能收縮血管也可升高血壓的作用,所以煙酒對高血壓病人來說是有百害無一利的,應勸患者將煙酒戒掉,防止高血壓不降,也防止高血壓患者出現突發心腦血管事件。 轉貼于
2.3 患者起臥應注意,減少周身血管壓力患者在起臥時和大小便時應注意不要突然起臥應保持起臥時平穩和慢慢進行,這樣也能防止周身血管的壓力過大,而至高血壓突然上升,由于大起大臥和大便用力都能致血壓升高。有人報道,由于大便用力而至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也不只是少數。在護理上也應提醒患高血壓病的病人在起臥和大便時應格外小心。
2.4 飲食護理應選用低鹽、低熱能、低脂、低膽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飲食。鼓勵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煙、控制飲酒、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料。對服用排鉀利尿劑的病人應注意補充含鉀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橘子等。肥胖者應限制熱能攝入,控制體重在理想范圍之內。控制脂類食物的攝入防止血脂過粘,高血壓患者在飲食上應控制高脂類的攝入,防止血脂過粘,因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可致血壓不降,還易出現心腦血管時間的突發出現?;几哐獕旱幕颊邞孕┡?、羊、魚等肉類,但是對動物內臟應少食用,患高血壓患者應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內含有大量維生素C,而維生素C能軟化血管和增加血管的彈性。而有些青菜含有粗纖維,能保持高血壓病人的大便通暢。多食用青菜和新鮮的水果對高血壓病人有很大的益處,在護理上應強調患者多食用青菜和水果。減少鈉鹽、動物脂肪的攝入,忌煙、酒。進餐不宜過飽,忌暴食,吃少脂、少糖、少鹽飲食,每天食鹽5克為宜,多吃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蔬菜、水果、谷物,如芹菜、胡蘿卜、薺菜、山楂、香蕉、花生、蓮心、淡綠茶、黑木耳、蜂蜜等,不宜食動物油、冰淇淋、油炸食品、電烤雞鴨、濃茶、動物內臟等。服用降壓藥和降血脂藥物的病人不應吃柚子,以免影響藥物療效。
2.5 指導病情觀察對血壓持續增高的病人,應每日測量血壓2~3次,并做好記錄,必要時測立、坐、臥位血壓,掌握血壓變化規律。如血壓波動過大,要警惕腦出血的發生。如在血壓急劇增高的同時,出現頭痛、視物模糊、惡心、嘔吐、抽搐等癥狀,應考慮高血壓腦病的發生。如出現端坐呼吸、喘憋、紫紺、咳粉紅色泡沫痰等,應考慮急性左心衰竭的發生。出現上述各種表現時均應立即送醫院進行緊急救治。
2.6 用藥護理服用降壓約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同時,密切觀察療效,如血壓下降過快,應調整藥物劑量。在血壓長期控制穩定后,可按醫囑逐漸減量,不得隨意停藥。某些降壓藥物可引起性低血壓,在服藥后應臥床2~3小時,必要時協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無異常后,方可下床活動。另外,在變換時也應動作應緩慢,以免發生意外。有些降壓藥可引起水鈉渚留。因此,需每日測體重,準確記錄出入量,觀察水腫情況,注意保持出入量的平衡。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服用緩瀉劑。
3 提高心理素質,提高生活品味
篇6
【關鍵詞】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收縮壓;舒張壓
高血壓病指以體循環收縮壓和(或)舒張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伴或不伴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征,通常簡稱為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95%)和繼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是社區居民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為廣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國高血壓防治尚處在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現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長趨勢、高危害性,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著不長期規律服藥、不堅持測量血壓、不重視非藥物治療[1]。為了探討社區護理措施控制高血壓的有效途徑,2010年間對我們龍南景園社區280例高血壓病病人進行了為期1年的社區護理及干預?,F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09年我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所管轄區的280例高血壓病病人進行社區護理及干預。建立慢性病管理檔案,并根據病情定期隨訪。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年齡35歲~82歲(46.7歲±5.7歲)。
1.2方法:
1.2.1 診斷標準:高血壓診斷標準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制定標準[2],未服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 140 mmHg(1 mmHg=0.133 kPa) 和(或)舒張壓≥90 mmHg(經過至少3次不同日血壓測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壓值達到該標準)。
1.2.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組織高血壓病病人參加知識講座、觀看相關錄像、發放相應的宣傳資料。社區護士和家庭醫生每月到居委會或家庭訪視病人1次。除測量血壓外,還進行面對面的指導,讓病人了解肥胖、高鹽飲食、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對血壓的影響。建議病人飲食上應遵循低鹽、低脂、低熱量的原則:每日攝鹽6 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類食物,減少總熱量的攝入;注意飲食結構的合理搭配,飲食不宜過快、過飽。建議病人戒煙、戒酒。根據病人年齡、體重指數、血壓值、運動習慣及運動耐受性為病人制訂運動量,并囑病人在運動過程中如有不適應立即停下休息。并及時、準確填寫隨訪調查表。
1.2.2 服藥干預:社區護士和醫生應讓病人了解高血壓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讓病人認識到堅持服藥的重要性,能自覺按醫囑堅持服藥,不可擅自停藥和隨意更換藥物,當出現副反應時及時報告醫生;囑病人定期監測血壓,并根據病人的血壓情況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指導病人避免長時間站立,坐起時動作宜緩慢,防止性低血壓造成的暈倒或跌倒等意外。
1.2.3心理護理:大多數高血壓病病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情緒激動、焦慮或郁悶,有些病人雖然無并發癥,但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對于高血壓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在醫患雙方共同努力的基礎上,還需社區、病人家屬、親朋好友等共同參與,督促病人的遵醫行為,逐步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社區醫生和護士應根據病人的年齡、文化程度和個體特征,做好心理護理,幫助病人正確對待疾病。告訴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心情舒暢和穩定的情緒,培養寬容的態度,保持良好心態,切忌暴怒、焦慮、憂郁、悲觀、恐懼,提高應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4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護理干預前后病人對高血壓知識知曉情況有顯著提高;社區護理干預前后病人相關行為有相對的改善;病人血壓控制效果顯著。
3討論
高血壓非藥物干預是高血壓治療的基礎,應終生進行。社區護理干預是控制高血壓病情惡化、預防高血壓并發癥發生、保證高血壓病人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在社區護理干預中,定期的、規范化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逐漸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達到知曉、信任、行動的統一,最終控制高血壓病的發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2]。高血壓的發病大多與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對有效控制高血壓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血壓社區護理及干預受到病人的歡迎,病人能夠接受社區醫生和護士的隨訪,社區醫生和護士通過一對一地交流,提出如何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煙限酒、適量運動、心理平衡等,病人基本上是接受的。
社區高血壓防治工作是一項重要的衛生措施,不僅可以加強高血壓病知識的普及,防止高血壓病發病率的上升,還可以提高社區人群的衛生知識水平,改變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強居民的自我保健的意識。隨著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慢性病防治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的條件,進一步做好高血壓的防治工作,采用社區護理干預模式是減輕家庭、社會經濟負擔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也為社區慢性疾病防治探索出一條經濟、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中老年 高血壓病人 保健指導
1 臨床資料
本組老年高血壓病患者96例,男63例,女33例;年齡在56~92歲之間。其中I期高血壓35例,II期高血壓44例,III期高血壓17例。
2 方法
2.1 家庭自備血壓計,病人及家屬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掌握測量血壓的方法,以便及時準確地測量血壓,了解血壓變動情況和治療效果,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和治療方法。使血壓維持在最適宜的水平。注意在固定的時間、同部位、同(平臥位和坐位)的條件下測量血壓,并做好血壓與服藥關系的記錄,以減少誤差,為治療方案提供準確的依據。
2.2 情緒要穩定祖國醫學早就把“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作為致病的內因,有“百病生于氣”的說法?,F代醫學研究也證明,不良的情緒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甚至引起腦出血所以,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要注意控制情緒,做到清心寡欲,坦然處之,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避免精神刺激及情緒過度激動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夠自得其樂。這樣會有利于神經內分泌調節,使血管的舒縮功能處于最佳狀態,血壓也會自然下降,并保持穩定。
2.3 生活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老年高血壓病人,一般體質較差,抗病能力弱,故應科學地安排生活?;顒右m當過度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緊張的工作和學習,特別是持續物需要大量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而導致心腦供血相對減少易誘發中風。長時間的腦力勞動,均可使血壓升高,導致病情加重。所以,應科學地安排生活,做到起居有時,適當活動,勞逸結合,防止因文娛活動、家務勞動、體育鍛煉或外出旅游等過度疲勞而加重病情。每天應保證8~9小時的充足睡眠。同時堅持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20~30分鐘,洗后按摩涌泉、足三里等穴,這樣可起到強身降壓的作用。
2.4 飲食要合理老年高血壓病人選擇食物時,應注意低鹽、低脂、高蛋白的原則。食鹽的攝入量每日不超過10克,最好是5克以下。主要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適當限制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這樣不僅有利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也便于控制血壓。但為了滿足人體對蛋白質的需要,除谷物提供的蛋白質外,還應給予牛奶、瘦肉、魚類等食品,同時,供給充足的蔬菜、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調節體內及電解質平衡。避免飲食過飽,老年人消化機能減退,飲食過飽易引起消化不良,加之消化食
2.5 戒煙忌酒:研究證明,吸煙是誘發冠心病的三大危險因素之一,吸煙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壓升高。而過量飲酒特別是飲烈性酒也會使血壓升高。
2.6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在寒冷大風天氣外出,如需外出應戴口罩圍圍巾,避免逆風走路,防止寒冷刺激。
2.7 保持大便通暢:大便秘結時,排便憋氣用勁,血壓會急劇升高,松勁時血壓又迅速下降,特別是以蹲的姿勢大便,更容易出現這種大幅度變化,以致在大便時引起腦出血和心肌梗塞。故平時應多吃蔬菜、香蕉、蜂蜜,必要時口服通便藥,便秘嚴重而又不能排出時,可使用開塞露。
2.8 避免血壓驟降:藥物作用過強的降壓藥,可使血壓急驟下降,而導致重要臟器缺血和性低血壓,使病人發生不適,甚至發生腦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因此,在藥物治療方面,宜服用作用緩和的降壓藥,劑量不宣過大,血壓最好維持在135/85毫米汞柱以下為宜。老年高血壓病人宜服用鈣拮抗劑,如心痛定、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等藥物,特別是長效緩釋片尤佳,如波依定、拜心同、絡活喜等控釋片。根據病情選用一種或兩種藥物治療,對增加心、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和改善心、腦、腎的功能有益。
2.9 穿戴要寬松領帶扎得過緊,會壓迫頸動脈竇造成血壓波動。褲帶扎得過緊,腹腔受壓,腹腔內的血液分布在心、腦等臟器,使血壓升高,因此,老年高血壓病人的衣褲不可過于緊小,以柔軟寬松為好。冬天最好穿絲棉衣、駝毛衣等,既輕便有暖和。
2.10 服藥要堅持高血壓病一經確診,即應按醫囑堅持服用降壓藥,使血壓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決不可服服停停。時服時停不但不能控制血壓,還會誘發腦出血等并發癥。因此,老年高血壓病人,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做到“終生服藥”。這對預防和推遲并發癥的發生有重要意義??傊ㄟ^對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調整高血壓病患者體內“自我調節、自我維持、自我改善”系統的能動作用,對消除焦慮、恐懼、依賴等心理障礙確實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從而使醫療和護理相互促進,發揮出最佳的生理效應和心理效應,使患者的血壓控制和生命質量得到改善。而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是簡便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幫助患者度過心理調適期,同時要適時詳盡地為老年患者講解高血壓病并發癥的表現和防治方法,堅持服
3 結果
通過對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指導。使患者建立信心、調整心態、使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和自我控制能力加強,以預防急性事件的發生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
4 討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加之人口老齡化的明顯加速,以老年人為主要對象 的高血壓明顯增加,它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健康,困擾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為使中老年朋友健康長壽,不僅需要采取有效的藥物治療,重要的是進行自我健康的 預防和護理,增強自我保健意識,這對疾病的康復和穩定是至關重要的。
參 考 文 獻
[1]周增杰.腦血管病家庭醫療與保健.第一版.??冢耗虾3霭婀荆?996,180-18.
[2]鄭知剛.說一說常用的降壓藥物(二).中老年保健,2000,5:12-13.
[3]劉國樹.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11):879.
篇8
【關鍵詞】高血壓病人;健康教育;探討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這本是個可喜的消息,然而在人民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同時由于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的不斷進步,致使絕大部分人對自己的作息和飲食習慣都不能夠很好地安排好,再加上運動不足等等不良原因使心腦血管病、腫瘤等深深的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因此加強體育鍛煉,推廣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特別是調節不良心理因素顯得極為重要。其中原發性高血壓便是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有專家表示,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壓發病的主要原因,對群眾實施正確的關于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減少高血壓的發病率以及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其中同伴教育和聚焦模式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方法,通過這些方法,使病人參與健康維護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同時使病人的健康行為明顯增加,從而使血壓得到長期有效的控制,預防并發癥,真正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本報社2012年與2013年參加體檢的副處級以上工作人員和離退休持證人員作記錄如下:2012年本報社參加體檢的副處級以上工作人員和離退休持證人員為450人,其中男349人,女101人,年齡31歲-86歲,平均年齡58.5歲;其中發現患有高血壓病6人,男5人,女1人,年齡48歲-62歲,平均年齡55歲。2013年實施健康教育之后本報社參加體檢的副處級以上工作人員和離退休持證人員為452人,其中男351人,女101人,年齡32歲-87歲,平均年齡59.5歲;其中發現患有高血壓病3人,男2人,女1人,年齡50歲-53歲,平均年齡51.5歲。
1.2診斷標準以上對本報社副處級以上工作人員和離退休持證人員進行體檢所發現的高血壓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修訂版規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即在未服抗高血壓藥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張壓90mmHg。
1.3方法對本報社發現的高血壓病人以及未患高血壓病的健康人群除了采用同伴教育、聚焦模式等方法之外還采用了一下具體方法:①從網上下載通俗易懂的關于高血壓病的健康保健和防治以及治療的資料打印發放給報社工作人員。②由醫務室的護士給工作人員演示血壓測量,讓所有工作人員都能夠掌握袖帶水銀柱血壓計和電子血壓測量儀測量血壓的使用方法。③向體檢中發現的高血壓病病人介紹正確服用藥物的方法以及應該服用哪些藥物,對藥物不良反應有一定認識。④對有高血壓病的工作人員進行積極的心理指導,有研究表明,導致高血壓發病的誘因主要還是強烈的緊張、恐懼、焦慮、憤怒、痛苦等負面情緒,因此應指導高血壓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與穩定的情緒,避免情緒激動,學會自我調適。最后還要指導報社工作人員加強體育鍛煉。
2結果
2013年實施健康教育之后與2012年相比報社里患高血壓的工作人員明顯降低,而且男士明顯多于女士,可能是與其長期吸煙、飲酒的習慣有關。在對工作人員們進行長期的關于正確認識高血壓的宣傳和教育以后,人們對于高血壓的認識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通過他們又帶動了他們的家屬,形成了一個較好的良性循環。此外,他們都學會了使用血壓計,也加強了體育鍛煉,總之這樣的健康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3討論
近年來,高血壓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并且發病人群不斷年輕化,已成為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現代化人們的情緒控制不好,易怒、易氣、易急躁,另外生活飲食沒有規律且不愛鍛煉身體。因此,對于有高血壓病的人來說除了要規范用藥外,還需要均衡飲食、加強運動、保持情緒正常以及改良行為習慣。
事實上高血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高血壓的不了解與不重視,很多高血壓患者對待高血壓的態度是聽之任之或者直接逃避,同時也有一部分人杞人憂天,過分的憂慮、緊張,這兩種不合適的態度對高血壓的治療都會產生一定的消極負面影響。因此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還有必要,這能夠讓他們正確的認識高血壓的特性和本質,積極配合預防與治療,有個正確對待高血壓的心態,降低高血壓病的發生率。
健康教育使病人認識到不良生活習慣對高血壓病發生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報社健康教育后,高血壓病人健康知識認知情況有所改善,減少了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同時本研究也表明,通過講座等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病人對高血壓等常見疾病的認知明顯提高,樹立了正確的健康觀點,對自己的生活習慣進行科學的規范。由此可見,健康教育對于高血壓病人的病情控制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曹志友,李偉.健康教育對冠心病患者生活習慣影響的研究[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05,26(2):95-97.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R].北京: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5:1-4.
[3]郡玉珍.對高血壓個體服藥依從性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774-775.
篇9
1定期而準確的測量血壓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血壓升高是診斷高血壓病的重要依據,而對高血壓病治療過程中的動態觀察血壓是其主要內容,因此要求測量血壓時務必準確;即要求護士在測量時做到四定既定、定時間、定位置、定肢體;如果患者在測量血壓時心理緊張,需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工作,緩和其情緒后方可測量,以免造成誤差。
2 根據病情合理選用降壓藥
合理用藥可以減輕癥狀,使血壓能維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既能為病人解除病痛,又可延緩病情防止腦血管意外、心衰、腎衰等并發癥。因此,合理用藥可使血壓獲得滿意控制,所謂滿意控制,是指保證腦,心、腎等重要器官充分灌注的前提下,使血壓盡可能接近其年齡相應的正常數值,而且病人感到舒適并能從事日常生活和工作為原則,這樣才能提高高血壓病的治療水平。
2.1降壓藥選用原則
2.1.1選用藥物時,首先要能降壓 同時還應該具有保護心臟,對血脂、血糖、腎功能、電解質代謝、呼吸功能有良好的作用。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鈣阻滯劑、β阻滯劑及α阻滯劑等,這些藥物對心臟有良好作用且副作用少,臨床常用如卡托普利、阿替洛爾等。
2.1.2治療高血壓需長期給藥 應根據病人病理生理特點、病程進展選用降壓作用溫和、緩慢、持久、副作用少而且使用簡便,病人自己能掌握的口服藥,如:復方降壓膠囊、利血平、雙克等。對血壓增高多年的患者以逐漸降壓為宜,因急劇降壓或過度降壓,可使原有供血不足的腦、心、腎等臟器缺血進一步加重而誘發腦血管意外、冠脈血栓形成、腎功能不全等病發癥。
2.1.3藥物的劑量應個體化 一般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達到降壓目地后改用維持量鞏固療效,如:利血平、胍乙定的使用就應當小心,否則會給患者帶來不適,更易誘發并發癥。因此,降壓時切忌開始用藥量過大引起血壓劇降,停藥后血壓又驟升,致使血壓大起大落影響。
2.1.4應根據血壓的整體狀況用藥 可采用聯合用藥來增加藥物的協同作用抵消副作用。如:肼苯噠嗪與β-阻斷劑何用,胍唑嗪與利尿劑及心得安合用。
2.1.5從經濟上來考慮,要藥價廉效果好 如:傳統的利尿藥雙克、速尿,現在常用的復方降壓見囊等,雖然具有降壓弱無保護心臟的作用,但是臨床使用結果表明該藥順從性好,價格便宜目前仍作為降壓的常用藥。
2.2降壓藥副作用的觀察和處理 如:利血平可引起抑郁癥、胍乙啶可引起性低血壓、疏甲丙脯酸可引起皮疹和味覺障礙、胍唑嗪可引起首劑現象等,所有這些應及時向病人解釋清楚,說明治療作用是主要的,副作用是次要的,不要為此緊張,對用引起低血壓的藥物患者,應向病人說明改變時,動作盡量緩慢,尤其是夜間更要小心,以免血壓突然降低引起心悸、昏厥等不適而發生意外,并時刻提醒患者做好預防等準備。
3對到血壓患者采用心理療法
臨床實踐發現多數高血壓病患者存在焦慮、敵對和抑郁的心理情緒,易激動造成血壓不穩定忽高忽低。如:疼痛憤怒可引起舒張壓升高;恐懼驚駭使收縮壓升高,可見不良的心理因素可給疾病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要求醫務人員應以熱情、耐心、和藹可親的態度和了解病人的思想、生活、工作情況,使病人很好地配合長期治療,使血壓維持正?;蚪咏K剑鰪姂饎偌膊〉男判?。
4 合理飲食
高血壓病人以低鹽清淡、低膽固醇和低動物脂肪食物為宜。肥胖者適當控制進食量和總熱量的供給,適當減肥以控制體重,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切記暴飲暴食,禁煙酒,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
5 合理休息
醫務人員應指導病人做好勞逸結合,既要保證病人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緊張與勞累,鼓勵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及體育活動。如散步、做體操、打太極拳、做氣功等,以病人不感到勞累為宜。因為適當的活動有利于大腦皮層功能的恢復,患者血壓過高有并發癥者可根據病情適當休息和減輕工作,以防過勞加重病情。如在工作和活動中出現血壓聚升,伴頭昏、惡心、視力模糊等高血壓危象或高血壓腦病時,可給病人立即舌下含化心痛定10mg或肌注利血平2mg,使病人平臥或半臥位,吸氧,建立靜脈通道,密觀血壓、神志、心率等動態變化。如出現腦水腫,可靜脈給于脫水、利尿藥以達降顱壓的目的;有抽搐躁動不安的患者,可用安定、巴比妥或水合氯醛保留灌腸??傊?,如出現高血壓并發癥時應及時采取適當措施,做好搶救工作。
6 住院期間病區環境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保持病區安靜、衛生給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整潔的治療和休息環境,減少不良環境刺激,以保證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對于病人疾病消除、穩定心里是極為重要的,有利于病人早日恢復健康。
7 做好出院前的心理調節和出院后的自護指導
面臨出院,許多病人心情抑郁,憂慮重重,他們擔心失去良好的醫療環境,自己身體是否進一步康復,病情是否會惡化或復發。因而,醫護人員必須及時滿腔熱情地耐心、細致地為病人做好出院前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各種顧慮,指導病人出院后如何堅持服藥治療,及時做心理咨詢或定期到醫院復查血壓,注意平時要有規律地生活,合理飲食,按時大小便,保持大便通暢。便秘時可使用緩瀉劑、番瀉葉、果導等,切忌用力。學會自我控制情緒并自我調節,以及如何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使病人心情舒暢、愉快的回家休養。
總而言之,高血壓病雖然是可以危及人類的生命,但是只要我們掌握了其發病的規律及特點,是可以做到早期預防的,從而也就降低了其致殘致死率及發生率。使人們做到早期發現、早日治療、早日康復。我科自從開展了高血壓病人的專科護理記錄,病人普遍反映良好,也提高了我科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高血壓病以預防為先,配以治療和護理,是高血壓病人早日康復的保證。
篇10
高血壓是嚴重性心血管疾病,在高血壓病中,由于生理社會經濟等多種因素,可引起病人一系列生理變化,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并發癥治療過程中,均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我們調查了80例高血壓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反應,并作相對應心理疏導。現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
80例高血壓病患者均為本院住院及門診患者,年齡45-65歲之間,男性52例,女性28例.其中初次發病患者54例,長期28例,病程最長者達12年,患者心理反應特點與對策.
1首次發病.患者初次檢查發現44例(8.01%)表現為恐懼,絕望心里,由于平時人們常談論“某人患高血壓病偏癱于床”“高血壓易偏癱”等等.對患者心理的影響,加之患病初期軀體的病苦,病情的不穩,造成病人的恐懼絕望心理,害怕癱瘓,喪失生活能力.患者對日常生活及飲食都特別注意.長期高血壓患者其中22例84.6%對自己的病情及醫護人員采取的治療措施極為關切.總將自己的病情及治療情況同上次發病時相比較,曾有3例13.6%.因對治療措施懷疑或要求過分大量用昂貴藥.對此我們應多與患者交談,給他們介紹病情以及已治療痊愈的這類疾病的典型病例,糾正其恐懼心理和懷疑心理,建立患者對醫生的信賴.
2 在治療過程中,初發病人中有48例88.9%由于首次治療血壓不穩定,而引起焦慮煩躁失眠,加之疾病本身痛苦.這些心理因素加重疾病癥狀,形成惡性循環,其中18例37.5%甚至喪失了治療信心.對此我們注意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解除患者的痛苦,同時針對性的向患者介紹高血壓病的有關知識,使患者有心理適應過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 在高血壓病治療過程中,患者對疾病的治療已有認識,但隨之而來的生活經濟家庭贍養護理等諸多問題圍繞患者,加之醫護人員放松對患者的心理安慰,使病人心理負擔加重。其中68例85%患者擔心自己會成為社會、家庭的負擔,對生活失去信心,對此我們在藥物治療和心理干預的同時,鼓勵患者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和家庭勞動,放棄自責感,同時指導患者家屬盡可能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避免情緒刺激,并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