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抽搐急救的正確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26 17:32: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燒抽搐急救的正確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兒熱性驚厥;中醫急救;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10月—12月于我院就診的920例小兒熱性驚厥患兒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把患兒分為常規急救及護理組和中醫急救及護理組,2組患兒各460例。中醫急救及護理組460例患兒中,女200例,男260例;年齡4個月至5歲,平均(2.6±0.9)歲;體溫38.2~40.5℃,平均(39.2±0.2)℃。首次發病的小兒熱性驚厥患兒有201例,再次發病的小兒熱性驚厥患兒有259例。常規急救及護理組460例患兒中,女210例,男250例;年齡5個月至5歲,平均(2.8±0.9)歲;體溫38.3~40.2℃,平均(39.3±0.2)℃。首次發病的小兒熱性驚厥患兒有202例,再次發病的小兒熱性驚厥患兒有258例。2組患兒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及護理方法
常規急救及護理組患兒行常規急救與護理,主要有藥物降溫、擦拭酒精降溫、冰敷額頭、密切監護病情與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指導患兒家屬良好配合以及應用鎮驚藥物等。急救措施包括:①解開孩子的貼身衣服,減輕衣物引起的呼吸道壓力;②用紗布包裹的壓舌板置于上下牙齒之間,防止兒童咬舌,禁止在發生抽搐時強行拉動,以防止受傷;③當患者側臥位時,檢查口鼻分泌物,及時清理,避免誤吸,同時給予吸痰;④穴位刺激和藥物治療可以控制孩子的抽搐,使孩子的抽搐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緩解或完全治愈;⑤孩子盡快給予氧療,通常采用低流量和高濃度氧氣模式,以防止兒童因缺氧而損傷腦組織;⑥根據孩子的情況,選擇鼻導管吸氧,氧氣流量設定為1.5L/min;也可以使用面罩氧氣,氧氣流量設定為3L/min;⑦采用物理降溫方法和藥物治療方法,及時降低體溫;⑧及時建立快速靜脈通路,注意輸液順序,確保靜脈輸送藥物迅速送入。護理方面:①環境創造:確保醫療環境清潔舒適。衛生人員每天都會安排清潔和清理,避免大聲喧嘩,確保兒童在安靜的環境中休息,接受治療,正確打開窗戶,以確保室內空氣清新;②飲食護理:抽搐時應禁止進食,等待孩子醒來并對病情進行有效控制,然后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清淡可口,同時注意營養,確保營養攝入均衡;③心理護理:耐心向家長解釋兒童熱性驚厥的相關知識,安撫孩子,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使他們能夠積極配合治療;④病情觀察:密切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征,包括意識、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心率、瞳孔等;詳細記錄患者的藥物,包括給藥方式、藥物劑量等;⑤出院指導:電話隨訪,了解孩子病情的恢復情況,經常去醫院復查,讓家人知道熱性驚厥的孩子容易復發,需要定期檢查,加強護理。中醫急救及護理組患兒在常規急救及護理組基礎上應用中醫急救以及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是:①中醫急救:當患兒發生熱性驚厥癥狀時要即刻對患兒的百會穴、涌泉穴、水溝穴、合谷穴以及十宣穴等用手指按壓,如果按壓效果不理想時便對以上穴位予以針刺治療;斜刺進針,保證適宜針刺深度,進針后予以捻轉或提插,保證穴位受到2~3min的持續刺激;予以針刺急救的同時輔以苯巴比妥等抗驚厥藥物治療,依據患兒具體體質量來決定給藥方法,如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②針對性護理干預:為熱性驚厥患兒降溫時最好選擇物理降溫法,盡可能避免藥物降溫,可用30%的醫用乙醇擦拭患兒的腋下與手心等部位,將冰袋置于額頭處,以此降低腦細胞耗氧量,防止患兒腦組織受損;當患兒出現熱性驚厥要馬上采取搶救措施,將患兒去枕平臥,把頭部偏于一側,避免呼吸道被分泌物堵塞且有助于排出嘔吐物,將患兒衣領解開,維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氧;輕輕鉗拉患兒舌部,防止口腔內舌后部出現后墜而堵住呼吸道;出牙患兒要于上下牙間置入牙墊,避免誤咬舌部;密切監護患兒血壓、瞳孔、心律以及意識等各項生命體征變化,一旦發生異常要馬上通知醫生處理;加強患兒家屬的心理安撫,盡可能緩解其緊張與焦慮等不良情緒;搶救患兒時盡量保持室內安靜、光線柔和、空氣流通等,盡可能不搬動和刺激患兒;由于患兒存在的高熱和驚厥表現,消耗了過度的機體能量,營養嚴重丟失,所以要告知患兒家屬準備富含蛋白質與維生素的易消化的流質飲食,注意水分的補充,以免出現虛脫。
1.3觀察指標
對比2組患兒抽搐至意識清醒的間隔時間、抽搐停止間隔時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發癥主要包括腦損傷、癲癇以及再發熱性驚厥等。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20.0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以%和(x±s)表示,分別來用χ2和t檢驗;P<0.05時說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中醫急救及護理組患兒的抽搐至意識清醒的間隔時間、抽搐停止間隔時間均要明顯短于常規急救及護理組(P<0.05)。
2.22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中醫急救及護理組460例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是0.43%,常規急救及護理組460例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是7.39%,組間對比,中醫急救及護理組要顯著少于常規急救及護理組(χ2=29.603,P=0.000)。
篇2
關鍵詞:大學生;疾病突發事件;輔導員;預防和處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4-0191-02
高校突發事件是指: 由于自然的、人為的或社會政治的原因引發的,突然發生在高校校園內的, 大學生起主導作用, 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為轉移, 對學校的教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響、沖擊或危害的事件[1]。疾病在高校突發事件中所占比重較大,大學生疾病突發事件的發生究其根本大致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近年來,部分大學生飲食、作息安排不合理,并忽視體育鍛煉,進而造成身體素質下降,可能出現突發疾病;二是有既往病史的學生可能會因某些環境或人為因素發病,并且發病時間不可控[2-3]。由于多數大學生是在外地求學,離家較遠,家長不能第一時間前來處理,因此,輔導員在處理大學生疾病突發事件中作用重大,本文以輔導員的視角,通過案例分析提出輔導員在預防和處理大學生在校期間疾病突發事件的措施,以期為輔導員處理類似事件提供參考。
一、案例分析
大學生疾病突發事件具有一定突然性和特殊性,發病原因是多方面的,環境或人為因素均可導致其突然發生,筆者以近年來身邊發生的兩例大學生疾病突發事件櫚湫桶咐,探究高校輔導員在預防和處理大學生在校期間疾病突發事件中的作用和做法。
案例1:2015年7月某日,上午9點左右,某高校英語系2014級學生上課期間突然意識模糊、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抽搐完畢后伴有攻擊人現象。任課老師及該學生所在班級班長與團支書及時進行控制,并在第一時間通知輔導員。輔導員立刻趕到現場安排,把該生先送往校醫院進行緊急處理,然后向上級領導和家長匯報情況,要求家長盡快趕往醫院,同時聯系就近的三級甲等醫院。校醫院進行緊急處理后,征得家長同意將該生轉入駐地三級甲等醫院,經該醫院緊急醫療處理,該生病情基本得到控制。事后證實,該生所患病為癲癇,當前醫療手段并不能治愈,并具有偶發性,入學前家長及該生并未對學校說明其病情。
案例2:2015年11月某日,晚8點左右,某高校林學系學生在宿舍期間突感腹部劇痛,其舍友發現情況異常,馬上電話聯系了年級輔導員,但此時輔導員已下班回家。輔導員得知消息后馬上向上級領導進行匯報并安排兩名舍友先陪護該生去就近醫院,輔導員從家里趕往醫院。經院方確診為急性闌尾炎,需要做切除手術,但需家長簽字確認,輔導員經與該生家長溝通后,家長為了方便走醫療保險報銷,提議回河北老家醫院進行手術,后經和高校駐地醫院溝通后先進行保守治療,以緩解疼痛。家長于第二天接該生回老家手術,并于月底康復返校。
二、輔導員預防大學校園疾病突發事件的措施
以上雖為典型疾病突發事件案例分析,但還是能反映出大學校園疾病突發事件的共性。大學生疾病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如若處理不當,會給高校、社會、家庭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管理者,輔導員第一步工作的作用在類似事件處理中不可估量。結合以上兩個案例分析,輔導員預防大學生疾病突發事件的發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安全教育和醫療衛生知識培訓
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是輔導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應以預防為主,加大監管力度。要先在學生干部中定期進行安全知識(例如食品安全、藥品安全)培訓,定期邀請專業醫師進行常見突發性疾?。ɡ缰惺?、昏厥休克、急性闌尾炎、高燒抽搐、骨折等突發疾?。┑呐袛嗪妥跃确椒ㄐv和培訓,利用微信群、QQ群、宣傳視頻等網絡媒體加強大學生安全知識培訓。培訓結束時如果有條件可進行安全知識考試,對于不合格的學生要著重進行單獨輔導,直到該生掌握相關安全知識和措施為止。需要向廣大學生強調的是,一旦疾病突發事件發生,除了讓身邊同學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和通知輔導員之外,應第一時間采取恰當的自救措施,第一時間的施救可能會挽救一個寶貴的生命。
(二)倡導體育鍛煉,建立定期體檢機制,摸清學生心理狀況
輔導員要積極倡導大學生在學習之余參加體育鍛煉,以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加強大學生的綜合體質。例如,建立早上晨跑制度;或者晚上有時間的同學可進行短時間的慢跑、打籃球、排球、網球等體育項目;還可以通過以班級為單位的小型定期趣味運動會讓學生們都積極地參與其中,對于表現較好的同學應進行適當的獎勵。 向廣大學生倡導體育鍛煉,輔導員應以身作則,如果有時間可以參與其中,積極帶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同時又可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
輔導員可通過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帶領學生進行定期體檢,定期了解自身身體和心理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輔導員要向家長說明定期體檢的重要性,體檢的醫院最好為當地的三級甲等醫院,體檢的項目要全面,必要的體檢項目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胸透、各臟器的彩超、心電圖、血壓等項目,一些常規的項目例如身高、體重、視力、聽力、嗅覺等可以少檢或者不檢,體檢發現問題時,家長一定要及時通知輔導員。輔導員要進行備案,建議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一定要弄清原因。此外,為了摸清所帶學生的心理狀態,輔導員應定期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近期的心理狀態,比如近期家里是否發生變故、學生和家長關系狀況、學生的戀愛狀況等,一旦發現有學生家中出現變故或者戀愛出現問題時,輔導員應及時對該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以免學生出現心理疾病。心理狀況的摸排對于有既往病史學生出現疾病突發事件的預防關系重大。
(三)建立有既往病史學生醫療數據庫,定期跟蹤
案例1中,學生及其家長存在隱瞞病情行為,對有偶發性、慢性既往病史(例如癲癇、腫瘤、哮喘等)的學生,輔導員要積極做好思想工作,爭取獲得學生的病情及治療狀況,在征得學生及家長同意后建立醫療數據庫,定期跟蹤身體狀況及其治療情況,如果發現近期學生身體狀態出現異常,輔導員應及時通知家長進行階段性治療,對學生進行休病假或休學處理,待學生病情好轉后再返校學習,期間必須保證學生個人隱私,不可泄露學生病情。學生治療期間輔導員要積極主動聯系家長,對于責任內的事情一定要及時處理,另外要定期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進行心理疏導。
三、輔導員處理大學校園疾病突發事件的措施
大學生疾病突發事件的發生同時具有突然性和特殊性。即便前期預防工作做得再到位也不可能絕對保證某些疾病突發事件的發生。從上述案例分析中可以發現,輔導員的第一反應對于整個突發事件的解決和處理至關重要。以生為本,及時、謹慎、妥善地處理是基本原則,結合以上兩個典型案例分析,輔導員處理大學校園疾病突發事件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疾病突發事件處理流程
建立此流程的目的就是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相關負責人能各司其職,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本文以某高校為例,建立了一個大學生疾病突發事件處理基本流程,其中節點如下:宿舍舍L、舍友、同學、學生干部(發現突發事件時)輔導員(現場處理、通知家長、上級領導匯報)院團委書記(當輔導員無權限時)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當院團委書記無權限時)院長、院黨委書記(遇到重大疾病突發事件時)校學生工作處(負責重大疾病突發事件的溝通、協調和處理)分管學生工作副校長、校長、校黨委書記(負責特大疾病突發事件的溝通、協調和處理)。節點責任人的基本信息如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應在流程中注明。
(二)保持聯絡暢通、確保第一時間上報
作為輔導員務必保證電話24小時暢通。在疾病突發事件發生時,時間就是生命,輔導員應在第一時間知曉,并第一時間通知其監護人,然后進行應急處理,以免延誤病情,影響搶救或治療。
(三)及時對家長溝通、安撫
由于大多數大學生在外地求學,父母距離學校駐地較遠,一旦發生疾病突發事件,不能短時間內趕到學校,此時輔導員應在第一時間通知學生家長。需要做緊急手術的,應代替家長積極與主治醫生溝通,做好院方和家長溝通的橋梁。需要做緊急手術決定時,應獲得家長的授權。要及時對家長進行安撫和勸導工作,治療費用不足時,輔導員應自己想辦法或者向上級領導匯報籌集費用,保證治療及時、正常進行。
(四)做好證據保留和記錄整理工作
在辦理轉院手續或者手術需要確認簽字時,若家長不在現場,委托輔導員行使監護人權利時,輔導員應第一時間請示上級領導,在上級領導同意后應向家長說明轉院風險和費用、手術的風險、時間、費用、醫院的醫療水平及手術成功率等問題,并做好錄音工作,留取相關證據。在處理類似事件的過程中,輔導員要按時記錄事件的主要發展節點,做好留存病歷及其他材料的備份工作,以便后期進行存檔。
(五)做好后勤保障和費用報銷工作
手術后,輔導員應安排做事細心、周到的學生干部進行病人的日常生活保障工作,對于行動不便的病人輔導員要安排沒課的同學輪流進行照看,必要時輔導員也應做好服務工作。對于在學校進行醫療費用報銷的學生,輔導員應詳細告知家長該留存何種材料并告知報銷流程。
總之,鑒于大學生疾病突發事件具有突然性和特殊性的雙重特點,并且個體差異極大,很難進行預測,因此預防機制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預防機制要責任到人,每位責任人要明確自己所處的節點,輔導員平時要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危機處理技巧和能力,盡最大可能避免學生在校期間疾病等類似突發事件的發生。在處理類似事件時,輔導員應急能力要強,遇事要冷靜處理,按照處理機制進行處理,治療中要對學生和家長盡人文關懷義務,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參考文獻:
[1]李佐衛,陳慶華,張學忠.高校突發事件的概念、類型、成因及特點探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81-83.
[2]高軍,姜德照.高校突發事件輔導員預控機制的構建[J].中國行政管理,2013(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