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口腔保健培訓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8: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口腔保健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兒童口腔保健培訓

篇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蘭州市幼兒園的在園兒童和前來婦幼保健機構體檢的入托前兒童,年齡3~6歲。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280份,收回有效問卷1214份。

問卷調查:使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兒童的基本情況、日常表現及口腔不良習慣的表現部分,由兒童家長填寫;口腔疾病的檢查部分由口腔科主治醫師先對被調查兒童進行口腔檢查和詢問,再根據檢查結果按照臨床癥狀分類分別填寫相關記錄。

統計分析:對所收集的資料采用SPSS13.0軟件統計,運用X2檢驗和分析。

結果

口腔不良習慣狀況:在被調查的兒童中,存在各種口腔不良習慣739例(60.9%),具有3項或3項以上口腔不良習慣的兒童為260例(21.4%)。在各個分項中,具有“托腮、臉貼桌面讀寫、偏側睡眠等不良姿勢”的兒童最多,有343例(28.3%);其次為“夜間或睡眠時磨牙”的兒童251例(20.6%);喜歡“咬文具、衣物或啃指甲”的兒童有230例(18.9%),排在第3位;其他口腔不良習慣從高到低依次為吮指221例(18.2%);口呼吸195例(16.1%);偏側咀嚼173例(14.3%);咬唇160例(13.2%);吐舌120例(9.9%),下頜前伸102例(8.4%)。從口腔不良習慣的總體情況來看,4~5歲的兒童比3~4歲兒童嚴重(P

口腔疾病狀況:本次被調查的學齡前兒童中,存在各類口腔疾病872例(71.8%)。各類口腔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是齲病共438例(36.1%),具有3顆以上齲齒的兒童207例(17.1%),因齲缺失牙齒的兒童38例(3.1%);其次是乳尖牙磨耗不足402例(33.1%);排在第3位的是乳牙反頜,有254例(20.9%);其他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依次為深覆頜127例(10.5%);上頜前突69例(5.7%);上牙弓發育不足42例(3.5%);頜面異常34例(2.8%);下頜前突16例(1.3%);開頜12例(1.0%);雙頜前突3例(0.2%)。從口腔疾病的發病率看,女孩比男孩高(P

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狀況:能夠每天堅持刷牙的兒童977例(73.4%),從總體來看,男孩663例,每天刷牙527例(79.8%),女孩551例,每天刷牙449例(81.6%),女孩口腔衛生略好于男孩,但無統計學意義(P=0.652);城鄉比較,城市兒童口腔衛生好于農村(P

家長對口腔保健的重視狀況:共調查學齡前兒童家長1196例,認為“兒童口腔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長918例例(76.7%);認為兒童口腔不良習慣對兒童口腔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長828例(69.2%);認為自己知道兒童口腔健康知識的家長94例(7.8%),認為知道一些但不全面的家長914例(76.4%);有37.5%的家長希望社區及醫療保健機構經常進行兒童口腔衛生及保健知識的宣傳和培訓,有58.1%的家長認為應當加強宣傳,還有4.2%的家長認為無所謂。調查中城市家長及獨生子女的家長比農村家長及非獨生子女的家長更加注重兒童口腔保健,兩者之間差異非常明顯(P

社區宣傳與服務情況:對社區或醫療機構是否在你所在的社區進行過幼兒口腔保健知識方面的宣傳或培訓的問題,有1%的家長認為經常,有17.8%家長認為有過,其余81%的家長認為從無。在社區宣傳與服務方面,城鄉社區并無明顯差異(P=0.986)。

討論

加強口腔保健知識的社區宣傳,提高兒童口腔疾病的家庭防病意識:調查中大部分的家長都不了解兒童口腔疾病的預防知識,也不清楚兒童口腔不良習慣對口腔疾病的影響,所以并不懂怎樣有效的預防口腔疾病并破除不良習慣。社區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積極聯合社區及轄區幼兒園開展兒童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活動,向廣大居民普及兒童齲齒、錯頜畸形等口腔疾病的預防知識,使廣大居民認識到口腔不良習慣的危害,幫助家長們在寶寶發育的早期就預防和糾正吮指、吐舌、咬唇等口腔不良習慣的出現,從而降低口腔疾病的發生。

建立社區普查制度,降低兒童口腔疾病發病率: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保障制度的不斷建立和實施,社區基本醫療保障日趨完善。社區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結合社區服務,定期開展社區、幼兒園及學校等口腔疾病高危人群的普查與保健,引導兒童形成健康的口腔衛生習慣,出現問題早發現、早阻斷、早治療,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

重視社區培訓,提高家長口腔保健的綜合素質:兒童口腔疾病與口腔不良習慣密切相關,具有飲食不良習慣的兒童,還常常伴隨著緊張、焦慮、抑郁、偏執、強迫、固執、自卑等心理問題。兒童心理發展不成熟,家長過于嚴厲的處罰或不當斥責,往往會加重其不良心理反應,出現對立情緒和抵觸行為,造成飲食不良習慣反復出現,難以矯治[1]。所以,對待兒童的口腔疾病及飲食不良習慣問題,不但要積極矯治其不良習慣和行為,還要注意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心理治療[2],從而通過改善兒童的不良認知和情緒狀態,提高兒童飲食不良行為的矯治效果。因此,社區醫療衛生機構還應當針對性地組織和開展口腔保健與心理衛生方面的講座與培訓,提高家長的綜合素質,為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促進兒童的心身健康和發展[3]。

參考文獻

1馬迪,張麗梅.兒童功能性厭食256例治療及心理干預對比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8,35(32):5014.

篇2

【關鍵詞】托幼園所;兒童;口腔保健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379-01

兒童口腔保健情況與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都密切相關【1】,多項調查研究表明,乳牙齲齒已經成為影響兒童健康的常見疾病。為了解海淀區在園兒童口腔保健狀況,現對口腔保健年報進行分析,為進一步深入開展口腔防治工作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對2012年海淀區托幼園所大體檢年報進行分析。

1.2方法

1.2.1 口腔檢查方法 由口腔醫生使用統一的口腔檢查器械進行檢查。按照國家齲病的統一標準規定:凡是牙齒表面或齒溝處有色、形和質三方面改變的即診斷為齲齒【2】,并記錄在《兒童口腔保健手冊》上。

1.2.2資料收集方法 幼兒口腔檢查結果由幼兒園保健醫按兒童戶籍和年齡分類統計,填寫在幼兒園體檢年報上,上報到海淀區婦幼保健院。

1.2.3質量控制 海淀婦幼保健院口腔科組織參與口腔患齲情況檢查的醫生技術培訓,并進行一致性的檢驗后方下園檢查。7-8月對幼兒園口腔收集結果進行30%抽查質控,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1.2.4 資料統計 采用SPSS11.0進行統計,計數資料統計方法采用χ2檢驗,檢驗水平為0.05。

2 結果

2.1 全區口腔保健覆蓋及齲患情況

2012年全區在園兒童口腔檢查率98.38%,齲齒患病率為52.53%,新齲率為32.81%。本市戶籍在園兒童口腔保健覆蓋、患齲及新齲情況好于外地戶籍在園兒童,經統計學檢驗差異具有顯著性。見表1。

3 討論

3.1 海淀區在園兒童口腔保健狀況良好

海淀區一直將兒童口腔齲齒防治作為學齡前兒童保健工作的重點,口腔醫生每年到幼兒園開展2次口腔檢查、鼓勵保健醫生針對家長和兒童開展口腔健康講座, 開展餐后刷牙【3】和氟化泡沫預防齲齒工作。2012年海淀區在園學齡前兒童口腔齲齒檢查率達98.38%,矯治率為61.13%,說明海淀區兒童的口腔保健情況良好,3-6歲兒童患齲率為52.53%也遠遠低于全國調查的城市乳牙患齲率79.53%水平【4】。

3.2 外地戶籍兒童患齲情況不容樂觀

從表1可以得出,海淀區本市兒童口腔保健享有水平高,其患齲率、新齲率明顯低于外地戶籍在園兒童。分析原因為:本地戶籍兒童從嬰幼兒開始就接受社區保健科醫生口腔保健知識的健康教育,從小就注意兒童良好口腔習慣的養成。外地戶籍兒童大部分為中途從外地隨家長入京,就近入園,家長更多地忙于生計,得不到及時豐富的健康教育知識,缺乏對兒童口腔習慣的培養意識與行動。也從側面說明外地戶籍兒童的家長是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重點人群。

3.3 本市兒童家長更重視齲齒的矯治工作

從表2可以得出,海淀區本市兒童在齲齒矯治和齲齒充填方面卻明顯高于外地戶籍兒童。分析原因為:本地戶籍兒童對兒童齲齒對兒童健康所造成的影響更加重視,外地戶籍兒童家長多認為乳牙齲齒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待乳牙脫落后恒牙更重要。在醫療保健方面本地戶籍兒童的齲齒矯治費用可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外地戶籍兒童尚不能解決此問題,導也是致其齲齒矯治低于本地戶籍兒童的重要原因。

3.4 建議:

1)加強幼兒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宣傳。家長作為兒童的監護人,其對口腔保健的重視程度決定兒童齲齒的防治工作。通過召開家長會,發放宣傳手冊,宣傳欄張貼預防齲齒的重要性及齲齒危害等,提高家長對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視程度。2)重視外地戶籍兒童家長的健康教育工作。針對外地戶籍兒童家長,應在健豐富康教育形式,多開展家長能參與的互動活動,有重點開展約談,更具效果。3)外地戶籍兒童是預防齲齒的重點人群。注重家園合作共同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參考文獻:

[1] 唐愛萍,杜繼鵬.青島市嶗山區3-6歲幼兒齲齒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19(8):763-764.

[2] 王瑞,程敏,劉東玲.吉林省5歲兒童患齲情況抽樣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12(23):5015-5017.

[3] 北京市衛生局,北京婦幼保健院.北京市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常規,北京,2002:61-63.

[4] 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初步社,2008:60-112.

篇3

【關鍵詞】幼兒體檢;營養;生長發育狀況

【中圖分類號】R1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835―02

為探討五華區幼兒園兒童的營養現狀及變化規律,將2009―2012年幼兒園體檢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以便掌握集體兒童的膳食營養狀況,保證幼兒園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9―2012年3~5月份對五華區管轄幼兒園在園兒童進行的常規體檢結果及兒童系統管理工作報表,包括體重、身高、血常規、齲齒、視力篩查等。所有檢查項目均采用國家規定的標準化儀器進行檢查。

1.2 方法和診斷標準 體重、身高的評價均參照《WHO標準0~7歲兒童體重和身高參考值及評價標準》[1],其中體重、身高中位數即達均值:X-1s≤WA≤X+1s、 X-1s≤HA ≤X+1s;體重低下:WAX -2s;發育遲緩:HAX -2s;肥胖:WHX +2s;消瘦:WHX -2s;貧血:Hb110gL;齲齒:按全國牙防組制定的診斷標準;視力篩查:采用德國進口HEINE檢影鏡、標準視力E字表。

1.3常規全身體檢(內、外科、血常規十八項分析檢查)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兒童體重、身高達標情況 體重、身高達均值人數占總體檢人數的百分比,體重、身高達均值率自2009年的41.4%、49.6%上升到2012年的43.85%、47.64%,與國內其他文獻一致[1],差異均有非常顯著性(P

2.2 營養性疾病檢出情況 體重低下、發育遲緩、消瘦發病率逐年下降,自2009年的4.07%、4.84%、4.15%下降到2012年的3.17%、3.52%、1.99%,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

2.3齲齒、視力篩查檢出情況 2009―2012年資料顯示,在園兒童的齲齒發生率均在35.4%左右,各年度差異無顯著性(P>0.05);2~6歲兒童群體屈光篩查,屈光異常率為18.98%左右,與其他文獻報道一致。

2.4有三種與膳食營養有關的疾病在學齡前兒童中呈現高發病率,一是反復呼吸道感染,二是超重與肥胖,三是潛在缺鐵及缺鐵性貧血。

3討論及對策

3.1幼兒園兒童的膳食營養狀況逐年改善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的加強管理及保健人員的配備,每年對幼兒園保健人員的衛生保健知識加強培訓,各幼兒園均提供每日二餐一點或二餐二點的伙食,全部開展了膳食營養分析,并做到先算后食,從各方面保證了兒童的營養攝入,使集體兒童的營養狀況得到了明顯提高。但仍有小部分私立幼兒園,因為辦園規模較小,師資力量薄弱,同時存在克扣兒童伙食費的現象,使部分幼兒園存在兒童膳食營養供給的不足,制約了幼兒園集體兒童的生長發育。

3.2學齡前兒童的膳食和營養狀況調查結果:有三種與膳食營養有關的疾病在學齡前兒童中呈現高發病率,一是反復呼吸道感染,二是超重與肥胖,三是潛在缺鐵及缺鐵性貧血,現將其問題及對策簡要闡述如下:

3.2.1反復呼吸道感染: 反復呼吸道感染預防保健措施:增強體質,可以通過適當的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加強體格鍛煉。室內保持新鮮空氣,經常通風。確實體弱的兒童可適當時要藥物來增強機體免疫力。

3.2.2超重與肥胖:兒童肥胖的發生與飲食密切相關,每餐主食過多,經常吃油炸食品,甜食,進食速度過快,暴飲暴食是引起兒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另外運動量少,使得能量消耗過少,過多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儲存是導致肥胖的另一原因。所以合理的飲食結構和運動行為對預防兒童肥胖有重要作用。

3.2.3潛在缺鐵及缺鐵性貧血: 預防兒童潛在缺鐵和缺鐵性貧血,重在改變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解決偏食和挑食問題,做到膳食多樣化。適當讓孩子多吃一些含鐵、含維生素C/A和葉酸多的食物,如胡蘿卜、西紅柿、菠菜、蛋黃、豬肝和豆類等,另外要注意做到一日三餐有規律,防治消化道疾病,以維持胃腸道的正常消化吸收。

3.3屈光異常和齲齒:兒童視力異??赡芘c兒童不良的用眼習慣、父母對眼保健知識的缺乏以及托幼機構對眼保健工作重視不夠有關;而且視力異常主要由遠視、散光構成屈光不正主要類型,先天性、兒童早期的遠視或散光,于發育期間未經矯治,易形成弱視。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眼屈光由遠視向正視變化,遠視的患病率逐年減少,近視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有學者認為我國單純性近視人數不斷增多與現代文明發展,多媒體的高速發展,視覺負擔加重有關,與視覺環境不佳有關,甚至與飲食有關。因此,應抓住學齡前這段時間,對弱視患兒實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應加強幼兒園視覺環境的改良及兒童膳食的合理搭配,從而減少視力障礙的發生。兒童齲齒在園兒童的齲齒發生率均在35.4%左右,各年度差異無顯著性,做好口腔保健起到重要的作用,應引起大家的重視,關鍵是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它不僅對兒童的口腔健康有益,而且也對兒童的全身健康有益。兒童應注意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別是多吃蔬菜和新鮮水果等纖維含量高、營養又豐富的食物,這樣,既有利于牙齒的自潔作用、不易患齲病,又有利于口腔頜面的生長發育,促使牙齒排列整齊,增強咀嚼功能。兒童的口腔保健,不僅僅與口腔本身狀況有關,而且還與全身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定期口腔檢查就是在沒有口腔疾病或自己沒有感覺到口腔有問題的情況下,定期讓口腔醫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而不是已經發現有問題才去就醫。

營養不良、發育遲緩、消瘦、貧血患兒逐年下降而肥胖兒逐年升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兒童保健工作的全面開展,營養不良、發育遲緩、消瘦和貧血的患病率已得到有效控制。 可能與膳食的搭配、均衡的營養及與兒童的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有關。同時,肥胖兒的發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趨勢,主要是現在有部分的家長陷入一個誤區,片面強調營養和過度喂養,同時戶外活動少、過度保護以及不良的飲食行為,導致肥胖兒的數量不斷增長。幼兒園保健狀況有待改進 幼兒園的衛生保健質量直接影響著集體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的管理,提高保健人員的衛生保健知識培訓,提供兒童均衡的膳食營養,加強兒童的體格鍛煉,同時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家長的衛生保健知識,共同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篇4

【關鍵詞】  集居兒童 健康狀況 保健管理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沙河口區2005~2008年托幼機構0~6歲在園兒童的健康檢查資料,其中2005年10 582人,2006年10 576人,2007年10 018人,2008年10 233人。資料調查方法:培訓托幼園所保健人員,統一方法、統一標準,由接受培訓的相關人員填報《遼寧省集居兒童健康狀況報表》,并進行市、區兩級質量控制。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0.0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營養不良診斷標準:①低體重:年齡別體重低于同年齡、同性別中位數減去2個標準差;②發育遲緩:年齡別身高低于同年齡、同性別中位數減去2個標準差;③消瘦:身高別體重低于同性別、同身高中位數減去2個標準差。肥胖診斷標準: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標準[1],超過按身高(長)所測標準體重20%即稱為肥胖。齲齒診斷標準:按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齲齒診斷標準,病損部位底部軟化和壁部軟化即可診斷為齲齒,乳尖牙、乳磨牙缺失及已充填牙均計入患齲牙[2]。

結果

營養不良患病情況:4年來,沙區兒童各類營養不良以發育遲緩患病率降幅最大,呈波動性下降(p=0.023);低體重患病率4年來總的變化不大,但0~2歲兒童營養不良患病率呈明顯下降趨勢(p=0.743);消瘦患病率略有升高(p=0.198),0~2歲比例最高(p=0.326)。肥胖患病情況:4年來,我市兒童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趨勢(p=0.036);男童高于女童(p=0.000);隨著年齡的增長肥胖患病率不斷增高(p=0.000)。齲齒患病情況:4年來,我市齲齒患病率呈下降趨勢(p=0.000);隨著年齡的增加患病率不斷增高(p=0.000)。視力異常發生率:4年來,我市視力異常發生率呈波動性上升趨勢(p=0.000);隨著年齡的增加患病率不斷增高(p=0.000)。

討論

兒童營養不良的發生,主要與營養有關,也受遺傳、疾病、環境等因素影響。應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積極對兒童家長和托幼園所保健人員、保育員進行兒童保健知識培訓,提高重點人群主動接受保健服務的能力,降低集居兒童營養不良患病率。需進一步完善兒童肥胖的防治工作:本資料顯示與呂濤報道的結果相一致,兒童單純性肥胖在全球范圍內呈明顯上升趨勢。針對3~6歲兒童年齡特點,加強托幼機構兒童的肥胖管理,定期進行評估及早期干預,向家長提出配合的具體要求,以減少肥胖兒的發生。兒童齲齒問題應引起重視:需重視兒童乳牙齲齒的預防,早晚刷牙,飯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少進食甜食及甜酸飲料,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及生活習慣。同時要加強齲齒危害的宣傳,積極進行齲齒的矯治。應加強托幼園所眼保健工作的質量,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減少與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接觸時間;合理膳食、保持營養均衡;定期體檢,做到視力異常早預防、早治療。

【參考文獻】

  1 葉文駿,主編.兒童少年衛生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8.

篇5

摘要:目的 通過對兒童齲病的調查,找出齲病的易患因素,預防和減少兒童齲病的發生。方法 調查1880名兒童吃零食和平時刷牙的習慣。結果 不愛吃零食和愛吃零食的兒童患齲二者有極顯著差異(P<0.005),刷牙和不愛刷牙的兒童患齲二者有極顯著的差異(P<0.005)。 結論 兒童不良飲食習慣及不愛保持口腔清潔的習慣是兒童患齲的重要因素之一,醫務人員及家長和幼兒園老師都有責任對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宣傳指教,及早預防兒童齲病的發生。

關鍵詞 兒童齲病 易患因素 預防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Easy Causing Factor of Caries of Children.Jia Qing.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chongcounty,xichong 637200 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children is caries,to find the easy causing factor,perven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aries.Methods investigating snacking and brushing habits of 1800 children.Results here are not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 liking snacks and disliking snacks(p<0.005).There are also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 brushing and not brushing (p<0.005).Conclusion It is one of important factors for children to have bad habits and not to keepclean oral cavity.Medical staff,parents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have the responsibilify to educate oral cavityhealth and to tell children to prevent caries。

【Key words】Children caries;Theeasy causing factor;prevention

齲齒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位重點防治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齲齒的繼發感染可以形成病灶,致成或加重關節炎、心內膜炎、慢性腎炎和多種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它是兒童常見的多發病。對兒童營養的攝取和健康的成長都極為不利。本文通過對我縣縣城兒童飲食習慣及口腔保健與齲病的關系進行調查,以探討兒童齲病的易患因素,有針對性地指導預防和治療。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擇來自我縣幼兒園及小學校3~8歲的學生,共計1880例,其中男982例,女898例。

1.2 方法 安排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使用自制調查表,對上述兒童進行調查;3~4歲小兒由家長如實填寫飲食及口腔保健項目,齲齒按齲病的診斷標準[1]進行診斷。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檢查人數1880例,患齲人數1182例,患病率為62.87%;男653例,女529例;男性患病率為66.50%,女性為58.9%。

2.2 齲病與吃零食習慣的關系 吃零食的兒童患齲率73.38%,不吃零食的兒童患齲率為24%,兩者比較有極顯著差異(χ2=328.8,P<0.005),見表1。

2.3 齲病與口腔衛生的關系刷牙的兒童患齲率為49.44%,不刷牙的兒童患齲率為77.53%,兩者比較有顯著差異(χ2=158.6,P<0.005=,見表2。

3 討論

3.1 兒童齲病的易患因素 小兒因牙齒的解剖形態和組織結構[2]特點,易致食物滯留,且易成為不潔區。兒童牙齒的釉質、牙本質薄,礦化度低,抗酸力弱。以及兒童的食物多為軟質食物,含糖量高,粘性強,易發酵產酸,形成菌斑[3]。加之兒童的睡眠時間長,唾液分泌[4]減少,口腔自潔作用差,以及平時不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不能很好的刷牙,各種原因造成齲病的發生。

3.2 兒童患齲的危害 兒童齲病嚴重降低小兒的咀嚼功能,影響兒童的營養攝入,降低抵抗力。有的因齲病還發展成全身慢性疾病,再者小兒牙齒的崩壞影響正確發音及美觀,也給小兒造成心理壓抑。

3.3 兒童齲病的預防措施 從該次調查中可以看出,兒童齲病與其平時吃零食習慣和口腔清潔習慣有密切關系。因此,及時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對預防兒童齲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3.1 醫務人員、幼兒園老師及家長要增強孩子的口腔保健意識。

3.3.2 對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加強宣傳指教,及時培養兒童口腔健康的行為,切實做好口腔保健。

3.3.3 老師和家長要指導兒童養成漱口刷牙的習慣,并指導兒童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為提高刷牙的效果,可用菌斑顯示劑[5]指導刷牙。

3.3.4 限制食糖,可采用糖的代用品,少吃糖和吃糖后漱口,使糖不附于牙面,以免供給菌斑內細菌生長代謝的條件。

3.3.5 增強牙齒的抗齲能力,可運用含氟牙膏刷牙,每隔2周使用一次,每次4min。

3.3.6 各級預防保健機構應建立口腔健康教育診室,定期給幼兒、小學生作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防齲檢查,以便對齲病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參考文獻:

[1]鄭麟蕃,張震康.實用口腔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786.

[2] 石四箴.兒童口腔醫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6.

[3] 樊明文譯. 齲病學.疾病及其臨床處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5-39.

篇6

1.1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調查,并且采用隨機的方式來選取2012年9~10月份,轄區12所幼兒園進行保健體檢的學齡前兒童的齲患調查,乳牙已經全部萌出的3~6歲2258名兒童,其中男孩1254名,女孩1004名。

1.2方法

由經過專門培訓的醫生來確診,檢測的方法是采用視診為主,并且對全牙進行輔檢查。

1.3診治標準

凡是兒童牙隙出現列溝或者是牙光滑面出現形、色與質上的改變,就可以診治為是齲齒,對齲齒進行充填和齲缺失也可以當成是齲齒,來進行統計,不分度只是對乳牙進行統計。

1.4.統計學方式

對收集到的數據采用X2檢驗,并進行相關性分析。

2結果

2.1乳牙患病概率和性別之間的關系

2258名兒童內有1174名3~6歲兒童有不同程度齲齒,患病率達到了51.82%,男童、女童齲齒病率分別是52.50%、50.64%,這說明兩者的患病率差異不明顯。參見表1.

2.2不同年齡組內的齲齒情況

兒童年齡的增加,患有齲齒率情形都無明顯的差異,每一個年齡組患有齲齒率都沒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1),參見表2。

2.3齲齒矯治率的調查情況

在595名患齲齒病兒童中,采用88人開展了齲齒填充物治療,平均填充率是26.31%。

3.討論

3.1兒童患齲齒情況對比

各個年齡組的調研情況表明,年齡大一些的兒童其患病的概率要大于年幼兒童,特別是4歲、5歲兒童增加比較快,這和兒童乳牙接觸礦化度低、氟化物低,抗齲齒能力低有一定關系,并且伴隨時間增加,患有齲齒的日分數在增加,這說明應該從兒童小時候就需要做好齲齒防治工作,降低患齲齒病概率。

3.2兒童患齲齒病率高的原因分析

蘇州市吳江市區捏的3~6歲的兒童齲齒患病的率是51.82%,這和我國兒童齲齒平均55%的患病率基本相當[2]。除了和兒童自身的乳牙因素有關之外,還和兒童口腔自身衛生習慣、飲食習慣等有很大的關系。比如兒童刷牙次數、年齡,父母口腔知識的掌握情況,兒童平均攝入的甜食情況等。[3]如果是兒童家長對口腔保潔方面的意識比較單薄,想當然的認為孩子將來會換掉乳牙,乳牙患齲齒病和其關系并不大,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破損的乳牙齲齒會對恒牙的成長發育產生直接性的影響。通過相關的調研資料顯示[4],家長帶患兒去醫院診治低有很大的關系,只有平均26.31%的患兒去醫院進行了填充性治療。

篇7

[摘要] 目的 探討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的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3個 班學生共150人,均為12歲,分為模式教育組、醫生教育組和空白對照組各50人,通過教育前后問卷調查口腔健康 知識知曉情況和口腔健康行為形成情況比較教育效果。結果 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和口腔健康行為形成情況 在教育前3組差異無顯著性(f=1.03、1.54,p>0.05);教育前后比較,模式教育組和醫生教育組差異有顯著性 (t=9.38~24.14,p<0.001),空白對照組調查前后差異無顯著性(t=0.07、0.38,p>0.05);教育后,模式教育組 和醫生教育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f=116.56、40.78,q=10.12~19.41,p<0.001),而模式教育組 與醫生教育組差異無顯著性(q=1.51、1.82,p>0.05)。結論 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可使這項工 作有效、經濟、廣泛、持久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國農村兒童口腔衛生狀況.

    [關鍵詞] 農村人口;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ork mode on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ldren inhabiting in rural area.

    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150 children of 12 years old of grade 6, three classes, from a rural primary school, who were equally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as: mode education (me) group, doctor-education (dg) group and blank-control (bc) group. the ef- 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was evaluate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of oral health and formation of oral health behaviour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via a questionnaire. results before education,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in terms of awareness of oral health and oral health behaviour (f=1.03,1.54;p>0.05). a compariso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 of me and dg group was significant (t=9.38-24.14,p<0.001), while that of bc group, not significant (t=0.07,0.38;p>0.05). after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 de and bc groups were signif- icant (f=116.56,40.78;q=10.12-19.41;p<0.01), b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 and de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q= 1.51,1.82;p>0.05). conclusion the mode education for oral health enables this program to be developed effectively, eco- nomically, extensively, and enduringly, which will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appearance of dental hygiene of rural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rural population; child; mouth; health education; work mode

由于我國農村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資源有限,長 期以來沒有規范有效的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 式,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無法持續開展,造成農村兒 童口腔保健知識匱乏,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針 對這一情況,本課題組總結多年農村兒童口腔健康 教育工作經驗并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研發了一套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這套模式的特點就 是將一套成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交由幼兒 園、學校老師,替代醫生完成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 這項工作可以科學、有效、長期、廣泛開展,逐漸形成 規范的教育模式。本研究對這套模式實際應用效果 進行科學評估,為其推廣應用提供實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3個班學生共150 人,均為12歲,分為模式教育組、醫生教育組和空白 對照組各50人。模式教育組教師參加過由當地教 體局組織專業醫生舉辦的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 作培訓.

    1.2 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內容 本模式健康教育教材針對教育對象實際情況分 為3~5歲、6~11歲、12~18歲3種版本,分別制作 了教育幻燈、手冊、展板、教案等材料,本研究使用 12~18歲版本。其教育內容如下。①口腔生理知 識:牙齒的解剖構造、恒牙介紹、口腔健康標準;②口 腔疾病危害、治療知識:齲病、牙周病、牙列畸形的病 因、危害及治療知識;③口腔疾病預防知識:刷牙方 法,牙刷的選擇,含氟牙膏的使用,牙線的使用,窩溝 封閉,健康飲食及定期檢查牙齒等知識;④兒童前牙 外傷的緊急處理知識.

    1.3 口腔健康教育問卷調查 根據調查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和口腔健康行 為養成情況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口腔保健 知識、態度和行為,學生在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前1 d 和教育后3個月用相同調查問卷測試.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0.0及ppms 1.5[1]統計軟件對結 果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

2.1 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組學生口腔健康知識知 曉情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性(f=1.03,p>0.05)。教 育前后比較,模式教育組和醫生教育組差異有顯著 性(t=25.14、15.83,p<0.001),而空白對照組調 查前后差異無顯著意義(t=0.07,p>0.05)。教育 后,模式教育組、醫生教育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 均有顯著意義(f=116.56,q=19.41、17.90,p< 0.001),而模式教育組與醫生教育組比較差異無顯 著性(q=1.51,p>0.05)。見表1.

    2.2 口腔健康行為養成情況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組學生口腔健康行為養 成情況差異無顯著性(f=1.54,p>0.05)。教育前 后比較,模式教育組和醫生教育組差異有顯著意義 (t=11.30、9.38,p<0.001),而空白對照組調查前 后差異無顯著性(t=0.38,p>0.05)。教育后,模 式教育組、醫生教育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 顯著性(f=40.78,q=11.94、10.12,p<0.001),而 模式教育組與醫生教育組差異無顯著性(q=1.82, p>0.05)。見表1.

    3 討

論 口腔健康教育作為健康教育的一個分支,是以 教育的手段向人們傳授口腔衛生保健知識與技術, 促使人們主動采取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為,是實現 人人參與并享有口腔衛生保健的根本途徑,也是口 腔預防保健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2]。通過口腔健康 教育,增加了人們的口腔保健知識,同時口腔保健意 識也會相應提高。在本研究中,模式教育組和醫生 教育組在教育后無論是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還是口

表1 口腔健康知曉情況及健康行為形成情況比較 (n=50,-x±s) 組別時間知識知曉率(χ/%)行為形成正確率(χ/%) 空白對照組教育前23.25±16.94 19.25±16.60 教育后23.50±16.68 20.25±16.51 醫生教育組教育前25.25±16.27 18.25±14.77 教育后 73.75±24.12*# 52.25±24.83*# 模式教育組教育前20.50±16.51 14.50±10.81 教育后 78.00±17.96*# 58.00±24.71*#

與同組教育前比較,*t=9.38~24.14,p<0.001;與對照組教 育后比較,f=116.56、40.78,#q=10.12~19.41,p<0.001.

    腔保健行為養成率都比教育前有了顯著提高,證明 該模式可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科學、有效的開展.

    由于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項基本而持久的工作, 其內容豐富,手段多樣,可以在臨床、學校、社區等場 合,針對不同的對象,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3]。與學 校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學生的口腔保健 知識[4]。小學時期是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的養成 期,小學生接納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在學校中學到的 口腔保健知識和技能對于成年后的口腔健康有顯著 的意義[5]。本模式將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交由學校老 師完成,充分利用了學校的各項優勢,解決了農村醫 療保健資源不足的問題,使這項工作能持久廣泛地 開展.

    本模式的研究突出針對我國農村現狀,由于我 國廣大農村教育資源不均衡,教育設施相對落后,所 以在模式研發過程中,不僅制作了多媒體教學系統, 也制作了簡易展板,使這項工作能在各種教育條件 下實施。本研究結果顯示,該模式的教育效果與專 業醫生所達到的效果無顯著性差異,這一結果為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奠定了理論基礎.

    2009年,我們在青島周邊農村實驗推廣這種模式, 通過當地教體局組織,對該區學校相關教師進行了 培訓,在后來的調查結果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 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跟蹤觀察,以便更深入地研 究本模式教育的遠期效果.

    知-信-行理論認為,衛生保健知識和信息是建 立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度,進而改變健康相關行為 的基礎,而信念和態度則是行為改變的動力[6]。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經被我國所重視,但是 這項工作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創建一套行之有效 的工作模式尤為重要,我國現階段沒有這方面的報 道。本課題組通過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模式的研 究,使這項工作有希望科學、有效、廣泛、持續開展,作為農村兒童口腔 疾病預防工作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對我國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曉彬,紀新強,徐莉. ppms 1.5統計軟件的功能及其應用 [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9,45(1):91-93.

    [2]馬濤.口腔預防保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13.

    [3]王祥才,張展堂.山東省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 [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6.

    [4] chapman a, copestake s j, duncan k. an ora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me based o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j].int j paediatr dent,2006,16(1):40-44.

篇8

【關鍵詞】 兒童;系統化;服務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質的不斷提高,對兒童保健的要求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提上了一個新臺階,可是在實際生活中,怎樣做、怎樣做好兒童系統保健工作方面,還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對此有了明確的要求。

兒童早期是兒童體格和心理快速發展的時期,容易發生各種營養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兒童心理行為的問題也往往在這個時期種下根源。營養性疾病如近年來的肥胖兒童的增多,其中城市兒童肥胖高于農村,尤其對幼兒園兒童體檢時表現的更為突出。另外,兒童口腔齲齒問題也不容忽視,這些都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等心理問題與有直接關系。

隨著醫學模式向“社會形態-心理-生物醫學標準樣式”的轉變,兒童保健也應在三個水平上進行。①增進性措施,也稱一級或基礎預防;②防病于未發之前,稱二級預防,如新生兒缺陷病的篩查;③對患者進行預防性治療,及時徹底治療疾病、防止并發癥和后遺癥,稱三級預防。要做到以上三個水平的保健,要求我們做好兒童系統化保健管理。

1 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要求,進行0-6歲兒童的系統化保健管理

1.1 新生兒家庭訪視 新生兒出生后,醫院為新生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出院后1周內,村級保健人員到產婦家中進行訪視新生兒。了解出生時的基本情況、是否進行預防接種,是否進行了新生兒疾病篩查和新生兒聽力篩查。觀察產婦居住條件,詢問和觀察新生兒的母乳喂養情況、大小便情況、睡眠情況、是否出現黃疸、臍部是否感染、口腔發育是否正常等。同時為新生兒測量體溫、測量體重、身長,檢查囟門大小,聽診心肺是否正常等體格檢查,根據新生兒的具體發育情況,做到有針對性地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知識、護理知識和常見新生兒疾病預防和指導。查驗新生兒疾病篩查證明和聽力篩查證明,如果發現新生兒未接受新生兒疾病篩查和聽力篩查,告知家長到兒童出生的醫院做這兩項篩查。對于異常情況的兒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訪視次數。

1.2 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 新生兒滿月后,村級保健人員到產婦家中進行隨訪。測量體重、身長,進行發育評價,觀察新生兒的喂養情況、睡眠情況、大小便情況、黃疸、囟門大小等情況,同時進行發育評估。

1.3 嬰幼兒健康管理 村級保健員分別在兒童3、6、8、12、18、24、30、36月齡時到兒童家中隨訪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詢問上次隨訪到本次隨訪之間的嬰幼兒喂養、患病等情況,進行體格檢查,測量體重、身長,進行發育評價,同時進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進行母乳喂養、輔食的添加時間和種類、心理行為發育,疾病預防、口腔保健與齲齒預防、及常見疾病的健康指導。同時建議兒童家長帶兒童去附近醫院在嬰幼兒6-8、18、30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血常規檢測。在6、12、24、36月齡時使用聽觀察法分別進行1次聽力篩查。8個月時進行兒童DDST檢查一次。

1.4 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 村級保健員為4-6歲兒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保健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身高、體重的測量,視力篩查,口腔檢查,心肺檢查,腹部檢查,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同時對兒童的膳食情況、患病情況等進行詢問和指導。建議兒童家長帶兒童去附近醫院每年血常規檢測和肝功能檢查。

1.5 健康問題處理 村級保健人員對在兒童體檢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給出科學的建議。

2 對村級保健人員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2.1 開展兒童健康管理的村級保健人員應當具備所需的基本設備和條件。

2.2 從事兒童健康管理的村級保健人員應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鄉村醫生證),并接受縣級婦幼保健兒童保健專業技術培訓,同時要有責任心和耐心,按照國家兒童保健有關規范的要求進行兒童健康管理。

2.3 從事兒童健康管理工作村級保健人員應通過婦幼衛生網絡、預防接種,村婦聯等多種途徑掌握轄區中的適齡兒童數,做好兒童的健康管理。

2.4 加強宣傳,向兒童父母告知具體的服務內容,使更多的兒童家長愿意接受兒童健康服務。

2.5 每次服務后及時做好記錄,納入兒童健康檔案管理。

篇9

【中圖分類號】 G6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039―01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進行疾病預防的首要條件。多年來我院在做好兒童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時,通過各種手段向家長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兒童保健及健康知識的傳播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強組織管理

1.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保證,我院建立了充實的組織機構,并且每2~3年改組一次。組長由主管院長擔任,副組長由醫務室主任擔任。組員由保教科科長、教研室主任、教師代表、醫務室成員及相關人員組成。

2.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在我院持久開展,并且落實到位,我院制定了健康教育制度,每年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并且每年年終進行工作總結。由于有制度做保障,使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常抓不懈的軌道,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二、提高為幼兒健康服務的能力

提高教職工的健康教育素質及專業化素質是提高健康服務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要使教育者的健康素質首先得到提高,才能去教育兒童,通過教育者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提高兒童的健康素質。多年來我院在教育全院教職工提高健康素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通過宣傳欄、黑板報、校訊通、園內網、發宣傳資料、出《保健――橋梁》刊物、開講座、試卷問答、網絡研修、舉辦各種培訓班等方式,對全院教職工進行了兒童衛生保健、健康教育知識及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訓,提高了培訓質量和全院教職工的綜合素質,近三年來共培訓保教人員1200多人次,年培訓率達85%左右。

三、利用各種傳播媒體做好健康教育知識宣傳活動

利用各種傳播媒體可增強宣傳教育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形成家庭、保育院、社會的教育合力,營造關注兒童健康、重視兒童衛生保健的氛圍。

1.為了使全院教職工及幼兒的健康知識知曉率有效提高,我院征訂有《幼兒教育》《學前教育》《早期教育》等二十多種刊物,供教職工翻閱,還有醫務室自編刊物《保健――橋梁》;并逐年為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添置電腦及校園網絡,其經費占有很大比例;還制作了兒童健康教育活動光盤和衛生保?。ㄉ恚┙】倒獗P;每周兩次定時為幼兒播放動畫片,使幼兒逐步懂得用餐營養知識及其他小常識,以利于幼兒生長發育。

2. 多渠道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對全院教職工、各班及家長發放健康教育資料,三年來共發放健康教育資料3600份,口腔保健知識宣傳資料840份,眼保健知識宣傳資料830份,兒童補鈣知識宣傳資料450份,“保健――橋梁”刊物300份,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資料820份,麻腮風防治知識宣傳資料840份,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宣傳資料1600份,健康行為歌宣傳資料820份。

3. 廣泛開展多種多樣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做好家園共育。多年來我院十分重視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通過黑板報、宣傳欄、刊物、開家長座談會、專題講座(衛生保健知識講座,眼保健講座,耳保健講座,營養知識講座,預防接傳染病防治知識講座,口腔衛生保健知識講座、兒童意外事故預防與處理等)、家長開放日等活動,使全院教職工及家長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為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四、建立檔案,并對教師進行保育保健工作技能操作考核

我院針對院內體弱兒、肥胖兒、行為異常兒童開展家園互動,建立專案、聯系檔案和管理記錄,并且每年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進行保育保健工作技能操作考核。

五、有效評價

做好形式多樣的健康評價,了解健康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并調整和改進工作,提高保教質量。其評價工作有:家長問卷調查;兒童生理方面的整合和個案評價,如兒童生度發育評價;營養調查、五官保健等方面的評價;健康教育活動課后評價;教師考核評價;統計處理的信息資料等。

六、活動難點

1.部分衛生行政及教育行政部門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影響了健康知識的普及、促進。

2. 家園共育有待于加強,尤其是家長的健康素養需要盡快提高。

3. 政府對健康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制約了健康教育的發展。

篇10

1 對象與方法

全縣各鄉鎮3~6歲的集體兒童由各兒保醫生在“六一”健康檢查的同時采用室內自然光線對口腔進行直視檢查,凡牙本質滑面或溝窩有明顯的色、形、質等改變者診斷為齲齒,不分度,只統計乳牙齲齒顆數。對有齲齒、缺失和修補者均計算在內,計算齲齒患病率。

2 結果

調查的1 637名兒童中,患齲人數961人,齲患率為58.7%,檢出齲齒4 782顆,人均患齲4.98顆。3~6歲兒童齲患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呈上升趨勢,見表1。城鄉幼兒園齲齒患病情況比較見表2。

表1嵊泗縣1637名兒童齲患情況

表2不同地區兒童齲齒患病比較

由表2可見,城鎮幼兒園齲患率高于鄉鎮幼兒園齲患率。

3 討論

通過對我縣幼兒園兒童齲齒的流行病學調查可見,雖然我縣地處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民生活水平較高,但對幼兒齲齒的危害認識不足,缺少必要的防治知識,要降低其患病率,就應該提高口腔健康知識水平,我們認為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有待于加強。

3.1 地區差異

城鎮幼兒患病率明顯高于鄉鎮幼兒,造成這一結果原因之一可能是城鎮生活水平較高,幼兒吃零食較多,而口腔衛生普遍不注意,另外可能鄉鎮醫生在"六一”體檢時對口腔檢查不夠仔細,檢查質量存在一定差異,以后應創造機會組織統一培訓。

3.2 加強對口腔健康意義的宣傳

多年來,“牙痛不是病、蛀牙不要緊”等錯誤觀點普遍存在,給防齲工作增加了難度。因此,防齲工作應該以宣傳為先導,深入介紹齲齒危害及防齲的意義,提高家長對保護牙齒與增進身體健康之間的關系,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有必要向家長開展“牙齒保健”的專題講座非常必要,向家長傳授齲齒的預防方法,刷牙的時間、方法、牙膏的選擇及使用等。

3.3 做好齲齒的預防保健和早期治療

對幼兒園中班以上兒童要定期進行口腔氟化物防齲工作。氟化物防齲作用被國內外學者所證實。氟化物防齲機制目前認為主要是通過抑制細菌斑和提高牙釉質的抗齲能力而發揮作用的。氟離子透入法是使氟離子透入牙體組織與牙面鈣鹽結合形成一層質地較硬的不溶于酸的氟磷灰保護層,增加牙齒對齲病的抵抗力,從而達到防齲目的。