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有趣的科學實驗范文

時間:2023-10-25 17:24: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超級有趣的科學實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李健鳴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導讀】

一位影響深遠的心理學大師,為何會寫一本關于愛的小冊子?為何許多讀者,或抱著對愛的渴望,或抱著學點愛的秘訣的心態看完這本小冊子時,多數會感到一種羞愧?因為這本書會告訴你,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但其中的多數在苦苦堆積被人愛的資本之后,為何卻無法體會到真愛呢?進一步地追問,愛的最深層的心理學動機又是什么?作為弗洛伊德之后的新精神分析學派的領軍人物之一艾利希?弗洛姆,絕不是因為閑得無聊要寫本浪漫的散文集,他在書中引用了在3000年前希臘德爾斐神廟阿波羅神殿門前的那句石刻銘文:“認識你自己”,并認為“這是全部心理學的淵源”。而問題是,我們無法僅通過“思想傳導的知識”去認識全部的自己,而“愛”正是穿越這局限的手段,一個人能掌握愛的藝術,才可能認識你自己,才可能克服諸多的心理疾病,解開心結。最終弗洛姆堅決地寫下:心理學的最終結論就是愛!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本小冊子是大師的名著《逃避自由》的必然結果。

愛是一門藝術嗎?

你有過幾次得意的愛情,你總是被異性關注,你娶了一位美艷的嬌妻,你嫁給一位富可敵國的男人,于是你自己、你周圍的人就認為,你就是愛情的高手、愛的大師了。對此弗洛姆引用了德國醫學家巴拉塞爾薩斯的名言:如果有人以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對葡萄就一無所知。正如你知道玫瑰,你手捧著玫瑰,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就是玫瑰的專家、花藝的大師。

“大多數人決不認為愛情無關緊要,相反他們追求愛情。悲歡離合的愛情電影他們百看不厭,百般無聊的愛情歌曲他們百聽不煩。但他們之中沒有人認為,人們本可以學會去愛……大多數人認為愛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愛的問題。因此對他們來說,關鍵是:我會被人愛嗎?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愛?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采取了各種途徑。

男子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會地位所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去獲得名利和權力,而女子則是通過保持身段和服飾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而男女都喜歡采用的方式則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舉止,有趣的談吐,樂于助人,謙虛和謹慎。為了使自己值得被人愛而采用的許多方法與人們要在社會上獲得成功所采用的方法雷同……事實上,我們這個社會大多數人所理解的“值得被人愛”無非是贏得人心和對異性有吸引力這兩種傾向的混合物而已。

再也沒有比愛情更容易的了――這一看法盡管一再被證實是錯誤的,但至今還占主導地位。再也找不出一種行為或一項行動像愛情那樣以如此巨大的希望開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敗而告終。如果是別的事,人們會想方設法找出失敗的原因,吸取教訓,以利再戰或者永遠洗手不干。但因為人們不可能永遠放棄愛情,所以看起來只有一條可行的路,那就是克服愛情的挫折,找到原因并去探究愛情的意義。

于是就有了這本書,弗洛姆在書中寫道:在這方面采取的第一個步驟是要認識愛情是一門藝術。人們要學會愛情,就得像學習音樂,繪畫。

如何掌握愛的藝術?

如何學會愛的藝術,弗洛姆認為,就像學會其它藝術和技藝一樣,首先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掌握理論,二是掌握實踐。學醫的人首先要認識人體的結構和各種疾病的癥兆。但光有理論還無法行醫。只有通過長期的實踐活動,一直到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融會貫通起來變成靈感,也就是掌握了藝術的靈魂,才能成為一名大師。

此外,弗洛姆更指出:要成為大師,除了學習理論和實踐外還有第三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為大師看得高于一切,這一目標必須占據他整個身心。這一點既適用于音樂、醫學、雕塑,也適用于愛情。這里也許就解釋了為什么在我們這個社會有不少人經常不斷地遭受愛情的挫折,卻很少有人去努力學會愛情這門藝術。人們一方面渴望愛情,另一方面卻把其他的東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權力看得重于愛情。我們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努力達到上述目的,卻很少用來學會愛情這門藝術。

最后,弗洛姆問道:難道只有獲取名利才值得人們付出代價?而“愛情”――只對靈魂有用,在現代意義上毫無用處的愛情只是一種奢望,一種不值得人們付出代價的奢望嗎?

怪誕心理學:揭秘不可思議的日?,F象

[英]理查德?懷斯曼 著

路本福 譯 / 天津教育出版社

星座、姓名、面相決定性格命運?夏天出生的人比冬天出生的人運氣更好?彩票也偏愛“那些有準備”的人?為什么幸運的人總是走運?為什么危險的環境能催化愛情?什么樣的話題可以提高魅力指數?愛情只是一個錯覺?為什么咬著一支鉛筆,就會讓人覺得快樂?世界上有最爆笑的笑話?千奇百怪的創意,古靈精怪的實驗,超有趣、超怪誕的心理學知識,這就是英國最著名的大眾心理學怪才――理查德?懷斯曼教授的經典暢銷書《怪誕心理學》的精彩內容。作者用數百個搞怪科學實驗,揭示人生不同層面的秘密心理,包括時間心理學、撒謊與欺騙心理學、靈異心理學、決策心理學、幽默心理學、自私心理學等。你一定無法想象,連這些都可以用科學實驗證明!

作者簡介

理查德?懷斯曼(Richard Wiseman),英國著名的大眾心理學教授、超級暢銷書作家,許多世界級頂尖科學期刊報導過懷斯曼的研究;更多國際媒體如《時代雜志》、《每日電訊報》及《衛報》對懷斯曼教授都有專題介紹。2010年被英國《獨立報》星期日版評選為“讓英國更美好的一百人”之一。

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

科學松鼠會 編著 / 上海三聯書店

本書不是一本博客集,出自松鼠會網站的文章只占了1/3。全書54篇文章,精選自百位松鼠近三年創作的上千篇文章,從口腔潰瘍到國際空間站,從玫瑰花到數學思想實驗,內容天馬行空,文字靈動活潑,一改傳統科普的嚴肅面孔。梁文道稱贊說,“他們的科普小品簡直有點像是帶甜的涼茶”;羅永浩說,“為了跟愚昧和迷信爭奪市場,科普作品在應有的理性和嚴謹之外,最好還能做到生動有趣,‘科學松鼠會’顯然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的科普文章大多數情況下都很有趣,有時候甚至很酷”。

篇2

關鍵詞: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教育;啟示

2008年10月,筆者隨考察團訪問了美國科學促進會,與美方就科學教育、科普活動等內容進行了交流,獲益非淺,認為美國科促會的一些科學教育項目很有特色,對我國開展科普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以下介紹美國科學促進會開展的三個科學教育項目。

一、科學與工程學生大眾傳媒實習項目(AAAS Mass Media Science & Engineering Fellows Program)

該項目主要是安排科學、工程與數學等專業方向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利用暑期時間到新聞媒體進行為期10周的實習,以提高理工科學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公眾闡釋和傳播復雜科學知識的能力,提高大眾傳媒傳播科學技術的水平,促進公眾對科學的理解。

項目的實施過程是由學生提交申請開始,科促會組織科學家對申請者進行筆試和面試后推薦部分候選人,新聞媒體最終確定實習人員。實習人員經過培訓后,擔任記者、編輯、項目助理等職務。目前每年大約有1500名學生申請,最終安排15名左右的學生到《芝加哥論壇報》、《洛杉磯時報》、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和《科學美國人》等報紙、電臺、網站和電視臺等進行實習。

該項目已經開展了35年,畢業的實習生達到了600人,部分實習人員畢業后選擇了到新聞媒體工作。實習項目日益得到理工科學生和大眾媒體雙方的認可以及社會的廣泛認同。

關于這個項目有一點值得特別提及,在與美方交流過程中,談到為何“科學與工程學生大眾傳媒實習”項目只選擇理工科學生,而不接收語言類、新聞類或其它非技術領域內的學生,美方專家指出,這本身就是一個最初針對理工科學生的項目,但他們認為科技新聞報道需要記者具備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后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技能,理工科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確實表現出了良好的事物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這與我國的科技新聞報道行業頗有不同,我國科技新聞報道行業似乎更偏愛學中文、新聞等專業的學生。

二、科學與日常經驗項目(Science and Everyday Experience, Delta SEE)

德耳塔西格馬太塔女生聯誼會(Delta Sigma Theta Sorority)是一個非盈利性質的公共服務組織,該組織由超過20萬名受過高等教育的黑人女性會員構成,目前在美國等多國擁有900多個分會。該組織有很多公共服務項目,如向學生提供獎學金、參與制定公共政策等等。Delta Sigma Theta Sorority建立了德耳塔研究教育基金(Delta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DREF),其目的是加強該組織或其他具有相似目標組織的對外資助能力.

Delta Sigma Theta Sorority 和Delta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與美國科學促進會共同舉了辦“科學與日常體驗(Science and Everyday Experience, SEE)”項目,該項目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助。

該項目倡議幫助非洲裔美國小學和初中適齡兒童的父母和監護者,制定有效辦法來支持兒童的非正式科學和數學的學習。雖然最終目的在于孩子學習,但該項目的主要受眾定位為孩子父母,試圖通過提高父母的認識而帶動孩子的科學學習,可謂別出心裁。而且,這個項目的活動形式也很多樣,例如對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科有貢獻的非洲裔美國人的系列訪談(是一獲獎電臺節目),開展探究式科學活動,在網站上公布兒童角(Kids Corner),學校提供的家長教育,等等。

在與美方專家就SEE項目的交流中,感覺SEE項目采用的某些手段對我國的科普有一定的啟示意義,目前我國的科普(包括很多科普活動)總擺脫不了“轟轟烈烈開局,冷冷清清收場”的命運,這提示我們能否在現有科普方式(或模式)上有所突破,能否找到適合我國社會特點、公眾心理的富有實效的科普模(方)式。SEE項目執行者請了很多在社會中有一定影響的非洲裔黑人科學家在廣播中與黑人父母、孩子交流,這無疑能起到極大的示范和激勵作用,可能對父母的心理產生影響,使父母們也決心讓孩子成為節目中那樣的科學家或者說是社會中的成功者,另外SEE項目還發動其成員去進行科學的推廣,利用社區組織、專門人群的組織進行科學普及能拉近受眾與普及者之間的距離,效果可能更佳。

三、網絡游戲動力城市(Kinetic City)

“動力城市”經費主要來自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于2005年啟動,它是一款針對兒童、寓教于樂、設計獨特的科學網絡游戲,也是科學實驗、游戲和項目的奇妙組合,不僅面對線上受眾,還與線下活動相結合。

進入游戲的孩子們被告知,吞噬科學知識的病毒正在破壞我們這個世界的科學,你可以通過投入這個游戲來打敗它們、解救世界。動力城市成立了對付病毒的超級戰隊,孩子們只有正確地使用科學知識才能使對付病毒的戰隊強大。

此外,動力城市還設計了與課堂學習掛鉤的課外項目,以俱樂部的形式為3年級到5年級的孩子提供輕松有趣的途徑來學習基礎科學,鼓勵孩子把學習到的科技知識和實際操作進行完美的結合。孩子們還可以在網上建立自己個性化的活動俱樂部站點,即時報告自己俱樂部會員的活動,以茲交流。孩子們也可以參與特殊任務,例如與著名科學家在線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