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招商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20 22:26: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現代農業招商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加強農業招商引資工作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農業發展已進入新的階段,以市場為取向的農業結構調整主要抓手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目前,由于缺乏龍頭企業拉動,我市林業、水產、花卉、畜牧、蔬菜、蠶桑等六大主導產業基地建設速度不快,規模不大,主導產業的優勢地位還不夠明顯。因此,必須加強農業招商引資工作,廣納“三資”開發農業,進一步拉動主導產業擴大規模,提升層次和產品檔次,逐步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2.加強農業招商引資工作是建立增加農民收入內生機制的有效途徑。我市工業基礎薄弱,“三農”比例全省最高,大部分農民的收入仍然依靠農業,來自農業,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在大力發展勞務輸出的同時,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本土經濟,吸納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實現農副產品就地轉化,不斷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
3.加強農業招商引資工作是加快農業市場化和集約化的根本保證。千家萬戶的小生產不僅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更無法實現集約化生產。必須大力實施農業招商引資,提高農業對資本和項目的吸納能力,不斷興辦和壯大龍頭企業,實現龍頭+基地+農戶,使農戶通過龍頭企業進入市場,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銜接,并在龍頭企業的指導下逐步實現生產集約化。
二、明確目標和工作重點,切實加快農業招商引資步伐
4.今后一段時期,我市農業招商引資工作的指導思想及目標任務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以培植市場主體為抓手,主攻龍頭企業招商,力求產、學、研統籌,種、養、加并舉,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從現在起到年,每年都要新引進固定資產投資額3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100個以上,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45個,完成農業招商引資任務10億元以上。其中三縣二區分別要引進固定資產投資額3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18個以上,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8個,完成農業招商引資任務1.8億元以上;市直部門引進固定資產投資額3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20個以上,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5個,完成農業招商引資任務1億元以上。
5.超前編制和包裝項目,加強項目貯備。我市農業資源豐富,在國內外市場中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各地要積極在國內外市場的大環境中尋求我市農業的比較優勢和發展優勢,用市場經濟的理念超前編制和包裝項目,搞好項目貯備。
6.突出壯大優勢主導產業,圍繞農業區域特色抓招商。根據我市制定的《農業六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和《優勢農產品區域發展總體規劃》,突出楊樹、花卉、蔬菜、畜牧、水產、蠶桑、食用菌、優質稻麥、油菜等優勢產業以及秸稈綜合利用等,通過招商引資整合資源、科技、加工、市場等優勢,不斷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
7.突出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圍繞科技創新抓招商。瞄準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重點品種、重點配套種養技術、精深加工技術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生態技術,切實加大對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藥、新肥料、新設備以及農業科研機構等的引進,不斷提高農產品生產水平和質量檔次,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8.突出壯大市場競爭主體,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抓招商。重點抓好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營銷組織及大戶、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連鎖店、超市及農業物流中心的引進,通過與本地企業聯手合作、兼并或獨資等多種方式投資,實現優勢區域、優勢基地、優勢企業、優勢品牌聚集,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9.突出與國際市場接軌,圍繞發展外向型農業抓招商。通過組織或參與外向型農業國(境)外專題招商活動,參加或舉辦外向型農業洽談會等多種方式,引進境外資金、技術,建立一批外向型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出口型基地,創建一批出口型品牌,提高農業外向化水平。
10.創新考核機制,加強目標管理。充分利用農村的閑置資源,盤活存量資產,對農產品加工企業和種養業的農業項目,可以依基地而建不進入工業園區和其它示范區,不在指定示范區的按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70%計算招商引資實績,在指定示范區的按固定資產實際投資全額計算招商引資實績。各縣(區)要完善鄉鎮農業招商引資的考核標準,積極鼓勵鄉鎮把農產品加工和種養業的農業項目作為招商重點,加快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工業化進程。
三、加強領導,落實政策,確保完成農業招商引資目標
篇2
一、阿城區農民增收現狀
從產業來源看構成。2011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0348元。第一產業為3709元,占人均純收入的35.84%;第二產業為1412元,占人均純收入的13.65%;第三產業為1062元,占人均純收入的10.26%;轉移性收入為440元,占人均純收入的4.25%;勞務收入為3725元,占人均純收入的36%。從收入形式來看構成?,F金收入為7500元,占人均純收入的72.5%。
幾年來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做法:
(一)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全面推廣有機鴨稻種植新技術,發展有機米;擴大黑、白、甜、粘玉米種植面積,不斷向市區供應特色即食玉米品種;引進推廣擴大特色蔬菜品種,開拓城市市場;擴大苗木種植面積,發展苗木生產產業;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快培植食用菌、花卉、中藥材等新興特色種植產業。
(二)大力發展規模養殖產業。加大畜牧業標準化飼養小區和標準化大中型飼養場建設,引導專業養殖大戶上規模、上水平,逐步實現人畜分離,建設鮮牛肉供應基地。
(三)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壯大硬粒型玉米、粘玉米、綠色稻米、綠色蔬菜、干豆腐加工、肉牛加工、生豬屠宰、笤帚加工、粘豆包和大煎餅等10個特色農產品加工群。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鄉鎮、專業村。
(四)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產業。我區將以“穩外輸拓內轉”為主要工作目標,實施“陽光工程”和“農民創業工程”兩大培訓工程。培養職業農民,提高農素質,培訓創業型農民,鼓勵支持農民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外出勞動力轉移服務,穩定外出務工市場。
(五)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在阿城旅游沿線、重點旅游景點,加大開發鄉村旅游項目,通過重點武裝裴家屯、磨盤村、振興村、新明村等10個農家樂旅游村莊這一載體,搞好農家樂旅游家庭。
二、制約我區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制約農民收入增長也就是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目前制約我區農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民素質普遍偏低已成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制約了先進技術和裝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農民素質不提高就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就會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制約農民增收。近幾年,由于原油價格的上漲和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通貨膨脹,致使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農業生產成本隨之上升,抵消了部分糧食價格上漲帶來的利潤,農業效益下降,而且這種態勢短時間內不會明顯改善,從而制約農民增收。
(三)土地規?;洜I程度不高制約了種植效益的增長。全區人均耕地面積3.3畝,土地相對集中困難較大,難以實行規模經營,給發展規模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四)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發展后勁不足。多年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帳較多,很多地方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都不盡完備,很多設施已經嚴重老化,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隱患。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大中型農用機械擁有數量還不能滿足全區的農業生產所需。
(五)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較低,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不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模小,綜合實力偏弱,市場競爭力不強,區域優勢特色產業尚未形成品牌和規模優勢,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接機制不健全、不緊密,帶動農民增收、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能力弱等問題,制約著我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和農民收入的進一步提高。
(六)二、三產業發展緩慢制約農民增收。目前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種植、養殖、勞動力轉移等,其它相關增收產業發展緩慢,如鄉村旅游業等。政府對農民增收項目上投入力度小,拉動和帶動能力不突出。
(七)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一是鄉鎮直接服務農民的基層站所管理體制有待于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創新。二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無力承擔服務的職能。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也無力開展必要服務,村級統一服務的水平難以提高。三是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經費投入與保障嚴重不足。
三、下步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措施。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要積極采取綜合性措施,強化對農業支持力度。
(一)要不斷加大政府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投入補貼力度,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正常有序開展。
(二)要不斷加大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大力培訓區鄉農業科技人員,更好地指導農民應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切實提高農民種田水平,提高種植業單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三)要不斷加快農業產業鏈條調整力度,要把引進大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列入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招商工作計劃,力爭早日把類似呼蘭正大或雙城雀巢規模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進我區,帶動全區農民增加收入。
(四)要不斷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鼓勵和引導農戶發展綠色有機食品,扶持種植水田農戶發展稻田養鴨,打造全區稻米優良品牌,建設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切實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