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啟發式教學范文
時間:2023-10-25 17:25: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如何進行啟發式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新課改;課堂教學;啟發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2-078-01
啟發式教學方法,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教材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識規律,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由易到難的逐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的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啟發,是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自己思考問題的答案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強調教師是主導,教學過程要由教師來組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正確的理解,系統的掌握所學的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加上教師能夠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能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用準確,清晰,簡練,生動,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課,是很受學生歡迎的。
啟發式教學法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這要求教師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復雜的思維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積極的進行思維活動,逐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隨時注意開啟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通過學生自身的思維活動,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理解消化。課堂提問就是一種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的有效方法。那么,在課堂上如何提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一個復雜的問題變的簡單化,便于學生思考,這其中包含著許多教學的藝術性,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深思熟慮,講課時靈活處理,根據學生的具體反映隨機應變的處理課堂教學內容,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材內容的編排一般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近的原則,有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避免照本宣科,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對其內容進行靈活、適當調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跳一跳“摘桃子”的感受。
二、在教學目標上,以堅持實行素質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
現代啟發性教學思想與“以傳授知識為最終目的”的或僅注重人的智力發展的教學思想是根本對立的。它反對食而化、仿而不創的“學而優”,反對扼殺人的主體精神和個性的“死讀書”。因此,現代教學思想反對那種只注重如何提高學件應試成績的單一化教學目標,它從人的全面發展出發,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確立多元化的素質教育目標,在教學中從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重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重學生能力養成,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上協調發展。
三、在教與學的關系上,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
教師的“教”是為了使學生更有效地“學”,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促進學生個體發展和主體精神的培養。因此,必須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學觀念,承認學生是有靈性、有理性、有感性的能動主體,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上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一種師生為探求知識和真理而共同合作的、教學相長的伙伴關系。教師要通過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來面向全體學生,把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四、在教學過程和方法上、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
現代啟發式教學思想反對那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注入式”、“單向灌輸知識”的教學方式,強調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形成一種能容納不同觀點、不同思維方式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維,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這要求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良好氛圍,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使民主與科學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張揚與展現。
五、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這要求教師善于提問善于設問,通過科學而有層次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其在經常性的“茅塞頓開”中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培養學生的能力。葉圣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的意思,就是要求我們教會學生獨立學習,要求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提高學生對客觀事物和所學知識的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綜合、抽象、概括、演繹、推理、判斷、加工、創造和表達等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要持之以恒地通過各種方式培養訓練才可能見效。
六、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要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由易到難的各種作業與實際動手操作活動,來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應該盡可能最大限度地創設各種教學情境,發掘和依靠課堂教學中的各種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啟發他們獨立思考,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肯定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突出實驗教學、突出形象化、直觀化教學法,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激勵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發展智力。既教會他們如何學習,也教會他們怎樣做人,使啟發性原則在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其深遠的影響和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國赫孚.新學校話新課改.《天津教育》.2007.
篇2
【關鍵詞】精讀教學;啟發式;積極性;主導
教學是傳授和學習系統的文化知識和發展基本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根本,是重中之重。教學的本質就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培養自己的能力。而學生的能力直接受教學方法的影響,因此從教人員無不在積極探索尋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良策?!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啟發式教學便是其中的良策之一。何為啟發式教學?如何在我們的課程教學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我將結合大學英語精讀課程教學來談談啟發式教學在英語精讀課程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啟發式教學就是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啟發誘導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不僅是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教學思想,是教學原則和教學觀。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時刻提醒我們自己要有這種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并且不斷地運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
眾所周知,隨著我國大學生的擴招政策,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遠不如以前,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人在上英語精讀課程Why I Teach 一文時,是一步一步的運用啟發式教學的。老師先給出標題Why I Teach, 并說出一條自己教書的理由,然后啟發學生“假設你是老師,請說出一條你教書的理由,后面說的同學不允許重復前面同學所陳述的理由,不管合理與否,正確與否,只要你能說出來。(目的是讓他們的思維不受局限,體現積極思維)。因此學生給出的理由五花八門。They provide the following answers:
1. I teach because teaching is a steady position for a girl.
2. I teach because there are 2 vacations with pay.
3. I teach because I should support my life and I don’t want to ask for money from my parents in the future.
4. I teach because I hated the teacher when I w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 want to be a teacher who doesn’t punish his or her students.
5. I teach because I like the girl in the same school. I will have more time to see her, to stay with her.
6. I teach because I like to stay with the young person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m and refresh my mind.
……
理由非常多,有些是合乎情理的,有些是出乎意料的,有些還是你可能想不到的,可正是這些出乎意料卻又不易讓人想起的理由激發了整個課堂,使整個課堂讓學生處于主導地位。這又符合當前提出的“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也是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表達了他們的思想,活躍了課堂,我覺得更好地運用了啟發式教學。
隨著對課文進行解讀,讓學生找出作者的“為什么教書”的理由。再把同學們羅列的理由與作者理由進行比較,得出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下來在教師的啟發和誘導下,學生圍繞一個這個主題在進行積極主動地學生,既學習了作者的關于為什么教書的理由,也收集了身邊同學的理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長了知識。
課文學完之后,繼續啟發大家的思維。也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舉一反三”吧。文中作者探討了“Why You Study”,我又給學生拋出了另外一個相關的話題,“Why You Study”讓學生進行思考,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了,然后給出各種答案,雖然有的同學的答案是重復了前面我們的“Why I Teach”的理由,但我覺得完全合理,而且也可以看出學生活血活用的。我們教學的目的不就是這樣嗎?
在講解 Deer and the Energy Cycle 一文時,也充分啟發學生進行思考,比如在講到paragraph 7 & 8 時,啟發學生思考Why did the author mention the advice given on the radio?有學生很快就聯系到了Saving energy, Low carbon life, Being a green man 另外也有同學反應靈敏說,respond to the theme Deer and the Energy Cycle. 還有同學說, That is what we learn from deer. 聽到這各種的答案我趁機問出了下一個問題,What can we learn from deer? 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學生的回答很應主題,比如說,
To put on a thicker coat in winter to keep warm;
To reduce the activities;
To reduce the cost of living;
To save energy ;
And so on.
在同學紛紛說出各種答案之后,再請一位同學對這一問題進行總結。這樣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活躍思想。同時,我還就此問題進行延伸,問學生What can we learn from other animals,such as dogs, birds, cats, cow and so on?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組進行材料搜集整理,下次課進行成果展示。 這樣既引導學生拓寬學生視野,同時也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的,并且也鍛煉了學生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的能力,更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導作用。
在高職英語精讀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啟發學生,充分利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篇3
首先,擺正師生關系,營造民主氣氛
啟發式教學是一種視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教給學生如何“學”的方法,在啟發式教學中,首先要轉變教師為“中心”、教師是“權威”的觀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系,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求實創新的學風。所以教學中以學生活動為主,要尊重學生,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相信學生是愿意學習而且是能夠學好的。
其次,置學生于“憤”“悱”狀態
實施啟發式教學,教師要善于使學生處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說出來卻不能的憤、悱狀態,然后引導他們去探索、去發現,使他們成為知識形成的參加者和發現者”。因而教師在對教材仔細分析研究的基礎上,要適時地把學生置于問題的情境中,引導、啟發學生去質疑問難,對學生在學習中提出的各種問題,不是以教師給出正確答案為目的,而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相互討論,或者辯論,自行解決問題。對學生的問題,教師不必急于講解而是啟發他們帶著問題去研讀教材,去討論、分析、研究,教師只作巡視,作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理解不正確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師則根據學生“錯誤”之所在,提出補充問題點撥學生深入思考。例如:我在教學《變色龍》時,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根據教師提出的目標提出問題:作品中的主人公與自然界中的變色龍有什么共同之處?作品是怎樣描寫主人公的“變”的?等等。通過相互提問、討論、解答,不僅了解小說中的故事情節,也把握了主人公阿諛奉承、媚上欺下、見風使舵的卑鄙心理。
第三,優化教學過程,實施點撥教學
“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啟發,而引導、啟發的關鍵就是點撥。所謂點撥,就是教師針對教材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思維和心理障礙,運用畫龍點睛和排除障礙的方法,啟發學生開動腦筋自己去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以達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所謂“點”就是點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如在學習《變色龍》時,學生普遍容易忽視小說中的第一段:“四下里一片沉靜……”這幾句話描寫環境的句子,實際是一個關鍵點,作者再現了一個黑暗、缺乏生機的俄國社會現實,是對后面主人公的出場烘托。教師對此不點撥,就無法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篇4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傳授知識,也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這兩者是緊密聯系的,同等重要,不可偏廢。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教會學生,學生通過什么樣的方式獲得知識。啟發式教學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能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文章從賞識學生;靈活問答;采用多種方法完成啟發過程三個方面闡述了啟發式教學。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學生;啟發
啟發式教學原則的基礎是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人格,核心是調動受教育者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受教育者的自主學習。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啟發式教學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要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善于開動腦筋,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從而自覺主動的學習,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那么如何貫徹和落實啟發式教學,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公正地賞識每一個學生
俗話說得好,“樹活一層皮,人活一張臉?!比巳硕紩诤踝约旱拿孀?,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否重要、是否值得尊重與稱道。學生也是如此。他們雖然年紀小,卻是獨立的、有思想的生命個體,他們都有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尊嚴,他們同樣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師的賞識與夸獎。如果在課堂上,老師能客觀、公正地賞識 每一個學生,就會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就會引導他們為了得到更多的認可而主動地把精力集中在老師授課的內容上。在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上賞識學生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對學生的欣賞要真誠
欣賞、表揚學生時,老師應該發自內心地微笑并用肯定的語氣,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稱贊與欣賞。
2.對學生的欣賞要力求準確
如果老師只是用“你最近有進步”、“你的成績提高了”等等的話稱贊學生,固然他們會很高興,但時間久了也會“麻木”,因為學生不清楚自己到底什么地方進步了,什么成績提高了。所以,老師應該具體準確地告訴學生如何進步了,什么提高了,今后應怎樣……這樣才能讓學生有目標地去爭取更大的進步。
3.對學生的欣賞應該不分大小
有的老師認為在課堂上找到答案、成績進步、字跡工整,是學生分內的事,因此不值得表揚。老師應該事無巨細地對學生進行合理恰當的表揚。
4.多用建設性的賞識,少用評價性的賞識
建設性的賞識,對于學生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梢宰寣W生在激勵和賞識的環境下,不斷改掉自身的缺點和毛病,不斷進步。實事求是地欣賞與稱贊,會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會激勵他們主動學習,認真地聽老師講課,并且把這種認真聽課發展為一種習慣。
二、靈活問答、巧設懸疑
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被認為是最善問的老師,特別是其具有鮮明個人教學特色的“產婆術”,即通過問答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尋求正確答案。有效提問的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與討論,找出問題的正確解決辦法?!皢l式教學”的理論假設是必須讓受教育者進入“憤悱”狀態,才能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它和“課堂提問”的關系,主要在于提示“提問”行為開始的時機,在于對學生學習心理狀態的精細觀察和時機的準確把握。為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1)提問要根據時機
(2)提問要精心研究提問對象
(3)啟發提問要以學生的難點作為起點
三、采用多種啟發手段完成啟發過程
(1)揭示矛盾、設疑啟發
(2)采用“道具”直觀性啟發
(3)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啟發
(4)采用幽默的語言進行啟發
(5)通過寓教于樂來啟發
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條件之一”??梢娭挥袉l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提出一些啟發思維引起興趣的問題,使學生帶著一個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來學習。興趣來自需要,需要又會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求。有需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要比以往主動認真。能夠帶著解決問題的愿望參加到教學中,并把它們都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學習的主題上來。把外來的學習動機轉變為內在的學習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引導學生在一種和諧、舒暢、平等的氛圍中接受教育,從事學習,這樣才能學進去、記得牢、學得活、用得靈。啟發學生樂于思考,從思考中找到樂趣,從樂趣中找到答案。這就極能調動興趣的啟發。這種方式可以使沉重的積極情感和學習興趣受到激發和培養并得以保持,經常品嘗到擷取知識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最佳途徑。
葉圣陶說:“教就是為了不需要教”。啟發式教學最能體現葉老先生的觀點。這種方式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從不同層次,各種角度,采用多種方法去啟發教育學生。使他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變苦學為樂學,變負擔為欲望,輕而易舉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達到教師所預期達到的教學目標。
篇5
數學命題是表示數學概念具有某性質或者數學概念之間具有某種關系的判斷,正確的數學命題一般表現為數學公式、法則、性質、公理、定理等(多數公式和法則是數學命題的符號化表示,可轉換為文字表示的數學命題),因此將它們統稱為數學命題。數學命題構成了中學數學知識結構的核心,從而使得數學命題的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搞好數學命題的教學也自然成為數學教師持續思考的經典話題。
在某縣的初中數學教師招聘活動中,筆者聽了11位應聘教師關于人教版九年級《一元二次方程》中的課題:“公式法”的教學。其中8位應聘教師都基本采用如下教學方式:上一節我們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今天我們學習另外一種方法——公式法,然后寫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直接用配方法求出根,并把這種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稱為公式法,之后通過例題和練習強化公式法。
誠然,在學生還沒有感到學習需要的情況下,教師直白地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學習…”,從表面上看節約了教學時間,但新學習的內容似有天上掉下來之感。雖然提到配方法,但未啟發學生使其與今天新學習的課題建立內在的實質性聯系,學生體驗不到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配方的必要性,不知為什么要學習公式法,怎么會想到要研究這個問題?由于學生沒有經歷必要的困惑階段,沒有產生疑難和問題,從而難以產生內在的學習需求,其思維活動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本節課教學重點為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獲得及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學難點為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屬于數學公式、性質的教學及配方法、公式法的運用,并滲透了化歸思想和分類討論思想。其中公式法的定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稱為公式法”是在得到求根公式后顧名思義加以描述的,并非教學重點。而11位應聘教師中有9位把教學重點局限于教科書中公式法定義的獲得,只有兩位應聘教師強調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及特征,在突出數學學習內容的重點和本質方面體現得不夠,由此暴露出新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存有一定偏差。
教育教學思想制約和影響著課堂教學行為,數學教師只有在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思想指導下,才能使自己的教學遵循并符合教與學的規律,從而使教學效果不斷提升,教學能力與日俱增。啟發式教學作為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是教學法最基本的方法論和課堂教學需要遵循的教學思想,其不會因為古老而過時,而是需要不斷豐富和發展。由于數學是思維的科學,思維是在個體頭腦中進行的,是他人無法替代或簡單告訴的,在課堂中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啟發和引導,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啟發式教學顯得尤為必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把注重啟發式、實行啟發式教學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實施建議,由此彰顯出啟發式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二、基于啟發式數學教學思想的命題教學設計思路
1.啟發式數學教學思想的實質
鑒于數學的學科特點和數學教學的特殊性,即數學是思維的科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對啟發式數學教學可做如下概括:啟發式數學教學是指教師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和思維水平出發,力求創設“憤悱”的數學教學情境,以形成認知和情感的不平衡態勢,從而啟迪學生主動積極思維,引導學生學會思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以發生和發展,數學知識、經驗和能力得以生長,并從中領悟數學本質,達到和生成教學目標。
啟發式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真正的主動積極性并不在于頻頻舉手和猜中教師所期望的答案,而在于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想數學”,使學生經歷必要的認知和情感的困惑階段,處于“欲知還未知,欲言還未能”的“憤悱”狀態,以此產生內在的學習需求,從而全神貫注地、目標明確地動腦思考,在其頭腦內部展開豐富的數學思維活動。
2.基于啟發式數學教學思想的命題教學設計思路
數學命題學習的已有研究包括數學命題獲得、命題論證、命題應用3個階段,并且積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就內容而言,基于啟發式數學教學思想的命題教學設計研究較少,使得數學教師在命題教學中如何貫穿啟發式教學思想存有諸多困惑,因此以啟發式教學思想為指導如何進行數學命題的教學設計值得深思。
啟發式數學教學作為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雖然沒有相應的教學模式,但基本操作思路主要包括:教學發動——創設“憤悱”的數學教學情境,引起學生思維的懷疑、躊躇、困惑或心智上的困難等,從而產生內在的學習需求,自然引入課題;學習保持——學生行為、認知和情感的深層參與,通過探究活動,求得解決疑難、困惑的路徑;正確導向——教師運用啟發性提示語朝著每個學生獲益的方向適時適度啟發,使學生逐步學會自我啟發和自我探究。
基于啟發式數學教學思想的命題教學設計路線圖:
三、基于啟發式教學思想的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教學設計
1.創設憤悱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數學命題的內在學習需求
用配方法解下面的方程:
(1)6x2-7x+1=0,(2)2x2-4x+3=0。
教師運用啟發性提示語設問:通過解上述兩方程,你覺得配方法有哪些優勢和不足?你發現了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課例中,與公式法有實質性聯系的內容是前一節所學的配方法,教師以此為新知識生長點呈現練習題:用配方法解上述兩方程,既激活了學生頭腦中與新知識密切相關的已有知識經驗,又鞏固了配方法。使學生認識到每一個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用配方法來求解,并且用配方法解具體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步驟都相同,同時體驗到配方法的局限性,即形如(1)的一元二次方程,一次項系數不是2的倍數或數字較大時配方運算較繁瑣、用起來不方便。方程(2)配方后完全平方式為負數,原方程無實數根卻花費時間配方,由此產生疑難和困惑,感悟到具體的配方法已經不夠用了。
教師引導學生自然提出問題:能否有更簡便和更一般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學生產生尋找一般方法的內在需求。
2.數學命題的發現與推理論證
使學生認識到尋找一般方法需要寫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體驗到對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的必要性,自然而然生長出今天的新內容——公式法。
教師運用啟發性提示語設問:對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如何配方?你打算如何思考?能否類比前面的研究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類比數字系數一元二次方程配方的步驟,經歷用配方法獲得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
因為a≠0,所以方程兩邊都除以a,得x2+x+=0,
移項(把常數項移到方程右邊),得x2+x-=-,
配方得:x2+x+()2=-+()2,
即(x+)2=()2。
當學生未考慮b2-4ac的符號直接開平方時,教師運用啟發性提示語反問:你認為直接開平方妥當嗎?是否記得開平方時對被開方數的要求?
再次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新的疑難和困惑,從而彌補已有認知的缺陷,認識到b2-4ac?叟0時才能直接開平方,從而獲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設計意圖]在使學生體驗到一般形式配方必要性的基礎上,類比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引導學生對一般形式進行配方。在學生未考慮判別式的符號直接得到求根公式時,教師運用啟發性提示語給予暗示,從而形成恰當程度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了新的疑難和困惑,引發其深層思維和探索興趣,并認識到對b2-4ac需要進行分類討論。同時使求根公式由潛在發展水平轉化為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又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與根的關系這一新的潛在發展水平做了鋪墊,使學生進入新的最近發展區。
3.數學命題的理解
由上面的探究過程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時,x=。當b2-4ac
教師設問:觀察公式你有哪些發現?對今后解一元二次方程有什么幫助?
通過討論加深對求根公式及條件的理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數a,b,c確定,同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公式、方法的簡潔美和統一美。x=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稱為公式法,其中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判別式。
[設計意圖]: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意義及條件,把握公式的結構特征,突出數學問題的本質。
4.數學命題的應用
(1)用求根公式解前面的方程:6x2-7x+1=0。
[設計意圖]回到情境中的練習,運用求根公式解方程6x2-7x+1=0,使學生體味到求根公式的優越性,感悟科學研究從特殊到一般、發現提出問題的方法。
(2)變式練習
1)6y2+13y+6=0
2)5x+2=3x2
3)x(x-2)=5-8x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體味求根公式的實質,并歸納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即先化簡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標準形式再運用求根公式。
(3)運用精加工策略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體味判別式與根的個數的關系。
1)2x2-4x+6=0
2)x2-7x-18=0
3)9x2+6x+1=0
[設計意圖]上述一元二次方程1)、2)和3)的判別式分別小于0、大于0和等于0,旨在使學生運用求根公式解方程的同時,體驗判別式與根的個數的關系,特別是判別式小于0時直接得到無實數根而不必代入求根公式,概括出在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可先確定判別式的值再代入求根公式,從而豐富和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
5.數學命題的系統化
建立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與求根公式法的內在聯系,使學生感悟化歸思想和分類討論思想。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建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概括本節課的核心知識及運用的數學思想和研究方法,旨在使學生生成組織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網絡。
四、結束語:數學命題教學要自然、合乎情理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趩l式數學教學思想的命題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創設“憤悱”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處于“欲知還未知,欲言還未能”的“憤悱”狀態,經歷必要的疑難和困惑階段,并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問題。使學生體味到已有命題、方法不夠用了,才需要自然引入新命題和新方法,以此產生內在的學習需求,在頭腦中展開激烈的數學思維活動,感悟到數學命題和方法的生長自然、合乎情理,從而使鮮活的數學命題和數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這里的自然主要包括:情境創設的自然、課題引入的自然、命題生長的自然、思路方法獲得的自然、教學環節銜接的自然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啟發性提示語在思考方向、思考方法、思維策略上適時適度地點撥和啟發,使學生的思維深層參與,并學會數學地思考,形成良好的數學命題網絡結構。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
篇6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原則;啟發式教學;熱愛學生
一、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原則
1.知識之間往往是相互密切聯系的,邏輯性較強。所以在講授新知識時,可以先拿出一些時間復習與之相關的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這樣做不僅保全了知識的系統性,也使新引進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和掌握;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學會獨立的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去尋求新知識的學習方法。
2.課堂教學的依據是教材,而教材往往是經過編者的高度概括所形成的抽象理論,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是單純的照本宣科,抽象的理論就很難被學生消化和掌握,而我們的課堂教學正是要搭建起學生理解抽象理論的橋梁,竭盡全力想辦法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為此教師應該博覽群書,不僅要學習與本門課程有關的書籍,還應該廣泛閱讀與本門課程相關的各類書籍,極大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在介紹抽象知識時力爭找到與之相關的具體實例,結合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研究,進而總結歸納出抽象的理論。
3.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是處于主導地位的,而學生則是主體。教學涵蓋了“教”與“學”兩個方面,從“教”的方面講,教師主導著傳授知識的整個過程,而教學最終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學到新知識,為了可以通過短短的45分鐘課堂教學達到此目的,教師自身應該不斷的刻苦訓練,努力提高基本功。其中語言作為知識傳播的主要載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把握是至關重要的,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教師首先要保證能夠將聲音清清楚楚地傳送到每一個學生的耳朵里,同時還應該注重語言的邏輯性,盡可能的用最為精練,而且準確無誤又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知識的傳授,當然最好能夠幽默、風趣,這樣就更加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了。而板書作為作為教師基本功中的另外一個硬件組成部分,即使是在多媒體教學興起的今天,仍然是不可忽視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板書的要求:首先要字跡清楚,以便于學生辨認;其次在整個一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板書應該是教師在備課環節中事先設計好的,其中哪部分可以擦掉,哪部分需要留下來以便于作總結時用到都應該考慮到。當然如果能夠寫出一手漂亮的粉筆字,畫出整齊而又規范的圖形,勢必將會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
如果要切實貫徹以上的教學原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就要時刻想到學生,加大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也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提倡啟發式教學,廢棄注入式教學
選擇一個適合的教學方法往往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目前大力提倡的教學方法是啟發式教學。究竟何為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是相對于注入式而言的?!白⑷胧健笔侵附處熢谡n堂教學中,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味地照本宣科,從頭至尾,把知識強行注入學生頭腦之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而“啟發式”是指教師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獲取知識。啟發式教學不是一個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它著重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如何進行啟發式教學,這是教師一直在致力于思考的問題。人們常說:“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選擇的教學方法各不相同,下面就處理不同的教學內容時,我所采用的一些處理方法進行一下簡單的舉例說明:比如在講解一個新的理論或概念時,可以采取先從實際問題入手,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從中得出新的理論或概念;在講解例題時,可以先分析這個例題的特點,解釋清楚解題的思路,最后再給出解題的過程和答案;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想到的不僅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師生互動可以是提問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是老師提出問題,由學生來回答;另一方面也可以是討論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或者列出一些習題進行課堂練習。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動”起來,真正參加到課堂教學中來。另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也豐富了啟發式教學的方法。最為常見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就是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是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但是,并非任何內容都適合運用多媒體教學,通常應該是那些在黑板上無法或很難表現清楚的畫面、圖表以及視頻才會結合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展現,它并不是簡單的板書搬家,實際上,一些簡單而又粗糙的課件的使用不但對于學生的學習幫助不大,而且也影響了教師教學能力的發揮。
總而言之,啟發式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結合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無論采用了哪種方法,教師都要進行認真的準備,全面的設計,預想可能會出現的種種情況和問題,甚至可以同時準備幾套不同的方案以備用,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課堂教學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
教師作為職業的一種既平凡又特殊,平凡是因為它只是眾多職業之中的一種;特殊在于這種職業服務的對象是學生,內容是在傳播知識的同時育人。只有熱愛教學工作,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才能不計付出,不辭辛勞努力的上好每一堂課。教育學家加里寧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格、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會這樣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睂W生經常會以教師為榜樣,所以身為教師的我們不僅要博學多才,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只有這樣才能將一個完美的教師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
沒有學生就沒有教師這個職業,學生是教師賴以生存的基礎,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做到熱愛教學工作,對待學生一方面應該嚴格要求,這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另一方面也要適當的寬容,要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尊重學生,對于個別厭學以及有困難的學生要多做一些思想工作,幫助他們正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探討;內科學;教學方法
1 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教師對學生的認識過程只進行間接的干預,新知識結論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認知努力所獲得。通過教師層層啟發,結合以前所學的知識把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實驗檢查,治療等等都一一啟發推理展現出來。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教師這樣設問、提問、啟發、引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例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腎病綜合征的三高一低、肺心病等疾病均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法。2 以問題為基礎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
以問題為基礎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著重能力培養代替著重知識傳授;以學生為中心代替以教師為中心。在內科學的教學中,則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為教學目標。例如學習肺炎一節,教師先給出病例:“病人李XX,男,62歲男性,反復咳嗽15年,咯少量白色泡沫痰,近5年氣促明顯.體檢:氣促,但不發紺,桶狀胸,雙肺呼吸音降低,肺底少許濕羅音。x線胸片示重度肺氣腫,心影不大。血氣分析:PaO210KPa(75mmHg),PaCO25.3KPa(40mmHg),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搏細速,尿少。立即送急診室為先導,然后提出問題①該病人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寫出診斷依據);②該怎么進行緊急搶救?③為明確診斷應進一步做哪些檢查?④應該與那些疾病進行鑒別?⑤你應該如何進行治療?然后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討論,通過小組成員對所給病例的分析,進行討論,深入理解、交流,結合病例所提供的信息和以往所學的相關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問題的答案,從而完成了對大葉性肺炎的有關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這種教學方法為理論與實踐搭起了一座橋梁,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肺炎的任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判斷問題、分析問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教師的作用由過去單一“教”轉變為既“教”又“導”。在實現認知目標方面,這種教學方法較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更能促進學生對學習知識的靈活運用,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制訂自己的學習目標,培養其組織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習的學生比接受傳統教學方法學習的學生展現出較強的臨床診斷能力和創造性思維,這一教學方法在醫學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是非常成功的。3 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法指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方法,即通過教師運用多種直觀的方式如掛圖,電教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傳遞所學內容以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使學生更直觀的獲得知識。例如把腎盂腎炎、肺炎球菌肺炎以及心衰等各系統疾病的X線檢查、心電圖、影象表現等等,用多媒體作成課件來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這種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直接產生感性的認識,使學生較全面、較深入地掌握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完善學習效果。這種方法在內科學及其他學科的教學上經常使用。4 歌謠教學法
歌謠教學法就是把知識編成歌訣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的記憶,如心衰的治療措施遍成歌謠:坐位、腿下垂、靜脈氨茶堿、吸氧打嗎啡、強心、利尿、擴血管,休息,限鹽;把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治療變成順口溜:一刺激,二藥物,三電流等等,很多的知識都可以這樣來編成歌訣或順口溜,以解決學生醫學知識記憶難的問題。這種方法很適合記憶慢的學生,經過內科學的教學,覺得效果很好。5 情景演示法教學
情景演示法教學就是利用臨床病例或生活事件,設計出一些真實性的具體場合的情形和景象,為內科學提供充實的實例并活化,讓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進而在短時間內提高能力的一種虛擬實踐性培訓方法。例如:心肺復蘇術,可以用一個人體模型,實地進行操作,讓每個學生親自操作演練,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模擬操作,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性,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很好。6 對比教學法
篇8
一、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我國材料物理專業教學改革迅速發展,許多高等院校的材料物理專業進行了綜合改革,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課程的內容比較陳舊,目前主要講解傳統的結構材料,但在傳授高新材料知識方面,特別是在光電子和信息功能材料等方面存在不足。(2)各高校普遍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但在將理論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存在不足,使材料物理專業的畢業生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專業學生的就業。為滿足 21 世紀對材料物理專業人才(尤其是光電子和信息功能材料人才)的要求,我們需要對材料物理專業教學進行綜合改革和建設。
二、對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體,以課堂為中心的灌輸式或填鴨式教學法,學生只能機械地、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未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更難以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為適應 21 世紀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落實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理念,我們對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基礎上進行了相應改進。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作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改變傳統的教師課堂灌輸被稱為“填鴨式”的教學法,積極采用啟發、引導、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講課主要是講重點、講難點、講基礎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講思路、講方法。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得出正確結論,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維和創新能力。每次上課前對學生進行提問,要求學生提前準備,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單向灌輸教學模式,使原來的“教師教”為主的學生被動學習方式轉變為“學生學”為主的主動學習方式,實現了師生互動的教學。這不僅能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可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三、教學內容的改革
我們的做法是:(1)減少傳統的結構材料部分的內容,結合課程的相關內容,引入高新材料特別是光電子和信息功能材料方面的相關知識,以滿足 21 世紀對光電子和信息功能材料人才的要求。(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入相關研究的前沿知識,盡量安排一定的學時介紹本課程涉及相關理論的最新發展動態,使學生了解材料科學進展及前沿,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為學生今后進一步深造和從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3)授課內容與授課教師的科學研究工作緊密結合,融教學與科研為一體。 授課教師結合自己的科研工作講授課程,不僅使課程講解更透徹,而且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因而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可成為教師的科研課題。這種做法不僅可使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內容,真正做到科研和教學的相互促進實現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
四、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一個好的高校教師,不應只滿足于傳授知識,而應著重培養學生如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啟發式教學必將是材料物理專業導論課程未來的發展方向。在現在的基礎之上如何進一步貫徹啟發式教學,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第一,再現課程內容發展歷史,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進行思考和學習。只有通過對歷史的了解,讓學生對相關物理概念和原理所產生的歷史背景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才能讓學生在現實條件下對歷史進行新的思考和學習,發現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推動科學認識向前發展,對課程內容辯證地進行認識,從而提高創新能力。第二,結合材料物理專業特點,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發展理論。導論課程是材料物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是進一步學習固體物理和材料物理性能等課程的重要基礎。在學生掌握了量子力學與統計物理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學會了處理有關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后,課程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把實驗現象抽象為理論,把理論再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接受檢驗,不斷發展,并且不斷地指導材料設計,研發出性能優異的新材料,為科學和社會發展服務。
篇9
課堂不再是老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對于具體問題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思考,答案由學生給出。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想法,對于正確合理的部分給予贊賞和鼓勵,同時也需指出不合理的或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啟發式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上由被動變主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學會如何進行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態度、習慣與技能。這種素質是現代社會對學習者的要求,這種素質將使學習者終身受益。
二、教學應理論與實踐結合
物理所涉及的知識源于實踐,它重視對于實踐的指導,根據這一特色,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結合物理的基本原理,向科學技術應用延拓,努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例如,講磁介質分類時,可以提及具有完全抗磁體性的超導體,介紹超導體特殊性質,特別是超導體無損耗對于現代工業的意義,同時超導要求的低溫條件又制約了超導的應用,如何提高超導溫度,實現室溫下超導是科學家目前遇到的難題,需要進一步去探索研究。在講授氣體分子動理論時,可介紹地球溫室效應的形成及危害,從而努力發揮現代科學的潛力,走一條綠色環保的高技術發展道路。
講波動光學時介紹一些三維影像知識,以及全息照相基本原理,可以凸顯物理的實用性,物理的學習不僅可以認識世界,也可以改造世界。實踐證明,這些做法使學生認識到物理課程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使用物理知識解決具體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教學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學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的懷疑和批判精神,鼓勵學生提出標新立異的想法。缺少質疑,人們的認識與思維就報難向前深入發展[3]。從物理發展的歷史來看,無不以懷疑和批判為先導。我們知道:如果沒有懷疑和批判就不會誕生近代物理的兩大基本理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茖W的進步需要不斷超越已有的理論,沒有懷疑和批判,也就失去了創新的生命力。在教學中,也要注重培養學生想象力,讓學生大膽假設,如有一天超光速能夠實現了;我們生活在沒有摩擦的世界;我們生活的地球失去磁場……會出現一些什么樣的情景?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存在多種可能性,能夠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用一些已有的知識,分析、歸納、總結得到自己的結論,這種思維方式將使學習者終身受益。
四、教學應課內與課外結合
教師應多創設學生間交流機會。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物理課外活動和競賽將非常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用集體的智慧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學期開始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分組開展各種活動,每周一個主題,可以是對于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討論分析,也可以是參觀科技館等。每周每組就活動情況書寫書面報告,教師進行指導和評價,鼓勵學生用發現的眼光觀察世界,用科學的方法認識世界。
五、結語
篇10
關鍵詞: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個人理財;啟發式教學法;項目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6-0176-02
新形勢下的高等教育,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我們要轉變原來的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把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具有較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應用型專業人才。隨著個人理財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對個人理財方面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為適應社會的需求,許多應用經濟專業都開設了《個人理財》這門實用性課程。本文就以《個人理財》這門課程為例,探討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一、《個人理財》的培養目標及課程特點
(一)《個人理財》的培養目標
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使得學生了解銀行、證券、保險、外匯、黃金以及金融衍生品等主要金融產品的特點,熟悉各種金融產品的風險及收益,掌握個人理財的基本原理和基礎流程,學會如何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使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根據客戶不同需求設計出合理理財方案,為將來從事金融理財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
(二)《個人理財》的課程特點
1.內容廣?!秱€人理財》課程涉及的內容涵蓋了金融、經濟等多方面的內容,要求學生先修完《金融學》、《投資學》、《保險學》、《國家稅收》、《國際金融學》等專業課程。這門課程不僅包括股票、債券、基金、外匯、黃金以及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金融投資規劃,還包括現金規劃、儲蓄規劃、消費信貸規劃、房地產投資規劃、保險規劃、稅收規劃、子女教育金規劃、退休和遺產規劃等多方面生活規劃。[1]
2.實用性強。個人理財是指專業理財人員根據個人或家庭所確定的特定階段的財務目標,兼顧個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消費水平及抗風險能力等相關特性,制訂一套有針對性、專業化的理財方案或提供個性化、綜合化理財服務。[2]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穩定上升,已有一定資金積累的個人或家庭需要專業理財規劃師為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專業理財服務,保證其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就大學生自身來說,通過對理財規劃知識的深入學習,就有能力為自己做出一套合理的理財方案,規劃將來的生活。對應用經濟類大學生來說,學習這門課程,有助于學生通過中國銀行行業從業資格考證《個人理財》科目,有助于學生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國家理財規劃師”的考試以及國際上認可的注冊金融策劃師、特許金融分析師、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特許財富管理師等諸多的專業理財資格認證的考試,這些都是學生從事個人理財規劃工作所需要的。
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1.布置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得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預習可以有效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師指導下的有效預習,可以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查閱資料,理解教學內容,帶著困惑上課,能夠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強,課堂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更好啟發和引導學生創新性思維。眾所周知,儲蓄是我國最傳統的一種投資理財方式,通過儲蓄能為個人或家庭積累資金。以銀行的定期存款為例,各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不像原來那樣,哪家銀行相同期限存款利率都一樣,各銀行在央行規定的范圍內,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可以自行確定。在儲蓄規劃的課前預習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了解幾家銀行的儲蓄利率,了解目前銀行所提供的儲蓄品種,每個品種各自的特點和優勢。這樣課堂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解儲蓄規劃的方法,教師啟發和引導學生去探討如何選擇合適的銀行,怎樣避免儲蓄風險提高儲蓄收益,等等,這樣教與學就得到了有機結合,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2.以啟發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由于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基本上接受的是傳統教學模式,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習,沒有時間和精力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而社會要求大學生必須具有創新思維,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才有競爭力。在大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法可以有效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個人理財》這門課程知識點特別多,涵蓋了金融、經濟等諸多課程的內容,市場上理財產品層出不窮,互聯網上的理財產品更是與日俱增?!坝囝~寶”是學生較為熟悉的理財產品,以它簡單的操作流程、沒有最低購買金額的限制、收益高等特點一經推出就受到大家的歡迎。余額寶問世之前,在大部分人的心中,理財是有錢人才能夠做的事情,一些金融機構推出的理財產品,一般都有最低限額的要求,金額少很難購置到滿意的理財產品。但余額寶不同,小額資金就可以投資理財,存取款自由,還能隨時用于網上購物、支付寶轉賬等。這些內容,學生通過課前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就能夠了解到。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余額寶認識什么是貨幣市場基金,它可以投資哪些短期理財產品,它的收益為何高于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通過這一系列漸進式問題,啟發學生對貨幣市場基金進行深入探究,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自己是某貨幣市場基金的團隊成員,應該如何進行資金合理配置,等等。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打破學生固有的思維模式,培養他們創新思維,提升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主講教師必須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包括每一個啟發式的問題在什么時候提出,如果學生的思維不能夠很好銜接,又應該以什么方式引導和啟發他們的創新思維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決不能表明個人觀點,要在最后的課堂教學結束前總結學生的觀點,正確的思維加以肯定,對于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只提出進一步完善的意見和建議,如果教師多次全盤否定,以后的案例教學內容學生就不會積極參與。隨著課程內容的進一步深入,為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分析、解決綜合性的理財案例,甚至學會可以按照客戶需求設計理財方案,主講老師在案例的選擇上要充分考慮案例的針對性。這種案例分析由于所應用的知識點多,主講教師一定要設定一條主線,啟發和引導學生圍繞這條主線展開,最終會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3.應用項目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項目教學法就是以完成一項具體的、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為目的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首先由主講教師講授項目所需的基本知識點,然后選擇一些綜合性的項目,并將項目根據教學內容分成若干個子項目,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子項目,并對學生說明此項目的具體要求和任務以及最終項目完成后的評判標準,讓學生自主完成各自任務?!秱€人理財》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涵蓋的知識點非常多。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主講教師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主題的理財項目。比如學生學完所有可以投資的產品后,教師就可以從市場上選擇一些投資者處在不同壽命周期的理財方案讓學生分組分析,包括產品的投資收益是否可以達到,投資過程中存在哪些不確定因素,資金的配置是否合理,等等。因為這些產品中涉及到市場上許多金融產品,諸如儲蓄、短期債券、股票、黃金等傳統金融產品,也有商品期貨、黃金期貨和股指期貨等衍生金融產品,有利于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為了很好完成任務,每個小組成員必須分工合作,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最熟悉的產品來分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各自的工作內容,最后共同完成分析報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查閱相關資料,充分理解投資者處在不同壽命周期由于抗風險能力不同,理財方案得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學生充分了解市場行情,并對已收集的信息和相關數據加以分析、測算,然后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對理財方案的分析報告。在此教學過程中,提升了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最后對各個報告評價時,首先讓學生進行自我測評,說出各自分析的理財產品的特色,闡述自己對這個產品的看法,認為不合理的地方大膽陳述出來,并闡明自己的觀點,教師將根據各組具體的完成情況加以總結評價。
4.設計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學起來就會特別認真,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好就是使學生融入到教學內容的情境中。個人理財規劃流程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客戶信息。[3]收集到較為完善的信息才能制訂出符合客戶需求的、客觀的理財方案。有些信息不是簡單的問卷調查就可以直接獲取,而是與客戶溝通過程中通過判斷和推理才能得到。這些信息的獲得就取決于理財規劃師是否有熟練的溝通技巧和較強捕捉信息的能力。為使學生能夠很好掌握其中細節,主講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客戶和理財規劃師,在學生交談的過程中,教師記錄學生交談過程中所顯現的各種信息。整個交談結束后,先讓學生討論他們所獲得的信息分別屬于什么類型,獲取的信息是否完整,最后主講教師加以總結和補充。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對于應用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有效地利用不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創新型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黃祝華,韋耀瑩.個人理財[M].第三版.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