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薪酬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10-23 17:24: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行業薪酬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建筑行業薪酬調查報告

篇1

錄用海歸的企業認為海歸的不足之處最為突出的是缺乏務實精神,而這嚴重制約著海歸人才的職業發展。再加上越來越多的海歸因為在國外留學生活的時間越來越短,導致海外工作經驗的短缺,這也是造成了海歸人才就業不容易的原因之一。這是慧博研究院的2007中國海歸人才生存調查報告的部分觀點。

海歸經驗

沒有經驗的海歸占到了一半

沒有工作經歷和做過兼職或短工等非正式工作經歷的海歸所占比例在一半左右,年齡越小,該年齡階段中這類比例越大,反映出出國留學人員越來越明顯在海外學習而回國就業的傾向,但由于缺乏工作實踐中的親身體驗,也制約了海歸順利找到工作。

海外工作經驗少,是因為留學時間短。調查中海外留學1~2年的海歸最多,占31.91%,其次是在3~4年的占26.97%,5年及以上占23.03%左右,隨著留學時間的加長,海歸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下降,顯示出海歸更傾向于在學歷教育中的某個階段在國外學習,而不是整個學歷教育階段。另外,在海外以工作為主的海歸占13.16%,多數集中在對日軟件開發、非洲和中東地區的建筑工程、中國公司在北美地區的駐外人員上。

一半的海歸在管理路線上發展;而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海歸比例為13.49%,顯示出海歸的職業發展方向與其專業分布較為吻合。另外,26~30歲年齡的海歸接近七成已經成為企業的中高級管理人員、高級和專家級技術人員或擁有自己的企業,而30歲以上年齡階段中該比例更是高達八成以上,顯示出海歸在職業發展上的速度非常驚人。最值得關注的是,同時擁有2年以上海外留學經歷和1年以上正式工作經歷的海歸中,已經在企業中擔任中高級管理人員和高級技術人員的比例超過了九成。

海歸年薪

海歸多半期望薪酬10萬元

通過對在房地產建筑行業、IT行業、金融行業、多元化行業、文化教育傳媒行業以及其他行業從業海歸的調查顯示,對自己的年薪期待在10萬到20萬元的海歸占到了各個行業總調查人數的50%,其中,房地產建筑行業為55.0%、IT行業為45.9%、金融行業為50%、多元化行業為50%、文化教育傳媒行業為76.9%。從行業來看,房地產建筑業、IT業的薪酬最為可觀,而在企業性質中,民營企業、上市公司的薪酬差異明顯,薪酬幅度波動大,而外商獨資的薪酬行情最好,國有/國有控股企業與中外合資企業薪酬水平居中,中外合資企業略高。而企業規模越大,海歸的薪酬就越為可觀,主要體現在高薪區間增多上。

薪酬和工作地域直接相關,超過八成的海歸傾向在北京工作,僅選擇北京而沒有選擇其他城市的海歸也在五成以上;選擇上海的比例也在兩成以上,排在第二位;接下來依次是深圳、廣州、成都和西安。另外,被海歸看好的城市還有大連、青島、天津、蘇州、杭州、沈陽、昆明,部分海歸還選擇去香港或國外工作。

海歸年齡

海歸趨于年輕化

約七成半海歸年齡都集中在 26~30歲的事業上升期,形成和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發展的重心。其次,16.45%的海歸正處于職業初期的摸索階段,學習和積累貫穿其中,超過40歲進入成熟期的海歸不足一成。慧博研究院報告分析,海歸的年輕化傾向明顯,成長空間大,沖勁十足,但可能在經驗和穩定性上還有所欠缺,還需要時間來進行打磨。

海歸學歷層次中碩士學歷所占的比例最高,約為六成,其次是本科學歷接近三成,博士學歷的海歸占6.58%,還有3.62%的海歸是大專學歷及以下學歷。57.2%的海歸專業為經濟管理類,而工科類專業中計算機電子通信類專業最多,占到了一半。專業為社會科學類的海歸比例略微超過一成,其中語言文化藝術類專業占七成以上。而理科類專業所占比例最小,還不足5%。反映出海歸向商業領域發展的明顯態勢,過于集中在應用范圍廣而且能夠直接應用的專業,不符合中國經濟從以內需拉動向參與國際競爭方向轉變的發展趨勢。

在西歐留學或駐外的海歸最多占到36.51%,主要集中在英國、法國和德國,其中英國比例最高占到六成,法國占兩成,德國為一成。北美地區所占比例為16.78%,其中美國占六成。而在澳大利亞留學的人數超過了新西蘭的3倍。而東亞地區留學日本的占到了八成,東南亞則是新加坡占了多數。

海歸就業

貿易和行政類職位競爭最激烈

調查顯示,企業認為海歸在跨文化適應力、熟悉國內外市場環境這兩個方面既有優勢又存在不足,優勢的地方在于海歸對國際市場和海外文化的適應力較強,而劣勢的地方在于對國內市場和國內企業的文化了解并不充分。在對海歸就業形勢的判斷上,企業類別不同,海歸求職者和需要招聘海歸的企業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行業來看,咨詢法律財會專業服務業、商品流通貿易業、文化教育傳媒業以及其他行業對海歸的就業形勢看高一些,而房地產建筑業、IT業則相對保守。例如,由于房地產建筑行業受宏觀調控的影響明顯,更為看重人才對國家政策、政府行為以及各種行業規范的熟悉,因此接近兩成的房地產建筑業的企業并不看好海歸。

有超過一半的企業認為,海歸與自身的用人需求不匹配無法提供他們工作的機會,顯示出企業在用人上還是需求導向,注重實際情況。

而三成的企業認為,在與普通求職者的競爭中,海歸并沒有突出的優勢。海歸在求職中,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是行政類和國際貿易類,而競爭程度最不激烈的職位是技術/產品研發類和銷售類。

海歸評價

上市公司對海歸員工最不滿意

錄用海歸的企業比例超過了七成。從行業來看,金融業、多元化行業對海歸使用最為廣泛,中外合資企業的使用海歸比例為84.21%,而外商獨資企業使用海歸的比例就上升到了接近九成半。另外,七成民營使用海歸的企業比例在逐年加大,尤其是那些民營的上市公司。

錄用海歸的企業認為,海歸的主要優勢在于其國際化視野、熟悉國際化市場環境和外語能力,認同的企業比例超過一半;其次創新意識、跨文化的適應力、職業素養、管理知識也是海歸的重要優勢,形成了明顯的層次差異。海歸對自我認知較為統一,超過一半以上的人認為,和國內的就業競爭者比較,他們非常自信自己在外語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