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概要范文

時間:2023-10-23 17:34: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自然科學概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自然科學概要

篇1

國內の統一號:CN:50-9209 / N ;國際標準號:ISSN:1671-5578

中國語ジャーナルデータベース<科學技術(ダイジェスト版)自然科學の略稱<自然科學>月刊は國家新聞出版広電総局は2009年よんしよ月はち日承認の國家級電子學術教育版。

<自然科學を掲載自然科學の各學科の分野の基礎研究と応用の基礎研究の面での高いレベルで、創造性と重要な意義の研究成果を含め、高校の理科教師を掲載、科學研究員、研究生の學術論文を促進する學術交流と成果を転化。.また、報道一般工業技術、鉱山、石油、冶金、金屬、軽工業、水利、建築、交通、環境保護、電気、電気、電子、コンピュータ、通信、航空などの分野に応用技術の研究報告書、科學研究の成果概要など。

投書を要求:

いち.草稿観點、斬新なテーマに、レベルの明らかで、データの正確な滑らかで、言語、理論と実踐の結合に體現科學性、可読性と革新性などの特徴を追求し、実用性があり、操作性と対応性;草稿は保証の著作権の獨立性、無のパクリ、繰り返し率コントロールすべき、標準的な範囲內で、署名ソート無紛爭、文責自負。

に.テーマ、作者の名前、職場の省や郵便番號、要旨、キーワードなどを完全に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ように、または他人の資料を引用したダイジェストするべきで、文末のリストを參考文獻.草稿2500--6000文字を宜;もし基金プロジェクトを支援すべき項目番號を明記し、提供する。

篇2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

主干課程:生物化學、醫學統計學、分析化學、檢驗儀器學、生理學、病理學、寄生蟲學及檢驗、微生物學及檢驗、免疫學及檢驗、血液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及檢驗等。

核心課程:組織學與胚胎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醫學統計 學、醫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分析化學、檢驗儀器學、臨床基礎檢驗、臨床病原生物學檢驗、臨床 免疫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臨床醫學概要等。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公安、政法機關、司法鑒定機構和保險公司從事醫學檢驗技術檢案鑒定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制藥、醫療、新能源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制藥/生物工程;

2 醫療/護理/衛生;

3 醫療設備/器械;

4 新能源;

5 檢測,認證。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檢驗師、檢驗技術員、售后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檢驗師;

2 檢驗技術員;

3 售后工程師;

4 醫學檢驗技術員;

5 技術支持工程師。

培養具有扎實的醫學檢驗專業知識及相關自然科學知識,具有醫學檢驗實踐技能和人際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能從事醫學檢驗和實驗室診斷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醫學檢驗專門人才。

培養技能

篇3

一、選題主旨

主要圍繞大國關系、國際政治以及國家戰略中的重點、難點、突出矛盾和主要問題,

確定更為具體的研究對象和題目。重點反映對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對實踐有重要指導意

義的理論研究成果。

二、稿件要求

1. 圍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政策法規等重要領域或重要問題長期跟蹤調查,持續進行研究,積累較為深厚,并已經取得有分量、有深度的決策咨詢報告。

2. 選題要有科學性、針對性、前瞻性、戰略性、實踐性,真正能夠反映國計民生的緊迫問題、潛在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以及理論難點問題,分析政策現狀、探索方法和途徑,必須有案例、實證、調研、數據分析,或者有國內外經驗剖析,這些內容不少于文章字數的1/4 。必須不少于1千字以上的對策建議。

3. 內容觀點明確,邏輯縝密,結構合理,文風樸實,語言精練,要體現出較高的實踐價值和理論含量。分析問題要充分運用新數據、新案例;所提建議要務實管用、科學可行,注重建設性,富有啟發性,既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措施,也要講清其中蘊含的價值理念。

4. 每篇文章不超過5千字,要達到公開發表和出版的要求。字數超過1萬字以上的研究成果,需要整理出一份3千字以內的概要。

5. 必須是原創、首發,即以前沒有在任何公開出版物或者網站上發表過。研究成果不得違背學術道德,一經發現將通知所在單位取消立項。文字責任由課題作者負責。文稿一律不退,請投稿者自留底稿。請勿一稿多投,投稿超過3個月未得到采用通知,可自行處理。

6. 文章應按中文題目、作者、單位(單位名稱、省市和郵編)、中文摘要(200 字左右)、中文關鍵詞、正文和參考文獻的順序書寫。來稿請使用word 排版,提供電子版稿件, 并請注明作者姓名、單位、通訊地址、郵編、電子信箱、聯系電話等。

7. 對于刊發后產生重要影響、選題意義重大、仍需深入研究的,將直接確立為項目, 并給予相應的經費資助。

篇4

(1)泛讀

泛讀即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采眾家之長,開拓思路。馬克思寫《資本論》曾鉆研過1500種書,通過閱讀來搜集大量的準備資料。

(2)精讀

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說:“大抵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爾?!边@里“熟讀而精思”,即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說,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采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3)通讀

即對書報雜志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志可采取這種方法。

(4)跳讀

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梢园褧袩o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后繼續讀,就可前后貫通了。

(5)速讀

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梢圆蓜駫呙璺?,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于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6)略讀

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了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了解,達到閱讀目的。

(7)再讀

有價值的書刊雜志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復學習,“溫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復是學習之母。重復學習,有利于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8)寫讀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并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讀

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閱讀。讀書之后,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篇5

傳統上,英語教師大多采用先集中教語言點,然后再對課文進行逐句、逐段的分析講解。不少教師在講授語言點時往往又過多、過細,從而使課文教學失去了其整體的思想和文化內涵,變成了支離破碎、枯燥無味的詞匯語法課。一堂課下來,學生既沒有把握好篇章內容,也沒有學到什么語言知識,久而久之,他們便會對學英語喪失信心和興趣。

優化課程設計,制定教學計劃

課程教學的設置要豐滿,要富有生機和人性,但不宜設置過多,同時要把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納入教學計劃,通過執行教學計劃實現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同時也將各門學科之間、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學科之間以及教育內容各來源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展示給受教育者,幫助他們開拓視野。計劃總課程量要有意識地進行控制,以便留給師生更廣闊的自由空間,讓他們一同邀游于人文的浩瀚海洋之中。

課文是由詞、句、段構成的語篇,它不僅傳導語言知識、信息,而且還傳導文化信息,是一個形式和內容相統一的有機的整體。在進行課文教學設計時,教師應有目的

地將課文主題與語言知識結合起來,使聽、說、讀、寫的教學活動全部圍繞著課文的主題或其所涉及到的各種小話題來展開。這種從多個角度和層次復現和操練課文主題的活動能夠擴大學生的語言接觸面,訓練和提高他們準確、得體、靈活地表達自己的實際外語應用能力。

以課文閱讀為龍頭,帶動各種技能的相互滲透訓練

在整體語言教學的課堂里,教學重點是有意義的整體語言活動。為全面培養學生的整體語言能力,在進行課文整體教學時,教師可采取以閱讀為龍頭,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帶動聽、說、讀、寫各種技能的相互滲透訓練。

為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可讓學生先略讀(skimming)課文,大致了解課文的內容和結構,然后再尋讀(scanning)課文,去做有關細節的閱讀理解題或回答細節問題,最后再用評讀(critical reading)課文去思考和討論課文的觀點。閱讀還可用讀前的背景知識介紹和讀中的典故引入幫助學生。

在讀后活動中,教師可采用以下方法來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寫出200―300的課文概要;更換人稱改寫課文;寫出自己對課文中的事件、人物、觀點的感受和看法;為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和降低寫作難度,在組織學生對與課文相關的話題進行討論或辯論的基礎上,讓學生盡可能利用討論要點、課文中出現的關鍵詞匯和句型進行模仿性寫作。另外,讓學生間互相批改作文也是幫助他們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感知美、欣賞美,才能辨美丑、分善惡、明是非,進而創造美。因此,健康人格的塑造離不開美的熏陶。在大學英語課的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育資源,凈化學生浮躁的心靈,陶冶他們高尚的性情,激發他們向上的情志。語言教材展現的就是美的世界,自然景觀美、人工景觀美、人物美可謂美不勝收。教學中,為學者應隨時啟發學生去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創建自然的語言環境

1.教師應努力創設教學情境?!拔恼虏皇菬o情物”, 許多課文都飽含著作者的情感傾向。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教學情境, 溝通作者與學習者的情感,使學生在與作者的心靈互通中產生感情共鳴, 以此陶冶情操。所以教師應通過表情范讀、指導朗讀或生動描述, 充分進入角色, 與學生一同感受文章中寄予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等豐富而深刻的情感。

此外,教師可采用復述故事、討論故事內容、人物和情景對話、小組討論、戲劇表演等技巧創造語言情境。

2.第二課堂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場所。教師可利用第二課堂給學生創造大量口頭語言表達機會,鼓勵他們多參與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俱樂部等活動,同時創建學生閱覽室,提供大量真實的語言材料,如文學作品、報刊雜志等,增加閱讀機會,使學生生活在使用英語的環境之中。

3.直接與外籍教師交流。與外籍教師直接的語言交流是學習文化知識的絕佳方式。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與外籍教師交往接觸, 如為他們導購、導游、到外籍教師家中作客, 也可以積極開展有外籍教師或留學生參加的英語角和其他各種外語晚會或活動, 直接從他們身上感受文化的差異, 理解交際中他們所使用的不同行為模式以及言談規約。

4.引導學生進行涉及文化知識的課外閱讀。對于我們的大學生,尤其是大學外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能去國外經歷外國文化的人畢竟是少數。因此要了解外國的文化只有通過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進行文學作品的閱讀與欣賞,除了故事情節外,要求他們關注目的語文化中民族的心理狀態、風俗習慣等特點;引導學習者閱讀最新的目的語的報刊雜志,以了解最新的社會變化、社會問題等;恰當地介紹一些有代表性的目的語影視作品。影視作品與書面材料相比更加生動形象,而且是觀察、研究姿態、表情、動作等非言語交際方式的重要手段。

推廣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強調師生間的互動,強調教學資源、教學環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語言的交互,而絕不僅僅是在英語課堂上聽英語教師從頭到尾用英語授課。“雙語”只在特定情況下存在,也就是只有當漢語以外的某種語言(如英語)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與漢語同時成為交流用的語言時,才能稱之為雙語。雙語教學的理論定位和實踐定位都是相當高的,雙語教學對學校、師資、課程、教材和學生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缺乏英語語言環境的國情下更是如此。

要改變我國語言教學不適應社會形勢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現狀,就必須開展雙語教學的研究和實踐。通過雙語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應當是全面發展的復合型、國際型人才而不單單是只能考外國語專業的英語尖子。雙語學校所注重的絕不僅僅是外語,實際上是將語言習得貫穿于整個學校的管理、教育、各個學科教學的全過程。注重創設語言環境和不斷強化“教學語言”,用教學語言來促使語言能力發展,這才是雙語教學的實質。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

0 引 言

2016年6月2日在吉隆坡召開的國際聯盟工程大會上,經過《華盛頓協議》組織的投票表決,我國正式成為《華盛頓協議》簽約國。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意味著我國工程教育實現國際多邊互認,教育質量得到國際上的認可[1]。國內高校順應形勢,積極參與工程教育專業的認證工作。湖北工業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2016年順利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這為我校其他工程專業申請認證提供重要參考和指導。

在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修訂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對“畢業要求”提出 12 條要求[2]。針對這12條要求,結合軟件工程課程教學內容,對軟件工程課程的教學進行思考和探索,深刻理解標準的含義和意義,能更好地培養出符合《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軟件工程人才。

1 工程教育認證標準

為了與《華盛頓協議》的標準實現實質等效,結合我國工程教育的事實與特點,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修訂了《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對工程專業的學生、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持續改進、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支持條件7個方面規定了標準和要求[3]。其中,在畢業要求中,對工程知識、問題分析等12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符合工程教育認證以產出為導向的理念。

2 軟件工程課程教學內容

軟件工程這一學科的產生源于軟件危機。軟件固有的成本高、邏輯復雜、風險大、維護困難等特點以及人們對軟件的錯誤認識導致軟件危機的產生。人們逐漸認識到必須使用規范的、工程化的方法開發軟件,因此,軟件工程應運而生。軟件工程是應用了工程化思想的計算機領域的一門交叉學科,軟件工程課程是軟件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核心課程,其教學內容圍繞軟件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4],講授一個軟件項目從立項到維護各個階段的基本概念、相關技術、開發操作等。這門課程在整個本科4年的課程體系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數據結構、數據庫、面向對象語言與程序設計等前期課程知識的鋪墊,不僅對后續軟件需求工程、軟件測試、軟件項目管理、軟件工程經濟學等專業課程的學習有重要影響,還為學生以后的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走上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工程實踐能力奠定基礎。

3 認證標準的思考與探索

3.1 認證標準要求與課程內容的對應關系

《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明確指出工程專業學生畢業時必須達到12條要求,而軟件工程課程大綱里面列出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應該掌握的所有知識和內容。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的12條畢業要求與軟件工程課程的章節內容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如圖1所示。

3.2 認證標準要求與課程內容對應關系的說明

R1工程知識:要求學生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在軟件工程的經濟可行性分析中,需要用到數學和經濟學的知識,以估算軟件項目的成本、收益、投資回收期、投資回收率等指標,判斷項目在經濟上是否可行。在需求分析、軟件概要設計、詳細設計、軟件開發等階段,需要用到數據結構、數據庫、算法、面向對象語言等各種數學、計算機專業知識,如圖2所示。

R2問題分析:要求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復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在軟件需求分析中,需要根據用戶提出的軟件需求,建立結構化或面向?ο蟮男棖竽P汀?

R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軟件概要設計將軟件系統設計為若干模塊相互連接的關系;軟件詳細設計是為每一個模塊設計詳細的算法、數據結構等;軟件開發將軟件詳細設計的結構轉換為可運行的代碼。

R4研究:軟件交付給用戶使用之后,還需要一直對軟件進行維護。維護過程中,為了分析研究軟件工作的效率,需要對軟件運行中的各種指標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出軟件的可靠性、失效率等,為軟件的改進提供數據支持。

R5使用現代工具:在軟件工具這一章節,介紹為了提高軟件生產率和改進軟件質量,輔助和支持軟件開發和維護的各種工具,包括計劃工具、分析工具、設計工具、測試工具等。學生應能了解多種工具以及它們之間的差異,熟悉和掌握某些常用工具,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工具。

R6工程與社會和R7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在軟件立項之前,需要從各方面進行可行性分析,為項目是否能立項提供決策支撐。除了技術可行性和成本效益之外,政策可行性和市場可行性也是影響軟件能否立項的重要因素。政策可行性考慮是否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或限制該軟件項目,軟件項目是否危害健康、觸犯法律、影響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市場可行性分析調查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市場份額、市場成熟程度等。這些內容的學習能讓學生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教育他們無論是軟件開發員,還是項目的管理者,在軟件立項之前,就應該預想軟件項目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

R8職業規范、R9個人和團隊、R10溝通和R12終身學習:在軟件工程師道德規范這一章節中,ACM/IEEE給出軟件工程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準則,包括公眾感、客戶與雇主、產品、判斷力、管理、專業、同事和自己;除此之外,還給出軟件工程師的職業素質,包括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5]。這些內容與R8―R10和R12完全吻合。

R11項目管理:無論是在軟件項目立項時,還是在軟件開發過程中,都需要對軟件項目進行管理。在立項階段需要立項管理,通過規范化的流程,判斷并采納符合企業根本目標的立項建議,提供合適的資金和資源,使立項建議成為正式的項目;或者拒絕不能給企業帶來利益的立項建議,避免浪費人力資源、資金和時間。立項管理包括立項建議、立項評審和項目籌備。需求分析階段需要進行需求管理,管理產品和產品構件的需求,識別需求與項目計劃及工作產品的不一致,包括變更控制、版本控制、需求跟蹤和需求狀態跟蹤。在軟件概要設計、詳細設計、開發階段,同樣需要隨時跟進項目的進度,在每一階段結束后召開評審會議,檢查每一階段的成果是否與相應文檔相符合。

3.3 教學改進措施

發現《工程專業認證標準》要求與軟件工程課程內容之間的對應關系,能夠幫助我們深刻理解認證標準蘊含的含義和意義。在軟件工程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中,著重強調與認證標準要求對應的教學內容,可以為學生日后從事不同工作和扮演不同角色做好準備。

(1)研究者。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達到對理論知識舉一反三的水平,能將其他學科的理論應用到軟件項目研究中。

(2)開發者。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強調上機、課程設計等實踐環節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多種軟件工具,能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3)管理者。項目的管理對一個軟件項目能否順利完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中,平時容易被忽視的軟件項目管理章節也應該被重視起來,為將學生培養為優秀的項目管理人員打下良好的基礎。

(4)無論是研究者、開發者,還是管理者,都應該遵循最基本的軟件工程師道德規范,對社會和環境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R。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智育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對學生的德育。

篇7

面向生活,建立開放的語文學習新體系是語文新課程的重要理念。要實現有效地自我建構還要強化課內外結合,拓寬語文學習和建構的渠道,努力實現學“活語文”。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呢?

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新課標中說:“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迸d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要把學生的內在動力激發出來,一切都會水到渠成。要產生這種內驅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滿足;第三是入迷。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出有關問題,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然后在師生共同活動中讓學生闡發自己的觀點,使他們獲得滿足之后的快樂。在教學中,可適當鼓勵語文基礎薄弱的同學回答較為容易的問題,讓他們在閱讀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一種成就與滿足感。經過多次練習以后,同學們的閱讀興趣自然而然便提高了。當閱讀的興趣成為一種推動學生求知的內在力量時,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并自覺地去提高語文能力。

二、重視閱讀方法的掌握

閱讀方法的培養是閱讀教學中最為重要的部分。我認為五步讀書法比較適用我們農村學校的學生,過程包括:瀏覽,這是讀書的第一步,當拿到一本書后,首先應概要地讀一讀該書的提要、目錄,以便以該書有個大體的了解;發問,一邊粗讀一邊提問,這樣可以激發學習興趣,促進自己的鉆研;閱讀,如果說瀏覽、發問敲開了書本知識的大門,閱讀則是登堂入室。最后是復述和復習。在閱讀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的整體性與創造性。

學習語文的終極目標是用于生活實踐。生活中不僅要養成“讀”的習慣,“聽”的習慣,“說”的習慣,更重要的是養成“寫”的習慣。練習是鞏固知識、積極建構的重要途徑,有效練習不是機械重復,它是在科學方法指導下的充滿智慧的練習。練習要把握重點、難點,要帶有一定的方法指導,要具有顯著的語文素質培養導向,要符合學生的練習水平和練習興趣。教師應怎樣做到以讀促寫

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呢?我以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廣泛閱讀,加強多積累

學習語文最重要方法就是積累,讀書是積累唯一途徑.只有廣泛的閱讀,大量的記誦,才能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多閱讀一些經典作品,和作家進行心靈的交流,體會作家的情感經歷,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真正做到觀作家生活經歷,品嘗人生百味,感悟人間真情;另外,很多人可能認為學好語文只要讀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就夠了,實際上這是一個很錯誤的觀點。一個學生要學好語文,要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不僅要多閱讀社會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多閱讀自然科學知識,才能才能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學識。

二、要善于觀察,善于積累。

有些害怕寫作文的學生常常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原因之一就是對生活缺乏觀察,缺少對生活的體驗。所謂觀察,就是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因此,要做到“事事”留心,“時時”注意?!笆率铝粜慕詫W問”,一種昆蟲,一株植物或一個小動物都是寫作的好材料,好樣本,只要你平時多留心、多觀察,寫作的源泉就會滔滔不絕。

除了善于觀察以外,還要善于積累。積累在寫作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學生之所以能下筆千言,一氣呵成,就是因為他們材料儲備豐富,平時看了很多的課外知識。為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創造多種情境,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點滴,多作勤作讀書筆記,把平時看到的現象,讀到的好的文章都記錄摘錄下來,這樣,在寫作時才能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三、加強訓練,認真評改

篇8

參考文獻

[1]劉豐樂。氣流輔助式噴桿彌霧機的研制[D].山東:山東農業大學,2010.

[2]宋堅利,何雄奎,張京,等。TT型循環噴霧機設計[J].農業機械學報。2012,43(4):31-36.

[3]楊學軍,嚴荷榮,徐賽章,劉仲。植保機械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m.農業機械學報,2002,33(6):129-131,137.

[4]邱白晶,李會芳,吳春篤,史春建,周寧。變量噴霧裝備及關鍵技術的探討[J].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5(2):97-101.

[5]武丼田。噴桿式噴霧機的噴頭高度和噴頭間距的實驗探討[J].農業機械學報。1987,2:90-92.

[6]陳樹人,韓紅陽,陳剛等。噴桿噴霧機機架動態特性分析與減振設計[J].農業機械學報,2013,44⑷:50-53,20.

[7]魏新華,蔣杉,張進敏,等。脈寬調制間歇噴霧變量噴施系統施藥量控制[J].農業機械學報,2013,44(2):87-92,86.

[8]王萬章,洪添勝,李提,等。果樹農藥精確噴霧技術[J].農業工程學報,2004,20(6):98~101.

[9]何雄奎,嚴苛榮,儲金宇,等。果園自動對靶靜電噴霧機設計與試驗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3,19(6):78-80.71

[10]宋堅利,何雄奎,曾愛軍,等。罩蓋噴桿噴霧機的設計與防飄試驗[J].農業機械學報,2007,28(8):74-76.

[11]王熙,史萬蘋,王新忠。變量噴藥機MSNC控制系統應用研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07,19(1):52-55.

[12]張京,李偉,宋堅利,等。擋板導流式噴霧機的防飄性能試驗[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5):140-142.

[13]翟長遠,王秀,密雅榮,等。PWM變量噴霧噴頭流量模型[J].農業機械學報,2012,43(4):40-44.

[14]王波,宋堅利,曽愛軍,等。劑型及表面活性劑對農藥藥液在植物葉片上鋪展行為的影響[J].農藥學學報。2012,14(3):334-340.

[15]張俊雄,曹崢勇,耿長興,等。溫室精準對靶噴霧機器人研制[J].農業工程學報,2009,25(增刊2):70~73.

[16]Oerke,E.C,Croplossestopests[J].AgriculturalSciences,2006.144(2):31-43.

參考文獻

[1]馮哲志,沈月新。食品冷藏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394-400.

[2]周惠明。影響速凍食品質量的關鍵因素[-!].食品工業,1998(6):42-43.

[3]王欣,劉寶林。速凍羊肉冷藏鏈中斷后的品質變化模擬實驗及保藏期預測[J].食品工業科技,2006,27(12):154~157.

[4]肖琳琳,張鳳英,楊憲時,等。預報微生物學及其在食品貨架期預測領域的研究進展[J].漁業學報,2005,27(1):68-73.

[5]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GB/T24617-2009冷凍食品物流包裝、標志、運輸和儲存[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6]李子雨,潘治利,艾志錄,等。動力學模型預測速凍餃子貯藏品質[J].食品與機械,2010,26(2):50-53.

[8]王欣,劉寶林,谷雪蓮,等。冷藏鏈中溫度波動對速凍水餃品質影響的試驗研究[R].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低溫醫學與食品冷凍研究所,2007.

[9]華澤釗,李云飛,劉寶林。食品冷凍冷藏原理與設備[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116-118.

[9]曹平,于燕波,李培榮。應用WeibullHazardAnalysis方法預測食品貨架期[J].食品科學,2007,28(08):487-491.

參考文獻

[1]李廣弟等單片機基礎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1.7

[2]樓然苗等51系列單片機設計實例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3.3

[3]唐俊翟等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冶金工業出版社,2003.9

[4]劉瑞新等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教程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7

[5]吳國經等單片機應用技術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1

[6]李全利,遲榮強編著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7]侯媛彬等,凌陽單片機原理及其畢業設計精選2006年,科學出版社

[8]羅亞非,凌陽十六位單片機應用基礎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9]北京北陽電子有限公司,061A凌陽單片機及其附帶光盤2003年

[10]張毅剛等,MCS-51單片機應用設計,哈工大出版社,2004年第2版

[11]霍孟友等,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1

[12]霍孟友等,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學習概要及題解,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3

[13]許泳龍等,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1

篇9

關鍵詞:模流分析 優化設計 模具結構

中圖分類號:U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072-01

在模具設計過程中,如何驗證模具設計結構的合理性是相當重要的,也是相當困難的一部分。在以往的模具設計過程中往往通過模具設計者的經驗來確定模具的結構數據,因此需要經過不斷的修模與試模才能找到解決方案,造成模具制造成本浪費與制造周期過長。本文中通過模流分析的方法,驗證模具結構的合現性,并優化模具結構,解決產品在生產當中可能出現的縮水、熔接線、翹曲變形等缺陷。

1 產品要求與原始模具方案

汽車尾燈燈飾條產品外觀形狀與尺寸精度直接影響尾燈的美觀與裝配使用性能。產品尺寸為446×12×94.5厚度為3.7左右,分布不均勻,材質為ABS(BASF Terluran HH-112)熔體密度為0.94398 g/cu.cm,固體密度為1.0511 g/cu.cm,要求成形后不能有明顯的縮水痕跡,不能產生較大的翹曲變形,不能有明顯的熔接線。

模具采用二板式模具結構,由于產品尺寸較大外觀要求高,不能產生熔接線、變形、縮水等缺陷本模具結構采用熱流道與普通流相結合的澆注系統,澆口采用潛伏式流口,可以自動斷澆,采用順序閥順序控制澆口進膠解決熔接痕問題。

2 優化模具結構及模流分析

采用wildflow軟件將產品數據和流道、冷卻水路布局導入軟件進行分析,由于匹配率較低,采用3D網格分析。采用注塑模擬分析工藝參數設置模溫為45deg.C,料溫為250deg.CV/P切換(%)為99%填充時間(Fill time)為2.3 s。

2.1 優化模具結構

經MOLDFLOW分析后確定模具結構,原始模具設計方案中熱流道直徑為12 mm閥針為4.5 mm,冷流道10×8×9,水路直徑為12 mm動定模冷卻水溫度為30°,優化后冷流道改為9×8×8 mm,冷卻水溫改為定模為20°動模為60°,保壓壓力80 MPa。

2.2 優化改善比較

優化方案與原如方案注塑方式都采用順序閥順序進膠方式,如圖1中左側膠口先進膠1.3 s后右側膠口再進膠,都實現了流動較平衡,無滯留短射現象,兩種方案產品表面都不會產生熔接線。注塑壓力原始方案為78 MPa優化方案為80 MPa兩種方案最大壓力都在許可范圍之內。原始方案最大鎖模力93.3T優化方案最大鎖模力90.86T,原始方案最大剪切速率(26613 1/S)優化方案最大剪切速率(189 191/S)都在許可剪切速率(50000 1/S)之內。

原始方案冷流道大概要40 s左右才能冷卻到50%以上,總的成型周期為(40+5)45 s未能滿足所要求的40 s范轉之內,而優化方案成型周期40 s則滿足了成型周期的要求。

如圖1所示原始方案的總體變形在0.0765~5.128 mm而優化方案的變形量在0.0070~1.269 mm,X方向變形原始方案為0.5286 mm,優化方案為0.3014 mm,Y方向二種方案都屬于均勻收縮,而在Z方向上原始方案變形較大為6.548 mm,而優化方案變形量為0.4229達到了所需要求的0.5 mm以下。

3 結論

二種方案的比較分析結果,由此可得出以下結論:

(1)由于使用熱流道針閥順序控制,兩種方案產品表面都不會產生熔接線。

(2)原方案冷流道太大會造成整個成型周期過長(45 s),建議減少冷流道尺寸縮短成型周期至40 s,滿足要求。

(3)原方案在各個方向都比較大,通過調節動、定模溫差,減少產品在X、Z方向的變形,優化方案中X、Z方向變形量都在許可范圍(0.5 mm)之內。

(4)產品料厚不均造成各區域收縮差異是導致變形的主要原因。

(5)調節冷流道大小降低成型周期,可調節動、定模溫差和優化保壓曲線減少產品翹曲變形。

參考文獻

[1] 申長雨.注塑成型模擬及模具優化設計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 黃鋼華,張益華,魯世缸,等.Moldflow/MPI翹曲分析在注塑模中的應用[J].塑料制造,2008(8).

[3] 孫麗娟,刑東仕,黃專,等.Moldflow在注射模設計中的應用[J].模具工業,2010(36).

篇10

關鍵詞:人工水景 水景維護 水景問題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冰霜雪雨,江河湖海,水的萬般形態總是眾多藝術審美中的點睛之筆。古典園林中“一勺則江河萬里”,凡爾賽的阿波羅水池,泰姬陵的十字水渠,水景始終是人工造景的主角,是意境與游賞的中心。

現代景觀設計中,水景依然保持著重要的地位。居住區綠地與城市公共綠地的設計,人工水景幾乎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絕大多數以硬質鋪裝為主的城市廣場也會有適當人工水景出現;或是噴泉,或是水池,似乎水可以在空曠暴曬的花崗巖地面上保留一處清涼。而水景之處,往往成為公共活動的焦點。從更深刻的層面來說,生態公園的定義似乎總與濕地公園伴生,人工濕地更成為景觀生態技術的典型代表。

但是,在小規模人工水景方面如廣場噴泉,居住區水系等,始終面臨維護成本高,維護效果差的種種問題,最終形成的視覺景觀與設計初衷大相徑庭。

二、水景設計階段存在的問題

由于部分設計人員對于水景設計的理解過于片面,導致了水景的維護工作變得極其困難。有些設計雖然打著生態和水景可以調節小氣候的旗號,但是并不認真落實。導致這種誤區以及使后期維護工作變得困難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

從設計角度剖析,水景設計不僅僅需要從視覺美觀出發,更需要考量水景是的運行是一個動態的生命體。水景不能只是無生命的人工建造,依賴機械設備,化學藥劑來維持自身的活力。水景設計是一項與水的自然生態息息相關的工程技術,需要大量的理性經驗,并提出合理的技術方法。好的水景設計需要能夠自律運行的水循環凈化系統。要清楚水不僅是為游覽使用者設計,更是為運營維護者設計。

水景設計必須考慮水源的質量。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保持符合標準的水源成為解決水景設備失效的關鍵??諝庵袘腋☆w粒使循環水體難以保持清潔,沙塵天氣帶來的大面積風沙更加劇了這一現象。在一些地區氣候反常造成,蒸發量變大,水分流失造成了水中溶解物質的飽和,與沙塵雜質一起,對整個水景機械系統造成了巨大的負擔。

同時,水景的最終效果依賴于設計水量得以保持。廣泛存在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更使得絕大多數水景過分依賴人工補給,景觀水體內的外加水源完全依賴于基礎防滲保持。一旦防滲層的施工與后期維護出現紕漏,所以使得水景的后期效果與設計之初大相徑庭。

三、人工水景設計的案例分析

(一) 景觀水體的自我生長

人工水體的重大局限在于后期維護成本高,維護效果差。而自然界中的水,卻能依賴精妙的循環系統來維持自身生長。

因此在一些需要低維護成本的人造景設計中,在設計之初就應該充分利用水的自然生態的問題。”居住區水景生態規劃的總原則應是:Reduce(減少) Reuse(回用) Recycle(循環),既盡可能節約、回收、循環使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廢水排放和對環境的污染,實現水環境的持續利用和發展”。[1] 一些設計師已經自覺遵循了這一原則,出現了仿照自然界循環模式與輔助技術手段形成的有機人工水體。

以某大學景觀水體為例。校園水系如同絕大多數人工景觀,沒有條件結合到自然循環當中去,這樣的水景大多是孤立與天然水系的一潭死水。該校園水體由于缺乏流動和有機物不斷沉積,經年累月,水質嚴重惡化。最初嘗試的改善方法是建造爆氧設備、定期清理水面落葉與雜物并清淤。但是這樣的措施效果并不明顯,水系不斷處于略微改善而后再度惡化的循環中。

經過全面規劃,該學校重新設計了整個濱水的景觀系統,把人工濕地技術與水處理技術結合進來,形成了一個實現自我生長的景觀水體,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這個水系主要增加了兩大類內容。首先是推動水體循環的疊水與水泵,其次是調節水質的人工濕地系統與設備。水體由河道和池塘兩部分組成,水循環從池塘水流出口開始,經過礫石過濾進入人工濕地,通過一系列植物生態作用改善水質,再經由人工設備進一步調節水成分,完成水體凈化。在這個循環外部,有公共浴室景觀區的水處理系統提供水源補給,平衡景觀用水的蒸發和滲透。

水景要立足與自身的發展。這個人工循環體系統,通過對水流過程的設計,模仿自然環境完成了水質的凈化循環,并且有穩定合理的水源補給。在水質循環的過程中,把技術需要與視覺需要統一于人工濕地景觀與疊水。通過這樣簡單易行的方法達到了良好的景觀效果與自律的水景生長。

(二)充分考慮水循環各要素

居住區水景要立足與自身的發展。[2]水體是一個群落的靈魂,部分水的問題不是來自于水本身,而是來自于環境、氣候、動植物生長與人類活動。解決水的問題,也要從周圍眾多要素入手,那是水的源頭和去路,影響著水質,水的形態,水體成分的多種改變。

以德國某辦公樓為例,該設計從如何利用自然降水出發,使其作為灌溉與景觀用水的水源。盡量減少地面的硬質鋪裝,使自然降水盡可能地滲入到土層中,形成良好的涵養水源,為地下水循環做出貢獻。同時屋頂和硬質地面,如主要道路或水泥鋪面,利用地面坡度和設置雨水口使自然降水在景觀需水處得到收集。對屋頂進行植被覆蓋儲存部分降水,并經過蒸騰作用回到大氣中去。

為使辦公樓景觀更具自然特色,設計師為屋面雨水收集處,配植樺木林灌叢以此形成半濕潤的小生態環境;項目中的水渠,由儲存的自然降水補充。而一組水池的設計更是充分利用了自然水源在季節上的不均衡分布,雨水充足時,形成小瀑布景觀;雨水不足時,則是鏡面池塘,形成動靜有致的季節景觀。

四、總結

城市公共空間的人工水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化環境、吸塵、降噪、調節小氣候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項目在設計中缺乏對水景工程技術的理解,使其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對城市環境和生態造成了破壞。因此,在設計中應遵循生態原則,盡量提高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同時考慮地域氣候特色,以合理的設計選擇保障水景在運營中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