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時間:2023-10-20 17:24: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

篇1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04BJY069)

作者簡介:  吳文智(1980-),安徽歙縣人,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有旅游地保護、開發與規劃、政府規制與旅游政策等:

楊宏浩(1972-),湖北孝感人,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針對我國旅游業未來外資進入的規模、方式與結構,文章系統研究了影響外資進入我國旅游業的各項動力因素,認為旅游行業設施使用率和入境旅游人數是影響外資進入規模的關鍵因素,而外資進入方式和結構受當地經濟增長、投資環境、旅游行業及外商自身因素的綜合影響,由此也構成外資進入我國旅游業趨向的預測指標體系。

關鍵詞:外資;旅游業;趨向;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83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0594(2008)02-0073-05

收稿日期:2007-10-10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外商投資第一產業比重會提高,投資第二產業比重會有所減少,投資第三產業比重會顯著上升。

旅游業作為對外資較早開放的領域也備受關注,特別是入世以后我國旅游業逐步全面開放,外資進入旅行社業、景區(點)、車船業等的勢頭越來越足。針對旅游業的特殊性,旅游業外資可定義為:進入旅游業領域的海外資源,包括海外的資金、人力資本、技術、設備、品牌、知識等。

對我同旅游業來說,在發展之初投資大部分集中在旅游飯店業,隨著假日經濟的發展,旅游景觀會出現短缺。外資會流入旅游景觀領域,包括海洋公園、野生動物園等,并主要投向代表國家水平的精品旅游項目上;在投資地區方面,以中西部為重點,實現東南沿海和中西部的協調發展。廣發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也指出,在外資進入旅游業方式上,外資并購將成為亮點,術來旅行社合資將掀,酒店更多引進管理,景點合作開發形式多樣,包括轉讓經營、出租經營、委托經營等新模式將不斷出現。

其他研究還包括劉華在分析FDI的利用概況基礎上,重點探討了FDI對旅游產業內的旅游飯店業、旅行社業、旅游景區的未來影響,以及FDI的投入區域和行業投資分布情況。

一、外資進入中國旅游業趨向的基本分析框架

目前,對影響外資進入趨向的因素分析成果主要有20世紀80年代庫普曼、孟蒂斯提出的所謂國家特定特征的環境―制度―政策理論范式(ESP范式),以及J.H.Dunning所闡述的選擇對外直接投資的OIL三種優勢(OIL范式)。根據上述分析方法,結合我國旅游業利用外資實際,本文認為,外資進入我國旅游業趨向研究至少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海外投資商(簡稱外商)對我國旅游業的投資行為,二是我國旅游業的地區或行業代表(主要是當地政府部門和企業個人)利用外資行為,并且不管是外商投資行為還是利用外資行為都受到三類動力因素影響,即受到投資主體的投資動力因素、引資主體的引資動力因素和影響上述主體的外部動力因素的綜合影響。

投資動力主要是指由外商投資目標、外商內部環境、目標國投資環境、目標行業環境、母國環境等因素綜合決定的海外投資商對我國旅游業的投融資意愿及行為。引資動力則主要是指東道主國家或地區旅游業利用外資的意愿及行為,其決定因素有東道主旅游業引資目標、地區旅游經濟增長、旅游行業國際競爭、引進外資宏觀政策等。外部動力則是指非投資者和引資者操縱的外界機遇因素,如加入世貿組織、國有企業改革、國內外經濟周期、公共健康安全事件、區域經濟一體化等。

上述動力因素直接影響到了外商投資他國或地區旅游業的決策行為,包括投資的規模選擇、地區選擇、行業選擇、方式選擇和時機選擇等方面,從而間接影響到了該國家或地區旅游業利用外資的規模趨向、結構趨向和方式趨向。由此也就形成了外資進入一國或地區旅游業的動力因素模型(具體如圖1所示),這也是決定未來旅游業利用外資趨向的內在機制,并由此可以選擇和設計出我國旅游業利用外資趨向的預測方法和預測指標體系。

二、影響外資進入中國旅游業趨向的關鍵因素分析

(一)影響外資進入旅游業規模趨向的關鍵因素

根據J.H.Dunning的“經濟發展階段論”,認為各同吸引國際投資的規模大小主要取決于各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高低,即一國或地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高,則該國或地區對國外資本流入的引力就越大,反之則越小。雖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可以作為一國或地區整體經濟利用外資規模大小的關鍵參數,但對于具體的行業,特別是旅游業來說,其影響因素不可避免地帶有行業特殊性。

通過對我國1990~2004年飯店利用外資規模(以外資飯店固定資產為衡量指標)的影響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如圖2所示),可以觀察到,影響外資進入旅游行業規模的關鍵因素包括了旅游行業設施存量(床位數)、旅游行業總投資規模(固定資產)、旅游行業設施使用率(出租率)、入境旅游人數和國際旅游外匯收入等,其中又以旅游行業設施使用率(出租率或利用率)和入境旅游人數兩項指標最為關鍵。可以將旅游行業設施存量、總投資規模和入境旅游人數看作是吸引外商投資的歷史上的潛力指標,同時將旅游行業設施使用率、國際旅游外匯收入看作是吸引外商投資的歷史上的收益指標。

當然,對一國或地區旅游業利用外資來說,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國或地區利用外資環境變量的影響,特別是匯率變動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末的“匯率變動誘發論”認為,國際匯率變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采用兼并方式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變化,所以匯率也是解釋短期外資進入旅游業規模大幅度波動一個重要因素,但由于旅游業投資周期較長,影響也相對較小。

(二)影響外資進入旅游業結構趨向的關鍵因素

外資進入旅游業的結構包括了地區結構、行業結構和來源結構,由于外商投資受其趨利動機影響,各地區和行業的投資收益率必定是外商選擇投資地區和行業的一大關鍵因素,雖然外商投資也受到各地區和行業利用外資政策及旅游業投資環境的影響;而對于旅游業利用外資的來源結構或幣種結構而言,它主要取決于國際投資引力作用。

1、影響外資進入旅游業地區結構趨向的關鍵因素。F.J.Constractor和S.K.Kundu和在對全球性連鎖飯店在世界上67個國家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研究表明,國民生產總值、旅游總收入和投資環境及風險對于飯店業利用外資的地區結構有著顯著的相關性。本文在對京、津、滬飯店業利用外資影響因素的相關性調查(具體如圖3所示)基礎上,也初步認為外資選擇投資某一地區關鍵取決于該地區旅游業發展狀況及其品質,包括旅游接待量、旅游總收入、旅游人均天消費和旅游人均停留天數等因素。

總體來說,影響外商選擇投資某一地區旅游業的關鍵因素包括:

(1)地區經濟、人口和游客的規模與增長率,代表著該地區現有發展條件和市場成長空間;

(2)旅游經濟增長機會,包括因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同內旅游的增長所相應呈現出的增加飯店、旅行社、景點建設等方面的投資機會;

(3)旅游投資配套環境,包括與旅游業有關聯的基礎設施的可獲得性和質量,它也是外商選擇投資地區的重要考慮因素,足與區位密切相關的輔助因素;

(4)地區發展機遇與利用外資政策,以及社會、文化和經濟穩定性。

2、影響外資進入旅游業行業結構趨向的關鍵因素。根據圖3所示,可以看出飯店業利用外資主要受市場規模及其消費水平、國際旅游收入等因素影響;由此,外商選擇進入旅游行業的考慮因素除了上述行業投資收益率之外,還包括了旅游行業市場消費、經營狀況、行業收入等因素。具體來說,影響外商選擇投資某一旅游行業的關鍵因素包括:

(1)旅游行業成長機會:包括該行業游客接待規模及其增長率、旅游行業總收入及其增長率、旅游市場消費水平等因素;

(2)旅游行業投資潛力:包括該行業經營狀況、投資收益率和投資回報周期等因素;

(3)旅游行業發展機遇與利用外資政策,如某一重大旅游節事活動舉辦和加入WTO后逐步開放旅游行業的承諾等。

篇2

[關鍵詞]旅游衛星賬戶;發展;方法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07)07-0011-08

旅游衛星賬戶(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各國普遍認可的、科學的旅游統計系統,并以此為基礎,發展出基于旅游衛星賬戶的經濟分析。中國的旅游衛星賬戶肇始于2003年到2005年的江蘇省區域旅游衛星賬戶的編制。2005年,浙江省也編制了自己的區域旅游衛星賬戶?,F在,部分旅游城市正在探索性地討論編制城市旅游衛星賬戶的可能性。

本文將著重理清旅游衛星賬戶發展的脈絡,說明旅游衛星賬戶的核心方法,初步討論編制區域和城市旅游衛星賬戶需要考慮的問題。

1 旅游衛星賬戶的發展

在加世紀最后的20年,旅游衛星賬戶從一個學術概念發展成為現實的旅游統計系統。在這個過程中,三個國際性組織和一個國家對旅游衛星賬戶的發展貢獻良多,他們是世界旅游組織(UNWTO)、經濟合作組織(OECD)、歐盟統計處(Eurostat)和加拿大。

旅游衛星賬戶的發展可劃分為三個階段:概念發展階段、探索階段以及融合與深化階段。下面將分階段記述旅游衛星賬戶的重要文獻和研究成果。

1.1 概念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

關于旅游衛星賬戶概念的討論始于20世紀80年代。在這之前,旅游統計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旅游本身的定義方面。1963年聯合國召開的國際旅行與旅游大會最終確定了國際通行的定義,包括國際游客(visitor)、國際旅游者(tourist)和國際一日游游客(same-day visitor)。三者之間的聯系是,國際游客包含國際旅游者和國際一日游游客。其定義如下:

國際游客指離開其慣常居住地到別國,并不以賺取酬勞為目的的任何人。國際游客包括國際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當時稱短途游客,excursionists)。國際旅游者指在別國至少停留24小時以上的國際游客,目的包括休閑、商務、家庭、公務、會議(UNWTO,1981:5)。

在1978年,聯合國出版了《國際旅游統計臨時手冊》。1963年確立的這些基礎概念都被采納,從而奠定了旅游統計的基礎。1994年世界旅游組織確立的關于旅游的定義系統,也是在這些定義的基礎上產生的。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旅游組織就在推動旅游衛星賬戶發展方面扮演了積極的角色。1983年,世界旅游組織就發表了一個報告,強調旅游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重要性,以及它與經濟、社會的相互影響和依賴。報告建議將旅游作為一個產業直接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這個建議并沒有被聯合國采納,原因在于,旅游產業被普遍認為是不同于傳統產業的特殊產業。但是這個報告宣告了旅游統計發展的新方向,它論證了旅游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重要性,強調旅游統計要與國家統計系統相銜接。

忒勒特(Teillet,1988)在1988年討論了通過修改國民經濟賬戶體系評估特殊行業的可能性。他專題討論了與旅游相似的教育行業。他強調國民經濟賬戶體系需要顯示各種行業的資金流動情況,以便為管理提供依據。同時,他建議衛星賬戶應包含一些非貨幣數據,例如產業的就業規模、固定資產等。雖然他沒有直接去討論旅游衛星賬戶,但這些觀點對旅游衛星賬戶都有直接指導意義。

1.2探索階段:20世紀90年代

宣告這一階段開始的標志是加拿大旅游衛星賬戶的草案和經合組織的旅游經濟賬戶手冊。另外.還有一個事件對旅游衛星賬戶有重大影響,它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1993(SNA’93)的頒布。

1991年世界旅游組織在渥太華召開了一個題為“旅行與旅游統計”的國際會議。世界旅游組織強調,旅游信息系統必須與國民經濟賬戶體系相結合,旅游衛星賬戶是旅游信息系統發展的現實途徑。同時,與會代表同意,國際通行的“旅游”的定義必須符合如下標準:1.全世界通用,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2.定義應簡單、明確;3.嚴格地以滿足統計的需要為目標;4.與現行的國際標準和分類相一致,這里就是與國民經濟賬戶體系以及國際工業分類體系相一致;5.定義應簡單而且可測量(UN&UNWTO,1994:3)。

在1991年以前,經合組織、世界旅游組織、法國、加拿大都了與旅游衛星賬戶相關的報告。這些報告有兩個特點:1.都建立在投入產出表框架的基礎上;2.都局限于旅游特征產業方面,即僅研究飯店、旅行社等直接與旅游相關的產業。法國被認為是建立了第一個旅游衛星賬戶體系的國家,但是,法國并沒有向世界公布法國旅游衛星賬戶的結構、內容和結果。因而,加拿大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旅游衛星賬戶的者(Lapierre,et al,1991)。

從1987年開始,加拿大國家旅游數據工作委員會(The National Task Force on Tourism Data)要求加拿大統計局發展加拿大旅游衛星賬戶。加拿大統計局于1991年在渥太華會議上宣讀了小組研究報告,掀開了旅游衛星賬戶的新一頁,題目是“衛星賬戶與旅游信息系統”。這被認為是第一部對外公布的國家旅游衛星賬戶(Smith,2000)。

1993年,聯合國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1993版(sNA’93)。在這個體系構架內,所有的獨立產業都是從供給的角度加以定義的,即生產相同產品或者提供相同服務企業的總和被定義為一個產業。例如,農業企業都生產農產品,那么凡是生產農產品的企業都屬于農業生產部門;民航業提供民用航空運輸服務。然后再以投入產出矩陣為框架,具體描繪了各種產品對生產情況以及在各個產業部門之問的資金流動情況。

可是,從供給的角度,旅游企業并不生產同一種產品或同一種服務。飯店總體上提供以住宿為核心的服務,旅行社提供的是一種綜合服務,旅游車船公司則向旅游者提供交通運輸服務,等等。顯然,所謂旅游企業提供的服務并不相同。因此,在SNA’93的體系內,旅游不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產業部門。

SNA’93考慮到了旅游業的特殊情況,它建議了兩種方法來測度旅游業。一種方法是,修改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在每個與旅游相關的產業和產品下都細分出旅游子目錄,然后分別做相應的評估。例如,在航空業、交通業等行業下都分出旅游子目錄,分別統計后進行累加。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將旅游列入 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可以直觀地看到旅游在各產業中的比重;然而這種方法破壞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完整性,改變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基本結構。另一種方法是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結構體系,專門評估旅游產業的規模。后一種方法被普遍認為是唯一切實可行的辦法,因為它對整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不做任何修改,同時運用其中的相關數據,實現對旅游產業規模的評估。使用后一種方法,形成的建立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上的附屬體系,就稱為衛星賬戶。

因而,旅游衛星賬戶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有著同構的特點,衛星賬戶是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補充與完善。正是衛星賬戶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這種親緣關系,使得衛星賬戶的結果可以拿來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結果進行比較;具體地說,有了旅游衛星賬戶,旅游產業就可以同農業、建筑業、制造業以及服務業等其他產業進行比較,明確旅游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具置。旅游衛星賬戶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補充賬戶的方式被寫入SNA’93。這成為旅游衛星賬戶發展的強心劑,從此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投入到旅游衛星賬戶的研究和探索中來。

1994年世界旅游組織出版了《旅游統計建議》(Recommendations on Tourism Statistics)以及《旅游活動國際標準分類》(The Standard 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 of Tourism Activities,簡稱SICTA)。前一,個文件是對1991年渥太華會議以后在旅游相關定義方面研究成果的總結,正式提出了一整套國際通用的定義。這一定義系統一直沿用至今(UN &UNWTO,1994)。

1999年,作為對多年研究探索的初步總結,世界旅游組織出版了《世界旅游組織旅游衛星賬戶:概念性框架》(UNWTO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TSA):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經合組織也大大推動了旅游衛星賬戶體系的發展。經合組織在這方面的嘗試始于1991年。該組織了旅游經濟賬戶手冊(Manual on TourismEconomic Accounts),并在成員內部推行。旅游經濟賬戶(Tourism Economic Accounts,簡稱TEA)是最早的度量一個國家的旅游產業規模的系統之一。這個系統與后來的旅游衛星賬戶的主要區別在于,旅游經濟賬戶局限于所謂的旅游特征產業,即與旅游有直接關系的產業,如飯店、旅行社、民航、交通等。而旅游衛星賬戶則還要考慮到所有與旅游者消費有關的產業,如汽油、服裝等的零售、文化消費等等,并不局限在傳統認為的旅游特征產業。同時,經合組織始終堅持從服務于政策咨詢的角度完善這一系統。

從1997年開始,經合組織開始建議其成員國從旅游經濟賬戶系統向旅游衛星賬戶系統轉變。經合組織接受了旅游衛星賬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1999年經合組織旅游委員會自行編制完成了新版本的旅游衛星賬戶以及旅游就業測算方法,并在2000年出版了《經合組織旅游測算方法》(Measuring the Role 0f Tourism in OECD Economies)。這個手冊說明了經合組織推薦的旅游衛星賬戶的方法以及16個成員國在編制旅游衛星賬戶方面的經驗,這些國家包括走在世界前列的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英國、美國、西班牙,等等(OECD,2000)。

歐盟統計局也很關注旅游衛星賬戶的發展。它更關注旅游統計方法與地區經濟發展的結合。1995年,歐盟統計局也作了專項研究,討論旅游的產出和供給在一個具體區域的平衡問題。

正是以上三個國際組織最終促成了旅游衛星賬戶方法的融合。

就國家而言,對旅游衛星賬戶貢獻最大的是加拿大。加拿大1991年對外公布了第一個國家旅游衛星賬戶的構想,1994年對外公布了第一個國家旅游衛星賬戶的結果。這向全世界宣布旅游衛星賬戶從一個概念發展成為一個切實可行的統計系統。加拿大還發展出了一套適合旅游衛星賬戶需要的數據收集體系,即旅游者調查體系,國際游客和國內游客在一個游程中停留的所有省、市都被記錄下來,在各個地區的旅游花費也被記錄下來,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不重疊的數據體系。同時,在國家旅游衛星賬戶的基礎上,加拿大還為各省編制了省級區域旅游衛星賬戶。所有這些事實,使加拿大成為旅游衛星賬戶的先驅。

1.3 融合與深化階段:1999年以后至今

費徹林1999年在討論衛星賬戶的方法時表達了他對旅游衛星賬戶發展現狀的擔憂。世界旅游組織和經合組織都在發展自己的國家旅游衛星賬戶體系,同時這兩個國際組織都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但是“不能保證這兩個組織能夠在方法上達成共識”,似乎旅游衛星賬戶方法上的分歧不可避免(Frechtling,1999)。

然而,就在同一年,世界旅游組織就在法國尼斯召開了一次意義深遠的國際大會,會議的主題是“量度旅游的經濟影響”。會上,三大國際組織――世界旅游組織、經合組織、歐盟統計局同意成立一個專門工作組,來平衡各方面的需求,形成一個國際通行的旅游衛星賬戶體系。兩年以后,也就是2001年,世界旅游組織和加拿大旅游局在溫哥華召開另一次國際會議,了三個組織共同的研究成果:《旅游衛星賬戶:推薦方法框架》(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Recommende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簡稱TSA:RMF),這是現在最通行的旅游衛星賬戶版本。

這一文本標志著旅游衛星賬戶方法上的融合,一個全球統一的旅游衛星賬戶系統得以形成。

現將所有與旅游衛星賬戶有關的重要文獻羅列如下(見表1)。

在2001年以后,旅游衛星賬戶的編制成為研究和討論的重點,對旅游衛星賬戶的研究也更趨深化。例如,具體討論數據的收集(Frechtling,2005;Smith,2000)、編制的過程與經驗(shanna&Olsen,2005;Fleetwood,2005)。對旅游衛星賬戶研究的另一方面的深化是旅游衛星賬戶的區域化。例如,加拿大、法國就在國家旅游衛星賬戶的基礎上編制了省旅游衛星賬戶。

最近的一次國際會議是2005年10月在巴西召開的,題目是“旅游衛星賬戶:理解旅游和設計戰略”。很多國家在會上交流了編制國家級旅游衛星賬戶的經驗,同時也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課題,例如瓊斯教授在2005年就談到了區域旅游衛星賬戶的發展和特殊問題(Jones,2005)。

1.4 WTYC與國家衛星賬戶體系

一個頗具爭議的系統是世界旅行與旅游協會(WTTC)于1993年頒布的國家衛星賬戶體系(theNational Satellite Account,簡稱NSA)。世界旅行與旅 游協會是以世界最大旅行商的CEO為成員形成的國際組織。重要的航空公司、旅行商、酒店集團等的CEO都是這個組織的成員。因而,這個組織在經濟和政治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國家衛星賬戶體系設立的目標是測度“旅行和旅游行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雖然,這個系統也叫衛星賬戶,但是它和通常意思的衛星賬戶有著本質的區別。首先,國家衛星賬戶測度的是“旅行和旅游行業”,而旅游衛星賬戶測度的是旅游產業。其次,國家衛星賬戶以美國的數據為基礎,以國家間的消費指數為橋梁,推算出各個國家的相應數據;而旅游衛星賬戶以投入產出表為基本結構,以當地的統計數據為基礎。另外,在旅游消費等關鍵概念的認定上,也有較大區別(WTTC/WEFA,1993;WTTC/WEFA,1996)。史密斯教授曾經從概念、結構、方法、數據來源四個方面系統論述了這兩種方法間的區別(smith,1997)。

通常,國家衛星賬戶體系關于旅行與旅游行業對經濟貢獻率的結論比旅游衛星賬戶得出的結論大很多,有的甚至是幾倍的差距。學術界普遍認為,旅行與旅游協會關于旅行與旅游行業規模、就業規模的測算,與旅游衛星賬戶相比,在方法上存在缺陷,結論上夸大事實(smith,1997;Hansen&Jensen。1996)。

但是,世界旅行與旅游協會在旅游衛星賬戶探索的初期,對旅游統計系統提出了非常好的構想,在研究上是有貢獻的。某些觀點也被世界旅游組織采納了。例如,SUV的消費是否應算入旅游者消費,這一問題就是世界旅行與旅游協會提出的(WTTC/WEFA,1993;WTTC/WEFA,1996)。

2 中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與旅游衛星賬戶在江蘇省的實踐

2.1 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中國的旅游衛星賬戶正在經歷本土化的過程。在討論旅游衛星賬戶本土化之前,先要討論中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發展歷程??傮w上說,中國的統計制度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的1952年至1984年。這一階段采用的是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即MPS體系。它源自社會主義陣營的前蘇聯,是當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下的歷史產物。它適應了當時社會的經濟基礎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需要,為我國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科學的計劃經濟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二階段為1985年至1992年。在當時我國國民經濟的管理是實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一主導思想的背景下,這一時期,MPS和SNA兩種核算體系共存。國民經濟核算工作既要考慮有計劃指令為主導方面所需要的指標體系,又要兼顧有市場調節為輔所需要的數據資料,以適應我國經濟體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黨政決策部門的需要。在這一階段,我國統計工作者與經濟、理論、教育工作者密切合作,研制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能夠把兩種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相互轉換的《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試行方案)1992年》,并付諸實施,較好地解決了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換時期的核算問題。第三階段為1993年至今。為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取消了MPS,建立與聯合國新SNA接軌的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新版本。從1993年起,國家統計局對1992年《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試行方案)》進行重大修改,探索建立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新版本。因而,我國現行的統計制度本質上是源于SNA’93(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李強,2001)。

在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這個大背景下,發展旅游衛星賬戶在我國成為可能。

2.2 江蘇省區域旅游衛星賬戶

2001年在江蘇省旅游局的主持下,開始了旅游衛星賬戶在中國劃時代意義的實踐。2002年9月,工作組完成了《江蘇旅游衛星賬戶體系構建》,系統提出了江蘇區域旅游衛星賬戶的構想。2002年江蘇省旅游局代表李明耀在世界旅游組織召開的國際研討會上宣讀了《關于構建中國江蘇旅游衛星賬戶體系初步設想》的研究成果。這是中國第一次向全世界宣告中國正在進行的區域旅游衛星賬戶的實踐。2003年,江蘇省旅游局委托西安交大簽訂合同,委托其進行區域旅游衛星賬戶研究。2003年9月形成了《江蘇旅游衛星賬戶構成數據機構調查方案》,并報江蘇省統計局審批后實施。同年江蘇省旅游局請江蘇省社會經濟調查隊進行了有關江蘇旅游衛星賬戶結構性抽樣調查。2004年9月在國家旅游局和國家統計局的聯合主持下,江蘇省旅游衛星賬戶通過評審(江蘇省旅游局,2006a;江蘇省旅游局,2006b)。

江蘇省的區域旅游衛星賬戶的研發是在我國還沒有全國旅游衛星賬戶的基礎上進行的。他們能夠依據的資料是世界旅游組織推薦的方法框架,世界上60多個國家建立國家旅游衛星賬戶的經驗,以及加拿大、西班牙、英國少數幾個建立了區域旅游衛星賬戶國家的研究經驗。其重大難點在于,區域旅游衛星賬戶需要在一個開放的區域內研究旅游統計與評估。這也是區域旅游衛星賬戶與國家旅游衛星賬戶的巨大區別。

江蘇省的區域旅游衛星賬戶是中國第一個旅游衛星賬戶的實踐,同時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區域旅游衛星賬戶之一。它為世界提供了一個中國樣本,為中國提供了旅游衛星賬戶的成功示范,為國家旅游衛星賬戶和其他省級區域旅游衛星賬戶的開發提供了經驗。

在此以后,浙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都相應編制了旅游衛星賬戶,分別在區域旅游衛星賬戶的編制方面做了新的嘗試,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區域旅游衛星賬戶在中國的實踐。個別城市,如蘇州、大連、成都、秦皇島等都在嘗試進行城市旅游衛星賬戶的編制。區域和城市旅游衛星賬戶在中國的發展需以后作專門的論述。

旅游衛星賬戶不僅是一種統計制度,更是一種分析方法。在區域旅游衛星賬戶建立之后,如何運用旅游衛星賬戶,如何選擇分析方法成為一個課題。

3 旅游衛星賬戶方法

旅游衛星賬戶的方法簡要地可以從定義群、投入產出模型和衛星賬戶報表來說明。

3.1 定義

旅游衛星賬戶是一種統計制度,它必須以科學的定義系統為基礎。旅游衛星賬戶的定義都是建立在世界旅游組織定義體系的基礎上。世界旅游組織1995年出版了《旅游統計的概念、定義與分類》(Concepts,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for TourismStatistics),系統定義了旅游,并將旅游分為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國內游。

旅游活動包括“人們離開慣常環境并停留在一個地方,連續不超過1年,以休閑、商務和其他目的為目的的活動”,這個定義有四重意思:首先,旅游被定義為一種活動,不是一個產業,這是因為旅游是從需求的角度來定義的;其次,旅游活動需要離開其慣常環境并停留在目的地;再次,旅游活動有個時間限 制,連續不超過1年;最后,旅游不僅包括以休閑為目的的活動,以商務為目的的活動也包括在內。

在這個定義中,慣常環境最難定義,各國也有不同的標準。2002年加拿大和西班牙就此專門成立了工作組,對世界上39個國家的情況進行了調研。他們發現,20個國家以距離作為標準,如加拿大旅行超過80公里才被認為是旅游,澳大利亞是40公里,美國是100公里。有13個國家以訪問頻率作為標準,瑞士和波蘭認為,每周都去一次的地方都屬于慣常環境。6個國家采用其他標準,如提前計劃的旅行就是旅游,或者將過夜客人都認為是旅游者,或者在節假日的出行都被認為是旅游。也有些國家采用了綜合標準,如芬蘭認為,離開慣常居住的50公里,并且不是每周都去的目的地的旅行才是旅游。

我國現有對旅游的標準是,離開慣常居住地10公里,路上花費6小時。

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國內旅游是被普遍認知的定義,這成為組織旅游衛星賬戶的一個依據。同時,在此基礎上,又產生了新的一組定義:國際旅游(International Tourism)、國民旅游(National Tourism)和域內旅游(Intemal Tourism)。國際旅游包括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它用來描繪國際收支平衡情況;國民旅游包括出境旅游和國內旅游,它說明國內居民的旅游活動;域內旅游包括入境旅游和國內旅游,它描繪旅游者在一個區域的總花費。旅游衛星賬戶主要分析域內旅游數據,即國內旅游和入境旅游。出境旅游雖然在衛星賬戶中有反映,但主要是數據形式,沒有形成有意義的經濟分析結論。

3.2 投入產出模型

投入產出模型是一種宏觀經濟分析方法,它是SNA’93的基本框架,同樣是旅游衛星賬戶的基本框架。其基本假設是投入和產出有著平衡關系。

投入表描述不同行業對不同產品的購買行為,就是描述不同產品因消費而在不同行業間的流動。產出表描述不同行業對不同產品的生產行為。

旅游行業的特點是,從消費的角度,旅游企業既向旅游者提品,也向非旅游者提品,如酒店為旅游者提供服務,也為當地居民提供服務;從生產的角度,旅游企業生產旅游產品,其他行業也為旅游者提品。這樣就需要在投入產出表中分門別類地進行匯總。

旅游衛星賬戶中,投入表的數據來自有針對性的旅游消費調查,產出表的數據來自統計部門的商業調查。有了這兩種數據,并在投入產出模型的框架內組織起來,就是旅游衛星賬戶的數據基礎。

3.3 報 表

世界旅游組織的推薦方法框架(TSA:RMF)中的10個表和經合組織手冊中的16個表沒有本質區別。區別大體是三點,第一,經合組織的衛星賬戶沒有入境、出境、國內旅游的分類;第二,經合組織用一張表專門描述旅游者的特點;第三,經合組織的衛星賬戶分別用當前價格和基準價格來描述需求與供給情況。

下面以世界旅游組織推薦的10個表來簡單說明旅游衛星賬戶表間的關系。10個表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以投入產出模型組織需求和供給兩方面的數據。表1到表4從需求的角度分別描述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國內旅游的消費情況,并由表4做域內旅游的匯總;表5從供給的角度描繪旅游業;表6得出旅游衛星賬戶最重要的結論――旅游增加值(Tourism Value Added)。第二部分是旅游衛星賬戶的結論部分,包括表6到表10,分別描述旅游增加值、旅游就業、旅游業固定資產、旅游集團消費(指政府為促銷發展旅游進行的消費)和一些非金錢指標。

TSA:RMF推薦的旅游衛星賬戶10個表的關系如圖2所示。

3.4 核心指標

《旅游衛星賬戶:推薦方法框架》(TSA:RMF)推薦了4個核心經濟指標,域內旅游花費(InternalTourism Consumption)、旅游產業增加值(Value Addedof Tourism Industries,簡稱VATI)、旅游增加值(Tourism Value Added,簡稱TVA)和旅游GDP(Tourism GDP,簡稱TGDP)(OECD,et al,2001)。

域內旅游花費是入境旅游花費和國內旅游花費的總和。旅游對當地國民經濟的貢獻是由域內旅游花費拉動的。因而,這是旅游衛星賬戶首要的核心指標。

另外三個核心指標既相互聯系,又有區別。

旅游行業增加值是所有旅游企業一定期間內創造的增加值的總和。這一數值不去考慮旅游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是提供給了旅游者,還是提供給了非旅游者。提供給非旅游者的產品和服務其實不是旅游產生的增加值。旅游行業的總產出減去中間花費,得到旅游行業增加值。

旅游增加值是指由于域內旅游花費而引起的增加值,它可能是旅游行業創造的,也可能是與旅游相關聯的其他行業創造的。它通過累加所有旅游者消費的產品和服務引發的增加值得到。

旅游行業既向旅游者提品和服務,也向非旅游者提品和服務。旅游者消費的產品和服務被定義為旅游消費品,非旅游者消費的產品和服務被定義為非旅游消費品。旅游領域的復雜性在于,旅游行業既生產旅游消費品,也生產非旅游消費品;旅游者既消費旅游行業生產的旅游消費品,也消費非旅游行業生產的旅游消費品。因而旅游消費對旅游行業產生的GDP有貢獻,對其他行業產生的GDP也會有貢獻。這是旅游統計、旅游貢獻率的評估難于其他行業的原因所在。

旅游GDP可以簡單地解釋為因域內旅游花費而生成的GDP。GDP是一個增加值的概念。它是一個區域內、一定時間段內,所有當地生產者創造的增加值的總和,再加上相應的稅收,減掉政府返還的補貼。從這個定義看出,GDP是由當地的生產者創造的;旅游GDP則是由當地的域內旅游花費創造的。前者是從供給角度衡量GDP,后者則從需求的角度創造了旅游GDP這一新概念。

旅游業增加值、旅游增加值和旅游GDP三者的異同可以總結為表2。

4 旅游衛星賬戶的發展――區域、城市旅游衛星賬戶

從1999年開始,旅游衛星賬戶進入了融合與深化的發展階段。2001年,國家級旅游衛星賬戶方法的融合已經完成。2001年以后,旅游衛星賬戶的發展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方法本身的細化,表現為對信息收集方法、旅游衛星賬戶本身結構的討論;一個是旅游衛星賬戶的區域化,甚至城市化(江蘇省旅游局,2006a;江蘇省旅游局,2006b;浙江省旅游局,2006;潘建民等,2005)。

區域旅游衛星賬戶或者城市旅游衛星賬戶都要著重解決幾個問題:

第一,建立區域或者城市旅游衛星賬戶是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的建立為前提。因為對于衛星賬戶而言,編制旅游業相關的投入產出表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國,大多數省定期編制投入產出表;而在城市一級,大多數城市沒有編制。所以,編制區域或者城市旅游衛星賬戶前需要進行編制的可行性研究。

第二,區域或者城市旅游衛星賬戶的建立,不但要考慮如何為政府爭取資金、爭取政策、管理市場、引導企業服務,更要為地方的旅游業經營者、投資者服務。這就需要在旅游衛星賬戶的內容和結構方面提出適合區域和城市需要的、比國家級旅游衛星賬戶更加靈活的方法和結構,最終形成以旅游衛星賬戶為核心的新的旅游信息體系。

第三,區域或者城市旅游衛星賬戶的設立需要考慮整個旅游信息系統的提升。從統計數據的采集、數據的匯總與分類到衛星賬戶的編制,都要求以旅游衛星賬戶的新方法為基礎,按照其要求進行調整,甚至創新。而旅游衛星賬戶編制完成以后,基于此的經濟分析也會成為旅游研究的重大課題。

5 結 論

國家旅游局和國家統計局已經將國家級旅游衛星賬戶的開發列為近兩年工作的重點,部分省也在開展區域旅游衛星賬戶的實踐。一些城市已經就建立城市旅游衛星賬戶進行了調研。這為旅游衛星賬戶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空間。

篇3

關鍵詞:地方旅游文化;學材;項目教學、地方旅游文化是指在某省或某市歷史上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中具有旅游吸引物的那部分文化,包括當地的歷史、風土人情、民風民俗等人文知識,是導致旅游行為發生的重要因素。教材是體現一定教育理論思想的載體,也是知識、技能的載體,是課程實施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因素。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研究特別是教材的研究相對滯后,導致各學科還缺乏成套的與高職教育發展相適應的能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的教材,“高攀”“低就”現象嚴重。

、地方旅游歷史文化教材建設的必要性眾所周知,旅游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它們是吸引人們產生旅游行為的重要因素,但其中的自然資源如果沒有文化內涵,只是純自然景觀,是難以成為現實的旅游資源的。德國學者李凱爾德指出:價值是文化對象所固有的,因此我們把文化對象稱為財富,以便使富有價值的現實同那不具有任何現實性并且可以撇開現實性的價值本身區別開來,自然現象不能當成財富,因其與價值沒有聯系。中國的旅游資源在國外游客看來,主要是其獨特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在吸引他們,根據有關統計:21.9%的國外旅客是為了游覽中國的名勝古跡,50.9%的旅客是對中國人民的社會方式、生活習俗、文化事業、倫理道德感興趣。因此,加強地方旅游文化研究,建設地方旅游文化教材已成為高職旅游專業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完善學生知識體系的需要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孕育不同的歷史文化,地域性是其歷史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旅游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失去地方歷史文化知識,旅游專業學生的知識體系就是一個有著明顯缺陷的體系。由于課程和教材體系的局限,決定了學生知識體系的局限。全國統編旅游教材就其內容而言,是針對整個旅游行業所應有的通用知識,但缺乏地方旅游歷史文化知識,從知識體系角度而言,學生的知識體系是有相當局限的,而旅游資源的地域性特點更是決定了學生知識體系中不能缺乏地方的歷史文化知識。

(二)滿足學生未來職業工作的需要高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為地方經濟服務的高技能應用性人才。不論是導游、飯店管理還是客房服務、旅游管理等方向,學生就業主要是在本地,因此,地方旅游文化知識理應成為其知識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即使今后人才流動頻繁,但對服務地歷史文化的學習與掌握仍不可忽視。因此,把地方旅游文化教材作為旅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彰顯學校特色的需要

特色教材的建設是實現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載體。旅游業的特色是本土特性明顯,沒有本土的教材,要培養本土的人才也是無米之炊。當今,高職旅游教育所用教材多數為面向21世紀高職高專系列教材,這種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缺少本土特色或與本土旅游概況聯系不緊密,以致本土適應性不強。

加強教材本土適應性改革應該突出本土旅游資源的特點、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增強本土旅游的案例教學,以便提升本土旅游的服務層次和水平(四進教,\'i專業化發晨的需要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旅游業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如果教師還在根據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那么,學生必然無法適應新的環境。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新的旅游景點,新的旅游方式的不斷涌現,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才能保證自己所教的學生在未來的實習和T作中,有更強的競爭優勢。因此,通過編寫地主旅游文化教材,迫使教師到旅游企業去掛職或參與他們的管理和決策,去有關政府機構了解方針政策及地方的經濟發展狀況。這些舉措的實施有利于教師開闊視野,提高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使教師快速成長。

二、學材理論及其發展

“學材”是廣義的教學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教科書相比,它是用于“直接幫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材料。教科書“學材化”問題是與“學材”概念的提出密切相關的?!皩W材”概念最早由日本的教科書研究中心提出。在其《關于教科書的內容和版式的改革》的研究報告中,教科書研究中心提出了變教科書為學生“學材”的建議。這一建議在1987年被當時“文部大臣咨詢機構臨時教育審議會”接受,“學材”這一概念也被寫入了教育改革第三次審議報告之中。“學材”這一概念一經提出,便引起我國學者廣泛關注。沈曉敏(2001)首先對日本在教科書“學材化”研究方面的成果進行了系統地介紹,使“學材”這一概念為我國學術界所知。鐘啟泉(1989)提出在新的信息技術時代,教科書要發生轉型,從歷來的“作為教學之用的主要教材”轉型為“作為學生之用的主要教材”,簡言之,就是從“教材”轉型為“學材”。有學者認為從“教材”到“學材”不是簡單的概念置換,而是標志著新的教學觀的確立。

從世界范圍來看,隨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多爾的后現代課程觀和派納的存在體驗課程理論逐漸被教育界所接受,現代教材的功能正由教的方面向“學材化”研究的方面轉化。國外有學者把課程觀的轉變概括為六條,其中第六條是“從突出教師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向突出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的轉變”。許多新編教材不僅把教科書當24高等職業教育成學習的資源,還強調教科書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工具,多數教科書都把教學內容和學習過程結合起來進行編寫,使課本成為學習的指南。由此可見,教科書的“學材化”是世界性的課程教材發展趨勢,是任何國家的教材改革必須遵循的規律。

高職學材建設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的發展”,即從學生的T作和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和反思;突學生的職業活動,讓學生通過在T作情境中的經驗性學習,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習的過程成為與客觀世界、他人、自我進行對話和交往的過程,成為實現自身價值和體現自身人格的過程,使學習成為創造世界、探索自我、結交伙伴的三位一體的對話性實踐,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止確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即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

三、學材視角下的高職地方旅游文化建設(一)參與主體多元化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高職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的背景下,邀請企業職業人來共同編寫作為教學主要內容的高職教材就是一條高職教材改革的必經之路。高職院校的教師,大部分都是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的專職教師,雖然有著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但對企業實際和行業特點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實際動手能力和行業、企業的專家有一定的距離,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教材建設向縱深的發展。因此,吸引行業專家參與教材建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由于高職教育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業特點,地方旅游文化教材全國統一編寫的可能性很小,而一校獨編寫義往往不夠全。因此,邀請企業職業人參與教材的編寫就可以把企業最需要的技能要求編寫到教材中,充分體現職業特色。通過職業人的參與,可以避免學校教師在實踐經驗上不夠豐富的弊端,可以讓我們的職業教育緊跟職業發展的最新動態。

(二)材料來多樣化

從旅游發生學角度而言,旅游行為產生的直接原因既有人類“遠方崇拜”的天性問題,也有人們“換換環境”和獵奇的心理因素問題,遠方世界必須有不同于本土的風土人情、生活氛圍,才能導致人們對它的憧憬、遐想和行動。因此。地方旅游歷史文化教材在內容選取上,必須充分發掘具有濃郁地域色彩的地方文化知識,包括地方歷史、地理、經濟、文學、藝術、宗教、建筑、物產等內容。l大j此,要充分挖掘地方歷史文化典籍、詩賦、歷史故事、民間傳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注意反映生產與社會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做到有創見性、針對性和科學性,使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價值。兼職教師、講座(客座)教師,開展名師講學、授課或作報告。

(四)社會和謇庭應加強對大學生網絡創業的關注和支持政府部門應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倡導和弘揚創業型的社會文化,在全社會營造一種支持創業、尊重創業、創業光榮的良好氛圍和輿論環境。家庭樹立對大學生創業尤其是網絡創業的正確認識,摒棄創業不如就業、網絡創業虛擬不可靠等狹隘觀念,充分認識到網絡創業本身也是一種就業,尊重大學生的個人選擇,理解、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從事網絡創業活動,為大學生網絡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

在高職院校實施創業教育,要結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堅持以素質為基礎、能力為本位,將創業教育滲透于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全程,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和能力必須完善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構建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增設創業教育課程才能為創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撐,以實現立體化綜合實施創業教育,提高學生創業素質和能力,實現職業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

篇4

背景故事:語言——永遠做不完的生意

自古以來,“說”是從事某類職業者的看家本領。細數一下,無論是古代的媒婆、說書人,還是現代的相聲大師、小品專業戶,無疑都“能說會道”,甚至以此項專長成為名家。

近些年,大眾對語言的關注度早已超出了我們原有的認識局限,語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說話”成了越來越多的行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導游裘琪就是其中的一位。裘琪從事導游工作已二十余年,有著豐富的行業經驗,熟練掌握印尼語的他一年要帶50個團,平均有1000人左右。記者采訪時,正趕上裘琪帶著他的印尼團在北京參觀秀水街。因為外國游客大多都懷著一顆好奇的心來游覽中國,因此帶游客來秀水街不僅是購物那么簡單,裘琪主要的任務是耐心地向游客介紹秀水街的歷史、特點及其發展創辦的全過程。憑借多年的導游經驗,裘琪會對不同國家游客的興趣愛好加以區分,并據此對游客提供不一樣的語言服務。他向記者總結道:“做好導游,外語流利只是基礎,語言服務的質量更為重要,想讓客人回頭,還得盡心服務、用心表達?!?/p>

“語言”中的商機,不僅體現在旅游行業,時下越來越多的翻譯機構、語言培訓學校等在“掘金”時,無不在大打“語言”牌。此外,在信息產業不斷創新的今天,更有許多用心的商家將語言與科技相結合,將高科技的“語言”商品推向市場,科大訊飛公司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該公司研究的手機語音軟件就能很好地實現人“機”交流。據了解,目前國內語音領域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百億元,如此大的蛋糕不禁讓商家垂涎。隨著溝通方式的不斷更新,溝通的需求也會不斷增大,而這巨大的需求便是生產力。不得不說,語言真的是一門永遠都做不完的生意。

嘉賓觀點

觀點1:語言是一種永遠都賣不完的商品

賀宏志:“語言是一種商品”的提法盡管聽起來新鮮,但實際追溯起來卻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從早期演藝界的擺攤說相聲到曲藝表演等,都需要依托語言來博得觀眾的掌聲。如今,語言作為商品來銷售早已不再局限于原有范圍,其覆蓋面非常廣泛,許多行業都被包括其中。北京語言產業研究中心把用語言做生意的行業歸納為以下幾個主要業態:第一,語言培訓業;第二,語言出版業;第三,語言翻譯業;第四,語言文字處理信息產業;第五,語言藝術產業;第六,語言康復產業;第七,語言創意產業;第八,語言會展產業;第九,語言能力測評產業。

觀點2:語言產品創造文化商機

朱煦:語言是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充分溝通的必要橋梁,語言的價值在服務中體現。以我們熟知的導游行業為例,從表面看,導游的語言服務是把一種國家的語言翻譯成另一種國家的語言,而所產生的價值卻遠遠超越了翻譯的價值。因為這不僅僅是語言的國別轉換,同時也是文化價值的傳遞,它把一種文化信息翻譯成為另一種文化信息,在此過程中語言更深層次的價值便增加了。又如語言門類的演出,如果把其放在旅游演出中,其所創造的商業價值遠遠大于我們日常司空見慣的普通演出。旅游項下的演出在創造高票價的同時,也向外界傳遞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此外,語言作為最生動且又單一的交流媒介之一,在增進人們相互了解的同時,還會刺激一定的需求,形成強大的生產力,比如蓬勃發展的相聲市場,早已跨越了10塊錢票價的低點,有的票價甚至達到上千元。由此可見,演出拉動的不僅僅是門票經濟,同時也為語言產品帶來了文化商機。

觀點3:北京發展語言經濟的優勢

賀宏志:北京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開放的程度已然很高,且在建設世界城市的道路上開放的力度會不斷加大??傮w來說,北京的語言資源是非常豐富的。

首先,中國的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基礎,同時北京作為首都又是國家語言政策的發源地。這為首都擁有豐富的語言資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北京作為開放的國際大都市,吸引了許多國外友人進駐北京,這其中包括外資機構、國外駐京辦事處、大使館等,這無疑在原有基礎上又進一步豐富了北京的語言資源。再次,北京發達的信息技術產業為首都發展語言經濟平添異彩。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大量的信息,這其中有80%都是語言信息,這些信息都有待于信息技術來處理,而信息產業的發達恰恰能夠很好地完成這項任務。

綜上所述,北京發展語言經濟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是國內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

觀點4:語言服務無處不在

篇5

關鍵詞: 涉外旅游專業 培養模式 學生就業

世界旅游組織1997年10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中國將接待1.37億游客,但只有0.4億游客能享受專業的服務。因為涉外旅游專業人才非常缺少,具有國際管理水平和文化底蘊的人才更少。高職涉外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顯得格外重要。我們要加強高職涉外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讓學生擁有精湛的記憶和專業的技能,做好就職準備。

一、高職涉外旅游專業學生的現狀

涉外旅游專業學生大多性格熱情、活潑開朗、好動、善攀談,對理論知識缺少興趣。但是,教師要培養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加強英語及小語種訓練,才能培養成為需要的優秀人才。教師要發揮他們的綜合能力、活動能力、協調能力、交際能力、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實現全科學習成績提高和專業素養提升。

二、當前高職涉外旅游專業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夠深刻。

我國社會文化一直輕視技能型人才和職業教育,很多家長對旅游專業的認識存在偏頗,覺得旅游行業如曇花一現,吃的是青春飯。就讀這個專業的學生覺得從事基層服務工作,身份不高,地位低。

2.師資力量薄弱。

旅游專業的發展在我國時間不長,又是邊緣學科,學科深度發展不夠,師資力量薄弱。專業教師缺乏經驗,側重書本知識講解,還有的教師半路轉行過來,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旅游專業教育和旅游工作經驗。從教學模式來說,受到舊的教育思維束縛,沒有操作性強的專業能力學習,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3.重視理論輕視實踐。

涉外旅游專業課程設置理論課程多,實踐課程少。教師重視講解理論知識,職業工作要求學生做。很多高職學校都設置了模擬實訓室,給學生操練一個學期或者一年,但是因為設施投入等問題,設備落后于生產實際,所以學生有重視理論學習輕視實踐的嫌疑。

4.重視考證輕視質量。

國家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以來,很多高職學生喜歡考助理酒店管理師、導游資格證、酒店服務員資格證等,成為潮流。一些地方鑒定部門標準低,讓學生重視考證,輕視質量,學生缺少真的才學,這樣就業率就低。

三、高職涉外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高職院校教師必須重視全身心投入職教市場,重視培養涉外旅游專業人才,不斷探索涉外旅游專業模式,尋找發展路徑。

1.重視師資建設,改進教學方法。

學??梢詫嵭泄潭◢徫缓土鲃訊徫唤Y合的辦法,專職和兼職的辦法,面向社會招聘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學歷教育中,鼓勵中青年教師攻讀本專業碩士以上學位,讓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拓展知識面,提升理論水平。同時,教師為提高實踐能力,定期到涉外旅游企業實習,并積極從企業選調、選聘優秀的技能人員充實教師隊伍,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滲透和指導。結合高職涉外旅游專業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積極使用案例教學法、情境創設法、課堂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手段等,引導學生對旅游現象和案例進行思考和討論,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讓學生接受實踐的考量。

高職涉外旅游專業實踐性很強,學生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具備好的中西文化素養,熟練運用英語及小語種能力,掌握涉外旅游企業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大量能調動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訓課。學生在輪崗中定位服務人員職業道德、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體會角色的內涵。教師帶領學生在理論――實踐――理論的多次反復中,逐漸強化學生操作能力。

3.在實際工作中提升學生的審美創新才能。

旅游活動是審美的享受,也是文化含量高的審美消費。教師要重視旅游線路設計、旅游景點參觀、賓館房間布置等,重視文化特征顯示,重視服務員的言行舉止、服務態度和服務能力給人的審美享受,讓旅游者難以忘懷。涉外旅游服務是心理學知識具體運用的專業,要滿足顧客心理需求,重視管理員和服務員的審美修養,重視管理學和心理學知識的運用,提高服務檔次和水準,給顧客留下美好的審美體驗和感受。

4.在能力培養中提升綜合素質。

人的素質有知識和能力。涉外旅游專業人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高,要求學生有管理、組織、應變、創新、交際、語言等靈活運用能力。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可以開展社團活動,發揮社團作用,有針對性、有計劃地開展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重視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教師可以開展技能活動月活動,重視將專業知識學習融入文化活動中,展示學生的專業能力,在快樂學習中提升教師能力和水平,發揮創造性,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5.拓展思路,安排好就業工作。

我國涉外旅游管理人才中高級管理人才缺乏。教師根據當前就業形勢,找準高職教育和市場的切合點,多渠道為學生做好就業安置工作。學校和企業可以聯合辦學,對學生實行訂單培養,簽訂培養協議,制訂培養計劃,選拔學校學生,開展實習實訓,進行考核上崗等教育教學活動,實現校企共同參與、協調協作、優勢互補的人才培養模式,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教師在安置過程中可以主動收集就業信息,了解就業形式,開展就業講座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招聘活動。此外,教師可以主動與用人單位建立聯系,簽訂就業合同。通過實習等單位對學生進行長時間考量后,不管從職業道德、專業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都有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擇業,利用家長親戚的關系,多渠道獲取就業機會,對工作能力強、有經濟條件的學生,學校可以鼓勵其當老板,開辦旅行社、旅游公司或者到國外工作等。

總之,我們要根據行業需求培養專業的涉外旅游人才,優化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篇6

一、旅游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以“審美和愉悅”作為核心的旅游日益成為人類發展和享受需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數據顯示,世界旅游業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和世界工業的增長速度(表1)。

在經濟活動中,各產業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復雜的和密切的技術經濟聯系。這種技術聯系被稱為產業關聯。由于這種關聯關系,各產業得以在經濟活動中互相依存和互動發展。產業關聯的方式可以分為前向關聯關系、后向關聯關系和環向關聯關系。旅游業具有廣泛的關聯關系,能為工業、農業、建筑業、保險業等提供巨大的市場,帶動和促進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房地產業、對外貿易、餐飲業、文化娛樂業等各行各業的發展。因此,旅游業對經濟的溢出效應遠遠高于其他行業。

據世界旅游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旅游業每直接收入1元,相關行業的收入就增加4.3元。旅游業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在很多國家達到10%以上。根據國際經驗,旅游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員,全社會就能增加5個間接就業機會。世界旅游理事會于1992年預測的旅游業就業乘數在2.4~3之間(表2)。

1、中國旅游產業發展前景。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2013年以前前往中國的商務休閑旅游者每年將以22%的驚人比例增長。到2020年中國接待國際旅游者人數將達到13710萬人次,超過美、法、西班牙等老牌旅游發達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客源接納國,占世界旅游市場的份額也將從目前的不到3%(按入境人數2500萬口徑計算)提高到8.6%。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綜合國力提高,旅游產業的基礎和旅游供給能力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基本具備了成為世界旅游大國的條件。在制定“十五”計劃和2015年跨世紀發展規劃中,中國有24個?。ㄊ袇^)把旅游業作為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和重點產業。WTTC研究報告顯示,到2010年中國旅游行業就業人數將達1900萬人,新增550多萬個就業崗位。預計到2020年中國旅游業總收入將超過3.3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8%,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2、安徽旅游產業的區位優勢。區位為某一主體或事物所占據的場所,具體可標識為一定的空間坐標,經濟區位則是某一經濟主體為其社會經濟活動所占據的場所,而城市經濟活動所占據的場所為城市區位。在經濟空間系統中,區位概念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在一定的經濟系統中,由于社會經濟活動的相互依存,資源空間布局的非均勻性和分工與交易的地域性等特征,各空間位置具有不同的市場約束、成本約束、資源約束、技術約束,從而具有不同的經濟利益。在這一意義上,經濟區位則更多地強調由地理坐標(空間位置)所標識的經濟利益差別。

從旅游資源的區位分布來看,安徽地處華東地區,氣候適宜。中國經濟發展當中有三個區域是全國和世界關注的,就是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安徽所處的地理位置是與長三角無縫對接,又是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間地帶,這種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安徽旅游資源豐富,人杰地靈,徽州文化更是享譽國內外。這里還有名山圣水,“兩山一湖”。

二、安徽旅游產業實證分析

1、數據分析。表3列出了1999~2005年安徽旅游總收入、旅游外匯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從圖1可以看出1999~2005年安徽旅游總收入、旅游外匯收入和同期GDP增長趨勢??梢钥闯?,GDP呈現穩步上升趨勢,發展狀態良好。旅游總收入、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可分為兩個階段:1999~2002年期間緩慢增長,而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響,旅游收入迅速下降,呈現負增長;2003~2005年期間又得到恢復,并且較快增長。

2、計量模型分析。運用計量經濟學原理,建立以旅游總收入為解釋變量,GDP為被解釋變量的線性回歸模型,其形式如下:

Yt=a+bXt+c(1)

其中,Yt為t年安徽的GDP,Xt為t年安徽旅游總收入,a為常數,b為系數,c為誤差項。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對樣本期間安徽GDP和旅游總收入的時間序列進行回歸,估計出反映安徽旅游總收入對GDP的影響度系數b。用表2數據(剔除2003年數據),通過最小二乘法估計回歸結果。

從結果可以看出R-squared為0.938011,方程的擬合度很好,p值很小,檢驗通過。根據結果,得出回歸方程式為:

Y=615.4624+15.351X

T=8.698218

R^2=0.938011F=20.12799

D?W=2.047P=0.003

旅游外匯收入系數說明,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旅游總收入每增加1億元將使國內生產總值增加15.351億元人民幣。這是由于旅游產業廣泛的關聯度,產生了顯著的溢出效應,因而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

三、政策建議

實證分析表明,旅游總收入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顯著。旅游業通過產業關聯,產生溢出效應,帶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因此,通過大力發展旅游業,可以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1、做好“徽文化”,保護古跡歷史原貌。突出景點的歷史文化遺產特色,避免人文景觀對歷史景觀的破壞,使人文景觀建設與歷史古跡和諧共存。

篇7

1旅游公共信息服務

隨著旅游信息化的發展,近幾年來,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在政府部門旅游工作報告中頻繁出現,且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各地先后建立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2010年9月,由桂林市旅游局與多家信息企業合作建立的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正式啟動;2011年9月,泉州市旅游局、清源山風景區管委會及福建移動泉州分公司共同建立的旅游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正式啟用。2011年12月,《中國旅游公共服務“十二五”專項規劃》正式頒布,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作為中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建設中的第一條建設任務。各地對于旅游公共服務建設的關注愈加提高,紛紛提出了建設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的任務。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2012年1月頒布的《北京市旅游環境與公共服務體系三年建設指導意見》把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作為2012年至2014年北京市旅游環境與公共服務三年建設內容和任務之一。雖然政府對于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的關注度和重視度很高,但到目前為止,我國只有少數學者對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進行過探討。吳露嵐等分析了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1];李爽等以廈門市為例,闡述了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系統建設[2];徐莉分析了青島市旅游公共服務系統信息化建設情況[3]??梢姡瑢W界對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的研究十分匱乏。

1.1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的概念及內容

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是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部分,是指為滿足游客對旅游目的地旅游基本信息、旅游產品促銷信息、旅游安全信息、公共環境等相關信息服務的需要,及時將開發加工好的信息產品以游客便捷的形式傳遞給相關旅游者[4]。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實現了旅游供給者和旅游需求者之間的對接,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旅游發展。從供給角度看,行政管理、旅游企業等相關部門通過旅游政務網、旅游企業門戶網站等網絡,旅游咨詢服務中心等咨詢設施,以及交通引導、接待設施標識等各種旅游標示,提供旅游公共信息服務,促使潛在的旅游者轉化為現實的旅游者,而且延長旅游者的旅游時間以及增強旅游者的旅游體驗,此外,通過對旅游結束后信息的分析,不僅提高旅游者的滿意度,而且改進旅游目的地的服務。從需求角度看,旅游活動異地性的特點,決定了旅游者對旅游信息的需求貫穿旅游活動的全過程。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涵蓋的旅游網絡信息服務、旅游信息咨詢服務、旅游解說系統服務等恰好滿足了旅游者對旅游信息的需求。

1.2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的發展現狀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各地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已初步建立,紛紛建立了旅游政務網、旅游信息網和旅游海外網站,增設了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旅游信息亭以及旅游信息觸摸查詢一體機,開通了旅游服務熱線。但與高速發展的旅游業相比,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的建設還存在以下不足:

1.2.1旅游公共信息服務信息化程度低,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旅游網站的建立在工作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信息化程度低,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從政府到各景區(點)的官方旅游網站,主要以旅游新聞和介紹旅游景區(點)的傳統媒體功能為主,旅游網站的專業性不強,行業特點不突出,功能單一,缺乏特色和互動。旅游信息化、標準化、數字化相對滯后,大部分旅游企業沒有形成網絡經營,不能很好地滿足旅游者自助游、自駕游的需求。

1.2.2旅游公共信息服務資源整理力度差,數據共享程度低。旅游行政部門以及旅游行業協會、旅游企業等在建立自己的旅游信息網時各系統自成體系,各旅游網站的建設沒有相同的設計思路,并且向旅游者提供信息時沒有注意整體效果,這不僅導致相互之間信息渠道不暢,極大限制了旅游信息資源的共享,而且也不方便信息的查找。此外,在已開發的旅游信息資源中,不注重網站信息的時效性,“靜止”的信息多,不斷更新的信息少。

1.2.3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內容及服務方式單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建設已經舉得了一定的成績:一是建立網絡信息系統,以最直觀的方式為大眾提供各種出游信息;二是建立信息咨詢系統,如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和旅游咨詢熱線等等,為游客提供面對面近距離的服務等;第三,建立解說引導系統,實現交通、接待的引導,以及環境解說。但是我國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存在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單一等問題。英國的旅游信息中心免費提供至少上百種旅游單頁或折頁信息,內容涉及旅游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國的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提供24小時多種語言的電話咨詢服務,并根據每個月的特殊盛事、體育賽事和文化活動更新咨詢服務中心的電視節目。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咨詢服務中心還為殘障人士提供專門的信息咨詢服務。美國國家公園充分利用高科技,建立并適時更新數據庫,為游客選擇出行時間、準備出游裝備等提供詳實的參考信息。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旅游者和公眾會對旅游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不斷創新、升級,以適應旅游業的發展和游客的需求。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的深刻變革,為我國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

2智慧旅游

2.1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是通過“智慧”的旅游管理平臺,利用全國各地的旅游資源,借助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實現旅游的集約化、智能化、統一化的管理,提高國家對分散的旅游資源管理的決策能力,擴大旅游產業所涉及的服務業領域,以旅游業為主導,帶動“行、游、住、食、購、娛”相關產業聯動式的發展;利用物聯網技術,在各類旅游資源中敷設多種類型的傳感設備,用于感知旅游資源的ID、屬性、狀態、位置等各類信息,形成智慧旅游感知體系的神經末梢;采用最先進的無線傳感自組網絡技術,與互聯網結合,用于傳遞各類感知或控制信息,形成智慧旅游感知體系的傳入/傳出神經網絡;結合GIS技術、信息資源整合技術與商業智能技術,整合各類感知信息,進行數據分析等加工再利用過程,形成智慧旅游感知體系的大腦[5]?!爸腔勐糜巍苯枇Α叭W融合”發展契機,實現了“旅游服務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營銷的智慧”。該體系讓游客在旅游信息獲取、旅游計劃決策、旅游產品預訂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顧評價旅游的整個過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帶來的全新服務體驗;通過及時準確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動信息和旅游企業的經營信息,實現與公安、交通、工商、衛生、質檢等部門形成信息共享和協作聯動,完成傳統旅游管理方式向現代管理方式轉變;通過旅游輿情監控和數據分析,挖掘旅游熱點和游客興趣點,引導旅游企業策劃對應的旅游產品,制定對應的營銷主題,從而推動旅游行業的產品創新和營銷創新。

2.2智慧旅游的推廣完善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務

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是滿足旅游者旅游前、旅游中以及旅游后的信息需求的一項服務,而智慧旅游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主要包括導航、導游、導覽和導購四個基本功能,兩者在服務游客信息需求方面目標一致。但現階段,我國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智慧旅游的出現,將景區、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相關產業的信息資源整合到一起,打造一個統一的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臺和旅游資源數據庫,彌補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務信息化程度低、資源利用不充分、服務內容及服務方式單一等問題。智慧旅游的推廣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務:

1)建立了完善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與咨詢系統,旅游咨詢作用愈加強大,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形式多樣化。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與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游客互動體驗為中心,以一體化的行業信息管理為保障,使旅游公共信息全面性、整合性增強;以應用信息技術強化旅游服務業的特色優勢,實現自動化服務、柔性化服務、定制式服務,提升服務的準確性、及時性和針對性;以“三網”為媒介,為各類旅游者提供全景式、全天候、個性化的導航、導游、導覽和導購等智慧型旅游服務,使得信息查詢的便捷性、多樣性增強,隨時隨地完成旅游咨詢。

2)滿足旅游體驗的個性需求。通過近幾年的建設,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目的地資訊網站、目的地移動門戶、旅游服務熱線、旅游咨詢中心等標準化旅游信息服務設施的建立使得信息服務能力顯著加強,游客對旅游目的地信息的基礎需求得到一定的保障。隨著生產生活的發展,在線旅游、郵輪游艇旅游、房車旅游、自駕車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正在快速發展,雖然旅游消費的內容還是傳統的吃住行游購娛,但是自助游比例增加,游客的個性化需求不斷增加。旅游業如何去滿足這部分新興需求,同樣離不開自身的現代化,從技術層面說,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實現“智慧旅游”。智慧旅游將是從傳統的旅游消費方式向現代的旅游消費方式轉變的“推手”,同時也是現代旅游者個性化需求的產物。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的普及,使得旅游者更偏向于使用這些個性化、超便攜性媒介,實現隨時隨地上網、隨時隨地查詢。當4G時代到來的時候,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或者其他目前還未知的超便攜終端,其普及程度將非常高,屆時,游客通過這些媒介滿足旅游公共信息需求的要求更大。旅游者通過智慧旅游系統的終端工具,完成網上旅游咨詢服務,如查詢觀光信息、網上預約和網上淘寶服務,還可以訂制私人旅游線路,合理安排個人日程,最大化地利用旅游時間,滿足游客個性需求。旅游景區的智慧化運用,也將提供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旅游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性消費,如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導游講解語種、講解風格、講解深度等,旅游者借助虛擬輔助系統能夠全面、直觀、深入地進行旅游體驗。旅游者與智慧景區系統不斷地進行信息互動,進而使景區服務形式和消費內容不斷創新,旅游者每次到來都有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從而樂于重復消費。

2.3提升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管理水平

智慧旅游將實現傳統旅游管理方式向現代管理方式轉變。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動信息和旅游企業的經營信息,實現旅游行業監管從傳統的被動處理、事后管理向過程管理和實時管理轉變。智慧旅游將通過與公安、交通、工商、衛生、質檢等部門形成信息共享和協作聯動,結合旅游信息數據形成旅游預測預警機制,提高應急管理能力,保障旅游安全。實現對旅游投訴以及旅游質量問題的有效處理,維護旅游市場秩序。智慧旅游依托信息技術,主動獲取游客信息,形成游客數據積累和分析體系,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變化、意見建議以及旅游企業的相關信息,實現科學決策和科學管理。智慧旅游還鼓勵和支持旅游企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改善經營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產品和服務競爭力,增強游客、旅游資源、旅游企業和旅游主管部門之間的互動,高效整合旅游資源,推動旅游產業整體發展。

3浙江省智慧旅游開展的情況

2011年7月,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正式提出,旅游業要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戰略部署,走在我國現代服務業信息化進程的前沿,爭取用10年時間,在我國初步實現“智慧旅游”。為了實現傳統旅游管理方式向現代管理方式轉變,各地紛紛開始規劃智慧旅游建設方案。2011年歲末,浙江省12301旅游服務熱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會在杭州召開。浙江省旅游部門在此次會議上提出,將用兩年時間,建設覆蓋全省的旅游咨詢網絡,實現游前咨詢顧問、游中實時求助、游后投訴受理,全面提升浙江旅游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浙江正以智慧旅游為抓手,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務水平,推動旅游業加快建設成為現代服務業。浙江多個市縣正以信息技術引領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智慧旅游”建設可謂百花爭艷。浙江作為旅游發展的大省,在智慧旅游的推動下,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3.1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提供的途徑越來越多在浙江,智慧旅游的推廣豐富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提供的途徑。2011年,象山縣旅游部門提出了“一部手機帶你玩轉象山”的口號,“ITravels象山”手機導航目前已正式上線運行,該導航軟件可在游客的智能手機上通過多媒體方式展示旅游目的地一切信息,為游客提供導覽、導游、導航等服務,并實時更新象山旅游的動態新聞和旅游信息。除此之外象山正深入開展智慧旅游建設,游客來這里不用再翻地圖,只要通過手機就能了解如何坐車最方便、哪里的菜最合口味,全面獲得免費旅游服務。杭州“智慧旅游”已經初具雛形,近百臺旅游信息觸摸屏早已在全市四星級以上酒店、旅游咨詢中心等地“上崗”。觸摸屏可與游客實時互動,比現在提供的靜態信息更人性化、個性化。2011年10月,溫州推出旅游目的地資訊網,并聯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開發旅游信息查詢觸摸屏;借助手機終端,和中國聯通開發了“樂游游”溫州智慧導游軟件,和中國電信開發了“溫旅通”移動旅游信息服務平臺。

3.2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提供的便捷性越來越強舟山、奉化打造的無線網絡覆蓋,使得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提供越來越便捷。目前,普陀山和朱家尖已完成了“無線城市”的試點建設工作,無線城市的建成,將為這些游客和商務人士在普陀區的所有景區,提供更為便捷而且完全免費的上網服務。奉化將實現主要景區、飯店、車站等公共場所無線寬帶全覆蓋,游客只需帶著一部普通智能手機就可以實現導游、導航、導購、導覽?!叭W”融合下的智慧旅游,不僅使得游客獲取旅游公共信息的便捷性增強,而且也使游客實現旅游的便捷性增強。慈溪依托旅游商務官網的建設推進,搭建的智慧旅游平臺,為散客提供游程預訂、行程定制、在線支付、查詢等旅游信息服務。鄞州區率先在全省推出游客招徠政策網絡系統,長三角200多家旅行社來鄞游客統計數據實現共享。各旅游景區(點)普遍建立自動檢票系統,絕大部分星級飯店推出網上預訂系統,中國國旅等旅行社增加網上旅游預訂業務。旅游企業推出“旅游百寶堂”等欄目,在網上提供航班、氣象、地圖等服務信息,逐步實現景區門票、飯店、旅游線路等旅游產品的網上預訂和網上交易功能。

3.3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提供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在智慧旅游的帶動下,浙江省在發展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建設時不再僅僅局限于提供傳統的導航服務,而是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豐富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的內容。奉化制作了溪口-滕頭景區三維可視化虛擬游系統,用手機掃描一下宣傳手冊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看到景點的視頻介紹。此外,2012年春節起,奉化又以大佛景區為試點,開通了視頻導游。不僅如此,未來幾年內,奉化將開發五個旅游公共信息服務系統,包括自助導游講解系統、城市自助導覽系統、網絡虛擬旅游系統、游客招徠系統、旅游投訴和評價系統。鄞州開展“E起旅游”行動,建成首個以“視頻導游”為主要特色的旅游資訊推廣平臺,在景區(點)介紹的過程中運用二維、三維等科技手段,由區到點進行層層詳盡介紹,并以“游”為主線,向吃、住、行、購、娛等方面延伸,為游客提供一條龍網上服務。象山的手機導航能夠展示旅游目的地一切信息,為游客提供導覽、導游、導航等服務,并實時更新象山旅游的動態新聞和旅游信息。

篇8

平遙和麗江是1997年中國第一批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城,其后兩座古城的旅游發展紅紅火火(表1),成為學者研究的典型案例。本文主要是對兩座古城旅游發展中政府行為進行比較,總結它們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不足,這有利于政府指導古城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對其他旅游地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世界旅游組織研究報告認為,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政府至少應履行立法、規劃、協調與投資四方面的職能。盡管目前已經有研究開始關注旅游業中政府行為,但是對其研究內容較為分散,主要是從宏觀上確定政府在旅游發展中的角色[1]、職能與作用[2]等。不少研究者對政府在地方旅游發展中應承擔的責任給予較多的關注,并在指導實踐方面提出了一些較好的建議與意見,但是對政府行為實施后的效果卻沒有進行持續的關注,缺乏對政府行為是否達到理想效果的監督和評判。

資料來源說明:平遙旅游局和麗江政務..根據有關資料整理。

二、政府行為的具體表現

(一)保護規劃方面:

1996年,為申報世界遺產,平遙當地政府編制了《平遙古城保護規劃》,為古城的保護提供了一定依據。之后又陸續通過了《平遙古城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關于加強平遙古城內房屋建筑和歷史街區保護的若干規定》等,為其保護規劃提供了依據和有力的保障。

麗江當地政府在登錄世界遺產名錄之前,就已引起重視,1983年制定了《麗江縣城總體規劃》,首次明確了保護古城的方略。尤其1994年《云南省麗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條例》的制定為中國古城保護法制建設進行了勇敢的探索,不僅通過“麗江古城維護費” 和“分級保護”來建立古城房屋保護制度,還通過宣傳教育、研究交流對傳統的納西族語言、服飾、東巴文化、樂舞等非物質文化進行搶救和傳承,對房主修護房屋實行鼓勵補助的措施。

在意識層面上,兩座古城的當地政府都能很好地認識到古城的保護與利用之間有著互相制約的關系,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條例以及規劃指導戰略,將保護古城形成人們的行為規范準則。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上,麗江當地政府對古城的保護行動得更早,制定了更全面、可行的操作方法,包括非物質文化類的東巴文化、樂舞等內容,而平遙當地政府確定保護內容更多的是在建筑、民居、街區等可見的、物質實體。

(二)管理經營方面:

2002年平遙地方政府和旅游局牽頭成立了古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與旅游局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公司領導分別由主管旅游的副縣長和旅游局長擔任,負責古城保護、新城建設、旅游開發與經營。因此,當地政府具有保護與經營雙重管理目標,其體制設計之初就非常強調經濟功能,而古城遺產保護的公共目標就比較容易被當地政府忽視或回避。2004―2006年連續三年城墻坍塌,社會廣泛關注,但當地政府的修繕工作卻遲遲不見進展,足見政府的古城保護工作不到位。另外,平遙政府擁有較高的決策權,又缺乏相應的監督體制,某些領導為謀私利的尋租行為產生,嚴重影響了平遙的旅游資源質量和旅游形象。

麗江古城旅游區由“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委員會”(后更名為“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直接統一管理,主要負責古城保護、維修和規劃等,是麗江古城保護管理的最高決策機關,其主任由市長擔任,委員由市屬城建、國土、文化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麗江的旅游經營管理則由旅游行業管理體系負責,實行嚴格的建設審批制度和商業經營行為準入制度,凡與古城歷史風貌、傳統民族文化不協調的建筑裝飾及經營項目一律拆除或遷出,規范商業攤點的門店裝飾和經營行為。這樣的體制建設將資源保護放在較重要的位置,避免了地方政府在經濟利益和古城保護的權衡中失衡[3]。此外,麗江政府實行旅游企業行業自律,并組建了旅游誠信監理公司,負責維護各行業協會之間的自律公約執行,也切實維護了游客的合法權益和麗江旅游的良好形象。

(三)招商引資方面:

在未發展旅游之前,兩座古城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必要的維護和修復,都采取了招商引資的方式來籌集資金。平遙主要是產權拍賣、租賃、轉讓等形式,資金主要用于古城基礎服務設施建設以及景點修復和開發。景點開發項目主要是采取買斷景點經營權,與政府按經營收入比例分成的方式獲利。在發展旅游的初期,這些政策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投資商為獲得經濟利益盲目開發、重復建設,最終導致了惡性競爭。同時,大量涌入的外來商販缺乏對古城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和熱情,商業化氣息過濃、商業行為不文明等不斷侵蝕著古城的傳統文化,使游客對古城的體驗大打折扣。

在招商引資發展旅游初期,麗江也曾出現過商業化氣息過濃的狀況。但麗江政府很快采取了積極措施,將現代特征較濃如美容美發廳、卡拉OK廳等遷出古城,并進一步給予優惠政策以吸引一批文化企業,如大研納西古樂會、東巴宮股份有限公司等。政府鼓勵性經營目錄,鼓勵經商者經營具有納西民族文化特色的商品和項目,并對外來經商人員進行培訓,讓他們了解當地的民族文化。麗江濃厚的文化氛圍與這些企業的互相推動使得麗江經營文化產業的商家大大增加,每一位來麗江的游客都能體會到納西民族文化的沉淀。盡管平遙古城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也對商業行為進行了一定的限制,比如限制在明清一條街經營過分現代化的店鋪,但對經營者的文化本土化教育或培訓卻是缺失的。

(四)對外形象宣傳方面: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使得平遙古城名聲大噪。隨后,當地政府趁熱打鐵策劃了“國際攝影節”,從籌備到舉辦,積極尋求合作,通過新聞、報道、網絡等多渠道在全球造勢宣傳,邀請國外著名的圖片公司、攝影家參加,攝影節結束后專題報道其盛況,旅游接待人次從2001年的82萬暴漲到2002年154萬,門票收入也增漲了87.7%。這些成績與當地政府積極宣傳是分不開的。但是由于當地政府在宣傳、塑造古城旅游形象方面缺乏系統管理,之后連續三年古城墻坍塌,未能積極關注事件,做好古城修復和危機公關,一度造成了較嚴重的不良影響。

(五)居民搬遷方面:

平遙古城由于人口密度過大,不利于古城的保護,在申遺的過程中就開始了搬遷工作。當地政府采用“自然遷移法”,以行政中心和社會事業單位遷移帶動居民外流的辦法,引導古城內居民遷至新城修建的住宅小區。面對旅游發展帶來的經濟誘惑,古城居民希望繼續留在古城從事旅游經營,或者從搬遷中獲得資金補償。但是,由于政府搬遷補償的資金不足,未搬出古城的居民仍與政府僵持不下。另一方面,招商引資帶來的外來經營者,往往經驗豐富,收益可觀,也逐漸將不具有經營優勢的本地居民擠出古城旅游市場。這種雙向力量共同作用致使古城居民結構變化,人口置換帶來文化變遷,使古城失去文化特色和歷史底蘊,古城正面臨文化缺失的威脅。

麗江相對平遙而言,人口密度較小。七八十年代麗江古城因居民人口密度過高,生活環境差,出現了居民自發外遷至新城的現象。政府為了留住原住居民,弘揚民族文化,曾對古城原住居民實行惠民補助。當地政府能夠從文化與人的關系上認識到,古城居民對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鼓勵本土文化名人在古城內從事民族文化傳承、弘揚展演活動。對外來經營者也極力進行地方文化宣傳和培訓,鼓勵他們經營具有納西文化特色的商品。社區參與能夠很好地強化社區居民的自我意識,增強社區認同感,促進傳統文化的延續[6]。麗江當地政府不僅領悟到社區居民包括旅游經營者的雙向作用,還切實推出了相關政策積極調動社區居民的積極性,營造古城良好的、濃郁的文化氛圍。

三、結論與不足

1.兩座古城旅游發展取得成功的共同點:當地政府重視古城的保護和古城旅游形象的塑造、宣傳。一系列的法規、條例等保護古城居民建筑、民俗技藝等內容,通過法律的強制手段形成人們對古城保護的自覺性和行為的規范性,從而為古城的旅游發展提供必要的資源基礎。兩地政府在對外宣傳、塑造旅游形象上的具體做法雖然不同,但是他們都充分發揮了各種優勢打造古城的知名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兩座古城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是因為麗江古城的環境秀麗,而平遙古城的風光古樸,另一方面當地政府行為的不同也是其中的關鍵影響因素。不同的政府政策、行為參與、參與程度,甚至是相同的政策,由于執行力度的不同,造成不同影響。

3.平遙古城的旅游管理是“政企合一”的模式,沒有合理監督管理體系,在當地居民參與旅游發展的過程中,當地政府不適當地介入,甚至部分領導的尋租行為、的行為,導致居民對政府的不信任,管理部門的進一步工作也會受到阻礙。因此管理體制的完善、監督體制的建立以及管理人才尤其是領導者素質的培養對提升古城旅游業進一步良好發展是很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張朝枝.旅游與遺產保護――政府治理視角的理論與實證[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6:165-175

篇9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BGS Teaching Mode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ourism English

TANG Haip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542800)

Abstract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developing compound and applied English talents. Because of the strong operability of tourism English, the practical English ability of its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eaching succ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can not meet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students. A new "PBGS approach"is put forward by analyz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tatus of tourism English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refor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ourism English and for peer-reference and research.

Key wordsProject Based Group Study (PBGS), tourism English, practical teaching

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可能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國際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國際旅游目的地。據國家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旅游直接從業人員980萬,平均每年新增50萬,缺口至少200萬,①可見旅游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非常樂觀。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特別是涉外旅行機構紛紛介入中國,對既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較強語言交際能力,又掌握旅游英語專業知識的高素質復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缺口較大,這為旅游英語專業畢業生提供了極廣闊的就業市場,同時為旅游英語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1 旅游英語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現狀

從我國高校旅游英語專業實訓教學的運作場域看,大致包括課堂實踐、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三方面。②校內實踐強調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同步進行。做中學,學中做(像旅游英語,旅游概論,口譯,翻譯等課程都有相當比例的實踐學時,理論和實踐同時進行)。校內實訓主要依靠專業模擬軟件、語言實驗室等進行導游業務模擬及導游口語練習。校外實習基地主要是通過校企合作,由旅游企業為學生提供崗位實習,讓其獲取直接工作經驗。只有全方位地啟動三者的聯動機制,才能形成一以貫之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際上,能真正對旅游英語實踐技能進行綜合訓練的校內實訓基地普遍因經費不足而難以建設;校企之間由于缺乏資金及政策支持等原因,未建立互惠互利的“雙贏”機制導致校外實踐往往流于形式,大多數實習就是到飯店或旅行社“出苦力”,無法深入接觸到具體業務;許多院校的旅游英語課堂實踐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 技能培訓課仍以“教師做,學生看”的傳統灌輸型教學模式為主。實訓教學的滯后導致高校培養出的旅游英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滿足就業需要,學生掌握的英語無法熟練的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一個行之有效的實訓教學模式,以有效提高旅游英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PBGS教學法”供同行對旅游英語的實訓教學模式參考、研究。

2 PBGS教學法的內涵及其特點

2.1 PBGS教學法的內涵

Project Based Group Study即項目式團隊自主學習,③簡稱PBGS,是目前西方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即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項目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的問題,來學習隱于問題背后的知識,并解決問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④PBGS教學法中教師是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相互間的協作以做項目的方式找出問題、收集資料、做出決策、解決問題,從而達到“1+1>2”的學習效果。學習的重點在學習過程而非結果,在“做中學”。

2.2 PBGS教學法的特點

一是理論學習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項目既是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又是需綜合應用所學理論知識來解決的問題。通過設計任務把實踐引入教學,使學生在模擬或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學習實用而地道的旅游英語。二是寓學于做,突出學生自主性。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法,導致很多學生喪失學習主動性。PBGS模式把實踐引入課堂,學習目標明確而具體,“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符合旅游英語“實踐性強,專業性強和綜合性強”⑤的特點,且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由此激發其參與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三是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傳統教學模式通常以學生個體為學習主體,學生間缺少互動和溝通而使他們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和協作共事能力。PBGS模式尤其強調團體分工合作,按照個人的分工各司其職并相互配合來完成學習。為學生進入社會做準備,使學生能適應各種工作環境和合作伙伴,學會在以后的生活中發揚團隊精神,取長補短共同完成任務。

3 PBGS教學在旅游英語實訓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

本文擬以旅游英語專業開設的《旅游英語》課程教學為依托,分別從課程宏觀和微觀項目設計兩方面就旅游英語專業實訓教學中的PBGS教學模式進行探索。《旅游英語》是旅游行業的職業技能課,也是旅游英語專業一門核心課程。由于《旅游英語》涉及市場營銷、團隊規劃、保險、交通等知識和技能,所以它完全區別于以學習英語為主要目的的普通英語課,屬于技能性課程,與工科某些技能培訓課程具有相似性,因此將PBGS引進語言教學課也就成為了可能。

3.1 PBGS教學模式下《旅游英語》實訓環節的宏觀設計

基于PBGS教學的特點及原則,在PBGS教學模式中,以典型項目為核心,梳理教材結構和章節,將課程宏觀設計成模擬一家旅行社的總項目。根據課程進度與培養要求,進一步分為子項目,并規定各子項目完成的時間??傢椖繛槟M創建外語學院青青草旅行社。

子項目1:本地旅行社發展狀況調查與分析(3周)。知識點:旅行社產品開發現狀,市場營銷策略,人力資源狀況,旅行社數量與規模。技能:資料的收集,市場調查的方法,數據的分析與處理。子項目2:創建外語學院青青草旅行社(3周)。知識點:旅行社成立的條件,程序,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旅行社經營相關知識。技能:掌握旅行社操作的具體流程。子項目3:青青草旅行社之“行”(2周)。知識點:景點間的交通安排,旅途娛樂方式。技能:沿途講解,交通信息收集與安排。子項目4:青青草旅行社之“住”(2周)。知識點:入住酒店的操作程序,本地酒店的特色、價格、位置。技能:酒店服務知識,酒店信息的收集與安排。子項目5:青青草旅行社之“游”(4周)。知識點:旅游路線設計的原則與方法,旅游服務知識,本地旅游景點的背景文化知識,地方風土人情。技能:掌握旅游路線的設計,景點講解,活動安排。子項目6:青青草旅行社之“食”(2周)。知識點:本地風味食物介紹,地方特色飲食文化。技能:團隊餐飲信息的收集與安排。子項目7:青青草旅行社之“購”(2周)。知識點:旅行采購的內涵、特點、原則、方法與策略,富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紀念品介紹。技能:掌握旅行社采購整體流程。子項目8: 項目總結報告(1周)。知識點:本課程知識點匯總,各項目完成總結報告。技能:小組書面報告、口頭運用、適應和創新能力、團隊成員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

3.2PBGS微觀設計與實施步驟

以子項目5:青青草旅行社之“游”為例,結合旅游英語專業教學和旅行社運作實際,按“項目展示、分析討論、操作實施、成果展示和評價提高”五環節來實施PBGS教學,具體如下。

以面向外國游客的“賀州春暖兩日游”項目為例。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設計線路、編寫英文導游詞、與客人對話等三部分。小組要提交一份旅游線路圖,一份文字稿,組員間完成口語交流,并派一名旅游形象大使向大家作景點推介,看哪個小組設計的旅游路線對大家最有吸引力,哪個旅游形象大使最有職業魅力。并邀請外教充當游客和學生代表一起為各小組旅游形象大使的講解打分,以團體分的形式納入平時成績。PBGS教學模式的運用,不但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而且能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 PBGS教學法在旅游英語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4.1 教材問題

雖然授課教師據實踐經驗和系統理論知識從多個教材中“改造”出適合學生的項目,但課程的“整體設計”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離真正意義的項目化教學教材還有很大差距。建議編寫適合的實驗指導書和項目化教材;將專業職業資格考試(如導游資格考試、飯店英語等級考試等)的知識技能融入到相關模塊,將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緊密結合。

4.2 學生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問題

實施PBGS教學對學生的要求也較高,他們要有一定的理論水平,掌握《旅游英語》的相關專業知識,了解項目具體操作流程。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易造成項目實施進程和效果不統一,同時還需學生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而這些有關學生素質的要求是教師無法掌控的。

4.3 教師能力問題

為確保教學的可操作性,達到預期效果,項目主要還由教師設定。所以教師既要有較高業務水平, 能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指導,又要有較好的組織和現場控制能力,做好項目的指揮與協調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旅游英語專業的教師都是旅游管理專業或英語專業畢業,專門學旅游英語且有實戰經驗的教師少之又少。這就要求進行PBGS試點工作的教師自我進修、外出進修或引進相關人才。

5 結語

PBGS教學法和其他任何一種教學方法一樣, 不可能適用于一切教育領域。從旅游英語專業實訓教學的效果來看,它是培養實踐能力的有效教學法之一。因為它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最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當然,這種課堂實訓模式還有很多值得注意和改進的地方,需要同行做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是賀州學院新世紀教改工程課題立項項目“地方本科院校復合型英語人才實訓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探討”(編號:hzxyjg2010021)研究成果之一

注釋

[1]張誠恩.淺談高職院校旅游專業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J].中外教育研究,2010(2).

[2]楊曉榮.如何走出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認識誤區[J].經濟師,2010(5).

[3]顧雪梁,何建樂.當代英語新視野[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32).

篇10

關鍵詞:醫療旅游;興起;發展

隨著世界旅游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及消費者的需求,一種新的旅游方式悄然興起――醫療旅游。

醫療旅游是指人們因定居地的醫療服務太昂貴或不太完善,到國外尋求較便宜的保健服務,并與休閑旅游相結合發展而成的一種新的產業?!癟RAM” ( Tourism Research and marketing , 旅游研究與市場) 在對全球醫療旅游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將醫療旅游界定為:以醫療(包括醫藥護理、手術治療) 為目的,到異地(尤其是異國) 停留超過一天的活動。從定義可以看出,實際上醫療旅游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以健身、休閑為目的保健旅游,如溫泉療養、香薰水療、泥漿與沙療、人工按摩等;二是以純粹的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醫療旅游,如手術治療、中醫治療、醫學整容等。

按照世界旅游組織的定義,醫療旅游是以醫療護理、治療疾病、康復與修養為主題的旅游服務。

一、 國際醫療旅游的發展現狀

醫療旅游提倡:旅游休閑的時候也可以做健康檢查。旅游者一般喜歡在所住賓館接受檢查和治療,原因在于既沒有醫院里那種特殊氛圍,又沒有看病時的那種心理緊張。從中藥浴、溫泉水療、泥漿及沙療、中醫康復和理療、體檢、診斷、治療等方面,醫療保健旅游包含了許多形式的健康服務。

醫療旅游最早產生于歐洲,早在1989 年,就有近3 萬人以醫療治病的目的到法國旅游。近年來,全球醫療旅游事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之一。預計2010 年參加醫療旅游的人數將達到4 千萬人次。泰國是亞洲醫療旅游的領跑者,每年要接待超過40萬名國際旅游者到泰國進行醫療保健方面的旅游活動。新加坡2007年國際醫療旅游人數為50萬人; 新加坡政府則期望靠醫療旅游到2012 年時每年吸引100 萬外國游客。馬來西亞2006 年的醫療旅游人數達到近30萬人,并創造了5900萬美元的收入。相比2001 年僅有7.5萬人的接受保健服務的國際旅游者人數,其增長速度是驚人的!

馬來西亞政府已指定44家醫療機構,約7000余張病床參加醫療旅游項目。而馬來西亞能夠吸引外國游客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其醫療費用低廉,據估算,同一個檢查項目,馬來西亞與英國相比,僅為1/5。

印度通過醫療旅游,在經濟上每年能獲得10 億美元左右的收益, 而且還在以15%的數字增長。預計到2012年, 醫療旅游將獲得超過20 億美元的收益。印度現在有400 多萬人從事醫療保健業, 醫療保健業已成為印度經濟中最大的服務行業之一。

在泰國曼谷的Bumrungrad 醫院,每年100 萬病人中,近一半是外國病人,其中最多的是來自美國的病人,還有是來自阿聯酋、孟加拉國、英國、日本、澳洲、柬埔寨和緬甸。

近幾年, 歐盟在用于發展旅游業的近7 800萬歐元中,很大部分用于醫療保健旅游, 歐盟成員國的很多社會保障機構還為國民支付匈牙利溫泉醫療的費用。2003 年, “健康旅游年”被匈牙利定為其旅游主題。瑞士萊芒湖畔, 專門從事整形外科、恢復青春、細胞活化療法以及其治療方法的私立醫院超過10 家, 吸引了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療旅游者。

二、國內醫療旅游的發展現狀

在我國,北戴河、上海、杭州、南京、宜昌、三亞等地也相繼推出醫療旅游服務。但國內醫療旅游還屬于起步階段, 與上述國家相比還相差甚遠。如三亞的中醫游;廣東等地區的溫泉游。但從規模和意義上看,只能局限在保健旅游方面。我國許多旅游區依山傍水的自然環境和度假療養的完備設施非常適合拓展醫療旅游。因此,醫療旅游可成為旅游景點發展新的亮點,打造成專項醫療旅游產品。也可以作為系列旅游產品推出,既可以帶動內需,也可以推動旅游市場向外拓展。但是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合格的醫療旅游市場較缺乏

雖然國內已有一部分醫療保健旅游服務,但是專門接待以手術等目的的國際旅游者的醫療旅游市場,我國尚很缺乏。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優質醫療資源相對稀缺,加上人口眾多,連滿足國內患者的需要都達不到,更別談國際市場了。

(二)國際醫療服務品牌形象尚未建立

醫療旅游者選擇目的地的重要標準是其醫療服務質量及效果,如新加坡的11家醫院全部通過了JCI認證,而國內僅有2家醫院通過了JC I認證。(JCI是全世界公認的醫院安全與規范管理的標志)。

另外,中國在旅游方面的形象還不夠好,比如景區衛生條件欠佳,服務人員素質差,態度惡劣等方面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國內醫療旅游的發展。國際醫療服務品牌形象尚未建立,這對于吸引西方發達國家旅游者來國內醫療旅游顯然是一個障礙。

(三)醫療旅游服務質量欠佳:

醫療旅游產品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旅游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這一重大問題。我國醫療旅游市場秩序尚不夠完善,作為醫療旅游的重點項目中醫保健游尚處在無序發展情況,而且也未開發出滿足旅游者個性化需求的配套產品。媒體經常曝光一些負面的消息,這對于消費者的信任感有一定的影響。

(四)缺乏無語言交流障礙的專業人員:

包括醫護人員和相關服務人員, 由于語言、信息交流不便,都會影響醫療旅游的發展。醫療旅游缺乏統一的規范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內醫療旅游尚未形成規模,也未引起國內外格外關注。

三、推動國際醫療旅游發展的因素

全球醫療旅游發展的歷史不長,但其發展勢頭非常之好,原因有如下方面:

(一)醫療旅游有繼續發展的空間

作為一種高級的旅游形式, 醫療旅游是世界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相當一部分現代人處于亞健康狀態,現代醫學也將這種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稱作“第三狀態”。來源于工作和生活不斷增大的壓力, 是“第三狀態”產生的根本原因。同時, 醫學研究表明: 在40~55 歲的中年人中, 猝死率已較上個世紀有了明顯提高。在北京, 這個年齡段猝死率最高的區域又集中在高新技術和科研人員較多的中關村。由于出現了上述情況,從而產生了需求市場,也催生了醫療旅游及發展。

此外,西方發達國家也面臨人口增加和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其醫療服務需求也激增,醫療費用的支出也給政府帶來很大的壓力。如美國,奧巴馬上臺以后,就想推進醫療制度改革,也遇到非常大的阻力。這樣,就促使人們將有限的錢用在醫療費用比較便宜的地方,這對于醫療旅游市場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一舉兩得的醫療旅游

西方發達國家患者愿意到上述國家醫療旅游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這些國家低廉的醫療費用,而且醫療質量非常好;其二是醫療旅游目的地國家還有許多秀麗的風光,靚麗的景色可供消費者欣賞。美國年均醫療年開支在5 700 億美元以上, 但還有4500多萬美國人未得到社會保險,另有數百萬人保額嚴重不足。且這一人群將呈現大幅度上升的趨勢。他們會發現,即便自掏腰包飛往國外接受治療,也比在國內尋求保險扣除、合作支付看病來得便宜。因此,這些人就會到價格便宜的發展中國家去就醫。而參加醫療旅游就是其中途徑之一。甚至有人把這些人稱為美國“醫療難民”。在印度、泰國、南非等醫療旅游目的地國家,手術費用可能僅是美國或西歐國家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馬來西亞為游客提供檢查的費用僅僅是英國同類檢查的1/5。在印度醫療旅游醫院看病, 即使算上交通旅費, 所需的全部費用不到美國和加拿大的一半。據統計,同樣的手術, 在美國治療所需費用是印度的5-10倍。但看病還不是全部,真正吸引人的是一體化的醫療旅游,美國中產階級里想一試此法者甚眾。有研究報告預測,出國醫療旅游的美國人到2012年達到1000萬。與此相應,而發展中國家每年將從中獲得210億美元的收益。

(三)醫療旅游收入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

亞洲是全球“國際醫療旅游中心”, 國際醫療旅游每年為亞洲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東南亞更是國際醫療旅游的中心。據統計,到2012年,印度醫療旅游收入可達22億美元;泰國衛生部預計, 2005年泰國的國際醫療旅游收入將達5.161億美元,比2003年增加16%。據估計,目前全球醫療旅游人數已上升到每年數百萬以上,到2010年,國際醫療旅游行業的年營業額將上升到400億美元。

四、我國醫療旅游的發展前景

我國的醫療旅游顯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特別是中醫藥在世界上都具有深遠的影響,而且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和歡迎, 全世界已有13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各類中醫藥機構, 僅法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4國就有中醫診所1.38 萬家。我們可以重點發展以中醫藥為主題的醫療保健旅游。傳統的針灸、刮痧、拔罐、氣功、太極拳、按摩、藥膳、藥酒、洗溫泉等都是可供選擇的醫療保健旅游項目,如果再配上中草藥等保健品的旅游紀念品開發,以及有關中醫理念的參觀學習, 充分發揮價廉優質的醫療服務,一定能使我國的醫療旅游得到長足的發展。涉及中醫保健的內容包括自然療法、針灸、推拿、足浴及中藥美容療法,這些崇尚天然的中醫保健療法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嘗試到我國進行“醫療保健游”。

大力扶持有一定基礎的醫療旅游項目,如咸陽市早已開始發展當地的醫療保健旅游,并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國際旅游保健節;著名的旅游勝地桂林也出現了集旅游與醫療為一體的新型醫院;三亞“中醫療養游”已發展成為當地的旅游品牌。具體可以在以下方面進行努力。

(一)醫療旅游,保健先行

醫療旅游包括保健和醫療??梢韵葘⒈=∵@一塊做好做精,再來涉入治療方面。借鑒國際醫療旅游市場的經驗,聯合旅游界和醫學界的精英,解決影響我國醫療旅游市場發展的瓶頸問題,如醫療及旅游質量的提高等,利用我們的優勢,分階段的解決諸如上面提到的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充分利用過剩的高端醫療設備

雖然我國醫療衛生在世界衛生組織進行的成員國排序中排名較后,我國特別是大型高端醫療設備的使用頻率,遠低于國外發達國家水平,存在不必要的醫療資源閑置和過剩。有些高端醫療設備沒有產生應有的效益??梢詫⑦@種醫療資源整合到醫療旅游中去。

(三)整合眾多的醫療保健旅游資源

我國擁有豐富且優質的天然旅游資源,其中溫泉、森林、海島等旅游資源都具有發掘成醫療保健旅游資源的潛力,這些景區風景優美,而且規模和配套設施比較健全,有些還是世界文化遺產。 如陜西的臨潼、廣東的從化等溫泉景地,北戴河及杭州等城市;黃山、廬山等名勝。這類景區又建在城市邊緣,交通便利,有利于醫療旅游的開展。在此發展的基礎上,還可以帶動諸如體育旅游、森林保健游等旅游產品的開發及發展。

總之,醫療旅游在我國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但要趕上世界水平尚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這就需要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一起努力,逐步并盡快解決影響醫療旅游發展的瓶頸問題,要聯合旅游機構和醫療機構將醫療旅游做大做強,從而促進我國醫療旅游順利融入國際醫療旅游市場, 這將是我國旅游界和醫療界共同期待的前景和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孟 卓. 醫療旅游:醫院新金礦[ J ]. 當代醫學, 2004 (11) : 27.

[2]Report on t he Global Medical Tourism Market Published , TRAM Tourism Research and marketing 2006.

[3]劉炳獻. 醫療旅游相關問題研究[ J ].現代商貿工業(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 ry),2008 (20)6:103-104

[4]馬來西亞重視發展醫療旅游業觀光+ 保?。?邊玩兒邊治病[ EBöOL ].h ttp: ööa broad. gogocn. com. 2005- 10- 17ö2006- 10- 10.

[5]任彥. 印度醫療旅游火[N ]. 人民日報, 2005- 12- 07.

[6]任圓圓. 亞洲“醫療旅游”市場吸引歐美患者[N ] . 醫療保健器具,2005 , (12) .

[7]徐軍. 亞洲醫療旅游成為新賣點[N ]. 中國貿易報, 2005- 11- 29.

[8]李東輝, 侯勝田. 中國醫療保健旅游市場亟待開發[J ]. 醫院院長論壇,2006, (3) : 57- 59.

[9]John Connell. M edical tourism: Sea, sun, sand and. . . surgery [ J ].Tourism M anagement, 2006 , (27) : 1093- 1100.

[10]郭魯芳,虞丹丹.健康旅游探析[ 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3):63-66.

[11]郭棟梁編譯醫療旅游商機潮涌.The Economist官方網站

[12]李正信. 國際醫療旅游業正在蓬勃興起[N ]. 經濟日報, 2006 - 10 - 10 (15).

[13]萍, 甘巧林.國際醫療旅游的興起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1:130-136

[14]來逢波. 開發中藥旅游商品市場的思路[ J ]. 經營與管理, 2006 (11) : 14 - 16.

[15]田廣增. 我國中醫藥旅游發展探析[ J ]. 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5 (6) : 824 - 825.

[16]姜巖. 東方科學與東方文明的復興, 見中國中醫藥報社編. 哲眼看中醫――21 世紀中醫藥科學問題專家訪談錄[M ]. 北京: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 (1) : 36- 46.

[17]努爾曼•麥麥提,買買提•牙森. 合理利用醫療資源降低醫療費用[ J ].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06, 29(5) : 468 - 470.

[18]杜樂勛. 中國醫療衛生產業發展報告[M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 8: 17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